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新媒体传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传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传播方案

第1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上海龙晶科技与中科院长期合作,是国内第一家开发出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嵌入式32位CPU内核的数字电视音视频解码国家标准集成电路(AVS SOC)的公司,并研发出我国第一款AVS解码专用芯片,解决了数字音视频海量数据的编码压缩问题,可同时支持高清/标清AVS和MPEG-2两种标准,在国家标准的AVS高/标清芯片和数字终端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多项知识产权。

业内人士认为,三奥多年来致力三网融合领域创新发展,通过增资上海龙晶科技进行优势互补,将在数字媒体领域更具竞争优势。

“作为新一代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信息通信产业将在未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三奥相关负责人指出,国家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战略,推动了数字多媒体发展,也加大了数字多媒体体验用户的普及力度。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三奥于2012年推出数字媒体互动平台解决方案,为广电运营商和其他行业客户搭建一个数字媒体交流互动平台,使得广电系统及其他行业客户在提供音视频等数字媒体的基本呈现外,还可以开展交互式增值服务,比如互动电视(视频点播)、互动教育、科普知识交互等,将客户的多终端(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变成集公共传播、信息服务、文化娱乐、交流互动于一体的数字多媒体信息终端,实现多感官、多视角的享受。

根据百科定义,三网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主要指业务应用融合,其表现为技术趋向一致性,网络互联互通,业务层则互相渗透和交叉。要实现三网融合,在经营的过程中,三网运营商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共同的目标是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服务。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拥有近4亿部电视、1亿多台数字电视机顶盒、近10亿部在网手机、近4亿部电脑,以及每年近2000万台的PAD出货量。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从电脑到手机再到电视,从三网融合到三屏融合,是难以阻挡的市场大趋势。

市场人士认为,近一个时期国家密集推出政策鼓励多方参与通信领域的建设和经营,而三奥推出数字媒体互动平台解决方案、成立国内首家三网融合研究院、增资上海龙晶科技,是其满足市场需求、落实“越成功·越稳健”品牌理念的具体战略措施,占领市场制高点。

三奥的主要产品和服务是提供从方案设计到数字媒体采集,再到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技术培训及售后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及服务,基于“基础软硬件产品”,通过系统集成做成符合下游客户的产品。

而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搭建、调试等系统集成工作,意味着三奥不仅要精通各个厂商的产品和技术,提出系统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更要对用户的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有较好的理解,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现代工程学和项目管理方式,对信息系统各个流程进行统一的进程和质量控制,提供完善的服务。为此,三奥将自己定位为数字媒体技术综合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目标是与客户共同成长,以“稳健”的方式可持续“成功”。

数字媒体是如今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数字媒体已成为社会沟通的主要信息渠道,在各个行业广泛应用。三奥聚焦的领域,在于运用自己擅长的数字媒体技术和相关信息技术,针对行业特点构建数字媒体互动、和存储管理的平台。而三奥的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定位,可以满足各行业用户对数字媒体交流互动的需求。三奥技术相关负责人认为,数字媒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将数字媒体的价值最大化,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可应用于高等院校、广电系统、广告展示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2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从营销到整合营销

互联网营销并不是单一地通过门户、搜索引擎、微博、SNS等渠道中的一种进行营销,而是需要整合多种渠道营销,甚至在营销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可以与传统媒介营销相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营销。它所呈现的是互联网商业时代下的营销谋略,也是新媒体营销到新媒体整合营销的过渡。

在互联网营销受到普遍追捧的背景下,蜂拥而至的各类机构提供的服务却良莠不齐。互联网营销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组合式的窘态。长期以往企业由各个营销服务公司代管的业务断层没有衔接,就很难将自身的媒介资源最大优化,成为品牌传播过程中最大的软肋。

“这个市场正处于一种野蛮生长的时期,各种互联网营销工具层出不穷,企业已普遍形成新媒体有用,能带来无限可能的认识,然而,这个行业的特点是进入容易,专业生存较难。营销服务机构不是仅从某个方面带领企业去尝试新媒体营销,企业缺少对各种新媒体营销工具的有效整合,需要解决自己新媒体整合营销的难题。”刘岩表示,“对于广告公关公司来说,更应具备完整品牌营销思维、新媒体营销方法以及新媒体实操经验。华迅的管家式服务就是在营销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品牌、产品现状,帮企业寻找适合企业自身的新媒体语言,帮企业参与新媒体语境下的全面营销。”

“鸟笼理论”

第3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那么齐鲁电视台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内传播价值最高的地面媒体之一,而虎踞山东全境呢?通过对齐鲁电视台闫爱华台长的采访,使我们了解到一些齐鲁台确保和提升广告主传播效果的秘诀,在此与业界分享。

无缝覆盖确保传播到达

在一般的媒介人员印象里,省级地面频道大多数只覆盖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好一些的也就是加上省内其他重点城市,但只有齐鲁电视台做到了全省各个城市、乡村全面无缝覆盖。

