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理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丹参山楂有效组分配伍;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HUVEC; RAW2647; 泡沫细胞
Explore antiatherosclerotic mechanism of component compatibility of
Danshen and Shanzha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cell level
ZHANG Jianyong1, 2, WANG Lan1, LIANG Rixin1*, YANG Bin1*
(1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Pharmacy School,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9, China)
中药归经是用来表示药物作用定位的药性理论。归经理论源于《内经》,成于金元时代,再经后人的不断补充和发展,至明清时代已发展成系统理论,成为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用来指导临床用药。
目前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现代研究处于停滞状态。由于至今对归经理论的认识不尽一致,无统一规范的客观判断标准,加之受到实验技术的限制,所以为从现代实验方法来探求归经的本质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笔者在回顾和总结分析了中药归经理论研究方法的现状后,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
1 中药归经理论研究方法的现状
1.1 以药理作用来认识药物的归经
有人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分析其药物作用与归经之间的关系,发现中药的归经与它的药理作用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1-2]。
1.2 以有效成分来探索药物的归经
利用有效成分探索中药归经,应用较多的是借助同位素示踪和放射性自显影来观察中药中的某种活性成分在体内脏器的分布特点,以此说明中药活性成分的体内分布与中药归经的关系[3-4]。根据这种研究的结果来推论,中药归经的实质是指药物活性成分在体内某些脏器的高浓度分布。但以成分的脏器分布说明归经的实质则混淆了中医脏腑与解剖脏器在概念与内容上的差别,同时活性成分分布较多的器官,不一定就是该药作用最明显的靶器官。但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值得进一步探索。
1.3 用中药微量元素研究药物的归经
微量元素分析法是通过剖析中药中某些特异性元素的浓度,并结合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脏腑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来实现“归经”,从而发挥疗效,以推测微量元素是中药归经的物质基础[5-7]。
1.4 从受体学说判断药物的归经受体为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效应的细胞成分,是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的大分子蛋白质。最初由Langleg[8]用来描述细胞上可与药物和其它化学信使物质结合并介导效应的化学成分。有人从分子药理的角度理解,认为归经理论可以从现代的受体学说来认识[9]。叶氏[10]也认为,归经与受体学说在强调药物对人体的特殊选择方面是一致的。只是归经主要从药物特性的角度出发,说明它对脏腑经络具有选择性的性能;而受体学说则是从人体组织器官的角度出发,说明它对药物具有特殊的敏感作用。这两种认识方法可谓“异曲同工”。
1.5 用环核苷酸检测法认识药物的归经
郑氏[11]报道,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是细胞内调节代谢的重要物质,两者具有相互拮抗、相互制约的生物学效应。正常情况下,二者必需维持一定的比例,若比例发生改变(偏高或降低)就会引起机体功能失调而导致疾病,这与中医的阴阳学说非常相似。有人用五味子、鱼腥草、汉防己3味药的水煎剂分别给大白鼠灌胃后,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动物脑、肺、心、肝、脾、胃、肾、膀胱8个脏器组织中cAMP、cGMP的水平。实验结果发现,每一种药物对不同脏器组织中cAMP、cGMP水平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表明cAMP、cGMP的浓度变化能在一定程度反映药物对某脏器组织的选择性作用。经统计分析还发现,cAMP、cGMP浓度以及cAMP/cGMP值有显著变化者之相关脏器,与各药归经的关系非常密切[12]。
最近,王氏[13]将麻黄、丹参、葛根、大黄给动物分别灌胃,通过测定动物心脏、肝脏等10种组织脏器中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观察比较中药对组织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给动物连续灌服麻黄等中药后,动物各组织脏器环核苷酸含量明显不同;在所测定的10种组织中,有9种组织受到麻黄的明显影响而出现cAMP/cGMP比值显著升高或者降低;而受丹参影响的组织仅有3种;葛根和大黄对组织环核苷酸的影响介于两者之间。
2 目前研究方法的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
综观以上各种研究和实验方法,其思路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根据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及其作用部位研究中药的归经,主要从归经与作用部位、归经与有效成分、归经与微量元素、归经与体内代谢等方面着手,运用同位素示踪、放射自显影、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二是根据药理效应,选定某些特异性的药理观察指标研究中药的归经,主要从归经与药理药效、归经与受体、归经与环核苷酸等方面着手进行。这些研究方法和思路各有所长,有可取之处,但也有不足之处。
2.1 可取之处
在这些方法中,取各组织脏器作为观察材料是可取的,因为归经的“经”并非单纯的经络或经脉之意,而是带有药性理论特色的方向、部位的概念,是部位和功能的综合。正是由于大家知道中医的脏腑不同于解剖学上的脏器,所以才选择各组织脏器作为观察对象,去寻找药物发挥主要作用的部位,因为药物被机体吸收后,总要落实到相关的组织脏器才能发挥其药理作用。
2.2 不足之处
已知药物有效成分分布得较多的脏器,不一定就是作用最明显的靶器官,故仅从分布难以阐明药物发挥疗效的部位。
所检测的药物是主要活性成分,但不是唯一的活性成分,其分布不能代表所有活性成分的分布。
中药归经是从疾病对药的治疗反应中总结出来的,而大多实验所用都是生理状态下的动物,这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药物在病理状态动物体内的作用过程。
最重要的问题是有些实验方法有悖于中医的归经理论。中医传统理论认为:一种药物主要对某一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它经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作用,是为归经;根据药物在机体产生效应的部位各有偏重,将其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便形成归经理论。
