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销售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的模式类型与特点
我国目前现存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模式主要有“农户+批发商”模式;“农户+龙头企业”模式;“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农户+供应商+超市”模式。各模式表现出不同的销售效率、渠道结构、稳定性等特点。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渠道权力严重向龙头企业倾斜,农户谈判能力弱,利益受不到保障;渠道结构呈现出“两端小中间大”的不对称性,农户和零售终端规模小,中间销售环节纷杂,造成销售不畅,效率低下。
二、我国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农贸市场风光不再。农贸市场作为农产品主分销渠道在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食品需求、促进农产品销售、繁荣城乡经济发挥过重要作用。但随着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传统的农贸市场渐渐不再适应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营销渠道的主体主要由小型小户构成。我国农产品的经营主要还是分布在于零散的农户手中,小生产大市场形成了我国农产品销售的最大特色。表面上看,散户的经营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灵活性,也使消费者可以在零星农户中货比三家,选择最优。然而这样的发展不利于市场的控制和良性发展,同时消费者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选择购买,对于上班族的人来说无疑是不方便的。
三、当前中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农产品销售政策不完善
第一,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层次较低,管理不够规范;第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宏观调控体系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的规模、结构、制度都有待改善;第三,市场供应不稳定,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自主营销的市场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使得相关经营主体缺乏利益诱惑从而丧失了农产品销售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导致了销售渠道不畅通。
(二)渠道组织功能不健全
我国农产品销售业的现代化水平、管理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低,导致渠道组织功能不健全,效率较低,农产品供需信息不畅,农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从生产者方面来看,小农户、小规模的小生产方式与现有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产品生产者成为整个营销渠道中最弱势的群体。从中间商方面来看,职能单一、 组织分散,大多数完全缺乏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使得农产品质量和资源配置失去市场控制。
(三)销售主体功能定位不明确
在我国农民既是生产主体,又是销售主体。农产品生产大多是一家一户分散式的小规模生产,种植品种多,基本是手工操作,农产品销售则呈现出很强的地域限制。因此,农产品销售停留在不发达的初级阶段,市场不能更好地实现调节功能,市场组织要么是政府主导型,行政干预过强;要么是自主经营型,盲目垄断,没有形成竞争有序,兼顾企业及农户利益的有效机制。
(四)销售渠道层次过多,环节过长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销售形式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为主的营销渠道。从生产者——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必须获取相应的利润,销售时间过长,而农产品具有保鲜时间短、 易腐变质的特征,时间越长损耗越大,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受限。多层次的渠道模式使从需求市场反馈回的信息无法快速有效地到达生产者,生产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产,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
四、完善中国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管理的对策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应当弱化对市场的干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农产品准入,确保食品安全。政府还应当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信誉度好、有统购配送、连锁分销能力的投资主体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加强农产品销售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先进的信息网络。
(二)注重农产品市场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系统化
在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建设过程中,应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和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注重农产品市场配套设施与服务功能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批发市场应具有物资集散、价格形成、信息、标准化建设、服务引导、产品促销、产业带动等七大功能。我国农产品市场必须积极探索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
(三)农户参与销售的创新模式
我国目前的 “农户+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解决了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之间合同约束不强问题,实现龙头企业和农户一定程度上的产权一体化,从而确保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利益的一致性,通过规范行业协会的治理结构来保证其与农户的根本利益一致,当农户参与销售中时,他们能正确、及时把握市场信息组织生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我国农产品销售的地域限制。
关键词: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
鉴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持续发展,旅游类农产品营销也在持续增多,尤其是体验性农产品变得愈来愈多,采摘、垂钓以及制作特色手艺品等项目成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主导性产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通常都具备了非常强的地域性,不同的地区、民俗会形成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以及生活习惯,所以旅游农产品具备了不一样的特点。和一般性的产品销售比较起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购买与消费是一起实施的,所以旅游农产品销售变得愈来愈直接,从而降低了流通成本。有鉴于此,农民群众可以把自己土生土长的特色农产品面对面地直接销售给前来游玩的各界人士,而农民们利用自己家来开设农家乐则可以由农民为游客们提供各类餐饮以及住宿,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以及民俗文化吸引愈来愈多的游客驻足,从而推动农产品销售。
一、利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开展农产品销售的必要性
一是能够创设更多的就业机会以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农产品产业和乡村景观旅游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游客们的吃、住、购、行等均和农产品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所涵盖的层次也很多。各类农产品销售同时也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多的就业良机。比如,农民们可以扩大自身的种养殖规模,这就需要有更加多的乡村劳动力资源,而且还应当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带动下创建更多的农产品加工公司,以求转移与吸纳更加多的劳动力。
二是能够促进农业的产业化进程以推动农村经济实现新的发展。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和农业产业化之间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农业产业化能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基础以及景观背景。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能够提高本地的知名度,改进当地乡村的环境,从而有利于产生新的产业集聚,提升特色乡村产业的边际效益,提升当地农业以及旅游业的效益。同时,还可进一步改进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当地农村的各个产业的同步发展,提升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额度,扩张农产品销售的范围,以旅游业来促进农业产业的新发展。
三是能够帮助延长当地农业的产业链并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业的大发展,推动了农业以及加工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新型农业生产方式,即休闲农业之发展。为切实满足前来观光游客之需求,当地的乡村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均能实现新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其典型表现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采摘农产品、垂钓等项目的溢价现象。同时,农产品如果能够实现就地销售与增值,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产品中间销售层次偏多的问题,从而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的主要策略
(一)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绿色销售策略
如今,乡村农产品绿色销售已发展为主流农产品销售方式之一。在乡村旅游过程中注重农产品是否属于绿色农产品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这就很好地证明了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过程中绿色农产品具有相当好的市场销售前景。对初加工农产品来说,传统农家往往是有独立的院落的,其中专门建有菜园,所种蔬菜和水果均可使用自家饲养的动物粪便进行施肥,对于果蔬所采取的病虫防治也可以采取人工诱捕或者捉虫瓶等生态型办法,这样一来所生产的蔬菜水果往往更加新鲜和健康。农民们自家所养的猪、鸡等各类家禽,使用纯天然的野菜加以喂养,而鸡和鸭等还可放养于当地的山坡林地,这样一来所饲养出来的就是纯正的土鸡,能够很好地满足游客们的需求。部分既有果蔬种植而且还有动物养殖的农业园区,则能够实现果蔬种植和家畜养殖业进行妥善的结合,并且在园区中辟出专门区域来放养猪、鸡和鸭等,使用剩余水果蔬菜等加以喂养,而且还可利用养殖业产生的动物粪便来建设沼气池,粪便在发酵之后就成为了肥料,能够有效避免化肥造成的现代化学污染,而引入生物防治病虫害法则可把水果蔬菜农残物降至最低值,从而实现绿色与无公害。不仅要控制养殖的成本,而且还应当确保农产品具备相应的品质。对深加工类农产品则应当在符合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之后为其实施绿色化包装。所谓包装绿色化,是指对包装材料实施绿色化处理,也就是要使用环保型材料,其后再制定出绿色亲民的价格。这一价格不但应当体现出绿色产品的成本,而且还应当考虑到购买者的接受程度。当然,还可使用绿色销售形式,例如绿色促销,也就是通过广告、公关以及市场销售人员向广大游客宣传乡村特色农产品的绿色营销观念。
(二)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消费规范化策略
依据一项调查,我国游客对于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餐饮、卫生等满意度不高。笔者觉得,如果现在能够强化农村餐饮条件的改进,很好地提升农产品销售的成效,从而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用餐环境,让其愿意耗费更多的时间驻留,从而推动游客更多地购买农产品。比如,通过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餐饮烹饪水平,促进餐饮管理的规范化,就能够很好地提升消费者的旅游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的提供,是实现乡村旅游长期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只要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就一定能够推动农产品销售实现更好的发展。有鉴于此,应当更加深入地挖掘特色农产品,改进农产品旅游的环境,强化游客安保等工作,让游客们能安心旅游,延长各游客的出游时间,推动农产品的销售进程。要充分注重农产品包装,提供多种多样的包装,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需求。
