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运输应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输应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输应急管理制度

第1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对于石油运输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提高危化品的运输安全水平和预防危化品的运输安全事故至关重要,这已经成为石油物流运输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对石油运输企业的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问题的深入研究,能够从根本上消除危化品事故隐患,避免由危化品运输管理不当等因素造成的事故发生,从根本上确保运输安全。

本文结合石油运输公司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现状分析总结出石油运输公司危化品公司运输安全管理现存主要问题。该研究为石油运输公司在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方面提出改进方案和安全管理方面统筹规划提供了参考。

二、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石油运输公司的危化品安全运输管理工作做的很精细,公司认真检查安全运输现状,并成立相应安全管理组织机构,要求运输人员必须具有相关资格证书,公司的安全运输业务管理与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已建立多年,但从公司目前运输管理制度完备性、运输管理体系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看,仍然存在的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安全运输管理制度仍不够完善

依据国务院出台的危化品运输管理条例,结合石油运输公司安全运输管理制度现状,公司在安全运输管理制度完善方面需要加强运输人员制度管理、运输过程安全管理等。

为确保车辆安全可靠的正常运行,在从业人员、车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石油运输公司对所管辖车辆明确规定:认真遵守道路安全法规,严禁超载、超限;出车前对车辆认真检查,不开带病车;车辆技术登记证必须达到一级,车牌、静电接地,灭火器设施必须齐全、有效;有违反法律、法规者,应及时纠正,限期整改,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运输;搞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万无一失,确保运输工作中安全可靠。

尽管如上所述,石油运输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关安全运输管理制度,但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首先,石油运输公司的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应当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从业资格;其次,危化品在装卸过程要按照相关作业流程进行,除了要有相关装卸人员的严格监控把关外,还要对危化品运输储存容器如槽罐等高度注意,防止由于温度过高、道路颠簸等意外原因使得危化品发生爆炸或泄露等危险,这方面的精细化工作在运输公司的过程管理中有时因运输任务紧急或运输道路不畅等出现过问题,也正是这方面问题最容易导致危化品运输事故;再次,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等都要对危化品的特性非常熟悉,十分清楚哪些情况下会导致危化品危险事故,如果一旦发生事故还要十分清楚紧急处理办法。

2. 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统一监控管理平台构建不完善

近年来,随着危化品在道路运输过程中的事故频发,加之由于自身化学性质、运输条件、不可抗因素的干扰,时常出现泄漏、燃烧起火、爆炸的情况;其次在相关车辆通过人员密集区域时,容易对周边群众、行人及其他设施构成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监控环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关键因素,这个环节的有效工作能够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如果放松了这一环节,则可能导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甚至会酿成重大恶果。从目前石油运输公司的统一监控管理水平看,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作为监控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没有时刻拉紧安全这根弦,是安全事故屡次发生的一大原因。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运输车队车辆规模也不断壮大,各地运管分部无法进行统一监管,石油运输公司需要进行自主运输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以完成公司车辆的统一监控和管理。

3.未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是对突发事件进行干预、控制的管理过程,以达最大水平的减少危害或损失。与其他快速多变的行业类似,危化品道路运输行业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典型的如随着运输技术、道路条件、制度化管理等在该领域的不断完善改进使得该行业的应急管理更加科学、可控;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危化品行业也呈现出一种典型的买方市场,买方的多样化需求使得危化品运输者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相应的应急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近几年,发生在石油系统内部的一些大型危化品事故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当前危化品应急管理工作的严峻性,石油运输公司作为危化品运输企业,必须“不断强化自身在危化品运输过程中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并将之与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可持续的长期发展优势”。

4.运输车辆及设备有待进一步优化

通常而言,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受危化品运输车辆状况的影响也比较大,高质量的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小,此外对于安装了安全监控设备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也有利于对事故进行较好的预防,降低事故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于任何一家危化品运输公司而言,从车辆安全和车辆安全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改进都是保障企业危化品道路运输安全的有效途径。

第2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抓手,更新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三关一监督”安全管理职责落到实处。强化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真正做到认识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切实保障旅客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促进我市道路运输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道路客运企业资质合格率达100%;汽车二级维护检测和技术等级评定合格率达100%;道路客运车辆承运人责任险投保率达100%;客运驾驶员持证上岗率达100%;其它运输车辆驾驶员持证上岗达98%;对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强化客运站安全监督,坚持门检制度,确保“三不进站”和“六不出站”制度落到实处。完成县际以上客运班线客车GPS卫星定位系统的安装工作。建立道路运输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全年至少组织一次道路运输事故应急演练。坚决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道路客运安全事故,一般道路客运安全事故不超过3次。

