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网络教研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教研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教研总结

第1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自研修开始以来,每一个模块都用心收看视频教学、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及时完成作业,参加班级交流和互评,督促每个学员及时完成研修进度,对每个学员的作业和随笔等认真点评,及时完成指导老师教给的任务。在研修中我还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很多值得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在研修中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会逐渐去灵活的运用。现将这次网络研修培训情况总结如下:

一、站的高,看得远

今年的网络研修培训,把我引入了全新的学习氛围。昔日的我,一度认为教育工作,只要能“跟紧管严”,班级里能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即为优秀教师。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稍有过错的学生,进行严加管教;对表现优秀的的学生,给予大力表扬;优生成绩稍微下降,则毫不客气的批评,差生稍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周而复始……随着网络研修的不断深入,我渐渐地认识到:一名教育工作者缺乏一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反思,他的教学工作在达到一定高度后,就难再继续提高了。因此,通过网络研修,促使我更加努力,不断搜集教育信息,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从而更快更好的达到真正提高自己之目的。

二、勤反思,多思考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活到老,学到老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知识更新急剧加快,教师如果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胜任教师工作。欲在教育工作这片热土上有点成绩,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知识素养、教学能力。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二】

短暂而又忙碌的两个月的培训即将结束了,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时间上网学习,虽然有些辛苦,有些累,但是从学习中收获到的那些教育教学知识和新的教学理念,和那点辛苦比起来,算是微乎其微的了!

此次培训的课程总共有10门,其中教育方面的有有四门,对我影响最大、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和《教师职业道德解读与实践导行》。我们的教育是伟大的,崇高的,受人尊重的,之所以这样说,我想是因为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们爱他们,无私地爱,不求任何的回报,我们的教育家们,用他们的教育智慧,高尚的师德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投身到教育工作中去!在教育中,我们必须要有爱,有爱了,才会有包容,有宽容,有爱心,耐心,学生才会喜欢我们,爱戴我们,继而喜欢我们的课堂,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专家推荐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我认真地看了,被其貌不扬的马修老师打动了!他对待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不是呵斥,没有咆哮,所有的只是宽容,耐心,爱心,以及教育的智慧!有了那么多爱的付出,才会有了回报:在他离开那所学校的时候,孩子们用么多感人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马修老师的恋恋不舍和深深的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像马修老师学习!对待我们的学生多一点爱心、耐心、宽容和关心,相信孩子们,在我们的爱的天空里定能茁壮成长!

在教学方面,对我启发最大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小组合作学习法》,我以前也用过,不过仅仅局限于单词竞赛和表演,通过这次学习,我知道了这一学习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的英语课堂!这个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参与意识,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我相信,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法》的课堂效果一定会很不错!

培训即将结束,希望上级部门多组织这样的学习!以后再有这样的学习机会的话,我一定还会积极参加,会好好把握的,It’s

never

too

late

to

learn.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三】

参加教师网络研修,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所得。观看教学视频,完成好的作业在网上提交,再上网评论。培训的时间过得很充实,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教学经验。现在就把个人研修感悟、主要收获总结如下:

培训期间,我们利用上网学习,和同行交流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积极参加网上发帖讨论活动、完成本学科的作业、积极上传计划总结,尽管感觉比较繁忙,但还是圆满的完成了研修的各项规定要求。

在教师学科培训时间内,我积极参与了课题的讨论,并且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还积极地借鉴了他人的看法,彼此之间交流频繁,讨论热烈。自始至终,我的研修热情不减,及时认真地完成了高质量的作业,每次均被评为优秀等次。

在班主任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众位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领略了他们幽默风趣的教育风格、先进的教育理论,通过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在培训中,我阅读了大量的先进材料和记录了一些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并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教师来讲,是一个大的挑战,在新课改的今天,对我们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我们要上好每一堂课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我们的远程研修平台应该一直开放,让我们随时都能和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解决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远程研修改变了专家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听的教学模式,以网络教研为主,可以把帖发到网上,与同行交流。这是真正的学员自主学习,既有团队合作又有专家点评的培训活动。我感到这次培训活动不空洞,是一次既经济又有实效的培训活动,我们真的可以与课改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获取最新的教改信息和最优的教学方式。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四】

如今,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信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

自从我接收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以来,并利用资源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定提高。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体会:

一、集思广益,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面对如此充足、精美的远程教育资源,我感到非常的兴奋、激动,但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资源成了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喧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数字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精益求精,更加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

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不满足了,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进课堂,更加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如我在讲这课时,利用课件动画素材制作课件,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数学中的时分就在我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大家开始热烈讨论一节课有多长时间,并在课后随时观察自己生活周围有趣的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加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三、活学活用,利用资源实施素质教育

远程教育为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资源,为进行素质教育提供了条件。

在利用学生自习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节目中同学们了解了数学的发展,体会到数学的力量,憧憬着数学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明白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己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所带的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数学课。我也觉得非常的慰藉。我认为,如果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这何尝不是一种好教法呢?

远程教育资源的适当运用,能够使学生的视野变得更开阔了、信息更灵通了,变得更“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我的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2021年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培训总结范文5篇【五】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发生了变化。教师已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师更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教学的各个环节,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的。

网络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为教师学习制定了共同的内容和活动,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教师提供好展示自己的网络平台。在学习内容和实践层次上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通过参加本次教师网络继续教育培训,自主参与其中,使我在思想上、专业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专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讲座,观课堂教学视频,在这段时间里从这个平台我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和有价值的知识。在网络学习中,使我受益匪浅。

下面一下这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1、改变了教师学习的自觉性。这种学习方式下适应了成人的特点,它为教师节省了很多时间。比如,我们现在的培训就可以通过回家抽时间进行网络学习,从一个地方转向另一个地方。可以与老师交流互动,从参与的程度上可以看出受到广大老师的认可,体现了网络培训的魅力。

2、领悟有效教学。专家指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师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怎样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在从有效性走向优质教学呢?我认真学习着专家在讲座中的每一句话,思考着每一个观点。从学习中使我深刻的领悟到了: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欲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学习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我每次听专家讲座和观看课堂实录后,总要有一个思考,即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及典型的案例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缩短同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上的差距。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4、提高自身素质,学会终身学习。

第2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 网络协同教研; 系统模型; 运行流程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李华(1963—),男,甘肃凉州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信息化教学、数字媒体理论、教育信息化方面的研究。E-mail:。

