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合理的环保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理的环保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理的环保建议

第1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各种资源的使用为基础的,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对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非常严峻的,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保持逐年递增的良好态势,但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良好的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资源是实现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够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资金保障。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各国发展进程当中都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社会问题,工作难度比较大、实现途径比较困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的冲突[1]。

 

我国疆土面积辽阔,资源种类和数量都是比较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数量占到了世界总人口数量的1/5,所以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远远达不到世界人均资源的平均水平,这就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思想上存在很大的误区,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相关工作不到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对当地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很多工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而且很多工业产业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资源使用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充分,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对资源的节约;我国的产业结构中,重工业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很多重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污水、废气、工业残渣各种污染物等,这些污染物的排放会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便会失去自我调节能力,被破坏的环境就难以恢复到健康状态,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2]。

 

2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冲突

 

2.1 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一定矛盾性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是在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环境的保护也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强制有效的约束力,政府在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但是我国的人均资源并不丰富,这就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很多时候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资源节约问题,造成生态环境被破坏,政府很难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扮演的双重角色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此外,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一些法律法规中还存在着漏洞,比如在排污收费制度方面,收费标准不规范、不统一,没有对污染物进行严格的分类,在收费的时候容易出现较多问题[3]。

 

2.2 企业经营者对环境保护缺乏正确的认识

 

很多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思想认识不够,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相关管理工作不到位,没有对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所产生的污染物会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对环境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由于很多企业的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不能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对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不科学或者是不合理,没有将其收集进行统一处理或者二次利用,污染物中包含很多种有害物质,如果处理方式不正确,就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会降低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和地下水环境质量,会对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3 保护环境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环境保护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会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从生活中的小事抓起,积少成多,有序进行。我国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很多人的综合素质却没有得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有待增强,生活中随手扔垃圾的现象仍然比较常见,各种生活废品乱扔乱放的现象屡见不鲜,经济在得到有效发展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在一些生活水平较高、水电资源供应充足的地方,当地人们没有意识到水电资源的匮乏和紧缺,在用水、用电的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资源分配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4]。

 

3 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有效措施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协调工作,正确把握工作中心,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应该对经济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将环保节能问题考虑在内,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环境特点,对规划方案进行科学调整;其次,应完善相应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收费标准,针对污染物乱排放现象,应该进行严厉的惩处,污染相对严重的企业,应该对其进行整顿或者直接关闭;最后,在资源分配方面,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合理分配资源,促进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3.2 优化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做好生产管理和污染管理工作,在加强环保力度的同时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加强企业的技术管理,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严格规范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控制好各类污染物排放的浓度和总量,利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工艺对污染物进行有效降解,降低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对污染物进行二次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源。

 

3.3 发挥民众参与的力量

 

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人们更加追求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和谐的社会氛围包含三个主体,即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需要人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是通过不同职业和岗位的人员的共同努力实现的,只有结合民众的力量才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环境的保护更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在生活提高环保节能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从生活小事出发,不浪费资源,不破坏环境,积极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去。

 

4 结束语

 

现阶段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着很多冲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民众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不同角色的作用,才能有效解决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第2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关键词]绿色壁垒;WTO;贸易与环境

[作者简介]王家兵,广东商学院法学院讲师,法学硕士,广东 广州510320

[中图分类号]1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7)07―0102―04

一、绿色壁垒的真实内涵

(一)绿色壁垒与正常的环保(绿色)措施的定义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烦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是进口国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目的是为了构筑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屏障,以保护本国的相关产业,其实质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

正常的环保(绿色)措施是进口国为保护环境、保障人民与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所采取的必需措施。正常的环保(绿色)措施符合国内外的科学、合理的环保标准与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护进口国的环境、保障人民与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对正常的国际贸易也不会构成阻碍与扭曲。

(二)绿色壁垒与正常的环保(绿色)措施的区别

绿色壁垒常常与正常的环保措施交织在一起,因而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两者进行区分:(1)合法性。正常的环保措施符合国际上合法、有效的环保标准的要求;而绿色壁垒超出或违反国际公认或大多数国家所能接受的标准。(2)合理性。正常的环保措施满足保护环境的必要标准,实施的费用经济,技术简单,操作性强;而绿色壁垒的标准过于严苛,超出必要限度,实施费用昂贵、程序烦琐、技术复杂,很难达到要求。(3)非歧视性。正常的环保措施对国内外商品平等对待;而绿色壁垒对外国商品实行歧视。(4)目的性。正常的环保措施是为了实现保护环境等目标;而绿色壁垒是为了阻挡外国产品进人本国市场。所以从这几点来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正当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就是恶意的、不正当的。

二、WTO法中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有关规定

(一)《关贸总协定1994》(以下简称GATrl994)第20条“一般例外”条款的规定

该条规定:“本协定的规定不得解释为禁止缔约国采用或加强以下措施,但对情况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不得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b)为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g)与国内限制生产与消费的措施相结合,为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该条款赋予WTO各成员以环保例外权,即各成员有权以“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但该限制贸易的措施应“不得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否则则构成绿色贸易壁垒。

(二)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以下简称TBT协议)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以下简称SPS协议)

TBT协议其序言开宗明义地申明:不得阻止任何成员方在其认为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SPS协议也规定,各成员方政府有权采取必要的卫生与检疫措施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使人畜免受饮食或饲料中的添加剂、污染物、毒物和致命生物体的影响,并保护人类健康免受动植物携带的病疫的危害等,只要这类措施不在情况相同或类似的成员方之间造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歧视对待。SPS协议则更进一步。除此以外,其第5条7款引入了“预防原则”,即在找不到充分的科学证据时,成员方可以根据获得的有关信息,临时采取某种卫生或植物检疫措施。

(三)《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环境条款

《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14条“一般例外”中亦允许成员方采取或加强“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只要这类措施“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方造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歧视,或不对国际服务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

(四)《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有关规定

该协定鼓励各国更多地进行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创新、转让和使用,以及规定了可以出于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而不授予专利权,并可阻止某项发明的商业性应用。

三、WTO法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界定的法律原则

(一)国民待遇原则

有些国家出于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对本国产品实行宽容的政策,对他国产品采用严厉的绿色标准,这违反了GATT1994第3条国民待遇原则。“美委汽油案”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受理的一起环保标准违背国民待遇原则的案例。美国环保署于1994年对在美国九大城市出售的汽油制定了环保标准。规定汽油中的硫、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必须低于一定水平;美国国内生产的汽油可以逐步达到有关标准,而进口汽油必须在1995年1月1日该规定生效的日期立即达标,否则禁止进口。委内瑞拉作为向美国出口汽油最多的国家,向WTO提起了上诉。专家组认为,尽管各国有权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环保措施和标准,但对进口商品的有关待遇不得低于本国相同或类似的商品,美国对进口汽油环境标准要求超过本国汽油,限制了外国汽油的进口,违反了WTO的国民待遇。上诉机构也认同此观点,认为环保例外措施必须在不造成不公平和随意的事实、不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前提下才可应用。

(二)最惠国待遇原则

GATT1994第1条最惠国待遇原则是维护自由贸易正常进行的原则,其目的是对来自任何国家的相同进口产品,均给予同等的待遇。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即1996年美国与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的“海虾与海龟案”就体现了环保政策与最惠国待遇的冲突。为了保护濒危物种海龟,美国要求在海龟栖息地作业的捕虾拖网船必须使用美国科学家发明的“海龟驱赶装置”(Turtle Excluder De-vice,简称TED),以便使海龟逃离捕虾拖网。美国以上述四国围捕海虾未使用海龟驱赶装置违反了《濒危物种法》609条款为由禁止从这些国家进口海虾。印度等国认为,仅因生产或加工方法的不同对来源于不同国家的相同进口产品实行差别待遇违背了WTO的最惠国待遇,并且美国在实施

