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校园文化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校园交通安全讲话稿1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每天都要在繁忙的公路上来回走路,节假日时有些同学还要坐车回家,所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规则,对于保护我们这来之不易的生命至关重要。下面我通报一下这几天部分地区发生的交通事故。x省正宁县x镇“小博士”幼儿园校车超载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致22人遇难。经交警核实,这辆校车准载9人,实载64人。这一血的教训,请同学们引以为戒,随时把自己的生命安全置于首位。为使同学们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相应的交通安全法律常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确保道路交通安全,下面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行走安全
1、在通过岔路、转弯的地方,要细致观察,认真等待,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过。
2、不许在公路上、马路口处坐卧、停留、打闹、来回奔跑、相互追逐,随意突然横穿马路。
3、不许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任何滑行工具。
4、经过铁路,要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不能随意穿越铁路。
二、乘车安全
1、当你乘坐二轮摩托车时,同学们只能坐在驾驶员身后的座位上,只准正坐,不准倒坐或偏坐,保持正确坐姿,更不能三个同学乘做一辆摩托车。因为这样乘坐稳定性很差,容易在车辆行驶中从车上跌落下来,
2、周末、节假日回家不要乘坐农用车、报废车、超载车和拖拉机。
同学们,你们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你们的人身安全牵动着养育你们的父母的心,牵动着关心和培养你们的老师的心,你们的人身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安宁,关系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为了同学们能健康的成长,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常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争做文明交通的使者,争当文明交通的标兵。
校园交通安全讲话稿2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交通安全伴我行”。
安全,牵系着每个人的生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多车多,使道路显得更加拥挤。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车祸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其中,儿童死亡人数近2万,居世界之首。
多么惊人的数字。在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后面,又有多少个家庭失去欢乐,多少个亲人痛不欲生,多少朵生命之花永远凋零。
想到这些,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为遇难者流下同情的泪水,对肇事者产生无比的愤慨!
然而这些事故的发生,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不遵守交通法规造成的。
同学们当你看到那一幕幕惨剧时,你会没有感触吗?当你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时,你还会违反交通规则吗?我想一定不会!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理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因此,我建议:校外注意交通安全,走路走人行道;过马路,看清楚红绿灯,走斑马线,不翻越护栏;
行走集中注意力,不看书,不听音乐,不打闹。
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校内课间不乱跑,不拥挤,上下楼梯靠右走。
同学们,“红灯短暂,生命无限”,“不怕百步远,只怕一步险”。
为了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为了让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让我们把“交通安全”这四个字永记心间吧!
让我们一起来创建我们的平安校园吧! 让我们在国旗下共同祝愿,祝愿我们每天平平安安到校,高高兴兴回家,祝愿我们的生活处处开满安全之花!
校园交通安全讲话稿3 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时间和空间观念较模糊,遇意外情况易惊慌失措,在加上近年来中小学生出行人数逐年上升,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日益增多.交通事故上升,在全国近2亿中小学生中,近年来包括交通事故在内的各种伤亡事故中,非正常死亡率高达万分之一!孩子们以风华正茂的生命为代价,向人们敲响了交通安全的警钟!
你们看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子、行人越来越多,我们怎么安全过马路呢?
1、走路——
有人行道的必须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尽量靠右边走,不允许边走路边看书、追逐、打闹等。
2、骑车——
12岁以下的同学不能骑自行车上马路。骑车时要走自行车道,不允许搭人,不允许相互攀扶、追逐,不允许闯红灯、越线,不允许突然猛拐,不允许逆向行驶.
以下是中学生讲课内容:
一旦发生车祸标明自己倒地的位置。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遇到任何紧急危险的事情急需帮助都可以打
“110”报警电话求助,警察将很快赶来。要注意保护现场,不要移动车辆、散落物,在受伤不重的情况下,最后在受伤倒地的位置用小石头或树枝做好标记,标明自己倒地位置,伤后不要乱走动。
一、指导思想
指出:要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活动,满足幼儿各方面发展的需要,要让幼儿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习保护自己。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减少幼儿身心受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对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把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尽我们的一切能力保护好幼儿的安全。同时作为幼儿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确保幼儿的身心安全,我们小班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
二、具体措施:
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发展环境
1、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发现要没收,并教育幼儿,和与其家长沟通。
2、开饭时注意,预防烫伤幼儿。一定要把汤晾温后再盛给幼儿,并为幼儿端到面前。
3、把好幼儿服药关,药一定要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并写好幼儿姓名。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4、坚持每天午检,防止幼儿带异物入寝室,防止异物进入耳、鼻、口的现象发生。中午无论谁值班,一定要加倍照看好幼儿,不忽视午休的幼儿,尤其是服药幼儿。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如蒙头并及时纠正。
5、把好幼儿离园关,孩子在幼儿园一天,下午离园时候是孩子最散漫老师又不好组织的时候,一定要组织幼儿安静的集体活动,如看书。一定要看证放人,不认识的人有即使有接送证,也要问清情况或者是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放人。防止幼儿走失和拐骗幼儿现象发生。