一、 引 言

2012年3月,教育部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三大任务和两个平台的核心目标。三大任务:第一是要基本解决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接入与网络学习环境的问题;第二是加强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每个班级都要用上优质资源,资源应用是我们的关键;第三是建设实名制的网络学习空间环境,努力推动个人自主学习和教学互动。两个平台:一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1]国务委员刘延东9月5日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再次强调加快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等三项重点目标任务,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为落实“十二五”时期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三大任务”的战略部署,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也及时地提出了建设为教育教学提供服务的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校和网络协作教研等四个类型的10种服务应用模式。其中网络协作教研类型包括了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三种服务应用模式。[3]国家层面的技术平台为网络教研铺就了快车道,作为教研的个体、集体、群体作好准备了吗?其实早在200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发起“新课程网络教研”建设工程,2005年5月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新思考网() 签署合作协议,明确了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对 CERSP 项目的建设和发展的指导,由此,CERSP 项目开始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双轨建设,并逐步成为全国新课程改革推进的网络教研主线阵地。[4]同时,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及地方新课程实施部门也都纷纷建立了业务指导与交流平台,许多省区建立了网络教研组织结构,[5]网络教研技术平台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兴起。尤其是,Blog可以跨越时空形成网上头脑风暴,激发教育智慧,成为支持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重要途径。于是,教师们在网络上聚集起来,开始了中国教育信息化史上波澜壮阔的民间网络教研。事实上是形成了一种跨地域、跨学校、跨学科的教学研究现象,反映了课程改革背景与网络环境下反思与协作的需要。[6]

如今,已经七年过去了,网络教研再次被列入新时期教育信息化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建设10种服务应用模式中的三种,即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可见网络协作教研在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分量,这从另一角度也说明,过去的网络教研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更多的也可能只作了一些浅表面形式的网络教研工作,并没有深入开展。如对于那些网络条件有限、相对边远地区的教师,逛逛网络论坛、看看教育博客、下载共享教育资源就成为了其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一些条件较好的教师开设起自己的教育博客成为目前流行的网络教研形式。那么,区域与学科相交,点与面相织,行政官员、课程专家、一线教师参与,构成的立体式的网络教研组织系统还离我们有多远?网络教研在我国新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中是一项新型探索性的工作,富有深刻的内在价值和长远意义。[7]但就目前网络教研研究的情况来看大多仍处于探索之中,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将从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模型形成、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动态模型形成等几方面来对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展开研究。

二、网络协同教研系统

(一)网络协同教研

网络教研是随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系统的、崭新的教研模式。它是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以在学校的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着眼点,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和改善学校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研究范式。[8]它是在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改造传统教研模式,开创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新途径,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搭建教研新平台,催生出的一种教研形态。与传统教研方式相比,网络教研活动的主体、环境、内容与目标、组织方式等均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网络教研的跨时空性与技术依托性、主动性与交互性、平等性与合作性、多样性及便利性。[9]但是,有实效的网络教研与“面对面”的传统教研方式不是矛盾与孤立的,而是互为补充、有机地融入到整体教研活动之中的。因此,网络教研并不能代替现实的教研,而是现实教研的必要补充。它仍然是全部教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离开了现实的教研,网络教研就会成为空谈。[10]

本文提出了“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概念来研究,与大家所熟悉的“网络协作教研”所不同的是把网络教研当作一个系统来研究;协作教研变成了协同教研。之所以这样调整是缘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一是因为只谈网络教研,人们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关注网络作用功能,而忽视了对网络教研中活动的设计研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关系研究;二是由于它具备了系统的要素。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名词定义对“系统”的解释是:系统是指为实现规定功能以达到某一目标而构成的相互关联的一个集合体或装置(部件)。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定义:“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元素的综合体。”[11]而网络协同教研包括了网络、资源、教师等元素且相互关联,所以我们说网络协同教研是在网络环境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研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教学研究目标的教学研究系统。把网络协同教研当作一个系统,要让它高效地运行就是要以系统思想来规划、设计、实施管理。

同时,我们又提出了“协同教研”,这里的协同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协同并不是新生事物,它是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协同”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不同数据资源之间、不同终端设备之间、不同应用情景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科技与传统之间等全方位的协同。1971年德国科学家哈肯提出了统一的系统协同学思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普遍存在有序、无序的现象,一定的条件下,有序和无序之间会相互转化,无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协同,这是一个普遍规律。在一个系统内,若各种子系统(要素)不能很好协同,甚至互相拆台,这样的系统必然呈现无序状态,发挥不了整体而终至瓦解。相反,若系统中各子系统(要素)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就能集聚成一个总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总和的新功能。[12]网络协同教研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参与教研的各个学校、教师能很好配合、协同,多种力量集聚成一个总力量,最终形成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二)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界定

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是对网络协同教研整体性的一种泛指,并非专指技术平台或者技术系统,而是一种人—知识信息—技术系统。和其他系统一样,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是分层次的,就独立的个人而言,它与可用于教学研究的设备或手段(网络、教研引领人员、协同教研人员、技术信息咨询人员等)、研究对象(教学参考书籍、网络教学资源、网络精品示范课程等),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可将其称为个体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其中,个人、书籍、计算机等是子系统,单个网络协同教研者就是这种系统,多个网络协同教研者将构成更大的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如网络协同教研小组、校级网络协同教研集体、区域级网络协同教研群体等。不同的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具有不同的结构,系统内子系统的关联方式也不相同,例如,网络协同教研者系统中,子系统涉及人和物(网络协同教研设备、网络协同教研对象等),校级网络协同教研集体中子系统是一个个网络协同教研者,这两种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中子系统间关联情况是不一样的。此外,网络教研中的校级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其子系统间的关联与传统校本教研也不一样,前者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进行联系、交流,而后者更多的是通过面对面的形式进行。因而,不同的系统需要根据系统的结构、要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近几年出现的联通主义以及协同学习是当前时代下对学习的新认识以及如何促进学习的新方法。协同学习[13]首先以“场”的概念来理解、解释学习与学习行为,通过多场协调、信息汇聚、深度互动、合作建构、集体思维等方法、策略去影响学习者的行为,以实现有效学习。这种方法、策略在当今知识时代显得特别有效,因为没有人能充分掌握如此多变的知识行情,[14]改变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到教学行为)、学会学习是适应这种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借鉴协同学习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指导有效的网络教研活动应该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三)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分类

