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基层鉴定意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层鉴定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层鉴定意见

第1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中图分类号:R378.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333-01

嗜血杆菌属于巴斯德菌科,是专性寄生的苛养菌,一般在患者的呼吸道系统标本中易于分离见到,嗜血杆菌是社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现就适合于基层医院开展嗜血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做一介绍。

试剂药敏纸片、M-H琼脂干粉及血平板琼脂干粉由英国OXID公司提供。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2;流感嗜血杆菌ATCC 49247、ATCC 10211;X因子纸片、V因子纸片、X+V因子纸片;中国兰琼脂干粉由温州康泰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含万古霉素巧克力平板、HTM平板成品由呼和浩特市蒙尔法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

1 临床资料

1.1 培养

早上起床后未进食之前,用生理盐水漱口后咳深部浓痰(如咳痰有困难者,可先用 45℃100g/L无菌NaCl水溶液雾化吸入,使痰易于排出。)于一次性痰杯送检。检验科在留取标本后2小时内接种,标本接种前先用无菌生盐水将痰液清洗两遍。取其下沉杯底的浓痰分别接种在血平板、含万古霉素巧克力平板、中国兰平板,然后将接种好的平板放入含5%-7%CO2的35℃孵箱(没有CO2孵箱的,烛缸也可以。具体操作是:将接种好的平板放入烛缸中,点燃蜡烛,然后盖好盖子。在盖之前先把凡士林涂抹于缸口上,密封。)24小时或48小时后可见到,血平板不易看到,中国蓝平板上不生长,在巧克力平板上可以看到圆形、湿润、粗糙或光滑的灰色菌落。涂片革兰染色为阴性细小杆菌。挑选纯单个菌落接种于含万古霉素巧克力培养基,然后放入35℃、5~7% CO2环境孵育16―18小时。

1.2 鉴定

纸片法 将生长良好的上述纯菌落用无菌生理盐水调制成0.5麦氏标准单位菌液,用无菌棉拭子将菌液涂布在M-H琼脂表面。然后分别将X因子纸片、V因子纸片、X+V因子纸片粘贴其上(纸片间距离大于5cm)。静止15分钟以后,放入35℃,5~7%CO2环境下孵育16~18小时后,观察结果。如果有在纸片周围有被检菌生长,而远离纸片不生长的现象,即“卫星”试验阳性。结合革兰染色镜检结果,可初步判定为嗜血杆菌。

点种法 将生长良好的上述纯菌落用无菌棉签密涂于血琼脂平板上,然后将标准菌株(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分三点平均点种于上述血琼脂平板上。孵育于35℃,5~7%CO2环境下,16~18小时后观察结果。如果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周围有被检菌生长,而远离金黄色葡萄球菌落有很小或不不生长的现象,即“卫星”试验阳性。结合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也可初步判定为嗜血杆菌。

1.3 琼脂扩散法敏感试验

用HTM琼脂培养基, 挑选从隔夜孵育(35℃、5~7% CO2环境下)生长于巧克力琼脂平板上菌落,混悬于M-H肉汤中,调整浓度至0.5麦氏标准浊度管。用棉拭子浸菌液直接涂布在HTM琼脂平板表面,然后贴上药敏纸片,孵育于5~7%CO2环境下。35℃、16~18h小时后,测量抑菌环直径大小。嗜血杆菌药敏选择主要包括: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或头胞他定或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氯霉素、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环丙沙星或左氧氟沙星等。

2 讨论

嗜血杆菌是社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在基层医院实验室,由于标本采集、送检时间不合理,实验室条件、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的限制,嗜血杆菌一般不易检出或检出率很低。通过上述实验室方法,我院2011年1月份到5月份已从临床标本中检出十几例嗜血杆菌,并得到临床医师认可。一种好的试验方法、好的工作经验愿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为基层医院微生物检验者提供参考,不断提高基层医院苛养菌的检出率。

参考文献

第2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关键词】蒲丁合剂;咖啡酸和秦皮乙素;色谱鉴别

【中图分类号】R9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61-01

蒲丁合剂由蒲公英、紫花地丁组成,两者均具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热毒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及腐肿疮疖等。蒲公英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出的咖啡酸和阿魏酸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紫花地丁中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秦皮乙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蒲丁合剂为自制制剂;秦皮乙素、咖啡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 仪器:电子分析天平BS110(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超声波发生器AS-3120(浙江省象山县石浦海天电子仪器厂);自动三重纯水蒸馏器SZ-97(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

