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企业统计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统计分析

第1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 统计分析 种类 作用

企业统计分析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目的,通过敏锐的预见,根据统计资料,运用统计方法与技术,及时进行综合研究,从而揭示企业经济现象的本质特征、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规律,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建议。

一、企业统计分析的种类

1.进度统计分析

进度分析是以定期报表的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以报表考核的主要指标为分析对象,运用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指标的实绩与计划、本期与前期进行对比,得到计划完成百分比或动态相对数,进一步分析增长或降低的原因,找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反映给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以便部署下一期工作。

2.专题统计分析

专题统计分析是利用统计资料,结合专题调查,对社会或企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某一环节、某—因素所作的专门的、深入的分析。它所研究的问题政策性较强,带有倾向性、典型性,多为决策者所关注,是统计工作跟踪政策、发挥服务和监督作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专题调研,就企业而言,是针对经营管理中一个影响较大的专门问题而进行的综合性调研。专题调研需要的资料既要求广度,又要求深度。所使用的调查方法,不仅有各种来源的二手资料的搜集,还可能有专门组织的抽样问卷调查、典型调查和深入访谈等。分析方法更强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一般描述与倾向性研究、典型材料研究相结合。

3.综合统计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研究其供、产、销和人、财、物的总体平衡和比例关系,涉及的资料种类多、历史跨度大,不仅要使用手头现成资料,而且要搜集、整理大量历史资料、外部资料、行业资料。所用分析方法也较为复杂,有纵向研究,有横向对比;有综合平衡,也有比例推算。综合统计分析旨在说明分析单位的总体特征,揭示重要平衡关系或瓶颈问题,以便做出全局性决策。

二、企业统计分析的作用

1.统计分析是统计活动的最终成果

统计活动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主要环节。统计设计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明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制定出各种统计工作方案。统计调查的任务是使用各种调查方法收集原始的统计信息。统计整理的任务是运用汇总、分组等手段粗加工统计信息,把原始分散的统计信息整理为系统的统计信息。统计分析对统计信息做深加工处理,使统计工作者的认知得以深化,反映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有通过书面形式把统计分析的结果表述出来,才能被人们所利用,使统计的整体功能得以实现。由此可见,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活动的最终产品。

2.企业统计分析是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企业统计分析为企业领导贯彻与执行党和国家工作方针、政策,制定和检查企业工作计划,合理分配、利用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仅起到信息服务作用,而且起到咨询和监督作用。同时,成为了解本地区相关企业发展及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并解决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设备配置、技术引进等问题的主要依据。这不仅有利于领导和有关部门客观全面地认识经济活动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决策和计划,以充分发挥统计促进企业管理、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

3.企业统计分析是促进企业统计工作发展的保证

企业统计分析不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被广泛运用,是企业统计活动的最终产品,而且还是企业统计活动的总关口。因为通过撰写分析报告,可以检验各个阶段的统计工作,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得到弥补和改进,从而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统计人员及时掌握市场变动方向、掌握企业活动发展情况,由被动变为主动,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和资料通过加工整理,找出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内在联系,探索其经济发展规律,找出存在问题、提出应对策略起到督促作用。

4、企业统计分析能及时纠偏统计数据的问题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数据间均有一定的相互联系, 如产量和质量、产量和成本、质量和材料单耗、成本和材料单耗等, 我们统计人员在写统计分析时, 首先要确保采集的数据正确, 否则将会产生误导, 作出错误的结论。而统计分析就是统计数据的质量检查、监督, 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差错, 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比法、环比法等, 我们用得最多的是验正单耗核算是否有误, 盘点是否有差错。我们还常用材料成本来核证单耗, 使企业能用正确的单耗数据, 深人分析, 找出真正影响生产材料单耗上升的原因, 采取措施, 减少消耗、降低成本。

5、企业统计分析能为企业培养一大批有用的统计人才

统计人员必须在收集汇总、整理数据的同时要学会分析加工数据,只有在大量地收集、汇总、整理企业经营中各种数据基础上, 加以深入解析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才能从中找出原因,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十分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 还必定要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思维敏捷, 逻辑性强, 分析有深度、有力度。因此通过写统计分析, 能锻炼我们统计队伍, 提高统计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可以为企业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懂统计又懂经济的复合型人才。

三、结语

总之,企业统计工作的影响力如何,地位如何,绝对要从统计工作者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服务和参与企业经济运行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程度,才能够充分看出。所以企业统计工作者应在充分掌握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基础上,深入实际,在占有丰富可靠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把死的数据变成活的、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意见,把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做好,这是更进一步提供统计优质服务的有力保障,它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统计产品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

[1]周静.对企业统计工作现状的分析及建设[J].辽宁经济,2006,(07).