结合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特点,其分类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1)依据系统网络教研者间的关联度来分(即网络教研者间联系的形式、紧密程度等),可分为面对面网络协同教研(借助网上资源面对面开展的网络教研活动形式)、非面对面网络协同教研、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2)依据网络教研者的数量进行分类,有个体网络协同教研系统、集体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和群体网络协同教研系统;(3)依据区域网络系统来分,有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和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其实上述分类方式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但其内涵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三者是分层递进的关系,系统最基本的元素单元仍是教研者及其教研者组群。从一般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知识信息的交流传递效果,面对面网络协同教研方式的系统连接度是一种强连接,这种方式多适用于同教研室或组内间的协同教研,在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中最容易实施,也是应用最多的方式。非面对面网络协同教研是一种远程的、纯网络型的教研方式,从理论上讲它的系统连接度属弱连接,它是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和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中最基本的教研方式。事实上,系统连接度的强弱与网络教研平台的交互功能是成正相关的,随着网络平台交互功能的不断增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非面对面网络协同教研系统连接度也在不断增强。混合式网络协同教研方式是面对面方式和非面对面方式的有机结合,系统连接度是一种中连接,这种教研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全在于动态的、有机的组合。应该说这是开展网络教研所追求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式(鉴于篇幅所限,该方式内容另文论述),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兼顾到了传统教研优势的发挥,取长补短,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区域网络系统层面的分类研究,即对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和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研究。

三、 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模型

(一)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模型形成

1. 模型形成

校本网络协同教研是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中以学校为单元的子系统。它以学校教学的真实情境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所有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实践性研究系统。它注重于利用网络优化、改善甚至变革学校传统教研的手段、过程和结构,从而整体推进课程实施、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文化。[15]

校本网络协同教研是日常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园网上的延续,它以开放、平等、互助、合作、共享的姿态,使传统教研活动继续扩展、生成、提升,变得更加富有成效。[16]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基本模型是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最基层技术模型,它有“一个平台和三个基本环节”,即校园网平台,教研资源生成环节、教研材料呈现环节、教师互动参与环节,三个环节互为一体,循环进行,乃至无限深入,如图1所示。[17]

图1 校本网络协同教研基本模型

校本教研资源。所有基于学校常态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内容、原生态的教研资源,都将成为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开展的研究资源。因此,学校需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形成丰富的可供网络研讨的资源,包括各类课例、案例、教案、随笔、反思、论文、课件等。

教研材料呈现。教研材料借助网络平台呈现给教研者,资源的积累需由校本教研资源的收集者或者研发者负责及时将校本教研活动的资料在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平台上,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探讨交流提供范本。

教师互动参与。每一位老师在教研网平台上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针对性地选择参与相关教研主题的讨论与研究,在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过程中,相互思辨、争论、交流,实现真正的互动式研究。

2. 模型的基本运行流程

校本网络协同教研不同于一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它体现了网络教研的基本规范或基本程序。其基本的运行流程包括:确定主题、设计方案、网络研讨、组织实施、交流反思和展示改进。[18][19][20]如图2所示。

图2 校本网络协同教研基本运行流程

(1)确定主题。确定主题阶段包括三个环节。首先,发现问题。教研内容往往源自于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常常来自于课前的准备或教学过程当中。其次,确定主题。将问题上升为研究主题,把发现的真实问题概括、提炼、升华为有价值的教研主题是关键。第三,组建团队。组建以教研组、或年级组、或课题组为研究小组。组内要明确分工,确定研究的基本思路,着手制定研究计划。

(2)设计方案。方案设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设想、构想、策划。它一般有三个过程。第一,学习准备。在制订方案之前, 为了更为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问题的本质,有必要通过教师研讨或专业引领的方式进行学习准备。为完成有目的的研究活动而进行的学习准备,包括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同行专家已有的研究成果等。第二,专业咨询。通过向校内外专家咨询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指点迷津。第三,组间研讨。借助组员之间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等形式,发挥集体智慧。

(3)网络研讨。网络研讨是网络协同教研活动的核心环节。它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网上征询。教师把研究方案初稿于网络教研平台,供全校乃至校外教师评析、讨论,在网上征询同伴和专家的意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给方案设计者更多的启发。第二,互动研讨。教研协同体成员将围绕某一教研主题、或教师有疑惑的共性问题在网络上进行深入的讨论交流。交流对象在角色平等、机会均等、畅所欲言、无障碍参与的环境和氛围中展开探讨交流。第三,优化方案。方案设计者通过网络互动研讨,根据自己的思考,结合网友的讨论意见和建议,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对原研究方案进行系统的再设计,不断优化,使其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

(4)组织实施。 根据优化后的方案,组织教师个人或团队进行校本实践研究。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几个环节。一要善于总结。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经验及成果。二要及时调整。方案是校本实践的主要依据,但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随时对方案作有根据的调整、变更,实现方案实施的最优化。三要行动跟进。帮助教师及时反思,改进不足,发扬成绩,促进提高。

(5)交流反思。交流反思是网络协同教研活动的归宿。教师要让自己的原始经验得到提炼和升华,反思交流的过程是不可或缺的。第一,个性反思。教研者经过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应对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进行思考和审视,以及对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思想、教学决策及决策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梳理。第二,资源上传共享。将交流反思过程中所形成的教研资料成果及时地上传到网络教研平台,供大家分享交流,不断催生新的资源成果,促进教研资源的积累。第三,经验分享。教师的研究课例、所利用的资源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都是同行有益的参考和学习内容。每个人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成功的教学体验、体会发表看法,跟他人分享。达到经验共享和交流促进的作用。

(6)展示改进。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最终是为教学服务,为本校服务。展示一方面是为了相互学习,共享经验,推广经验;另一方面也为了更好地改进方案。①案例展示。展示一些能引发别人思考的、有特点的教学案例,交流分享成功经验。案例展示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思想、案例视频等。②专业提炼。在教研实践活动中,要专业提炼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在专家引领下达到成果应用的最大化。③深度挖掘并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或问题解决的办法,帮助教师找到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以上所述的这六个环节是具有普适性的网络协同教研的一般操作运行程序,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网络协同教研不是一个线性结构,而是一个不断地趋向问题解决的复式循环结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研质量。

3. 模型的运行操作案例

校本网络协同教研可以有效地融入学校教研以及学科教学活动当中,优化教研手段和教学过程,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并有效促进师生发展的目的。由于篇幅所限,模型的运行操作案例不再赘述。

(二)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模型形成

1. 模型形成(构成元素及元素分析)

