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新媒体传播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传播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传播特点

第1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在社会发展中,新闻的传播途径及方式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从早期的纸面媒介。例如,报纸、杂志,到现在的数字化媒体传播方式,新闻传播的路径及方式的升级与演进,正在新媒体的带动下,掀起一场新的新闻传播的革命。基于此,探究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对于今后新闻传播的优化及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媒体的概念

根据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一个完整的传播流程至少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信息的发出者,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称之为受众以及传播介质。这个过程当中,所涉及的传播介质就是媒体。从广义上来讲,媒体是信息在传送过程当中,所需要仰仗的介质或载体。[1]例如,广播需要无线电、网络需要通畅的网路。从狭义上来讲,媒体主要是指代各种可以进行信息传递或者显示的物质载体。例如,电视、网络等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社会生活,尤其是新闻传播等领域中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凸显。

三、新媒体的特点

(一)受众覆盖范围广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新媒体的覆盖范围开始不断地扩大。仅以手机为例,目前,我国已经开通的移动3G及4G网络,只要凭借一款智能手机,就可以经由网络来进行相关信息及资讯的上传与分享。在我国移动手机用户的数量已经突破亿人,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上升。

(二)信息传播速度快

在网络的快速传递下,很多新闻或者事件可以在瞬间就完成信息的全球。在如此快速的传播条件下,实时的现场直播已经成为可能。同时,信息的接受者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的资讯并借助于网络来表达自己的相应与观点。例如,通过微博、微信等资讯媒体就可以实现这一点。

(三)即时互动性强

在过往的媒体中,信息传播的单方向性是其主要的一个特点,同时也是一个不足。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媒体的参与者,一方面可以接收相关的资讯;另一方面,也可以成为资讯的创作者,将身边的大事小情通过新媒体来进行推广。同时,这个过程当中,媒体的各个参与者可以展开实时的互动。

(四)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在进行新媒体的使用中,很容易由于监管不力或者网络操作的匿名性而导致一些不良的或者虚假的信息进行网络传播。由于新媒体所具有的超大的覆盖范围,其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具有很大的破坏性的。

四、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新闻传播的世界性

这种世界性的互联网络,将这个世界纳入了一个共同的网络空间,在这个空间,虽然参与者有国籍及政治立场的不同,但是网络的资讯互享却是没有国界的。这种世界性的网络的发展,对减少地区之间的新闻传播理念的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中,由于国家在地理位置及国土分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同,在这一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地缘新闻在很大程度,很长一段时间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一种新闻发展外显的层面。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渗透与影响范围不断变大的趋势带动下,将这种带有一定的地域性的新闻,演变为或者说是恶化为一种较大地区,或者较广范围的一种冲突。网络力量让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态势。

(二)虚拟与现实的统一

网络新闻的者及共享者是有着自己的主观思考与立场判断的个体。他们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发出真实的文字、图片与视频的思维的表达载体。这种虚拟与现实相统一的网络新闻空间,在赋予参与者更大的自由与灵活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新闻的稳健发展埋下了隐患。很多带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的资讯及思想内容,在这种虚拟的空间中快速的传播,其对现实中的新闻发展所起到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一个不起眼的新闻事件,在网络空间的作用下,很容易演化为一种群体性的事件,其对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影响,将是未来大众生活和谐发展中所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子。

(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

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由于个体在教育及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身份的平等性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每一个网络的参与者,可以在网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立场,也可以经由自己的判断来相关的信息来进行自主的表达。在这种人人平等的环境中,网络的民主化特征将会更加凸显。当然,随着主流网络参与者的介入,网络参与者的平等性会受到一定政治政策的影响,但是其最终的发展本质将会是呈现出很大的稳定性的。

(四)新闻参与的直接性

随着国家政府部门,网络办公及政务信息平台的不断完善,很多网民可以在第一时间对相关的时事问题进行直接的意见的表达。需要指出的是,在网络办公及政府网络平台的不断完善下,网络成为政府与大众互动的重要介质与平台,这一点在今后的发展中,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特别是,随着全球互联网的兴起,世界正在这种虚拟的网络中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扑面而来的网络资讯狂潮,新闻传播的发展呈现出了新的趋势与动向。

