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小学生家庭德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家庭德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家庭德育

第1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小学因还没有跟升学直接挂钩,因此压力相对来说比较小,在各校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对小学教育的改革显得更加夺目。要提高小学教育质量,仅仅凭学校的力量还不够,更需要与家庭教育的力量相结合。

一、小学生的特点概述

进入小学阶段,学生们的心理状态日趋成熟,活动由以前的游戏为主变为学习知识为主,这是小学生的一个共同点。学生在小学期间最具有可塑性,同时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是小学生普遍具备的第二大特点。在这个时期对小学生进行及时的良好的教育,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阶段,孩子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但心理承受能力又比较弱,容易消极。这是小学生们所具备的第三大特点。

二、现代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金钱的衡量标准更加强大,给小学生德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网络文化迅速蔓延,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无拘无束的网络世界,学生可以全凭自己的好恶选择信息,很容易受到异端文化思想的侵蚀。

小学生受父母观念的影响很大,唯分数论统治着绝大部分家长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不利。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仍保留着原有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遵守秩序等与现代文明不匹配的素质缺陷。很多小学生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三、小学生家庭教育中问题的改进方法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使得学生接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面教育,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度过一个有着美好记忆的童年。

1.学习方面

在学习上,小学生都希望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愿意主动学习,但很大一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造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这个时候,家长更应该去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开导。帮助孩子克服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是每位家长必定经历的教育孩子的过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注意如下几方面:

一方面,家长要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刚上小学,学生容易将以前养成的习惯带到小学的学习中来,喜欢一边学习,一边玩耍,如在学习的时候玩玩铅笔盒、摆弄一下小玩具,导致花了很长的时间,却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这时家长需要注意去掉一些干预孩子注意力的东西,比如一些可爱的图画、新买的文具盒或故事书等,让学生知道该学的时候学习,学完之后再去玩。另一方面,家长要努力引导小学生克服在学习过程中的粗心大意的毛病。小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往往由于粗心大意将一些难度不大的试题做错,很多家长为此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然而许多家长不知道,粗心其实是这个阶段小学生所犯的“通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对一件事产生注意的同时要去关注另外一件事情是很有困难的。家长应该知道这其实是正常现象,只要对孩子有耐心,不断纠正,那么孩子面临的困难必定将会得到克服。

2.学生个性方面

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朝着培养一个活泼、有责任心、有独特个性的孩子这一目标去努力。这个目标也是小学家庭教育最核心的任务。家长在孩子成长阶段应该如何对孩子的个性进行培养呢?笔者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培养孩子的特长。家长如果善于发现孩子的才能,帮助孩子将自己的才能继续深造和发挥,那么孩子很容易进步。在此需要家长对孩子有敏锐的洞察力,对孩子平时的表现进行细致入微地观察,通过分析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尽量去满足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这对孩子志趣的培养及独特个性的形成、孩子志趣的形成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在平时的社交中完善孩子的个性。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进行社会交往,跟社会进行适当的接触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情感,也是孩子成长的需要。因此父母应该在保护孩子的同时大胆地放开孩子。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高度重视,用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双.浅谈小学生家庭教育误区及对策[J].西江月,2013(18).

[2]徐 岩.试析小学生家庭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8).

第2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通常情况下,家庭教育指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及产生的相应影响,其中家庭教育具有终身教育的特质,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一种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多方因素影响,我国家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

1、家长过分娇宠学生,家庭教育力度较低

现阶段,我国家长普遍宠溺子女,在家中对孩子百依百顺,导致学生养成诸多不良习惯。甚至很多学生在学校犯错误后采取说谎或者逃避的措施,毫无担当与责任意识。并且很多家长在知道学生犯错误后,还极力为学生辩解,并未对子女的错误进行反思和检讨,而是偏袒和维护孩子的错误。此外,还有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教育便是学校的问题,学生犯错应该是学校教育缺失的责任。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生的家庭教育处于严重缺失状态,并且家长一味地袒护学生,使得学生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如此恶性循环,势必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2、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当前,很多家长将自身的意愿强加给学生,干涉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学校选择,如果学生与家长发生意见冲突,家长则采取强制或者物质诱惑的手段,致使学生遵循家长的意愿。这样的教学形式严重缺乏家庭情感,极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低落,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校教育的难度,甚至会威胁到社会和谐发展。

二、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的应对策略

1、建立家长沟通机制,转变家庭教育理念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辅导员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注重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例如针对家庭教育缺失的现状,高职院校可通过辅导员与家长联系,以“关心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建立家长沟通机制,定期向家长告知学生在学校中的相关情况,其中以生活人机关系、思想政治状态和情趣情感状况等方面为主。并且,如果学生家庭特殊或者自身存在某些特殊情况,辅导员必须采取跟踪管理模式,在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过程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此外,辅导员应组织以“创新教育目标,树立生活教育理念”为主题的座谈活动,邀请心理咨询专家参与其中,在座谈会中以案例的形式为学生家长传达“生活教育理念”,引导家长注重教育与生活的融合,而不是单纯地以分数、升学率和就业情况衡量教育成果,同时在座谈会中心理专家就高职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辅以详细的疏导方法,以此为家长与学生开展有效沟通提供了专业性的意见。并且家长也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殊情况向专家进行咨询,进而找出学生问题的根源,辅以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

