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推广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名牌农产品 渠道建设
品牌的知名度要销售规模来体现,而销售规模要靠销售渠道的运作才能实现。搞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设,加强对销售渠道的开辟和管理,形成一个通畅的、高效的销售网络,消除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分离,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消费平台,是农产品推广的重要工作,也是农产品品牌创建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培育市场销售主体
培养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为了解决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地区性、季节性和农产品消费集中性、全国性、常年性的矛盾,建立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或批发市场优质农产品专营区来集中销售优质农产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我国农村流通形式已由过去以国合商业为主的旧格局,迅速转变为以农民参与流通为主的新格局,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肩负着广大农民的期望走上流通舞台,在市场农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注重对市场经营者的资格审定,培养优质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经纪人,并进行后续培训指导。
扶持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在农业创名牌的过程中,依托各地名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各类区域性农产品销售公司,通过契约关系或买卖关系与基地和农户组成农业产业化组织,将销售公司培育成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销售公司先从农户手中收购产品,然后外销,有效缓解“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为此,探索新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如试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或“公司+大户+农户”等模式,公司和农户之间也可以通过专用性资产投资,相互参股经营,成本预付或收益预付等方式提高双方毁约的成本。政府应完善经济法规,加强对参与主体的法制教育,提高其履约的自觉性,并通过政策倾斜扶植一批有影响力的销售公司,使其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销售龙头,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引导农民组建销售合作组织。农产品流通问题是农民合作起来首要解决的问题,从实践看,解决农产品“卖难”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最直接的动力,农产品流通也是农民合作最基本的环节。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从根本上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充实了农产品流通市场主体组织,在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和纽带,成为深化结构调整的最根本环节。购销合作组织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时,一般不采取买断再销售的方式,而是主要采取委托销售的方式。所需费用,通过提取佣金和手续费解决。购销合作组织和农民之间是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的关系,委托综合性或区域性的社区合作组织(如流通联合体、贩运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既有利于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又有利于减小风险。购销组织也能够把分散的农产品集中起来,为农产品的再加工、实现增值提供可能,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调动销售大户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村涌现了许多靠贩运和销售农产品发家致富的销售大户。他们把农产品收购集中,然后源源销往各地,或联系外地客商前来农产品生产地直接收购。他们是我国农产品流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销售大户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能繁荣当地经济。但是由农户转化而来的个体销售大户,在市场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很难对市场信息进行有效的搜集、分析、处理作好市场预测,还会遇到如天气、运输、行情等诸多困难,风险较高,而且对市场经济知识缺乏较深了解,销售能力有限。为此,政府要完善信息体系,对大户进行必要的信息指导,引导大户进行商业投保以规避风险,采取聘请专家指导,举办培训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办法提高销售大户的销售能力。
各级农村经济组织,要把培育农民流通队伍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要充分认识农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在市场农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其正名,赋予其恰当的政治地位和荣誉;要为农民流通队伍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取消一切不合理的规定,使他们可以同样的条件获得银行贷款、注册商标、土地使用权、企业冠名权等;引导农民营销大户和经纪人走联合、合作之路。
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创新销售渠道的拓展方式
通过区域开拓销售渠道。在某个区域市场上寻找具有一定的渠道网络规模和对网络的控制管理能力,具有一定资信、实力,而且理解销售策略,愿意合作的中间商作为公司的销售商。在签订协议的基础上,委托商销售各种或某些农产品,将农产品推进商已有的农产品流通渠道网络。依靠商能够较快地开辟市场,形成销售规模。但在产品没有知名度的情况下,商很难全心全意地做市场。所以企业应配合某个区域市场渠道开拓,搞好宣传促销工作,扩大产品在该市场的知名度,增进消费者对该品牌农产品优良品质和特色的了解。
主动出击,加强区域渗透。农产品多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市场需求大,而城市的居民相对较为集中,对农产品市场的开辟较为有利。农业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居民小区,通过组建超市专柜、集市专区、直销点、专卖店,集中力量铺货、宣传、促销,打开局面形成规模后留一部分力量维持运转,然后把主力拉到另一区,在总结前一小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攻新区市场,攻下后再扩展,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分片包围,各个击破,打市场歼灭战”。渗透策略的最终目的是在大城市建立区域化的直销网络,有选择地占领居民比较集中的消费市场,不求最大,只求最好。这样做的好处是,风险较小,容易积累市场经验,但需要一支团结善战的营销队伍,需要好的策略和管理。
倒做渠道。倒做渠道也是针对城市,是区域和区域渗透相结合的产物。具体工作与区域渗透相似,也是先划一个区域,集中力量做渠道,做成后再转入下一市场。不同的是,倒做渠道在区域市场成熟后就选择一符合条件的经销商作为区域,将渠道交给商,这种方式对零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不会丧失,同时抑制了商的反控能力,对市场始终占有主动权。倒做渠道的最终理想模式是在一个城市建立一个可控的金字塔式的短渠道的分销网络,从而建立一个稳固的销售基础。虽然要花很大的精力,而且要耐得住性子,但做成了即是自己的市场,这对于像农产品这样的生活必需品来说,是非常值得的。
突出名牌农产品销售终端专卖
由于农产品品质营养卫生状况直接关系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所以,加强终端市场销售管理,是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市场销售终端,应适应人们需求的升级和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改变传统的集市地摊销售模式,提升终端市场层次,拓宽终端市场形式,将终端由农贸市场向超市和专卖店拓展。并在超市和农贸市场设立名牌农产品专营区,能突出优质农产品的专卖,对培养消费者的农产品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具有非常显著的宣传引导作用。同时便于对农产品实施市场准入,搞好名牌农产品终端质量管理。