三、具体措施

(一)着力抓好全年重大节假日期间的运输安全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全所干部职工和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感;二是针对节假日运输特点,做好“四查”,即查思想上麻痹松懈情况,查管理工作上的漏洞,查事故隐患,查车辆技术状况,将“三品”堵在站外车外;三是杜绝“三超”,即越载、载速、越疲劳;四是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准备,保障随时抢运、安全疏运;五是加大现场监管力度,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二)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安全生产年”活动。抓好宣传发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增强宣传效果,引发人们对“安全生产年”活动意义的认识;搞好组织准备工作,组建活动领导专班,积极开展关于安全活动内容的教育指导、竞赛、答题、演讲、咨询等活动;在安全生产年活动中,所安全管理专班人员要主动组织客运企业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企业事故处置能力;督促客运企业抓好各项安全检查,把“安全生产年”活动引向深入,最大限度压“三超”,防“三违”,查隐患、防事故,努力遏止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进一步强化道路运输安全监管工作。按照“关口前移抓防范、重心下移抓基层、责任上移抓领导、坚定不移抓严管”工作要求,强化源头管理,做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督促汽车客运站落实安全例检制度。全面推行等级客运站“三不进站,六不出站”制度。进一步加大对道路运输的检查力度。运政业务股及所安全管理专班人员要经常性地对市内各客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对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未落实、安全设施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的要督促其整改,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营运客车的管理要以长途行驶山区道路客运车辆、农村班线客运车辆为重点对象,搞好安全监控。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例检例会制度,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乘车安全。

第3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铁路运输比较安全,所以很多铁路部门的非正常应急机制内容简单,不具备科学性和参考性,发生非正常事故的时候,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应急机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形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对策

(一)清晰界定权责

针对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权责不清的问题,首先,要加强技术部门对车务设备的管理,技术部门按照设备管理的相关标准、规定进行管理工作,实时掌握设备的变化情况,对设备的变化情况进行及时的分析,做好设备维修、维护工作,新设备安装必须按照相应的技术规范,保证设备安全和质量,及时报告设备更新和大修计划,对于维修成本要做好记录,明确设备管理中遭到损坏的责任归属,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其次,强化设备使用部门的责任,使用部门在使用车务设备的时候,要及时告知管理部门,便于管理部门记录,对于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车务设备的管理。

(二)完善管理规范

建立健全设备技术资料,使用部门在使用车务设备的时候按照相应的技术资料规范工作,保证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装;管理部门通过设备的技术资料可以准确了解到设备的初始状态,管理中就可以根据初始状态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的问题并改正,从而保证铁路车务系统运行安全。

(三)更新维修、维护、更新管理方法

对于车务设备的维修检查和定期检查必须由专业检修部门进行,为设备的质量提供保障,设备故障要及时进行故障原因记录,故障设备应该由专门维修处进行维修处理,故障严重的设备应该由专业设备维修中心进行维修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设备故障问题,为设备的安全使用和运行提供保障。对车务系统要进行及时的检测,及时发现设备问题并采用科学的方法处理问题,对设备的维修和维护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最大限度地延长设备更新或者大修的周期,节约费用,提高铁路部门的经济效益。

(四)完善使用管理制度

尽量使车务系统使用的设备来源于同一生产厂家和同一制式,从而为技术部门制定统一的使用办法和规定提供保障,避免设备生产厂家或制式不同引发安全事故,增加设备管理工作的困难。除此之外,完善使用管理制度,在制定使用管理制度的时候,要详细了解设备的现场生产特点和特性,制定出符合要求的使用管理制度。

(五)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第4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铁路 危险货物 专用线 安全

中图分类号:U29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228-01

在铁路运输中,危险货物的运输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有关规定,对危险货物办理站、专用线和运输过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近年来,铁道部采取危险货物专项整治和安全综合评价等措施,已经使得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环境的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完善。但由于受到设备、办理品名、人员素质以及企业利益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个别的办理站和专用线上,其安全现状仍有让人堪忧。

1 危险货物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1.1 人员素质问题

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是搞好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危险货物办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就会更高。危险货物办理站、专用线数量多,办理的品名繁杂,同时考虑各品名的危险品的理化性质差别较大。及时有效的组织危险货物货运员、企业运输员等相关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通过培训可以加强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增强安全观念和责任意识。

1.2 管理制度的完善

各种技术规章、人员管理、作业安全管理、安全宣传等制度的制定,将会有效的保障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如:编组计划、取送车计划、安全岗位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防防火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仓库管理制度、运输管理制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1.3 设备齐全

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线、储罐、栈桥、鹤管、输送管道、泵、站台、仓库、雨棚、消防设施,防雷防静电设备等齐全。装卸车作业线的设计应能满足作业安全及装卸车、取送车的需要。储罐是用来存储液体的危险货物使用的装置,应更具与所办理的品名相符的罐体,并要求其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无焊缝、抗冲击、抗老化、不渗漏、重量轻、寿命长、耐腐蚀等特点。同时,铁路装卸栈桥其高度和宽度应满足所装卸货物的需要,鹤管和输送管道的材质应与装卸货物的性质相容。为了避免受自然条件影响而在普通货物站台上修建有顶棚的雨棚或货棚,或者修建封闭式的建筑物(仓库)。另外,为保证储罐区和装卸车地点、仓库等设施的安全应设置消防设施,用于火灾事故的施救;设置防静电设施,用于防止雷电产生的巨大电磁能、热能、机械效应和静电作用而引起火灾。在储罐区、泵房(棚)和装卸车点及建筑物上应设置避雷装置,避免雷电造成事故。为了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库区、有关作业区和各装卸车地点应配备安全检查及报警设备。