(三)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和定价策略
一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加工策略。农产品往往具备了鲜活、易于腐烂等特点,而在实施加工之后,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护其中对人体有益的成分,而且还能延长储藏的时间,提升农产品的品质,更好地利用农产品资源以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农产品加工对农业产业结构的改进以及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提升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特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强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引进国际上大量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诸如,微波加工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以及冷冻干燥技术等,不但能够对水果、蔬菜以及肉类等农产品实施灭菌消杀处理,而且还能较好地保留农产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及新鲜度。二是要实施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定价策略。价格通常都是游客们购置农产品时十分关心的内容之一。依据一份问卷调查,有15%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位于50元以下,有39%的游客能够接受的农产品价格为50至100元间,能够接受价格为100元至200元以及200元以上价格的农产品的消费者分别为31% 与15%。所以,在对农产品定价时应当注重于考虑游客是否能够接受,是否愿意耗费比较高的价格来购置优质农产品。如今,我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价格还相当混乱,除本地工商管理、物价以及市场综合执法等部门应当切实提升监管工作力度之外,还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举措,形成切实有效的监督体系,全面规范市场经营主体之销售行为,千方百计地扼制市场中的不合规经营问题。自然,农产品经营者也需要依据各个不同消费层次,实施农产品差异化定价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额度。首先是要实施技术差别定价,也就是按照农产品所采用技术以及服务难易度加以定价。其次是实施团购优惠定价,也就是依据购置农产品的具体人数来确定价格,比如一旦超过多少人购买,即可享受8折或者9折优惠等。最后是要实施时间差别定价,也就是要依据淡旺季、工作日以及节假日时间之差异,分别确定不同的价格。
(四)实施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体验销售策略
当前我们正处于体验经济时代,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游中的游客对于当地农产品之需求已不再局限在农产品数量以及质量上,而是升华至更加高档次的精神享受以及体验上。感官体验能够让广大消费者们得到味觉与视觉等感官层面的良好体验。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感官体验销售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提升农产品的质量。要从选择优质农产品发展到对农产品实施更加严格的分级,从而让农产品能够在色、香和味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让消费者们产生良好的体验。二是改进农产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品牌形象。农产品包装应当很好地展示出本产品所具有的功能、色彩以及美观度等,而合理的农产品包装设计不但能够很好地表达出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信息,为消费者们留下十分直观的印象,而且还可为消费者们展示农产品所具有的特殊背景,比如,历史、人文背景以及习俗等,从而体现出农产品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其有别于同一类型的农产品,这样一来就能够让消费者们得到完全不同的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当然,我们还可运用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民俗文化传统或者农产品自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来加快农产品销售进程。比如,在各类水果成熟期可以为庆祝丰收而举行专门的节庆活动,在各地经常举办的樱桃节、苹果节、葡萄节、西瓜节等就是如此。运用系列化的宣传活动,能够很好地吸引游客们前来亲自体验务农的乐趣,进而实现促进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农产品销售之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具有非常好的乘数效应,综合性也比较强,所以特色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的不断发展,为农产品销售找到了一条新路。下一步,应当对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中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实施专门化研究,从而以特色乡村风貌景观旅游为新的平台切实降低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进而很好地调整乡村特色产业结构,促进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林锐,周丽永.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营销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2]龙玉祥.基于文化营销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初探[J].农村经济,2009(06)
[3]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01)
[4]都培田,李度.乡村民俗旅游的5E体验营销策略[J].中国商贸,2011(08)
[5]朱桂霞.走进乡村寻梦田园――郑州休闲农业前景展望.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11)
(一)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难以发展电子商务
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偏远地区尚处于网络“盲区”。我国目前还有3%的偏远地区尚未实现全区域网络覆盖。农村地区要想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阻力较大。此外,农村地区的网络使用成本太大,大多数村民并不具备使用网络设施这一购买力,无力支付高昂的网络费用。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难上加难。
(二)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农村村民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特别是在偏远山区,村民的学历水平有限,大多数村民从未了解过网络,缺少学习和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和机会。农村地区村民的网龄普遍比城市居民低。在农村地区使用网络较多的人员还是一些年轻人,但是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从事农产品销售的意愿。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教育及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营销是十分困难的。村民未听说过电子商务,没有计算机基础,从未接触过网络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网上支付及购物等较为典型的和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在农村地区普及电子商务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收效较小。
(三)农产品流通效率低
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营销,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物流。由于农产品销售和一般的产品销售不同,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物品变质这一风险。农产品线上销售对物流行业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因为农产品销售需要做到保鲜,但是由于农产品极难保鲜,很容易发生腐烂等特点,配送农产品需要做到及时、快速。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线上销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未充分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效率十分低。有数据统计显示,农产品在初期的采摘和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超过了40%,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仅为4%。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村地区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网络销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我国政府和网络运营商在众多偏远的农村地区铺设了网络设施,在网络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营管理等方面都迈进了一大步,实现了较大成效。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实施条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获得了一定成效。从整体上看,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网络设施,网络设施建设并不到位,还有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络设施条件较差,网络速度非常慢,部分村民真正实现使用网络实现农产品销售。这次情况都有效降低了村民使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的积极性。另外,我国政府也给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铺设了网络设施,使得村民的上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为村民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进一步降低上网费用,提升网络服务能力,扩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面,为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在农村地区普及网络设施,加速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培养更多网络专业人才及高端电子商务人才。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设施建设,积极培养销售精英,扩大电子商务队伍,吸纳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电子商务发展队伍中,转变观念,紧跟时展脚步,尤其是要转变销售观念,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率,高效利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资源,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加速农产品销售速度。
(三)通过不同手段进行网络销售