609条款过程中,对前期受影响的14个加勒比及西大西洋地区的海虾出口国以更优惠的待遇,使它们享有比申诉方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更为宽裕的过渡期(前者有3年过渡期,后者仅有4个月),以及给予前期受影响的14个加勒比及西大西洋地区的海虾出口国资金、技术上的援助,而申诉方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四国并没有享受此待遇。这显然构成了对WTO不同成员之间的歧视,也背离了最惠国待遇这一非歧视原则。

(三)对情况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不得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

GATF1994第20条的b款和g款的规定,一般被称为“环保例外条款”。有些文章认为这两个条款正是绿色壁垒存在的法律依据,其实这种说法是对这两个条款的误解。正如在“美委汽油案”中上诉机构所言,对条约的所有条文应作整体解释,对GATT1994第20条的b款和g款的理解应和第20条引言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这两个条款并不是所谓的授权条款,其目的并非授予各国设置“绿色壁垒”的权利,而是承认各国有设置正常的环保标准、采取正常的环保措施的权利,但是该权利还要受第20条引言中的“不得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的制约。正如上诉机构在美国“海虾和海龟案”的报告中的明确论述:“引言所使用的语言很清楚地表明GATT1994第20条的各项例外是一种‘有限的和有条件的例外’(a limited and conditional excep-tion)。”

那么如果环保例外措施构成“对情况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则该环保措施将构成绿色贸易壁垒,成为WTO法所不允许的行为。相应地,判断与甄别一环保措施是正常的环保措施还是绿色贸易壁垒的标准就是,该措施是否是“对情况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但是对于何为“情况相同”,什么样的差别待遇是“武断的”、“不合理的”,以及何谓“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GATT1994没有给出明确清楚的衡量标准;像“必需的措施”这样的关键词,其内涵和外延也未得到明确的界定。

但从“海虾和海龟案”这个最近的与绿色壁垒有关的案例来看,在实践中,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能够弥补这些法律条款的先天不足。1997年,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和泰国四国联合指控美国以《濒危物种法》609条款为由禁止海虾进口违反了WTO的有关规定。美国则援引GATT1994第20条“一般例外”作为其施行609条款的主要依据。上诉机构通过下列两项分析说明美国在实施609条款的过程中构成了“武断的歧视”:(1)美国通过609条款要求条件各异的海虾出口国一律采取同美国一致的捕捞方法,而不问这种复杂的捕捞方法在这些出口国的适用性。(2)有关政府机构在进口许可证的认证过程中,无论是接受或是拒绝许可,均未出示书面的、经过论证的正式决定,也未个别通知出口国,并且没有为被拒绝的出口国提供辩解、寻求法律救济的正式途径。这种认证过程是不正式的和随便的,其结果可能导致对出口国权利的侵犯。

(四)对发展中国家应给予差别和优惠待遇

在GATT1994第37条第1款,发达国家承诺,对与发展中国家成员目前或潜在出口利益特别有关的产品,不建立新的关税或非关税进口壁垒,不加强已有的这些壁垒。该条当然包含发达国家应不建立新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但该条规定相对来说比较原则,不具操作性,且只要求发达国家成员尽可能地实施上述措施。

TBT协议与SPS协议中赋予了发展中国家以优惠待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制定技术、实施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可以不采用不适合其发展和贸易需要的国际标准作为它们自己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基础;二是SPS协议要求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援助以便加强其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健康保护;三是发展中国家有权利延缓实施该协议的缓冲期。这种缓冲期给发展中国家必要的时间去采纳国际标准或者是在科学的原则下去建立自己的SPS法规框架,在缓冲期内采取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SPS措施不受WTO规则的制约,SPS委员会可应要求给予更长的时间。

TBT协议第12条3款要求发达国家成员在制订和实施技术规章、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时,应考虑到发展中国家成员在发展、财政和贸易方面的特殊需要,以确保这些技术规章、标准等不会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出口制造不必要的障碍。

TBT协议第11条和第12条要求各成员在接到发展中国家成员的请求时,应就其技术规章的制订、设立国家标准化机构和参加国际标准化机构等事项提出建议,并给予技术援助。协议还允许发展中国家成员按照它们特殊的技术和社会经济情况采用某些技术规章、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便保持与它们的发展需要相一致的当地技术、生产方法和工艺。经发展中国家请求,对其应承担的协议义务可在限定时间内给予整体或部分免除。

所以,如果发达国家未在设置正常的环保标准或采取正常的绿色措施时,给予发展中国家以上的优惠或差别待遇,则发达国家的行为也构成绿色壁垒。

四、WTO法对绿色壁垒规制的缺陷

在乌拉圭回合谈判过程中,贸易与环境问题并未被列入谈判的议题。因此,整体说来,对与贸易有关的环保问题的规定在现阶段的WTO法篇幅很少,而已有的“环保例外条款”也存在诸多缺陷,不足以对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的绿色贸易壁垒构成强有力的有效约束与遏制。

(一)GATT1994对绿色壁垒规制的缺陷

GATT1994第20条规定的“环保例外权”,强调了各成员方的权利享有,但对于行使此权利缺乏明确有效的约束性规范;同时,规范内容本身过于抽象,关键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难以界定。对于何为“情况相同”,什么样的差别待遇是“武断的”、“不合理的”,以及何谓“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GATT1994没有给出明确清楚的衡量标准,结果给条款留有极大的解释空间,使得这些条款在实际操作中具有非常大的弹性,结果很容易被滥用,这就使得一些绿色壁垒能披上合法的“外衣”。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些环保例外条款为贸易保护主义者设置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SPS协议与TBT协议对绿色壁垒规制的缺陷

SPS协议规定,缔约方可以实施高于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的措施,只要这些措施有其科学的依据。即国际标准、准则对各国并不具有强制、统一的约束力,各国可以自行制定和维持比有关国际标准、指导原则或建议更高水平的SPS措施,虽然协议又要求措施要有“科学依据”,但所谓的“科学依据”实际上是很抽象、极具争议性的字眼,最终的结果将是使一些国家能轻易地制定与实施高于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的措施,并使这些措施成为阻碍正常贸易的绿色壁垒。

同样TBT协议也允许成员国在制定环境技术标准时,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可实行自愿标准,尽管也有“只要其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为实现这一合理目标所必需的程度”这样的限制,但和SPS协议一样,这样的措辞抽象、极具争议性,极易成为设置绿色壁垒国的法律依据。

TBT协议第2条第二款规定:“若不存在有关的国际标准……适当提前一个阶段,在一出版物上刊登有关他们拟提出的特定技术法规的通知,使其他成员方的有关各方熟悉这些技术法规……对其他成员方应一视同仁地给予一段合理的时间,便于他们提出书面意见,在接到请求时,应讨论这些意见,并考虑这些书面意见和讨论结果。”这实际上模糊了各国技术的制定约束。如果一国本着限制进口的思维去制定技术性规定,那么它只需要提前按规则办,就可在不违反TBT协议的状况下,制定一个实际上是绿色壁垒的技术法规,达到保护本国贸易的效果。

总之,两协议更多地强调各成员在采用自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以及采取必要措施来确保实现各自认为合适的保护水平等方面的权利;相反,对这些法规、标准或措施可能造成的不良贸易影响却缺乏硬性的明确的规定或制约,这必然会为一些国家设置绿色壁垒留下可乘之机。

第3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你们好!

我是六年级七班的一名学生,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学校里学习、生活已有六年之久。校园是授予我们知识、赋予我们欢乐的地方,每一个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的学生都感到很快乐:因为这儿有伴随我们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每天的广播、电视节目让我们知道了学校里发生的有趣事情、一些科学小常识和许许多多的课外故事。学校里还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其中来。校园里的景色也美不胜收:大门台阶上摆放着一盆盆美丽含香的花儿,每当我们走近校园,那些花儿都对我们笑,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舒心和愉快。教学楼下的长方形花坛、大树的枝叶无比茂盛、小草生机勃勃、富有活力,这些不仅美丽、葱郁,还让我校的每一个同学玩得开心、生活也开心。

可是,没过多久,我们美丽的校园就变了样:原本美丽的花坛里,今天却躺着一大片“悠闲”的枯枝败叶,那些枯枝败叶身上却还舒舒服服地睡着一群报废的垃圾袋、食品袋——咀嚼完后随地乱吐的口香糖随处可见,地上散落着的树叶片、草根都是一些淘气的同学们的佳作。还有一些三无食品包装袋、饮料瓶,被塞到艺体培训班的窗台里,一股辛辣难闻的腥味常常扑鼻而来,这也是那些贪吃的同学们的佳作——这些事例如果反复、多次的出现,会严重导致美丽的校园变成一个死气沉沉的“垃圾场”!