1.4 包装符合要求

对于使用包装袋、箱、桶、钢瓶等运输的危险货物来说,要求其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标准,并有专门的检验证明才能使用。

2 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 产权变动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经常出现倒闭、破产和被收购等情况。这就造成了原有专用线产权的变更。随着产权变更,其运输的危险品的品类、品名可能也随之改变。而按照现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办理站(专用线、专用铁路)办理规定》进行品名变更和产权变更,必须要求企业上新的设备或改造就有设备才能进行。然而,各别的企业为减少投资,甚至不投资通过欺瞒等手段来完成这种变更。这将为安全埋下极大的隐患。

2.2 设施(设备)不能满足运输要求

该企业专用线铁路运输主要技术设施(设备)应有装卸作业线、储罐、栈桥、鹤管、输送管道、泵、站台、仓库、雨棚、消防设施,防雷防静电设备等。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仍用一起的陈旧设备进行装卸,这些设备很容易出现跑、冒、滴、漏等事故。

2.3 人员培训不到位

人员培训不仅包括危险品经办人(企业运输员)的培训,而且更应该对危险品的装卸和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以防止由于其在作业过程中出现误操作的情况而造成事故。

2.4 厂区位置不合理

现有很大一部分危险货物专用线,特别是一些老的专用线,由于城市扩建改建等原因造成其周围被居民区和城市道路包围。在进行取送车或专用线内的调车作业时,往往要跨越一个甚至几个道口,这进一步增加了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隐患。

2.5 安全管理不符合实际要求

目前,对企业专用线的管理中,着重要求其必须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这一点大多数企业都可以做到。以该企业为例,其制定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管理程序》、《安全检查及隐患管理程序》、《安全教育管理程序》、《安全设施管理程序》、《安全联防标准》、《安全检修管理程序》、《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厂内安全行驶管理程序》、《防尘、防毒安全管理程序》、《铁路棚车装卸作业程序》、《仓库安全管理程序》、《危险品安全管理程序》、《消防制度》、《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但其在这些预案中缺乏与办理站联动机制,而且消防演练趋于形式,演练的内容多以产区内有关生产事故为主,而无专门针对于在专用线上发生相应事故的演练。

3 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应对措施思考

(1)加强人员培训。为提高专用线安全管理相关人员素质,有必要有求各企业针对其所运输的危险品类进行定期专项培训。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的降低培训费用,甚至可以考虑免费培训,以吸引企业参与到危险货物安全管理中来,增加专用线相关人员的整体素质。避免由于素质地下所引发的事故发生。

(2)严把检查关。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专业人士或专家组对企业的设备、设施及各项作业标准、预案进行检查。以敦促企业加强对专用线的安全管理。

(3)做好预案演练。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是关系到整个铁路运输安全的命脉。因此,要求各站段对其管理的专用线进行定期的,有针对性的事故演练。通过演练及可以降低专用线发生事故的风险,同时也是对站段本身安全管理的一个警示。

参考文献

第5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企业名称(盖章): 检查时间:2021年月日

检查项目

检查内容

检查情况

符合

不符合

安全生产责任制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各岗位的责任人员、责任范围和考核标准

建立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机制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

安全生产岗位检查、日常安全检查和专业性安全检查制度

重大危险源辨识、监控和隐患排查、登记、治理制度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设备、设施保障制度

具有较大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危险作业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管理制度以及职业健康措施保障制度

事故报告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台账、档案制度

操作

规程

主要设备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制定并上墙

教育培训

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持证上岗

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记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

特种作业人员取得相应资格

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岗位排查和专业排查的内容、范围和责任

记录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立隐患登记台账,实时登记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信息)

向员工通报排查治理情况

主要负责人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

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全面检查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班组安全生产检查

从业人员应当在每天工作前进行本岗位安全检查

存储使用危化品

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商店、仓库是否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内,或者与员工宿舍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

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置废弃危险物品,是否建立专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安全设施

对危险性较大的安全设备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定期检测情况

应急预案

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组织应急救援演练

应急预案的要点和程序应当张贴在应急地点和应急指挥场所,并设有明显的标志

现场安全管理

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生产经营场所和员工宿舍是否设有符合紧急疏散需要、标志明显、保持出口畅通