五、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优化策略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潮流中,每一个历史阶段发展的诉求都不一样。如在工业革命期间,土地和能源是主要的成长资本,人们不加控制的掠夺式的开采致使了一系列的危机的产生。在20世纪的70年代,大众迎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生产力的一次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网络已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成为许多国家首要培育的目的。在这个进程当中,网络的价值及魅力正在不断彰显,如何借助网络来更好地实现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研究课题。首先,加强新媒体的监管。在任何一个新兴事物的发展进程当中,其自身存在的优点是今后发展与改革中所面对的重点。同样,由于其自身的属性等方面的原因,如何从制度和体系中,进行监管与引导使其更好的为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力量,将会是其今后发展的主要问题。随着日益发达的网络科技,网络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并且其传播的最主要的群体就是年轻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年轻人的心智模式并不是完全成熟。因此,在面对网络虚假新闻的判断等问题时,需要科学的引导。由于我国目前对网络监管上的缺失以及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传播体系,导致一些肤浅和低俗的网络新闻传播非常迅速。作为新闻的核心人物,新闻从业人员所具备的素质应该是全方位的。只有从源头上对其业务素质与能力进行综合的评估与考核,才会对新闻质量控制在一个合理化的阈值之中。在当前的新媒体的发展环境当中,鱼龙混杂的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国家为代表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基于此,在今后网络不断地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地增大,政府也会从态度到重视程度上呈现出更大的扭转态势。在这种不断强化的参与力度的引导下,国家的政治形象及政治举措在民间中的支持力量将会得到更大水平的提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如何通过立法的形式,让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等诸多领域在法治的轨道上稳健的发展是立法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国家根据当前我国新媒体的现状,通过立法的方式来不断地完善具体法规以及违反法规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从这一层面讲,相关新媒体监管法律的推出与完善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意。其次,做好新媒体安全工作。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使用的人群中,其中占有绝大多数份额的是年轻一族。根据关于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问卷调查中,有接近85%的用户选择了认可和选择用网络来完成新闻资讯的分享与传播。可是,在关于网上传播过程当中,最大的担忧是什么,有近90%的人群遍及提出的是互联网操作及个人隐私的安全问题。这种安全性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水平的提升。要对于在新媒体下新闻传播出现的影响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地打击。因此,作为宏观调控的主体,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在严格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同时,利用政策与法律规范等方式来不断地在新媒体下为新闻传播规范化发展提供一个相对稳健的市场社会环境。这种秩序的建立包含着对新闻参与主体资质的审核与监管。由于国家政府的介入,包括网络信息安全及国家及尊严的网上维护将会上升到一个宏观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与体系。国家应该根据网络个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具体表现来进行合理的引导。这种宽严相济的机制其根本的出发点是为新媒体下新闻传播的保护提供更大层面的正面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出法律在教育层面的价值和意义,今后的新媒体网络环境才会更加的净化。在今后的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的发展中,要引导相关部门,合理把握保护的程度,既要实现保护的应用价值,也要尽量减少对于网络环境的干扰与破坏。最后,加大新媒体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在新媒体的发展中,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新闻传播的观念和政策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悬殊。例如,我国进入互联网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在网络监管及网络引导的发展等方面,与欧美等网络发展比较早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由于中西之间,在政治制度及意识形态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基于网络而进行的渗透依然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所以,保护好我国的网络新闻,也是当前在发展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从发展的整体走向上来看,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同时,在新媒体的基本载体方面,也通过加大投资及政策扶持等方面,为大众参与网络平台来提供更为扎实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加大新媒体的扶持与引导力度,在格局和运用工具上都应该得到质的提升。这种在技术层面的提升和发展是当代计算机技术和新闻传播工作交叉补充的结果。例如,可以借助最新的电子技术手段把新闻传播的整个过程,都可以借助一系列配套的监控网络来完成。因此,大力发展信息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建设对于推动整个新媒体的扶持与引导的管理水平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个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当中,公众需要更多,更好的网络资讯来为其点赞、指引。但是,负面的网络新闻无形之中会误导公众的资讯判断。所以,要重视提高网络新闻创作者的社会责任,使他们能真正地意识到,不良的网络新闻会严重危害公众的发展。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包括新闻人在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是其机体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都积极地服务社会,那么社会的发展将会呈现出更加和谐、向上的一面。

六、结语

第2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进入新世纪,微电影的创作开始盛行。2006年初,自由职业者胡戈的视频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认为是“微电影”的雏形,其内容重新剪辑了陈凯歌当年电影《无极》和法制频道《中国法治报道》栏目,将对白经过重新改编,滑稽的视频片段重新剪接,另类搞笑的广告穿插其中。在网络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下载率甚至远远高于《无极》本身,并引起陈凯歌导演的和中影公司的不满。此事件在当年引起的轰动效应一直延续至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商业定制的“微电影”是2010年吴彦祖主演的时长为90秒的《一触即发》,是“微时代”的产物,其实质是商业广告,也就是说微电影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推动的结果。这种微电影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如在网络上一夜走红的微电影《老男孩》,其背后是雪佛兰冠名;姜文的《看球记》也是与佳能合作……越来越多大牌的导演开始进入微电影领域。

新科技不断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媒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3G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移动电视,wifi(无线上网),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数字化的媒介使得人们接受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都有了很大的灵活性,也使得微电影的创作和繁荣有更大的可能。就时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打破了观众必须在某一时间观看的羁绊,可以在任何时间里收看自己喜欢的节目,并且能无限重复;就空间而言,数字化媒介改变了传统媒介地域性的局限,可以在任何地点都实现与任何形态信息的交流与沟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观众再不需要去电影院遵循规定的场次,大家一起在黑暗中非常专注地紧盯银幕了,“电影院里庄重的聚会”被“一代又一代生产影像符号的电子产品”代替。同时,数字化媒介的出现大大拓展了电影传播者的队伍,即使是普通受众也可以参与到各类传播活动当中,信息接受者又成为了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这也成为微电影不断发展、被更多人群掌握和参与的重要原因。国家正在逐步规范和重视微电影的创作,并引导微电影产业更有效和健康发展。2010年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举行,包括“短片展览展映、新媒体产业论坛、短片交易市场、新媒体项目投融资”五大板块;面向海内外高校学子的2012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2012年2月28日在南京大学拉开帷幕;播放微电影的网络平台有优酷网、V电影、微电影频道等专业网站,已经在受众当中形成很好的口碑。

二、新媒体平台下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微电影由于在数字新媒体平台里更为自由和互动的传播特征,使得电影艺术从曲高和寡的神圣殿堂回归到了真正具有互动和体验特点的、全民皆可参与的新电影时代。它的低门槛、广泛参与性和互动性贴合了新经济时代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和互动体验交流的感性诉求,与新媒体的特征紧密相连。微电影所具有的新型传播模式,改变了传统电影“电影院—观众”这样一种具有固定空间的传播模式,“电影院内部那种训导式的交流模式受到了人们的冷淡”。相比传统的观影方式,观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观看电影。在微电影中,观众不再仅仅是一个观看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电影创作者提供的艺术理念和“训导交流”,而可以参与到电影的策划、拍摄、后期反馈的全部过程中,从而成为了电影的参与者。这种主动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微电影在新媒体中的认知度和参与性。

