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传统金融文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金融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金融文化

第1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一、金融海啸中的西方文化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金融海啸,它给世界造成的负面影响之深,为200年的现代资本主义类似情况不能比拟。这次危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使人们意识到需要坐下来冷静思考:危机背后的文化因素究竟是什么?从深层次看,是西方文化的危机。

从社会生产的角度看,是西方企业文化出了大问题。思想指导行动,行动导致结果。美国奉行的是自由经济理论,它认为“经济人”是理性的,受到诚信、公正、公平等市场规则制约,能够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反映到企业文化上,总的体现为“唯盈利是图、唯股东是从”,法律和理性的绝对性使得道德边缘化,而极小化的道德约束使得攫取私人财富的行为无止境和不择手段,其结果必然是个体的理性导致群体的非理性。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如果每个企业都站在自利即所谓“理性经济人”的立场上,大概如同没有警察维持交通秩序的拥堵路口一样,大家都为了自己而尽快脱身通过,其结果反而是越堵越严重,越堵范围越大,也就是说危机将越发严重,企业统统都将被“套牢”,越陷越深无力自拔,企业深受重创,社会经济也将元气大伤。尤其是金融危机与高管高薪引发的强烈对比,一度颠覆了西方传统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和股东价值理念,进而引发人们思考并重新构建商业伦理的新体系。这对过去“言必称西方”的国内财经精英而言,是个有力的回击。

从社会消费的角度看,金融危机的表现无论多么严重,归根结底取决于美国的消费文化和信贷文化。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鼓励的是高消费或超前消费,但这种消费主要不是实际收入增长所带动的,而是由信贷资金拉动的。在长期的经济繁荣时期,“欠债并非罪恶”的观点已成为全国性的消费者口号。美国民众长期以来习惯于透支消费,及时享乐,以至于最近两年它的国民储蓄率都是负值。不但民众以举债为荣,就是美国整个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甚至连美国对外侵略的钱都是从外国借来的,这都必然导致美国的存款大量减少,借贷不断增加。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又将居民的梦想作了最大限度的提气,把穷人批量生产成了中产阶级。由此,美国社会的消费信贷盲目扩张,将不少还款能力低、信用程度差的居民推进了高负债的深渊。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运行模式从以收入为基础的储蓄模式转向了以资产为基础的储蓄模式,居民不是依据收入增加而是主要依据房产、股票财产升值相应的扩大消费。这种不重视储蓄的超前消费文化为金融危机做好了最终的铺垫。

二、以危机为契机,重拾传统文化的自信

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的直接启示是:西方或美国不再是唯一必然的榜样。曾经强势的文化并非如想象中那样强健,其道德并不比其他文化高贵,曾经不受质疑的观念今天遭到颠覆,西方并不总是教主或楷模。简而言之,金融危机带给东方的是对西方模式的颠覆性的思考和理性基础上的文化自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就要转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求解脱。虽然我们的现代经营管理理念还很不够,但是,中国银行业在历史中形成的创业观念、学习风气、牺牲精神等都深深包含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蕴,蕴含着无穷的价值,是任何外来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不能比拟的,置之今天仍是人类先进的、积极的文化,尤其在此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是凸显其优越性。“古为今用”“中学为体”的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价值,任何妄自菲薄的思想都会给我们的事业造成损失。我们要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银行企业文化,这也是在金融海啸中避险进而腾飞的重要途径。

任何一种企业文化模式都不是凭空自生的,它的形成有着内在的路径依赖性。一是对原有文化中优秀内容的继承和发扬,尤其是已被证明对保证银行长期稳定经营有着积极作用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有选择的学习和吸收其他银行先进的企业文化。三是将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今世界经济客观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企业文化的再创造一定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创造性和规定性,应切合国际国内金融实际,并融合传统文化的魅力,凝聚新的职业理念、价值理念,建设具有“中国特色”规定性的银行企业文化。与西方思维方式相比,在金融动荡中,中华文化的“通变”思维对我们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尤其宝贵。企业文化是亚文化,必然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观念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建设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面对金融海啸,我国的商业银行建设自身企业文化时,要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对国外优秀现代银行文化进行学习、消化、吸收、创新,更要注意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从中汲取有效的营养成分,从而为我国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善用中庸之道,追求可持续发展。看看西方的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一个阶段出现爆炸式增长,一个阶段又进入衰退和萧条,总是大起大落,西方的这一套极端做法正是中庸文化所不为的。《礼记•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中庸之道要求想问题办事情要讲求恰到好处,不要有偏激,体现于消费观上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所秉持的“量入为出”、“节制有度”,这与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超前消费和超前享乐的价值取向显然是大相径庭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一些决策比较激进、投资大、扩张快的企业损失惨重,而信守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的企业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则表现的相对较好。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是避免出现危机的基石,在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要秉持中庸之道,才能推动金融经济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华尔街精英”以金融创新的名义吹起了一个巨大的金融泡沫来掩盖纳斯达克泡沫的破灭,但是这样的金融泡沫一定也会破灭,因为它同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背离到了极为荒唐的地步,最终的悲剧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从中庸的视角看,华尔街精英们搞的金融创新,没有做到新而有“度”,严重超越了实体经济的界限。反观国内,“创新”这个词一段时间以来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金融创新在金融产品差别化方面担当起了重要角色,然而,随着金融自由化、信用证券化以及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金融创新在给金融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使其在面临传统风险的同时面临新的风险。实践证明,对于创新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决不是越新越好,要以中庸之道,客观冷静的看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准确的把握好“度”。

第2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关键词】金融 文化产业 苏州

近年来,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初步形成了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动漫等文化产业集群。同时地方金融机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各种创新方法、模式不断涌现。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传统的融资模式并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需要制定相关的引导扶持政策,提高金融支持的力度和效率,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一、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和进展

(一)政策性文化产业资金支持体系初步形成

苏州市已经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政策性的文化产业资金支持体系,主要是把政府的财政资金通过与担保公司、银行等各类资本相结合,从奖励、担保、投资等不同角度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改变了财政资金传统的安排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以带动、吸引更多的社会各种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