很明显,这里讲的应是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而不是药物的分布。目前的研究方法大都是从观察药物有效成分的分布着手。从归经理论的定义来看,应从药效学观点出发观察药物的归经问题才符合中医归经理论。在这一点上,其实人们早已认识到了,只是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即使目前有人从药效反应来研究药物归经问题,也只能是观察几个功能指标,而不可能观察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全部效应。
3 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如何做到全面地观察中药对机体各部位产生的效应,并从中发现潜在的规律,从而阐明归经理论的科学内涵是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回顾和总结分析他人所做的有关研究工作之后,根据中药作用机制的特点和归经的定义,笔者提出一个假说,并根据这一假说,结合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设计了新的研究方案,使较全面地观察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成为可能。
3.1 中药的作用特点决定其效应可能发生在机体任何组织脏器中
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单味药材就是一个化学分子库,虽然不是所有化学成分都是有效成分,但在发挥作用过程中是一个涉及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过程,因而其效应可能发生在机体任何组织脏器中,所不同的是在有的组织脏器中其效应较强,有的较弱。
3.2 其药效最终作用结果是影响机体蛋白质表达,且效应越强,蛋白质表达变化越大
从中药治疗疾病的机理来看,中药治疗疾病不是单纯强调以药物去直接对抗致病因子,重点在于调整机体功能状态,发挥机体抗病能力。中药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进入人体发挥作用,必然会引起从遗传信息到整体功能实现中的分子、细胞、器官、整体多个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的改变,调节这些层面的结构与功能的本质是基因,其药效最终作用结果是影响机体蛋白质表达,因此药物对机体产生的效应能从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反映出来,药物对机体某组织脏器产生的效应越强,其蛋白质表达应变化越大。
3.3 根据中药作用机制的特点和归经的定义,提出假说
由此,根据归经的定义和中药作用机制的特点,我们提出假说:归某经的药物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的组织脏器应当具有一定的共性,其效应的强度与该组织脏器蛋白质表达差异的数量有关,即效应越强,蛋白质表达差异的数量越多,反之亦然。
3.4 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出现,使验证这一假说成为可能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以其特有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在解决生物学重大问题上已显示出其强大的威力。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来解决用传统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14]。同样,将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运用到药物归经理论研究中,可能会发现归经的潜在规律和本质,从而对中药归经理论的研究带来重大的突破。蛋白质组学集生物技术、分析技术、信息技术和材料技术等的精华,采用大规模、高通量、高速度的技术手段,通过研究基因所表达的所有蛋白质表达谱,可以较全面地观察到机体对药物作用产生的蛋白质表达差异,从而为从药效学观点出发研究药物归经的实质与内涵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实验平台。
4 根据假说,制定研究方法
根据假说,利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我们只要观察药物对机体作用后各组织脏器蛋白质表达差异变化的程度,即可推断出该药物对机体组织脏器产生效应强度的大小。具有相同归经的药物对机体产生较强效应的那些组织脏器就必然有一定的共性,而产生效应强度较大的那些组织脏器就应与该药物所归经络有关。
根据各味中药的归经情况,我们可以有两种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与缺陷。
4.1 用正常动物为实验观察对象
用正常动物为实验观察对象,所观察的中药可不考虑它的作用与药性,首先选取那些归单一经络的药物,如青葙子、密蒙花、赤芍、月季花、茜草等单归肝经的药物,浮萍、鱼腥草、挂金灯、马勃、苍耳子等单归肺经的药物,仙茅、巴戟天、海狗肾、阳起石、葫芦巴、蛇床子等单归肾经的药物作为观察对象。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所观察的药物归经单一,便于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此方法的缺陷是用正常动物为实验观察对象,与用病理状态下的动物相比可能有所差距。
4.2 以中医证的动物模型为实验观察对象,观察中药在病理状态动物体内的作用过程
这种方法虽然能准确地反映药物在病理状态动物体内的作用过程,但由于作用相同的药物所归经络过于分散,只有为数不多的几类药物中存在5味以上归相同经络的药物,例如,平肝熄风类药中羚羊角、石决明、天麻、白蒺藜、贝齿、全蝎和蜈蚣等7味归肝经,祛风湿类药中豨莶草、海桐皮、石楠叶、松节、五加皮和千年健等6味归肝、肾两经,泽兰、荆三棱、蓬莪术、马鞭草、延胡索、姜黄等6味归脾、肝两经,且这几类药物所治疗的相应证候动物模型也不易制造,因此,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以上方法无论选用哪一种,所观察的具有相同归经的药物至少选取5味。每味药给予一组动物,然后取每只动物的肺脏、肾脏、肝脏、脾脏、胃、心脏、、大肠、小肠以及脑等组织脏器,提取蛋白质做双向凝胶电泳。其蛋白质表达图谱与给水对照组的各个相应组织脏器蛋白质表达图谱相比较,找出表达差异的蛋白质。然后,以表达差异蛋白质数量的多少排列各组织脏器,最后看给予归相同经络几味药的动物各组织脏器的排列顺序是否一致,而给予不同归经药物的动物各组织脏器的排列顺序是否不一致。如果能得到上述结果的话,那么我们就可能找到了归经理论的内在规律和其科学内涵。同时,我们也可得出排列在前面的几种组织脏器与所归的经络有密切关系的结论,这也可为中医有关经络的实质研究提供客观依据。
当然,我们也可能得不到这样的结果,这无非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假说本身不符合归经理论的真实客观情况,因此得不到预期的结果;二是假说正确,只是由于根据临床经验得来的各味药物的归经所属还不够精确客观,因而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在目前中药归经理论研究停滞不前的状况下,迫切需要有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出现。此方法的思路与设计更加符合归经理论的定义,其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的应用是目前从药效学角度来研究中药归经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应尝试采用这一方法对归经理论进行实验研究。虽然我们不能肯定这种方法就能完全揭示归经理论的实质,但无论其结果如何都会对归经理论的研究有所帮助和推进,因为科学上的任何成就都是在不断总结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基础上取得的。
参考文献
[1] 李仪奎,徐莲英,马建平.中药药理和归经关系的统计分析[J].中药通报,1988,13(7):48-50.