农贸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专营区。从目前的情况看,农贸市场这一类销售终端在农产品销售中依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场所是农贸市场,部分消费者在传统消费观念和购物行为的支配下,仍然喜欢到农贸市场进行日常采购;农贸市场商贩的低成本包税经营和生鲜流通本身的低层次性,使得他们具有生鲜初级产品价格上的竞争性。所以,农贸市场这种销售方式可能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利用这种销售终端,在这里开辟农贸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专营区,突出优质农产品的专卖,确保产品质量和信誉,避免鱼目混珠,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有利于名牌农产品市场向深度开发。
超市优质农产品专柜。农产品进超市要有响亮的品牌,名牌农产品一定是有品牌的农产品;人们在超市购买农产品是基于超市的信誉和质量保障,而名牌农产品是严格按标准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不论卫生安全,还是营养风味外形都优于一般农产品。而且由于进入超市的门槛高,有利于流通主体自觉加强对生产流通过程的质量监控,推动名牌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超市对陈列的商品一般会要求外形好看,大小统一,包装醒目新颖,这对农产品也不例外。进入超市的品牌农产品要包装标准化,在产地市场就必须做好挑拣、分级、包装产后工作。挑拣、分级、包装产后工作是生产过程在流通中的继续,它们不仅能增加产品价值,提高产品形象,而且减少无效物流,降低物流和环卫成本。
直销点、专卖店。专卖店和直销点是名牌农产品专营市场供应链销售终端的一种形式,农产品销售组织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配送中心,向城市专卖店和直销点实行农产品专供直销,可以缩短流通环节,减少运销环节污染,这是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最有效形式。配送中心架起了基地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为产品质量的保证人,配送中心必须对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从而确保配送产品的质量,同时,与基地购销关系的建立,可以有效引导基地农民按标准化生产,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农产品配送,实行产销直挂,也是新时期农产品绿色营销的有效模式。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环境建设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一是要注重市场功能的完善和多种服务设施的配套。要尽快把星罗棋布的“田头市场”及时升级为集中规范的产地批发市场,重点是加强信息体系、质量检测体系、电子结算系统等基础设施,以提高市场档次和交易能力,并为开展网上交易、交易、拍卖等现代流通方式打好基础;二是要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建设,包括配送中心、运输设备、储藏设施、保鲜设施、道路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建设,提高流通效率,减少鲜活易腐农产品在交易过程中的损失,降低运销成本,为大力发展定单农业和农产品专供直销和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创造条件。
关键词: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既不是要全面控制农产品消费,也不是对农业文明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模仿,而是致力于提升农产品资源的利用率,反对浪费农产品,在消费中切实做到理性、节约,这样一来就能够节省宝贵的农业资源,改进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农业产业是我国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农产品消费状况又在整个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农业经济的发展之中能够发挥出承上启下的突出作用。所以,笔者觉得很有必要应用低碳理念来考察农产品适合于哪种消费模式的问题,全力引导消费者们将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消费模式转换成为低碳模式,从而让广大消费者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于低碳时代的经济环境,持续提升农产品消费的质量。
一、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主要是指广大消费者在消费农产品时将低碳作为主要价值导向,在个人消费能力许可的状况下,运用科学理性之认知以实现个人实际效能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人类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是一种积极、健康的消费方式。其主要特点是:一是注重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在平时生活中,消费者就应当积极抵制农产品化学化的不良影响,不断提升农产品安全消费的力度,致力于实现膳食营养之平衡。二是注重于环境友好与资源节约。基于市场经济条件的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不是倡导降低农产品的消费量,而是要尽可能地提升农产品资源的实际利用率,其目的在于尽可能地节约农产品资源。三是注重于文明和健康消费。要运用低碳农产品消费方式之指导,持续改进广大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观,让农产品消费者群体的消费能够持续提升,并且让其能够养成低碳化的消费习惯,推动消费者们自身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二、促进低碳农产品消费的重要意义
一是维持国民经济体系健康发展之所需。农业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彼此间具备了统一性,两者之间是彼此依赖的关系,而且还会在一定的条件下加以转化。农产品生产能够为广大消费者们创设出农产品这一十分重要的消费对象,而农产品的消费则又会对农产品的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有鉴于此,农产品消费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具备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我国国民经济实现健康发展的关键性内容。无论消费者怎样拥有与使用什么消费方式以满足个人生存、发展之所需,只要是能够有利于保护当前生态环境的,就能够推动国民经济实现稳定而健康的发展。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无疑是符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实际要求的手段。二是推动全社会公平消费的前提。所谓公平消费,主要是指所有人均能够公平享有各类消费资料之权力。如今农产品消费不公状况相当严重,不仅西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间在农产品的消费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而且一国内部各群体间在农产品消费上也是很不公平的,富裕人群的消费量往往极大地超过了其有权占有的消费量。同时,当代人对于农产品资源的大力开发肯定会影响到后代人在农产品资源上的储量。所有人均不应当为了实现自身消费权而做出危及别人的消费行为,人们不能由于同代人的消费而伤害到后代人的消费权利。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有利于推动国别、地区、代际以及代内公平,因而可以说是维护全社会公平消费的关键一环。三是维持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当前,全世界中具有主导性地位的是线性消费方式。这一消费方式形成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提下,以市场化体系为主要驱动力,致力于追求经济的不断发展,从而造成了对各类资源的过多消耗。如今,全球出现了资源日益耗竭、气候不断变暖的趋势,导致人类环境出现了灾难。为更好地解决温室气体的问题,全球各国均在努力为实现减排而探求科学的路径以及方法,注重于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以及长期性。就理论而言,可持续发展需要可持续生产以及消费,唯有真正建立起低碳化消费观,才能够确保可持续消费能够成为现实。唯有持续更新农产品消费方式,才能够切实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三、构建低碳农产品消费模式的建议
