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数字营销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营销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营销总结

第1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内容摘要: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活跃。在当前外商直接投资的迅猛发展中,服务业利用外资的份额急剧增长。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扩大也带来了更深远的溢出效应。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相关评价,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服务业 外商直接投资 溢出效应

20世纪7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 (FDI)作为效率最高的生产要素发展迅猛,早期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只是作为制造业的补充而转移海外。近几年服务业FDI持续增长,占全球FDI的2/3以上,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成为FDI高速发展的新动力。《2008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显示由于服务业母国和东道国服务部门的跨国程度,特别是以知识和技术传递为特点的知识型服务业的跨国程度,仍然落后于制造业,因此外资在将来还存在着进一步向服务业转移的空间。

目前,国内外关于制造业FDI的溢出效应的研究较多,但关于服务业FDI的研究文献较少。本文主要对服务业FDI的溢出效应研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评论。

国外关于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研究

Stephen H.Hymer(1960)最早在他的博士论文“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of National Firms:A Study of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中突破了传统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的束缚,提出垄断优势理论,开创了以FDI为对象的新的研究领域。垄断优势理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指出企业之所以直接投资就在于具备当地竞争者所没有的某些优势,这是在国外竞争市场成功的条件。垄断优势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不完全或不完全竞争市场,这些垄断优势的存在使得跨国公司不仅能抵消东道国的本土优势,还可以帮助跨国企业获得收益,这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动力。此外Hymer还特别强调了技术与知识资产在垄断优势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J.Dunning(1986)在融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折衷理论(三优势理论),J.Dunning认为FDI的发生需要具备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决定跨国公司对外FDI的直接动力,但不足以解释FDI,必须引入区位优势的思路。跨国公司进行FDI必然要考虑承接国的区位因素,并且区位优势不仅决定东道国对FDI流向的吸引力还决定了FDI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类型。三种优势结合在一起是FDI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折衷理论最早在制造行业论述,1989年J.Dunning在《跨国企业和服务增长:一些概念和理论问题》中将折衷理论扩展到服务行业部门,认为折衷理论的模型基本适用于服务业,并进行了部分修正补充。这些补充增强了折衷理论对服务业的适用性。

前期关于FDI的基础研究一直在试图解释FDI的发生机理,决定因素等,为进一步研究FDI对东道国的影响及其溢出效应奠定了基础。基于东道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理论,最早是Rostow根据发展经济学提出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利用外资改善经济起飞阶段的资本短缺约束。对于FDI与东道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研究,最著名的还是Chenery&Strout提出的两缺口模型,认为外资可以弥补发展中国家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促进经济增长。

中期,在技术进步内生化的背景下,关于FDI影响的讨论日趋集中于探讨它的溢出效应。理论研究方面,Lall(1980)最早提出FDI的技术溢出渠道,认为跨国公司会对东道国的生产率和生产效率产生影响,可以通过技术的非自愿扩散而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Grossman,Helpman(1991)是最早在“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中提出知识溢出的见解,他们认为国家之间除了技术转移上相互依靠,还相互学习制造方法、组织模式、营销策略以及产品设计等,FDI会带来管理技术和知识的外溢,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FDI溢出效应最著名的解释源自Magnus Blomstrom,Ari Kokko(1996)在“The impact of Foreign Investment on Host Countries:A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中所作的定义,它指出FDI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投入等要素通过多种渠道而导致东道国技术或生产力的进步,而又无法获取全部收益的一种外部效应。

关于FDI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方面,最早是Caves(1974)选取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1966年制造业的横截面数据,发现两国制造业都存在着国内企业的生产率同外国分支机构的参与程度显著正相关的关系。在此之后Blomstrom,Wolff(1994)利用墨西哥的工业生产水平的时间序列数据,得出了外资企业的渗透正向影响东道国企业生产率的结论。Husian,June考察1970-1988年间的经济数据,应用时间序列和横截面序列相结合的回归方法分析出FDI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溢出效应。

随着研究的深入也有一些研究并不支持正向溢出效应。代表性的研究有:Haddad, Harrison(1993)选取了摩洛哥1985-1989年间制造业的企业和行业面板数据,考察后没有发现存在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Harris, Robinson(2001)选用1974-1995年间英国制造业的企业面板数据,对行业中存在外资、地域内存在外资和产业中下游存在外资的三种情况的溢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应的行业溢出效应、集聚导致的溢出效应、行业间溢出效应都不明显,比较而言行业间溢出效应较前两种相对明显。

关于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研究相对较少。Goldsmith(1969)提出一国经济增长状况和本国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与发展水平是正相关的。

Markusen(1989)研究发现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会对国内服务企业产生部分挤出效应,但由于服务行业的竞争又会导致国内对该服务更大的需求,替代效应小于规模效应,服务业的FDI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Manuel R.Agosin, Ricardo Msyer(2000)考察了1970-1996年亚洲、拉丁美洲及非洲的数据,发现期间服务业FDI在亚洲各国有正向的挤入效应(互补效应),在拉丁美洲各国有负向的挤出效应(替代效应),在非洲各国没有显著的关联性。他们认为FDI的溢出效应是不确定的,主要受各国外资政策、国内总投资率等因素影响。

国内关于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研究

国内关于FDI及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且主要是借鉴国外研究的一些模型和理论来研究。

定性研究方面,薛求知、郑琴琴(2002)认为经典的FDI理论对制造业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但这些理论却不能很好的解释服务型跨国公司的出现。他们从需求、供给、竞争、壁垒以及声誉五个方面研究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同制造业相比服务业FDI出现和扩张动因都不同,传统的折衷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服务业FDI中的新现象。李慧中(2004)通过比较服务业与制造业贸易与投资动因的差异,认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差异与规模经济最能说明当前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动因。

陈涛涛(2003)将“企业规模差距”、“资本密集度差距”以及“技术差距”一同作为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行业要素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当内外资企业的能力差距较小时有助于溢出效应的结论。姚洋、章奇(2001)认为FDI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一省内部,行业内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的进入在传播先进技术方面作用不大,主要通过人员或其他信息流动等起到作用。何洁(2000)就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度、技术水平、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数量、产业结构、地理位置等变量对吸收FDI外溢效应的能力影响进行了分析。殷凤(2006)指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开放程度、劳动力供给等是影响服务业利用外资的主要因素。