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手段有很多种,主要的办法是将农产品信息上传至网络,还可以在网上先做调研,针对反响较好,需求较大的农产品,将其信息上传至网络上实现销售,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促销或者是直销的方式。此外,也可以加入到较为专业的大型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和一些经贸网站上,例如专业的农产品行业网站。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高效使用电子商务,整合多方信息,高效利用各方资源,全面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将线下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放到网上,扩大销售量。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农产品销售;销售渠道;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22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E-commerce Platform in the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Farmers in Shouguang City of Weifang
YANG Yan, GAO Min, LI Jun
( Yantai Institut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Yantai, Shandong 26467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taking 130 farmers in Shouguang city of Weifang as questionnaires, analyse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armers’ willingness of online sal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agricultural e-commerce platform as example by using the various logistic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the farmers were influenced by some factors when making the channel decision-making, including the transport distance of product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buyers on product quality and pesticide residues. It concluded that the extens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 channels was restricted by the above factors, and then explores the role of e-commerce platform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Key words: e-commerce platform;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ales channel; Logistic model
1 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现状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2010―2014年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662%,市场成交总额年均增长9.996%,农产品综合市场及摊位数量年均增幅分别为0.456%,1.305%。随着近年来“互联网+”趋势热潮的发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阿里研究院数据统计显示,2015年阿里平台共完成农产品销售额(阿里研究院GMV统计)695.5亿元,经营农产品卖家数超过90万个,其中零售平台占比97.73%,1688平台占比2.27%,涉农产品类目增长率为49.79%。5年间仅阿里一家电商平台对全国农产品交易总额贡献率由当初的0.353%增长为3.115%,贡献率年均增长28.92%。
2016年农业部先后出台《关于印发农业电子商务试点方案的通知》《“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旨在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提升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实现农民创收。
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业态前景可观,形式多样。从平台角度对农产品电商模式(引自《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中国食品(农产品)电子商务研究院(洪涛、张传林)进行分类:一是政府涉农网站;二是涉农期货市场网络交易平台(含中介平台,以B2B、B2C模式为主);三是专业性涉农批发交易网站(含B2B、B2C、O2O等交易模式);四是涉农零售网站(农户自营、有专属农产品基地)。此外,生鲜配送成为农产品电商领域新“蓝海”,成套自建园区,基地和物流体系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
笔者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为例,研究影响潍坊寿光农户销售渠道决策的因素,研究数据来源于实地调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剔除无效问卷16份,最终得到114份调查结果。
2 寿光农户销售渠道选择行为分析
2.1 寿光农户销售渠道
通过对114份问卷的数据统计得出表1的调查结果,当前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以批发市场,合作组织和销售大户收购为主,个人零售,中介及网络销售所占份额较小。
2.2 影响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因素
通过初步调查,得出影响寿光农户销售选择行为的因素有运输距离、利润、品质要求、农药残留要求、合同关系、购买方信誉度、结算方式等。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意愿如表2所示,大多数农户对网上销售农产品持观望和否定态度。
2.3 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意愿的实证分析
利用SPSS17.0软件,建立多项Logistic下的Logit模型,研究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意愿。
2.3.1 变量的选取及显著性检验 选择运输距离、利润、品质要求、农药残留要求、合同关系、信誉度、结算方式等调查结果作为被检验解释变量(X),农户网上销售农产品意愿作为被解释变量(Y),研究影响农户销售选择行为的因素。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检验标准下,对被检验解释变量进行似然比检验,最终只有3个变量通过检验,分别为运输距离(X1)、品质要求(X2)、农药残留要求(X3)这3个变量在SPSS17.0的赋值,如表3所示。
模型拟合信息检验结果显示卡方值为76.034,Sig值为0.000,模型通过检验;Cox-Snell、Nagelkerke、McFadden 3个伪决定系数分别为0.084,0.097,0.044,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利用SPSS17.0得到3个解释变量的参数估计,见表4。
2.3.2 建立Logit模型 Y取3个值,即1=愿意,2=不愿意,3=不确定。SPSS选取“3=不确定”作为参考类,得出2个Logistic函数:
g1(x)=LogitP1=ln=β01+βi1xi
g2(x)=LogitP2=ln=β02+βi2xi
当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很大时,Wald检验值的估计标准会膨胀,Wald统计量变得很小以致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会增加。本应拒绝零假设却未拒绝,从而接受零假设,导致错误的结论(Jennings,1986;Menard,1995)。虽然表4中的Sig值存在大于0.05的情况,参考似然比检验结果,3个变量仍可以被选入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可进行如下估算。
例如,一个人X1=1、X2=1、X3=1则g1(x)=-1.383+1.057-0.962+1.362=0.074;g2(x)=-0.226+0.639+0.144+0.580=1.137。对于参考类,模型中的所有系数均为0。所以g3(x)=0。
再由(y1)=(i=1、2),
所以P(y1)==0.21;
P(y2)==0.60;
P(y3)==0.19。
因此,当面临农产品运输距离较远,购买者对农产品品质和农药残留要求较高的情况时,农户愿意在网上出售农产品的概率为0.21,不愿意的概率为0.61,不确定的概率为0.19。利用以上模型,电商从业者可以计算出不同情境下农户选择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概率,制订应对措施,实现电商平台在农产品销售中的推广。
表4中系数正负号表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正负相关关系,分析得出在长途运输、购买方对产品品质要求较低、对农残要求严格时,农户更倾向于通过电商平台出售产品。进而得出电子商务平台在解决农产品运输和市场准入、产品质量监管上发挥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拓宽销售渠道的结果。
3 电子商务平台在农产品销售中作用探究
3.1 解决农产品运输问题,实现物流配送专业化
当前我国有60%~70%的农户需要自己解决农产品运销问题,在产品流通环节损失利润每年高达200亿元。而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农产品供求双方的中介,减少了中间环节不必要的损失。生产者根据所获准确的市场信息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配送。产品流通过程中依靠专业集约化的供应链,避免因产品积压导致的超额运输、储藏和损耗,克服了运输距离过远对农产品销售造成的不利影响。如顺丰优选凭借顺丰物流配送优势,迅速占领生鲜配送电商市场,货源产地直采保证品质,专业冷链物流确保运输时效。
3.2 实现产品质量监管,提高市场准入标准
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不易存储的特点,加之农业产品在标准化方面的先天不足,没有一致的市场标准致使当前农产品交易市场出现卫生质量不达标、以次充好的现象。农产品个体销售者受限于文化水平,生产经营模式单一低效,阻碍了农产品市场规范化运作。同时,我国多数农业企业缺少品牌意识和品牌的市场化操作实践,制约了特色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而电子商务平台对农产品的销售过程进行规范,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保障了产品质量。农产品电商平台中,吉林省通榆县采用的“通榆模式”非常注重品牌,不仅将该县农产品商标注册为“三千禾”,还进驻天猫旗舰店,建立县级电子商务协会监管,聘请第三方主体实现高效运营,并在全程产业链(包括采购、包装、运营、配送、售后等)上进行标准化运作。
3.3 节省交易成本,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据国际通行方法核算,与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相比,电子商务可节约直接成本15%,节约间接成本75%。其中包括信息获取成本、摊位费、产品摆放及询价议价交易成本以及信息迟滞带来的风险成本。此外,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冲破了时间和地域,为农产品结构性销售瓶颈提出了应对方案。在此方面,“遂昌模式”具有其独特之处,不仅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县级农产品馆,还依靠其独特的麦特龙分销平台聚合了当地千余家小卖家,走平台化发展道路,节约了交易成本,实现销售渠道多元化。
4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建议
(1)政府不仅需要加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的资金投入,更应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的作用。引入有利于竞争、合作和发展的农业信息市场化运行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多种所有制资本参与网络运营和信息资源开发,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信息基础建设。同时也要做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建立大型涉农平台及与之配套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2)建立专业物流配送体系,充分重视农民物流主体的培育,提高农产品流通服务水平和物流配送能力。
(3)注重特色产品品牌开发。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商标注册和专利保护意识。
(4)提高农产品本身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以引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同时应积极加强农业网站建设,及时农产品市场信息。
(5)建立可靠安全的支付体系,保障农产品网上交易的安全运行。同时还应注重电商人才培养,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搭建输送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洪生,栾费明,杨建荣,等.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销售中的作用和发展策略研究――以井陉县天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案例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08(1):93-94.
