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空间安全概论范文

网络空间安全概论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空间安全概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空间安全概论

第1篇:网络空间安全概论范文

关键词:网络社会; 生活方式; 教育养成; 正向导引

中图分类号:G40-0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20-4930-02

The Education and Guidance Strategy for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of Adolescent

ZHAO Li-ping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Jilin Railway Vo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Jilin 132002,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egrates the key elements and Health-oriented to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for youth Groups, discussing management framework and maturity assessment model based on health level, and from a green and civilization network environment viewpoint, the education path and guidance policy for health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is proposed.

Key words: Network society; Lifestyle; Literacy Education; Positive Guidance

1 问题提出

网络社会的建构已经遍及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对青少年群体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教育知识增长的关键时期,网络空间的复杂性、虚拟性和非稳态特征所导致的网络依赖等负面行为给青少年及其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新的社会问题[1]。面向青少年参与网络社会化进程的导向和归宿,需要我们从现实出发建立一条促进网络社会生活方式转变的科学文明、自我约束的健康发展之路[2]。

当前针对青少年网络生活方式的对策研究,多从思想政治纠偏、道德伦理教化、网络犯罪预防等纠正措施方面加以实践[3]。这种从社会学视角提出的网络时代内容监管研究视角,存在参与网络社会化青少年的限制应用和可观察性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不确定性问题。因此,综合考虑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的期望,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坚持正面看待问题和进行积极思考的价值取向,客观地看待网络生活方式对正常青少年心理行为影响。通过引入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健康度评估,使教育建立在正向导引基础之上,促进家庭管理、学校教育和社会规范的认知统一。

2 评估体系

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方式正向教育导引策略依赖于健康度视域的测评体系,因而引入一种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健康度的概念――在平均社会可接受的道德、法律、经济约束下,正常使用网络媒介参与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个人或群体行为后果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综合满意程度,反映青少年网络生活方式对于社会要求的遵从性和网络空间环境的适应性。

综合青少年群体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定义和描述维度分析,形成如图1所示“社会价值导向的网络行为能力养成” 的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健康度管理框架,为构建健康网络生活提供问题解决模型。该框架基于健康网络生活目标定位,以“社会导向行为价值”和“网络群体行为能力”为支柱,通过“动机与意愿”导引和“经济与应用”规范,驱动青少年群体参与网络生活的层次的价值增长,强调社会导向行为价值的道德和精神约束对促进青少年与网络和谐的“网络群体行为能力”积极作用,并指明从“动机、意愿、经济、应用”视角的健康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教育导引方向。

网络生活的健康度体现青少年网络社会化的活动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成熟度,主要包括积

极的网络辨识能力、高效的网络运用能力、文明的网络生活习惯和向上的网络参与情趣。通过对青少年在网络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活动特点、行为习惯和参与程度的聚类分析,并定义符合社会价值规范制约的成熟度(健康度)等级,将有助于为引导青少年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积极网络交往、树立健康网络社会生活理念找到正确途径。

基于网络生活方式的“活动属性”、“内在逻辑”和“行为表现”三个层面,对“个体特征、社会差异、使用目的、参与层次、介入程度、网络认知、网络行为”七个因素进行“意愿、动机、经济、应用”的相关性分析,从而构建了如表1所示包含“初始、认知、控制、优化”的“青少年网络生活健康度”四级成熟度评价体系,并给出了综合教育导引、内容建设和素质养成的健康策略。

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空间环境和内容提供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确保青少年群体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接受和认同,并青少年成长产生持续的积极影响。对于青少年群体网络生活健康的成熟度评估,包括从“初始、认知、控制、优化”的递增等级。参与评测的个人或群体对象,从某一等级的七个因子相关问题回答所集中表现出的网络成熟度水平,来综合衡量所处于和达到的健康度层次。

3 解决方案

健康网络社会生活方式是网络信息社会青少年可持续成长的重要保证,青少年群体面对网络生活时,所采取的正确态度、自律管理和教育导引,要贯穿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系统工程之中。根据上述网络社会生活的健康度管理框架,充分考虑网络对象的相关性和成熟度认识,紧密围绕“提升认知,控制行为,导引价值”的网络生活健康度提升理念,面向“绿色网络、教育导引、素质养成”,形成和实施一体化的青少年的健康网络生活解决方案。

3.1 绿色网络

网络的技术性和社会的经济性构成了网络社会的两重性,积极和有效地对网络施加技术和风险管理必须从控制互联网的准入门槛和内容控制入手,综合运用健康绿色的上网方式占领网络阵地,提供针对公共网络的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对于占大多数时间在校的青少年群体,其网络介入场所主要是校园网和网吧。因此保持虚拟网络世界中要具有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还要依托现有教育网络和校园网的层次化接入控制和统一布局:

1) 加强“阳光工程”、“绿色通道”建设,营造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网站、聊天室、论坛、博客等网络载体,形成和培养健康向上的网络生活氛围。

2) 通过先进网络监督管控技术,坚决推广和落实网络实名制,有效屏蔽恶意网站和有害信息,持续净化和规范网络环境和内容提供,严格实施对网吧等公共场所网络监管。

3) 增加对教育网、科研网、校园网等专有网络的设施建设,严控互联接入,尤其是覆盖全部教育系统的校园数字校园,以提高网速和配置,满足青少年不同层次的网络生活需求。

绿色网络是实现青少年网络社会行为社会控制的目标和有效手段,对于构建和谐网络空间和行为秩序以及提高他们的网络媒介素养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一措施的实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国家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

3.2 教育导引

正确引导青少年参与健康网络生活的核心和重点在于建立在疏导基础上的学校教育和家庭管控。在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网络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创新的学习发展意识、正常的网络心理意识、信息的知识整合意思、文明的价值观和法制意识、开发的团地协作意识,以此促进网络时代的多元化教育目标达成。充分利用校园网的数字平台阵地和教学资源,实施网络学习以使学生始终处于教育导引的轨道:

1) 信息技术入门导引:围绕计算机基础或概论等信息技术认知课程改革,高起点建立青少年对网络社会生活方式的积极认识,重点锻炼他们的网络信息使用和鉴别能力,强化网络工作场景下的工具手段职能,培育学生的网络规则遵从意识和网络素养,以系统提升网络生活品质。