6、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每天清洗消毒;保证寝室干净、并按时消毒,利用太阳无尽的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晾晒被褥,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填写消毒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
7、户外活动时,一定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如发现大型玩具有松了的螺丝钉,一定报告办公室,做到及时消灭不安全的隐患,保障幼儿安全。
8、教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晚接的孩子一定要和值班老师做好交接,并简单交代其幼儿情况。
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要安全,就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则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对于幼儿我们要严格要求,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幼儿在园一天需要站队至少10次,我们希望做到井然有序,对幼儿提出要求,并利用小红花奖励。
1、教育幼儿自觉的排队洗手、喝水、小便等。
2、为确保上下楼的安全,教育幼儿做到不推拉、不跳台阶。一阶一阶慢慢下,不推不挤小朋友。
3、教育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使懂得不能随便离开家长或集体。
4、教育幼儿不将手放在门缝间、桌子间、椅子间、以免挤伤。
5、户外活动玩大型玩具时,做到不推不挤,一个一个滑,让幼儿互相监督,保证幼儿安全。
6、教育幼儿不能碰电插座,不可以带小刀,在手工课剪纸时候注意安全,知道怎样正确的使用剪刀。
7、教育不把纸团、扣子、拉链等塞到耳、鼻、嘴里。
8、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做到时刻高度警惕,把安全放在首位,眼睛不离开幼儿,孩子到哪,教师的眼睛就到哪。创设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环境,结合一日活动各环节,对幼儿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将各种活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活动、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自然地进行,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懂得自我保护的简单知识和方法,才能真正保证幼儿的安全。
幼儿园小班安全教育教师工作计划二
本学期我班共有幼儿36名,其中男孩22名,女孩14名,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和新希望,让他们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我们一直刻在心上的职责。
本班幼儿部分都是新入园的小朋友,安全意识淡薄,为了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学习简单的安全自救方法,避免发生各类安全责任事故,确保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开展,针对我们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班制定了一份安全教育计划:
1、生活安全
全面考虑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尊重小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安全的意识渗透下,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差异性的发展需要。
(1)坚持每天晨午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发现要及时没收,并教育幼儿,和与其家长沟通。
(2)坚持每天为幼儿量体温,体温超过37.50c不入园。
(3)把好幼儿服药关,药一定要放在幼儿够不到的地方,并写好幼儿姓名。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4)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每天清洗消毒;保证寝室干净、并按时消毒,利用太阳无尽的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晾晒被褥,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
(5)日常生活中,教育幼儿不动插座,以防触电;不将手指放在门、窗处,以防夹伤;注意不玩水、火、肥皂以及消毒物品;教育幼儿入厕时不推不挤,以防撞伤、碰伤。严格书写交接班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与接班教师交代清楚。
2、进餐、午睡安全
小班幼儿习惯把很多东西塞到鼻孔、耳朵、嘴巴、肚脐等有洞的地方,在一日生活中时常仔细留意,引导幼儿注意个人卫生,不把脏东西放入嘴里,以防止病由口入,不吃不洁净、变味发霉的食物;进餐时一定要把汤晾温后再盛给幼儿,并为幼儿端到面前,预防烫伤幼儿。午睡时不玩衣物(如:扣子、珠子、发夹、拉链等),不蒙头睡觉,不拿玩具、物件睡觉,进餐、午睡时来回巡视。
3、活动安全
小班上学期对幼儿园环境不尽熟悉,幼儿在适应环境的探索过程中容易新奇。平时利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浅显的安全常识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常规培养中教育幼儿遵守活动规则,不携带危险物品参与活动(如:剪刀、玩具等尖锐物件),游戏中不做危险动作(如:头朝下滑滑梯、由下向上爬滑梯、不攀爬等),不擅自离开集体,同伴间友好相处,互相谦让,不挤不撞,不(打、推、咬、抓)人。
4、接送安全
来园、离园人流较大,幼儿园空间也较大,而且小班幼儿容易被环境的兴趣点吸引,所以来园时要求家长送到老师手中,并与教师相互问好,不在园内其他地方逗留;离园时要求幼儿与教师道别,并说明来接者的身份,不跟陌生人离开或擅自离园。眼观四路,要是家长自己在离开班级之后带孩子在园内大型玩具区玩,一定要提醒家长看好孩子。如果有事不能来园,要及时、主动与班级教师联系,教师及时做好缺勤情况登记。
5、家园共安全
利用家园栏、家长会、来园离园接触等多种途径,对家长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宣传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活动,请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特别是加强交通安全的重视,在接送幼儿时遵守交通法规。提醒家长注意家居生活安全与家居活动环境安全(如:烧伤、烫伤、触电、中毒、摔伤等预防教育工作),引导孩子记住父母姓名、电话号码等。
6、简单自救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培养幼儿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加强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提醒孩子,沿着计划的大方向,注重细节,适时地在实际情况下进行调节,我们相信一定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安全工作关系到师生生命的安危,是学校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社会稳定的头等大事,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在学校安全渡过每一天,健康快乐成长,万一出现安全事故,都会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永远的痛。这万一的概率要靠我们老师加强安全管理,才能能防患于未然,减少安全事故,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轻松、愉快。
为切实搞好这一工作,我制定了以下的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的指导思想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会议精神,落实安全教育内容,努力创建班级安全氛围。
