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智能运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制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加上新医改的大背景,我国制药企业也逐步投入到市场经济竞争的大环境下,并作为市场的主体。我国制药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在经济竞争中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因此制药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凸显出重要位置。本文阐述了我国制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涵义和主要内容,并对目前我国制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涵义
企业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基于外部的市场环境,通过内部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和组合而对财务目标所产生作用的程度。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主要是指针对于一系列企业营运能力指标的分析,主要包括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几个财务指标。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是反映企业资产运用的效率。
二、我国制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主要内容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是由人力资源营运能力分析和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两部分组成。
1.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分析。人力资源营运能力的分析通常情况下是采用劳动效率指标来进行分析。劳动效率是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或净产值与平均职工人数的比率。我国制药企业需要采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式对我国制药企业的劳动效率进行考核。例如将我国制药企业实际劳动效率和本制药企业的计划目标,历史水平以及国内外先进制药企业的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研究,进而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从而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劳动效率的潜能。
2.生产资料营运能力的分析。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主要是有以下四种指标分析构成: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以及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其中针对于制药企业来讲,由于制药大型制药设备是可以长期使用,而且可以重复利用的,因此固定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和总资产周转情况分析对于制药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影响相对来讲比较稳定,所以制药企业的生产资料营运能力分析关键是流动资产周转情况分析。
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分析主要是对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三个财务比率的分析。
针对于制药企业赊销现象,以及药品针对性的研发,笔者主要对于制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进行详细分析。
(1)制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一指标主要是指制药企业在一定时期之内的药品业务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主要是反映制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应收账款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次数,另一种是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即所谓应收账款账龄。
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赊销收入净额。
由于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大部分存在赊销的现象,因此我国制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对于制药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制药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要反映了制药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和管理效率的情况,是反映制药企业营运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制药企业存货周转率。这一指标主要是指制药企业在一定时期的主营药品成本和平均药品存货余额之间的比率。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制药企业在药品研发和经营阶段中药品营运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制药企业存货周转速度的快慢情况反映出制药企业在药品研发、药品原材料采用购、药品储存、药品生产以及药品销售等环节运营能力的情况。
三、完善我国制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1.制药企业需将营运能力分析作为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由于我国制药企业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存在忽视或者轻视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的现象。尤其是制药企业的决策者,受到长期固有观念的影响,即使会计人员做了分析,也几乎不看,这样造成制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工作没有有序的开展。制药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体系直接影响着制药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制药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指标,所以制药企业急需将营运能力分析指标作为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
2.制药企业需做好数据的采集分析。由于我国制药企业长期以来忽视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所以在数据采集方面存在不定期性和局限性。之后,制药企业在采集营运能力分析数据时,要坚持分析数据的计算期一致的原则,全部以年或者季度作为计算期。在制药企业资金占用波动性大的情况下,制药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分析企业的营运情况,因此需要更加详细的资料来进行研究和计算。
3.制药企业需强化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保障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质量。随着我国制药企业经营环境以及经营态势的变化,我国制药企业需要重视营运能力分析体系。因此在这一大背景要求下,制药企业的会计人才需要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达到这一目标,制药企业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并在岗位工作中定期展开新知识、新业务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孙继玲.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研究[J].企业研究,2012(24).
[2]胡双明.营运能力分析指标的设计原理探讨[J].时代金融,2012(21).
[3]黄娟莉.基于财务比率的企业营运能力分析[J].现代商业,2011(23).
[4]李秀英.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J].现代经济信息,2008(07).
【关键词】电厂热工自动化;智能控制 ;研究方向;应用
前言
热工就是热力工质的简称,一般而言,热工就是指热力工质自动控制的应用。而电厂热工就是电厂中的热力工质自动控制的应用,包括仪表控制系统和检修等。随着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安全问题也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传统的控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需求。而智能控制的出现,对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得电厂热工自动化应用更为安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特定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需求的日趋增加,许多电力企业对于电厂的自动化以及智能化控制管理的水平都表现出迫切的要求,不过,实现智能化控制的同时需要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而如今的一些传统控制法,也已经无法满足电厂相关的自动化需求。电厂想要真正掌握一个高效、完整、便捷的智能化控制是非常困难的。基于此,以下就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智能控制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
一、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智能控制应用的研究方向
智能控制理论首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将智能控制应用于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使得电厂热工自动化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智能控制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智能控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外的理论发展已经越来越完善,满足了大部分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实际使用需求。智能控制的系统特点以及所研究的内容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笔者认为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智能控制应用的研究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1)将智能机器人控制技术运用到工业控制的领域当中。(2)对模糊控制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技术的控制方法进行研究。(3)对复杂性数学模型以及集团性的结构框架的研究。(4)对自动化规划以及实时控制系统的继承优化生产计划进行研究。(5)以实验为基础,对自动化的不确定性进行准确的识别、建模和控制。(6)对智能控制技术相关的认识论以及方法论进行研究。经过这些研究可以发展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主要是以专业的理论为基础,同时结合实际生产的环境,从而将理论和技术两者相结合,最终达到强化的适应性和灵活的特性。(7)对傅立叶变换理论所提到的故障诊断系统进行研究。另外,还需加强对一些复合智能控制的模式、覆盖式的智能控制模式以及模糊控制式的模式等这些新型的智能控制模式进行研究和应用。
二、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分析
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智能控制的应用,使其安全得到保障。智能控制是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正常运行的保证,许多企业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提升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技术的控制方式以及所应用的水平。笔者认为对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智能控制的应用分析,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控制。
1、对给水加药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应用智能控制,可以采取模糊控制来对电厂的变频器进行调节,使得电力的输出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对电力输出进行控制的同时,可以使得给水加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控制的实现,使得传统电厂热工的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同时也使得电厂热工管理中的不足得到了改善,如给水质量的提高、供应不足的改善等。另外,将模糊控制应用到火电厂的自动化技术当中,可以使得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多的体现,从而实现电力工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对过热的温度进行控制。锅炉的过热温度是指衡量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如今锅炉应用的重要内容。使用智能控制就可以在过热温度产生变化时,操控其对热量的控制系统,从而实现热量的减少。同时还需加强对其惯性和滞后时间的控制,这样才能增强系统对于过热温度的适应力。另外,在采用了智能控制的电厂自动化模糊,可以持续保持对过热温度的良好控制以及对其高性能的热负荷进行控制。这样保证了即使达到过热温度也能保证单元系统的稳定性,大大的减少因过热温度而给电厂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3、锅炉燃烧过程的控制。智能控制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热工自动化工程当中锅炉燃烧过程的不稳定性,还能对整个运行系统的精确度起到促进作用。并且使锅炉中的能源得到充分的燃烧,避免了能源的浪费。而且还能够使得电厂热工自动化系统的精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在锅炉的燃烧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得锅炉燃烧过程出现问题。因此,企业应当对电厂自动化中锅炉燃烧过程的应用模式和智能控制系统及数据驱动进行研究,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实践,从而有助于电厂热工自动化水平的发展。
4、安装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智能控制技术在电厂热工自动化机组负荷控制装置的应用当中,有着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特殊性质。而在这种特殊性质的基础上,企业就应当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过程中安装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电厂热工自动化工程的模型准确度。同时在在测试智能的控制单元结果当中,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有着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及高度的技术适应性质,从而能够有效实现提高其系统运行的速度。
5、中储式制粉系统的控制。在控制系统在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过程中,中储式制粉系统面临着很大的困境、火电厂的自动化热工程智能控制需要以复杂的数学模型为基础,从而做到更好的接收控制信号电厂热工自动化智能控制需要减少模糊语言元素对线性规则数据的影响,从而促进热工程应用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电厂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
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对过热的温度进行控制、对给水加药的控制、控制锅炉燃烧的整个过程、安装单元机组负荷控制装置、对中储式制粉系统进行控制这几个方面。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厂自动化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一些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对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电厂的工程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开始逐渐扩大,而且应用水平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同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控制在电厂热工自动化运行中获得了较大的利用,极大的促进了技术安全。
参考文献:
[1]杨锦.预测控制技术在电厂热工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电力设备,2006,3(5):31.