生产经营场所整洁通风,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符合紧急疏散、救援要求

安全警示标志、标识应当明显、保持完好

生产作业场所、仓库严禁住宿和从事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危险作业场所和生产、储存设施等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和标志、标识,将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和防范措施,以及发生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的应急措施等事项告知从业人员

危险作业

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操作规程的遵守和安全措施的落实

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爆破、吊装、悬吊、挖掘、建设工程拆除等作业,临近高压输电线路、输油(气)管线、通信光(电)缆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应当执行危险作业管理规定以及本单位的危险作业管理制度,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

确认现场作业条件符合安全作业要求

确认作业人员的上岗资质、身体状况及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符合安全作业要求

向作业人员说明危险因素、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措施

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采取应急措施,停止作业并撤出作业人员

与受委托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有限空间作业

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粉尘防爆

作业场所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间距不达标厂房和居民区内

每班按规定检测和规范清理粉尘,在除尘系统停运期间和粉尘超标时严禁作业,并停产撤人

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落实防雷、防静电等措施,保证设备设施接地

严禁作业场所存在各类明火和违规使用作业工具

必须配备铝镁等金属粉尘生产、收集、贮存的防水防潮设施,严禁粉尘遇湿自燃

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防护制度

严禁员工培训不合格和不按规定佩戴使用防尘、防静电等劳保用品上岗

劳动防护用品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问题整改交办

1.

2.

3.

4.

5.

完成期限:

年 月 日

第6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火电厂;专用铁路;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0-0230-02

1 火电厂专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公司专用铁路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基础设备上进行了很多投入,吸收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修订了《铁路运输管理规程》、《铁路行车工作细则》等管理制度,专用线由建厂至今已进行了三期工程改造,过去的手工扳道改为计算机联锁系统,内燃调车机车替代了原来的蒸汽机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安全生产,也提高了运输生产效率。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安全生产上还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安全管理方面暴露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没有杜绝一些事故的发生。因而,通过事故案例,对专用铁路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对改善专用铁路的安全管理,促进安全生产,提高安全生产总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火电厂专用铁路事故案例分析

2005年9月15日,机车乘务员失职冒进信号,造成造成道岔被挤、尖轨损坏;2006年3月31日信号员错排进路,机车乘务员误认信号,造成道岔被挤、尖轨损坏。

3 影响火电厂专用铁路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

企业专用铁路的设备、制度和人员情况在安全生产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专用铁路运输安全的“三大因素”,因此,强化设备、制度、人员及其相互间的协调配合,是确保专用铁路运输安全稳定的关键。

设备对安全的影响。专用铁路安装使用的翻车机、采样机、螺旋卸车机、卸煤棚、卸油鹤等设备较多,加上部分设备老化,易发生突发故障,对作业安全影响较大。

规章制度对安全的影响。管理制度不健全,规章制度与现场实际不符,没有及时修订相关规章制度,造成管理欠缺;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班组管理和现场作业控制不到位等都会影响作业安全。

作业人员对安全的影响。职工违章违纪时有发生,职工业务水平不高、应急能力不强,作业人员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简化作业过程,对规章制度和作业标准缺乏足够的认识,影响作业安全。

4 专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稳定“三大因素”,我们发现专用铁路在客观上的不利因素较多,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是运输生产安全的薄弱环节,必须正确地认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设备质量不高。设备改造投入资金不够,一些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换代,处于维持运行的状态,如:公司专用线在正线上仍然存在69型枕1753根,扣件锈蚀严重,对行车安全极为的不利,特别是在雨季时,更是严重影响线路的正常运行;新引进的设备,如翻车机等在调试阶段存在设备隐患,缺陷检修不及时等原因都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一些影响;日常维护保养标准不高,对设备的病害整治力度不够,直接威胁着运输安全,比如:工务的线路翻浆冒泥、伤损钢轨、辙叉、接头病害、冻害、扣件松动等问题。

管理制度不范。对上级新修订的规章制度不能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认真地分析、细化,形成可行的保证措施。没有随设备的变化及时修改相应的作业程序及制度,及时制定作业办法和安全措施,作业过程缺乏安全保障。工务、电务、通讯设备相关技术资料更新不及时,没有及时针对性地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安全责任意识不明确,职工没有从思想深处树立责任意识,对各种基本的规章制度、作业标准缺乏足够的重视,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没有落实。专用铁路管理缺少专业人才,管理过于粗放,对班组的设备、人员等状况缺少科学的分析,对班组安全生产的业务指导力度不够;班组安全管理没有发挥作用,基本的作业程序执行上缺乏严格规范的检查、监督、约束。

5 加强火电厂专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措施

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有人为因素也有环境因素,设备故障会导致事故发生,人员违章会造成事故发生,这些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本质上还是安全管理的原因。安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用铁路各项工作的安全,威胁到企业和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因此,我们必须正视专用铁路安全生产严峻的现实情况,正视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解决。

5.1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

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争取资金,加大设备整改力度,根据国铁部门的有关规定、协议,明确路企双方的相互责任、权利、义务,完善各种设施、设备,确保行车设施工齐全完好。

