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金融策略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金融策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金融策略分析

第1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商业银行;营销策略;金融产品;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市场营销理念深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销售管理中。面对日益激烈的银行服务质量、业务质量、金融产品价格、金融产品种类之间的竞争,有必要对如何优化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营销策略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与探索,提高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市场竞争力。

一、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营销策略

1.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促销策略

与普通企业类似,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促销手段有销售促进、公关、广告以及人员促销四种。具体说来,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促销是指商业银行借助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宣传本银行金融产品相关产品信息,引导消费者了解金融产品信息,并且进行购买金融产品的整个过程。为了实现最佳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促销策略,商业银行要树立银行良好公众形象,实施CIS、公共关系、政治权利等策略构建稳定的政治渠道,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保证银行金融产品促销取得良好效果。商业银行要科学合理选用必要的营销策略,构建完善的、高效的、符合市场动态的金融产品营销体系,充分发挥产品促销的经济价值。

2.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分销策略

如果一个商业银行拥有极具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品种和产品价格,却没有良好的分销渠道,那么金融产品依然无法实现良好的营销效果。作为连接金融产品需求者和金融产品供应者基本纽带的分销渠道能够快捷、方便、适地、适时的将金融产品提供给需求者,可以说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益的好坏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现代社会各种媒体网络发展迅速。种类各异,信息传达渠道泛滥,商业银行销售渠道更是多元化,例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销售终端机、自助银行、自动取款机等。作者认为商业银行分销渠道的优化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的理念,具体分析就是在传统分销策略方面,商业银行要不断增加营业网点数量、优化银行柜台服务项目、丰富银行营业网点服务种类、继续加大银行传统分销渠道建设力度,之所以银行要继续加大传统分销渠道建设力度的原因是目前我国银行营业柜台依然是商业银行扩大宣传、联系客户、业务办理、先进回笼以及存款吸收的主要业务模式,对于银行的运营依然发挥主体性的作用;在现代分销策略方面,商业银行要充分借助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开展“移动银行”、“家庭银行”以及“企业银行”等网络分销渠道模式,突破传统银行服务中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以便于银行客户随时随地享受银行各种服务。

3.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定价策略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对于金融产品的营销效果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在整个金融产品营销过程中占据关键地位。金融产品的定价与普通企业商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合理的定价不仅仅需要考虑银行经营成本,还需要对客户心理因素、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流通、国家金融产品法律法规等,金融产品的定价是否合理不仅仅对银行自身造成影响,而且会对社会货币流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目前很多银行金融产品的定价会受到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控制,例如,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受国家政策和银行激烈竞争的影响收费都偏低,甚至成为免费业务,导致消费者普遍性的形成一种银行服务免费的一种潜意识,出现新的金融产品时,如何设计出客户能够从心里上认可性价比的金融产品价格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的“借记卡”年费收取以及银行卡跨行取款费用引起社会普遍性的争议就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商业银行将拥有更大的金融服务和贷款利率的自。金融产品的定价合理性对于金融产品的营销效益会有更大的影响。因而银行要加大金融产品市场调查分析力度,针对不同产品风险度、不同消费人群、不同的市场制定出既能够保证商业银行营销策略顺利进行,银行盈利提高,又能够满足客户需求,具有一定市场适应性的金融产品价格。科学合理、符合市场发展趋势的金融产品定价能够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增强银行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避免银行出现各种金融风险。

4.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策略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营销策略中的产品策略涉及的因素较多,但是根据目前金融市场分析,不管规模多大的银行都无法提供满足整个市场全部需求的金融产品,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金融产品,所以银行在推出金融产品时,首先要将市场进行细分,结合银行客户群体选择目标市场,根据目标市场客户的心理特征、消费需求、消费潜力、现行金融产品情况等因素确定市场定位,制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共同构成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相对来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形成比较明确的市场定位,例如,建设银行市场定位为基础设施项目和固定资产项目的投资和贷款,中国银行强力占据外汇业务市场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人员配备、营业网点、资金规模等方面不及国有商业银行,但是在多元化市场竞争中,每一个商业银行依然可以根据市场细分,找出新的目标客户群体,发挥银行优势,明确银行金融产品市场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念,形成银行强势产品市场定位,树立在目标客户群体中的良好形象。

商业银行金融产品营销策略中的产品策略主要有品牌策略、差异化策略以及创新策略。商业银行应该根据金融产品盈利特征与银行自身实力选择产品策略。例如,有些实力雄厚的银行可以进行创新产品策略,新的产品能够迅速占据市场,赢得主要客户渠道,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其他银行此时单纯的追随新产品必然得不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客户群体,但是如果其他小规模银行在追随大银行新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策略,形成一定程度的整合创新,那么可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占据有利地位,加之在金融产品研发过程中小规模银行并没有投入多少研究资金,所以会获得较大的利润,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二、结语

总而言之,如何更好的指定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生存能力具有关键影响。在多元化金融市场中,每一个商业银行都要制定科学合理、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营销策略,提高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万红.试析国有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策略[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1(10).

[2]无.金融产品营销:理智与情感间的掘金[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3).