“做营销首先要解决渠道问题,电视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种产品,没有覆盖就失去了收视的基础。”齐鲁电视台台长闫爱华如是讲。所以,2005年,齐鲁电视台将覆盖作为压倒一切的主要工作,实现了利用有线和无线信号对全省城乡的全面覆盖。由于增设了5个高山发射台,实际上除了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内,在江苏、安徽、河北、河南等周边相邻省份内,齐鲁电视台也都有相当大的实际覆盖范围。

从媒体接触习惯和媒体渗透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之外的居民不能接收到有线电视信号,他们既没有平面媒体的阅读习惯,也很难看到报纸之类平面媒体,所以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就是无线信号传输的电视节目。

正是对电视媒体覆盖的认识上的创新,使齐鲁电视台稳稳地抓住了消费人口多、增长潜力最大的农村市场,而且在这个市场媒体较少,容易形成垄断,为一些眼光敏锐的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会。

同时,通过对节目的精心制作、合理编排,齐鲁电视台在山东各个城市的收视也居于前位。在山东收视率监测的13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中齐鲁电视台的收视都位居第一,在其他城市也都位居前列。就连青岛这样海派洋气、本地优越感极强的城市,据尼尔森2007年最新的测量仪数据显示,齐鲁电视台同样赢得了收视第一的好成绩。

媒体横向联合延展传播深度

虽然齐鲁电视台早已在众多电视媒体中占有压倒性优势,但他们却主动联合多种媒体,整合各自资源,强强互补,将媒体传播力成倍提升。

齐鲁电视台与新浪网签立的战略合作协议,使新闻信息实现了全国传播。而与新浪等强势网络媒体合作的节目、活动,则为齐鲁电视台运用明星等资源提供了便利,降低了成本,扩展了传播范围,提高了传播效果。

山东纸媒的传播力也是世人皆知的。齐鲁电视台发挥地缘优势,与纸媒建立了紧密合作,还牵头成立了山东17城市纸媒协作体,每年至少要开2次工作协调会,平时则在各种节目、活动中相互配合。

闫爱华尝试着用市场的方法解决不同形态、不同层级媒体间的协调问题,使困扰很多媒体和企业的老大难问题得以轻松解决。电视、网络、纸媒,形成了“1+1+1>3”的整合传播效应。

除了媒体的整合,齐鲁电视台还注重各种“离播”传播形式,比如海报、路牌、路演等在重点城市、重点区域的推广。

闫爱华强调,要做优秀传播平台,首先要推介自己。齐鲁电视台为提高媒体影响力,投入资金和人力,深入到观众中去,主动为自己做推广。他们一年就会举办40多场广场见面会,并联合纸媒、商场超市和企业开展不同主题的推广活动,在十多个城市深入社区,深入群众,使平时难谋一面的主持人、明星们和广大观众直接见面,充分沟通。

这种直接贴近观众的活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商超、企业积极参与,很快取得了经济效益,很多企业、商超攥着钱、排着队盼着齐鲁电视台举办广场活动。

在利用现场活动深入普通大众的同时,齐鲁电视台通过网络互动,与高端人群、年轻人群紧密联系,连短信、热线电话也成为齐鲁台与观众沟通的重要工具。齐鲁台还创造了一个主持人主播新闻,同时另一个主持人专门负责通过网络和网友沟通的“双主持人”模式。

闫爱华“农村包围城市、草根包围精英”的方针使齐鲁电视台雅俗共赏,主持人都成了明星,甚至在一些活动中齐鲁台的主持人比正当红的全国“超女”获奖者的人气还旺很多倍,以致齐鲁台不得不在以后的节目中刻意避免齐鲁主持人与外来嘉宾的直接PK。

机制创新促进服务增值

思路决定行为,结构决定职能。在齐鲁电视台,给人印象最明显的感触是,齐鲁台工作人员的语言体系是企业语言,而非媒体语言。这不仅因为每年齐鲁电视台都安排业务骨干到清华等高校学习营销、工商管理等课程,更重要的是,齐鲁电视台将自身媒体看作企业来管理、运营。

在内部协调方面,他们不仅实现了扁平化管理,而且建立了部门自主协调的机制。在齐鲁电视台,有这样一种文化:各部门之间不准说不。齐鲁电视台目前有一位台长,两位副台长,但部门之间的协调从来不用台长出面来组织,当广告部门提出客户的需求后,节目部门、技术部门都想尽办法积极提供实现方案。虽然在节目部门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但仍出现了不同部门争着“找麻烦”,抢着要任务的现象。

在与客户的沟通方面,齐鲁电视台近年来抽调精干人员补充到广告部,强化广告人员的培训,使这支队伍不仅能够与客户实现畅通沟通,而且很多时候能够想在客户前面,帮助客户采取最好的传播方案,节约传播费用,增强传播效果。

一些客户基于与齐鲁电视台的长期合作,将自己的营销目标、投入预算交给齐鲁电视台,还未等齐鲁台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就已经把现款打到齐鲁台的帐里了。

齐鲁台之所以能够获得企业的高度信任,还在于齐鲁台对服务的创新型延伸。齐鲁台邀请山东各行业重要的经销商作为顾问,形成媒体与渠道的战略合作关系,挖掘经销商、终端对媒体的需求,对接企业对渠道、终端的需求,建立互动多赢的机制。