1.3 试剂:甲醇 (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甲苯 (沈阳市东兴试剂厂);甲酸(北京化工厂);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水为三重蒸馏水,硅胶G为化学纯,其他均为分析纯。

1.4 对照品的制备:精密称取秦皮乙素对照品0.5mg、咖啡酸对照品0.5mg,分别加甲醇制成0.5mg/m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1.5 阴性对照的制备:取缺二种药材的蒲丁合剂样品,同法制备空白对照液。

1.6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蒲丁合剂5ml,水浴蒸干,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热水20ml使溶解,放冷,加乙酸乙酯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减压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即得。

2 结果与分析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四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板(临用前110℃活化30min)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5∶3∶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清晰。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品溶液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f=0.61。结果如图:

3 讨论

3.1 秦皮乙素是紫花地丁的指标成分,咖啡酸是蒲公英的指标成分,都是蒲丁合剂的药效基础,因此把这二种成分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

第3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一、存在问题

1、预案内容简单,针对性不强。由于受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应急预案缺乏可行性评估,普遍存在对应急能力需求和应急救援体系脆弱分析等不足,预案框架结构不合理,责任和功能不清晰;危险源和危险目标确定不准,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以及后果的预测与实际不符等问题。

2、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差。预案是否可行主要看其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应急预案的编制未能充分明确和考虑突发事件可能存在的重大危险及其后果,也未能结合自身应急能力的实际,对应急的一些关键信息进行系统而准确的描述,导致应急预案不易操作,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

3、预案演练流于形式。对应急预案演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府及企业在编制预案后大多不能结合当地、企业自身可能发生的事故开展应急演练,不组织或不认真组织预案演练,走过场,搞形式,针对性不强,甚至纸上谈兵,达不到演练的目的。

4、预案修订完善不及时。有的单位相关人员已调动,场地也已变动,但预案没有及时修订,造成责任分工不明确,不符合实际。极易造成在灾难发生时,预案无法发挥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作用。

二、对策建议

1、加强预案内容的针对性。编制应急预案时要有针对性地结合自身可能出现突发事件的特点、事件影响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并应增加防控事故的具体措施。在编制预案过程中,积极与安全技术专家沟通,发挥他们在安全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应急预案内容的针对性。

2、强化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为保证预案的操作性,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对预案编制进行评审。应急预案的评审,应根据工作需要或受企业委托,组织有关专家、相关部门对预案进行评审。对评审专家提出的意见,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切实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第4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2年2月~2006年 3月收治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1]骨折38例,均进行有效随访。手术年龄63~78岁,平均70.5岁;男18例,女20例;中小暴力37例,较大暴力1例;右侧25例,左侧13例。AO骨折分型:A2.1型13例,A2.2型10例,A2.3型6例,A3.3型9例。入院时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糖尿病等26例。

方法:患者入院后即行外展位胫骨结节骨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时间4~7天。进行全面检查,同时治疗和控制原发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积极进行肺功能锻炼如吹气球等;加强护理、局部按摩,以促进双下肢血液循环等。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1周左右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采用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患髋及骶尾部垫高。手术野常规消毒铺巾。采用患髋外侧入路(Watson-Jones)与股骨近端外侧联合切口,长约25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电凝止血,显露阔筋膜。确定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分界,切开阔筋膜,将臀大肌拉向后,阔筋膜张肌拉向前。显露切口近侧端的臀中肌,远侧端的股外侧肌,前上方的旋股外侧深动脉升支和臀上动脉深支及其吻合支。部分切断股外侧肌起始点并向远侧翻开,显露股骨大、小粗隆,粗隆间骨折处和股骨上端外侧。仔细判别清楚骨股粗隆间骨折的类型和股骨内侧骨皮质、小粗隆区域骨折粉碎情况。沿股骨颈前面纵行有限切开髋关节囊,大小能容纳一手指、可触摸股骨颈上下缘为宜;并于股骨颈前面纵轴方向放置1根克氏针,针尖插入固定在股骨头上,用做三点定位。从股外侧肌符丽顶点下2.5~3.0cm处进针,保持颈干角135°、前倾角约15°,沿股骨颈向股骨头钻入克氏针用作导针,依据三点定位确定进针方向。进针深度根据术前X线片所测数值减去10%,约钻到软骨板下1mm,被动活动髋关节正常、无阻挡感(熟练者术中可不行床边正侧位X线摄片)。通过导针扩孔、攻丝,探查孔周四壁为骨性,安装动力髋头钉。继安装动力髋头――柄连接螺钉,骨折复位(为增加复位后的稳定性,可将远骨折断端适当内移)后用螺钉将动力髋柄体和股骨近段固定。再用1枚拉力螺钉从股骨前外向后内把小粗隆固定。被动活动髋关节见骨折固定坚固、关节活动正常,大量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和骨折处,从同侧髂前上棘凿取骨块剪成小骨条,于骨折之骨缺损处,尤其是小粗隆区骨折处丰富植骨。清点针具、器械、纱布无误,伤口内置负压引流管1根,24~72小时拔除。可吸收缝线缝合关节囊和股外侧肌起始部后,逐层缝合。手术完毕,髋关节、股骨上端正侧位线摄片,观察骨折复位情况、植骨情况和内固定器材位置情况。安返病房后患肢丁字鞋固定。手术时间60~150分钟,输血400~600ml。