[2]安玉发,张浩.果蔬农产品协议流通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3]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洪涛,张传林.2014~2015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J].中国商贸,2015(5):44-54.
[5]赵一夫.中国生鲜蔬果物流体系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陈亮.从阿里平台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58-64.
[7]任昊天.食品类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分析及建议[J].中国食品,2014(23):46-48.
[8]胡天石,傅铁信.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26(5):23-27.
[9]王成,罗斌.信息化下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模式分析与探讨[J].科技和产业,2006,6(1):56-59.
[10]王鹏,朱苏加,韩宪生.电子商务区域化进程中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3,30(3):68-70.
[11]任保才,马新明.农资电商平台发展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1):198-202.
[12]张胜军,路征,邓翔.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评价及建议[J].农村经济,2011(10):103-106.
[13]张浩,黎宏,杨浩雄.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2):178-181, 185.
[14] 司俊磊,赵毅,王振霖,等.论农资电子商务新模式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5(1):57-60.
关键词 科技传播;农产品返城;渠道;大众传媒;会展传媒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92-03
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通过农业科技传播,可以给农业生产带来便利的技术、农资和信息,同时在农产之后,也农产品的返城销售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尽量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极作用。
1农产品返城的渠道分析
关于农产品返城,本文的定义是在满足农村市场和其他农业加工市场之后,将农产品适时、适宜地送进城市市场,满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新鲜、丰富、健康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农产品的绿色、有机、环保品质要求。由此可见,农产品返城的渠道十分关键,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的销售渠道:
1.1专业市场销售
专业市场销售就是集中销售农产品,一般规模比较大,区域辐射力比较强,销售商品种类全面,销量较大,能够满足本地区不同客户的需求。能够对市场信息作出快速反应,针对需求和供给情况,对市场信息集中分析和作出应对,从而作出正确决策。同时,能够减少运输、储存、加工的成本,做到规模效应。这种销售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2销售公司销售
销售公司销售是指建立专门的农产品销售公司,由公司出面从不同地区、不同产品种类的农户手中收购农产品,再集中销售。他们之间可以是长期的契约关系,也可以是临时的买卖关系,这种方式为“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
1.3合作组织销售
合作组织销售是一种自发性和区域性比较强的销售形式,如贩运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销售农产品。与销售公司不同的是,合作组织一般不采取先买断再卖出的方式,组织与农户之间大多是一种委托的关系,更加灵活。销售组织把不同农户的产品集中起来,或者直接出售,或再加工实现产品增值,一定程度上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不仅将“小农户”和“大市场”联系起来,而且还有效地减少了风险。
1.4销售大户销售
这种销售渠道往往是由农村中比较能干的人来建立,把本地区的农产品集中收购,再联系外地的市场;或者先联系外地的买房,直接到田间收购,减少了运输和销售成本。这种方式比较灵活,有很强的适应性,也比较适合农村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氛围,也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1.5农户直接销售
农户直接销售就是农户通过自家的力量将农产品销往周边地区,这也是销售大户出现的前提。可以根据本地区农产品需求情况灵活地、适时地组织销售,既能销售商品,又能满足本地区和周边区域的市场需要。而且没有收购商和中介商的盘剥,农民的获利空间比较大。但是这种销售方式比起集中收购、销售来说成本比较大,而且可能存在没找到最需要的市场而导致价格较低。
1.6网络销售和促销
网络销售即通过互连网络进行销售。这种销售方式是一种新兴起的销售方式,正在逐步被人们重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种方式面对的顾客群较为广阔,信息传播速度快,市场需求旺盛、节省交易费用等,但同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竞争激烈等不利因素。
2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的影响
2.1科技传播的含义
科技传播是“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科技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大众传播媒,这是它的主要普及的工具和渠道。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传媒渠道的迅猛发展,科技传播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强,现代传媒的功能逐渐专业化和智能化,在科技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科技传播的内涵包括向受众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教授科学方法等一系列的社会活动。科技信息的传播过程是由“信息的产生至加工处理至传播至接收至分析利用”等环节组成的。科技传播锁传递的并不是新知识,但却是新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和渠道,通过科技传播,科学家与公众关系得到了连接。农业传媒通过与农业科技学界的交流和合作,对已有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进行加工处理,将其传播、普及到广大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中,起到增强国民素质和发展现实生产力的作用。科技传播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人类生产活动的各方面,重塑和引导人们对农业科技信息的价值观念,并指导其行为方式和路径,使人们逐渐树立起农业科技意识,用农科知识、思想和方法指导实践行动,从而为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力量。
2.2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的促进作用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一年甚于一年,尽管如此,农产品供需不平衡、价格下降和农民增收效果不佳等问题仍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保障农业基础地位有着重要作用,进而对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也有着积极的带动作用,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非凡。而解决这些问题,做好农产品销售工作是关键所在。
在农产品市场,生产、技术、销售、加工和运输信息流通速度慢和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产品销售的网点、规模和设备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难以协调。农产品销售中的农业技术的支持、农资的购买或农产品的定货、销售、运输、加工、广告与付款等,都伴随着信息的流动,信息实际上是整个农业大市场的传送带。因此,现代农业市场的高效运作离不开科技信息传播所带来的正面效应,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应用,其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通过完善的科技传播体系,会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和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等问题,从而解决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
2.3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极作用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过程是传媒工作者通过大众媒介向农业科技工作者或农民等受众传递科技信息,然后又接收反馈信息的相互传递过程。在农业科技传播中,信息的传递要经过事实至媒体至受众至媒体至事实这样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而信息不对称则普遍存在于这一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虽然涉农媒体通过各种努力收集关于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各种科技信息,但是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农业科技信息和农业生产实际之间的信息往往会有一定的差距。农业科技信息和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的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涉农媒体在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同时,也同样需要了解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者和广大农民的需求和他们对信息的反应来调整传播内容和模式。然而对于从事农产品销售工作人员的信息,媒体不可能完全掌握,因此媒体和受众之间也同样存在信息的不对称。
所以,农民对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科技信息的获取比较被动,缺乏主动寻求市场信息、联系市场,同时市场对农产品生产和供给信息也较为滞后,容易出现信息提供和农户所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导致在农产品集中返城销售上,供给方信息和需求方信息不协调,商品种类和数量需求不协调,给农产品返城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在返城销售工作人员和农户之间、工作人员和最终需求者之间建立行之有效交流方式。