第2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生产成本变动频繁,对于我国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利影响,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面对这一原材料价格风险,许多企业选择利用金融衍生品进行套期保值来对冲成本上升的风险。但是,从我国众多企业套期保值实践的结果来看,企业以控制成本为目标的衍生品交易反而给企业造成了巨额的损失。本文以国航燃油套期保值巨亏案为例来分析其交易策略及启示。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看跌期权

一、衍生金融工具的含义

根据对货币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汇率、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商品期货价格等金融资产的价格走势的预期而定值,并从这些金融产品的价值中派生自身价值的金融产品。衍生金融工具是指从传统金融工具中派生出来的新型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根据交易方法和特点可以分为远期合约、期货合约、期权合约与互换合约四大类。它们的主要特征是:远期合约一般在场外进行交易,交易价格和数量都是交易双方协商确定的,具有灵活性较大的优点,但其交易不透明、流动性差和没有履约保证的缺点也非常突出;期货合约与远期合约的主要区别是期货合约是在交易所交易的标准化合约,逐日盯市、保证金和期货清算所制度大大降低了期货合约的信用风险;期权合约是买卖某种工具或资产的权利而不是义务的合约,买入期权的最大损失是期权费用,而收益是无限大的,所以运用期权管理风险,套期保值企业只能买入期权,绝对不能卖出期权。

二、套期保值的定义

套期保值是指利用期货合约作为将来在现货市场上买卖商品的临时替代物,对其现在买进准备以后售出商品或对将来需要买进商品的价格进行保险的交易活动。其基本做法是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对同一种类的商品同时进行数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买卖活动。

企业为规避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商品价格风险、股票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指定一项以上套期工具,使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动变动。预期抵消被套期项目全部或部分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三、国航套期保值简介

(一)国航公司简介。2002年10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和中国西南航空公司,成立了中国航空集团公司,并以联合三方的航空运输为基础,组建新的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2004年9月30日,作为中国航空集团控股的航空运输主业公司,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2004年12月15日,国航在香港和伦敦成功上市。

(二)航油套期保值的原因。1.是属于高风险的行业,很容易受到政治稳定因素、经济起伏、金融汇率和油价波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2.航空公司的利润预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航油价格。因此,航油套期保值被认为是降低运营成本、规避风险、创造利润的必要措施之一。3.中国国航的燃料成本很大,占总成本的40%左右,而国际上平均航油成本只占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10%―15%,因此,为了减少营运压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国航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航油的套期保值业务。

四、国航套期保值巨亏交易策略分析

(一)案例简介。2008年7月中旬时,国航签订了一份燃油的套期保值合约,本来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对构成其运营成本40%以上的燃油成本进行套期保值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份合约却给国航带来了巨额的亏损,成为了国航挥之不去的噩梦。在签订后,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国航的燃油套期保值合约截止2008年末公允价值损失高达68亿元,国航也就成为了继中信泰富,深南电之后的由于套期保值而产生巨额亏损的公司。

(二)合约简介与合约风险。国航所签订的合约具体内容如下:它选择了双向的期权头寸,即同时卖出一个看跌期权并买入一个看涨期权。也就是选择了在获得按固定价格买入燃油权利的同时,授予对方以更更低的固定价格卖出燃油的权利。

在合约订立的当时,国际油价处在高位,且市场普遍预期油价将继续走高,造成仅对冲油价上涨风险的套保合约,成本高昂。对于国航来说,它并不想用大量的资金来支付这一高昂的期权费,于是,它就通过卖出看跌期权来获得一定的行权费,在用看涨期权锁定油价的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风险敞口。

国航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航油的套期保值业务,由于2004年之前,原油价格较低,对公司的成本支出影响较小,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业务规模较小,截至2005年公司也只是对12%的年度航油用量进行了套期保值。此后,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上涨,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的数量不断增长,2007年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数量已经接近公司年度航油用量的50%。2005―2007年,公司的航油衍生工具的净收益为0.95亿元、1.13亿元和2.36亿元。由于在此期间,原油价格保持上升的趋势,公司的航油套期保值业务很好的降低了公司的燃油成本和业绩波动,公司对通过套期保值业务进行稳定成本的信心增加。因此,2008年,随着油价的继续上涨,套期比继续增加大到1220/2336*100%=52.2%。

(三)国航套期保值巨亏分析。1.深陷结构性期权套期保值迷宫。结构性期权的一般模式是,既作为期权的买方,如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也是期权的卖方,如卖出看跌期权。在这种模式下面,作为期权买方,只有在价格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会行使权力,而作为期权的卖方,当价格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规避风险的。2.套期保值数量过大。在行权价格和市价均可确定的情况下,影响亏损的关键就在于行权的数量,国航将对手方出售的最高数量定为实际用量的50%左右,可谓是豪赌。当油价出现大幅下降,国航的现货采购会降低成本,可以覆盖燃油套期保值亏损所造成的部分损失,但由于国航进行套期保值的数量达到实际用量的50%左右,使得成本的降低额很难全部覆盖套期保值所带来的巨额亏损。3.扭曲了套期保值的目的。套期保值的目的是通过一些衍生工具来固定成本或者锁定利润,以消除或者减少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国航之所以在套期保值方面出现巨亏,问题不在于套保本身,而是在于套期保值的目的上出现了偏差,由单纯对冲风险、保值转向希望借此盈利。

国航的巨额亏损最主要是由其卖出看跌期权引起的,这类期权对国航来说收益有限、亏损却是无限的。同时,套期保值的头寸过量,更使其套期保值行为带有浓浓的投机色彩,偏离了套期保值的目的,演变成了对油价走势的一种赌博。如果油价上涨,国航可以继续享受低成本油价,获得收益;如果油价下跌,国航则会承担巨额亏损。

五、套期保值风险控制

(一)充分了解期货合约内容。要深入的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不论是国际风险还是国内风险,都应当引起相当的重视和注意,对国际商品走势做出正确判断,往往有了正确的预期,更能实现套期保值的目的,从而规避想规避的风险。

(二)只做套期保值,放弃投机行为。要明确套期保值的目的,套期保值是为了固定成本和锁定利润,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去做套期保值。应当适当选择有一定风险的现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

(三)大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培养既懂得经营又拥有丰富期货操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操作是极具挑战的,这不仅需要操作人员专业的水准,也需要他们稳健的心态。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也许与交易相互配合,为投资策略的分析和制定提供充足的信息。

(四)慎重进行卖权操作。对于看跌期权的出售者来说,其收益是有限的,而风险却是无限的,虽然得到了固定的期权费,但是风险可能会更大。(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丽.我国航空公司燃油套期保值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

[2]从林.由国航、东航燃油套期保值大幅亏损引发的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8:88.