独立的策划部是齐鲁台在组织结构上的创新。在一般的电视台,策划部是广告部内部的一个小部门,而齐鲁台则将策划部独立为一个部门,负责服务于广告部,协调节目、技术等部门,策划、实施为客户量身特制的传播方案。

第4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何以如此?除了不少专家学者分析的一些原因,笔者以为,还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对媒体一知半解的新闻教学

眼下,除了新闻专业开办的过多过滥,毕业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媒体的需要。再一个原因就是专业不专、质量不高,以至于新闻专业的学生(包括研究生)在招生很火的同时,就业却很艰难。笔者曾先后在新闻媒体工作了20多年,近两年转至高校搞新闻教学,切身体会是,目前许多高校新闻院系无论是办学思路、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还是教师选聘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媒体到底为何物?它有哪些基本运作规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等等问题知之甚少,不少新闻院系的管理者和老师对媒体的业务运作流程都不了解,甚至有的人连新闻单位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仅凭从书本上学到的一些新闻知识就来给学生上课,难免一知半解、挂一漏万,其效果和说服力可想而知。使用的某些教材也存在着数据陈旧、观点落后、与媒体现实脱节的问题,有的甚至把媒体的内设机构、职称名称都搞错了,以对媒体似懂非懂的了解来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是不可能的。

新闻媒体作为我国意识形态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其基本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流程,内部也有一套相对完整的机构设置,日常新闻稿件处理有着基本的程序,队伍建设、产业发展、广告经营、设备管理等等方面有其自身的方法和规律。而反观目前高校从事新闻教学或管理的人员中又有多少人对它有较深的理解和体会呢?

二、专业经历不足的教师队伍

同志曾经说过,如果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必须亲口尝一尝。新闻工作何尝不是这样?新闻工作无论是采编还是管理、经营,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就像一名外科医生,光靠读书,没有临床经验,他无论如何是不敢也不可能为病人动手术的。近些年来,新闻专业教师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甚至有点学历崇拜的味道,很多学校非博士不要。其实,这已步入了一个误区,因为新闻工作是要做具体工作的。简言之,报社采编人员一定要会写稿子组版面,电视台的记者一定要会摄像、写稿和会上机器编片子,授课的老师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工作,他的课无论如何也不会生动到哪里。笔者一些在高校任教的新闻学或传播学博士朋友,经常聊起自己在教学中的苦恼,说自己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新闻从业经历。有的人读书期间尽管到媒体实习过,但那往往是蜻蜓点水,所以上起课来总是不得要领,时常招致学生的非议。一次,省电视台的一个朋友告诉笔者,某高校的一位传播学博士生导师在私下里问他电视摄像的“推、拉、摇、移”是怎么回事,并苦笑着说:没有摸过摄像机啊!新闻学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业务经历十分重要,仅靠坐而论道恐怕是不行的。试想,你是新闻专业的教师,甚至是硕士生、博士生导师,不会起码的实际采访,连一个短小的消息都不会写,你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又能怎么样呢?

三、万金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己昏昏难以使人昭昭。一些高校培养的学生与媒体的需求不相适应或者说不符合媒体要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培养方案不够科学合理。

查阅开设新闻专业相关学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都有这样的表述,即培养具备新闻传播(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音以及艺术、影视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文艺团体、企业宣传部门及其他单位从事新闻(广播电视)采编、播音、节目主持工作与宣传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去向是各级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音像出版、文艺团体及其他单位。笔者所在学校把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节目制作与管理的人员;培养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培养网络和新媒体需要的栏目策划与编辑人员。培养规格细化为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与法规,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科技常识,了解国内外广播电视事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功底,比较精通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摄录、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编导、播音、主持节目的基本能力;具有网络传播媒介栏目设计与制作的技能,并能结合专业实际进行应用等。诸如此类,十分详尽。应该说,这些年,教育教学单位为了培养新闻合格人才确实是动了脑筋费了心事的,但万金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然是不可能打造出所谓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新闻人才的,何况一些高校的教师队伍和教材本身就存有诸多问题和不足。

四、形同虚设的专业实习

相对而言,由于学生多媒体少,新闻专业的学生实习目前比较困难(对此,笔者曾经专门撰过分析《今传媒》2007年第6期)。加之,新闻传播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一些新闻传播院系没有或很少有媒体实习基地,学生实习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找门路。好多学校在大四以前几乎没有安排专门的实习时间,而在最后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里,不少学生因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和写毕业论文等,导致实习无法真正进行,使本来时间就不多的实习变成了“放羊”,也使新闻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习环节变得徒有虚名。

五、缺乏专业知识的院系管理者

近20年来,各类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类专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多为综合性高校或文科类高校开办,进入本世纪以后,理工类高校也纷纷设立新闻类专业,并成立相关院系。以江苏省目前开办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为例,从中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见右表)。广播电视新闻学或编导专业比这还要多。

