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教学改进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进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改进意见

第1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1 . 1 缺乏专业技能型师资人才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等职业学校升格而成,成立时间不长,专业教师很多由文化课老师转岗来,缺乏基本的专业素养积累,很少有在酒店企业管理或者工作的经历,实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先理论讲解,再技能操作示范,然后让学生照着练习,是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这种以演示和模仿为主的实验教学法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利于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训员缺乏员工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支持,停留于开门关门,放羊式的由学生自由实训,难以达到实训教学要求。由于实训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缺乏独立应对困难的能力,很难达到酒店的服务要求,虽为酒店管理专业却没有管理经验,也就只能从事基本餐厅客房服务员的工作,导致单位满意率和学生就业成功率不高。

1 . 2 校内实训室功能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院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中,绝大部分学院都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室。由于酒店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酒店类型和管理模式不断出现,这要求学校的实训设备用品不断进行更新,适应行业用人需求。一些院校校内实训室在建设过程中,对酒店行业发展的形式认识不足,对后续投入不予重视,导致很多实训室建设完成之时就已经落后、闲置,根本无法满足模拟仿真教学的需要,学生去实训室进行实训,实践的课时量和酒店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差距,所实训内容与酒店实际严重脱节,学生到酒店工作后无法达到酒店用人要求。

1 . 3 实训内容与酒店实际脱节

一般院校内模拟实训室都是是简单模仿酒店的一个局部功能,没用相应的配套设施,很难与酒店真实情景匹配。许多学校只建了客房和餐饮模拟实验室,保障酒店管理的实验室的基本功能,至于前厅、酒吧实验室等都没有建设。实验室设备陈旧,缺乏维护和更新,也是酒店管理实验室面临的常见问题。有的学校的实验室根本不考虑是否符合酒店工作环境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行业发展现状,这样大实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仅有几张床和几张桌子就成了客房和餐饮操作实验室。现在各高校都由一年到半年的顶岗实习期,校外实习作为校内实训的延续,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实践指标,由于酒店企业用人的需求与学生的实践工作意向存在一定的差异,酒店中部分岗位稀缺,不能满足全部学生实践实习的要求,所以在实际运转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对结果均不太满意。此外,在酒店内各岗位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角色介于员工和学生之间,实习学生如何有效管理,既能符合酒店员工要求又实现专业学习的要求,这两者如何平衡有一定的难度。再个,由于实习时间短,学生在酒店实习中只能熟悉一个或两个工作岗位,对于其他工作岗位(如管理岗位)不了解,无法全部达到实训的全部目标。

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改进意见

培养学生专业职业技能、职业综合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角色,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使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供需和谐统一,酒店管理实训教学的改进便需要大力跟进。

2 . 1 加强实训师资建设力度

高等职业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式决定我们的教学应该是着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训室师资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是实训室能否发挥其教学效用的重要保证,因此要求我们有一支科学合理、经验丰富、高素质的实训师资与管理人员队伍。我们的实训师应该是有着深厚的理论根底,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掌握最先进的行业技能和发展动态,有一定的酒店从业经验、技能扎实的人才。

2 . 2 加快实训功能室改造速度

学院领导和专业老师、实训员都应该认识到实验室不仅是学生学习技能的场所,同时也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打造合格酒店职业人才的基地。结合酒店行业发展,每年必要地资金投入,聘请专业酒店管理人员参与设计,整合原有的实训器材用品,对原有的校内实训室进行提质改造,逐步建设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要求的实训室,实现教学设施与外部同步化,管理理念与世界平行化,教学过程现场逼真化。

2 . 3 瞄准市场发展, 丰富实训内容

第2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改进意见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研究为主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解释很多物理现象、验证物理规律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实验的重要性被物理新课程标准多次强调。可见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高中物理教学重理论知识轻实验教学,大多数教师偏重课堂讲授,忽视物理实验教学,教师认为动手做实验与高考是无关的,大多数教师不愿意花时间从事实验教学。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列举了目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一、目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试题实验”和“讲实验”替代做实验

试题实验就是由实验教师编制大量的实验试题,让学生通过笔答的过程来代替动手操作的实验。讲实验就是教师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照本宣科地讲解实验步骤、实验过程,让学生根据文字想象实验过程的教学形式。试题实验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严重挫伤了

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和学习物理课的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2)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相当数量的教师少做或不做实验,放弃了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这一现象必将严重妨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实验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式呆板。

(3)媒体实验代替动手实验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绝大多数高中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技术教育设备,这使得一些不能用言语说清楚的事物变化过程和演示过程通过多媒体直观地显现出来,易于学生理解,提高了课堂效果,这是无非议的。然而,对于物理实验教学来讲,这种模式只是从过去的“黑板实验”和“纸上谈兵实验”转化成如今的“投影实验”和“录像实验”,从而使原本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亲身实验变为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的数据和结论。

(4)实验模式程序化

目前的物理实验,一般都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在同一时间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的,考虑着同样的注意事项,做着同一个实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操作步骤都是相同的,甚至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这种“导演式实验”“广播操式实验”导致部分学生失去实验的兴趣,总认为做实验是在走过场。因为很多实验都是分组进行,所以有的学生往往只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也有极少数学生袖手旁观,不留心观察实验,不记录实验数据。这种类似于机械操作“统一要求”的实验教学模式,不仅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而且严重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意见