第2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新时代企业;应用探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自身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中对统计分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进入新世纪以来,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在各个环节中对统计分析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视。为了更好地推动统计分析在企业中应用进程,企业将统计分析作为了一项重点来抓,在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下面,就简要从统计分析在新时代企业中的运用以及具体的提升措施进行探讨:

一、统计分析在新时代企业中的运用

1、在企业预测中的运用

在统计分析方法中,通常会利用动态分析预测和静态分析预测相结合来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动向进行预测的。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运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的:首先,企业在进行预测时,会依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和性质,对季度和年度统计进行重点的预测分析,确保整个企业阶段性的目标考核和管理真正取得成效。其次,企业在统计分析时会根据具体的计划安排目标和历史的生产销售数据进行指标分析,探究整个企业的经济在运行时的差异性和波动性。最后,企业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建立起相关的预测模型来提升企业在总体规划方面的科学性,同时对整个企业的特殊性作出深入的研究,进而找寻企业的市场份额和企业的产品、价格、服务以及对外沟通上和其他同行之间的竞争情况。通过统计分析的运用,企业预测能够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为企业朝正确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2、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不仅仅知识管理模式上的应用,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思想的改进和创新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在管理模式上,企业会结合自身的特点应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这种投资小且方便简单的方案来降低整个企业管理的成本,在保障整个管理模式科学先进的前提下,通过统计分析能够挖掘出整个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不足以及管理上的提升空间,从而便于管理部门进行管理模式的改进,提升企业的管理效应。另外,在管理思想方面,统计分析能够帮助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在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通过统计分析,综合整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同时以各种管理的历史数据为模板创建出新颖的管理程序,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思想的创新和改进,从而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动力。

3、在企业决策中的运用

在企业的决策环节中,统计分析的应用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推进和帮助作用。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运用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的:第一,对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的供给能力的分析。企业能够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将企业产品的市场潜力、市场的购买力、消费者的满意程度、订单的供给满意度进行全面的统计,进而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分析,能够为判断企业的市场盈利情况和产品的供需状态提供科学的判断,进而为企业的领导层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依据。第二,企业利用统计分析对行业竞争对手的实力进行了解和评估。企业根据市场动向,对竞争企业的市场历史数据作出统计,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发现这些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够让自身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抢占更多有利的条件。企业就能够针对这些行业竞争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作出积极有效的对策,进而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

4、在企业控制中的运用

在企业的管理控制中,统计分析也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通常企业的计划方案得到许可并正式开始实施的过程中,通常会遭遇到一些不可预知的影响因素,这个时候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帮助企业财务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企业自身的控制能力。统计分析在企业控制中的运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过程分析控制。企业在整个生产运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就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全面考虑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特殊情况,让企业在面临一些问题时,能够有相关的数据分析作为支撑,进而采取果断有效的控制举措来解决企业的难题。二是,阶段分析控制。企业能够利用统计数据对企业生产的进度和计划完成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就能够找出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另外,对每一个阶段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能够对企业在各个环节上的完成指标率提供更多的指引,从而衡量出企业的市场潜力,成为指定销售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提高统计分析在企业应用中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1、 提升管理基础,确保统计分析应用的实质性

企业在运用统计分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基础作为前提。为了确保统计分析应用的实质性,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基础很重要。一方面,企业的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落实统计分析的应用。企业的管理高层应该要求管理人员对统计分析具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在企业的生产运营环节中要以统计分析的实时数据作为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创新和改进的重要依据,不断强化整个管理部门对统计分析的重视程度,这样就能够保证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实质性的应用,提升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建立具有统计分析能力的专业机构。统计分析的应用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为了保障整个应用的实质性,在企业中设置相应的项目机构,能够让统计分析的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这个机构就是整个企业统计分析应用的主要领导机构,由一批专业的数据分析人才和管理人才组成,能够实现统计分析应用和管理上的相互协作,优化企业的统计分析应用流程。