2) 网络知识平台守护:通过构建网络学习社区和资源平台,开展协同和交互学习,收集青少年个体网络需求,实现对网络生活的有意识、有目的整合。据此开展多种同伴互助活动,实现知识的共享管理,促使不同需求学生都能获取知识,实现专业学习同步健康成长。

3) 正向心理意识疏导:课内课外的学习生活应该与网络应用结合起来,以促进网络使用者的心理认同感。学校和家长及时掌握与疏导学生的课业情绪和网络依赖,帮助增强自我控制力和对不良事物的抵制力,寻找满足需要的正确途径所在,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意识。

4) 开放合作德育培养:利用网络优势搭建网上德育工作阵地,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正面澄清网络利害关系。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去占领高校网络阵地,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以规避错误思潮生活方式影响。

3.3 素质养成

网络素养教育是媒介素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延伸和提升,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使其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知识结构,包括计算机运用技术、网络运用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应用以及信息意识、信息观念、信息道德、信息法规的理解和遵从[4]。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素质养成教育是应对网络信息社会的必然选择:

1) 教育青少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行动指南,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和凝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增强和谐网络生活的辨别能力,以建立科学的网络观――基于网络繁荣主流文化武装青少年思想,依托网络环境实施教育和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运用和评价信息网络,并用以调节自己的网络行为。

2) 强化网络社会的知识学习和信息共享本位,显示化其工具性的系统属性,重点向青少年传递信息理解的综合运用技能。通过组织网络创新性教学活动来提升创造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有效参加网络生活和改善网络生活质量和效果。

3) 面向学生、家庭和社会普及以认识网络为主的知识教育,学会正确认识网络本质特征和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加强以运用网络为主的技术教育,锻炼学生正确操作网络信息、参与网络交流、管理网络信息、维护信息安全等的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

青少年的网络素质养成不是一个自发自觉的过程,需要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一道努力和形成合力,突出学校教育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在整个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不断深化科学的网络观树立和网络素养教育,重视自我管理和规范约束,积极健康理性地面对和参与丰富多彩的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实现网络社会化进程的适应性转变。

树立科学发展的网络教育观,引导青少年健康网络生活需要“绿色网络+教育导引+素质养成”的组合应用,因而必然是一个全社会层面的系统教育工程。在实际使用时要结合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和细分的网络行为加以灵活处理――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网络生活现状基础上,从成熟度评价出发全面分析他们的心理行为、思考模式,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导引选择切实可行的参考路径,并以新的评估不断促进这一循环的持续优化。

4 结论建议

该文综合成熟度模型和网络观教育,考察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个人、家庭、学校、社会期望,分析和形成对应网络生活健康度评估体系。通过提出以健康度管理框架为指南和依托成熟度评估反馈的网络生活方式构建的正向教育与主动导引相结合策略,对问题解决模型、评估方法和实施方案进行整合,丰富了对于青少年网络社会生活构建的策略优化和路径选择。

网络社会空间是青少年学习和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网络社会生活方式建设,需要针对共性和重要的现实问题和潜在风险,与时俱进地开拓和探索实效性的方法手段,综合制度建设、风险治理、素养教育,教育和导引青少年群体以积极向上的网络观健康、智慧地参与网络社会生活并从中获取成长收益。

参考文献:

[1] 黄少华. 网络空间的社会学行为――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 王迎春. 试论大学生健康网络主体的塑造[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7).

[3] 岳慧, 曹银忠.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研究综述[J]. 传承,2010(4).

第2篇:网络空间安全概论范文

关键词:网络营销;环境;促销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189-01

科技的日新月异使现代社会的生活内容和形式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互联网则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高级产物。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指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传统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以下将结合网络营销环境探讨促销策略。

一、传统商业营销模式的内涵

在传统商业的营销策略中,存在着很强的地域限制。企业在制定各种营销策略时,不得不考虑到销售渠道和地域的问题。于是,生产商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一定会受到厂家所在地和目标市场所在地以及用什么样的渠道来售出产品的限制;而销售商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一定会受到所在地区的商业覆盖范围、收入和消费水平、特点和职业结构等等限制。

在电子商务的营销策略中,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营销过程没有了地域的概念,营销渠道和宣传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数据的交换和处理取代了原有商务运作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营销策略中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网络上用丰富的商品信息资源吸引用户,如何使所开发出的电子商务系统既安全又方便于消费者购买。

在传统商业的运作模式中,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必须通过层层批发和储运过程来保存实物。这样做的结果不但费时、费力,不利于企业对市场和消费趋势的快速反应,而且大大地增加了经营成本。在未来的商业运作模式中,情况将会有很大的不同,商业企业和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在网络空间上建立密切联系,所有的供需情况和商贸磋商过程都通过电子商务系统来进行,而商品从供应厂商到消费者手中的工作则是由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公司完成[2]。

二、网络促销的分类

网络促销活动有很多种,现在最常见的有旗帜广告促销、网络站点促销和E-mail促销等。旗帜广告促销是指通过信息服务商(ISP)进行广告宣传,开展促销活动;网络站点促销主要是指利用企业自己的网络站点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产品,开展促销活动;E-mail促销主要是利用电子邮件向用户传递各种商品信息的一种促销活动。这三者各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旗帜广告促销具有宣传面广、影响力大的特点,但其费用相对偏高;网络站点促销具有直接性特点,快速、简便、费用较低,买卖双方网上直接对话,讨价还价,成交的几率较高;E—mail促销具有廉价、简洁、独立的特点,被广为应用。网络是在不断发展的,网络促销的手段方法也不断创新。除了这三种外,还有病毒性促销、伙伴营销等。但由于网上站点日益增多,检索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合理地应用多种促销方法,是保证网络促销成功的关键环节。