[2]张健.热工自动化控制在火电厂的应用及发展[J].电源技术应用,2014(2):51.
[3]赵真龙.智能控制及其在火电厂热工自动化的应用[J].硅谷,2010(9):131.
浙江省中医医院急诊中心主任 黄小民
头晕
很多人都有过头晕的感觉,医学定义的头晕是这样的――一种昏昏沉沉的感觉,也就是一些人所描述的“头昏脑胀”、“头重脚轻”。再形象些说,高血压病人发病时的感觉、睡眠不足及饮酒过量时头昏沉沉的感觉,就是头晕。头晕时你不会感觉到天旋地转,不会突然倾倒,眼球也不会震颤。
如果你的晕,属于“头晕”,那么一般而言,你应该去医院看内科。因为头晕多为内科各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各种原因贫血、多种原因的供血不足等所致。
眩晕
判断你是不是眩晕,方法很简单。只要留心自己晕的时候有没有“天旋地转”就可以,如果感到周边的东西都在转,或者上下浮动、左右摆动,那么就是眩晕。症状虽然严重,但是人的意识是清醒的。
如果出现眩晕,患者应该考虑去医院看耳鼻喉科或神经内科。70%的眩晕是由耳鼻喉科方面疾病所致,30%是由神经内科方面疾病所致。
晕厥
晕厥,就是通常所说的晕倒、昏迷、不省人事。它是突发暂时性脑缺血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当你出现晕厥情况时,一定不能疏忽大意,要及时就诊。
晕厥发作的病因很多,可分为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性晕厥、心源性晕厥和脑源性晕厥。如果你的晕,是“晕厥”的那种,一般而言,应当去医院看神经内科。
六类人应定期做防癌体检
1.肺癌高危人群:20岁以下开始吸烟、烟龄在20年以上者、每天吸烟20支以上为肺癌高危人群。
2.肝癌高危人群:年龄40岁、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或有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及肝硬化病史的为肝癌高危人群。
3.胃癌高危人群:患有慢性胃溃疡、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慢性胃病的为胃癌高危人群。
4.宫颈癌高危人群:女性,早婚、多产、多、宫颈糜烂大多为宫颈癌高发人群。
5.乳腺癌高危人群:直系亲属中有得过乳腺癌、本人患有乳腺囊性增生、未生育及未哺乳的为乳腺癌的高危人群。
6.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家族成员、结肠腺瘤综合征、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肠血吸虫肉芽肿患者均为结直肠癌的高危患者。
3种习惯赶走“电视病”
文/胡峰
老人长时间坐着看电视,就会腿脚酸胀、腰酸背痛。因此,看电视的时候,最好每坐20分钟,就起来站一会儿,还可以把脚放在低一点的凳子上,放松下肢。看电视时养成以下三种好习惯,就能赶走“电视病”。
多眨眼 电视看得时间长了,眼睛就会干涩、酸胀,而多眨眼可以缓解这些不适。一般每分钟至少眨眼7-12次,而且必须是完全闭上再睁开,才是有效的眨眼。否则起不了多大作用。特别是换台时,更要多眨几下眼。研究显示,看电视换台的瞬间,屏幕会突然变黑再变亮,对眼睛刺激最大。
勤活动 一次看电视的时间别超过45分钟,如果觉得腰背疼了,眼睛酸了,就赶紧起来活动一下。可以闭上眼睛,用两手食指分别轻按眼球,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以手指代替梳子,从前额到脑后“梳头”;先低头再抬头,反复做几次,或左右摆动头部;挺胸弯腰,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挺起胸,接着呼气并向前屈身弯腰。
[关键词] 达英-35;雌孕激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1.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93-02
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病,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由于流血量过大,时间较长,易导致患者出血乏力,贫血等不适,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方式主要有调整月经周期,抑制排卵,更重要的是及时止血。研究表明,大剂量外源性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迅速生长,可以短期内修复创面而达到止血的效果[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达英-35与雌孕激素联用方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8例,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7.83±4.62)岁,出血时间8~45 d,平均出血时间(23.41±2.16)d,对照组18例,年龄18~43岁,平均年龄(27.61±4.48)岁,出血时间9~43 d,平均出血时间(22.16±2.23)d,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功能性子宫出血标准,排除子宫内膜癌变,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器质性疾病,无服药禁忌证,患者知情同意。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贫血治疗,如补充铁剂和维生素等,同时服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妈富隆(南京欧加农制药有限公司,H20090423),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刚开始时2片/次,3次/d,停止出血后每日2片,止血3日后减为每日1片,连续服用21 d,共服药3个月经周期。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出血量多少服用达英-35(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德国Bayer Vital GmbH,J20100003),3片/日,止血后3 d减量为1片/d,月经周期前约7 d停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并联合服用雌孕激素左炔诺孕酮片(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H10983129),1~2片/次,止血后继续服用1片/次,月经周期前约7 d停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月经周期规律情况和出血情况或妊娠情况。
1.3 疗效判定[3]
所有患者均按以下标准进行疗效判断:(1)痊愈:疗程结束后,患者恢复月经规律≥6次,或妊娠;(2)有效:疗程结束后,患者恢复规律3~6次;(3)无效:疗程结束后,患者恢复规律月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进行x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比较。由表1可看出,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例数为26例,占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15/1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正常的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是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的,表现为周期性的子宫内膜脱落,即月经周期,是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表现,也说明卵巢功能正常,一旦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控失衡,将会导致子宫内膜的改变异常引起异常的子宫出血。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病处于上升趋势[4]。子宫内膜的活动受雌激素的影响,当雌激素对过厚的子宫内膜不能起到支持作用时,子宫内膜开始部分脱落,导致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周期过长,若体内孕激素缺乏时,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不能完全修复内膜,将表现为出血不停止[5]。目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主要方式是应用雌孕激素,研究发现,大剂量外源性雌孕激素可是子宫内膜迅速生长,短期内修复创面而达到止血的效果。达英-35是第三代口服甾体避孕药,主要成分有醋酸环丙孕酮和炔雌醇,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孕激素作用,能使增生期的子宫内膜向分泌期转化,达到止血效果,且达英-35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卵巢雌激素的分泌,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止血作用较为明显[6]。本研究中采用达英-35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高达92.86%,显著高于采用妈富隆治疗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33%。综上所述,采用达英-35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能快速减少子宫内膜出血量,调节月经周期,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临床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741.