2、展开专业教育,提高统计分析的应用队伍素质

为了促进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应用,展开专业教育,提高统计分析应用队伍的素质是很有必要的。首先,企业设置的统计分析机构的专业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统计分析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整个企业的统计分析应用过程中,这些专业人员应该是中坚力量,通过整个机构进行的先进的科学的统计分析,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其次,企业的其其他部门也应该具有很好的统计分析意识。每一个环节的员工应该具有正确的统计思想,当某些环节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员工能够很快利用统计分析的数据寻找相应的问题根源,进而便于更好地更快地解决问题。企业员工应该意识到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波动是存在的,但是必须具有能够应用统计分析的能力理解正常和异常的波动现象,便于将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类。企业上下只有对整个统计分析拥有很好的专业医师,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发展进程。

3、紧扣企业生产,推动统计分析对产品质量的控制

统计分析的应用能够为企业产品的生产状况带来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整个企业的统计分析应该进口生产状况,进而推动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在质量控制环节,质量信息的记录数据应该成为统计分析的重要依据。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应的分析过程中,应该将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具体的评估,将评估的数据作为整个企业质量信息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然后基于已经建立的分析模型,对相关环节的产品的质量进行评定,这样就能够保障整个生产线上的产品的质量都是在科学的控制程序下的,避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出现下降的情况。另外,产品的生产线的运作应该根据企业对市场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进行,这样产品在质量方面的一些参数的设定就能够更加地贴近市场,从而保障了整个产品在质量上的合格率。

4、渗透企业规划,强化统计分析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为它在企业规划中的渗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企业的规划应该以统计分析为重要依据进行,确保整个企业在发展方向的正确和科学。在管理规划上,企业应该通过统计分析工作找到整个企业在管理上需要改进和升级的地方,结合有关数据的分析,确定相应的管理规划方案,进而推动整个企业的管理工作能够积极向前。在生产规划上,企业应该结合产品的质量数据以及生产机器的运行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判断整个产品的生产效率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进而为整个产品的生产工作提供更加合理的指导。在销售规划上,企业应该通过市场数据的统计分析,及时寻找到企业的市场先机,例如,一些也企业生产相关的服务前景和品牌建设等,这样企业就能够利用科学准确的数据对企业的整个市场运营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工作,保障整个企业在市场竞争处于优势地位。

第3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企业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99-01

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方法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是整个统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是企业制定生产计划、发展战略与规划的主要依据。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它又是在一定的选题下,集分析方案的设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而展开的研究活动。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 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如其他因素相同,则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它的市场费用在规模和效益上与竞争者的关系。 转贴于 233

第二,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第三,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便于衡量市场潜力相同的不同市场之间的业绩。也作为销售目标制定的依据。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井霞.试谈如何进行统计分析[J].商业经济.2004.4.

[2] 宋安.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与经营决策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3.6

[3] 范文正.几种基本统计思想的现实意义[J].统计与决策,2007.(08) .

[4] 邢莉.《九章算术》中的统计学思想探究[J].统计研究,2008.(03).

[5] 王大治.统计工作的科学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4) .

第4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档案文献统计

民营企业档案是指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建及各项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1]。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势不可挡,而作为其发展一部分的档案工作也逐渐得到重视,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文献也日益增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旨在对其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有所启发与帮助。

一、文献统计分析

笔者通过对CNKI(http:///)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特色期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与统计,以“民营企业档案”为关键词,共获得文献342条记录(1989—2013),删去具有新闻报道性质等非学术性文献以及重复发文等,共获得有效文献203条。笔者分别从期刊种类、发文时间、作者机构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期刊种类及分布

