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物流运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农业物流;冷链物流;农产品运输与仓储
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农产品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业开始实现转型优化,积极应用各种新兴技术实现突破和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有效改善了传统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方式,带动农业经济结构性调整和产业升级。
1现代农业物流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1.1改善产业结构和经营结构
为了实现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应竭力解决农产品物流问题,营造良好的农产品流通环境。自2004年起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不断在政策、金融、设备上对农业发展予以支持和保障,从外部政策支持到内部制度保障,指引现代农业发展与前行的方向,并在现代社会物流的快速发展之下,实现了新农业和旧农业的共同发展。所谓的新农业正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使得农产品运输与仓储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农产品实现更加快速、安全、新鲜的运输、仓储与流通加工。从生产的角度进行分析,现代农业物流本身属于生产性物流的一种,能够完成农产品整个生产加工全流程的运输与仓储任务,不同于传统的运输与仓储方式,现代农业物流不仅能够实现对一般农产品的运输、存储和配送,同时还能够具备一般物流运输不具备的农产品价值增值服务。在整个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发展过程中,冷链物流始终都属于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近些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广冷链物流的广泛应用,各种从事冷链物流产业链的企业也不断增加。而现代农业物流借助其独有的性能优势,实现了冷链物流中的智慧化运输与仓储管理,采用包装加工一体化的方法,促使农产品从原有的传统运输向冷链运输有效延长发展,并不再仅限于传统物流运输方式的地区变化,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还能够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拿到购买的新鲜农产品,极大便利人们的实际生活。2020年国家物流信息中心等部门联合的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已经达到300.1万亿元/年,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已经达到4.6万亿元/年。未来将坚持以新动能带动旧动能的方式,促使现代农业物流开始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和升级,由此推动和促进农产品的产业结构的不断地进行产业优化和升级,现代农业物流的快速发展,使得各行各业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与便捷方便,建设和应用也更加普遍。冷链物流近些年来受到了普遍关注,在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以及零售各个环节都将会运用到冷链物流的方式,整个冷链物流过程将会涉及冷库、保温盒、冷藏车等多个设备仪器。冷链物流运输与仓储以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实现恒温处理为核心,以消费者的实际生活需求为宗旨,竭力做到物流不会造成农产品质量的损耗,保证发出的农产品和消费者收到的农产品拥有一样的新鲜度。与此同时,将现代农业物流中经常采用的冷链与仓储同一般的物流运输方式进行比较,冷链运输与仓储无论是在应用效能上,还是在应用要求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变化,对现代农业物流工作人员的运输与仓储要求更高。在整个冷链运输与仓储过程中的技术复杂度更高,资金投入更大。与此同时,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之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开始以强有力的姿态投身于现代农业物流中,使现代农业物流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使得现代农业物流进而焕发出巨大的能量。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与仓储过程中,能够极大优化冷链物流过程,使得农产品运输与仓储能够更加安全可控,建立并实现了农产品运输与仓储的全流程追溯机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运输与仓储过程中,智慧冷链物流拥有自主化的应用能力,在整个农产品冷链全链条中拥有信息交互、信息处理以及信息共享等能力,不断优化冷链物流的农产品全过程运输与仓储管理,将生产、保存、运输和经营结合为一体,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减轻农产品物流运输与仓储工作人员的压力,节省农产品的经营成本,带动农产品冷链利润率的提高,促进现代农业物流信息化进程。
1.2增加消费者效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每一个农产品消费者的生活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需要食品满足饱腹需求,也希望保持新鲜、保证健康。现代社会冷链物流的加速发展过程,不仅能够普遍满足城市人群的需要,也越来越多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城市中的下沉市场用户,让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更佳,更愿意主动购买农产品,带动现代农业经济增长。传统农产品物流方式难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消费者多元的购买需求,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农业物流中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与仓储方式的普及与推广,打通了整个农产品的流通链条,实现了社会各个不同行业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近些年来广受欢迎的直播电商,将电商和现代农业物流相结合,利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有效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利用冷链物流将更多新鲜的农产品卖给不同地区,实现从农产品产地、供应、订单体系、生产、包装、上市等工序的智能化管理,满足消费者全方位的对农产品需求,也能够切实形成新型的农产品竞争性优势,有效保证售卖、仓储与运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除此之外,现代农业物流冷链运输与仓储方式也可以实现将大型卖场、连锁超市以及物流企业进行有机相连,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省去,实现物流的高效运输与仓储。比起以往繁琐的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流程,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性能优势,切实解决农产品运输与仓储难的问题。现代农业物流中还有一种物流园区模式,同时具备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以物流园区作为物流基础设施,能够顺利将农产品从供应方传送到需求方,并可以借助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实现不同农业产品的集中展示,采用丰富多样的结算方式完成双方交易。我国农业农村部在每年全国两会上都会指出,在今后的农业发展中各级工作人员都应当不断加强对“三农”工作的重视,加强“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推动现代农业物流发展。
1.3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近些年来,电子商务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将其与农产品相结合,促使现代农业物流开始呈现出不同的状态,降低在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方面的资金投入成本,推进现代农业物流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物流具有多方面的性能特点和优势,基于传统物流原有的运输与仓储的功能,在质量和时效上得到突破和升级。一方面,现代农业物流可以采取集中化的经营方式进行统购统销,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现代农业物流利于将各节点物流信息进行整合,避免分次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所造成的压力,进而实现降低运输成本压力和节省过多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现代农业物流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力量,使得农业物流运输与仓储充满科技含量,冷链运输与仓储通过使用专业的运输与仓储设备能够极大优化农产品质量,能够帮助企业减轻在农产品运输与仓储过程中造成的质量损耗问题,确保农产品质量不会因为物流运输与仓储受损。正是因为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促使现代农业物流呈现出更加高效、快速、简单的特点,确保现代农业物流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众多农业企业都能够通过合理地使用冷链运输与仓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体的动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优化农产品包装和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方式来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造成的各种损耗,进一步降低企业在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方面的物流费用。现代农业物流要秉持农产品物流综合服务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在最大限度上帮助企业减轻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现代农业物流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和现代化的物流思想,激发农业发展动力、节省经济支出,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产品运输与仓储过程始终,进而带动农业的科技进步与发展。1.3科学保障农产品供给目前农业物流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物流方式,实现产品的运输、储备和配送等工作环节,在此情况下,并不会增加农产品本身的价值,是一种纯基于流通的物流方式,只能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成本。另一种是现代农业物流方式,它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成本,还会通过农产品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环节增加农产品的附加服务成本,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而这也是现代农业物流的主要应用特点,使得农产品能够在整个流通过程中实现应用发展,科学保障农产品供给。现代农业物流以消费者的现实需求为宗旨、以客户需要为建设目标,充分考虑每一个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商家的效益目标,充分应用各种智能化技术手段,将农产品运输与仓储变得更加简单、系统,并通过合理组织和控制现代农产品运输与仓储环节,将智能化应用于农产品运输与仓储过程始终。在智能管理平台处理和应用物流信息数据,保证农产品运输与仓储质量。除此之外,现代农业物流采用信息链采集数据的方式,实现农产品的科学预测和准确衡量,科学保障农产品供给,带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4加快农产品运输
现代农业物流与传统的物流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能够更好地将买卖双方进行连接,促使我国农业能够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运输与仓储组织能够将原本分散化的农产品进行集中整合,实现农业物流交易信息的共享共通。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的农产品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农产品物流点多、面广。农业产品运输与仓储本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至少需要两个以上存储点进行工作,整个运输、装卸任务也十分困难,将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对农产品运输与仓储实现科学规划,才能够实现现代农业物流的科技化和科学化,加快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转型。现代农业物流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加快产品运输与仓储的效率,促使农产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安全保管、输送和销售。现代农业物流要求积极构建更加科学化的物流管理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我国农业物流中的瓶颈。更新农业物流运输与仓储中需要应用的工具和技术,使得农业产品能够更加新储存和运输,进一步降低农业物流成本、加快物流效率、节省物流时间。我国农业通过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打破了农产品的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与销售障碍,能够有效加快农产品的运输与仓储效率,带动农业经济提高。
1.5降低经营风险
现阶段现代农业物流采用的冷链物流方式与一般的农产品的运输与仓储方式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不仅能够予以消费者更好的购物体验感,也能够有效地带动农业经济效益提升。自从我国开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的农产品生产和经营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我们应当不断加快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全方位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不断简化农产品运输与仓储流程,实现农业运输与仓储的上通下达,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促进农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农业物流风险推进农业经济发展。