三、网络营销环境下的促销策略

(一)建立网络新媒体的营销网站

越来越多的高端市场消费者已经习惯并依赖于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因此在促销时利用网络媒体优势宣传旅游产品就成为一种促销方式,它继承了传统旅游营销的基本特点和优势,但又有新发展,主要在于以网络新媒体为基础,能有效弥补传统营销方式的不足,如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定制旅游信息的传递,可以在网上建立和现实旅游产品相对应的虚拟旅游产品,设置生动的故事情节、开设互动空间、播放现实场景写真、视频等内容,不但可以增加人们对旅游产品信息与资源的了解,同时也能很好地激发旅游者的旅游热情[3]。通过建立旅游社区,让旅游者分享彼此的旅游经历,达到口碑传播的目的。网络营销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深远影响使得旅游产品的供给者必须运用战略视野去重视它、运用它。

(二)智能化的信息传递手段

网上的商品信息将以多角度的商品主题词分类为主,辅之以同类商品和相关商品的联想式搜索调用方法、智能化的信息服务手段来达到促销的目的。在电子商务中,这种商品信息服务的方式就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下的新型广告。也就是说,真正的消费者一旦从网上进入某个商店并查询某类商品时,则电子商务系统就应该向他提供一切可能的信息服务。如,消费者可以查看到所有的商品信息,系统通过联想或其他智能化信息处理方式向他推荐其他相关的商品信息等。通过这种智能化的服务来达到与广告促销同样的目的。

(三)身临其境的多媒体形式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人们对电子商务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怕看不到实物,对商品缺乏感性认识。而目前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好弥补了这一问题,多媒体的商品信息完全可以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商业氛围,来达到促销的目的。在某些特殊类型的商品上,电子商务甚至可以提供比传统商业更加优越的服务方式。例如:世界驰名的电子游戏制造厂商任天堂公司,就在网上提供了亲身尝试(玩)该公司所有新产品的方式。又如:著名的计算机制造商DEC公司就在网上连接了该公司的新产品,用户如果感兴趣,可以通过网络的远程登录方式上机。商家或厂家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第一,充分展示自己产品的优越性;第二,让消费者尝到了“甜头”,熟悉了这种产品,自然地就会选择该商品。

参考文献:

[1]卓骏.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M].科学出版社,2008,(6):80.

第3篇:网络空间安全概论范文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网络成瘾 危害性 成因 对策

一、前言

自1987年9月20日,钱天白教授发出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因特网的序幕以来,因特网很快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1997年中国网民仅63万人,到1998年底就达到了210万,1999年又迅速上升到890万,2000年则为2650万,2001年为3370万;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中国网民总数已经达到2.1亿人,位于世界第2位,其中,从年龄来看,总体网民中31.8%都在18-24岁间,可见学生网民占重要地位[1]。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困惑,由于青少年成长与网络息息相关,加上青少年的个性特点,导致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影响了身心健康,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内地网络青少年占青少年总数的绝大部分,人数超过1100万。

那么何为会网络成瘾呢?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依我国国情,可修改为10项指标:“(1)过去7天内平均每天上网大于4小时;(2)不上网时仍想网络内容;(3)不能上网时感到无聊和焦虑;(4)希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5)上网时间经常超出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8)向家长、老师和同学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家长冲突;(10)上网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符合其中至少5项指标的定为上瘾。”[2]

二、网瘾的危害性分析

1.身体上的危害

由于长期上网,眼睛极度疲劳,加上受激烈的电脑游戏刺激,缺少应有的体育运动,严重危害眼睛和心脏,特别是经常通宵达旦地上网,为了节省时间,一日三餐就靠快速面充饥,导致猝死的悲剧发生。

2.心理上的危害

一方面由于长时间玩暴力电脑游戏或看,严重扭曲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等,另一方面上网需要钱,而自己的零花钱远远满足不了上网的需求,导致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犯罪行为发生。

3.学业及人际关系上的危害

长期上网,不仅荒废学业,而且由于缺少与同学的接触沟通,长期生活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模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差距,导致性格内向、偏激。

三、网瘾成因分析

1.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老师,家庭的构成形式、和睦情况及父母的教育方式都会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权利控制理论认为,“父母对子女的支持与青少年越轨行为有密切的关系。行为正常的青少年更多地受到父母的监督,容易与父母讨论自己遇到的问题;相比之下,有越轨行为的青少年却很少能得到父母妥当的管教,父母的管教不是过严就是过松”[3]。

从家庭的构成形式及和睦情况来分析,以下两类孩子比较容易网络沉迷:第一种是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们从小缺少母爱或父爱,从而性格相对比较孤僻、敏感,原本就不擅长与人交往,进入大学后,陌生的社会环境,使他们特别容易在网络中寻找精神上的依托,特别容易迷上网络交际;第二种是父母不和睦的家庭,由于小孩子长期生活在父母吵闹中,在家里找不到安全感、温馨感,甚至由于父母之间的家庭暴力行为导致他也有暴力倾向,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深知暴力在现实生活中是违法的,但心灵深处的郁闷及暴力冲动又无法克服,于是就在网络中发泄自己。

从家长对子女管教方式来分析:管教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引发大学生上网成瘾的是前两种类型”[4]。大学生虽然大部分远离家庭,出外求学,但不同的家庭管理模式还是对学生的网络沉迷产生一定的影响。专制型的家长往往独断专行,不允许孩子有跟其相左的观点,不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在学业、情感、交际方面出现困难,希望从家长那得到一点安慰和帮助时,专制型的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骂他们没本事等,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跟家长沟通,家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避风港,从而容易沉迷于网恋;放任型的家长对孩子则溺爱,把孩子当皇帝,要啥给啥,说啥是啥,缺少对孩子日常生活的监督和引导,等到发现孩子已经沉迷网络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2.学校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社会化的一个主要方式,在人的一生中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它对一个人的健康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与学校的不当教育也有一定关系。

