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提质增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开展问题情境教学,激活学生课堂学习活力
有趣而新奇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感受数学魅力、感知数学精彩内容的重要窗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故事背景,创设具有新奇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制造惊喜和悬疑,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为了让学生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在上课之初的几分钟时间里,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体会其中存在的矛盾和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等比数列求和的时候,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个富翁的穷亲戚到富人家来借钱,富人不想借给这个穷人,但又不好拒绝,于是就想到了一个方法.这个穷亲戚要向富人借40万块钱.富人给这个穷亲戚提出了条件,这笔借款以40天为限,每天付给穷亲戚1万,同时,穷亲戚在收到钱的第一天开始要还款0.1元,第二天还款0.2元,第三天还款0.4元,以此类推.每天所还的款项是第一天的2倍.这样持续到40天,两个人的债务关系一笔勾销.那么,面对这样的借款条件,你认为穷人借款合适吗?40天借款期满后,这名穷亲戚应该还给富人多少元钱?请同学们帮这个穷亲戚算下账,这个钱借还是不借.针对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富有故事背景和趣味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相比于冷冰冰的数学练习和例题,这样具有故事背景和趣味性的教学问题情境,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
二、利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激起学生的思维和研究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成为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教师应发挥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精心设计,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活力.
数学的课堂提问要注意“少”而“精”.课堂提问要恰到好处,要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在学习函数零点知识的时候,有这样的一道例题:要求学生判断如下这个方程的根的个数1[]x+1[]2x2=2,学生们在试图求解的过程中发现,应用自己的固有知识,无法求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为此,我又给学生设计了下面的四个方程.方程一:3x-x2=-5;方程二:-4x+2x2+3=0;方程三:5x+4x=5x+2x+5;方程四:x2+4+4x=0.结合给出的这四个方程,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问题1:如何判断出以上这四个方程根的个数?问题2:是否可以利用图像的方法来判断出方程根的个数?这两个问题一前一后启迪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指明了问题解决和思考的方向.学生在尝试回答以上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方程的移项问题展开探讨.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逐渐地认识到求解方程根的个数内在规律性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可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课堂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启迪学生的智慧.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三、利用有效的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激烈有效的课堂讨论,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力.在课堂讨论环节中,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被激发,集体的智慧实现了良好的生成.教师要组织好课堂讨论,发挥学生的群体优势,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零点存在性定理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我组织了如下的课堂讨论.我首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进行分组,以就近原则把前后桌4个人归为一组.然后,给学生提出讨论的问题:根据纸上所画的直线来观察和判断一条细绳和这条直线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否一定会出现交点?问题二:是否一定不会出现交点?问题三:是否无法判断有没有交点?让学生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不时地参与其中,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在经过有效的讨论之后,让每一组针对讨论的问题形成本组的共识,并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每一个小组进行观点阐述的过程中,允许其他小组的成员对这名同学的观点进行纠错和补充,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通过激烈而有效的讨论和观点的阐述,道理越辩越明,突显了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嫁接;亲和力;空白区域;冲突;暗示;求同法;支点;生长点
课堂导入历来被人们所重视,于是创造出了诸如悬念导入、情境导入、对比导入、实验导入等琳琅满目的各种形式。尽管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本质恒是一个“移新知之花,接旧知之木”的类似于园艺师“嫁接”的过程,陶行知先生那句精辟的“接知如接枝”说的就是这个含义。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接穗与砧木之间亲缘关系的近远,因为亲缘关系越近,接穗与砧木之间的亲和力就越强。因此,课堂导入中作为砧木的旧知,也不是随意的,而应该与作为接穗的新知之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才能使课堂导入真正有效。那么如何才能增强新知与旧知之间的亲和力呢?本文拟就这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一、梳理诱导,让新知萌发于旧知的空白区域中
有很多新的教学内容可能是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内容的引申或提高,课堂导入时可以先将已学习过的相关知识脉络理一遍,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稳固的相关知识印象,然后针对先前知识中没有达到的高度(即旧知识的空白区域)进行设问,于是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期待感,从而进入一种积极的探研状态。比如,九年级化学中pH的教学就可以这样导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稀醋酸溶液、浓醋酸溶液都呈酸性,那这两种溶液是不是一样“酸”呢?我们用什么来衡量这两种溶液的酸性强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pH。
上述案例中两种溶液都呈酸性是已有的知识,而如何衡量酸性强弱则是原先知识的空白区域,这样学生就会进入“想弄个明白”的状态中。
二、分析归纳,让新知诞生于旧知的规律中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可能有很多与新知识相关的信息,有时只需将这些信息重新展示出来,通过观察分析,就可能发现新的规律、得出新的结论。对这些教学内容的导入,不妨先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将所有这些信息尽可能地挖掘出来,然后用求同或求异的方法导出新的知识。比如,《烃的衍生物》一章的导入,可以设计以下的师生对话: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接触过很多的有机物,请大家不妨在黑板上写出这些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先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自由地到黑板上补充)。
生:甲烷、乙烯、乙炔、苯、硝基苯、溴苯、乙醇、乙酸、甲醇、1,2―二溴乙烷等等。
师:我们可以将上述同学们写出的这些物质按照组成元素种类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分呢?