2如何借助现代农业物流推进农业经济增长
2.1优化冷链物流技术
冷链物流在现代农业物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能够有效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而实现农产品的保质保鲜、快速运输。但是现阶段,我国冷链物流相关法规仍处于发展过程中,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冷链信息化覆盖率较低。许多冷链企业将重点关注于能够带来较高经济效益环节的信息化监控,导致冷链物流出现运输与仓储产业链断裂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借助现代农业物流推进农业经济增长就显得十分必要。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企业自身冷链物流的智能化应用水平,积极应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带动农业物流实现突破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农业物流不仅能够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品质,也能够保持农产品运输与仓储安全,确保在整个运输与仓储过程中不会发生不必要的资源损耗。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应当不断加快技术应用步伐,构建现代化的物流冷链系统,通过监控系统环境的变化,促使内部技术能够得到自身的突破升级,确保新鲜农产品在每个运输与仓储环节都能够处于科学合理的环境下进行,保证各个物流环节分工明确,有效提高冷链物流运输与仓储效率。
2.2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产品物流的运输与仓储效率和运输与仓储水平。今后现代农业物流发展应当不断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以技术化手段带动现代农业物流的优化。首先,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采集和处理机制,将各类产品信息全部传送到数据平台上,便于工作人员及时查询。其次,搭建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物流运输的全流程监控。最后,加强农产品物流运输的监督和查询系统,呈现透明化管理。
2.3打造一流人才队伍
发展现代农业物流、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技术型人才。与既往的农业物流运输与仓储方式相比,现代农业物流以技术为支撑,需要工作人员不仅能够使用运输与仓储等物流技术,还要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各种新知识,将农业物流成本降到最低。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引入,促使企业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2.4推进现代农业物流和电子商务的结合
电子商务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将电商和现代农业物流相结合起来也成为农业升级的重要方式和发展趋势。建设农业电商零售供应链体系,完善农业物流基础公共设施,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推进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完成多电商平台农产品资源的统一调度。将电商和现代农业物流相结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实现企业资金投入成本的降低,鼓励市场消费,使得原本滞销的农产品能够流通出去,促使现代农业能够实现健康发展。
3结论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 SWOT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56-02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物流是现在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有一些人简单的把它等同于运输。其实不然,物流是一个创造价值的活动,它分为关键性的物流活动和支持性的物流活动。关键性的物流活动包括客户服务、运输、库存、信息流动、订单处理等等,而像仓储、物料搬运、采购、保护性包装、信息维护等等则是支持性物流活动的范畴。物流能力是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一个好的物流战略是创造企业价值、行业价值的途径之一。物流是在美国最早发展的,早在1901年,美国农业部流通司的专家最早使用了物流这个词。
我国的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在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并慢慢发展。直到90年代电子商务的兴起,才使物流这个词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农产品的物流相对于工业产品更是处于发展落后的地位。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成为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和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就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学者对物流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也不断宽泛,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农产品领域的物流问题,理论研究方面陆续出现了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著作和文献。比较突出的有李柏园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研究》(1995),风雷的《农产品市场组织模式研究》(1996),杨孚平的《农产品流通与国民经济成长》(1996),纪良纲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研究》(1999)等。
农产品的物流,就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对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等实体相关服务及信息,从采购到消费所进行的组织、控制与管理的经济活动过程。由采购、生产、运输、流通加工、储存、配送、分销与信息等一系列运作环节构成。
加快发展农产品的物流还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首先,它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比如说在云南建立一个花卉物流基地,可以发挥云南的花卉生产优势,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采选、包装、加工等等相关环节都会有很大地提高。其次有利于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人世后,农产品的出口面临着更高的专业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会限制我国的出口,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一直被农药和化肥使用等问题困扰。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于农产品种植统一提供符合要求的肥料、统一进行技术扶持和监控、统一收购包装加工等等,都会对出口竞争力的提高有重大的作用。再次,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众所周知,物流的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在农产品物流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一是可以提供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二是可以通过专业高效的物流缩减物流成本,提高产品增加值来创造更多的利润。最后,发展农产品物流也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我国的农业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思想和技术统治的时代,发展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的物流,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会带动整个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产品大国,实现农产品现代化离不开现代农产品物流的支持。近年来,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大量化、多样化、优质化和动态化的趋势。这与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生产有季节性、区域性、分散性等特点产生必然的供求矛盾。而农产品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物流系统,包括供应商、加工商、批发商、零售商。我国农业人口多达8亿,三农问题也是现在全国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农产品生产流通不够畅通,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地方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承德的山区很适合种植山楂,但是由于物流不发达,好多山楂运不出去腐烂,农民收入少的可怜。现在我国农产品的生产面临着一个相对过剩时代的到来,肉蛋奶、鲜花、棉花等等农产品的生产都要面临一个转变传统观念的挑战。怎样更有效的给国内的消费者传递农产品、怎样在物流过程中增加商品的价值、怎样发展专业物流来降低流通的损耗、怎样利用发达的物流去出口都是现在的农产品生产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农业占整个国民生产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加强农产品物流建设,不仅可以给消费者提供更新鲜低价的农产品,还可以节约社会农产品物流费用。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字,2005年1~9月,社会物流总费用为22253亿元,占GDP的比例为20,9%,高出发达国家8~10个百分点。在这庞大的物流费用中,每年仅农产品由于物流不发达而变质贬值等等浪费的就达到数亿元。农业物流无效率的无谓损失更是高达上千亿元。
下面用SWOT法(表1)来分析一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一些建议
(一)农产品运输成本的控制
运输费用一直是物流总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其他的产品。近十年来,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在物流各个环节中,运输成本所占比重也是最大的(见图1)。
2004年6月20日起,我国交通部门为了公路运输安全,严格限制超载,这使得整体运费上涨了约18%。以北京地区为例,在华北地区限制超载的一周时间内,北京的菜价平均上涨了30%。运输成本在物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控制好运输成本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这点在农产品中的应用就更为重要。下面以花卉物流为例,具体说明运输成本的控制:花卉生产除了包括鲜切花之外,还可以包括盆栽和茁木。在运输方式的选择上,鲜切花由于时效性强,当然是要首选空运;而盆栽和苗木可以选择公路和铁路这两种主要的运输方式,上面分析到现在由于限制超载,公路的运费有所提升,浙江宁波一些农户的做法就可以借鉴。由于单个生产者的运量小,用铁路运输成本大,这些农户便联合起来用火车运输苗木,节省了大笔运输费用。在运输过程的衔接上,比如说采摘和包装环节衔接更紧密,这样可以节省在这两个环节之间的运输费用。
(二)建立农产品专业物流中l心
由于农产品多为新鲜易坏产品,故其有着自身独特的物流特性,它在采摘、包装、运输等等方面对于运输设备的要求更高。比如说棉花,它的运输就要求吸水运输、冷链运输,且防虫等等设施也是必备的。还有花卉,运输中就像要求“生死时速”,它的冷链运输是显而易见的,运输之前还要经过一些熏蒸处理等等。建立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质量(具体环节设计参见图2)。
像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而花卉的出口创汇仅占0.5%。重要的原因就是物流跟不上。近年来,花卉物流有了一定发展。在
2004年9月,投资6840万元的云南云花联合运销股份有限公司在昆明成立。它拥有1.5万平方米的配送中心,集运输、储藏、包装、熏蒸等等花卉物流必经环节为一体。2004年10月9日,江苏省也建立了花卉物流中心,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8.5万平方米。花卉的预冷和冷链环节有了提高。针对花卉的包装也走向中高档,物流的价值增加效果开始显现。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包括专业化的生产设备、充足的运输方式、高科技的运输设备、信息系统的辅助建设和分销中心的合理设置等等。现在,在生产环节由于多年提倡的科技兴农,专业化设备使用率已经逐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也大大增强。在运输方式上,时效性强的农产品离不开空运的支持,但是我国的空运比较落后。仍以花卉物流为例,货运机场没有花卉专业的冷藏设备,而且航空货运线路少、周转次数多、成本高,没有专业冷藏设各又不能货到运输,对花卉的运输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四)借鉴外国物流业的经验
外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早,发达程度也很高。像荷兰,它的农产品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为1:4,而这个数字在我国只有1:1。荷兰的蔬果耗损率为5%,这个数字在我国却成为了它的5倍!也就是说,我国每年耗损的蔬果就达到了8000万吨!在荷兰,重要的蔬果种植地区附近都有飞机场,还有传统的交易市场。此外,不同的地区从事的农产品物流不一样。荷兰的航空货运十分发达,这对于农产品的运输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荷兰的斯希波尔飞机场就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品物流枢纽,荷兰盛产的花卉就是通过这座机场运至世界各地。阿尔斯梅尔是荷兰花卉的种植基地之一,又是欧洲花卉进出口中心。据统计,全世界65%的花卉贸易就是通过荷兰进行交易的。同时,荷兰的冷冻行业非常发达。配送保鲜、冷冻和易腐货物在储存和运输的过程中都需要冷冻的技术设备,大多数公司都具有现代化的制冷和冷冻技术设备。同时,他们还在市场的附近建立农产品和食品中转站。货物首先集中到这个中转站,然后再在中转站进行配送。采用这种方式就有可能保证充沛的货源,合理的配送和协调的供应。现在,荷兰正在开发新的物流和商业概念,如建立电子化农业产品交易市场,协调联运物流中心和保鲜中心,进一步满足企业和消费者的要求。
我国可以借鉴荷兰、美国等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发展自己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物流效率和增加值,还可以抵御一些外国物流企业对我国传统物流业的冲击。