2、发挥学校教育作用,注重学生身心发展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拓展,家庭教育的缺失必然会增加学校教育的难度,为了有效缓解家庭教育缺失情况,高职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学校教育的创新性与科学性。例如在学校教育中,高职院校应妥善处理知识教育与身心健康教育的关系,以德育作?榻萄У母?本,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比如学校可创新性地组织“引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活动,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引进来”,学校从不同角度邀请社会专业人士为学生开设专题报告,其中包括抗战老兵,为学生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包括公安干警,为学生讲授安全防护常识,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二是“走出去”,学校为学生提供走出校园的机会,让学生深入到社会之中,进而增加其社会适应能力,比如学校可在重大节日时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活动,以“父亲节”或者“母亲节”为例,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与中小学生互动,在互动中接受感恩教育,以此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改变自身的思想及行为。

3、理应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家庭远程教育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进步,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中,很多学生并非本地生源,学生家庭分散且间隔较远,为了便于家庭与学校和学生沟通,可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家庭远程教育平台。例如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可在高校网站增设家庭教育管理系统,并以学院或者科系为单位进行管理,家长通过该功能模块可以了解到学校的基本情况,并获取学生在校情况信息,保证了信息的畅通性。同时学校创设微信公众平台,针对校园活动或者学生情况设置互动环节,给予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某个环节的机会,

从而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长可向学校提出具体建议,学校在整合家长有效意见的基础进行调整。

第3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教育;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组成部分之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性格、品德、爱好、才能等有着直接的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需要我们家长更多关心的时候。但实际上,在与中职学生及其家长相处和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往往有问题的中职学生,他的家庭教育肯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很多家长工作压力很大,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家长们无瑕顾及甚至忽视对孩子的指导和教育。其二,很多家长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里就可以了,教育孩子的事交给老师就好,自己给孩子提供好吃的、好穿的、好用的就行,因此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发展不闻不问。其三,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滞后,对家庭教育的理解不到位,有些家长的教育理念甚至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个家长都希望培养出有前途的孩子,但是落到实际行动上却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当家长持有的是错误的教育理念时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消极,甚至会导致孩子走向堕落。中职学校学生的家长想要让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家庭教育至关重要,而家长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则是前提和关键。中职生的家长要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个观念的转变:由原来的“以智育人”转变为“以德育人”;由原来的“家长制”转变为“民主制”;由原来的“经验型”转变为“科学型”。中职学校学生的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学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完好状态。身体健康是孩子学习、事业、人生发展的根本保障,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则影响着孩子在学习、事业和人生发展的道路上发展的深度和宽度以及长度。首先,要确保孩子拥有健康的体魄。在中职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多晚上在家上网会上到凌晨一两点,有的家长不管,或者有的家长也管不了,因为孩子把自己锁在自己的房间里不让家长管;中职学校的学生抽烟、喝酒是常有的现象,有的家长不但不管,甚至认为这是为将来的社会交际做准备;中职生在校园里抽烟,老师对其进行处罚,并请家长到校来协助教育,会有一些家长认为是老师小题大做,并不配合老师的工作。中职生正处于身体的生长发育阶段,这样长期下去身体肯定会受到影响。健康的身体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根基。其次,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心理。拥有健全心理的孩子,才能够更好地表达和展现自己,才能与环境和谐相处。而且拥有健全心理的孩子,他们会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来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凡事也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去考虑。所以说,心理的健康,才能帮助孩子成就更多事情。最后,让孩子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是维持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因素。我们家长在生活的点滴和细节中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在情感和心理上支撑孩子,陪着他一起走过,帮助孩子建立良好而稳固的心理状态,并逐渐锻炼和培养孩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注重孩子情商的教育

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智力水平。个人认为,当今社会对于孩子来说,生存能力以及长远的发展能力远比学习成绩重要。家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对孩子进行情商的培养:(1)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家长要帮助孩子逐渐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努力做到最好的自己。(2)家长要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控制住自己,能够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有道德和责任感的孩子,才能在血液与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3)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激励在推动孩子主动地去实现某个目标、开发自身潜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4)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种心理品质,它对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乃至走向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情感。(5)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沟通交往能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都离不开群体,所以孩子在学习中、生活中就要具备一些与人相处、沟通、交流的能力。

3父母的期望

我想父母对孩子最简单直接的期望就是孩子拥有一个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其实无论将来孩子从事什么职业,收入有多少,只要孩子发掘了自己的潜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就应该为孩子而感到骄傲。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积极的观念和态度,孩子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4给孩子适度加压

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各个方面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和评价。适度的压力会变成动力,但是如果压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限度,那么压力就会向负面发展。不但会损害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扭曲孩子的心理。当然在孩子情绪高涨时,父母是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提醒和适度的压力的。只有这样父母的期望才会变成一种积极的态度,才会成为促使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和潜在动力。

参考文献

[1]和月英,许肖辉.家庭教育必知47大关键[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10).