通过统计发现,与“民营企业档案”相关的文献主要发表在52种期刊上,其中与档案相关的有26种(159篇,占78.33%),大学学报9种(9篇,占4.43%),其他17种(35篇,占17.24%),反映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学界,而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与关注度比较低。与此同时,在26种与档案相关的期刊中,核心期刊10种,共发文67篇,这说明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论文水平一般,研究层次较浅,质量不高。

(二)时间分布

从CNKI检索情况来看,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论文研究最早始于1996年,共有相关论文2篇,分别是陈嫔发表在《四川档案》的《浅谈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以及发表在《档案与建设》的《亟待加强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具体发文情况详见图1。

由此可以看出,从1996年之后,随着年份的增长,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的文献不断增加,特别是2005至2007年,数量达到最高值。这与2005年出台《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有关,同时也说明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体制的改革,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而有关民营企业的关注与研究也随之增多。

(三)作者机构分布

笔者对文献作者的单位进行统计,发现来自学校的研究者有29名(占19%),来自档案局馆的研究者93名(占60%),有关公司企业的研究者14名(占9%),其他20名(占12%),这从侧面反映了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研究的主要集中在档案学界,公司企业等社会组织对此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四)地域分布

同样,通过对文献作者的工作单位所在地域进行分析,发现:有关民营企业档案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城市,西部以及中部研究较少,这可能与东部经济发达、政策水平较高、人们思想意识较为开放有关,东部的民营企业发展也高于中西部,也可以反映出东部地区对档案重视程度高于中西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民营企业档案的特点

关于民营企业档案的特点,可以总结为四点:综合性、现实性、知识性、经济属性。综合性是指它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从生产到经营整个管理活动的全貌,记载了企业的过去,预示着企业的未来;现实性是指它伴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进行而产生、积累、发展,同时又为企业发展提供利用,此外,还体现着企业的现实利益;知识性指民营企业档案包括了企业活动的方方面面,蕴藏着从企业创建者到企业员工的各种见解、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与知识;从民营企业项目活动的开始,就伴随着销售、效益测算、贷款资金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这就使其档案呈现出经济属性,此外,它的经济属性还体现在民营企业档案是以有形资产存在,是企业特殊的资产[2]。

(二)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形形,宗培岭教授在《民营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研究》中按照其基本形态做一个大体的表述,他认为:按档案集中统一管理程度划分,包括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分散管理;按其管理对象划分,包括档案综合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信息一体化管理;按管理形态划分,包括档案实体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以上划分只是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形态做了大体上的描述,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可能是好几种模式相互交叉进行的[3]。另有学者从企业内部档案机构的设置情况、档案保管地点和集中程度方面,将其管理模式分为两大类:自主管理与社会化管理。自主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规模、特点而建立起来的完善的档案管理模式,具体又可分为集中式、分布式、集中与分布结合式。社会化管理是指企业把本单位所形成档案的全部或部分交由社会上成立的专业或非专业档案管理机构进行管理,常见的有:档案寄存中心、档案事务所及商业性文件中心等[4]。

第5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市工商局在当地政府和上级工商领导的支持、引导下,结合该市实际逐步完善了各项制定,在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抓危为机,争取了弯道超越,在____年度中,该市企业正处于破冰势头,得到了较快、健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

_、内资企业:截至____年__月__日,全市实有依法登记的内资企业____户,注册资本达______._万元。按照企业类型分:国有企业___户,集体企业___户,股份合作企业_户,公司类___户,其他企业__户;按照产业结构分:第一产业有__户,第二产业有___户,第三产业有___户。

_、私营企业:截至____年__月__日,全市实有依法登记的私营企业____户,注册资本达______.__万元。按照企业类型分:有限责任公司____户,股份有限公司__户,独资企业__户,合伙企业__户;按照行业类型分:农、林、牧、渔业___户,采矿业_户,制造业____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__户,建筑业___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__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__户,批发和零售业___户,住宿和餐业__户,金融业_户,房地产业__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___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__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_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__户,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_户,文化、体育和娱乐业_户,其他_户。

_、个体工商业:截至____年__月__日,全市实有依法登记的个体工商业_____户,注册资本达_____._万元。按照行业类型分:农、林、牧、渔业___户,采矿业__户,制造业____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_户,建筑业__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__户,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___户,批发和零售业_____户,住宿和餐业____户,金融业_户,房地产业_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__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__户,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_户,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____户,教育_户,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__户,本文来源:文秘站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__户,其他__户。