(五)政府部门应发挥物流建设的组织协调作用
政府部门在农产品物流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产园区、物流中心的选址和规划上,政府承担着大部分的责任。合理的规划物流中心的地址、规模和流通的商品种类,是建立发达的物流的基本。
农产品的物流链中,离不开政府部门例如检疫检验局等的监督。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也是增强农产品物流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云南云花联合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中心就有海关、工商局、税务局、检疫检验局实行一站式现场办公,大大节省了农产品由生产到销售的无谓耗时,提高了产品的新鲜程度,也减少了在众多政府部门之间申请所花费的成本。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成本控制
作者简介:谢梅芳(1975-),女,福建福州人,汉族,闽江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理论、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762;F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36-03
一、农产品物流的内涵与分类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以农业产出物即农产品为对象,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的增值和组织目标。
农产品的范畴较为广泛,与之对应的农产品物流也是如此。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其分类方式也不尽相同,以下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简单的分类:(1)根据物流具体对象的分类:包括粮食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物流、鲜活食品物流、畜牧产品物流、水产品物流、林产品物流和其他农产品物流;(2)根据在供应链中作用的分类:包括农产品生产物流、农产品销售物流、农产品废弃物物流;(3)根据物流储运条件不同的分类:可以分为常温链物流、冷藏链物流、保鲜链物流;(4)根据农产品物流对象特征不同分类:包括大宗农产品物流、鲜活农产品物流和其他农产品物流。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鲜活农产品物流,如蔬菜物流、水果物流、肉类产品物流、奶产品物流等。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模式与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大,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农产品物流量大,品种多;(2)农产品物流要求高。一方面,提倡绿色农业,提倡流通环节实现绿色物流,降低污染或是实现零污染;另一方面,由于农产品相对属于低价产品,因而就要求其物流也必须是低成本运作。此外,对农产品的服务增值的需求更强烈;(3)农产品物流实施难度大。具体体现在农产品的包装难、运输难、仓储难,这些都与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有关。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模式
我国农产品物流流通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模式为产地到批发市场再到消费者渠道,另外一种为产地到超市再到消费者渠道,当然不排除这两种物流组织渠道中各个参与单位发生交叉流通现象,图1为我国目前主要农产品物流组织渠道。
在我国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批发市场提供了50%-70%的农产品供应量,超市近年来由于其本身具有的安全和便利设施,逐渐成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载体,而连锁超市主导型果蔬流通模式则是近年逐渐兴起的流通模式,相比与批发市场主导的流通模式,该模式的流通链更短,具体如图2、图3所示。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不合理的物流作业才会导致不合理的物流成本。因此要探究我国农产品流通物流成本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先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
1.农产品物流主体弱小。我国农产品流通出现流通主体多元化、小型化的特征,同时也已经形成了以个体贩为主体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个体贩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无法独自实现自身与市场之间的有效衔接,无法凭借自身的资源独自承担流通过程中的全部流通过程,只能够依靠自身优势完成其中一个环节。
2.农产品物流信息化落后。当前我国仅有39%的物流企业采用信息系统,其中,真正能够有效运用信息系统的企业仍不多。整个物流行业物流信息化低,而农产品物流模式较为传统,因此在对农产品进行物流作业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手段的企业则更少。
3.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滞后。农产品物流发展滞后体现在产品包装未与物流的标准设备之间实现无缝的衔接,具体体现在运输设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由于我国的农产品的包装、分拣、分级、分类等作业主要是依靠人工判断,人工判断存在很大的误差,导致农产品标准化进程停滞不前。
4.农产品物流自动化水平低。自动化水平低不只是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是整个物流行业的通病,由于自动分拣设备在农产品物流中运用较少,导致了人工分拣效率低、误差大,使农产品分拣停滞时间长,农产品又属于时效性强的产品,导致时间成本上升,后续环节为缩短时间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成本。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分析
(一)运输、配送成本
运输成本是运输商为客户提供运输配送服务时的各种消耗的货币表现,其主要是由运费、流通加工费、装卸搬运费构成。配送成本泛指在配送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费用的总和。运输、配送是物流作业的核心,其他的物流功能都是围绕着运输进行的,因而它也占据着主要成本的位置,目前我国的农产品运输、配送成本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过路费较高。在我国流通成本占整个物流成本的50%-70%,世界上82%的收费高速公路在我国,同时我国也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收费公路,其比例可以达到70%。
(2)部分城市存在车辆限行政策。部分城市禁止大排量的货车进入市区,这就导致在进入市区前车辆需要换型,换成运载量小的货车,造成端点的作业成本迅速上升。同时城市最后一公里的费用由于交通拥堵、车辆限行、停车困难等因素造成物流成本直线攀升。
(3)农产品运输工具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其中铁路冷藏车只占全国的铁路车辆中的2%,冷藏运输也仅为25%-30%,冷藏保温汽车比例仅为0.3%,公路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约为15%。
(4)农产品物流运输空载率过高。目前我国运输能力有40%是空载状态,这就造成出发时产生罚款费用,回程时产生无效运输成本,一往一返物流成本迅速上升。由此造成我国的物流成本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1-2倍。
(二)库存成本
农产品属于时鲜商品,对库存的要求高,对保鲜冷藏技术的运用提出了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农产品库存条件落后,保鲜冷藏仓库技术落后,每年因此造成了大量的农产品损耗,提高了农产品物流的成本。同时在农产品库存过程中,对温度、湿度和时间等的要求比较高,未提供相应的库存条件则容易产生脱水、腐烂等现象,同样将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增加。
(三)流通加工成本
为了提高物流速度和货物的利用率,在货物进入流通领域后,在运输和配送时,必须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一定的加工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就是流通加工成本。我国农产品加工比例过低,由于没有进行充分合理的流通加工,农产品的增值率低,无法通过提高其附加价值实现缓解运输压力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由于对农产品流通加工的不足,常常导致后续环节的物流费用上升。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流通加工程度低。农产品流通中主要是以散装的为主,若农产品不经过初步的流通加工,没有采用合理的包装,未进行适当的分拣、清洗,不利于流通,易造成运输过程中由于震动、摩擦、挤压造成产品损耗,从而造成流通成本上升,流通加工程度低还有一个原因是流通主体的流通加工技术和效率低。另一方面,农产品增值率低,缺乏品牌意识。目前已有的品牌及包装主要是粮油等大宗产品,而进入市场中的农产品少有自有品牌,也会使增值空间有限,不利于提升利润及降低初步压力。
(四)包装成本
物流包装对物流活动的成本和整个物流系统的效能有重要的影响,标准化包装是实现物流标准化的基础,包装是包装物及其包装操作的总称。长期以来我国对行业包装运输重视不足,导致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每年因为包装不足造成的损耗巨大。包装所引起的成本损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产品包装不足引起的物流成本损耗。我国农产品大部分是散装的,包装也是简单的运输包装,比如麻袋、纸箱,包装材料易破损,且保护作用不强,当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遇到挤压、磨损、颠簸的时候无法起到良好的保护功能,从而降低其食用价值,导致损耗增加。
2.流通中包装规格与物流设备规格不统一导致的物流成本损耗。在运输过程中往往需要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需要多种作业相互连贯,才能使得流通各环节有效运转。但是目前我国包装规格与物流设备规格不统一,造成各环节衔接不流畅、换装作业频繁、装卸搬运量上升、作业等待时间增加、无效作业增多等现象,这都是导致物流成本高的原因。
3.包装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一方面是购买成本的上升,原材料自2013年来因为全球供求关系的改变而导致购置成本的不断攀升,另一方面是包装材料的重复利用率低,存在大量的浪费,降低整个供应链上的包装成本,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控制措施
(一)降低运输、配送成本
首先,政府应该构建农产品“绿色通道”,减免载农产品车辆的过路费,打破对农产品货车的交通管制。在“绿色通道”网络内运输鲜活农产品。其次,应加大保鲜冷藏车辆的投资建设力度,加快技术研发,尽快突破这一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瓶颈。最后,加强线路的规划,不同物流主体可以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信息,例如建立一个区域性的专门网站,各运输公司可以标注自身返程车辆的信息,若有运输需求的可以通过注明的联系方式取得联系,并给予其运输折扣上的优惠。
(二)降低存储成本
一方面,要提高仓储管理水平,提高仓储的保鲜冷藏技术。除产地贮藏保鲜技术以外,建议大力发展温控贮藏保鲜技术、气调贮藏保鲜以及臭氧保鲜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很好的抑制果蔬的新陈代谢及病原菌的滋生蔓延,延长其销售期。另一方面,要利用自然冷能降低冷藏成本。我国自然冷能资源丰富,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利用,保鲜冷藏条件不良已成为我国农村发展经济的障碍,合理有效的开发我国北方的自然冷能资源将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北方农产品集散地的存储问题,对于节约能源、改善存储条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产地贮藏保鲜技术在我国运用广泛,建议将自然冷能运作到此技术之中。
(三)降低流通加工成本
首先要合理的规划农产品生产地到中转地,中转地到销售终端的距离,不同阶段采用合适、经济的运输方式。其次,对农产品进行合理的流通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削弱农产品成本的影响幅度。最后,集中流通加工环节。在农产品集散量较大的地方建立一个物流中心,将农产品集中在一个物流中心进行流通加工,形成规模效益。
(四)降低包装成本
首先,优化包装设计。要重视包装的优化设计,根据农产品的特性,根据货物包装的外形、替代材料进行包装改造及其创新,从而既能达到包装效果,又能减少浪费,还能够减少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的支出,降低材料费用支出。其次,实现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根据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特性进行合理的标准化包装,使其与物流设备规格相适应。最后,加强农产品包装物的回收利用。合理和回收、利用废旧包装材料是削减包装成本的有效举措。例如在农产品集散地或者大型的批发市场可以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回收各种包装材料并加以收集、分类、简单的清洗,等待重复利用机会。
参考文献:
[1] 王新利.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初探[J].中国农业会计,2009,(04):248-250.
[2] 翁亮、郑少峰.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8,(06):21-23.
[3] 龙瑞红.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对策研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107-108.
[4] 刘伟华、刘秉镰、任政旭.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07-108.
[5] Timm Gudehus,Herbert Kotzab.Logistic Costs and Controlling[J].The Comprehensive Logistics.2009, Part I,129-155.
[6] 赵冬梅、隋静.中国蔬菜物流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农业科学与工程,2007,(12):411-414.
[7] 佟姗姗.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4):11-13.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Mainly in view of the the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safety. Using the method of Delphy method analysis and AHP method combining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analyzed, finally establish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construct the safety system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Delphi method; AHP
