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护理统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理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理统计分析

第1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 癌痛; 止痛治疗; 依从性; 影响因素; 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30-0113-02

我国是癌症高发国家,据统计每年新增癌症患者约312万,癌症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与社会问题,癌症治疗与护理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1]。癌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复杂、反复出现的过程,据统计约有20%~50%癌症患者有癌痛史,中晚期癌症患者癌痛发生率可达75%以上,就疼痛程度而言,中度癌痛患者约占40%~50%,重度癌痛患者可达25%~30%,其中可有效控制仅占70%~71%,癌痛已成为影响癌症患者治疗信心、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的主要问题[2]。现代护理由传统的生理护理向心理护理转变,注重对患者生命质量的维护,特别是针对癌症患者而言,因治愈率低、长远预后不佳、生理与心理痛苦重,其护理应注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其中止痛治疗尤为关键,而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止痛治疗疗效,因此探讨其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8月某院收治确诊为恶性肿瘤晚期伴有癌痛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例、女18例;年龄32~81岁,平均(49.1±4.1)岁;其中肺癌38例(38.78%)、肝癌19例(19.39%)、胃癌18例(18.37%)、非霍奇金淋巴瘤10例(10.20%)、其他23例; 疼痛史:1~53 d;疼痛特点:阵发加剧13例(13.27%)、持续慢性痛55例(56.12%)、阵发伴一过性加剧30例(30.61%);学历:初中及以下33例(33.67%)、高中及中专34例(34.69%)、大专及以上31例(31.63%);治疗形式:门诊治疗53例(54.08%)、住院治疗45例(45.92%)。纳入标准:KPS卡氏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acl)评分≥50分,可接受止痛治疗与护理;数字疼痛量表(NRS)≥4分,恶性肿瘤临床>Ⅲ期;可配合完成调查,神志情绪,语言功能健全。

1.2 方法

于患者就诊时向其详细阐述此次调查的内容、目的以及方法,承诺采取自愿原则,取得科室主任与护士长配合,行Q0L评分与NRS评分,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止痛治疗依从率主诉问卷,内容包括药物因素以及非药物因素,针对调查所得针对性开展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测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问卷采用自我测评方式,分别对食欲、睡眠、疼痛、日常生活等12个指标进行测评,每项1~5分,总分60分。

1.3 判断标准

NRS:采用视觉模拟法,由患者画出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数字,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疼痛可以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4~6分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使用止痛药物,睡眠受干扰;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使用止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无法入睡[4]。生活质量QOL评分:满分60分,≤20分极差,21~30分差,31~40分一般,41~50分良,51~60分良好[5]。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影响患者止痛治疗依从因素

影响止痛治疗依从因素患者主诉,据主诉率从高至低前七位分别为担心药物不良反应50例(51.02%)、担心药物成瘾43例(43.88%)、止痛药使用繁琐42例(42.86%)、癌痛认知不足40例(40.82%)、药效不佳33例(33.67%)、医嘱不详30例(30.61%),药价高昂30例(30.61%)。

2.2 干预前后患者NRS、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据2.1主诉内容开展护理干预后,患者NRS、QOL生活质量评价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干预前后98例患者NRS、QOL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例

时间 NRS

QOL生活质量

0~3分 4~6分 7~10分 极差 差 一般 良 良好

干预前 10 33 55 17 45 33 3 0

干预后 43 44 11 0 9 44 35 10

字2值 74.89 79.52

P值 0.000 0.000

3 讨论

3.1 影响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因素

本次研究应用自制调查问卷量表,经多次检验,该表Cronbach’s α系数≥0.74,Spearman系数≥0.66,效用良好。研究发现主诉率前7位中药物因素主诉198例次,非药物因素70例次,患者对止痛药物疗效、副作用、使用方法认知不足以及对癌痛认知不足是影响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合医嘱不详等因素,笔者认为应对患者加强止痛治疗教育宣教,消除患者顾虑。药物成瘾特别是镇痛类精神药物成瘾已成为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有调查显示麻醉止痛药物成瘾率不足千分之一,且与物剂量与用药持续时间无显著相关,医嘱可举证说明,消除患者药物成瘾过滤[6]。此外麻醉所致副作用以麻痹等神经反应为主,但主要出现在初期及用药过量时,患者多可耐受,开展合理用药管理可有效抑制药物成瘾与不良反应的发生[7-8]。

3.2 止痛治疗与护理

3.2.1 疼痛管理基本流程 于患者入院时当日据常规护理流程,由责任护士进行疼痛评估,针对当时未发作不能进行NRS评估的患者于常规护理检查时测评,针对NRS评分≥4分者建立止痛治疗护理档案,并据止痛治疗流程通报主治医师,完成诊断,运用阶梯式原则给予止痛药,常规医嘱禁忌、用药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药后再次评估患者疼痛状况,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由责任护士讲解放松疗法、心理疗法等非药物镇痛疗法[9]。

3.2.2 干预方法 干预方法的目的旨在提高患者对止痛治疗依从,具体方法如下,(1)认知教育:①行NRS评估时,详细阐述参数意义,每次讲解15 min,连续3 d,确保患者及家属周知;②止痛治疗前,向患者详细讲解癌痛原因,止痛治疗的意义、重要性,签署同意书;③据医嘱执行止痛治疗方案,评估患者及家属认知情况与依从性,针对个别认知不足、依从性较差的患者,采用访谈法解答患者困惑,加强个体化指导;④于患者入院第7天,组织开展止痛治疗讲座,注重效用,形式多样化,讲解以30~60 min为宜,详细讲述阶梯式用药原则、精神类镇痛药物使用原则等,促进相互交流,多进行鼓励与诱导,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积极性讲座效用;(2)发放教育宣传手册,内容主要包括疼痛危害、致痛因素、治疗方法,如何开展日常评估、如何用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预防与管理;(3)制作宣传标识,应醒目、鲜艳、生动,标示于醒目处如走廊,主题与宣传手册相对应,注重细节宣传;(4)于床头标识简单的疼痛评估方法,包括面部表情疼痛评估对照表、数字直线模拟评估法、文字表述法,提高患者及家属自我评估能力,及时开展止痛治疗;(5)心理护理,癌症患者护理主要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包括心理需求、社会需求等,应采集积极的措施如团体娱乐、聊天、陪护等措施,愉悦患者心情,缓解癌症患者孤独、恐惧等不良情绪,也是非药物止痛治疗内容。

综上所述,医院应加强癌症患者疼痛管理,及时给予止痛治疗,针对的应用护理干预,注重止痛治疗宣教,强调治疗安全性、必要性,提高患者依从,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抑制患者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洁.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护理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169-170.