大学生沉迷网络从学校的层面上来说主要是:(1)初高中教师思想的误导。初高中的老师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念书,常把大学描绘得像人间天堂:在那里成绩是六十分万岁,一般是早上有课下午没课,晚上也不用晚自修,你想干嘛就干嘛,没有人会说你;你可以天天跳舞、唱歌、看电影、谈恋爱、玩游戏等。殊不知大学四年才是真正学技能的时候,关系到以后一辈子的饭碗问题,学业压力与就业压力远远比高考大,这就导致了学生的一种心理落差。(2)大学的老师,特别是任课老师,大多数认为大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认为学生大都已经成人了,因此他们在教学中大都只教书,却不育人,甚至还认为教导学生,特别是学生的思想工作那是辅导员的任务,不关他们的事。而辅导员由于没给学生上课,一个人要带两百多号学生,加之部分学生本身对辅导员就有排斥的心态,总认为辅导员就是约束学生的,因此与学生的感情相对不密切,导致学生有困惑也不会跟老师探讨,而是通过电脑来排除内心的空虚。

3.社会的影响

其一,当前的社会是个功利性的社会,是个社会公德滑坡的社会,为了钱,人们什么事都敢做。按国家规定,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正常教育学习,在学校周围两百米范围内不得开网吧等娱乐场所,但为了钱,各种各样的黑吧到处都是;同时,为了吸引学生上网,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及黄色影片在电脑上随处可下,各种关于电脑游戏的广告到处都是,如“今天你上网了吗”成了同学间打招呼的一种方式及显耀自己的一种途径。

其二,是朋辈群体的影响。差异交往理论认为,“青少年的越轨行为,与他们的其他行为一样,都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发生的。由于青少年的社会活动具有群体性的特点,青少年个体容易结成小群体,个体容易受到所处群体的影响,这种群体影响力甚至超过社会规范的影响力”[5]。出于朋辈群体的引诱或出于与朋辈群体的攀比,大学生容易跟随所谓的潮流而沉迷网络。

四、辅导员的对策分析

1.辅导员应该了解各种电脑游戏

除了部分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外,部分教师对电脑游戏了解不多,视网络游戏为洪水猛兽,认为学生上网玩游戏是不求上进、堕落的表现,因此一旦知道哪个学生上网就大声指责批评他,要求他必须无条件地远离电脑,这不但对学生没有帮助反而会激发学生的叛逆心。辅导员在思想上必须认识到网络上瘾也是一种病,仅仅靠指责批评是不起作用的,应该在对各种网络游戏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对学生做思想工作,甚至可以找时间跟学生一起上网玩游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消除对自己的排斥心理,从而通过与学生探讨网络游戏而引导学生合理地上网及玩电脑游戏。这样对学生的教育就不会陷入无的放矢的境地,从而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实质,养成良好的网络生活习惯,逐步达到戒除网瘾的目的。

2.善于转移学生的兴趣点

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同烟瘾、毒瘾一样,都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和强化的结果,其实质是一种基于心理障碍的行为异常。从理论上说,要戒除网瘾,就必须阻断上网操作(刺激物)和网络(强化物)之间的联系。而从实践中看,采用适当方法改变学生的兴趣点,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帮助他们摆脱网瘾的束缚具有实际作用。因此,辅导员应该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大力开展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实现价值,学会人际交往,养成沟通习惯,减少对网络的依赖;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网络问题的大讨论等,通过讨论,强化学生对网络功能的认识,自觉抵制诱惑,远离网瘾;健全各级学校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机制,要及时发现有网瘾倾向的未成年人,及早干预,跟踪治疗,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网络成瘾的可能性。

3.省略nic.省略.

[2]宋桂德等.天津市学生网络成瘾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4,VOL16,(2).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第3版:393.

第4篇:网络空间安全概论范文

【关键词】播客;构建;影视教学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媒体环境的日益成熟,基于网络的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传播环境日新月异。从门户网站、搜索引擎、BBS到网络杂志、简易聚合(RSS)、即时通讯,从博客、视频网站、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到播客、好看簿、手机电视、云服务,这些网络媒体已经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也为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在新媒体及其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也要顺应时展的需要,充分挖掘新媒体、新技术的教育传播优势,拓展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从而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需要。

在这些网络新媒体中,基于Web 2.0的播客(Podcast)以其便捷的数字化视音频传播优势和互动交互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在国外,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将播客引入课堂,如哈佛大学的Podcast―Learning、斯坦福大学的Stanford on iTunes以及麻省理工学院的 Podcast at MIT,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播客订阅所需的课程录音或录像;在国内,浙江海盐的老师们开创了自己的播客网站(海盐教师优视),通过该平台制作自己所教科目的全套视频课程,分享优质资源、交流教学经验;上海复旦附中的初中学生拥有自己的播客(podcast.省略),他们通过制作和播客节目来提高英语听读能力……

出于研究兴趣和实际教学需要,本文结合影视教学实际,试图利用播客新媒体潜在的传播优势和交互功能,构建互动、开放的视音频学习交流平台――宁夏大学校园播客网,探索影视学习与播客新媒体之间的关系,以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为校本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持。

二 播客的内涵、传播特性及教学应用

1播客的内涵

播客(Podcast)是由Ipod和Broadcasting组合而成的一种新技术,是Web 2.0时代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对于播客的普遍理解:一是指一种以传播视、音频内容为主的传播方式;二是代表使用这一传播方式的人群;三是指用户制作的视音频文件。从本质形态来看,播客是一种个人化的网络广播,用户可以将自制的视、音频节目到个人网络空间,也可通过网络在线点播、下载、订阅、录制播客节目,参与互动交流讨论。用户从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创造和输入信息迈进,实现了个人深度参与,体现出较强的交互性与共享性。

2 播客的传播特性[1]

(1) 个性化的传播空间 播客是一种个性化的传播工具,具有个体性。从传播行为来看,它的传播主体是个人而非组织机构,是个人的自发行为;从传播内容来看,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我需要和认知结构来选择节目内容,创建个人网络空间;从接受角度来看,用户除了自主点播节目内容外,还可以订制频道信息,为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2) 互动性的传播方式 在播客网站中,播客(创作者)是核心,播客与播客之间、播客与访问者之间、访问者与访问者之间,存在着多重交互。通过链接方式,播客与播客之间形成一种交互式传播;访问者可以自主点播播客空间节目、自由发表个人评论,参与互动交流。这种以个体主动性为前提的交互传播,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形成不同的传播空间。