二、 教育内容安排:
1、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安全教育重中之重的教 育,要把交通安全教育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必须每周进行集中教育,以及做好放学路对的管理。
2、要求学生学习《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有关安全教育的各项规定,增强学生学习、执行规范守则的自觉性。抓好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切实保障学生的人生安全。
3、防溺水教育,要进行防溺水的教育,开展以溺水后自救,溺水者的救护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4、防触电的教育,对同学们进行电的基本知识讲座,预防触电事故的发生以及对触电后急救常用知识的了解和应用。
5、防食物中毒的教育,邀请医生来校进行饮食卫生和防止食物中毒的教育,以杜绝同学们食物中毒的事件发生。
6、防病、防体育运动伤害的教育;重视同学们身体健康教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育活动应重视安全保护措施,积极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操,尽量避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7、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安全教育;检查班里的防电设施,落实专人负责,班里应经常开展防火、防盗、防震、防煤气中毒等的防范措施教育。
三、实施措施
1、加强放学路对的管理,每队路对设立路队长,对该对进行负责管理。
2、通过看影碟和课堂讲述等渠道,增强学生学会保护自我,学会生存。
3、围绕“消防安全周”出好第三期黑板报。教育学生加强安全防火意识。
4、平时重视交通、饮食、体育、人身、用电等安全,做到安全教育天天讲,时时讲,处处讲,努力营造“平安班级”,做到无意外事故发生。
一、指导思想:
为确保在园幼儿的人身安全,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幼儿做一个有心人,能仔细观察、处处留意、积极抵御突发事故的发生,加强安全管理、检查、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程,积极创造一个融洽、和谐、健康、安全舒适的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具体目标:
1、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
2、增强教职工的安全防范常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3、使幼儿掌握园内各类大型玩具的玩法,了解交通规则,认识水、电、煤气和火使用不当的危险性,初步掌握几种应急、脱险、逃生的办法。
4、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措施:
1、健全组织领导,确保工作到位。完善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等一系列安全组织。定期召开各种安全工作会议。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实施办法,解决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布置相关的工作任务。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工作文件和通报,学习本园制订的一系列安全工作规程,并针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特点,对教职工开展消防知识、应急救生知识、保健卫生常识培训;利用家长学校和园内宣传栏,开展安全、卫生知识教育;增强教职工和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
3、规范工作,确保安全。
(1)严格执行园安全管理规程,加强过程管理,把安全工作列入园行政的议事日程,通过定期检查督促,反馈整改,及时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
(2)坚持安全设施优先配置、及时维修,安检工作做到一周一次,保证园舍设施完好,确保使用安全。
(3)抓好幼儿日常活动的安全防范,规范教职工行为。严格规定带班教师须留心观察幼儿情绪的变化,不准离开幼儿,幼儿活动须在教师的视野内等;门卫须坚守岗位,管好幼儿的进出,不准让幼儿独自出园门,不随便让陌生人进入园内。努力消除幼儿日常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
(4)抓好消防安全工作。配齐消防器材,坚持日常防火巡查,保持安全疏散通道畅通,修订消防预案,组织一次消防灭火救护演习。
【关键词】校园安全文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作用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⑴熏陶。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有行为的自觉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与防护,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⑵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心理发展的空间,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⑶现代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于一体的文化形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与安全科技成果,进而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围。⑷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过渡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校园安全文化以及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⑶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中,通过课程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三观。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安全隐患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手册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义。再次,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法制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这对其后期步入社会工作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引导大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落实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分三个步骤加强落实,以保证其能充分地发挥效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宣传发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第二,贯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点,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总结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各高校理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应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金章.浅谈高职院校安全文化教育建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6(16):170-171.