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前1天开始使用抗生素,至术后5~7天。常规运用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丹参注射液20~30ml加入0.9%盐水或5%葡萄糖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周。患肢丁字鞋固定维持外展中立位。加强护理、注意肢体按摩,预防和减少患肢深、浅静脉栓塞及深、浅静脉炎的发生。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和胫前肌主动收缩,术后第2天始他人协助活动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半卧位,拍背帮助排痰,增加肺功能锻炼。鼓励患者尽早恢复饮食,保持大便通畅。2周拆线出院,4周部分负重,视骨折愈合情况决定完全负重时间。

结果

本组38例采用国产动力髋内固定材料(34例不锈钢L317型、4例钛合金型)。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复查正侧位X线片提示:骨折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小粗隆区域全部丰富植骨,内固定物位置良好。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6个月。38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折不愈合现象,无钢板螺钉断裂、折弯或钉板分离,无头钉穿出股骨头,无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或深静脉炎等,无髋内翻现象。按黄氏[2]的治疗结果分析标准,37例下肢功能恢复正常,无髋内翻、无跛行,优良率97%。1例髋关节屈曲95°,有轻度疼痛。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和早期活动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法。手术前积极控制并发症,争取治疗时间,加强护理,对于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意义重大。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大都采用动力髋螺钉为代表的髓外固定系统和Gamma钉为代表的髓内固定系统。基层医院因受到设备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对需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动力髋螺钉系统,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对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因小粗隆区域内骨折不稳定性影响较大,故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尤其是包括小粗隆在内的全部结构必须恢复、正确复位、固定和丰富植骨,这不但能增加骨折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而且可重建股骨距部位的支撑力,分担内固定器材所承担的剪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将远骨折断端轻度适当内移;从股骨前外向后内和钢板大约成45°夹角,用1枚或数枚拉力螺钉将小粗隆骨折块固定。小粗隆位置偏后,不要用螺钉穿过钢板固定小粗隆。在疏松的骨质中使用加压螺钉要特别小心,因为动力髋螺钉可能意外地从头中拔出。尽量不用动力髋螺钉系统固定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有限切开髋前关节囊不会影响股骨头和局部血液循环而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但应精细操作,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另外做好患者术前的饮食调理、思想准备,术后的镇痛、康复护理工作具有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第5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关键词 基层医院 CT简易方法 脑内血肿 穿刺抽吸引流术

资料与方法

从2001年开始运用简易的方法行CT定位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本组49例,主要症状有偏瘫、意识障碍、失语、呕吐、头晕、血压升高等症状。其中,男29例,女20例,年龄39~81岁。脑内出血量30~60ml上,其中20例发生于基底节区,12例发生于颞叶,10例发生于丘脑区,7例发生于丘脑-基底节区。

设备及药品:CT机为荷兰飞利浦公司TOMOSCAN-EG螺旋CT机、0.5cm×1.0cm长方形标志物(骨片1枚)、细锥颅钻、血肿抽吸针、注射器、硅胶管、2%普鲁卡因、尿激酶、生理盐水等。