(一)不断推动形成低碳农产品消费观
低碳农产品消费可以说是消费价值观上的改进。唯有从保持发展、关注社会文明的视角来对待农产品低碳消费,才能够全面认识到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的必要性,才能够切实排除以往所存在的消费主义倾向,才能够让农产品低碳消费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生存方式以及价值观。依据目前我国公民在消费观上十分滞后的实际状况,应当采取两项举措加以应对:一方面是要不断强化低碳农产品消费的宣传引导工作。思想可以说是行动之先导,强化农产品低碳化消费之宣传,是保障消费行为的合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宣传过程之中应当着力强化对资源以及环境保护所进行的宣传,从而让广大农产品消费者们能够认清当前我国在资源、环境等方面所面临的艰巨形势,更加清楚依据科学生活标准进行消费的必要性,不断提升忧患感和责任感,持续开发低碳文化,充分运用新媒体、报刊、影视等多种形式的传播媒介以营造出良好的环境,积极引领大众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以及消费心理。另一方面是不断推进农产品低碳消费教育方式。低碳消费教育主要是指对消费者以及生产经营者们传授涉及消费知识以及技能的重要社会教育类活动之一,它十分有利于打造微观市场主体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以及经营观,不断提升广大农产品消费者以及经营者所具有的素质,切实协调消费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有效维护广大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所以说,实施农产品低碳消费教育是有力维护消费者群体的迫切要求,也是提升农产品消费质量的关键保障,更是倡导文明消费,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有效方式。
(二)持续改进农产品生态环境
为了能够改进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从生产视角来考虑,不仅仅是单一地停滞于开发低碳化农产品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在改进农产品生态环境上作出努力。当前我国农产品遭受生态环境破坏的情况十分严重,比如,气候的变暖对于农产品生态情境的影响非常大,这充分表现为暴雨洪涝的次数不断增加,水土流失状况不断加剧,气温的升高导致干旱的面积被不断拓展,土地的有机质含量则出现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而地力污染则极为严重,以至于病虫害的影响被进一步地加大,生物资源出现了大量减少的趋势,水资源极为短缺,湿地面积也在持续缩小等。如今持续出现恶化的农产品生态导致我国只能想方设法去打造绿色农产品生态环境,从而奠定农产品低碳消费之基础。一是要以积极防治为前提,不断遏制生态环境被恶化的状况。因为我国农村地区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水、大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土地污染等等。因此,要致力于创建农村地区污水净化体系,制定出对污染物实现总量下减的主要方案。应当运用节能、保洁等举措,积极控制温室大气往大气所进行的排放,这就要求从污染的源头抓起,致力于改进或者运用清洁生产的具体工艺,尽可能地少排或者不排放污染废物,切实控制化肥对于各类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多施一些有机肥,不予使用或者安全使用各类农药,也就是尽可能地使用低毒型农药以取代高残留、高毒性传统农药,从而不断推进生物防治工作的进程。二是要以保护为基础,不断提升农产品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服务作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无法离开农产品生态系统在服务作用的大力支持,切实满足对于生态系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之需求,力避生态系统的退化以及服务能力之丧失。一定要明确区域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定位,积极组建区域性生态服务能力不断利用之政策框架以及落实方案。
(三)全力探究农产品低碳化发展新策略
积极开发低碳化农产品,这是创建农产品低碳消费方式的重要基础。然而,因为低碳农产品经济主要是指在气候变暖状况下形成的新事物,这也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状态。当前,我国大多数群众对于低碳农产品还没有足够的了解,所以要运用全面宣传教育,尽可能快地让低碳化观念能够真正做到深入人心。这就需要认真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大力探究农产品产业低碳化发展方式。农产品低碳经济之发展有诸多形式,当前各地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由广大农民群众创设出来的农产品低碳化等形式。为此,要实施科学规范的总结,让其能够发展成为一种低碳化的产业发展方式,并且推广到风力和秸秆发电等新能源发展方式中就具有很大的宣传与推广作用。二是要持续改进与创新农产品低碳化发展技术。在当前农产品低碳经济的开发过程之中,开展技术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旦缺乏技术上的积极支持,农产品低碳化只可能一场空欢喜。改进农产品低碳化技术,可以推动高效化、畜禽养殖、农产品节能减排以及废弃物综合运用技术等,并且在实践当中持续进行推广、应用与提升。
结语
总之,由于低碳经济的大力推广,我国农产品消费过程中对于生态以及环境的压力正在变得愈来愈大。消费与加工等环节是判断农产品碳排放量大小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城镇居民在农产品加工以及流通之中的碳排放比例已大大高出农村群众。不管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农产品消费在整个农产品链条之中的碳排放,都是消费中碳排放量最集中的内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则占据了次要地位。所以说,消费与生产是降低碳排放量过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两个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居民群众总体收入水平的持续提升,农产品消费的不断提升是推动间接碳排放形成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地提升农产品的使用率,应当以可持续消费为原则,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在农产品消费中大力倡导节约、坚决反对浪费,切实帮助广大消费者们真正建立起农产品的低碳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1]樊纲,苏铭,曹静.最终消费与碳减排责任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01)
[2]庞晶,李文东.低碳消费偏好与低碳产品需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9)
[3]雨晨.低碳农产品消费研究回顾和展望[J].农业展望,2012(12)
[4]安玉发.居民食品消费碳排放测算及因素分解研究[J].农业经济研究,2014(03)
[5]郭斌.城市居民绿色农产品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关键词: 初级农产品品牌;标准化;脱贫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5.026
环首都贫困县是指环首都贫困带所辐射的全部县域,包括张家口、承德所有县域以及保定市易县、涞水、涞源三县。关于环首都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在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王晓海等[1]指出制度贫困是环首都贫困带贫困的真正根源,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制度创新意见。郭晓杰[2]从产业融合角度出发,寻找环首都贫困带治理经济的有效途径。这些研究对环首都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具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十三中全会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深化改革的力度和决心也前所未有,但制度的改革非一朝一夕,产业融合依托产业集群建设比较宏观,但也耗时耗财,非脱贫致富的首选。因此,本研究认为,要想脱贫致富,当务之急,就是让农民在现有制度下随着改革的步伐有事可干,有钱可赚。