[3]李慧,刘训文.浅谈套期保值的风险控制――基于国航燃油套保巨亏的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09,29:111-112.

[4]吕飞.燃油套期保值:关键在控制成本[J].国际航空,2009,01:32-34.

第3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Abstract:With the opening up of China's financial sector,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bank entere into the fiancial market of China's rural,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that foreign bank entered the market of the rural finance as well as the attention factors.

关键词:外资银行 农村金融

Key Word: foreign bank rural finance

基金项目: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课题《开展金融创新、解决融资难问题研究》(编号:JLXZ100503-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冬,男,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金融经济学、公司治理;马义军,男,中国人民银行青岛中心支行,硕士,研究方向:金融经济学。

近年来,随身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融资需求越来越大。但一直以来,我国内银行特别是国有大银行城市化现象比较严重,县域以下农村金融服务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普遍认为农村地区金融市场具有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见效慢的特点,各大金融机构都逐渐撤离农村金融市场,收缩“阵地”。而此时外资银行则“趁虚而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本文试图对外资银行“入村”的现象进行分析,阐述其进军农村市场的原因和策略。

一、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的原因分析

普遍认为,大银行进入小额农村信贷领域开展零售业务,就会面临高昂的风险控制成本和交易成本。一方面,大银行会可能并不了解这些微小的、也显得不那么正规的客户的风险状况,而且这些客户往往无力提供足够的合规抵押物或担保品;另一方面,与数量众多的微小客户单独谈判,需要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但随着国内农村金融的开放,国外知名银行纷纷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并产生良好的效益。实际上,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是有其战略考量的。

(一)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既得到政府的支持,又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目前,“三农”问题依然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中央政府及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都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金融的保障,未来中国农村金融市场前景广阔,所以,中央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也陆续出台鼓励农村金融发展的措施。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我国取消了对外资银行所有权、经营权等设立的限制,为外资银行的业务开展扫清了政策障碍。外资银行通过开设村镇银行等形式开展农村金融活动,既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欢迎,又会受了民众的接受与认可。开设村镇银行的门槛不高,监管部门规定的注册资金对于长期看好中国市场,谋求在中国长远发展的外资银行而言成本不高,即使短期不盈利,至少在政府和民众中树立了外资银行的良好形象,为银行其他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二)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渐大

一方面,国内城乡二元格局正在逐步打破,城乡一体化的经济特征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国内乡村的资金缺口大,农村金融需求旺盛,加上大银行曾一度收缩乡村网点,客观上也为外资银行涉足创造了空问。中国农业以及农业关联的产业正在崛起,亟需庞大的资金输血;中国县城以及乡镇的工业正在进人新一轮的“进发期”,资金需求迫切;随着交通瓶颈问题的解决,沿海一些产业正在向西部以及农村转移。这些,都为金融机构在农村发展创造了广阔前景。外资银行看好中国乡村的远景,早“下乡务农”,实际上是抢占发展先机。

(三)乡村金融需求旺盛,金融服务不足。

自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我们的主要金融机构逐渐从农村金融市场撤离,四大型国有银行除了农业银行在县级城市还有大量布点外,其他银行主要集中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大量布置网点,在乡镇基本没有网点设置。村级金融服务基本上是空白的。邮政储蓄业务在农村主要以吸储为主,农村信用社在村级的代办处也大为减少。这些原因致使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大幅降低。但也有资料表明,中国农村目前有1.2亿农民有贷款需求,每年资金缺口约为l万亿元,目前只能满足60%,农村小企业贷款满足率不足50%。在农村金融网点布局方面,我国还有数千个乡镇是空白,有些也只有独家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竞争不充分,服务低下,导致农民无法享受应有的金融服务。外资银行此时进军乡村有利于激活农村金融市场,缓解“三农”融资难。

二、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的策略选择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主要依据的是中国的入世承诺以及银监会颁布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银监发[2006]390号)、《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外资银行可以根据中国有关法律法规选择金融中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方式。

(一)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方式

1.参与村镇银行的建立。我国现在大力鼓励个银行参与筹建农村村镇银行。根据有关规定,筹建农村村镇银行的门槛不是很高,各外资银行都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自2007年12月,汇丰银行第一家村镇银行在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开业后,渣打银行、花旗银行、东亚银行等又在内蒙古、湖北、陕西等地设立的村镇银行或贷款公司。外资银行进入农村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村镇和内陆地区欠发达但农村改革走在前列的地区为首选地址。

2.参股收购相关银行。外资银行可以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选择经营管理和业绩较好的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合作经营。如澳新银行收购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部分股权,前荷兰合作银行收购了杭州联合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

3.参加保险,分散风险。对农村金融贷款进行保险,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信贷风险。目前我国农村保险业务开展的不好,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贷款再保险业务。但外资银行可以与其所在金融集团的保险公司合作,实现内务双赢,降低风险。

4.开展混业经营业务。外资银行利用本身优势,可以开展投资咨询、租赁、证券经纪、抵押担保等业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

(二)外资银行开展农村金融业务应考虑的因素

1.注重优势产业。对具有产业优势的龙头产业和具有发展潜力产业,如农副产品加工业上游的养殖业、油料种植业等。

2.关注长远利益。外资银行在与中资银行竞争过程中,特别是在城市金融业务方面,没有达到其预期目的。主要是中资银行在城市中的网点布局、业务开展比较成熟。而在农村开展业务,目前看,短期效益不明显,所以外资银行应关注长远利益,优先布局,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落后农村区域金融服务将是一块大“蛋糕”。

