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顶岗实习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顶岗实习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顶岗实习建议

第1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180-01

顶岗实习环节是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是将校内课堂转移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一门课程,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启着很大的作用,顶岗实习的模式有“2+1”和“2.5+0.5”,即在校学习2年或者2年半,校外实习一年或者半年。

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有利于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增强岗位意识和岗位责任感,最大限度提高其综合素质与职业素养,转变观念实现零距离上岗。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与现实差距不能调节

在进入顶岗实习的那个学期,学生在校迷茫,未做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并无定位,有点随大波。或者说进入这个企业实习一段时间觉得并无达到自身希望,决定跳槽转入下一个企业或者直接待业在家,并无真正实习顶岗实习的意义。

(二)90后独生子女就业选择难

目前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父母包办事项太多,孩子依赖性较强,缺乏信心的孩子,容易没有主见,在行为、情感等表现上容易依赖人,90后的独身子女一代,亲情与事业的关系也变得比“80后”更加复杂。他们不可能选择让兄弟姐妹照顾父母,自己去大城市打拼;但如果留在父母身边,就有可能意味着放弃大城市良好的工作机会。

(三)学生流动性变化比较大;

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流动性较为频繁,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薪酬落差,很多学生对工资的预期比较高,但是大多情况下用人单位对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往往实习期待遇与正式员工待遇有出入,新人往往需要一个积累期,但是很多学生急于求成,重视薪酬待遇,于是选择跳槽;2.稳定与流动之间的落差。现在大学生跳槽频繁,流动性大,而用人单位则追求稳定性,不喜欢录用喜欢跳槽的员工。就一般公司来说,技术方面的人才流动性不大,反而业务方面的人才流动性比较大。而一般业务员在积累了一定的资源和经验后,就会选择跳槽。3.课本内容与与单位实际操作存在差距,学校学的课本知识不足以应付公司的实际需求,而学生专业技能不足,自信心不够;4.学生不愿从事专业对口的岗位。

(四)企业参与意识不强

顶岗实习期间,企业考虑的是大部分廉价的劳动力,可以增加学生的工作强度,延长学生劳动时间,减少学生的劳动薪酬,造成学生对这个企业不人性或缺乏更好的管理印象,因而混日子,过一天算一天;还有个别企业可能担心学生的流失,不能长时间的在企业工作,给企业造成资源和经费浪费,不愿意花大力气培养学生,所以使学生觉得实习就是打杂,而未充分发挥顶岗实习的真正内涵。

(五)缺乏严密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与考核办法

“2+1”学制与“2.5+0.5”学制的实习时间分别是一年与半年,而处于这个时期阶段,学生面临的社会活动及为人处事更为占上,他们不仅要进行工作实践,同时还要学会与师傅、同事等处理关系,但是他们是否能克服困难,能否坚持吃苦的毅力等方面并不能够通过实习所反映出来,所以现有的考核模式就容易让学生觉得没有激励作用,无法及时或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

二、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及稳定性的建议与对策

1.加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从入学起,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良好的品德,教育学生应当爱一行干一行,俗话说,360行行行出状元,希望实习生能适应基层生活,脚踏实地的工作,兢兢业业,勤于思考与总结。

2.不断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高职院校的学生的教育的最根本是能使学生实现零距离上岗,现在企业最缺乏的就是集应用型、技术性及管理于一身的综合人才,所以,作为学生,应当要学会适应社会需求,在思想上转变就业观念,不段积累自身职业素养。

3.明确顶岗实习目的,端正顶岗实习工作态度。顶岗实习时一门校外实践课程,他的出发点是要学生工学结合,通过实践增强工作能力,增加工作中的沟通和适应能力,增强做人的才干,所以学生应当正确认识顶岗实习的意义,只有只要才能更好的完成顶岗实习的工作要求,放平心态,圆满完成这一课。

4.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企业与学院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制度,加强老师与学生交流,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稳定实习学生的工作情绪。

5.校企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期间,一方面是企业的准员工,要维护企业的正常的生产运作,另一方面,学生是学校的在籍学生,应当遵守好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习日志、实结等情况予以评价,企业也应当根据学生在企业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工作完成情况、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做出全面的评价。所以校方可以尝试与企业共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措施,同时,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情况作出评价。

6.增进校企合作与互信,企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学院的人才培养,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面临顶岗实习时,少不了企业对学生提供这么一个平台,所以,只有双方增进了解,加强彼此的信任,才能更好的达成双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第2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48-02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是评价一所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

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校企合作,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素质,缓解学生就业压力,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形成了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衔接的局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零距离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对策