(1)实验演示方式的改变

课堂演示实验是演示实验的主体,课堂演示实验的特点是紧密配合教学,原理清晰,形象直观,易于操作,安全方便。随着教学手段的进步,演示实验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用小型仪器

放于视频展示台上,通过视频转换在大屏幕上展示。还可以组织录像片段(录像片可包括科学家的生平,原理的阐述,疑难的解答,以及许多演示实验的录像等),利用课堂上宝贵的几分钟,把实验的精华部分展现给学生,同样收到较好的效果。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融入

物理实验教学其教育功能是丰富的,不仅体现在本学科能力和思维的培养上,同时也体现在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上,现简单作如下阐述: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的设计能力,

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加深科学情感。

2.巾帼不让须眉。就普遍情况而言,女生的物理思维比较薄弱,应该说我们必须为这些学生提供思想上的动力。居里夫人、吴健雄等都是激励她们的好榜样。在与这些女性科学家有关的实验当中,可以比较重点的介绍她们。

(3)发挥力所能及的美育功能

可以让学生领略物理规律本身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演示实验中的美育因素客观存在,教师要善于发觉,用审美的眼睛来感知美。

(4)演示实验操作要规范,技能要熟练,现象要明显,实验效果要显著

演示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观察,对积累的感性材料进行科学分析,才能透过现象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为此,要做好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操作上要规范,技能上要熟练,做到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演示效果显著。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获得最佳的效果,实验前要做好实验计划,为学生拟定观察提纲,如实验时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让学生透过实验的现象探索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实现演示实验的真正目的,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更好地提高促进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

实验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归纳和类比等探究手段,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的假设和猜想,培养探究的兴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这样能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参与实验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更多动

第3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关键词:专业课程 教学效果 探索与实践

一、专业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高校现行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几个部分。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的一二年级。是任何大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专业课程则安排在三四年级,不同专业的差异就体现在大学生通过不同专业课程的学习来获得将来从事某一特定专业的能力这一方面。

基础课程为大学生将来深入学习某一专门知识提供了一个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大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自然比较高。专业课程则是大学阶段继基础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知识方面的课程,是大学生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特定领域的工作必须学习的专门知识的课程。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得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他们能否尽快地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专业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中同样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于大学生来说,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不可偏废其一。

二、当前影响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原因分析

前已叙及专业课程在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不少高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作一番分析。

1 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影响。

专业思想是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和学科的认识、理解和态度。是专业教育和教学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有一些大学生没有清晰的专业意识,对专业通常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甚至对专业产生困惑,这就极大地影响了专业情绪。这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专业认识不深,不感兴趣,有抵触情绪,从而导致对专业课学习不努力、不认真、消极应付。当然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但他们思想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及其他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2 教师授课方式单一,讲授内容轻重不分。

导致当前专业课程教学效果不好的一个原因是:一部分讲授专业课程的教师,或者没有针对所教课程的特点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授课方式,或者讲授的内容轻重不分,学生抓不住重点,产生了厌学情绪。由于专业课程是与现实的生产或服务紧密结合的,因此,对于初学专业课程的大学生来说,若缺少实践经验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任课老师不了解初接触专业课程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循守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内容的轻重也不作区分,就会影响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曾在讲授一门专业课程时就同一节课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结果发现其效果截然不同。

3 大学生出勤率较低。听课效果不好。

专业课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任课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方式,二是学生的听课效率,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不少的专业课程教师教学功底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学生的出勤率低,或者是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答疑解惑,如果大学生的出勤率得不到保证,学生不去听教师讲授,那么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4 大学生重基础课程。轻专业课程的思想作祟。

由于目前高校一直提倡“重基础、轻专业”,这就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认为只要学好基础课程。如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就可以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一些大学生往往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学习其它内容,忽视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实际“重基础、轻专业”指的是不要有专业思想(对某一专业不满的抵触情绪),要注重基础,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忽视专业课程的学习。

5 大学生实践环节薄弱。

这里所讲的实践环节薄弱,主要是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没有得到适当的练习,如课程设计、实验课、课后作业。以及适合大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等等。虽然目前各个高校都注重大学生科研能力的训练,但是真正结合专业课程和任课老师的科研还不多。

6 课程考核方式不够灵活。

专业课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特点决定了采用合适的考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专业课程的考试方式也较多地采用了传统的闭卷笔试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专业课程的重要性,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知识的掌握。

三、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与实践

要使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从教师的备课、课程的授课方式、实践环节、纪律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1 讲授内容的筛选与精心准备。

不同专业的专业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任课老师应该遵循“二八”原则组织教学活动。即对一门专业课程中重要的约占本门课的20%的内容,要花总学时的80%的时间来讲授;而本门课程其他的80%的内容,仅用本门课程总学时的20%的时间讲解即可。专业课的任课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精心准备,对所教课程的内容精讲重点内容、少讲或不讲次要内容,对于重点、难点要求学生多做习题进行巩固。

