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工厂安全环保建议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厂安全环保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厂安全环保建议

第1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一、市奶牛发展基本情况

地处成都平原西南部,距成都65公里。总人口65.6万人,乡村人口573170人,有农户184985户,全市幅员面积1384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264个村(社区),3689个组。2013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24.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从2005年开始,成功引进奶牛业巨头伊利集团到该市投资,带动了当地奶牛业的迅猛发展。于2005年制定了《2006-2010年市奶牛养殖发展规划》,“要求力争到2010年,建成5万头良种奶牛养殖基地和15万亩牧草基地。采用千头标准养殖场+百头养殖小区的发展模式。拟规划修建10个千头良种奶牛示范场,200-400个存栏百头以上的养殖小区”。实际到现在全市现存栏奶牛9000余头,有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场(小区)17个,其中伊利集团建养殖场3个,存栏奶牛5000头左右。全市日产牛奶120吨,年产4.3万吨。伊利集团年产值达13亿元,创造税收7400万元。

二、奶牛业发展过程

2005年市奶牛业基本上为空白,仅存栏奶牛100头左右。在成功引进伊利集团后,政府大力发展基地,引导农户进行规模养殖奶牛,为企业建立“第一车间”。2008年就发展到存栏奶牛2500余头,但由于农户养殖技术缺乏、防疫意识差,饲草饲料不到位,价格低,造成养殖户全面亏损,同时发生了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当地的农发局局长被免职,分管局长受到刑事处分,一度奶牛业发展停滞不前。2008年市委、政府改变策略,要求公司建基地,发展奶牛业,为企业自身解决奶源,经过几年努力,公司建立了三个规模养殖场,存栏奶牛5000余头,这样使公司自身得到了壮大,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奶农的发展。使公司与农户都受益,现全市奶牛存栏量达9000余头。

三、政策措施到位

1、市政府成立了奶牛发展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各成员部门主要责任人为成员,严格工作措施,斗硬奖惩,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筹措资金,落实扶持政策。2006年开始的几年内,筹措资金近1亿元(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支持7000万元,争取到成都市1000万元的财政支持,同时也积极向中省申请项目资金近2000万元)支持奶牛业的发展。主要用由圈舍、引进奶牛、种植牧草、奶牛配种和奶价补助。在2008年12月31日前购进良种奶牛,经验收合格后市政府补助800元;凡在市境内修建1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小区或养殖场,由市政府将路、电、迅配套进场;常年存栏量在100-299头的补助10万元;常年存栏量在300-499头的补助20万元;常年存栏量在500-999头的补助30万元;常年存栏量在1000头以上的补助100万元;养殖小区(场)现代化程度较高的,还可以增加补助。从而形成多个百头养殖小区基地发展格局。同时也对伊利集团公司的加工基地进行补助,政府承诺补助4000万元,但由于政府财力原因,只兑现了2000万元。

3、该市由政府出资成立了农兴奶牛发展公司。主要任务是为当地建设奶牛养殖小区,同时为奶农担保贷款。几年内修建了存栏奶牛100头的养殖单元40个,可存栏奶牛4000头,建设完成后,提供给农户饲养奶牛,公司只收取圈舍租金。同时收购经营差的养殖场。

四、建议

1、尽最大努力争取伊利集团到我县开设乳制品加工厂,建立养殖基地。但前提是首先要建立加工厂,才能建养殖基地。这样既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培植地方税源。

2、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建议我县在财政支农资金中连续5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支持企业及农户发展养殖基地。县畜牧部门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国家奶牛标准化小区建设”、“省现代畜牧业深化试点”等项目中每年力争争取到400万元以上的资金用于发展奶牛业。指点鼓励伊利集团自建基地,同时带动有能力的养殖者参与基地建设。

2、县交通局要在农村公路项目上配套养殖小区或加工厂区的道路建设资金,县环保努力向上级争取环保项目资金,同时其它相关部门(如扶贫、能源等)也要积极安排项目资金用于奶牛业的发展。

3、县国土部门要根据奶牛养殖小区选址情况,及时调整农田建设规划。

4、建议公司首先建设养殖奶牛基地,带动和培训当地农民养殖奶牛。

5、由政府出资建立奶牛发展融资担保公司,为奶农提供流动资金贷款。

第2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关键词:水污染 兖州市 调查

中图分类号:X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1

1 调查地区

山东省兖州市。

2 调查目的

了解当地水质情况,并提出建议。

3 调查原因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曾经有一个广告这样说过“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自己的眼泪”。

记得小时候有很多小河流,都是清澈见底的,夏天孩子们喜欢三五成群的跑到溪水边嬉戏,也经常可以看到大人们在溪水边洗衣聊天的身影,小溪几乎是整个村子快乐的源泉:溪水旁边的树木成荫,为人们带来丝丝凉爽,而溪水前面就是村里人赖以生存的农田。

现在这种情形早已不复存在,不知何时开始,溪水不再清澈,连村子里的鱼塘似乎都无法再养鱼,现在我们再过去看到的却是仅存的几条小溪也成为臭烘烘的垃圾池,有些甚至早已被人填埋。府河现在的污染程度也是众所周知的,冬天还好,到了夏天每次从桥上走过都会闻到来自府河的恶臭味。

我想或许在若干年前府河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也曾有无数的生命仰仗着这条河来哺育。

然而是什么让我们记忆中那些美丽的水远离我们,变成了今天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臭水河?

4 污染原因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身为家乡的一份子我目睹了家乡经济的变化,也目睹了家乡河水水污染的日趋严重。

(1)随着农业的发展,技术的提高,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日益增多,河流一般都在农田旁边,化学药品自然而然深入土地污染河水,致使鱼类死亡,河水生物结构改变。

(2)人们不加强保护河水,当地人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小河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

(3)生活用水的大量排放,例如,府河旁边就是食堂和村庄,食堂每天剩余的污水以府河为主要注入点,而村民的生活垃圾和污水也主要排放到府河。

(4)近年来建设了多家污染性严重的工厂,并且尚未配备合理的污水处理设备,将污水直接排放到近旁的河流中,造成很大污染。以上几点便是我们总结的导致兖州市内水体产生污染的可能原因。

5 水污染防止措施与建议

5.1 加大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工业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当地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厂的进一步的发展,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继续下降。

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水污染防治上本着预防胜于治疗的原理,对于新设或扩建的电镀厂等类似污染性工业,采取事先审查与预防措施。

5.2 改善河道环境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食堂废水和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水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最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水土流失。

5.3 污染处理方面

鼓励采取提高资源有效利用及副产物回收方式,以减少废污物的排放,实行工业减废策略。许多污染行为,本身即为生产过程中各种有价资源的流失损耗,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又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行为。防治要从工厂部的厂改善做起,包括协助辅导工厂改良制造方法,程序及改进生产管理,提高效率以减少污染物排放。

5.4 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由政府农业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指导农民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和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防止造成水污染。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5.5 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1] 赵莹,张剑铭.浙江省1992-1996年生活饮用水卫生[J].浙江预防医学,1999(8).

[2] 汪小丰,王媛.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挥发性酚类化合物[J].江苏预防医学,2005(4).

[3] 叶晓英.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测定方法的改进[J].职业与健康,2006(13).

[4] 李迎玲,张金方,高瑞林,等.浅议管道直饮水的卫生监督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2007(6).

第3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借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主席乔治·汉密尔顿George Hamilton来中国之际,本刊记者和他详细探讨了可持续发展社区协会的“中国特色”,乔治·汉密尔顿告诉记者,在进入中国之前,他花了整整一年来了解中国。

谨慎探底

可持续社区发展协会(以下简称ISC)从何时开始进入中国?

