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新闻学的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闻学的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闻学的理解

第1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英语学习;心理因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7)04-0053-02

据笔者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心理、自卑心理、厌倦心理、逆反心理、急于求成心理和依赖心理,并且,这些问题在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中更为普遍。学生出于各种心理因素,可能对英语学习产生抵触、厌倦、畏惧、逃避、轻视等不良情绪。而由于心理及情绪的延伸性及延续性,个体学生的心理状态很容易影响其他学生,从而可能会对整体教学产生负面作用。心理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力远大于智力因素,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针对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些年来,随着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系统化与研究角度的多样化,外语学习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调查研究与实验表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性格特征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自信、移情、焦虑等是构成学生学习动力系统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所具有的独特的性格特点及思想情感需要,在科学对待,合理纠正错误的同时更要注意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适时、得法的肯定、表扬和鼓励,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建立起自信,树立起正确对待缺点、不足和失败的态度,增强克服移情、焦虑等干扰因素影响的能力。总而言之,关注学生情感需要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到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从容自信地不断激励自己加倍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教师及学生所应承担的角色。学生从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教师可在课堂上就学习计划的制定、时间的运筹、单词的多种记忆法、语法意识的形成、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听说练习的途径等相关话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 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策略意识。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自己找材料,设计课堂活动,并对所用的教材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感觉到他们的选择得到教师的尊重, 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在我国,学习者对待英语学习的态度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对学生的评价仍主要以学习成绩的好坏为标准,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应试思想,把应付考试作为英语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注意提醒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流利、熟练地使用英语这一工具为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服务,即能够学以致用,以便及时端正学生的思想。众所周知,兴趣乃是学习任何东西最强而有力的激励。只有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才能引起积极的创造性活动;只有体验到在创造中所产生的愉快才能极大地激发起主观能动性。因此,对事物是否具有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起着巨大作用。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学习者只有对英语产生了兴趣才能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做到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引导学生走上英语学习成功之路的第一步。通过让学生了解授课目的,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教学组织的生动活泼性,使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使其不断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在教学中组织比赛,引进竞争意识,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让学习者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就是一种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好方法。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教”。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与学生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树立自信心。师生之间坦诚无拘束的交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有利于降低焦虑感。一旦建立良好的情感氛围,师生双方追求的目标一致,学生就更能体会教师殷切的期望,就会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英语学习是一种既要动脑动手、更要动口动耳的特殊学习。上课时学生身心愉悦地主动配合会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对于可信赖的教师在学法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学生更容易接受、采纳,课外更愿意去尝试并在实践中运用;对其布置的课后作业会更踏实认真地去完成,惟恐因未完成好而影响自己在其心目中的形象。

5.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意志。意志在心理认识转化为心理行为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学生认识到了学好外语的重要性,也想努力学好这门功课,但由于意志薄弱,学习上一遇到困难,不是知难而进,而是知难而退。因此,教师要善于提供真实可信、“有血有肉”、有远有近、可学、可以达到的典型榜样,激发其锻炼意志的愿望。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学习英语必须刻苦,必须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挠的毅力。例如记忆单词,必须努力与单词的不断遗忘做斗争,不能唉声叹气、叫苦连天,更不能怕字当头。同时,教师还应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设置关卡和疑难,磨练每个学生的心理意志,增强其对学习成功与失败情绪的控制能力,促使学生排除内外干扰,提高心理素质。如,在提出每天坚持20分钟晨读或背诵每课单词与基本句型的要求之后,教师应该在不同类型学生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加强督促、指导,使他们先行一步。随后可以从同一类型学生中各选一名代表在班内开展友谊竞赛,形成“看谁意志坚强、持之以恒”的气氛。这样,既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不温不火、死气沉沉的局面,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意志,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2]梁海霞.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问题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3]林莉.大学生英语学习调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南平师专学

报,2004(3).

[4]贾志浩,刘兴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探析[J].吉林师范

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5).

