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新媒体传播优势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传播优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传播优势

第1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关键词 新媒体;广播;民生新闻;传播优势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0-0043-02

新媒体时代,广播作为比较“古老”的传播手段,不但没有因竞争力的削减而淡出媒体的舞台,反而在一些实用性传播上,尤其是各地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显得比其他媒体更具优势。归结起来其原因就是一直坚持走亲民的道路,反映百姓的诉求,使她的生命力远远超出了新兴媒体,而显得越来越旺盛。在各地的广播民生新闻节目中,记者都是以深入基层的方式,帮助百姓跑腿问事儿,解决最实际最极待解决的问题,这样的栏目定位也是以能动为民、效率为民、结果为民为要义,实现新闻批评性监督、协调性监督、建设性监督。,对于百姓的诉求,栏目可以做到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答案,件件有结果,也搭建了政府和百姓沟通的绿色通道。下面就以辽宁本溪电台自办的民生新闻栏目《舆情聚焦》为例,探索一下新媒体时代广播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优势所在。

1贴得更近,听得更清:深入+体验=精彩

《舆情聚焦》辽宁省许多城市都有的自办民生新闻栏目,同一个名称,同一个方向,为的是形成一种品牌的合力。而本溪电台把这品牌栏目,打造得愈发实用,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深入基层的强度超乎寻常。

节目中专门开办了《记者走基层》和《记者视线》两个以走基层为主的栏目,让整个节目以更新的面目,更亲近的广播话语,表达着对百姓的关爱,对基层生活的理解和关注。2013年12月下旬,本溪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寒的挑战,供暖成了百姓最为关注的内容,记者们不畏严寒,克服采访条件艰苦,常遇刁难冷眼的困难,把偏远地区百姓的冷暖挂在心上,及时而深入地反映了溪湖后湖、东山、九歌城、卧龙棚户区、西泊子棚户区等许多偏远地区居民的供暖问题。每一名年轻女记者,在采访中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独到的视角,向听众展示一幅幅基层生活的画面。她们深入住户家中,体验供暖的温度,反映真实情况的同时,还要找到各处室部门反映问题,找到根源,同时提出解决办法,促进相关部门实实在在为百姓解决问题。2014年节目组提出了“体验采访,直击结果”的口号,将百姓诉求的调查引向深入。年轻的女记者们有的起大早,与校车司机一起到高台子溪堡村接孩子上学;有的在夜晚十点多体验彩北彩荣小区居民因为球团厂的燥音无法入睡的感觉;有的大冬天寒冷的清晨与辽宁科技学院参加溪湖区雏鹰社的志愿者一起挤小客;有的早晨三四点钟与田师傅镇的豆腐女孩磨豆腐、卖豆腐;有的到桓仁黑沟乡与道德模范体验平常岁月的孝道……这段时间,大量的优秀新闻作品呈现在节目中:《一个人的升旗仪式》、《我和我的雏鹰社》、《妈妈,女儿为你撑着家》、《大爱在平常岁月里》等等新闻专题相继产生,这些作品相继在全省评选中获奖。有的还报送中国新闻奖参加评选。由于所有采访的资料都来源于记者的亲身经历,所以在节目中播出时,就显得格外鲜活、真实,可听性极强,所以解决问题所引起的社会反响就更加强烈。

2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真实+评述=正能量

以反映民生新闻为主的节目,大多是以舆论监督为主,如果把握不当,负面的信息会随着报道过程显露出来,这就必须要求记者改变文风,《舆情聚焦》提出每件民生新闻都要找到一个正能量的切入点由记者加以评述,站在理论和政策的高度,拿出记者自己的观点,帮助社会提升正能量,体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次栏目组接到群众反映溪湖区后湖头道社区一处便利桥的护栏破损。记者调查情况后,协调相关部门处理直至修复。记者从提升每一位居民的公德意识入手,赞扬了提供线索的听众,提到他为居民的出行,办了一件实事,推而广之,如果每一个居民看到这种现象不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来对待,而是对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有觉得有一份责任,我们的社会不就会更加和谐顺畅了吗,整个节目从小事切入,逐层深入,最后提升到社会问题的解决,让听众听到希望看到希望。也正是记者们在报道中正能量的体现,才使得节目更有说服力,更受听众欢迎。

3塑得更强,容得更多:震撼+感动=新闻力量

民生新闻栏目在地方台几乎无一例外地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极受民众欢迎的实用价值。而《舆情聚焦》栏目作为广播的一档最具前沿力量的新闻节目,更以它全新的底层的视角,突出媒体的重量和能量。

几年来一直开展的系列媒体行动每月一个主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希望2014》中,记者们深入一线,采写正在工作中的交警,医生,护士,站岗的哨兵,打工回乡的农民,高炉前的工人、环卫大姐等等,让他们通过电波传递自己对2014的希望,带给听众更多的鼓励和感动。即使是两会这样的报道我们也是从居民养老,棚户改造,社区环境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机制运行等几个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方面入手,将政府准备为市民办的26件实事,以形象化的听觉语言展现在市民面前,以民生的形式塑造了政府的形象。在《平安春节在行动》行动中,记者主动出击,促使十二个职能部门全面行动,全方位报道为确保春节安全全市各职能部门所做的重点工作。记者深入到检查一线,以百姓和检查者的双重身份体验春节安全的重要。成功反映了广播这种“弱势”媒体的力量所在。为了突出春节欢乐享和的节日气氛,在《欢欢喜喜过大年》行动中,记者深入到老年公寓,本钢集团,少年艺术团,儿童乐园,政府广场等地,与市民一起联欢,让人们通过电波感受最为普通的草根儿百姓的平凡却不平淡的春节。在关注寒假中的孩子的《放假啦!》行动中,记者深入到学生们所在的家庭、社区以及看护班,特长班,少年宫,采访大中小学生,家长,社区关工委成员,教师,以对比和类比的方式对如今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做了全方位报道和剖析,将假期生活中孩子管理存在的弊端加以提炼,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建议。