[2]姚伟荣,孟晓晖,万会平,等.癌痛宣教对减轻患者疼痛治疗顾虑的作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11):1132-1133.

[3]罗帼英.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报,2010,17(5):29-30.

[4]黄哲宙,郑莹,彭鹏,等.上海市肿瘤患者疼痛及治疗情况2007年调查结果[J].肿瘤,2009,29(10):992-993.

[5]李金花.止痛药结合认知干预对癌症疼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湖南: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2.

[6]李小梅,李虹义,肖文华,等.癌症患者疼痛量表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2013,18(24):1482-1486.

[7]周雪江,韦群英,冯羽飞.实施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4,32(2):77-79.

[8]李庆萍.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管理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1):53-55.

第2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 高职学生 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141-02

护理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护理工作无论在服务领域、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即将走上护理工作岗位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专业认同指个体是否喜欢所学专业,是否能够依据专业选择职业,是否认同专业及职业的价值,是否能够感受到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价值,愿意接受专业和职业的相关规范[1],是影响学生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属于自我认同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以下简称“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现况进行粗浅的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普查的方法,以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高职护生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43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418份,有效回收率是96.8%。

1.2 调查方法

1.2.1 研究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胡忠华[2]编制的“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改编,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由6个维度组成,共30个条目。采用Likert-5评分方法,每个条目得分在1~2分为不认同、2~4分属于一般认同、4~5分认为是高度认同。

1.2.2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有效问卷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总体得分情况

调查发现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各维度中,得分最高是专业意志维度,得分最低是专业价值观维度,结果详见表1。

专业认同总分的均数是90.20,在50~100分区间内,按照评分标准所调查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属于一般认同水平;

2.2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专业认同分布情况及比较分析结果

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详见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分布情况差异显著(P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现况分析

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最高分是131分,最低分为42分,满分125分,平均分是90.20±12.42,属于一般认同水平,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生专业认同是89.91±10.26[3],四川大学护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认同是79.06±6.81[2],可见护生专业认同度不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3.2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比较分析

不同年级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先下降后上升呈“V”字形分布状态,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级的升高高职护生专业高度认同下降很快,因为刚入学时,学生对护理专业了解有限,对护理专业认同处于模糊状态,怀着新鲜、好奇的心态和对“白衣天使”的憧憬,所以专业认同普遍较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二年级学生逐渐接触了一些护理专业知识,某些护理操作如灌肠、导尿、会阴护理、洗胃、床上擦浴等使学生觉得很不适应,导致专业认同开始下降;如果学生自身对护理专业有浓厚兴趣,认为在护理岗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从事护理工作有发展,就会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类似的情况,且以自己的职业为自豪。三年级时高职护生专业认同水平持续下降;但四年级临近实习,学生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就业,发现现在护士短缺,医院对护士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看到有的师姐稳定的工作状态,认为将来从事护士职业是个挺不错的选择,专业认同水平开始逐渐上升。在与学生沟通时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虽然选择护理专业不是自己的初衷,但仍表现出了积极的心理倾向和良好的适应能力;踊跃参加学校和系部组织的各种活动,上课认真听讲,学习成绩优异。这些高职护生如果及时给予鼓励和认可,加强护理专业思想教育,让她们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感受到从事护理工作的乐趣,就会增加他们对护理行业和即将从事的护士职业的肯定,这种肯定必然会增强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的信心,提高其专业认同。

3.3 提高高职护生专业认同的建议

专业认同作为重要的为非智力因素已经得到重视和认可[4],对高职护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研究表明,课堂讨论是教师讲课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可以提高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建立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促进专业认同[5]。首先要把握好入学教育,积极开展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通过邀请优秀护理工作者、本行业专家、在护理工作中取得成绩的优秀毕业生等来校做知识讲座,帮助护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护理专业、正确认识所选择的专业,有助于护生明确专业方向。其次注重培养高职护生的专业认同情感。研究发现:认知与情感密不可分,相辅相成[6]。如果护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了自我,将专业和自身的发展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把专业认同和个人感知融入到学习中,具备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和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更容易获得成就感,这种精神回报对提高护生专业认同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最后是建立支持系统,进入大学后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环境陌生等很多因素使高职护生感到不适应,新生入学后,辅导员应建议家长在给予孩子物质关心的同时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同时辅导员应通过常去学生寝室了解情况、召开班会等方式多与学生接触,建立以学校和家庭为核心的社会支持网络。

参考文献

[1] 杨宏,施远程.高校学生专业认同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7):173-175.

[2] 胡忠华.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D].四川:四川大学,2007.

[3] 史仕羽.高校男护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01-102.

[4] 胡琳丽,郑航.师范类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和谐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0):1269-1271.

