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第1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论文摘要】作为职前教师的培养基地,高等师范院校中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培养和提高职前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目前高师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实施策略。

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高等师范院校是职前教师的培养基地,在校师范生是职前教师的主要来源,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技术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向师范生传授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培养实用于教学需要的教育技术应用技能的公共课程,因此在高师院校开设好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所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学公共课教学的现状

在各种媒体大量涌入课堂教学的时代,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代教师的基本技能。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课程,主要依托公共课来完成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而很多高师院校对其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教师结构复杂,教材版本较多、内容陈旧,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多而广,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理论实践并重,二者课时分配比例不明确,甚至课时设置不足,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不强等因素,使师范生不能真正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含义,更不能自觉应用教育技术于教学中,形成恶性循环。

二、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课程性质认识不一

首先,片面理解“现代教育技术”,忽视对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理解和掌握。把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直观教具或只是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工具。没有把它放到教育层面、媒体技术层面和教学系统层面的高度、因此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其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目标的设置过于宽泛。有的将课程目标定位为培养学员信息素养和现代化教学能力;有的定位为使学生掌握教与学的基础理论,具备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这样的课程目标定位必然会造成对课程性质认识的不统一,是注重理论还是注重实践呢?理论和实践在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分配?一直以来都存在着较大争议。

2.师资队伍不足、专业配置不合理

很多高师院校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公共课的开设时间安排相对集中,且这门课程涉及的范围较广,导致从事这门公共课的师资不足,专业构成也比较复杂,有学教育学的,有学计算机的,甚至有其它相关专业的教师,存在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缺陷,这样势必会造成同一个教师授课时不同知识点力量会有强弱,无法在每一个模块都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对于师资的要求是复合型的人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理论合二为一,仅凭教师自己去领悟,或自己去学习教育理论,无疑是艰难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

3.教材对自身的定位不够准确

对于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它面向的是不同专业的师范生,因此,教材应有别于教育技术专业课教材,内容不要过于专业和精深。首先,教材的内容安排不合理,没有做到详略得当;其次,教材的编写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由于没有一个参考的标准(大纲)和要求,各院校都是自编大纲,自定教材,使得有的教材要么理论性太强,要么技术性太强。教材内容的选择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不了解教材使用对象的现实情况如何,真正需要什么。再次,教材内容陈旧,近十多年来,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地更新,公共课的教学已经从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等向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方向转变。还有,实验课没有统一的大纲,实验设备、材料匮乏,开设课时不足。最后,导致教学缺乏针对性。

4.教学手段传统、单一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由于学生众多、师资有限,大多数是采用集体授课,以讲义为主的教学方法,没有完全突破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有些教师教育技术观念落后,一方面大谈提高教学效果的理论;另一方面自己并没有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课堂中很少使用先进的媒体技术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手段先进方法单调落后,把过去的“人灌”变成“电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结果是教师难教,学生厌学。

5.实践条件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教育技术技能,需要开设足够的实验课时来使学生掌握。但近年来学校扩招,在校生大量增加,实验设施缺乏,这大大减少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机会,而配套实验课程的缺失,大大降低了课程的质量。同时课程的开设也没有严格按《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来实施,该课程的实施涉及到大量的操作性实验教学内容,甚至出现动手操作被授课老师的几页PPT所取代,讲述一下操作要领就结束了。以至于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分配到中小学后,面对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束手无策,还只能依靠粉笔黑板进行教学。

6.评价机制单一

教学评价是对教与学过程及结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反映了教育技术课程价值取向,对师生的教与学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目前很多教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平时成绩+期末笔试”的形式,考核方式主要是笔试,导致学生只重视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另一种方式是检验学生的操作水平,考试只在计算机上完成,如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一个课件作品的制作,这样师范生会把该门课程理解为信息技术课、多媒体课,完全曲解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

以上问题促使我们必须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探索课程的目标定位,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方法及评价手段,最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的策略

1.正确定位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教学内容。

许多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时为每周2~3节,课时相对较少,无法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依据课时少的特点,应将课程的教学目标缩小,定位得更加具体,可依据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进行定位,使学生在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学习教学设计,掌握计算机多媒体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形成教学应用能力。

同时,教学内容的构建是建立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的。教学内容的选择遵循适当弱化、以够用为主,突出应用特色,以能力、技能培养为主,重点内容深入,次要内容精简和学科专业背景相结合的原则,以教学目标为准绳构建教学内容。

2.突破传统思维,改革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强调实用性等特点,实践教学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教育技术是一门边缘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多,在教学中应精选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切记“大而全”,应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使用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技能,信息处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的能力等六个方面的知识能力。

可尝试通过构建教学环境,开放学习资源丰富教学手段,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之一,可充分依托学校和地方的信息资源优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构建开放型的实验条件,也可利用Blog、Moodle等平台构建开放式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注重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3.丰富评价方式