我2006年来到中国,先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了解中国的情况,走访了100多家政府、非政府组织和高校,希望能确立在中国的环境健康、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能效等领域提供真正的支持和影响的工作策略。2007年ISC在中国注册,参照美国已有的发展模式,再结合中国本土情况,在有限的资源下开展工作。那段时间我遇到了很多充满激情的NGO组织领导者,但是我发现有的NGO的能力还是有限。NGO有很多类别,在北京等地方有不少发展成熟的组织,但在广东就相对较少,特别是一些独立的组织相对较弱,缺乏足够的外部资源和经验。

你们来到中国,选择怎样的方式与政府和民间组织合作?

我们向来倾听来自不同群体的声音,政府的、社区居民的、NGO组织的以及企业的声音,了解之间的联系后,提出我们的工作策略,聆听他们的建议,但保持我们的独立性。人们认可我们所提供的支持是因为我们保持立场中立,一切为了解决问题。我们搭建了一个中立的平台去解决问题。我认为我们ISC的角色是帮助本地机构更容易做到正确的事情。也许15、20年以后,当这些机构都拥有了相当的能力时,我们便能功成身退了。

目前,我们主要工作在能力建设。比如我们在支持工厂可持续发展方面有一个很好的项目,一方面能综合地帮助工厂解决环境、健康与安全的问题,一方面提供方法和工具帮助他们实施可持续发展生产:我们向工厂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让他们有能力和途径去提高资源利用率;每年接受我们培训支持的工厂员工有几千人次。而当政府或者国际品牌向工厂施加压力,敦促他们改善环境和条件时,他们能懂得如何做到。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帮助工厂有能力更容易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你们在江苏和广东提供怎样的培训?

我们在江苏和广东两省开设了“环境、健康与安全培训中心(EHS)”,选择这两个省份是因为有许多跨国企业在这里设厂或者他们的供应商在这里设厂,我们是一个国际组织,与许多跨国品牌都建立了合作关系,那些企业无论在哪个国家进行生产活动,都会积极履行工厂能效评估,推动他们的供应商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与我们的意愿吻合。通用电气、阿迪达斯、沃尔玛等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他们在中国的分公司或工厂非常配合我们的国际工业能效培训和推广(中国项目),他们的管理人员还与ISC工作人员、能源专家一起为中国其他公司的管理人员提供能源管理培训。

在江苏,我们先后和四五个城市的市长以及其他官员洽谈过能源管理、环境管理的项目,我发现中国的官员很有热情和动力去做项目,但是他们希望我们能提供直接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一期又一期的培训,我想这就是中国和美国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吧。

目前,你们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我认识到,在中国,政策不是主要的问题,如何执行政策才是。有的省份根本达不到中央政府和法律规定的环境指标,例如减少碳排放的指标。我们那时候意识到,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各省各地提高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而我们选择在广东省率先开展与企业、政府、民间组织的合作,是因为广东省工业化水平非常高,被誉为“世界工厂”,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高;同时,我们了解到广东省相对开放包容,允许我们在这里进行与节能环保有关的试点项目,因此将广东设为我们的第一个试点省份再合适不过了。

在广东我们发现工厂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和能源消耗的主体,会由此产生许多环境健康问题。工厂的碳排放与污染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城市则是一个涉及未来的问题。于是我们将工厂和城市确立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

环境问题就是全球问题

可持续社区应该能为社区成员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这需要健康的生态系统、良好的管理体制和经济安全,目前中国的情况如何?

在过去20多年里,中国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转型,这从中国的政策变化可以看出来。比如说,越来越多的政策关注环境健康、粮食安全、水污染领域,这反映了中国人对这些问题的关心,与此同时,这些问题也正是过去中国把全部重心放在经济发展的副作用。所幸,现在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在努力挽回和构建。

我们机构的理念是,能否有一份好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人们还需要有质量的生活。这就离不开好的环境、安全的食物、健康的孩子。可持续的社区应该是居民在满足基本的物质基础之外,还能互相信任,互助互爱,共同解决本地问题,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社区的核心。

中国提出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多年,然而困难重重,在你看来,是什么阻碍着中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太快了,快到难以后退一步,思考如何发展城市。我觉得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政府建立更多更紧密的社会网络,把社区、公民、企业工厂、本土民间组织联结起来,为所在的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各出其力。社会网络的建立会使工作进行起来更有弹性,有助于一些宏大的计划落地。在中国我看到了社会各界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与热情,但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实际进展。ISC也希望能为中国可持续发展做点贡献,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中国做了那么多项目,分享成功的可持续社区发展经验,传播可持续的价值,协助企业进行能源管理创新。

中国的环境问题目前非常严重,是否有好的解决办法?

只要中国下决心要治理,环境变好是有可能的。美国上世纪50年代也遇到过严重的污染,无论是水体污染还是空气污染,那是一个环境很糟糕的年代。从60年代开始,我们慢慢清理了河流污染,改善了空气污染。有位中国官员跟我讲过,中国只是需要多一点时间去解决问题,因为环境问题太密集地发生在这二三十年间。这证明政府是有决心的,所以我觉得中国也很有希望解决环境健康问题。ISC以及其他一些国际机构来到中国开展工作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有治理经验和技术可以与中国共享,帮助中国实现低碳转型,因为我们知道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健康,还涉及到气候变化,那是对整个地球的影响。

在开展跨国合作项目中,你最大的感触是?

环境问题就是全球问题,我们认为多国间、乃至全球性的合作有助于共同管理我们的环境,各国各出己力,能更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在美国有许多致力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项目,连结了300多个城市几千位城市规划人员,通过同行学习,让实践者有能力并更容易实施解决方案。但是光在美国做项目是无法解决全球气候变化的,所以我们在中国、印度等等国家都有相对应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项目。美国、中国、印度是三个大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在这三个国家推广能源管理,提供环境问题治理方案。

ISC推动中国和美国政府共同推广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工具,在中国所使用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是与国际接轨的,也同中国国家标准接轨。中国在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推广可再生能源方面比美国积极得多。我们在向工厂经理人、工程师介绍我们的温室气体核算工具时发现,测量并分析温室气体在中国工业中变得越来越常见。我们在中国推广的这一套核算标准与在美国已使用的标准是一样的,并没有降低或提高。

中国最新的五年计划制定了很严格的国家环境标准,在政策制定上,中国已经表现出比美国更大的决心。

我们就是NGO,也在跟中国政府合作

你如何看待中国NGO发展状况?

在中国,NGO应该还处于初期发展的阶段。最近广东省颁布的一些政策,例如开放NGO注册,并开始与NGO合作,对国际而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就是NGO,也在跟中国政府合作。NGO除了能力建设,还需要专业化,包括如何与政府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相信随着时间增长,中国在这方面专业的人才和知识也能与日俱增。中国目前的NGO还都比较年轻,需要时间成长和建立信用,我对NGO在中国的发展表示乐观。

目前,你们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什么?

ISC的资金来源非常多样,包括政府拨款补助、企业捐款、基金会和个人捐款。ISC中国的运作资金主要来源于总部,总部负责分配资金给各个国家的ISC分支,为各国的项目提供资金。

在中国和在美国开展环保项目各有什么不同?