第3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ICU 2013年2月~2014年8月94例机械通气患者。所有患者ICU治疗时间及镇静时间均超过48 h, 且家属及受试者知情同意;排除认知障碍者, 严重肝、心、肾功能不全者及高血压危象、心肌缺血者。按住院号的奇偶性, 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各47例。对照组男28例, 女19例;年龄24~79岁, 平均年龄(52.97±9.28)岁;体质量指数(BMI)(23.62±3.61)kg/m2;慢性健康与急性生理评分(APACHEII)(17.67±5.28)分。观察组男27例, 女20例;年龄29~81岁, 平均年龄(52.43±9.76)岁; BMI(23.51±3.78)kg/m2; APACHEII(17.65±5.39)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镇静方法 两组均应用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09-80025;生产厂家: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镇静目标:数字评分法(NRS)

1. 2. 2 护理方法

1. 2. 2. 1 对照组接受常规镇静护理, 即密切监测患者镇静程度及意识水平;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呕吐等不良反应。

1. 2. 2. 2 观察组实施集束化镇静护理, 具体包括:①呼吸同步及每日唤醒。每天9:00, 暂停所有镇静药物, 呼唤患者, 注意观察患者瞳孔、表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及对光反射, 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等指标变化, 然后, 遵医嘱及时调整镇静药物剂量, 切实做到个体化用药。此外, 唤醒期间还应行自主呼吸实验, 并检查呼吸机参数、使用模式、工作状态及人机协调性。②谵妄管理。采用流程图, 结合RASS评分及ICU谵妄评估、诊断量表(CAM-ICU)监测、预测患者病情发展。若患者无谵妄现象, 则应每隔8 h再进行一次CAM-ICU评估;若患者出现谵妄现象后, 应关注患者谵妄原因, 合理调整镇静水平, 并于4 h后再次进行评估, 直至患者RASS评分为-1分或0分。③早期运动及锻炼[1]。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意识及肌力情况, 实施四步运动方案。第一步:患者入住ICU后, 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1次, 并实施被动式关节运动(10 min/次, 2 次/d)。第二步:每日唤醒时, 若患者意识清醒, 则应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式关节运动, 并维持坐姿20 min。第三步:当患者肌力≥3级时, 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第四步:当患者肌力>3级时, 协助患者在床旁椅上进行主动运动。主动运动量应以患者不感疲惫为度。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镇静药物剂量、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谵妄发生率和28 d生存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药物剂量、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镇静药物剂量更少, 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28 d生存率及谵妄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29.79%, 显着低于对照组;此外, 观察组28 d生存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经验性镇静缺乏对镇静深度的评估及调整极易引起镇静过深[2, 3]。集束化镇静护理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的护理举措, 它更加注重镇静干预的持续性、变化性及个体性, 整合了每日唤醒、呼吸同步、谵妄管理、早期运动及锻炼等多项内容, 循序渐进的为患者提供镇静干预, 更加符合患者病情变化及需求。

3. 1 呼吸同步及每日唤醒 镇静是ICU常规疗法, 持续泵入镇静药物不仅可减轻护士工作量, 还对稳定患者镇静深度及血药浓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 该法也可能引起镇静过度、药物蓄积及诱导耐药等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呼吸同步及每日唤醒可有效保留患者各种生理反射, 增进患者舒适度, 增强用药安全性, 有效规避镇静过深, 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本文,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镇静药物剂量更少, 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更短, 与单君等[4]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观察组28 d生存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2 谵妄管理 谵妄是镇痛、镇静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高达60%~80%, 因缺乏有效监测、管理办法, 75%左右的谵妄不能被早期识别、处理, 严重影响患者预后[5, 6]。本文观察组采用CAM-ICU及RASS定期评估患者谵妄状态, 并采用积极、有效干预举措, 由表2可知, 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为29.79%, 显着低于对照组(P

第4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分级护理时数;岗位绩效管理;护理管理系统

为响应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我院于2013年确定了“以实施护士的岗位管理为切入点,从护理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护士服务临床,而岗位管理是对所需岗位的类别和结构进行设置,是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过程,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护理学科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岗位绩效工资的实行,注重了临床实践,使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和临床工作业绩挂钩,避免了脱节,体现出多劳多得,进行系统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这种分配模式可对护士合理引导,极大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护理工作量统计是岗位绩效考核方面的一个难点,一方面需要保证工作量统计数据公开透明、客观真实,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护士工作的数量及质量,另一方面又不能太过繁琐、额外增加护士工作量。护理时数是指24h照护1例患者所需要的直接护理和间接护理的平均时数[2]。大量网络技术、实用软件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解放[3]。我科结合实际情况,以分级护理制度为基础,利用医院信息平台上线的护理管理系统,采用分级护理时数来统计工作量,较好地解决了护理工作量统计这个难题,为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准确、公平的考核依据。通过民主讨论,根据医院绩效方案制订出我科护士绩效考核方案和具体考核指标,本方案经12个月的运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

本科室共设置有46张床位,共18名护士,床护比1∶0.4,年龄21~46岁。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8名及护士8名。工作5年以上护士7人,3年~5年8人,3年以下3人。月收治病人140~160人次。

2研究方法

分级护理时数指护士为各护理级别患者服务的时间,利用护理系统中已有的管理、业务数据,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并通过对时数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加权,产生各类考核指标值,为绩效考核提供有力的支持。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主要依赖于护士上下班时间、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以及患者护理级别变化情况。算法图见图1。

2.1护士上下班时间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可提供准确的上下班时间,排班班次设置的精细化程度决定了统计数据的精度。在护理管理系统中,可以针对班次设置多种属性:起止时间、工作时数、是否夜班、是否休假等,来实现各种管理目标,如“休假”类班次在排班时将计算工作时数(用于计算本期超时和累计超时),但在工作量统计中不算工作量。同时,采用子班次的方式可实现更精细的管理,如“两头班”通过子班次的方式,可将一半时间设置为“普班”,另一半时间设置为“夜班”,便于统计工作量时对不同时段的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加权系数。