从艺术爱好者到新媒体运营商,再到专业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家都有各自的资源和理由参与到其中。虽然作品水平参差不齐,但极大丰富了微电影的数量和内容,真正达到了全民参与的传播特性。随着传统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而新媒体面临不断的更新和换代,未来真正能够实现盈利、取得影响力的微电影还是专业团队制作出的作品,并不是那些个人随意拍出来的作品。微电影具有与商业联姻的天然优势,可以将品牌、产品通过故事和流动影像来包装、传达,是一种相当高级的营销手段。大型的商业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为一些品牌创作的、旨在传递品牌价值的微电影,虽然相对来说投入成本稍高,但制作团队专业,影片在故事情节、画面质量上都有很强的可观性。像“天堂鸟影像”作为最早研究国外视频营销的专业制作机构,陆续推出了品牌微电影、品牌故事、系列网络剧等艺术与商业高度融合的微电影,使他们制作的产品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逐渐为大品牌商家所青睐。相比电视广告,微电影营销的性价比非常高,其传播范围之广、接受度之高、传播成本之低,吸引了众多品牌商尝试和采用微电影营销。其中凯迪拉克汽车、周生生珠宝、梦洁家纺、网易等等各行业商家已经成功运用微电影营销推广了自己的品牌。这些微电影在各大视频网站、社交网络平台免费传播,点击率均在百万次以上。这些由专业团队有商业目的定制的微电影,提升了微电影的艺术质量和口碑,又达到了极大的商业利益。现在,甚至一些在院线上映的商业电影也制作出合适的微电影在新媒体上为自己宣传造势,为电影票房贡献力量。2012年上映的电影《寒战》,集结了郭富城、梁家辉、刘德华三位香港金像奖影帝,以及新生代男演员李治廷、彭于晏等强大演员阵容。与影片同时推出的微电影《唯一抉择》是《寒战》的官方前传,邀请影片的主要角色李治廷倾情出演。执导这部微电影的仍然是《寒战》的导演梁乐民与陆剑青,并用拥有魅丽拍摄体验的HTCOneX手机参与了微电影的部分拍摄,同时该手机更以秘密武器的身份在片中展现,推动剧情的发展。这样大胆的尝试,极大程度推动了手机拍摄微电影的先河。在拍摄过程中,导演通过HTCOneX手机特有的“HTCMediaLinkHD功能、夜间微光快速连拍模式,让李治廷饰演的廉政公署首席调查科主任在HTCOneX手机的帮助下一步步接近所谓‘寒战’任务的真面目”。比如:其中有一场厨房戏,场地非常狭小,导演就利用HTCOneX手机体积小的优势,在特别的角度拍出了特别的画面。导演还利用手机边拍边录的功能,可以“轻松在摄像的同时抓拍清晰的图片,这样既能回顾检视录制的影像,又能同时得到最想要的剧照”,让导演在狭小的空间内保证了高品质的电影画面。因此,HTCOneX手机不仅是该片中推动故事发展的秘密道具,更是协助影片拍摄的锐利机器。这部微电影神奇之处就是把手机“广告”变成了故事“内容”,在新媒体上既为电影《寒战》做了很大的宣传,又为HTCOneX手机做了最大限度的广告营销,达到了商业利益最大化。另一种微电影强调个人的艺术表达,以短小的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现实、感动观众、传递情感,用相对简陋的设备完成对这个纷繁世界的个性表达。简易设备带来低门槛,互联网又逐步延升到了各种移动设备,使得现今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权利、互动交流的很好地与传播学中全民参与、互动交流的特性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微电影原本就兴起于草根阶层,取材于社会真实事件,相比于传统电影更接地气,更能得到受众的认可。它没有更多的商业诉求和市场回报,可以表达更多个人感受以及社会公益活动。微电影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而年轻人最不缺的就是创新理念。微电影优势就在于创意。中国当下最大的微电影传播平台优酷网站上,绝大多数的微电影来自于年轻人在网络上的投稿,内容包罗万象,反映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优酷则通过在片头插入广告来实现盈利。这些不同创意形成的微电影主要的传播渠道是像优酷这样的互联网平台,通过各类媒体的相互联系互动,便可以将任何一个话题、任何一种理念、任何一个热点,传播到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而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微电影《洞藏酒的那些事儿》、《微电影再见理想》、《我们结婚吧》、《白色恋人》、《独立包装》、《岸边的记忆》、《誓不低头》、《我的城管女友》、《空巢老人》、《假如爱情》、《老男孩》等等,都在不同时间段引起了较为轰动的社会反响,使得草根阶层也可以引领时尚话题、关注社会热点、表达艺术主张,达到了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和相互交融。微电影的传播特性可以概括为传播主体的全民参与性、传播内容的广泛丰富性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开放性,而这些特性又决定了微电影发展和繁荣有着商业性和自娱自乐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由于全民参与,在“眼球经济”时代背景下,微电影孕育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和产业前景;另一方面,由于微电影的门槛低和开放性,个人影像表达的权利更容易被容许,人们不用再艰难地寻找森严壁垒的展示平台,也规避了严格的影视审查制度。

三、新媒体状态下微电影的困境和解决对策

首先,与传统的电影相比,微电影发展有先天的劣势,特别是一部微电影的时长一般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之间,因时间限制,所表达的内容和主体不易把握,因而对影片的制作要求更高,要求故事高度凝练,同时创意独特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播。在“移动”状态中“、超短时间”限度里和“休闲”特征的消费模式下,必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有极具创意的剧本和主创人员队伍,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微电影。对于微电影的内容质量来说,“剧本”和“编辑”是重要核心。如何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有“参与”或“把控”的感觉,并能达到“欲罢不能”地持续参与,是微电影首要因素。当今,由于投资少、门槛低,所以就导致了微电影作品的鱼龙混杂、粗制滥造,而低水平打造出来的作品必然会为微电影市场带来负面效应。随着微电影市场的逐步发展,那些不正规、不专业的制作将会逐渐被淘汰。因此,微电影在内容创作的质量上有必要及时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微电影是创意经济。创意就意味着有引领时尚的剧本和非常专业的制作团队,能设计出不同于传统的内容桥段和艺术手段,能满足和迎合“新媒体下消费者的种种欲望和要求”。创意经济作为文化产业一个核心要素,对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乃至提升全体国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和拉动经济建设都会起到深远而长久的作用。所以,微电影的剧本(内容)质量是微电影能否更好发展和生存的生命线。第二,常规电影在宣传推广上需要大量的资金,甚至宣发成本高于制作成本。而微电影本身的投入并不大,在宣传推广上不可能投入过多资金。目前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品牌广告植入和品牌赞助商鸣谢这两大方式,中国现阶段商业广告品牌有大约三千亿元的市场规模。当下国家提倡文化产业的创新和扩张,品牌广告商对微电影平台传播影响也愈加重视,这些有利因素应当促使微电影产业通过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从这个新兴的市场中获取原本在传统媒介中才能获得的巨大广告收益。据专业人士推测:近两年,由专业团队制作的、有针对性地宣传品牌效益的微电影将释放出数十倍的产量空间。大量的微电影产品或许能够成就各类品牌宣传的商业目标,从而使得微电影产业逐步释放出巨大的商业能量。