(3) 开放性的传播内容 开放性和共享性是播客的重要特性。播客打破了传播者和受传者的界限,人人都可以创建和播客节目,实现资源共享和交流。用户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变为自主参与、主动贡献,大大激发和满足了传播者的多元需求。

3 播客的教学应用

目前,播客网站普遍具有视音频节目上传、下载、点播、录制、订阅及互动讨论等功能。在教育教学中,利用播客新媒体的这些功能及传播特性,可以为师生创建一个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的数字化学习交流环境。在该环境中,学习者可以按照个人兴趣、需要,创建个性化的播客空间,进行自主性学习;也可通过播客交互平台开展互动性教学,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开放性的播客空间,师生可以自主制作和播客节目,丰富学习资源,大大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提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 校园播客学习平台构建的依据

1 媒体选择:ACTIONS 七原则[2]

媒体(技术)作为师生的认知工具,起着沟通教与学的双重作用,其特性必将影响学习(学媒相关论)。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者特征,恰当选择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教学最优化。托尼•贝茨在 1995 年发表的《技术、开放学习和远程教育》中,提出了一个选择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决策模型――ACTIONS,对媒体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该模型包括Access(可获得性)、Costs(成本)、Teaching and Learning(教与学)、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交互性和用户友好)、Organizational issues(组织问题)、Novelty(创新)、Speed(速度)七项原则。根据该模型对播客进行分析,可以认为:通过播客开展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较高的利用价值,对高校影视教学和数字化学习具有一定的促进和支持作用。

2 思想观念:以学习者为中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者要开展有意义的学习,光靠“做中学”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创造相应的学习情境,通过建构、协作、交流、反思等活动进行主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主动“建构”能力,这是校园播客学习平台构建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观念。

3 理论支持:泛在学习

泛在学习是指在普适计算设备的帮助下,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可用设备进行学习。基于校园播客的泛在学习优化了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的优势,具有视音频资源的易获取性、移动性、交互性和协作共享等特点,学习者通过个人电脑或iPod等设备积极主动地开展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把面对面教学与基于校园播客的泛在学习有机结合,以达到降低教学成本、提高学习者创新能力。

四 校园播客学习平台的设计、实现与管理

1 校园播客学习平台的设计

(1) 学习需要分析 根据笔者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电视编导》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观察和调研,了解到学习者所期望的影视学习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①提供有针对性的视频资源;②实现视频资源的共享;③创建互动、开放的交流环境;④提供作品的平台;⑤提供必要的学习交互服务。

(2) 目标定位 根据课程特点和学习需要,基于校园播客的影视学习平台――宁夏大学播客网,其目标初步定位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实现视音频资源的共享、交流,创建互动、开放的视听学习社区,为影视课程学习提供有力的服务支持,使学习者适应数字化学习的需要,提高影视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 栏目设置 根据影视学习和DV短片创作需要,结合播客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基于校园播客的影视学习平台――宁夏大学播客网各栏目设置初步方案如图1所示。

2 校园播客学习平台的实现

(1) 系统架构

在校园播客平台构建中,最核心的环节是视频服务器的架构,服务器性能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障。宁夏大学校园播客平台采用Vicworl播客开源软件进行架构,该软件是目前播客已发行版中最为成熟的一款,其系统运行效率高、功能完善、安全性高、负荷承载能力强,用户接口丰富灵活。系统服务器具体配置如表1所示。

表1 宁夏大学播客系统配置

(2) 功能展示

用户通过宁夏大学校园网登录222.23.219.8/index.php进入校园播客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上传/下载、节目录制、在线点播、RSS订阅、互动交流等功能服务。

上传/下载:目前支持200M的音/视频节目上传,师生可以将视音频节目上传到自己的播客空间,供大家交流、分享;也可通过Real Player进行下载,保存所需的节目资源。其界面如图1所示。

图2 上传/下载功能界面

节目录制:目前支持15分钟以内的节目录制。用户只要拥有电脑、摄像头、麦克风等设备,即可完成节目录制,其界面如图3所示。通过该功能,教师可以创建动态电子教材供学习者参考,学生可以录制个性化的视频节目供大家交流、分享。

图3 节目录制功能界面

在线点播:根据影视学习需要,目前为学习者提供原创DV、影视欣赏、课堂实录、校园新闻等栏目,其界面如图4所示。学习者根据自我需要,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点播视频资源,进行主动学习。

图4 在线点播功能界面

RSS订阅:播客使用RSS 2.0文件格式来订阅和传送信息。学习者能够根据RSS文件提供的频道、日期、标题和描述等信息,自动聚合最新的资源,快速订阅、、获取所需的信息。其界面如图5所示。

互动交流:在点播过程中,学习者可针对播客节目进行分析、评论,发表个人观点,参与互动讨论,其界面如图6所示。该功能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协作与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为协作学习、团队合作提供了方便。

图6 互动交流功能界面

3 校园播客学习平台的管理

平台管理是数字化学习环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效的管理模式是校园播客平台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该平台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平台开发及管理方式,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规划、设计、实现和维护,构建符合实际需要的学习平台,为影视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

五 校园播客在影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1 教学信息,构建视听社区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在记忆和感知知识的过程中,视觉和听觉所起的作用最大,视音频结合的教学资源将是最佳的教学媒体。同时,影视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解读、分析大量的经典影片、电视节目。通过校园播客平台,教师将课堂教学中所用的课件或其他视频资源到播客空间,便于学生课外自我;学生也可提供优质视频资源,共同创建视听学习社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登陆校园播客平台,在线点播视频节目,学生通过大屏幕投影集体欣赏、分析、讨论,进行群体化教学;在课余生活中,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由点播、下载、订阅所需学习资源,进行泛在学习。

2 录制播客节目,提高视频技术

播客节目制作相对简单,技术门槛较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或重要学术讲座制作成播客节目(视频或音频),到校园播客平台,学习者根据个人需要随时随地点播、下载节目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学习者也可将个人想法、创意、重要学习材料以数字故事的形式制作成播客节目,到个人播客空间供大家交流、分享。通过制作播客节目,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师生视频制作水平和艺术修养,促进了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 利用互动功能,评析影视节目