[5]朱已泰.试论影响大学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2).

[6]郑惠卿.英语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高等农业教

育,2001(5).

[7]李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1).

[8]张怀发.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

报,1999(4).

[9]朱梅红.影响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及对策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

2004(4).

[10]傅民杰.外语学习者成功秘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第2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巧用幽默的语言,拉近文言文与学生的距离

幽默的语言,如夏日的凉风会让课堂立即变得轻松活跃。但是如何运用幽默的语言还要有分寸。这一点儿丛老师做的较好。如开头处:“穿越到380年前,去追踪张岱的西湖之行。”再如翻译课文部分,“现在我们已经穿越到明末清初年间,不懂文言文,和古人的沟通恐怕也要有障碍吧?”由此引入翻译环节;再如“相当于我们拿着电热煲,还得穿着貂皮”一句是对 “拥毳衣炉火”的现代版解读;对于金陵人的畅饮的解读,“不留电话,不留QQ,没有任何联系方式既率性又忧郁的离去。”这几处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幽默又不失严谨,让学生轻松地跟进教师的教学思路。妙处还在于前后语言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导入环节的“追踪”与后面的“报道”“穿越”等词语的运用浑然一体,这样运用使幽默的语言抛出时不会显得突兀,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当然,这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学会妙用幽默的语言,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构建有效的活动,激发求知热情

第3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心理问题 解决策略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是指中小学教师的心理承受力超过自我平衡能力的范围,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心理变态和行为异常,不能有效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的状态。据报道,就全世界来看,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出现了一种世界性的教师焦虑和苦恼。而处于由应试教育逐步走向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大环境下,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是相当不容乐观的。近年来教师体罚、变相体罚甚至打死学生的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据有关专家分析,除了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差、法制观念淡漠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存在问题。社会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依赖教育,教育的主导就是教师,如不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必将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未来人才的培养。本文试图分析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寻解决策略。

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同样可以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方面入手。

一、社会方面

1.社会和家长要给中小学教师更多的理解与关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担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重任。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对他人高度负责的角色,都要经受更多的内在冲突、责任与压力。教师的职业是对社会、对家长、对下一代成长高度负责的职业,他们是社会各人群中付出巨大的人,因此,我们除了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切实关怀教师、爱护教师,还要热切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保护教师的身心健康,对他们予以更多的理解与关怀,使教师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来支撑传道、授业、解惑的艰辛工作,有健康的心理来积极承担人师、灵魂塑造者和社会文明推动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只有拥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拥有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下一代。

2.政府应制定各种政策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

政府应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的工资,改善住房、医疗等物质待遇;深化教育改革,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荷,减少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做出的许多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行为;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在教师的筛选、培训和资格认定方面形成一整套的标准。同时,教育行政部门要尽快制定出教师心理健康培训计划,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3.社会舆论应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通过社会舆论,从社会的角度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塑造良好的中小学教师形象,这是解决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途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这是一种社会支持系统,也是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一条根本之路。有了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就有了行为的标准,也有了社会的监督。

二、学校方面

1.学校要提高认识,校长要提高领导艺术。

学校要从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把中小学教师心理素质的培养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内容,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地开展好各项工作。校长要换位思考,要多理解、尊重中小学教师,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平时多和教师交往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热爱关心教师,为他们多做实事;多肯定、多表扬、多激励教师,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指出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委婉性、艺术性。

2.培养教师的兴趣和情感以及意志和能力。

对教育工作的兴趣,是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心理品质之一。积极的兴趣和情感不仅促使教师积极钻研专业知识,而且促使他们更热爱教育工作,同时,它又培养教师的意志和能力,使教师具有克服各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教师从教的信念。因此,当前特别重要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者要切实转变旧的管理理念,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与创设宽松、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有机结合;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排释教师精神与工作负担,为辛勤工作的教师提供更多体验成功、实现价值的机会。