微电影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伴随着科技进步,新媒体形态的不断丰富,随着手机的普及和通讯网络的升级,未来的微电影播放渠道的开拓应该集中于新媒体上,在这些方面有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光明的发展前景。《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要加强新兴媒体建设,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这也为微电影的产业前景指明了一个方向。微电影要真正良性发展还需要开创更新的盈利模式。在不久的将来,微电影的盈利模式不会仅仅局限于投放广告。随着微电影产业的成长和不断成熟,微电影还将探索出一条收费观看和版权商业化的道路。在发达国家,视频行业的版权占整个行业收入的较大部分。据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现有的在线视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一百多亿元,而且未来我们国家视频行业在国家鼓励文化产业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影视版权市场(包括视频版权市场)将更加活跃,特别是视频行业市场规模肯定会在短时期内有较大规模的增长。未来几年,微电影版权销售应该大有可为,行业利润将可能呈现井喷状态。因此,版权资源的争夺将会是视频行业竞争的下一个突破口。总的看来,相对于传统电影营销或者声像媒体投放,微电影更能满足品牌传播的需求,适应当今社会快速节奏,抓住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由此,国内外的品牌客户对微电影这种能完成其商业目的视频产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而这种需求也将推动微电影产业链不断的拓展和延伸。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0“限广令”要求:广播电视广告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抵制内容低俗的不良广告,严格依法经营和播出广告;2010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2012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限娱令”提出:上星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调控和执行,对于微电影的发展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中国电子商务协会PCEM网络整合营销研究中心主任刘东明亦称:“限娱令”、“限广令”促使微电影借助视频网站的平台成为了品牌内容的最佳接盘者。像国内最主流的乐视、优酷、土豆、奇艺等视频网站的收入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内外很多大品牌广告商已经把更多的广告业务从传统媒介转投到以播放微电影为主的新媒体平台上了。国内知名视频网站的商业价值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并大有与传统媒体平台并驾齐驱的态势。微电影的繁荣和兴旺将迎来又一个最有利的发展时机。

第3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一、广播媒体借助声音传播的特点

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杂志这五大媒体中,报纸和杂志在传播信息时采用的是图文,虽然只需眼睛便可阅读,但需要平衡大脑的思考,发挥想象力,信息的获取不够形象生动。而电视、网络这两大媒体虽然形象生动,但却需要平衡多种感觉器官,既要看,又要听,不能实现“一心多用”。相比之下,广播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只需要通过声音符号就可以实现,受众也只需要凭借听觉就可以实现信息轻松地获取。因此广播媒体作为大众传播手段中唯一的“听觉媒体”,成为广播媒体竞争和发展的天然优势。广播作为一种伴随性的媒介正在得到老年人及有车一族的青睐。而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广播媒体迅速及时的声音传播方式,不需要复杂的设备,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广泛地传播。

二、广播媒体新闻节目语言的特点

广播新闻节目语言具备的特点必须是精炼、客观、准确、通俗。但现代社会已经不能满足于这些基本的要求,新闻语言还必须有人情味,有责任感,对待社会的丑恶现象就要语词强硬,无情鞭笞,对弱者就要表达同情的声音,使用温性词汇。广播新闻的语言与普通的新闻语言又有差别,这主要是因为广播媒体的新闻节目由于没有了画面的对照,全靠听觉来接受和获取信息,需要节目语言凝练、通俗、避免歧义。同时,新闻广播也要求新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悦耳动听,能够先声夺人,充分地发挥广播媒体的语言优势。在这里,广播媒体的语言具有温暖人心,提供情感关怀的功能。它采用对白式的播放方式,让听众感觉到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是在跟自己进行促膝交谈,容易拉近新闻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发挥广播媒体的情感慰藉和心灵关怀的功能。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专家、上海大学传播学教授吴信训指出,广播新闻消息强调反映“事实发生、发展与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语言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声音、音响的表现功能,短小精悍、简明扼要、具体形象地表现新闻事实。”

三、广播媒体新闻语言特点的变化

第4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1)新媒体的概念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这一前提之上的,在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双重条件之下,新媒体逐渐应运而生。新媒体的产生是与传统媒体相比较而出现的,一般来看,新媒体是一种可以向受众提供更多丰富的信息,通过更多全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推送的媒介。例如,网络、手机、平板、数字电视等智能产品的出现,都可以称为新媒体。它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生活要求和生活特点,进而可以更为有效的满足当代人对于信息的获取要求,从而有效地实现和弥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的不足和劣势。

(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这也是新媒体顺应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关键所在。它所具备的特点包括:传播主体普遍化、传播方式多样化以及传播内容丰富化。首先,传播的主体已经不局限于电视观众,它可以使得人们在任意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更多的人都可以接收到相应的电视新闻内容。其次,在许多的传播平台都可以有相应的新闻获取,甚至比电视可以更早了解这些内容,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了解信息,从而掌握更多的新闻内容。最后,传播内容的丰富,传统的新闻传播主要就集中在文字、图片传播上,而新媒体背景之下的传播,可以更为有效地实现对内容的丰富,包括动态图、视频等,都成为激发人们获取新闻兴趣的重要保障。