丰富评价手段,采用传统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考核评估,以了解和掌握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其次为了强化学生现代教育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更好量化学生这些能力的实际水平,可采用媒体操作、课件制作、教案设计等方式考核,重点应放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资源的获取及与专业课程的整合能力等方面。

也可尝试应用传统的学习评价与网络学习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可随时登陆网络学习平台查看学生的电子档案,通过课堂、电子邮件、论坛等方式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考试、在线测验等定量评价与课堂项目学习成果汇报、学习心得及课后访谈、问卷调查、Moodle网上投票、教学能力评价等定性评价相结合,准确、科学的对学习者做出评价。

4.创设有利于课程开设的环境氛围

很多师范院校缺乏相应的措施保证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完整开设,应从各方面入手,如增加硬件投入;加强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建构学习平台,满足学生个别化学习需求;在学习平台开辟教育技术讨论专区,让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或通过QQ、MSN等工具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倡导协作学习;精选一些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提供示范;强化教育技术与其它学科整合等。

5.重视教材建设,规范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提高其教育技术素养,因此教材建设必须以此理念作为先导,构建不断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全新体系结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材体系应以《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为参照,注意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根据师范院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设置。目前全国范围内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版本很多,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使用,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组织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教学人员进行编写。教师教学中应以《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大纲内容为标准,结合学校教学环境、学生学习需求等做出不同的偏重。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是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应利用一切积极因素,发现问题,勇于改革尝试并付诸教学实践,使我们的毕业生走出校门,就是一个合格的、具备教育技术能力的教师。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关于《职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4)

2 陈一民.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5)

第2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整合

一、概论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应该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为了适应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广大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是有各种生理缺陷的残疾儿童,数学课又是一门严谨而略显枯燥的学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够提高数学教学的丰富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残疾儿童的生理缺陷得到补偿。所以提高特校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十分重要。

二、特校数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基本内容

1,基本的理论和信息素养

教师必须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包括应用计算机处理学生考试成绩、备课、写电子教案、编写测验试题等。

2,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运用

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不同残疾类别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授课内容,选择和使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例如,聋童以视觉参与为主,盲童以听觉参与为主。就应该根据这些特点选择设备。教师应熟练掌握幻灯、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的使用。教师还应学会使用专业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例如:PowerPoint、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都是很好的制作课件的软件。通过课件的运用,使课堂教学直观、丰富、互动性强。除此之外,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还要具备助听器的使用保养,测听设备、语训设备的使用及相关的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盲文打字机的使用和其他一些盲人辅助设备的使用知识等。

3,利用网络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关于特殊教育方面的资料很少,互联网则为特殊教育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应当掌握电脑网络的一般原理,学会利用网络搜索教学中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教学资源,学会传输文件和进行网络交互式教学,能利用电子邮件跟同行或学生进行交流,还可以创建个人网页和校园网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其他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4,课程整合素养

也就是加强综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具备把现代教育技术和不同媒体优化组合,并且有机融人数学教学过程的能力和素养,真正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1,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树立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教育新理念。

首先从思想上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因为教师的教育行为主要受其教育思想、理念所支配,只有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理念,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残而不废的合格人才。新的教育理念包括:构建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改变学习方式,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这种转变主要表现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课堂讲授式向协同式学习转变。将现代教育技术观念与原有教育观念相融合,内化成自己新型的教育理念。

2,积极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比较少,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对特校教师而肓,参加各式的专业培训是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其类型有:(1)学位进修。这种方式主要是教师参加在职函授或脱产学习,如师范类本科函授、教育硕士等。(2)短期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短期集中进行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修活动。主要由教研部门等组织的短期培训,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等。(3)校本培训。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校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组织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或教学研究等。

3,提倡自学,通过自学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

通过培训方式可以很快获得一些教学新技能,然而要将它内化成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关键还是自学。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1)态度要积极。(2)是善于借鉴。目前网上有很多免费课件,教师要学会内化和加工,根据自己学科和学生的特点适当借鉴,只有懂得借鉴,才能有所创造。(3)加强合作。一方面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4)注重积累。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收集各种教学素材,收集各种类型的优秀课件等。

4,多实践,是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关键

第3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49-03

教育技术学不仅是一门交叉学科,更加是一门技术学科。作为未来的教师群体——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和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密切相关。因此分析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探索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尤为重要。

一、衡量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

我国教育部于2004年12月5月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提出衡量师生教育技术的标准,如下:

1.意识与态度:指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应用意识、反思意识和终身学习等方面要求。

2.知识与技能:指用于规定相关人员所应掌握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应用与创新:指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在应用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支持与管理、科研与发展、合作与交流的创新与提高。

4.社会责任:指公平利用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与分析

本次调查以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衡量标准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标准》中的四个维度来设计调查问卷,对内蒙古大学、包头师范学院和呼伦贝尔学院三所高校非教育技术专业的师范生的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选取大三、大四的即将毕业的师范生中抽取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220份,回收问卷220份,有效问卷200份。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1.有关意识与态度方面的调查。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意识不足。

问题一:您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对于提高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帮助大吗?