[2] 王强,王玲,王冰,等.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26-5127.
[3] 金巧凤,赖爱鸾,张建生.炔诺酮治疗无排卵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1):18-20.
[4] 王冬娜,夏蓓,辛小妹.达英-35与雌孕激素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3):212-213.
[5] 董亚楠.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68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2,32(2):73-75.
2007年全球大型商务智能厂商被一些巨无霸的软件厂商下了“毒手”。在商务智能厂商经过了大洗牌之后,2008年的商务智能全球市场又是大火了一把。
据IDC的报告称2008年全球总计约合有221亿美元的商务分析软件市场,其中企业绩效管理市场总额达到154亿美元。
然而2008年中国商务智能市场应用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根据笔者的调研,2008年中国商务智能市场在如下八个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需要BI的行业越来越多
2008年,商务智能行业的需求从原来通讯行业的经营分析系统、大型国有银行的数据仓库项目、海关的数据仓库和统计分析系统、石油、石化以及一些大型制造业基于ERP之后的商务智能等项目之后,很多已经上了商务智能项目的大型企业,将原来的诸如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完善,由原来的报表、多维分析、指标查询,走向专题分析。像中国移动很多省公司开始了客户价值分析、客户流失分析、营销战役等主题研究。
中石化在上了ERP系统以后,为了迅速获得企业的整体视图,上了企业平衡计分卡,企业战略规划等企业绩效驾驶舱的项目。
一些电子商务或者企业信息化建设不算太早的企业,越来越多的需要商务智能解决方案,比如矿业、地方商业银行、很多省市的地税和国税、各省电力电网公司、很多制造业等,像电力行业,开始了统一平台或者数据仓库的规划和建设。他们2008年主要是实现数据大集中、应用大集中等数据仓库的项目,同时也实现了很多企业级的报表分析系统。
特别是对很多企业已经上了ERP系统或者正在准备上ERP系统的企业,对企业级分析报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像TCL这样的大型制造业也完成了全球统一的报表分析系统,海尔也在ERP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报表分析和指标分析项目。
一些零售连锁像苏宁电器等也实现了整体的商务智能系统。对于一些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的行业,统计分析、报表实现也已经被列入到了计划和实施之列。
2 BI市场应用内容大大增强
2008年以前商务智能的应用大部分是以企业营销和客户盈利能力分析作为主线,大部分商务智能项目都是从企业的经营分析开始。2008年商务智能的主要应用从营销分析向企业级的运营分析过渡,将原来的销售分析、客户分析慢慢转向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和运营分析:比如国药集团和国药控股公司,主要以企业的营销运营分析为主线,加强了企业的运营监管,实现大量的财务分析和日常运营监控。
像银行和一些管理创新型的公司,也从原来的数据仓库,慢慢向风险防范和预警方面靠近,所以像运营型商务智能、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也开始有了新的应用。诸如新奥集团就开始成功地实现企业级的平衡计分卡项目。还有不少的企业将企业绩效驾驶舱作为他们的重点。
很多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仅仅部门的商务智能应用是不够的,所以加大了企业级的应用,采用标准化的跨部门的商务智能平台。将生产分析、采购分析、库存分析、财务分析、销售分析、市场分析整合起来,实现企业级的商务智能应用,像华为就是尽量实现商务智能一体化的企业之一。
大量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不但开始了商务智能的项目,也开始规划和实现自己的预算和监控系统,加强风险防范,减低企业成本,以防金融危机带来更大的损失。
3 BI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商务智能一直被人们认为是锦上添花的项目,只是领导用来查看企业运营状况的报表系统。2008年很多的企业将商务智能“平民化”,企业的各个阶层都会利用商务智能的工具对企业进行分析,企业高管层会关心企业总体或者自己管辖范围之内的关键绩效指标、每日的变化和趋势、异常情形的预警;管理层关心每天的生产或者运营报表,分析例外的原因,操作层关心生产的状态、比如库存、压货、窜货等。像泰康人寿、神州数码、陕西电信都是全员使用商务智能的典型企业。
由于商务智能工具越来越简单易用,只要会使用微软的办公系统和网上门户,就会使用商务智能。这样给商务智能走向平民化鉴定了基础。
4 商务智能市场越来越规范
在商务智能行业,2007年的并购以后,甲骨文收购了Hyperion,IBM买下了Gognos,SAP并购了Business Objects以后,包括微软在内,这些大型商务智能厂商在中国都变成了原厂商经营(以前Cognos在中国是有来做的),而且这些企业都是上市的大公司,微软、Oracle和SAP是全球三大独立软件厂商,IBM虽然不是独立软件厂商,但是在软件行业也是巨头之一。在此之前,商务智能市场的销售和价格相对比较混乱,经常会出现价格战。导致整个大型企业“买断式”报表产品的花费也不过是几百万人民币。
2007年这些大公司在价格和销售模式开始进行合并,尽量统一文化,统一运营、统一经营模式,这样就使得市场越来越规范。原来厂商在和一些客户的谈判中,由于价格问题使得供应商放弃了项目,2008年再也不是纯粹的买方市场,厂商为了市场的规范,开始向客户说“不”。这主要是产生在SAP、Oracle、IBM一些大的管理软件厂商原来的高端产品,相对价格比商务智能的价格要高很多,合并之后,企业的市场一致化导致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很难获得像以前那样的较大折扣,而是走向相对的规范化。
很多的企业上了ERP系统,或者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都会思考着进一步的工作,商务智能,原来相互打架的厂商:比如在商务智能方面甲骨文和Hyperion、和原来的CRM厂商Siebel的抢单;SAP和Business Objects的争夺;IBM和Cognos的竞争相对没有了,这样就使得很多企业的交叉销售变成了一体化的销售,使得商务智能的捆绑销售变成现实,而且也给客户带来了相对成本的降低。原先已经上了ERP和CRM的厂商,在选择上相对容易,一般都会采用统一平台、统一服务和统一的客户支持。
5 商务智能工具越来越丰富
2008年商务智能的工具从原来的报表、在线分析、数据挖掘的传统工具,慢慢过渡到简单易用的仪表盘、可以在微软办公系统和门户上实现的动态美观的水晶易表的工具,由原来传统的数字分析和挖掘走向文本分析和知识管理,包括智能搜索分析引擎;从原来的电脑界面走到现在的移动商务智能,可以通过手 机、黑莓等移动设备来实现分析和智能管理企业的运营;这些都是2007年商务智能产品的发展热点。
未来商务智能应该走向平民化的必由之路就是简单易用、好学上手快的工具。
在2008年,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信息化建设认知和实施比较早的企业上了部分商务智能的项目,不管是部门级的应用,还是商务板块的应用。特别是从原来部门级报表需求,转型到企业级的报表应用。从原来报表为主的应用,慢慢走向多维分析、例外查询和关键绩效指标的分析和跟踪。从原来关键绩效指标的监控走向企业绩效驾驶舱。
6 商务智能的培训和人才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商务智能需求的增大,2008年商务智能、企业绩效管理的培训、研究生班和认证培训也开始热起来,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也开始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商务智能》的课程。有些学校也开始招收商务智能研究生班。有些已经开始培养商务智能的人才,参加认证考试。