【活动背景】:
秋天,这个饱含希望与收获的季节,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生社团又一次迎来了社团文化艺术节。在这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张扬着青春的活力,放飞着年轻的希望,舞动着金色的年华,彻底融入到这缤纷的社团活动月中。伴随着时代急速前进的步伐,新一代大学生的素质,在新世纪的氛围内呈现新的气象。
校园社团文化艺术节作为我校每年一次的全校性重点活动,其目的在于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结合2006年团委工作要点,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服务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林大,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调动广大同学参与素质拓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创建校园精神文明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体现时代性、参与性、表演性、竞争性,活跃我校大学生社团文化生活,培养的提高我校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社团文化氛围。
【活动目的】:
1、丰富校园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2、促进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加强社友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
4、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活动主题】:
教师教育技能系列活动
【活动对象】:
协会会员、各兄弟社团及全校同学
【活动内容】:
在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期间,开展包括钢笔字、粉笔字、板书设计、普通话、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技能培训比赛及授课比赛等教师教育技能系列活动。
二、活动计划安排
【活动时间】:
2010年10月25日至2010年11月30日
【活动地点】:
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活动流程】:
1.开展技能学习培训班(钢笔字、粉笔字、板书设计、普通话、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技能等)
2.白云七中体验学习,一线老师现场指导。
3.授课经验交流会。
4.进行钢笔字、粉笔字、板书设计、普通话、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技能的考核及授课比赛。
5.举行颁奖仪式。
【奖励办法】:
比赛中每个项目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三、活动步骤
【前期准备】:
1、学习培训活动教室申请(办公室负责)
2、海报制作及宣传(宣传部负责)
3、接受社员及全校同学报名并统计(组织部负责)
4、活动奖品购置(外联部负责)
5、图片记录活动过程,资料的准备和收集(办公室负责)
【培训活动流程】:
1、钢笔字、粉笔字、板书设计培训邀请书法协会参加指导
2、普通话训练练习邀请演讲协会参加指导
3、教案设计、教学方法技能培训邀请老师及授课比赛经验丰富同学参加指导
4、授课比赛风采展示(授课经验丰富同学)
5、教室的申请和协调工作的有序进行
6、以上活动将会同步举行选出优秀同学参加比赛
【比赛安排】:
1、一个同学可以同时参加一项或多项比赛
2、比赛分为初赛、决赛
3、比赛成绩统计与
4、比赛评委的邀请
5、各项工作的分配和落实
6、决赛时间11月底
四、后期工作安排
1、活动场地清理
2、比赛成绩统计与
3、写活动信息稿
4、社团开总结会议,取长补短
【工作人员分工表】:
总负责人:朱媛、詹茜、何康
比赛主持人:臧传奇、张亚平
场地布置:宣传部负责
多媒体课件收集:办公室负责
教室秩序:组织部负责
计时人员:财务部负责
【资金预算表】:
一、宣传费用
1、海报、报名表格制作30元
2、宣传横幅制作50元
二、奖品
1、一等奖(1名)奖品及证书
2、二等奖(2名)奖品及证书
3、三等奖(3名)奖品及证书
以上支出80元
三、工作人员用水10元
初级中学教学管理问题建议一、初级中学教学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目前,很多中学都制定了一系列繁琐冗杂的规章制度规范教师与学生的言行,这样虽然有助于督促教师如期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却弱化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及创新意识,还应注意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正处在认知、成熟和转变的时期,对压抑他们的规章制度有天生的反叛思想,如果教学管理处理不恰当,则很容易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一些中学对教师的管理十分苛刻。比如,要求教师提前几周备课,每周做一次教学效果测验,当众公布测验结果;进行平行班评比;召开各类质量分析会,并要求教师书写测试后的总结报告。班主任及任课教师时刻严格监督学生的日常行为,把学生的在校活动全部细化,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多且严格地规范了学生的言行,教师必须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日常教学及管理,严重挫伤了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一些教学规范和制度十分陈旧,与时代严重脱节。教学管理违背教学实际,造成教师疲于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很难发挥自身优势。再加上一些中学本身处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缓慢甚至极其落后的地区,办学条件差,教育经费不足,各项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限制。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教学管理也跟不上,管理水平较差。
二、加强和改进初级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探讨
1.明确教学管理中的各部分职责
应积极明确教学管理过程中起主要作用且负直接责任的校长与各年级主任的职责分工,要明晰各自的分工。比如,负责教学工作的校长,应该了解中学教学理论,明确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协助管理教学的教务主任,应该明确教学管理的目的和目标,做到及时提出问题,有效组织听课、教学检查,保证中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各教研组领导应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管理教师的教研活动;年级组长负责督促学生学习,有计划地管理学生,帮助教师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2.分清教学工作的主次,提高教学管理效率
教学管理只有深入教师课堂,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和意义。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方法、课堂突况的处理能力、作业的批改情况及是否迟到、早退等一系列有关课堂教学的行为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教师上课的基本步骤是备课、讲课、教学反思,同时还要写教学后记。这些是教学日常需要做到的工作。教师应当不断完善备课技巧,一份好的教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一份足以激发学生兴趣,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案,真正的教学反思应该在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堂反映的基础上,及时反思自己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漏洞,给出改进措施,对教案进行补充、修改,在下次课前或自习课上讲解学生不清楚的知识点,但要注意不能影响其他课程的进度。
3.加强中学教学的细节管理
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细节的管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一个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共同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宗旨。因此,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积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认真落实教师对学生的培优补差制度。比如,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使之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学习成绩稍差些的学生应该补其知识,教其方法,增其信心。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应该随着学生的特性、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而灵活转变,应该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在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引导方面,首先要以教案为突破口,在改革教法上下功夫,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让新思想、新观念走进课堂,注重教案的创新性。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教师可以采取每节课后反思,写好教学后记附于该节教案后,每周的教研活动时间同年级组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改进的方法,提出改进目标。期末将每个教师的教学后记收集起来展示评比,对教学设计有创新、有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应予以表彰。
4.主管教学领导应带头进行监督、管理