起初,全国仅有几所高校设有新闻传播院系,传统的文科类高校开设新闻专业大多依托的是中文院系的班底。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高校纷纷开设新闻传播专业,有少数学校连一个新闻专业毕业或新闻从业背景的老师都没有就开始招生了(这与前几年新升本院校申报新专业比较容易也有一定关系),除了师资队伍严重不足,也造成了院系外行领导的现实。尽管这些年高校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吸纳了一些业内专业人士尤其是新闻传播专业的硕士和博士,但由于这些人进入高校的时间相对较短,难以进入到管理层面,甚至受到一些非专业管理者和老师的抵制、排斥,挫伤了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影响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的学校甚至贻误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那么,如何调整、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新闻传播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新闻传播教育的现实,要求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新闻媒介现状、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新闻传播教育的特殊性有充分地认识,努力改变目前新闻传播院系教师学历逐渐趋高但实践经验明显不足的现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卓有成效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有丰富新闻传播从业经验的教师。在新闻传播教育比较成功的美国,大学新闻学院里只有17%的教授没有当过记者。据调查表明,在美国大学从事新闻采写和编辑教学的教授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是最受学生欢迎、最成功的老师。①近年来,我国许多著名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如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汕头大学、重庆大学等也开始学习借鉴这一做法,主要负责人全为曾经在媒体担任过领导职务的资深媒体人担纲,并注重从媒体引进大批编采、经营人员从事新闻传播教学工作,有效地改变了这些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譬如,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2年成立以后,先后开展的新闻观教育活动、新闻采访大篷车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成果李强的《乡村八记》都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并且被教育部发文在全国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加以推广,这完全受益于他们拥有像范敬宜、李希光等业界精英和一批较高新闻素养的师资队伍。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以后,对他们的办学思路、师资队伍、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也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多数高校新闻院系难以做到上述学校那样,从媒体来的教师仍然偏少,这或许是当前新闻传播教育脱离媒体实践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新闻传播院系除了要吸纳部分高学历教师,更应从新闻媒体引进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理论素养的教师。对于那些没有从事过新闻传播实践的教师,应该设法让他们到新闻媒体挂职工作一个时期,以便从实践层面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传播的现状、发展和规律,适应教学的客观需要。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新闻院系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或方案之前,应该到新闻媒体进行调查研究,听取业界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制定培养计划,开设相关课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呆在学校里面靠上网拷贝相关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删删改改或凭自己的想象制定培养计划、搞课程设置,既没有针对性又缺乏合理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不专、眼界不宽、技能不强,无法适应媒体的需要。因此,新闻院系一定要根据媒体的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

第三,开设灵活而又操作性强的课程

现在,许多新闻院系开设的课程比较传统且教材选用陈旧,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媒体变化,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也比较保守,不能与时俱进。可喜的是,这些问题已引起许多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的重视,有的已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如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在课程设置上就围绕学生的写作、观摩、英语、说话、理论、创作六条线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借鉴能力、外语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化实践实验课程设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尽管2002年才成立,但由于拥有一批曾在各大媒体任职的资深媒体工作者担任教授和全职授课老师,课程开设经常翻新,教学手段不断变化,在开设常规课程以外,近年又把业界讲座“新闻与传播学前沿讲座”定期化、课程化,使学生受益匪浅。这些有益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第四,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教师素质

在有的高校新闻传播院系,笔者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一些教新闻的老师不爱看报纸、电视和新闻类杂志,也不太搞业务研究、撰写论文,上网关注新闻界信息也不多。从事新闻传播教学的教师,不关注时事,不了解媒体最新变化,不知道社会发展动态,怎么能行呢?所以,新闻传播院系一定要强化教师的新闻职业素养,加强新闻理论和新闻实务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还要经常邀请业界的专家、学者、编辑记者到学校为师生开办讲座,帮助老师开阔眼界,了解传媒,提高素质,促进教学。

注释

第5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在智能技术层出不穷的现代,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更迭,传媒技术也相应不断更新,从而形成了融媒体时代。当前,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行业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融合形成了较为特殊的媒体行业现状。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我国网民数量超过了6.3亿人,互联网与手机移动端成为了我国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1]也成为了人们娱乐交流的重要载体。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日新月异,要使新闻传播行业顺应时代不断发展,培养综合性的新闻传播人才至关重要。当前我国在新闻媒体人才培养方面,还未完全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脱离,导致新闻传播人才无法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求。基于此,分析融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对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融媒体时代新闻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分析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者在媒体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媒体”的概念,也就是指“各个媒体行业为了满足社会及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支持,实现媒体形式与传播方式的融合”。在融媒体背景下,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从针对性传播人才培养转换为综合性人才培养。虽然高校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改革,但是仍未实现根本性变化,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如下:首先,缺乏先进性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融媒体发展的需求。当前互联网时代,媒体行业发展迅猛,但是媒体行业的发展与媒体技术的发展相比总是处于落后状态,通常高校刚制定出一套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后,媒体行业又出现了持续更新的技术与变革,自从“融媒体”概念出现之后,高校除了增加了数字媒体专业之外,并未出现实质性的更新培养方案。当前,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模式仍然较为保守与传统,更多还是依赖于课本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的综合性新闻传播人才需求。[2]其次,新闻传播人才教育缺乏实践性。我国教育行业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中同样如此。当前,我国新闻教育模式仍然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学习毕业实习。学生仅有的实践机会就是几个月的毕业实习,虽然该阶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但是时间过短,实践仍然严重缺乏,导致学生期望、媒体行业需求与学生技能之间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无法供应媒体行业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大力培养的传播人才已无法顺应社会与行业的发展需求。最后,我国新闻办学水平参差不齐。我国新闻教育行业历史悠久,但是不同院校之间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软件及硬件都有明显差距。新闻专业的应用性较强,但是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实践经验,甚至很多教师都不是新闻行业出身,专业素养、教育思想等严重落后,更加阻碍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