生:一类是仅仅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另一类除此之外还含有其他的元素。
师:前一类我们称为――(学生回答:烃),后一类还是烃吗?为什么?
生:略。
师:这一类物质我们可以看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后派生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烃的衍生物》。
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对烃的衍生物概念的产生有一种自然生成的感觉,而不是强加给他们的东西,并且通过对比学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本质的区别把握很到位。其实在中学化学中,一些与分类有关的教学内容,诸如胶体概念的引入、化学反应的分类等用这种方法导入是很奏效的。
三、创设支点,让新知攀缘旧知顺势而上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化学教材的内容编排是很重视这种认知规律的。同样是有机化学,小学科学中的有机、九年级化学教材中的有机、高中必修2中的有机、高中选修教材中的有机,它们深浅难易判若云泥,尽管如此,这些内容彼此却环环相扣、相互照应。在课堂导入设计中,巧妙地以这些知识为支点,常能使学生轻松地从一个高度攀缘到另一个新的高度。比如,高中化学选修4中《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导入就可以这样设计:
师: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快有慢,镁与盐酸反应瞬间就会完成,而铁在相同条件下与盐酸反应却很缓慢,这说明化学反应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与反应物的本性有关。
师:硫黄在空气当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纯氧当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现象?影响速率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反应速率不一样,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师:为什么工业上总是燃烧煤粉而不是燃烧煤块呢?
生: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师: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呢?
生:催化剂。
上述的设计没有任何灌输的性质,而是再现了以前他们所熟悉的知识,他们顺着这些知识,自然而然地得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常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进入这些因素影响反应速率机理的讨论就显得自然而亲切了。
【关键词】减负增效 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教研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减负同时又要增效,这是老师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也是学生们所期盼的学习状态。然而,减“负”不减“质”,在“减负”的同时又要“保质增效”,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增效。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做到“减负增效”的关键所在。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得“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只有师生有效地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因此,减负增效要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抓起。本人根据自身多年的实践,谈谈初中数学的减负、提质、增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创设自然生动、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有趣的数学,轻松地学习数学。如教学《绝对值》时,我设计了一个蚂蚁找食物的问题情境,使本节课一开始就充满趣味,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然后打个比方,将熟的食物记作“+”,将生的食物记作“-”,将“O O”记作会加热的锅,所以无论是生的还是熟的只要放进这个锅里,出来都是熟的,没有东西放进去出来当然是空的了。所以无论是“+”还是“-”只要放进“O O”里,出来肯定都是“+”的,0放进“O O”出来还是0,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原本难以理解的绝对值概念变得简单。
情境教学已经成为我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能将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将抽象的知识概念变得具体形象。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心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对问题和本课探究的欲望,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二、设计有效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学习,要给学生足够的自和思考、活动的自由,让课堂动起来。因此,数学课堂必须由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促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在《幂的乘方》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我作了如下的过程设计:
1.导入:将下列各式用一个更加简便的算式表示:
(1)5+5+5+5+5+5+5;(2)a・a・a・a・a・a;(3)32・32・32
2.探究:我们来研究(3)式的表示和计算问题。
(1)填写下列每步运算的依据。
32・32・32=3・3・3・3・3・3
(32)3=32・32・32
=36
=……
(2)猜想:(an)m应该怎样计算?请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3.交流讨论:式子(an)m 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总结:公式(an)m=amn 的意义,即幂的乘方法则。
5.实践:计算下列各式:
(1)(22)3;(2)(a3)2;(3)[(-2)2]3;(4)[(-a)2]4
6.让我们自己来编一些类似的运算试试。
学生的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动脑猜想,让课堂活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得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学生的“动中学”减轻了数学课堂上的枯燥压力。因此,有效的教学过程起到了“减负增效”的作用。
三、提出有效的数学问题
一节课是由若干个问题贯穿起来的,学生掌握程度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问的质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使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唤醒学生知觉,激发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教学问题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引导性。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是通过有效的教学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老师设计的“陷阱”中。例如:在上《课题学习:中点四边形》时,复习完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后,要引入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时,可以提出问题:除了三角形外,我们学过的多边形的形状还有哪些?在探索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时,提出问题:如果改变原四边形的形状,那么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吗?在探索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时,提出问题:中点四边形的形状一定是平行四边形吗?还有哪些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探索特殊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课堂上实施有效提问,激起学生探索兴趣,提高课堂兴趣,产生“减负增效”的效果。