问题二:您认为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吗?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部分师范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重要性的意识不足且没能意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2.有关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调查。

(1)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概念只达到基本了解的程度。

问题三:您对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概念的了解。

从问题三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师范生对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概念的掌握都只是达到了一个基本了解的程度,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能够达到非常了解的程度。

(2)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不是很理想。

问题四:您是否掌握了教育技术的概念?

从问题四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只有47%的人达到了基本掌握情况,而剩下的53%的人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

(3)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获取信息能力较弱,使用其他媒体资源和创新能力不强。

问题五:您主要获取信息的途径是?(多选)

从问题五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发现:师范生能通过一些途径收集教学资源。

(4)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获取教学资源的途径单一,使用教学媒体及多媒体资源单一。

问题六:您今后在教学中通常会选用哪种教学媒体?(多选)

从问题六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现师范生普遍使用最多的教学媒体就是计算机,对于其他教学媒体使用很少。

问题七:您今后在教学中通常选用哪些多媒体资源?(多选)

从问题七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有大部分师范生使用图形、图像作为多媒体资源,其他多媒体资源同学们的使用比较少。

问题八:您通常通过哪些途径收集教学资源?(多选)

从问题八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有76.7%的师范生通过纸质资源获取教学资源和信息,其他途径使用甚少,获取和收集教学资源途径单一。

(5)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掌握的现状情况参差不齐。

问题九:您对常用备课软件的掌握情况是?

问题十:您对多媒体设备的掌握情况是?

问题十一:您对考试辅助系统的掌握情况是?

问题十二:您对媒体特点的掌握情况是?

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师范生只掌握了基本的备课软件,其他的多媒体资源使用技能就比较差;对考试辅助系统的掌握也比较差;对媒体特点的掌握情况一般。

3.有关应用与创新方面的调查。

(1)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设计与开发能力差。

问题十三:您是否能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与制作教学资源吗?(如课件、图片、音乐等)

从问题十三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现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设计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十分薄弱。

实践教学中教学设计能力的很差。

(2)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很差。

问题十四:您是否掌握教学设计的基础内容?(多选)

从问题十四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师范生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设计与选择、教学评价设计四个环节的把握能力上不强均没能超过30%;对“学习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选择”、“教案编教写”三个环节的把握能力也没能超过去40%。说明这些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很差。

(3)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教学设计的创新能力差。

问题十五:您是否能独立进行教学设计?

从问题十五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只有29%的师范生能够独立的进行教学设计,有70.9%的学生表明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这说明现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只是理论上的学习,在实践中缺少锻炼。

4.有关社会责任方面的调查。

(1)内蒙古地区高校大部分师范生对应用教育技术社会责任都比较注重。

问题十六:您在教学中,注重教育技术中的社会责任的程度是?

从问题十六的数据统计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人对应用教育技术社会责任都比较注重,只有很小一部分师范生不太注重。

三、培养内蒙古地区高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议

1.加强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

转变师范生的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教育技术能力的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实践应用培训,提高师范生的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力,优化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意识。

2.加强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的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高校师范专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在该课程应原有的基础上以《标准》为导向,结合我校师范学院师范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开设教育技术公开课,在实际的教学中应适当改变原来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这门课程。

3.加强教育技术多媒体设备的建设,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学校加大对现代教育实验设备的投入以及更换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投入资金,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网络资源建设,鼓励学生使用学校的网络资源,根据不同的学科设定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

4.加强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注重培养师范生的实践能力。

加强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和策略传授教学设计相关理论与知识。培养师范生在理论上教学设计能力的同时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师范生成为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主导者。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和实践,让学生与学生和学生与教师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时间。

5.增强师范生对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书育人”这四个字告诉我们,作为教师不但要传业授课,还要给学生传递做人的道理和如何做人。作为未来的教师——师范生,他们的师德教育业是尤为重要的。作为高校教师在教书的过程中要渗透“做人”的教育,引导这些未来的教师——师范生负责任的使用技术(如不沉迷于游戏、不上等),让学生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成玲.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衡量标准的解读[J].考试周刊,2008,(42).