为了能让我们现在被污染的校园恢复以往的美丽,我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像以前那样开展“争当绿色环保小卫士”的活动,让这些小卫士向在校学生宣传环保活动、呼吁环保,将同学们乱丢乱扔的恶习纠正。

2、在广播电视节目里播出一些环保小常识,让同学们认识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对地球造成的危害,从而自愿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3、对校园加强环境管理,不让在校学生随意进出施工重地乱丢乱扔,对爱护环境、不乱抛撒废弃物的班级进行适当的奖励,对危害环境、破坏植被行为作出合理的批评。

第4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是环境保护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政府通过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环境目标保护责任制、排污许可制度等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然而,因为地方政府经济发展目标和环保目标相悖,政府的政策干预常常失灵;市场机制有环境税费制度等,但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这只“看不见的手”也时常失灵,所以,在这两种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公众参与制度,这样既可以使公众树立环保意识,还能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企业和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2云管理理念对促进环保工作开展的优势分析

云管理是利用互联网由云计算发展而来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现今,云管理在企业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是未来企业管理发展中重要工具。由于公众资源具有动态性、分散性和异构性的特点,因而可以把云管理系统的方法和理论用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管理模式的构建,即通过云管理平台,合理地运用相应的公众资源去完成环境保护的目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云管理理念下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效率更高,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公众进行自我约束,克服参与环境保护时闲散的状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二是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对规模庞大的社会公众进行管理,使其提高完成环境保护目标的速度;三是能够充分利用信息的便捷传递快速解决公众参与环保时出现的多样化问题;四是云管理能够增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渠道,拓展环保方式;五是使环保理念的宣传范围更广,对公众进行环保专业知识教育。

3云管理理念下公众参与环保创新模式探究

3.1建立完善公众资源分配体系,提高管理效率

公众资源分配体系的建立能够选择合适的公众资源去完成相应的环保任务,提高管理效率。(1)建立公众资源管理机构。政府的环保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出台相应管理办法,成立公众资源云管理机构,对公众资源进行管理,并为其指派相应的环保任务,将任务完成情况记录下来。(2)建立公众资源库。公众云资源的来源主要有政府相关部门的资源和社会注册的相关人员。(3)对公众资源云按照特定标准进行分类,便于资源的快捷配置。(4)根据环境问题的差异性确定环保任务。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污染状况、治理条件等分解、建立任务,然后赋予任务特定的值,便于任务的分配发放。(5)构建安全可靠的云资源检索系统,设置用户的分级权限,便于相关部门进行资源的检索利用。

3.2利用云管理平台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首先,要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流程,自发对环境行为监督的人可以通过云管理的举办平台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向政府反映,由政府对举报人进行嘉奖,对破坏环境的人进行惩罚;对协助政府工作的人员,可以根据其环保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奖惩。其次,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民众环保工作的参与积极性。可以将绿色消费信用和其他医疗保障等政策挂钩,让群众体会到服务社会的快乐,从而提高环保积极性;最后,还要完善公众反馈机制,让公众对其参与环保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有不满可申诉,对于公众参与环保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云管理平台提出建议。

3.3发挥云管理网络平台的作用,扩展环保的空间、渠道

环保负责人可以借助网络舆论来壮大环境保护运动的参与者队伍,可以借助公众资源云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发起如杜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活动,利用网络进行环保宣传。环保人员还可以通过在网络上一些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扩大环保的关注度,让公众增加环保责任感,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能力。

4结语

第5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大家是否觉察到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日益被严重破坏?乱砍树木,污染水源与空气,破坏生态环境等等。无数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保护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政府部门的责任,也是我们“拱中”公民的责任。

这几天,我围绕我们周围的空气受污染的程度以及空气污染对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调查。我根据珠海周围的环境特点和所发现的问题,上网进行了调查。从调查情况来分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受到了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工厂烟囱排放的黑烟,机动车辆排出的尾汽。这些污染源排放出来的什么污染物呢?对人们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懂得了许多有关空气污染的知识。

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颗粒物。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若是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危害人们的健康。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说明空气良好,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一级标准限值,为一级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一些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空气污染指数大于50,小于100,表明空气质量一般污染物浓度小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限值,为二级良好,符合城镇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污染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其主要途径有:工业合理布局,搞好环境规划改变能源结构、推广清洁燃料、使用清洁生产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强化节能,提高能源利用率、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和老污染源的治理,实施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珠海是我们的“家”,应该把她建设得更美好。但空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应该怎么办呢?我建议:

(1)搞立体绿化,扩大绿化面积,可以搞无土栽培。植物有过滤各种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树林尤为显着,所以绿化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比较经济有效的措施。

(2)解决燃料问题,尽量使用太阳能等无污染或污染小的能源。

(3)多组织宣传活动,咨询活动,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4)组织同学利用双休日到街道、市场、广场捡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今天的我们是明天社会的主人,保护和改善周围的环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环保的有心人,注意节约资源,回收废品,多参加环保活动,多植树,多种花,做一个名符其实的环保小卫士吧!

环保调查报告800字(二)

一、课题提出:

这也许是一个老掉牙的课题,可是这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曾经优美的环境已不复存在,曾经的调查结果也已不符和现在居民的想法,况且目前龙湾区确实面临着环境质量普遍下降的问题。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居民的环境意识到底如何,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旧思想占上风吗?因此,作为地理调查组组员的我们针对龙湾区的河流污染、生活垃圾等的处理做了一次全面的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内容:

1、了解永强一带的环境质量,垃圾筒及清洁工人的状况;

2、根据存在的问题,列表调查(附后)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1、敲醒环境意识正处于“朦胧”状态的居民,从而提高他们的警觉性:

2、让居民了解有关单位的工作情况,从而更好的配合好政府工作,同时也让单位人员掌握居民的看法意见,进一步改进工作制度、措施;

对提高龙湾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素质有一定的帮助。

四、研究过程:

(一)调查步骤:

1、走访附近街道并取景拍照

2、设计问卷,发放填写

3、访问环保局职能部门

4、分析并总结调查结果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1、调查方法

设计问卷(共15题)发放204张并全部收回

具体方法:在龙湾区踩点永中、状元、永昌、瑶溪五个街道的部分居民采用现场答题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当面填写并收回。

2、调查对象

我们调查的对象为龙湾部分居民的沿街的经商者,另外还有学生、农民、工人、医生等。

(三)问卷调查及分析:

我们的调查内容主要有居民对周围环境的满意程度,对当前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对政府环保部门的工作建议等等。

本次我们调查的居民为204人,从被调查者的态度来看大部分居民还是对环保问题感兴趣的,而且在调查过程中也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填写了问卷。但仍有少部分人对环保问题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对当前的环境状况视若无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从问卷的调查结果来看,有49%的人对乱扔垃圾的行为感到气愤,而且69.6%人对自己乱扔垃圾感到惭愧,如此看来,环境问题已经日益唤起了广大居民的重视。

现如今的白色污染已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为什么白色污染如此严重呢?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得出答案。问卷上有这么一道问题:你上街买菜是否会带上篮子?有86.8%的人回答没有,且直接使用塑料袋。而使用一次性用品的人也占很大一部分比例。针对这一现象,有人就提出应该在菜市场口摆放篮子,以减轻白色污染。

对于生活污染的处理方法,有80.6%的人表示会将垃圾丢于垃圾箱,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结果。然而在令一个问题的回答上又不禁引起我们的思考,其中有54.9%的居民反映在周围找不到垃圾筒;他们提出要增加沿街垃圾筒的数目。据我们组成员的走访调查,确实发现这一问题,如永兴的下洋街,衙城街,永昌的纪兴路等均无垃圾筒,而有些所谓的垃圾筒也早已经面目全非。所以,我们觉得环保部门应该多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对居民提出的好建议要采纳并付诸行动。

清洁工是我们城市的美容师,仅龙湾区人数就有1000多人,很多人对清洁工都抱感谢的态度,但也有大约半数的人对政府的环保工作不太满意,认为太过于形式化。

问卷的最后一道民意题“您对政府、环保职能部门今后的环保工作有何意见和建议。”很多人都建议政府加强宣传力度,将口号落到实处!