检查及方法:①患者在术前查血常规、出血凝血时间、凝血酶原等;②适当药物控制血压及镇静;③头颅常规备皮;④术前行CT常规扫描,确定病灶有无变化,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⑤扫描图像得出后,测出最大血肿层面与听眦线之间的距离及血肿部位到前额部软组织表皮的距离,两点交汇处,将0.5cm×1.0cm骨片用胶布固定于此;⑥再将血肿部位进行扫描,层厚5mm,层距5mm;⑦扫描得出图像,看标志物部位是不是在血肿最大面积所在层面。

根据CT所测距离,前后、上下找到最佳穿刺点,并用深颜色的笔在表皮做好标记,测得血肿中心与穿刺点表皮间的距离。头皮消毒、局麻,将患者头颅前后位固定好,用细锥颅钻,根据CT提供的血肿中心到表皮距离为深度打孔,到达预定血肿中心后,做CT扫描核实针尖位置,然后拔出针芯,接上针筒,轻轻抽吸,液化好的易抽出,液化不好的可以通过抽吸针向血肿内注入一定量的尿激酶,一般浓度为2500~5000U/L,稀释于5ml生理盐水注入,保留5~10分钟,再做抽吸血肿吸除后,将针芯拔出,抽吸针接1根硅胶管引流,胶布固定抽吸及硅胶管,保留3~5天,无血流出复查CT后再行拔出。

结 果

本组49例患者中,11例术后24小时恢复神志,22例72小时神志恢复;26例术后15天血肿完全吸收,21例术后25天完全吸收;12例术后24小时中线结构恢复正常,23例术后72小时中线结构逐渐恢复正常。2例血肿较大,加之年龄较大,合并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大出血,术后其他部位再次出血,死亡。

第6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关键词]公安 法医损伤 半月板

中D分类号:DF7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51-01

1 前言

半月板是膝关节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吸收振荡,限制股骨髁在胫骨上的过度移动,协助关节以及调节压力。但其最主要的功能为传导负荷,协同维持膝关节的稳定。由于半月板的生理功能、解剖特点和所处位置等方面的关系,半月板损伤在基层法医检验鉴定中较为常见。对于半月板损伤是否有外伤引起还是原有劳损或其他原有引起就需要基层法医结合半月板解剖特点、运动机理,病例、MRI、关节腔镜等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分析,谨慎作出正确的结论。

2 常见半月板损伤的机理

膝关节的各种运动使半月板不断承受着传导负荷的垂直压力,存在向周缘移位的水平拉力和旋转时的剪式应力。常见的损伤机理在于膝关节运动中出现半月板的矛盾运动,出现膝关节运动中的突然变化。例如当膝关节伸屈过程中同时出现旋转,甚至内外翻,半月板既要完成伸屈时的移位运动,又要完成旋转时的移位运动,或再加上正常运动中所不具备的侧向移动,就会出现矛盾运动,而使半月板被挤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在承受垂直压力的同时,又遭受牵拉或剪式应力;这种矛盾运动往往是在膝关节运动中的突然变化带来的。一般故意伤害案中被害人半月板损伤多是被他人用脚踢踹下肢跌倒引起半月板的矛盾运动所致。而交通事故案例中伤者多是瞬间遭受撞击时造成股骨骨折或胫腓骨骨折,半月板既受到垂直压力又突然遭受水平拉力甚至剪式应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半月板损伤。

3 法医检验要点

在日常法医检验鉴定中,掌握半月板损伤情况主要依据MRI检查情况。一般认为MRI检吮硐治半月板内点片状或类圆形高信号影,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的,为半月板I级损伤;半月板内部出现水平或斜形条状高信号,未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的,为半月板II级损伤;半月板内部出现条片状高信号,达到半月板的关节面缘的,为半月板III级损伤,一般认为是组织学半月板已发生纤维软骨板的破裂,关节滑液渗入撕裂的半月板内导致信号增高,临床上常诊断为半月板撕裂。但大量文献统计认为有时MRI影像所见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因而将关节镜检查视为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确证标准。因此在法医检验鉴定中对经MRI检查临床诊断为半月板撕裂而拒绝手术治疗的情况,应从慎重考虑和保守意见,避免出现错误鉴定意见。