庄丽娟、贺梅英(2005)对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机理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服务业FDI对中国经济具有促进作用,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就业、贸易效应显著,并且进一步地指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是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原因,但是中国服务业增长却不仅是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原因。

陈浪南、陈景煌(2002)利用新古典增长模型选取1982-1998年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增加,1982-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年均不到0.1%,而1992年以后贡献率在0.4-0.6%之间,并且还可能被低估。薛敬孝、韩燕(2006)利用中国1999-2002年服务业9个部门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劳动生产率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外商投资在总行业总投资中的比重每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均生产率就提高0.14个百分点。

查贵勇(2007)选取1997-2005年中国服务业的样本数据进行考察,得出中国服务业总体引入FDI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中国服务业吸引FDI每增加1%,会带动增加0.1757%的服务业产值。此外,服务业总体及技术、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吸引FDI具有显著正溢出效应,而劳动力和物资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吸引FDI具有不显著的负溢出效应。查冬兰、吴晓兰(2006)通过对江苏省服务业1998-2003年间的行业数据,得出服务业主要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经济增长有不同影响的结论,其中房地产行业引入外资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比较大,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而社会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无显著影响。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并不支持我国服务业FDI显著正向溢出效应的结论。马莉(2001)认为由于外商投资企业在技术上和管理能力上的优势,在与我国本土企业的同业竞争中一般处于上风,但某些行业本土企业和外商企业技术差距较大,模仿学习效率不高,因此FDI在我国产业内产生负的溢出效应。潘文卿(2003)使用30个省市工业部门的面板数据发现,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在总体上外溢效应为正,但在分区域研究中发现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未跨过外商直接投资起积极作用的门槛,外商投资对当地工业部门的外溢效应不明显甚至是负的,存在“门槛效应”。许和连(2007)利用中国1999-2003年35个工业行业的Panel数据和2002年的投入产出实证检验了中国FDI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和后向链接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FDI企业主要通过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途径产生积极的水平链接溢出效应,而后向链接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结论

综合以上文献,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给出如下评价:

第一,大部分关于服务业FDI的研究,其研究路径和方法都沿用制造业FDI的分析理论。但是,服务业尤其是新兴的服务业,应有一套独立的,适合于无形产品的分析系统。

第二,目前关于服务业FDI的研究相对地集中于定量或定性研究,较少有全面地分析溢出效应的论证手段。

第三, 目前大部分研究关注的是产业内溢出效应,多角度地从产业内、产业间溢出效应来分析服务业FDI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第四, 近年来的研究集中于宏观、全行业的研究服务业FDI的溢出效应问题,缺乏具体行业的细化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涛涛,狄瑞鹏.我国FDI行业内溢出效应阶段性特征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

2.沈坤荣.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1999

3.杨春妮.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2007

作者简介:

第2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这是华扬联众推出的第一份针对行业的报告。我们在这个行业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但是与外部的交流比较有限,因此,这份报告的初衷是通过分享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看法,与行业内外关注互联网发展和数字营销的各方人士进行更多的交流。”华扬数字研究院研究总监周本能在提到为什么这份报告时说道,“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份报告能给从事数字营销的人士的行动提供参考和指引,这也是这份报告取名叫做‘行动报告’的原因。”

报告概况

从宏观观察到具体应用,《2013中国数字营销行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整体趋势分析、中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分析、互联网媒体2013年发展方向调查、2012年数字营销金奖案例统计分析以及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基于以上所有调查数据所得出的前瞻性行业观点。

如《报告》的前言所说,整个报告在“尽力描绘中国数字营销的环境和那些我们必须重视的现实情况,以此更好地确定自己的策略和工作。”

《报告》开篇首先分享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对于2013年数字广告市场展望,《报告》中指出,宏观经济回暖和消费者重拾信心将提振2013年的广告投放,增幅预计会略强于2012年,同时,2012年宏观经济趋缓投放使得广告主更将倾向于选择投资回报率高的数字广告媒介。数字广告预算的投放增长保持高于传统媒介广告投放预算的增速,2013年传统媒介的投放预算增长预计会停留在10-15%左右,而数字广告预算增长幅度在20-30%。

《报告》指出,“一方面由于经济景气程度不高、企业整体营销投入谨慎,而传统营销地位下滑,崭露头角的数字营销将得到更多重视;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压力增大,企业会更加关注短期效果的可测量和显性化,数字营销面临更多挑战。”

接下来,《报告》从用户规模、性别、年龄、黏度、媒体偏好等维度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内互联网用户的特征和行为,描述了当前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情况。

“目前国内互联网用户中,25-34岁用户人数占比上升,成为规模最大的人群,这是2012年的一个重要变化。预计几年之内,这一趋势都会延续。中国互联网摆脱了整体以青少年为主的状况,变得更加成熟,更加有消费能力。”周本能表示,“同时,我们注意到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持续增长很长一段时间,而55岁以上这部分互联网用户的开发一直处于被相对忽视的状态,银发族的逐渐扩张正在带来新的机遇,值得有所关注。”

《报告》的中间部分,分析了互联网媒体发展状况,展望了互联网主要媒体2013年新动向。

从七类主要媒体的情况看,用户规模(独立用户总数)整体保持增长状态,页面浏览总量也在增长,表明整体仍有成长空间,但是媒体之间的发展状态并不均衡。

其中,门户仍然是覆盖用户规模最大的媒体类别,而视频媒体从2011年的第三位升至第二位,零售爬升至第三位。只有搜索/导航下滑了5.6%,从第二位滑落到第四位。

在页面浏览总数上,门户仍占据最高位置,其次是零售。增幅较大的是门户、视频、零售三种媒体,其他四类媒体增长幅度较小,或者有所下滑。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王芳芳提到,媒体趋势部分的研究结果是“凭借华扬联众多年来与各家主要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通过与近50家互联网媒体进行直接沟通,从产品层面和销售层面分别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到的各家媒体2013年重大内容和产品战略、销售新思路、重点客户方向及最新销售产品等第一手新鲜资料,可以帮助行业同伴预览2013年互联网媒体行动计划。”

随后,《报告》对近60个数字营销金奖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从广告主、媒介执行策略、创意技术表现等方面,探讨和总结了这些案例所反映的成功经验和变化趋势。