第4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关键词:农村 小学生 家庭教育 重要性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为孩子们创建一个文明安静、奋进和谐、健康向上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处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我认为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成长的奠基石。

而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是我从教10多年来最头疼的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不断拉大,尤为突出地表现在教育上,无论从教育方式还是教育设备来说都是无可比拟的。这些都是物质方面的差别,而我觉得最最关键也是最最影响城乡教育差别的还不是物质条件,而是人们的思想。

经济越是发达,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重视;相反,农村的大部分家长送孩子读书仿佛是在完成一种任务,把孩子交到学校以后,至于孩子能学到多少知识,他们一概不理会。即使关心孩子的学习,也只是在乎孩子考了多少分数,而不是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他们也从不思考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和发展,认为那都是老师的问题。在孩子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只是一个旁观者。他们明明也知道孩子的学习会影响到孩子的前程,可是就是没办法,也从来不会主动想办法帮助孩子学习。

可是城里的家长却大不一样,他们总是想着方儿要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变着法儿参与孩子的学习,所以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总是比乡下的孩子优秀。这一点在这学期我们班从城里转来一位新同学后,表现得尤为突出。我们每次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检查并签上名字。可是每次检查家庭作业的时候,孩子们都哭着鼻子说:我妈妈没时间看我作业;我爸爸在外面忙,天黑了才回家;我奶奶不会写字……于是我就想不明白了,就是再怎么忙,抽一两分钟时间看看孩子的作业都不行吗?其实这都不是理由。家长会上我语重心长地跟家长讲,要重视孩子的家庭辅导,要参与孩子的学习……家长们都点头说没问题,可真正落实起来又那么的难了。可是刚转来的这个孩子,她的妈妈跟我谈起了在城里的学习。每天还没放学,家庭作业已经以短信的形式发到了家长的手机上。特别是家长该给孩子准备什么学具便于第二天的学习,都在短信里说明白了。家庭作业家长也会监督完成。

现在整合教育资源以后,每个学校都是大班教学,少则四五十人一个班,多则七八十人一个班。在学校的上课时间毕竟有限,老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也不容易,所以要在大班教学中保持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家长的辅导跟进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孩子就是这样在大浪淘沙中被埋没,他们是被家长“遗弃”了。这些家长没想过要给孩子进行教育投资,他们只要结果而不重视栽培。城里的孩子放学后在家长的陪同下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农村孩子放学后背着书包在田野、山谷游荡,也许天黑了才到家。

我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实行一、二年级学生每天放学家长到校门口接孩子的制度,可是每天老师领着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动听的歌曲来到校门口,却只见寥寥无几的家长等候在那里。学校规定家长不来,孩子不能走,于是孩子脸上挂着泪珠,老师脸上躺着汗水,顶着炎炎烈日等着孩子们那些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有时候要等上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家长满脸不高兴来接孩子,冲着孩子嚷嚷:这么点路自己回不去呀?对老师更是充满了抱怨,好象老师是故意在跟他们家过不去似的。直到现在,家长们接孩子仍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则来不高兴就不来。至于孩子们,就由老师慢慢陪着等吧!

班上有个孩子家里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很会赚钱,可是这个孩子的学习却是一塌糊涂,每次跟家长沟通,他们都表示愿意为了孩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可是孩子的学习问题是他们最关心的也是从不参与的。每次家庭作业都是空白,问及孩子时,眼泪先下来,带着哭腔说:“我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作业我不会写。”我也去过很多孩子家里家访过,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带着孩子,他们没文化,自然无法辅导孩子。也有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留一人在家看孩子,这个看孩子的家长在街道上租着一间房,领着孩子上学。平日里打着小麻将消磨时光,孩子要家长辅导,家长一边摸着麻将一边不耐烦地说:“你们老师怎么教你的?这么个题都不会!”难不成孩子放学后还要跑到学校问老师该怎么做题吗?