3.发挥创新优势。与中资银行相比,外资银行在管理和资本方面有着较大优势,有利于开展产品创新。外资银行要通过个性化的服务,新颖的产品,全方位的满足农村金融需求。

4.注意管理成本和风险。农村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风险较大。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需要开展新的网点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外资银行可以与当地的信用社等机构广泛开展合作,节约新建成本,共享信用信息,节约管理成本、减少不必要开支、提高市场占有率。

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多是大型银行,经营理念成熟,风险甄别与控制能力较强,其“下乡”势必能给村镇银行带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缓解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推动金融服务改善和市场体系完善。短期内,外资银行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将很好地发挥“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带来农村金融市场的繁荣,更大程度满足农村金融需要,带动农村与农业的发展。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社会各界都应该鼓励外资银行向农村金融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文畅:浅谈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可行性,商场现代化,2007年18期.

第4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债 收益 流动性 梯子策略

为了使四大商业银行不过多承担政策性负担,1994年以来,我国陆续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并允许它们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为大型公共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实行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它们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构成了我国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

一、我国政策性金融债的历史

(一)派购发行阶段

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派购发行开始于1994年4月。当时由国家开发银行第一次发行,从此拉开了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发行序幕。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派购发行在中国人民银行和上述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每年都完成了发行任务。这种金融债券为无纸化记帐式债券,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托管登记,各认购人均在中央国债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开设托管帐户,中央国债登记有限责任公司接受政策性银行的委托办理还本付息业务。政策性金融债券基本上每个月发行一次,每月20日为当月的基准发行日(节假日顺延)。

政策性金融债券派购发行的券种,有三年期、五年期、八年期三个品种,在付息方式上,在1994年度发行过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单利债券,从1995年起,开始发行按年付息的附息债券。所发行的三年期的金融债券为固定利率债券,五年朔、八年期的金融债券为规避利率风险,从1995年起实行由中国人民银行一年一定的准浮动利率。派购发行的政策性金融债券尚未正式流通,但中国人民银行己批准在货币市场上做抵押回购业务,同时可以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工具。

(二)市场化发行阶段

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市场化发行,仍然是国家开发银行于1998年9月2日率先推出,中国进出口银行于1999年开始尝试市场化发行业务。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主的发行主体,按照国际标准结合我国国情设计出多种规范的、便于流通的、发挥市场参照基准的债券创新品种,大大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广大银行间市场成员机构的好评,并受到国内外专业媒体和国外金融机构地关注。政策性金融债券的市场化发行,推出的券种按期限分有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五年期、七年期、十年期、二十期、三十年期。按性质分有浮动利率债券、固定利率债券、投资人选择权债券、发行人选择权债券以及增发债券等。

二、政策性金融债投资优势分析

(一)收益要比同期限定期存款要高

目前在中国的各大商业银行,一年期定存利息在3.3%左右,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为5%到7%不等。根据金融学里面的“72法则”,投资定期存款要23年资产才能翻倍,而投资政策性金融债只要10年到14年就能翻倍。因此,从短期来看,投资定期存款与投资政策性金融债差别并不大,但从十年以上来看,投资政策性金融债的收益则比定期存款要大许多。

(二)风险较小

政策性金融债的发行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表面上是以这些银行的信用为担保,而实质上则是以国家的信用为担保。因此,购买政策性金融债的风险,几乎等同于购买国债的风险,意味着违约风险几乎为零。

(三)流动性较强

投资任何一项金融产品,除了要衡量它的风险和收益,还要考虑它的流动性。而政策性金融债的流动性几乎与国债一样,属于流动性很强的债券。这样能确保投资人在遇到急需资金的情况时,能迅速变现。

三、政策性金融债投资策略分析

(一)梯子策略

本人建议投资者将资金平均分成三份,三分之一购买一年期的,三分之一购买两年期的,三分之一购买三年期的。这种梯子策略的优势是能兼顾收益与流动性。

这里不妨用一个案例来说明。假设某投资人拥有本金30000元,想投资政策性金融债。而这种债券一年期的利率5%,两年期为6%,三年期为7%。按单利计算。第一种投资方法是将30000元全部投资于三年期政策性金融债券,收益为30000:7%:3=6300元。这种投资方法的好处是收益较高,但弊端是三年内将这30000元捆绑在这笔投资之上,流动性明显不足。第二种投资方法是用1万元投资一年期的政策性金融债,1万元投资两年期的,1万元投资三年期的。这样获得的收益是10000:5%+10000:6%:2+10000:7%:3=3800元,收益比第一种投资方法要少,但能保证每年都有现金流。如果一年期的债券到期后,无须取用,则又可以用来投资一年期或者两年期的债券,又能获得500元或者1200元的收益。这种梯子投资策略,牺牲了一点收益,但取得了较大的流动性。我认为比较符合现实情况。

(二)利率策略

目前利率市场化预期上升,而利率的上升势必导致债券在某一时点上现值的下降(见公式(1))。因此如果投资债券组合,我建议集中投资于短期债券。因为短期债券对

利率波动敏感性小。

(三)捕捉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

利率市场化的前提是基准利率体系的形成以及利率传导机制的完善,利率市场化也将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的定价机制,改变目前利率被扭曲的情况。今年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方向,就是通过捕捉市场上这种利率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微小定价偏差。

总之,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投资品种,政策性金融债具有收益高、风险小和流动性较强等优势,只要采取合理的投资策略,如梯子策略、利率策略等,能够有效帮助投资人规避风险,提高收益和增强流动性。

第5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1.1货币危机

国际货币危机,即一国货币汇率短时间内出现异常剧烈的波动,并导致相关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性的货币支付危机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