在中学教学管理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学校的各级主任、校长,他们随时对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但是,在检查监督的同时,还要注意领导自身的教学、管理工作,检查教师的业务时,务必先对领导等人的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并公布于全校教师面前,不搞特殊化,做到判断与评价的公平性、公正性。在管理机制方面,课堂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建立一种激励创新的机制,从而创设一个充满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建立鼓励教师教有创新、学生学有创新的管理制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向自己发问,任何创新都是以发问为前提的,学习前人的知识,就是要把前人走过的创新过程再发现、再体验,由己知不断引出未知,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堂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在管理方法方面,课堂教学管理应提倡全过程管理,注重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倡全方位管理,不仅要抓“教”的管理,关注教师的教育方法、教学效果,还要抓“学”的管理,关心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效果。
5.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关键词: 高职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途径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接轨,是激活高等职业教育内涵提升的核心力量。高职院校如何把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零缝对接,进而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需要我们探索研究有效的对接途径。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和创造的反映着高职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精神状态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并具有高职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凝聚和塑造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生长发展在高职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一种文化现象。
一般来说,高职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类似于其他校园文化,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色。
其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具有外显性和感观性,它的表象往往给人们对一个学校以直觉的判断。根据高职教育的特色,高职校园的物质文化融入了企业物质文化的特色,因为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物质文化的一道亮丽的色彩。
其二,制度文化。建章立制,保证学校各种活动正常运行,并以此约束师生的行为规范,对学校全局工作的开展,包括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起到重要的制度保障作用。
其三,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层是校园文化的深层次形态,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从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来看,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内涵的核心体现。一般来说,国内外著名的高等学府都有自己的学校精神,或称为校园精神,它以一种凝炼的语言体现出这座学府的历史传统、办学思想和精神风貌。对于高职校园,其精神文化特色集中体现在一所学校的校训、校风和办学宗旨之中。高职院校的校训、校风如同企业的核心理念、企业精神一样,是学校办学的箴言。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员工认同与遵循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企业文化中最富感染力的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企业精神决定着企业员工的行为,因而也就决定着企业的行业和业绩。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而对企业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行为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中介和桥梁,是约束企业和员工的规范性文化、外显文化。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指企业有形的、直观的物质财富。它是企业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载体。以物质形态存在,是企业生产、销售、生活、文化娱乐诸方面的环境、条件、设施等物质要素的总和。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一)由高职教育的特性所决定
高职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类型。高职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更贴近市场、更贴近企业,与企业、市场有着更加紧密和全面的联系。因此,一所好的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就是更注重与企业全方位的对接与联系。
(二)由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所需要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而不是“学术型”人才,这些“技术型”人才组成企业人才金字塔的中部和底部,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是高职院校实现教育目标、为企业培养基层人才的需要。
(三)是实现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从某种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就是一种就业教育,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直接就业为主要目标而开展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主动适应社会、适应市场,提出了让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目标,但是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就业目标,除了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零距离”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价值理念的“零距离”,也就是在学生毕业后直接认同和接受企业文化及价值理念。因此,高职院校应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让学生在校园就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从而把高职生培养成为“零距离”适应企业,成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实现对接的途径
(一)制度文化对接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拥有实用性很强的制度体系。企业的制度文化是企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先于高职院校接受市场的挑战和检验,优秀的企业具有优秀的制度文化,是企业对长期以来的制度文化积淀的合理继承。优秀企业制度的规范性、有效性、优越性已经得到社会实践的检验和认同。
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中必然要进行教学、行政事务管理,也必然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其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性,较普通高校更接近市场、更接近企业。因此,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时,应积极引入企业制度与自身的制度加以揉合和改造,创新制度管理理念,创造出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管理制度体系。
(二)课程对接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课程,是学校具体实施教育目的的主要载体和途径,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特性,可以通过课程这个教育主要载体和途径来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其一,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内容可安排到专业基础课程和文化基础课程中。文化基础课程主要作用是为学生今后就业上岗准备必要的文化知识基础。学校通过各门基础课程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拥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具备健康心态,形成思想积极向上的社会合格公民和企业员工。企业的物质文化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面貌、基本设施、企业产品等介绍)可以安排到专业实践课程中。
其二,课程对接的方式。把企业文化对接到课程内容中通常采用:①教材方式,以教材编写方式,把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纳入到具体课程中;②教案编写方式,以教师编写教案的方式,把企业文化相关的内容引入到课程的具体教学中;③辅助材料编写方式,通过辅导材料的编写,以辅导材料的方式发放给学生学习,让学生学习企业文化;④参观学习方式,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和学习企业的文化。
(三)校企人员互动对接
国外的高等职业教育十分讲究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德国的校企联办的双元制职业学院,把企业的相关人员和学校教师组成专业委员会,制定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在美国社区学院的教师结构中,兼职教师在数量上多于专职教师,主要讲授实践性课程,由社区内的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日本的高等专门学校也把校企人员交流作为内化企业资源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职业教育特点,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在校企人员互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教师入企锻炼