二、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问题

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是新闻传播的根本,并不是说将要被取代,而是应该更好的发展,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首先,要明确传统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那就是新闻的播出时间受限,许多时候都必须要观众在固定的时间点,选择固定的频道来观看新闻内容,这就导致了时空的局限性,以及对于观众自身积极性的一种抑制。其次,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内容相对枯燥,观众对其认识和理解也比较有限,并不能够兼顾到全部的受众。所以受众的范围不能够扩大,很多时候也很难真正地实现新闻传播的意义。

三、新媒体视域下电视新闻传播的变化

(1)传播方式的变化

新媒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和传播。首先,促进了大众对于新闻内容的接受。传统的新闻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视或者传统的纸媒进行传播的,而新媒体的崛起,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媒体传播的渠道。手机、平板以及网络终端,都成了传播新闻的途径,所以人们可以更加随意地在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内进行新闻内容的获取,再也不需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相应的电视新闻时间安排。这种传播方式的变革实际上也是新媒体在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新的传播方式,要不断地进行推广,这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新媒体平台的推送。

(2)传播方法的变革

在新媒体发展的今天,传播方法与从前相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传播方法具有许多的弊端,而新媒体恰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传播方法的变革,可以有效地推进电视新闻的传播。人们可以在更多的时候进行新闻的获取,也可以有效的把握电视新闻传播的方向。现在的传播方法包括互联网传播,这样的一种传播方式可以很好地满足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传播方法,从最初的报纸、杂志、广播、影视、网络,实现了很大程度的一个跨越,同时这也反映出了传播方法的不断深入变革,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进行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这样的传播方法背后,电视新闻的传播更加具有推广意义,人们获得的新闻内容,也将更为全面、真实与直观。

(3)传播内容的变化

在传播内容的变化上,确实新媒体视域之下,具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首先,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主要就是有关于国家大事或者政策法规的,这些与许多观众的实际生活都是具有较小关系的。所以许多时候观众并不能够带着更多的积极性来看待这些新闻内容。其次,传统媒体播报的新闻内容过于死板和单调,人们并不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更多有自身息息相关的内容。而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与从前相比,确实有了许多突破。新闻内容除了文字、图片、插图,更是有了许多的动态图或者短小视频,这非常符合当今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可以满足传播的特点和要求。另外,作为全新的一种新闻传播手段,更是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点,将新闻内容按照板块进行分类,一方面便于人们的查找;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受众的不同要求。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之下,传播内容的变化与丰富,是改变人们对于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弊端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人们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保障。

四、结束语

第5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 传播学 播音主持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209-01

1 何谓新媒体

作为新生事物,新媒体一直处在发展变化中,而各界人士也尚未对其做出明确清晰的定义。大体上说,新媒体是依托网络和信息通信技术进步而在传统媒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媒体类型,诸如:手机媒体、博客、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将文字、视频、图片等融合于一体,从而具有很强的视听性。

2 新媒体的传播学新特点

2.1 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多种信息传播渠道,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媒体逐渐突破自身在传播方式方面的限制,并将各类传播手段运用到信息传播上,从而将传统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受众可以自主选择收听、收看时间和地点的传播模式。这一转变为受众提供了更多选择余地,从而使他们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并使信息传播更加灵活和开放。

2.2 超细分化的受众

在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小众化和分众化的特征。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用户的不断增加、媒体的不断变革都使得受众的细分化成为可能。受众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收看、收听的节目,尤其是新媒体技术使得每个用户都能拥有制作节目的能力,从而使节目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3 新媒体环境对播音主持人才的要求

3.1 角色转变要求

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的角色不仅是转述者和沟通者,而且逐渐成为内容生产者。除了自身所在的广播电视媒体,播音主持人大多都有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而鉴于播音主持人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这些信息传播平台往往受到很高的关注,而这也使播音主持人不能在这些信息传播平台任意表达个人思想。他们所表达的意见必然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甚至会大于他们在从事本职工作时所带来的影响,有时公众还会将这一影响与其本职工作相联系,继而会影响传统媒体对信息的传播。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新媒体下的工作环境也要求播音主持人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文化素质。

3.2 综合能力要求

在新媒体语境下,各类媒体日渐融合并互相影响。虽然新媒体的发展无法取代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却促使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逐渐发生变化。举例来说,由于新媒体具有快速传播信息、互动性强和全面信息覆盖等特点,传统媒体需要打破固有的单向传播模式,电视媒体与互联网和手机的结合就是这一转变的力争。通过与新媒体结合,一方面电视节目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再传播;另一方面,新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加强节目与受众间的互动程度,吸引受众参与到节目中。一些节目甚至在微博平台上开设访谈版块,从而实现与受众的线上互动。这种转变也要求播音主持人不仅需要具备在传统媒体工作时的业务能力,同时也需要拥有全媒体观念,学习和运用在多媒体融合背景下作用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

3.3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求

在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人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职能划分,而是需要更多地接触节目制作的多个环节,只有这样播音主持人才能实现与节目更好地融合。而介入节目制作中则需要播音主持人勇于创新,在节目中融合富有新意的内容。

4 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创新培养思路

4.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播音主持教学应充分利用专业小课的特点,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创设针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的话题讨论,并在此过程中融合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的教育。还可以通过设计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小课内容,以体现出播音主持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并借此提高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通过仿真和模拟广播电视主持的创作全过程,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节目的播音主持特点及创作手法,从而达到延伸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目的。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本内容,开放的信息渠道既能提高学生检索和遴选咨询的能力,也可以提供学生喜爱的教学课件,从而使教学更加鲜活并具有实效性。

4.2 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践应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