纵观环首都贫困县,由于开发较晚且处于近京区,污染较少,是首都的生态屏障,适宜发展第一产业。因此,从消费者需求考虑,确定生产哪种农产品,以及怎样生产、如何销售成为关键。贫困县农产品生产环境好,农民一直秉承踏实、诚信的生产作风,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好,消费者喜欢,贫困县应依靠已有的优势资源,打造贫困县农产品品牌,走脱贫致富之路。
1 环首都贫困县品牌建设的优势资源
1.1 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生产环境好
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生产环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土地污染少。环首都贫困县多处于深山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且工业不发达,农产品种植区土地工业污染源较少甚至没有,重金属污染基本不存在。由于农民自给自足的思想,农产品多为自己食用,因此农药、化肥不会超标准使用,除草多为人工除草,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主要靠农家肥,农业污染轻微。另外,虽然外出打工人口增加,但土地仍然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保护土地的意识强烈。第二,水污染轻微。灌溉,主要依靠雨水,如当年雨水较少则进行灌溉会选用泉水、井水、河水和水库里的流动水等。这其中最具争议的是雨水,由于周围环境较好,雨水也比较干净。第三,农民淳朴的种植、养殖方式安全。本着食品安全的标准,农产品生产如种植作物少化肥多农家肥,少农药多靠生物手段除虫、除草;养殖类农产品喂养健康,少催长饲料,饲料主要是冬季玉米面、红薯等粮食,夏季喂食野草、种植作物的枝蔓等,常年喂养自己剩下的吃食,无公害。
1.2 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信誉好
以环首都贫困县――易县某村为例,每逢年节前后,有亲戚朋友住在县城、大城市里的农民,就会受到很多委托,帮“城里人”采买猪肉、鸡蛋、公鸡、鱼、蜂蜜、花生、甘薯、玉米面、粉条和豆腐等农产品,“城里人”总说老家里的东西好吃、香、原汁原味。见微知著,农村的原汁原味、安全放心的农产品是市场迫切需求的农产品,其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2 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环首都贫困县品牌建设具有天然的优势资源,然而打造贫困县农产品品牌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农民品牌意识不强
农产品生产者品牌意识不强,甚至很多农产品生产者没有考虑过把自己优质的农产品打造成品牌。他们对品牌认识不清,认为“品牌就大像明星,虽然看得见却不是普通老百姓能成为的人物”,更遑论如何打造农产品品牌。
2.2 农民生产方式落后
农民生产农产品,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在可以标准化的生产环节依然以经验生产为主,农业生产效率低。
2.3 产品销售范围狭窄
贫困县农民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销售范围狭窄。现有销售渠道有2种:商贩上门收购和摆摊销售。种植类农产品如红薯、玉米等销售渠道主要由小商贩上门收购,蔬菜、水果等最普遍的还是去集市摆摊销售或走村吆喝销售;养殖类的农产品如猪、羊等一般由商贩上门收购,屠宰后就会选择摆摊销售。摆摊销售的消费群体受摆摊地点的限制,如在集市摆摊消费群体就是十里八乡来赶集的人们,走村销售消费群体就为该村的人们。逢年过节,最终消费人群还包括家住城里但在农村有亲戚朋友的人群。
3 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战略方针
环首都贫困县的致富之道在于打造初级农产品品牌,虽然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建设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打造贫困县农产品品牌就如大学之道[3]:格物致知,通过保护耕地、优化生产方式、优化营销手段等方式创建初级绿色农产品品牌;诚意正心修身,确定秉承“吃的放心,原汁原味”的理念创建品牌;齐家平天下,明确做品牌的目的是实现自身富裕,最终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兼济天下。
4 环首都贫困县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实施策略
4.1 唤醒品牌意识
通过培训等方式,普及品牌知识,让农民意识到品牌并非“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就能拥有的。品牌建设也并不困难,因为农产品品牌形成的基础即差异化的优质农产品是天赋资源。
4.2 保护天赋资源
保护好农产品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是创建初级农产品品牌的重要前提。土地是最为重要的因素,由于贫困县的土地污染现象较轻,因此将重点放在保持现有土地现状不为土壤增加新污染方面:首先,扶贫引进乡镇企业,要引进绿色企业,最好引进初级加工企业,减少污染。其次,科学种养殖。不滥用农药、化肥,积极使用高效、无毒、低残留的农药,除草尽量使用人工除草,除虫靠益鸟等生物治虫手段;增加土壤肥力要使用粪便、秸秆还田等方式,粪便要经过处理才能投放田间地头,积极推广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种田与养田的结合;灌溉用水要严格监测、控制,使用处理后的无污染的水,推广喷灌、滴灌技术。
4.3 优化生产方式
要创建农产品品牌,就要优化生产方式,对于可量化的生产环节要标准化生产,不可量化的生产环节要科学管理,还要发展循环农业。
对于产前、产中、产后可以量化的环节,制定和实施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4],并严格进行标准化操作。种植类农作物可以量化的环节主要集中在种植过程中,包括通常情况下的种植间距、每公顷播种量、播种深度、定苗数量、除草次数与时间、浇水量、浇水次数与时间以及农药的使用品种与施用量等。养殖类农产品大同小异,可以标准化的环节主要集中在养殖过程中,包括通常情况下的养殖密度、饲料的配置比例、喂养用量、喂养时间与次数、养殖温度、疫苗的施用量以及施用时间和次数等。另外,产后的初加工、储藏等操作步骤与环境以及营销包装流程都要标准化。
对于不可量化的生产环节,要根据经验、科技,科学合理地管理。例如种植类要采买优质种子、秧苗,播种时间要依据经验选定日期,间哪棵苗、定哪棵苗要选优选良等;养殖类也要采买优质种畜、种苗等。
种植类农作物和养殖类农产品要建立联系,构建循环农业。种植类作物的收获时间最好贯穿春、夏、秋、冬四季,作物的秸秆、果实及其初级加工品,可作为养殖类农产品的饲料。养殖类农产品的粪便经过加工处理,可为土地增加肥力。
4.4 品牌营销
改善和提高农产品品质, 是建立品牌差别的基础[5]。对于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由于控制了土地和生产环节的各种主要因素,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已经具备形成品牌的基础即绿色、安全、营养、原味的差异化农产品。因此,要创建品牌,在保持、改进品质的差异化基础上,首先对贫困县农产品进行外在包装。对于可在其本身做文章的农产品可以通过改变其形状或在其表面自然刻印词语等赋予其特定内涵,提升其价值。例如对于果品,已有经验表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桃子长成寿桃的模样,还可以在苹果表面通过套袋手段自然印上“福”、“生日快乐”的词语等。品牌的背后是文化, 没有文化就不可能创造品牌,更不可能成就名牌,因此对于不能在农产品本身做文章的,可以进行外在的包装,或结合当地的文化、风俗习惯,赋予其文化内涵;或秉承安全、诚信的理念,赋予其信念的表征。总之,要在外在塑造品牌个性、表现品牌价值。
其次,正确定位农产品。贫困县的农产品定位要放在感恩社会诚信生产、吃的放心、原汁原味三方面。品牌分为家常食用型、节日礼品型两类,消费群体为北京或较富裕县城中等收入以上人群和十里八乡的富裕人家。
再者,要做好品牌销售。对品牌进行宣传,使品牌理念、品质深入人心,宣传方式要多种多样,通过口口相传、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手段,密集式撒网宣传;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品牌宣传方式[6-7],订单销售、合作社销售、散户销售、网上销售以及企业销售等等手段,以乡村旅游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8];农产品营销主体素质要提高[9],培养合格的农产品经纪人;还要注意对打造的农产品品牌进行法律保护和后期维护,注册商标,使其受法律保护;坚持品质第一的理念,不断优化与打造品牌相关的各个环节并对其进行维护。
最后,建立合理的机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运力配载机制、良种推广机制、市场竞争机制、产学研对接机制和人才机制等,保证品牌的可持续发展[10]。
通过上述措施,打造贫困县农产品品牌,依托资源优势,改进生产方式,进行现代化多方位营销,提升产品价值,为环首都贫困县脱贫致富开辟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晓海,王晓霞.“环首都贫困”及其根源解析[J].调研世界,2005 (7) : 11-13.