_、农民专业合作社:截至____年__月__日,全市实有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__户,出资总额合计____.__万元。

二、比较分析:

第6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字]企业管理;统计分析;应用

统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统计分析主体运用适宜科学的统计方式结合对象现实特征展开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可以说是调查、统计与整理工作的良性延伸,贯穿于企业发展建设管理的整体过程,因而关系到企业经济管理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的控制规范作用。

1、1企业统计分析发挥生产计划管理职能

企业统计分析担负着针对完成生产订单任务与计划指标率的综合分析统计,通过将时间进度与总体完成率的相互比较进而判定企业排序生产物料流是否同步于市场需求,并找到真正的瓶颈因素,通过与市场需求及企业各生产工序能力的结合,有效发挥调控职能,切实降低企业生产实践进程中冗余重复的无价值作业浪费、窝工损失、材料浪费,合理控制企业生产成本,促进其高效运行,并按时间要求完成订单生产货物的交接,全面提升市场竞争中企业知名度、诚信度。

1、2企业统计分析质量管理效能

企业生产产品质量是其运营发展的关键环节,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的法宝,因此企业生产产品进程中,我们可通过统计分析针对其产品质量判定合格率与影响因素,进而最佳化制定改善方案,例如生产工艺流程改进、质量控制标准完善等,以实现满足广大客户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经济效益与生存力等目标。

1、3企业统计分析开发市场及人力资源管理功能

企业工作人员是其生产进程中较为活跃的要素之一,为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效能我们应最大化激发企业工作人员团队奉献积极性与综合力量。在实践管理中可利用统计分析展开对人员比率构成、利用劳动时间状况、劳动增值生产生产率等指标的细化研究,进而规范企业结构配置与职工总量管理,有效完善与强化激励机制,最大化激发员工劳动潜力,活跃企业内部分配,进而切实提升企业综合劳动生产率,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投入。企业经营模式主体以市场为中心,因此我们可针对其占有市场与覆盖率指标展开波动、数值分析,进而通过有效评价实现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找到管理销售问题,制定有效营销措施与策略,展开产品销售新一轮市场的开辟,进而扩充企业发展范围与地域,切实提升同行业中企业竞争力与地位。

科学应用统计分析,践行企业管理

2、1构建信息化企业平台,可靠收集丰富统计信息

信息化时代,各大企业应科学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开展信息化建设,综合开发利用企业销售、生产等各环节中的外部、内部信息资源,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综合经济效益。基于统计分析工作涉及较为广泛的信息源收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与优质性,因此,我们可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统计分析的共同特征展开对价值化信息的整理、搜集、利用与分析。当然,两者也包含一定的差异,即信息化企业系统内含丰富的高科技思想,而企业统计则更多关注于分析方式与指标体系的应用。基于这一现状我们可有效促进两者的互补发展,例如在企业开展统计分析工作中科学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式手段,进而为企业发展管理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外部与内部信息。另外在应用信息化企业平台开展统计分析工作时我们应依据具体分析统计目标构建统计分析树形机构,合理确定导向性、操作性突出,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分析统计指标,对各个统计分析工作展开考核奖惩与职能分工管理。再者我们应充分、最大化利用优势信息化平台展开对重要统计信息的分析与整理,并促进统计相关工作与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完善融合,随着时代的发展适时更新分析统计理念,全面创新统计管理工作方式。

2、2拓宽培训渠道、全面提升企业统计分析队伍整体业务素质

称职统计分析工作人员应掌握综合专业统计知识与经济管理技能,不仅应巩固计算机、统计学相关知识,还应针对现代化企业发展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与较强的逻辑分析、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同时,相关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各业务流程特征及部门相应职能,进而确保在最快状态下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提供价值化参考信息。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我们应有效利用培训建设平台,展开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技能培训,针对企业现实发展需求打造专项、有针对性培训模式,令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科学统计分析思维、具体实践方法与统计分析技术,即良好收集数据、准确处理信息、合理评价统计结果并正确应用。同时企业统计分析工作人员还应掌握相应的熟练技能,能够将控制图、抽样统计、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等分析统计技术适应性渗透至企业管理实践中,进而在强化整体素质的同时切实提升企业实践发展水平。