法医日常所见鉴定情况,半月板损伤者常见于中老年人。这是因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退行性改变,半月板也逐渐失水变薄,弹性降低,有些因滑膜炎性改变而发生粘连,活动度较差,半月板弹性及缓冲作用减弱,易发生撕裂或磨损,加之其特有的解剖关系,内侧半月板活动度小,较外侧更容易发生退行性变,内侧半月板常累及后角。有资料显示老年患者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大多无明显损伤史,大多数患者走平路时无不适或有时有不适,休息后可以缓解,多数主诉上下楼、半蹲、起立和坐下时疼痛,改变膝关节活动方向也会疼痛,查体内侧关节间隙后方明显压痛。因此对中老年半月板损伤者,鉴定时应注意鉴别外伤性还是退行性因素所致。一般来说外伤性半月板破裂是膝关节受到暴力作用屈曲时做强力外翻或内翻、内旋或外旋等动作,半月板上面随股骨髁活动幅度较大,而其下面与胫骨平台之间形成旋转摩擦剪力,超过了半月板所能允许的活动范围造成的,常同时伴有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急性损伤。

4 结语

结合上述分析,法医对半月板损伤鉴定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必要要有外伤所致的损伤基础。要有外伤史,即明确的伤害过程事实,其次要有邻近组织损伤的事实证据,在临床上要反映出半月板周围的骨骼、韧带、软组织挫伤等损伤的事实。二是关节镜检查或手术所见的半月板明确损伤后果,要达到半月板确有破损或裂伤,而不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磨损。三是MRI检验临床检查必须达到III损伤,即有纤维软骨撕裂。最后要结合案情和被鉴定人的年龄、身体健康程度、正常侧半月板等多项情况综合分析,来慎重严谨的做出法医学检验鉴定意见。

参考文献

[1] 戴书华,廖翠薇,张冬等.膝关节骨挫伤的MRI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16):1508-1510.

[2] 周忠水,王树锋,王来旭等.不同方法治疗胫骨髁间后区骨折疗效分析[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1):58-59.

[3] ClamcyG,Shelbourne D,ZoellnerB,et a.l Treatmentof knee joint instability secondary to rupture of the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port of new procedure [J].J Bone JointSurg(Am),1983,65(3):310-322.

[4] 陈大威,李更田,赵涛.MRI在膝关节细微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23(5):332 -334.

作者简介

第7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关键词]公安 工具痕迹 检验

中图分类号:D91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4-0276-01

1 前言

工具痕迹是基层公安机关日常案件现场常见的一类痕迹物证,工具痕迹检验鉴定对于认定作案工具、澄清犯罪事实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工具痕迹检验难度大,实际工作中利用率却不高。工具痕迹检验的难点在于用作分析、比对检验从而得出鉴定意见的样本的质量决定检验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对鉴定意见的可靠性以及证明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梳理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样本使用需要注意的事项和问题,规范收集、制作、使用样本的程序和方法是提高工具痕迹利用率的当务之急。

2 工具痕迹样本

样本就是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工具痕迹检验中的样本是供鉴定对照、比较用的已识物,是痕迹检验鉴定人员有目的地进行侦查、调查活动后所获得的,称为比对样本。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是依据同一认定原理,通过对先后出现的工具遗留的特征反映体进行检验,解决先后出现的工具是否同一的认识方法。其中先出现的工具即被寻找工具,后出现的工具即受审查工具;先出现的工具的特征反映体即物证,受审查工具的特征反映体即样本,是鉴定用的比对材料。工具痕迹鉴定样本多数是实验样本。即用嫌疑工具可能留痕部位,在适当材料上模拟现场痕迹形成的动作进行实验,有目的地制作出来的痕迹称为工具痕迹实验样本。有时在发案后,因某种原因工具严重磨损变形,或某人有持工具作案的嫌疑,但是找不到作案工具而失去了直接用工具制作样本的可能性,就要设法寻找遗留样本,即作案工具在发案前或发案后不久遗留在其他物体上的痕迹,可以利用该痕迹作为比对现场痕迹的样本,称之为遗留样本。

3 工具痕迹样本注意事项

3.1 客观充分是选择样本的首要条件

工具痕迹检验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科学可靠的鉴定意见是在客观全面的认识和充分深入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工具痕迹自身的多变性要求样本制作必须客观充分,避免因为样本数量的有限使片面的、偶然的因素导致错误的鉴定意见。同时必要的样本数目是保证样本指标具有充分代表性的基本前提。