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很多环保计划都是自上而下开展的,往往由中央发起,地方贯彻;然而这种模式的一大弊端就是中央与地方的脱节,中央将一切都规划得很完美,在制定全国节能减排计划时将目标定得很高,比美国的目标还高,而且态度坚决,要求地方政府积极配合。可是基层人民理解不了这些政策,导致计划难以落地。

虽然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中国政府那样的权威性,但是各个州乃至各城市自发性很强,善于制定因地制宜的节能减排法规,以自下而上的形式,为联邦政府作出示范,以推动全国性的立法。

美国的环保NGO在美国环境事务和议题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第4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 环境污染 综合治理

2011年3月16日,新华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了未来五年我国的发展方式、发展方向,发展的重点,是未来五年我们国家的发展蓝图,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环境治理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纲要第六篇——“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第二十四章“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中提出:“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这对我国在高速发展经济时,环境的治理提出明确的要求,也在各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容易忘记最根本的环境问题方面做出了有关规定,是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体现。纵观各国,都将环境问题作为今后的重点问题,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环境的建议,是顺应国际趋势的体现。

开国初期,为了使经济快速发展,使我国摆脱落后的农业大国形象,我国开始了工业化道路。直到现在,我国仍处于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强度日趋加大,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由于我国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更加重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程度。我国环境问题日趋严重,是我国现在目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制定一定的环境治理政策是迫切需要的。现在,我国尚能靠着丰富资源来发展经济,如若不解决环境问题,继续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后可能就没有使经济继续高速发展的资本了。所以,环境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是工业,但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的相对落后,致使在生产过程当中产生大量污染水源的污水、导致严重污染空气的气体、烟尘等,使居民健康受到极大威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建立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控制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但未明确指出各工厂排放量及具体应对措施,说明在这方面的措施还不够。因此,政府需要对工厂的污染物排量作出具体的规定及惩罚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工厂污染物的排放。其次,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速度加快,居民的生活污染也成为了环境污染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的“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正是从人民方面入手,提高人民环保意识,倡导大家从自己做起,对于治理环境有很大积极意义。个人的环保意识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才能增强,从而达到治本的效果。其中,“十二五”规划中,还重点强调了对于重金属的治理方案。“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以湘江流域为重点,开展重金属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重金属污染不但对环境的伤害巨大,而且对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最近几年,我国各地多次出现血铅超标、铅中毒等事件。所以,这次十二五规划对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所能较好的实施,可以为人民的健康又带来新的喜讯。

十二五规划,在环境治理方面,出台了多条政策与法规。“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总量控制指标考核,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环保社会监督机制。”目前,很多企业虽然违法排放,但所缴纳的罚金却仅仅是他们所赚的钱的很小一部分,因此他们并不重视惩罚,仍然视若无睹地继续排放污染物。所以,对于违法的企业应严肃处理,加大惩罚力度,以纠正这些不正之风。执法部门更应加大监管力度,尽量避免漏网之鱼。

“十二五”规划中还提到加大污染处理技术的投资,意在通过科学技术缓解污染问题的燃眉之急。在制定法规规范企业、居民的行为同时,发展处理污染的技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双管齐下,相信按此规划,环境问题可以慢慢改善。“十二五”期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将达到3.1 亿,环保装备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2015 年将达到5 000 亿元,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环保技术发展的重视程度。企业也应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发展环保技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后,对于治理环境问题,我有以下建议:作为主导者的政府,应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可持续消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相关部门对各个企业,应当视其企业性质,明确规定其污水、污染气体的排放量,一旦超过排量,应严肃处理。其次,加大在治理环境污染上的投资,发展科学技术,引进科学技术设备处理各种污染物,发展环保产业。有人认为,严厉的措施会适得其反,应该以教育为主。但就当前形势来看,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峻,教育的速度过于缓慢,所以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应该严厉惩处,否则会形成一种不正之风。当然,教育宣传力度也应该加大,让更多的人明白环境治理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的问题。人民群众也可以多加留意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借用媒体的力量,解决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唐丁丁.全面推进可持续消费促进“十二五”环保目标实现[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4:1-4

第5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8月26日,在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治疗16天之后,首批17名儿童中的5人,仍未被获准返回武冈市。

原因是这些儿童的血铅水平仍然在250微克/升以上。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国际标准,安全线为远低于这个数字的100微克/升。

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血铅超标,已经成为笼罩在这个位于湘西南的县级市上空的一块浓重阴云。

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儿童已经成为受害者。最新公布的官方数据,还停留在8月18日,在当地政府组织检测的1958名儿童中,有1354人血铅疑似超标。但更多的人相信,这个数字或许仅是冰山一角。

目前已有四名当地环保官员及怀疑肇事企业的负责人被刑拘,政府也承诺给予受害者免费检查、治疗以及相应的赔偿。但在这个人口只有75万人的行政区域内,气氛仍然凝重、紧张和微妙。

就在来自重灾区文坪镇的12名儿童返回的当天下午,为了给孩子争取血铅检查,毗邻的龙溪镇龙田村数十人设置路障,阻断了从武冈市至临近新宁县的县道,时间长达数小时。之前,在文坪镇、司马冲镇等地,均先后发生过类似。

风波乍起

这起大范围血铅超标风波,其漩涡的中心位于武冈市东南约10多公里的文坪镇横江村。据了解,最早被确认的血铅超标儿童,为该村年仅一岁零四个月的李诚(化名)。

李诚的母亲告诉《财经》记者,发现儿子血铅超标多少也有些偶然。李诚出生于武冈市妇幼保健医院,有幸享受到每月免费体检一次的待遇。最近孩子表现出感冒、发烧乃至厌食等症状,在例行体检中,医生建议做微量元素检查。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李诚的血铅含量超过了150微克/升,明显高出了公认的安全标准。

村干部对这一结果保持沉默,但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许多家长都带孩子前往武冈市,以及临近的新宁县甚至广西桂林、广东的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不少儿童都血铅超标。

恐慌迅速在村里蔓延。7月17日,李诚的母亲和其他数十名村民一起前往文坪镇政府反映情况。村民要求给孩子普遍体检,并对被怀疑与铅污染有关的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进行调查。

之所以把怀疑的目标瞄准坐落在村庄东侧的这家锰加工厂,是因为这家工厂自2008年3月投产后,不少人经常闻到散发出的臭味,胸口发闷。

《财经》记者注意到,从横江村望过去,面积不大的这家工厂,位于两个山头之间,地势高于横江村。

据村民描述,每天清晨,工厂排出的废气就把村庄厚厚地包裹了起来,“有时10米之外都看不清楚”;其色彩,黑色、黄色、白色和青色等都有。

由于对镇政府的回应不满,7月30日开始,锰厂周边横江村、石井村等村庄的数百名村民集体出动,堵塞了县道,再次要求政府安排对儿童进行免费血铅普查。

整个冲突持续到7月31日。有目击者告诉《财经》记者,镇政府官员和警察未能平息愤怒的民众情绪;直至武冈市市委书记周晓红、市长申建伟出面并作出相应承诺之后,村民才逐渐散去。

7月30日,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正式停产。当时查出血铅超标的儿童,亦被送往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查。

由于湖南省专家前来了解该公司开工对土壤及水的影响,村民误认为企业又要重新开工,以及对当地医院的儿童血铅结果不信任,8月8日,超过2000名群众再次走上文坪镇的公路堵车。

8月9日下午,武冈市市委书记周晓红、市长申建伟再次赶到,对群众许下四个承诺:关闭工厂;对责任人予以追究;对儿童进行全面检查和免费治疗;实施谁污染谁负责、谁受污染谁获赔偿的原则。群众才陆续散去。

真凶现形

事后,武冈市调查组最终确认,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确系这次血铅超标事件的罪魁祸首。

这家原本生产铁合金的企业,在搬迁至文坪镇之后,拟建一条锰硅合金生产线。由于种种原因,该生产线并未建成。

随着国内钢铁行业生产回暖,对于锰这种去氧化剂和去硫剂的需求日增。该公司决定,将原定生产线改为中碳锰生产线,并且采用电解锰产生的阳极渣作为生产原料,以最大程度降低成本。

这一切均未履行必须的环评审批程序。在2008年4月,武冈市环保局以没有办理环评审批手续为由对该厂进行过处罚,罚款1.16万元;当年11月,环保局又要求其办理环评手续,并责令停产。但这些表面文章,未能阻止悲剧上演。

阳极渣是电解锰的副产品,由于含有约50%的锰,被认为是一种可供利用的资源。

尤其近年来,随着进口锰矿石价格上涨,阳极渣作为原料有着相当的成本优势。在湖南、贵州等地,有不少企业均利用阳极渣为原料来生产中碳锰钢。

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与锰矿石相比,再利用阳极渣这种工业废料,对于清洁生产等工艺有着相对严格的要求。因为在废渣中,除了锰、铁,还经常含有铅、铬等伴生成分;如果对铅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显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隐患。