1.政府应成为高职院校实习与就业链接的保驾者。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需要具有一套刚性的制约机制和柔性的激励机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制度”还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这些职业教育模式之所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借鉴,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政府的介入。国家行政机关从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对该项工作进行规范、约束和指导。

针对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个主体都应有相对应的政策支持。如对学校而言,要从招生的计划支持、专项实践经费的设立、评估标准的建立等等予以规定;针对企业要从资金投入、税收减免政策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学生要明确其法律关系,对突发的意外伤害事件要明确的处理指导性意见,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政府部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增进校企双方的互信和沟通了解。搭建校企双方沟通、对接的平台,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例如,在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开展的校企合作实例中,上海通用武汉分公司落户江夏金口,我院领导积极争取,在区政府的安排下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在搭建校企合作建设平台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积极鼓励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之间联合开展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对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实习基地的企业,政府实行直接财政补贴或实行税收优惠等政策性补贴予以促进。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有效载体。校外实习基地是指学生实习实训、教师挂职锻炼及从事科研活动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和岗位培训的校外场所,是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实践的有效载体。

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应该从制度建设应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结合,通过主动出击,积极寻找与所设专业对口,在行业中有良好影响的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实习实训场所,为学生创造实质性的岗位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了解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发展前景,以及自身的实习岗位性质和就业岗位状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加强实践环节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企业也可以通过接受学生顶岗实习,全面了解、考核学生,为招聘、选拔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有助于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互利三赢。以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实习与就业链接的实践为例,学院与上海通用武汉分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并把企业、行业的工程师、专家聘为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针对性讲座和指导,让学生在一线实践的过程中更好的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为企业的人才储备提供有效保证。实践证明,此种方式切实可行,在实习与就业链接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校企双方共同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和合理的师资结构是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质量保障。现阶段,各个高等职业院校都在实行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可是,从培养的过程来看,企业和行业的参与度很低,仍然仅停留在合作的表面。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严格实施企业制定的师傅与学校指导教师共同负责的模式。学校指导教师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深入企业一线,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实习期间的思想、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素养进行跟踪指导;企业指导师傅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对其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进行指导,提升学生的岗位上的实操技能。在学校教师的职称评定过程中,服务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材料。另一方面,合作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工程师等担任兼职教师,定期为顶岗实习学生授业解惑。

4.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学生成绩的评定由校内和校外两部分组成,目前情况下一般是在校学习两年,在企业生产实习一年的模式。在校内完成的课程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执行考核,由相应课程的专任教师和负责平时成绩的辅导员共同完成。

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的第三年,生产实践环节由指导老师、企业指导师傅、驻场管理的辅导员共同完成考核工作。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在生产一线的评价或考核占总成绩的40%;学校指导教师批改学生的《生产实践报告》占占总成绩的30%;驻场管理辅导员依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等情况负责30%的考核。三方分别从遵章守纪、工作态度、专业技能、工作成效、团队合作、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和实结等方面综合测评。

二、给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的建议

1.学校应积极主动,慎重选择合作企业。学校在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实践中应慎重选择合作企业,慎重确定合作专业。一旦确定合适的企业要主动出击,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确保合作取得成功。在对学生的培养中,一定要严格按照校企共同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专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由于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生产也有旺季和淡季之分,所以当企业遇到用人瓶颈时,可以考虑让订单班学生提前或者是利用寒暑假,按要求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但需要强调的是,此种情况必须是和学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特定企业,否则,随意更改教学计划,会给学校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使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化实践中的学生成为一些企业的廉价劳动力。

2.企业要树立长远意识,将学校当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企业也应积极与高职院校合作,加大校企合作的成本投入,除了设定专项奖助学金、不定期企业专家授课外,还要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有机结合,把合作培养的学生当作企业今后发展的人才储备加以重视。从国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来看,正式由于企业的介入,才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充满活力。企业可以尝试逐渐将企业一线比较简单的生产线从车间搬到学校的实训中心,一方面,可以提前让订单班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转交给学校研究实践,发挥学校教师专业理论素养。

第3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 顶岗实习 实践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72-02

师范生“顶岗实习”,指的是师范院校在校大学生通过顶岗任教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教学实习,是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一种新的模式。2000年西南师范大学张诗亚教授提交给教育部的报告中提出“顶岗支教”,此后这一教育实习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探讨。2007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顶岗实习”教育实习的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与支持。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是培训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脱产研修的中小教师的岗由师范院校的实习学生顶替,师范生顶岗实习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教育实习模式,在于实习的学生完全履行实习岗位的职责,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同时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专业素质的提升。师范生顶岗实习作为一种新的实习模式,其理论基础、实际效果和社会影响值得关注。