2.2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的确定

服务患者实际护理时间来源于患者的各种临件:如入院事件确定了护理的开始时间;转科、转件包含了护理服务的时间变化数据;出院、死亡事件确定了护理的结束时间。

2.3患者护理级别的确定

利用我院医嘱电子信息系统的资源,通过信息平台采集患者的护理级别。患者入院后医生会开录级别护理医嘱,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医生开录新的级别护理医嘱,对特殊疾病患者,医生开录特殊疾病护理医嘱时,可根据医生嘱托确定患者护理级别。

2.4护士分管患者人数的确定

护士排班管理中设置该护士固定管床、上班时间托管床位,结合该护士的资历及业务能力可确定护士上班时分管患者人数。如果患者转床或转科,则根据患者床位变化时间,结合护士排班,通过分割计算,可确定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段的责任护士。在具体操作实施考评中,不同层次、不同维度加入不同权重系数,所有工作量指标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自动生成,保证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使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公正合理,也提高了计算的速率[4]。同时,通过考核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达到了护理目标有效管理的效果。

3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效果

经过1年时间的实践,初步实现了岗位管理、岗位培训、岗位绩效考核三位一体的管理目标。同时管理的信息化也带来了很多优势:采用电子医嘱系统收集护理工作量次数,利用信息平台避免手工记录上报工作量因主观因素导致误差较大的缺点;且在工作时同步记录工作量,省时省力,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5];可动态、实时地了解各层级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使护理人员的劳动力价值真正有所体现,结合科室工作效率水平、人均工作效率水平、病危病重率等方面因素,对护理单元进行绩效分配的方案更能体现出不同护理层级的特点,既能把控全局,又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岗位绩效考核直接作为报酬依据和激励的手段,其统计结果精准、公平、公正,在实际使用中很好地体现了多劳多得、优劳取酬,对优秀人员起到鞭策作用,促使团队不断提高、进步,充分发挥了目标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强化激励的作用。

4讨论及改进

4.1分级护理时数的应用

分级护理时数的统计根据护士排班班次,结合管床和托管床位的设置,通过采集患者的床位变动情况以及患者护理级别的变动,统计出护士的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包含了患者的护理级别信息(特级、一级、二级、三级)、护士的排班信息(普班、夜班)等。护理工作量数据由电脑软件自动生成,其过程自动化、结果精确量化,还可对数据进行分类加权,产生各类不同的业务指标值,大大提高了统计护理工作量的效率。实际应用中,将护理工作量与工作质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度、护理教学及培训等多方面挂钩,进行综合、全面的绩效考核,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生成绩效统计报表;还可对护理质量提出具体要求,出现缺陷及差错均有相应的扣分标准,量化后的绩效考核结果直接和奖金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促进护士按规范及标准进行操作,大大提高护理规范操作的依从性,减少护士工作缺陷率,提高科室的护理合格率。

4.2分级护理时数统计应用改进

分级护理时数统计以护理级别为基础,国内目前护理分级制度是按护理工作应当完成的服务内容作为依据[6]。但同样的护理级别对专科护理的要求却存在差异,照护每名患者实际花费的工作量有一定的出入,且测得的护理工作量会因病种及科室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方法简单易行,在科室内部使用相对客观真实。而在不同科室间的比较,需进一步商榷其科学严谨性。通过调整相应的权重指数,也可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下一步通过护理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融合计数工作量统计,从系统中采集工作量相对较大的项目执行记录,结合不同项目的权重系数,护理工作量的统计将更能客观地反映护士的真实工作量。致谢感谢信息公司陈明工程师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刘仁群.普外科护士绩效考核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3):119-120.

[2]吴剑,环晓锋,吴春燕.护理绩效奖金核算改革初探[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3,28(8):68-70.

[3]张洁.Excel在产科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510-1511.

[4]毛丽洁,余儒,贺彩芳,等.以工作量为基础的护理绩效核算方案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2):1487-1491.

[5]吴玲,朱洁.医院绩效管理中护理部统筹护理工作量计算方法的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5):515-517.

第5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儿科护理的对象是0-14岁儿童,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沟通难度相对较大,为了满足儿童生理和心理,社会环境的需求,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而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有直接影响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因此大量的沟通需要与患儿家长进行,我们通过对25例不同疾病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及心理护理。希望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 患儿家长主要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及表现分析

1.1 焦虑和紧张:

1.1.1 大多数家长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他们对疾病知识缺乏,对环境陌生,表现在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的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情况希望转到高职称的医护人员所管病床。

1.1.2 因病情变化而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进展反复询问,反复讲述孩子病情,要求医护人员不断的去询问和观察自己的孩子,耽心遗漏病情变化。

1.1.3 由于孩子住院增加经济负担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换药或提前出院。

1.2 恐惧与缺乏安全感

1.2.1 家长因心疼孩子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在孩子接受注射和检查时家长敢看、躲开、流泪的行为。

1.2.2 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恐惧感,表现为悲观失望,对其它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危重患儿的家长说一些悲观语言,对治疗无信心。

1.3 怀疑和不信任

1.3.1 由于对孩子疾病的不了解而对治疗、护理方案产生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方法如听信熟人土方法或按医书的方案为准,根本不按疾病发展临床表现等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1.3.2 对医护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语言、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1.3.3 对医院环境设施的局限和不满,表现为对医护人员治疗,护理能力的怀疑,对住院环境和设施挑剔,提出不合理要求,甚至提出转院。

1.4 患儿家长其它表现:

1.4.1 依赖感:表现在对患儿的生活护理及照顾也依赖于护理人员感到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作及孩子。

1.4.2 对孩子过分容忍,对于孩子不正确行为和语言表现不给予制止,对医务人员制止表示不满,对于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也尽量满足。

2 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2.1 对家长环境陌生引起焦虑,我们详细进行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介绍孩子的主管医生和护士。科主任、护士长进行自我介绍,如需帮助时可找准,尽量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