1.2债务危机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在国际债券债务关系中,债务国因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不能按照债务契约规定按时偿还债权国的债务本金和利息。

1.3银行危机

国际银行危机,是指由于国际银行也出现信用危机,从而导致地区性或全球性银行也出现经营困难甚至发生银行破产的一种经济现象。

2国际金融危机的生成机理

2.1汇率制度崩溃引发金融危机

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国家的金融机构及大型企业集团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或间接地享受着国家或多或少的政府担保。面对众多被担保的机构,政府财力毕竟有限,最多处于稳定市场的目的,政府会帮助这些负债机构偿还一次债务,一旦挽救成本过于高昂,政府就不得不宣告其破产。债权得不到保证,必然会使债权人信心丧失,巨额资本就会发生恐慌性外流,国家货币此时不得不贬值,国家的汇率制度必定土崩瓦解,金融危机也就引爆了。

2.2资本项目自由化孕育金融危机

资本项目自由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大势所趋,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资本项目自由化也就意味着一个国家金融体系的全面开放,不但可以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效率,而且还可以加速金融创新、降低运作风险,对国家经济增长及经济福利增加都有重大意义。

3针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3.1谨慎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

资本项目的自由化要经过长时间的积累,而不是在短期就可以实现的。由于中国的经济比较薄弱,而经济市场的构成相对不够成熟,在金融体系构建上相对不够完善,根据以上几方面的原因,当中国在纳入国际金融体系时,更不应该将资本项目的自由化过早地开放,如果将资本项目自由化开放过早,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产生一系列的金融危机。资本项目自由化,必须有稳定的国内金融资本,健全的金融体系,成熟的经济市场环境,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过渡到资本项目的自由化。

3.2培育完善的金融市场

第6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新型工业化;支撑平台

当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金融业增强相应的扶持力度显得尤为重要。以辽阳为例,该市以发展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抓手,促进芳烃化工产业集群的壮大。截至2010年5月,争取政策性贷款3.5亿元,商业性贷款5亿元,帮助企业上市融资23亿元。

一、区域新型工业化的特征

辽阳市以发展精细化工为重要载体,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路子。其工业化特点:一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基地管理引进ERP管理系统,实现自动控制、信息化管理。二是科技创新。基地突破仿生催化氧化等8项关键技术,转化重大成果50项。三是建设循环经济,保护环境。建设高标准气、氮、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将附近众多化工厂的废水、废渣、废气统一回收,将副产品再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四是积累人力资本。基地锻造大批行业精英和技术人才,成为新型工业化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

二、金融支持区域新型工业化面临的现实矛盾

第一,工业快速壮大与金融扶持战略缺失之间的矛盾。目前,地方政府尚未将建设地方新型工业化龙头与促进当地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提升有效结合起来,未能抓住当前的有利契机实现当地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一次飞跃。主管部门所考虑的金融支持仅局限在要求银行增加贷款额度,未能考虑加快金融深化,提升地方金融服务档次,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金融业基础。导致企业对私募基金(PE)、创司普遍抱有不信任心理,相应的金融引导与配套改革滞后。

第二,政府融资渠道狭窄与基地建设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工业基地的先期建设资金缺口巨大。然而,地方政府财力紧张,主要依靠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支撑,再由区财政统借统还。这种体制存在弊端:一是地方政府的开发行为缺乏市场考量,容易存在决策风险,加大改革的试错成本。二是融资平台运作还不规范,项目投资缺乏成本约束机制,项目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缺少有效担保措施,给地方法人银行造成潜在经营风险。

第三,外地企业的产业转移与本地银行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对外来企业的金融服务亟待改进。一是外来企业经常面临临时性资金周转困难。二是企业异地代购代销通过POS机方式结算较为方便,但是目前未获准安装。三是基地内的外地员工和高校毕业生,对本地环境尚不熟悉,办理业务不方便。

第四,工业“迅速上规模”的短期需求与银行审慎经营原则存在矛盾。基地开发的短期要求是上大项目、迅速形成生产规模。因此,部分企业“边审批、边建设”,个别项目还没有取得土地许可批文就开工,不符合银行审慎经营要求,难以获得授信。此外,政府重视发展产值5000万以上的大项目,只有3家小企业被允许入驻。这与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货币政策相矛盾。还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不够规范,其部分贷款是监管部门的重点风险监控对象。

三、金融助推地方新型工业化的策略

第一,战略规划,构建金融支撑平台。基本思路:一是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对接平台。要体现“政府引导和撬动、多元融资、提高合作层次”的方针,为企业推介融资租赁、投资银行、私募基金等机构,并提高融资对接成功率。二是打造金融智力平台。应倡议组织区域金融论坛,集思广益谋求发展,建立门类齐全的金融人才储备库。三是建立新型工业化的金融信息网站。为工业化的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提供网上对接的渠道,尽快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建立失信披露制度。四是积极发展直接金融。帮助涉农企业并购重组和上市融资,积极探索涉农贷款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途径。

第二,市场导向,优化平台公司管理。以强化平台公司的资本运营能力、规范信贷行为为突破口,解决基础设施资金不足的问题。逐步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项目的成本约束机制。一是做实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补足注册资本,聘请高校专家为外部监事,落实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二是强化管理团队。引进专业的金融投资人才,组建专业的资产管理团队。三是规范融资行为。在遵守金融法规的基础上,运作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手续齐全、程序规范透明,维护自身信誉。四是革新融资方式。实现融资方式和渠道多样化,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BOT等多种融资方式。

第三,客户导向,加快金融服务创新。一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产业基金,支持工业化支柱产业发展;完善支撑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建立科技孵化器等;鼓励村镇银行介入,增强差别化服务的能力。二是完善金融服务渠道。选择“离行式ATM+客户经理”的模式,推广网银使用。三是创新金融产品。四是强化对外来企业的服务。包括:解决外来企业临时性资金需求,尽快完成授信评级,开展保理等业务;为其异地购销行为提供便捷的结算渠道,为外来职工在按揭贷款、消费信贷等服务。

第四,发挥金融导向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金融部门要引导资本要素向新型工业化方向集中。一是央行要综合运用再贴现、窗口指导等政策工具,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二是金融各部门更要利用好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化解新型工业化遇到的金融现实问题。三是强化主攻方向,重点支持区域主柱性产业升级换代,延伸产业链条。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四是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统筹城乡工业协调发展步伐,要支持县域农产品和矿产品深加工工业,增加工业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李剑峰.新开发工业园区的资本运营策略研究[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7).