一、顶岗实习的理论基础

(一)顶岗实习的思想渊源

黄炎培先生极力主张实习走社会化道路,他认为“职业学校与含有职业性质之学校,尤必于平时一切设施,使学校与社会沟通,仍可望教育与职业接近”,实习从学校走向社会,是他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民国之初,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的现象严重,黄炎培遂提倡实用主义教育,几年后,提倡职业教育。在教育领域内办职业学校,不能与职业界有所联系,也会导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困难。1919年,黄炎培在《职业指导号》中阐述了职业指导的必要性,黄炎培认为职业指导的一个显著功能是沟通教育和职业,认为“假设实习,不如实地实习,学校附设机关实习,不如送往社会机关实习”。[1]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才能与社会沟通。

(二)顶岗实习的实践取向

的《实践论》具体地论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论述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批判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顶岗实习是一次重要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小学是真实的实践场所,通过备课、上课、班级管理、学习指导、学生活动的组织等内容,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通过实践,全面了解、认识了基础教育,增强了对教师职业的体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了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得、强化了教育教学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教育教学理论。以实践为导向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特征。

(三)建构主义视野下的顶岗实习

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逐渐流行,对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新的解释和假设就会出现。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知识不是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

建构主义认为,真正的理解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

顶岗实习,实习地点为农村中小学,实习生“顶替”原任课教师,全面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完全履行原任课教师所有职责,为师范生提供了一个建构个体知识的真实而具体的情景。顶岗实习把教育教学理论置于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当中,是实习生主动积极构建知识的过程。

(四)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课程观对顶岗实习的启示

20世纪后期在西方涌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其价值观念和思维范式对现代教育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巨大冲击。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将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看作是开放的、整合的、变革的,它没有一成不变的或不可逾越的框架与结论,从而使这种后现代主义的学校课程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的特点。[2]而顶岗实习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课程,它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特点,它是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专业课等多学科知识融为一体的综合运用。顶岗实习,更有利于师范生个体内在心智的发展及其自由、自主、创造精神与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和批判。

二、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效果

(一)顶岗实习强化了教育实践

一是,顶岗实习在时间的安排上,比传统的教育实习要长得多,传统教育实习时间短,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少有机会独立承担课程教学及管理,实习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其次,传统的教育实习,实习生跟随指导教师做一些辅的工作,上课时间少,而顶岗实习,实习生完全“顶替”原任课教师独立承担课程,全面参与实习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强化了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对传统师范教育实习不是否定,而是对传统教育实习的改革、完善和提升。

(二)顶岗实习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

在顶岗实习中,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参与到实习工作中来,积极发挥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的作用;师范院校对实习生的组织、管理、指导起着主要的作用,派出驻点教师,对实习生进行直接指导和管理;地方小学作为实习生的接收单位承担起指导、管理职责。而传统的教育实习,从管理到业务的指导,主要由派出的师范院校承担,实习小学的管理和指导是被动的,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几乎不介入。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使得实习的效果明显提升。

(三)顶岗实习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传统师范教育实习相比,顶岗实习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实践空间,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顶岗实习生置身于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按照岗位要求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增强了实习生的角色意识,加深了实习生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知,同时也加强了实习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顶岗实习深入农村基础教育,切实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实习过程中,培养了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精神品质。而传统的教育实习,时间短,跟随指导老师做一些辅工作,每星期仅能上一两节课,教育实践浅尝则止、难以展开,实习效果受到影响!

(四)顶岗实习扩大了社会影响

顶岗实习一般是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一般较为薄弱,教育信息较为闭塞,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育教学观念相对保守,师资的更新换代缓慢,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置换研修、顶岗实习,在一定程度能够缓解这一矛盾。一是,选派优秀实习生到农村中小学顶岗实习,实习生带去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打破了农村小学教育信息相对闭塞的状态,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一个突破口,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师资力量的不足;其次,被置换出的骨干教师得到了培训,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专业素质,他们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等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反思,回到岗位后,成为发挥辐射作用的带头人,推动了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从广泛意义上讲,是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推动基础教育城乡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它必然会对农村基础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实习,实习学校为实习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是一种单向诉求,而顶岗实习,推动了师范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产生了多赢效应,至此也扩大了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黄炎培.黄炎培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24

[2]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3

作者简介:

第4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师;顶岗实践;国际贸易专业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来源