第5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

现今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学的普及,越来越多地区的孩子开始接受教育。而如何使我国农村地区的孩子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学生的问题则成为任教教师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自己所任教的小学经过一定的探究工作发现,在我国教育资源逐步均等化的同时,制约学生学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所任教的地区情况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就这类特定地区而言,教师要认清形势,有针对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现今所面对的问题

通过笔者一定的教学实践发现,现今农村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现在农村许多家长读书少,还有很多家长在外务工,因此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这些留守老人本身受教育程度就较低,因此,对于孩子也不能起到很好的辅导作用,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不重视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基本每次放学回去都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

2.家庭环境能够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而农村家庭由于整体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家长在性格上难免存在缺陷,这就导致学生会受其影响。

3.在课下家长对于孩子功课以及学生心理辅导基本为零,导致学生成绩的责任主要在老师身上,而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本身在没有很好学习条件的基础之上就导致学生自身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本身没有一定的方向感。

现今社会舆论对学生成绩要求很高,以成绩考核老师,给老师增添了不少压力。但是笔者认为现今农村教学的提升点很大程度在提升家庭教育上,通过良好家庭环境的影响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如何科学解决问题

1.改变家长的观念

现今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很大程度上由于父母对其教育以及生活上的忽视导致学生在性格、心理上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根本上还是应该从家长入手,改变他们的观念,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家长教育训练班”,在家长务工回家或者农闲的时候给家长普及一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农村家长积累对于子女成长重要的知识,从根本上去消除家长关于“不打不成才”以及“读书无用论”思想,让家长真正学会怎样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学习。

2.强化家校的联系

适时召开家长会,增加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让学生家长能够知晓学校的工作安排和孩子在学校所表现的最新情况,这样能够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同样也能够加深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同时作为任课教师应该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中人数、联系方式等,这样以便及时向学生家长了解和汇报学生的情况,同时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任何问题,教师都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保障,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

3.加强家访和沟通

对于农村教学而言,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家访,通过家访教师能够切实感受到学生家庭教学的氛围,也能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让家长能够分享到孩子成长的过程;通过家访也能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家长携手合作帮助学生消除身上的消极因素,让学生能够扬长避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这样也能够及时地结合学生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家长进行一定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传播;通过家访也能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使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最重要的是能够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从而针对学生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家长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能够将学校与家庭的力量结合起来,最终使教师与家长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在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增强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尤其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敞开心扉去解决其内心的问题,这样可以增进师生感情,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4.改变农村的观念

为解决农村家庭教育的问题,应该改变农村的观念,形成崇尚知识、尊重学习、鼓励读书的良好氛围。例如,可以在村里开展教育宣传工作,将知识转化成生产力的电影、故事等村里广泛宣传,这样从潜移默化的角度就能够改变村民的观念,从而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总之,对于农村家庭教育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应该从教师自身做起,认清与仔细分析现今家庭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与家长以及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注重加强家访以及学生沟通工作的开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6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一、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幼儿教育的创始人,德国教育家、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和能够参与世界竞争的一代新人。这就需要以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1.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小学生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在和睦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与帮助,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引导了小学生情感教育训练。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群体当中,使他们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积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懂得关心、爱护、帮助身边的人。

2.父母的文化修养

父母的文化修养是影响小学生个体社会化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家庭因素。家庭方面的其他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这一因素决定的。一方面,父母的职业基本上就是由其文化修养决定的,而不同的职业又决定着其不同的经济收入,并进而决定着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另一方面,父母的文化修养,决定着父母对儿童所采取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儿童的期望水平等。

3.家长的榜样作用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由此可见,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积极的行为榜样胜过积极的语言榜样。因此家长应该给小学生树立积极有效的榜样,语言与行为双管齐下,使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睦以及生活中爱的存在。

4.家庭生活条件

作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间接因素,家庭生活条件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优越,就可以为孩子购置更多的发展资料(如书籍、报刊、智力玩具、学习机等),还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观光,扩大儿童的视野,加速其社会化的进程。不过,父母在为儿童购置发展资料时,必须有选择地购买,而不能滥购,否则,一方面孩子应付不过来,另一方面对那些东西不会珍惜。而且,有些东西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

二、 匮乏的家庭教育是摧毁孩子心灵的恶果

1.不稳定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父母的离异使一个稳定的家庭结构被破坏,由此导致幼年的孩子不能同时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爱,不能得到来自父母双方正常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极易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对自己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产生错觉,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据抽样调查显示:父母离异后的小学生92%的与父母双方长期分开居住,20%的小学生与亲生父母单方居住。对于父母的离异,90%以上的小学生由此产生心理负担,情感和意志力薄弱,不能正确地认知身边的人和事以及社会。这样的小学生由于心灵失去了心理依托,开始郁郁寡欢,不愿接受身边的新事物,致使对学习失去兴趣。有调查显示,离异后的子女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完整家庭子女的学习成绩,而且相差比较悬殊。

2.监护人不重视教育

此外,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也成为社会担忧的话题。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加之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老家的子女只能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家,贫乏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长期与父母分开生活,致使他们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习上出现懒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心理的提高,情节严重者则放弃了学业。

第7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中小学生 家庭教育 方法

家庭教育,作为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发展。据北京市青年联合会于近日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家长们最关注的众多的社会问题中,“子女教育”排在第一位。年轻的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成长抱有更多的希望和给予更多的关注。80.3%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家长要承担主要责任。”它表明家长们虽然认同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同时认为自己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调查结果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二是中小学生在成长成材的过程中,家庭环境、家长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等多媒体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在全年有节假、双休日115天的条件下,家长们怎样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家庭教育,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国具有悠久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的母亲均是实践家庭教育的模范,三岁成孤的孔子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孟母三迁”、“断机教子”是流传至今的家庭教育的故事,被誉为唐宋家中的三家的苏氏父子被后人推崇,作为苏洵之妻、苏轼、苏辙之母的程氏夫人,其相夫教子的促成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直至现代,家教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