2 授课方式的优化。

当前专业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考试为教与学效果的检验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与当前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太符合的。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更应该探索适合本门课程的授课方式,如启发式教学方法、项目式教学方式、设问式教学方式、情景式教学方式等。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这一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被划分到不同的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收集、选择、整理,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的建构。这样的教学效果当然比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来得深刻、有趣,也更能调动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3 实践环节的强化与指导。

这里所说的实践环节指的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课程实验、课后作业练习及课程设计等一些实践性的环节。对于这些实践性的内容,专业课教师应该加强指导工作。

如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视情况适当地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但是与实际生产活动结合的具有代表性的习题,从多角度去启发和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于专业课所涉及的实验课和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学生认真 地做,避免“眼高手低”的局面,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某些科研项目比较多的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科研项目与所讲授的专业课程关系比较紧密的部分加以分解。作为综合性的作业或者是论文布置给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积极性。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正常的教学活动。做到教与学的统一。只有注重平时的教与学才能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

4 采用灵活的纪律考核方式。

学生的出勤率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一位专业课教师课程内容准备得再充分,授课方式再先进。但是学生缺课率较高,那么教学效果也不会好,从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纪律考核方式,督促学生到课堂听课,保证教学效果达到良好的目标。

教师常采用课堂上点名的办法检查学生是否到课堂上听课。因为最终的课程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和最后的考试成绩两部分,课堂点名不到的学生的平时成绩将会受到影响,对于缺课达到一定的学时数的学生,学校规定将不允许其参加课程结束后的考试,所以这对故意逃课的学生有一定的威慑作用。但问题是现在学生比较多,点一次名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在专业课程课时日益压缩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宝贵的教学时间。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能避免学生故意逃课,又不占用太多课堂时间的纪律考核方式。该纪律考核的具体做法是,课上任课老师自己准备纸张,让学生自己在纸上签名,然后任课老师将学生的签名收回后再抽查进行核对,这样不仅能节省专门用于点名的时间,而且能更加有效地督促学生到课堂听课。

5 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课程考试是为了检验教学的效果,以前单纯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模式。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采取不同的考试方式,如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半开卷考试方式及学生参与命题的考试方式等。改革考试方式的目的是让学生深刻地认识所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有利于学生考试前有重点、有目标、系统地进行复习,真正掌握课程的重点内容和精华。

四、结语

促进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但关键要靠任课老师想尽一切办法,从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讲课的方式、纪律的考核、考试方式的改革等方面加以改进和优化,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掌握本门课程必备的知识。

参考文献:

[1]黄解军,袁艳斌.大学新生专业思想教育的思路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8).

第4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作;绘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54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2000年我国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对美术教学的基本目标是: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儿童是人类生命的延续,也是人类的未来。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发展,甚至关系到人类文明的进步,而美术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对儿童的逻辑能力、创新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我教艺术科,不求学生作直接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待人生,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少儿美术教育,应当是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教育,至于将来能否成才成家,那要看孩子日后的发展,由他们自己决定。对大多数孩子来说,艺术不过是一种素养而已。”

何谓审美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要明确什么是美,什么是丑?虽然我们无法对它做出一个完美的定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审美能力对于一个人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审美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高低。

因此,教师应在平常多加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如绘画作品、音乐、舞蹈、歌剧等,从小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儿童时期,是最容易接受新东西的时期,也是人类艺术才能开始崭露头角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也是最有效果的。

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图画、手工教育能够协调发展学生的视觉、触觉的反应能力。因此,美术教育不容忽视。

二、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小学美术教育的盲目性

在大多数的小学中,美术被当做副科来对待,一周只有一节甚至两节小课,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美术课常常会被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抢占。即便是能够正常上课的一些小学,美术课也只追求能上就行,至于上得好、上得坏,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于是,导致大多数的美术教师在上课之前,才从一些美术课本上找一幅图片,匆匆地画到黑板上由学生模仿。试想,这样的教学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怎么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呢?

2. 小学美术教育的“高消费性”

众所周知,美术同语文、数学不一样,学美术需要工具,需要材料,尤其是随着小学美术教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每一堂课、甚至是每一幅画都需要学生准备不同的美术工具和材料,这对于城市学生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大的问题。但是,笔者曾经在农村支教过一段时间,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甚至连二十四色的彩笔都没有见过,更不用说水粉或者其它美术用品了。

3. 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方式落后的表现为:教学只是教授学生们画画的基本知识,教室是唯一的教学场所、教材是统一的样本。许多美术教师过于依赖课本,将一些传统的、甚至是过时的评价与欣赏角度教给学生们,并强制让他们接受。

三、改进小学美术教育的几点意见

1.针对美术教育的“高消费性”。首先,主管教育的各项机构要有服务意识,要有牺牲意识,要主动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因此,教育监管部门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发展办实事、办好事。其次,相关机构可以成立美术用品基金会,争取社会、企业的资助,以专门解决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用品不足的问题。

2. 针对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学校要保证农村小学美术的正常教学秩序,解决教学配套设施和美术教师这两个基本教学要素短缺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源于教育投入的不足。

笔者经多次考察发现,许多城市的小学都配备有多媒体设施,而在乡镇小学中,多媒体教学的普及率基本上是零。亟需教育部门加大投资力度,使学生真正受益。

3.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及创造力。小学教师在指导儿童作画时,可以选定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想象,支持、引导他们大胆地发表见解,从而进入绘画情景。