目前,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团队的构成大致是:第一,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应届研究生或博士生。第二,部分学校虽有少量“海归”教师,但仍属于国外学校的应届毕业生。这两部分教师都是从校门走进校门,且接受的是普通高等教育,缺乏企业的工作经历。第三,在高职任教多年的“老教师”。这一部分教师虽曾有企业实践的经历,但因市场环境和背景的变化,这部分教师拥有的部分实践经验已过时。第四,少数兼职教师。由此可知,大部分高职教师不太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新动态和新技术,这与高职教育对教师的特殊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实践的必要性

近年来,电子商务和全球贸易不断发展,许多传统企业与外贸工厂正在蓄势进入外贸电商领域。互联网环境下,国际贸易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跨境电商逐渐成为市场转型的潮流。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有必要到企业顶岗实践了解新型贸易模式的特征,掌握跨境电商的操作平台与操作流程,并将顶岗实践的收获融入到教学中,转换成课堂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市场和企业的新信息和新经验,缩短毕业学生与企业的差距,从而更好地向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实践面临的问题

(一)能接受高职教师顶岗实践的企业不多。随着职业教育的逐步发展,才提出“校企合作”这一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模式。但由于配套政策不够完善,外贸企业加入到“教育队伍”中的主动性不强,在承担对国际贸易专业教师顶岗培训上的积极性不高,多数外贸企业在合作中处于消极与被动状态,甚至有外贸企业委婉拒绝教师进入企业参加顶岗实践。

(二)接受教师顶岗实践的企业良莠不齐。在寻找能接受教师顶岗实践的单位上,因学校缺乏专门机构统一组织,再加上国际贸易专业的特性,外贸企业不便一次接受多个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需要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找企业,导致教师顶岗实践的外贸企业极其分散。

(三)教师顶岗实践不够深入,缺乏系统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紧张,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顶岗实践多被安排在假期。由于实践时间短,不能全面了解外贸企业的运作。企业大多将参加顶岗实践的教师作为客人而不是员工来对待,因此,在外贸技能学习要求上有所放松。另外,在顶岗实践过程中若涉及到企业生产技术和商业信息等保密问题,企业一般对这些岗位工作不会让教师涉及。这导致顶岗实践教师无法真正深入了解与吸收新技术、新技能。

四、保障教师顶岗实践顺利进行的建议

(一)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政府要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是国家、省厅要出台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指导文件;二是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调动企业主动参与到高职教育中来;三是政府应拨专用经费以支持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更新。

企业要转变观念,主动加入到人才培养的队伍中来。一是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人才培养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二是接纳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教师将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转换为课题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实际上缩短了企业对新人的培训时间。

高职学校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教师顶岗实践政策和组织机构。一是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强化高职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意识;二是学校组建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教师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为教师和企业之间搭建桥梁;三通过该专门机构对教师的顶岗实践进行有效跟进与管理,以保证顶岗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校企合作建立长效的教师顶岗培训机制。一是学校的专门机构要明确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岗位与任务。首选与学院建立合作的企业,这便于对教师顶岗实践的管理与跟进。二是教师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外贸企业顶岗,及时掌握企业的新动态和新技术。在目前跨境电商的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完全可以在学校甚至是家里完成企业交待的外贸工作任务。三是外贸企业可以参与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制定,甚至为解决某一难题,可以与专业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共同完成科研论文。四是为合作企业输送优质人才。对接纳教师顶岗实践的外贸企业,专业教师优先向其推荐品学兼优的毕业生。

毫无疑问,教师顶岗实践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紧密联系企业了解企业最新动态和把握企业对人才需要的最有效途径,在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效的教师顶岗培训机制的同时,也要向外贸企业输送优质人才,让企业体验到对教师的付出就会有人才的收获。

参考文献:

第5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形式,它是理论与实践、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抽象概念和具体思维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又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职实践教学是中职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构建科学、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中职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如何构建中职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校护理专业的现状

我校有着八十五年的办学历史,护理专业一直是学校的“拳头”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实训设备齐全,实训条件优越,教学质量过硬,现护理专业在校人数共四千余人,拥有校外实训基地70家,学校与基地具有稳固的长期协作关系,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和实习的需求。

2008年,学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被批准为中央财政和国家发改委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0年,学校护理专业被认定为“江西省精品专业”。每年,护理专业的学生均能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奖。如2011年,两名学生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二等奖。

二、“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内涵

“校内实训、临床见习、顶岗实习”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是遵照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是对忽视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侧重于探索综合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意识、知识运用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遵循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和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创新“见习――实训――实习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工学交替、任务驱动”,突出“三早”,即早接触社会、早接触专业、早接触临床,形成“理论――实验――实训――见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相结合的能力培养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系统衔接和整体优化,构建和完善理论与实践紧密衔接的教学模式。