第4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论文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共同体;专题教学;互动

教师能力是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具备良好能力的教师有利于提高传授知识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教师适应新的变化与需要。教师能力结构包括教学组织、设计、实施及教师自我提升的能力。这与教育技术密切相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明确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有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激发学习者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将其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因此,探析适当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有效提升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成为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

为了解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现状,笔者进行了文献研究和实践调查。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进行跨库检索发现,国内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研究侧重于课程内容体系的重构、教学改革的思考、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探索等。通过网络对河南省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任课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省内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基础薄弱、课程认识有误区、教学环境配置不足、教师素养不高、教学方法单一、教材选用无统一标准、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考核方式不客观儿个方面。通过excel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采取专业横向比较与年级纵向比较法进行结果分析。综合文献研究和实践调查结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课程认识有偏见。首先,部分院系领导认为,只需让学生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具备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理论和方法,技术操作在课堂内简单介绍即可。没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投入较多的经费去开设实验课。

其次,部分任课教师对课程开设不重视,教学内容侧重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的教师只依照教材讲解,较少结合学科特点组织教学内容。此外,学生对课程认识有误区。由于教学多理论讲解,缺乏实践操作,且内容多课时少,当学习期望与教学实际有落差时,学生易于降低课程学习的兴趣。

2.教师能力结构存在不足。教师能力是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在教学设计模块,要求教师能够基于教学设计理论基础,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科特点,通过实例分析和学习活动组织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而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依照教材理论讲解,未能将教学设计的理念体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没有结合学生所在的专业进行具体的案例设计与分析,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能力发展。

3.教学设施不够完备。多数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多媒体教室配置不足,实验设施缺乏。因此,大部分院校课程教学只是理论讲授,而没有安排实验。同时,部分多媒体教室存在投影画质不好、音响扩音效果差、网络不通等问题,使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存在较多困难。

4.教材内容繁杂。师范生毕业后多是从事基础教育工作,高师院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设目的及教学实践应考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状况。现有《现代教育技术》教材版本很多,内容从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到教学设计,从常规媒体应用到网络教学应用,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远程教学,从多媒体课件制作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知识范围大而全,教学重点不突出,不适合师范生的学习要求。

5.教学实践未能结合学科专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注重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注重基本理论、信息技术与专业学习相整合。但多数教师基本上是依照教材对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知识进行理论讲授,很少关注不同学科特定的教学实际,不论是理科还是文科抑或是艺术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一样。

6.教学方法单一。课程教学存在学习对象广泛、班级规模大、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等问题,而目前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平时除了少量的作业布置,较少组织学习活动,课下交流更少。

7.评价体系不合理。课程评价采用考查方式,教师作为评价的主体,评价内容综合期末考核和平时成绩。期末考核多是基于课程学习让学生写篇小论文或制作一个课件,平时成绩则按照考勤记录与作业完成情况打分,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及课堂表现。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应具有开放、互动、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习对象广泛的特点,在深入分析教材及充分考虑有效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依照教学大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生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确定教学专题。通过教学实践研究,笔者将课程内容确定为5个教学专题:理论基础、媒体与环境、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创作、网络教育应用。理论基础专题包括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媒体与环境专题包括媒体素材获取与处理、现代教育系统与环境;计算机辅助教学专题包括课件制作的基本方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案例评析、基于学生所在学科选择单元内容进行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专题是应用创作软件制作教学辅助课件ⅲ”(创作软件包括ppt、authorware、flash,教学内容因专业不同而有所侧重);网络教育应用专题包括学习资源的检索与下载、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博客、好看簿、de1.icio.us)的创建与应用。

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培养的核心能力,但基于课程是面向全校师范生开设,考虑到不同专业的学科特性,将其融合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专题中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部分,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涵义,有效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远程教育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中基本都会涉及,基于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没有单独列为专题,而是将其恰当地融于课程教学实践中。可针对传统的课堂讲授法比较分析,也可以在讲授计算机辅助教学法时对其进行适度介绍,并提供相关远程教育网站,以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课下自主探究对其进行深入了解。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

课程教学不仅给学生以知识技能,教师还应通过课堂教学和活动组织引导学生转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其开放、自主、协作、创新的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模式构建的思路是“主导一主体、专题讲解、互动协作、教学相长(见图1)。教师结合教学专题合理分配课时,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基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按照专题设计开展教学、导学活动(见图2)。

1.分析教材,结合实际确定教学专题。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材有很多版本,这些教材从编写思路上有较大的重复性,且内容陈旧、繁杂。教学专题确定应遵循3个标准:(1)课程中的部分重点、难点内容形成专题;(2)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与相关应用、研究热点问题整合;(3)课程中对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要求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

2.基于专题围绕教学重、难点整合资源,组织教学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在透彻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利用网络查阅专题相关的研究新进展及热点,使其与教材内容相整合,形成专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还应善于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学习,并利用导图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完整地把握教学内容。

3.选择媒体,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制作课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的教学媒体。结合学生特征和媒体特性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课堂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能满足其学习需要。

4.主导一主体,任务驱动。“主导一主体”师生关系的确立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互动效果,促进学习者主体意识的培养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围绕专题内容布置学习任务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开展学习活动,加强互动、协作,师生共同发展。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学习活动的组织,譬如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等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活动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师生互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后,结合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并明确提出任务要求,以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后充分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实时和非实时的辅导,培养其积极、正确的学习态度。

6.课程评价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应改变过去重视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观,采取多种评价形式,考虑多方面的评价内容,综合多元评价主体。评价形式可采取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作业情况、新理念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期末考核等;允许学生和同伴参与课程评价,以实现评价的客观、全面、公正。