参考文献:

第5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关键词: 艺术理论课程 实践教学 改进与创新

艺术理论课程作为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经过多年来教学一线专家学者的研究实践,具备体系稳定、内容统一、框架结构合理等优点,但随着艺术门类的不断发展和兼收并蓄,艺术与大众生活的距离日渐拉近,该课程已不再局限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而是作为审美教育和素质培养课程在国内高校普遍开设。这一现状使得该类课程原本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多个环节的改变,而其教学实践自然也要做出相应且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一、艺术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该类课程的开设已趋向常态化和普遍化,但由于授课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安排的差异性等多种因素,艺术类院校艺术理论课程的授课效果存在不尽如人意和不可预见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课程安排的时间不同。部分专业会把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跨入大学校园,学习态度积极上进,对课程会在抱有很大期望值的基础上认真对待,但授课效果并不与出勤率成正比,主要是因为学生理论基础较差,思维尚未脱离高中相对刻板的应试教育模式,缺乏开阔的眼界,不能够触类旁通地主动探求理论知识并运用于今后高年级的学习实践,对相关内容基本停留在死记硬背或浅表化理解的层面;还有部分专业出于学生报考研究生专业方向的考虑,把课程安排在大三年级,高年级授课情况出现了两极分化,想要考研的学生会全情投入但目的性太强,只关注考研范围内的理论问题而不愿花费时间灵活结合实践,而多数不打算考研的学生则已把关注重点放在实践应用型课程和实习找工作等方面,缺乏安稳坐在教室听理论课的耐心,这同样对课堂授课效果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2.开设课程的专业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其兴趣爱好和知识关注的侧重点更是有着明显的差异,加之艺术类学生形象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缺乏理论研究能力,逻辑思维相对较差。此外不同专业学生在面对同样的教材和内容,缺乏灵活性和专业针对性,容易形成接受层面的偏差现象。因此,在接受传统理论教学内容时,学生的学习态度、投入程度、积极性和理解领会能力都不尽相同,加上近年来艺术类院校多受重技艺实践轻人文修养理念之影响,从而使课程的授课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上述原因,加之近年来艺术类院校整体环境和学习风气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时普遍态度消极、思维僵化、理解肤浅,因此如何应对新形势下艺术理论课程的课堂教学,积极尝试教学实践改革,有效改进艺术类院校学生学习艺术理论课程的态度和效果,显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

二、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践

基于艺术类院校艺术理论课程授课对象的文化基础、所在年级、先修课程、专业特长、理解能力和兴趣点等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切实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对于艺术的喜爱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提高自身对于艺术的鉴赏力,树立正确的艺术观,笔者作为长期担任《艺术概论》课程讲授工作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摸索,同时积极听取同行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兼收并蓄,总结出以下改进经验。

1.教学内容的改变

《艺术概论》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较强的综合性和涵盖性,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灵活调整。本课程最基本的内容主要是围绕艾布拉姆斯提出的艺术四要素坐标图中的四元素展开,包括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的发生发展和艺术的门类划分等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艺术系统的核心组成。对于该课程的教材选取,基于教材地位和内容的考虑,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艺术概论》和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学概论》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艺术类院校的首选,这两本教材同时也是国内多所艺术类院校艺术专业研究生考试的指定参考书目。

但是,在该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如果仅仅拘泥于教材内容进行讲授,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惧怕心理,尤其是对于刚跨进大学校园的大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接受具有深度的艺术理论有一定的挑战性,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要做到问题意识的导入,将枯燥的理论与艺术作品案例紧密结合,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同时,由于教材本身的局限性,部分内容相对陈旧,面对当下艺术发展的现实状况,对于一些前沿内容的补充和更新不能够及时增补和修改,理论往往处在相对滞后甚至失语的状态之下,在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上容易造成与时代和学术背景发展脱节的问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与时俱进,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艺术作品案例和时下关注度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而体现该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调整,力求在保有原有合理框架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例如补充艺术史料、艺术种类发展、艺术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前卫艺术作品赏评、艺术市场发展繁荣对艺术商品性的影响,以及艺术与技术、网络艺术等内容,针对一些热点问题适当结合专业针对性强的作品案例进行解析。例如学生常常会对当下的很多现成品艺术、行为艺术等新兴艺术种类感到困惑不解,在讲解时适当结合具体案例,融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艺术作品内涵等不同因素的全面分析,有助于引导学生对于该类作品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形成个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观。

此外,由于该课程面对的授课对象具有专业种类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考虑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专业差异在内容上选择和倚重的标准,体现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专业结合的紧密性,并适时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尽量多结合影视作品案例进行讲解的基础上,适量融入美术和音乐等其他艺术种类案例,既容易引起学生的认同感,又能够拓展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充分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而面对美术和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学中的作品案例侧重点自然要放在美术和音乐作品与其他艺术种类作品相结合的基础上。