3 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的影响方式
3.1大众传媒形式
科技传播对农产品返城工作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七大类媒体实现,即报纸、电视、广播、杂志、户外广告、网络等。具体分析如下:
1)报纸
在传统四大媒体中,报纸是普及性最广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随着农民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报纸的需求程度也加大,对其所传播知识的吸收程度也加大了。所以报纸与农民读者的距离也更接近了。农民可以通过定制专门针对农业生产和销售的报纸,了解目前农产品市场行情和需求状况,了解农产品返城工作的最新进展,甚至去联系固定的返城渠道。
2)杂志
对于农民朋友,尽管与报纸广告相比,杂志明显地缺乏时效性,但可以利用其光彩夺目的视觉效果,分专题地介绍农产品返城的工作进展和下一步工作需求,让农民集中学习其中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发放给农产品返城渠道中的其他信息接受者,向其宣传、推广更好地农产品,建立固定的农产品返城渠道。
3)广播
对于农产品返城工作来说,广播可以作为一种新式的科技传播模式,其受众广泛,年龄、工作领域、生活方式跨度都比较大,而且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即时性,收听时间随意性较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式尝试,让更多的人了解农产品返城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给农户带来的切实好处。
4)电视
电视是比较直观的一种传媒形式,能够将生活中所见所闻联系起来,容易为大众接受。尤其在农村地区,电视无须对观众的文化知识水准有严格的要求。即便不识字,不懂语言,也基本上可以看懂或理解广告中所传达的内容,几乎成为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来源,成为一种最大众化的宣传媒介,可以作为对农产品生产者的科技传播工具。
5)户外广告媒体
可以在露天或公共场合,将具有地方和区域特色的农产品信息通过广告向广大受众传播的方式。可以选择农产品返城工作较为集中的地区,根据该地区消费者的共同心理特点、风俗习惯来投放,也可以在广阔的农村市场以墙体广告等形式做宣传农产品返城的具体工作形式和益处。
6)网络
网络无疑是科技传播工具中的一匹黑马,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多,科技信息的传播也越来越依赖它。可以深入研究农产品消费者的需要及根据不同类型消费者对信息进行分类,对农产品返城工作进行宣传、对具体的农产品进行广告,或者是获取更多、更新的返城渠道信息,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农产品返城工作铺平道路。
3.2会场传媒形式――以山西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农产品返城工作为例
农产品返城工作的推进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一边是农民的销售难问题,一边是城市里的高菜价,怎样能把这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是此项工作的关键所在。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要把餐桌和田间地头直接联系到一起,真正做到直供直销。山西科普惠农服务中心已成功以会场传媒形式开展农产品展销会4次。以两次为例说明会展形式对农产品返城工作的促进作用。
2012年9月27日至10月8日,2012山西首届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在太原举行。本次展会荟萃了山西省各科普惠农示范基地200余种特色农产品进城销售。包括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特色农产品食品及饮料;家禽养殖产品及加工食品;特色饮品,特色保健食品,特质食品、精细食品和方便食品;传统工艺、加工生产食品等。展销期间还举办山西科普惠农成果展,以及山西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招商、交流、销售会和团购会。
2013年7月25日至28日,山西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会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开展。展示会吸引了山西省内上百家知名涉农企业参展,很多是各县(市、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受表彰单位、科普惠农绿色通道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特色农产品企业,旨在展示山西省科普惠农成果、扩大科普惠农影响、引深科普惠农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农产品返城工作是一项利农益民的工程,需要建立长效、健全的营销渠道,将农民的田地与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紧密联系起来,将新鲜、丰富的农产品及时送到城市市场。在这项工作中,积极利用科技传播工具、科技手段传播产地信息、市场需求和供货渠道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传播工具也以大众传媒和会展传媒等多种形式促进着农产品返城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通生.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科技新闻传播[J].新闻爱好者,2009(8):29-30.
[2]伍正兴 王章豹.试论我国大众传媒科技传播与普及的特点[J].科普研究,2010(6):50-53.
[3]许亚丹,单冷.科技传播的作用分析与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1(12):41-44.
[4]曾国屏.科技普及及传播:走向新的繁荣[J].中国图书评论,2009(5):54-55.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销售;困难;对策
作者简介:刘昊(1969—),男,汉族,籍贯:湖南省长沙市,所在院校:长沙学院,职称:管理学副教授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组织理论
由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全新增长点。网络不但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且还极大地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中国农业因为受到本身条件、国内外环境以及组织方式之影响,与当前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在此新形势下,农产品怎样运用网络营销这一新型手段,让广大农户能够切实掌握农产品供求方面的信息,通过科学组织、规范生产,切切实实地让消费者们能够不出门即可买到最为鲜活的农产品,并且成缓解我国农产品所具有的供需矛盾,提升广大农户收入的重要环节。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源自于上个世纪末,是一种融合了通信、计算机以及互联等技术在内的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顾名思义,网络营销以网络为主要媒介,通过新方法、新理念的积极指导,促进个人与组织所开展的各类交易活动之实现。鉴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普及,这一能够切实打破时空限制的交换方式愈来愈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营销最为鲜明的特点是能够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无障碍交易,免去了各种中间流通,这样一来,商品交易活动就会变得愈加直接与自由。当然,网络营销还具备了多样化与个性化等特征,其互动让营销的整个过程变得更为丰富,而经营者也能够为消费者们带来更为纯正和新鲜的体验。农产品网络营销主要是指把农产品销售列入到电子商务体系之中,依赖计算机技术来相关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并且致力于拓展流通途径,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农产品的销售额。为此,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把农产品网络营销视为营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始终坚持网络营销和实体营销之间的彼此结合;二是农产品网络营销并不局限于网络销售,而是蕴涵了农产品所具有的品牌价值和服务质量等诸多内容。这一营销方式并不只限于网络平台上的营销,更侧重于对各类线下客户的悉心培育,从而提升其忠诚度;三是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促进业务创新与服务质量的新提升,这就需要致力于创新农产品营销的手段以及方法。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要优势
与别的产品比较起来,农产品具有明显的特点,而在传统营销体系之中,对农业产业的信息化以及渠道所提出的要求非常高,然而在网络营销环境之中,以上不足能够被逐渐地转化,这同时也是网络环境下农产品能够热销的一大原因。一是农产品网络销售是缓解供销矛盾最实际的办法。农产品的明显特点之一就是生产上具有地域性和消费上具有普遍性之间的矛盾,以上矛盾让农产品的传统销售之路显得异常复杂,而网络销售则能够实现跨时空。不仅参与者众多而且销售额提升速度极快。在此基础上,网络营销能够真正促进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进行富有成效的双向沟通,而且在运用网络视听等技术实施公开展示之后,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客户各自的个性化要求,不仅能够切实维护好农产品在供求上的平衡,而且还有助于实现农产品的价格公平。二是农产品网络销售能够切实避免供求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各类风险。农产品的一大特点是容易受到自然条件之制约与影响,导致产量信息也显得不够对称,因而在供求方面就很容易出现矛盾。国外破解该问题需要一个便捷有效的信息化平台,从而让农民能够在快速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种植方面的信息,并且在第一时间相关信息,这样一来就能够切实解决矛盾。然而,在当前我国农业信息化滞后的情况下,运用网络信息平台、团购以及预售等形式来分散供求矛盾风险,可以说是一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销售方式。