[2] 郭晓杰.环首都贫困带贫困治理路径分析:一个产业融合的视角[J].中国市场,2013(12):70-72.
[3] 曾参.大学[M].呼伦贝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3-4.
[4] 王爱红. 农产品品牌营销分析[J]. 商业研究,2009(12):140-141.
[5] 陈昌,杨永春.试论农产品营销中的行为模式[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16-17.
[6] 蔡丽珍,张婷.山区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中存在的问题[J].山西农业科学,2010(10):98-99.
[7] 刘建美.农作物新品种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97.
[8] 单福彬. 廊坊市乡村旅游业品牌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模式[J].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62-64.
关键词 绿色植保;公共植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江苏盐城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2-0127-02
盐城市是农业大市,土地面积为1.7万km2,全市耕地约77.33万hm2,人口82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86万人。近年来,农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33.33万hm2左右,粮食产量连续9年增长,2012年超过66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随着种植制度、气候条件和品种布局的变化,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有了很大变化,新的有害生物入侵加快,加强病虫害预警监测,能有效阻截有害生物入侵,科学防控病虫害,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之下,降低农药化学品的投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保证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让城乡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显得尤为重要。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变化的客观需要,更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要加快推进传统植保向现代植保的跨越式发展。
1 树立并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
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指导下,要树立并强化“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的理念,以控制病虫危害为前提,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树立控害、保质的意识,既要控制病虫害危害,又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1]。农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农产品质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在农产品进口方面设置技术壁垒,提高技术门槛,因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影响出口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
2 大力推广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2.1 健全测报队伍,提高测报水平
病虫预报不准就会乱打药、多打药,造成农药累积残留,因此,要建立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病虫测报队伍,加强学习,努力实践,提升业务水平,准确预报,提高病虫防治的针对性和及时性。
2.2 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
防治策略的科学与否,决定防治水平的高低和化学投入品的多少,因此要制定科学的病虫防治策略,如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烟粉虱的防治采取大棚防扩散保田外,稻飞虱的防治采取治上压下的防治策略等。科学的防治策略可以减轻农作物后期病虫防治的压力,减少农药的用量。
2.3 协调应用各项措施控制病虫害
化学防治在突发性、暴发性病虫控制上功不可没,但化学防治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在控制病虫害的危害上,要充分协调其他非化防措施的应用。一是大力推广农业措施,压制病虫发生基数。选用优质的抗耐病虫品种,如抗耐条纹叶枯病品种控制条纹叶枯病、转基因棉花抗棉铃虫等咀嚼式口器害虫等在控制病虫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许多农艺措施也有很好的效果,如水稻、玉米适期播种预防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粗缩病,大棚高温闷棚预防土传病害,大棚无滴膜、暗灌技术减轻大棚病害的发生等,要把农艺措施与病虫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充分协调应用物理措施防治病虫。一般是指使用性、光、色来刺激、吸引害虫的“三诱技术”杀虫,控制病害发生,杀死、驱避或隔离害虫,可以不用或少用农药,在保护农作物免受虫害的同时,让农作物避免农药伤害,还能让生态环境避免农药污染,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放心食用没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比如蔬菜和水稻秧田推广防虫网,物理阻隔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在山东省蔬菜生产推广的灯诱、、性诱面积很大,黑光灯、高压汞、双波灯诱杀害虫成虫,用黄板、蓝板诱杀烟粉虱、斑潜蝇、蚜虫,用昆虫性诱剂诱杀成虫均有很好效果,可以大力推广应用[2-3]。
2.4 积极推广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农作物杀虫除病的理想选择。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极易被日光、植物或各种土壤微生物分解,是一种来于自然、归于自然正常的物质循环方式。因此,生物农药对自然生态环境来说,安全、无污染,将逐步替代污染严重的化学农药,阻止化学农药对环境、水源、土壤和农产品的污染,对农产品及其生态绿色食品的安全意义重大。在使用农药时,首先选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目前,生物农药品种越来越多,有的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Bt、病毒制剂等的防效并不比化学农药差,有的生物农药毒性很低,如壳聚糖、寡聚糖等。其次选用仿生及作用机理独特的农药,如昆虫生长调节剂、新烟碱类杀虫剂、鱼尼丁受体类杀虫剂等,这些品种活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且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目前,许多省市已经采取了对使用纯生物农药单位和个人给予相应的补贴。盐城市在这方面要进一步做工作,加大力度,争取政府出台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提高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的应用比例。
2.5 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重视安全间隔期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既能控制病虫害的危害,又能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一要加强轮换用药,延缓病虫产生抗性。二要推广新型低毒、高效农药,对环境友好,持效性好,推广农药增效助剂,减少农药用量。但是只注意化学农药的效果和使用技术,忽视了每种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这往往是造成农产品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间隔期,在安全间隔期内用药。
3 创新植保推广方式
3.1 大力推进植保专业化防治
近几年,国家和省十分重视植保专业化防治工作,在政策、资金、物资上予以扶持,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发展多形式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壮大防治组织的实力,扩大防治组织的服务能力。截至2012年,盐城市登记注册的服务组织达到347个,全市统防统治面积逾33.33万hm2,开展全程病虫防治服务的面积超过3.17万hm2,水稻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0%以上,高产示范片达100%。
3.2 加强植保信息服务
广播、电视、网络、电话已经入村进组到户,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的强大宣传能力,积极开展植保可视化服务,以农民能理解的图文、能学会的方法、能看懂的现场,宣传绿色防控技术,只有让绿色防控技术被广大农民所认识、接受和掌握,才能保证农产品生产的安全[4]。
3.3 积极开展植保专家挂钩和坐诊服务
将植保专家挂钩到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等大范围的种植区,全程负责植保技术指导服务,开展网络专家咨询服务,及时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张政兵,欧高财,王继东,等.新形势下植保工作的发展思路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9(9):1163-1165.