1 r产品物流概述
李艳军(2009)认为是为了让农产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先进的物流设备和物流技术对农产品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其核心是运用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对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过程实施集中统一的供应链管理,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和效益[1]。而“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速度。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一直排在世界前几位。2012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2.4万亿、2013年1.94万亿、2014年增长到3.3万亿,虽然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快,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农产品物流总额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就说明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地位还没有得到确立,重要性尚未完全体现。农产品物流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而农产品物流安全又成为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 农产品物流安全概述
在2006年张延平和谢如鹤首次对食品物流安全进行了定义:认为食品物流安全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以及配送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中不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的担保[2]。
李万青(2010)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机理是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农产品经营组织和产供销网络系统,能持续稳定地服务于农业经济发展和保证农产品流通,保障农产品流通渠道的顺畅和流通网络的安全[3]。
邱祝强等在(2008)年认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生鲜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不使生鲜农产品及其作业环境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这里的损害包括有腐烂、损伤、丢失、破损等;作业环境损害主要包括操作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设施设备故障、物流信息失真等[4]。
何忠伟、桂琳等(2010)认为生鲜农产品是指在常温下不能长期保存的初级食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农畜产品[5]。
李学工、肖长全、孔令娟(2012)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发生的因人为失误或者技术缺陷造成的农产品损失和物流设施损害等安全问题[6]。
王荧荧、张敏等(2013)认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内容包括温度、时间、湿度、载货车司机、气压等,物流过程中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样,其安全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涉及事故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7]。
综上所述,不论是农产品物流问题,还是农产品物流安全问题,众多专家都已经进行了较充分的研究,为本文奠定了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本文开拓了视野,本文主要是从农产品物流安全影响因素角度来进行研究。结合以上的定义,本文也为农产品物流安全进行简单的定义,认为农产品物流安全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将农产品安全、准确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对整个物流过程所进行的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控制过程,在物流过程中注意农产品的损失和物流设施和设备的损害。
3 农产品物流安全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3.1 相关性原则
安全指标的选取一定是对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指标与物流安全有相关性,指标的变动对农产品物流安全将会产生重要影响。
3.2 系统性原则
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如何选择指标将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选取指标时需要注意系统性,指标之间具有一定联系,选取的指标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农产品物流安全评价系统。
3.3 有效性
这些指标的选取应当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是农产品物流过程安全的影响因素。
3.4 可操作性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结合客观实际情况,这些指标应当是可以从实际物流运作中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度量。
4 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本身具有易腐性及季节性,此外农产品还具有种类多、需求量大、物流范围广、流动过程中农产品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等特征。因此,物流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影响,主要有:物流要素因素、管理因素、流通时长、技术因素等[8]。
4.1 物流要素因素:主要有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9]
(1)运输环节。运输对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产品发生场所、空间移动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诸如驾驶员因素,驾驶员的职业资格、驾龄、是否有违章记录等;运输工具的标准化程度,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较高,果蔬类农产品更是需要冷链运输,因此运输过程是否标准规范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最后,运输路线的选择也会对农产品运输时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2)储存环节。多数农产品的储存都具有时效性,储存时间越短,农产品安全系数越高。在储存环节,农产品在储区停放的位置、储区温度控制、储区内发生的装卸搬运次数等因素都会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3)装卸搬运。农产品有其独特的物理特性,易损、易腐,农产品从源头到消费地的整个流通过程中,装卸搬运环节将会对农产品质量的完好有着重要的影响,不恰当的装卸搬运操作都会导致农产品大量损失。
(4)包装。为了保证农产品的价值和物质形态,需要在农产品运输和保管过程中对其进行恰当的包装,农产品包装可以分为保持农产品品质而进行的工业包装,以及为使农产品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而进行的提高农产品价值、传递信息等以促进销售而进行的包装。
(5)配送。在2014年4月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期专题节目,反应农产品进城难题问题。农产品在田间地头收购价格非常便宜,甚至低至几分钱,但是到餐桌上的价格却上涨很多倍,其中的问题就源于农产品配送环节的问题,农产品进城难。因此,配送环节也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6)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农产品在流通阶段所进行的为保存而进行的加工工作,农产品从源头收购来之后,其形态各种各样,为了方便运输、储存等,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的恰当与否将会对其他流通环节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农产品物流过程。
4.2 管理因素
(1)管理制度完善性。农产品物流、加工等相关企业要生存,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必须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对于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的诸多企业,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2)人员素质。是指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的知识、品德、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农产品物流人员素质高低,将会对农产品物流过程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
(3)管理绩效。是指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各级管理者为了达到农产品物流安全的目标而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对业务人员管理不善,操作流程不规范,都将对农产品物流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4.3 流通时长。主要包括采购时间、送货时间、农产品保质期等方面。
4.4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主要包括加工技术、操作技术、保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因素。
5 基于层次分析的实证分析
关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指标的选取,目前国内的多数学者选取的指标主要来源于物流行业专家、信息分析专家以及政府方面的专家,依靠专家的知识、经验等因素来进行模糊评价。本文选取指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德尔菲法和AHP层次分析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确定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最重要的一些影响指标。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指标因素。选取的专家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公司从业人员、高等院校农产品物流安全研究人员、政府的农业部门相关工作人员。最终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物流功能要素、管理因素、流通时长以及技术因素四个主要方面。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T. L. 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它的特点是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一定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结构(主要是两两比较)把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结果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每一层次元素两两比较的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而后,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次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所有层次之间的总排序计算所有元素的相对权重并进行排序。该方法既具有定性的性质又具有定量的性质。建立影响农产品物流安全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四步骤:①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②构造两两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③层次总排序。
(1)建立问题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如图1所示:G为目标层,C为准则层,P为方案层。
(2)构造判断矩阵以及计算权重、层次单排序
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构造出4个不同的判断矩阵。采用两两对比定权数。最终得出目标层对分目标层、分目标层之间的判断矩阵(如表2所示):
二级指标判断矩阵如表3至表5所示。
(3)层次总排序如表6所示。
从上述分析得到农产品物流安全体系的指标权重。分析以上18个影响因素,其中“包装”占的指标权重最大,其次为“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时间”占主要比例权重,其他影响因素排序为:信息技术、送货时间、运输、保鲜技术、管理制度完善性、农产品保质期、装卸搬运、加工技术、仓储、信息、操作技术、采购时间、管理绩效、人员素质。
6 结 论
在关注农产品物流安全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证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应重点关注农产品的包装,包装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关注流通加工、配送、运输时间、信息技术和送货时间。第二,物流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环节对农产品物流安全有着重要影响,如仓储和信息,排在指标权重的末尾。第三,采购时间、管理绩效、从业人员素质排在指标权重的最后,对于农产品物流安全的影响程度最小,与调研和访谈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 李艳军. 美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对我国的启示[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 张延平,谢如鹤. 食品物流安全管理政策与法律法规亟待加强[J]. 探讨,2006(5):103-105.