2、3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特征适应性选择科学统计分析方式

在应用统计分析方式层面我们应完善注重企业实践发展中自身使用条件与产品分析,避免统计分析方式应用的孤立性、片面性与随意套用性。充分了解任何一类分析统计方式都有其相应的特征、既有特性与适用范畴,同时也必然包含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因此我们只有基于企业发展需求、建设状况、设置层次、产品特征合理选用分析方式,才能营造统计分析的正面影响效果。一般来讲统计分析常用方式包含分析因素、指数、差异,针对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展开综合指标分析,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在比较分析方式运用层面我们应科学注重第一指标内含的可比性,并针对相对与绝对指标展开结合分析。在实施动态分析层面,我们应科学选定基期指标,确保统计分析的真实、准确与合理。

结语

总之,企业统计系统中统计分析具有较高附加值,因此我们只有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对企业基础信息进行科学、准确的判定分析,才能对企业日常经营生产管理发挥科学指导效能,服务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进而促进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宫春子.关于构建工业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思考[J].上海统计,2008 (6).

第7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 统计分析;财务管理;会计核算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0. 005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0- 0011- 02

1 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关联性

在经济领域范畴,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是两门应用性很强的重要学科,从应用角度来说,财务管理只是对企业经济行为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而统计学不仅涵盖了经济行为相应信息的管理,还包括对各行业的信息进行系统管理。可见,财务管理与统计分析的本质都是信息管理,两者在企业管理中的关系甚为密切,在管理过程中,他们的原始数据相同,互用资料,完成各自工作后产生的信息也可以互用或共享。因此,财务管理与统计分析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统计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

2 统计分析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 在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中运用统计动态分析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企业资产经济效益的形态也是选择的重要依据,选择的方法要与交流效益的形态相适应。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在资产折旧时,要对报废时产生的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等进行预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如估计值与现实情况出入过大,会对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和利润表体现的利润产生很大影响[1]。此外,在折旧方法选定后,便不能随意变更,这是企业运营成本的构成因素之一,对企业成本核算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若会计人员在进行企业资产折旧预估时,能对统计动态分析法加以运用,则企业的财务情况将得到更为准确、合理的反映。

2.2 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运用统计均值思想

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销售环节由于受折扣、退回、坏账等因素的影响,成为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企业计提坏账的方法通常是由企业自主选择,这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累积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同时,还要具有敏锐的判断力。坏账的产生对使净变现价值有所降低,故会计人员应在会计期末对坏账进行预估,如存在坏账产生的可能性,应即时对应收账款做出评价,并辅以统计均值理论计算坏账率。

结合统计均值理论对坏账率进行计算,可使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所提升。在统计理论的运用过程中,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时常会被综合运用。即企业财务整体中的标志值的分散程度与坏账率的高低关系十分密切,因此,标志变异指标可作为衡量账款回收是否稳定、均衡的标准。

2.3 在企业借贷负债中运用统计相关回归模型

为维持企业的生产运营能够顺利进行,企业通常会借入不同种类的借款,产生借贷负债。但不管借款的方式如何,都要支付相应的利息,基于此,在发生借款时,要对企业的未来收入进行预估。在借款后,如借入资金带来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利息,企业便会赢利;反之,企业负债额度就会扩大,现金流出量增多[2]。如借款过程中,市场环境突变或是企业经营不善,企业的适度负债就会变成沉重的财务包袱,严重的情况可导致企业破产倒闭。由此可知,企业在借贷时,应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情况、市场风险、产品更新等有一个合理、科学的预估,对存在变化和不会变化的情况进行分类,借助统计分析各因素变动的可能性大小,对自变量每发生一单位的变化时资金流量的变动量进行计算,以提升预估的准确程度,对管理者提供作出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