利用校园播客平台提供的互动评论功能,为师生评析影视节目提供了方便。具体做法是:[3] ①师生将影视节目上传到校园播客空间。②教师要求每个学生通过播客平台点播影视节目,从不同角度对该节目进行分析,或让学生观看后写出简短影评,并通过“评论”功能即时;教师也可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在小组协作中进行影视评析、讨论。教师通过评论监控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③学生可对影视节目进行订阅、评价,评价最高的节目将会自动置于“订阅最多”或“热门标签”中,以此标示最受欢迎的影视节目。④教师对学生的“评论”进行点评,推选出优秀评论员,以此作为对学生的鼓励。通过影视评论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增强了影视学习的兴趣。

4 订阅课程服务,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校园播客平台RSS聚合功能,学习者可自行订阅所需的课程资源,RSS客户端软件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将最新的播客节目自动聚合,以便学习者快速浏览、阅读。通过RSS聚合服务,师生可以方便、快捷地收集和分享最新的播客节目,及时追踪影视前沿动态,大大节省信息搜索时间,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5 尝试互动创作,营造学习氛围

互动是未来影视艺术创作的新发展。从影视艺术创作和传播的基本流程来看,主要涉及三个过程:①策划与制作过程;②与呈现过程;③观赏与体验过程。在传统影视传播过程中,这三个过程是线性的、相对独立的;而在互动影视传播中,三个过程之间通常相互重叠、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播客新媒体以其显著的传播特性――互动性,为互动影视创作提供了一个最佳平台。通过校园播客互动平台,让观众较早参与到作品的创作、过程,并影响作品的创作内容,真正体现影视艺术创作的互动性,营造校园影视文化氛围。

基于校园播客的影视学习环境,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学生影视审美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制作播客节目,不断提高学生摄、录、编等影视制作水平,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六 总结

在历时一年的基于校园播客的影视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行动研究等方式,对相关教师、学生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调研结果表明,宁夏大学播客平台在辅助影视教学中可以发挥的作用:①实现视音频资源共享;②提供师生交流的渠道;③创造个性化的视听社区;④拓展课堂教学,促进教与学。但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节目内容杂乱。播客平台的自由性、开放性使得对学生的节目质量难以监控、冗余信息难以过滤,缺乏统一的节目制作标准,优质资源相对匮乏。②媒介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局限。师生制作、播客节目,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媒介素养及自我约束力直接影响了应用的效果。③硬件技术的限制。由于学校条件有限,所用播客服务器性能较低,网速较慢,而且不少学生由于没有个人电脑,很难保证“上网便捷”,教学效能受到很大影响。

当然,播客对学习的影响需要用多种方法来考察。基于播客的新媒体新技术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活力。播客以其个性化、互动性、开放性的传播特性,为影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和服务支持。笔者希望通过校园播客的构建,改进教学方式,推进先进教育思想、理念在教学中的深化和普及,促进教学质量的深层次提高,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影视人才。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应该根据学科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恰当选择、开发播客教学媒体,使其发挥最大潜能和优势,促进一定类型的学习,实现教育教学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114-115.

[2] 安旺国.基于校园网络电视的学习环境开发与应用[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3] 艾喜荣.播客应用于大学教学电影欣赏课的探析[J].考试周刊,2007,(42).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odcast in Movie & Video Teaching

AN Wang-guo

(College of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Ningxia,750021,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the author analysised the meaning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odcast according to the ubiquitous learning theory,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he platform based on Podcast.And than applicated in Movie&Video teaching.It is benefited for some study in the future.

第5篇:网络空间安全概论范文

在全球信息经济、数字经济和网络经济普及的情况下,通过全球范围的电子虚拟市场,电子商务展现了令人惊讶的发展速度并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6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2.95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B2B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6万亿元,同比增长26.8%,整体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3492亿元,同比增长74.6%。

这种新兴的商务模式不仅给传统法律体系带来极大地影响,而且挑战了各国传统的贸易法律关系制度。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国际税收流失、逃避税收等问题引起了各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征管政策迫在眉睫。

二、电子商务概论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及运行特征

电子商务是指运用电子通讯设备和技术在当事人双方或多方间进行的各种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易活动。在电子商务活动中,销售商与消费者可以在国内或国外自由的销售或消费而不受地域限制,同时也不受国籍的限制。对于这种新型的运营手段,运用单独的一国税法无法妥善解决电子商务征税问题,相反,会带来更多的税收上的法律问题。

(二)电子商务的应税性分析

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交易方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对于价值背后产生的利润,征税抑或免税,国际社会争论不休,从而产生两个对立观点的派别:免税派与征税派。

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分析电子商务的应税性,笔者认为,电子商务应该收税,不应因客观因素而放弃电子商务带来的税收利益,这也是本文从法律经济学角度分析的前提。

1.从税收中性原则角度分析:根据该原则, 税收不应当给纳税人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 要避免税收对市场机制产生扭曲。

2.从税收公平原则角度分析:税收公平原则从经济法角度来讲,指纳税人地位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公平分配。

3.从税收的经济原则分析:在宏观层面上讲,税收是一种国家分配活动,它的分配对象是社会劳动剩余产品与国民收入,只要满足了公共需要,那些剩余产品就有征税的可行性。

三、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法的影响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法构成要素的影响

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国际税收在实体法上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宏观层面上,因税收管辖权的难以认定让国际税收日渐失衡;在微观层面上,电子商务的发展难以被当今税法构成要素所认定。

1.难以确定税收主体身份

征税主体,税法主体之一,是指在税收法律关系中行使税收征管权,依法进行税款征收行为的一方当事人。征税主体即征税人。由于税收是国家凭借其政治强权而取得收入的主要手段,因此税收的征税主体只能是国家。而依法向征税主体转移部分财产的即为纳税人,其中包括法人与自然人。

2.课税对象的界限模糊

税收法律关系征纳双方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称为课税对象( objection of taxation ), 包括所得、行为、货物、资源等。对于课税对象,各国认定方法各有差异,所以税收征管也不同。