一、强化集体备课,推行“教学案”,发挥群体优势
思想已经统一,我们清醒认识到,只有教师的“增负”,才能达成学生的“减负”。 那么如何付诸实践,寻找“减负增效”的突破口?我们的做法是,在“备”字上花更多的工夫。
在前几年,部分篇目采用“教学案”的基础上,教师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了解各课、各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相互联系,吃透和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知识体系,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依据“减负增效”的原则和要求,对原有“教学案”重新整合和完善。
开学初,各年级备课组确定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时间,确定每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确定每篇文章的主备者。集体备课时间用足、高效,一律不挪作他用,全员参加,一个也不能少。要求每篇课文的主备者掌握新课程标准,吃透大纲,研透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编写出教案初稿,并要求统一初稿格式,特别要求初稿要留有二次备课的空档,增加“教后记”等栏目。初稿要在集体备课的前一周发到同组每位教师的手中。每位教师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初稿上进行二次复备,精心准备集体备课的发言内容。集体备课时,组内各位同志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毫无保留。全组教师集思广益,优势互补,让集体备课为我们语文教学提质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洋思”经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多年教改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洋思课堂模式,培养了学生的预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以学助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反馈,使教师更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使学生能及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体系,对我们农村初中来说,永不过时,依然管用。
在认真学习“洋思”经验的基础上,以“教学案”一体化为契机,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我们提前一天印发“教学案”,让学生在晚上通过自学,完成“教学案”上的“预习作业”;教师在第二天上课前批阅好预习作业,并在上课时,进一步检查预习,纠正存在问题。课堂教学时,按由浅入深的原则,指导学习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解决“整体感知”“局部细读”“拓展延伸”等环节设计的问题。要求每位使用“教学案”的语文教师,教学中努力做到,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议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有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三、分层作业,区别批改,激发学生的作业欲望
关键词:思想政治;师生关系;自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062-02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被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和重视。素质教育的推广,必然会导致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发生转变。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同样如此。减负增效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成为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减负增效呢?作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几点。
一、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师生共同的参与与努力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创建一种平等、合作、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主体人格。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特点,却是很难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科之一。在这种状况下,思想政治教师很难与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交流与沟通,从而无法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要想改变这种不良的状况,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师重视与更新学生,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首先需要思想政治教师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关心和理解每一位学生,发现学生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其次,思想政治教师要改变陈旧的师生观念,把学生作为朋友,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伙伴,创建一种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应该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主动去亲近学生,与学生交往,运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努力创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激起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启学生智慧之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变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学得知识,构建完美人格。要想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预习教材。在预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字都要用心去读,尤其是课题、节题和框题,另外,也不能漏掉任何一个小字。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笔者的课堂上,我们就有“每天提三个问题”的作业,提出问题之后,以学生现有的水平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文字。对于可给出可行性答案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其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必要时,我们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在公开、公正、民主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符合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学应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拓展学生智慧空间