市文广新局(市文产办)会同市财政局对市预算内每年安排的3000万元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按一定比例进行安排,主要包括扶持资金、担保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三个部分。

1.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主要以项目补贴、奖励等形式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进行扶持,着重推动创意设计、文化旅游、传媒影视、动漫游戏、娱乐演艺等产业的发展。

2.文化产业担保基金

在专项资金中拿出三分之一的资金与担保公司合作建立“文化产业担保基金”,担保公司按照与文化产业专项资金3∶1的比例配套建立担保基金,再与银行合作,按照5倍以上的放大倍数,获得银行的授信额度,达到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与银行授信贷款额度1∶20资金担保放大效应。

3.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通过与创司合作,以三分之一以上的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与社会资本按1∶9的比例建立苏州市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二)文化产业贷款呈现加快增长态势

近年来,苏州市文化产业类贷款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初步统计显示,到2011年末,苏州市文化产业领域贷款总量为56.9亿元,较2009年末增加28.6亿元,2010和2011年文化产业贷款分别增长15.02%和74.78%,呈现加快增长态势,反映随着各类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出台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逐步加大。同时对文化企业的表外融资也在增加,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2011年末文化企业银票余额为47.1亿元,2010-2011年的增速分别为46.75%和44.3%。

(三)支持文化产业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

苏州市各银行机构积极把支持文化产业作为调整信贷结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文化产业特点,调整业务模式,开发有针对性的融资产品,有效支持了文化产业发展。

以“文贷通”产品为例,该产品是苏州市文广新局和银行、担保公司合作开展的担保类融资产品。“文贷通”的担保对象是苏州市区符合政府支持文化产业政策的文化产业企业和项目,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素质动漫、新闻出版、会展广告等。借款人需持贷款担保申请等相关资料,经由市文广新局向担保公司提出贷款担保推荐,获得担保后再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这一产品可以分担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保证贷款债权的实现,增强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企业和项目提供贷款的信心。

中国银行苏州城中支行与玉石协会合作,开发“玉石贷”的联保融资产品。由玉石协会推荐资质良好的企业,采用联合保证的方式,办理无抵押的贷款。此类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融资金额根据企业上一年的营业流水折算,一般不超过300万元。目前该行已经发放文化企业的经营性贷款50笔,融资总额近亿元。

二、苏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产业经营不稳定

从文化企业经营情况看,目前文化产业还处于发展扩张阶段,相当部门如文艺演出、工艺品制造、动漫制作、影视制作等领域企业往往经营规模不大,收入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使得融资的第一还款来源不够稳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支持时存在一定顾虑。如游戏动漫制作时间较长,制作期间没有现金流,项目制作策划及推向市场能否获得成功存在不确定因素,融资的风险较大。

(二)文化类资产定价困难

虽然近年来我市文化产业质押类贷款快速增长,但调查中大量金融机构反映文化类资产定价困难,影响质押融资的开展。

文化产业领域企业一般经营规模和有形资产数量较小,能提供不动产抵押的资产更是有限。而文化企业同通常的质押物是知识产权、商标等无形资产,专业性较强,价值评估比较复杂,相关质押市场并不成熟,使得金融机构难以把握文化企业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保障,阻碍信贷大规模进入文化产业。

(三)“文化”特质与传统信贷管理方式不匹配

文化产业自身特有的文化性特质与传统信贷管理方式不相匹配,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其的金融支持。

1.传统的文化产业如苏绣、玉石等往往经营主体较为分散,缺少规模型、龙头型企业,传统的信贷模式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倾向于将资金投向大型企业而不是分散的小企业。

2.以往银行进行融资注重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而在抵押担保中又尤其重视不动产,而相当数量文化企业缺少符合条件的资产,不满足抵押担保条件。

3.部分文化产业自身的专业性较强,也就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财务管理不规范,不符合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求。四是部分文化产业的发展十分依赖于一些特定的文化资源或者人物,产业发展不稳定,而目前金融机构普遍实行贷款风险的终身问责制度,使得具体业务人员对风险较大的文化产业信贷顾虑较大。

三、政策建议

(一)加强文化产业金融扶持力度

目前苏州市文化产业还处于成长阶段,市场前景仍不明朗,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风险较多。因此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文化产业金融扶持政策体系,帮助文化产业尽快成长。一方面要扩大目前三项扶持资金的规模,扩大受益面。二是可以考虑设立完全政策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或风险补偿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对贷款的杠杆撬动作用。

(二)金融机构建立专业经营模式

文化产业类别多,经营特点突出,专业要求高,传统的信贷模式难以适应其发展要求,因此金融机构要建立专业经营模式,满足其融资需求。一方面要建立专业经营队伍,专职经营文化产业融资业务。另一方面要针对文化企业经营特点,根据行业特色开发新型融资产品,为企业提供合理优质的授信方案和一揽子融资服务,培育企业发展。

(三)改善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环境

第3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金融危机 文化差异 消费观念

一、介绍

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情况下,和欧洲国家相比,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在美国多家银行趋于倒闭的情况下,而中国的金融系统运行良好,经济保持一定的速度增长。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看,这和中美两国间的文化差异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来分析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二、中美消费观念差异

当前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美国次信贷危机引发从而蔓延到全球范围的。那些没有固定收入甚至没有收入的人,因其信用等级没有达到向银行贷款的标准,通常被称为次级贷款者。如果他们到期无力偿还银行的巨额贷款,便会引发银行倒闭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就是这种次信贷危机引发全球蔓延的金融危机。从更深层次上讲,这和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

美国人提倡的是一种超前消费的观念。过去在美国,贷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房子到汽车,从信用卡到电话账单,贷款无处不在。美国人相信只要通过他个人的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去银行贷款买房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向来乐观的美国市民如果有了多余的钱,他们不会去选择去银行存款,而是去选择去消费,去实现自己的需求,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

中国人因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多数中国人不会选择去提前消费。当前信用卡消费并没有在中国国内得普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消费观念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如果当前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买房,他们不愿去银行贷款,而是选择心甘情愿地住在自己破旧的房子里。另一方面的原因是:大部分人都是从物质紧缺年代一路走过来的,他们明白优越的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在生活消费方面就会有所节制,他们不会盲目消费,更不会去用信用卡去超前消费。他们坚持认为只有自己有了一定的积蓄,日子才会过的心安理得。