5.2 端正思想,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

一是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努力提高职工遵章守纪、爱岗敬业的自觉性。如制定班组年度安全目标措施,确定不发生挤道岔及以上事故的安全目标;通过培训班全面系统地讲解各项安全知识,让职工真正了解和掌握专用线安全管理知识;或者结合季节的特点,对职工进行防寒防冻、防洪等知识培训;利用班前会进行事故预想,树立职工的安全意识。

二是强化职工的技术素质。把技术培训的重点放在适应性培训上,以提高基本素质和岗位作业技能为主要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技能和操作培训,提高职工的作业技能。

三是强化职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经常性的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采取不定时间,不定人员,不定预定内容的“三不定”方式,随机抽练,确保演练获得实效。通过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学习和演练, 不仅能提高安全技能,而且可以加强职工对岗位及其周围危险性的认识,增强事故应急处理的能力。

5.3 规范管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一是确保安全管理三级网络系统化。首先要明确公司对专业铁路的主管责任,将专用铁路的安全管理纳入电力安全管理体系;其次部门设立专业主管负责专用铁路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管理,对专用铁路的安全生产负有直接责任;第三要明确班组长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管理者,必须担负起本班组安全管理的主要责任,才能将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二是确保规章制度完善性。结合专用F路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作业标准,保证现场作业和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一定要注重对上级有关规章制度的细化,专用铁路首先要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行车组织规则》的原则要求,结合本站设备特点和具体生产条件,及时修订、完善《铁路车站行车工作细则》,使厂内站的行车工作有根本的依据,同时,对上级有关规章制度也应当根据厂内站的具体情况予以细化,变成既简单明了,又便于职工理解和掌握的条文,真正起到指导生产实践的作用。

三是确保作业程序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标准化作业程序和岗位责任制。标准化作业程序和岗位责任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应根据新问题、新情况的出现不断地更新与完善,使各项规章制度,作业标准得以落实。如健全车辆防溜标准,装卸车作业标准,岗位责任制等。

5.4 加强安全检查力度,提高执行力

一是强化检查落实责任。首先专业主管要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工作,除了定期检查,还应加大日常抽查, 检查现场作业是否按照规定要求执行,以消除职工生产作业中的违章违纪行为;其次组织开展联合检查,每个月由接轨站牵头会同工务,电务及等部门,对所属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整改;再次加强专项检查,针对季节及专项工作开展排查。

二是强化考核奖罚分明。完善考核标准,使检查考核走向制度化。安全考核也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检查考核的重点放在对职工作业过程的考核上,即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控制问题,做好安全生产的预防工作,防止事故的发生。

总之,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是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专用铁路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把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多借鉴国铁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认真地执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专用线的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正规化,专用铁路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完全可以有保障的。

第7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随着油田油气开采难度的加大,主要含油气盆地地质勘查的深入推进和老油气区新领域的深度挖潜,各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被大量投入使用。放射性物质作为一种新材料,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相应的工艺更趋完善,为油田企业创造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给油田员工的安全健康及防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安全管理及工会部门精心周密安排,确保放射性辐射的防护工作万无一失。对此,笔者结合江汉油田放射性辐射劳动保护工作的实际,探讨和分析进一步加强油田施工过程中,放射性辐射的安全防护工作及有效监管措施。

放射性辐射的主要危害

放射性辐射是放射性元素在自然状态下,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过程。放射性元素大多为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元素,其放射的射线肉眼无法看见和感知,只有用专门仪器才能探测到。

放射性辐射对人体和动物的损害程度与照射剂量的大小、强度的强弱、时间的长短、频次的多少,以及辐射承受者的健康状况、体能强弱等相关,具体辐射后的表征及状态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来说,受到剂量越大、强度越高的辐射伤害就越大,严重时还会致人短期死亡;受辐射轻微者,只要剂量达到一定程度也会发生损害作用,有的症状经过20年后才会表现出来,有的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使一代甚至几代人受害。因此,凡涉及放射性物质的工作,必须严格进行防辐射保护,对辐射的强度、时间和频次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对身体和环境无危害的范围。

放射性辐射的应用

应用放射性物质开展检测工作,是油田工程施工中推进油田勘探开发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工程施工所涉及的放射性辐射工艺环节主要集中在放射性测井和工件射线探伤。

放射性测井分为中子测井与自然伽马测井。中子测井是通过中子源向地层中发射连续的快中子流来计算地层的孔隙度,并辨别其中流体的性质;自然伽马测井是通过自然放射性发出的伽马射线,来判断岩石性质,特别是泥质和粘土岩。工件射线探伤是利用X射线或γ射线照射工件或设备焊口,从而直观地显示工件内部缺陷的大小和形状,判定缺陷的性质。