高中思想政治课本身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再加上长期在“应试教育”考试制度之下,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往往只注重了知识的传授与记忆,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不能很好的结合,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提不上去。那么,如何使高中思想政治课减负增效呢?笔者认为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法是增强思想政治课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敢于冲破小小课堂的束缚,秉承大政治的观念,走进社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时事政治为切入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比如在讲“经济”时,有“多变的价格”这一单元,针对目前通货膨胀的社会情况,笔者为了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市场和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分小组让学生去不同的农贸市场了解近几天商品价格的变化情况。回来后,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分享了自己的收集成果,很容易地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点。从课堂内部走向外部,有利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其认识空间,真正做到了减负增效。
四、开展有效评价,挖掘学生智慧之源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初中物理;减负增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并伴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过程耗费了师生太多的时间,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实现了教与学的多元化,提高了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减负增效。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把抽象的物理现象有趣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能形象、更为深刻地了解这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实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形成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能够弥补学生比较贫乏的生活积累,使一些抽象现象真实地出现在眼前。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分析、归纳而建立起来的,在教学中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也需要遵循这个规律,而一般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验积累是有限的,这就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和推理提供帮助。
2.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做“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的实验时,传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实验性,教师既要教学生如何做实验,又要在黑板上进行讲解,由于实验和板演不能同时进行,这就使很多学生云里雾里,对实验结果和理论认识都比较模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把这个实验的整个情景展现在大屏幕上,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看滑动变阻器对电流是如何影响的,学生看得比较清楚,实验又非常形象,对滑动变阻器对电流影响的知识理解也比较深刻。
3.现代教育技术有利于试验和知识的相互融合
物理学习过程中,实验课是必不可少的,在进行探究、讨论、猜测为主的探索性试验教学中,由于学生动手的地方太多,这就使试验和理论严重脱节,常常感到时间非常紧迫。很多时候,教师都是顾此失彼,要想做到边示范边讲解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实验的频繁中断,学生在听课时也是茫然不知所措。如果能在这样的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物理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
1.使用新教学模式来减负增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科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积极性。多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辩解,更能加深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先进,课堂时间比较充裕,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当堂反馈练习”,这样不仅能及时地考查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能实现物理教学中减负增效的效果,学生当堂完成了作业,就有更多课余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初中生贪玩,自控能力比较差,一味地放纵也是不可行的,老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布置少许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思考题,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再学习、再探索的情趣和热情。
2.优化课堂教学的手段与方式来减负增效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直观教学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在物理课堂上要多放一些与本堂物理知识相关的动画、电影、图片等课件材料,通过广泛的网络环境,可以将不同的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视野,也加深了本堂课的知识重点,这要比学生在课堂之下进行题海战术好得多。
传统的教学过程,主要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就算是做实验也是老师动手做,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看,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老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和知识的唯一来源,网络信息和图书才是学生获取更多知识的宝库。老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当学生有问题时,而不是一味地寻找老师,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或者和同学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随后再和老师一起研讨。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优化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不用再沉浸在题海中,彻底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
物理的学习比较复杂,物理概念的抽象化、物理现象的瞬间发生、物体内部结构复杂、物理过程变化无穷等等,有时候这些仅靠传统的挂图、模型、试验或教师讲述是讲解不清楚的,而现代教育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觉和听觉等同作用于人的感官,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要使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上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注意现代教育技术各种媒体的数量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再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结合,这对实现物理教学中的减负增效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04.