第2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石油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媒体的建设。从最初的简报、有线电视,逐步发展至现在的报纸、定期刊物、有线电视三大媒体,并在媒体的发展中逐步表现出它的重要功能。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体制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企业改革逐步深化,作为油田媒体的受众,即油田职工,在接受媒体传播的心理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职职工,在企业改革、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他们的心理取向更加宽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联系是开放型的,其经济的“触角”伸向四面八方,从而形成一个以市场为中枢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经济网络。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行为并不为单一的地域观、篝火观,乃至文化观念、价值标准所制约、所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多种条件综合权衡、判断的结果。所以,为了满足企业和个人对各种信息作综合权衡、判断的需求,提高企业新闻的可受性,石油媒体可以改变过去那种局限于生产管理,围绕着劳动竞赛、好人好事来报道的做法,力求从企业改革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的结合部上变更油田新闻报道的视点,拓展延伸油田新闻报道范围。比如,可以从油田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改革的各种现象中,寻找涉及文化的、法律的、科技的、社会的等方面内容的报道题材;也可以从文化的、法律的、科技的、社会的视点上审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与问题,以创作出为广大受众所关注、所感兴趣的企业文化、经济新闻等。企业媒体的所有传播活动,必须考虑到位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

市场经济条件下油田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贴近心理。企业要想生存要研究市场,开发新产品,产销对路。企业媒体的市场在哪里?在受众。抓住受众就是抓住市场,创优才能创收,才能启动效率的杠杆,理顺一切。要想赢得受众,必先了解市场,研究受众心理和需求。现在,媒体受众在选择信息载体时,有了更多的余地。而油田媒体受众在选择了企业媒体后,在接受传播时,首先需求的是企业内部,尤其是所在单位的信息。油田的发展及其经营活动如同社会上的其他事物一样,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曲折过程,而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静止不变的。油气勘探的新发现、开发的进展、原油销售的顺畅、收入的增加是受众最受鼓舞的。对于重大生产事故、原油销售不畅、油价下跌等信息,受众往往表示担心。这是因为,市场把受众与油田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由此可见,贴近是一种自在的现象,时间上的接近,地域上的贴近,职业上的贴近,思想感情上的贴近等,是企业媒体受众的一种更为突出的心理特征。贴近受众的媒体传播必然会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是求真心理。就社会大众媒体而言,传媒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对于受众注意力的竞争,传媒参悟竞争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传媒向受众展示自己的“卖点”的过程。换言之,你想吸引受众看你这份报纸、看你这档节目,你就应当提供给他看你这份报纸、看你这个节目的理由。能够促使人们选择你这份报纸或这个节目的理由,就是你这份报纸或你这个节目的“卖点”。尽管目前油田媒体并没有面临媒体市场竞争的挑战,但肯定面临着油田媒体的受众是否乐意选择接受企业媒体的挑战。目前油田媒体的受众之所以接受企业媒体的传播,就是为了获得真实、可靠的企业内部信息以及关系到企业经营的外部信息这就要求传媒内容的各种要素齐全,真实可信。因此,报纸、刊物、电视者要给予受众真实可靠的信息喜就是喜,忧就是忧,这对于调整职工的思想行为有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媒体都是为受众服务的,油田媒体也是这样,在分析企业受众特定的心理牲甚而上,不断丰富和优化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才能进一步提高扶手效果,占领受众市场。因此,油田媒体传播内容,应针对改革中的热点、疑点、难点、盲点作深层次的开拓。要注意改变过去那种偏重于微观,进行一厂、一队、一站式的所谓“典型化”的报道模式,力求从宏观上,从全方位、深层次的经济联系上来反映丰富金秋的企业改革、职工生活,并注意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个数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走向分析性、预测性报道。

第3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自媒体方兴未艾

1.自媒体的发展现状

从MSN、ICQ、QQ等即时通信出现到博客、微博的勃兴,再到公民新闻网站的悄然兴起,自媒体全面进入了普通公众的生活。自媒体焕发出巨大能量,自媒体也是一种“自组织”,有着“自我净化”的功能。“金庸去世”的谣言在微博扩散,使很多人在评论、转发时,变得更理性、更谨慎。“武汉女大学生被割肾”的传闻,通过知情网友的质疑、辟谣,也澄清了事实。谣言不是自媒体的主流,但其危害也不容小视。社交网站、微博上流传的无稽之谈“日本核辐射空气抵沪”,让上海市民惊出一身冷汗;而“滴血食品传播艾滋病”的失实传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众恐慌。

2.自媒体的传播优势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从点到面的传播方式截然不同,自主交叉互播的特点形成了它独有的传播理念,从传播向互播转变,这是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

一是平等的传播理念。作为草根媒体,自媒体是平民化、私人化、自主化的传播,其理念是平等对话、信息共享。如韩国的OhmyNews,其新闻理念就是“每个公民都是记者”,自媒体立足普通公众,关注普通公众。

二是同向的传播价值。传播价值取决于传播主体和客体的需要。自媒体的传播主体与客体为同一群体,信息的生产者、使用者具有相近的价值取向,这种同向性决定了自媒体新闻具有更加强烈的贴近性、趣味性、动态性,更符合目标受众的偏好。

三是网状的传播路径。信息源决定了传播的方式和路径。传统媒体的优势在于垄断信息源、独享话语权,而自媒体的信息源则遍布民间,每一个公众只要有手机或网络,都可以将各种信息传送出去。所以,自媒体的传播路径不再是传统媒体的一对多的扇形模式,而是多对多的网状模式。

四是高速的传播时效。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有严格的制度规定,经过层层筛选、把关、编辑后才能到达受众。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的技术门槛和“准入”条件降低,任何人都可以在微博、论坛、QQ上新闻,信息会很快在这些载体之间互播。

3.自媒体的传播缺陷

自媒体深刻影响着媒体形态的演变进程,而它自身,同样存在着本身无法克服的缺陷。

一是新闻真实性存疑。首先,自媒体的新闻生产者没有任何准入标准,个人道德素质无法甄别评判。其次,自媒体不受新闻传播机制监管,这使它的真实性失去了制度保障。再次,有些自媒体过分追求新闻速度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导致可信度降低。

二是媒体公信力较低。有些自媒体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植入、恶搞等内容,有的炒作个人隐私换取点击率,降低了公信力。

三是受众选择性困惑。专业新闻机构都有自己的系统过滤功能和把关人制度,新闻定位明确。但自媒体载体种类多,在海量信息面前,个体要依据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来选择信息难度加大,难免产生无助感,容易陷入选择信息的困惑之中。

传统媒体负重前行

“在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站的双重挤压下,传统媒体已经成为‘金字塔下的奴隶’。每年办一张综合性日报的采编成本数以千万元计,但是当我们把优质新闻信息交给网络媒体时,得到的却只是象征性的区区几万元。”①而网络媒体则依靠对平面媒体内容的重新包装整合,构筑起了新的新闻传播价值链条,使得报纸客观上陷入了线上大量资讯的下游提供者的困局之中。②