三、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是农产品网络销售机制不够成熟。因为我国大部分农村并不完全具备良好的上网条件,因此农业网络平台在基础建设上整体较为滞后,而且平台体系也缺乏合理性,难以保障网络交易的各个环节均能做到安全可靠,而且这还和目前网络信用机制尚不够完善存在关系。在不考虑安全因素的情况下,网络销售尚存在别的大量问题,比如,交易后货款的支付形式不够方便、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缺乏相应的网络知识、一部分人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对于网络销售缺乏信任。同时,我国网络销售的相关政策也不够全面,尤其是缺少关于资费、隐私权以及法律、税收等尚未界定清晰的问题,从而对农产品销售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二是农产品的质量没有清晰而规范的标准。在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过程之中,对在网络中买卖农产品的规格、质量和编码等理应有健全而严格之标准。西方发达国家的网络营销经验已经证明了对于质量具有十分严格要求的农产品,其价格普遍超过缺乏足够保障的农产品。虽然品牌农产品的价格更加高,但客户在进行选择时却往往偏向于选择高质高价农产品。同时,这些农产品通过网络开展销售时的成效也会更加显著。然而,因为我国大规模农产品生产模式尚未普遍形成,农产品生产者的生产规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为生产分散化现象较为突出。这对农产品标准化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同时,我国统一化的农产品质量标准尚未出台,导致农产品生产极度缺乏标准化体系,这对农产品网络营销来说必然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三是农产品的物流体系不够完善。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分类相当繁杂,且各类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往往不大,但对外配送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且运输时间也非常长。同时,在我国农产品运输中往往都要用到优质化、长效化的农产品保鲜设施设备和大量资金加以支持,这对当前阶段的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难度。四是农产品网络营销从业人员匮乏。我国广大农村居民由于受到所处环境之制约,往往十分缺乏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村群众未能形成学习网络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更谈不上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了。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农村群众难以有效使用现代技术来实施农产品生产、销售等工作。同时,农产品网络营销也并非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其中的各个步骤环节需要销售者具有一定的信息、统计、管理、营销以及农业专业知识。有鉴于此,假如无法在农村地区引入或者培育这类高素质专业人才,自然也就真正实现推广应用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目标任务。
四、改进农产品网络销售状况的几点对策
1.积极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机制建设。农场网络信息技术和相应资金的不断投入,这是保障我国农产品网络销售各个环节能够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基础环节。为了能够保障我国农产品销售信息化程度得到不断提升,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把农产品网络体系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来对待,不断提升对农村地区网络体系创建等方面的积极投入。要以我国农产品销售的规范化与科学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终极目标,持续推动农产品网络体系机制的创建步伐,持续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化程度,不断提升对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宣教力度,加强农业信息化交流平台创建工作。致力于运用农业领域的相关网络来推广农产品销售方面的信息,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升农产品生产人员、经营人员、销售人员和广大消费者群体对农产品网络平台的关注、了解程度和使用率。
2.持续健全我国农产品审核的规范性标准。广大农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最为关心的因素无疑是农产品所具有的质量,此点在任何一种农产品的交易当中均保持一致。有鉴于此,为了能够提升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评价度,切实消除其对于某一种农产品在质量方面的疑虑。政府部门理应致力于不断提高对农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强度,而且一定要实施更为健全、更趋完善化的农产品科学化标准体系,从而真正把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的观念融合到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全过程之中。在此基础上,还应当切实规划农产品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策略,持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以及安全标准,销售最为优质的农产品,用最好的口碑来确立本企业在整个农产品体系之中的重要地位,进而推动国农产品销售趋向于可持续化。
3.积极改进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各项工作。物流运输可以说是对农产品开展网络销售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该环节的工作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们是否能够安全而及时地收到自身所购买之农产品。同时,这和农产品销售者的个人信誉同样关系密切,这就意味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效率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网络销售之成果。然而,现在我国农村物流运输业还比较落后,在一些偏远的欠发达地区甚至很难开展物流运输,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投入的力度,积极创设条件来推进物流运输环节的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力推进。当然,我们在农产品物流运输上还必须顾及农产品自身状况,分门别类地采用保鲜以及防碰等相关方法进行严格保护,以保障农产品在物流运输中尽可能地不受损。
4.全力培育农产品网络营销专业化人才。当前,我国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从业人员普遍缺乏应有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尤其是精通农产品营销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这就需要各地在中小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开展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能熟练掌握甚至精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其长大之后自然也就具备了良好的网络素养,即使是成为一名农民,也是掌握了先进技术的现代知识型农民。同时,要在农村地区开设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门培训班,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到培训之中,从而在现有的农民队伍中打造一支新型专业化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队伍。
五、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当前我国农村的网络技术的推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农村地区大力推行农产品网络营销尚有难度,这就需要政府提升在此方面的关注度,想方设法创设条件来为农产品网络营销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此同时,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一定要切实改变以往的传统认识,积极加大新技术、新设施的投入,培育出更多精通网络的专业营销人才,从而让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坤.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困境及其化解对策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1(2).
[2]黄含遐.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5).
[3]王凤旭,贾保先.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
[4]张佩卿.基于可追溯流程管理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创新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4(1).
[5]胡伟.安徽省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因素分析及对策[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
关键词:“坝子农业”;农批市场;产销衔接;影响因素;信息不对称
现有关于贵州省农产品产销脱节原因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虽然贵州省资源禀赋优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各种具有区域特征和良好品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李敏,2015),但由于贵州省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频发,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曾希柏等,2001)。第二,农产品品类的不同意味着冷链储存和运输方式与条件的不同,而同品类又必须满足“贮运集并”的最低产量标准,加之农产品物流时效性的约束,使得坝子农业(“坝子”是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局部平原(直径在10公里以下)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的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坝子”内小块的冲积平原,拥有适合耕种的水土条件,是发展农业优先选择,故称为“坝子农业”)条件下品种多、产量少的贵州省在农产品冷链体系上投入高、成效低(郑东,2011),品牌树立困难,影响黔货出山。第三,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信息获取成本高(朱述斌,2010)等问题导致产销双方信息不对称、不通畅,是当前农产品陷入供过于求和销售不畅的根源(冉文江等,2004)。
理论分析与假说