2.2 对疾病不了解而引起焦虑,我们通过对家长进行介绍病情、疾病原因、治疗方案、护理措施及他们平常能做的护理知识进行讲解。如饮食护理,讲解哪些饮食对孩子的疾病会有营养和治疗和作用,哪些不能吃,服药期间生、冷硬能不能吃等,让他们对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事有信心,并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对孩子生长、成长有了极大帮助。

2.3 家长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我们分别进行耐心解释,对病变可能变化和发展、情况,向家长说明对当前治疗方案是根据病情需要判定,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要求护士加强巡视,坚持护理查房,以实际行动让家长放心。

2.4 对于因经济困难所致焦虑,我们向家长表示理解,同时向家长强调治疗方案对本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说明中断治疗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影响,鼓励家长克服困难,同时与医生沟通,在用药时尽量以价格低并适应的药品开始用,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还要以生活上给予关心,使家长有了坚持治疗的信心,我们25例患儿调查无一例提前出院。

2.5 恐惧心理护理

2.5.1 对于因疾病预后提心引起恐惧,我们向家长说明可能发生各种预后、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使家长有所了解,并有心理准备。根据病情鼓励家长,给予心理支持,对于预后差及危重患儿家长,我们还会给予安慰,正确面对疾病,相信医学科学,不放弃希望,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护理。

2.5.2 对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着装等外在条件的不信任,我们主动与家长们进行沟通,强调微笑服务,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免在患儿哭闹时与家长交谈,语言通俗易懂,不要过于专业化,说话时语调适中,语气温和和诚恳。我们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了家长们的信任,无一例更换医护人员。

2.5.3 对患儿检查、治疗引起恐惧,积极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检查的目的和治疗方法对患儿的重要性,得到家长对孩子沟通,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在治疗时我们会向家长以诚恳的态度表示我们会尽量减少患儿疼痛。

2.5.4 对于医院条件有限而引起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我们通过提高医疗诊断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我们的不足,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注重交流的技巧,打消其顾虑、促使其积极与人员合作,使我们感到了亲切的信赖,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2.6 对其他心理问题的护理

第6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分析;维护效率

1引言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是计算机整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对国家和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信息系统作为信息接入及传输的必经之路,必须不断地发展和更新,进而帮助相关部门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2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设计的理论依据

2.1计算机管理系统中的模块管理

首先,模块结构设计是为了把计算机管理子系统模块和计算机本身的内部结构清晰化,进而形成子系统的框图。在设计系统模块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各个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如何部署数据传输的每个模块、使用过程中对系统模块和子系统的管理、正确地衡量和不断改进模块结构、对内部数据流图输出的框图进行修改和保存等等。

2.2设计程序过程中对语言的把握

水平偏高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者比较喜欢用C++,但这种语言从根本上来讲就不宜普遍使用。主要原因是它操作难度大,开发速度相对缓慢。而Delphi,PB,VB这三种语言,比较适合运用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它们的优点是能够维护管理系统、运行速度快、保证实施效率的提高。

2.3坚持“耦合小,内聚大”这一设计原则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对模块质量和模块划分独立性的评价标准有两点:耦合和内聚。耦合指的是模块彼此间的结合程度,分为数据耦合、非法耦合和控制耦合,其中数据耦合的联系程度最高;内聚是指构成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内在组成部分之间的结合程度,包括巧合内聚、逻辑内聚、过程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和功能内聚,其中巧合内聚的联系程度最高。

3维护计算机信息系统至关重要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固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信息分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持久的价值。这就需要有系统对信息进行区分和归类,进而也就凸显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重要性。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这一功能,使所有的信息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目的被处理,使工作流程简单化,也缩短了处理信息的时间,提高了整体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

4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维护所提出的方法和举措

4.1信息采集中的方法和措施

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必须做到非常谨慎,才能确保实现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只有这样,整个系统在运行此模块后的其他部分才能持续正确运作。同时,信息系统维护的大方向也要求信息收集的准确性,为后续操作做好铺垫。笔者认为,设置计算机信息代码、过滤干扰信息的杂乱波段,都有利于提高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4.2信息传输中的方法和措施

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多个计算机终端相互取得联系成为大势所趋。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通过线路连接到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的网络随即成为信息共享的媒体,通过图片、文字、声音或其他信息进行传播。

4.3信息存储中的方法和措施

计算机存储器分为计算机外部存储器和计算机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有软盘、光盘、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可擦写的CD-RW USB和CD-ROM接口、移动硬盘等,它们容量大,但速度较慢,通常用来储存不常用的程序和信息,这些外部存储器的优点在于方便存储和携带。计算机内部存储器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以及高速缓存(CACHE)。RAM既能读取数据,也能写入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插入内存条来减少RAM集成块所占用的空间;ROM常用来存放计算机的基本程序和经常使用的信息;CACHE是一个读写速度快于内存的存储器,它位于内存和CPU之间,当CPU写入或读取数据到内存中时,这些数据也被CACHE收纳,当这些数据再次被CPU需要,CPU就从CACHE 中读取,取代了访问较慢的内存,如果CACHE中没有所需要的数据,CPU再去自动读取内存中的数据。因此,计算机数据库存储的优化利用,直接提高了计算机信息系统维护的效率。

4.4信息加工中的方法和措施

信息加工过程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来说,相当于它的大脑,是计算机信息处理的核心环节。计算机信息系统不断的更新换代,这就要求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速度也要不断提高。信息处理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它通过计算机编程语言,使信息稳定、严格、无误差。计算机编程语言,可引入计算机识别的各种语言,以保证所选择的语言信息被有效率地处理,同时把握计算机语言编辑器的步骤,提高了计算机的整体运行效率。

4.5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措施

信息检索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最后一步,方法主要有:普通法,追溯法、分割方法。在检索过程中,用这三种方法,可以保持信息检索的有序进行。在强调检索集成化、智能化的当今,检索技术的提高已经成为整个信息检索的国际化趋势。所以,能否很好的运用信息检索的方法,成了加强检索效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赵宾.维修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维修教程,2002