3.营造和谐的同志关系,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的心情轻松愉快,使工作顺利开展,成绩突出。学校可以通过种种联谊活动、交心活动、同乐活动,建立良好的同志关系,教师如果能在欢快、轻松、和谐的环境里工作生活,可以预防不良情绪的产生。同时学校要弘扬正气,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鼓励进步,奖励先进,培养强烈的荣誉感。学校要为教师多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学习、提高的机会,使教师不断进步,同时尽量提供成功的机遇,让教师尝试成功、体验成功。

4.转变机制,科学评价。

新的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方位要求: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不仅是传统的教育者,而且是新型教学关系中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这样教师的工作便变得更加丰富且有创造性,教师的个性和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发展便得到了高度重视。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不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素养和专业水平发展的要求,提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尤其是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将工作中的压力变为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动力。

5.开展专家辅导与心理咨询,建立心理档案。

请心理专家到校开展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能较快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能解答教师的各种疑问。学校要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如此既可了解教师心理素质变化的情况,也可为开展学校心理研究提供素材。

三、个人方面

1.要认清形势,转变观念。

形势的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生活的空间,是社会选择我们,不是我们选择社会。因此,要审时度势,把握时代的脉搏,避免因形势的变化而带来心理困惑。同时还要转变各种观念。观念不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就会引起许多问题。

2.加强学习,吸纳多元信息。

学习一些心理理论,了解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能防微杜渐。多看其他学科的书籍,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容量,对调节工作节奏,提高生活质量大有益处。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会使人变得开朗、乐观、健康。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书育人的前提。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爱戴。在教学活动中,他们能以很大的热情给予积极的配合,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4.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

我们生活在世界上,不可能没有矛盾。有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处理。以正常的心态对待矛盾是妥善解决的第一步。这一种正常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情绪不断调适、涵养不断提高、自控能力不断加强中获得的。所以,教师自身修养不断提高,是防治心理问题的“本”。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0.

[2]周雪梅,俞国良.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03,(3):51-54.

[3]吴思孝.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调整策略[J].教育探索,2003,(5):82-84.

[4]刘霄.论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J].教育探索,2003,(2):85-87.

[5]庞丽娟,洪秀敏,姜勇.教师心理健康:关注与促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61-64.

[6]余欣欣.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教育探索,2003,(6):80-82.

[7]李娟,董锡军.教师心理健康偏失及自我调适的思考[J].山东教育,2003,(3):7-8.

[8]林志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原因及健康维护[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1):87-89.

第4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值此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学党政工团谨代表全院师生向为学院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离退休老同志表示亲切的慰问!向为育人的伟业奉献了自己聪明才智的老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

老同志是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的经验和智慧是学院宝贵的财富。在过去的岁月里,你们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如今,学院已搬迁至大学城,占地 1364亩,学生总数过万人,成为重庆市办学规模首屈一指的高职院校。没有你们昨天的默默耕耘、任劳任怨,就没有学院今天的进步;没有你们昨天的艰苦奋斗,就没有学院今天的发展。学院进步的步伐凝聚着你们的心血和汗水。

关爱老年人,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用爱心、诚心、责任心多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宏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自觉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晚年生活氛围永远是我们追求的愿望。

第5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现代人参与社会竞争,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目前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却不尽如人意。如果对小学生的心理疾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问题。

作为儿童教育的主要环境——学校,现在对这一方面都十分关注,经过对我校学生调查和家访,学生身上确实存在着某些心理问题,其中常见心理问题有注意力分散、多动、易冲动,对立师长、处处违抗、难于管教,厌学、兴趣变淡、情绪偏极等,这些极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有必要、有责任在当前教育中探究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研究,发挥心理育人的作用,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各种潜能,以此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为早日成材夯实基础。

    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我为了探究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学校371名学生中做了心理测试问卷,问卷测试表明:

(1)0-8分。心理非常健康,只有70人,占测试人数的15%。

(2)9-16分。大致还属于健康的范围,但应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师或同学聊聊。只有94人,占测试人数的20%。