[2] 郝伟,任兰花,赵平厚.加强基层植保工作 促进植保可持续发展—郓城县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做好基层植保工作的路子[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3):34-35.
关键词:品牌内涵品牌认证完善程度推广方式美誉度知名度
一、完善的品牌建立,是推广产品的基石
1、优秀视觉传达系统的设计,是品牌建立的一张华丽的外衣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推广首先应注意自身品牌的完善程度。很多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长久积累、长久维护的一个过程。这就对农产品提出的要求是,东西不仅要质优,更重要的是,有优秀的视觉传达系统将其宣传出去。纵观国内、外一些优秀的种子公司,标志首先要设计的出色,具有强的识别性。像瑞士的先正达公司、荷兰安莎种子集团公司、瑞克斯旺(中国)种子有限公司、以色列泽文种子公司、海泽拉等。这些标志造型高度凝练,与种子产品的相关度高,颜色以绿色系为主,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另外一些优秀的标志,在设计上有吸引人的亮点,也能提高品牌的关注度。如中国莱芜生姜博览会标识,设计很巧妙,将姜的下半部分“女”字改变成一个花朵的形状。这样视觉效果鲜明性强。除了标志外,就是要看产品的包装设计的精美与否。一个设计精良的包装不仅为产品增色,而且有意于收藏,更是一件艺术精品。它能快速直接地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甚至消费者在使用过之后也舍不得扔掉,使之发挥更为持久的促销作用。如元朝奶酒的包装,棱行的包装,起舞的少女,翻腾的云纹,有如行云流水般的字体,加上朗朗上口的广告语,草原的牛奶好,牛奶酿的酒更好,为打造包装中的精品推波助势。
2、品牌认证的成功建立,是品牌建立的一张王牌
很多产品是因为产品的质量过硬而起家的,也有很多产品因品牌建立的不完善与名优产品失之交臂,甚至连地域的强势因开发的不当以至于让位于他人,让别人抢先注册了商标权。因此,抓紧时间为自己的品牌建立完善的品牌认证制度,才是当务之急。像马家沟芹菜的品牌认证就做的比较完备。它于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这是我国第一张叶类蔬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证书,也是山东省迄今唯一获得蔬菜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农产品。另外,马家沟芹菜还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业部绿色食品A级认证、青岛市名牌农产品、青岛市消费者喜爱的名优农产品等一系列称号,这些无疑更让它皇袍加身,身价倍增。
3、品牌附加值的提升,增强品牌的自身实力
很多品牌的推广不能仅仅诉求产品的质量,更重要它要诉求一定的文化背景,增加产品的内涵。增强人们对产品的好感度,来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如大泽山葡萄品牌,该市努力把节会经济与当地的自然生态旅游结合起来,除了更加突出大泽山葡萄这一主题外,还精心包装了大泽山"名胜游"、"红色游"、"田园游"、"文化游"等一系列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葡萄节的内涵,逐步将大泽山推向市场,推向全国,使大泽山葡萄节成为全国知名的节庆品牌。
二、传统传播形式的使用,是推广的助推剂
1、传统媒体的推广作用
传统媒体有着它持续的魅力和无可比拟的宣传力。如马家沟芹菜,从2004年开始,每年邀请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等30多家新闻媒体,对马家沟芹菜进行专题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七套《每日农经》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农村报道》栏目和《人民画报》等多家中央级媒体连续深度报道之后,把马家沟芹菜品牌创建增效富民的经验推向了全国。也将品牌的知名度迅速的提升。
2、传统的展会推广
展会推广的形式为供销商、采购商、经销商搭建很好的交流平台。信息交流直接、形象。
如菜博会为寿光经济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寿光蔬菜”这一品牌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最先进的种植理念,一流的品牌和技术,大密度汇集的各类信息。除此,展会的目标还清晰的放大到了寿光全部的区域优势:强大的品牌,完备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信息,厚重的人文环境,兴旺的商贸流通以及优良的发展环境,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示,打响了“寿光”这一集合品牌。各镇(街道)、部门、单位充分利用菜博会这一重要招商平台,广泛邀请客商,积极洽谈推进项目,保障了工业的连续性投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另外,在推动品牌建设的同时,
一是要保证展会举办的连续性。展会连续举办的营销模式才能产生经济效益,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持久影响。
二是展会活动一定要办起规模,品牌展会才会具有明显的成效,能吸引许多参展商、专业观众的参与。近年来,马家沟芹菜频频亮相于青岛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山东3·15名优商品(服务)博览会和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会展活动,借展会的权威性和前瞻性,使产品广受好评,美誉度迅速提高。展会对新产品上市的推介还是老产品的维护无疑收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更是为农产品与中间商、受众的见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三、多种推广模式的应用,为品牌的成功塑造带来契机
1、新品试用
新品试用是使新产品迅速打开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像寿光先正达种子公司,每年定期的召集附近的农民过来领取公司的新产品,如果产品试用效果好,在农民之间就会形成良好的口碑,农民愿意接受,能给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这种体验式营销无疑效果上乘。另外,先正达种子公司属于名牌企业,本身已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同等价位的产品品质非常优良,这就使消费者对其家的产品非常信赖。
2、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为农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其一是网络传播速度快,短时间把消息出去。使一些受季节影响的重大农产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销售出去,以免变质而引起滞销。其二网上销售对经销商讲,节约了成本,提高效率,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3、手机促销模式
手机促销模式有多种形式。从基本上讲,有手机短信和手机铃声两种方式。手机短信促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价格低廉,反馈及时,受众注意力高等特点。的科学、时效、准确,符合农民的心理,能收到极好的效果。手机铃声就像是企业产品的“有声名片”,涉农企业结合现有通讯网络基础,通过与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协作,将企业产品特色、供求价格、招商信息等制作成“特色彩铃”,打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促销方式。“接一个电话,就相当于作一个广告。”这样好的收效,是很多企业主非常满意的一种营销方式。
4、利用节庆日推广品牌
节庆日,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非常容易聚集人气。品牌传播如果经营的巧妙,配合良好的宣传,精心的策划,优良的节目,美誉度能迅速的提高。像平度大泽山的“葡萄节”历史悠久,相传是由传统的“财神会”演变而来。每届“葡萄节”的成功举办,能吸引众多的葡萄商和游客,使得葡萄的销量一路飙升。
5、推广活动的成功举办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我们要把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来突破,确立扶持一个加工企业,兴一方优势产业的理念,大力培育和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 切实加强领导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提供环境保障 ,
一是成立农产品深加工专门管理机构,建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会议,经常组织有关部门深入企业调查,具体负责制定、落实全市农产品生产、养殖、加工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关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力支持引进和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各区市县也要相应建立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指导、协调农产品深加工工作,为农产品深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保障,有效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二是在财政资金、政策上重点扶持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在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中,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应占2/3以上、建立扶持政策长效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 将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发展纳入滨海新锦州建设的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建立起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由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对深加工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可以采取土地优惠,税收优惠,建设园区等方式,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增加对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投入,农业生产需要全社会的支持,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支援.