[2] 高其铭.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归经功效关系的探讨[J].中成药研究,1985,(5):13-15.
[3] 陆光伟.中药归经及其成分在体内的分布[J].中成药研究,1984,(5):38-39.
[4] 郭顺根,牛建昭,贲长恩.3H-川芎嗪在动物体内分布的放射自显影研究[J].中国医药学报,1989,4(3):17-21.
[5] 柴 立.从微量元素及其配位化合物对组织器官的富集、亲合探讨“归经”实质[J].微量元素,1984,(试刊号):24.
[6] 朱梅年,柴 立.试论中医“肾”的物质基础中有关微量元素锌、锰的探讨[J].中医杂志,1983,24(5):66-67.
[7] 徐径采.明目中药的归经与微量元素的关系[J].微量元素,1987,(2):23-24.
[8] 王 莉(译).受体与递质:现代概念[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3(6):379-382.
[9] 王海东.中药归经理论研究现状及受体学说关系的论证[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8):323-326.
[10] 叶显纯.论“归经”[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0,(4):11-12.
[11] 郑广华.阴阳学说与环核苷酸[J].自然杂志,1979,2(4):208-209.
[12] 王树荣,孙 冰,丁国明.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 1994,19(8):500-502.
[13] 王树荣,翟继伟,盖英臣,等.麻黄等四味中药归经的实验研究[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3,1(5):388.
1高影响因子的药学类期刊概况
2009年JCR药理学和药学类共收录了237种期刊。5年影响因子在5.0以上的期刊有15种[2](表1),其中11种属综述类期刊,只有4种期刊以研究论文为主;这些期刊的出版国分别为美国(8种)、英国(5种)和荷兰(2种);创刊最早的期刊是PharmacologicalReviews(1949年),20世纪90年代后创刊的期刊有6种,最新的期刊是MolecularPharmaceutics(2004年)。从发表周期来看,有半月刊(2种)、月刊(6种)、双月刊(4种)、季刊(2种)和年刊(1种)不等;从学科专业来看,8种期刊主要涉及药理学(包括临床药理学)、6种期刊涉及药物发现和药学,另一种期刊内容是药物化学。15种期刊目前的出版机构分布如下:5种期刊分别属于4种科技社团,即美国药理学和实验治疗学学会(表中第2和9位期刊)、美国化学会(表中第15位期刊)、AmericanCollegeofNeuropsychopharmacology(表中第11位期刊)和国际控释协会(表中第13位期刊);5种期刊属Elsevier出版集团(表中第4、5、8、10和12位期刊);其他是Nature出版集团(表中第1位期刊)、AnnualReviews出版社(表中第3位期刊)、CellPress出版社(表中第6位期刊)、Willy出版商(表中第7位期刊)和Taylor&Francis出版商(表中第14位期刊)。以上分析说明,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以综述类期刊占多数,其影响因子与创刊年和出版周期的关系不大,它们均由知名的科技社团和学术出版商出版发行。这些特点与SCI收录的高影响因子期刊相似[3]。
2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稿件的来源
经查阅各刊投稿须知发现,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对其刊载的论文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的定位非常清晰,对稿件的学术质量也有严格的要求,如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4]刊载的综述性论文定位在药学领域中最高质量、具有权威性并通俗易懂的文章。这些期刊的稿件多数来源于编辑主动约请相关专家或知名学者撰写。
2.1综述类期刊
综合类期刊对稿件来源的要求可归纳为以下4种:(1)要求作者是相关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资深学者,这些作者都是约请的。这些期刊有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AnnualReviewsPharmacologyandToxicology[5],DrugResistanceUpdates[6]和TrendsinPharmacologicalSciences[7]。(2)多数稿件来自约请的专家;对于自由来稿,要求作者预先与主编联系,提交论文提纲,得到认可方可开始准备稿件,如PharmacologicalReviews[8],Pharmacology&Therapeutics[9]和DrugDiscoveryToday[10]。(3)由执行编辑和主编策划每期主题,相关的特约知名学者供稿,如AdvancedDrugDeliveryReviews[11],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12]。(4)要求作者预先提交稿件写作提纲,需主编认可;少数自由来稿,如MedicinalResearchReviews[13],DrugMetabolismReviews[14]。正是对期刊稿源的高要求,使这些综述类期刊中的综述和述评能够反映各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起到引领学科发展的作用。因此,这些期刊在学界的影响力较大,被引用频次也很高,对于研究人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2以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期刊
以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4种期刊中,两种涉及临床药理学研究,两种涉及药剂学研究。期刊中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多来源于自由投稿,但需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少数综述性论文源于特约专家的稿件或要求作者预先联系编辑并提交论文提纲得到许可后再正式投稿。这些期刊近年来注重组织专刊或主题专栏;如ClinicalPharmacology&Therapeutics[15]自2008年每年在2月组织专刊,并在其学会网站上提前预告出版的主题栏目,吸引相关作者投稿;Neuropsychopharmacology[16]在2009年组织过4次主题专栏;JanuralofControlledRelease[17]每年组织会议专刊或专栏;MolecularPharmaceutics[18](2004年创刊,双月刊)自2006年开始每年都组织3~5次主题专栏,是4种以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期刊中组织专栏最多的一种。从这里看出,新创办的学术期刊更注重主动组织相关学科研究热点和生长点的主题专栏,吸引读者阅读,提高期刊的影响力。
3稿件的约稿和组稿方式
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的稿件多经过编辑约稿和组稿而来的,特别是综述类期刊。这些编辑本身就是本学科的知名学者教授,非常了解本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知晓相关权威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因此,利用自身的学术影响力容易约请到权威专家的稿件。同时,这些药学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声誉,特约专家也愿意在这样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一般约稿的方式有:(1)编辑直接约请作者,如DrugResistanceUpdates,DrugDiscoveryToday。(2)先由副主编推荐作者,再由编辑约稿,如PharmacologicalReviews。(3)执行编辑或主编选题组织专刊并约稿,如NatureReviewDrugDiscovery。(4)由编辑邀请某专业权威专家作为主题栏目特约编辑,再由特约编辑约请该专业相关专家学者供稿,如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5)通过分析作者最常引用的关键词寻找主题,约请相关学者的稿件,如MolecularPharmaceutics。
4讨论及思考