高职教师肩负着双重使命,不但要有一般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而且要具备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的能力,也就是高职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成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双师型教师,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高职院校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顶岗实践,这种校企互动不但可以通过优秀教师把校园精神带入企业,树立学院的良好形象,促进学生就业,而且可以把企业文化带入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更好地培养“零距离”就业的学生。
2.建立兼职教师人才库
聘请企业的高层管理和专业技术骨干人员聘请为学校的兼职教师,纳入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但可充实教师队伍,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员可以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这些人员一般技术高超、实践经验丰富,对技术理解和实际运用有着特殊的能力,对技术发展和走向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同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这些人都是企业树立的楷模,通过活动能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高职校园。
3.建立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会
聘请企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校外专家指导委员会,参与学校有关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审定,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指导。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充分听取和接受专家的意见,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有了企业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才真正具有前瞻性、科学性、职业性,培养的人才才能符合行业、企业的真实需要。
(四)校企合作对接
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工厂”,企业是学校的“人才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人才”,结合点就是“合作办学”。应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校企合作的重点建设项目是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越来越趋向于与企业共同建设的方式。如果由学校单方面设计建设,不但建设投入较大,而且设施设备的性能、生产流程等与企业真实的生产相距甚远,在此设施环境与技术条件下形成的人才技能,必然与企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高职院校现在趋向于把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操作规程、生产流程、设备管理、实践环境的要求等内容,引进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达到企业生产环境的高度仿真目的。这种共建的优势不仅遵循了教育规律,而且高度模仿了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同时还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东风雪铁龙把培训中心建在山东潍坊交通职业学院,目的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培养学生的规范性。在校企业合作中学院看重的并不是企业提供的设备,而是把企业培训员工的理念、内容与标准带到学校来,使培养的人才具有针对性与贴近性。
2.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受到场地和资金的限制,高职院校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开拓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高职院校可把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场地、生产环境、技术人员等优势资源,直接转化为自己的实践教学资源。
不论何种实习实训基地,强调的都是一个真实、仿真的企业实体,直接把企业环境转化为教学资源,为学生实践提供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实现“零距离”接触,更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职业心理的迅速形成,使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本文对于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只是作了最基本的概述,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在此基础上,我们会创造出更有效的对接途径。
参考文献:
[1]雷相久.探析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及内涵[J].教育与职业,2006,(5).
[2]曾海娟.高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对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3月4日,北京市召开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据悉,北京市将制定并实施《中小学德育三年行动计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这项计划将以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为重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统筹今后三年北京中小学德育工作。在开设德育骨干课程和学科德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志愿服务》《北京精神》三门地方课程。今年,北京将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支持和引导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并在三年内推出500所中小学校园文化示范校。
(来源:《人民日报》2012年3月5日)
上海:学科德育引爆课堂革命
自2005年以来,上海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学科德育”实践。德育主阵地开始从课外转向课堂,融汇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回归本源”的理念指导下,上海根据中小学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本身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编制了涵盖中小学全部21门学科54个学段的学科德育实施意见,为每一学段、每一门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
“学科德育”在上海的中小学课堂引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语文、历史等人文社会学科注重“以情育人”“以史育人”;物理、化学、地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注重“以理育人”;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注重“以美育人”,教材中隐含的、固有的育人内容被挖掘出来,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无缝对接,潜移默化渗入学生心头。老师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上海许多学校还建立了各学科综合教研的机制,教师共同研究和开发教案。
(来源:新华网2012年2月28日)
中山:启动“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
2月13日,中山市教育局在石岐中心小学隆重举行“学雷锋再出发―做修身励志好少年”万人行动的启动仪式。本次活动在全市各镇区教办,市直属学校还各设立了1个分会场。
一、远程开放教育与校园文化
(一)远程开放教育
远程开放教育起源英国,在其诞生之初是以函授教育为主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当时的英国,远程开放教育不仅满足了国家建设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它还通过对传统教育的创新,拓展了传统教育的实施范围,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后来,远程开放教育随着网络的发展,教育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以“多媒体”为特征的远程教育出现在各国的教育实践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每一名受教育者能够充分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进行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不断反复式的观看多媒体录像掌握自己想要学习的内容。因此,远程开放教育既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创新,而且,远程开放教育也是适合新形势的一种教育拓展实践。特别是在某种程度,远程开放教育纠正并改变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因为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各地大学里的课程。在我国的远程开放教育实践中,网络精品课程的出现,不仅创新了传统教育范畴中的远程开放教育,而且,它还为普通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校园文化