3.难以确定纳税地点

现有的纳税地点规定以属地原则为主。电子商务的虚拟化和交易的隐匿性,以及被认为是网络空间中服务地的主要服务器的易于流动的特性,使得征税机关难以确定消费地与产品供给地,故无法有效行使相关权限。

(二)电子商务对税收管辖权的影响

1.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弱化

收入来源地税收管辖权,是指征税国对跨国纳税人在共同境内的所得行使征税的权力。根据常设机构原则, 缔约国一方居民经营的企业取得的营业利润应当在该国征税, 但该企业通过设立在另一缔约国境内的常设机构所获得的营业利润可以在该另一国征税, 且仅限于可归属于该常设机构的那部分营业所得。对非居民课税的关键在于常设机构的设置。常设机构既可能由固定经营场所构成,也可基于人活动的非独立地位构成。常设机构首先是指“一个企业进行全部或部分营业的固定营业场所”。

2.居民税收管辖权受到影响

居民税收管辖权指一国政府对本国纳税居民的环球所得享有的征税权,依照此种税收管辖权,纳税人承担的是无限纳税义务。首先,电子商务的全球性、数字性以及交易的瞬时性,表明在物理空间上较为稳定的住所标准、居所标准和居住时间标准不再适用。其次,管理机构的分散化和决策中心的复杂化使得有关高层分散于全球各地,而通过视频或网络电话等先进互联网技术召开股东会议和董事会议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趋势之一。最后,电子数据作为一种载体容易被恶意篡改,即使存在有形连接也使居民税收管辖权形同虚设。

3.税收管辖权冲突

随着电子商务的产生与发展,税收管辖权的冲突导致了国际重复征税愈演愈烈。绝大多数的国家在对跨国收益和财产所得方面,不仅对本国居民行使,而且对非居民同样行使来源地管辖权。这种税收管辖权的冲突是由于电子商务所得归属、常设机构原则适用以及来源地认定差异而产生。

(三)电子商务对税收征收的影响

根据实践经验,国际税收程序法是指现行的税收管理制度,该制度建立在登记税务、定额征收和查账征收上。但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性,这种面对面的交易模式逐渐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电子商务活动。

1.传统课税凭证消失

电子数据由于其特性容易被修改甚至是隐匿,加之运用加密技术,无法留下可用信息,税务管理部门在审查纳税人的交易数量、交易金额时,失去了可信的审计基础。

2.国际逃税避税现象愈演愈烈

纳税人为了获取最大利益,通常会采取相应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手段,同时抓住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的漏洞,减少纳税成本。而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剧了该问题,世界各国都不可避免。

3.征税盲区扩大

电子商务使得税务机关增加了征税的难度,税收真空区域愈见扩大。

(四)电子商务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1.税收稽查日益重要

经济学认为追求最大化的利益是理性纳税人的最终投资经营目的,而税收作为对纳税人的一种合法财产侵占是无偿的且高于纳税人对财产的占有。电子商务随着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数字化的产品流通以及交易过程的电子信息化,使得各种凭证难以从实体纸面存在,而这种电子凭证又容易被修改且不留痕迹,致使传统追踪纸质审计手段无法应用;大量的交易信息被日益成熟的电子加密技术、授权技术所隐匿,在保护了信息的同时又让纳税人不诚实申报纳税信息的概率提高,对税务机关稽查而言也是一种变相的难度增加。

2.海关监管难度加大

商品的进出口是海关监管的依据,但在电子商务模式下,产品通过电子数据流从双方各自拥有的服务器传递,交易过程几乎脱离传统方式,因为没有实体货物的进出关,对海关造成了监管障碍。海关也无法有效监管无纸化的电子合同和电子付款过程,缺少可靠凭据。

3.税收登记管理难度增加

税务机关了解税源的基本手段是税收登记。但由于企业通过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网址就能开展商务活动,这种无形的电子商务难以确定交易地点,给税务登记带来了困难,即使确定了地点,也会因为管理等技术原因难以操作,所以登记税务的目的难以达到。

四、我国应对跨国电子商务的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制度

1.出台电子合同法

我国1999年颁布《合同法》,其中对“数据电文”的规范比较粗浅,落后于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应尽快出台《电子合同法》或对现有的《合同法》中相关问题进行修改或补充。

2.出台电子货币法

规范电子商务活动中货币的流通和结算,为电子支付系统提供担保,规范网上银行操作;努力协调各国的法律差异,防止经济大国凭借技术优势制定不平等的法律侵犯他国主权。

3.加强网络安全制度

电子商务的网上交易极为复杂,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可以保证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子征管技术发展的保证。

4.完善各个部门法有关电子商务的内容

通过不同部门法法律的制定,在解决电子商务问题时能有一个全面的考虑。例如,增加电子账本管理和使用的规定;在刑法中制定电子商务犯罪规定;在专利法中增加数字产品,电子信息的认定等。

(二)明确电子商务税收立法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税收中性原则、弹性原则和简易原则、采用阶段性税收政策、进一步完善税收实体法。

1.完善现有法律

增加新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在不增加新的税种前提下,完善我国现有税种的相关规定。比如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使电子商务征税有法可依。

2.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的某些原则和概念应当赋予新的原则和内涵。在坚持居民管辖权与来源地管辖权并重的原则下,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对常设机构及其所得归属加以明确,根据不同的收入性质适用不同的税率。

(三)将电子商务纳入税收征管体系

1.实现税收电子化

通过高端的网络技术,对电子商务进行网络追踪,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加强电子税收的网络监管。

2.建立完善的电子商务企业的登记备案制度

首先, “网络商店”的工商注册制度十分必要。其次,企业形态在步入电子商务以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自从出现电子商务企业后,要求所有的登记企业向税务机关申报常用交易信息。

3.推行电子发票

电子发票的推行有利于税务机关对交易信息的网上监控,不仅可以保证国家税款不流失,而且节省了征管成本,简化申报作业,还能够防止电子商务成为合法避税的手段。

4.建立严格电子认证审查机构

世界各国对于电子商务的监督都不是很严格,因此,建立一个专门机构对电子商务进行监督管理,作为注册登记的配套制度,这点需要网络运营商的配合,有助于实现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5.建立电子商务征信体系