第6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关键词】总量减排;日常监督;减排引导

总量减排是指减少COD、SO2等污染物的总排放量,环境污染的加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了当前发展考虑的重点问题,国家积极倡导环境保护。总量减排即是环境保护中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促进各级政府对总量减排的重视,确保减排工作能够落实,必须对其进行日常督查。

1、总量减排日常督查的重要作用

工业发展在促进经济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对自然的不合理利用,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反过来又牵制了经济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对环保愈发重视,积极开发清洁型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实现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建设。COD、SO2等污染物在总量中占的比例最多,污染较为严重,应减少其总排放量。

为取得较好的减排效果,需加大监督力度,做好日常检查工作。日常督查有利于加强各级政府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重视,加深对其理解,并督促其贯彻落实,做好减排核查核算工作,同时,在督查中可发现相关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如某环保督查中心,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地市和行业结合督查的方式,于2013年3月中旬,针对管辖范围内的医药、电力、石化、钢铁等700多家企业展开了日常督查,掌握了各种污染物的来源、污染程度、排放量、治理状况,对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将企业信息输入了信息管理系统,使得环境监管力度有所加强,为核算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总量减排日常督查中存在的缺陷

通过此次督查,该督查中心对以往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

2.1 缺少法律保障,职能不明确

该督查中心的职能集中于地方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具体执行状况,对象应包括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环保部门等。从日常督查中可看出,减排项目检查在此次工作中占了很大比例,如企业是否有超标排污的行为、是否积极采取排污措施、是否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等,但在宏观方面则有所忽视,包括政府治污的资金投入、是否建立健全减排机制。另外,在环保政策、治污标准的具体落实程度,以及环保部门履行责任等方面浅尝辄止,不够深入。原因有二,首先,现有法律尚需健全,区域环保督查中心的职能不明确,法律地位比较模糊,以至于在行使权力时力度较弱;其次,监督对象不明确,规定中的“地方”具体指什么缺少明确规定,阻碍了实际操作。

2.2 缺少针对性,且领域单一

结合以往督查分析,督查工作多在污水处理厂、烧结机脱硫、电力脱硫脱硝等领域开展,涉及锅炉、化工、石化等领域的督查次数相对较少,地方环保部门在这些行业的督查力度明显不足。从这次督查以后,中心相继对辖区范围内其他行业做了全面调查,多数企业在总量减排中都存在问题,而真正主动按规范标准进行治理的企业更少,几种常见的污染物都超过了规定排放量,对减排结果十分不利。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全部工业企业中,有1153家企业配置有25蒸吨的锅炉,约有4500台,而安装有脱硫设施的只有515家,且多处于直排状态,使得减排潜力发挥较小。原因在于,督查工作中针对性不足,督心不合理,没有考虑排污程度。

2.3 督查作用较小,惩罚环节出现问题

督查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以检查为重,但没有处罚的权力,导致出现这样一种状况,即检查对象较多,也都发现了具体存在的问题,但由于惩罚力度不足,使得督查也就起不到实际作用。很多企业都积极配合检查工作,但由于处罚力度较小,难以起到震慑效果,企业依旧我行我素。该中心在前两年检查的减排项目逾千,且大都存在问题,但上报之后接受处罚的却没几个。原因主要在于督查之后的处置反馈机制存在缺陷,关于如何处理没有规范程序,处理机构分工混乱,处置反馈方式缺少统一标准。

2.4 机制不顺,督查效能有待提高

作为环保部派出机构,区域督查中心主要负责为环保部及相关司局服务,完成其交派的任务,但实际工作开展起来有很大难度,因为尚未建立沟通对接程序,工作协调机制不健全。所以,在实际中会有很多临时性的工作,对减排日常督查形成阻碍,降低其工作效率,而且不利于调动地方环保部门的积极性,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降低了督查效能。此外,督查任务的内部统筹也不健全,重复督查、跟脚督查的情况时有发生,不但影响督查效果,也加重了地方接待负担。

3 总量减排日常督查中的改进建议

3.1 找准定位,明确划分督查功能

总量减排工作较为复杂,为避免出现混乱和重复,环保部应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划分督查范围,并明确规定检查对象和内容,同时设置统一的检查标准和方法。除了具体减排项目,还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督查力度,促使其将相关政策法规贯彻落实,并将督点进行转移,用于机制建设、资金投入、责任分解等方面。认真检查其他环保部门是否按照规定履行应有的责任,通过抽查企业环保达标率,对企业执行标准规定、达标排放的情况加以重视。

3.2 充分发挥减排引导的作用

污水处理厂、火电厂等领域较为传统,产生的污染物数量较多,但因受到重视,落实情况良好,在总量减排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多年的减排,其潜力已挖掘殆尽,不能再局限于这一领域,应将重点放在其他领域,如工业锅炉、化工、石化等,这些行业的排污量也较为严重。因此,在这些领域,环保部应严格制定排污标准,加大督查力度,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减排进度,促进减排工作。可借助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及实施细则 的出台,加大对相关排污企业的舆论宣传力度,出台分类指导政策,积极引导上述行业推进减排治污工作。

3.3 不断完善反馈机制

为使督查工作发挥最大作用,应制定合理的反馈机制,采用全流程闭环检查的方式。督查中心在编写督查报告时,应如实填写地方政府对环保政策法规落实的具体状况,尤其是污染较严重的企业,最好提出环评限批建议,或将存在发现的问题直接通报当地政府,加大整改力度。

3.4 提高督查效能

针对督查效能较低的状况,可改变督查中心的督查方式,如“打包式”、“捆绑式”等。在临时接受的任务必须完成的基础上,统筹整合日常督查,对所到区域的减排项目一并展开检查工作,尽量不要出现重复或扎堆督查现象,并时时保持高压态势,减轻地方的接待负担。此外,督查工作还应有所突出,严抓环境问题,促使地方政府推动减排。针对违规较严重企业,应予以严惩。

4、结束语

环境污染这一世界性的问题与人们生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为减轻污染程度,加强环境保护,应积极采取总量减排措施。若要取得较好效果,需加强重视,加大督查力度,促使各地方政府、企业能够按照规定履行应有的责任和业务。

参考文献

[1]熊跃辉,耿瑞江,邢长城.如何使减排日常督查发挥更大作用[J].环境保护,2013,22(19):143-144.

[2]徐广华,陈静,王兴国.关于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的思考[J].中国环境监测,2011,27(1):130-131.