通过中美两种消费观念的对比,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评价哪一种消费观念是好是坏。表面上看来,似乎美国人的消费方式显得的较为科学和理智一些,因为他们享受到了高质量的生活,体会到了人生的幸福,而不是像中国人那样保守地生活。但中国人的未雨绸缪和居安思危,却又显示出一种生活的智慧。而如今美国人都不敢消费了,那些大量贷款都变成了美国金融机构的死帐,坏账,造成了信贷危机。这也是为什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不是很大,这和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是分不开的。

三、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的深层原因

几千来的传统思想法则延续至今,使中国成为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中国人的中庸之道使他们倾向于保守和居安思危。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过着长期安定的生活方式,面对生活中的诸多不稳定因素,西方那些超前消费的观念目前无法在中国得到普及。而美国文化历史较短,具有较年轻的主流文化。美国人深受其宗教文化的影响,其清教主义的文化价值核心便是强调通过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对于多数美国人而言,如果他们的经济收入无法支持他们的高标准的生活,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维持。“美国梦”的驱使让美国人对未来充满了乐观的态度,他们会努力做各种兼职去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

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没有优劣之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认识到这种文化差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才能使中美两国人民在跨文化交际中扩展知识,相互学习和了解。

四、对减少经济危机影响的启示

本文主要在跨文化交际的层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美两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中美两国传统的消费文化观念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也发挥了不同的作用。适度的超前消费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盲目的“空手套白狼”的超前消费则会引发严重的次信贷危机。中国在危机中相对而言受到影响不大,但也难以完全涉身事外。当前,我们便是要借鉴美国人的消费观念,鼓励人们将多余的钱从银行取出来去消费,从而拉动内需,进一步减小金融危机对当前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认识总结这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可以避免危机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防患于未燃,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lerry a.samovar, richard e. porter, lisa a. stefani,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2]李莉 ,张峰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山东电大学报 ,2008(2).

第4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在“2015·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浙江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和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等五位新老银行行长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变革”发表了各自看法。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化,不仅正面冲击到了零售业务,同时公司金融、资产管理、支付等领域也在发生巨变。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比较大的还是零售板块,因为互联网金融强调长尾效应,市场基数大。

    不仅如此,传统银行的优势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也迎来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认为,除了零售金融业务,今年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公司金融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挑战。首先“众筹”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企业融资选择。最近很多大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几周时间融资规模就超过50亿。

    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涉足互联网金融,模式基本上是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做上下游企业的服务,而这原本也是传统银行主导的业务。而像资产管理和支付等领域这些大型企业也会逐步涉足。比如专注做电信业务的华为公司也在涉足支付领域。

    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是渐进式。首先是负债端,后资产端。现在只是银行存款受到余额宝等的影响,接下来资产端也会受影响。其次,先消费金融、个人金融,后公司金融、批发金融。而在人民币国家化的背景下,影响还会呈现先境内人民币,然后是跨境业务。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朱韬认为,最核心的变革是文化变革、思维变革、组织变化、管理变革。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关系、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对未来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管理文化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创新。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从余额宝和微信迅速成长,直到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相继开业,这对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提出了考验。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依靠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来构造银行新的组织框架,创建银行新的经营机制,开发银行新的服务产品,从而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经过几年探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融合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杨凯生表示。

    此前,很多商业银行想把互联网金融单独发展,并成立了网络金融部,但由于产品掌握在产品部门、客户掌握在个人和公司部门,发展并不十分理想。

    兴业银行李仁杰表示,两者更多是一种互相融合、互相竞争,也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第5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中小企业;互联网金融;融资分析

一、互联网模式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概述

文化产业是指以生产和向社会群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为主的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日常文化需要。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逐步显示出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潜力。

根据我国文化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年底我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4万个,与上年相比减少了0.45万个;从业人员160.76万人,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47万人。2013年我国文化市场经营单位营业总收入为2033.8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26.5%;利润总额635.11亿元,增长16.1%。目前,在我国文化产业中,80%是中小文化企业,从业人员约占文化产业人员总体比重的75%,实现产值约占文化产业总产值的60%,由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中小文化企业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创新融资模式,改善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造成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难的原因

文化产业融资困难,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的难题。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在企业融资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中小文化企业的自身原因

(1)我国文化产业中小企业由于企业的规模较小,在文化产业链中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两端,即文化产业链中内容原创和文化衍生两端。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比较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中小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风险比较高。

(2)在我国中小文化企业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较少,能够被抵押的资产较少。文化产业的资产主要有无形资产和一些较少的固定资产组合而成。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因此,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

(3)行业信息缺乏透明度,不利于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行为。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喜爱偏好在文化市场中变幻莫测,金融机构很难对中小文化企业的变现能力、财务报表、盈利能力、企业业务水平等事项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监督和考察,与常规企业相比,对于中小文化企业金融机构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承担较大的风险。

2.金融机构的原因

(1)传统金融机构观念落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长期以来,传统金融机构的信贷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房地产等传统的大型工业企业中。面对文化企业这片尚未开垦的土地,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如何抓住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机遇,比较准确的地对文化产业企业进行价值评估、财务预测、风险评估,如何根据文化产业的特征,设计科学合理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还学要一个研究和适应的过程。

(2)我国金融机构在文化产业领域缺乏专业性金融人才。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必须在具有专业化分析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性的降低投资的风险。然而,文化产业由于其特性,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投资风险同时也会带来高额回报的行业。因此,金融机构面对文化产业企业的融资服务时,必须要有文化产业领域融资的专业性金融人才,才能对文化产业企业的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估,掌握文化产业的创意开发和产品运作方式。

(3)银行的信用体系比较单一,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在我国银行的信用评级标准中,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不符合银行的信用评级要求,导致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银行贷款对信用等级的要求较高,因此,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3.政府方面的原因

(1)政府对文化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在我国文化产业的政策主要倾向于国有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型企业,对于中小文化产业企业来说,由于自身的规模较小,资质不高,很难获得政府部门的文化产业项目补助、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上的支持。政府在政策上缺少对中小文化企业的考虑,阻碍了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