什么是所谓的“校园文化”呢?或者说应该如何界定“校园文化”的内涵呢?这既是研究校园文化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也是探讨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校园文化及其相关问题的关键。众所周知,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特点的文化现象,它属于“文化”这个大系统下的一个分支。结合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参考历来研究者关于这种文化内涵的阐释,“校园文化”可以界定为:校园文化是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校园生活为载体,以师生成长经历为核心内容特征的一种文化形式。在其外延上,以校园硬件建设作为特有的物质文化内涵,以校园的办学特色作为校园精神文化的具体特征,以校园管理方式、师生的个性化行为作为校园制度文化的个性化内容,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内涵的综合性文化形式。因此,作为社会文化的子系统,这种特殊形态的校园文化,可被划分为校园物质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四个层面。在这一段文字的叙述之中,我们读者可以发现这样的问题:首先,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分支。这也就是说,社会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构建凭借。正如远程开放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一样,远程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文化的成果,在这种社会文化成果的影响下,校园文化又在自己的发展出现与传统校园文化不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上,还是校园文化的具体内涵都是如此。其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应该以“校园”为主。无论是校园文化的具体内涵,还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作用,都不能离开具体的校园生活。因此,在这个界定中,作者才把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再次,校园文化具有综合的特点。它既涉及到具体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这样的层面内容,又涉及到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这样微观的内容。因此,在结合远程开放教育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把其内涵理解得过于狭隘。
二、远程开放教育下的校园文化
(一)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物质文化
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研究者首先应该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构建远程教育开放教育下的校园物质文化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它涉及到研究者对校园物质文化的理解,又涉及到如何把远程开放教育与之相互结合的问题。因此,对如何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校园物质文化需要研究者和构建者系统性地思考所涉及到的每一个问题。首先,明确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是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校园物质文化的关键。校园物质文化一般是指校园的具体建筑布局、校园的景观建设及其绿化环境。从其微观层面讲,教学楼、各专门教室的装饰都是如此。众所周知,根据校园物质文化的定义,远程开放教育是无法完成以校园硬件为主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但是,远程开放教育却可以为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者提供相应的建设知识,远程开放教育却可以通过宣传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果,为某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提供相应的思路。其次,远程开放教育还可以通过宣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达到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目的。校园物质文化的内涵可以有两个层面的理解,在微观的层面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某一个学校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在更大一点的范围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还指向某一个国家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甚至在更大的范围上,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它是没有国界的。因此,利用远程开放教育宣传本地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果,特别是那些优秀的物质文化成果,更能推动更大范围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宣传某些优秀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构建校园物质文化的手段之一。
(二)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精神文化
远程开放教育更有利于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所谓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指学校的校风建设、学校的学风建设、学校的教风建设和学校的考研风尚建设。特别是对于后边的两者而言,即学校的教风建设和学校的教研风尚建设,远程开放教育更具有其它媒介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例如,为了促进各大学校的教风建设,各个学校都在自己的官网上开办了能够突出自己学校教学实力的公开课建设。而公开课建设的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参与教师的执教能力,而且还能为学校在校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辅助的学习途径。尤其对于那些非在校的学习者而言,例如那些在职学习的学生而言,网络公开课的建设更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不仅可以使其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反复播放的视频使学习者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从另一个方面讲,一个学校的教研风尚也是其着重建设的校园文化内容之一。如何利用远程开放教育推动本学校的教研风尚研究呢?首先,通过上边提到的网络公开课的建设就是基本途径之一。例如,在参与公开课的建设过程中,参与教师不仅为其他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在具体的参与过程中,网络公开课的老师通过教案的准备,教学媒介的准备、通过习题的设计等可以提升自己全面的从教能力。因为公开课的设计过程涉及到全部的教学实践,从备课开始到习题设计结束。几乎是涵盖了一个老师的全部教学实践。其次,进行校本教研。远程开放教育为本校的教研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众所周知,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校本教材的编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它既需要校本教材的编写者客观地了解本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需要教材的编写者能够掌握一定的学科前沿知识。而唯一能够把这两者统一起来的实践就是远程开放教育。再次,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把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实践使校本教研的成果发挥其应有的实效。因此,运用远程教育可以通过以展示教研成果的方式激发广大任课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特别是通过远程开放教育把最新教研成果展示给所有的学生,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又是通过教学实践检验校本教研成果的需要。
(三)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行为文化
每一个研究校园文化的研究者都知道,任何一个学校的师生都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通过远程开放教育不仅教师可以完成校园文化的构建实践,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达到构建校园文化的目的。特别是对于行为文化而言,远程开放教育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例如,通过对典型学校的个案宣传,不仅可以使学生充分地理解自己个人言行对校园文化构建的影响,而且还通过对其他学生典型行为的分析,纠正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偏差。这也就是通过远程开放教育平台,校园文化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宣传正能量达到构建自己新型校园文化的目的。这样宣传,既可以作为个案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参考,又可以通过正能量式的事迹宣传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行为文化建设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校园文化的研究者给予关注,还有许多的途径等待校园文化研究者去结合本校的实际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构建远程开放教育下的制度文化
虽然信息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柄“双刃剑”,这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是回避不了。如何利用校园网来配合校园文化建设,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1.1认识不足
学校中不少师生员工缺乏对校园文化理论知识的必要学习,往往凭直觉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校传授的科学文化,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开展一些学术交流活动、业余时间多搞一些其他的文娱活动。还有人认为这些活动开展得多少,都影响不了学校的发展大局。在利用信息技术建设校园文化方面,则认为只要校园网能正常运作、各种规章制度能够及时传递就万事大吉。这种认识,很可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而利用信息技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便可有可无的境地。
1.2目标不明