最后,《报告》提出了2013年五大必须关注的数字营销转变,包括:一、二维码全面普及,将成为成熟手段;二、移动视频规模有限但发展迅速,将成为2013年视频服务和广告新星;三、互联网主体由桌面转向移动终端,开始准备放弃PC思维;四、HTML5全面铺开,所有产品将提升到HTML5,适应新的浏览器、设备、移动环境等;五、国内互联网环境下搜索引擎、视频、社交媒体、电商平台的四种转变等。

值得说明的是,这份报告除了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独立调查研究,还获得了ComScore和Pacific Epoch两家公司的大力支持,分别在数字媒体发展数据和数字媒体发展演变背后的驱动力观点方面进行合作,保证了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及准确性。

“comScore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互联网数据服务商,在多个国家都有办事处。我们的样本和数据采集都使用了国际通行的先进方法,报告中所用的监测数据是就是由我们的MediaMetrix和VideoMetrix产品提供的。”comScore的高级经理吴加娥说,“我们在国外的很多产品、经验可以借鉴到国内,目前也正在做这样的工作。”

王芳芳补充,“提醒大家不要错过的小彩蛋就是附录中的‘微观数字营销点津’。这是由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的北美内容伙伴,对每天更新最流行的数字营销资讯加以总结而成的数字营销小技巧,是提供给营销人员开阔思路、激发灵感的实用资源。”

报告初衷

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是华扬联众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专门从事新媒体传播研究、数字技术创意、数字营销技术、数字营销市场原理和知识积累、互联网文化和美学研究、数字时代的消费者研究、数字时代社会性问题研究的机构。

秉承“以思创行”的精神,华扬数字营销研究院为公司、广告主、市场及行业同业提供前瞻性的分享和传播沟通;帮助公司建立基于数字营销领域的发展模式、工具、战略思考以及产品模型。

这次《报告》,也是为在中国进行大范围数字品牌建设、数字营销战略发展、大规模数字媒体投放的市场营销策略发展者、战略制定者、计划和计划执行者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此更好的确定策略和工作。

华扬联众全国副总经理王海龙在报告前言中写道,“我们将通过不拘形式的内容提供方式,尽可能的提供我们认为有价值和重要性的信息,以此帮助大家获得对2013年数字营销市场的了解和预判。”

《报告》中指出,2013年的数字营销领域缺乏爆发性的亮点,短期内不存在诞生明星级的数字产品、全新的技术运用和新可能、重要趋势的里程碑,也没有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营销热点。

王海龙表示,往往在这样的时间里,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积淀、再创造、充分发掘和深入理解的机会,因此,在中国数字营销领域,2013年仍然值得期待。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视频、电子商务、精准广告技术、实时竞价广告、大数据等概念和思路一直成为中国数字营销的热门话题。而在2013年,其中大多数概念已经成为成熟的、行之有效的数字营销手段。

“面对新的模式、新的技术,最主要的是营销思维的转变。”周本能指出,“现如今的数字营销,一方面是从原先的粗放式营销到现在注重效果,另一方面是从原先分别独立的营销手段到现在整合、协同的营销手段。”以微博为例,大家都认为微博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工具,但很多人尝试过后却发现,仅仅依靠微博营销并不能取得很好的销售成果,它并不是一个适合直接向用户推送产品信息、销售信息,然后形成直接销售的工具,但微博可以和其他的营销工具做组合,形成非常好的双向互动,不管前端是怎样的模式,到后端都可以有一个口碑放大的良好效果。

此外,周本能还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的渗透,接下来数字营销必定是线上线下相互融合的过程。“未来几年,线上线下将会越来越难被区分开,这是一个确定的趋势,就看谁先做,并能取得先发优势。”

在《报告》中,分析内容主要集中在传统互联网上,对移动互联网的分析相对较少。“其实关于移动互联网,我们前期做过不少研究,但因为这次报告的撰写时间限制,来不及对移动端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就没有放到报告中。”周本能谈到时说,“移动互联网虽然很热,但产业链环境还有待完善,相关数据比较零散,而我们未来也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补充更丰富的数据资讯。”

报告后续

据了解,整个团队为报告所准备的数据和资讯分析,比报告中展现的多很多,包括对国外情况的对比分析,但由于篇幅原因,最终呈现在报告中的内容大约精简到了原先的一半。

“倒不会觉得遗憾,因为这报告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谈到这个问题时,周本能笑着说,“不管出不出这个报告,我们都需要把我们的一些研究、想法和对整个行业迄今为止的一些现象、趋势的分析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因此,这份报告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最终目的。”

对华扬联众来说,“报告着重在分析数字营销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建立洞察和判断。希望利用这份报告为读者提供支持充分而精炼的观点。”

第3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2017年是一个技术大年。在这一年,我们将看到AR、VR甚至会话机器人等新的媒介和交互走向成熟,也将见证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颠覆我们的已知并带来无限可能的未知。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试图用“转型和颠覆”来预测2016年数字营销趋势。我们预测了品牌和营销的两大转型:从内容公司到数据公司的转型,从静态内容到流体内容(实时化和视觉化)的转型;我们也预测了消费者互动和体验的颠覆:个性体验和原创内容颠覆借势和跪舔,破坏性创新和营销自动化颠覆慢公司和懒服务。

今年,转型和颠覆将更加猛烈和深刻。我们还没有好好准备10X的时代,10%的时代就已经过去了。所有的品牌都面临这样的一个问题:转型或者被转型。

无论是高大上的Alpha Go、区块链、Amazon Alexa等底层“设计”, 还是拽酷炫的裸眼3D、无人驾驶和Google Home等表层应用,这些“黄金一代”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将推动从“数字化”向“智能化”的转型。

你好,智能I销

被称为技术趋势风向标的Gartner年度报告,用智能化(Intelligent)、数字化(Digital)和网格化(Mesh)清晰地描述新一年的十大技术发展趋势。

这十大技术包括应用智能和高级机器学习、智能软件和应用、智能硬件(Intelligent Things)、VR和AR、数字模拟(Digital Twins)、对话式互动生态、网格化应用和服务架构(Mesh App & Service Architecture, MSSA)、数字技术应用平台、以及自适应安全架构。