社会资本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是政府应予积极鼓励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扶持政策的积极引导,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把社会资本引入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项重要手段,对做大做强我市龙头企业,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三是在用地审批上给予优先安排。这样,可促进我市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有利于形成从初加工向深加工、从单一型加工向综合型加工转变,从主要集中某个类别产品加工向多种类别农产品加工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加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力度,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因地制宜,结合本地资源优势,有重点地扶持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对加工企业上游产品的基地建设,要给予重点支持,着重解决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品种,品质,产量的配套生产,对加工企业收购本地农产品加工的,特别是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收购的企业,要大力扶持. 从资源优势出发,围绕种植、畜牧、蔬菜、水果和花卉五大优势产业,整合力量,突出重点,狠抓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规模化饲养小区;水果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规模化设施基地建设;完善提高花卉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使农业生产方式由“低、小、散”进一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农产品产量、质量和档次得到了全面提升,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富农业产业化发展内涵
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打造农产品品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积极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科技水平,积极支持和鼓励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通过各种招商引资会、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交易会,大力宣传我市农业特、优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特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和名牌。 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可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实施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为中心的品牌兴企工程,增强了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四、以开拓市场为重点,推动农产品流通业的发展
我们要抓住农产品流通这一产业化经营的命脉和关键环节,引入工业营销理念,培育市场体系,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搞活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建设市场促流通,瞄准市场办企业,积极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方式,在每年的博览会上开辟优势农产品展区进行推介,积极组织企业以优势产品参加境内外各种交易会,开拓销区市场。加强市场配套设施建设和保鲜技术研究开发,吸引外地客商参与市场开拓,扩大农产品辐射范围。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交易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制度创新,进一步拓宽流通渠道,提高流通效率,有效引导生产。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立足实际、服务发展。要立足于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的实际,认真研究鲜活农产品流通的客观规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积极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大力提升创新的整体效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二)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支持。着力增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创新的内在动力,突出企业农产品流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在规划、政策、标准和监督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三)坚持示范带动、全面推进。要积极推动技术、项目和要素向创新企业、市场和示范区集聚,鼓励大胆探索,重点突破束缚鲜活农产品流通发展的瓶颈和关键环节,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共同促进全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工作。
三、发展目标
开展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到5年的发展,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的环境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进一步减少,流通成本明显降低,流通效率明显提高,流通的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流通的公益性特征更加突出。
——初步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体系,成功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机制及支持政策。
——重点培育一批创新示范企业。要着力培育一批信息化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发展潜力大、创新能力突出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工作取得全面进展。
——加快发展鲜活农产品现代流通。广泛应用现代交易技术、方式和模式,交易水平明显提升。推进标准化建设,建立完善电子结算和信息服务系统,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产销衔接更加紧密,公益明显增强。建立完善更加符合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实际的组织制度。
四、主要任务
(一)交易创新。引导鲜活农产品经销商转变交易习惯,鼓励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鲜活农产品网上批发和网上零售,发挥网上交易少环节、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激发传统农产品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形成以农批对接为主体、农超对接为方向、直销直供为补充、网上交易为探索的多种产销衔接的流通格局,深入推进跨区域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建设,支持市场和企业建立和优化鲜活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引入拍卖等现代交易方式,支持加强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加工配送中心等建设,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发展全程冷链物流,促进索证索票和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完善创新鲜活农产品交易方式的配套服务体系。
(二)管理创新。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引导推广农产品分级、包装、冷藏、储运等标准,宣传贯彻商务部的番茄、青椒、黄瓜、鲜食马铃薯、洋葱、冬瓜、豇豆等有关农产品流通规范,推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标识规范化、流通品牌化,完善农产品流通增值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广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电子结算系统,促进农产品流通节点交易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农产品供求、质量、价格等信息。构建全国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平台。
抓好粮食生产,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一是通过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示范推广粮经搭配、水旱轮作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提高粮田种植效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进“三品”农业建设,示范推广标准化、生态可持续的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三是开展农产品检验检测服务,进一步推广农产品免费检测活动,全年完成果蔬农残检测10000批次以上,瘦肉精检测40000批次以上,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推广服务。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他们依托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员的技术优势,发挥供销集团和基层供销社的资金优势,着力打造一个组织体系完整、覆盖领域广泛、利益联结紧密的综合服务平台,重点开展七个方面的农业公共服务。