2.教学方法的改变

由于授课对象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加上教学内容的灵活调整,传统的单向度授课方式已在大学课堂上面临被淘汰的危机,尤其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面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更多的学生会选择逃避或持有抵触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摈弃原有相对刻板和僵化的理论课教学模式,融入更多趣味性、参与性话题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首先要注意讲授与课堂实践的紧密结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入问题意识,课前用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讲授过程中带领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作品案例去理解理论并将其融会贯通,学会举一反三地解答问题,在讲授期间不定时的提问,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处于相对紧张的亢奋状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掌握答题思路,提高个人对于理论问题的领悟能力;同时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建立双向式交流,教师要善于打破讲台界限,走下讲台与学生“亲密接触”,坐在一起讨论问题,也可以把学生请上讲台阐述个人的看法和思考,或者表述对于某件艺术作品的评价,甚至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将意见和观点分类进行辩论式的讨论。这些互动式教学的方法不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理论的理解,实现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使教学效果也有很大改观。例如在讲授艺术的门类划分章节内容时,完全可以提前对学生分组安排任务,在澄清艺术门类划分的大致标准和关注重点之后,针对个人兴趣点准备相应的艺术种类作品,届时把讲台交给学生,由学生来展示他们精心制作而成的课件或者电子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在全班展示自我的平台,还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宽,可谓是一举多得。

其次,切实有效地利用校园本土资源,从硬件设备来讲,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将晦涩的理论和概念与形象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料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感受艺术的环境,调动和唤醒学生在听讲时感官的全面参与,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艺术类院校的专业化优势,学校常常会举办不同专业的作品汇报展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不定期、有针对性地观展并与创作者面对面交流心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结合相关理论对作品进行赏析和评判,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还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空局限,有助于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的目标;此外可发挥我院专业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将相关专业的老师请进课堂,开设小讲座和专题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变

艺术理论课程一贯以来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对于大学生来说闭卷考试往往意味着死记硬背,考试的结果往往与学生平时的课堂反应不成正比,不能够真正体现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吸收和领会程度。因此,出于学生实际情况的考虑,本课程对考核方式和评估标准做出了尝试性的多元化改变,力求打破原有试卷考试一刀切的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实现四方面的结合:一是课上与课下结合,课堂即兴发言和回答问题与课后思考作业紧密结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课后还能够举一反三,进行相关内容的复习。二是平时与期末结合,针对当前大学生尤其是艺术类学生旷课率高的严峻现实,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比重根据专业特色和平时作业的内容作灵活调整。打破传统的期末成绩比重过大的模式,期末试卷考试将不再作为核算该课程成绩单一和绝对的考核标准,一方面力求用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融入课堂,另一方面也对部分平时缺勤次数多指望期末考试合格就拿学分的学生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在讲述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艺术门类时,鼓励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实践和课堂范围的交流展示,提交原创作品也成为取得成绩的途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作品展示的过程中不但能看清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有效提升个人专业能力,还能保证课堂教与学的双赢效果,利于今后的课程拓展。四是共性与个性结合,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个性突出、特立独行、不愿受约束、思维活跃的特点,上述特点如果能够有效合理地引导和利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该适当关注个别个性突出、有想法的学生,通过他们的方式方法表达观点,既要注重宏观掌控,又要适当鼓励个性的培养,将日常教学中学生个性发挥的闪光点与平时成绩挂钩,既是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创新,又是对学生个性的正面引导和合理保护。

所谓教无定法,作为在艺术类院校长期担任艺术理论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我们唯有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职出发,吃透教材,充分占有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在课程内容烂熟于心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时展和学术研究的前沿性。与此同时还要研究学生,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并寓教于乐,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当然,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和借助“他山之石”总结的上述教学实践方面的改变,仅仅是一种试探性的尝试,还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不断验证和完善,更期望能抛砖引玉,获得更多的先进经验交流和学习。

参考文献:

[1]阿莱斯・艾尔雅维茨.刘云迪译.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第6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大学实践教学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其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环节并使大学生能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类教学活动[1],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的重要部分,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的[2,3]。一般来说,需要有特定的实验仪器,才可开展实践教学[4]。尽管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从事教学仪器设计、生产[5],现有的实验仪器功能仍无法完全满足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实验教学要求,特别是大气探测、雷达气象等相对冷门的大气科学专业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往往因为实验仪器的限制而使实践教学的效果受到了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开展实践仪器自制,研制满足特定实践目的的实验仪器。本文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进而分析开展仪器自制的对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最后对开展仪器自制过程中需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一、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素有“中国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仅有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等与中国气象局共建实践基地,还有大气科学与环境气象实验教学中心、大气科学与气象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尽管每年都有大量资金用于实践教学仪器购买,但仍无法与日益更新的大气探测技术同步。总的来说,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实验仪器设备陈旧,与业务单位要求脱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业务单位的仪器设备也随之进行了更新换代。如在2000年左右,全国地面气象观测站开展了自动气象站的正式业务运行,而在2010年左右,各台站又进行了新型自动站的升级,不仅对原有自动观测进行了技术改造,还新增了能见度仪、称重式雨量计等最新的观测设备。然而目前用于开展实验教学的仪器,大多还未来得及进行升级,从而造成了与业务单位实际情况的脱节。

2.仪器设备数量不足,影响实践教学有序开展。由于实验教学经费的实际投入与实践教学发展的不协调,使得现有实验设备配置无法达到国家对实验课程装备的要求。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通常采用分组或增加分组数的方式进行实验。这不仅可能影响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指导教师也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协调实践课程的开展,这对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造成一定影响。