与Gartner对标的Forrester则在报告中使用了“新技术革命”这个词来形容这一年的精彩。在《2017预测:消费者为王时代,重塑未来的变革》(2017 Predictions:? Dynamics That Will Shape The Future In The Age Of The Customer)报告中,Forrester指出三种革命性的技术将改变商业世界游戏玩法和消费者体验:以虚拟和现实、数字以及语音交互推动的互动技术(Engagement Technology)、以个性化和预测性分析推动的消费者“微洞察”技术(Insights Technology)、以及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推动的支持技术(Supporting Technology)。

这些技术和消费者趋势逐渐勾勒了未来应有的模样。我们看做未来的“数字化”,只是“智能化”前奏。

再见了,数字营销。数字营销赖以生存的社交媒体红利已经耗尽,免费的时代和社交时代结束了。靠一个80后运营和一个90后文案撑起一个官微的好日子到头了。同样受迫于人口红利锐减的Facebook和WeChat等老一代和新一代媒体正在限制官微的影响力并鼓吹广告的威力。但广告不是营销的未来。

宝洁全球首席品牌官Marc Pritchard三年前关于“数字营销已死”的神论,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日产汽车全球营销和品牌副总裁Roel de Vries建议把数字营销的“数字”两个字拿掉,因为在“无数字不营销”的情境下,我们不再需要强调“数字”的重要性了。

而正在发生的“去乙方化”,与其说是甲方的思路转换和创新之举,不如说是一次营销圈的“腾笼换鸟”。一个“数字营销官”头衔,并不能让广告和公关公司改变依赖内容创意(文案和设计)而缺乏解决方案(洞察、技术和执行)的窘境。一旦甲方用更严格的考核方式来衡量结果,数字营销的最后一丝光环也将黯淡消散。

颠覆者并不能对颠覆免疫,相反颠覆者更容易被颠覆。当数字营销用“数字”颠覆了传统营销,未来的营销也将用“智能”颠覆数字营销。

你好,智能营销。Gartner和Forrester总结的这些技术趋势和消费变革,将重新定义“个性化”和“实时化”,并把新的沉浸式内容和会话式交互模式带入营销领域。

从流体内容到沉浸式内容

是时候停止Html5的迷信和崇拜了。再牛掰的2D流体内容(图片和视频)也可能比不过入门级360度视频相机Theta带来的新鲜感和沉浸感。?Pokemon Go游戏、支付宝AR红包、以及阿里巴巴的VR购物应用“Buy+”,只是AR和VR小试牛刀的玩法。

在刚刚落幕的2017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17)上,VR和AR主题的站台超过了70个,与去年相比增加了近50%。同时,本次CES和VR/AR相关的活动超过了25个。

AR、VR以及跨界的MR将开创一个无屏时代,我们对内容的创作、观看、转发、和互动将从此改变。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经历了火热甚至有点过热的VR淘金热,也见证了口袋妖怪的奇迹。Niantic 和任天堂在2016年7月用一款AR游戏,普及了增强现实的概念,并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玩手机。

VR和AR不会像Segway沦为高端礼物和富二代玩具,而是未来的内容和媒介。尽管高端的VR和AR设备的成熟和普及尚待时日,但“低端版”的VR和AR成为智能手机的“新卖点”和标配是分分钟的事情。在联想宣布支持谷歌Tango增强现实技术的手机PHAB2 Pro之后,华为正计划开发一款支持Tango技术的智能手机。

第4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传统的营销传播逻辑是先研究媒体的属性,然后分析该媒体的主要受众人群是否与广告主目标受众相匹配,再做出广告投放决定。而在媒体多样化、数字化、碎片化的时代,如何让广告投放得精准有效对企业来说则变得更具有挑战性,但这却成就了当今最为红火的数字营销公司。

和传统营销传播的广泛覆盖、相对精准和很难监测效果相比,数字营销强调传播的精准性和效果的可监测性。围绕数字营销也诞生了一批数字营销传播公司,它们不同于传统的广告公司,更强调技术推动,开发了围绕精准传播的技术平台,帮助企业找到目标受众。本报记者采访了业内具有代表性的四家数字营销公司,它们的背景不同,技术不同,对于“精准”的理解也不同。正如亿赞普首席营销官林杰总结的,没有一家数字营销公司可以通吃互联网营销传播的所有业务,但每家公司都有各自擅长的业务,只要自身定位准确,不断强化核心优势,就能在整体数字营销的市场中做大做强。

最近,随视传媒接到一笔新生意,帮助巴黎欧莱雅寻找那些“去过官网但未下单”的人群,以便企业能够精准投放其互联网广告。

作为百度TV独家运营伙伴,随视传媒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视频广告分发平台。为此,在巴黎欧莱雅网络广告投放前一个月,随视运用百度TV AdMan系统在其欧莱雅品牌官网上加入百度TV广告代码,为进入过巴黎欧莱雅官网的和下单的人分别打上标记,记录下各自的cookies(指网站放在用户硬盘上的程序,用于搜集用户信息以及在网上所做的任何事情,当Web站点需要的时候可以下载所有这些搜集到的信息)。

AdMan监测结果发现,最近一个月到过巴黎欧莱雅官网但并未下单的独立用户共有190万个,而随视在投放欧莱雅网络广告时,就锁定这190万个cookies,一旦这些cookies出现在百度TV广告联盟媒体上,欧莱雅广告将立刻呈现在他们面前。最终覆盖独立用户189万。

这是一次典型的精准营销传播过程,而这背后就是精准技术的力量。

技术推动精准投放

如何在浩瀚的海量信息中,追踪每一个用户的轨迹,并分析出他的行为和习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公司借助cookies做标签来追踪用户的行为,但每一个cookies与每一个网民个体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它与用户使用的浏览器绑定,一个网民通过不同的浏览器和上不同的网站就会产生多个cookies,而这很容易被当成是几个网民的上网轨迹。

传统的分析方式确实存在局限性,不能全面而准确追踪网民的行为轨迹,而目前的数字营销公司也在各施拳脚进行技术改进。

数字营销公司亿赞普更像一家纯粹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创始人来自华为,拥有深厚的电信技术背景,在追踪cookies的基础上,亿赞普公司选择了与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两大固网运营商合作,获得每个网民的物理地址,不同于cookies,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固定于网卡的芯片中,就如同每个人的身份证号,具有全球唯一性,每一个用户都是唯一可识别的个体。