(3)17-30分。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碍,应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或找心理辅导老师帮助你。有108人,占测试人数的40%。

(4)31-40分。是黄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应找专门的心理医生进行检查治疗。有85人,占测试人数的18%。

(5)41分以上。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应及时找专门的心理医生治疗。也睡不着,即使睡着也容易惊醒。有14人,占测试人数的7%。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中心理非常健康的只有15%。比例最大的是有一些障碍的占40%,大部分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所以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并找出对策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办法

1.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活动

“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六一儿童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春节前夕组织学生到社区慰问孤寡老人活动。我们还组织学生和农村小学的孩子“结对子”,让结对子的孩子互通书信,互到对方家中住一个晚上体验对方的生活环境,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孩子的艰辛和快乐。学校还开展了“幸福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珍惜身边的幸福。我们邀请了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传播中心讲师团专家杨鲁博为学生和家长讲课,他以鲜明的事例,以其情真意切的表达,以心换心的现场互动,启迪人们的心灵,唤醒人们的良知,让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强烈震撼和共鸣,让许许多多学生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反思,更加清晰地确立了人生目标。这些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依据。

2.了解学生家庭状况,纠正个别家长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与否是关键。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走向,家庭教育观念不正确,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因此,改变家长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成效,积极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并使之入脑、人心,形成正确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使之成为家庭教育的行动指南。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我就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每周四为学生的咨询日,给孩子有倾诉的地方,我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沙盘游戏,OK卡片,绘画疗法,意象对话等技术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活动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和心理测试。我校设立“知心信箱”以更深层地触及学生心理,使心理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目的性。针对学生信中涉及的不同内容,采取多种方式给予解答,给学生本人回函,解答特殊问题;个别谈心,面对面解决心理问题等形式。

4.利用QQ群授课,让更多人受益

从去年开始我每周四晚上八点利用网络QQ群讲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内容,帮助家长了解孩子。

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在梨树园小学志愿者协会QQ群里咨询我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么多问题,该怎么提高咨询效率呢?我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方式,每周四晚上八点开始,在群里为家长和孩子讲课一小时。

每周四来临之前,群的管理员都会把讲座主题提前公布出来,让大家做好听课准备。因为授课出色,我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和支持,也受到了珠山区“小巷讲堂”公益项目的关注,各方媒体争相报道。

在一群热心家长的协助下,渐渐地,我校群的家长越来越多,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养成了每周四听课的习惯。

三(2)班李xx家长说:“又到礼拜四了,又有课听了。真心感恩群里朋友的付出。希望正能量积极阳光大爱伴随着家教课堂散播出去,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父母、家庭受益。”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增加群里的互动性,我开拓思维,开始组织QQ群里的家长和学生当“讲师”,“现身说法”为大家传授宝贵经验。比如,第6期讲座的家长讲师刘艳玲就以自己亲身经历为主题,分享了从幼儿园到现在、陪伴女儿一起成长的点滴故事,她的授课得到了许多家长的共鸣,让大家看到了一位超级有爱、负责的好妈妈。听了她的课之后,家长杨xx说:“我们要学会当个好父母,让孩子在温暖有爱的环境中成长,家长不要玩手机,真爱陪伴,快乐成长。”

第6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柏大夫说,近年在北京友谊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1.学习压力大。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2.偏执、敌对。认为他人不可信,自以为是,偏于固执。3.人际关系紧张。总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4.抑郁。表现出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精神苦闷、情绪低落。5.焦虑、心里烦躁不安。6.适应能力差。对新的环境和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7.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8.心理不平衡。当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后,总感到不平。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问题。

应试教育加大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这是当前导致我国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柏大夫认为要减轻中学生的这种压力感,首先应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当前中学教育的一项专门课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应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来看待,充分认识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对学生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作用;把日益增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同思想品德加以区别,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

作为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父母的应该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理由。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