家长如何对子女实施家庭教育:

一是应该首先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先导。家长要知晓孩子各个年龄段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不同特点,不做拔苗助长的事。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发生的中学生弃学离家出走“闯天下”的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能完全归咎是学校、家长管教不严的结果。由于营养的充足和信息媒介的发达,致使中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早熟”,而中学生社会实践渠道不通畅和家庭过度的呵护,造成中学生自理能力和自治能力差,心理的早熟和自治能力差的矛盾是初中学生的一个特点。了解这个特点并寻求教育方法的革新是家长们面临的新课题。另外,家长还要了解孩子在校的活动内容、课程进度、交往等,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而不是坐等教师的家访,要耐心听孩子讲话,及时帮助孩子解除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烦恼,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制定和调整成长目标。

二是要有科学的成才观念。所谓人才,是指那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做出贡献而被人们认可的人。在同一个年龄段的人群里,能考上大学的人毕竟是少数,那百分之七八十上不了大学的人就不能成才了吗?衡量成才的标准不是他们职业的优劣,学位的高低,而是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有了贡献而被人们认可,他就有了承担更重要职务的实力与可能,也就为他进一步成才创造了条件。今后,好的职业也是要靠竞争才能获得的,要竞争就要有真才实学。

人才的成长是一个过程,人才又是分层次的,各行各业都可能产生自己的优秀人才。对于处于人生起点的中小学生来说,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好学生,走向社会是个好公民则是最基本的成长目标。家长可以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引导孩子,为孩子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创造条件,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好基础,克服“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才无方”的倾向。

三是注意子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现在许多父母特别重视子女的智力发育,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能考上大学,就一好百好,前途就会一片光明。然而,事情往往并不象父母期望的那样,有的原本挺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糟,有的孩子对学习一点也没有兴趣,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无法再学习下去,为此,不少父母感到苦恼不安,困惑不解。问题就出在这些父母望子成龙,只注重培养孩子的智力能力,忽视了培养孩子非智力的心理品质。

在心理学上,我们把那些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为智力因素,主要指记忆、思维、感知和想象等,而把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之为非智力因素,它包括意志、情感、性格、兴趣、心理健康水平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了那一方面人都难以正常发展。

笔者一个朋友的女儿是个三好生,但从上初二时表现出了性格孤傲,学习上的“光环效应”使她失去了许多昔日的好伙伴,开始关注起“歌星”、“影星”来。越来越讲究穿戴,我的朋友注意到了女儿的这些变化,时常以古今中外优秀人才成长的故事引导女儿走全面发展之路,并书写了“秀才不怕衣衫破,只怕肚里没有货”的条幅挂在女儿床头,现在这个女孩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心理素质稳定发展,由于品学兼优,被推荐为一所完全中学的学生会干部。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智力发展与个性品质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就一般人而言,他们的智力差别并不十分巨大,他们之间成就大小的区别,以及他们能否适应现实社会,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着优良的非智力心理素质,如自信、意志坚强、富于责任心与合作能力、心胸豁达、勇敢执著,“志不强者智不达”,假如我们把智力比喻为一粒种子,而把非智力因素比喻为土壤的话,那么智慧的花朵只能开放在具有优秀的个性特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土壤”上。

四是培养兴趣,加强学习指导。培养中小学生广泛的兴趣,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不仅一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倡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的中学生是二十一世纪建设者,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今天我们培养的目标,家长有责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因为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比如对动、植物的兴趣,对体育、艺术、天文、文学、无线电、机械等都可能产生兴趣,都是孩子智慧和理想的闪光,如果能被家长及时发现,爱护和尊重,就完全可以把这种兴趣迁移到学习方面来。所以,让孩子自觉学习的关键之一,便是培养孩子形成有效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自己的兴趣与未来的理想相联系,则是推动人们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

学习指导从内容上看,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还有对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成果的检测等,而它的最大功能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减轻学习负担,使孩子心情舒畅,生动活泼地学习,保持对学习的浓厚的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指导孩子学习,要求家长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灵活有效的措施。但是,虽然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而培养出了优秀子女的例子也屡见不鲜,原因是这些家长具有很好的个人品质、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清晰,做事有条理,身教重于言教,给子女作出了榜样。

五是要适当利用网络媒体知识优化孩子的智力结构。现在的网校、网络课件、名师课堂等多的令人眼花缭乱,家长的任务是给孩子当好指导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结构、课程进度、学业趋向精心选择“课外学习内容”,使课外补充课内,而不能本末倒置,更不是“课外学习内容”越多越好。要在孩子学有余力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形成对艺术、文艺、体育等的特长。