一是打造农资供应平台。依托农资公司和基层供销社网点,与各类农业生产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订单服务),全力打造便捷、优质的农资供应平台。把农资销售与种子、技术推广等有机结合,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优质、安全的放心农资,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对化肥、农药等农资的使用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
二是打造信息交互平台。他们把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服务组织等联合起来,建立“乌商农韵”微信交互群和公众账号,实现涉农政策、法律法规、农业技术和农产品供求信息及时共享;引进农业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着力打造智慧农业。
三是打造社会化服务平台。他们逐步把辖区所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织纳入统一的服务体系,把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的农业公共服务与各类农机、植保服务合作社的专业化服务有机结合,打造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为粮食和大宗农作物、经济作物生产提供从育种到收割(采摘)的全过程、标准化、一条龙服务,提升我市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
四是打造专家服务平台。他们建立了农技专家和技术能手专家库,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信息收集、和推广,随时为经营主体提供农技咨询服务。
五是完善农业检测服务平台。完善以农业检测科为龙头,全市十三个镇街农业检测室为支撑的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展农产品检测参数,加大农产品免费检测宣传力度,为农户提供农产品检测服务。
六是打造农产品营销平台。依托供销集团组建农产品营销公司,会同基层供销社和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加强与市场集团合作,加快农产品微信营销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建立义南、义北农产品展示中心,帮助农业主体通过线上、线下市场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七是打造资金互助平台。他们在部分行业如花卉等组建行业资金互助会,逐步成立资金互助会联合会,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和补偿机制,形成完备的资金互助、信用合作体系。
同时,义务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整合全市农业生产企业、家庭农场等各农业经营点,打造连线连片的农业精品园,努力实现 “五个转变”。
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变:以现代农业园区、林业园区、农业精品园建设为载体,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鼓励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及流通,加快农业从种植、养殖的单一生产环节,逐步向原料生产、种苗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终端销售等上下游整合,产业链纵向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推进“农园公园化”转变:积极推动清洁高效生产典型技术的应用,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努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利用、田园风光优美的农业基地。今年,全市落实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7万亩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5万亩以上。
在休闲观光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路建设上。他们以现有优势主导产业为基础,通过整合“廿三里―苏溪―大陈线、后宅―北苑―城西线、佛堂―义亭―上溪线、佛堂―赤岸线”四条农业精品旅游路线,从而实现拓展延伸,努力实现“一路一带、一村一品、一企一业”良好发展格局。
加速“农品精品化”转变:进一步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改良生产工艺,统一标识和技术标准,升级产品包装并通过强化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对接和举办农业节庆等方式,培育一批名品、名企、名牌。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效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3
我国科学技术在转型成为生产力的时候,实践性和推广性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导致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发展速度缓慢。在我国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下,如今的农业推广技术和实际要求是否达到了一致,也是各界较为关注的问题。
1 农业推广技术存在的意义
我国最初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都是农业生产所得,农业生产是我国的基础,它包含了畜牧业、种植业和林业等发展领域。农业的发展,由我国的原始社会开始至今,历史较为悠久。随着时代的变革,农业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销售和运输也离不开现代科技的保驾护航。想要将科技与农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将农业服务作为农业推广技术的核心内容。
农业技术的推广,主要指的是将新研制出来的农产品和种植技术,推广给适宜这类技术和产品发展的地区,从而将这类技术的成果发挥其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验技术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农业发展,因此怎样能尽可能的规避掉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目前我国农业推广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的本质是将农业生产者作为主体,使广大的农户能够从农业技术推广中获得农产品的新型种植技术、生产技术和实际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根本,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使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技术和种植技术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农业技术的创新及发展。
2 农业推广技术的有效推广措施
2.1 政府主导式推广
政府部门应该结合当地的综合情况和农业的发展情况,在农业实验技术中选取适合当地农业发展的技术进行推广。在开始推广时,需要将要推广的技术在实验基地内进行示范性种植,将当地的农民也带入到技术实验的实际运用中来,在这项技术成功和成熟后,再进行广泛的推广使用,这种方式最为可靠,推广所得的效益也较为显著。在政府部门主导之下,相关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也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技术推广,在一定时间内安排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到实验示范基地进行技术方面的指导和推广工作,从而能够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当地的农户进行技术知识的培训和普及,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和生产技术。
2.2 企业推广
这种方式,需要的是农业生产相关的企业来进行技术推广。在此过程中,农资企业需要提供相应的技术性人才和技术研发资金进行新型农产品和种植技术的研究。再利用农资企业的产品推广、产品销售及产品回收等,促进农业技术新品种和新技术的运用,从侧面将农业技术进行普及和推广,从而达到农业技术推广的要求和目的。
2.3 其他推广方式
在农业生产和收获的过程中,农户之间会相互探讨谁家的种植技术好,谁家的粮食产量高等问题,通过这些日常的交流和学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将农业生产和农业种植技术进行推广。目前我国是一个被网络和媒体所全面覆盖的生活区域,因此,部分农业生产技术可以通过媒体传播方式来进行,这种推广方式较为多元化,它能将农业生产技术的范围和进程都无限扩大,从而为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推广效果研究
经过农业技术的推广,有大部分的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点农产品的收益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给当地农户的经济效益和农产品收益都带来了良好的影响。通过农业技术的推广,会使当地农产品的结构变得多元化。农户农产品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户的生活水平、住房面积、储蓄金额和我国的社会济有所提高,并且还能促使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还使当地的农业生产的土壤环境优化、土地结构优化,在保证原有农产品的生产下,还能保证林地面积的扩大,这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也刻不容缓,因此农业技术的推广能够促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户的生产技术大幅的提高,但是想要将农业技术的发展推广到各个角落,还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累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