3 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会计信息的收集

在我国,会计信息属于企业的内部信息,具有无法公开的特点。而在国外,设有专门的机构可以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查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行为的日益规范,我国可以对国外的这种信息管理办法进行借鉴,构建一个对信息进行采集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应有别于企业统计部和会计师事务所,而是对会计信息进行专门、专业的采集、分析,向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在会计信息采集的过程中,要对各类统计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同时,数据分析软件和计算工具也是必不可少的[3]。当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很快,但统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软件自身特点与可操作性之间的不协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软件在开发时,要有意识地进行衔接,使会计信息的采集、分析成为一套操作简单的系统工作。

3.2 加强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分析的切合度

统计分析主要是对统计指标进行统计、计算,财务管理的分析对象为财务信息,二者是平行的关系,在各自的领域内并无交叉,这种工作内容类似,但工作内容无交叉的情况,有助于企业统计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如若两者内容出现交叉,则易出现分析结果不同的现象。尤其是统计分析工作中的价值指标对于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为会计核算具有准确无误的特点,是其他核算方法无法比肩的,同时,从会计信息中取得指标信息的工作成本也最低。因此,要加强财务信息的披露力度,对财务预测、收益风险等指标进行披露,切实有效地把统计分析应用于财务管理中。

3.3 加强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的分工配合

企业的统计工作,在主观因素上,受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和人力资源配置的影响颇深,影响统计分析实现准确、全面的目标,同时,企业会计工作由于受人力资源成本因素的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效也不尽人意。基于此,要对统计和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分工配合,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两方的工作人员勤于沟通,互取所长,共同发展。此外,对于统计和会计皆通的全能型人才培养的力度要适当加大,使会计和统计的工作能够适度融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4 结论

本文对企业财务管理和统计分析的关系,以及统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些理论参考。以目前财务管理的发展形势来看,统计分析应用于财务管理已成为财务工作的主流方向,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史曙娜.统计技术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6-57.

第8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关键词:统计分析 生产经营 作用 管理

一、企业统计分析的重要性

统计分析指的是一种研究活动,研究方法是统计方法,采用的是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对所要研究对象的实际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是整个统计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他的几个环节分别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同时统计分析在统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对已经获得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重要工作。统计方法的运用,制定出相应的生产统计表,这些生产统计表反应了生产内容的数据,将这些数据联系起来,从而为整个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在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目前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划。在进行统计分析过程中,也是进行统计监督工作。因此,对企业及时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更快的发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正的措施。统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要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站稳,就需要全面、真实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信息,以及与本企业相关的行业、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相关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加工成统计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作用

首先,统计分析在生产中的作用。生产统计分析是进行统计数据处理之后的主要步骤。在统计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其主要提供的产品是统计工作的半成品,在统计分析过程中,能够为统计工作提供一种最终产品。生产统计分析和统计表之间的作用是相互进行补充,首先,统计表能够反应生产过程中存在量的关系,该过程反应的只是一种独立的量。在统计分析过程中,所反应的也只是量上的独立。在生产统计分析的过程,可以联系生产中的各个过程,通过动态的方式对生产的量以及过程进行总结。

其次,统计分析为经营指引方向。通过这种生产统计分析,决策者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经营的关键问题进行把握,寻找到经营发展的方向。随后,将该生产统计表中的生产内容量进行对比,生产统计分析可以深入到经营的每个环节,而不像统计指标一样,只是反应特定的对象。

最后,统计分析工作,能够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生产客观规律。统计表在该过程中,可以对生产现象的结果进行反应。根据对现实生活的反应,从而得出生产客观规律的选择,通过一种论证,使得统计数据与文字论证能够实现结合。

三、企业如何在生产经营中做好统计分析

(一)提高统计员的综合素质

统计工作者是从事统计工作的主体,统计员的素质高,其统计分析工作完成的也会比较出色。统计员的素质低,其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也一般。因此,企业要积极对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与提高其工作质量息息相关。要做到这点,需要注重两个方面。一为专业知识方面,积极组织统计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不断组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提高统计人员的理论知识,还能使他们强化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为要不断加强统计人员思想道德素质,以统计法为准绳,实事求实,以真实的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二)企业生产管理的统计分析