三、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实践

1.实践教学的教学实施

在“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我校把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使之工学贯穿于护理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即入校实行认识见习、中期进行教学实训、后期进入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两年,到医院临床实习一年。前三个学期,通过校院(企)合作的方式,我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校内仿真医院的模拟病房参观,然后再安排学生到临床工作岗位见习或进行部分职业技能的训练,并利用节假日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从最初的感知护理,渐渐地接近护理,到最后真正地走进护理,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基础,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结合,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良性循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在第四至第五学期,我校安排学生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顶岗实习)。在临床实习的一年中,学生在真实的临床工作岗位上“边学边练”,融教、学、做于一体,锻炼了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独立开展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六学期,学生返校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考前辅导,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如图1所示:

2.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体系

以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我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岗位教学,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增强了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一,我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护理实训中心的模拟护士站、模拟病房、模拟手术室为载体,结合临床病例创设护理情境,灵活运用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第二,我院选择典型的临床案例,开展丰富多彩的模拟教学、场景教学,使学生在临床护理情境中掌握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我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重点与难点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受益面。

3.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以“四个对接”为切入点,即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为侧重点,重构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和儿科护理学等临床护理课程,融合临床护理操作,模拟设计临床护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

除了兼职教师之外,我校还聘请医院护士开展注射技术等实践操作带教,聘请省市护理学会专家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护理技能竞赛,采用必考与抽查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回示演练与仿真操作相结合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礼仪语言、临床实践、应变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学校按照临床护理职业岗位要求,以仿真医院建设为核心,以模拟病房建设为基础,按照环境职业性、设备先进性、资源共享性、使用开放性的建设要求,建设和改造校内护理实训基地,使其具备教学、培训、考核、职业鉴定、职业技术服务的功能。校企共同研究制定校内实训中心建设方案,进一步完善模拟病区、模拟手术室、模拟ICU病房、基础护理实训室、内外妇儿护理实训室的实训室建设,新增模拟病房实训室12间,添置多媒体设备及仿真教学软件,突出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实现模拟教学和场景教学,达到教学与临床的“无缝对接”,建成“集教学、培训、教研和对外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设施一流、特色鲜明的护理实训中心。

四、小结

第6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摘要: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尤其是在顶岗实习期间,融和了学校、企业和家庭等社会力量,通过学校设置职业精神培养的课程体系、企业员工教育中职业精神的示范作用、家庭的鼓励作用以及学生自我教育等实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关键词:职业精神;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顶岗实习”则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此期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凸显重要意义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关系到实习的稳定及效果;另外,作为社会人培养的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可以加强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及促进高职学生精神成人,如何以职业精神培养引导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职业精神的定义及内涵

职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特征,是指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精神动力,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体现出的行为表现。①职业精神是对待从事的职业特有精神传承和表现风貌,是一种将职业当作终身奋斗事业的道德情操,职业精神包涵了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等多种要素。职业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属于社会精神文明层面,是随着历史和文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精神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使得市场经济在这一“剂”的作用下得以诚信、稳健运营。

二、职业精神的培养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职业精神培养丰富了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涵还是着重于大学生的基本思想、道德意识、法律观念和职业素质等,其中的职业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包括了职业精神教育,但培养的深度和广度远不及职业精神的要求,职业精神培养更加侧重于岗位范畴中的意识和精神要求,所以职业精神培养更加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精神,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内容已经超越学校教育的范畴,从顶岗实习期间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融合职业精神教育要求,才能满足实习教学和生产工作的稳定性、进取性,才能加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3、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精神培养内涵和谐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互为基础,各自的内涵上也互为补充,从学校到社会、从思想政治教育到职业精神培养、从学生到社会人,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转化的平台,承载着高职学生学习和工作环境的转变、思想的转变和身份的转变,最终实现社会文明的转变。

三、以职业精神培养引导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一)高校将职业精神培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精神教育主要内容,也是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各级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结合最紧密的一部分,企业最需要的是有良好职业精神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作为职业院校,以职业精神为核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内在发展规律,满足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发挥企业员工教育的示范作用

国内的大部分企业存在着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事实,但对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系统的机制,培训机制也不完善,经常形成实习学生思想开小差――出工不出力或者实习不能长久,学校也苦于经常更换合作单位等,都是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精神的体现。职业精神的培养要依赖于企业的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和管理机制,与企业职业精神的教育和示范作用密不可分,最好是为实习学生单独设立培训体系和管理机制,引入企业员工教育案例教学,强调职业纪律的遵守、培养职业态度的风貌、教授职业信誉的形成、促进职业理想的树立等。