[3] 李万青.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及其安全机理形成[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16):76-77.
[4] 邱祝强,谢如鹤. 生鲜农产品物流安全控制机制探讨[J]. 物流技术,2008(9):23-26.
[5] 何忠伟,桂琳. 北京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趋势与质量安全[J]. 北京社会科学,2010(4):43-46.
[6] 李学工,肖长全,孔令娟. 省级农产品物流安全应急预案研究[J]. 农业消费展望,2012(9):56-59.
[7] 王荧荧,张敏,朱文英. 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评估体系研究[J]. 物流技术,2013(10):4-6.
[8] 李学工,王学军. 农产品物流安全预警机制及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农产品物流不仅仅意味着农产品的流通,农产品商流和农产品物流都是其组成部分。农产品商流主要是为实现农产品价值而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种买卖交易,而农产品物流则是通过提供高效的农产品存储、运输、加工等服务,创造农产品的时空价值。为了确保农产品物流的顺利进行,实现农产品从供应地到销售地的实体流动,需要农产品商流与农产品物流相互作用并统一于农产品流通之中。农产品物流在发展中具有以下特色:
1.1农产品物流量巨大
畜牧业、渔业、副业、林业等产业部门构成了农业。而这些产业部门下的产物包括畜牧产品、水产品、经济作物等,商品率较高,为其他工业部门提供原料,从而使农产品物流的需求十分巨大,所涉及的范围特别广泛。
1.2农产品物流技术难度较大且落后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比较容易腐烂变质,不容易储存,因而对于保鲜程度要求较高。农产品季节运量不均衡,运输的中间环节多且较复杂,因而提高了对物流中间环节的专业技术性要求,加大了农产品物流的难度。而在冷链技术上,我国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2011年,我国的冷库容量为900万吨、美国为2200万吨、日本为1660万吨。按照人均鲜冷食品消费需求来计算,我国与美日差距甚远;易腐冷藏运输率我国仅为30%,而美国、日本分别达到了100%和90%;冷藏运输完好率我国为70%,而美国、日本分别为95%和90%。
1.3加工增值为其提供利润空间
为了使农产品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部分农产品需要进行加工增值来延长其保存期限,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实现产品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可以提供更广阔的利润空间。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自然资源丰厚,耕地面积广阔,农产品产量极为丰富,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逐步完善,向全国各地乃至国外输出农产品,农产品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物流规模不断扩大。
2产业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2.1农产品物流资源种类丰富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包括鲜活产品和其他农产品。其中农产品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同时生产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几大粮库在黑龙江省粮食运作中发挥巨大作用,粮食物流量90%是通过铁路和公路进行运输。黑龙江省境内水域众多,湖泊良多,具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大马哈、大白鱼等多种水产品供应全国各地。畜牧产品包括鸡、鸭、猪、牛、羊等牲畜的养殖、屠宰加工,鲜奶和乳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一,物流需求量较大。其他物流产品包括麻类、油料等经济作物。
2.2农产品物流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发展农产品物流是基于自然地理优势的一种良性发展模式,农业资源丰富,幅员辽阔、土地众多,耕地面积广且土地肥沃,以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为主。河流众多,可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灌溉水资源。
2.3农产品物流的主体类型单一
黑龙江省物流节点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类型较单一。农产品物流主体主要以农户行为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小、效益水平较低、运作分散、抗冲击水平较差。物流技术落后,大大阻碍了农产品的流通和价值的实现。黑龙江省本土农产品生产企业对农产品物流这一概念的理论认识水平有限,只考虑到农产品的价值,忽略了农产品的增值功能,对农产品物流概念只停留在产品运输上,忽略了物流的其他职能的实现。
2.4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
黑龙江省交通十分便利,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建立,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和船舶运输为辅。依靠通讯事业的快速发展,黑龙江省农业信息网等大型网站的逐步建立为农产品物流提供了动力。但由于技术条件有限,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比较缓慢。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以及基础设施尚未与国际接轨,与国内其他省、市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农产品物流专项网络建设还未开启,农产品物流没有明确的物流标准,自动化信息网络应用匮乏,信息化服务专项人才稀缺等原因,造成农产品信息流通不顺畅。
3产业化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未来发展的思考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提出来的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方式之一。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若想长期良性发展下去应作出如下调整:
3.1统一规划,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现代化协同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农产品现代物流作为农业产业化、城镇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支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充分发挥它与农业产业化的协同促进作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提前进行统一规划,构建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物流现代化两者的协同促进机制。一方面,综合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农业产业优势,培育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构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之间的协作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整合与培养农产品物流资源,培育或引进农产品物流龙头企业,与农业龙头企业、物流园区完成对接,构建协作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
3.2国家宏观政策支持
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供应链化的重要性,并出台一系列与农产品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鼓励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并制订专业化标准,规范农户组织生产以及物流运作的行为。加快制订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实施办法,促进农产品物流向供应链方向快速发展。政府努力建设宽松适度的市场环境,促进农产品大批量进驻市场,并保障市场走规范化、健康化、科学化道路。根据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主体以大型龙头企业为主,物流中心数目少、规模小的特点,各级政府应当鼓励建立大型的农业企业及零售超市,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予以扶持和政策优惠,改变目前市场上物流主体单一现状,鼓励农户与大型企业合作,促使农产品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3.3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所需的基础设施
目前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严重制约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规划与整合农产品物流供应链。黑龙江省交通运输设备较差,尤其是农村交通运输网络不发达,农村公路交通通达度较低,部分偏远农村没有达到村村通车,许多农产品不能顺畅地及时运出,造成农产品供应链断裂。政府应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建设,促使农产品供、产、销顺利进行。
3.4加强农产品储运过程中的冷链和保鲜技术
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降低运费并保障产品品质,必须大力发展冷冻保鲜技术,扩大冷藏设备和车辆的开发生产。建立现代化冷链运输系统,建立冷藏库,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保证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不变质。
3.5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信息化管理,为了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促使农产品供应链各环节的顺利流通,应当建立黑龙江省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质量保障体系,在农产品供应链中采用POS技术、EDI技术、GPS技术,促使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到运输各环节信息量化,确保供应链顺利运作。
3.6培养物流专项人才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风险管理;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2.24;F3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1-0178-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1.045
Operational Risk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QIN Fang
(Xianni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Xianning 437100, Hubei, China)
Abstract: From view of the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the operational risk preven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feasible measures in favor of coordination construction for transportation lin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proposed. Lastly the realistic demands in packaging and storage systems of the high-yiel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were briefly analyz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fresh-keeping transportation, warehousing, and sales of the high-yield fresh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agricultural products; risk manage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r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系统的打造一直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由于运输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农产品批发环节出现问题[1]。销售环节的风险产生主要是由于基层零售部门对接工作失误,造成农产品供应到消费者餐桌上“最后一公里”困难的问题。中国生鲜农产品的产量比较高,如果冷链物流动作系统出现问题,将会给农户群体造成较大的打击,同时影响千千万万普通群众的日常生活[2]。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防控工作,重点是要做好农产品物流市场的管理工作。