(2)政府的法律制度不够完善,文化产业是一个兴起的产业。在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法律很多还处于空白,现有的法律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会使我国文化产业融资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困难之处。由于在知识产权的认定、评估和抵押时,很难做到清晰的界定,有许多比较模糊的地方,进而就会导致许多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持观望的态度。

三、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新思路

1.深化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

加强文化产业市场的主体地位,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产业市场体制和制度的阻碍,文化市场缺乏主体意识,导致许多中小文化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一些国有大中型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等等,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中,缺乏市场经济运作能力,市场化水平比较低。没有一个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发展的活力和思路,这些文化产业制度和体制,始终制约着文化产业结合互联网思维方式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的发展进程。只有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才能促进中小文化企业的思维变革,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积极的去了解互联网环境下金融领域的新思路、新动态和新的发展方向中小文化企业可以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根据自己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征,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实现企业新的融资方式与渠道开拓,有效在企业融资过程中克服企业的盲目性融资,做到积极主动的提出有针对性的融资方案,从根本上缓解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难。

2.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完善互联网金融体系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企业主要依靠互联网的大数据和云计算相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对企业和个人在内的许多客户的交易信息、资金额、信用度等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数据跟踪,从而有效的改变当前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成本较高的问题。对金融市场进一步的划分,重新定位服务的客户群体,提高对中小文化的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利用互联网平台全面的了解借款的信用等级情况,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借款人的信息挖掘和整理,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从而为根据借款的情况,设计出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金融企业可以有效的简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中小文化企业融资“短、急、繁”的特点,设计出完全符合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3.建立文化产业互联网融资平台

当前在我国虽然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但是在文化产业这一块,还没有出现专业化的互联网金融融资平台。主要是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文化产业在利用互联网融资需要解决很多方面的问题。首先互联网金融企业需要完善相关的技术难题,需要建立与文化产业特点相适应的文化产业融资平台。为文化产业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创意、文化品牌等难以估价的无形资产评估、抵押贷款、交易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平台,解决当前我国中小文化企业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不足,从而有效的解决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困境。

4.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

在文化产业领域,由于文化产业的资产主要有无形资产和一些较少的固定资产组合而成。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资产评估,缺乏有效的贷款担保。在文化产业领域不能照搬其他产业的融资模式,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文化产业发展,又与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相适应的道路。中小文化企业必须要结合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建立专业化的评估体系,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用保证,只有把文化产业的特点和互联网金融模式相结合,才能真正解决文化产业领域的资金需求。

四、结语

中小文化企业在互联网融资过程中,需要做到信息的正确分析,企业风险的控制以及企业信用的维护。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的创新发展,我们要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小文化企业的互联网融资模式,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经济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飞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元浦,欧阳神州.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2014.

[2]汪渝.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影响研究[J].企业研究,2013.

[3]晏妮娜,孙宝文.面向小微企业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决策化.2014.

第6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对市场关注的全球首部3D武侠动作电影《龙门飞甲》及《抓猴》、《不再让你孤单》、《大话射雕前传》、《十月围城》五部影视剧,北京银行均提供了灵活而又紧密贴合电影拍摄进程的“打包”支持。

2011年末,《龙门飞甲》上映,首周票房达1.4亿。

脚步

《龙门飞甲》项目早已不是北京银行文化金融的初始之举。事实上,北京银行从2006年起就已经开始进入文化金融领域。截至2011年末,北京银行已累计审批通过文化创意企业贷款300亿元,1900余笔,支持700余家中小文化企业获得发展。

北京银行历经五年发展,分阶段逐步打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金融品牌。第一阶段:深入市场,调研行业。2006年北京银行向北京市委市政府递交《构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课题,开启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探索。第二阶段:抓住机遇,政银合作。2007年11月,北京银行率先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文化创意企业贷款提供50亿元专项授信额度。第三阶段:敢为人先,创新模式。2008年,国内首次以版权质押方式为华谊兄弟提供1亿元版权质押打包贷款。第四阶段:不断深化,产品推广。北京银行成为唯一一家与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银行,建立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融资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需求。第五阶段:细分行业、辐射全国。将北京地区的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天津、上海、深圳、杭州、长沙、南京等地。

创新

北京银行在为文创企业提供贷款时也面临文创企业固定资产少、缺少有效担保质押物的特点。面对这样的问题,北京银行在真正了解文创企业文化、运作模式及行业特色的基础上,通过丰富产品内涵,创新担保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等途径解决企业“轻资产”问题。

首先是产品上的创新。北京银行于2007年创新推出“创意贷”文化创意金融产品,并不断丰富产品内容。将“创意贷”细分为9大类文化创意行业和文化创意集聚区10项子产品,涵盖供应链融资、并购贷款、银团贷款、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结算、外汇、网银、理财、现金管理等一揽子的“文化金融”特色产品包。2010年,北京银行又成功主承销国内首支文化创意题材集合票据――“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中小企业2010年度第一期集合票据”,开辟了文化企业融资新渠道。

其次是贷款担保方式的创新。北京银行突破传统有型资产抵押的约束,创新以版权质押作为核心质物,通过对版权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形成了特有的版权价值认定和量化体系。在知识产权评估方面,北京银行与专业评估公司合作,对企业自有知识产权进行全面评估。此外,北京银行还接受应收账款质押、未来收益权质押、法人无限连带责任、中小企业联保以及有形资产抵质押等担保方式,并对优质的文化创意企业推行信用贷款。同时,还推出了适合不同行业领域文创企业的专属产品,如适用于拥有未来版权、商标权、自有其他知识产权企业的“智权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以及适用于网络与计算机服务类企业的“软件贷”等。

最后是服务团队的创新。北京银行在总行和分行层面设立了文化创意产品经理和风险经理团队,并着力培育了一批文化创意融资特色行和资深客户经理团队,成立了宣武门、朝外、八里庄、北辰路四家文化创意专营支行。