石油工程施工企业人员密集,队伍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放射性辐射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作。任何的偏差和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环境污染和人身辐射伤害。只有严格施工环节的防辐射保护工作,确保员工接触辐射的剂量足够低,才能有效杜绝职业健康安全事故的发生。

预防放射性辐射伤害,需要从辐射的控制入手,以技术防护措施为根本,对放射性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程防护监控。一方面采取有效的屏蔽办法,控制和弱化射线;另一方面精心管理,避免措施失控,提升从业人员的防护警觉和自觉执行措施的危机意识。

加强防护设备设施建设

在放射源贮存方面,江汉油田根据放射性物质贮存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存放规模,建设辐射防护墙、门、窗、辐射防护迷路,并充分考虑直射、散射和屏蔽物材料与结构等因素,以确定防护厚度。江汉油田按标准建立了防护实体围墙的库区和专用贮存库,使辐射防护墙外5cm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在放射源的运输方面,江汉油田配备专用的放射源运输车、专用的屏蔽罐,屏蔽罐体还设有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并随车配备专职的押运人员。按照危险品运输管理规定,放射源运输时需随车配备辐射监测仪和防护服,供监测和应急处理使用。

在放射源的使用环节管理上,江汉油田为每个使用放射源的班组配备了设立警戒区的安全带、警告标牌,配齐操作用的长把工具、防护服、辐射监测仪、剂量牌,为防止放射源操作时落井,还配备了专用的井口封盖设施。

建立科学规范的专项管理制度

专项制度是促进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实现科学管理基础和根本。江汉油田遵循“科学、有效、可行”的原则来完善放射性辐射管理制度,使管人和管物“双管齐下”,建立和形成重点突出、简便实用、针对性强、监督到位的制度体系,实现放射性辐射防护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是严格库区和专用贮存库的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对放射源的出入库管理实施严格的审批制度和登记管理制度。在放射源和放射源容器库区内设置双道门锁,配置警卫和警卫犬24h值班,实施红外线入侵报警和视频监控,并通过卫星电话直通全天值班调度和公安局。

二是建立运输全程管理制度。江汉油田充分考虑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无关人员搭乘、不法分子拦抢、车辆突发故障以及交通事故、拥堵等风险,对运载车辆罐体采取三道门锁控制,每台车配置GPS卫星定位系统、移动通信设备以及泄漏报警和开门报警装置,配备专职司机、押运员,使安全生产部门能够随时监控。此外,江汉油田还收集施工沿途、行驶各区域的派出所电话,以便运输司机、押运员等遇意外情况及时报警。

三是对放射性材料和设备的使用采取《放射源作业许可票》制度。使用放射源前,需对作业条件进行认定,经过生产安全部门及当地放射卫生监督部门批准后才能作业。作业时由施工负责人安排监督人员确认现场措施到位并签字后,方可实施操作,以有效避免操作风险。同时,江汉油田对废弃的放射源按规定回收处理,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归档保存。

四是严格持证上岗制度。江汉油田要求对涉及放射源及相关操作工序的员工,必须经培训合格,取得操作上岗证后,持证并穿戴专用的劳动防护服装、装备上岗。施工操作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安全教育,督促其落实安全制度、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杜绝事故发生。

落实技术和管理措施

油田工程施工单位具有流动性大、作业条件较差、接触人员较多等特点,管好放射源应本着“以人为本、预防为先、应急有效”的原则,从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关键入手,精益求精抓完善、促落实。

首先是在安全部门和当地放射卫生防护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现场操作技术管理措施,包括工作程序、组织机构、人员培训、应急计划演习、应急设施等。同时,还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适宜的应急计划并作好相应的应急准备,提前开展应急演练。

其次是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将工作场所划分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对施工场所进行清场,在其边界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等警示标识,未经许可的人员不得进入该范围。也可采用绳索、链条及类似的方法,或安排监督人员实施人工管理。在进行野外焊口γ射线探伤施工过程中,现场还必须配备适当的应急防护设备,比如足够屏蔽厚度的防护掩体、隧道式屏蔽块、柄长不短于1.5m的夹钳、适当长度的金属线、水池、沙袋等。

第8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山东港航系统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务实、积极作为,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

规划建设强力推进。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引领建设发展,沿海港口总体规划与海洋功能区划的修编衔接工作基本完成,《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经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准实施,岸线资源使用和港口布局更趋合理。全年完成投资135.6亿元,其中基本建设项目完成110.1亿元,同比增长15.8%,投资规模创历年之最。投融资实现多元化,年内争取中央补助资金8.3亿元,省补助资金7.1亿元,通过合资合作,吸引世界500强、大型央企等20多家参与山东省港口开发建设,利用外部资金40.7亿元,为山东省港航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港航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1亿吨,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0亿吨,达到10.6亿吨,同比增长11%,总量居全国第二,增量居全国第一。

运输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强组织协调,优化运力调配,圆满完成了春运、“十一”黄金周等重点时段的旅客运输任务。加强疏港和缓解煤炭压港,确保了国家能源、资源等重点物资运输。