(三)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家庭等社会力量相互配合、加强引导

针对当前社会学校教育普遍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现状,唯有发动全社会参与,营造一种家庭鼓励、学校指导和社会培养三位一体的融洽环境,才能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富有较好职业精神的学生。从顶岗实习的特点来看,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是最好的一个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时期和平台,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家庭的社会各界形成了一个密切配合的有机体,几方力量应该形成合力,同时以职业精神培养引导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促进学生的成功成才。

(四)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职业精神学习

的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提倡在人民内部让人民“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提倡“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工作”,并且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②高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已经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转变,同时应该自觉树立职业精神学习意识,自我教育不是教师或学校对学生的一种放任,而是给学生提出具体的目标,同时告知学生应该遵守的底线和原则。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到的层面和人员比较多,开展的环境和条件都比较复杂,但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依然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国家重点建设的100所高职示范院校,也都存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的教育问题,并且也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旧是社会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难点,只有不断更新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块、研究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寻找不同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与时俱进的探索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措施,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的具有健康心态、崇高理想和过硬技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资助、立项项目《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CSZ13038

注解:

①陈长生.高职教育内涵之职业精神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1):26.

②.论人民民主.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12-1413.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商振.职业精神[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第7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关键词:顶岗实习;小学教学;中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19-02

顶岗实习是指师范生在院校组织、实习学校指导以及地方政府协调下,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顶岗置换方式,完成自身教育理论到实践教学经验转化,完成实习学校一定的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过程。多年以来,各高师院校和部分综合型大学的实践都充分证明了顶岗实习培养人才的可行性,以及教育实习与之无法媲美的深远意义和作用,它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内化知识、提升教育教学技能的良好渠道,更是地方教育部门解决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和有计划地开展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力手段。

近年来,顶岗实习活动在全国各大师范院校开展起来,衡阳师院积极遵循国家方针政策,自2007年起,已累计向衡阳的常宁、耒阳、衡阳市城区及常德澧县的41所学校派出顶岗实习学生400多人。在顶岗实习期间,实习老师全程参与顶岗实习学校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包括教育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教育调查与教育研究。与常规实习相比,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给了实习老师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已有许多文章从方方面面对顶岗实习活动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然而还很少有文章对在中学与小学顶岗实习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研究。[1-4]本文通过对参加中、小学顶岗实习活动的同学进行调查,对中、小学顶岗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中、小学顶岗的教学工作差异

中、小学教学对象的特点不同,小学教学对象在自我控制能力、纪律意识、集中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与中学教学对象相差较大,再加上现有一些实际情况使得中、小学顶岗的教学工作存在很大差异。

1.客观条件导致的差异。现在小学的顶岗实习经常是同一年级只有一两个班级,要求实习教师全面担纲,而中学同一年级是多个班级,实习生在小学顶岗很难像在中学顶岗那样跟着平行班的老教师的节奏计划进行,也很难得到老教师手把手的教导和现实的观摩。

中学顶岗实习时经常遇到学生基础太差,有的连小学的基本知识都不会,学生参差不齐,班级人数多等问题,很难因材施教,相对而言,小学顶岗实习遇到这方面情况要少些。

中学生在校时间长,有的要住校,实习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给学生课外辅导,但中学的知识相对较复杂,难度大些,备课的压力较大。实习生大学期间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知识多是针对中学的,对小学相关知识的理论学习欠缺。

2.教学方法的差异。中学的教学方法大体上与小学的教学方法相同,主要有讲受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但是又与小学教学方法存在差异。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自学能力比小学生有较大提高,中学教学方法中还可以采取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独立的获取知识、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的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参考书,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用工具书以及阅读相应的课外书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学习需要他们自己的阅读和领会,因此使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培养认真读书、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可以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也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提高学生自学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但采用这一方法时,必须把学生的读作为主要方面,要教育学生专心致志,学思结合,质疑问难,“勤读勤记”,理论联系实际。读书指导法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法对小学生要慎用。

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可加强直观教学,比如说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拿一些实物给学生看,或者可以适当的采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但中学生则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应注重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多采用点拨式、探讨式教法。

在中、小学教学活动中,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多鼓励与表扬。特别是小学生,更应如此。多应用一些表扬词,比如,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就喜欢用“你真棒”、“你真聪明”、“回答的可棒啦”等一些词语,对他们进行表扬。这样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自主性。小学教学时还要有多变的节奏,多一些花样。中学的作业布置除注重基础外,还要适当辅以课外自学、调查研究方面的作业,而小学要给学生留足游戏时间,控制好作业量。

二、中、小学顶岗的班主任工作差异

小学生与实习生之间心理差异较大,实习生有时很难走进他们的心灵。而中学生与实习生之间容易交流沟通,但中学生心理问题在以下几方面特别突出:

1.学习类问题。学习动力不足,萎靡不振,厌学情绪严重。

2.人际关系问题。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有些同学之间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搞好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青春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是趋于自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在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外露有时内隐。

三、建议

顶岗实习是一顶非常有意义的教育实习活动,顶岗实习是“促进教师教育整体发展,打通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有效途径”。参加顶岗实习活动对大学师范生来说既锻炼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又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经过上面的分析,笔者特提出如下建议:

1.在实习生的选派时,派往小学的要挑选能力强、心细的同学,对家里有在小学任教的亲戚的实习生优先。

2.实习生要善于和中、小学领导、教师沟通交流,多向他们学习。

3.善于利用网络等适用于所教对象的教育方法,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师范院校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顶岗实习”铺好就业路[J].职业技术,2004,(7):129―130.

[2]刘汉文,钟敬尊.谈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学数学,1986,(7):62-63.

第8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调查 建议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要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去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知识的获得不仅来自于课堂上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同时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在发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顶岗实习是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的最佳途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把顶岗实习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程,从而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积极推进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应用。据此,校方要求所有学生在毕业前一年通过学校推荐或自谋方式参加顶岗实习,从而达到熟悉岗位要求、了解社会、为正式就业做准备的目的。

本文通过对目前顶岗实习状况的问卷调查,探讨顶岗实习对学生能力提高及就业的影响,提出进一步做好顶岗实习工作的建议。

1、顶岗实习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已完成顶岗实习任务的高职毕业班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168份,回收有效问卷156份。问卷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具体问卷情况汇总见表1(单项选择题汇总)、表2(多项选择题汇总)。

2、对调查问卷的分析

2.1 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的一致性分析。

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一致与基本一致的占82%,而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差距较大的占16%。通过对问卷进一步统计发现,认为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差距较大的主要是自谋顶岗实习岗位(占91%)。因而,应进一步提高学校推荐顶岗实习岗位的比例,以保证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的一致性。

2.2 顶岗实习对就业的影响

(1)认为参加顶岗实习对就业“帮助大”和“一般”的分别占51%和38%,说明学生对顶岗实习对就业的积极影响给与了充分的肯定。

(2)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66%的学生对顶岗实习单位比较满意,愿意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或认为“还可以”;已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的占58%。但仍有34%的学生不愿意在顶岗实习单位就业,原因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是部分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与岗位;二是有些学生已经习惯于自己的学生身份,习惯于学校的生活环境,而企业的要求与学校的管理差异较大,个别学生总认为企业对他们的要求太高、太严,适应不了企业严格的规章制度,对此,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尽快适应实习的环境。

2.3 顶岗实习对学生能力提升的影响

认为顶岗实习对“与人沟通能力”“动手能力”“更多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有帮助的选项认可度分别达到58%、74%和76%,即“顶岗实习对学生能力提升有帮助”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而认为顶岗实习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帮助的只占30%,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岗位比较单一,主要从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没有更多机会涉及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总之,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顶岗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的一致性比较高,但还有待于继续提高;顶岗实习对就业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但如何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顶岗实习工作,提高对顶岗实习作用的认识以及增加学生在顶岗实习单位的就业率,是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同时,顶岗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与人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及更多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

3、进一步做好顶岗实习工作的建议

3.1 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长久的实习基地,提高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

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顶岗实习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找准学校与企业的利益结合点,本着“双赢”原则,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逐步增加学校推荐的顶岗实习岗位的比例,由学校选择的顶岗企业应继续把好专业对口这一关,同时力争顶岗实习岗位全部由学校推荐,以保证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比例的不断提升,以提高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

3.2 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使学生更好的适应顶岗实习工作,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3.2.1 强化实习指导队伍,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首先,学校在安排顶岗实习时,应尽可能将一个班级集中安排在一个企业中,以利于对学生的管理,同时学校要选派专职负责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一方面,学校管理部门应在资金方面给予实训指导教师适当倾斜,保证一定数量的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进入实习一线,具体负责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以及与企业的沟通协调;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快适应企业的环境,做好就业前的心理准备;教师也可以更多地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实际,更新专业知识,并将其融入教学中,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应从企业聘请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较高、热心人才培养工作的专家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具体负责介绍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控制、设备的维护及操作安全等内容。学校及企业指导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情况,并及时向学校反馈,及时处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3.2.2 加强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对顶岗实习实行全过程管理