校际网络协同教研是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的协作教学研究活动。它突破了校内教研的局限,延伸到了校外的其他学校,协同进行教研活动。它能够实现不同学校的校园文化交流,开阔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的反思,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有触动和促进作用,更能够培养教师的协作能力和组织协同学习研究的能力。

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的规模一般以2~3所学校为宜,学校间最好能够有一定的差距,以优势学校和弱势学校结为协作组。若学校间相差悬殊,最好引入第三方学校,较优势学校差一些,较弱势学校强一些的学校加入,防止在一些教研问题上出现孤掌难鸣,能够起到上下响应的桥梁作用,以便于校际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优势互补,促进不同学校教师共同成长。

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基本模型构成元素包括(但不仅限于这些):校际网络协同教研平台、网络协同教研资源、协作学校(协作教研小组)、教研者。所形成的基本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校际网络协同教研基本模型

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是在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校际开展教研活动的平台系统,本文所提出的基本模型并非固定的模式,它与校本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是相互作用、相互依从的,而非割裂的、孤立的系统。在这个系统模型中,协作学校的对结是关键。除一些学校与学校之间长期的交流合作形成的自发的校际协作教研团队外,一般情况下须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出面,根据本地区学校的差异状况来均衡搭配、协调、组建校际协同教研组织,并要求由优势学校牵头组建协作学校。当校际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学校领导、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到一定层次,教研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日常工作活动时,行政强制的因素就应逐步退去,继而出现的是动态的、自由的、常态化的生态组合。校际网络协同教研平台是系统的资源中心、工具中心、技术支持中心,它的核心模块至少包括:名师工作室、协同互动教研区(提供必要的交互教研工具)、教研资源共享区和教师个人空间区等四个模块区。教研者通过借助这些资源、工具,在名师或主持人的引导下开展校际的协同教学研究活动。

2. 模型的基本运行流程

纵观国内外一些实践者和研究人员提出的一些观点,[21][22]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模型的基本运行流程应当包括:协同教研准备、协同教研活动设计、协同教研活动实现、协同教研活动实施、协同教研过程管理、协同教研成果总结等六个环节。如图4所示。

图4 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基本运行流程

(1)协同教研准备。校际网络协同教研工作的开展,前提是要有协同教研组织,如协同学校。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准备。第一步,要明确目标。通过校际协作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比如,促进学校间的校园文化交流、更新教师教学观念、促进学科教学改革、实现教师共同发展等。第二步,要分析学校。分析了解参与学校之间地域、教学资源、教学水平、信息技术条件、学科教学等方面的差异。对参与学校的分析了解越充分,活动的设计就能够越贴近学校的需要,成功实施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三步,分析需求。了解协同教研学校、教师对本次协同教研活动的需求是什么,学校、教师分别期望通过协同教研活动取得什么样的收获,对活动有什么样的要求,等等。第四步,现状分析。了解当前国内外有影响的校际协同教研活动开展的情况,它的活动的主题和特点有哪些,有哪些特征,等等。

(2) 协同教研活动设计。协同教研活动的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的工作,需要确定协同教研活动的目标;需要设计活动的主题,并进行活动的细化设计;需要设计协作的方式;需要设计活动中的协作策略和组织支持策略;需要设计活动中的脚手架;需要设计活动形成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

活动主题的设计是协同教研活动设计成败的关键。好的主题能够吸引教师主动参与协作活动,并且能够较好地实现协同教研活动目标。设计校际协同教研主题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原则。第一,主题应能充分体现地区与地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性,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都能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只有这样,协作和分享才更有价值。第二,主题应既结合参与学校的特点,又具有新颖性和独创性,不能只是对其他协同教研活动的简单模仿。第三,主题和活动应具有可行性,必须充分考虑参与学校的不同水平。第四,主题应当与课标结合,与学科结合。第五,主题最好能够产生深层次的协作,而不是简单地收集数据和信息分享。

活动细化设计是对活动主题的充实和发展,确定活动中具体开展的内容。细化设计时要重点考虑两点。一是活动任务要适量。一方面是在集中统一的时间内能够顺利完成预定的活动任务,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中小学校的教师都面临相当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协作活动的任务量一定要适当,让参与学校教师能够按时完成。二是给出适当的、有弹性的活动时间安排表。根据活动的性质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非实时性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宜过紧、过死,应有一定的弹性,要给出具体的活动进度安排表。

(3)协同教研活动实现。设计好的主题、活动过程、策略,各种支持工具和资源,技术实现为能够直接指导和支持协作活动开展的协同教研活动指导材料,以及支持活动开展和管理等,都是通过校际网络协同教研平台来实现的。指导材料还包含了对教师如何开展活动的策略指导和支持,需要把为教师设计的脚手架体现在活动步骤和支持工具中。

(4)协同教研活动实施。第一步,需要给出参加者的基本预备条件和准备工作,如果学校在某些方面(比如教师的信息素养或协作技巧)有欠缺,可以对参与协作的教师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第二步,提前预告协同教研活动主题及活动任务,参与协同教研者可提前做准备,提前做好时间安排。第三步,启动实时交互的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在正式开始前,技术支持人员通过网络与参加者进行网上注册确认,网络视频、语音对讲等支持工具调试运行正常。第四步,实时交互的网络协同教研活动进行。主持人将按预先设计安排的活动内容流程组织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活动。第五步,及时交流反馈。参与教研的教师,围绕教研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自己的疑惑可以现场寻求他人帮助解决。第六步,活动进展报告。及时报道活动整体的进展情况,以方便场外的参与者了解协作伙伴正在做什么,了解活动开展的进度。

(5)协同教研过程管理。有效的组织、支持和管理是协同教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校际协同教研活动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协作团队的交流能力、归属感和支持感。[23]因此,培养参与学校及教师的交流能力,帮助参与学校及教师建立对协作团队的支持感和归属感非常重要。

(6)协同教研成果总结。协同教研活动开展完毕后,即可进入协同教研成果总结环节。在总结环节需要依据活动设计时的任务目标对协同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同时要汇总、整理活动的成果,如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生成等,并以一定的格式上传到资源平台,以便于对外交流和共享。