三、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对策

融媒体背景下我国新闻传播人才严重不足,而培养与打造全新的专家型新闻工作是时代及行业的发展需求。成为全媒型人才,不仅要掌握最为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突破传统的思维限制,树立全新的传播理念与思维。想要成为新闻传播专家型人才,就需要在该领域进行深刻的研究。当前,在融媒体环境下,媒体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不限制于新闻的收集与,而更多表现在新闻的整合与深度挖掘上,不断提升新闻的价值及内涵。另外,在融媒体背景下,受众有多元化需求,新闻需要不断细化,将“小新闻”转变为“大传播”,将新闻拓展与深入到知识与服务相融合的领域。[3]以上需求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顺应时代需求培养知识结构综合型与专家型人才,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改革:

(一)优化课程,培养融合型知识结构新闻传播人才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与传媒业态及传媒技术有密切联系,往往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会受到媒体中介的影响,专业化有较强区分性,但是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为了培养专业复合型的新闻人才,就需要对课程加以融合。为了培养综合性人才,就需要修订与改革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课程系统,以动态教学模式应对当前多变的媒介社会的迅速发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程壁垒,从而实现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在新闻采集、编写、评论、策划及传播等多方面加以整体性运作,打破不同课程之间的隔阂,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4]另外还需要对教学内容加以改革,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并且在教学中融入新型的教学技术,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及影像,结合实际案例,开展现场型与任务型的教学,促进跨专业、跨院校与跨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同时也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突破专业限制,在教学中贯穿跨媒体、跨文化及跨学科的融合知识结构及教育理念,使得新闻人才具有更强的创新性。

(二)教育学科交叉,培养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融媒体发展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新闻传播知识,而更应该将其他学科知识融入新闻传播工作,提升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在强调新闻传播学生新闻基础能力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学科体系。这不仅意味着专业内不同课程壁垒的打破,同时也需要缩小各个专业之间的鸿沟,从而培养能够适应多元环境的新闻传播人才,不断加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联系。从国际化角度来看,培养多学科集成与交叉的复合型人才成为了全球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趋势,例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就与其他学院合作创建新闻学—计算机学、新闻学—商学等双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新闻传播人才的跨学科交叉培养。在我国,武汉大学及人民大学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就不断淡化专业分割,以大类培养模式强调学科间的融合,而复旦大学则是引入“2+2”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教学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基础教育体系,实现了新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从而实现了人才的综合性培养。

(三)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培养综合能力强的新闻传播人才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改善传统新闻教学中“纸上谈兵”的弊病,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实践性强与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为此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不仅在教学体系内部进行结构改革,还需要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占比,例如在开展传统的新闻写作与编辑课程的同时,增加网络策划、媒体写作、人工智能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5]另外,高校还需要打通校外实践渠道,与新闻媒体企业合作,为学生走向社会提供支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6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德高中国立足中国户外广告的发展与长远需求,正视奥运背景下户外广告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不断通过“内外兼修”赢得奥运营销以及今后长远的发展空间。

打造高端媒体资源的独特性

奥运作为全球最为盛大的体育赛事通常是一项稀缺的、具有高关注度的、有效的营销资源。其实,高端户外媒体本身也构成独特的、稀缺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品牌的奥运营销战略中,尤其对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来说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传播工具。

在奥运举办城市,无论是机场、地铁、公共巴士、街道设施,都代表着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和必经的交通线路,无疑也是奥运营销的重要平台。人们无论是在分布于城市不同地点的赛场中参与奥运,在出行中体验奥运无所不在的气氛,都需要通过城市立体交叉化的交通系统观看不同的赛事,参与不同的活动。与这些户外活动有关的户外媒体可以将传播的针对性、内容的多样性有效转化为消费者的高关注度、高认知度和高满意度,从而将户外传播的效果带到一个新的境界。

德高中国不仅拥有网络化的、覆盖广泛的媒体资源,同时也在不断进行媒体品质的改造升级,使其保持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并具有节能技术领先、安全、环保的品质。所有这些高端的户外媒体,不仅满足品牌对户外传播的需求,也保持消费者的关注和期待。