1.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传统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固有优势,这些优势在短时间内是难以被取代的。

一是专业化程度高。传统媒体在采集、编辑、制作、发行、商业运作这个大流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专业化以及行业标准都相当成熟。

二是品牌内容好。优质的内容是大多数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传统媒体的内容一般都要经过严格的检审过程才能对外传播,传统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以品牌影响力来影响大众。

三是版面视觉感强。和新媒体不同,报纸、杂志有版面视觉感,版面可以从上下、左右、前后所提供的信息判断出新闻的价值,这其中还包括标题的浓淡、大小、报道分栏等。编辑把对新闻的价值判断整合在版面中,使读者在很短的时间里接受这种判断。

2.传统媒体的弊病和不足

一是针对性和时效性亟待加强。目前,传统媒体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还不是很强,结合实际策划和做深做透不够;舆论引导滞后、有时很被动,被网络等其他媒体牵着鼻子走;主题宣传、成就报道的方法比较生硬,鲜活的内容显得较少。

二是报道模式和报道手法陈旧。质量不够高,特色不强,精品佳作较少。同时,在新闻报道中,“说教”的痕迹太多;新闻写作模板化、脸谱化和程式化,有的混淆与行政公文的区别,难以让受众接受。

加强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

自媒体优点突出、缺点明显,它的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很大,但自媒体时代还是不能缺少传统媒体的保驾护航,为公共舆论提供正确引导。传统媒体既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也是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展的未来方向。

1.把脉舆情变化,主动设置议题

随着社会舆论多元化,传统媒体要想成为新闻舆论的主导者,必须用主流声音主动引导,及时准确地把握舆情变化,主动设置议题,才能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传统媒体是自媒体高可信度的关键信源,所以,一定要把握好传统媒体的信源关,主动及时地正面信息,传达党与政府的声音,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遵循及时、准确、有利的原则开展相关新闻的报道,引导自媒体舆论健康发展。

2.凸显自身优势,树立权威地位

自媒体时代,虽然谁都可以充当信息传播者,但受众迫切需要具备权威性、可靠性的传播者。传统媒体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注重打造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以提升舆论引导能力,实现新闻的深度开发,寓思想性和指导性于新闻性之中。

3.创新报道形式,提高引导艺术

传统媒体必须充分研究、准确把握大众传播规律和受众的信息接收习惯,立足时代特征和当下特点,持之以恒地创新新闻报道形式,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力求形态新、包装新、风格新。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舆论引导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传统媒体要与新媒体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构建舆论引导的合力,提升舆论引导力。例如,很多新闻事件都是由网络媒体率先报道,而后传统媒体跟进,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开设微博,能以更快速、更有效的传播效率向大众传播新闻,特别是对于官方传统媒体来说,这是必要的选择。

注释:

①尹明华:《传媒再造》,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9月版,第8页

第4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关键词】媒体融合 广播媒体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伊契尔・索勒・浦尔(Ithiel de Sola Pool)教授最早提出“媒体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他认为“媒体融合”的本质是传播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传播功能上不断融合,逐渐发展成为更加完善的传播介质。

当今是媒体融合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优势整合,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广播也呈现出集音频、视频、图片、文字为一体的发展趋向。如何突破传统的经营瓶颈,努力探索一条利用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提升影响力的创新发展路径,是广播媒体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难题。本文认为,广播具有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融合优势,与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融合可能是发掘自身优势、激发自身活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一、广播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新媒体与移动通信业的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微信、手机客户端已经初步具备传播介质的功能,具有沟通便捷、信息及时、传播迅速等特点。从传媒发展态势上看,媒体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要在发掘自身优势、加强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上集中发力,利用新媒体平台激发自身活力、拓宽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从传播特性上看,广播媒体和微信、手机客户端应用具有天然的融合优势。

首先,伴随性。手机集便携性、智能性、社交性于一体。广播是伴随性媒体,在传播上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一台小小的收音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收听信息,在这一点上具有报纸和电视不可比拟的优势。

其次,即时互动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社交媒体软件正是满足了人们即时互动、沟通便捷、传播迅速的需求才广受欢迎的。微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传递信息、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传递信息,并以视频、文字、图片的形式到朋友圈进行更广泛的传播。广播所具有的连线功能也具有即时互动性,较之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广播的即时互动功能更强。若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其原来的传播模式将升级为更具灵活性的、多元化的传播。

第三,共享声音传播。广播是声音媒介,这是广播媒体的核心资源,也是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最显著的特点。微信是以语音和文字为主要传输手段的社交软件,其语音功能和广播的电台互动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传统广播节目里,主持人和听众通过电话互动受线性传播的限制。如果借助微信语音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听众无需拨号,只需要持续按触摸键就可以发送语音信息,方法更简单、更快捷。

二、中国之声与新媒体融合的实践探析

广播与微信、手机客户端融合不仅仅是做内容的搬运工,更要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理念、技术、运营手段上充分借鉴新媒体。目前,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这是传统广播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最直接方式;二是广播手机客户端,如蜻蜓.fm、考拉FM、荔枝FM、豆瓣电台等。

中国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中央电台)历史最悠久、知名度最高的一套节目,2011年率先在全国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后又在蜻蜓.fm上开辟专栏,借助微信、手机客户端的特色和功能,探索广播在新媒体语境里的创新之路。笔者以中国之声为考察对象,探索分析广播媒体如何借助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提升广播传播力。

(一)借助微信平台增强用户黏性

开通微信公众账号,是传统广播与微信融合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这里所说的融合,并不是将广播节目内容完全不加改造照搬到微信公众号,而是传统广播与广播微信平台相互借鉴、沟通合作,利用彼此的优势,实现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广播微信公众账号可以借助传统广播的节目资源和自身的新媒体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优势:利用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手段对广播节目进行预告、推荐或解读,既能弥补传统广播节目线性传播的缺陷,又能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节目传播范围;利用关键词自动回复功能增强受众收听节目的自主选择性;利用微信的互动功能开发一些以听众语音为主导的广播节目,突破传统广播节目以全知视角叙事的模式,探索广播节目播出方式的创新;利用微信的快速传播实现突发新闻的即时传播,增强时效性。