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比较适宜于开展校级差异化教研、小组合作研究性教研、网络互动生成性教研等。这些形式的教研活动都应在协同理论支持下基于网络平台展开,这些活动的优势体现在:一是在交互层面,活动内容与教研者要能够深度互动;二是在通信结构层面,平台提供信息汇聚机制,以方便众多信息的分类汇聚,最终形成可共享的资源;三是在信息加工层面,系统的合作建构机制,引导教研者、协作小组集体思维协同建构教研内容、改造加工尚不成熟的议题或教学方案;四是在信息加工层面,系统提供的群体思维操作,集大成者智慧,汇聚集体思维,形成智慧场。[24]

(三)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模型形成

1. 模型形成(构成元素及元素分析)

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是以区、县以及更大范围内的教育机构、学校联盟所形成的整个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它是在校际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基础上形成的更大范围内的教研群体系统。基于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所处的地位,它的模型的建立要从宏观的角度、管理的角度去审视、考虑。本文从管理的层面对其模型构建展开研究。

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是一个参与行政机构多、服务对象多的较为复杂的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从管理的角度,它涉及几个方面。第一,教研理念。包括各级领导、学校教师在如新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协同教研、校际协同教研以及行动研究等方面的理念。第二,组织管理。包括区、县、学校、教研团队等不同层面的组织管理,如教研团队组建,技术服务团队组建,科学、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的建立,科研成果管理等。第三,支持平台。需要有两大支持服务功能,一是资源共享支持服务功能,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平台要有“云”思想构建资源服务平台,即形成“资源云”服务,满足区域内不同层面的各类教学研究人员的资源需求。二是应用管理支持服务功能,同样要有“云”思想构建应用管理支持服务平台,即形成“管理云”。这里的“管理云”要为教研者提供各种类型的教研工具,如名师工作室、虚拟课堂、虚拟协同教研会议工具、合作交流工具、知识建构工具、反思总结工具等。由此我们形成如图5所示的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基本模型。

图5 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基本模型

图5所示的模型从教研理念、组织管理、技术支持等三个层面对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进行了模拟建构。从教研理念层来看,各级领导、教师,对教育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发展、网络协同教研、行动研究等必须要有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新课程改革是教研的大方向,教师专业成长、自主发展则是其目的和目标,网络协同教研应是其手段,而行动研究则是其方法和路径。基于行动研究的网络协同教研活动,注重引导教师解决自己真实的、实际的教学问题,重视对问题的追踪和设计,活动主题都来自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师“参与”研究作为行动研究的首要特征,凸显了行动研究所鼓励的“教师成为研究者”以及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的特性。[25]教师自主发展的核心机制是“教学研同期互动”,研是“教学研”三环的核心环节,连接起教与学之链。[26]从应用管理层面看,要保证区域网络教研活动的顺利运行,真正实现“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的教研模式,[27]离不开管理层相关单位的精心组织和协同合作。区域教育部门(区、县)教科所、教研室、电教馆等须协同合作组建教研领导团队,依托区域网络协同教研应用平台,直接带动区内各校开展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区级教研员要组织区域内的教学名师形成专家团队,以主持引领、跟踪指导各类(以校为单元,以校际协作为单元,以教研团队为单元,以主题任务为单元)网络协同教研活动的开展。从技术支持层来看,区域、县域、校本等三级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平台是一个整体,是在一个平台下架构的不同层级的教研支系统。区域云资源管理、云系统管理是发展的方向。

目前国家正在引导各地将本地常规教研活动迁移到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来,这为以后的网络协同教研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教师自己的空间也将会与平台系统的教研社区相对接,并积极响应参加与网络协同教研相结合的面对面交流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2. 模型的基本运行流程

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的基本运行流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主题确定、教研协同体形成、主持引领协同教研、个人反思及系统形成。四个阶段的活动是属于层层递进的关系,从培养活动参与者综合能力方面来看,每个环节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如图6所示)。以下分别对四个阶段进行说明。

图6 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模型基本运行流程

(1)主题确定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提出申请。区域网络协同教研系统是面向区域内所有教师全面开放的网络教研系统,网络教研活动的开展应是一个有序的、有组织的活动系统,各县市教研部门或学校要主持开展教研活动,要通过主持空间向平台提出申请,申请确定具体的时间和主持权限。二是主题确定。要确定采用网络协同教研的活动主题,主题的确定主要由市(县)学科教研员收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反应比较集中,需要经过实践或讨论的真实问题;主持者要及时活动主题的相关信息。三是活动设计。主要是内容、方法、过程及实施策略的设计。

(2)教研协同体形成阶段。教研协同体是由网络教研群体中一个个的个体或小团体,在相互信任、开放、协同支援的关系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协同体。这个阶段也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会话握手。教研者个体通过网络会话、打招呼的形式,消除网络教研群体中个体之间的陌生感,增进亲近感,建立基本的联系。同时,也影响教研者的态度,使教研者意识到教研活动即将开始。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是组建教研小组、成员自我介绍、指定组长、活动记录,等等。二是对话熟悉。通过网络交互工具的进一步对话聊天或语音聊天,使教研系统成员相互加深认识,进一步了解对方,寻访志趣相投者。三是行为适应。通过对他人教研观点的评论,答复别人对自己的评论以及积极主动参与主持人的引导研讨活动,增强参与网络教研的行为适应能力。[28]

(3)主持引领任务协同阶段。区域内网络协同教研活动先期的开展,主持引领是必需的环节。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将会承担起主持引领的角色,他们在阐明活动主题的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抛出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与方法,与活动参与者进行交流与讨论。随着网络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作为网络教研主持人(组织者)的教研机构、教研员、教学名师将会逐渐隐去其组织的角色,引导一些经验丰富的教研者形成自组织活动团队。在这个阶段里,任务协同是很重要的内容,通过任务协同使教研小组成员在协作完成教研任务的过程中达到解决自己真实的、实际的教学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促使教研者互相借鉴其他教研者的教研行为,调动教研者的参与,对那些在教研过程中“不知所措的”“入门级”教研者尤其有帮助。

(4)反思总结及系统形成阶段。这是网络协同教研系统群体共同完成任务后的反思,各协作成员将教研活动小组行为、知识、价值观念、集体思维方式等与自我教研行为、知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进行比较,帮助教研者找出差距和不足,自我修正;更重要的是吸取他人精华,自我提高,并将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在实践的过程中再次梳理、总结、升华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在新的协同教研系统群组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进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式的、良性发展的网络协同教研系统就形成了。

四、结束语

网络教研是网络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形态之一,将网络教研当作一个协同系统进行研究,对全国兴起的网络教研热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网络协同教研系统,从系统思想、协同思想的角度对网络协同教研系统进行研究,以期对网络协同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网络协同教研。网络协同教研的可持续发展与推进离不开教育部门的支持与领导,离不开校级领导的重视与践行,离不开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与科学的评价机制,这些都有待于我们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教师专业成长意识的增强,网络技术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变为现实,网络协同教研就会逐步成为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参考文献]

[1] 杜占元.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2012-7-12]./.