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集中解决了一批影响行业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经过全系统的共同努力,山东省籍船舶、港口作业没有发生人员伤亡责任事故。

海事船检工作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规定,强化船员管理,加强船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打造“山东检”品牌形象,船检业务连续8年实现零过错。

行业管理得到加强。四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两保两树”活动扎实开展,行业形象得到提升。

软硬件并举,快速、安全发展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

2013年山东省港航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16亿元。沿海新开工建设项目14个,新增泊位16个,其中深水泊位14个,新增吞吐能力3900万吨。全省港口吞吐量突破12亿吨,集装箱、石油及天然气、内河港口吞吐量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保持渤海湾客滚运力和运输量的领先优势。全行业不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建设、运输、安全和管理四项重点工作。

1、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服务于“蓝黄”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西南新的经济隆起带建设,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港航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结构,提高港口、航道通过能力,提升竞争实力。

沿海要加快推进“三区一群”建设,即青岛港董家口港区、日照港岚山港区、烟台港西港区和黄河三角洲港口群的开发建设。

内河要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河一线”工程,即完成小清河、新万福河、郓城新河航道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完成航道开挖、船闸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要下大力气解决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进展慢、融资难等问题。努力形成“研究一批、储备一批、在建一批、完工一批”的良性循环格局;搭建良好的融资平台,多方寻求社会资金,确保建设资金到位,确保建设进度,确保不出现烂尾工程。

2、提升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必须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运输需求为目标,突出抓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和经营结构调整,提升港航运输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抓好内河航道、船闸的维护管理,确保航道维护水深;科学合理安排船闸岁修、中修和大修计划,尽量减少对通航的影响。结合京杭运河主航道“三改二”工程的实施,不断改善干支航道通航条件。加强跨临河建筑物审批管理,确保满足内河通航标准和技术要求。

二是加强运输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水路运输管理信息报告制度,及时了解运输动态,市场信息,服务行业发展。严密监测京杭运河枯水期、洪水期、调水期水位水流情况,加强与水利部门协调配合,科学调度管控船舶航行,力争不发生重大堵航现象。

三是提升水运发展质量。积极培育大型骨干水路运输企业,支持发展大型化、专业化船舶,快速壮大实力,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运输服务能力。积极汇报,争取部支持,协调有关省市,尽快开通黄河三角洲港口到东北地区的海上物流通道。加快老旧船舶淘汰更新,改善运力结构,提高船舶技术状况和标准化程度。

四是强化优质高效服务。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构建港航管理、港航政务、港航商务三大系统。从今年开始,着手建设覆盖重点水域、重要航段、港口危化品罐区、船闸等设施与区域,“四客一危”等运输船舶的动态监控体系,提升运输保障、应急处置及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积极推进网上审批,提供便民利民的服务环境。

3、保障港航安全发展

各级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全系统不发生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努力争创“零死亡”辖区,继续保持全省港航安全形势稳定。

一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监管法定职责,强化各级港航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

二是提升安全事故防控能力。严格按照规划、规范,合理布局危险品港区、泊位以及客运码头。加强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和落实重点防范措施,强化“四客一危”船舶和港口危险货物作业安全监管,严格执行七级风客滚船不开航、港口危险货物不作业规定。

三是着力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港航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梳理识别涉及港航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规范。积极协调各级财政支持,保障安全生产专项资金投入;监督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经费提取使用规定,确保安全生产资金需求。

四是加强支持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港航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实现重点业务领域应急监管全覆盖。按照交通运输部要求,依托大型港口企业,抓好环渤海危险化学品港口应急物资储备库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加快建立多部门协作参与、高效运转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及救援机制。组织应急救助、抢险打捞等专题培训和救助、抢通、消防、反恐等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4、强化行业管理与服务

牢固树立“三个服务”的理念,严格管理,优化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依法行政。切实抓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交通运输部《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等一批新法规和配套制度规范的贯彻实施。着力构建山东省新的水路运输法规制度体系,启动《山东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出台省政府规章《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办法》和省厅规范性文件《浮桥管理办法》;制定《内河船舶垃圾及油污水回收处理办法》、《内河水上巡航实施办法》、《内河船员实操考试管理办法》、《内河水域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细则》等配套制度。

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水路运输企业和船舶的动态监管,定期开展水运市场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整治资质条件保持不够、违规经营、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等行为。加大对事故船舶和企业的整改力度。制定完善港口经营、水路运输、危险货物港口作业资质管理制度。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港航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制定行为准则和诚信公约,研究出台对失信企业的约束处理措施。

三是促进海事船检规范化建设。加强“四型海事”建设,开展“船检诚信年”活动,健全队伍管理机制和指标评价体系,加强海事人员执法业务培训考核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专项督查工作,全面提升海事船检服务水平。突出抓好源头管理,继续做好航行船舶吨位丈量工作。推进基层执法队伍专业化、基层单位标准化、基层管理制度规范化建设,强化县级海事现场监管职能,调整优化基层海事站点布局。