随视传媒采用了三位一体的监测机制,除了cookies(Flash cookies),还自主研发了Panel库,记录用户的轨迹,即使跨终端,也能追踪到。

一般而言,数字营销公司都会针对受众数据库进行分类管理,通过搜索引擎、海量计算,分析用户数据库中每一个用户的网页浏览记录,提取正文关键词,找到用户兴趣关注点,然后对用户属性进行多个行业大类、几百个产品小类的细分管理。通过这样搭建起整个受众网络数据库,广告主在投放时便可以直接提取目标受众进行精准投放。

竞争激烈,蛋糕足够大

最近几年涌现出众多新兴数字营销公司,它们往往具有一定的技术背景,背后还有风险投资的支持,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这些公司无论是团队的规模还是营业额都迅速的赶上并超越传统的广告公司。

也许是来自资本市场强大的压力,数字营销领域的竞争可谓异常惨烈,而数字营销公司在企业客户面前也都众口一词的标榜自己是业内技术实力最强大的公司,精准技术最科学,但实际上对于客户而言,要选择一家适合自己的数字营销公司也并非易事。

目前,国内主要的数字营销公司要么脱胎于传统的网络广告公司,要么从一些互联网技术公司转型而来,和传统的广告公司和网络广告公司相比,它们更注重技术对营销传播的推动。但相比较而言,在技术创新方面区别并不十分显著。

比如,随视传媒、易传媒的业务侧重在品牌展示型的广告投放,主要服务于国际和国内500强企业,为其提供更精准化的品牌形象广告;而聚盛万合公司(MediaV)这样的全案型的数字营销公司,则更侧重于服务电商客户,帮助电子商务网站全面管理混合售卖体系下的复杂广告订单管理和投放优化,从而实现媒体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不过,虽然业务各有侧重,但在经营模式及技术支持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之处。

比如,对于收费模式,几乎都是按网络广告每千人展示成本(CPM)、千人点击成本(CPC)和基于成功销售而收取一定比例佣金(CPS)的模式——如果客户不以销售为导向则按照展示和点击量收费。

对于点击的费用,也是根据不同网站和不同广告主类型收取不同的点击费用,一般来说点击越频繁越容易的广告,点击一次的费用就越低,比如游戏网站广告;而点击难度比较高的产品广告,点击一次的费用就比较高,例如房地产广告、化妆品广告、金融广告等。

数字营销掀起并购潮

在过去的几年中,国际市场上涌动着一轮又一轮的并购和收购潮,由此也诞生了很多大型的跨媒体广告集团,如WPP(全球最大广告传播集团之一)收购了蓝互动和安捷达;阳狮集团收购了Communication Central Group (CCG);分众传媒中国收购了好耶等,而这些被传统大型广告公司收购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从事数字营销和互联网广告业务的公司。

频繁收购趋势背后的首要原因,并不单单是为了吸引新的客户,而是这些全球最大的4A公司和传播集团希望扩充他们的产品与服务链条。通过收购和重组,这些广告业巨头将自己“升级”,并用来征服那些他们几年前忽视掉的互联网营销和数字营销市场的竞争对手。

第5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对于希望改变自身在价值链中地位的企业,需要考虑后奥运时代的业务模式,下列问题要被提上企业的议事日程:企业品牌定位是否利用了奥运会这样的机遇?在奥运会之后,企业品牌策略是否需要调整?下一步的体育营销策略究竟该走向何方?是继续参与奥运还是选择其他赛事的体育赞助?在后奥运时代,首要的工作任务是要对过往的奥运营销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不仅是为了总结,也是为了确定下一个阶段的品牌行动,越是把体育营销作为重要的营销战略的企业,对于这步工作就越重视,如三星专门有一套奥运会评估的系统,由四项内容构成:第一项是信赖度、第二项是品牌的喜爱度、第三项是品牌知名度、第四项是品牌的美誉度,并对预期的目标进行修订,将其用到后续的体育营销活动中。

(一)走出“盲目奥运”的误区

对于奥运营销企业而言,要如何持续“奥运营销”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企业产品与运动的关联性越紧密,奥运营销的效果就会越好,而在后奥运时代继续采用体育营销策略或者奥运平台也就顺理成章,而一些跟体育关联性不强的企业和品牌,就需要思考是否需要进行营销转型了。

作为长线的体育营销,首先需要行业的适合性,比如运动产品、IT通信、啤酒、运动饮料行业都能够和体育赛事本身建立很好的产品属性关联,其次考虑品牌元素与体育赛事的吻合度,品牌是不是能够与体育赛事所包含的“活力”、“拼搏”、“畅快”、“自由”等精神结合,都是需要考虑的。第三是商业的空间度延展性,奥运本身是高度商业运作的,企业在传播奥运精神和奥运的文化的同时,也要考虑商业运作的投入产出,逐步带来企业效益的持续增长。

(二)品牌塑造的资金投入成为企业长期成本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一旦选择了奥运营销,在后奥运时代必须坚持体育营销的策略,否则之前的所有投入都将变成沉没成本。消费者需要一个稳定的不断为他们带来惊喜的品牌,而不是一个品牌“投机分子”。

很多品牌都将奥运营销继续下去,并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例如,可口可乐已经连续赞助奥运会长达80年之久,是公认的奥运营销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在80年的合作历程中,可口可乐将奥运精神融入到品牌文化中,可口可乐的奥运营销没有节点,一届奥运会的结束就是下届奥运营销的开始,可口可乐借助奥运营销所建立起来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与可口可乐“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品牌精神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和持续的传播,让可口可乐的品牌特点得以清晰的展现。

后奥运营销的品牌塑造

(一)充分利用后奥运的余热期

期盼与等待是漫长的,从2001年申办成功到2008年成功举办,整整历时七年。然而奥运会毕竟只有短短的十六天,随着奥运大幕的落下,奥运热也必将逐渐降温,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的奥运余热期只有半年到一年有效期。

后奥运影响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由面集中到点,即奥运盛宴过后,热点将主要集中在夺得金牌的明星身上。二是随着大众的激情逐步回归平静与理性,奥运留给大家的将更多的是内涵的回味与分享。

(二)应更注重品牌内涵

对于很多品牌而言,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固然是很好的媒介平台,但品牌不能只看到这一点,体育营销不仅仅是提高品牌知名度的问题,而要很好地把体育运动的激情、拼搏的体育精神注入品牌内涵中,使整个品牌充满活力。