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的微信公众号共分为收听节目、微社区、专题报道三个部分,其中收听节目根据节目内容划分为资讯头条、深度评论、精选特辑、王牌精品、历史人文等专区,用户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收听节目;微社区是一个互动社区,用户可以在帖子下评论留言,针对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可以连接到蜻蜓.fm,用户只要点击“收听节目”就可以进入“中国之声―蜻蜓.fm”,在蜻蜓.fm和微信公众号上同时收听“中国之声”。此外,“中国之声”每天在午间、晚间时段各推送三到四条热点新闻,用户即便没有时间“听”,也可以阅读到图文并茂的新闻资讯。

笔者选取了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2016年11月5日全天推送的消息内容,考察中国之声是如何借助微信平台创新新闻报道模式的。经统计,2016年11月5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9条消息,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分析出,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在消息报道和推送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数量上看,全天共推送9条,数量比较适当。微信公众平台不同于传统广播,在消息推送上是讲究时间和数量的,量少无法引起受众注意,量多容易引起受众反感。据统计,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平均推送的消息一般在5~9条之间,既满足了受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又没有进行信息轰炸;从时间上看,消息推送时间一般选择在午间休息和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段,既避免了工作时间受众无法阅读的缺陷,又满足了受众工作之暇放松精神的需要,更加人性化;从内容和来源上看,中国之声微信平台推送的基本都是容易吸引受众点击阅读的热点民生新闻,消息来源不再局限于中国之声在线播出节目,而是综合了知乎、互动百科和其他媒体微信公众号,符合了网络传播的特点;从形式上看,消息形式比较多样,运用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受可以在消息下面留言评论。

微信公众号在实时传播和互动沟通方面具有传统广播没有的优势。广播媒体通过充分利用微信传播的特点和优势,可以进一步增强广播用户的黏性。

(二)借助手机客户端扩展传播渠道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催生了手机客户端这一新生事物,并迅猛发展。据统计,2015年中国手机客户端应用数量已达百万量级规模,功能丰富、方便快捷、界面亮丽的手机客户端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工具。

相对于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容量更大、形式更多样、互动方式更灵活。中国之声并不是将广播节目照搬到手机客户端,而是利用手机客户端的特点对节目资源进行深度整合,划分出每日最热新闻榜、楼市新变局、环球时讯、养生大讲堂、致富早班车、今日文体、各国观察员、深度调查、第一连线等39个专辑;除此之外,用户在收听节目时,可以拉动进度条快进或回听,还可以返回主页浏览其他新闻,具有很强的自主选择性;用户还可以下载、分享、收藏节目;蜻蜓.fm具有保存历史新闻的功能,用户也可以收听旧闻。

与传统收音机相比,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板块设置摆脱了线性传播的限制,用户收听节目更加直观、灵活,选择余地更广泛;与网络电台相比,其基于手机移动互联网,具有电脑所不具备的伴随性优势,具有更强的便捷性。然而,略有不足的是,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功能还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互动不足,缺乏必要的互动社区。中国之声在蜻蜓.fm上的信息容量很大,却只局限于点对点的单线传播,受众只能在每条语音消息后进行评论,无法对主持人、编辑提出建议,更无法与其他用户开展交流。中国之声的音频雷同度高,且以硬新闻为主,缺乏创新意识,更新速度慢。如《朝花夕拾》是2016全国“两会”特别节目,3月17日就已停止更新,却仍出现在重要位置。整体节目内容风格偏于严肃,缺乏广播剧等轻松活泼的娱乐节目。

三、对广播媒体运用新媒体提升传播力的几点思考

与其他广播媒体相比,中国之声在微信公众平台、手机客户端的排名和好评度都名列前茅,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笔者认为,可从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听众互动两方面入手培养广播工作者利用新媒体的意识和技能,从而拓展广播新闻传播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提供者。2016年微信用户数量统计显示,微信注册用户数量已达9.27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新闻消费群体,为广播微信公众平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广播媒体要多鼓励微信用户通过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供新闻线索,选取真实准确的消息推送给广大用户,选取可以深入挖掘的线索采访调查,拓宽新闻来源。

微信是移动社交媒体,其消费者更青睐轻松愉快的报道,广播媒体要创新报道形式,尝试拍摄一些轻松幽默、契合时代主题的微型广播剧或视频节目,或以说唱的形式播报新闻,这比文本+图片的传统报道更能吸引受众关注。

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与受众的互动是最便捷的,但在新媒体面前仍相形见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媒体要利用微信平台发挥声音优势,进行语音互动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手机应用上开设互动社区,让用户之间可以随时沟通交流、分享建议。

四、结语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移动互联网一方面稳健发展,一方面已呈现出明显转折迹象:从高速发展转向稳健发展、从粗放扩张转向深耕细作、从业务改造转向模式创新、从要素整合转向平台融合。这预示着媒体融合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广播要走媒体融合之路,仅仅做内容的“搬运工”是远远不够的。面对新一轮挑战,广播媒体必须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了解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结合自身优势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拓宽新闻来源,创新报道形式,增强与受众互动,拓宽广播传播渠道,制作出符合新媒体用户收听需求的优质节目,打造融媒体时代广播传播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周宇博《广播微信公众平台用户实证研究》,《中国广播》,2015年第1期。

2.田园 《广播与类微信App的融合探析――基于中国广播媒体与微信互动实践的思考》,《当代传播》,2015年第5期。

3.薛琦《化“微”为“机” 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模式――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开设微信平台的实践为例》,《中国广播》,2014年第4期。

4.杨蔚 《广播媒体微信公众账号运营策略》,《中国广播》,2014年第3期。

第5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面对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传播载体的多样性,电视作为传统传播媒体,其媒体优势何在,而又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来实现新闻创新是提高电视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目前,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优势还是专业化的新闻生产能力。正如凤凰卫视原执行台长刘春强调,基于受众对新闻“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新闻信息需求,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深度性”是传统电视媒体战胜新媒体的重要策略。而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制作、新闻生产及新闻传播的基础环节。因此,重视新闻报道的策划效果,创新电视新闻传播内容是当前电视媒体取得竞争优势,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