加强行业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

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进一步深化行业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形成具有港航特色的行业文化和廉政建设新格局。

第9篇:运输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把安全发展作为加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贯穿于交通运输服务的全过程,以有效遏制和减少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为目标,以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提升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增强客车安全性,完善并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和规范,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细化和完善客运站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为主要手段,努力解决道路客运安全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提高道路客运安全生产水平。

二、组织领导

我局“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由运管站部署,为加强组织领导,现成立____县“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领导组及办公室。

组 长:____ 局长

副组长:____ 副局长

____ 运管站站长

成 员:____ 运管站副站长

____ 运管站副站长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运管站,主任由运管站站长李树良担任。

三、活动内容

(一)全面开展道路客运驾驶人安全素质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切实提高驾驶人的安全意识、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1、严格客运驾驶人培训、考试。运管站要组织落实计算机计时培训系统,进一步加强对驾培机构培训质量的监督,突出驾驶人安全意识的培养,督促驾培机构落实培训大纲。

2、把好客运驾驶人从业准入关。要不断加强驾校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道路客运驾驶人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一步规范从业资格考试。会同县公安交警大队建立驾驶人信息管理平台,尽快实现交通运输、公安、安全监管等部门对驾驶证信息、从业信息、交通违法和事故等信息的共享;建立被吊销从业资格证件的营运驾驶人“黑名单”库。

3、全面推进道路运输驾驶人继续教育。负责督促运输企业按照《道路运输驾驶员继续教育办法》要求,组织好本企业运输驾驶人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典型事故案例警示以及恶劣天气和复杂道路驾驶常识、紧急避险、应急救援处置等方面的教育,提升从业驾驶人的职业道德和文明安全素质。

4、强化经常通安全宣传教育。适时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客运驾驶人员开展一次以危险源辨识、应急处置为重点的安全竞赛;定期请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人员、优秀驾驶人讲课,向广大驾驶人普及安全知识,在全社会营造驾驶人积极学习安全知识的良好氛围。

5、联合评比表彰。广泛开展安全文明行车驾驶人评比活动,对优秀道路客货驾驶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增强道路客运驾驶人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心。

(二)全面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认真贯彻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提升客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企业安全主体的落实。

l、加强客运企业规范化管理。联合交警、安检部门依据职责,督促运输企业切实落实《规范》要求,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强化运输组织管理,合理安排班次,限定客运驾驶人每日驾驶时间,并积极探索接班运输的方式,保证长途客运驾驶人停车换人、落地休息。

2、联合组织宣贯活动。组织运输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人员参加全省及全市范围内举办的培训班,加强分类指导,并督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对照《规范》要求,进行企业安全管理情况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逐一落实整改,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联合组织专项检查。局会同公安、 安监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通过采取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县域内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贯彻落实《规范》情况的检查,及时总结和推广《规范》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切实督促企业落实好、执行好《规范》。

(三)建立健全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管制度。要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提高卫星定位装置的应用水平,规范联网联控各级系统平台、车载终端的运行管理和安装使用,落实企业监控主体责任。

1、完善客运管理机制和制度,明确客运企业监控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发挥好动态监管系统的作用。

2、督促客运企业按照行业标准及规定时间要求,完成系统平台的改造,尽快通过标准符合性审查。

3、完善联合监管机制,充分利用监控手段加强对运输市场秩序管理,尽快向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开放数据接口,实现车辆动态信息的共享。

(四)加强和改进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联系公安、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开展对旅游包车客运整治,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切实加强和改进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

1、研究加强旅游包车客运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旅游包车运营行为和路线,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以旅游包车车籍地为核心,严格审批旅游路线,严禁发放加盖公章的空白包车牌证,严查擅自变更旅游行驶路线违法行为。

2、联合开展对旅游客车专项整治工作。联系公安、安全监管部门对县域内所有旅游客运企业、车辆及驾驶人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重点清理企业、车辆和驾驶人的资质,包车牌证的发放,车载卫星定位装置的安装和使用情况。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要依法撤销相应许可证照;对未按规定安装车载卫星定位装置或未接入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的旅游包车,一律停止营运。

(五)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客运站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制定道路客运站相关岗位工作规范,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客运站进站安全员、出站安检员、安全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流程等,积极推行客运站安全监管的标准化作业。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为宣传发动阶段(5月份)。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目标,分解责任,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第二阶段为全面推进阶段(6月份至10月份)。全面推进开展“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督促检查,并对检查出现的正反两方面的情况予以通报。适时组织专项督导检查。

第三阶段为总结完善阶段(11月份至12月份)。对“道路客运安全年”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完善道路客运安全活动。

五、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落实。

(二)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围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目标,把保障安全稳定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加强活动情况的跟踪督查和考核,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