作为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品牌的赞助不能太随意,什么项目都去赞助,只有变“散弹打鸟”为“定点爆破”,才能不断强化品牌的核心价值。提炼一个品牌的核心价值,首先需要对这个品牌抱有全面而深刻的认知。什么都说就等于没说,处处都浓妆艳抹就成了东施效颦,贻笑大方。联想在后奥运时代,将通过F1、高尔夫、NBA等体育赛事进行全球宣传,塑造高端的品牌形象。因此,奥运会结束并不意味放弃体育营销,这种营销的结合更有助于其品牌的延续性。

后奥运营销理念创新

(一)时尚融入运动与运动塑造时尚

对于运动品牌而言,时尚化将是品牌创新的关键点,比如特步品牌在近期提出了打造中国第一运动时装的口号,聘请了潘玮柏、蔡依林、谢霆锋、TWINS做代言人,将时尚的态度展露无遗;做内衣起家的猫人开始进入运动服装领域,其设计理念是以时尚风格演绎性感态度,赋予运动装以时装的剪裁,为此他们特意聘请有亚洲第一天王之称的演员RAIN作为形象代言人,这种旗帜鲜明的观点为运动品牌带来了活力。而企业借助运动氛围展开的时尚营销也为很多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二)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营销是指使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进行沟通、销售和支付等营销活动。由于现代连锁企业的出现,零售企业的规模空前庞大,大量采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企业管理的基础。数字化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技术的层面,数字化改造已成为许多零售企业的一种战略选择。数字化营销的概念也成为现代营销管理的一个子系统。

数字化营销具有空间的广域性、时间的快捷性、供需的互动性、成本的可控性等特点。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与互联网的配合使营销活动突破地域空间的限制,大大提高其效率。借助于IT技术的数字化营销,数据传输只需一瞬间,并且维护方便,有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优势,特别适合后奥运时代的品牌推广。数字化营销能与客户进行互动,增加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式感受,增添顾客的购物乐趣;而且商家也能及时得到市场反馈,从而提高营销活动的成功机率。

毋容置疑,巨额奥运营销的费用使部分企业不得不对后奥运时代的营销成本持审慎的态度,而数字化营销可提供多种方式的组合,改变单一选择的被动地位,有利于企业更好地规划营销的费用预算。总之,数字化营销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后奥运营销提供了一种高效、快捷的营销理念。

(三)精准营销

精准营销就是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精准营销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个性化营销活动,通过市场定量分析的手段、个性化沟通技术等实现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

以前的营销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定性的科学,从4P到4C,都是一种定性理论,通过他们实现服务的细分。精准营销通过现代数据库技术和现代沟通技术实现了对目标人群的精准定位,实现了对营销过程的定量跟踪,实现了对营销结果的定量预测。所以精准营销的一大贡献就是使营销理论从定性跃升到一个定量的高度。

精准营销对于后奥运营销的意义不言而喻,他将定量管理的思想融入到营销管理中,以最直观的方式时刻监控营销的效果,尤其对于前期投入巨大的奥运营销企业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肖明超.后奥运时代的奥运营销[J].亚洲财富论坛,2008.9

2.刘义.后奥运时代的体育营销[J].市场观察,2008.4

3.王宏鹏.后奥运数字营销[J].互联网周刊,2008.8

第6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2011年开始,微博营销热潮席卷中国企业。在杜蕾斯、薇婷、滴露风靡微博的同时,利洁时家化(中国)数字营销主管陈慧菱也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从幕后走向台前。

微软IT女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台湾开始掀起互联网风潮。那时陈慧菱刚迈进大学校门。虽然学的是统计学,但她对专业的热情远不及互联网。她开始疯狂迷恋起上网,并和老师学习架构网站,建立自己的BBS、FTP、Web站。现在回想起来,陈慧菱说这是她步入互联网行业的第一步。

因为这样一个爱好,需要购买大量电脑等物什,课余陈慧菱开始两份工作的生涯:白天做一份工作,夜晚还兼职给电脑杂志写稿。1997年底,台湾微软的人发现了她的文章,并主动找她为当时的微软官方网站提供内容支持,包含网站的素材与所有电子报的制作服务。“那时互联网在全球尚未普及。只有少部分高科技企业架设官方网站,还没有完整的网络营销概念,主要营销方式以单项的Push(推)为主。”

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的社会新人,能有机会服务微软这样大的国际企业,让陈慧菱很高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接触到微软公司很多优秀的人,认识到内容的重要性。“我们说内容为王,首先就要了解受众特点,知晓他们喜欢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做内容和做营销其实是相通的。”

与此同时,白天的工作还在继续,“换了很多工作,从事过书籍出版事业、电信业、百货业与互联网等行业,直到2005年才正式加入台湾微软任网站营销经理。先前虽跨了许多行业,但都是和IT相关的工作。只有微软的工作我一直没有放弃。”陈慧菱说,彼时微软正是上升最快的时机,企业文化也很棒,因而对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见识到之前从未见过的世界。

现在回忆起来,陈慧菱称包括微软在内的多份工作积淀对她帮助很大,“比如编辑、印刷、美术设计、网页制作等等,由于拥有这些经验,所以现在在工作中接触到会比较游刃有余。”

追逐科技的营销人

在加入快消品行业――利洁时公司前,陈慧菱大部分时间都在IT行业从事数字营销,其中在上一个东家微软就待了5年。

2005年11月,陈慧菱到北京出差,朋友开车带她从北京去西安游玩。“车行至黄河第二大桥的时候,正是黄昏十分,落日余晖、一眼望不到头的大桥以及黄土高坡的奇特地貌,组合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气势恢宏,令我十分震撼和感动。从那个时候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到大陆来。”陈慧菱介绍。

但是,当时台湾微软规定不可以直接跳转到大陆来工作。所以陈慧菱开始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终于在2006年秋天成功转战到北京工作。一年后,因工作意向的变动,陈慧菱重回微软中国,开始从事在线营销和公关工作。

2010年12月,陈慧菱跨界进入快消品行业利洁时,主管公司旗下所有品牌(杜蕾斯、滴露、薇婷与爽健)的数字营销。和之前熟悉的IT行业相比,这个相对陌生的行业带给了她更多挑战。