首先,播音主持人的思维与语言能力需要加强。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渠道不断增多,网络语言持续泛滥,主持人不仅要在纷繁的信息中提取精悍,还要避免因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而导致节目不够严肃。网络语言有其适用的虚拟网络环境,而播音主持人面对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因此需要对网络用语进行甄别使用。其次,播音主持人应具备操控硬件设施的能力。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播音主持人将更多融入到节目制作过程中,因此,操控硬件设施成为必备能力之一。也只有能够操控各类设施,才能承担节目制作中的各个工种,真正成为全能型人才。

4.3 注重培养运用多媒体平台传播信息的能力

多种类型媒体的融合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合作需要传统的播音主持人才掌握运用多媒体平台的能力,既要精于使用传统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传播,也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平台。因此,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应更加注重培养运用多媒体平台的能力。

4.4 重视运用新媒体与受众进行沟通

手机、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增强了受众与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间的互动,也为广播电视节目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播音主持人可以通过新媒体扩大信息传播的范围和深度,同时,节目与受众间的互动也丰富了节目内容,扩大了节目在受众中的影响。新媒体对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渗透要求播音主持人重视新媒体的运用,也要求播音主持教学加强对新媒体运用的重视。

4.5 利用新媒体塑造主持人个性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创新成为节目成功的重要途径。然而,传播途径的增多既使信息获取成为易事,同时也使抄袭现象泛滥。各节目间相互模仿致使创新缺乏,播音主持人也缺少鲜明个性。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通过利用新媒体展现个人的特色,这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而且能够使节目和主持人本身更具权威性。

5 结语

3G技术推动新媒体向数字化、小众化和细分化方向发展,面对新媒体的传播特性,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必须创新培养模式,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要求,培养能够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创新传播方式,满足受众需求,真正使受众获益。

参考文献

[1] 赵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研究[J].新闻知识PKU,2013(9):70-71.

[2] 刘想如.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对思考[J].电影评介,2010(12):83-84.

第6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传播语言;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成为报刊、广播、电视业后新兴的又一大媒体。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网络新闻语言既保留着传统语言客观准确、简单易懂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1互联网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的特点

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利用互联网这个虚拟工具来或转发相关信息,而受传者则通过互联网接受这一信息的过程。通常有如下基本特征:互联网作为网络新闻的传播媒介,而新闻信息则是传播的具体内容。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文化语言具有抽象和概括的特性,它代表的是大众在平常生活中交流、工作等的一种抽象形式。在语境方面,与传统新闻相比,网络新闻具有如下特点。1.1网络新闻时效性更强。传统的新闻媒体在制作时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而且有截稿期限,但网络新闻的传播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网络新闻的稿件可以随时随地发送,使新闻处于24小时可报道状态,这在突发事件和具有连续性的事件报道别突出。网络状态下可以随时随地“刷新”已有信息,时效性强,又可以全过程跟踪事件,只要处于网络状态下就能实现全天不间断报道,在时效性上远远优于传统方式。1.2传播者身份模糊化使网络语言具有个性化特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新闻传播形式多样,计算机的普及使网络新闻的者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者可以虚拟身份,使新闻语言的使用具有个性化特点。1.3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超链接特性。网络传播中结构特点是超文本性。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报纸用的是文字和图片,广播用的是声音,电视用的是视频形式,而网络新闻则是文字、图片和视频三者的结合体。这就使网络新闻的传播更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而且,网络环境中的新闻媒体传播采用链接的方法,将人物的活动、事件和相关内容与网络地址链接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新闻报道更完整。同时,为保证报道的完整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地址和时间都要完整,这样使观众更清楚地了解新闻的前因后果,更全面地了解整个事件。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新闻报道中的“5W”元素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需求,受众更想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该事件对自身是否有切实影响。这就导致具有解释性作用的新闻业的兴起——即“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和故事人物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超链接性使网络新闻报道更受大众欢迎。

2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与传统新闻传播语言的区别

2.1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传播语言具有更鲜明的特性。在传统报纸发表的新闻中,语言是静态的,而网络新闻文本被设计成多种动态文字,使视觉效果更加突出。为吸引公众注意,提高新闻点击率,网络新闻一般会选择较醒目的题目作为标题,并使用一些较个性化的语言。此外,网络编辑还非常注重页面布局和色彩,使网络新闻更生动、丰富、清晰。2.2网络媒体新闻传播语言更具有前卫性。传统媒体除传播新闻信息外,还承担着政治宣传的作用。所以,其新闻语言政治性术语较多,书面语现象比较普遍。而网络新闻语言则不同,受网络环境的影响,网络新闻语言生动活泼且口语化,在语言用法上更注重新鲜感和随意性,在排版上会经常使用一些缩略的词汇和网络词汇。2.3网络新闻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与生产发行的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显然已成为当今信息快速沟通的重要平台。该环境下的新闻制作与传播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传统方式,信息更新速度也十分迅速,具有即时性的特点。2.4网络新闻传统具有海量性的特点。互联网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该数据库可以容纳全球所有的信息。而传统的新闻传播语言信息量小,数据范围与网络新闻传播相比,范围更狭窄。

3新闻传播语言发展的前景

在多媒体行业互相借鉴和融合的背景下,新闻传播语言作为新闻中的主体也面临着自身的适应和革新。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未来的网络新闻传播会有如下几方面发展。3.1新闻传播语言更倾向于通俗化和大众化。语言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在新闻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众是通过新闻语言来了解新闻中的要义。新闻信息要被受众接收,就必须通过新闻传播语言来实现,普通市民是现代大众化和都市化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的主要受众主体,电视、报纸和杂志主要以休闲娱乐为主,因此,在新闻传播语言的使用上越来越少看到朴素、端正和典雅的书卷气息,语言的通俗化和大众化越来越凸显,并以此方式来接近广大受众,使受众更容易接受。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大众主要通过传媒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动态。大众在增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新闻看作一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娱乐性成为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网络新闻中使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3.2网络新闻语言艺术气息更浓。网络新闻传播语言用词讲究新颖,可以给受众带来强大冲击力,这与现代人追求的阅读爱好相符。但过分追求用词的惹眼产生冲击力的同时会削弱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用词过火反而会使得读者觉得不真实,与新闻的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因此,在网络新闻语言的用语中既要起到冲击力效果也要避免过犹不及这一现象。3.3新闻媒体所用的语言比较简练。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更喜欢简练易懂的语言,而新闻传播语言担负着传播新闻事实的作用。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事件的真实情况并表达准确,使读者花费较短时间理解整个事件。这样的新闻传播语言在现代的快速生活中受到了读者极大欢迎。