第7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关键词:绿色物流;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

某些专家认为绿色物流是我国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我国绿色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区域绿色物流应该在企业、政府、公众、媒体、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协调下并结合当地实际才能更好的发展。我同意这些专家的观点,目前绥化地区的物流业正在处于蓬勃发展当中,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不少物流企业拔地而起,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些企业正在一点一点的发展壮大。但是绿色物流的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街道上到处可以见到垃圾,时不时就会传来一些难闻的气味,使市民苦不堪言,这些垃圾得不到合理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绥化地区的环境和空气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绥化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绿色物流的定义及绥化地区绿色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我提出了以下改进的建议。首先分析一下绥化地区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现状:

一、绥化地区绿色物流现状

1.绿色物流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1)绥化地区的垃圾车不够先进。像哈尔滨许多大的城市里都配备专业的垃圾车,专业的垃圾箱,垃圾车上配备的夹子可以向下延伸把垃圾箱稳稳地夹住,然后再向上抬高,把垃圾准确地倒入垃圾箱内,这一环节减少了人力,做到了全机械化,减少了大气污染。而绥化地区的垃圾处理还是传统的依靠人工将垃圾一铲一铲的收到所谓的“垃圾车”里,垃圾车也就是那种普通的货车,不够专业,也不够先进,清理的过程较慢,也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

(2)绥化地区的垃圾箱不够多,也不够合理。在绥化的繁华地带垃圾箱分布还相对密集,但在绥化的外环地区垃圾箱就相对较少了,而且分布不均匀,造成一些垃圾不能及时的得到合理的处理,另外在一些居民小区里也没有设置垃圾箱,造成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影响美观,也污染环境。其次,这些垃圾箱设计普通,没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隔箱,也不配备专业的废旧电池回收孔,使得可回收垃圾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浪费。

2.绿色物流观念落后

(1)意识落后。目前绥化地区的许多物流企业对绿色物流还不是太了解,在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许多有毒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有毒的液体排放到江河中;白色垃圾和废弃物随意丢弃。例如某些制造青霉素的企业,他们把制造青霉素所产生的废物直接排放到江河中,使得每天傍晚的时候绥化市区内就会飘散难闻的青霉素味。还有的生产白酒的企业,他们把过滤下来的酒糟直接堆放在道路两旁,这样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也影响美观,有损企业的整体形象。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担,这些企业为了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很忽视了环境保护,使得绿色物流观念难以深入人心。

(2)技术落后。许多物流企业车间运作的工具是落后的,这些物流企业没有先进的设备,由于规模和资金的限制,他们不具备使用清洁能源,及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系统的能力,使得生产产品而产生的废物或边角料不能得到合理利用。例如榨制豆油而产生的豆饼可以作为家禽的饲料,做家具切剩下来的木头等边角料可以用来取暖,可这些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直接把这些和回收的资源随意丢弃,浪费了大量的企业资金成本。而有的物流企业则把资金全部投入到如何扩大规模,如何提高经济效益上面去,反而忽略了环境保护这方面的投入。另外企业员工的素质及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对于绿色物流的概念还不算太了解,也难以在技术上做到环保和创新,这也使得绿色物流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节能减排问题滞后

(1)空驶率过高。所谓“节能减排”即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但对于绥化大多数物流行业来说,节能减排的意识还不够强烈,例如绥化某物流企业的货运车主李师傅抱怨道:“跑一趟哈尔滨没问题,关键是回程能不能找到活?”这就意味着辛辛苦苦把货物运到了目的地,所挣的钱在回程的时候,用在了缴纳过路费,汽车燃油费上面,等到回城以后所剩的钱也寥寥无几。像李师傅这样的例子在绥化不少物流企业都有所发生,使得绥化公路货运空驶率大大提高,物流企业的燃油费也是不断升高,这种现象不仅浪费了能源,同时也增加了物流行业的货运成本。某些货运师傅不愿意揽白白跑这一趟还挣不到钱的买卖,使得货物的运输效率也大大降低。

(2)废弃物利用不乐观。物流业在包装废弃物利用方面不是太充分,对闲置的货物包装不能做到循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的处理方法只是单纯的丢弃,不能做到回收变卖成资金成本,许多货物都是整箱装卸的,经过长时间的货物运输及颠簸,当货物到达时货物的外包装有的早已不成样子,还有的由于拆包方式过于鲁莽造成包装的损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浪费的产生。

二、针对绥化地区绿色物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绿色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质量

(1)增设先进的垃圾装载车,配备专业的清洁工具,定期的对道路两旁、居民区及绥化市区外环周边地区的垃圾进行处理,清理时也应赶在清晨的时候,因为这个时段人流不是太密集,也是垃圾比较集中的时段,减少了上班高峰或车流量较多时段造成的交通堵塞给人们出行带来的不便,也避免了人们出行时大街上到处发散垃圾难闻的气味给人们造成的反感。通过配备先进的垃圾装载车不仅使垃圾的处理更加科学、迅速,减少人力,提高机械化作业的效率,也使环境更加清洁、美观,体现绿色物流的现实意义。

(2)增加垃圾箱的数量,在绥化市区以外的街道两侧、居民区以及商场里都应配备垃圾箱,消除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这些垃圾箱应配备专业的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隔箱,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孔,使垃圾做到分类处理,减少二次污染,节约能源,为环保增添一份力量。

2.加强绿色物流观念,提高绿色物流服务水平

(1)增强绿色物流意识。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这些污染既有大气污染也有噪声污染,因此,物流企业应提高绿色物流观念,尽量做到对废弃物的净化处理,不管是焚烧销毁,还是地下掩埋,都应该做到不污染水源、土壤和空气,这就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大力发展绿色物流,促进绥化市物流业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2)加强技术革新,提高员工素质。物流企业应聘请有相关绿色物流知识的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对他们进行绿色物流知识的灌输和指导,并要求其作好记录,认真研究,仔细领会,将绿色物流意识牢记在心里,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时刻以绿色物流观念为指导,灌输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其次企业应该把限闲置的资金利用到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来,不能盲目地扩大规模,谋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生态型物流业的建立,要还物流业一个绿色的环境,才能绵延不断地发展壮大。

3.提高节能减排意识,构建循环性社会

(1)减少物流货运车辆的空驶率。空驶率的提高意味着单位耗油量的增加,也意味着物流成本的增加,就意味着能源的浪费,因此物流企业应想到合理的办法减少货运车辆的空载率,在货物运到目的地的同时能够联系到合适的客源,使返程也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这样不仅减少了货运车辆的空驶率,也使得货车车主有利可图,也调动起其进行货物运输的积极性,一方面使得物流作业更加成熟,更加稳定,经济效益得到了稳步提高;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节能减排的力度,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2)包装废弃物应合理利用。产品货物的包装有些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因此要对包装废弃物做到合理的回收和利用。有些塑料制品可以进行降解进而制成降解餐盒,环保塑料袋等等。还有一些铝、铁制品例如易拉罐、罐头等都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如果有条件应当建立一个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做到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产成品可以利用到物流运作过程中来,这样不仅减轻了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创造出了额外的经济价值,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结语

以上是我提出的绥化地区在绿色物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绥化地区如何实行绿色物流的几点建议和总结,绥化是一个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尤其是物流行业正在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于绿色物流业的发展一定要重视起来,所以希望绥化市的物流行业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希望我提出的这几点改进的建议能够在帮助绥化物流业向着绿色方向发展的道路上发挥作用,也希望绥化物流行业自身能够虚心研究,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不要忘了环境保护,给我们的子子孙孙也留一片可供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净土,让绿色永远延续下去,要做到还物流业以绿色的发展环境,我觉得光靠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全民都要行动起来,为环保奉献一份力量,政府也应根据《环境保护法》的有关内容,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责令物流企业注意资源的节约,对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集中掩埋,避免环境受到危害,同时对在实行绿色环保方面表现突出的物流企业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促进他们使行业发展的方向朝着绿色、环保的轨道迈进,我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绥化物流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光明和灿烂!

参考文献:

[1]孙毅.浅析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与研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27).

[2]张利儒.绿色物流的发展策略[J].河北交通科技,2008(02).

[3]林立.我国发展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0(04).