(二)教学实施

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课堂讲授以教学专题为单位,专题内容是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融合网络相关资源,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综合确定。实践活动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协作、微格教学等形式展开。自主探究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通过个人探究深刻掌握知识;小组协作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或作品创作等形式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微格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基于学科确定单元内容,对单元内容进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设计,通过在微格教室进行实践教学,以培养其应用现代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能力。为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任课教师要转变课程意识、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开放、发展的学习观,能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个人学习、教育实习及毕业后的教学(见图3)。

该模式注重师生的自主、互动。每个教学专题独立展开,又渗透于其他专题教学中,实现了课程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运用时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

1.教学专题设置要合理。专题不是抛开教材,而是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充分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实现课程培养目标。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从教学重、难点中确定专题,注重网络资源的搜集,从研究热点中提炼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专题内容。

2.专题内容设计要具体,突出实用、新颖。教师要认真设计专题的知识结构、具体内容和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的时效性。由于教学对象广泛,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以了解其需求与兴趣,同时,结合基础教育课改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教学内容应注重实践性、创新性。

3.教学手段要灵活。教学过程应注重师生互动及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根据专题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小组讨论、作品创作等实践活动的组织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基于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处理好课件的“教学性”与“艺术性,以便既能突出重点,明确难点,又能给学生以较强的感官刺激,诱发其学习课程的内在动机。

4.评价关注过程,注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师范生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的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因此,要构建立体化的评价体制,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注重学习内容的实践应用。

第5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艺术设计教学互动运用

一、教育技术概述

1.教育技术的定义

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指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网络、卫星通讯等各种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技巧、方法和理论等。

教育技术发展到现在,人们更倾向于用系统方法来定义教育技术。不同阶段的教育技术中强调的技术着重点不同。教育技术概念的发展也体现着人类思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育技术学是一个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学科,它根据教与学的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借助技术手段和教学资源,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学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研究:如教育技术的概念;教育技术的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教育技术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2)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史;各国教育技术的比较研究。

(3)媒体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包括媒体的分类、媒体的性质、媒体的教学功能以及各种媒体的教学应用等研究。

(4)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以“学”为主的设计和以“教”为主的设计;教学系统开发的内容、方法、步骤等。

(5)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新发展:包括网络教育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技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技术等。

(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

(7)教育系统最优化,教学环境的设计。

(8)远距离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包括远程教育的模式与理论、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

教育技术的应用,也就是实践领域常由程序化的模式和相关的理论来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教学效率,扩大教育规模和促进改革作用。教育技术总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但是由于教育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采用的技术手段和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而形成了课堂教学领域、远程教学领域、企业员工培训领域等三个主要的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

二、艺术设计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环节需完善的地方

一支笔、一张纸、几张范作加教案,这是我们最熟悉、最习惯的艺术设计教学方式。然而,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进入教育领域已是大势所趋,已不再是“点缀”了,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

1.师资方面

在一些有传统、有积累的艺术高校里,一些老教师,他们有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经历,但他们对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了解,包括对电脑知识方面的运用。还有一些教设计的老师也往往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对网络里的一些同类教学没有进行比较、借鉴。而且一些相关的教师师资培训还不够,或有些师资培训有些形式化。

2.学生方面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高校扩招以来,还有近些年出现的高考艺术热。这都为我们的艺术设计院校输送了大批学生。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与以前相比有了较大差距。学生的班级人数也由以前的10—15人发展到现在的30人左右。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校里,因校园内艺术氛围好,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还较好。但在一些综合性院校里,特别是一些艺术专业刚开设不久的学校里,校园艺术氛围不够浓,学生的学习氛围就总体偏弱。

3.配套设施方面

教室设施的多媒体化是一个大的趋势,但这主要是针对一些大的教室,一些专业教室配置多媒体的可行性还不大。而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中一开始会使用一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后面的课堂阶段会叫学生画草图、出方案等。这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使用还存在矛盾的方面。

三、良性配合,充分运用

1.由于任何好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落脚点都在教师身上,所以要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各样的教研活动,并进行信息传播理论、教学理论、教学设计、优化组合理论、教学软件的设计、编制、使用、选择和评价等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培训,提高应用教育技术的认识和能力,以促进教学改革,促进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偏重传授向课堂师生互动发展,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还要把自己的教学通过网络与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有学习的可选性、可比性。