4.1高水平综述性论文对药学期刊的影响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均出自于世界上医学科技期刊出版大国[19],这些期刊中多数为综述类期刊。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来自营利性的学术出版商还是非营利性的科技社团,综述类期刊的载文量都不高(表1),说明这些期刊更注重稿件的学术质量,而非数量。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一般被引用频次较高,对学术期刊影响力的贡献较大。因此,积极主动约请专家学者撰写高水平的综述性论文,有利于提高学术期刊的影响力。
4.2约稿和组稿对药学期刊的影响
高影响因子的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中综述类期刊的稿件多通过约稿获得,如CurrentOpinioninPharmacology将药理学各专业细化成若干主题,就相关主题,编辑每年约请各领域权威专家综述一次这些主题的最新研究进展[12];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主的期刊更注重专题组稿,如美国化学会的期刊MolecularPharmaceutics通过分析作者最常引用的关键词寻找重要主题,每年出版多期主题专栏[18],使得该刊在短短的时间内影响因子位于药理学和药学类期刊的前列。而国内药学期刊中的稿件包括综述和研究论文,一般以自由投稿为主,这与高影响因子的药学期刊存在着明显差异。近来各学术期刊编辑同仁的约稿和组稿意识不断提高,如《药学学报》自2009年开始尝试组织专刊和专栏,至今已组织过3次专刊:2009年第3期“多靶标药物研究”;2010年第2期“抗艾滋病药物研究”;2011年第1期“转化医学-药物研究与创新”。1次专栏为2010年第3期的“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研究”。这些专刊专栏均受到读者好评。由此可见,在国内大量药学类稿件外流[20]的不利条件下,选择重要课题和学者研究的热点及兴趣点作为主题组织专刊或专栏,请编委担任特约编辑,主动吸纳优质稿源还是能够得到广大学者的响应。
【关键词】连翘叶 化学成分 药理学 毒理学
本文通过数据查询和文献的分析对连翘叶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以及毒理学进行分析,了解连翘叶的组成成分主要是由苷类、黄酮类、多糖类和有机酸等[1]。其具有抗菌、抗衰老、降血糖等多种效用。本文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得连翘叶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药材资源的有效使用。
1 连翘叶的化学成分组成
连翘叶中有着丰富的化学成分,例如连翘苷,连翘酯苷A,连翘酯苷F等。通常采用乙醇提取法、超声辅助提取法对连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而在连翘叶化学成分的检测方面往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HPLC)及比色法。分析发现连翘叶化学成分中主要有下述几种,首先就是苷类。油盐据表明,连翘叶中苷的含量是连翘果实钟汉良的40倍左右。王进明,范圣此,李安平等采用HPLC-MS/MS法(HPLC-MS/MS即为高效液相色谱法[2],其通过Agilent Zorbax SB-C18为色谱柱,利用甲醇联合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7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30度)对连翘叶中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进行了测定了连翘叶中的9种化学成分,其中最多的极为苷类物质。其次就为黄酮类,高淑丽,刘丽华,张阳,等利用LC-MS/MS法同时测定了连翘叶中四种成分,结果显示在连翘叶中粗黄酮占有的比率为8.35%[3]。同时利用比色法在波长275nm出还测出黄铜总含量为69.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出连翘叶中黄酮类维生素芦丁的含量为22.28%,同时该项研究还对连翘叶与果实之间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比对发现新叶中黄酮类含量为0.91%,老叶中含量则为0.35%,而被人们熟知的果实中,黄酮类含量仅占0.27%。最后就是有机酸类,支旭然,芫霖,生宁等等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法对连翘叶中的成分进行提取,结果表明,在连翘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较高,这也就表明了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讲连翘叶作为绿原酸的主要来源进行使用[3]。
2 连翘叶的药理学作用
连翘叶的主要作用就是应用于药理学中,让其内的化学成分发挥最优价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提高。因此本次综述对连翘叶应用与药理学的作用进行了下述分析。首先连翘叶具有很好的抗肝损伤的作用,据研究表明,通过IP给予四氯化碳(CCl4)复制小鼠肝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结果表明,连翘叶能够有效的对小鼠血清和肝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进行控制,防治其升高,同时其还能够降低一些指标的活性,该项研究就表明,连翘叶具有明显的抗肝损伤的作用。其次连翘叶还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抗衰老作用,有研究报告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对小鼠心脏内部和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酶、丙二醛等指标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连翘叶对小鼠的抗氧化、抗衰奥有着显著的作用,其能够有效的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酶的活性。将其应用与治疗中,对抗氧化抗衰老的医疗有著极其重要的药用价值。然后就是保护心脏和骨骼肌的作用,据研究表明,通过高脂饲料的方式复制小鼠高血脂模型,对小鼠的体质量和心脏指数进行测定以此来探讨连翘叶对高血脂症状小鼠的影响。据研究结果现实,连翘叶能够有效的控制小鼠体质量的增长的程度,有效地降低心率异常加快的现象。通过该研究的研究结果分析,能够知道连翘叶提取物能够对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效的保护,很好的预防了骨骼肌损伤的情况,同时将其应用于骨骼肌的后期治疗中,能够有效的促进损伤的修复,对人体有着极大的保护作用。另外,据参考资料显示在连翘叶对糖尿病小鼠的作用研究中表明,其对动物的血糖和疲劳程度有着明显的作用,以小鼠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连翘叶能够拮抗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可以明显看出小鼠的空腹血糖得到了有效的降低,表明了连翘叶在降血糖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该结果还对小鼠模型进行抗疲劳分析,结果发现,由于连翘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较多,明显的提高了小鼠的运动能力以及运动恢复速度。该研究就表明了连翘叶中黄铜具有显著的抗疲劳作用,将其应用与医疗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最后,根据文献分析,还能够发现,连翘叶还具有抗癌和抗毒素的作用。国外专家通过MTT对连翘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连翘叶能够有效的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速度,为患者治疗提供了靠靠的帮助。同时该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翘叶中的连翘苷酯A还能够很好的对体内毒素进行作用,对内毒素进行很好的抵抗。
综上所述,连翘叶能够为医疗在不同的领域给予相应的帮助,其不仅能够延缓衰老、保护心肌、还能够降低血糖、抑制癌细胞的生成,所以其具有很高的药理学价值。
3 连翘叶的毒理学研究
据周林等研究连翘叶的毒理学,通过连翘叶提取物对小鼠进行急性毒性作用,最终结果显示,小鼠的内脏细胞、体质量、血液指标等均无明显变化,故得出结论,连翘叶并无明显的毒性,还没有致突变作用,可安全应用与实验医疗中。