回顾起来,在她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地域横跨两岸,业务涵盖范围从中国台湾、大中华区、亚太+印度到现在除了西欧与北美的全球区域。而营销领域也从“Online”进化到“Digital”。

“在微软的时候,大家还是说在线营销(Online)。如今,市场上已经都改称数字营销(Digital)了。”这其中,陈慧菱认为科技的推动力很大,“科技总是可以满足人类的想像空间,只要有创意,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所以身为一个‘追逐科技进步’的营销人员,名片上的职衔除了专员、经理这种必然变化外,前缀也从Webmaster(网络主管)、Communication Manager(市场推广经理)、Online Marketing Manager(在线营销经理)变成Digital Marketing Manager(数字营销经理)。”

她认为变化最巨大也就在这一两年之间,“我个人认为Online变为Digital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如iPhone、Android)的普及。”科技改变人们的行为,也使营销战场从互联网拓展到全方位的数字空间。“大环境的改变,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原本单向的沟通,变成互动导向,内容提供方不再是企业,有更多用户制造的内容,付费媒体(Paid Media)的力量逐渐向免费媒体(Earned Media)靠拢。营销从平面变成立体,从2D变成三维。”

对于微博营销,陈慧菱表示,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沟通工具,穿透力非常强,但也潜藏很多危机。“所以那些游走在危险和不确定边缘的事情我们不会去做,以杜蕾斯官方微博来说,节节上升的粉丝与互动固然可喜,但背后更多的是戒慎恐惧的小心经营。对于一些还没想好是否要做微博营销的企业,我建议要慎重,做不好有可能会适得其反。”陈慧菱同时表示,微博只是整个数字营销策略中的一环而已。好的数字营销需要有整体的策略,并不是开了微博就拥有一切。

营销的变与不变

总结从业十年的变化,陈慧菱有两点“不变”的心得:其一是,营销中心思想是永恒不变的;其二是,永远不变的就是不停地改变。“这两点听起来很平常,但一路走来,并不容易。”

首先,永恒不变的是营销思想。“随着科技的进步,市场上有许多创新手段和充满创意的点子,让营销的道路似乎变得绚丽无比,此时很多‘为做而做’的营销事件就应运而生了。这些事件穿上很美丽的糖衣,看似成功,不过等到衡量投资报酬率或其他指标时,就变得不堪一击。”

陈慧菱举例说多年前有一国际大型企业为新产品上市举办会。为吸引眼球,不惜斥巨资请当红男女歌手演唱,非常轰动。但结果却是:媒体、受众对演唱会印象深刻,却忽略了该企业及其推介的新品。“创意也许不错,但没有好好操控,整个活动都没有提到产品信息。据我所知,结案报告的数字很漂亮,PR Clipping(简报)、网站流量注册量、活动到场率无一不佳。只是该产品一年后悄然下市了,因为产品的推广不到位,前端卖不出去。”

对于好的营销策略,陈慧菱也分享了一个过去执行的小案例。“这个案例非常简单――花10000元订制1000个印了公司标志的实用小礼品;花1000元请外包商制作一个精美的电子宣传邮件(EDM),邮件中的用字遣词非常亲民,亲切地请目标客户订阅我们的免费电子快讯,并顺便告诉我们近期的购买意向,前1000名加入该活动的客户可以获得小礼品。其余剩下的预算,就花在邮递与购买意愿确认的沟通费上。最终,这案子以7万元人民币的营销费用,缔造了70万美元的销售机会。”

陈慧菱认为这个案子有两个重点。首先,选用的EDM寄送名单是公司内没人要的垃圾名单,因为这些名单没有出过单子,通过传统营销模式接触的花费太高。其次,EDM文字放下身段,用客户能够理解的文字与他们沟通,加上提供看起来比较多的中奖机会,很容易让这些原本没被照顾到的客户敞开心胸接纳。“营销的中心思想是聆听,了解客户的需求,并提供他们想要的产品或服务。所以不管时代怎样进步,科技如何翻新,绝大多数时候不需要很酷很炫的营销手法,只要抓住重点,平实又简单的做法,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7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这些已经行动的企业大多是营销能力比较强的,而所采用的网络营销策略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而大多数陶瓷企业还未能兼顾到互联网这部分,或者是保持了一种观望的姿态,只是不清楚如何切入、如何行动。针对这种状况,邓超明根据互联网、网民、数字营销及行业的特点,总结出这样一个东西,也即“陶瓷营销挖掘互联网价值的三个阶段”。

那么是哪三个阶段呢?这里结合现有几个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分析:

第一个阶段是围绕新产品推广,或某一项品牌活动、终端促销活动推广,引进互联网,实施数字营销策略,重点放在传播层面,推广时间最少在3个月左右,辅助地面的推广,现在行业里已经启动数字营销的企业都在这个阶段里“原地踏步”,包括卓远陶瓷、兴辉陶瓷、东鹏、鹰牌、金舵、宏宇、蒙娜丽莎等。

第二个阶段则是FEA整合营销的运用,推广对象仍然是新产品或者整体的品牌,推广方式则进行了充分地扩大,包括话题、事件、网络活动等种策略,而推广内容将覆盖网络媒体、网络论坛、博客、网络视频、即时通讯工具、SNS、邮件等多种渠道,针对这些渠道,又会有针对性的组合,以便实现最大化的效果,重点放在传播与销售支持两个层面,推广时间最少在半年以上。迈入这个阶段的陶瓷企业正在显现。

第8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对于什么是大数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大数据是提法,其形态本身是数据云。以实时感知、分析、对话、服务能力为基础,让数据流成为商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才是关键。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时代的5个转变》给出了如下分析:

以人为中心,互联网生态结构发生转变

数据显示,截至6月,中国网民5.38亿,手机网民就达到3.88亿。通过移动互联网、移动设备产生的数据将越来越庞大与丰富,以社交聊天类、资讯阅读类、实用工具类应用为甚。移动互联网数据成为大数据重要组成部分。

保存到相册

移动应用的爆发性增长引爆对数据的深入挖掘需求。移动互联网与传统互联网融合,成为所有媒体的核心节点却是大数据实现的前提。截至2012年6月,Apple App Store有65万余款应用,Google Play Marker的Apps达60万余款,Windows Phone Markerplace也积累了10万余款应用。