第8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低碳、环保、节能、健康的出行方式,正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推广与普及。在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中,自行车租赁的站点位置及各站点自行车锁桩和自行车数量的配置,对系统的运行效率与用户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

一、模型思路

用SPSS软件对所给数据进行数据整理筛选,并生成相应的柱状图统计出各站点每天累积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将原始数据导入到我们的SPSS数学应用软件中,根据已知20天所给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数据应用SPSS软件得出的每个站点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导入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筛选,最终得出各天借车 还车频次及排序累计频次柱状图如下,其中横轴代表借出车站名称,纵轴表示借车频率如图一所示。 图1 站点借还频率图

同理,可对已有20天的已给数据分类汇总,对目前的站点安排情况进行评价总结。

二、目前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设计分析

根据统计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20天每天的借车频次和还车频次,得出这20天总计借车频数最大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是街心花园,还车频数最大的站点也是街心花园,由此得知,应该在街心花园公共自行车服务的锁桩数量进行增加,以便市民的出行。

借车频数最小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是妇女儿童中心,还车频数最小的站点是测试点,所以应该减少或者取消妇女儿童中心站点和测试点站点的锁桩数量,从而减少这两个自行车服务站点的支出费用。

根据统计使用自行车不同借车人累计借车次数,得出个人一天借车多次的数据,从而体现了部分人们对环保出行和就近出行很重视,可以适当增加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和对每个站点锁桩数量。

根据统计借车高峰时段和还车高峰时段,了解到了市民通常骑车的出行时刻,从而可以大概了解到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的工作时间。

通过上述分析,本市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站点设置及锁桩数量分布不均匀。比如街心花园在借车,还车高峰时段就有很多人应借不上而耽误时间,然而像测试点之类的地方,借车 还车几乎无人,像类似于此站点的地方应撤销,加大人口密集的站点的锁桩数量以便跟好的方便市民出行。

三、改进建议

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高峰期与每个站点的人流量有关,服务系统站点设置以及锁桩数量配置与人流量以及地理位置都具有决定意义,根据数据分析改进建议如下:

(1)全天候公共服务系统。公共自行车服务时间建议24小时,以便市民昼夜出行,服务站点要有值班人员,更好的服务市民。

(2)全面覆盖,对每一个人服务。公共自行车是一项公共服务系统,应该不仅对温州市的本市市民服务,还应对外来人员服务。因此,温州市政府应该强化公共自行车的租赁系统,不仅可以用温州市的“一卡通”或者“租赁卡”进行租车,还可以缴纳一定好的租金,就可以轻松地租赁到自行车。

(3)优化车站站点。当地政府应该科学合理的设置车站站点,做到便民利民。当地政府可以在自行车的租赁站旁建立报刊亭、公共环保厕所等,这样既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也增加了人们的就业几率,真正的做到了亲民、便民、利民。

(4)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系统。一是要加强对公共自行车的服务站工作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培养其敬业爱岗精神,加强对自行车的安全维护和修理。并根据各站点自行车的运行情况,及时的进行自行车的调度和配置,尤其是在高峰时段调度,使每个人在高峰时期都能够租赁到自行车,使那些在高峰时段没有借车的站点的车辆能够及时的调度出车辆以备不时之需。

(5)探索公共自行车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借鉴武汉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它在运作上,实行政府主导扶持,企业投资运营,公益服务市场化的“政企共建”原则。“武汉模式”主要是政府在企业的依托下发展公共事业,没有将公共事业完全交给市场,又发挥了市场的灵活性,浙江省可以借鉴其它省的公共自行车经营模式,取其精华,对自己本市有更好的发展。

第9篇:合理的环保建议范文

关键词:环保投资;投资规模;融资渠道;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1-0043-07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1.10

环保投资是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有意识的掌控其规模、扩大其来源、完善其结构、提高其效益使之达到最优水平是十分重要的。欧洲的环境保护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本文以欧盟为样本空间,选取了作为老牌发达国家的瑞典和近年来从发展中国家跨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匈牙利两国的环保投资与中国的环保投资进行比较分析。一方面,明确各国的优势,并作为源于实践的理论依据,提供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经验;另一方面,凸出各自的劣势与差距,以帮助各国的环保投资得到快速改革,尽快达到最优水平。

一、有关环保投资的理论概述

(一)环保投资的定义和内容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环保投资定义可以归纳成两类:一类是“费用说”,持这一观点的通常是较早进行环境治理的发达国家,他们把环保投资解释为环境保护费用,即社会为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付出的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的总费用;一类是“投资说”以我国学者张绅民为代表,借鉴经济学“投资”的概念,认为环保投资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各有关投资主体从社会积累基金和各种补偿资金中支付的,用于防治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及与其相关联的经济活动,以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投资[1]。

各国的环保投资包含的内容不尽一致,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特点。美国环保投资包括预防费用、损害费用(用于受污染后的赔偿)、治理费用和管理费用;在日本环保投资包括工厂治理污染投资以及很大一部分公用基础设施的投资;在德国不仅包括污染处理设施投资,还包括处理设施的运转费用;在瑞典除企业治理投资外,还包括环境保护事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风景区建设的投资;在我国环保投资主要包括环保产业投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环保机构自身运作费用,新建项目和老企业的污染治理费用。各国环保投资的相同之处是都包括污染防治和一部分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但不包括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防治灾害、水土保持等恢复生态和改善生态的投资[2]。

(二)环保投资的构成

衡量环保投资的范围、力度及效果一般从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方向、投资效益四个方面考察,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环保投资的主要内容。一是环保投资规模。它反映了环保投资对社会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干预程度。环保投资不足,将不足以控制环境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环保投资过多又会挤占社会其他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发展。因此,需要通过分析寻找一个适合各国国情的环保投资规模。二是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它是指环保投资的融资渠道,包括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对环境保护进行的投资,它体现了各类投资主体在环境保护中所发挥的职能和承担的责任。三是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它是各类环保支出占总环保投资的比重,它直接反映了环保支出的结构是否合理。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不同阶段环保支出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环保投资的资金投向应跟随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而不断调整。四是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它是环保投资所取得的效果的最终体现,是对环保投资的定性分析。

(三)有关环保投资的指标

要正确反映环境保护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益,需要运用各类指标来具体分析。本文采取了以下指标来分别衡量。

环保投资规模有绝对与相对之分。通常采用以下指标来衡量其规模:一是环保投资,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安排的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绝对量;二是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是对环保投资规模进行动态分析、纵横向比较的重要指标;三是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它是衡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指标;四是环保投资弹性,指环保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反映环保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敏感程度。

本文按照不同的投资主体对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并选取其分类指标进行探讨:一是企业自筹资金占环保投资的比重,它反映企业在治理与保护环境问题时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二是政府补助资金占环保投资的比重,它体现了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职能;三是其他资金占环保投资的比重,包括家庭和个人的投资、国际援助等。

本文以环保投资的用途为基础对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进行分类探讨,鉴于国际上对于环保投资使用方向的统计口径不一致,本文拟用工业污染治理资金作为环保投资的替代变量进行研究:一是用于治理废水的资金;二是用于治理废气的资金;三是用于治理固体废物的资金;四是用于治理噪声的资金;五是其他资金。

由于环保投资效益的多样性,本文通过以下两方面为代表比较分析各国的环保投资效益:一是废水处理投资情况。治理工业“三废”一直是环保投资的重点,而且各国的环保投资也都包含治理工业三废。本文选取废水处理投资增长率以及废水处理量增长率为指标来比较分析中国与匈牙利的环保投资效益。二是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

二、中国与瑞典的环保投资规模比较

通过分析比较表1的各项数据可看出,中国与瑞典的投资规模无论是从各自历年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当期各个指标所反映出的两国状况都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本文中各项投资额均以当年汇率的平均价折算成人民币。

(一)中国与瑞典环保投资的绝对规模比较

环境保护投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环保投资是改善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按当年价格计算,2003―2008年中国环保投资绝对量稳步提升。由2003年的1627.3亿元上升至2007年的3387.6亿元,增长了2.08倍。其中2007年增长较快,其绝对量增长819.8亿元。2007年较2006年增长了1.31倍,这种趋势的变化与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有很大关系。2003―2007年瑞典的环保投资在基本维持不变的总体趋势上,有小幅度的提升,从2003年的104.8亿元增长至2008年的122.9亿元,增长了17.2%。与瑞典相比,中国的环保投资增长上相当快的,但由于中国环保事业起步较晚,环保历史欠账较多,环保投资总额与粗放型经济增长带来的治污需求相比仍显不足。而瑞典一方面环保事业起步较早,经历四五十年的发展已进入了稳定阶段,前期的环保投资也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传统环境污染问题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另一方面瑞典的产业结构比较合理,污染性较小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尽管它的环保投资绝对量基本维持不变,但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瑞典依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瑞典素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著称,64%以上的国土覆盖着森林。同时瑞典又是世界上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拥有一大批如爱立信、丽都、沃尔沃等享誉世界的跨国公司。瑞典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了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典范。