3.实验项目种类不足,影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实验教学经费投入不足还会带来实验项目贫乏的问题。长期以来,实验室只能开设验证性和演示性的简单实验,而对于综合性的实验往往无法开展,这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传统的实践教学一般会告诉学生如何开展实验,因而学生不需再去查阅资料以及开展独立思考,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仪器故障维修困难,技术人员难以自行维修。实验仪器设备生产厂家的实验仪器设备普遍存在集成度高、技术公开不完全、售后服务不及时等问题,当出现故障的时候,实验技术人员很难及时、快速地对故障进排查与检修。同时,有些仪器由于使用年限过长,仪器厂家也再提供技术无法,实验技术人员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对进行仪器进行研究与维修。

二、开展仪器自制的意义

仪器设备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但现有的教学仪器普遍自动化程度高、集成化程度高,同时价格也相对较高。因此,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针对性强的实验设备自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可紧跟技术发展,保证设备及时更新。实验教学仪器专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小,导致仪器厂家不可能完全满足高校实践教学的要求。因此,通过设备处、教务处等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立项、独立实践课程改革立项、教学改革立项以及学生创新学分实践立项等方式,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对优势力量进行集,开展实践仪器自制。从而使教学仪器不仅针对性性强,而且可随时更新,这就可保证教学设备及时与最新技术保持同步。

2.可利用有限资金,研制足量教学设备。如前所述,实验教学仪器专用性强,社会需求量小,从而导致价格往往较贵。而资金不足是高校实验室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规模未大幅缩减的当前,教学设备的台套数远远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由于仪器自制最大的支出是元器件的购买以及设备的代加工等,这些支出与设备的市场价值相比,一般不及1/2,甚至不及1/5。这就使得可用有限的资金,得到2倍甚至是5倍以上的设备数量,从而大大地增加了仪器台套数,使实践教学需求得到满足。

3.可针对教学项目,进行设备系统定制。市场上实践教学仪器虽然很多,但真正和各院校的实际教学紧密结合的不多。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或不同层次的要求不同、重点也不同。同时现有的实验仪器大多是常规设备,很难完全满足各个层次的教学需求。通过开展教学仪器自制,就可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学设备进行自我定制,同可考虑现有的设备,在兼容性上做全盘考虑,既满足了新的教学需求,也使原有设备发挥了作用,使其通用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

4.可自行开展维护,保证故障及时排查。实践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厂家为了满足不同院校的不同需要,显示其产品的优越性,往往给仪器设备设计了多而杂的功能,并且高度集成化,从而导致实验技术人员无法及时对出现故障的仪器进行维护,影响实践教学的正常开展。而自制的教学仪器,实践指导老师一般就是仪器的开发人员,对仪器的结构、原理都非常清楚,能针对故障仪器呈现的现象快速准确地对成因进行判断与排查,可有效地缩短仪器维修所需的时间,既有效保障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又有利于实验室的管理。

5.可增强研发力量,促进技术持续发展。通过组织仪器自制,不仅能针对特定的实践项目,对教学仪器进行定制,还能较好地为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方面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同时,在广泛开展自制教学仪器活动,不仅使理论知识水平和科技攻关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成果也可在提职、晋升和岗位评定中起到重要作用,对稳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调动技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三、仪器自制的基本原则

1.自制与采购互补。通用仪器由于市场规模很大,涉及的研究设计公司很多,总体投入大,所以产品质量比较可靠,同时又有较高的性价比;而实践教学中所涉及的专用仪器由于市场规模较小,涉及的公司较少,由于竞争不充分而导致价格虚高,同时稳定性也差。因此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仪器自制时,要遵循自制与采购互补的原则,即:对示波器、万用表等通用设备尽可能采用市场采购的方式,而对于针对性较强的专用仪器,则采用购买成熟器件进行组装或通过外包代工的自制方式。

2.安全与质量优先。若在自制过程中选用的成本很低的较差器件,就有可能会给实验带来不便,同时还可能影响实验的安全和实验效果。因此尽管在仪器自制过程中可能会面对经费不足的问题,但实践教学仪器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广大学生,而且通常是近距离的使用,自制的实践教学仪器首要问题必须是要保证使用安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针对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有限经费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仪器质量,方可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

3.够用与节约并重。在仪器制作过程,必须遵循够用、节约的原则,对一些基础的、对仪器设备要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室,只要满足基本要求即可,以使有限的实验经费效益最大化。

4.教师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仪器的自制,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首先,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由其单独完成大量的设计工作会显得力不从心。其次,通过参与仪器研制,学生可以学习许多实践经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第三,学生通过参与仪器的研制,可对仪器的内部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验时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第7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1高校体育教学要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

高校体育教学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为出发点,将传授健身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培养终生锻炼身体的兴趣、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寓德、智、体、美诸育于体育教学之中,充分发挥体育的各种教育功能,使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成为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2学校体育改革必须为了全体学生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每个在校学生希望借助体育健康成才,是他们的权利。因此学校体育的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那些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与完善学生个性的体育工作,包括教学、训练、竞赛和锻炼的方方面面来进行,通过改革消除不利因素,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中经受锻炼,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完善个性。