7 商务智能厂商冲劲受到一定影响
自从2007年三大商务智能商场被收购一年以来,各个厂商在合并中都有自己的策略。
我们知道:变是永恒的不变,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原理,但是“变”就会产生影响,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每个企业在合并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文化的差异、产品的差异和重叠、营销模式的不同、虽然几家对收购的企业几乎都采用相对独立运营的模式,但是,相对的稳定性还是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在这个过度阶段,销售前期跟踪很长时间的客户,由于一些老的承诺没有办法兑现,使得项目相对推迟或者终止。加之部门的合并和人员的变化,暂时对商务智能项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些厂商在等待机会,等待政策,等待着产品合并后的新产品,不知道如何买,不知道买什么,他们仅仅跟踪短期的项目和小项目,这样使得商务智能项目在短期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像微软和国内一些相对稳定的商务智能企业正是―个很好的机会。
8 商务智能实施从原来的写代码逐渐转向使用工具
2008年,商务智能项目实施相对越来越正规,原来数据的抽取、迁移和加载,很多都是实施商自己写代码,仅仅是对一个项目而实现的,慢慢大家认识到数据源越来越多,企业级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大,写代码虽然省了产品的成本,但是人力的成本也不少,加之将来的扩展或者业务系统的变化都无法实现升级,还有元数据管理几乎没有办法实现,对系统产生的问题,结果不正确的系统跟踪非常困难,所以人们开始尝试ETL工具的和元数据管理工具的使用,对数据质量控制的产品也开始关注起来。
2008年商务智能基本上是需求和应用上升的一年,但是,商务智能仍然处在未成熟阶段。2009年商务智能又会走向何方?
2009年整个IT的需求不会减少,但是投资可能会相应受到一定的影响。除了2008年的发展方向、行业、应用、技术和工具、以及人才需求将向着更成熟的阶段发展外,为了更好的加强企业风险防范的能力,企业会在流程规范,运营型商务智能方面加强投资,增加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尽量想法合理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方面加大投资。企业会在绩效管理和绩效优化方面加大力度。绩效优化是一个较新的领域,它不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利润和成本管理、预算和合并报表、作业成本法、财务和盈利分析报告等企业绩效管理方面,而且还包括企业风险监控、公司治理和合规方面。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电信运营商 流量经营 智能管道 综合平台
Study on Traffic operation of Telecom Operators in Mobile Internet Era
Abstract:Mobile Internet has not only brought us a variety of application experience, but also altered industrial chain from organized and clear division to integrate. Lots of industry chains separ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mode and gradually to support more services. Meanwhile, the operator's business model is chang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voice management" to "traffic management". Operators should make some appropriate changes to adapt to new requirements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a differentiated business model for Telecom operators by analyzing the operator changes the status in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Keywords: Mobile Internet; Telecom Operator; Traffic Management; Intelligent Pipe; Integrated Platform
一、引言
近几年,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业务和应用爆发式增长阶段,而OTT业务作为一种典型的业务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发展手段和增长点,并对运营商传统业务造成明显的冲击,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为了应对移动互联网OTT模式发展,避免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沦为哑管道,电信运营商近几年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发展思路,基本思想均是通过强化其自身作为管道提供者的管控能力,提升流量价值,并在平台建设方面通过与IT的融合,以集中化、开放化思路获得广大互联网开发者的拥护,产生更为丰富的应用,达到构建一个新的生态圈目的,在移动互联网发展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
本文以运营商为视角,探讨移动互联网新产业链对运营商所产生的影响,重点聚焦OTT模式对运营商智能管道、综合平台等网络建设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二、移动互联网对电信运营商影响分析
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快速增加和普及,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传统的通信服务和已经较为成熟的互联网服务价值日趋下降,运营商面对的竞争对手已经不仅限于同质竞争,融合产业竞争链上来自互联网的异质竞争替代作用凸显,并且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比传统通信领域的竞争更激烈、更严峻。本文将移动互联网对运营商主要影响因素概况为以下三点。
2.1传统业务分流和替代趋势明显
OTT业务的快速发展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通信业务发挥替代作用的一种表现,给整个电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引发整个电信产业链的大变革。移动OTT业务类型非常多,现阶段对电信行业带来的冲击最大的是移动OTT语音业务、移动OTT视频业务和移动OTT消息业务。 据统计,OTT业务对运营商数据流量增长的推动作用远低于对运营商传统业务的分流,特别是语音、短彩信,其业务的快速发展推动了运营商数据流量的增长,为运营商带来了新增收入,但OTT业务对运营商收入的分流作用更加明显,比如微信业务每分钟话音仅能带来70KB左右的流量,每一千条短信仅能带来1MB左右的流量。就以OTT消息类为例,截止2013年,日均活跃用户数突破百万的的OTT应用已经达到8个。
表1
序号 App 日均活跃人数(万人) 增长率
10 Line 40.10 357.8%
9 阿里旺旺卖家版 63.83 317.2%
8 YY语音 109.65 22.3%