首先应当根据现场痕迹的遗留情况,安排不同的实验方案,每次实验样本,都要观察、确定两者特征的异同,对相同特征要反复实验验证确保其稳定、可靠;对差异特征要考虑能否得到解释。在几次样本中都出现的特征才能认为是工具上具有稳定性的特征,才能作为下一步比对检验时可以利用的可靠的特征。其次,要保证制作实验样本痕迹的数量,几个甚至几十个。目的是便于对几个样本痕迹进行比较,从中选择多次重复出现稳定特征的样本痕迹。这样做对于避免误用偶然因素形成的特征,保证样本质量是完全必要的。对于疑难痕迹,更要坚持反复实验,保证充分的样本数量,同时,制作实验样本的过程也是深入认识痕迹形成的有效方法。客观充分原则不仅保证样本特征的稳定性,同时,也保证样本选择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性和样本检验可重复性的要求,是鉴定结论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3.2 准确性是选择样本的必要要素

工具痕迹检验难度大的重要原因是工具痕迹具有多变性。不同工具会形成不同的痕迹;同种工具的不同部位也会形成多种痕迹;同一工具的同一部位因为动作不同也会形成不同的痕迹;甚至因为受力大小和方向的改变也会形成不同的痕迹。这就要求制作痕迹样本时准确分析工具与客体的接触部位以及作用力的方式、大小、作用点等,才能保证样本和检材具有比对价值。准确性主要体现在,首先选择适当的实验样本材料,原则上要选择与F场承受客体的物理属性相同的材料。应该选择软硬度适当、干湿接近、物质结构、塑性适合、材料表面光洁度相同或相近。这样制作的样本没有增加或消失特征,才能真实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特征。其次是持械动作要准确。持械破坏动作影响痕迹的种类也影响特征的质量。例如按压与打击都形成凹陷痕迹,但是痕迹形成机理不同,特征反映也会有所区别。还有受力大小、方向、角度要一致;如垂直打击形成凹陷痕迹,倾斜打击就有线条状痕迹,当近似平行打击时痕迹反映以线条痕迹为主,单一线痕的宽度、深度以及线痕间距、线痕总体数量、宽窄都会有变化。最后是嫌疑工具接触部位必须准确。工具可能留痕的部位很多,留痕部位的随机性很大。例如,钢丝钳剪切形成钳剪断头,我们要考虑上刃、下刃、里刃、外刃,还要考虑位于刃口的前端、中部还是后部等,只有认真分析、准确定位才能制作出好的样本。

4 结语

综上所述,要保证工具痕迹鉴定样本的质量和鉴定结论的可靠性,提高工具痕迹的利用率,就要坚持及时、准确、客观充分等要素,除此以外工具痕迹样本的使用还应遵守独立原则、合法原则等收集使用证据的一般原则。同时基层公安机关工具痕迹技术人员也要随时掌握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有的放矢、从容布局,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具检验工作的开展,才能给侦查破案的破解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钟新文.犯罪现场上工具痕迹利用率偏低原因及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2).

[2] 徐立根.物证技术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09.

[3] 张书杰,工具痕迹学[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02.

[4] 王洪宾,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及对策[C].全国痕迹检验学术交流论文选,2005,545.

[5] 马洪臣,浅谈痕迹的分析和利用[J],刑事技术,2001年06期.

作者简介

第8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0)14-0070-01

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群体是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人群。这部分人群,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落实计划生育手术,为我市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降低生育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多种历史因素的影响,他们在落实计划生育手术后不幸患上了手术并发症,有的甚至导致严重功能障碍或残疾,身体状况不好,家庭生活困难。为了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省、市人口计生委指导三个试点县(市区)按流程对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患者进行了摸底、鉴定、治疗和扶助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对象179人。平均年龄约43岁,年龄最大的67岁,最小31岁。女性有107例。占59.8%,男性72例。占40.2%。