3学校体育改革必须讲求实效

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应着重抓住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这个中心,在生理、心理负荷;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能力;提高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素养;为学生终生体育打基础等基本问题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实抓出成效。力戒形式主义“一阵风”。

4在学校体育改革中,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在不少地区,经济水平不高,学校体育经费不足问题并非朝夕能够解决。为此,要想通过改革求发展,首先还是要靠领导和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团结一致,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自制体育器材、教具等办法来解决,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改革。

5学校体育教学中要确定教学目标

在体育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模式的选择中强调注意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学生乐学、自觉、主动为前提,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去实现各项的学习目标。

第8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 问题 建议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定位不明,缺乏专业针对性。以我校为例,《计量经济学》是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会计、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然而不同专业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要求不同,如信息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要求定量分析较多,应以理论方法为主,而工商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则应以实际应用为主。并且,每个专业都有其专业特点和要求,必然导致计量经济学在各专业的应用和应用程度有较大的区别。然而,现有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大纲的规范都过于泛化,难以适应专业需求。特别是教学案例的分析,此专业学生听彼专业的案例,往往会听得云里雾里的,结果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所以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应尽量一个专业一个班,而不是多个专业一起,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设置教学案例。

    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化。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大体经历了由黑板教学到黑板与多媒体结合,再到多媒体教学的过程。黑板教学多侧重于计量经济学基础方法的数学推导和逻辑推理,而多媒体教学则更多以PPT的板书方式、计量软件辅助教学来展开计量经济的学习。现在比较受推崇的教学方式是黑板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只有在必要时才会用黑板表达相关方法的基本数学原理。一般院校要求计量经济学课时至少要48课时,有的甚至要96课时。那么,对于如此复杂的课程来说,要想在短短的48课时内讲完一元或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虚拟变量、异方差、自相关、多重共线性、联立方程和时间序列等内容,来配合事先拟定好的教学进度计划,就算是从事多年计量经济教学的教师也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掌握教学内容、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重点和难点,何况那些专业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刚刚接触计量经济学的学生,他们只能被动地去接收老师所要传达的所有信息,难吸收、理解这些信息的内容和作用,更无从谈其应用。

    3、轻能力培养与实际应用。学习计量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应用。然而,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学生不会应用倒还算是小事,更甚者是根本就忘记计量经济学内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1)缺乏研究创造性培养,这一点主要体现着案例教学上。现有计量经济学所提供的案例都是与章节内容紧密相连的,但多数案例仍然过于简单化和抽象化,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挖掘的计划,而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我们知道,计量经济学讲究的是由问题入手,然后选择变量—设计模型—收集、处理数据—建立模型—模型检验的过程。以GDP数据处理为例,学生首先应该判定GDP是按可比价格计算,还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然后要检验这个数据是不是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等问题;最后,通过相关方法的解决处理,才能用这个数据去分析问题。而事实是,我们把所有可能面临的问题都想到了,都提前做好了,那么学生在做案例时就像填空一样,机械地完成教学内容的每一步,仍过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既达不到计量经济学习的目的,也不能锻炼学生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2)计量经济学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性不强。应用计量经济学除了要学会计量方法,还要学会相关计量软件(如Eviews,Stata,SAS等)操作与分析。然而,现在问题是计量经济的理论课与实践课衔接性不强: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计划导致的,48课时除了要上理论课,还包括实践课,这就很难两者兼顾;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的教学条件跟不上,如实验室太小,计算机太少,一次安排不下很多人上机等情况,这样分批次就会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再者,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互动环节较少,学生演示机会不多,也会降低其学习计量经济的兴趣,课后不愿动手去练习操作。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的若干改进建议

    1、合理安排课程设置。《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宏微观经济学、高等数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许多老师都会有“难教”的感觉,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作者认为也与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有关。比如大一、大二期间学习高等数学、宏微观经济学、矩阵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的学习,大三第一学期就应该紧接学习计量经济学,而不是将计量经济学安排在大四,这样学生就会很快投入到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容易理解和吸收,而不是找寻或重拾学过但已忘记的内容。再者,我在教学中就碰到过将统计学与计量经济学安排在同学期同时开课,甚至统计学比计量经济学晚开课,这样就给计量经济学老师授课时带来很大的困难,在讲授过程中还得兼顾统计学基础知识的讲解,不但占用计量经济学的授课时间,也会打乱教学大纲安排,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公务员之家

    2、强调专业教学。这样做主要是比较有针对性,将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与专业案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计量经济学在本专业哪些领域应用,如何应用,怎么实践等,从而克服计量经济学“难学”、抽象而模糊或无从下手的局面。以国贸专业为例,就会根据专业背景选取实际利用外资额(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影响等问题来研究,既从定量角度让学生真正了解贸易对中国的影响情况,又将所学计量经济的内容融会贯通,并且一个案例的分析还能启发、衍生出新的问题,就可以跟学生共同探讨、研究,增强相互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促进学生自发去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3、重视启发教育。计量经济学本质上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那么就需要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才能充分展示计量经济这门工具的有效性。为此,要重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如展开课程论文研究与写作等形式。老师通过有针对性地讲解哪些是好的选题,哪些是不好的选题,这一选题的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然后以问题出发,结合所学的计量经济内容让学生参与、判断、分析这些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就会改被动变主动,积极去学习。此外,计量经济学教材的选取也是很重要的,一本好的教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因此,对于非统计专业学生来说,教材的选取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内容简练,深入浅出,避开复杂的数学推导过程;(2)重点介绍计量经济方法、计算结果的统计与经济意义分析;(3)详细介绍计算机软件操作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结果,学会计算操作;(4)教材结构和内容设计要具有继承性和集成性,要能兼顾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介绍计量经济的前沿知识,体现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9篇:教学改进意见范文