8月13日,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被正式关闭,企业负责人刘忠武、邓庆国、义建华等被认定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其中,犯罪嫌疑人邓庆国、义建华被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该公司法人代表刘忠武畏罪潜逃,13天后,于8月27日凌晨4点50分投案自首。

同日,武冈市环保局副局长戴文明、原文坪镇国土所所长左新文、文坪镇横江村党支部书记刘丛治,均因违纪被免职,并被武冈市纪委立案调查。武冈市环保局监察大队的大队长邓哲民、人秘股股长段祥峰以及管理股股长周恭训,也被纪委立案调查。

危机持续

在关闭精炼锰加工厂的当天,8月13日,武冈市人民政府发出通告,宣布对于距该厂方圆5平方公里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以及横江、石井、双江、宏顺村14岁以下的儿童,全部予以免费检查。

不过,通告亦指出,必须在统一的时间、在指定医院进行检查或者复检,否则当地政府将不承担检查、治疗费用。

在位于锰加工厂南侧不足1公里的双江村,8月26日,村有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该村共有600户人家,约1000名儿童,“其中60%到70%血铅都超标”。

这一纸通告并没有能够平息汹汹民意。位于“重灾区”边缘的火云村未被划入免费检查范围,全村1000多名儿童只能通过抽签,来确定首批30名幸运儿的资格。村民对《财经》记者抱怨说,即使这种抽签的机会,也是通过堵路等方式争取来的。

即使被纳入免费检查范围的村民,对于政府这一行为,也并不买账。在他们看来,武冈市两个定点医院检查出的血铅水平,无论是武冈市人民医院还是武冈市妇幼保健医院,往往都明显低于在外地医院检查的结果。

如首例患者李诚,他后来在长沙检查的血铅含量,比在武冈市当地检查的要高出整整100微克/升。

因此,部分群众认为,政府仍有意操纵检查结果,以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8月26日下午,在武冈市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当《财经》记者要求查血铅时,遭到了拒绝。值班医生直截了当地说,“其他病都可以挂号,但查血铅例外,必须有政府批的条子。”

武冈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曾昭训告诉《财经》记者,要求血铅检查必须在政府安排下有序进行,是考虑到当地的医疗资源现状。而不允许村民到其他医院检查,是担心其他医院的设备和医生不过关,因此“政府无法确认检查结果的权威性”。至于结果存在的差异,当地政府则以个体波动,以及设备、仪器以及方法等有差异进行解释。

如何善后?

回过头看,危机是从文坪镇一点点向外扩散的。

据悉,武冈市共计拥有五个这样的锰厂。除了位于文坪镇横江村的精炼锰加工厂,相邻的司马冲镇、龙溪镇均有类似工厂。尤其是在司马冲镇,锰的加工历史已经有五年之久。

早在今年六七月间,司马冲镇就有不少村民带孩子到临近的新宁县做血铅检查。引人关注的是,8月9日,当地最大的锰厂――武冈市司马冲镇锰业公司的老板、年近六旬的周孝华突然死亡。武冈市政府称周死于心脏病,但不少村民对《财经》记者言之凿凿,称周死前脸色发黑,有肺部和血管方面的病症,不排除死于铅中毒的可能性。

8月24日,司马冲镇多个村庄的民众,走上省道进行抗议,要求政府对儿童进行血铅普查,并详细告知铅中毒可能造成的长期后果。8月26日,龙溪镇也出现类似。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矛盾的焦点是两个:第一,当地政府能否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第二,血铅超标儿童的未来如何保障。

从8月15日起,武冈市开始对全市所有冶炼企业全部停产整顿。期间,环保部门统一进行环境检查监测。

目前,已经在所有冶炼厂周边抽取了土壤和水源的样品共99个,提交给省环保厅检测。其中,针对文坪镇横江村的武冈市精炼锰加工厂,是在半径2.5公里的范围内取样品。

武冈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曾昭训对《财经》记者表示,一旦省环保厅确认企业超标,就会对该厂半径500米之内的村庄的儿童全部免费检查。

对超标儿童的一次性营养干预费,是每个月150元。血铅含量在100微克/升到199微克/升之间的,补偿三个月;含量在200微克/升到249微克/升之间的,补偿五个月。含量在250微克/升以上但检测呈阴性的儿童,将一次性补偿八个月的费用;至于检测呈阳性的,则予以免费住院治疗。

《财经》记者的随机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都表示拒绝签名认领,认为几百元不能担当日后可能的巨额的治疗费用。

除了儿童,工厂周边成年人铅超标的情况,亦不容忽视。《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尤其是部分矿工,可能遭受铅危害程度更大,毕竟他们与铅接触最多。当地政府有关人员也对《财经》记者承认,如果把普查范围也扩大到成年人,数字就更为“可观”了。

铅患难治

就在今年8月初,陕西省凤翔县长青镇亦发生大规模血铅超标事件。截至8月13日,在731名受检儿童中,615人被确认血铅超标。

曾赴凤翔进行现场指导的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科主任郝凤桐告诉《财经》记者,在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反复上演的几乎都是同样的版本,即由村庄周边的环境污染引发,并以儿童血铅超标的形式表现出来。

他强调,要真正解决这类铅中毒事件,首先必须确认污染源。因为有些药物,只能在彻底切断污染源,保证土壤、空气以及水源不处于铅超标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否则反而容易造成极大的反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研究员陈同斌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铅污染的来源非常复杂。母岩母质、火山爆发烟尘、飞扬的地面尘粒等自然因素,都可能造成铅污染;但构成环境污染的最大量、最经常的污染源,还是人为活动,包括铅及其他重金属矿的开采、冶炼,以及蓄电池工业、粉末冶金产生的三废等。

此外,燃料油、燃料煤的燃烧废气,油漆、涂料、颜料、彩釉、医药、化妆品、化学试剂及其他含铅制品的生产和使用等等,也都有自己的“贡献”。

在中国,业已出台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也对排放至水体、大气和土壤中的铅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含量限制。但整体执行情况,并不令人满意。

除了这两起铅污染事件,陈同斌透露,类似的环境铅污染事件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生,甚至受污染区的范围更大。

如在湖南郴州,曾因铅锌冶炼活动,致使近万亩果树死亡;贵州六盘水市某铅锌冶炼厂周边,也出现严重的铅污染。媒体也曾报道,甘肃天水市的某铅锌厂附近,发生过数十位儿童铅中毒的事件。蓄电池生产及电子废弃物拆解等工业,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铅污染事件,汕头市贵屿镇就因此而出现135名儿童铅中毒。

环境中的铅,通过食物链、呼吸作用和接触等途径,都可以进入人体。陈同斌强调,幼儿和儿童,更是铅污染的易感人群。不合格的装潢材料、涂料,甚至铅笔、不合格的玩具等,都有导致孩子出现铅中毒的潜在危险。

今年4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张金良研究员等人在《整体环境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指出,从2001年到2007年间,多个省份的抽样调查显示,中国儿童血铅超标的比重仍然高达23.9%;即接近每四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儿童血铅超标。

即使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中,儿童血铅超标率也超过了一成。而在美国,2006年的儿童血铅超标率仅为1.21%。

张金良呼吁,中国除了进一步加强铅污染控制以及健康教育,应对严重污染地区开展早期儿童筛查。如果要采取干预措施,四岁之前是一个最佳的时机。

第6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本文重点讨论凹印机烘箱废气排放特点及其减风优化方法,旨在通过各种技术措施来减少烘箱排放废气的总量,同时增大排放废气的浓度。主要措施是将烘箱的热风循环回用,将原来烘箱直接排放的废气,改为由传感器快速、实时检测废气的浓度,并把可以安全回用的热风部分再次循环使用,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减风、增浓又为废气治理打下良好基础。