六是要不使孩子的物欲饱和。在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的今天,父母们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从教育效果看,这种做法并不是最佳的。成功的父母懂得适量刺激,节制物欲,少给他们一些不必要的物质,给孩子留下一些主动获取的天地。对子女的爱与管教,都要有分寸,无爱,不可能教育好孩子;爱的过分,则意味着宠坏他们;管教不利,放任自流,孩子必然放纵成性;过于严苛,事事干预,又会使孩子惊恐不安,扼杀个性。应宽则宽,当严则严,态度和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在这点上,父母双方应达成共识巧妙配合,互补互利,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

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希望有众多的家庭来学习它,研究它,实践它。有一百个家庭就会有一百个家庭教育的行为模式,尽管不一定绝对地说重视了家庭教育,孩子就一定有作为,但成功的家庭教育至少是子女成才的一个良好基础,全国几亿个家庭若都重视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中华民族的下一代一定是人才辈出的一代。

第8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摘要:在21世纪国际化的浪潮之下,英语正逐渐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研究针对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展开调查,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文化程度都通过各种方式与小学生的英语成绩有密切的相关性。

关键词:天津市;小学英语教育;家庭因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01-05

一、前言

随着21世纪国际化浪潮的发展,如何培B大批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创新人才已经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在此背景之下,英语教育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

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后,“低龄化”已成为外语教学在国际上的一大趋势。因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降低,所以年龄越小的孩子学习英语越有优势。我国的英语教育也顺应了这一趋势。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相关课程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但是在诸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中,很多学校把英语教育提前到了小学一年级。小学作为英语教育的基础阶段,其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不容忽视。然而,低龄化也为中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带来了挑战,针对低龄儿童的英语教学方式还不够成熟,相关研究也不够丰富。

因此,为了给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开展小学生英语学习教育提供借鉴,本研究拟针对家庭因素与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进行研究。

二、文献综述

国外最早有关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学习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874年英国学者关于父母职业对于孩子的影响,在那之后,德国、美国等很多国家都开始对此问题进行越来越细致的研究(王玉敏,2011)。一项针对欧洲七国中10―11岁儿童的调查显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与小学生对外语,包括英语的理解力密切相关(Carmen Mu?koz and Eva Lindgren,2011)。Butler(2013)针对中国大陆小学和初中学生的研究表明,家庭收入的高低与学生英语学习的关系非常紧密。

国内关于家庭因素对学习影响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汪昌华(2009)的研究显示,小学阶段家庭背景诸因素(包括经济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和重视程度等)与学生的学业成就的相关不显著,而初中阶段家庭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就则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然而陈瑞兴(2013)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家长职业、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乃至学习成绩都有较大影响。

纵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国外针对家庭因素影响的研究虽然不少,但是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欧洲,不管从历史因素还是从地缘位置来看,欧洲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都远远好于大部分的中国学生,所以国外的研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国内的英语学习现状。而国内研究虽然近年来有所增多,但是研究深度不够,也没能得出完全统一的结论。总体来看,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针对英语学习,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研究都不够丰富、全面。

三、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普通小学生英语水平是否存在差异?(2)小学阶段英语水平与家庭背景相关性如何?(3)在英语水平与家庭背景相关的基础上,家庭背景通过哪些途径对小学生的英语水平产生影响?

四、研究设计

1.受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天津市53名小学四年级(现为五年级)学生及其家长。其中,26名学生及其家长来自一所典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A,受试学生家长均为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背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27名学生及其家长来自该市一所普通小学B,相比之下,B校受试学生的家庭背景均处于中高水平,且学生均属天津市本地户籍人口。根据天津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安排,两校课程计划安排相同,课时、课程大纲、教材等均参照天津市统一标准。由此我们推断,两所小学在英语教学上没有存在较大差异。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取混合型研究方法,定量数据来自学生及其家长填写的调查问卷以及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定性数据来自两校各六名同学进行的焦点小组访谈。(1)调查问卷。本研究针对学生发放两份问卷,针对家长发放一份问卷。第一次问卷发放时,学生问卷包括父母对英语学习的辅导情况、父母对英语学习的态度(重视程度及期待值),家长问卷包括家庭背景(家庭年收入、父母学历)、家庭英语教育支出(英语课外辅导班支出、英语课外活动支出、英语学习工具支出)。在这两份问卷回收之后,又针对学生发放了一份新的问卷,内容涉及英语课外辅导班、课外活动、父母态度的具体情况。本研究在该问卷正式发放前,对其进行预测试,并对问卷选项做进一步修改。针对家长的问卷由学生带回家填写,次日回收;针对学生的问卷则在课堂上由学生独立完成,填写过程中可随时向研究人员举手提问,填写完成后配有一定物质奖励,问卷由研究人员当场回收。本研究共发放学生问卷、家长问卷各53份,共回收有效学生问卷53份,有效家长问卷53份。(2)英语水平测试。为了测试学生的英语水平,本研究让受试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剑桥少儿英语考试(Young Learners English)中级试题中听力、读写两个部分,测试时间为55分钟。剑桥少儿英语等级考试为检测少儿英语水平的世界权威性考试,该测试不基于学校教材,能够有效反映学生真实的英语水平。(3)焦点组访谈。本研究根据问卷调查数据,在A、B两所小学分别分层选取选择6名学生组成焦点组,包含了成绩上、中、下游的学生,并分别对该两组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在访谈前拟定与家庭变量相关的采访提纲和问题,在访谈过程中并不拘泥于提纲,引导受访学生做出回答。鉴于六人焦点组可以有效解决访谈中学生怯生、羞于或不敢发言的问题,学生在半结构化访谈中互相引导,形成谈论氛围,激发学生的发言热情,也通过相互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发言内容的真实性。