多年以来,我们的和声教学一直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黑板和钢琴是我们全部的教具。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较薄弱,很多学生入学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和声,教师在黑板上写的谱例,对于学生而言也就是几个音符排列,根本不能转化成实际的音响效果,更别说连续进行。而钢琴只是一节课弹几下,弹奏的音符也是转瞬即逝,更谈不上有多么深刻的印象。教材上有限的谱例也没有配套的音响资料,课后作业永远是做不完的和弦连接与四部和声。原本应该是充满创作乐趣和挑战的音乐理论课,变成了死板教条的课程,整天牢记声部进行的清规戒律和避免平八平五以及四部同向等,也正是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

为了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实际谱例难以沟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白俄罗斯留学的体会,对比中外和声教学,特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调性感的视唱练耳课

目前的和声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或书面上,学生对真正的声音效果听得不多,也不具体。和声学作为一门音乐理论课,必须是立足于音乐这一音响基础上的理论,脱离了这个音响的基础,理论又有何用?怎样才能加强学生对音响的认识?笔者认为学生必须要多听多唱,那么这又要与视唱练耳课紧密联系起来。目前的视唱教学,不仅练耳听的内容有限,且简单,而视唱也是以单声部旋律为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和弦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感知与体会,这是远远不够的。中西音乐的差别不仅在文化上、音乐上,而连视唱练耳课也是大不一样的。我国音乐历来是以旋律为主的单声部音乐,而西方音乐向来强调和声、多声部的均衡,这种差别在视唱课上体现得也很充分。国外的视唱课不仅唱旋律,还要唱调性、和弦以及和弦的连接与解决。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意义上对这个和弦有感性的理解与体会,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和弦,在不同的调性中所表现的稳定与倾向性也是不一样的。这样就把和弦和调性紧密地联系起来,有了这个基础,谁稳定,谁不稳定,再唱视唱时,这种调性感就会很明显,旋律的调性感有了,和弦的具体音响与调性感也有了。

二、熟练的钢琴弹奏

和声是一门理论课,但又有别于其他理论课。音乐是声音、是音响,也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具有一定的钢琴弹奏能力。不管是单个的和弦,还是连续的和声进行与连接,得让谱面上的音符声音化才能有效果。而且好的和声配置、好的和声进行是为旋律服务的,怎样才算好,才算最好,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都不能否认这个事实,我们不是光靠谱子就知道谁好、谁更好,而是要听实际的声音效果。而且在和声的编配过程中,即便脑海里已经有了和弦的音响效果,为了寻求更好的和声效果,也需要用不同的编配方法、不同的连接、不同的组合去弹奏、去尝试、去倾听,以至最后选定一个最优的方案。钢琴弹奏是学好和声理论的必备条件与基础。

三、明确的学习目的

和声理论学习的目的不外乎两个,一是为以后的多声部学习如配器、复调以及和声分析等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是为即兴伴奏打下和声的基础。除了作曲专业的学生以外,大多数专业的学生也许在这个需求上会更多一些,也更实用一些。那这又论证了笔者前面所说的钢琴弹奏是学习和声理论的必备条件,同时也引出了关于和声作业内容的问题。

四、和声作业的键盘练习

一般的和声习题是以四部和声为主,作业的内容主要是所学的和弦连接以及为旋律或低音配和声,但还不够,很多学生不重视也不能轻松地弹奏这些和弦连接,更别说在任意的调上轻松弹奏,以及听和弦的连续进行的声音效果。国外的和声作业中有专门的键盘练习,各个章节所学的和弦有对应的练习,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了弹奏视奏的能力,而对所谓的音响应该也十分熟悉。随着学习的深入,接触和弦的增多,这种键盘的练习就更加必要了。多弹奏正确的、传统的、经典的和声连接,一方面使学生通过这些练习知道了和弦之间的一些常规的连接,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弹奏的过程,倾听了和声进行的音响,这就不仅仅是单个的和弦连接,而是有一定逻辑性的音乐进行。更可以使学生进行对比,比较自己所写的连接与这些连接之间的差别。这就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目标――光知道和弦连接是远远不够的,和声是为旋律服务的。一定要熟知旋律的进行、倾向,而和声一定要合乎这个逻辑,随着旋律音乐一起发展、结束。因此,这就涉及作业评判的问题。

五、作业评判的标准

基于前面的叙述,笔者认为,和声作业的评判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初级层次的要求,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正确的和声连接,避免不良的声部进行(平行八度、平行五度四部同向等)。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应该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视弹学生的作业,然后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听辨教师配的和声和自己所写作业的差别。教师配的和声不单单是和弦的连接,更具有音乐的逻辑性。而学生的仅仅是和弦的连接,没有整体的连续性和内在的联系与音乐的进行,这样学生才能知道每个和弦究竟用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