4结语

第7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一、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传播

1.新媒体传播特点。新媒体又被称为“第五媒体”,主要是指网络、微博、手机报、网络电视、车载电视等新兴媒体,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最大的特点就在与他的实时性;第二,传播主体、传播对象边界模糊化;第三,传播方式多点对多点,注重交互性;第三,传播渠道广泛,覆盖率高,效力影响全球化;第四,精准到达,推广方便。

2.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的传播特点。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传统的媒介环境已经发生改变,新媒体媒介的独特性也使得信息传播特点发生了改变,具体来说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传播具有以下新特征:

(1)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传统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主体主要是各媒体单位,对于信息的真实性、适宜性有着较为严格的审查;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则追求速度,以“鲜”见长,个人信息渠道的畅通也使得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加大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危机传播的规模扩大。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渠道广、效力范围大,这使得企业危机尤其是影响重大的危机事件,会通过手机、网络等迅速传播至所有受众。此外,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反复性也扩大了危机传播规模。

(3)危机处理的反应时间减少。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企业应对危机的反应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危机已经大规模爆发而企业内部却还不知道原因的情况。

(4)危机的破坏性更强。新媒体环境下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传播规模的扩大会直接增强危机破的破坏性。同时,新媒体的匿名性往往会使得破坏性意见掩盖建设性意见,有时“质量危机”在不负责任与不可控的传播过程中就会演化为恶劣的“企业形象危机”。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

1.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特征认识不足,沟通反应迟缓。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快、渠道广等特点使得企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加大、传播规模扩大以及破坏性增强,而不少企业却并未意识到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的新特征,仍然采用应对传统媒介环境下的危机沟通方法,事情发生了才想到沟通甚至打压,以至于错过了危机沟通的最佳时间从而对企业造成巨大威胁。

2.沟通手段过于生硬,缺乏诚意。危机沟通理论主张“迅速”“诚恳”“负责”,然而很多企业在危机处理时对这些原则却把握不好,生搬硬套,即便“迅速”也让人感觉不到诚意,自然也就失去了危机沟通的作用。在新媒体环境下,一旦公众对于企业的危机处理方法有异议,舆论便会将企业的风波掀的更高。

3.反应过度,过犹不及。危机沟通要求企业迅速反应,但应该是进行科学的甄别、分析之后采取必要行动。但是现实中许多企业却“谈危色变”,对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传播更是带有恐惧,一旦有风吹草动,便如临大敌 ,结果在没有对事态作正确评估之前,便贸然出手,把一件小事情弄得满城风雨。

三、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管理沟通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危机的新特点并非意味着传统媒介下的危机沟通管理方法一无是处,企业在进行危机沟通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沟通策略。

1.遵循危机沟通原则。危机沟通原则即我们所说的3T原则:快、全面、主动。也就说在进行危机沟通时,企业要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处理,在最短的时间黄金时间内进行沟通管理;企业在进行危机的沟通管理时要全面并尊重事实,坦诚应对,切忌遮遮掩掩含糊其辞,以免为猜测和留言制造时间和空间;此外,面对危机,企业一定要牢牢掌握信息的主动权,避免其他主体不真实的对企业不利的信息,扰乱公众视线,造成舆论热点。

2.理性对待,切勿过度。在面临外界质疑时,企业往往会有强烈的“澄清”意愿,反应有所冲动。实际上,“过度”是危机沟通的大忌。面对危机,企业应做到:第一反应勿过度,即要进行科学系统的舆情分析、仔细甄别危机信息;第二,承诺勿过度,过度的承诺会显得不够专业从而失去可信度;第三,诚实勿过度,虽然诚实是危机沟通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不假思索地传递所有信息。

3.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企业危机处理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危机沟通提供了契机:虽然新媒体会第一时间传播危机信息,但是新媒体多元的传播方式也为企业提供了快速回应危机的平台,企业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第一时间将危机事件处理态度、公司立场以及危机处理方式公之于众,如设置有关事件的专题网站、举行网上记者招待会等,并充分借助网络舆论功能,打造企业正面形象,成功化解企业危机。

第8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1自媒体及其新闻传播特点分析

自媒体,也称为公民媒体,其指的是具有传统媒体功能但不具备其运行机构的一种个人网络行为。当前,我国自媒体的主要表达渠道包括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以及新兴的视频网站等等,其传播渠道广泛、速度快、形式丰富,例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均可成为自媒体新闻的内容[1]。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能够及时捕捉突发事件,例如“:5•12汶川地震”,“7•15乌鲁木齐事件”,最早都是由自媒体,形成公民新闻。

2)具有开放性特点,在自媒体平台中,只要不违法国家法律,任何话题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新闻传播的内容。

3)直接表达民意。自媒体新闻传播内容多数是人们身边发生的事,直接反应民众的意愿。我国自媒体公民新闻产生的原因如下:

1)技术因素: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为公众提供了新的传播方式,如:2002年博客诞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成为新闻的传播者;自媒体传播工具获得容易、操作简单,传播主体也逐渐向平民化发展。

2)理论因素:新闻自由理论的不断发展,促使更多的公民开始维护自己自由表达意愿的权力,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新闻传播中;新闻自由理论发展,激励着公民通过自媒体进行泛化的新闻传播。