但对于烘箱的减风优化,我国凹印行业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达成共识并采取行动,目前只有少数供应商开始着手全局统筹整合,如广州环葆嘉的ESO技术、热泵将热风回用并量化进排风数据、少数凹印企业开始上LEL自动控制系统实现热风回用等。笔者认为,基于环保压力,烘箱减风优化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凹印企业充分重视,立即开始行动,其重要性甚至大于末端治理。在此,笔者根据实践,就烘箱减风优化的相关细节提出一些建议,供行业人士探讨。

烘箱废气排放特点

一般,一台凹印机如果不含墨槽下地面抽风,生产典型产品时,烘箱废气的基本排放情况为:主排风废气风量为20000~50000m3/h,主排风废气溶剂排放量为20~80kg/ h,主排风废气浓度为0.5~2.0g/ m3。而如果考虑抽取印刷单元墨槽下方的废气下沉底排风的量,一台10色凹印机的底排风废气风量为10000~20000m3/h,底排风废气浓度为0.3~1.0g/m3。墨槽密封围护做得好的,如欧美进口凹印机,以上所述的废气排放量会小些。但我国大量使用的是日本进口或者国产凹印机,以上数值一般会偏大,如果两种废气以及通风废气合并外排,将造成废气浓度更低,末端更难治理。

烘箱设计存在的问题

现有凹印机烘箱设计普遍存在问题,造成风量和热量浪费巨大,是目前废气治理的最大阻碍,其不合理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产速度和烘干配置不匹配

凹印机烘箱设计时都是按照最大速度来配置烘干风量和热量,但实际生产中凹印机极少开到最大速度,生产速度和烘干配置不匹配,低速也用大风量,造成风量和热量的巨大浪费。

2.版面墨量和烘干配置不匹配

凹印机烘箱设计时都是按照满版印刷来配置烘干风量和热量,但实际生产中,一般凹印产品满版印刷单元为1~2个,很多极少上墨的版面也用M版的风量和热量去烘干,版面墨量和烘干配置不匹配,造成风量和热量的巨大浪费。

3.幅宽和烘箱配置不匹配

凹印机烘箱设计时都是按照最大幅宽来配置烘干风量和热量,但实际生产中,普遍存在宽幅凹印机生产窄幅产品的情况,目前凹印机烘箱热风风刀还不能调整宽度,造成幅宽和烘箱配置不匹配。但如果有多台凹印机,可以合理安排宽窄幅产品的生产。

4.版面分布与烘箱配置不匹配

目前凹印产品每个版面都是个性的、固定的,但烘干系统并不能根据上墨位置和上墨量去匹配合适的风量和热量,对此凹印行业还没有可行的解决办法,但未来UV油墨采用LED独立灯珠光源固化时,以上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一般烘箱设计者只考虑产品的烘干质量,对烘干系统本身的质量考虑很少,所以即便产生很大的浪费也很难察觉。烘干应该是将环保、能耗、产品质量三者统筹,做到最佳匹配,以实现智能、环保、安全烘干。还要考虑一些其他相关因素,比如在同等烘干风量和热量下,选择品质好、释放性好的油墨和溶剂,也能有效减少废气排放。

烘箱减风优化措施

1.减风

针对上述烘箱不合理情况,建议凹印企业根据自身工厂的具体情况,落实烘箱减风优化措施,即热风回用。关于这一点,笔者会在本文的“烘箱减风方法”部分详细阐述。

2.加强烘箱的密封

(1)将进出风口最小化,比如调小间隙或考虑气封进出风口,减少无组织新风。

(2)烘箱进出料口处,最下、最上热风刀应为斜内口,避免高速热风外溢。

(3)尽量减少压印后进烘箱前的湿墨膜长度。

(4)充分保障烘箱关闭后各处密封,检查并更换老化的密封胶条。

(5)检查各个烘箱和热风系统的连接斜口密封或软接,确保无泄露。

(6)将导辊轴和烘箱之间的间隙最小化,静止半轴导辊并检查密封,在通轴导辊处,建议使用磁贴以减少间隙(如图1所示)。

3.减少的油墨面积

改进印刷单元墨槽的密封围护,最大程度地减少的油墨面积,可减少无组织废气排放、降低溶剂使用量、改善车间环境、稳定产品质量(根据实际经验,速度为167米/分的10色凹印机,墨槽加盖后能减少约10kg/h的溶剂挥发量)。目前已能做到在压辊前后各5cm的版面,其他全部遮盖。

然而目前对于加装墨槽盖板(如图2所示),很多凹印企业认识不足、配合不够,不愿尝试,以不利于操作、增加管理和清洗难度等理由予以抵触。但环保压力当前,需要凹印企业各部门尽最大程度配合,才能保障企业的市场地位。

4.关闭非工作印刷单元的风门

如果非工作印刷单元的风门不关闭,主风机就会把车间的清洁气体抽出并排放,增大废气量和风机电耗,稀释废气浓度,增加废气处理难度。

5.减少或取消地面排放

如果印刷车间气流组织好,印刷单元墨槽密封围护好,在保证无异味的情况下,地面排风量可减少一半,同时可以将地面排风作为新风再送回烘箱热风单元的进风口。

6.加强能源管理

许多凹印企业做不到停产停风,甚至存在员工用餐时主风机、加热都不停机的情况,造成极大的能源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废气处理能耗。建议有条件的凹印企业加强能源管理,建立能源考核制度,量化能耗,将产量和能耗挂钩。

7.改进主风机

许多凹印企业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合理现象,如10色凹印机,不管是单色还是10色印刷,主风机一般都会开到最大。为降低能耗,应将主风机改为手动或者自动风压变频控制,实现按需抽风。

8.定期维护整个风管系统

为避免风管发生破损、泄露、堵塞等情况,凹印企业应定期测试风管系统的漏风量。

9.改进印刷车间的密封和围护

综合考虑暖通、底排、烘箱进排风,组织和配置最合理气流。

10.其他相关系统优化

(1)做好整个热风系统和烘箱的保温,有条件的凹印企业可以采用红外成像仪器分析热风系统的热量散失点(如图3所示),并重点改进热风系统的保温效果。

(2)定期清洁烘箱和内部风道,以免造成烘箱内部发生脏堵(如图4所示)。

(3)有些凹印企业的凹印蒸汽管线、蒸汽换热器都不保温,造成能源浪费、车间环境恶化、产品质量存在隐患、空调负载增大等情况。

(4)凹印企业有条件时一定要统筹考虑工厂布局、车间布局和设备布局等与废气排放相关的因素。

烘箱减风方法

(1)一般凹印单元都设计有手动热风回用,可以直接启用,也可后期加装手动(能回用50%~80%的热风)。如果不是满版凹印单元,在150米/分的常规速度下,建议全部热风回用开到最大。

(2)一般凹印单元的自动热风回用,可选择并加装适当的LEL自动控制系y,根据设定的安全废气浓度实现自动热风回用,这是目前最成熟和合理的控制技术,能基本解决烘箱的问题。但目前国内配备有LEL自动控制系统并正常使用的凹印机很少(在国外,LEL一般是凹印机的标配),LEL自动控制系统选择的难度主要在于探头选择、安全浓度、误报警、溶剂残留、异味控制等,目前一些国内大型凹印企业开始加装LEL,反馈不错。而且一些国内外印刷设备制造商和LEL集成商、热泵生产商都开始着手研究并提供烘箱LEL改造服务。

(3)目前一些凹印企业从低成本的角度考虑,只在总排风口安装一组LEL自动控制系统,将主排风回用到总进风,也可以实现热风回用。但该法不适用于没有配置有组织总进风新风口的凹印机。

(4)凹印单元热泵+手动或自动热风回用。目前热泵基本配备了最大效率为50%的热风回用,但一般都是手动,如果要求自动或热风回用量更多,需要热泵生产商改进热泵设计。

(5)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减风、增浓技术不断涌现,如国内有些凹印企业将烘箱各单元串联使用,日本也出现了将烘箱上下部分串联使用,广州环葆嘉的ESO整体热风统筹等,这些技术的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行业人士的尝试和确认。