提升户外传播的优势互补价值

在体育营销的平台上,户外广告一直扮演具有独特价值的传播角色。虽然通常电视媒体是赛事转播和广告的主要渠道,但和其他传播形式相比,户外广告凸显了奥运城市的欢乐氛围、奥运元素构成的城市景观,广告主的品牌在户外更容易赢取时间和注意力。通过不同类型媒体的整合传播策略,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可以发挥户外媒体的特性,从而使品牌的奥运传播达到“1+1>2”的传播效果。

我们看到,无论是可口可乐、麦当劳这样的食品饮料类的快速消费品,还是阿迪达斯这样的运动品牌,在传播中都非常重视运用户外媒体的有效关注度来提高品牌的曝光,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利用户外媒体新技术来带动和消费者的互动。在奥运营销中,户外广告形式可以产生最大化的优势互补,使广告的关注度、创意性、冲击力等都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

不断推出创新户外传播的解决方案

无论是整合传播还是近来流行的“跨界”营销,人们都可以看到户外媒体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存在发展机会,户外媒体的创新更是吸引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创新意味着不仅是技术而且是更好的解决方案的诞生。

2008年6月,德高中国在上海地铁的心脏部位――每天30万人次人流量的人民广场三线地铁换乘通道,建立了全世界单块尺寸最大的等离子PDP电子屏幕,画质清晰、色彩逼真,影像显示效果柔和。这座等离子电子屏的显示效果及技术运用,在全世界都处于领先的地位。10块等离子电子屏根据换乘通道的整体空间精心构造,按序依次分布在换乘通道的两侧墙壁上,最大限度覆盖整个换乘通道的空间区域。此项目在诞生之初得到了地铁合作方申通集团、上海市工商局以及广告客户在论证会上的一致肯定。

这不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新的沟通解决方案,德高通过高科技的研发力量,解决了动态观赏的难题――人们将无需停下脚步静止观赏,在动态的行进中可以同步达到影随人动、如影随行的效果。这10块联装电子屏采用动画联播的创意播放形式,每组创意画面都会以“联播动画”的形式分解在10块电子屏上联动播放。每组视觉创意画面的播放时间由德高技术人员根据行人通过换乘通道所需时长进行科学测算而确定为30秒。

这一例子生动地表明,通过创新的技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户外媒体可以更好地满足奥运营销和品牌传播的需求,同时也为城市带来新的靓丽的景观。

营造全民参与的公益氛围

德高中国拥有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许多城市的地铁媒体,这其中有多家城市是北京奥运的赛事举办城市。地铁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是城市风景与个性的组成面。德高近年来一直着力打造“文化地铁”概念,并且使媒体资源成为奥运全民参与的公益性传播平台。

第7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Andrew Meaden简历: 传立媒体中国区CEO。Andrew从伦敦的实力媒体开始其职业生涯,之后任职于奥美媒介部(在传立媒体成立之前)。2000年,加入传立日本并于2003年提升为传立日本CEO。2005年加入传立中国,2006年升任传立中国CEO。

前瞻观点: 媒介内容作为广告的一种新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所以,媒介公司要具备策划内容的能力。另一个变得重要的领域是数字媒体,如今好的数字化传播通常都是整合传播活动,有类似软性的内容,让用户能够同广告主直接交流,提供互动的体验。而且,它已经超越了广告的层面,成为一种零售渠道。这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2007年影响力: 传立媒体,群邑集团的旗舰媒介品牌,媒体购买量位居中国市场首位,占有8.8%的市场份额。2007年是传立媒体喜获丰收的一年,业绩同比增长率达两位数,新增跨国企业客户包括美宝莲(欧莱雅投资)和迪斯尼;新增本土客户有康耐鞋业等。

对于媒介公司而言,其购买规模相当重要,因为很多客户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因素,这也是客户选择传立最根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传立还为客户提供传播策划,通过仔细考虑消费者使用的各种媒体渠道,之后规划出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渠道,实现最有效的传播。公司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大,专门对员工进行培训,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媒介购买不仅性价比好,而且也是最聪明的购买决定。 内容策划是另一个传立擅长的领域。购买内容,指的是媒体产生的内容(无论是电视,杂志还是网络……),将传递的广告信息整合入内容,成为内容的一部分。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媒介内容作为广告的一种新形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所以,媒介公司也要具备策划内容的能力。去年,传立为联合利华和耐克策划的媒介传播方案,都是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之上。 以往,人们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少,大多通过电视,还有数量有限的报纸、杂志等渠道。由于选择不多,客户的信息很容易就能够到达消费者。那时消费者晚上没有太多的娱乐选择,所以通常会在家中看电视。现在,消费者可选择的媒体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分。在中国,年轻人40%的时间都会花费在互联网媒体上。要想通过电视媒体来影响这些人非常困难,因为他们不看电视,更喜欢在网上冲浪。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想出更有趣的方式和内容来与他们互动,吸引其注意力。否则,他们不会看你所传递的信息。另外,过去人们很相信广告。但今天中国消费者已经非常清楚广告到底是什么。如果你无法以一种成熟的,他们感兴趣的方式与其展开对话,很可能他就不会听你在谈些什么,那你的传播对他们而言就没有什么力量和意义。 另一个变得重要的领域就是数字媒体,这个领域在中国的发展会越来越快。过去人们提到数字化传播,总会想到网络旗帜广告和按钮广告。如今做得比较好的数字化传播,通常是整合传播活动,有类似软性的内容,让用户能够同广告主直接交流,提供互动的体验。而且,数字传播已经超越了广告的层面,成为一种零售渠道。许多银行、航空公司,他们的很多业务已经在互联网上展开了。我认为这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了解更多请点击赢销互联网站省略。 目前,群邑在数字媒体购买领域颇具规模,根据艾瑞的调查,群邑是中国市场较大的独立数字媒体购买商。但从另一方面讲,虽然数字媒体的购买规模很重要,可以降低成本,但当客户考虑所使用的数字媒体时,很难用比较传统媒体的成本-收益模式来考量。媒介公司提供给客户的数字传播方案要复杂得多,很难做比较,而且数字传播活动的价格往往因活动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因而,数字媒体购买的规模固然很重要,但我认为人的因素更为重要,有了人才,就能很好地策划数字传播活动的内容,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数字媒体,这是形成差异化的因素。