[2]赵凯华.新概念物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学校发展,有一样东西是永恒不变的,永远是学校的核心事件,那就是把研究课程作为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都应紧紧围绕课程建设和开发来运转,因为课程改变了,学校肯定会改变,课堂肯定会改变,学生也就肯定会
改变。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根本目的
《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育人目标可归纳为五个特点,一是强化“德育为先”,二是突出能力培养,三是创新课程内容,四是回归传统,五是培养创新。三级课程不是并列和递进关系,而是包含关系。地方课程、学校课程都是为了更优化的实施国家课程。由此可见,学校做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依据教情、学情、校情,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而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国家课程校本化。
二、对课程建设的师生“双主体”原则及其作用的理解
学校的发展实际就是教师和学生发展的总和,再好的教育都比不上人内心力量的觉醒。校长就是要通过课程建设这一载体,充分凝聚和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领导组织实施学校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促进学校师生的发展,进而彰显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层对课程建设的推动流程,我觉得首先是解决教师对为什么要做课程建设,做到什么程度的理解问题,然后是和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一起解决具体怎么做课程建设的问题。
三、“一育三课”,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满树的花朵,只源于冰雪中的一粒种子。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都可以理解为学校的课程范畴,通过学校大课程观的理念,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来统领教育教学活动。对于学校大课程观的内涵,包括德育、课堂、课程、课题四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一育三课”,即以大课程观为指引,实施“德育增效、课堂提质、课程优化、课题驱动”四大行动计划,充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全面落实学校“有内涵的高质量”的发展诉求,为孩子实现梦想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1.德育增效:德育课程化,培养未来公民
在德育增效方面,我们提出了“五化”要求,即“养成教育规范化、劳动教育生活化、主题教育系列化、德育活动体验化、德育课程校本化”,在德育课程化探索和实践中增强德育实效性。
根据德育“五化”要求和德育课程化建设思路,学校围绕“行为习惯”和“清洁卫生”两大根本,实施“礼仪道德”和“劳动服务”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培养雅言雅行的素养,在劳动服务中习得技能,学会自律和合作,在志愿服务中展示风采。利用“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学校”和“AFS(国际文化交流组织)项目学校”两大平台,编撰了《国际理解教育礼仪读本》校本教材,并以该读本为教材,每周在全校各班开设国际理解教育课程。以社会性活动为契机,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实施自主育人,让孩子在自主管理中实现社会性成长。同时,优化学生评价,实施“棕北之星”评价体系,多元化地评价学生发展。
2.课堂提质:深入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建设
课堂,是学校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近年来,我们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方式变革”研究主课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少讲多练”的课堂教学原则,构建“一三三大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和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建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课堂,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3.课程优化: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有选择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如何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关系,如何满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发展层次,不同发展方向学生的需要,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做强基础性课程,二是做实拓展性课程,三是做优特色课程。
关于对加强基础性课程的理解,我觉得学校教育重在让基础课程体现出高质量的育人功能。其中一个重要工作就是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要坚持给学生经营自信与希望。
另一方面,在做实拓展性课程,做优特色课程方面,棕北中学成立了学生社团联合会,组建了4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参与对社团实施学分制管理。为解决师资问题,我们整合家长资源,聘请了100多名家长导师,成立了学生社团家长导师团,以此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和发展。
4.课题驱动:推进教师课程建设能力持续发展
处于研究状态是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最好的保鲜剂。教师不是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学校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教方式变革”龙头课题带动各学科微型课题研究模式,以此来带动教师的现代课程观念、对课程标准的执行能力、对课程内容的建设能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对课程建设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在信息化和走向云端的教育发展趋势下,孩子面对未来的三项必备技能,已悄然转变为:阅读、搜索、辨别真伪。新时代、新技术、新趋势使未来教育的学习资源极为丰富,以视频为载体,学生不再以年龄划分,不受空间时间限制,而是按需学习、终身学习,微课教学、翻转课堂将成为常态。
在高考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增效减负已成为当务之急。而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同时又能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我校的一个省级课题。笔者就高三英语复习要抓好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各个环节,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谈谈增效减负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 课前集体备课,精心编制学案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尤其在备战高考时更要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教师个体备课过程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通过集体备课的研讨,实现了“以人为本、各尽其才、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全体备课组教师在交流中、切磋中、争论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我们集体备课的环节是:“集体初备―轮流主备―集体探讨―确定学案―形成个案―课堂实践―课后反思―再次创新”。