4 结语
对上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连翘叶具有抗氧化性而且毒性低,可以向食品添加剂方向发展;再者其具有保肝、保护心脏、降脂和抗疲劳作用,在保健品的开发上有一定发展空间;连翘叶还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和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进行相关抗菌抗癌药品的开发利用。综上,连翘叶开发和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进明,范圣此,李安平,等.连翘不同部位中连翘苷和连翘苷A的含量分析及其入药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7):556-556.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菌药物;临床疗效
卫生部明确规定医院在药物使用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临床药学标准进行,确保患者的安全及药学服务的质量。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反应的发生,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率,然而,我国当前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水平显著低于国际水准,特别是对广谱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联合用药率和不合理用药率都很高。为了改进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本院在2018年5月开始对抗菌药物进行了药学干预,现把干预之前和干预之后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探究临床药学干预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干预组,由本院临床药师在抗菌药物使用的过程中进行药学干预;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住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排除标准:年龄<14岁或>80岁者,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研究方法
1.2.1干预方法(1)对干预前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合理用药情况,翻阅抗菌药物相关的临床使用文件,制定出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局限性以及送检比例;(2)抗菌药物使用的重点科室,例如呼吸科、ICU等实行临床药师驻科制度,药师联合医师一同诊断病情,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案;(3)对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建档,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应该注意的地方,实时监测患者药物使用过程,评价药物疗效,及时发现并解决关于药物使用过程存在的问题。
1.2.2观察方法及指标采用HIS系统对所选的病患进行资料查阅,其中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原发性疾病;记录其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使用药物的种类、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花费等;统计所有患者的联合用药率、病原学检测率和不合理用药率;评价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联合用药是指合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不合理用药是指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最佳时间、使用量、疗程的不合理,使用药物的种类选择不合理,药物联合使用不合理,无指征药物使用及药物的溶解媒介选择不合理中的任何一方面;病原学检测包括血液培养和痰液培养。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频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联合用药率、病原学检测率及不合理用药率比较
干预组联合用药率、不合理用药率均低于对照组,病原学检测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天时间、花费比较
干预组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抗菌药物花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药物使用对于人体而言有利有弊,自从抗菌药物产生后,因为其普及化,治好了很多患者,拯救了他们的生命,然而,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采用科学有效的干预方法能够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化,药学干预指的是临床药师及时监测医生治疗方法的标准性和合理性。本文研究对抗菌药物的药学干预方法包括对抗菌药物使用标准的规定、加大培训力度、对药物使用比例进行控制,临床驻科药师与医生一同决定药物使用方案,同时监测药物的使用过程,与药学干预之前对比,干预之后广谱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相对降低了,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药学干预之后,本院联合用药率和不合理用药率也降低了,病原学检测率升高,患者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以及花费均减少,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目前,很多类型的疾病,患者不管是在围手术期还是保守治疗,都会使用到抗菌药物,然而,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状,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阻碍患者的身体康复,严重还会引发医疗事故,造成医患纠纷事件,所以,进行适当的药学干预是规范抗菌药物使用、保证患者健康安全的重要措施。有针对地了解药学干预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严格的抗菌药物相关知识培训和实操训练以及对家属抗菌药物的用药指导,进行抗菌药物的分层管理、及时监测细菌的耐药性等,比较常规抗菌药物的管理方式和药学干预下抗菌药物的管理方式,可以很大程度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重复使用率、滥用率以及不合理使用率。此外,药学干预可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花费,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总而言之,对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可以增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抗菌药物的使用标准化,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有助于患者的尽早恢复健康。综上所述,药学干预有利于降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率,能够使抗菌药物得到合理使用,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防止药物资源的浪费,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燕玲,罗远良.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对照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66(12):1736-1737.