1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
现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系统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其中,空间布局不够合理和运输设施设备不够先进,导致生鲜农产品的运输速度不快;信息化水平落后导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对接不够准确[3]。在产品加工环节分析中,生鲜农产品深加工功能的欠缺导致远距离、长时间生鲜农产品运输活动难以实现,这对西北、西南海拔较高、交通运输条件较差地区的农产品供应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目前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冷链物流系统中对于农产品冷藏环境的规范要求不够统一,出现了农产品冷藏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
根据生鲜类农产品的特点,做好保障农产品品质相关的工作,需要不断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供应体系,防范农产品销售和运输环节对接中可能存在的不同运作风险。在冷链产品制作环节,开展更加科学的冷藏汽车长途运输和冷藏汽车短途运输对接设计工作。在物流操作风险防控中,运输线路设计不合理,交通工具选择不适宜,往往会导致运输时间过长,很容易引发生鲜农产品变质问题[4]。在生产作业环节优化中,做好冷链物流环节的科学设计工作,对防控运作风险很有必要。选择小型冷库、冷柜陈列销售的方式,可以保证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同时可避免由于农产品货物中转和路途颠簸中造成的产品损坏问题。
2 农产品冷链物流运作风险防范及发展策略
2.1 农业部牵头,引导产销双方交流合作
在鲜活农产品多环节物流运输模式的打造过程中,当地农业部门应该做好牵头和引导作用,积极倡导批发农户、大型农场主与运销商之间的广泛交流与合作。逐渐放开产地批发市场的农产品引进环境,采用打造农业销售绿色通道的方式,建立产地批发市场与销售地批发市场的对接链条。
在销售地批发市场基地建设工作中,强调对于超市、农贸市场、销售点生鲜冷藏保障系统的基础性条件建设,保障农产品冷链运输在最后的环节不出现质量问题。将品质较高、风味纯正的农产品供给批发酒店宾馆、企事业单位食堂和普通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建立恰当的物流节点,利用本地区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优势,满足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其中,当地政府应该充分发现本地区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特色的农产品冷链加工与销售产业。利用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基础的优势地区,对其农产品销售运输行业进行扶植,制定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政策,从而满足物流运作标准的现实性需求。
2.2 正视消费需求,打造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
应该正视经济迅速发展和消费者对于农产品消费需求增加的现状,积极开展冷链加工系统的规模扩大化建设[5]。在发展本土冷链系统的过程中,还应该处理好影响农产品冷链运作系统的各类威胁,通过推行冷链系统升级的方式,积极应对国外优秀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理清物流市场细分中的工作细节问题。在农产品冷藏供应链条一体化打造过程中,应该重点做好农超对接工作。鼓励农户积极加入农民合作组织,从而逐渐发展和壮大生产基地。
在产地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建设活动中,农业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产品流通加工工作,重点集中当地的产品资源和冷链物流设施满足龙头企业的打造需求[6]。建设大型的产销地批发市场,从而缩小零售商与农贸市场之间的距离,拉近消费者与农贸市场之间的距离。在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货源组织工作,从物流环节优化的角度出发,积极进行配送环节的流程优化工作,实现配送环节与零售环节的无缝对接,防止出现物流系统冷链断裂造成的严重损失问题。
2.3 提高物流效率,建立标准化物流冷藏体系
针对生鲜农产品的易腐蚀问题,应该开展标准化物流冷藏体系建设工作,通过增强物流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的方式,解决生鲜产品的易损耗问题[7]。建立更加科学和完整的生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解决农产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地域性和周期性问题。
通过优化冷链基础设施条件的方式,有效地减少由于季节性因素和地域性因素造成的产品易变质问题。在物流运转风险防控活动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供应链体系优化工作,采用更加先进的信息化交流体系进行货源组织中物流环节的遥控指挥,及时地解决物流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调度障碍等各种问题。打造农产品运输的稳定低价体系建设工作,可以显著降低物流运输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损耗问题,确保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提高,保障物流运作中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倡导更加合理的生产计划,以满足农产品冷链物流流畅销售的目标追求。从货源组织体系建设活动出发,技术人员应该做好商品加工工作。从规范化生产和标准化冷藏型食品加工的角度出发,实现现代化仓储配送中心完整销售体系的建设。
2.4 引进电商模式,提高生鲜产品产销效率
通过优化配送环节和零售环节的方式,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运输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积极应用互联网经营方式与农产品销售活动的对接服务模式,从而有效地推动生鲜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的高效变革,最终实现生鲜农产品电商的流通目标。
在平台型电商营销模式打造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利用网络平台,缩小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差距[8]。以实体店为依托,实现地方型电商中对于电商拓展与垂直体系的建设。在生鲜电商市场消费的发展阶段,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消费群体客户的定位工作。从主流客户的投机式购物分析入手,做好非常规生鲜发现式购物,以及非主流客户搜索时购物的常规生鲜仓储工作,从而满足不同种类消费者的需求,积极抢占市场,实现经营农户效益最大化建设。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难度,需要技术人员加强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立足于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困局,技术人员应该针对产品需求刚性进行分析,正视物流行业产品流通正外部性因素。采取有效的刺激手段,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运输的运作风险防范工作,积极开展物流运输的系统优化工作,从而提高本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的竞争力。
2.5 实现模式创新,强调冷链生产作业环节科学建设
强调冷链物流生产作业环节的建设模式创新,强化对于水果和蔬菜、海鲜和鲜肉货物冷链柜的使用环境温度标准建设,从而保证保鲜类食材在连续运行状态下的使用正常。保鲜类的水果、鲜肉的设定温度范围应该在2~15 ℃,同时还要启用备用保鲜电机能源供应系统,防止自动启动或者停机状态下的物流运作风险。对于冷冻的水果和蔬菜、鲜肉和海鲜,应该根据冷冻型农产品储存的标准,将温度设定控制在-18 ℃左右。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业流程规范的建设活动中,应该从冰温储存生产加工标准控制入手,设立12 h冷藏环境农产品储存情况检查标准。对于冰温储存的农产品,应该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冰温储存状态下的货物始终处于完全冷冻状态之下,确保商品的风味和使用状态不会影响二次销售活动的实现[9]。
2.6 强化信息管理,提高物流运作科学调配效率
对于保鲜储存标准要求下的农产品,技术人员应该从提高装修搬运的工作效率入手,建立全天候农产品检查制度,安排专人负责检查冷藏保鲜农产品的Υ孀刺。在冷藏保鲜状态下,建立全过程冷藏标准执行下的货物运输体系,满足批发环节和零售终端作业的科学性规范需求。
建立科学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安全评估体系,对于有效规避冷链运作风险有重要意义。建立安全评估体系的重点是要对货物运输的信息进行采集,根据物流运输信息的更新情况,建立科学的产品运输与销售的反馈机制。在冷链物流选择评估方法活动中,需要对物流系统中的多个环节进行评估。其中,技术人员应该对冷库的控温设备进行检测,并且确保搬运设备和检测设备的使用正常。检查送货车辆的密闭效果,并且推行完成程度更高的绩效管理使用方案,实现物流运输系统的完整性建设。在农产品冷链安全检查活动中,安排具有专业资质的工作人员对冷藏状态下的农产品品质进行考察。应该对现有的农产品保鲜方法和保鲜技术进行升级,认真开具农产品状态质量的证明文件,并且对供应商的能力和信誉作出评估,实现对零售商检验检测技术的责任担保。
3 中国高产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证分析
在流通时长的标准化控制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考虑到农产品的耐藏性标准需要,根据不同的储藏期作出对应的产品调取优先分配安排。积极提高商品的销售转化效率,既要提高单位送货时间标准下的销售效率,又要满足农产品保质期销售范围的效率需求,根据定量分析的结果满足消费者在途时长销售活动的需要。
中国生鲜农产品产量比较大,品种相对比较丰富,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开展不同的冷链保护系统设计,对于做好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防控工作有较强的现实意义。2012年中国的蔬菜产量为61 800万t,水果产量为20 396万t,肉类产量为7 642万t,牛奶产量为3 518万t,禽蛋类的产量达到了2 741万t。2013年蔬菜产量为63 800万t,水果产量为21 401万t,肉类产量为7 925万t,牛奶产量为3 570万t,禽蛋类的产量达到了2 765万t。在国家菜篮子计划的刺激与扶植之下,中国的生鲜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不同类型的农产品都有一定的产量增加。到了2014年,中国的蔬菜产量为67 700万t,水果产量为23 100万t,肉类产量为7 950万t,牛奶产量为3 825万t,禽蛋类的产量达到了2 775万t。在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包装检查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认真检查包装标签的完整程度,从而根据包装材料特性和被包装产品的不同特性,设计合适的包装。在温度采购效率实现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温度偏差采购效率的控制工作,实现温度控制效率的稳定性提高。
4 小结
在冷链物流系统打造的过程中,地区农业经营者应该积极寻求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植之下,实现生鲜农产品冷链系统做大做强的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在自营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活动中,当地农业部门应该做好生产指导工作。从打造更加完备的自营化物流配送体系出发,实现物流运输系统产业链条的完整化建设。积极引导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生产基地的科学性建设,在货源组织的过程中实现产品采购、流通加工与仓库储藏环节销售方式的创新。采用有效的手段,尽量减少由于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的储存损耗、加工损耗、配送损耗和滞销损耗问题的产生。
保障农产品生产-销售链条的安全,对于维持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食品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打造更加科学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从而减少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产品腐败变质问题。在鲜活农产品多环节物流模式建设活动中,工作人员应该做好批发系统各个运输和销售分路的线路协调性建设,保障消费者的农产品购买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喻庆芳.生鲜农产品国际冷链物流网络节点选址优化与风险评价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
[2] 李国平.佳沛(ZESPRI)公司生鲜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物流问题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3] 邱祝强.基于冷藏链的生鲜农产品物流网络优化及其安全风险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4] 林荣辉.供应链环境下生r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研究[D].山东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14.