[2]蔡东蛟.个人计算机的系统维护及安全防范探讨[J].网络与信息,2007,6

第7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摘 要 目的: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最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多方面产生影响,患者自身对癌症疼痛治疗的依从性可以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对患者施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依从度,以此为基础给予药物治疗及其他止痛措施,可以更为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因此,本文对癌症疼痛的多种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心理护理的角度提出相关对策,以期帮助癌症患者减轻、解除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癌症 疼痛 护理

Reason analysis and nursing strategy for cancer pain

Li Youlin1,Zhang Jiling2

Hebei Provincial Civil Affairs General Hospital 0540001

Eye Disease Treatment Center in Hebei Province 0540002

Abstract Pain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and the most unbearable in cancer patients.It will have impact o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and social support system of patients.The compliance of pati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pain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treatment effect.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On this basis,giving drug treatment and other measures to relieve pain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symptom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various causes of cancer pain,and puts forward the related countermeasure from the angle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to help cancer patients to relieve the pai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Cancer;Pain;Nursing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癌症疼痛即肿瘤压迫、侵犯有关组织神经所产生的疼痛[1]。癌症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并随病灶的增大痛感不断加剧。癌痛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其自身对癌症疼痛治疗的依从性直接影响了治疗的效果。而对癌症患者施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癌痛治疗的依从度,以此为基础给予药物等其他止痛措施,就能够更为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生存的质量。有研究认为,有效的心理疏导、针对性强的健康教育及行之有效的癌痛治疗与缓解癌痛有着直接的关系[2]。因此,心理护理对缓解癌症患者的疼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癌症疼痛的原因分析

身体因素:常见于癌细胞对患者正常组织的侵蚀、压迫及转移而引起的疼痛。诱因主要有手术、放化疗及某些生物制剂所引起的皮肤黏膜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放疗后局部损伤,放射性脊髓病;患者长期卧床,便秘、褥疮、肌痉挛、带状疱疹等;肿物活检、内窥镜检查、穿刺造成的疼痛。

心理因素:①恐惧:癌症患者对疼痛的恐惧会增加生理上的反应,从而会对疼痛程度的加重和持久性产生影响。疼痛会诱发癌症患者不愉快的情感,随之促进不愉快事情的发生,而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又会使不愉快的情感加重,继而进一步诱发疼痛,形成恶性循环。②自我效能感:依据自我效能理论,个体在面对困境时,会从自身角度来评价该事件对自身能力的挑战程度,以及自身是否具备克服该困境的能力。若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较强,可正确面对疼痛,积极配合治疗,反之会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从而降低应对疼痛的信心。③认知因素:一方面,癌症患者对疼痛的认知会影响其自身对疼痛的态度。很多癌症患者认为疼痛是癌症进一步发展的指征。持有该观点的患者比那些持不同观点的更容易形成抑郁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癌症患者对疼痛及治疗方法的不同认识,影响着他们对疼痛的反应和护理干预的效果。而诸如分散注意力等心理护理对策能有效使癌症患者应对疼痛。

心理护理的基本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全面准确地收集患者资料,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躯体疼痛及心理疼痛进行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动向与需求,进行相应的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需要护理人员经常到病房里多和患者接触。在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以诚恳的态度、通俗的语言和患者沟通,尊重患者的人格,耐心倾听患者表达其自身对疼痛的感受,了解其真实的需求,并尽量满足患者。总之,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获取患者信任及配合,暗示其病情有所好转,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①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应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引导其具有淡化疼痛甚至摆脱疼痛的意念,对缓解疼痛有积极作用。通过多陪伴患者,与其倾心交谈,了解其兴趣爱好,并创造条件投其所好。如观赏影视、静听音乐,转移对癌痛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②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干净整洁、光线柔和、空气清新,尽量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利于其睡眠。如:面对入眠困难的患者,应尽量选择单人间,播放舒缓的音乐,帮助其平静心情。③松弛和意象的干预:松弛的干预,可以指导患者从事节律性地呼吸、有规律地放松肌肉等身体活动,以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意象的干预,可以指导患者有目的地进行思想活动,设想能达到某种治疗目的,借此减轻疼痛[3]。该法可以减轻疼痛,对患者的机体功能无影响,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由于此法对医患双方有一定要求,因此推广难度较大。一方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研修过心理学课程以及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护理人员较为适合应用该法。另一方面,对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也有一定要求,一般而言,无明显性格障碍、有较好的接受能力而且治疗愿望强烈的患者干预效果会更好。

做好健康教育工作:①癌症患者及家属对癌痛的不正确认识是导致其癌痛得不到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常见顾虑和误区表现:担心癌痛无法控制,担心对止痛药的耐受和成瘾,担心表述疼痛会分散医护人员对治疗的关注,认为忍受疼痛是坚强的表现等。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为癌痛治疗奠定基础,使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可靠。②要打消患者及家属的思想顾虑,取得其配合,护理人员须制定规范的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时、细致、耐心地为患者及家属的复杂心理答疑解惑。癌痛健康教育主要内容:了解疼痛概念及机理;明确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改变忍痛观念;准确评估疼痛强度;改变止痛药物常见误区;明确就医途径;分析临床典例,增强抗癌信心等。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家属在癌症疼痛的机制和治疗方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各种有力的社会支持:家属对患者是最亲近、最了解的,他们的支持和鼓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疼痛。常用措施: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鼓励其给予患者更多的陪护、帮助和关爱;让家属清楚患者的情绪与康复的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家属的情绪,防止恐惧、惊慌及家庭社会问题的产生;让家属学会简单的按摩和热敷。另外,制定并执行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从政策层面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在癌症患者疼痛的心理护理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 谢娟.癌痛规范化治疗的护理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8):136.