第8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对品质的不懈追求

工匠精神英文叫craftsmanship,意为专注,长时间地投入精力,不走捷径。工匠精神古已有之。干将莫邪剑的故事就体现了古人的工匠精神。干将是春秋末期著名的一位铸剑师,善于铸造兵器。吴王阖闾让他用很难熔化的金铁之精作剑,他与妻子莫邪花了三年时间精心打造,仍不能将铁水炼到炉火纯青。最后夫妻双双以身殉剑,才将金铁之精打造成了一对锋利无比的干将莫邪剑,举世无双。这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产品或服务高品质的要求和追求,要有持之以恒的专注,甚至有时需要做出牺牲。

工匠精神代表一种工作态度和原则,不以时间、金钱、产量来判定,做到极致才是真功夫。很多客户在生产和研发方面,都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一种追求品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成立于1919年的德国劳斯伯格集团,是一家专注于可移动式建筑的设计、建造与创新的跨国公司。作为百年品牌,它的发展一直都围绕着可移动建筑的创新设计和建造,保证质量的精益求精和对完美的孜孜追求。其产品都符合极其严格的德国莱茵TüV质量检测和认证,DIN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DIN ISO 14001认证。同时,产品在不断创新,从40年代的木制篷房、70年代的可伸缩的铝制篷房,到90年代的大型篷房模块式构建系统,以及2010年后的针对各行业定制的可移动建筑创新解决方案等。在此期间,劳斯伯格品牌体现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在不断变化和扩展,但是这种品牌工匠精神的传承始终如一。

工匠精神与创新

在这里,我们看到工匠精神不只是关注细节完美而缺少了对整体的创意理念和创新思维,否则那只能算匠气十足。重复地把最好做到极致,还远远不够。实际上,“工匠精神”应该是创新的推动源泉。法国力克,专注于为使用纺织品、皮革、工业面料以及复合材料等软性面料的制造行业提供整合技术解决方案,其将工匠精神运用在其专业领域不断深耕和持续创新。以时尚制衣行业为例,力克为全球多家时尚和制衣品牌提供最先进和深入的服务,拥有四十多年的经验。力克将其长期专注在时装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结合到其软硬件开发中,于2010年投放了时尚PLM――时装业专用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并于2016年再次推出全新升级版。通过扩大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覆盖面,新版本的软件应用使面料和产品成本管理变成更为直观的总结性视图,为客户提供多个成本模拟方案和采购模拟方案,从而减少生产中面料的浪费,显著提升客户的盈利能力。

同时,随着时装新品开发流程日趋复杂化,服装企业正日益面临需要加快高质量新产品上市速度的压力。力克公司的工匠精神再一次体现在时尚与服装业的产品开发和上市流程的经验的厚积薄发,推出最新版的Modaris系统。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2D/3D服装打版及放码软件,Modaris V8最重要的优势在于确保产品质量数据能在整个供应链内顺畅交流。最新版本的Modaris V8系统的在线面料库中还包含了300多种面料以及 Alvanon?标准或定制的三维人体模型,因而能显著加快服装的打样速度。

以上两个例子体现的就是这种品牌工匠精神对创新的推动。现在,力克时装业工匠精神的推动,已延展到了对整个行业经营模式的咨询管理和变革。其品牌已由最早的硬件、软件提供商,发展成了时装行业的变革和智能升级的推动者和领头羊。

工匠精神与品牌公关

在经济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每个企业或个人,都应该具备工匠精神。在公关行业,涉及品牌的传播和建立维护,更是如此。一方面,我们要将每个品牌的传播策划和媒体活动执行做到极致,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向客户和行业倡导工匠精神,使其了解品牌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在品牌传播中,我们强调持续的新闻传播。所谓持续的,就是品牌的公关传播不只是停留在一次行业展会,或一个企业活动上。新产品的首次投放到批量生产,再到客户应用成果,都可以是持续新闻的源泉。而这中间体现的是公关公司专注于客户产品业务的工匠精神,也是客户持之以恒、不断进取的工匠精神。