第7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一、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业现状

我们对湖南省长沙市几所本科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业的现状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金融学专业大学生对创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认为创业首先是开创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他们的创业动机很明确,同时,创业目的也不再单纯是赚钱,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对于学校经常举办的模拟创业大赛,大学生们认为有兴趣可以积极参加,但大赛毕竟还是与创业实践有一定差距;有创业机遇的话,他们愿意选择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行业,把握好创业的时机进入。他们承认自己对创业知识及政策的了解还不全面,迫切希望学校能在创业教育方面提供指导;尽管大学生们在面对创业失败时表现出了积极乐观的心态,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对投入资金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小;相比较选择有资金或学历的合作伙伴,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与有经验的人合作以弥补自己创业能力的缺乏。

二、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业难的原因

(一)缺乏创业的充分准备

尽管大学生对创业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和热切的期待,但真正力排万难,实施创业的大学生还是不多。其中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如市场起伏、法律和政策变动风险、资金有限、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等无法预知的挑战,但多数大学生并未做足创业准备,这无疑加大了创业风险。

(二)缺乏创业启动资金

在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往往是资金的匮乏。大学生,作为没有就业经验的群体,也就意味着没有自己的积蓄。他们能承受的创业投入资金范围有近80%是低于10万元的,而且向银行贷款进行创业资金来源的仅占10%左右。这反映出大学生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强、有关大学生融资的国家优惠政策不被了解;而且也说明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执行情况不甚理想。

(三)缺乏创业具体实践

创业实践的缺乏,也是造成大学生创业能力薄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关注度最高的当然是其所在专业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对与创业有关的各类实践活动并没什么具体操作经验。大学的社团虽然也经常邀请知名实业家来校讲座、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举行一些创业大赛,但对完全没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大学生们来说,不仅机会有限,而且还不够深入人心,大学生能从此学到的实践经验仍停留在表面感知上。而一到要落实到具体操作层面,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储备的的相关创业知识也就有限了。

(四)缺乏综合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创业过程中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这是一个系统的整体,而不单纯指某种技能。新时代下,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大学生,他们在创业实践开始过程中,难免表现出创业各需各项能力的欠缺,尤其是大学生的创业观念可能会偏离最初的目标。

三、提升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一)金融学专业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及创新创业能力

1.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合理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不仅包括必要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尤为重要的还有综合性知识,如相关政策、法规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实践证明,只有大学生在校期间构建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才有利于投身社会后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系统性的创新创业知识结构可通过构建“三大平台”的教学模式来完成,即依托课堂教学、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校外实践三大平台。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以课外科技创新为主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而校外实践、产学研合作为中心则是开阔大学生视野,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的高级阶段。这“三大平台”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助于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注重提升自我创新创业素质

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考虑外在因素并结合自身条件,做好创业策划等充足的准备以应对未来不对预知的创业困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除了熟悉相关心理学和法律知识外,还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性格和不畏艰难的决心,另外还有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当前,很多大学生社交能力不强,有的喜欢长期“宅”在寝室,这容易滋生大学生自私、孤僻的情绪。如果大学生缺乏迎接意外打击、挫折和困难的心理准备,就容易在困境中陷入被动,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溃。如何增强大学生自我抗打压能力,磨练出坚毅的品质、自主的思维和健全的人格,是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必修功课。

3.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

实践最能锻炼和培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只有在实践过程中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反复调査,反复检验,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才能从实践中摸索出真知。大学生要多利用在校期间的空闲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创业计划竞赛,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和提高其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十分有益。

4.探索团队的学习模式

大学生们在参与学科赛事、承接项目的过程中,首先就可组建团队。团队的成员为了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会到处寻求答案。大家因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聚集,之后将共同的兴趣爱好得以深入,自主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团队按规则定期召开交流会,会上师生展开讨论,乐于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可通过交流会提出各自新思路、新想法和新创意来解决问题。通过团队的学习,其中的成员还能学会正确处理与团队中不同成员的关系,学会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而团队也可组织早期毕业的校友重返校园,反馈社会需求,并传授经验。

(二)高校要构建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合理设置创新创业系列课程

首先,高校应开设创新学、创业学方面的公共选修课,使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汲取有关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次,还要通过开设剖析创新创业精神等心理方面的专业课程,提高金融学专业大学生提出金融类创业设计方案、论证创业方案的能力,增强他们不怕面对创业困难的精神;最后,要加强创新创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金融学专业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2.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受到长期身处校园环境的制约而可能本身缺乏创新创业实战方面的经验,学校应多鼓励金融学一线教师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类研讨会和科技论坛,使老师们获取经常学习的宝贵机会;金融学专业的实践课上,任课老师应多与本土前沿高新技术企业联系,使金融专业的教师能在课堂上多多引入实例。同时,金融学专业所在院系可以聘请金融学专业的成功创业人士和校友为客座教授,通过为金融学专业的师生开展专题讲座,传授创新创业方面的技能和知识,使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创新创业的过程,增强他们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开阔金融学专业师生的视界。