2.学生的素质组合是多样性的,特别是在一些生源综合素质相对薄弱的院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广泛的表现能力,可以超越时空和宏观、微观的限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把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明确的学习动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深厚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直接经验范围,形象具体地表达教学内容,反映事物的固有属性,为学生的认知活动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思维素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学生由于有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获得了多渠道学习的机会与学习的自由性,即补偿性、适应性的学习。此外,校方的积极领导也不可忽视。既要看到学生角色转变的外在可能性,又不能忽视对学生学习的引导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起关键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深入学科、深入教学、深入课堂离不开教育媒体和配套软件的支持,因此学校在教学与建设过程中,在不影响政党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况下,应将添置教学媒体和软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此外,在条件暂时还达不到的地方要创造条件,学校和广大师生要积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软性力量,组织争取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基金等的申报,争取经费。对现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要进行整合,充分利用,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第6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课程整合

[作者简介]马书燮(1961- ),男,河南濮阳人,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分析及数学教育基本理论。(河南 濮阳 45700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65-02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念与内涵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通讯技术、远程通讯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也是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现代媒体教学法的综合体现。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主要包括:一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物化手段。诸如,充分利用计算机、数字音像、卫星广播电视、交互网络通信、虚拟仿真技术等为核心的现代科技成果,使教育信息呈现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教学过程智能化的硬件组成部分。二是经过精心选择和合理组织的学习教材。这种学习教材,是在依据满足社会和学生个人学习的需要、符合认知规律的前提条件下,与数学教育教学密切整合,成为新型学习环境的软件组成部分,服务于课堂教学。三是设计、实施和评价教育、教学过程的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广泛应用,不但丰富了师生的学习资源,而且给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评价和管理带来了科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使其更加准确快捷。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1.为教与学构建动态环境。现代教育技术为数学教学构建一个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有机整合的交互式、开放性的动态教学环境。这个环境不光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还包括教育资料、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人际关系诸多要素。教学环境与学习者、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共存共生,而诸要素还都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它们已从静态环境转变成动态环境。

2.为数学教学提供理想的操作平台。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操作平台。(1)丰富教育资源。它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样化。(2)变抽象为形象。它能把教学内容变得充实、形象、直观、易教易学。(3)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摆脱文字平面化叙述方式。(4)多维化、集成化、交互性特征。可以通过声音、文本、图像、动画等多媒体为学习者营造出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促进学习。(5)现代教育技术的超文本功能,使过去难以实现的教学设计变为现实,使教学信息组织表达最优化。(6)双向交流、交互功能。它使教育过程更加互动,教育对象更具针对性,使教学问题更加科学化和明晰化,使数学变得更加现实。

3.构建新型教学关系,实现教学互动与合作。数学教育技术化的发展,给教学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关系。新环境下的教学使教师、学生、教学媒介、教学环境构成了教学的多元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交互合作过程;强调每个人既是信息的输出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强调接受者输出者双重身份引导、补充、启发的相互合作关系。

4.易于教学活动的个性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密切整合,一方面有利于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与风格,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展示教师个人独特的教学魅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给学生认知的主体性生长提供便捷的途径,使师生在教学双边活动中个性化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原则

1.理论与实际联系的原则。新的课程观要求授课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但目前实际状况是大部分授课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深入研究,只局限于技术范围之内的探讨。一个完美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数学教育理论与现代技术操作的密切结合,因此担负数学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对数学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学习和研究,从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2.研究性原则。它强调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强调符合学生数学认知的实际,强调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强调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目的是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主体性原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的展开进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

4.主导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容易从“以教师为中心”变成“以多媒体为中心”。我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但决不能代替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所以要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形式、人与机的关系。依据学生的客观实际,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作用,使学与教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想。

5.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是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整合过程应该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它包括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的开放。从观念上,教师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从内容上,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渠道更多,范围更广;从学习方式上,不局限于课堂,不依赖于教师的传授,途径更多、更广。因此打破了问题答案唯一性的传统观念。

6.数学性原则。数学性原则是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应遵循的最本质的原则。具体要求如下:(1)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数学认知的实际,充分注意体现数学和数学思维的特点;(2)符合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在充分利用多媒体功能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表述应精炼,言简意赅,并要使用数学语言和符号,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文字,并注意文字、符号的数学规范化。

7.实用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数学教学课堂,从实用性角度考虑应注意两点:(1)课堂教学信息量不易过大,避免学生消化不良;(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课件要操作简便快捷、前后统一、便于操纵控制、简单实用。

8.效益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功能、高性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课件的设计要在学生可接受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丰富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

9.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任何学科、任何领域开展科研的必要前提。基于数学教学在整合活动中,选用的教学材料,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和认知规律,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思想为指导,教学目的要明确、内容要准确,并能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四、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策略

1.要从精神意识层面上整合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有两种认识:一种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当做一种课堂教学呈现知识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是一种表面化的、浅层次的整合。另一种是既从物质技能的层面,又从先进教育思想与科学技术方法的层面进行的整合,具体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转化为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系统规划,从根本上改变教育教学模式,促进人的精神意识层面的发展的整合。综合分析得出:二者的整合必须定格在精神意识深层,以具体的数学案例为载体,不然整合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加强对数学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数学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要求教师具有娴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本领。要想提高数学教学整合的层次与质量,必须先切实提升数学教师运用数学专用软件的水平,这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具体引领的方法是:(1)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针对数学教学专用软件的研习;(2)采取外请专家、内用高手、内外并用的方式,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既要重视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的培养,又要重视对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学习与掌握,真正形成理论知识、智能技术两位一体的整合。