以我们公司的客户为例,其是一家世界领先的特种化学品制造商。在企业的品牌建设中,我们通过不断完善、不断细化传播渠道和传播信息,而使得品牌被更多的利益相关者所认知和熟悉。在媒体策略方面,从最初的化工类媒体,逐步向其所在的细分业务市场的上百家媒体深入,包括塑料、颜料、色母粒、催化剂等。随着品牌传播的进一步加强,不但完善和更新了汽车、农业、医疗、包装、电子电气、日用品等垂直市场的数百个媒体信息,使得客户品牌传播深入到直接的相关行业,让更多的行业人士了解认识了该品牌,与此同时,媒体策略扩展到新媒体,包括微信、APP等。由于客户的产品和应用广泛,在传播内容方面,我们也根据不同媒体的报道类型和特点,如新闻稿、专题文章、采访文章和微信文章等,撰写符合其传播特点的文字内容,并搭配适当的图片或视频,从而让更多的受众能够准确、有效地了解客户的企业发展、创新产品组合和可持续方案等信息。在持续不断的近十年品牌公关工作中,我们充分以“工匠精神”为客户提供专业、极致的品牌传播服务,助力其品牌价值不断提升。

另一例子,劳斯伯格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转型过程中,我们为其整体品牌重新定位和策略,提出了“您可信赖的移动建筑专家”的品牌口号。我们还与客户进行深入讨论,就企业的各个垂直市场领域进行分析、打分,完成市场细分工作,并依据此结果制定了市场营销计划和整合市场传播计划。从最初的市场教育、宣传手册制定、企业网站搜索引擎优化SEO,到广告设计及投放、展会传播、媒体会、高管采访等,形成了持续有效的品牌推广。除此之外,我们还参与到客户的内部沟通中,从公司领导团队会议报告,到全体中高层领导团队的价值研讨会,制定了为不同行业客户,如工业、电商、物流或展览业等所需要的价值主张、传播信息,并据此形成为不同行业定制的行业简讯newsletter。而通过重要客户案例的形式,从客户的角度来传播劳斯伯格的品牌优势和特色,让客户的客户成为英雄,从而进一步提升劳斯伯格的客户品牌形象,达到双赢。

第9篇:新媒体传播方案范文

互联网导引下的媒介转型是一场革命。而好的内容、好的技术和好的用户洞察已经成为当下传媒业运作的三大价值支撑点。现阶段中国传媒产业转型发展的三大创新应为:1.以人为本的传播规则的创新:媒体及媒介产品与用户关系的重构;2.跨界整合的产业形态的创新:“新木桶效应”下市场版图与资源合成的重构;3.系统协同的盈利模式的创新:从规模经济的追求到范围经济、分享经济和集成经济的价值产出方式的最构。

在新的发展空间里,竞争能力并非第一位的能力,合作能力的大小才是关键

完成这三大创新应该从理解互联网的价值本质开始。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实质上就是两个关键词:一是连接,二是开放。具体地说,仅仅在互联网上“攻城略地”、投入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真正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建立价值,需要的是满足社会需求的精心设计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其中包含走出自身的“一亩三分地”,在互联网所构造的广域平台上对于相关资源的检索、发现,以及激活与整合的能力,最终完成相关解决方案的系统化匹配能力,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去构建影响力,构建自己的管理能力,而非有多少属于自己名下的实体。换言之,在新的发展空间里,竞争能力并非第一位的能力,合作能力的大小才是真正的关键。

由于互联网彼此沟通的成本几乎为零,它就能够对过去传统社会无法利用的资源加以重新发现、检索、匹配、整合、激活,这是互联网所造就的互联互通对我们的最大价值和意义所在。因此在互联网世界的发展逻辑中,“做大”并不是最关键的,基于开放的连接才是第一位重要的主题词。如果你把所有的机会都包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边,势必成为一个“价值孤岛”,在传播的“新常态”下必然衰败下去。整合、关联才是最大的价值产出的方式和逻辑。这就是所谓的互联网逻辑。

今天传统媒介的真正危机是渠道“失灵”造成的

传统媒介过去在有限市场上的价值,由于媒介融合、传播渠道的多样性选择已经被消解和“剥夺”了90%以上。这就是内容联网成链的结果,媒介融合造成信息的多重渠道的传播带来“渠道霸权”的终结。今天我们所言称的传统媒介的真正危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内容本身的危机,而是渠道“失灵”所造成的危机。这一“失灵”不仅仅在于人们已经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的选择,关键是,今天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交媒介已经把接触到人的“最后一公里”的渠道在悄无声息中替换为“人际关系”渠道了。人们今天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不再是由传统媒介所展示的世界的图景,也不再是由传统媒介所设定的议题,而是由人们根据自身的信任关系,由一个个“朋友圈”作为信息来源和传输的主渠道。传统媒介的传播能量再强人,如果不能突破和进入这个“朋友圈”,其传播的效能就会死在这“最后一公里”。因此,如何打入人际关系渠道,实现稿件与用户面对面的传播“接触点”或传播“接触面”,便成为解决传统媒介“渠道失灵”问题的关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