DCCI分析师认为,移动搜索、应用商店、移动浏览器、操作系统等移动入口都将成为移动大数据的关键节点。

数据流量剧增,Web Analytics产业曙光初现

网络用户的高速增长和用户平均网络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这使得用户网络行为数据大增。网络服务从单一的文字形式走向图片,语音和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导致数据量大增。

网络终端由过去的单一台式机变为台式机,平板电脑,书刊阅读器,手机和电视等多终端,大大扩充了网络服务的内容与范围,大大提高了用户对互联网的依赖度,也就大大增加了数据量。

数据显示,过去3年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的数据量还要多,且2020年全球电子设备存储的数据将达35ZB。在信息量庞大的时代,哪些数据才具有商业价值,值得创业者思考和探索,同时也给数据分析与挖掘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

大数据不是数据存储,而是数据应用

根据Capgemini的调研,54%的管理人员表示基于冲动或经验作出的战略决定被认为是值得怀疑的,65%同意越来越多的商业决策现在基于分析性数据,数据逐渐成为各行业与职能领域的重要生产因素。

但如果将大数据理解为将数据存储起来,那么这些数据本身将不具有任何价值。

基于用户行为分析,互联网营销趋向开放-主动-整合

数据显示,邮件、视频、微博、帖子、手机呼叫、网页点击等非结构化数据年增长率高达80%。这些数据里面包含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能有效地把它们的价值挖掘出来,无疑能让企业获得巨大受益。

但是根据Dataxu的调查,超过70%的受访者感觉他们无法利用用户数据洞察的价值,最主要的是缺乏统一的多渠道数字营销平台,也阻碍了传统营销预算向数字化迁移。

DCCI分析认为,解决办法在于建立统一的数字营销平台,其关键则在于开放。

RTB-DSP-DMP,Ad Exchange发展提速,向营销云转变

第9篇:数字营销总结范文

除了最后一项战略定位认知外, 其余各项都是通过具体数字衡量体现出来. 各呼叫中心之间的比较也通过这些指标的比较来判定.

1.表现指标

平均响应速度

平均谈话时间

平均挂机后处理时间

平均放弃率

平均放弃前等候时间

来话阻断率

座席代表呼出/呼入单位时间次数

骚扰电话比例

电话转接比例

当将呼叫中心的作用与市场营销, 销售一起来检视时, 下列指标也常常用到:

营销代码获取率

来电客户分类比较

销售线索/来话量比率

成交订单/来话量比量

座席代表单位销售额

新老客户通话指标比例

外拨总数与成功率

我将在今后文章中更详细地讨论这些问题.

2.客户满意度

客户满意度可以通过各种调查得到. 问卷调查的问题数目不等, 通常可以综合得出一个从1到5的整体满意度指标. 一般来说, 由于要和行业内比较, 由一个独立调查公司或媒体来做较有可比性.

3.人力资源管理

候选/录用比例

每周培训时数

新员工培训成本

新员工培训天数

座席代表与主管比例

座席代表与培训, 质量监控人员比例

通话质量监控评分

座席代表出勤记录

座席利用率

员工流失率

主管监控指导与处理升级电话时间比

专业与通用型座席代表比例

4.话务分配流程

呼入菜单层级

呼入菜单每层选择数

呼入分配队列数

技能组数量

单个技能组技能分级数

同时接收呼入总数

IVR线路数

溢出时间阈值

5.知识管理

座席代表技能得分

座席代表客户信息可接触field数

客户信息更新率

产品, 服务信息库含量

座席代表使用系统数

6.财务成本

人力资源费用及比例

通讯费用及比例

IT费用及比例

不动产费用及比例

企业分摊成本及比例

预算与实际费用比较

每通电话平均成本

每个座席平均成本

7.设施

平均座席方格面积

座席面积与场地总面积之比

平均噪音分贝数

附属设施人均面积数(包括休息间, 会议室, 洗手间等)

8.技术投入

座席平均IT保障人数

座席平均IT年预算

系统最大障碍与修复时间

在这样一个充满数字的环境里, 作为一个管理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连续性

由于数字是要进行历史比较的, 从一开始就应给出明确定义并妥善存储. 如果某些定义必须要改动, 应记录更动的时间与内容, 否则数字的比较会变得没有意义.

2.看似简单指标的复杂性

有些数字指标看上去很直观, 初听起来也很容易理解, 但仔细琢磨就有各种不同定义的可能性. 比如放弃率, 直观地说就是客户电话被座席代表接起来之前的挂断情况. 但是, 如果你的电话进入菜单先报出企业名称, 并随后给出多个选择, 在来电者作出几级选择后并可能使用了IVR系统后再进入队列, 那从何时开始计算起始时间就应根据系统及来电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很可能不少来电者是拨错号码而在听到公司名称播报后意识到而挂断. 这些挂断者显然与座席代表太忙而客户不愿等待而离去的性质与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3.主管的数字敏感性

如果你是一个见到大量数字就头大的经理, 你最好趁早改行(当然, 现在从事销售, 营销, 服务管理也越来越多要和数字大交道, 但还不到呼叫中心对数字的依赖程度), 很多呼叫中心的现场挂有电子显示屏, 主要呼入指标随时更新. 主管们的电脑屏幕上也充满了动态数字. 各种随时, 日, 周, 月报表也都是以数字, 图表为主. 如果呼叫中心兼有销售任务, 数字更是和最终的收入与利润相连. 你若在会议上, 电子邮件中不能就某些数字的变化, 推导立即作出反应与判断, 就很难胜任这一工作. 另外,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对Excel这样的软件都不能熟练掌握, 也会是工作中的一大障碍.

4.专职人员的设立

除了管理人员需要敏感的数字能力外, 大量数据的处理, 报表的生成及结果的分析应由专人来做, 比如设立运营分析师的位置来负责日报, 周报及月报的制作发行. 大量共用性数据, 如来电者的信息分析也需要这样一个专家来负责处理.

5.企业文化的差异

呼叫中心的数字化管理要求管理者以日, 周作为管理回顾单位, 而许多公司的大多数部门的管理总结周期都长得多, 许多甚至以年为单位. 不仅仅常常无法在行事效率, 风格, 文化上沟通衔接, 就是许多系统支持也会经常跟不上.

6.上下游部门的数据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