[2]王磊鸽.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初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15):3027-3027.
[3]陈海丽.药学干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意义初步分析[J].北方药学,2018,45(32):48-50.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分析;改革设想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034-01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逐渐发展,社会对于医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也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注重理论的理解和巩固,忽视了与临床相关知识的联系,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与职业岗位能力欠缺。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高素质护理学人才,我们对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药理学在高职护理专业中的定位和重要性
在高职护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教育中,药理学对学生未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因为职业教育需要培养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而药理学作为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仅只是一门基础课,还是一门专业课程。因为它既要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适用范围,给药方法,给药途径,药物配伍禁忌等药理学的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药物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检测、观察、处理等护理宣教方面的技能。
2 目前高职专业药理学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药理学》教材方面的问题。 现在使用的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现用教材设置主要是针对医疗方面。总体上来说是从药效学,药动学开始,各章节相对独立,缺乏联系性。每个章节重点知识也是讲临床治疗方面的比如药物的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适用范围等理论化的知识。而作为护理专业需要的药物监测,不良反应的报告、处理,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对不够突出。
2.2 《药理学》教学方面的问题。 药理学在教学中主要存在“定位模糊”这个问题。因为药理学属于基础学科,所以在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单纯的理论化学习,从而导致和岗位脱轨,和临床脱轨。具体表现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作用及机理偏多,偏深,而对于药物不良反应及监测,临床用药咨询,健康教育等方面偏少。
3 高职护理专业药理学改革设想
3.1 明确课程定位,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首先要认识到药理学对于护理专业不仅仅是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它为后续课程和临床工作提供大量的和药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知识目标:对于护理专业来说,需要了解药理学的基本的理论,熟悉常用的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用药护理注意事项。第二,能力目标:能够观察药物的疗效和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能对临床上一些常见药物进行知识咨询、健康教育;能了解临床上常用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能够准确快速的换算药物的剂量。第三,素质目标:具有爱岗敬业、救死扶伤、尊重患者、关爱生命等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
3.2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理论课教学: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革。可以将临床专业中经常采取的病例式教学引入药理学教学当中,使理论知识和临床联系更加紧密,并且能够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多采取引导式自学和启发式教学,既能够观察学生学习的情况,又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一方面减少一些单纯性的验证实验,增加一些和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关系密切实验,比如药物的剂量对药物的影响,静脉给药的速度对药物带来的影响等。另一方面,为了和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临床工作,可以增加学生的见习,让学生观察护理人员在药物的调配,发放以及记录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工作过程或者将教室搬入模拟病房,模拟药房,来模拟临床工作中对于药物的适用和观察。
关键词:高血压病;出院患者;抗血压治疗;用药情况
高血压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它具有临床治疗时间长及并发症多的特点,进而给患者临床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在使用药物上也具有显著差异。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出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50例,回顾分析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用药情况,并对其用药后病情及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细研究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出院的高血压患者共150例,其中男性89例(52.6%),女性61例(47.45%),平均年龄(60.4±13.5)岁,老年患者102例,非老年患者48例。
1.2 方法
采用归纳统计法对本次研究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使用情况等进行登记,按照性别、年龄以及病情症状进行归纳统计。同时对使用药物ACEI、ARB以及CCB、β受体拮抗剂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患者用药的种类、用药比例、联用情况以及男女用药的区别、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临床用药的差异[2-3]。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6.0 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均数采用(X±S)表示,组间的检验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使用药物种类及频次
从本次统计情况来看,主要使用药物种类包括钙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ARB)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见表1。
2.2 各类药物使用情况
在本次使用的抗高血压药中,使用频率最多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厄贝沙坦、氯沙坦、氨氯地平以及硝苯地平、美托洛尔培哚普利、呋塞米、哌唑嗪和比索洛尔等。
2.3 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情况
150例高血压患者中,男性89例,女性61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60岁)102例,非老年患者48例。其中非老年患者使用药物中主要为钙通道拮抗剂(CCB)、β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老年患者除以上常用类药物外,在ACEI、ARB类药物上使用率较高,与非老年患者用药情况对比差异显著(P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当前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较高的趋势,此类患者因为年龄、病情的不同,在临床治疗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其临床用药情况存在显著差异[4]。从目前临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来看,主要药类包括钙通道拮抗剂(CCB)、利尿剂、受体拮抗剂以及β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其中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病患较少,大多采用两种及以上药物联合治疗。对此,临床相关研究发现采用多种药物有利于对患者血压控制和靶器官保护[5]。
在临床具体抗压药物使用过程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钙通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ARB)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的频率较高。其中赖宝龙等[6-7]报道钙通道拮抗剂在抗高血压中使用比率达50.3%,而ACEI在五大类抗高血压药中使用较少,约占12.2%。近年来国外研究情况表明[8],长效钙拮抗药,硝苯地平控释片对患者血压控制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服用后其体内可定时、定量释放药物,血药浓度在12-14h内可持续发挥其药效,从而起到平稳持续的降压效果,同时该药物使用方便,患者不良反应较少,药效显著好于短效硝苯地平,对控制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和病死率作用显著。对此,临床研究认为其可能与医师对器官保护意识不够,或价格较贵有关。在具体药物使用过程中,使用频率最多的药物主要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美托洛尔等。在不同年龄患者用药情况中,老年患者使用ACEI、ARB类药物上使用率较高,研究发现年龄对于抗高血压药的选择也具有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两种及以上药物联用属于临床患者常见治疗方式,其中钙通道拮抗剂以及硝苯地平控释片为临床治疗常用药物,临床用药中需要综合年龄、病情以及患者自身并发症综合考虑,从而保证科学合理用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等.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段京莉,张石革.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进展:高血压治疗与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10(2):97―99.