一是析事明理,见解独到。在各大传播媒体新闻内容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新闻报道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是新闻传播制胜的关键。这就需要在新闻报道策划中,追求时效性强的深度报道,以敏锐的嗅觉与视角从有限的新闻线索中捕捉可以做大做深的新闻素材,准确定位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确立选题。并在新闻编辑过程中析事明理、见解独到,不跟风,不炒作,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善于对“热”新闻做出“冷”思考,以独到的观点和深度的见解赢得受众产生广泛的社会共鸣,从而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二是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党的中心思想下,无论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还是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都开始用更多的笔触和篇幅、更多的关注和同情去发现普通人群的新闻,传播真正体现民生,民意的新闻。而如何让传统电视媒体更具民生新闻传播优势呢?这就需要发挥新闻报道的深度策划作用。首先,在民生新闻选题内容上避免琐碎化、同质化、表象化,应从广泛的民生新闻素材中挖掘社会热点,紧扣能挑动受众社敏感神经的新闻题材,紧扣时展脉搏来创新新闻内容,从而增加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认同感。其次,运用大范畴、小视角、深层次、谈看法等策划原则,做到宏观主题,微观着手;表达观点,平民立场。从而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感染力,提高报道效果。

三是关注受众情感,体现人文关怀。在新闻信息量不断丰富、新闻传播终端日益广泛的今天,新闻报道缺乏人文关怀的现象日趋严重。而关注受众情感,体现人文关怀正是吸引受众、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的重要策略。因此,在电视新闻策略中,应以人文关怀为中心选题,关注受众情感体验,做出更能激起观众情感涟漪和人性化的新闻节目。

二、发挥新媒体技术特色,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模式

新媒体的发展,在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冲击的同时,其以电脑、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声音、文字、动画图像等形式的技术特色也为电视新闻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方面,电视媒体可借助新媒体技术优势,积极建设网络平台,多方位收集新闻线索,实现多元化的新闻素材获取渠道;另一方面,电视媒体可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自己的官网及主流网站进行新闻推介和宣传,从而优化新闻推介策略。与此同时,电视媒体也可发挥新闻媒体的技术特色。例如,开放性、实时性、交互性等创新新闻传播模式,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提高新闻传播效果。而在创新新闻传播模式上,传统电视媒体一方面,发挥新媒体技术特色,实现传播主体的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终端都可集成一个媒体,网络已经从单纯的连接访问工具发展为交互平台。传统电视媒体正是要借助这一格局,将新闻传播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在扩大新闻信息获取渠道的同时增加新闻传播平台,加强台网联动,如热线、节目网站、手机电视、车载移动电视、IPTV、官方微博、论坛等多种媒介终端,实现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内容产品的多媒体化、多样化,全面覆盖新闻受众的年龄段,扩大收视范围,营造出大信息流、强舆论场的舆论空间,让受众从单纯的观看转向积极的讨论参与,从而扩大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技术特色,实现传播服务的交互化。服务是体现新闻传播媒介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电视新闻要提高传播效果,就应高度重视市场和受众需求,树立“大服务”意识,发挥新闻新媒体的交互性技术特色,积极构建个性化、对象化、延伸性的服务体系,实现新闻缠产品的服务增值。例如,借助新媒体技术构建电视互动频道或网络互动平台,可从满足受众服务需求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跨平台、多介质的全方位交互整合,受众将会从电视新闻信息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从传播媒介上对新闻信息的主动选择。又如,从帮助受众解决问题出发,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实现受众交流平台,促使受众成为新闻信息的者。同时,在与受众的交流中,提升受众信息的深加工能力,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提供后续服务、N次服务,进而打造一个以用户为中心、以交互为手段的一站式综合新闻传播服务模式,在提高新闻传播服务竞争力的同时,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三、尊重受众反馈,创新电视新闻传播效果反馈机制

受众作为新闻传播目的的最终实现者,通过受众对新闻传播效果的反馈,其能动作用不仅可以突出受众对新闻内容需求特点,还能反映受众在接受新闻报道后的议论或评价,从而促进媒体依据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新闻内容及传播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需求,提高新闻传播效果。与此同时,随着新媒体及传统媒体对受众反馈的重视,受众反馈正逐渐从过去的个人化、被动性、偶然性逐步变为现象化、主动性和经常性,在体现新闻切实关注民情民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电视作为传统传播媒介,应进一步创新新闻传播效果反馈机制,利用现代化反馈技术平台。例如,热线电话、电子邮箱、网络论坛或等提高反馈方式的便捷性、有效性,能够促使电视节目及时收到观众的反馈信息。同时,加强反馈信息工作制度化建设,建立社情民意信息选题策划、综合分析机制,尽快跟进受众需求优化新闻传播机制,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四、总结

第6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

1 信息来源多样化

网络具有较高的信息开放度性和资源共享度,网络传媒以全世界海量的信息存储为内容,建立起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其以全世界网民群体为受众,信息的接收者亦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这种信息共享机制大大扩充了信息的来源与丰富程度,尤其在信息传播的深度和广度上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网格技术”和“云计算”概念的提出,网络传媒的这种优势表现越发明显。

2 信息模式立体化

网络传媒以互联网络为传播载体,借助先进的传播技术和手段,在信息传播内容、形式、结构以及友好性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集成效应,并在信息表现形式立体化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网络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元素于一体,使信息传播更加充实、直观、富有吸引力,因而这种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方式颇具有革命性。

3 信息传播即时化

传统媒体囿于新闻审查制度和技术手段掣肘,信息的与更新速度较慢,不能满足受众日益迫切的信息时效要求。相比之下,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上更具有即时性,网络媒体以“毫秒”为计算单位,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即时新信息、更新旧信息,在信息的即时传播方面表现优秀。

4 信息传播交互化

网络传媒采用信息双向互动传播机制,信息的者不再享有唯一“特权”,与所有网媒受众一并成为平等的信息传播主体。网媒受众不仅可以自由信息资讯,亦可进行自由的批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舆情监督功能。网络媒体这种交互式传播模式蕴含了天然的民主亲和力和自由召唤力,构成了对传统媒体的致命冲击。

传统媒体日益消解的现实发展趋势

1 以报纸为代表的平面媒体

报纸以纸媒形式第一次记录和保存了历史发展演变,为新闻、文化、信息、资讯的传播提供了起点和平台,在世界传媒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传播作用。但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信息资讯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人们对信息的时效性和多样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以报纸媒体为代表的平面媒体原有优势已经被立体媒体所打破,已成衰落趋势。

首先,报纸单纯以文字播报为主,辅之以图片新闻,在报道复杂的新闻事件时只能采取单线程、单向度播报方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媒介友好性较差;其次,受报纸版面限制,报纸所传递的信息量亦有局限,版面的有限性与受众日益增长的海量信息渴求不能满足成为当前纸媒发展的主要矛盾;第三,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在网络媒体面前“捉襟见肘”,报纸无法及时更新信息,时效性差的缺点最终将其推向“悬崖”。此外,报纸发行量在数量和地域上的限制、发行成本的增大,导致其传播效果影响范围日渐萎缩。