[2] 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DB/OL].[2012-07-12]./.

[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进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充实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内容的意见(征求意见稿)[DB/OL].[2012-07-19].http:///Article/Article_13061.aspx/.

[4] CERSP(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新思考网”)简介.[DB/OL].[2012-07-12].http:/// map/gywm/html/.

[5] [7] 朱慕菊.论网络教研[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5):4~5.

[6] [10] 练丽丹,杨华,肖年志,金陵等.如何开展有实效的网络教研[J].信息技术教育,2007,(2):17~20.

[8] 肖正德.网络教研: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研模式.[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34~36.

[9] [27] 邬依林,毛道伟,熊燕.网络教研实践模式研究[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7(5):105~109.

[11] 百度百科.[DB/OL].[2012-07-12].http:///view/25302.htm /.

[12] 百度百科.[DB/OL].[2012-07-12].http:///view/1049260/.htm/.

[13] 祝智庭,王佑镁,顾小清. 协同学习:面向知识时代的学习技术系统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6,(4):5~9.

[14] Siemens G. Connectivism: A Learning Theory for the Digital Age[J].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 Distance Learning,2005,(1):3~10.

[15] [19] 张静芬.网络校本教研的理论建构与实施[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3):70~73.

[16] [17] [18] 吴泉秀.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操作流程[J].教学与管理,2008,(5):32~33.

[20] 钟和军.网络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04,(9):45~48.

[21] Develop a Telecollaboration[DB/OL].http://.

[22] 冯晓英,陈丽,张伟远.校际协作学习项目设计模式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8,(1):53~56.

[23] Three steps to a successful Telecollaboration[DB/OL].(2006- 11- 6).http://qesnrecit.qc.ca/cc/projects/step2.htm.

[24] 祝智庭.教育技术前瞻研究报道[J].电化教育研究,2012,(4):5~10.

[25] 刘良华.重申“行动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5,(5):76~79.

第3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一、明确科研信息管理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系

(一)确立课题研究目标

为落实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系列研究活动,四平市铁东区教科所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小组成员,全所科研员及实验校负责人为课题组具体实验员,教科所所长亲自参与课题实验研究,认真讨论,并书写了详细的开题报告和实施方案。如今,教科所已有20多年的课题开展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成果,也给我们的教研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分析课题资源现状

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应用是系统工程。为此,课题组针对我区现状及经济因素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建立自主研发系统的科研信息管理体系,总结出一套规范的分类方法和原则是体现我区科研特色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我们首先确立了重要的目标体系。

1. 培养了解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管理人才,使其专业化,具有创新和研究能力。

2. 各参研单位建立教育科研信息资源平台,对信息分类进行具有可操作性的分类,总结分类方法及所遵循的原则,创新更好的分类方式,不断反馈总结。

3. 从学习与调查入手,了解新型教育科研管理面临的新形势及信息资源对提高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性,全面了解其方法、重要内容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各级部门的实践操作及运用,掌握有效的分类方法,并不断完善事项,总结操作中所遵循的原则。最后,通过不断操作、反馈、总结,形成完善的分类体系与原则,为国家总课题的研发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4. 通过课题研究,规范教育科研管理,建立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科研信息系统,推动科研管理的科学化,促进科研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三)强化课题管理过程

思想上加强认识,机制上做好保障。大量信息收集,增强了管理者及广大教师对科研工作的了解、分析,为更好的计划,有效的决策提供了平台。信息分类明确,原则明晰,使整个教育科研信息资源流程,一目了然。总结区域内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分类方式及原则,为国家课题组提供部分实验资料。在统一认识的同时,把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库及平台作为教科所及基层学校工作媒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为课题的研究实验做了机制上及认识上的保障,确保了它的健康发展。

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内容管理方式,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完成新时期赋予教育科研艰巨任务的重要举措,它将成为教育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立、健全网络平台,发挥互补作用

我区教科所号召全区骨干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教科所所长对大家说的一句话鼓舞了我,她说:“从现在起,初建博客,我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成功属于跑在最前面的人。”听着领导的话,我的内心燃起火一般的热情,一种泉涌般的冲动,“我想跑在前面”。有了这种信念,便要行动,利用网络向专家们的博客取经,我精心组建了自己的博客“雪地金簪”。我的博客设立了很多和一线教师密切相关的栏目:教育科研、答疑解难、教研交流、教研活动、科研普及、科研管理、科研成果、减负课案、问题讨论等,为基层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教研资源和个人成长交流的经验,这些内容受到基层老师的欢迎,更多的是我从语文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前所未知的理论和文采,激励我不断反思,提高自己。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科研员的责任。与此同时,教研博客的建立,让我在学习、交流、s撞过程中不断思考、大量阅读、大胆实践,改变了观念,锻炼了自己,挑战了自己,超越了自己。

三、提升能力,发挥网络教研作用

网络教研博客使我欣喜地推开了一扇通往网络教研的大门,踏上了洒满阳光的网络教研沃土。但教研博客有一定的局限性,作为教研员,我感到还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及时、快捷、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教研的难题,为此我创建了QQ群,形成了一个四平市铁东教育科研团队。

第4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有效教研;博客教研;交流平台

教育引领时代的发展,而时代的发展也在影响着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应经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行个业。因互联网的普及,教研的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利用博客开展教研活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和喜爱。

北安市教师进修学校课题组把“有效教研”,作为研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过去教研活动低档次徘徊、原地打转、重复浪费的状况,解决教研活动的内驱力问题,使教研活动具有最大的“有效化”。在教研活动中,我们把教研和博客结合起来,使教研活动更加高效、自觉。

博客教研,就是一种新兴的、实现教研有效性的途径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教研定时、定点、定人的方式,使教研活动更灵活、更自主,也更高效,实现了教研活动的日常性。

一、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的主要优势

1.方便快捷,学习内容丰富

现在网络已经走进家庭,上网学习、工作、娱乐成为一些教师的日常必不课少的活动,只有有网络,就可随时随地学习。博客教研内容丰富,教师和教育人的博客涉及的内容丰富,有教育叙事研究;有的利用博客开展行动研究,在不断反思中进步;也有老师运用博客开展研究性学习……教育博客的运用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地推动