企业成本与效益是企业经营的重点,分析成本水平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先决条件。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变动的总量、结构、单价进行因素分析,并与目标指标比较,找出差异,评价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措施,进行技改挖掘,促进成本费用的降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统计分析

企业经营成果的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定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主要从企业的盈亏分析入手,采用因素分析法通过对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因素与目标利润的差异,如通过产品销售收入的单价、产品销售的数量等因素对收入的变动影响。在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同时还要考虑许多指标如利润、产品产值、产品质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等,这些变量对企业的表现也是有升有降,无法从单一的统计指标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因此可用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用少量的几个综合变量代替原来许多变量,得出一个总的指标,按总指标排序、分类,由此得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原因,通过分析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减少产成品库存,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四)搜集市场信息,提高信息质量

对统计数据来说,真实性、客观性是其最为基本的要求。要做出较为正确的决策,就需要对市场发展的方向与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中,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在这过程中,需要对市场信息进行及时收集,同时要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并根据企业实际运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找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企业能够进行良性发展。

(五)提高统计分析在产品质量管理中的作用

产品质量的保证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比如质检工作的配合、产品质量的评估,在二者工作的基础上,为产品质量的改正提供重要参考。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需要不断改良产品质量。要对质量进行改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如全因子试验、部分因子试验以及田口方法等等。随后通过一系列的试验以及统计,对产品的可靠性进行确定,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加速试验,一是老化分析。

(六)建立统计信息网络,提高统计分析水平

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统计信息网络,使生产、供应、销售、库存、财务信息及相应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利用数据库技术、web技术、java技术、PHP编程技术、数据集成技术以及统计技术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化平台,形成生产数据与分析,消耗数据与分析,成本数据与分析、原材料库存与分析、成品库存与分等大模块组成,通过该系统实现生产、消耗、成本、销售数据的分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

四、结束语

由上可知,统计分析工作能够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为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重要指导。还能够在企业运行过程中,提供充分的监督与指导。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统计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不断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收集到更多的统计信息。同时还要对过去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能够对现在以为未来的工作都进行指导,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较为合理的规划,同时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统计监督工作。所以,企业要进行及时统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要不断及时改正这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不断提出对策。此外,还应当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对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完善。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企业在统计专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黄历山.第二部分 方针目标管理――煤矿计划.统计工作标准化.现代化管理知识问答[J]. 煤炭经济研究, 2011(04).

[2] 孙梅侠.发挥统计分析职能. 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9(06).

[3] 潘俊霞.“双压”下企业人工成本的控制对策[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05).

[4] 刘亚平.贯彻济钢发展战略 提升统计服务质量[J]. 山东冶金, 2007(S2).

第9篇:企业统计分析范文

企业降低成本可以提高盈利水平,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成本控制是中国企业在新的商业竞争时代共同面临的难题。

一、目前中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

一是很多企业不能正确了解成本管理的内涵。很多企业往往更关心营业额,不知道企业真正的生产成本及其构成、分布,一味地强调降低成本,而没有考虑到产品的竞争能力,没有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没有将成本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

二是成本管理工作中统计分析方法单一。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盈利能力,只有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全面详细地去分析企业成本的构成、分布,才能找到具体的方法去控制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是传统成本管理模式存在缺陷。只有在对传统成本管理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吸收西方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把握成本管理改革的方向,为中国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提供借鉴。

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还较落后。当前世界生产发展的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适用于分批法计算成本。中国现在只有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先进的作业成本法、成本企划法在企业未得到推广。

二是企业成本管理系统性差。缺乏成本管理方法之间联系的研究,不能形成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引进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又导致对原有方法的放弃,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

三是企业成本管理不能适应市场观念的要求。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而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

四是企业成本管理理论内容和形式单一。中国许多企业在成本的具体核算中,只注重财务成本核算,缺少管理成本核算;注重生产成本的核算,而忽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以及销售成本的核算。

三、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是运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有了资料和信息等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计算和分析,采集相关的数据,使科学有效的统计工作得以展开。这也就进一步要求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引入统计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对生产成本进行科学的管理。

二是建立系统性的成本管理模式。将各种统计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着重解决宏观方面的问题,然后再从小的方面细致地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小方面的问题。系统性地、分步骤地降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