3.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

学校和院系可以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基金”,来鼓励和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梦想。在校园内营造创新创业的教育氛围,通过对有未来发展前景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一定的资金资助,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为金融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创业场地和相关的便利措施,对积极参与指导的金融学专业的教师更要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只有建立健全金融学专业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才能吸引更多专业的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其中,才会使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人才脱颖而出。

(三)全社会群策群力关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1.加强创业基地的创业集群建设

国内目前已建有大连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南京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无锡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中国苏州创业园等等。各地政府应加强以创业基地为主要形式的创业集群建设,通过在投融资、法律、会计、管理等方面设立辅导员和创业导师以及孵化企业信用体系,实现全社会宏观、中观和微观资源的有序使用,对发展潜力好、经营规范的骨干孵化企业,由当地高新科技创业发展有限公司参股投资,列为重点跟踪企业,并通过创业股权形式(3%-5%)对企业进行创业辅导,培养企业反哺意识,分享创业成果。通过政府加强对创业基地的建设,为高校师生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相结合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创新创业的多种思路和渠道,实现社会资源共享,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2.优化创新创业融资体系

大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缺乏创业资金的支助。为了缓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筹资压力,光靠地方高校设立一定的创新创业基金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政府要不断改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的环境,鼓励社会上有爱心的成功人士,共同设立有资金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加大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落实创新创业补贴、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实行税费减免等政策,让全社会和大学生整个群体全面了解政府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方面的支持,科学地扩大大学生创新创业融资方式的选择。

3.家长要理解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

家庭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要尽全力支持。首先,家长要转变观念,不仅要从小培养儿女们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素质,而且要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兴业。从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做好他们敢于在社会上打拼的坚强后盾,另外,还要在他们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多多倾听他们的诉求,并为之提供宝贵的经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为有想法、有干劲、刚刚创业的大学生们提供相应的启动资金,做好他们的经济后盾。

第8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风险防范;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50-02

1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

随着危机的蔓延,将考验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新华财经报告指出,目前银行贷款增速开始下降,贷款质量有恶化的趋势,贷款组合中占比较大的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资产质量下滑尤其令人担忧,零售业务也出现放缓的迹象。

1.1 利率、汇率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币债券投资损失和潜在风险,尽管中国银行业持有与危机相关的各类资产总量是有限的且提取了一定的拨备,但是现在这些产品的潜在风险,仍可能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而显露,商业银行固定收益类产品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较高,在利率和汇率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市值变化比较剧烈。同时全球也进入了低利率时期,银行外币债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控制面临新的压力。

1.2 合作伙伴风险

在银行业的改革与开放进程中,我国引入了30多家外资战略投资者,包括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银行、瑞士联合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国际银行业巨头。它们的参与对于中资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与上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外资战略投资者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其中部分外资战略投资者因自身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开始减持或出售其所持有的中资银行股份。

1.3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投资资产价值下降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美国雷曼兄弟因次贷危机而破产的负面影响正蔓延至中国金融机构。如招商银行率先披露持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第二,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为了应对金融危机,银行将进行更多的拨备并加强银行的流动性,从而增加资金的成本;在未来利率下调的预期下,将可能缩小银行的利差;资本市场的大幅下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等中间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收入增长缓慢。

1.4 信用风险

目前国内出现的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回调,开发投资资金紧张及房地产销售面积不断下滑的情况,未来房地产市场大幅回调甚至出现崩盘,断供将更加严重,这会导致我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危机乃至金融危机。此外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资本杠杆比率偏高、资产形式单一、变现能力较差、信贷资产质量低。流动性负债比例上升,信用风险逐年加大,公司的违约风险将迅速上升。

2 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策略

目前我国银行业的经营依然稳健,防范风险的各项指标处于较好水平。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除去国际金融危机的潜在威胁,国内经济增速下滑所带来的风险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因此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阐述。

2.1 全面贯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重心在于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市场约束。新协议提出维持资本金8%的比率不变,对信用风险的衡量方法提出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选择方案、对操作风险提出多层次衡量方法和市场风险衡量方法。委员会要求监管机构根据银行的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保持高于最低水平的资本充足率,并对每一家银行的资本变动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同时要求银行根据风险变动状况相应调整资本充足率标准,并依据其承担风险的大小。新巴塞尔协议首次引入了市场约束机制,要求银行必须及时、可靠、完整地披露关于资本水平、资本结构、风险状况等信息,接受市场监督,以便市场参与者更好地评估可能面临的风险。

2.2 针对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的影响,建立预警机制

针对此次美国的次级贷款危机,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防范:一是坚持有效隔离风险的跨市场传递,加强对大型银行的并表监管,加强跨业、跨境风险监管;二是严格实施二套房政策,积极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三是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充分估计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加大计提拨备力度;四是加强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审慎开展资产证券化;五是加强理财产品监管,严格防范创新业务风险和误导性销售。同时对此次由于次贷而引起的金融危机,我国银行应关注以下方面并及时预警:一是汇率变动引起的外币资产风险管理问题;二是关注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对海外投资构成的影响,包括全面评估次贷危机、“两房”危机及雷曼兄弟破产造成的损失;三是密切关注抵押信用债券市场的发展,及时评估有关风险,审慎计提相应减值准备,择机出售相关的抵押支持债券及资产支持债券等,最大限度维护资产安全;四是关注国际游资对中国股市和房市的冲击,主动防范信贷风险,尤其是资产证券化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

2.3 完善银行自身经营制度,建立有效的内部治理机制

根据我国的商业银行的特点,笔者认为应从两方面加以完善:其一是加快银行产权制度改革,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制度是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形成和发挥作用的基础,公司治理是在既定的产权制度基础上对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构建,因此公司治理机制的优化从根本上受制于产权制度的优化;其二是转换经营机制,应从风险控制和激励机制两方面人手。在风险控制方面,应建立集中控制、独立评审的贷款发放和风险管理制度,建立数据信息中心,提高信用评级能力,掌握先进的信用风险衡量和管理方法。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约束结构使委托双方利益相容。