总之,技术不同,投资、减风效果、节能、VOCs治理配套设置等都不同,凹印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生产特点进行选择。

烘箱减风的关键

1.安全

减风后废气浓度大幅增加,安全风险和防爆要求必须更加严格。

2.减风后废气最小极限

凹印单元减风后的最小风量,不能小于基于安全LEL限制的最小安全风量与烘箱维持负压的最小无组织新风风量之和,一般烘箱维持负压需要1000m3/h的新风风量,LEL安全风量大小取决于满版上墨量和生产速度。

3.减风后废气浓度

减风后废气浓度建议控制在3~5g/m3,末端配置RTO非常合适。如果浓度再增加,如达到10g/m3以上,可以考虑余热回用。但是基于凹印生产的不连续性、安全防爆成本、余热系统的投资和维护以及凹印订单结构、生产订单量有很大不确定性等因素,笔者建议凹印企业谨慎考虑余热回用。

4.减风后产品的溶剂残留

由于废气循环后,烘干热风内的溶剂浓度相比新风大幅增加,凹印企业需要格外关注产品的溶剂残留和异味,从理论和目前国内外实践来看,远远没有达到饱和浓度的热风并不利于油墨烘干。提及产品异味问题,建议凹印企业将凹印烘干和异味烘干分开控制。

5.减风后烘箱性能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减风后,只是烘箱总新风量和总排放废气量大幅减少,烘箱内部循环的风压、风量、温度等都保持不变(只是热风浓度增加),所以烘箱的烘干性能不变,而且印刷过程中的张力、套印等参数也都保持不变。

6.减风极限

减风极限下或总排放风量很小时,因主风机降频有限,会造成主风道负压过大。基于安全考虑,应在主风道的末端增加负压旁通。

其他注意的事项

(1)烘箱减风方案要结合末端治理设施进行考虑。

(2)以上工作需要凹印设备供应商、热风配套供应商、凹印企业等各方协调努力。

(3)凹印设备供应商有责任根据现有情况,对凹印机烘箱系统进行优化,重新设计烘箱和热风系统。

(4)凹印企业要结合产品设计、幅宽等选用凹印机,产品设计尽量减少专色版,以减少上墨量,尤其注意控制占到用墨量一半的白墨,同时还要努力说服客户注重包装功能,采用精简包装,着眼长远,一同推进环保事业。

(5)食品包装凹印产品溶剂残留标准目前为5mg/m2,但凹印生产中排放到大气中的废气折算后可达到5000mg/m2,是溶剂残留标准的1000倍以上,所以应充分考虑全产业链的环保,从而制定合理的标准。

第7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济南泉永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崔宏伟

《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的出台,以及烟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残留新标准的实施,更加严格地限制了以凹印为主的烟包印刷行业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应用,但同时也将凹印水墨的应用推上了“快车道”。

我公司秉承“创新驱动、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理念,自2012年启动凹印水墨研发项目的论证实施以来,项目组基本见证了凹印水墨发展的艰辛历程,从成本高昂到成本适中,从流平性较差到流平性较好,从质量波动较大到质量趋于稳定,从受排挤到受欢迎,苦尽甘来。时至今日,我公司已将凹印水墨成功应用于“泰山(红将军)”和“泰山(白将军)”烟包产品的生产中,这两个品牌是我公司的主打产品,承印材料均为白卡纸,年产量累计近30万大箱,其中绝大部分图案采用了水墨印刷。

在凹印水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我公司在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要想达到比较理想的印刷效果,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水墨干燥慢,导致粘版

这是凹印水墨使用中遇到的第一个问题。解决措施:首先,应适当加大烘箱的烘干功率,提高烘干能力;其次,适当减少印版网穴的深度,降低油墨转移量,提升水墨干燥速度;最后,务必保持环境温湿度的稳定,切忌温度过低。

2.流平性差,出现冰花

印版网穴过浅,尤其有色墨印刷时更易出现这类缺陷。解决措施:首先,与油墨供应商合作调整凹印水墨的配方,使用流平剂、消泡剂等助剂改善凹印水墨的印刷适性,进行上机试验;其次,严格控制颜料的研磨细度(粒径在5~10μm之间),以保持较为稳定的印刷质量。

3.溶剂的调配也很重要

为调整凹印水墨的使用黏度与干燥速度,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做溶剂,乙醇控制在50%左右,而且为保证良好的印品质量,应及时调整乙醇与水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乙醇的占比与气温成反比。

另外,添加纯净水的效果比自来水的效果更佳,能够改善凹印水墨的流平性,还能减少印刷时的“针尖状”小白点缺陷。我公司安装了自来水净化器,成本比纯净水更加低廉。

目前,我公司凹印水墨的使用较为稳定,生产作业环境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几乎根除了有机溶剂的气味,保证了操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同时减少了VOCs的排放,保护了环境。

当然,使用水墨后取得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降低了12%的综合成本,尚不包括每年节约的160万元VOCs排污费(按8元/公斤×200吨估算)。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源,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公司项目组正沿着前期的研发思路与方法,继续与深圳布瑞特水墨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对水性金墨、水性大颗粒珠光墨的研发攻关,力争在年底取得水性金墨、水性珠光墨的研发成果,并于2017年初完成成果转化,实现量产应用,届时我公司主打产品将彻底告别有机溶剂,实现纯绿色印刷。

凹印VOCs减排过程控制方案

上海紫泉标签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刘军刚

当前,凹印企业面临着VOCs治理的压力和困难,而VOCs治理是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系统工程,需要每个环节实施相应的减排方案,相互配合,协同治理。在凹印生产过程中,我公司摸索出来一些VOCs减排措施,在此与行业人士分享。

1.凹印过程分阶段

将凹印过程划分阶段(如表1所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分类管控,并在这些分阶段过程中实施VOCs减排。

2.优化凹印工艺设计方案

我公司技术工程师通过对凹印工艺及其系统方案设计进行交叉测试,最终形成了最佳的组合式工艺方案,即“单一类型溶剂高黏度油墨+激光制版浅版+醋酸正丙酯(溶剂)”。该方案具体内容涉及到印品的色彩管理和印刷效果,有机溶剂挥发区域的监控和残留评测,油墨性能与材料和工艺的最佳匹配,凹版加工工艺和老化测试等。如今,该方案在我公司已推进2年时间,并在软包装产品批量生产中得以推广应用,将油墨和溶剂的整体使用量降低了28%~30%,明显降低了企业的VOCs排放量。

3.分析整合产品订单

我公司对同系列、同工艺的产品订单进行梳理分析,特别是采用分色套印的相近产品,可以进行集中印刷;按订单量将产品分类,大订单和小订单分别采用不同的印刷机印刷,但操作难点是小订单的VOCs单位排放量较大,余墨大部分都会浪费,亟待寻求解决方案;针对每月(季)多频率的同产品订单,与客户协商采购计划,争取一次性完成生产,规避过程风险。

凹印VOCs末端治理:结合实际,谨慎选择

吴贯华

作为多年的凹印从业者,有关凹印VOCs的末端治理,笔者从凹印用户角度出发,有些经验和建议,在此斗胆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和分享。

凹印VOCs末端治理技术的应用情况

2001~2007年,全国一些大中城市就有很多凹印VOCs末端治理项目,基本以“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为主,但这些项目大多并没有实际运行,上马的主要目的是应对环评验收达标排放,而不是治理VOCs。

2007~2012年,各地规模以上凹印企业陆续上马VOCs末端治理项目,基本以“回收”为主,如活性炭(碳纤维)吸附+回收,上马的主要目的有3个:预期回收经济效益、环评验收、企业主动治理意愿。

2012~2014年,众多凹印企业纷纷主动上马VOCs末端治理项目,但基本还是以“回收”为主,主要是因为期间全国各地雾霾锁城,国家首次提出将VOCs纳入污染防治,凹印企业环保压力激增。