1.2调查方法2009年11月初,我站由分管科技领导带队,组织科技科、技术指导站工作人员,分两组开展调查。参加人员基本固定,调查人员、管理人员统一培训,调查表格一致,达到统一标准。一组下到3个试点单位查财务补偿及治疗费资料,另一组进村入户与对象和计生干部面对面座谈询问当年手术情况、并发症病程及治疗、对象的需求及意见、核对治疗和扶助情况,填写相应调查表格,然后进行汇总分析。

1.3调查内容并发症患者病状构成:做手术年代构成;鉴定结论等级构成;补偿途径及经费情况;并发症对象和基层干部意见情况。

2 结果

2.1各类节育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痛性结节、附睾淤积70例,占39.1%,粘连性肠梗阻46例,占26.7%,妇科炎症(盆腔炎、附件炎等)30例,占16.8%。精神类(精神障碍、神经官能症等)17例,占9.5%,其他如障碍、皮埋后闭经等16例,占8.9%。

2.2施术年代及组织形式20世纪70~80年代施术的有114例,占63.7%,20世纪80~90年代施术的有48例,占26.8%,2000年以后施术的有17例,占9.5%。20世纪70~90年代施术大多是集中活动时强制手术的,并且大多是在当地卫生院施术。

3 讨论

第9篇:基层鉴定意见范文

一、基层院检察技术部门的现状

1、检察技术工作被误读

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法律监督是检察机关永恒的主题。在这种使命的支配下,各种与法律监督有关的部门成为检察机关的重点部门、重点科室,如反贪、反读、公诉、侦督等,由于这些科室是具体办理案件业务的,也称之为业务科室。而作为技术保障的检察技术部门,在相当多的基层院中,则被视为非业务科室。

2、技术部门人员门类不齐,工作中起辅助作用

目前基层院多数检察技术工作的门类、人员设置很不齐,技术部门的现状令人担忧。以我院为例,2003年撤销技术科后,技术人员转入其它检察部门,有的转入办公室,有的转入反贪。2008年我院重新设置了检察技术科,但虽有机构,却没有专业人员进行如法医、文检、司法会计等工作,只有一名负责信息技术的技术人员从事负责全院各项工作,如照相、录像、同步录音录像、维护院内计算机网络,维护视频会议召开等。技术部门大多时候只能被动的听从指挥,缺乏自主能力,法律监督职能则更无从谈起。

3、知识结构老化严重,业务骨干后继乏人

现有在其他部门的技术人员由于年龄渐长,知识结构老化严重,已渐渐退出检察技术行列转入其他部门。但因新进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实战经验较少,其素质和水平很难担当和胜任现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且由于基层院的条件限制,也没有能力对这些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整体水平得不到相应的提升,造成业务骨干的后继乏人。

二、对技术部门应对现状改变地位的意见和建议

为实现检察技术地位的提升,应先努力改变现状,使技术部门有足够的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效能,专心致力于检察技术工作。

1、明确技术部门法律监督职能,确定业务部门定位

检察技术部门在办案中承担着承办对有关案件的现场进行勘验、收集、固定和提取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并进行科学鉴定,对有关业务部门办理案件中的涉及技术性问题的证据进行审查或鉴定等工作。特别是对职务犯罪案件的侦破和证据的鉴定、固定和对案件中的涉及技术性问题的证据进行审查或鉴定等工作,检察技术部门是检察机关开展业务的技术基础部门,检察技术业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检察业务工作的开展,所以说检察技术部门是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

2、建设机构、充实人员。提高技术部门“软件”配置

检察技术工作的发展应以人为本,加强科技培训和科技交流工作。为吸引更多人才到检察技术部门工作,应该制订各种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技术人员到基层检察院工作,对于这些技术人员,在职务、职级上,在福利待遇上,应给予相应的倾斜,使他们感到自身价值的存在,激励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他们以点带面,提高基层院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3、加强并统一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是科技强检的关键,要制订培训计划,加强检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建议以市院为中心成立全市检察系统技术人员培训中心,聘请各门类权威专家组织培训,并形成机制,每年或不定期举行培训并考核,建设一支正规、标准、专业的检察技术队伍。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技术侦查方面的交流,广泛建立检察技术门类,深入了解和探讨新形势下的侦查手段,多渠道进行技术交流,使每个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专业水平。在条件许可时组织技术人员赴经济发达地区的检察院参观学习,全方位接触和掌握高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开拓视野,通过多层次、多方面的交流和借鉴,不断提高检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进一步推动检察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