3.适度有效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清楚地意识到任何先进的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使用得当会受益匪浅,反之则贻害无穷。数学毕竟是集严密性、逻辑性和创造力与想象力于一身的理性思维化的产物,而现代教育技术则是一种人工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过分地依赖技术不但会束缚人脑思维的开放性,还会丧失人脑的自主思维性。因此,应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黑板纸笔传统式教学之间达到一种平衡,适度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要强调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丢失数学的特色,又不能把现代教育技术看成是作秀的工具、应付检查的摆设。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选出最佳媒体,真正达到能在课堂上科学、高效地应用。

4.“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互相整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分夸大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也不能把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保守化或完全丧失。至于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二者的关系,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协同关系。比如,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黑板具有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容易操作等优点。当然,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1)教学规律上,它克服了传统数学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多形式、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2)教学模式上,它是一个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与系统,同时又是能够形成相互协作的教学环境与系统;(3)教学内容上,它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4)教学手段上,它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把“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整合,取长补短,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才是取得教学最佳效果的良策。

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和研究才能实现。另外,我们还要强调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应该倡导一种观念,即现代教育技术只是一种工具,不能取代教师的地位。我们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实践中,要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不断修正,实现人机交互的不断进步,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姬春秋,赵宝江.高师数学建模课程的教学途径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2]李世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问题探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8).

第7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学生;优化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等技术走进高中课堂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所需,成为时展所需。生物这门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高中生物教学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入生

物课堂教学之中,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顺应时展的要求,是提高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也是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要求。而高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很好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内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及国内外一些成功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办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熟悉并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积极作用,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课程相结合,充分发挥教育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更加全面的理解生物知识。而现实中,很多生物教师不是不会用现代教育技术就是不能充分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学校要注重对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要求教师紧跟时展潮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教师要努力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能熟练地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生物课堂教学当中,积极促进生物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结合,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生物知识。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生物是一门让学生充分了解自然、接触自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实验科学。引导学生从普通生物现象入手,然后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探究等方式,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通过笔者对生物课堂教学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教师习惯于强制要求学生硬性地记忆一些枯燥乏味的生物概念和理论知识,如果学生不能理解,也很难记忆,这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如,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的情况,只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情况,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不能给予每一个学生足够的关怀和重视,师生之间关系并不是很好,这也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复杂的生物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比如,高中生物中关于生命活动过程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个内容很难进行实验,仅靠教师讲解又很难使学生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比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一个生命活动全过程的动态课件,让学生亲眼看到生命活动的全过程,这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又如,教师在授课开始前安排学生观看一场球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致,然后顺势引发学生思考:队员之间如何传递信息?队员获得信息后生体机能是怎样处理信息的等问题。这样,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是教师灌输,这样就导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而且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都不一样,教师的“满堂灌”没有效率,加上高中生学习的内容繁多,时间紧张,压力很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针对个人的学习情况,直接、准确、快速地找到解决办法。比如,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直接查询、获取生物知识信息。不仅如此,现代教育技术还可以灵活地分析处理生物数据信息,进行绘制表格、构建模型、制作视频教程等,促使学生学习生物方式的多样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效率和质量。

高中生物本身是一门很抽象、很难学的课程,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解决生物教学问题带来了很大的福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要努力掌握现

代教育技术,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结合。笔者在文中简略地探讨了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够为现代科

学技术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行为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次仁德吉.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中的有效性探讨[J].科技,2013(02).

第8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一、研究教学目标,加强学习,树立新型教育观

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中药学基本知识和具有制药基本技能。《市场营销学》课程作为药学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开设目标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企业和其他组织加强市场营销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分析营销环境,研究市场购买行为,制定营销组合决策,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和提高正确分析和解决市场营销管理问题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国的医药行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医药企业要不断开拓市场,获得理想的投资利润,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药学专业人才的走向,除了一部分将从事药品制剂、生产研发等领域,越来越多的人才迈入了药品营销行业,成为我国医药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因此,认真学好市场营销学,研究掌握销售的规律、方法、手段、策略等,对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不同的教育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开发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学习并且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按照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

二、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根据《市场营销学》的课程特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不同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视听媒体的运用

视听媒体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技术,视听媒体的运用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视觉化,使之更好地表现所需讲授的内容。视听媒体的设计要考虑图像、文字、色彩3方面的因素。图像是媒体教材中的视觉材料,在《市场营销学》的《促进销售策略》这一章中第三节《广告》的讲授中,平面广告的运用多数都要用到图像。在《产品包装策略》这一章节中,讲授包装设计的原则,都可以利用图像、文字、色彩来表现所需讲授的内容。如,将宛西制药生产的月月舒痛经宝颗粒的旧包装与新包装进行视觉对比,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包装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2.视听觉媒体的运用