五、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主要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皮尔森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求两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学生家庭背景和英语水平是否具有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家庭背景如何对英语水平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在半结构化焦点小组访谈中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印证了定量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深入挖掘出家庭背景对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具体方式。

(一)两校英语测试结果存在差异

两校学生英语测试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输出结果显示,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A的26名受试学生中,平均测试成绩为25.65分,在普通小学B的27名受试学生中,平均成绩为57.37分,相差31.72分。F值18.713(p

(二)英语水平与家庭背景相关

本研究将受试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和家庭背景中所包含的家庭经济状况(家庭年收入)、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学历)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与家庭背景相关的3个变量均具有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也就是说,学生的英语水平随家庭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总体而言,相比普通小学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低的英语水平,与其家庭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的影响密切相关。

(三)家庭背景对英语水平影响的途径

在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英语水平低于普通小学,且英语水平与家庭背景相关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探求家庭背景对小学生英语学习产生影响的途径。我们猜想,家庭背景的不同可能导致父母态度、英语教育支出、英语辅导情况的不同,从而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图1)。经检验,父母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与家庭背景相关性不显著,家庭背景主要通过父母在学校课程外的英语教育支出、英语学习辅导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影响。

1.父母态度。父母态度在本研究中指父母对英语的重视程度、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期待程度。问卷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父母对子女英语学习的态度与家庭背景各变量之间均不存在相关关系。这说明,父母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及期待值并不随家庭背景的变化而变化。此外,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A中54%的家长表示“期望孩子的英语成绩能够在90分以上”,该比率仅略低于家庭背景较好的B小学。该结论在访谈中得以证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A的学生表示,父母会严格要求学生学习英语,且家长认为英语学科“非常重要”,对于学生的英语成绩也有明确的要求(如“必须上90分”)。

由此可见,外来务工人员虽然经济、文化背景欠佳,但仍与普通家长一样,对孩子英语学习给予较高的重视,并对其学习成果抱有较高的期望。因此,家庭背景并非通过父母态度影响子女英语学习。

2.英语教育支出。家庭背景相关变量与父母英语教育支出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家庭背景所包含的3个变量与英语课外辅导班支出、英语相关课外活动支出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英语学习工具支出则不存在相关关系。由此说明,较普通家长而言,外来务工人员受家庭经济、教育背景限制,在子女英语课外辅导、课外活动上的支出明显较少,而购买英语学习工具的支出则无显著差异。

在已论证家庭背景与英语教育支出具有相关性的基础上,本研究通过对英语教育支出相关变量与测试成绩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探求英语教育支出这一父母行为是否对子女英语学习产生影响,以及如何产生影响。(1)英语课外辅导班支出。家庭英语课外辅导班支出与子女英语测试成绩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两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r=0.422,p

综上,父母在英语教育上的支出是家庭背景对学生英语水平产生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外来务工人员的经济状况和受教育水平导致其在子女英语课外辅导班、相关课外活动和学习工具上的支出较少,从而使其子女的英语学习受到影响。

3.父母辅导情况。家庭背景相关变量与父母辅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母亲学历与其对子女英语学习的辅导频率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显著,父亲学历和家庭年收入与辅导频率无相关关系。

本研究发现,在谈及家长对其英语学习的辅导情r时,绝大部分学生表示在家主要由母亲辅导学习,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父亲受教育水平与辅导情况不存在相关关系的原因。此外,访谈结果显示,母亲的英语水平及其辅导情况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较大影响。例如B小学受访者表示相较于一次考试的成绩,母亲更重视她的长期积累,因此常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她学习英语。如在家里冰箱等家具上贴一些英语的专用表达(如“a glass of water”,“a cup of tea”等),不定期地更换。母亲也会在日常交流时使用简单英语和子女交流。同时,受访者表示英语水平较高的母亲会帮助其检查、辅导英语作业。相比之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A的学生多次表示,父母“不懂英语”很难辅导英语学习。这说明,家庭背景,尤其是母亲的受教育水平,通过其对英语的辅导情况对学生产生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的限制,难以在生活中获得父母的辅导,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其英语成绩低于B小学。