第8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 计算机;软件系统;维护;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4)13-0113-01

一、计算机软件系统简介

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软件中的程序、数据以及文档文档。其中程序是对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一般程序必须装入机器内部才能工作,但文档一般是给人看的,所以不一定装入机器。

通常说的软件其实是指用户和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软件和计算机进行沟通,而软件又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重要根据。为了能方便用户使用,提高计算机体系的整体效用,在进行计算机软件系统设计时,要从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全局进行考虑,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一般计算计软件的设计多用于某种特定目的,比如为了控制生产过程,使计算机完成某项工作;计算机软件语言是一种符号化、形式化的语言,它的表现力十分有限。通常我们是将计算机软件系统划分为系统软件和操作软件两大类,系统软件就是各类的操作系统比如windows、Linux、等等,其中还包括操作系统的补丁程序及硬件驱动系统,这些都是属于系统软件一类。应用软件又可以划分为很多的种类,比如游戏软件,聊天软件,工具软件等等。其中系统软件主要是负责管理计算机软件中各个独立硬件,从而使它们能够协调工作。系统软件可以使计算机用户和其他软件将计算机当作一个整体来运行,可以不需要顾及底层每个硬件如何工作。一般来说,系统软件又包括了操作系统和一些一系列基本的工具,比如编译器,数据管理器,文件管理系统,驱动管理等等。而应用软件则是为了某种特定的工作用途而被开发的软件。它可以设计成一个特定的程序,比如视频浏览器或者音乐播放器等等。当然也可以是一系列功能联系紧密、互相协作的程序组合,比如WPS和微软的officer软件。

所以说,计算机软件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是影响计算机运行的关键因素。而计算机软件的维护是保证计算机安全服务的必要条件。

二、计算机软件系统常见问题分析

(1)软件兼容性问题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安装和系统配置之间存在兼容性问题,可能会使计算机丢失数据信息或者造成文件损坏导致无法打开。除此之外,系统软件和程序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也容易造成计算机系统问题,一般最新版本的操作系统在进更新升级过程中有些早时期的应用软件就可能无法安装或者无法运行,高版本的操作系统需要跟一些新的成熟的应用程序才能兼容。

(2)软件操作故障

由于计算机软件具有高复杂性以及不可见性,每一款软件在运行周期内都可能出现一定的错误,会造成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遭到损坏,一般来说,对计算机的失误操作是引起系统出现故障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应用软件使用过程中删除或者是修改系统,都可能引起计算机软件出现故障。而且计算机系统出现操作问题是很常见的事情。

(3)恶意破坏造成的故障

一般来说,对计算机的恶意破坏主要包括:软件漏洞,黑客攻击,病毒侵入这三个方面。首先从软件本身的漏洞来说,任何一款软件系统都有可能存在漏洞,但是这些漏洞可能是在最开始设计时是无法预测的,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验证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系统的漏洞包括软件漏洞,协议漏洞等,这些漏洞可以使非法用户很容易就能入侵计算机系统,修改电脑权限破坏数据信息,对计算机用户造成严重的危害。

其次就是黑客的恶意攻击,黑客都是具有具有高水平的信息网络技术,他们攻击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系统,利用操作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的缺陷进入计算机系统内修改甚至盗取数据信息,给计算机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

此外就是病毒的入侵。病毒具有潜伏性和传播性以及破坏性等特征。一旦计算机染上病毒,病毒就会进行伪装潜伏,并在合适的阶段自动复制病毒,感染计算机内的文件造成计算机处理系统速度变慢,计算机内的文件无法打开甚至被恶意篡改。

三、计算机系统软件维护管理措施

(1)创造一个良好的软件运行环境,将应用软件进行归纳,不同的软件尽量归纳在同一个磁盘内,同时,在存放系统的磁盘内应该尽量使系统文件也有足够的磁盘使用空间,这样做在提高软件的处理效率的同时也方便对应用软件进行管理。

(2)不要轻易的删除或者任意修改系统文件,因为系统文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对系统软件进行任意的修改删除,都有可能引起系统的崩溃。而且,由于早期的软件版本漏洞很多,在进行软禁安装应该对软件进行病毒查杀或者是软件更新,确保软件安全之后在进行安装使用。

(3)最主要的是我们应该加强软件的安全维护。使用病毒防御机制,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是由数据采集、分析以及用户反馈等部分组成,为了防御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必须使用病毒入侵检测系统。软件管理人员要会使用检测盒维护系统的分析技术,预防病毒潜入。其次就是进行计算机权限设置,可以通过设置复杂的密钥口令进行权限限制,并定期更换口令。根据系统的访问用户的不同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合理分配不同用户的权限能力。

(4)加强系统本身的防御能力,比如通过设置防火墙,可以建立系统对外防护的一道屏障,但防火墙技术并不能对内部网络进行完全的防护,所以必须结合其他 的防御措施进行系统防御。将计算机软件安全监测和修补以及系统的安全备份作为软件防御的辅助措施。定期的升级补丁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同时,对必要的软件进行备份是系统维护的关键。掌握快速高效的系统恢复方法,进行周期性的备份,这样数据恢复就比较容易恢复到最近使用时期。

四、结束语

计算机系统的频繁使用或者是操作失误,都很容易引起系统安全性问题。因此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进行软件的安全维护管理,保证计算机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高月秋.浅谈计算机数据库的维护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03)

第9篇:护理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技术创新;故障排除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7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124-03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51

1 概述

为满足人们用电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确保供电稳定。如果技术措施不当,电力系统运行中一旦发生故障,往往会破坏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秩序,甚至危害供电稳定、人身安全、电气设备正常作用的发挥。因此,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故障是十分必要的。实际应用表明,继电保护技术满足故障排除需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系统中安装,能够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今后应该重视该项技术措施的应用。

2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概述

2.1 组成及工作原理

尽管继电保护具有多种不同类型,但是其组成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测量、逻辑、执行模块。不同模块相互联系,统一于继电保护装置当中,促进系统作用有效发挥,确保电力供应顺利进行。