作用。

2.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教师主动学习

只要有网络,有时间,教师就可以学习。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方便组织,易于实施,表达更加自由,阅读更加随意。能有力地促进教研活动的决策者、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与参与者的多元对话,可有效地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3.思考更加充分,有利于教师积累和总结经验

在常规教研活动中,教师的评课、议课由于受时间限制,思考不够充分,对问题的认识理解往往较为肤浅。但在网上,面对博客,对于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地思考,将比较成熟的想法与他人交流,同时,教师可完整地积累教研材料,有利于教师不断反思总结。

4.通过网络教研,可使交流研讨内容范围更广泛,教研富有成效

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教师不受学科、年级区域因素等限制,有兴趣的教师都可通过博客及博客圈发表自己的

意见与见解,参与交流研讨。可收集专家与一线教师的教育思想,为自己的教学与研究注入新的思想和动力。

5.有利于构建民主与平等,展示与发展自我的教研状态

利用博客开展网络教研能促进教师学习反思能力的提高和良好习惯的形成。网络上的多元化、相互式交流,使参加网络教研的教师在经营共同交流平台的同时也拥有个性发展的自我空间,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怎样利用和开展好博客教研活动,如何做到其有效性

以政治学科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1.组建以初中、高中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博客团队、教师博客群首先注册新用户。

(1)找到“注册用户”

首先,在网站首页找到“用户注册”或“注册博客”的位置,然后点击“用户注册”或者“注册博客”按钮。(也可在群组首页右上角有“首页 登录 注册”,点击“注册”)。

(2)填写注册选项

(3)注册成功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博客教研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努力学习先进教育理论,武装我们的理论水平,以便于在教研时能有新理念新做法。每位政治教师最好都要订一份《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供老师自学。使每一次网络研讨,教师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做积淀。与专家同仁学习交流,有话可说,不会失去每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次网络教研后总有新的收获,都要形成文字。

3.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吸引更多教师参与

将各种赛课、观摩课的视频挂到网上,组织教师开展研讨,教师可以发帖、跟帖评论。进修校每次组织观摩研讨活动、说课、教学比赛活动,都要将教学设计、说课讲稿、案例、反思文章、点评短文等发在网上,形成一个教学与课程的资源库,供广大教师上网参与讨论、交流以及需要时上网参考。

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教育教学中的见解、撰写个人日志,积累教研资料,并对其中文章做出回复,在博客的群体得到了分享和交流。

第5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网络教研相较于传统教研有时间和空间的优势,传统教研需要专门的活动地点,要有专人组织活动,教师在活动之外很难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由于其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实现了教学问题的即时性讨论,调动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是传统教研活动不可缺少的补充形式。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具有跨时空、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特点,使教学思想和教研成果可以更快地传播,使教师合作有了更多的可能,具有传统教研模式难以比拟的优势。网络环境下的教研活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意识,养成网络教研习惯

信息开发和媒介多向交流是网络最明显的特点,网络媒体带来的知识是多渠道、跨时空的,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这一特点,实现教研的交互性和自主性,通过网络交流和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题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交互合作有网络集体备课、网络专家指导、网络教师互动、网络课题研讨等形式。“网上集体备课”指的是教师可以通过学校网络教研平台(如学校内部网页或者QQ群等)进行集体备课。具体做法是就教学内容的某一部分,由一个教师担任主备课人,通过查阅网络资源,掌握教学内容,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传至网络教研平台,其他教师下载并进行讨论和研究,最后形成定稿。传统集体备课由于时间和空间限制,教师很难进行大信息量的交流,网络教研教师可以随时就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在线研读和参与讨论,实现了教研的灵活化,提高集体备课的效率。“网络专家指导”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传播的主要形式,它有效及时,可以让教师短期内了解本科目教学领域的新方向和新要求。“网络教师互动”实现了教师的实时交流,教师可以上传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教学和教研内容,其他教师可以下载学习和研究评议,从而实现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网络课题研讨”可以就同一课题及子课题研究实现网络探讨,常见的有教研博客和QQ课题研讨群等,教师可以通过QQ群即时讨论课题研究的进展及课题研究中存在的疑问,课题主持人还可以通过QQ群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等要求,教研博客可以上传较为严谨的课题研究成果。

网络条件下的校本教研首先要求教师具备网络教研意识和网络教研习惯,教师要有求助于网络和展示在网络的教研希望和热情。网络教研不受时空限制,形式灵活多样,有很多传统教研无法达到的优势。教师有了积极利用网络进行教研的习惯,将会给校本教研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大大提升校本教研的效果和水平。

二、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为教研和教学服务

网络教研的最大优势在于其资源的丰富。这要求教师做到两个方面,一是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二是分享和补充网络资源。教师要提高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提升网络教研技术平台的使用,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充实教学资源库,达到校内或校际甚至全国的教育资源共享。

网络有其他资源不可比拟的知识内容,教师在教研和教学中可以加以挖掘和利用。首先集体备课中,主要备课人应该搜索所有相关的网络资源,了解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详尽的查阅和甄别,找出最能反映本节或者本章节所学内容的网络知识,运用于课程备课,然后传到网络教研平台供本校其他教师进行选择和使用。在课题研究方面,教师要研究本科目某一方面,应该对该方面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解和查询,然后根据查询结果设定自己独有的教研课题,尽量做到不做重复研究,不做无用的消耗,这时网络便成了不二选择。教师在设定课题方向和课题研究内容方面,尽量实现研究内容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一方面可以借鉴别人的研究经验,不重复别人的错误;另一方面可以找出最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现课题研究的最大价值。

除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还需要分享教研成果,每一个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总有一些独有的成功秘诀,这些秘诀写成文章就可以在网络进行传播。教师在这些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这便是对网络资源的丰富和补充,可以让优秀的教学经验惠及更多人群。

第6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一、强化学习,提升自身素质,促进教育理念不断更新。

1、认真进行科学发展观和学科教学新理念、新要求学习,作好学习笔记,写好学习心得体会。按时参加局里组织的每一次集体学习和科室讨论。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大量阅读业务书籍,浏览各级教学网站,更新教学理念,获取最新的教学信息,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