2 广播媒体

电视、网络媒体未普及前,广播媒体在社会中占有重要一席。一方面,广播受众对象广泛,无论各阶层、群体,都能从广播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点;另一方面,广播传输信息具有速度快、功能多样、感染力强、流动性强等特点和优势。但随着电视等音画媒体、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和发展,传统广播不可避免地受到根本性打击。

首先,广播只有声音,没有图像画面,因而容易分散受众的注意力,且难以维持受众持续的兴趣点;其次,广播新闻主要以声音传播为主,在视觉上不能做到直观、生动,而在采集上也不易记忆和存储;此外,广播亦采用线性的传播方式,缺乏与受众的互动,并受天气等自然条件因素的制约,收听质量难以保障。

3 电视媒体

电视媒体从诞生始即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们从单纯通过视觉、听觉获取信息革命性的步入视听同步接收、获取信息的新时代。电视节目的丰富性和时效性也满足了大多数受众的信息需求,人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悉国际国内世界各地所发生的大事。但在网络新媒体的攻势之下,仍存在难以克服的不足或弊端。

首先,电视新闻受节目时间的限制,只能在规定的时间段传播“被选择”的信息,观众缺乏选择自由;其次,电视媒体与报纸、广播一样,也是线性传播方式,不可反复观看,亦不可自由存储;第三,即时的新闻资讯往往是以字幕的方式在屏幕下方映射,使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即使时效性做到了迅速,但在内容方面失之全面。

传统媒体寻求“突围”的未来发展趋势

传统媒体在网络媒体的“合围”之下,其自身优势随着网络的跨越发展逐渐被消解,“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更有甚者提出传统媒体“消亡论”。但应看到,传统媒体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演进,必有其坚韧的生命力,新媒体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固然难以阻挡,但这并没有给出足够的论据证明传统媒体将被新媒体完全代替。在一个新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旧事物总是会出现相应的危机,但危机不意味着消亡,反而是一种变革自身发展思路的“机遇”。传统媒体若想在网络时代不被淘汰,其唯一自我拯救的方法即是通过自身与网络的融合,借助新媒体传播方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1 突出个性特色,增强传统媒体的新颖性

由于技术的原因,传统媒体一般表现为泛大众化,缺乏对受众的合理细化和科学分类。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当将发展趋势定位于面向个体本身。个人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定制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信息。换言之,对个体受众来讲,其最终接收到的信息可以普遍性的,也可以是特殊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从而彻底改变受众被动阅读、收听、观看无差别的“被选择”信息内容的传统媒体传播现状。

2 突出主动选择,增强传统媒体的互动性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个重要且明显的区别是,在网络媒体上,人人都是作为信息的主动收集者和者,人人皆可选择收听观看自己所需的信息,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可以参与节目的投票,还能对信息进行检索甄别筛选。这事实上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新闻的局限性,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切实改变过去“主导受众型”,变革为“受众主导型”,赋予媒体受众以广泛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3 丰富媒体内容,增强传统媒体的多样性

传统媒体应借助网络载体,充实媒体节目内容,丰富媒体表达方式,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内容即时、拓展深化,从而使信息内容变的丰富而鲜活。从理论上讲,借助网络这一强大的载体,传统媒体完全可以收纳全世界的信息资讯并加以存储、、传播。除此以外,在增大信息容量之余,还应借鉴新媒体“便于检索”的特点,移植在传统媒体上,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调取存储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与便捷。

第7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现状及问题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123-02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形式,具有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体现在传播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快速性、广泛性和全球性、开放性、丰富性等,这些优势是基于其自身特性之上的。

一、何谓新媒体

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新媒体基于新的数字和网络技术,使传播更加精准化、对象化,具体形式如互联网、手机、移动电视、IPTV等。

国内外有一些较为典型的新媒体的定义。对于“新媒体”这一概念的定义可以追溯至40多年之前,1967年戈登马克最初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之后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中再次提到此概念。“新媒体”一词就这样在美国普遍开来,很快扩展到全球。

一般,将“新媒体”这一概念作两种界定,分为广义与狭义。“新媒体”的广义定义为:通过运用网络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卫星和互联网、等渠道,通过手机、电脑、电视作为最终输出终端,向使用者提供语音数据、音频、在线游戏、远程教育、视频、音频等合成信息及娱乐服务的全部新型传播形式与手段的总称。“新媒体”的狭义定义即为“新兴媒体”。

二、新媒体新在何处

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新媒体体现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内容方式的转变、传播语境的变化、传统话语权的解构与转变。新媒体的“新”体现在在以下几点:

(一)全方位的数字化

新媒体最为显著的特点即数字化的传播方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必然带来数字化传播方式。Nicholas Negroponte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必然将改变人类的工作、学习、娱乐方式,即人类的生存方式。”“当无数产业扪心自问‘我在数字化世界中前途将如何’时,事实上,它们的前途归根结底要看它们的产品或者服务能不能转化为数字形式。”而新媒体就是通过全方位的数字化过程,将所有的文本缩减成二进制元编码,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生产、分配与储存的过程。

(二)互动性

提及新媒体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传统的大众媒介都是单向式传播,但新媒体则突破了单向传播,增强了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性。新媒体以其新兴技术新兴,特别是互联网,可以连接网上任一用户,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户之间无障碍沟通交流。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受者极易进行角色转换,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受众可以畅所欲言,及时反馈,使媒体得以与受众在互动中同声同气。

(三)个性化

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与收阅的个人化。以网络环境为基础,基于信息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和特点向用户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的服务。这种新媒体提供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令信息的传播者针对不同的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此外,受众也对信息具有同样的操控权,受众可以运用新媒体选择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制信息。所以,新媒体的时代是一个“受众个性化”的时代,传统媒体中具有“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转变为主动寻找和制作信息的用户,这是一个基于用户个人建立起来的双向交流的系统。

三、网络作为新媒体的优势

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于1969年起源于美国,经历了从军事运用到全面商业化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列文斯通提到:“网络带来的新气象,在于它结合了互动性以及那些对大众媒介来说是创新性的特征:没有限制的内容范围,广大的受众规模以及表现出传播的全球性本质。”网络作为新媒体有其自身优势:

(一)交互性

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可分为以下四种:多人对个人,个人对个人和个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是指信息接收者通过使用网络上寻找信息的活动,例如浏览网页和远程通信等;个人对个人的异步传播,如电子邮件;个人对个人、个人对少数人、个人对多人的同步传播,例如网络在线闲谈、多用户游戏等;多人对多人的异步传播,如新闻讨论组、电子公告牌和电子论坛等。在第一类中,用户只是作为信息的接收者。而在后三类里,用户很有可能是信息的者或交流者。由此可见,网络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最突出的变化即为“受众”不仅仅是指大众,也可能是个人,“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者。

(二)分众性

互联网更加适应受众需求的多样化和受众市场的细分化。互联网的交互性特征引起了用户分化。它将目标受众按年龄、性别、种族、社会地位、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专业程度等标准划分为一个个群体,从而有针对性为这些不同的群体提供信息服务。所以说,这是具有小众化倾向的传播。由于媒体生存与发展必然与受众群体数量密切相关,所以每个受众群体仍然保有一定数量。

(三)复合性

通过互联网传递信息突破了传统媒体传递信息的单一性,互联网传递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图文声一体化,它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完全融合。其复合性也充分体现了传播形态的多样性特点。它将报纸、电视、广播的传播手段与传播方式基于一体,其形式的多样化是前所未有的。它将各种接受终端,各种传输渠道,各种信息形态整合一起,从而保证用户可在任何地方、通过任何终端进入新媒体网络。

四、互联网新媒体发展现状及问题

互联的迅猛发展给信息传播乃至生活带来新的景观,更是将传媒行业带入一个崭新时代,但在其迅速发展的同时,互联网的健康发展也日益成为焦点问题。目前我国网络新媒体发展现状为:第一,网络新媒体已经相当普及。网络新媒体所传播内容的丰富性和传播信息数量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数据显示,传统媒体每日传播的信息量不到网络的四分之一。网络新媒体的市场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且逐年扩大。其次,网络新媒体的技术支撑比较成熟。我国网络新媒体传播的硬件技术较为成熟,尤其是在通讯领域,可以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媲美。

但是,网络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一,我国网民数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调查显示,城市网民,尤其是大城市网民是主力军。知识、信息之间的这一鸿沟将会变得更宽而不是更窄。第二,网民素质良莠不齐。网民拥有自由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此类言论自由随意、导向不明,甚至部分网民热于揭人隐私、制造谣言,而导致偏激和非理性、盲从与冲动。第三,虚假信息多。目前,网络上频繁出现一些虚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给构建健康文明网络造成了极坏影响。

五、小 结

网络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覆盖率高等特点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愈加多的个人成为网络新媒体的主力军,不再单纯的是信息的消费者和使用者,更是主动参与其中的信息生产者与创作者。目前,网络新媒体发展出现新形式,更需要增强引导舆论的能力,把握舆论主动权,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使网络新媒体发挥优势、健康发展,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Merril Morris and Christine Ogan:《The Internet as Mass Medium》,1996.

[2]卜卫.网络对大众传播的影响[J].国际新闻界,1998(4).

[3]官建文.新媒体需要新“把关人”[J].对外大传播,2007(1).

[4]席伟航,霍志静.政府参与新媒体管理的动因和原则―――以互联网为例[J].中国记者,2006(2).

[5]白榕.网络新媒体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新媒体与新媒体应用管理研究,2009(9).

[6]夏源.新媒体政府规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

[7]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

[8]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

[10]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11]喻国明.解读新媒体的几个关键[J].广告大观,2006(5).

[12]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3]邢长敏.论新媒体定义重构[J].新闻爱好者,2009(10).

[14]陈刚.新媒体与广告[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15]景东,苏宝华.新媒体定义新论[J].新闻界,2008(3).

[16]匡文波.新媒体是主流媒体吗[J].国际新闻界,2011(6 ).

[17]郭平,樊亚平.数字化对媒体内容监管的冲击和挑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 2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1(7).

[19]刘文章.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局限[J].新闻世界,2009(2).

[20]高佳义.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提升国际传媒竞争力[J].魅力中国,2009(8).

[21]仲志远.网络新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第8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关键词 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措施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1-0159-01

1 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跟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比较灵活方便。人们若想通过传统媒体获得信息,那只能等到第二天信息更新后通过报纸报刊或者广播来获得。但新媒体则不同,它的形式多样化,人们可通过论坛、图片、视频及文字获得信息,并且携带方便,操作灵活。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产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冲击力。例如,图表所显示的,自2005年到2010年传统媒体中的电视收视率与新媒体腾讯网络的收视率相比,具有较大差距。

根据图表的直观显示,我们对影响传统媒体发展的原因试做以下分析。

1.1 传播速度慢、信息量少

信息量的大小及传播速度的快慢,为媒体的运行及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就拿报纸来讲,通常情况下,报纸的销售量一直不是很理想。有时第一天的报纸可能到了第二天还在报摊随处可见。并且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为其他信息的传播提供更为方便的有利条件。因此,使得大量的信息在传播途径上,从传统媒体传播途径转向了新媒体传播途径。

1.2 地位降低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使得传统媒体的主力地位急剧下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们越来越偏向于新媒体的传播,并对新媒体的喜爱程度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例如,广场上随处可见的LED显示屏与报刊庭就具有明显的对比性。人们不管是走路还是坐着,关注最多的还属LED显示屏上的信息图片,对报刊往往不闻不问。正是在这种情形下,也使得传统媒体的地位悄然发生改变。

1.3 传播方式守旧

随着手机的智能化,网络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偏向于从网络中获取信息,而传统媒体不仅携带困难,且传播方式单一守旧。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因此,受人们的关注度不高。传统媒体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不应摒弃它,更应在这一冲击力下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寻找良策。

2 传统媒体的应对方式

2.1 借助新媒体发展自身优势

美国的博客与媒体站点有80%的链接都来源于传统媒体公司;内容原创性仅占了14%,而传统媒体的原创性则占了67%。因此,从这一研究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媒体自身具有极大的内容生产力和原创性。21世纪的今天正处于微信时代,微信的传播力量是巨大的。所以,传统媒体可借助这一信息传播手段。例如,可借用微信的传播力量使传统媒体的信息在此平台上得以传播,同时,可借助微信的语音功能将消息直接通过语音发送到人们的手机或电脑上,并借用微信的信息量使自身的信息得以完善。

2.2 需搜集大量信息满足人们的需求

由于新媒体它可以在极为短暂的时间内为人们提供大量的信息,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偏向于新媒体。因此,传统媒体可利用新媒体的这一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可大量搜集信息,使人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消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新闻媒体的主导者,都可以搜集大量的信息来进行传播。故而,传统媒体要想在市场上立足,需要先搜集大量的来提高自身的信息量。