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初中生存在敌对、攻击行为的占5.1%。而更令人惊讶的是,一些在学校讨老师喜欢的乖孩子,在家里却成了攻击父母的“小暴君”。对此柏大夫说,从生理上讲,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成长,第二性征快速发育,精神上攻击性增强。另外“小暴君”的父母对孩子往往过分溺爱。不正确的家教是构成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又一个直接原因。

这些稚气未脱的中学生,为什么会有过分自律、内心冲动和压抑,甚至会有突发伤人或自伤行为等不健康的反应呢?专家认为这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并造成心理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主流的价值观是强调“个人价值”,于是每个人都在创造着自己。在这种每个人都在“创造”的氛围中,没有标准,没有模版,做什么和怎么做是个人的选择。于是父母就按照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那些具有理想主义、且要求甚高的父母,常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完美理想的机器,使孩子承受大量重负,“抹杀”了孩子的童年快乐,使孩子过着一种规律而秩序化的生活。当外部要求过强,以苛刻的外部行为做标准时,焦虑和压力会迫使青少年产生强迫行为,以缓解焦虑。

第7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在这些心理存在问题的孩子当中,单亲家庭的子女占有相当的比例,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和整个社会的息息相关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那么,如何解决单亲学生的心理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寻找对策。

一、单亲子女方面

1.勇敢面对现实,摆脱孤僻自卑的心理。

单亲子女要主动调节心理,重新振作起来,坚强地面对现实,勇敢地面对生活。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向家长、朋友或老师寻求帮助。此外,要主动与人沟通,用诚恳、乐观的态度多接触同学,多交朋友,和同学老师取得心灵上的沟通,相信老师和同学也会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你解决心灵上的困惑,从而以愉快的心境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之中。

2.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

业余爱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能扩大知识面,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激发兴趣、陶冶情操等方面也发挥着一定作用,能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单亲子女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培养广泛的业余爱好。同时,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与同伴交流、合作,互相取长补短。这些不但可以激发单亲子女活动的积极性,转移他们的不良心理情绪,而且可以使他们及早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为建立自信心提供良好的机会。

二、单亲家长方面

1.摆正心态,调整不良心理情绪。

家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如果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抑郁、消沉、悲痛的情绪之中,那么将对子女的情绪产生消极的影响。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就是消除子女不良情绪的前提。因此,单亲家长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从痛苦的现实中走出来,面对并解决新问题,尽量避免在子女面前怨天尤人,逃避困境,用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2.采取宽严适度的家庭教育方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双亲的抚育和教育下,会更有安全感,有利于身心的自然健康发展。然而,家庭的缺损往往也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损,单亲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存在诸多的偏差,因此对单亲家庭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正确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单亲家庭的父母要加强理性,采取宽严适度的教育方式。不要为了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这种溺爱、怜爱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反而会影响孩子健康成长。当然,也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单亲家长要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安排好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子女学会自信、自立、自助、自强。

3.培养广博的情感。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家庭中最基本的成员是夫妻和子女,最基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导致家庭结构的破裂,从而使家庭关系失调。”在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情感残缺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帮助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子女克服情感心理障碍。单亲家长要尽可能多地抽出时间与孩子沟通情感,引导孩子面对现实,调整自我,用良好的意志品质战胜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和困难,使孩子明白父(母)亲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关怀和爱护。

4.丰富家庭生活内容,扩大子女生活圈子。

由于家庭关系的失调,单亲家庭往往表现出沉闷、压抑的生活气氛。这种气氛势必会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单亲家庭除有常规的生活外,还应安排一些有趣的娱乐、休闲活动,家长也要学习一些有关现代家庭生活的知识,尽可能地让家庭生活丰富多彩,增添生活乐趣,使孩子摆脱单亲家庭的孤独感和不适感。同时,单亲家长还应扩大家庭生活的范围,不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增强与同龄孩子之间的友谊,而且还要让子女多接触其他亲友中的长辈,能够跟长辈交流和沟通。