(二)中国与瑞典环保投资的相对规模比较

反映中国与瑞典两国环保投资相对规模的指标主要有以下3个。

1.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

表1数据表示,中国与瑞典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均比较稳定,不同之处是中国在稳定中略有上升,从2003年的1.2%上升至2007年的1.36%;瑞典在稳定中略有下降,从2003年的0.4%下降至2007年的0.35%。从同期指标来看,中国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均远远高于瑞典,并始终维持在3倍以上。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对环境问题重视度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观意识的增强;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了瑞典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的成功有它的独特和先进之处,这主要是依靠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

瑞典环境法典的第二章阐述了瑞典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举证原则、信息采集原则、预防原则、适用最佳技术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选择适当地点原则、资源管理原则、生态循环原则、产品替代原则、合理原则、停止原则等[3]。而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仅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相比较,瑞典环境法典对环境保护基本原则的制定更细致更具体。

2.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它是衡量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重要指标。表1数据显示,2003―2007年我国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3%之间,有小幅下降,但未出现大的波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在某方面代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快,环保投资所占比例相对稳定是指我国环保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步增长,表明我国的环保投资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保事业也在快速发展。因此虽然经济发展很快,却未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灾难,可见我国的环保投资的逐渐增加还是起到了很大的减少和控制污染的作用。瑞典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从起点上高于我国,2003年为4.66%,但经历了连续5年的下降后,与我国所占比重大致相当。从瑞典的环保投资绝对量基本稳定可推知,其环保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比重的下降是由于瑞典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上升造成的,这说明瑞典经济在快速的发展。

3.环保投资弹性

环保投资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环保投资对经济增长敏感,否则为不敏感。2003―2007年5年间,我国大多数年份环保投资的弹性系数是大于1的,这说明我国实现了“保证环保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目标[4]。对比我国的环保投资弹性,瑞典的该组数据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趋势。2004年和2006年瑞典的环保投资弹性均为负值,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年随着瑞典GDP的增加,环保投资反而出现小额减少造成的,这更加体现了瑞典的环境保护不仅仅依靠环保投资,更多的是依靠完善健全的法律系统。根据瑞典官方介绍,50―60年代瑞典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从60年代起瑞典政府开始有计划的制定各种环保法律和政策,环保纳入法律轨道。各种各样涉及环保的法规有100多个,其中基本环境保护法有14个。近年来,瑞典又在西方国家中较早的制定了保护环境的经济办法,即对环境排放实行征税和收费的办法,如二氧化碳税、硫税、磷费和氧化氮费等,以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并刺激环保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经过实践证明,这种征收环境税和收费的办法对改善环境、促进环保产业和技术的发展确实是有益的。

综上所述,我国与瑞典两国2003―2007年5年间的数据显示出各自的环保投资规模是比较合理的,基本上没有出现剧烈的不合理的波动,但两国因为经济发展和环保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环保投资规模各有特点。相比之下,我国现阶段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更多,这主要是出于我国经济与环境的现状考虑而安排的,一旦环保投资下降,环境的破坏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三、中国与匈牙利环保投资资金来源比较

环保投资的资金来源按照投资主体不同可分为三类:企业自筹、政府补助和其他资金。环保投资最初全部由国家财政拨款,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非常大的负担,而且单靠财政拨款很难解决环境保护所需的大额资金。由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负外部性以及环保投资的正外部性,单一的依靠政府拨款还会造成地方和企业逃避防治污染的责任,通过对投资主体的划分很好的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和“谁收益谁付费”的原则。

(一)从纵向来看

2003―2007年5年间,我国和匈牙利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都呈现递增趋势。我国从2003年的64%上升至2007年的85.8%,匈牙利则从2003年的39.26%增加至54.2%,这说明“污染者负担”原则是环境保护问题中的基本原则。在环境事权的分配上,企业应承担投资经营风险(包括环境污染的风险)按照“污染者负担”的原则直接削减产生的污染或补偿有关环境损失[5]。

2003―2007年两国政府补助资金所占比例都有所下降,中国从2003年的18.75%下降至13.61%,匈牙利从2003年的17%下降至13.71,但下降幅度均不大。这说明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方针政策未出现实质性的转变,其细微的下降说明了公共支出的结构微调,使其投向更加适合经济发展的方向。

5年间,我国其他资金来源比例急剧下降,究其原因是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的急剧上升,污染者承担了大部分责任,因此其他部门承担的责任会相应减小。匈牙利在该项指标上下降幅度不大,说明其环保投资资金来源渠道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

(二)从横向来看

1.企业自筹

表2的数据显示,2003―2008年企业自筹资金在环保投资中所占比重最高,是环保投资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我国占到60%以上,2007年更达到了85.8%。企业成为了最大的环保投资主体,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我国“命令控制”型直接管制手段的施行。尽管“命令控制”手段在许多情况下都能达到目的,但其实施、强制执行的成本费用很高。在很大程度上企业还处于政府主管部门的附属地位,反映在环保投资上就是企业向政府“等、靠、要”治污资金,在环保设施特别是环境公用设施的运行管理上难以划清责任,不能形成有效的风险约束机制[6]。企业作为环保投资的重要投资主体应当化被动为主动。同时,5年间我国的企业自筹比例均高于匈牙利,且差额很大,都在20%以上,这虽然与“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相符合,但我国企业正处于成长期,过大的资金压力有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比较而言,匈牙利在该指标上更为合理。

2.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资金在三大投资主体所占比重最小,究其原因是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职能的转变,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不是主要体现在对环境污染治理的直接投资,而是动员社会资金治理环境的能力以及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规划、管理、监督能力。在政府补助上,两国差异不大,上下浮动范围为1%~4%,这说明两国政府对待环境保护态度是统一的。

3.其他资金

在匈牙利其他资金来源主要由家庭部门承担,我国则主要是利用外资,家庭和个人承担的很少,这主要是由于随着环境问题进一步发展为全球性的问题,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环境保护的贷款和赠款的增加。5年间匈牙利其他资金所占比例均远高于中国,其原因是匈牙利环保投资的融资渠道多样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除了企业自筹和政府补助外,匈牙利还采取了环境基金和环境保险等方式来筹集资金。

通过对比图1和图2可看出,匈牙利环保投资资金来源结构比较合理,同年相比基本上有企业、政府和其他投资主体三分天下,中国的环保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国基本上是企业自筹独当一面,这反映了中国环保投资来源渠道狭窄,融资方式简单等问题,社会、民间等方面的资本参与中国环保投资十分有限。现有的环保投融资方式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环保资金的缺口大,投资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社会闲置资金找不到投资方向。相关部门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改善这种不合理的结构。

四、中国与匈牙利环保投资使用方向比较

按照目前我国环保投资统计的口径,环保投资使用方向主要包括建设项目“三同时”、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三方面。“三同时”是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经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该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或者使用。”鉴于国际上对于环保投资使用方向统计口径不一致以及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是各国环保投资都包含的内容,本文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的资金投向来具体比较分析我国与匈牙利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情况。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主要用于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其他的治理。而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统称为“三废”。“三废”一直是工业污染治理的重点对象。在既定的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水平下,应合理安排结构,突出重点、兼顾一般。

(一)从纵向来看

表3的数据表明,我国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投资都在逐年增加,分别从2003年的87.4亿元、92.1亿元、16.2亿元增加至2008年的194.6亿元、265.7亿元和19.7亿元。匈牙利情况则不同,用于治理废水、废气的投资逐年减少,分别由2003年的26.6亿元、14.7亿元减少至2008年的16.1亿元、8.4亿元,用于治理固体废物的投资由2003年的10.2亿元上升至2008年的14.3亿元。这种投资方向的变化趋势说明两国都在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使其趋于合理化。