2.3 建立传播网站

传统媒体可以建立网站,将所收集到的信息及时有效的传播出去。这不但是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的靠拢,更是在打造一种新型的、系统化的传播方式,才能使传统媒体得以继续发展。

2.4 提高品质服务,强化内容

传统媒体只需要将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精辟言论,则会为发展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需要提高传统媒体的品质服务,《华尔街日报》是没有经受新媒体冲击的典型代表,其原因还应归功于它自身高品质的服务。这也为其他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有一定的榜样性。例如,传统媒体可借助于凤凰媒体它所使用的“优质内容加优秀算法”这种“双管齐下”的方式抢占市场高地。所以,在发展传统媒体时,不仅要注重强化它的内容,提高它的品质服务,更应学习新媒体“抢占”市场的方法为自身的发展寻找出路。

2.5 多报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现当代,生活信息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且生活信息的来源主要受新媒体的操控。由于新媒体的消息更新速度非常快,它不会受地点与时间的影响。人民大众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身的条件来获得自己所想要听取信息的方式,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为人们节省了时间。因此,传统媒体可以可借鉴于新媒体对信息报道的这一方式,改变自身对消息采集及报道方式上的方法。多报道收集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原则,使老百姓在听取消息的同时还可体会到社会成员对他们的关心,从而提高人们对传统媒体的喜爱度,并提高传统媒体的传

播力。

3 结论

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的发展为传统媒体的生存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正是这种阻碍力才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良机,使传统媒体在冲击中看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改正。在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上使自身的优势得以升华,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新媒体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人们带来的仅是“消息”,人们在阅读中体会不到它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及意境美。而传统媒体则不一样,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消息,更多的是历史的痕迹。因此,传统媒体应结合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及有效措施来克服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问题。这样,它才能在经济时代下继续生存下去,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王.新媒体对国外传统媒体的冲击以及对我国传媒的启示[J].中国传媒科技,2013(16).

[2]邹世虎,徐蕾.借力新媒体谋求新发展―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3).

第9篇:新媒体传播优势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报纸新闻;传播;效率

一、引言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不仅让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同时其凭借强大的信息传播力逐渐改变了媒体行业的形态。新媒体的出现,使信息资源的逐渐变得公开透明,信息从单方面的传播向双向交流转变。相反,对于传统的报业传媒来说,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其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社会节奏的变化,在某些领域已完全落后于新媒体。但总的来说,传统报纸媒体有其存在的基础,并不会轻易地消失。但是,面对新媒体日益紧逼的步伐,传统媒体应该意识到隐藏的危机。报纸作为传统传媒的代表,应该想方设法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分析

新媒体主要是指依托互联网技术,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化的智能终端来传播信息的一种媒体形态。而且信息的扩散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发展潜力巨大。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更新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新媒体平台成为信息的主战场,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同时,新媒体具备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具有实时传播、可随时更新的特点。此外,如微信、微博、论坛等平台的快速普及让新闻传播更加及时,而传统媒体在这方面明显落后许多。另外,新媒体不仅信息传播容量大,而且还有很强的互动性,可以很好地和受众进行互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新媒体信息的扩散和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传统媒体必须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确定自己的转型道路,如何在保留自身特点和创新方面寻找平衡。

三、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变化与缺陷

(一)信息不及时,缺乏互动

对于传统的报纸媒体来说,自身组织结构的弊端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壮大的背景之下,报纸新闻的传播速度明显落后于新媒体。其中,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还是组织结构层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传统媒体正在尝试改变,寻求一些新的突破。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媒体来说,其受限于行政管理体制,对于组织结构的设置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形态。此外,很多时候改革也多流于形式,并没有带来什么本质的变化。

(二)新闻信息源有限,没有技术突破

在传播主体方面媒体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本身就有丰富的信息收集渠道,可以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源进行内容采集,同时各种互联网资讯也可以用来做原材料,然后进行再加工,效率很高。而对于以报纸新闻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来说,主要的信息来源还是政府和专门的采编记者。虽然传统媒体在信息的真实性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在信息的及时性方面却严重滞后,并且内容过于保守,许多观点并不能得到受众的认可。不同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可以和受众直接进行交流,汇聚了群众的智慧。此外,对比信息技术,可以看到新媒体在应用技术方面更为成熟,而报纸等传统媒体却没有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在多种终端介质上也没有大量发展自己的用户,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资源。

四、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的策略

(一)拓宽传播渠道,吸引更多受众

面对日趋严峻的媒体竞争形势,报纸新闻媒体必须寻求新的突破。首先,报纸媒体必须确立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新闻内容的生产和加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果只是保留过去的传播渠道,不积极搭建新的传播平台,便很难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应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同时吸收和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例如,可以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合作,尝试一些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报纸的优质内容资源,以最全面的多媒体手段完成信息的二次加工和报道。

对于新闻传播来说,内容永远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报纸的内容编排和策划也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为在消息来源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如何对信息源进行深度的分析和二次加工就成为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和背景下,报纸媒体应该进一步整合自己的编辑团队,创新新闻的编辑形式,对于内容的生产和加工积极创新求变,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来编写相关内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积极利用新的技术手段

在新媒体背景下,延续过去的形式显然不符合时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媒体的发展壮大。所以,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学习新媒体的经验才是当务之急。同时,报纸等传统媒体虽然具有特有的优势,但也需要应用新技术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所以,传统媒体应该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姿态,积极与受众沟通、交流。因为受众反馈的意见能让媒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改正和提高。具体来说,在这样的传播过程中,受众不仅可以给工作团队提供相应的新闻线索,还可以对专业记者的报道进行评价。

(四)提高新闻的及时性

新媒体是新闻报道在新时期的产物,所以代表着媒体发展的方向。对于报纸这类传统媒体来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新闻传输速率较慢,无法体现新闻的时效性。所以,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改变现状。例如,可以发展电子报纸等类似的形式。这类办法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出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烦琐的问题,保证出版的时效性。

五、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新闻传播可以有许多变化和改变的空间。在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新媒体的冲击令其处境危险,但同时也孕育着机会,所以其应不断创新,实现良好的过渡,发挥出传统媒体的优势,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信息。

参考文献:

[1]张韬.基于新媒体环境下报纸的生存与发展趋势[J].新闻传播,2014(2):61-6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