2.4 推进配套改革,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应完善国有企业改革,形成真正市场化的银企关系,实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其次加快资本市场建设,为国有企业提供有效地融资渠道。企业可以借助于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降低企业的负债比例及信贷资金需求压力,优化财务结构。最后为逐步推进国际金融自由化。在脆弱性没有得到逐步改善的情况下,应当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强以后,实施金融的对外开放。

2.5 加强法制建设。进行合理有效的法律约束

我国应针对在金融制度、组织体系、金融产品和业务以及金融技术改革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尽快建立起前瞻性的法规体系,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在进行宽泛性总体框架设计的前提下,重点对金融发展的目标和风险防范措施进行法律约束,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我国政府必须对国外金融机构的进入和经营进行合理有效的法律约束及监管,同时应对国内商业银行进行适度保护,以避免金融业开放对国内金融体系造成过度冲击。

第9篇:金融策略分析范文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 中小企业 对策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截至2009年底,占我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不仅创造了一半以上的GDP,还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力。据统计,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全国的60%以上,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外贸出口占全国的68%。

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中小企业中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是吸收就业的主要载体,2009年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受金融危机打击,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恶化,不仅对经济造成损失,还导致失业率上升,甚至还有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鉴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明确我国中小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策略是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充分扩大劳动就业、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世界各国多项经济刺激计划逐步见效,金融危机的最坏时刻已然过去,就目前各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还很难说已步入复苏阶段,所以这个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之前的特殊时期被称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基于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机会,同时仍有一些不利因素会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

1 贸易回暖。海关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1季度,我国外贸出口3161.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7%。3月份,外贸出口1121.1亿美元,同比增长24.3%,出口价格总体上涨1.4%,结束了自去年2月份以来连续13个月的下跌局面。贸易回暖,市场利好为我国中小企业恢复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供好良好的外部环境。

2 产业结构升级。金融危机使低成本的外向型生产模式逐渐失去竞争力,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外向型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3 海外并购。通过海外并购,不但可以以低成本获得以往难得的技术、利用国外的优势资源,还可以依托国外品牌加快企业的发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依然是中国企业难得的国际化机遇。

4 拓展市场空间。受金融危机打击,不堪压力退出市场的中小企业为实力较强的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拓展市场提供了市场空间。企业的多样化经营,也可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享受到更多的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

5 政策扶持。为应对危机,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对中小企业的负面影响。这些扶持政策体系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更为优惠的环境。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面临的挑战

1 贸易保护。目前,世界经济虽在一定程度回暖,但各国经济增长仍面临巨大压力。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各国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已影响到我国出口,使出口型中小企业蒙受损失。2009年1-8月共有17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突破百亿美元。在2010年全球新启动的15项贸易保护政策中,有10项针对中国商品,比例高达67%。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受害国。

2 成本上升。2010年1季度,我国外贸出口虽然同比增长,但同期的外贸进口增长幅度更大,进口额达到3016.8亿美元,同比增长64.6%,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5.7%,其中,3月份进口价格总体上涨17.6%,较2月份涨幅提升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涨幅提升。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使进口原材料价格提高,成本的上升自然会使企业利润减少,进而影响出口产品价格低廉的竞争优势。相对于美元和欧元的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价格,传统竞争优势遭到削弱。

3 融资困难。根据北京市工商联2010年的调查,中小企业发展中资金靠自身积累的占86%,感到资金压力大和融资渠道少的超过5成。我国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资金匮乏、求贷无门的窘境。

4 品牌弱势,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的贴牌生产附加值小,利润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可替代性强,如果对中国产品实行贸易制裁,可以很快在其他国家找到替代中国的产品,这样,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制裁中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和代价较低,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才会越来越盛行。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如前所述,后金融危机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一方面要及时把握机会,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同时也要勇于面对挑战,积极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就现实情况而言,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既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国家政策上的引导、扶持和资助。

(一)企业对策

1 实行成本控制。有效进行成本控制要在采购、生产和销售三个环节上下功夫。首先在采购环节上。通过有效的采购模式控制采购成本。其次,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资产使效率、降低折旧率、减少次品和废品数量及避免产品积压等措施控制生产成本。第三,通过准确定位产品市场、产品需求,选择有效的产品营销方式节约销售成本。此外,还要控制管理成本、办公费用等其他成本。

2 实行品牌战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实行品牌战略,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尤以技术创新为主。企业不但要提高自身技术消化和转化能力,还要培育研究团队,掌握核心技术,研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技术创新打造品牌基础,管理创新树立品牌形象。制度创新提供品牌保障。

3 发展网络营销。后危机时代是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网络营销的机会:可以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网站:通过网络广告联盟扩大销售空间和渠道:利用阿里巴巴、慧聪网等第三方网络平台,向各类企业提品采购、销售服务:还可以采用电子邮件营销方式,与顾客建立更为紧密的在线联系。通过充分运用网络营销,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4 开发多元化市场。单一的销售市场使我国中小企业特别容易受到销售市场所在国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因此,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才能够有效分散市场风险。我国中小企业应积极开拓中东、非洲、拉美地区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销售市场,并进行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5 进行海外并购。利用金融危机的影响进行海外并购,有利于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层次人才以及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完善企业结构。但如果并购失利也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进行海外并购要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要选择优良资产,还要重视并购后的消化与吸收。

(二)国家扶持

1 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就目前形势而言,大量的低端产业仍是我们长久发展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群,支持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要以技术创新来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出口产品核心竞争力,并引导企业间技术创新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