视听觉结合于一体的媒体被认为是一类非常好的传播媒体。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商品策略这一章节的品牌与包装策略时,教材中选德国奔驰汽车的“梅赛德斯”这一品牌来阐述品牌的内涵。但是大多数同学对于这一品牌认识还是有一定局限。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柳云龙奔驰广告和奔驰全球E级轿车上海环球会的视频,就可以从奔驰广告入手,向学生介绍该品牌所凸显出的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等内涵。这样,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结合教师分析讲授,对品牌的内涵的认识便会加深。运用视听觉媒体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变为学生感兴趣的视频,将教材中的文字变为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去思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3.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编辑、加工、处理、输出,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交互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由于运用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可以充分发挥对视觉、听觉的刺激,能够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内容直观地向学生进行展示,更有利于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可以将所讲授课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呈现为文字、图形、动画、视音频等教学信息,按照教学思路逐步呈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9篇: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范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29-03

“现代教育技术”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主要任务是让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前接受现代化教育技能的训练,掌握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熟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对基于各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进行设计并实施,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制订了45课时的教学计划,其中理论教学25课时,实验教学20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特别注重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和建设。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搜索可以得知截至2011年,共计11所高等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本科类3所、国家级网络教育类2所、省市级本科类6所。经过多年建设与改革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

(1)资源共享性不强,大部分没有更新内容。通过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许多课程部分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内容需账号登录方可使用,大部分课程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就很少对课程网站进行完善和维护,课程内容几乎没有更新,只有一些公告通知或论坛有更新。因此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和健全课程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完全共享,并能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学科资源及时上网,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2)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管理,重复性强,适用性不强。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时可采用知识管理系统,对资源建设作统一的、科学的管理。

(3)资源内容的国际化交流有待强化。现有的课程资源网站均提供参考文献、网站链接、扩展读物等资源内容,这此内容多为国内学术成果,而国外学术知识则仅以网站链接为主,缺乏专项的最新学术会议、成果介绍和交流。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结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保证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应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以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助于师生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生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信息资源建设。

(2)系统性原则。为使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系统整体,在资源建设准备阶段,必须全面考虑资源建设的目的、标准、结构、现实条件等因素,有整体的、系统的资源建设规划与设计。

(3)发展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内容日新月异的课程,因此资源的建设也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资源使用过程不断地补充新内容,与时俱进。

(4)创新性原则。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加工、修改,提炼出更实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的规划

依据我校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李方、叶谷平著),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设计了八个理论学习模块、九个实践活动模块,如图1所示。在实际授课时,每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教学设计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活动流程,也可针对专业特性灵活调整实践活动模块的课时安排。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教育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并通过必须的数据元素(LOM核心集)、扩展的数据元素(分类属性),可选的数据元素三个维度对教育资源加以描述和限定,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开发的兼容性和共享性。[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程数字化建设的升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提升,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可分为:教育资源、过程资源、环境资源,如图2所示。

(1)教育资源。是指保障教与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资源,此教育资源的含义比《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更广,包括:导学资源、教学资源(技术规范中所界定的资源)、移动资源。

1)导学资源。指顺利开展网络学习必备的引导资源、学习说明举例等。它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此类资源包括视频导学、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课程导航、知识地图等。如视频导学是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特点、内容结构、学习方法,使学习者对课程有总体认识,对课程要求有基本了解,以达到有效学习课程;知识地图则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包括显性的、可编写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2]

2)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阐述了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四个层次的含义: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的评价与筛选;工具层次的建设,并界定了九类资源:包括有媒体素材(又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源、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3)移动资源。此类资源的作用是师生使用移动设备可实现4A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活动。从所采用的媒体形式来分,主要包括文本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丰富且格式多样的移动学习资源,并配套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络平台,登录手机平台即可浏览课程,获取资源,参与讨论等。

(2)过程资源。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作品和成果,这些作品和成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提高学习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此类资源包括有论文作品、实践成果、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学习论坛等。

(3)环境资源。此类资源是指支撑教与学过程的软件环境。主要体现为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学习工具(如学习计划制定工具、学习笔记工具、学科词典、QQ群组、博客平台、学习论坛等)。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评价阶段、与再创新阶段,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在准备阶段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可通过学前测评或学习风格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以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或测试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学习支持,并进行学习内容模块分析,整体规划课程学习内容,再经过对教育资源、过程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分析,从而获得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整体设计。在资源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开发工具,进行素材收集,开展资源建设阶段。建设完成后的资源要进行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检验和评价,评价不达标,则返回再修改,评价达标则正式,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资源的累积和对资源的整合、加工,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五、结束语

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4]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各种学习,从而培养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数字生存”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1-55.

[2]知识地图[DB/OL]baike.省略/view/7661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