(二)从横向来看

2003年作为起点年份,我国的情况是用于废水和废气的资金占投资的大头且两者规模基本相当,固体废物相对较少。匈牙利2003年用于废水处理所占资金最多,用于废气与固体废物基本相等。可以看出该起点年份,两国投资于“三废”的结构都是不合理的。6年间两国都在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至2008年,我国的情况改变不大,依然是废水、废气所用资金占多数,固体废物所用资金偏少。通过对比图3和图4发现,至2008年我国用于固体废物的资金所占比例比2003年更少了。图6显示2008年匈牙利投资于“三废”的资金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结构已比较合理。噪声污染由于波及范围不如“三废”广泛,紧迫性也相对较低,因此两国投资于噪声污染治理的资金最少,而且没有规律可循,很容易受其他各类污染物使用资金的影响。

综上分析,匈牙利的工业污染资金使用方向比我国合理。我国忽视了对固体废物的处理,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存在乱堆乱放和处理效益低下等问题。两国都应当优化资金的使用方向,使有限的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用。

五、环保投资效益的比较

分析环保效益是在进行环保投资分析时的一个必然步骤,它是投资结构是否合理的集中反映,也是投资所取得的效果的最终体现。由于环境保护项目的准公共性,政府在环保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公共领域投资的绩效衡量一直存在难题。鉴于环保投资效益的多样性,本文通过以下方面为代表衡量我国与匈牙利和瑞典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

(一)中国与匈牙利废水处理投资的效益比较

表4的数据显示,2003―2007年我国废水处理投资额年增长率均维持在20%以上,但同期废水处理量的年增长率最高值仅为16.4%,废水处理量的增长跟不上废水处理投资额的增长,即我国1%的废水处理投资增长并未带来1%的废水处理量增长,这说明我国废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进而揭示了我国环保投资使用效益低下,相当大的一部分环保投资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用。2008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废水处理投资额较上年下降,但废水处理量却不降反升,这说明该年我国废水处理投资的效益是比较好的。与我国相比,匈牙利的情况大有不同,2004―2008年匈牙利废水处理投资额都是负增长,但废水处理量却是正增长,以2008年为例,每减少1%的废水投资,废水处理量竟然上升300%,可见匈牙利的废水处理投资效益相当高。但相关部门也应当适当加强对投资额的管理,避免连续负增长。我国2008年废水处理投资效益有所提高,但与匈牙利相比还是相形见绌,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在加大环保投入的同时注重提高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

(二)中国与瑞典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比较

由于环境质量的改善是环保投资效果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本文只分析环保投资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当然,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环保税费的征收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从而减少排污量。本文为了简化分析,假定企业还是按原来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即假定环境质量的改善取决于治理资金的投入。

随着瑞典环保投资的持续投入,以及严格空气质量环境标准的执行,瑞典的环境状况日益改善。图7的数据和趋势表明,1990―2006年瑞典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急剧减少,特别是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下降十分明显。这说明该段时间瑞典的环保投资有效的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达到了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低于国家设定的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图8显示,2000―2008年我国的的主要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均有小幅度的下降,但在个别年份如2003―2005年还出现了上升趋势。从这种小幅度的下降对比我国在该阶段环保投资大幅度的增加来看,说明总体上我国环保投资的效益不尽如人意。

导致我国环保投资效益低下的原因很多:一是环保资金管理不善,使用不合理。存在对环保资金的挤占和挪用现象,缺乏对环保建设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二是排污收费制度不合理。处理费用低于治污成本,只对超标进行收费,而不对排放总量进行收费[7]。三是环保设备技术含量低、治污效果差。这主要是由于环保技术开发投入的资金有限,品种单调,大多数企业投资于环境治理设施是迫于“三同时”制度的要求,缺乏主动保护环境的动力。四是环保产业水平较低。我国的环保企业90%是中小企业,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通过对中国、瑞典、匈牙利三国的环保投资体系的比较分析,发现总的来说瑞典和匈牙利环保投资的规模和使用方向都是比较合理的,它们在环保融资机制方面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的特点。从投资使用效益来看,瑞典和匈牙利环保投资效益比较好。通过环保投资,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破坏的损失明显减少,环境质量显著改善,自然生态系统趋于良性循。目前中国环保投资主要存在投资总量不足,资金来源渠道狭窄、使用结构不尽完善、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瑞典和匈牙利在环保投资实践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对如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环保投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针对目前我国环保投资存在的问题,借鉴瑞典和匈牙利环保投资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环保投入

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十分严峻,确保环保规模的适度增长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单靠目前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巨大的环保投资需求。因此,要在现有的融资渠道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融资渠道,使环保投资市场化,才能切实提高环保投入。

拓宽融资渠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开征环境税。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税收作为政府的经济干预手段,对保护环境是不可或缺的。自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征收环境税,目前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环境税收政策,为我国开征环境税提供了经验借鉴。二是加大排污收费力度。一要把城镇居民作为收费对象,征收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费。二要改革排污收费方案,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排污收费标准体系、排污费资金使用政策、排污费资金管理政策等三个方面。排污收费标准体系主要由目前的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单一的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结合收费转变。三是利用市场手段扩大投资,利用发行债券、企业上市、环境基金等新型融资手段进行融资。四是扩大利用外资的范围。一方面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环保利用外资的项目结构,选择出一批确实应由政府负责的城市环境基础建设项目来利用国际官方援助贷款,其他的污染治理项目则按市场经济法则来处理;另一方面要加速培养国内环保产业,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好的环保示范项目,以此来吸引国际资本。

(二)优化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

一是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找出路,从源头抓起。我国工业污染的治理基本上停留在“末端处理”的模式上,应在开展“末端污染治理”的同时,大力实施清洁生产、清洁技术,促进企业从产品开发、原料选择、工艺设计、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诸多环节着手,把工业污染尽可能消除在生产过程之前和之中,逐步实现“末端管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移。二是要平衡环保投资使用的各个方向,有重点但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三是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决定环保投资的使用方向,工业的产业结构必须优化。根据国家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所有大量耗费资源、能源,投入产出效益低下,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业必须限制发展,限期调整;所有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能源,缺乏市场竞争力,严重危及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都应限期淘汰和替代;所有产品滞销、经营困难、资不抵债、严重污染环境又治理无望的企业都应予以取缔;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环保投资的使用效益

一是不断制定与完善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从严执法,促进环境的实质改善。目前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但有些涉及环境(下转第62页)

(上接第49页)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制定,没有形成完整配套的法律体系。另外,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要依据法律、法规从严执法培养一大批素质好、执法如山的队伍。二是建立环保开支账户,实行专款专用。环保开支账户的范围可以包括发生在污染治理和控制、环境监视、环境评价和环境审计、等方面的费用,环保开支账户能够清楚地显示对与环保有关的商品生产和服务的最终需求和中间消费的结构与特性。三是提高环保设施的技术含量。增加环保技术与设备开发研究方面的投入,研发适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环保使用技术和设备。四是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推行环保产业的市场化。首先要培育包括政府、企业、外资为主的多元环保投资主体,改变目前我国环保产业投资单一的局面;其次要在环保产业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环保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环保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子郁.中美环境投资机制的比较与我国的改革之路[J].安徽大学学报,2001(6):7-12.

[2]丛树海.公共支出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出版社,1999:332-339.

[3]王灿发.瑞典环境法的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世界环境,2007(5):11-13.

[4]徐世刚,王琦.论日本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当代经济研究,2006(7):34-37.

[5]黄志刚.国外环保投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7):41-43.

[6]尹希果,陈刚,付翔.环保投资运行效率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5(7):89-92.

[7]侯瑜.中国现行环境保护税费政策评析及建议[J].税务与经济,2008(4):80-84.

Summary of Survey Research on Invrionment Protection Investment between China and Some EU Countries

WANG Li-ya, ZHANG Ya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Guangzhou 51042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