[3]段宁,忠实.抗高血压药的进展与评价― ―心血管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议纪要[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8,8(6):4Ol一403.
[4] 刘芳.某高校医院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8):1514―15l6.
[5] 王瑾,苟静玲.1101份抗高血压药处方相互作用调查与评价[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J].2004,13(4):192―195.
[6]Chobanian AV,Bakris GL,Black HR,eta1.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uati 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the JNC 7 report[J].JAMA,2003,289(19):2560-2572.
[关键词] 药理学;课堂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423.0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1(a)-142-02
Analysis of methods to enhance pharmac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HE Tao, HUANG Jinmi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Pharmacy, Ji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ubei Province, Jingzhou 434020, China
[Abstract] Pharmacology is the core of the basic courses for medical and related majors. Instructors can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of this course by enriching teaching forms, paying attention to classroom language arts and focusing on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so on.
[Key words] Pharmacolog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药理学是医学、药学、护理专业等医学及相关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为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合理用药或用药后护理提供理论基础,然而药理学课程各章节间缺少相关联系,而且药物的种类多,同类药物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极易混淆[1],被普遍认为是一门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程。如何在枯燥的药理学教学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药理学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把药理学知识传授给学生,是现代很多药理学教师面临的挑战。笔者在多年的药理学教学中逐步摸索,总结出一些提高药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丰富教学表现形式
1.1 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的板书教学虽然色彩、效率各方面比不上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但是在药理学的教学中摈弃这种教学方法是不合理的。药理学课程注重逻辑推理,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紧密联系,此时在板书设计时如能删繁就简对药理作用进行板书,然后在讲解用途时将两者进行连线,学生就可以很好地将两者联系起来。如新斯的明,药理作用有兴奋骨骼肌、兴奋胃肠平滑肌等,而临床用途有重症肌无力、术后肠胀气及尿潴留和非除极型肌松药中毒的解救,教师可以在黑板的左边板书药理作用,在右边给学生讲解涉及的疾病的表现边板书用途,两者板书讲解完后让学生思考,每一种用途分别是利用的哪种药理作用,学生结合前期的讲解很快就可以联系起来重症肌无力和非除极型肌松药中毒的解救利用的是新斯的明兴奋骨骼肌的作用,而术后腹胀气及尿潴留利用的是兴奋胃肠平滑肌的作用,这样的传统板书教学既条理清楚,也能很好地留时间给学生充分思考,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让学生把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用途联系起来,能提高学生的整体认知和概括教学内容的能力,为学生反思整个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当然多媒体教学也有其优点,多媒体图文并茂,可将复杂问题变得简单,化抽象为直观,化文字为图片,化静为动,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兴趣[2]。如讲解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机理时,可进行这样的设计: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个天平的模式图,将心肌的供氧和耗氧以直观的爱心的形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正常情况下两颗心很协调,天平处于平衡状态心脏正常活动;但当两颗爱心变了样,耗氧爱心比供氧爱心大的时候,天平就失去了平衡,心绞痛就会发作。而抗心绞痛用药有的可以帮助供氧的爱心使其增大,有的可以制约耗氧的爱心使其缩小;总之使供、耗氧之间平衡,失衡的天平恢复平衡从而缓解心绞痛。一副直观的动画,使学生在轻松浪漫的故事中意会抗心绞痛药物的作用机理。
但多媒体教学也有其弊端,如前后内容在屏幕切换时,内容不连贯,很难按照认知特点体现教学内容之间逻辑关系的框架型结构,从而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整体的认知困难[3-4]。此时如能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利用板书的整体显示,保留时间长等特点,可克服多媒体教学这方面的弊病,从而增强学生思维连贯性。另外多媒体教学图片多,内容丰富,授课过程中,学生只顾“欣赏”精美的图片、动听的声音及迷人的动画,而抓不住课堂学习的核心,对核心教学内容学习注意力分散,课堂效率降低,也容易造成教师念课件,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教学特长。如果在教学中能将传统的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联系起来,则能取长补短,既能展示教师教学的风采,也可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 重视课堂模型、图片、实物展示
模型、图片、实物等更清晰、更直观、更形象,可以刺激视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在讲解毛果芸香碱和阿托品对眼部作用的时候,老师可以带上眼球的模型,先帮学生复习眼的基本结构,讲解房水的来源和去路及眼内压的形成,再配合图片讲解青光眼的形成,然后慢慢引入药物的机制与作用的讲解,两者相结合学生就能很快的理解为什么毛果芸香碱可以治疗青光眼,而阿托品却禁用于青光眼。
在药理学的教学中也可以带上一些药物的实物,如同一药物可以制成片剂、胶囊剂、注射剂,带上这样一些事物,让学生对药物实际应用形式有更直观的了解,让学生知道药物剂型不同则用法不同,也能够让学生能够与以后的临床工作能更好地结合。
无论采用什么形式、依托何种教学资源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为枯燥的药理课堂教学配上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 讲究课堂语言艺术
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运用于医学教育的今天,语言仍然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的重要媒体[5]。教材如剧本,讲台如舞台,语言如台词。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信息的主要媒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添了一份生机。
2.1 巧用比喻,加深情境
如讲解新斯的明禁忌证――机械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时,把此时肠道及尿路的状态比作一个系着口的气球,让学生想一想如果现在采用强力按压气球表面,试图把里面的气体排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很快可以想到气球可能破裂,这样的话学生也就明白虽然新斯的明可以兴奋胃肠及尿道平滑肌,但是该药不能用于机械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再进一步推进,怎么样才能缓解机械性肠梗阻和尿路梗阻患者的痛苦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如果能把系气球的绳(梗阻物)解除也就可以放出里面的气体,学生也就可以联想到如果能肠道或者手术取出梗阻物(结石等)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2.2 增加趣味,活跃气氛
教师在教学中配合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手势,让课堂具有艺术感染力。如讲解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的好处时,用“双管齐下、前后夹击”来形容;讲解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时,可用顺口溜“满月脸、水牛背、啤酒肚子、细腿腿”来概括,让学生好记而且妙趣横生[6]。
2.3 善用鼓励话语,激励学生
课堂上,教师不应吝啬自己表扬的语言,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答的好加以表扬,回答的不好的,婉转为学生解答,告诉其不足在哪里。对于班级整体的状态有一点点进步时就会找机会表扬学生激励他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微笑着面对学生,激励的话语和微笑总是能给学生信心,也可形成教师个人的教学魅力。
3 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持续的动力,教师在讲授药理学课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将“要我学”的局面积极地转变为“我要学”的形势,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人,使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进入一种主动探寻知识的状态,达到知识积累与兴趣提升的双赢局面。