“滞销”是一种非主观意愿的不出售,表现为售价远低于成本时仍然卖不出去的现象。一般来说,生鲜经销商们在批发市场本季的亏本销售情况反馈到产地,就是该产品本季生产严重供过于求,以至于无人愿意上门收购。贵阳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方面承担着应急保供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为当地农产品的信息采集、市场调控、食品追溯提供了平台。本文基于贵阳市批发市场农产品流通基本模式(见图1),以经销商为视角,设定“农产品是否滞销”为被解释变量Y。由于贵州省多数农批市场内设有“扶贫专区”以促进本地农产品的销售,本文将批发市场经销商“是否销售本地农产品”设置为核心解释变量X,各变量赋值见表1所示。本文提出以下假说:H0:X对Y具有正向影响。经调查,贵州省农产品流通模式是以批发市场经销商作为中介的传统模式为主渠道。经销商的特点在于同时涉及农产品“购入”和“销售”两个方面。在农产品“购入”过程中,经销商更多关注包括成本在内的经济利益,通常会对库存积压量(唐国斌等,2020)、收购价格、收购方式(田敏等,2013)、产品品牌(奚国泉等,2001)等进行综合考量。在销售过程中,经销商更多关注收益,而适当的价格策略恰好能够满足经销商的利润追求,加之随着加工企业、商超、电商及专业供应商等现代采购渠道的出现(乌云花等,2009),经销商对农产品的销售主体及其规模性也格外关注。为此,本文加入“采购因素”和“销售因素”,分别设置为控制变量X1ij和X2ij(注:i表示二级指标编码,i=1、2、3;j代表三级指标编码,j=1、2、3、4、5),各变量赋值见表1所示。本文提出以下假说:H1:X111-X115、X122、X123及X132-X134反向影响Y;X121、X124、X131正向影响Y。H2:X211-X215、X221及X223反向影响Y;X222正向影响Y。其次,由于农业的弱质性,针对农产品的各类优惠政策对农产品的流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穆月英,2012)。因此本文设置“政策因素”为控制变量X3,变量赋值见表1所示。本文提出以下假说:H3:X3反向影响Y。最后,批发市场内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销商日常销售的销售环境,本文加入“批发市场总体评价因素”作为控制变量X4,用以反映批发市场对经销商农产品滞销情况的影响。变量赋值见表1所示。本文提出以下假说:H4:X4反向影响Y。 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贵阳农产品物流园、贵阳地利农产品物流园及贵州双龙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围绕贵阳市呈三角状分布,且交易额总和占贵州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份额的70%以上。因此,笔者对贵阳市三大农批市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向市场经销商发放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87份。因变量“农产品是否滞销”属于二元离散选择变量,因此本文选用逐步回归的二元logit模型来探究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1)加入收购因素,模型(2)加入销售因素,模型(3)加入政策因素,模型(4)加入批发市场评价因素,核心解释变量X参与所有模型的回归。具体模型如下: P表示当经销商出现滞销,即因变量Y=1时的概率,记为P=(Y=1|X),取值范围为0-1,1-P表示当经销商未出现滞销情况,即因变量Y=0时的概率,记为P=(Y=0|X);β0表示常数项;βi表示待估参数,Xi表示解释变量。
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
本文借助STATAMP-64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具体模型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整体上看,各模型中卡方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均为0.00,故整个方程所有系数(除常数项外)的联合显著性较高;模型(1)-(4)的拟合度水平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表明三个模型的拟合度逐步增加,即逐步引入的变量对模型整体解释力的贡献逐步加大。同时引入控制量之后,大多数影响因素变量的显著性和作用方向未发生改变,即模型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二)分析
1.核心变量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在四个模型中核心变量X的系数均为正,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销售贵州本地农产品的经销商出现滞销情况的概率更大,H0得到验证。深层原因是,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冲刷导致地表土层浅薄,农作物难以种植,只在高原面、河谷、槽谷等地分布的“坝子”上才可进行耕种。这些坝子虽地形平坦、便于农产品耕作,但由于成因多样,类型和特征的明显差异降低了本地农产品单一品种的种植专业扩大了价格调节的“滞后性”(冉文江等,2004)。综上,本文基于农批经销商视角,从农产品收购、销售、政策环境、交易场所等方面探究贵州省本地农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以期丰富现有理论研究的同时,为贵州省农产品产销衔接提供政策建议。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高了销售运输成本。加之本地农产品品质不稳定、附加值低,导致市场竞争力差、消费者认可度低,间接导致农产品滞销概率加大。2.控制变量分析。第一,收购因素对农产品滞销影响分析。表2模型(1)结果显示,X121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正,H1部分得到验证。据实地调研,批发市场内多数经销商采用委托收购的形式,因为产地收购商和批发市场经销商对于产品供销信息的把握程度不同,相对来说,产地大型收购商或收购商对于产地农产品生产状况、质量等级、采购价格、销售渠道等情况更加了解。模型(1)结果还显示,X133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回归系数为负,H1部分得到验证。较其他信息渠道而言,各地方政府都有专门的统计部门和农村经济调查队,不仅会向农村基层组织和规模以上经营主体收集信息,还会对当地经济影响大的农产品进行供求预测,以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促进产销良性对接。第二,销售因素对农产品滞销影响分析。模型(2)结果所示,与X222均在1%水平上呈现显著,但X221系数为负,X222系数为正,H2部分得到验证。市场机制会通过市场供需变化引起价格变动,从而实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销商在进行农产品销售时也应该时刻遵守市场规律,按市场行情波动制定产品价格,避免滞销。第三,政策因素对农产品滞销影响分析。模型(3)结果显示,X3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负,H3得到验证。贵州省农业厅、商务厅等相关部门对本省农产品销售采取了不少政策支持,这些政策倾斜往往与经销商实际收益直接挂钩,能够有效提高其积极性。具体而言,贷款贴息等政策提高了经销商销售本地农产品的信心,电商开通补贴、电商经营补贴等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为经销商拓宽了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第四,批发市场评价因素对农产品滞销影响分析。模型(4)加入批发市场评价因素后,X4在1%的水平上显著,系数为负,H4得到验证。经调查,近年来贵阳农产品物流园响应政府部门扶贫号召,不仅向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提供了免铺位租金、免进场费等优惠,还在批发市场业务开展过程中开启了“1+6”产业扶贫模式(“1+6”产业扶贫模式指成立产业扶贫部,以及搭建扶贫专区、开展产销对接、组织农民培训、发展自有产业、提供就业岗位、提供金融支持等“六大扶贫措施”),并向省内贫困地区农产品种植提供了技术支持,从各个环节为经销商提供便利,扩大了经销商对本地农产品的销售热情。
对策建议
建设批发市场数字化信息平台,助力产销对接。首先,应充分发挥批发市场价格发现、信息引导功能,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完善批发市场农产品交易数据与信息的分析与共享机制,在实现“智慧农批”的同时,通过本地农产品交易数据信息引导本地农产品生产与品种调节。其次,引导连锁超市集团、知名电商平台与批发市场经销商合作搭建本地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并予以仓贮运输费用减免等相关物流政策支持。规范提高合作社办社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种植组织化和规模化。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存在可以利用种植习惯的相似性建立起稳定的供应链体系,将一定地域内分散的坝子进行统一经营,扩大单一优质品种的种植面积,并通过销售、加工、运输、贮藏服务的提供,提高农户种植本地农产品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稳定货源、提高品相、实现品质标准化等目的。加大本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农业。政府部门除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引入客户资源,达到提高对接效率、稳定货源的作用外,还应加大对当地优质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政策支持与补贴,深入挖掘贵州省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建立具有当地风俗习惯和饮食特点的品牌或标识,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在拓展本地市场销售、实现高效“地产地销”同时,积极开拓省外市场、实现“黔货出山”。
参考文献:
1.李敏.贵州省农产品O2O发展模式探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36)
2.曾希柏,胡清秀.发展贵州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几点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S1)
3.郑东.贵州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农业经济,2011(8)
4.朱述斌.农产品价值链中市场信息不对称性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10(1)
5.冉文江,冯俊文.农产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化进程的完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
6.唐国斌,赵婉婷.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0(2)
7.田敏,张闯,夏春玉.市场不确定性与农产品收购商投机行为:私人关系的作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3(12)
8.奚国泉,李岳云.中国农产品品牌战略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1(9)
9.乌云花,黄季,ScottRozelle.水果销售渠道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9,29(4)
区域农产品品牌是指1个地域内1群农业生产经营者所用的公共品牌标志,其基础必定要有某1特定农业产业或农产品大量聚集于某1特定的行政或经济区域,形成了1个稳定、持续、明显的竞争集合体。许多名、优、特农产品具有明显的地域特性,打上了区域的烙印,如果脱离了特定地域,这些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被认为是假冒伪劣产品,因此农产品品牌多采用地域品牌,成为区域产品。