学校的各级领导应加强对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视;各系部应当成立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系主任担任,明确实习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同时,通过顶岗实习网络平台检查各个阶段的学生实习小结及实习报告提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以系部为单位组织相关人员研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教师要负责对学生顶岗实习到就业全过程的指导、控制和管理,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3.3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1)顶岗实习单位选择: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会对学生进行较全面考查,学生对企业和岗位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如双方都有意愿,即可签订就业协议。因此,为保证学生将来能充分就业,学校应优先考虑推荐学生到有人才需求的企业去顶岗实习。这样实习期结束后在双方都满意的情况下,学生就可以完成从实习生到企业员工的转变。

(2)顶岗实习前的指导: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学校应组织实习动员,开展学生思想、纪律及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学校要组织讲座,做好就业政策宣传,帮助学生择业就业,指导学生更好地将顶岗实习与就业结合起来,促进学生“零距离”就业。

通过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工作实践中提高对企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高职学校顶岗实习工作刚刚起步,它不仅需要学校的重视、企业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帮助,如此才能不断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香萍,加强顶岗实习管理促进高职学生就业[J]. 南昌高专学报,2010(6).

第9篇:顶岗实习建议范文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思想 心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74-02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指在校学完所有教学计划中的理论与实训课程之后,在第五或者第六学期到校外按照教学计划中设定的半年或一年的企业现场实习。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最早提出是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05〕 35 号文中,2006年开始在师范类院校首次实施,后因为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效果好逐渐推广到全国高职院校的非师范类专业中。顶岗实习,综合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运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已经是全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是一个学校和企业交叉的地带,目前来看普通的高职院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心理问题的教育指导,关系到高职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思想心理现状

在顶岗实习中,学校安排有指导教师,企业安排有师傅,往往只是在实习纪律、岗位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与管理,普遍性的忽略了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通过调研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思想心理问题现状如下:

1.过渡期的思想心理波动较大

当学生从校园走入企业,由学生身份转变为工人身份时,因为习惯了学校的单纯的学习、生活和管理规律,顶岗实习中会存在一个思想心理的过渡期。很多学生在这个过渡期内,对企业的严格管理制度、对劳动强度、对企业的同事关系产生不适应性的思想心理障碍。

2.公主少爷的思想心理

计划生育下的独生子女们,从小到大学期间受到了家长的过多的溺爱,养成了比较浓厚的公主少爷思想心理。在顶岗实习中,这种主导的思想心理容易产生攀比心理、消极工作心理,以及对工作中的岗位任务分配、困难压力和领导的批评产生挑剔、极端的思想和行为。因此,不能够吃苦耐劳,不能够正确的面对困难压力,不能够正确的自我认识容易导致学生频频更换顶岗实习岗位,影响了企业和学校的校企合作关系。

3.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实习中的思想压力影响因素较大的有薪金待遇、任务指标、企业制度、客户投诉等。学生在遇到思想心理压力时主要与同学沟通,期望沟通的对象,首先是学校的老师,其次是企业,最后是父母。

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思想心理干预对策建议

1.顶岗实习前的思想心理预防性教育

(1)开展好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或职业生涯规划课。在课程中,强调学生的顶岗实习中的思想心理教育,让学生在离校前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职业观,教育学生要虚心接受领导的管理,以及如何处理与同事、客户、领导的关系。比较好的效果是播放一些思想心理情景剧,让学生以第三者的视角去感悟,提高思想心理认识。

(2)开展好军训、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严格的军训和室外的社会实践活动,渗透学生的思想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吃苦耐劳精神、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责任感、心理承受能力等。

(3)做好入职前的教育工作

通常,入职前的教育工作是由企业来完成。但是,企业为新报到的学生匆匆做完入职教育后往往马上就安排学生到工作岗位跟随师父进行岗位技术学习。这样,学生还没有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容易出现思想心理的不适应。建议入职教育中,拿出来一部分环节放在学校完成,主要针对工作环境、企业制度、职业道德、职场关系、职场礼仪、注意事项等,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思考、感悟,做好入职前的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

2.顶岗实习过渡期的思想心理指导教育

学校要密切关注顶岗实习过渡期学生的思想心理动态,学校的指导教师要定期深入企业与学生沟通,摸排学生的各种思想心理问题,及时的关注关心学生思想心理动向,有针对性的进行约谈疏导教育。

此外,学校可建立远程的心理咨询平台,利用学校的专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通过微信、QQ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思想心理问题咨询与帮助。

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思想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分散而复杂的工作,从高职院校自身来看普遍的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的加强管理、总结经验、创新方法。

参考文献:

[1] 向群英,漆晓玲,李远惠.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的职业心理辅导[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沈青群.浅析高职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与对策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9年09期.

[3] 杨春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职教探索与研究,2009年02期.

[4] 漆晓玲.学生顶岗实习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