由于认识上把校园文化看成是虚构的产物,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无足轻重,因此往往是建设目标不明,既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纲要,更谈不上校园文化发展的规划。这样一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而开展的活动,既没有系统性,又缺乏连贯性,都是漫无方向地进行,或干脆放任自流。因此,导致学校所制定的内部各项政策、规章制度,也和校园文化的建设毫无关联。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校园网的建设,特别是在校园网的规划时,只考虑如何为学校的管理提供方便和快捷,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让校园网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服务。
1.3方法简单
在校园网建设上,对于师生提出的一些关于学校的发展、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学校方面或是给个很简单的回复,或是干脆置之不理,使得再好的建议都会石沉大海。而对于在校园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社会上流传的思潮,学校方面则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果学生在校园网上发表一些评论或是指责的言论,很可能会被学校方面加以删除或者禁言。于是在校园网上,除了一些规章制度、机构设置、日常业务处理、校园新闻以外,校园文化建设的“空间”少得可怜,甚至没有任何链接可以进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页面。结果是校园网往往成为学校方面的管理工具,而忽略了校园网的其他功能和作用,至少是没有把校园网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2利用信息技术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与校园文化相适应的校园管理信息化系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校园网的建设一般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这与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共同的特点。因此,校园网的建设可以与校园文化建设统筹规划、共同促进。而且,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往往可以帮助学校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质量、改善服务、增强透明度、促进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目标。校园网的规划和发展,从表面上看是为了优化管理流程,促进信息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管理效率,从而提升学校应对环境迅速变化的能力。从更深层次来说,校园网建设的目标是为了创新管理观念,树立先进理念,推动管理变革,塑造符合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校园文化。所以,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提高科技信息含量,充分利用校园网成为现代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辅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建设又需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2学校信息化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引进和运用一些先进的理论、先进的方法,这就需要有个学习教育、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过程。要消化和吸收其中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转变传统的思维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变被动为主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手段,需要校园中所有的师生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地分析研究,才能总结提高,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地提供支持和帮助,除了提供方便、快捷的渠道获取相关的理论外,还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辟一定的空间,作为全体师生员工讨论、学习、交流的园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没有时空限制的特点,使其在信息传递、理论学习、知识共享中不断发挥它的影响力。因此,加强信息化的建设,不仅能为广大师生员工的学习交流提供方便,而且还能在校园中逐步形成不断学习、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校园风气,同时也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人心,技术平台的功能日益强大。所以,把信息化的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能使信息技术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强大催化剂。
2.3利用信息技术活跃校园文化生活
利用信息技术,广大师生可以通过这个技术平台及时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动态,学校也能利用这个技术平成各项管理任务。此外,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2.3.1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传播正确的人生观
如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早已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由于校园并不是真空地带,必然会受到社会上一些思潮的影响,尤其是网络上还有不少垃圾信息、不良信息,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校园网这个技术平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社会上、校园内的某些现象和观点,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进行充分地辩论,相信“邪不压正”,同时要通过校园网技术平台,不断宣传校园内外发生的先进事例,大力宏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诚信教育,使学生做到明是非、知荣辱、守信誉,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摆脱网络的束缚,积极投身于现实社会、投身于大自然中,让身心得到熏陶和锻炼,为将来在工作中挑大梁做好准备。
2.3.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
校园网不仅能完成学校教学管理的任务,它的互动性还可以成为新的教学手段和途径。虽然不少学校都开展了网络教育,但效果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校方面可以鼓励师生充分利用校园网,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补充和完善。由于网上交流氛围相对来说比较轻松,所以教师完全可以激发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提问,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网上经常性的交流,一方面使教师能够比较多地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案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就某些知识点或观点与老师作进一步的探讨和交流。因此,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对师生双方都会带来收益。
2.3.3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
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根据各专业学科发展的现状,邀请相关学术界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或讲座,使广大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此,学校的相关部门应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将报告或讲座的内容全程记录下来,供那些错过了报告或讲座的师生自我学习,让他们及时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动态,而且所记录下来的都是很珍贵的学术音像资料,可以长久保存。此外,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学术研究方面形成一种机制,不仅在网络上开辟一个空间作为交流讨论互动的平台,而且可以把相关学术的研究内容,以数据元的形式记录在学校相关领域的数据库中。建立互动的交流平台,可以方便研究人员不受时空限制进行交流,为形成良好学术团队创造条件。所建立的数据库,可以极大方便研究人员对相关领域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挖掘。总体来说,最终在校园内创建一个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
2.3.4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师生员工沟通的桥梁
信息技术能快速传递信息的特点,可以成为全校师生员工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及时把握师生员工的心理状况,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化解校园内的一些矛盾。在校园网上,学校可以开通官方微博,架设学校与广大师生沟通的新桥梁,占领校园文化建设微博的新阵地。通过官方微博,学校方面可以就一些政策,尤其是与师生利益相关的政策,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做到既要准确无误地传达,也要对师生提出的各项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反馈。特别是对师生员工的各项诉求,通过校园网等平台做到“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让校园网真正成为学校各级人员信息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总之,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项特点,来构建一个文明和谐、轻松愉快的校园环境,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校园文化。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