成绩

在北京银行“文化金融”特色金融服务的支持下,成就了众多优秀的文化作品,在不同领域促进了众多文化创意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影视制作方面,北京银行2000万元支持宫廷穿越大戏《步步惊心》,同时还支持了像《第一书记》、《永不磨灭的番号》等一系列优秀影视作品。在北京银行的支持下,博纳影业、光线传媒、华录百纳等众多影视企业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完美蜕变。目前,北京银行贷款支持已建立了制作―发行―终端的完整金融支持链条。文艺演出方面,北京银行向北京北奥集团提供10亿元授信,支持其演出、会展、体育赛事推广等领域的商务活动,并对演艺协会副会长理事单位优先提供融资支持。文化旅游方面,为凯撒国际旅行社提供了2000万元综合授信,其中其商标权评估价值约2700万元。动漫网游方面,以知识产权质押方式为青青树动漫科技公司提供了250万元动漫研发贷款,用于支持其动漫《魁拔》的制作。出版发行方面,以《郎咸平说》等8项著作权和应收账款质押方式为上海极视传播提供了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网络视听方面,为乐视网提供5000万元综合授信,用于其支付购买版权、服务器及日常经营费用等。

第7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文化产业;融资模式;融资渠道;政策法规

文化产业具有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以及资源消耗少的特点,具有超强的可持续发展力。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多次出台各种政策予以扶持。2015年5月,中央部委层面为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还制定了首个专项年度工作计划方案———《2015年扶持成长型小微文化企业工作方案》。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需要,文化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融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一、文献综述

我国最早提出“互联网+”这一概念的是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他认为互联网将改变所有的传统行业,所有的企业都将借助互联网开展业务,互联网化势不可挡。2015年3月,马化腾在两会中提出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创新的想法。史林东指出,“互联网+”即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相加,但这并不是指简单的两两相加,而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1]文化产业的特点是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以及资源消耗少,但是大部分文化企业规模偏小,固定资产缺乏;企业的价值大部分体现在无形资产及知识产权中;品牌的知名度不高、经营形式不健全,流动资金也无法得到长期的投入。诸如此类的不利因素给文化产业的融资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杨吉认为,目前中国文化产业“一靠政府,二靠银行”的投融资现状严重制约了其自身发展。[2]以往有很多关于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的探讨,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基于互联网的文化产业融资问题倍受关注。金元浦和欧阳神州认为,文化产业融资模式应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融资的运营模式与发展方式,进而渗透到投融资商业生态的诸多方面,并改变文化产业的融资生态金融格局与产业业态。互联网为文化产业扩宽了融资渠道和增添了创新融资模式。[3]向勇认为,在互联网的形态下,以小微企业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应把内容、设备、平台和网络进行结合,利用互联网进行融资,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4]

二、我国文化产业现有融资模式及问题分析

(一)我国文化产业现有融资模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近5年的数据(表1)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发展较为平稳。但是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仍偏低,为3%左右。目前,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结构并不合理,适合文化产业产品形态的资产融资方式和多年以来银行业固有的融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文化企业大部分资产为无形资产,资产价值难以评估;有形资产少,又很少盈利;企业还款的资金来源也不明确,这些问题给我国文化产业的融资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包括:自有资金、银行类资金、民间资本、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基金、并购、股权融资、政府资助。此外,由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常见的融资渠道还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播映权质押融资、版权信托融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等融资模式。在文化产业投融资结构中,银行类资金约占10%,金融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支持有限。目前,中国共有文化企业130多万家,其中80%以上是小微文化企业,小微企业发展仍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例如,初创期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其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自筹资金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动用创始人私人银行储蓄来投资;二是向亲戚朋友告借;三是内部集资。

(二)我国文化产业融资的制约因素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文化产业中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和其他行业的中小型企业一样,它们一直为融资难问题所困扰。由于文化产业本身的特性,加上大多数文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盈利的方式又不明确,并且文化企业的不良贷款率通常较高,导致传统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融资的信心较低。另外,无形资产融资的操作程序相对繁琐、传统金融机构在风险识别上缺少创新意识,也是导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重要影响因素。

1.文化发展的非产业化。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作为最具有传统计划体制色彩的文化产业,很容易形成非产业化发展的局面。产业资本在扩张过程中遭遇现有投融资体制的缺陷,势必会阻碍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文化产业本身就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事实上,虽然我国给予了文化产业很多政策扶持以及大量资金支持,但是,国家资金投入后,因没有十分明确的终端目的性,使得投资与盈利不成正比。因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没有实现市场化,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也就变得有心无力了。

2.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民间资本参与产业投资,一般不是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对企业进行融资,这样可以降低产业扩张的成本。在我国,上市融资的文化企业仅局限于发达城市,而且数量很少。有很多文化企业由于无法满足直接融资的条件而失去了融资机会,再加上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的限制较多,准许其上市的条件较高,导致了直接融资渠道不通畅。

3.间接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是我国文化产业间接融资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但是由于其产品大部分为无形资产,无法拿出有效抵押资产进行抵押,往往遭银行拒贷。这是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情况的占比高达75%。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单一的融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三、互联网驱动下文化产业融资模式设计

为了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融资上不仅要利用好现有的渠道,而且需要大力创新。文化产业作为最具创意的产业之一,与互联网的联系尤为密切,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有效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也将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态势。对于文化企业而言,选取适宜的融资模式至关重要。在互联网驱动下,文化产业融资体系正向着多元、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文化企业在选取融资模式时,不仅可以采用一种融资模式,还可以将几种适合的融资模式结合使用。这主要看文化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自身特点、发展需要及资金状况。

1.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

众筹的意涵即大众筹资。互联网和文化产业的结合有多种形式,其中和文化创意类结合最为紧密的就是众筹产业。美国最大的众筹网站是基于文化艺术类和创意类产品起家的,其成功融资项目中文化产业类项目占到70%。在整个美国众筹网站中,文化创意类项目总数占到50%~70%。文化企业有好的创意或者作品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众筹模式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它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需要创意等特点。而文化产业则具有创意性、大众性、风险性等特点,相对传统的投资模式不会倾向投资于文化产业,但是众筹融资作为新型互联网融资方式,是对以往融资模式的创新突破,可以服务文化产业,扩宽融资渠道。例如京东金融推出的京东众筹,旨在打造出门槛极低、新奇好玩、全民都有真实参与感的众筹平台。它的主打众筹产品是流行文化。对那些有创意和想法的文化企业而言,京东众筹是一个筹资平台、孵化平台。众筹可分为购买模式和投资模式,购买模式分为捐赠模式和奖励模式,投资模式分为股权模式和债券模式。目前国内基本上都是无担保股权众筹,众筹为更多小本经营或有创意、想法但是没有启动资金的小微文化企业提供了便利的融资平台。互联网众筹融资深刻地改变着文化产业融资模式。通过不少成功的案例,我们看到了互联网众筹的力量。众筹与文化产业的结合将为文化产业带来巨大变化。