7 飞聊 166.40 -4.6%
6 翼聊 176.61 115.1%
5 米聊 241.13 -20.2%
4 FACEBOOK MESSENGER 285.42 576.8%
3 旺信-阿里旺旺手机版 732.17 381.5%
2 微信 6770.55 61.8%
1 QQ 7811.07 42.7%
2.2 流量业务成为运营商的基础性业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信行业已从语音时代步入流量时代,众多产业链环节开始脱离原有的分工体系,逐步融合更多的业务,流量业务将成为运营商的基础性业务。(图1)
从逻辑上解构,流量时代运营商只负责底层流量,SP负责上层流量。运营商生产的是纯流量产品,用户并不认为这能给他带来什么价值。而SP生产的产品,如微博、QQ,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也愿意为此付费;另一方面,流量用户不再和话音一样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属于运营商,而是被SP等其他上层业务网络割裂,他既是运营商的用户,也是这些SP用户,流量的总价值在SP和运营商之间进行分配,其中SP获得的是上层流量价值,如业务使用费、会员费、广告费,而运营商目前仅能获取的是底层流量价值,即网络接入费用。
2.3产业链位置发生变化
从产业链的竞争情况看,运营商面临终端厂商和互联网公司在整个产业链上的激烈竞争。由于原有的服务领域和范围逐步被打破,整个互联网生态模式出现多元化趋势,参与者由原来的运营商一家独大演变为运营商、终端厂商、互联网厂商三足鼎立态势,现实中,三方均可主导整个生态链,
分别为运营商主导型、终端厂商主导型、互联网厂商主导型三种模式,见表2。
类别 主要切入点 具体举措 典型案例
终端厂商
模式 多元化合作
应用聚集 通过集成分发平台,免费引入合作方或赞助方的内容及应用来吸引用户访问与下载; 苹果的AppStore
互联网厂商
模式 产品优势
资源积累 在独立开放的免费平台基础上,通过深挖用户需求,免费用户上传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用户访问与分享 百度、Google、腾讯等
运营商
模式 自身产品
服务提供 以自身平台及产品的开放能力提供建设”; 通过集成聚合门户,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发挥计费系统能力,深挖用户需求 法国电信、Vodafone等
运营商
表2
三、电信运营商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在流量时代,运营商已经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提供服务,满足用户不断延伸和变化的需求,上节中提到的运营商主导模式,说明国外先进运营商已经从传统话音经营向流量经营进行转型尝试,在通信运营商完全控制和纯管道之间,运营商试图找到一条中间路线,既不能以一己之力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也不能满足于单纯做业务的管道。 通过剖析流量时代的相关特征,运营商对不同层次的流量应区别经营,对于传统的BIT流量,即网络侧流量,可侧重管道视角,以字节流为观察对象, 以提升字节流量的总体规模和总体价值为经营目标;对于API流量,即平台流量,可侧重开放视角,集中搭建业务与用户之间桥梁,通过API调用提供差异化服务能力, 从而促进OTT流量和Bit流量的发展。
从网络和平台角度考虑,运营商可通过智能管道、能力开放、综合平台等方式,逐步实现“逻辑上升,业务下沉”的传统电信运营商业务运营、网络建设应对模式。
3.1智能管道作为流量经营的能力基石
运营商拥有网络资源,管道依旧是金饭碗,连接型业务仍是运营商的主业,因此把智能管道业务“做大、做强、做精”是大势所趋。但智能管道不仅仅只针对网络能力,应包括面向用户、面向网络和面向合作伙伴三方面内涵,支持基于网络、用户和应用的QoS动态管控和业务策略管理,打造具有融合、创新合作的智能管道。在实际部署中,可关注以下几个建设要点:
1、将智能管道架构分解为承载控制层和承载网络层,实现承载和控制有机分离,通过承载控制层构建感知分析、策略制定、流量调度和自助指配等能力,与综合平台交互,上传网络状态等多维信息,并承接上层应用对承载资源的需求;承载网络层在现有网络基础上,通过提升多维感知、按需保障等能力,完善网络智能化基础,并与承载控制层、IT支撑系统、终端等配合最终达到服务的高效提供和资源的智能管控。
2、对网络侧“感知、分析、配置、执行”的能力进行增强;通过部署2G/3G/4G融合的PCC统一策略管控、优化及内容计费,提升用户体验。强化用户的多维度策略控制,通过提升策略控制分析系统能力,打通系统与周边PCRF、IT系统等接口,实现忙时忙区自动导入、感知评估自动输出的自动化闭环体系。
3、智能管道向用户侧延生, 通过网络侧、IT侧、终端侧的合作跟进,推进云管端协同的智能管道产品实施,提升IT系统对接智能管道的能力,开通系统支持提供用户签约信息,完善CRM能力,提升计费系统能力。终端侧提供终端软件实现流量智能管理和业务订购,通过终端和智能管道协同,实现客户感知显性化,包括流量智能管理与提醒,积木式套餐示图,显示差异化元素,自主订购,自助调速等,实现通过终端呈现智能管道能力。
4、智能管道向应用测延生,与能力开放平台协同,将智能调度能力通过标准接口开放给外部业务系统,将管道能力与应用结合,丰富业务形式,支撑前端业务推广及流量经营。
利用能力开放平台寻求第三方业务合作方,探索新的业务形式和增长点;通过对用户行为、时间、位置等多维分析数据,提供合作业务、自有业务的精确营销。 (图2)
3.2通过综合平台连接双边市场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业务开展,更多是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建设,而传统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更多地是从平台技术规划出发,以自身网络为基础,这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通过总结,笔者认为现阶段运营商在平台架构上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3.2.1能力开放
现阶段大多数运营商在能力开放上只是做了部分通信能力、管理能力的开放,并且各个能力需通过多个接口一一调测。而开发者往往希望通过一个综合开放平台,一站式进行业务开发,一个接口可以调用各种能力,缩短开发周期;并可以对产品的资源进行快速申请释放,降低开发成本。
3.2.2能力提供
经过几十年的运营积累,运营商拥有相当丰富的平台能力、用户行为分析能力,但缺少一个综合平台对能力进行整体封装管理并统一开放,各能力平台相对比较独立和封闭,众多业务能力无法进行模块化调用,能力开放仍然停留在个别平台上,不存在统一的开放渠道。
3.2.3用户需求
移动互联网时代,业务类型琳琅满目,用户的体验放到了业务开发者首要位置,但运营商仍然基于传统的业务开发方式,业务需求狭窄,业务流程框架,且业务规范众多,灵活度较差,无法满足网络发展需求,用户体验的丰富性要求运营商需要一个综合平台对各种业务进行灵活组合、快速开发。
综上,笔者认为运营商应通过“能力聚合”打造综合平台架构,并通过能力开放引入新的供给方,快速生成业务能力;通过后向合作满足前向用户需求,并依托海量用户为后向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并逐步推广至行业应用以及整个生态圈,运营商扮演双边市场组织者的角色,满足各方需求。综合平台功能架构上,应满足一站式的总体解决方案,所有资源通过能力模块呈现,用户只需要通过综合平台开放的一个接口就能建立和各个能力平台的之间的关系。(图3)
四、总结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电信网络单方面已无法提供业务,需要通过电信能力切入互联网业务,与内容/信息打包提供才能满足用户需求 面向合作伙伴与面向用户几乎同等重要,运营商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在用户信息统一化、对外合作平台化、供需匹配智能化的前提下,以用户信息为核心杠杆,通过综合平台和智能管道,汇聚产业力量,扮演双边市场的组织者。
参 考 文 献
[1] 林少芬, 熊有军. 我国电信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策略研究[J]. 移动通信, 20l3(7):27―36.