[5] 王 雷.天津绿海公司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6] 李 超,刘翠娟.基于SWOT分析的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4(1):124-126.
[7] 宋 薇,李 红.基于SWOT分析的新疆出口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233-235,296.
一、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借鉴
(一)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美国农产品的生产以高度专业化、区域化和规模化著称,其产地市场集中,农产品物流以大规模直销和配送为主,平均78.5%的农产品是从产地经物流配送中心直接到零售商,批发商销量仅占20%左右。在利润驱动和竞争压力下,减少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美国十分重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该系统连通美国农业部、15个州的农业署、36所大学和大量的农业生产企业,实现了生产者、运营者和销售者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以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冷链技术等为支撑,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实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现代化和专业化,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以蔬菜产业为例,美国的蔬菜物流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蔬菜从田间采摘到进入终端消费者始终处于所需的低温条件,实现了产前、产中和产后全程全方位社会化服务,较好地解决了蔬菜均衡供应的问题,且物流环节的损耗率极低。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1%-2%。
(二)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作为亚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先驱者,日本交通运输设施发达,农产品保鲜、冷藏、运输、仓储、加工等物流装备和技术先进,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完备,已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为了实现生鲜农产品采后的高效保鲜,提高附加值,日本在全国生鲜农产品主产地建设了高密度、专业化的冷库,采用先进的冷藏、冷冻技术及设备,减少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损耗,实现物流与市场的有机结合。目前日本拥有保温冷藏车12万辆,98%的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损耗率为5%,形成全程温度控制的高效冷链流通网络。此外,日本还建立了以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效保障城市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经由批发市场送达最终消费者。
以果蔬冷链物流为例,日本从如下几个方面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一是产地加工企业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延长了果蔬的保鲜期;二是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使鲜活果蔬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三是冷藏运输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冷藏集装箱与铁路冷藏车配套使用的物流模式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四是运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虚拟的果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系统,对农产品的产、贮、运、销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实现物流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时传递。
(三)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
加拿大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法律体系建设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高速发展;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形成规模;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为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宏观管理保障机制。以蔬菜冷链物流为例,加拿大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蔬菜冷藏运输,目前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蔬菜冷链物流已经取代了产地和市场间的“点对点”运输,使得蔬菜贮存、运输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便于检测和监管。为了更好地保障蔬菜安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建立了6个有关蔬菜等植物性食品质量检验的通用模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与本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和网络,使农产品减少了流通过程中的损耗、降低了成本,间接地增加了农产品产量和农业产值。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损耗仅为5%,是我国的1/6;物流成本不足30%,是我国的1/2。
二、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障碍分析
(一)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
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缺乏政府引导和统一规划,冷链物流各环节间缺乏沟通与联合,冷链物流资源比较分散,缺乏统一协调机制。例如:我国目前冷库的建设结构并不合理,存在肉类冷库与果蔬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城市经营性冷库与产地加工型冷库数量比例失调,大中型冷库与批发零售冷库数量比例失调的现象,其结果必然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链条上下游之间缺乏组织协调性,处于自发或者无序状态。
(二)法律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目前针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虽然在农业部、商务部等各部委相关法规中均有体现,但并没有形成体系。这就造成了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少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相关管理办法和操作规范在我国尚处于推广阶段。以日本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先后颁布了《物流法》、《物流二法》、《物流效率化法》、《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和《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等一系列促进综合性物流发展的法律规范和政策,全面指导物流业的发展。中国在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标准化体系方面还严重滞后。
(三)缺乏资金投入的支持
这表现在我国对农产品产后低温贮藏加工投入力度不够,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绝大部分由产地以原始产品形式卖出,尚不能做到采摘后尽快进行低温包装贮藏和加工。据统计,发达国家农产品的产值 70%以上是通过产后处理(贮藏保鲜加工)来实现的,而我国这一比率仅为30%。美国农产品产后产值与自然产值之比为3.7:1,而我国仅为0.38:1(见表1),就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四)缺少高素质物流人才
高素质的物流人才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所在。冷链技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涉及多门类学科知识,需要具备物流技术、供应链流程、信息技术系统及电子商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综合知识背景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我国高素质的低温物流管理和物流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供需缺口很大。高素质物流人才的缺乏严重抑制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导致企业运作起来力不从心。
(五)冷链物流技术水平低
我国在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等方面仍与国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运输环节温度控制手段原始粗放,发达国家广泛运用的全程温度自动控制在国内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汤姆逊集团 (Thomson Group)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我国在这些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发展。
(六)冷链物流的运输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冷藏保温车辆约有3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0.3%。比较而言,美国拥有冷藏车20多万辆,发达国家汽车冷藏运输占整个冷藏运输量的60%-80%;公路运输中,我国易腐保鲜食品的冷冻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其余 80%左右的禽肉、水产品、水果、蔬菜大多是用普通卡车运输,且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检测与自动温控设备。在我国总运行的铁路车辆中,冷藏车只有6900多辆,占比仅2%,而且大多是陈旧的机械式速冻车辆,规范的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车箱缺乏。冷藏运量仅占易腐货物运量的25%,不到铁路货运总量的1%。
(七)冷链物流的库容设施比较落后
目前我国冷库容积为880万吨,仅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虽然我国冷库总容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目前我国冷库功能比较单一,缺乏先进的冷库管理理念,技术比较落后,导致利用率不高。以上海市为例,目前上海冷库总储量为35.4万吨,人均冷库占有量仅为发达国家的万分之五,其中,约七成冷库已有近30年库龄,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需求。由于我国在运输和冷库设施上的落后,使得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费用占到运输产品成本的70%,而根据国际标准,这一指标最高不超过50%。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
第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状况,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
硬件方面要加强冷链物流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建设道路、场站、港口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并发挥其组织、协调、规划职能,建立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软件方面则是要要从产业政策和财政金融政策角度给予大力扶持,尽快建立包括整个物流节点在内的农产品冷链标准,同时还要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加强对冷链操作标准执行的监督力度。
第二,培养符合冷链物流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管理学、金融学、交通运输工程、信息化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的企业需要对冷链物流发展具备全局认识和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具体可通过广泛开展岗位培训、抓好物流人才的基础教育等措施来培养市场急需的物流应用人才,另外还要建立完整的物流人才储备机制,为物流人才的引进创造良好空间。