电子商务作为全球化的交易手段,其对信用体系的依赖程度很高,为了保护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征信体系,在提高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效率的同时,保证电子征信制度的良好运行。

6.与其他国家订立双边或多边协议划分对电子商务的税收管辖权

目前,各国间没有有效的协议确定

电子商务的税收管辖权。因此,签订双边或多边的划分协议迫在眉睫。这不仅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而且能进一步规范各国的税收征管问题。

第6篇:网络空间安全概论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教学设计;要点分析;任务驱动法

中图分类号:TP311.13-4

如今,人们的信息需求量骤增,随着网络的普及,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方便,要在海量的信息中挑选出有效信息,有很大的难度,数据库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信息系统的关键,数据库技术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多年的发展探索中,理论体系逐渐成熟,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数据库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重视,但教学效果并不是很明显,急需解决。

1 数据库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不合理。数据库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教学中,通常会将课程划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基础部分,以原理为主;二是设计部分,主要是初步的应用;三是应用部分,即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对基础的进一步提高。但许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在开设此课程时,都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理论教学,而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有所忽视,致使理论和实践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时难以融会贯通,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2 缺少实践练习。计算机技术最终的目的是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数据库同样如此,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理论基础的学习,充分发挥其实用性,但很多实验课教学做的并不到位,如实验课课时有限,且考核较少,难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主动性,以至于对理论知识理解的不够深刻。

1.3 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英语水平对数据库教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在课堂教学或实践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英语关键词,如Asc表示降序,Primary key表示二维表,Index表示索引,Alter表示修改,Function表示函数。部分英语较差的同学,由于不能准确掌握这些关键词的意思,很容易加大操作的难度,甚至出现失误。

1.4 教师疏于知识更新。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相应的知识也很容易过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当前所需和学生自身特点对教材内容教学优化重组。然而不少教师并没有自己的教学思路,过于依赖课本,再加上实践经验的缺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数据库教学内容的设计

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关系代数、关系数据库、SQL以及数据库设计等,在此以《数据库系统概论》为例,对其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2.1 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对数据库有个初步了解,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同时运用各种实例使学生感受到其实用性,以此激发学生兴趣。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是该部分的教学重点,另外简单介绍了一些以往的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网状模型等,主要是使学生更完整地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史。

2.2 关系数据库。该部分的学习重点有两部分,一是关系的完整性,在讲解时,补充后面“系统篇”中数据库完整性的内容,上机操作时则另学生接触SQL Server,同时对数据库管理工具中对于数据完整性的定义方式加以了解;二是关系代数,是学习的难点,尤其是除法,很多同学都难以掌握,也是考试中失分率较高地方。除法较为复杂,涉及新概念象集、代数运算等诸多内容,所以经常把它放在最后学习。关于除法,可按照一定顺序来掌握,先分清属性集,然后找象集,再找投影,最后做除法。

2.3 SQL。SQL,即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这部分使用最多,也最为重要,其中的查询、删除、更新等基本操作,学生必须熟练地掌握,尤其是查询功能使用颇为频繁,需不断加强练习。SQL的查询很是复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某些数据库管理工具的产品上实际应用,并能够通过检查判断自己的查询结果是否准确。实践课上,对索引和试图比较重视。

2.4 关系数据理论。这部分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在逻辑设计中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据库模式,教材中对1NF、2NF、3NF、4NF及BCNF几种范式做了简单介绍,难点在于针对已经给定的数据库,如何进行规范化的分析。有一点需明确,即规范化程度应根据实际所需来设计相应的数据库模式,并非越高越好。

2.5 数据库设计。主要涉及设计问题,最好引进几个综合性的例子,对其仔细分析,同时让学生也参与其中,能够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巩固。

3 任务驱动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教师布置任务,学生以此任务为核心,在强烈动机的驱动下,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既定任务。该方法可分为设计任务、实施任务、效果评价三个部分。

3.1 设计任务。以“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设计为例,由老师设计任务,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可将此项设计具体化,细分为以下几个任务。

(1)系统登录。登陆界面是进入系统之前的界面,只有符合要求的用户才能进入,用以保护学生信息的安全,主要体现的是系统的安全性而后保密性。

(2)基础信息管理。主要有图书的类别、位置以及读者的类别、信息管理等,操作中需要对数据模型进行分析,需要创建新的数据库,辨别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差异,通过这一系列操作,使学生熟悉掌握分析储存数据的能力。

(3)图书管理。主要是针对图书信息的记录管理,如图书入库的查询管理,库存报警及上下限的设置等。实际操作包括创建新的数据库,对触发器的应用,简单的查询统计等,进而提高学生对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能力。

(4)学生管理。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借书证的办理,新读者需要借书证才能借阅管内图书,主要是学生的姓名、院系等基本信息;当学生离校后,借书证就失效了,须将其注销,将读者的信息删除;学生由于管理不当,可能会丢失借书证,挂失后,管理员将其信息改为挂失状态。

(5)借阅管理。该模块主要是管理图书的借阅和归还信息,在用户借书时,需将图书和图书证编号同时记录,并包括借阅和归还日期等;归还图书时,图书编号和图书证编号要和借阅时保持一致,同时删除借阅记录,并将数据记录到借阅历史。

3.2 任务实施。该部分是教学重点,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令学生自主学习。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创建新的数据库,二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调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采用小组合作法,既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聆听他人意见,拓宽思路,特别是综合性较强或难度较大的任务,小组学习法非常适合。在研究性学习中,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择合适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这种方法更能锻炼个人和小组的专业能力,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创新探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对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效果评价。此环节也尤为重要,教师综合多种因素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在鼓励支持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除了教师评价,还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

4 结束语

数据库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相应的教学也更受重视,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分清主次,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戚斌.高职软件专业数据库教学设计[J].成功,2011,23(8):173-175.

[2]张伟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内江科技,2010,23(10):143-144.

[3]梁玉华,张玲,李永晓.《走进数据库》教学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9(2):109-110.

[4]肖年志.预设精彩的课堂教学――《走进数据库》教学设计点评[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24(2):183-184.

[5]李占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0,26(12):139-140.

[6]李莹.浅谈数据库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0(5):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