2.2 特征

继电保护技术具有自身显著特征,满足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需要,在实际应用中也具有良好效果,例如发展迅速、质量好、效果佳、应用广。目前我国继电保护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人们认可。在高压电力系统当中,继电保护技术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产品也得到广泛应用,发挥重要作用。另外,继电保护的技术新、后劲足,功能越来越完善,数字更加准确,

更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2.3 作用

在实际运行中,继电保护技术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出现供电故障,线路不能正常运行和工作时,会导致电流增加,电压下降情况发生,整个系统运行中出现不正常现象,与设计值存在不相符合的情况。而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自动切断线路,实现对供电系统的有效保护,确保供电稳定进行。另外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继电保护技术能监视电路设备,及时反馈相应的数据,为工作人员了解电网运行提供参数,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完善对策,使得整个电路更加稳定地运行。

3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3.1 线路保护

通常在高压供电系统当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同时在供电系统高压线路等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对线路有效运行产生重要影响。线路保护过程中,常常采用二段或三段式的电流保护,一段为速断电流保护,二段为速断电流显示保护,三段为过电流保护,以确保线路正常运行。

3.2 母联保护

母联保护也是其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实现对故障的有效预防,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正常运行和工作。

3.3 主变设备保护

主要的保护内容是主保护与后备保护,实现对故障的有效预防,确保线路正常运行和工作。

3.4 电容设备保护

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主要保护内容包括电压零序保护、过电流保护、过电压保护、失电压保护,从而有效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促进线路正常作用发挥。随着继电保护技术发展,在微机保护设备中,继电保护技术也逐渐得到应用,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存在的不足

4.1 思想重视不够

在电力系统日常运行中,一些单位对继电保护技术的思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相关内容记录不完善,记录方式不规范,难以全面把握电力系统运行基本情况。一些单位对继电保护技术甚至不做记录,影响其作用有效发挥,对有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也带来不利影响。

4.2 分析研究较少

尽管一些单位对继电保护技术的管理、故障等做了相应的记录,但是只记录故障情况和处理措施,未能对每次故障的发生原因、具体表现等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缺乏完善的资料体系,没有总结共性问题,也没有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难以为以后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提供

参考。

4.3 应用效果较差

由于研究和分析不够,严重影响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一些单位在故障发生时能够较快地处理。但一些单位可能经过多次处理仍然没有解决故障,浪费大量时间、材料、人力,对设备和电力系统运行也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效果提升。

5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完善对策

5.1 提高思想认识,重视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的日常运行中,为确保系统有效运行,实现对故障的预防,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思想认识,在具体工作中注重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加强管理故障,做好继电保护运行的相关记录,并且记录应该详细和具体,避免出现遗漏现象,确保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以促进继电保护技术得到更好运用,有效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5.2 加强科学研究,推动技术创新

在日常工作中,为确保继电保护技术得到更好运用,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让科研人员更好从事相关的研究,增大技术攻关力度,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继电保护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对相关记录应该有全面的认识,总结和分析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关制度措施,使其形成有效的制度。为以后开展记录提供指导,推动继电保护技术得到有效应用,从而在运行中更好发挥作用。

5.3 注重推广应用,提高应用效果

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技术研究和攻关力度,对出现的故障及时排除和处理,避免因故障发生而对电力系统运行带来不利影响。要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不仅性能良好,而且运行效果佳,施工简单方便,对确保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正常运行都具有积极作用。应用单位也要提高本单位的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当发生故障时,能够对故障及时进行处理,从而有效保障设备和电网的稳固与可靠,提高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效果。

5.4 采用技术保护措施,促进系统良好运行

除了采取上述完善对策之外,为确保继电保护技术更好运用,还应该综合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新型互感器技术、微机保护技术、继电保护自适应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各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适应电力系统自动化需要,在系统运行中要重视应用,促进系统处于良好运行状态,为整个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6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6.1 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运用,它对整个工业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也为各领域提供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对各领域所产生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继电保护的作用十分明显,不仅局限于限制事故的影响范围、切除故障元件,最为重要的应该能够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系统运行和故障信息与数据,保护单位和重合闸在对这些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协调动作,有效保障系统安全。同时在网络化技术支持之下,继电保护装置能获得更多的故障信息,从而对故障地点、故障距离、故障性质判断更加准确,进而大大提高继电保护的综合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由此可见,实现继电保护网络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今后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对此足够重视。

6.2 智能化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它在继电保护领域也得到应用。其中,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理论等逐渐被应用到继电保护领域,不仅推动继电保护技术发展,还为该技术发展注入生机与动力。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自动控制、非线性优化等问题,应用神经网络可以得到很快解决。对其他复杂的问题,包括模糊逻辑、遗传算法等内容,神经网络也可以为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让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6.3 计算机化

随着用电需求的增加,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和要求,还要具备长期存放数据的空间,通信和快速数据处理功能,高级语言编程功能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备计算机相应的功能,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并且,实现继电保护计算机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今后应该加强研究工作,推动该技术进一步完善,以便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6.4 一体化

主要是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在实现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前提下,继电保护装置就是一台多功能、高性能计算机。可以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基本数据和资料,掌握其运行状况,实现保护、控制、测量、数据通信一体化。这样不仅能够及时掌握电力系统基本情况,还能及时处理故障,促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7 结语

综上所述,继电保护技术具有自身显著特点和优势,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认识存在的不足,并注重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同时还要把握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各项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得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得到更好应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为人们正常用电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郭安斌,郭俊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J].露天采矿技术,2011,(6).

[2] 侯巍.有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2,(28).

[3] 姜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家,2014,(3).

[4] 王海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发展分析[J].机电信息,2014,(6).

[5] 龚晓丽,杨德佳.关于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探究[J].大众科技,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