2.O2O模式。

O2O意思为OnlinetoOffline,即利用互联网将线下商机转移为线上交易。虽然目前O2O模式在文化产业融资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但是可以预见,其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2014年某明星在北京举办演唱会就采用了O2O模式,即在现场演出的同时进行付费直播,观众既可以选择购票亲临演唱会现场观看,也可以选择在主办方合作的视频网站高清同步在线收看,而价格只有现场演唱会票价的10%甚至更低。这种运作方式为文化产业其他形式的演出带来了启示。利用互联网及电商,文化企业可以不再单纯地依靠线下售票这一种方式盈利。

3.天使投资平台。

天使投资一般指个人以资本进行投资的形式,属于风险投资的一种形式。文化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天使投资平台进行信息汇集与交流,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上平台汇聚大量的天使投资人和有资金需求的项目。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特点,因此更容易触动天使投资人。目前我国也有许多天使投资人投资影视传媒业,例如影视人梁东欲拍摄电影《我的奋斗》,天使投资人徐小平出资1800万,依靠这笔资金,梁东成立了响想电影公司,将效仿美国传奇电影公司的商业模式进行运作。中国电影行业发展速度惊人,许多天使投资人看中了这一市场。天使投资人为文化产业中的影视传媒企业融资带来了全新的思路。

4.中国文化要素市场线上交易。

文化产业革命与互联网金融革命的融汇,文化要素市场从线下向线上的迈进,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发展中最令人期待的景观。近年来,各类文化产权交易所风起云涌,但多数并不专业,不具备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的潜质。中国文化产权交易市场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求,将更多的文化产权交易项目由线下转移至线上,大力发展在线交易。[5]

5.P2P网贷平台融资模式。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P2P网贷平台不断涌现,文化产权产品作为一种新的资产类型(垂直细分领域)开始出现在P2P网贷平台中。根据收集到的平台信息,目前专注于文化产权产品的有手投网、艺投金融等,其他大部分平台则将文化产权作为其众多业务中的一种,整体来看文化产权垂直领域专业性的P2P网贷平台数量还较少。但从2015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关注于文化产权业务,并且大部分平台采用与第三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方式开展业务。从文化产权产品类型来看,目前P2P网贷平台合作的文化产权产品主要有影视作品、邮币卡、艺术品(玉器、书画)等。平台的借款项目均来自于第三方文交所,目前线上融资项目主要来自全国一线文交所,如北京金马甲、北交所福丽特、南京文交所等,资金去向用于线上交易的护盘资金和线下新品现货采购。平台的“C2P”模式是指有融资需求且持有文交所邮币卡电子现货产权的个人通过手投网,向有理财需求的个人进行融资。手投网是于2015年7月22日正式上线的P2P网贷平台,平台自身定位是一家C2P(culturalassetstopeer)平台,是当前少有的仅关注邮币卡(邮票、钱币、纪念卡)垂直细分领域的P2P网贷平台。P2P网贷平台为文化产业领域的企业提供相关融资服务。此类模式与市场上其他的企业借款类型无太大差异,只不过融资企业来自于文化产业领域。主要针对的产品是影视、动漫、游戏等,通过直接抵押影视、动漫、游戏的收益权作为还款保障。P2P网贷平台切入文化产权融资垂直细分领域,是平台不断寻找新的资产类型的探索。[6]

6.邮票、钱币、磁卡电子盘交易市场融资。

邮币卡电子盘是将传统需要在现货交易市场完成的交易转变为电子化交易。其操作模式有些类似于股票市场,每日盘的涨跌幅控制在10%以内。与字画、珠宝等藏品相比,邮币卡具有现货交易的特点,流动性强,且有投资价值。邮票、钱币、磁卡电子盘交易市场属于文化产业的创新模式,也是投融资的新模式。在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和“互联网+文化”的新形势下,未来邮币卡文化投资产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际交易方面,邮币卡电子盘投资是有一定风险的。可采用邮币卡质押模式,平台借款人均为各个文交所的会员,且持有已上市的邮币卡电子现货市值100万元以上。已上市的邮币卡已经通过文交所层层审核,审核通过后质押物(邮币卡)的实物交由文交所监管,从而确保质押物的真实性和安全性。按照质押物发行价的40%~60%申请贷款,风险相对可控。

7.“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的A2P融资模式。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文化产业投资门槛比较高,很难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股票等方式参与。通过e租宝这样的A2P平台,把债权和收益权转让给个人投资者,用以投资到文化产业项目上,可以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每一个人都有参与文化产业投资的机会。互联网是A端的项目和P端的投资人之间的桥梁,打通了产品与消费者和投资者之间的通道。文化产业通过互联网寻找市场,连接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消费者和投资者可以参与到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所有的投资者同时也是产品的消费者。文化企业通过互联网,可以精准定位市场,不仅获得客户,更获得资金,同时还打通了销售终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首先由投资公司与文化、金融两大行业的专家团队组成第三方文化投资基金,用基金的形式收购文化产业项目,然后进行相应的分拆、孵化和包装,最后做成债权、股权、股加债、债加股或者股债互转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对接投资者,盘活社会闲散资金,这样就可以使文化企业获得融资,也可以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文化金融项目中,分享投资收益。[7]

8.第三方支付平台融资。

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自身的虚拟网关,拥有能提供巨大的业务潜力和盈利空间的庞大的客户基础,凭借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可以根据文化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与预期盈利能力,针对中小文化企业融资需求“短、小、急、频”的特点设计融资流程及金融产品,搭建资金盈余方与中小文化企业的对接洽谈交易平台,为其提供精准、适时、适度的融资支持,从而使这一平台在与传统金融模式的竞争中获得更大更强的博弈筹码与市场影响力。