集体备课时在所有教师已初备的基础上,主备人首先进行说课,然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研究,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形成符合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学案。集体备课中人人都主动参与和发言,在集体讨论交流中互通有无,资源共享。我们备课组遵循统一中有灵活,统一中有自主,统一中有创新的基本原则,坚持集体与个体相结合。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形成个案。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师们反思不足和收获,在下次集体备课时注意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地修改学案,使其更科学、更实用。而学案的使用,节省了老师在黑板上抄题,学生记笔记的时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思维时间和练习时间,课堂教学的节奏和容量都加大了。在学案上可以给学生把重要的语法和词法进行归纳整理,并对相关的一些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知识留出空间,便于学生思考。由于学生在上课前已做了预习工作,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易于加快课堂节奏。而且学案是学生上课时必备的任务手册,是课后复习的参考资料,具有较强的使用和保存价值。在编制学案时,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尽量多做题,提炼出精华、难点和重点。不在无关痛痒的知识点上兜圈,教师首先要对所教内容进行筛选。其次,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案,争取让学生在学案上提供的有限的范围内尽早地熟悉更深层次的内容,降低记忆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给予充足时间,学生先自学学案上罗列的课文中的重要短语、句子、单词用法等。教师在课堂上将本单元的主要讲述点用很少的时间予以讲述,然后由学生以旧代新进行巩固复习。2.多种方式检查督促。①词汇巩固课文:检查词汇用法,并让学生说出包含该词汇的课文原文原句;②连点成面:写出五个短语或单词,从可考性方面进行讲解,有时直接用这个词汇曾在各种考题中出现的原句让学生进行区分,提高答题技能;③造句训练:每天写出十个左右的短语或单词,让学生说出其意思,并能造句子。
二、课堂发散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发散学生思维要从多方面进行开发,即创造性思维或多向性思维,是指对同一问题进行多侧面理解,多方面思考,通过联想、比较、归纳,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智力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教学双方都有用,尤其对高三的复习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复习课的针对性,把复习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易出错或失误的内容上,努力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启发性的思维带动学生自己思考,比如,运用词缀法、联想法记忆单词,同义、反义词等,采用发散思维,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相互间巧妙有机地连接起来,真是由“趣”生“乐”,由“乐”长“知”。乐趣无穷,妙趣横生。这里以“树”作为基本发散点:treefruitsleavestwigsbranchestrunksstumprings,etc.再比如复习短语turn off时,可以通过学生以前学过的与turn有关的短语加以归纳,如:turnoff使人失去兴趣/turnaway把某人拒之门外/turndown拒绝某人/turn sth down(1)拒绝(2)调低音量/turn up (1)调高音量(2)露面(3)偶然中发现/turn tofor向某人寻求帮助建议等.../turn into 变为/turn out(1)最终证明(2)生产/turn on开/turn to sth 转为/turn 10长到10岁/turn poet成为诗人=make a poet=become a poet/ take turns to do sth 轮流做某事/it’s one’s turn to do sth轮到某人做某事/by turns 轮流/in turn 依次等。这样不断发散,求新求异求变化,刺激大脑保持兴奋,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课堂上还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开口,尽可能多地举些例句,使他们能训练、掌握语法的用法,帮助他们找到语言的感觉。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句型复习时,同样要启发学生思维,增效减负。这里以as为例,如:1.The earthquake happened in the evening as people were travelling home.(时间)2.As he is too young, he can’t dress himself.(原因) 3.Child as he is,he has written several poems.(让步)4.He worked as fast as his master.(比较) 5.You must do everything as I do.(方式) 如要进一步复习、比较、归纳as的用法,可以启发学生突破状语从句的框框,引导学生说出诸如:1.As I know, what he has said is not true.2.He’s bought the same dictionary as I have.3.I’ll tell him such a story as you’ve told me.4.He liked light music very much as a young boy.5.As a great scientist, Einstein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science.这样,as在定语从句中的用法,as作介词的用法也得到了复习巩固,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点,活跃了气氛,提高了效率。这一方法用在复习句型转换上效果也很好。运用发散性思维课堂教学是增效减负的好方法,它能集各种教学法于一身,取百家之长于一体,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能潜力,利于真正实现增效减负。
三、课后作业精心择题,实现分层目标
高三一年中要目标分层,专题引领,循序渐进;作业的布置不可盲目,切忌进行机械性的作业训练,亦不可以量代质,搞题海战术。跳跃性不能太大,否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苦海无边”,也不利于语用能力培养。另外,高考的英语试题会更多地具备了托福或雅思考题的基本特征,写作的开放性特点也逐渐明朗,强化了语言的应用。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靠题海战术将很难适应新的考试要求。试题与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较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我平时博览各地新课改试题,精心选择平时练习题,严格把握好时间,抓住重点,不搞面面俱到,侧重基础,对于一些偏题、难题、怪题,我则大胆舍弃。英语学习,如果一味反复地进行机械训练,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只能让学生熟能生厌在学中,要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有所突破,以使学生能面对各种情境应用自如,不再是“哑巴”英语。同时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储备,上了大学后能至少中等偏上,或出类拔萃。写作方面要针对托福、雅思写作思路进行研究,能让学生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最后,精讲练习,要做到对练习的精讲,首先要知道学生错在哪里,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并做好记录,再针对学生的问题逐一解决。