3)社会因素:当前我国社会民主政治得以发展,为公民自由表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提高也促使其不断利用各种媒介表达自己的意愿。

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

当前,基于行政与市场的压力,传统媒体在进行一些新闻事件的报道时往往顾虑众多、畏首畏尾,直接影响到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力的实现。但是,自媒体新闻传播挣脱了传统媒体所受到的各种束缚,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的传播者,直接从传播者、传播路径、议程设置三方面,实现对传统新闻传播的解构。

2.1从传播者的角度解构传统新闻传播过程

传统的新闻传播的主体就是专业的新闻机构,一个新闻事件必须通过一系列的采集、编辑、流程后,方能够传送至受众处,受众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缺乏自。而自媒体新闻传播,使得每一名会使用“自媒体”平台的公众都成为了新闻的者,其通过自主的选择、判断,自认为价值的新闻,直接打破了专业新闻机构垄断新闻的局面,实现了不同声音的表述。

2.2从传播路径的角度解构传统新闻传播过程

在传统的新闻传播过程中,信息的传播路径是单向的、一对多的,信源对获得的新闻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通过媒介传输至信宿,由信宿对其进行解读。而对于自媒体新闻而言,其实现了信息的多对多网状传播,这就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提升,涉及范围也有所扩大,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甚至可以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形成网络舆论的漩涡。

3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重塑

自媒体新闻传播是当前网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也充分向人们展示诸多优势。但是网络信息的驳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自媒体新闻传播过程,例如,在自媒体传播中,无意义信息、广告、自我推销、对话等信息所占比例十分大,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新闻,成为自媒体新闻传播重塑的一大重点。

3.1利用传统媒体提取新媒体中真正有价值的新闻

自媒体新闻传播的性质,决定了每一名公众都有成为新闻者的可能,如此之低的门卡必然会导致用户群体过于庞大,信息驳杂。以微博为例,每一名用户都能够在微博的平台上身边正在发生事件,或是自己的某个观点,甚至是与他人进行对话,因此,大量的非新闻类信息存在于自媒体平台上。对于真正想要获取新闻信息的用户而言,其往往会被海量的、冗杂的信息所淹没,为了真正获取精确的新闻信息,必须求助于传统媒体。通过自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汇、互补,能够实现众多信息的有效整合,向受众提供完整的、精确的新闻事实。

3.2利用传统媒体把关新媒体新闻真实性

自媒体准入门槛低,还会导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无法保证个人道德和新闻素质。尤其是近些年,网络水军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其是自媒体传播中的一个庞大队伍,通过一些虚假信息,获得利益,不仅影响到人们真实信息的获取,更是大大破坏了网络秩序,影响极为恶劣。总的来说,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应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自媒体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传统媒体公信力强、真实性有保证的优势,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

4结束语

第9篇:新媒体传播特点范文

——中国新闻代表团访美考察报告

2012年5月6日至11日,以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祝寿臣为团长的中国新闻代表团一行5人访问美国。代表团在美期间访问了《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彭博新闻社和美国之音等媒体的新闻网站,参观了雅虎、微软等网络公司,考察了美国新闻博物馆,同美国传统媒体、新兴媒体以及有关机构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体来看,美国网络媒体发展迅速,点击率不断上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受众。社交类媒体异军突起,以脸谱和推特为主导的社交媒体引领了信息传播的新风向。而传统新闻媒体则通过与网络媒体及其他新兴媒体开展合作,力图挽回颓势。美国新闻媒体行业面临着翻天覆地的变革,网络媒体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一、美国网络媒体发展特点和趋势

1、融合速度逐渐加快。作为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而是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及其它新兴媒体加速融合,向“全媒体”方向发展。如雅虎公司已经开始与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进行合作,利用其优势,找到受众的关注点,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多感兴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而谷歌公司也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携手,利用主流媒体新闻内容的优势,通过自己的技术平台加以整合,为受众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2、新闻与信息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媒体注重与受众进行互动,除提供新闻之外,还提供快捷、有用的服务性信息,这与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比如美国彭博新闻社汇集了全球各地的分析机构和预测机构的数据,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为全球30多万用户提供终端信息服务。而这些终端信息既包含了宏观、微观经济数据分析,相关产业、行业数据分析,还包括有关公司、企业的数据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说,彭博新闻社的记者也可被称作信息搜集者。“用户生产内容”是网络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受众的需求决定了网络媒体的报道内容。

3、传播技术不断创新。无论哪一家网络媒体,无论其推出了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归根结底是技术创新在推动着网络媒体向前发展。谷歌和雅虎的搜索引擎曾带来网络传播的大变革,用户通过搜索引擎可以轻松链接到各大新闻网站;同样,近年来兴起的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可以说引起了网络传播领域的海啸,美国超过90%的报纸允许读者在脸谱和Digg等社交网站上分享内容,这与传统报纸被传阅的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互联网已进入到Web 3.0时代,网络传播技术的创新决定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方向。

4、对传统媒体仍有依赖。美国的网络媒体十分注重如何更好地传播新闻内容,而在新闻内容的提供方面,传统媒体仍占优势。虽然美国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报业帝国的地位依然稳固。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议题的话语主导权仍牢牢地控制在报纸手中,报纸仍然是美国社会生活中的第一媒体,保持着巨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一些地方社区,传统媒体通过提供详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信息赢得了大部分受众。美国学界、报界的普遍看法是,在今后20年内主流报纸对网络媒体仍有较大的影响。

二、对我们的启示

1、重视网络媒体的巨大影响。据统计,美国国内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包括雅虎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美国在线、福克斯新闻、纽约时报网站等,这些新闻网站对受众有很大影响力。而脸谱、推特等社交网站也以开放的传播方式和广泛的传播范围也深刻影响着广大受众。从网络媒体发展趋势看,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发展,积极予以引导。

2、提高网络媒体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使媒体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网络媒体本身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就是这个数据库的信息采集者和维护者。在信息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生产信息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