关键词 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8-019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迅速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及管理要求也不断受到重视。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观念的形成是需要电力公司与用户建立双向了解基础,电力公司为用户提供电力,满足用户需求并不损害用户利益,才能让用户用得放心,树立良好的信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省电力资源。智能电网把“智能互动”作为其主要特点和建设目的。因此,在提高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的过程中,就需要电力公司和用户的积极配合,通过需求侧管理技术,达到智能电网成功实施其管理一体化的高端运营模式的目的。
1 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设施陈旧,能源资源浪费
智能电网管理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就是需要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不断探求新的技术,及时更新陈旧的智能电网管理设施,有效地控制能源资源浪费严重现象,使电网工业能够稳定的运行下去。管理设施的陈旧不仅难以用最新智能科学技术实现智能电网的一体化管理,而且容易造成电力资源的浪费,难以保障电力公司的稳定有效运行。比如在当前大力宣传能源节约的行动下,智能电网引起管理设施的陈旧,使得电能达不到合理利用,这样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还会影响人们对智能电网的错误理解,使得管理一体化难以在人群中推行。
1.2 智能电网更新得不到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高技术智能电网管理人才。科学的高速发展使得在各个方面对人才的需求都是大增,智能电网也不例外。智能电网引起管理人员坚守传统的管理观念,使得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得不到及时更新,一定程度上造成在实施管理一体化的过程中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电力的有效地管理。
1.3 用户缺乏对智能电网的认识,不利于一体化运营的开展
至今,在国内外还有很多人对智能电网理解不清楚,导致一体化难以实施运营。比如,一些用户认为像一些高端技术自己无论从经济还是能力上都无法使用,更没有精力去响应社会需求,于是就会对一切高技术置之不理。首先是家庭支付能力有限,再次,更重要的是传统观念占据了一定得地位,导致在对一体化运营存在偏见,况且一切新事物的产生使用都会有一个接受使用阶段。因此要重视对用户进行详尽有效地宣传,使其理解并接受使用智能电网。
2 关于实现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的相关策略及具体运用
2.1 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
管理采用高新技术,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是实现智能电网一体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一体化就是要实现智能电网数据的一体化、供需的一体化、功能的一体化等对各方面进行有效管理想喝就需要高端科学技术的运用,采集有效合理的电网信息,及时对电力使用信息作出反馈,从而改进电力管理。就如在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的应用上,要使用负荷管理,提倡用户合理用电,改变不合理的用电方式,实现用户的节电意识培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2 革新设备、培养人才以提高电网能源的使用效率
这种方法的目的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洁净能源,提高电网能源的使用效率。只有不断地革新技术设备,培养高素质管理模式人才,才能有效的实行智能电网一体化运营。比如国家在智能电网设施管理和人才培养上应加大投入,不断研究更新最新设备,解除管理及维修人员的传统旧观念思想,对智能电网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形成更好的认识,才能有效的引导用户加入智能电网运营行列,保障一体化有效运营。
2.3 大力宣传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加强人们的能源节约意识
大力宣传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使人们了解其优点,是加强人们的能源节约意识的关键所在。往往对于一种新技术、新事物,人们都会经历一个逐步认识了解甚至是排斥的过程,在逐步的认识清楚之后,才会慢慢的接受并投入使用,所以大力宣传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这方面国家电力人员可以做好海报宣传、实地宣传等各种宣传途径,解除人们心中的疑虑,使其逐步认识了解到智能电网的优势。比如,国家也可以让智能电网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部分地区推行一段时期,使人们亲身体会到智能电网的利益,并且认识到其对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重要作用,这样更有助于智能电网管理一体化运营模式在更多地区的普及。
3 结论
总而言之,智能电网一体化模式的推行与大力投入使用还需要一个慢慢理解与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重视运用高科技,提高需求侧管理技术;创新技术,革新设备,提高智能电网能源的使用效率;培养管理一体化运营技术人才,加强一体化管理运营模式等方面的改进策略,使数据、维护、供需一体化更能做到能源洁净、能源节约的效果,实现国家智能电网的稳定运行,实现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认识到智能电网一体化运营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其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龚国军.智能电网:低碳时代的重要选择――“2009・中国智能电网与信息化高层论坛”综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4).
【关键词】BI商业智能;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
一、BI概述
商业智能英文名称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通常被理解为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
商业智能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是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与客户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应用于商业活动实际过程当中,实现了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
从国际看,商业智能(BI)领域并购不断,商业智能市场已经超过ERP和CRM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领域。从国内看,商业智能(BI)已经被电信、金融、零售、保险、制造等行业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操作型BI逐步在大企业普及,也就是说商业智能(BI)不仅限于高层管理者的决策之用,也日益成为普通员工日常操作的工具。
二、BI技术体系框架
商业智能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建立数据仓库、数据分析及数据展现四个主要阶段。数据预处理是整合企业原始数据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的抽取、转换和装载三个过程。建立数据仓库则是处理海量数据的基础。数据分析是体现系统智能的关键,一般采用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两大技术。联机分析处理不仅进行数据汇总,还提供数据分析,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挖掘的目标则是挖掘数据背后隐藏的知识,通过关联分析建立分析模型,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将要面临的问题。在海量数据和分析手段增多的情况下,数据展现则主要保障系统分析结果的可视化。