四、落实学法指导,最大化地达成增效减负
虽然减负增效工作实施的主体是教师,但是真正的受众是学生,效果也要从学生身上显现出来。如果学生对于减负增效工作所持的态度不端正,该工作就无法开展下去。从以前的经验来看,学校一提减负,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没有作业、课时减少等。但是这些其实并不是减负增效的实质。真正的减负增效,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总结一些学习方法,或者同学之间进行讨论,通过和老师交换意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负增效方式,而不是一味地压缩学习时间,或者说坐等老师给方法。我在课堂内外都给学生一些确实可行的学法指导:(1)听力训练遵循“常听不长听”的原则,每天利用早读15分钟来听,选用的材料是高考听力训练。(2)写作能力一直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书面表达的完成有赖于坚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正确的语言表达习惯。有的学生不敢动手,有畏难情绪,表达不准确,辞不达意,文章条理不清,不习惯用英语思维。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在给高三复习时注意了这么几个方面:①抓常用词、词组和句型的积累。无论哪种文体的写作,都离不开基本的常用的词、词组和句型。换句话说,有了基本的词、词组和句型,一般的交际内容就能表达了。②抓简单句的写作练习。简单句只要能正确地传递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就是好句子。尽量使用简单句可以少出错误,事实上,历年高考书面表达项所给的参考答案,都是以简单句为主。③背诵各种体裁的写作范文。综观近几年高考题,写作体裁至少出现了应用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三种,因此,比较全面地接触各种体裁的练习势在必行。(3)建立错题档案:进入高三后半学期,高考临近,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中档、低档题,这对学生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学生普遍都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题目“一看就会,一做就错”。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这时,复习的重点要放在查漏补缺上。将做过的试卷整理后,建立错题档案,弥补知识漏洞,进行强化记忆和训练。
五、面对新的高考模式,如何进一步增效减负的启示及反思
(一)高考试题选材求新、求异的特点要求我们注重本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的同时,还要注意跨学科知识渗透能力的培养。
(二)高考命题角度从知识运用、语言结构知识点的考查向语段、语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侧重,要在教学中构建基础知识系统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要从根本上减负增效提质,就必须打造高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所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1转变教学观念
要切实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和活动为中心的新课堂。倡导有效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学生的“学”,树立教为学服务理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构焕发生命活力的有效课堂,
2精心准备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创造性“用”教材教。备课应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设计包括: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教与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设计等。设计教学时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特别要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我们要尽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预设到,以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及时调控,内容弹性化,适时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
3.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明确学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列提纲。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从书上找答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鼓励学生质疑生新,学做笔记。
3.2教给“圈、点、批、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自定义各种符号的作用。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重点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4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要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提问,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班级集中授课、小组合作交流和个别辅导学习相结合的综合模式,从而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5构建以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预定的轨道运作,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等。教师上课要把心思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或小组合作分析、讨论、探究,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学习,因为只有自己体验过了,才能真正理解并记住。在合作学习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6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6.1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话、一个小小的玩笑话……这样使紧张的空气得到缓和,使学生能直抒胸怀,感受不到压力,既有助于问题的处理,又使学生对老师产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学生渴望爱的抚育,有时甚至超过对知识的追求。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有了这样的能力,课堂教学,何尝不会有效呢?
6.2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的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有想好的允许再想;不清楚的允许问;不同意的允许争论;教师错了的允许批评;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自由发表意见。这才是学习的真实过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学的具体保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最佳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的主体精神参与学习活动。
7开展丰富语文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