三、学校方面

1.要正确认识单亲家庭,用情感教育人。

学校应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关心单亲子女,不歧视他们,给单亲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以弥补家庭环境带来的缺陷,努力为他们创设一种没有轻视、敌意,充满真诚、关爱的环境。其次,教师要主动去信任、理解、尊重这类学生,关心、帮助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以真诚的情感来激活他们丰富的情感领域。只有对他们倾注爱,才会便于交流和沟通,消除他们的疑惧心理,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爱的桥梁。

2.开展有益的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社会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在群体里塑造一个人的性格比单独对个人进行性格培养更为有效,能使孤僻的性格日渐活泼、开朗。所以,学校要组织一些校园集体活动,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法,尽量的让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充分肯定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作用,表扬他们为集体活动做出的成绩,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是集体中光荣的一员,这样他们就会积极地投入到群体活动中去。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从中获得集体的力量,以此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消除他们的孤独感,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单亲家庭的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当今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单亲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及人格发展的规律,本着热爱学生的精神,运用恰当的教育策略,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学生,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聂琼芳. 单亲家庭的优秀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 .2006.10第五期

第8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稳心颗粒; QT间期离散度;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单位:473009南阳市中心医院(郑喜胜董照刚刘志远);第二炮兵洛阳黔川路干休所(秦根生)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能反映心室复极时间的区域性差异,与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心肌肥厚等关系密切。QTd越长,临床出现严重后果的危险性越大,特别是心律失常事件。为此我们观察了87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口服稳心颗粒对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本院住院的87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62~78(68.3±4.9)岁,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其中病因为缺血性心脏病31例,高血压心脏病19例,心肌病16例,风湿性心脏病11例。排除病例包括3个月内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电解质紊乱、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和阻塞性肺病者、收缩压

1.2分组患者入院后均经利尿剂、扩血管、强心常规抗心衰治疗病情达相对稳定状态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4例, 稳心颗粒组43例。

1.3方法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由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提供)1袋/次,每袋9 g,3次/d,温开水送服。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两组均以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体表心电图QTd的变化。

1.4QTd测定两组测定入院时心电图和治疗4周后心电图,以上心电图均用日本光电同步12导联心电图记录心电图,连续测量3个QT间期,心电图走纸速度50mm/s,每个导联连续测3个QT间期,取其平均值,用最大的QT间期减最小的QT间期为QTd。T波终点的判定有以下几个方法:①T波加到等电位线或TP段的交点。②T波下降支切线与等电位线的交点。③有U波存在时,取T波与U波交界的最低点[2]。

1.5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无异常结果,治疗组有1例服药3 d后出现颜面潮红、胃肠反应、口干现象,未予任何处理,自行缓解,其他病例无药源性不适症状,最终计算87例。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数据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采用t检验,术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3讨论

QTd反映心室肌除极与复极总时间的离散度,与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匀性有关。正常心肌由于生理性复极不均一性很微小,因而QTd在较小范围内变化多在50 ms之内QTd增大反映心室肌复极化的不均匀性明显增加[1].在临床上对不同疾患者群进行检测对比,确实提示有恶性心率失常和猝死倾向的高位人群[2],QTD明显大于正常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引起QTd增加主要原因之一,其原因有很多,诸如自主神经张力,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心肌局部电活动紊乱。各种影响QTd的因素与心功能不全的程度无线性关系。这是充血性心力衰竭产生室性心律失常重要机制。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冲剂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其中党参、黄精性甘平,益气养阴、健脾化源;三七、甘松性温理气化瘀、开郁醒脾;琥珀性甘平,宁心护脉、活血利水;研究表明稳心颗粒具有益气养阴、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安神功效,对早搏、房颤及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由于稳心颗粒具有增加心肌细胞膜钾外流同时对过度的钠内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大量的临床应用,稳心颗粒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无诱发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证据,口服安全有效,为中医药治疗心律失常开辟了一新的途径。稳心颗粒是一种纯中药制剂,它具有膜的抑制,延长动作电位时间作用,能打断折返机制,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稳心颗粒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增强心肌顺应性,降低血液黏度,减慢心率,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后负荷的药物,能改善冠心患者的心舒功能。本研究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使用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组QT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