2015年至今,包装印刷业被国家列为VOCs排污收费试点行业,凹印行业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有机溶剂并直排,面临巨大环保压力。基于VOCs排污费的大幅收取、凹印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以及日后自动在线连续检测的安装可能,整个凹印行业的主流VOCs末端治理技术开始快速转向燃烧(RTO),同期大量燃烧项目在全国各地大型凹印企业快速推进,大面积铺开,但截至目前,实际运行的还比较少,仍有待观察。但同期很多地市都提出了要求限期短期快速治理,迫于形势、资金,以及技术和市场的纷繁乱象等,大多凹印企业仓促选择了等离子、光催化、催化燃烧、光解等投资几十万的临时过渡措施,也是很大的浪费。

凹印VOCs末端治理方案的选择

基于目前的经济、技术、环保、市场等条件,笔者认为凹印企业在选择VOCs末端治理方案之前,必须注意以下3个方面。

1.摸底

凹印企业必须摸清VOCs排放量、浓度、成分等总体情况,统筹考虑方案,特别是治理设施入口废气风量、浓度、规律等需要反复确认,这是所有项目设计和运行的基础,必须多方反复确认。

2.减风和现场封闭

优化凹印机烘箱结构,减少、合并、浓缩废气,减少排放总量,控制每色废气总量小于1000m3/min或更小(但烘箱内部循环风量和风压等保持不变),可以通过手动热风回用、自动LEL热风回用等措施来实现。浓缩后废气浓度一般大于2.5g/m3,达到RTO自维持浓度,运行后凹印企业只需承担RTO变频风机的电费即可。但凹印机烘箱减风设计,涉及烘箱设计、无组织减少、墨槽封闭、系统保温、烘干原理、凹印工艺、热风回用等,需要科研院所、凹印机械厂、热风系统集成商、凹印企业等多方统筹完成(国内凹印机上万台,凹印机械厂上百家,但烘干系统大多搬用国外机械厂20年前的系统,真正能独立统筹开发设计的还没有),这样才能实现以既定速度、最小风量、最小热量、最高废气浓度完成有效烘干的目的(但废气浓度低于安全值)。在此笔者建议凹印行业推出凹印能耗等级和能效标识,这样就能更好地从设计之初进行全面统筹,管理能耗、利用能耗,并极大地推动行业进步。

现场封闭是减少无组织排放的重要措施,虽然国外现在也很少,但国内有要求,除了墨槽封闭、烘箱负压、地面抽风取消或合并外,印刷机的相对封闭也要列入日程。

3.慎重选择

基于目前的环保政策、治理技术,以及凹印企业各种纷繁复杂的VOCs排放情况,即使凹印企业真心投入VOCs治理,要想制定出短期有效、合理的方案也是极为困难的,笔者见过太多失败的案例,尤其是目前有些凹印企业直接将VOCs末端治理外包给供应商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凹印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即使供应商从前期调研、设计、加工到后期安装、调试全程参与和配合,但从目前来看,能否确保项目成功,还有各种不确定性,因此凹印企业应当慎重选择。

下面,基于笔者对现有凹印VOCs末端治理技术的认识和理解,给出如下选择建议,供大家参考。

方案一:溶剂回收【不建议】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达标

回收方案吸附一级废气外排达标困难,且废气的多成分(如含醇)以及吸附材料本身的无选择性,使得各种不同形状的废气同时兼顾达标非常困难,大多需要追加二次VOCs治理设施实现达标。

(2)安全

其一,溶剂回用工艺区域需要除水、除味、蒸馏、脱色、提纯等操作,属于甲类防爆区域,需要有远离生产区域的场地,而且提纯处理类似化工工艺,有较大安全隐患,另外是否允许本厂这样处理回收溶剂,地方安监、消防政策模糊;其二,凹印废气成分复杂,除了溶剂,还有油墨、光油等内部溶剂的成分,反复回用到凹印原来的纯溶剂工艺里,会有各种潜在产品质量风险,尤其对于食品包装,极易存在溶剂迁移风险。

(3)技术

目前单一溶剂或双组分溶剂油墨的应用还不成熟,凹印废气回收得到的是混合溶剂,还做不到现场分离和提纯回用,而且如果企业只有1~2台凹印机的废气排放量,一年排放几百吨,偏小,不适合回收。

(4)政策

国家将回收溶剂定义为危险废物,需要具有资质的企业来处理,使得回收溶剂的收集、存储和流转更加困难,而且目前集中外运再精制回用也不成熟。另外,随着当前VOCs排污费的征收,回收溶剂数量清晰、环节透明,凹印企业的压力更大。

(5)经济

回收成本基本可以接受,如按电费1元/度、蒸汽费200元/吨计算,回收1吨溶剂的成本约在1500元/吨以内(单纯回收溶剂的成本,如提纯还要增加500~700元/吨),但由于最近石化产品大幅降价,使得回收溶剂价值随之大幅下跌,市场快速变小,出售非常困难,以前不提纯就能卖,现在提纯后也几乎没人要,最后可能不得不按危废付费卖掉,危废处理还要增加成本约5000元/吨,回收成本大幅上升。

方案二:转轮浓缩【不建议】

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达标

理由同上,即使针对各种溶剂定制转轮,但由于大多凹印企业都有几种不同的墨系,添加在油墨内的溶剂成分较复杂,按浓缩比10考虑,90%的废气通过转轮浓缩一级吸附净化直接外排很难达标,或者还需要二级转轮净化,而且日后安装在线检测和缴纳排污费时也很难达标。

(2)安全

由于凹印废气入口风量和浓度变化较大,一般可以差出5~10倍,如果转轮浓缩只能以固定的转速吸附解析,对于变风量、变浓度、变成分的废气,其达标、能耗、安全都是问题。比如,原来进口废气是300mg/ m3,浓缩10倍就是3g/m3,但如果切换订单,转轮部分依旧,进口浓度如达到3g/m3,浓缩后变为30g/m3,废气爆炸风险剧增。

(3)能耗

基于转轮浓缩的特性,其对废气风量、浓度,以及开停机不能非常好地适应,能耗最低只能匹配较窄范围,造成实际全范围工况生产,运行和维护成本比较高。

方案三:活性炭置换【无奈之选】

这种治理方案投资较小,但一般1台凹印机每小时排放25~75kg的溶剂,要想实现达标排放,需要极其频繁地更换活性炭,而更换下来的活性炭由于是危废,还要付费处理。尤其现在废气处理技改和新项目有净化率指标,活性炭达标很难,最终只能废弃,不得不再次投资,因此只能作为无奈之选。

方案四:燃烧【建议】

浓缩后废气处理建议直接上RTO,当然也可以上催化焚烧,或者转轮浓缩后上RTO也可以。其他如地排、车间无组织、油墨库房、清洗间等低浓度废气,建议尝试采用新技术处理,或者浓缩后再进入RTO。至于国内各家RTO的对比和选择,这里不再展开。

方案五:其他技术【建议不断尝试】

基于国内巨大的环保压力和治理市场,在凹印VOCs末端治理方面,近年来陆续有新技术出现,有些国外都还没有(分析国外凹印比例很小,十几年前就开始治理,目前基本成熟,很少企业投入研发),如高温等离子、低温等离子、光解、光氧化、生物法以及各种技术的组合等,建议不断尝试。

当然,以上方案还要结合凹印企业的具体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环保政策、VOCs排污费征收等情况适当调整。

从经济角度看凹印VOCs末端治理

(1)RTO是目前最彻底、最环保的凹印VOCs末端治理方案,但投资大、占地大、成本高(1万废气风量约50万~100万元的投入),一般6万风量的RTO长22米、宽8米、高6米、重100吨,建议规模大的凹印企业考虑,同时建议分期投入。