四、互联网驱动下文化产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依托自身强劲的优势,正在逐步改变融资生态,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文化产业融资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全新视角,有助于破解文化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是,互联网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利用互联网进行文化产业融资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机制,需要文化企业做出相应改变和调整,也需要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化和法制化。文化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控制、信息甄别分析、信用体系建设以及融资渠道与自身发展需求深度融合是不可绕开的。首先,政府应构建文化产业互联网融资平台,并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搭建文化产业互联网融资平台,更多地依靠互联网吸收社会资本,切实拓宽文化企业的融资渠道,让企业更多地依靠自身力量去融资。搭建这一融资平台的重点在于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专业文化融资担保体系和综合性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此外,要加快出台专门针对“互联网+文化”产业投融资活动的法律法规,有效约束各方利益主体的行为,划清权利和责任归属,使得文化产业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项投融资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文化企业自身应积极拓展融资渠道。资本生产要素对于文化企业的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无可取代。文化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不仅是选取一种融资模式,而是选取多种融资模式,使其相互合作,相互补充,促进文化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文化企业不能单纯地依靠政府扶持、银行信贷,要打破传统,积极了解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动态、新动向与新发展,根据自身发展的阶段特征探索新形势下的融资方式与渠道,克服盲目、被动与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融资方式。但也要指出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需要创意,没有创意的文化产业是没有前途的;即使有充足的资金保障,也难以做大做强。最后,互联网金融体系自身也有待完善,规范化和法制化是当务之急。文化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管理控制、信息甄别分析、信用体系建设以及融资渠道与自身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是其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基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的现实,只有积极探索中小文化企业的融资机制与融资模式,培育良性、联动发展的融资生态系统,才能为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文化产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林东.“互联网+”: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甘肃金融,2015,(3).

[2]杨吉.我国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建设的经济学动因及意义分析[J].现代商业,2011,(3).

[3]金元浦,欧阳神州.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文化中小企业的融资[J].学习与探索,2014,(6).

[4]互联网思维和文化创意投融资趋势

[5]魏鹏举.中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现状与趋势[J].前线,2014,(10).

[6]详解P2P文化产权领域平台[EB/OL].

第8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一、内涵及定义

探索企业文化的魅力,还得从企业文化的缘由开始。“企业文化”一词是20 世纪80 年代初,美国管理学家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奥秘,总结提炼出的管理理论,80 年代中期,“企业文化”传到中国,出现在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企业法人,虽是服务性的金融企业,但也和其他企业一样,其企业文化也由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三个层次构成。其中,最表层的,是指看得见,摸得着,通过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物质文化。中介层,是通过制度和行为形态表现出来的制度行为文化等。而最核心的精神文化层, 是培养和树立商业银行企业精神的深层文化。

总之,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银行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行特征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产生于银行自身,得到全体员工和管理者的认同,随着银行的发展而日益强化,最终成为银行进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现状来看,对银行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理解的还不多,企业文化的运作还停留在相当肤浅的层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拘泥于传统方式,存在以政治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倾向。二是偏重于公关宣传,忽略银行内部建设和业务创新。三是内容过于空洞,重策划而不重实施。四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模糊不清。五是存在着本末倒置的倾向。

目前,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走入了企业文化的误区,仅仅把其当作是自己一个漂亮的饰物,至于对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会产生什么样影响,没有深入研究,从而浪费了大量资源,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

三、构建方法

企业文化的构建, 需要银行合理的定位和规划,更需要时间磨合和历史积淀。任何寄希望于一两年之内就能建立起令人瞩目的企业文化的想法,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一,汲取我国传统的企业文化和国外优秀的企业文化,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况且,金融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一个“扬弃”的过程。这不仅要求要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原有的一些经验和优势,同时还要及时汲取国外企业文化中的一切有益的东西,使自身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不断地扬弃和借鉴是金融企业文化的真谛。

第二,重视商业银行的形象设计。塑造商业银行个性鲜明的现代金融企业形象是银行进入市场和争取客户的通行证。只有树立良好的形象,商业银行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

第三,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效应。一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统与分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营活动为中心,讲究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第四,培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源——儒家文化。“徒法不足以自行”。自古以来,医有医德,官有官德,百业均有其道,谓之德。从事金融工作的人员,则应当有自己的“银德”。“银德”者,是金融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立银德,正银风,对构建和谐的金融关系非常重要。

第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文化。一个高风险的金融企业,必须相应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和风险管理理念。相应建立一系列的防范风险发生的制度,引导全体员工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遵章守纪、执行内控制度防范风险的自觉性。同时,要创立金融企业的独特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工程(即CT工程) ,还应把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效益良好与职工自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对金融职工在进行爱岗敬业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美洲银行对一定工作年限的员工配送本行股票的办法应该进行借鉴。它对增强金融企业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有积极作用。

第9篇:传统金融文化范文

产业金融是现代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依托并服务于特定产业发展的金融活动的总称。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文创园区)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产业已成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大局十分重要的产业。近些年来,伴随着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建起了一大批文创园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2年底,全国各类文创园区的数量规模已突破一万家。然而,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具有高创意性、资金技术密集性以及人才密集性等特性,这决定了文化产业的金融需求具有高风险性、高收益性、高投入性和长期性等特点,而这些特殊性并不符合许多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机构)的经营发展目标。同时,由于大部分文创园区缺乏系统科学的产业金融体系规划,导致许多园区无法真正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金融服务支持。

从产业金融理论上讲,我国的文创园区必须突破现有的金融体系障碍,以文化创意产业的金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与文化产业相匹配的产业金融支持体系,为文创园区发展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支持,从而实现文化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共生发展。

传统金融支持园区

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一,现有金融制度安排与园区企业资产结构、发展模式并不匹配。

由于中国文化产业目前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大部分文创园区内的企业,主要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从金融层面来看,现有传统金融机构的运作机制制约了园区金融服务的跟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发展结构不平衡问题突出。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经营模式对园区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