三、BI对企业的应用服务
商务智能其实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由决策到财富的过程和结果。在对企业应用服务上划分为五个步骤:
1.告诉企业发生了什么――提供事先预制报告、企业记事卡或综合管理数据,利用集中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KPI),解决企业运营绩效问题,监控企业的发展,实现复杂的报告用简单的方式表现出来。
2.让企业探索为何发生――业务部门可以从固定的报表、报告和一些关键的KPI中,可以得到很多相关的信息,但是当他们发现问题时,需要了解为何发生了这些问题。这时,就需要即席查询和在线分析(OLAP)。业务分析员经常需要自己根据问题的需要完成自己的分析和报告。在很多情况下,业务分析员和决策制定者需要一套商务智能的工具,通过访问集成好的数据仓库,获得需要的信息。
3.让用户实时看到现在发生了什么――企业决策层建立当前情况下的业务战略和决策。为了成功,几乎需要获得实时的数据,查询可以回答及时发生的问题。由此,运营模式和业务流程会发生较大的变化。
4.帮企业预见即将发生什么――客户了解现在还不够,将来会发生什么,风险的预测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还需要统计分析的功能,来帮助分析客户的行为、预言客户业务的趋势、辨认欺诈行为等。需要这种模型的客户群是非常大的,由于它需要复杂的算法、统计模型和大量的数据,所以需要支持大数据量的处理能力。
5.希望发生什么――决策是由系统提供的,系统的数据是由运营系统得到的。例如由Web页获得,或者由基于市场条件和用户需求进行的特价、促销活动得到。所以可以建立清楚的决策和业务政策,让事件沿着正确的轨迹、朝着预定的方向行进,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BI业务的开展模式
1.找准BI厂商
国内BI产品的开展已经有很多年,最早开拓市场的是国外厂商,但是由于中国本土企业的自身特点,导致大部分的外国厂商本土化运作不成功。随着BI逐渐被广大用户所认可,已经有部分软件厂商参照国外的成型产品开发了符合中国本土的BI产品,而这些拥有产品的企业还是处在开拓市场的初期,需要有强大的业务合作伙伴支持。因此服务外包型软件企业完全可以针对此契机,在BI产品方面广泛了解后,找准合作的BI厂商。
2.建立战略合作伙伴模式
利用本土化优势取得BI产品的资格,与BI产品厂商结成开发合作伙伴,同时通过对市场的掌握创造品牌价值,形成自身的技术壁垒,保证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五、BI业务在企业中的推广
1.BI与企业发展战略关系
商务智能通过优化战略提高企业的效率,促进战略的实施。目前,90%的企业的战略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管理人员往往不知道实际发生的情况,员工也不知道日常工作与企业的战略的关系。
在具体实施商务智能技术时,首先要通过加强教育与培训让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商务智能的重要性,并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其次要重点做好保证数据的可信性和数据的准确性。商务智能技术工具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简单与快速反应。在当前经济增长趋缓的背景下,各种规模的企业在优化绩效的同时,也在努力降低IT 成本并使IT 投资回报最大化。商务智能已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
2.BI与企业运营紧密结合
商务智能是深化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了决策分析与风险规避的工具,为企业提供了资源优化与价值评价的平台,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从运营层向决策层发展的支撑。面向企业建立商务智能,要开发或者选择适合企业的商务智能平台。这里的平台不仅是一个工具的问题,它至少要包括模型、工具、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商务智能业务模型是实现商务智能应用的最重要的因素,具体包括企业战略决策模型和运营模型两类,是最终发挥商务智能作用的关键要素。
3.BI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
商务智能可以用来帮助理解业务的推动力量,认识是哪些趋势、哪些非正常情况和哪些行为正对业务产生影响。
商务智能能为顾客、员工、供应商、股东和大众提供关于企业及其业务状况的有用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强整个信息链的一致性。
商务智能有助于加强顾客忠诚度,一个参与其中并掌握充分信息的顾客更加有可能购买你的产品和服务。
掌握各种商务信息的企业可以出售这些信息从而获取利润。但是,企业需要发现信息的买主并找到合适的传递方式。在美国有许多保险、租赁和金融服务公司都已经感受到了商务智能的好处。
一、引言
当前的通信网正向着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的方向发展,其本的电信服务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各种用户对电信业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电信网能迅速而灵活地向用户提供种种电信业务。传统的新业务提供方法是每提供一种新业务,网上的所有交换机增加一块软件,成本很高,可靠性差,维护困难,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智能网技术克服了传统方法的这些缺点,采用交换与业务分开的思想,对业务的适应性强,生成业务的周期短,同时其规范性又使各厂商更容易互通,这一切使得其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智能网及业务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随着ITU-T对智能网各个阶段的标准制定,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和建设智能网,并积极投入商业服务。据统计现在全世界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智能网,并在此基础上开放了一系列智能网业务,这些智能网业务由于能够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以及可以快捷、灵活,有效地满足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一经推出,便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如果说全球市场1984年以前智能网一直处于实验测试和开发阶段,那么1985年就可以说是从实验室走向现场配置的一年,而1986年后则是全世界全面走向商用的阶段。现在欧、美的许多电信运营公司在市场上已经有了足够多的IN业务并开始从这些业务提供中获益,以美国为例,IN业务的收入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加,其它国家开办的IN业务也都为电信运营公司带来了巨额收益。据国外一项市场调查表明,VPN和电话卡业务在过去的两年里发展最快,而被叫集中付费仍是最广泛配置的业务。
从已经提供智能网业务的国家来看,各国的业务发展状况也不相同。例如美国目前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善的智能网,所提供的IN业务种类繁多,远不止CS-1中规定的25种,其中主要有:800业务,900业务,电话卡业务等。而欧洲国家主要开展VPN业务,附加费率业务等。
中国自1995年开始智能网建设,各运营商已建成自己的全国骨干有线智能网,天津、山东、郑州等已建成本地智能网,开放的业务主要有:300业务、800业务、校园卡业务、广告业务、代付费业务等。目前随着GSM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网的建设也已经在99年初步展开。
三、移动智能网
1、移动智能网标准
目前涉及移动智能网标准的规范主要有两个:一是由ETSI组织在GSMphaseⅡ+制定的Camel标准;另一个是由美国TIA(通讯工业协会)组织制定的IS-41D,IS-771标准,我国移动网上绝大部分产品都遵从GSM标准,因而采纳Camel标准建设中国的移动智能网体系。
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客户化应用(CustomizedApplicationsforMobilenetworkEnhancedlogic-Camel)是对智能网呼叫模型和信令协议的调整,它是一种工具,能够帮助网络运营商在GSM移动网上为漫游用户提供增值业务。Camel的特征是为用户提供一种与服务网络无关的业务一致性。它是一种网络特征而不是补充业务。即使用户不在归属公共陆地移动网络(HPLMN)中,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手段帮助网络运营者向用户提供特定的业务。