3.1 运用案例与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中,学生兴趣浓厚,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思考。案例可以采用老师讲解式,也可采用讨论式,根据需要选择。如在讲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中的毒性反应可结合“反应停事件”,通过事件的讲解、“海豹胎畸形”图片的展示告诉学生“是药三分毒”,药物既有治疗作用也有不良反应,有的药物毒性是慢性的、长期的,甚至会影响子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用药时有些什么注意事项,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药物不可以滥用,孕妇用药尤其要慎重。作为医护人员不仅要对现在患者的疾病负责,还要考虑更长远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增强职业的责任感。在一些具体药物的讲解时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疾病的案例,讲解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表现与发病机制来分析每类药物是如何取得疗效的。当然案例的搜集与采用需要教师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这是讲好课的先决条件与有力保证。
3.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药理学教学中也根据需要灵活选用PBL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7]、临床案例讨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通过教学方法的变化,改变一味的教师讲述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教师在药理学的教学中,从教师自身来讲,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从内容上来说,应知识与兴趣并重,教书与育人并举;从形式上来说,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不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或手段,其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充分有效利用短暂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不仅收获“鱼”,而且学会“渔”,让老师的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 毕春红.谈药理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6):719-720.
[2] 赵晋.药理学多媒体教学使用体会[J].科技信息,2008,(2):230.
[3] 刘钊.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7,(3):19.
[4] 王永芳.多媒体教学利弊及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6-107.
[5] 赵松珍.神经病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1999,17(2):125.
[6] 王彦,姜远英,曹永兵,等.谈药理学的授课艺术[J].药学实践杂志,2009,27(4):305-306.
1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简介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训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突出能力本位,强调经验知识,旨在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由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的转变,由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训(验)室为中心的转变,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有益探索。由一组教师共同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进度的教学方法。
2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2.1营造良好氛围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全体教师通力协作,共同完成。首先,要让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统一思想,深入理解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本质及意义,把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提高到关系学校和教师的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对待;其次,教师之间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探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内容及实施的具体环节和方式;最后,还要激起学生对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种教学方法给自己带来的益处。
2.2培养“双师型”教师
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基础条件是“双师型”教师,没有“双师型”教师,理论和实践就无法真正结合。这里的“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我校规定凡是新来的教师都必须同时通过理论和实验试讲才能担任教学工作,而且要由一名理论教师和一名实验教师共同指导带教两年。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到医院进修学习,根据临床实际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实训技能。
2.3选择适合的内容
药理学实验是动物实验,不确定因素较多,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比较困难,在没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经验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地全面开展,要先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及实验室设备选择几个最适合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来积累经验。教学内容选好后,每名教师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然后由所有学科教师共同探讨其优缺点,以确定最终实施方案并制订下学期授课计划。
2.4适当增减教学内容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教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增减理论知识以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及时消化吸收。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上课时操作的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其验证的往往是药物的某一重要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而这些知识点也是学生在今后临床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与实验相关的药理作用或不良反应,并通过实验使学生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讲有机磷农药时,其药理作用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复杂难懂,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帮助不大,就可以不讲;而有机磷农药急性中毒的表现及其解救方法是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就应详细讲解,适当拓展临床相关知识,并通过实验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2.5合理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而教师在设计合理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节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主要有:(1)学校现有教学资源;(2)所选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的特点;(3)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完成每一项操作的时间;(4)动物实验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后,教师就能够决定是先讲理论还是先做实验或是理论与实验教学穿行,以及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2.6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营造欢乐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板书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药理学是动物实验,将实验步骤及实验注意事项制成照片或录像投影到电脑屏幕上,可以省去示教时间,学生也能观看得更加清楚。巡回指导能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可以引导学生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临床实际病例。
2.7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课程的改革与开发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因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保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为此,在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药理教研室所有教师都共同备课、听课,认真总结每节课的优缺点,同时邀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共同听课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另外,教师还通过课堂提问、考试、课下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等方式来反馈课堂教学质量,确保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