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要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涵盖从农产品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在内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大力开发和规划冷链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软件,提高管理水平和冷链物流效率。此外,在冷链物流技术上要不断进行革新,鼓励 GPS、自动识别等技术的应用,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承运人、用户、制造商、供应商及银行、海关、商检、保险等相关单位联结起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监控和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全社会整体运输效率。
关键词:公路收费 物流经济 发展 物流成本 农产品物流
一、公路收费政策与物流成本
本文以农产品运输为例,来分析公路收费与物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物流成本通常包含该项产品的运输成本、经过中间环节的管理与加工成本。在针对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的讨论中,通常是讨论农产品物流过程的中间环节过多,导致随之而来的人工与管理成本也随着提高。另一方面则是讨论农产品物流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运输成本。2014年,中国的农副食品物流成本中,占最多的是运输成本,约54.9%。在运输成本中,被讨论较多的是在于因油价上涨而造成的燃油费用提高,以及过路过桥费的征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曾发表一份报告指出,过路过桥费用占物流企业运输成本的34%,有37%的企业甚至是超过了40%。而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公路的道路通行费影响的缘故。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高速公路通行费甚至比部分发达国家还高。在2011年,河南省一名农民因为被指控在8个月内逃漏高速公路过路费368万元人民币,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更是引发对该争议更大的讨论。
但是在众多对收费公路的声讨之外,也有一方主张收费公路收取通行费的行为对物价影响不大,并认为在政府推出农产品免收通行费政策后,仍存在物价并未下降的现状,所减少的成本均落入的物流业者的手上。是中国物流业者无法形成规模提高运输效率、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过多的交易环结才是造成物价上涨的主因。
另外,现今中国的财政与经济分权于地方的架构,对于中国的收费公路建设与农产品物流格局有相当的影响。而中国政府所推动的改革政策也脱离不了与地方利益竞逐的局面。如对于收费公路方面,则是取消二级公路收费,对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推出了农产品免收过路费政策。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则是积极推动农产品物流各个阶段的参与者有效整合以降低其中的交易成本。这些政策是否能顺利推行均涉及到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在现有研究中,并未探讨到为何其它运输部门在农产品物流的比重无法提升,让这个迫使主管收费公路的地方政府降低公路收费的可能性无法存在的原因。
二、收费公路因素在现有农产品物流环境与结构下的影响
(一)农产品物流结构的限制使公路收费成本放大
现今中国的农产品物流结构,仍然维持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多重交易环节来进行运作。而在这结构下运作的小规模农产品物流业者,经常是空车前往产地运送农产品到销地,物流效率不佳的状况则是让物流业者需要承担多一倍的公路收费成本;小规模的农产品运输则是让既有的运输成本无法更进一步降低。这样的状况导致物流业者在利润被压缩的状况下必须选择超载来降低成本;而公路收费单位对超载的高费率与高罚款更是对物流成本进一步提高。
农产品运输车辆在冷冻设备的缺乏,则是让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有相当高的损坏率;在油价高涨的现况下,选择低温运输的比例更低。而公路收费站所造成的塞车以及对农产品运输车辆的检查,提高农产品运输的时间,更是加大农产品的损坏率,尤其是需要低温保存的蔬菜损坏率更高。2005年开始实施的生鲜农产品免收道路通行费的优惠政策,没有将所节省的道路通行成本反映在价格上,最有可能的因素是油价的上涨抵消了该政策所带来的效果。从已知的运输费用组成上可以得知,燃油成本依然是农产品运输成本中最大的一部分。而原本物流结构的缺陷更是使该政策的优惠效果难以显著。而农产品免收道路通行费的限制,则是空车前往产地载运农产品仍须缴交道路通行费,以及所有二级公路的通行费改为随油征收后,该政策便无法影响到因油耗而产生的通行费用上,而低温物流设备却是有相当大的油耗。在这状况下,所施行的效果更为有限。
(二)物流业在成本提高的状况下更难以进行产业升级
一般来说,只要通过运输与低温技术上的改进,与运作中的组织环节变迁,便能有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而其它成本较低的运输工具的存在,更是可以减少原本因公路收费而提高的成本。但是,中国的铁路运输规模与设备的限制,难以使公路运输在农产品物流上的角色。而物流成本的提高,以及融资上的困难,更是造成农产品物流业者难以有足够的资金扩大规模,并更新运输车辆与低温设备。而终端零售业者在发展一定程度后,为避免缔约后机会主义所造成的损失,自建车队进行运送的行为,更是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业者难以发展。产业无法升级与厂商扩大规模的困难,则是代表着公路收费因素在农产品物流上的放大现象更难以改变,并且随着油价、工资的上涨而面临更严重的困境。
(三)超载和逃费成为货运业的获利途径,造成公路的养护成本居高不下
在利润难以有效累积,与现有物流运作难以改善的状况下,使用公路运输的货运业者最终选择超载与逃避道路通行费减少运输成本,以维持一定的利润。在生鲜农产品运输上,要加上在运输途中不进行冷藏以减少油耗。当公路使用者大量超载时,公路的损坏率也大幅提高,也大幅提升了公路的养护成本。而这又成为收费公路获利中所需花费的一大开支。
参考文献: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物流;突出问题;解决对策
鲜活农产品主要指的就是农业部门生产出来的那些基本没有经过加工的,并且是在常温下很难长期保存的农产品。鲜活农产品物流不但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流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所以当前要积极采取措施来进一步优化和改善鲜活农产品的物流体系。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概念内涵及特点分析
鲜活农产品物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如果从其概念的内涵来理解,所谓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就是指为了能有效满足用户的生活需要和实现鲜活农产品的价值而在生产者及消费者之间进行的有关鲜活农产品实体及信息等彼此传递的经济活动。这个经济活动包括的环节非常多,比如包括鲜活农产品的生产、收购、运输及储存等等。
鲜活农产品物流有着属于自身特有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首先,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数量及品种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对物流过程中的管理要求是非常高的;其次是鲜活农产品物流从包装运输到储存等环节都存在很大的难度;再次就是鲜活农产品物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及很强的周期性;最后就是鲜活农产品物流具有明确的预期性及很强的专业性。
二、 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基础配套设施落后,运输工具不充足。虽然近年来鲜活农产品物流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和鲜活农产品物流紧密关联的大型冷库及鲜活农产品集散网点建设等还是相对滞后的。另外,专门用来运输鲜活农产品的冷藏车及密封厢式汽车不足也制约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鲜活农产品的价值取决于“鲜活”,但是鲜活农产品需要饱含水分,所以在运输途中容易腐烂。但是我国目前的鲜活农产品物流还都是以常温物流为主,保鲜的技术和手段还非常落后,这就必然会导致鲜活农产品在物流途中的大量损失。
(三)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市场主体不成熟,亟待完善。目前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主体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既有富有实力的鲜活农产品加工企业,也有各种类型的批发商或农民合作组织,甚至还有分散的农户。这些主体普遍存在经营方式落后和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还存在物流效率低和成本高昂的问题,所以急需对其进行完善。
(四)鲜活农产品物流人才短缺,物流信息管理体系不健全。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是一个需要跨行业和跨部门的复杂产业,有着很多的特殊要求,这就必须需要有专业的鲜活农产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而目前的鲜活农产品物流急缺的就是这方面的人才。另外,过去的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体系及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市场的需要,导致了鲜活农产品流向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所以必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体系来改变这种状况。
三、解决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改善传统的运输工具。首先,要不断加大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这包括对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对鲜活农产品仓储设施的建设及对鲜活农产品的加工配送中心的建设等等。其次就是要加大对鲜活农产品的运输工具的投资力度,积极改善传统的鲜活农产品运输工具。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鲜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及物流风险。
(二)创新和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提高鲜活农产品物流流通效率。目前必须要通过不断进行体制创新来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市场主体,具体来说首先是要重点培育国有大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其次还要积极扶持和创新各种类型的农业公司参与到鲜活农产品物流中来。再次,目前的鲜活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对于提高整个物流效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必须要重点培训和扶持。最后,就是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商及中间批发商等中介性的组织。只有这样积极发挥出众多市场主体的各自作用才能不断提高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三)积极拓宽鲜活农产品的营销渠道,减少流通的中间环节。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都是从生产这到中间的批发商,然后再到消费者流通的。如果能打破这种传统流通体制,积极开拓目前普遍认可的网络营销手段,能通过网络这个媒介直接将鲜活农产品提供给有需求的消费者就能越过批发市场这个中间环节,这样不但可以能有效降低鲜活农产品的价格,而且还能有效减少鲜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四)加大鲜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体系。可以说人才是促进各种类型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同样鲜活农产品物流也不例外,因此不但要求高校要加大对鲜活农产品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而且政府还要通过一定的教育和培训加大对鲜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便为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必须的智力支持。另外,还必须要加快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体系的建设步伐。一方面要加强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认真做好鲜活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和,通过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和反馈来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