六、结语

根据对两所小学的调查,本研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英语水平与普通小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有显著差异,并且家庭背景与小学生的英语水平密切相关。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其主要通过对英语教育的支出和对子女英语学习的辅导两条途径影响学生的英语水平。首先,对英语教育的支出由英语课外辅导班、英语相关课外活动和英语学习工具三方面组成。研究发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课外辅导班和英语课外活动方面显示出了明显的差别,普通小学学生参加的辅导班和课外活动都明显多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虽然两所学校的学生都拥有英语学习工具,但是普通小学的学生对其利用率更高,利用方式更加多样。其次,研究结果显示,对学生的辅导主要与母亲的学历相关,与父亲学历的相关性不显著。但是,父母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与家庭因素没有显著的相关性,两所学校的家长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和期待值都比较高,且差异不大。

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本研究只考察了学生的听力和读写能力,没有涉及口语方面,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有所欠缺;其次,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因此结论缺乏一定的普遍性;最后,由于普通小学B的家长多为高校教师,B小学的学生水平不一定能代表小学生的平均水平。

但本研究为小学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提供了实证数据和最新资料,希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得到广大家长重视,家长能积极为孩子的英语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希望教育工作者采取措施,利用学校教育尽力弥补家庭背景导致的学生英语学习上的差异,各方共同努力,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小学英语的教育模式,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家佳.英语教育低龄化与英语启蒙教育[J].考试周刊,2011,(76).

[2]汪昌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就与家庭背景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2).

[3]陈瑞兴.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4]王玉敏.影响英语基础教育的家庭因素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1,(80).

[5]Carmen Mu?koz,Eva Lindgren. Chapter 5:Out-of-school factors C the home.in Enever,J. ed. 2011.ELLiE:Early Language Learning in Europe.London:British Council.

[6]Butler,Y.G.(2013).Parental factors and early English education as a foreign language:a case study in mainland China.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2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8]津教委〔2014〕37号关于印发2014―2015学年度天津市中小学课程计划安排意见的通知[Z].

项目名称:本研究属于“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第9篇:小学生家庭德育范文

一、父母双方的受教育程度

经过询问调查可以发现,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父母至少一方有高中或以上学历,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可以看出,父母双方的文化程度对小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影响。可以想象,父母的文化程度如果比较高,在平时的言传身教中就会多加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另外,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会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期望也普遍较高,他们注意良好家庭氛围的构建,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还可以为孩子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并能结合自己当年的学习经历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比较而言,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不关心,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衣食住行方面。小学生正处于发展阶段,自我约束力比较差,父母一旦不能正确加以引导,那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父母双方的关系融洽程度

笔者结合儿时对家庭的回忆,觉得父母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较大影响。调查中,我们也确实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的关系一般很和睦,而成绩较差的学生的父母之间关系往往不是很好。应该说,父母双方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家庭环境氛围的构建,进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旦父母相处较差,一方面,孩子会产生焦虑恐慌心理,这对他们学习成绩肯定会造成很大影响;另一方面,父母因为关系不好,频繁争吵在所难免,孩子就会感到害怕,加上父母也无暇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任其自由发展,久而久之,孩子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可能产生厌学心理。

三、父母的居家生活方式

结合调查可以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闲暇时间里做的都是有益于学习的活动,而那些利用闲余时间看电视、打游戏以及整理家务的学生成绩普遍不够优秀。很明显,父母的居家生活方式肯定会对学生学习造成影响,孩子在闲余时间里所作所为都不尽相同,在笔者看来,这是父母对学生潜移默化导致的结果,简而言之就是父母对闲余时间的安排利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形成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四、父母的教育方式

调查中可以看出,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一般很注意教育方式,而在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中,父母大都家长作风严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偏激。有过孩时经历的我们都发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确实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设想,孩子做错事,父母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破口大骂,甚至动手威逼,小学生心智尚不够成熟,见到如此场面,难免会感到害怕、胆怯,另外这样的父母大都大怒过后不了了之,并没有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反观那些注重教育方式的父母,针对孩子所作所为,他们通常会耐心询问个中缘由,分析利弊,进而细心向孩子解释,孩子就能很好地理解事件性质,以后遇到事情也能恰当地处理。

五、父母职业及家庭收入状况

父母从事何种职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会产生影响。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成绩优秀的学生父母从事的职业大都具有很大的规律性,收入也还不错,可以为孩子学习提供足够的经济基础,家庭生活也很充实;相较而言,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父母从事的大都是时间不定的工作,不少家庭还夜晚加班,收入也不尽如人意,可谓是经济拮据。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父母从事的职业占据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并且收入不佳,那么他们就会把大量时间精力投入在工作挣钱上,对家庭缺少关注。对于孩子,他们根本抽不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们也缺少时间和父母相处,长期处于孤单的环境中,长此以往,很容易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厌学情绪也会很明显,这对他们的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