第二,从园区规划层面来看,大多数文创园区在建设规划阶段就缺乏系统科学的园区金融规划,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入驻的配套鼓励政策缺失,银企信息沟通机制不顺畅。调查显示,当前大部分园区的招商引资及建设工作仍采取园区管委会、招商部门主导,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参与的模式,而金融投资机构以及相关金融中介机构尚未纳入园区招商引资范围。没有配套的园区金融体系支持,势必严重影响园区整体营商环境和投融资服务的效率。

园区金融支持

体系运作案例

一、硅谷银行模式

硅谷银行设立于1983年,其出资人是几家商业银行机构,当时的注册资产仅为500万美元。在最初运作的10年中,其金融产品只有贷款和储蓄,客户主要是硅谷的技术公司、房地产开发商和中型商业机构,与一般的商业银行别无二致。1993年,当时在硅谷开设的银行虽有350家之多,其中包括美洲银行、巴黎国民银行、标准渣打银行的分支机构。但这些大银行多把其服务对象放在大公司身上,对科技型中小公司则无暇顾及。而“硅谷银行”这个名字为它实施创新型的经营战略埋下了伏笔“硅谷银行”就是为“硅谷服务的银行”,就应该是为创新和冒险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就此,硅谷银行开始转变为创业活动服务的银行。

硅谷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1993年后硅谷银行的服务对象定位为硅谷中的三类中小企业:第一,处于初创期(START-UP)和扩张期(EXPANSION)的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和投资资金并不很大。第二,信息与电子技术行业、软件与网络服务行业、生物科学行业的中小企业。第三,必须是创业投资支持的中小企业,并寻找更多的创业投资公司来合作。

硅谷银行业务模式。硅谷银行在投资中往往混合使用两种方法:将资金借入创业企业,收取高于市场一般借贷的利息,同时与创业企业达成协议,获得其部分股权或认股权。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提高收益,同时降低风险。硅谷银行模糊了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界限。“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直接投入创业企业,途中不经过创业投资企业;在产生回报时,由创业企业直接交给银行。“间接”投资是指硅谷银行将资金投入创业投资公司,由创业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同时由创业投资公司回报给银行,其中创业企业不会与银行有投资方面的接触(不包括银行对投资的创业企业进行的投资以外的银行业务)。

硅谷银行的运营策略。与创业投资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一直是硅谷银行最重要的策略之一。硅谷银行同时为创业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和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直接的银行服务,通常它会将网点设在创业投资机构附近。硅谷银行还是200多家创业投资基金的股东或合伙人,以此建立更坚实的合作基础;再有,硅谷银行建立了创业投资咨询顾问委员会。以上的各种努力使得硅谷银行与创业投资共同编织了一个关系网络,在其中可以共享信息、开展更深层的合作。

硅谷银行的退出方式。硅谷银行主要采用公开上市的方法进行创业投资的退出。其获得股权后,在创业公司上市后将其抛售,获得利润,而后进行其他投资。对于没有上市的创业企业,硅谷银行还采用收购的方式进行退出。收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兼并,又称一般收购。二是其他创业投资介入,也称第二期收购。创业投资已经衍生出众多的新品种,逐渐由传统创业投资向新兴的创业投资过渡。

二、苏州园区FOF模式

FOF(Fund of Fund)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投资基金的基金。FOF并不直接投资项目,其投资范围仅限于其他基金,通过持有其他投资基金而间接持有股权或资产,它是结合基金产品创新和销售渠道创新的基金新品种。FOF完全采用基金的法律形式,按照基金的运作模式进行操作;FOF中包含对基金的长期投资策略,与其他基金一样,是一种可长期投资的金融工具。目前在国内有许多产业园区运用FOF模式来作为本园区的母基金,通过参股合作的形式,引导外部专业基金进驻园区,从而扩大园区的金融投资规模。

2005年,由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国家和地方政府可以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民资和外资进入创投业。

苏州园区曾是长三角外资制造业集聚地,近年来向科技创新和服务业转型,大量高科技初创企业的出现,加大了对创投资金的需求――园区创投引导基金由此应运而生。

成立于2006年的苏州园区FOF是中国第一只市场化运作的创投引导基金,一期募资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由国家开发银行和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现为苏州创投集团子公司)各出资5亿元成立。

苏州园区FOF模式就是利用园区创投引导基金作为基础资本,通过与外部的专业投资基金共同合作设立新的合资基金,放大园区的资本规模。这些子基金的架构都遵循“一只基金加一个基金管理公司”的模式。

苏州园区FOF其独特之处在于,由国开行和中新创投合资成立,“没有财政资金在里面”。这就决定了与园区FOF合作的VC可享有充分自,不会存在投资方向和地域的限制。每个基金有不同的偏好,这些人民币基金和基金的管理公司在苏州落户,自然会关注苏州本地的项目。苏州园区FOF在新设立的子基金中,出资比例一般为5%-10%,FOF只充当LP的角色,对于子基金的投资决策不做限制。”

文创园区产业金融

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

第一,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引进先进金融组织模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大做强;引进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新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地方金融市场,构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并存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市场供给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满足企业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早期的园区金融体系将由三类主体构成,即:政府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服务性创业金融机构组成的体系。

第二,针对产业金融本身之特点,制定园区金融管理办法。强化区域性信贷政策引导,创新银行产品和服务机制。建议园区主管部门要引导金融机构根据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及园区产业集聚的特点,创新融资产品和服务机制,扩大企业担保抵押物范围,满足园区发展的多元化、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

第三,完善园区金融综合服务区规划。建议园区合理规划金融综合服务区,并将金融机构建设用地纳入服务区规划。或者由园区管委会出资建立园区金融服务大厅,通过租赁等方式吸引服务机构进驻,提供“一站式”服务,降低金融等服务机构投资风险,提升园区的服务功能和招商引资环境。

第四,建议园区在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时,同时给予金融等服务机构适当的土地使用和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银监部门适当简化园区银行网点的审批手续,降低金融机构进驻园区的成本和风险。把各类金融投资机构、金融服务机构通过制度安排纳入到统一的园区产业金融体系框架下进行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