2、经常向领导、老教研员请教学习,虚心听评课,用心体会记录、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并及时、认真撰写学习笔记,为顺利完成各项教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二、强化科研,努力提升物理教研工作质量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教研员必须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在过去的半年工作中,不管到哪里去,我都带着目标、想法,办法去,并带回体会。到基层学校引导教师确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和评价观,引导学校教研活动服务“新课改”和教学质量。指导教师进行实效性教学和实用性教研。督促教师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实,这样就发挥了教研员在“新课改”中的创新作用。具体工作如下:

1、深挖教师潜力,挑战新课程----推精品、抓骨干、树典型、以推动我市物理教学稳步发展。

并年来,走遍了全市所有初中,推门进课堂,听课、评课30多节。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本着抓一个是一个的想法,来打造我市的品牌教师。重塑了全市物理教研的良好形象,同时,更进一步的增强了教研的凝聚力和教研的指导能力。

2、立足网络平台,逐步推广以校为本教研、网络虚拟教研。

与时俱进,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这一无限的空间资源,及时对有条件的部分学校的部分教师进行了新型的网络即时教研技能培训。为下一步更为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络教研奠定了基础。为了能更好的促进教研工作,我建立了安国市物理网络教研的博客:agwuli.blog.163.com/ ,鼓励、培训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进行无纸化教研活动。

3、协同配合,团队共赢,顺利过检。

参与了省督导评估筹备、检查工作。我包校的庞各庄中学各项工作都顺利的通过了省专家的检查验收,并受到了好评。指导的实验中学化学示范课,伍仁桥中学物理组主题教研活动,都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4、命制了期中、期末调研考试、模拟考试试卷,参加了各项考试工作,并进行了阅卷和相关的数据统计。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以少出错,尽量不出错为前提,本着为社会、为学校、为家长、为学生负责的原则,在试卷命题上狠下功夫,增加了更为人性化的命题风格,试卷内容紧紧帖近学生的生活,帖近学生的特点,图文并茂,内容适度开放,评价标准相应适度开放的特点,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5、参加了会考、高考、中考考试工作,组织参加了中考理科综合阅卷及数据分析工作。

6、认真完成教研室、教育局交给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下学期工作打算。

1、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的备课、上课及相应评价的研究工作,继续进行并要有实效性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并逐步推行网络集体备课方案和网络集体教研方案。

2、新学期的物理教研,重心放在薄弱的农村学校,研究一下适合薄弱校和农村实际的新课改的具体策略及方法,缩小城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的差距。提升这些学校的教研积极性。

3、加强教研组建设,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骨干教师带动整个教研组的集体进步。

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指导,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半年来,在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在单位主要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我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点滴成绩,但离组织的要求和领导们的期望还相差甚远,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缺点和不足,今后我将继续努力,虚心学习,以取得更大地成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理论型、研究型、学者型教研人员。

2010年上半年物理学科教研工作总结 >>查看更多

第7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1.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2.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3.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4.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5.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6.认真做好全省51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7.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

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8.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9.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10.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11.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12.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13.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14.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15.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16.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17.做好20*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18.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19.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1.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2.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3.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4.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5.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6.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7.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8.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9.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10.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11.编辑印发6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20*年年鉴》。12.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13.举办20*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1.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2.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3.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1.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2.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3.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

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4.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1.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2.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3.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4.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2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3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2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4项不能结账报销。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20*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20*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20*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20*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5.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第8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第9篇:网络教研总结范文

一、 指导思想:

以枣阳市教育局有关远程教育精神和我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制度为指导思想,以数学教研组校本培训为基础,以学科电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体,做好远程教育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常规教学和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齐头并进,有力的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是:以新课程改革为主,以网络教研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为核心,充分开发远程教育的资源,用现代教育手段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本学期教师培训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 熟悉设备的正确操作和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的选择、利用和开发;学习常用的课件制作方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三、具体措施。

1、为了进一步落实好远程教育工作的正常有序的开展,根据学校的安排,数学组每位教师务必每周在多媒体教室上3节课;每学期操作计算机不得少于20次;每学期每人自制课件不得少于两件。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认真登记,期末汇总纳入学校的德、勤、能、绩算奖惩。

2、重视教师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操作水平。努力学习网络维护和管理、整理、开发远教资源,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研活动。积极组织教师收看优秀示范课和课堂实录。

3、把下载的教学资源积极推荐给教师,提高教师备课的利用率。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观看相关优质课堂实录。通过观看“实时课堂”、“同步课堂”激发孩子们对网络知识学习兴趣。

4、重视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遵守操作规程,注意设备安全和用电安全。保障教师、学生在正确使用设备时不发生任何事故。

5、积极向全组教师宣传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点、重要意义和教学思路,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宣传新的教育思想、内容、观念和方法,增强老师们的危机意识、生存意识。促进麻痹大意的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全面推进我组的现代技术教育。

6、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注重三机一幕的使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体现两个100%,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7、搞好现代远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我组教师的多媒教学和公开课提供便利、帮助、示范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课件的搜集、开发和利用。

四、加强培训:

1、培训内容及目标

⑴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应用培训。

⑵怎样用powerpoint 、flash制作课件。

⑶如何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培训目标:通过以上培训,数学组教师能够按照教研组统一安排的课时,分别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室的环境下,运用自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向网络教研之路发展。

2、培训形式 :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的原则。

附:车河小学数学组远程教育教研活动安排表

九月:1、学习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第四章、第五章。

2、教师学习本学期教研组远程教研工作计划。

十月:1、学习远程教育概述,青年教师培训

2、数学课堂教学实录诊断性研讨活动

3、教研组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

十一月:1、“优化教学设计达成课堂生成”主题式集体备课活动;

2、欣赏:《一次从关注教案到关注学生的“革命”——选自《中国教育报》

3、撰写教学论文、教案,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

十二月:1、flash制作与powerpoint的制作的相关培训

2、校本培训与教研工作总结

二月:1、教师学习本学期教研组远程教研工作计划。

2、检查教师个人远程教研工作计划,并作通报。

三月:1、集中学习远程教育接收中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2、针对课改,组织收看教育网站节目

3、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手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展教研活动与业务学习。

四月:1、学习演示文稿(powerpoint)制作与教学;因特网(internet)及其应用

2、开展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活动

3、教研活动情况、课改实验工作小结

五月:1、学习windowsxp操作系统和word基本操作;

2、教研组开展教学“大比武”活动

六月:1、观看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专题讲座

2、结合课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七月:1、撰写教学论文、教案,制作课件,并进行评比

2、教研活动情况、课改实验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