Camel是在CS-1和CS-2标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标准的实施分为阶段1(PhaseI)、阶段2(phaseⅡ)和阶段3(phaseⅢ)。1985年5月基本结束了阶段2的标准化工作,Camel标准的进展工作如表3.1所示。
表3.1Camel标准的工作进展
CAP(CamelApplicationPart)基本ETSI的CoreINAP,是gsmSSF与gsmSCF之间的接口协议,另外还规定了gsmSRF与gsmSCF之间的接口。MAP(MobileApplicationPart)是GSM系统的移动应用部分,它为GSM系统提供必要的信令功能,在GSMphase2+,为了满足Camel网络的需要,特地增加了一组MAP操作,并对已有的若干个MAP操作作了修改。
2、Camel的特殊性
Camel业务与传统智能网的业务一个很大的区别在于:传统智能网业务通常是在发端分析信息点触发的,对智能业务的设定可在被叫分析处。而Camel业务的触发机制是依据移动用户的签约触发数据(SCP地址、业务键和触发检测点)进行的,无需对此进行被叫分析,其所触发的业务由业务键业标识,再根据SCP地址寻址到特定的SCP。如果用户签约多种业务,则要按签约的多个触发标准的排列顺序逐个匹配来确定业务。如果需要支持混合业务,就目前标准的状况来看,有一定的制约性。由于一个用户在一个时间仅能够从一个业务键来激活业务,因而需要在SCP中考虑协调多种IN业务、即通过嵌套的方式来实现多种业务。这种触发机制有可能在以后的标准化工作中再进一步地改进。
另外,gsmSCF中运行的业务逻辑是一个嵌套的业务逻辑,由一个入口业务逻辑来触发其它的业务逻辑,或者第二次触发。这种机制有可能增加Camel业务设计的难度。
3、国内移动智能网建设思路
在国内,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用户的迅猛增加,移动用户对各级移动业务的需求直来越高,这不仅反映在用户要求提供多种多样优质、方便、灵活的业务,而且也反映在电信营运者满足用户需求的速度、电信资费以及用户自己控制所需业务的满意程度上。能否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已经成为电信营运者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当务之急,更是电信运营者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当今电信业务的重点已从商品化业务移向具有创意识的客
户化新业务。移动智能网结合了一系列先进客户化业务,能够提供快速的业务生成,业务引入和业务的客户化,因而成为网络和业务运营商争取更多的客户,增加回报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有利工具。
在建设移动智能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实现全网的漫游的前提下,可考虑遵循以下建设思路:
遵循统一的标准,所提出的智能网解决方案以ETSI相关技术体制、规范和应用规程为依据,并参考ITU-T的标准;为保证全网无缝业务的覆盖和漫游,智能网业务应基于统一标准的CAMEL解决方案。
网络建设应以业务快速提供为原则。
尽量实现漫游时的无缝业务覆盖。
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业务的拓展。
移动智能网的结构应从全程全网出发,既要满足现阶段移动智能业务的要求,又要满足将来移动智能业务拓展的需求。
面向目标网络来建设。
为了网络资源的共享,保持MSC/SSP的相对稳定,初期在网内建设独立的IP将是大势所趋。这符合Camel的原则,也符合网络安全的需要。
综上所述,从长远看,解决移动新业务应基于Camel智能网实现并应采用CamelPhaseⅡ标准来实现业务的全国漫游。
4、业务建设
移动智能网是一个迭加在现有GSM移动网的业务网络,网络建设是基础,它要服从于业务建设,业务建设是成功的关键。在业务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业务的合理选择和业务的运营管理与拓展的方便性。
目前,移动智能网可提供的业务主要有预付费(Prepaid)业务,移动虚拟专用网(MobileVirtualPrivateNetwork)业务,无线800(wireless800)业务等。
每一种新业务的主要使用对象和用途即为该项目业务的目标市场。不同类型的业务,其目标市场存在巨大差异,占有目标市场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移动智能网的业务很多,这就需要不仅了解这些业务的功能,还要对这些业务的市场特征进行分析、归纳,从方便性,经济性,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业务对客户的功效,进而制订相应的策略,以引导业务的发展。尤其在开始阶段,这种市场分析和策略的作用值得关注。
在中国,用户对移动智能业务还不熟悉和了解,各地区的经济存在差异,用户的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因此,对引入的移动智能网业务理应选择有限、成熟并易于开展的几种业务,如移动智能网所提供的预付费业务,在中国可用于消除处理拖欠或不付电话费的困难,对移动预付电话用户有固定的话费限制,不能超支或预支,而这是电信部门最关注的方面之一。考虑到预付费业务具有的这些优点及国外开通的良好情况,可以该业务为突破口,以普通手机用户和新增用户为对象,策略定位于扩大移动网的用户数量和业务量,提高移动网资源利用率。并有选择地在有条件的地区开放,以保证移动智能网业务有一个比较好的开端和投资收益率,待取得一定的经验并对移动智能网业务的潜在市场有了更进一步的分析、了争之后,再扩大业务的种类和覆盖区域,并向可以接入现有移动网的所有用户提供更多的移动智能网业务。
在业务的运营管理上,对于运营在全网的业务(如预付费业务),要统一标准,以便于业务在全网的开通运行。而对于本地业务,可借鉴有线智能网在某些地区的一些成功经验,如天津和山东的广告业务及其它智能网业务运营经验,除标准智能网业务外,根据本地用户的电信消费观念习惯和文化背景,不断开发出具有本国或本地特色的业务,并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制定灵活多样的具有吸引力的资费政策,完成对标准智能网业务的补充,吸引更多的客户,动态地适应本地区用户不断发展、变化的业务需求,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业务受理点要多点分布,提供全中文化的简单直观的业务受理窗口,以接近客户,方便客户申请业务。
四、智能网标准的发展
1997年1月ITU-T11组召开的会议,明确了智能网CS-3的研究内容和实现目标。智能网CS-3是CS-2的进一步发展,对其研究可分为CS-3,1近期目标(1997~1998年)和CS3.2中长期目标(1999~2000年)两个阶段。ITU-T的11组于1998年5月召开的会议,决定将智能网CS-3.1定义为智能网CS-3,智能网CS-3.2定义为智能网CS-4。智能网CS-3标准于1999年初推出,它基本上沿用智能网CS-2的体系结构,对智能网CS-2的体系结构和呼叫处理模型未做大的改动。智能网CS-3的研究内容包括对智能网CS-2能力的加强,智能网与因特网的综合以及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一期目标等。智能网CS-4的研究内容包括智能网B-ISDN综合、智能网支持移动的第二期目标[加强宽带移动网上的基本业务及通用个人通信、虚拟专用网、被叫集中付费等业务;实现虚拟归属环境(VHE)的所有功能;全面支持IMT-2000等]。智能网CS-3和智能网CS-4的其它研究内容:智能网的互连问题、多点控制、流量控制、安全问题。
目前,IMT-2000体系结构的规范仍处于研究之中,其中增加了新的功能实体,如认证管理功能(AMF)或位置管理功能(LMF)。它们是否能触发智能业务、新增功能实体的模型以及所需的智能网业务属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IMT-2000中智能网部分将在智能网CS-4中研究。
除ITU-T制定的智能网标准Q.12xx外,Bellcore也制定了智能网标准(IN-1,IN-2),该标准已逐步演化成为AIN(AdvancedIntelligentNetwork)。AIN从1995年的第二个版本AINRelease0.2开始已与CS-1R几乎完全保持一致。ETSI中的NA6(Networkaspect)也是在ITU-T基础上制定了智能网标准CoreINAP,它规定了智能网功能实体之间在信息交流时所使用的信令协议。
ITU-T的CS-X标准,为以电话为基础的智能网提供了国际标准,它在各国实施的智能网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北美的AIN及欧洲的ETSI标准正在向ITU-T的CS-X标准靠扰(图2)。
中国于1995年颁布了以ITU-TCS-1智能网标准为基础的中国智能网标准,该标准删除了CS-1某些不实用的部分,细化了一些参数(如计费部分),使其具有实际可操作和实现性。它是CS-1的子集合。自此以后,国内智能网建设及业务开展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国内智能网虽是分块建设的,但中国的智能网是一个统一的网络,应能实现互连和互通。因此,为了实现智能网业务在全网的快速覆盖,顺应智能网标准的长远发展趋势,进入中国GSM网络上的设备应符合中国智能网标准规范。
五、智能网的目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