参考文献

第9篇:新闻学的理解范文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竞争的加剧,人的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种变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一面。但伴随离异家庭的增多,不良网络等媒体的影响,升学压力的增加,以及独生子女的问题等,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表现日益突出,以致影响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在体育课中如何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的渗透教育,其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一、现今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胆怯心理。

有些学生胆子小,做事怕风险,遇事爱靠边。在体育课堂上,他们由于担心不能完成规定的动作而遭人耻笑,甚至怕出现伤害后果,顾虑太多,因此特别容易紧张,在运动过程中往往显得犹豫彷徨,结果出现失败的可能性反而加大了。又由于经常失败,上述心理状态就形成恶性循环,出现有的学生动作很漂亮,越做越漂亮,有的胆子小,不敢大胆练习,结果越做越差,甚至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2.自卑心理。

每位学生无论在体能、技能、兴趣、个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平时不怎么努力,只靠遗传因素占优势,体能和运动技能成绩达到优秀;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天分”较差,他们总是觉得什么动作都做不来,总是感到沮丧而畏缩,平时上体育课虽然十分努力,但最终还是可能不及格。这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降低对体育课的兴趣。

3.逆反心理。

大多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往往固执、任性、自负,爱逞强,喜欢坚持己见。例如我所授班级就有几位体育素质不错的男生,平常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所以经常不按要求完成课堂练习,这样很容易影响别的学生的情绪。

4.急躁心理。

性情急躁的学生,运动情绪相当不稳定,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一时不能按照规范要求完成技术动作,或者竞技比赛失利,甚至只是遇到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就会引起较大的情绪波动,表现出来就是坐立不安,搓手跺脚,随手摔打东西,甚至对同学的一两句不经意的话表现得尤其敏感,并为此大打出手。

除上述内容外,还有嫉妒心理、懒惰心理、依赖心理等,均需要通过心理疏导,消除学生心理障碍,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针对这些心理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心理疏导

1.不断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法。

教师要热情鼓励学生好问、好说,敢作敢为;许可学生讲错、做错或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的讲法和做法;容忍学生否定教师一直认为是“对”的判断和观点;提倡学生“找茬”,允许学生同教师争辩;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先让他们有勇气说,哪怕是只言片语,而阶段性目标只是要求他们敢说,以壮其胆魄;直至鼓励学生敢想,并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新问题。在教法上设法点燃他们的运动热情。在教学中也可以设计一些既有趣味又能锻炼其运动素质,简单易行的动作程序,吸引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中经常感觉成功快乐,进而不知不觉地增强自信心。例如在投靶游戏教学中利用“坏人”做靶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力量及身高等方面的差异,选择不同距离的标志靶,随着技术的娴熟和进步,可适当调整自己的距离。使不同素质的学生均得到全面发展,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不断增强自信,满足学习欲望。

2.不断进行学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

在体育课中,对学生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不断进行评价,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方面,如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学习与练习;能否克服各种主客观的困难,挑战自我,进行长期不懈的练习与学习;能否善用体育活动各种手段来调控自己的情绪。学生的合作精神的评定主要体现在社会适应方面。也就是通过体育课学习之后,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养成对今后走上社会是有益的。主要表现为能否尊重老师和同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否表现出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否承担小组练习和学习中的责任,如在激烈的运动比赛中,能否为小组获胜尽自己所能;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不计较胜负,赞扬对手,认真分析失败原因,不埋怨别人;能否与他人很好地交换意见,不知不觉地克服心理障碍。教师如果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中不断给学生灌输这些健康理念,并把这些表现列为评定的主要内容,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并纳入体育课成绩中,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往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健康心理方面提高自己。

3.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