1、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品牌的知名度要销售规模来体现,而销售规模要靠销售渠道的运作才能实现。分销渠道是区域农产品的车轮子,只有选择了好的可靠的分销渠道,才能使区域农产品方便、快捷、源源不断地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目前专门研究区域农产品品牌分销方式的还非常少见,与之相关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
研究区域农产品品牌分销方式的选择有利于探索符合区域农产品品牌自身特色的分销方式。进行渠道创新,将给区域农产品品牌营销注入新的活力,焕发出蓬勃生机,有利于解决农产品普遍面临的产销矛盾,扩大区域农产品的销售半径,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促进产品销售,培育区域特色农产品,实现农民增收。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从约翰富兰克林克罗威尔(John Franklin Crowell)(1901)作的产业委员会农产品分销报告开始,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的研究;韦尔德L。D。H(Weld。L。D。H)(1916)在《农产品营销》中,着重研究了农产品从离开农场后的营销过程,重点论述了农产品流通的渠道组织、商品交易、期货交易、拍卖和联合运输等;本杰明H希巴德(Benjamin H。Hibbard)、西奥多麦克林(Theodore Machlin)、保罗D康沃斯(Paul D。Converse)等(1921)分别在《农产品营销》、《有效的农业市场营销》和《市场营销方法和政策》中对农产品的合作营销、消费合作社、渠道组织交易方法等作了系统研究;韦尔德(1932)在其著的《农产品营销》中,对农产品的集中、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销售和运输等职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农产品的分销渠道特征、分销成本、中间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早期的农产品营销渠道研究,局限于流通领域的中间组织、渠道成本、渠道效率、渠道职能的研究,缺乏对渠道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深入研究。在此之后,营销渠道研究领域中相继出现了古典学派、管理学派和行为学派,不断对渠道理论进行完善。
20世纪90年代以来,营销学的主要代表有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劳伦斯G弗雷德曼(Lawrence G Friedman)和伯特罗森布罗姆(Bert Rosenbloom)等西方学者,其主流观点主要是利用渠道差异性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推崇进行渠道创新,创建企业渠道优势,为企业创造持久的1流销售业绩和竞争优势。在对影响渠道选择和决策因素分析时提出认为产品、市场和竞争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和市场生命周期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提出了建立以顾客和竞争为导向的营销渠道系统。
(2)国内研究现状
【关键词】生态农业 生态学 经济学 农产品包 包装设计
引言
产品包装尤其是农产品包装在市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注重产品的包装,并且消费者在选择农产品时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对产品的包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各种鲜艳色彩、精美印刷包装也相继涌现。我国农产品包装过程中由于在包装材料的选择上难以符合环保的要求,因此,包装废弃物引起的环境污染等出现上升趋势,已经仅次于水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同时,由于人们对于生态设计尚未形成足够的认识,因此,加强农产品销售中的被动地位,必须加强生态设计,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应,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发展[1]。本文将以生态设计为起点,分析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绿色生态引入的迫切性及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体现,现综述如下。
1绿色生态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是生活中的艺术活动,其历史感相对较强,能反应消费者活动和文化背景。绿色设计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设计方法,并且主要运用于3R1D,即通过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以及可降解,在包装的循环上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绿色包装设计过程中难以与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生态设计最初用于室内装修、户外景观设计等方面,其主要思想是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使得材料能够得到持续的利用。而绿色生态则是兼顾绿色设计以及绿色设计包装,在设计、生产以及使用等均更加侧重于生态环保[2]。
生态设计包装时应该符合以下理念[3]:(1)生态设计包装时应该从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始计算,设计过程不同的步骤、过程均符合环保的要求,包装整个过程中耗费能源较低,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小,保证包装能与环境相互融合。(2)提高环境保护效率。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最低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并且对生态的影响相对较小,更加符合生态环境的协调,实现包装的持续发展。
2 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2.1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需求,打造品牌发展性
我国幅员辽阔,无论是东西南北中,区域间的水土以及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我国的农产品在包装运输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以及明显的区域优势。作为人口人过,不同区域的人们对于农产品的爱好不尽相同。因此,农产品在包装设计时应该根据针对性。为了,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使用过程中应该集中考虑广阔幅员性问题。同时,农产品的包装设计过程中必须涉及农产品的多方面特点,一些农产品的使用作用以及加工成食品时必须充分考虑在包装设计中,让消费者能够直观的了解不同区域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能够增加消费者的食欲,使之能够麻利、爽快的购买,增加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4]。
2.2 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品牌艺术性
农产品相对比较特殊,多数产品出自泥土之中,其外形给人一种不雅观的感觉,但是对于一些农产品的作用我们是难以忽视的。但是,在许多消费者眼里,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于农产品并不会产生较好的印象。如:黄连等药物,不到生病时候人们难以感受到其存在的药用价值。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许多农产品包装时需要进行一定的宣传,增加其推广的实际意义。同时,农产品在包装设计过程中应该善于思考打造包装的品牌意识,使其能够产生艺术感,增加农产品销售量。但是,农产品包装设计的艺术性并不是对广大消费者的忽悠,应该以农产品本身的特性为基础,它是农产品本身具备的特征,既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是外在的。但是,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应该避免夸大,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要求。
2.3 优化农产品包装设计,打造品牌文化性
当前,我国农产品销售尚存在许多问题,其销售量与农产品质量以及包装关系密切。农产品包装设计水平相对较低,混乱、低档,导致农产品在销售上缺乏竞争力。但是,我国许多同类、同质的农产品由于包装问题而难以栖身国际市场,即使看见国内市场尚同类产品外包装设计参差不齐,难以提高消费者购买欲。因此,生态设计在农产品包装过程中应该着力打造品牌效应,根据不同的农产品设计针对性的包装方法,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审美差异。生态包装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符合人们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包装和销售量,生态设计过程中应该遵循真实原则,不仅仅是语言、数据的真实,更多的是农产品本身性质的真实。同时,农产品包装设计过程中必须寻找其亮点,了解人们的需要,善于将农产品与文化联系起来,做到睹物思人的效果,提高农产品销售量[5]。
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是一类特殊的商品,它含有一定的区域性,且农产品的销售量与其包装存在紧密的联系。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性问题,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得生态设计成为时展的大趋势。生态设计的原则是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目标是形成一种健康、可持续的社会形态,生态设计的使用能够够将环境保护意识更好的融入其中,让生态设计能与农产品包装有机的结合,从而让这种艺术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量,促进我国农业与生态的和谐相处,增加农产品额外经济效益,提高农产品地域文化的品牌性,进一步拉动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Dai Hongmin,Dai Peiyan,Zhou Jun.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Design Methods of Product Eco-Design[J].Packaging Journal,2013,5(2):45-51.
[2]姜川论“这样就可以”的绿色包装设计观:以日本食品类包装为例[J].包装学报,2014,6(1):89-92.
[3]WangAiling,QinXiangyang.CreativeAgriculture:Culture and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a Flower[J]. High-Technology & Industrialization,2012(3):62-65.
[4]贺连彬.低碳环保包装的乡土化设计[D].吉林:吉林大学,2012.
[5]徐燕.从患者需求谈药品包装设计的造型原则[C]//包装工程编辑部. 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重庆:重庆五九期刊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