(2)浓缩+催化燃烧或浓缩+RTO,成本投入和占地面积会稍小,无须减风,对生产影响较小,但笔者对于浓缩是否适合凹印工艺持否定态度,理由见上文。

(3)如果当地环保压力不大,凹印企业可以先观察,或者少投资,先采用过渡方案,同时密切关注政策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待凹印行业达成一致,市场推出有效的、成熟的、性价比高的技术和方案时再上。客观来讲,失败的案例,其投资、运行费用的无效消耗,同样是不环保,也是对环境、对凹印行业的二次伤害。

需要澄清的是,环保必须做,期间没有实力的企业必然淘汰出局,同时也会缓解产能过剩,但这需要国家、协会、供应商、企业等多方协同,共同推进,否则最终结果还会和几十年前一样,流于形式。

凹印VOCs末端治理未来走向

(1)凹印机必须安装VOCs治理设施,未来凹印机出厂前可能要求标配VOCs末端治理设施。

(2)短时间内,只要求达标排放区域,活性炭置换技术还会是凹印VOCs末端治理的主要应对方式,但在同时要求净化率和达标排放的区域,各种低成本的新技术或组合技术将会是主流。

(3)如果有低成本的凹印VOCs末端治理新技术问世,如1万废气风量10万~20万元的投入,将会替代以上主流技术。

第8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而事实上,我们过的却是怎样的生活呢?我们离自然又有多遥远?我们驾驶从工厂制造出来的车,我们使用从工厂制造出来的手机、电脑和电视……看起来,工厂已经成了横亘在我们和世界中间的鸿沟――自从人类将劳作与生产的阵地从农场转至工厂,以机械化劳动取代手工劳动。我们也便离开那些天然的东西越来越远: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长自土地,经过工厂加工,到达超市,最终被我们购得与食用。在这漫长的生产链中,我们轻易地获得,却不再拥有那些来自劳动与收获的纯粹的快乐。是的,得到越来越容易,但愉悦感却越来越难出现。而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繁出现,我们甚至失去了对土地与食物的信任感。

在以反生态的方式生活了若干年后,人类终于意识到,我们不能继续漠视与疏离自然生态了。改变的时刻已经来到。我们选择曾与人类最为亲近的土地开始这场回归运动。于是一度,“农家乐”成为了都市人的时髦休闲方式:周末,驾车前往郊区,在蔬果园中采摘一会儿果实,在当地农民家吃上一顿山野美味。这样的方式,与其说是回到自然界,不如说是一种短暂逃离都市的权宜之计。这种补偿性的消费时尚,并不能从根本上修复已断裂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链。

而要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链条,首先,便是在这一链条中强化“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我们已经知晓足够多的各种有关自然生态的数据、概念与建议,唯一所缺,也许便是将它变成生活方式的一种,结合自己的日常消费行为,透过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体验,找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通道,进而重塑被破坏的生态链。在工厂成为世界主导形态的今天,我们仍可通过将自然生态意识植入当下都市化生活的方式建立我们自己的“生态工场”。

而农业,无疑是与自然生态保持直接关系的最便捷方式。和任何一部进化史一样,人类的耕作史从简单到复杂,从最初的种植到食用,发展至种植一交换一食用,直至今日,成为一条复杂而枝节蔓延的产业链。

农业在进化,我们对此的了解却在退化。在此背景下,“中粮生产队”的诞生,已超越游戏的形式,变得更像是一次常识的普及。作为中国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与最大的粮油进出口企业,中粮集团利用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全产业链”的核心优势,倡导“产业链,好产品,让生活更美好”。而“中粮生产队”则以一种开放与趣味的方式,将产业链的运作一一呈现:如何通过每个环节的严格把控,生产安全、优质、可信赖的好产品。

第9篇:工厂安全环保建议范文

天然、绿色和有机将成化妆品的潮流

在某外企工作的刘蓓常选择一些天然有机的化妆品使用,比如不含香料、色素的产品。刘蓓认为,有机化妆品不添加化学成分,用起来才安全、放心。她说:“现代的化妆品要把美、健康和环保结合在一起才是最时尚的。”

统计显示,化妆品所含成分中对皮肤造成损害的首数香料,其次是色素和防腐杀菌剂,它们被称为化妆品的“三害”。造成伤害的比例分别为50.6%、43.9%和4.9%。随着人们健康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已将安全作为“美丽消费”的头等大事,更理性、更科学。由此引发了一股化妆品“无添加”的风潮,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原料到生产工艺,从整体配方到包装都尽可能地远离“香污染”“色污染”“油污染”,确保对肌肤不造成伤害。

众说天然、绿色和有机化妆品

目前国际上对有机化妆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是业内普遍认为的标准是:有效成分来自有机草木植物;萃取和生产过程没有给大自然造成负担;不添加人工香料、色素;采取非动物过敏性实验;尊重自然环境的循环;追求安全单纯的皮肤健康。符合这几样标准的才是有机化妆品,也称为天然化妆品。

专业美容护肤人士任莉莉建议消费者尽量买主打植物牌的化妆品,所有的产品都是取自植物成分,这比较环保。一位张姓资深美容顾问则认为,真正的有机化妆品从原料上就有严格限定,要求原料在培养、生长、萃取、制作的环境(如土壤)及过程中,不受人工化学添加影响,必须要由获得认证的有机植物提取物组成。环保专家张航则认为,有机化妆品要提供给消费者全成分标示及正确信息、所含成分的生物可分解性与否、厂家的社会公益及责任都应在被规范的范围内。宗教界,特别是佛教界人士,也颇为推崇有机化妆品,他们认为相由心生,长期使用动物脂肪类的化妆品,会让人变得像刽子手一样面目狰狞。

如何挑选天然、绿色和有机化妆品

有机是个抽象的概念,市场上有许多非有机的配方化妆品打着有机的牌子出售,由于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标准,常常会让不少消费者迷惑。“有机认证不是那么铁定可靠的标准,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辨别。”来自澳洲的专业资深护肤指导Wendy,向消费者传授了三个挑选有机化妆品的方法:

第一招:看。植物成分的分子细小,产品的质地很细腻,比较清澈。第二招:闻。没有浓厚的化学合成香味,一般味道很清淡,是来自植物本身的气味。第三招:试。有机化妆品接触皮肤后,会很快被吸收,而且皮肤感到舒爽。长期使用有机化妆品的消费者甚至在产品接触皮肤的一刹那就能感知产品的纯净度有多高,同时,长期使用有机化妆品,能改善皮肤的肤质,是真正的健康美容。

小米推荐有机化妆品:巨型一号丝瓜水

推荐理由:

神奇植物:巨型一号丝瓜,平均每小时生长速度可达2公分,单个丝瓜最长能达4米。其体内充盈了大量天然活性物质,三伏天削皮后在太阳下暴晒,三天内不变色、不变质。

有机栽培:丝瓜整个生长期无病虫害,不像其他蔬菜那样病虫害频繁(特别是黄瓜,由于常年依赖抗生素等药物防治病虫害,基本上是在药物浸泡中长大),是真正的无公害产品,唯一一个无须认证的名副其实的纯天然有机植物。笔者2009年到巨型一号基地采风,发现所施肥料并不是化学肥料,而是经过沼气池发酵后的有机肥!

传统工艺:丝瓜藤活体截蔓自流法提取液,从种植到加工生产,采用传统工艺,甚至生产车间、办公室、传达室的降温都是抽取地下冷水的天然空调。不使用氟利昂空调。

绿色工厂:到生产线上去参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从上蔡县城打车可能要20分钟,中间还要走5公里的乡间米石小路,巨型一号工厂建在吴宋湖中心农场的丝瓜基地中,近10公里内找不到村庄。人迹罕至之处,不时会有野鸡野兔出没,远远看去没有围墙的别墅式厂房就像传说中的桃花源!

永不变质:《本草纲目》记载,丝瓜水“愈久愈佳”。有点儿像酒一样的特质可能就是它风靡全国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