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营销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3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开始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极大扩大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产品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网络营销成为农产品营销的新模式。2015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施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双向流通格局,鼓励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开展农村电商服务,支持地方和行业健全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促使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迎来发展良机。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占农产品交易额的5%,涉外农产品电商交易额将占1%,农产品移动商务交易额将占2%。因此,深入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营销机会与挑战,洞悉网络营销形态对农产品营销的需求,提出有针对的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营销机会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为例,柑橘、苹果、鸡肉、烟草等种类农产品是中国向东盟国家的主要出口农产品,特别是随着中国与越南签署《农产品贸易合作备忘录》,中国向越南的水果出口额急剧增长,而东南亚国家的热带水果、动物油脂等农产品有效补充了中国国内市场需求;其次,农产品网络营销可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缩短出口农产品的供应链,让生产厂家直接面向国外消费者,将传统的外贸环节“生产厂家―出口企业―国外批发商―国外零售商―最终消费者”缩减为“生产厂家―最终消费者”;再次,网络营销模式打破了营销的地域限制,能够极大扩大潜在消费者范围,消费者范围扩大的同时也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提出了新的需求,有助于带动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和升级;最后,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下,越来越多国内农业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固定资产投资等形式参与到农产品国际化中,农业企业通过实施“走出去”既实现了农业资源的全球布局,也促进了农业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营销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营销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农业网络营销意识和能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农户的网络营销意识和营销能力是关键因素,实践中,我国务农人口中超过50岁以上的务农人口约占务农人口总数的50%、超过70% 的务农人口仅具有初中文化教育程度,这种农户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对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构成较大挑战;第二,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体系是支持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的基础,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目前各类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但是总体而言,现有的农产品跨境电商平台较少,加之人才缺乏和资金缺乏,制约了农产品跨境电商的发展;第三,农产品跨境营销物流支持体系。发展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支持体系是关键,特别是我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以水果、蔬菜等短保质期产品的情况下,对农产品跨境营销物流支持体系的要求更高,而东南家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普遍缺乏有效的物流园区恰恰是制约农产品跨境营销的瓶颈因素。
三、网络营销对农产品营销的需求分析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网络化营销模式发展迅速,以中粮集团的网络营销平台“我买网”为例,“我买网”已经成为中粮集团农产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在支持我国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网络营销形态对农产品营销的影响,网络营销形态下的农产品营销应重点关注用户需求分析、交互式营销和品牌建设等方面:
1.关注用户需求。网络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呈现出高度个性化的趋势,传统的高度标准化的产品逐渐为高度个性化基础上的离散化产品形态所取代。因此,只有有效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才能够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农产品网络营销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通过对用户消费偏好的分析建立个性化、定制化的音乐产品服务,从而满足不同类型消费的需求。
2.交互式营销平台。网络时代极大拓展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使得消费者倾向于通过交互式体验营销的方式比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并根据体验感受为进一步的购买决策提供依据。因此,随着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农产品网络经销商应搭建交互式体验平台,此外,可以通过在交互体验平台提供“体验感受”等增值服务,获取消费者的偏好特征,为改进和优化相关产品和服务提供依据。
3.加强品牌建设。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特征决定了品牌建设对于所有农产品经销商的重要性,良好的产品品牌奠定了买方和卖方之间信任的基础,也使得具有良好品牌的运营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容易为消费者群体所接收;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极大提高,良好的口碑得以迅速传播,反之,不遵守市场规则企业的品牌价值也会在网络节点间几何式增长的传播中迅速贬值。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路径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化营销应坚持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投资建设、加强对网络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强化农产品网络化营N物流支持体系建设、建立农产品消费者数据库营销机制以及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追溯机制等发展路径:
1.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投资建设。发展“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农产品网络化营销,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是关键,从而为农产品跨国贸易夯实基础,随着《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等部门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意见的通知》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迎来发展良机,一方面应通过市场激励的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投资打造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另一方面应加强电商平台的品牌培育和价值提升。
2.加强对网络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发展农产品网络化营销,必须以传统农民向“网络农民”的转变为基础,这就要求大力加强对网络新农民的教育和培训,特别是我国现阶段涉农人口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特征对网络农民教育的需求更加凸显。农民教育和培训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因此,政府应承担农户的培训投入,一方面,政府应承担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另一方面,政府应积极引导学校、企业农业科研机构等共同参与网络新农业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3.强化农产品网络化营销物流支持体系建设。高度发达的物流支持体系是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蔬菜、水果等产品保质期相对较短的农产品网络营销而言,在我国存在密切农产品贸易关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引导国内农业企业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或者并购等方式强化东盟国家农业物流园区建设,从而有效支持国内农产品出口。
4.建立农产品消费者数据库营销机制。数据库营销是一种建立在客户需求、价格和产品偏好、消费行为特征等定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产品设计和品质提升营销方法,是一种对现有资源再挖掘、整合和利用。农产品数据库营销,首先应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消费者群体分类管理,进而建立消费者的分级管理体系,其次应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方法进行重点顾客群体的个性化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为提高重点顾客群体的保有率,向其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
5.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和产品追溯机制。一方面,农产品企业应综合利用各种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形式加强产品品牌宣传,利用网络的规模效应提高产品知名度,扩大消费者群体,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关于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等信息能够在网络消费者群体中以网络结构的形式高速传播,一旦出现产品瑕疵,将对产品品牌价值产生极大冲击,农产品企业应有效建立产品质量跟踪和处理机制,通过质量跟踪能够追溯出现问题产品的生产过程信息,通过处理机制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并保护产品品牌价值。
参考文献:
[1]安云蓉,国内外农民教育培训模式与机制对天津市农民培训的启示[J].教育前沿,2015,09:291-292.
[2]岳奎,黄斌,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双重困境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基于对全国 6000 位r民的调查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113-117.
[3]付明辉,祁春节,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现状与比较优势分析[J].世界农业,2016,08:180―185.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农产品营销;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农产品网上经营模式,不仅可以适应时展的需求,而且可以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经济收益,进而促使我国农村进行改革以及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虽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实现了宽带与无线网的覆盖,但是网络速度慢是农村地区时常出现的问题,电子设备经常出现卡顿的现象,影响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正常运行。因此,有必要针对农产品的营销策略实施创新。
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近况
(一)初步建立了农业信息查询的电商平台
根据相关调查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农业信息查询功能的电商平台。由于我国农产品运用网络营销方式的时间落后于其他行业,所以电商平台的服务与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农产品电商平台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六种:网上超市;农家乐;020模式;垂直细分网站;信息查询平台;淘宝农资。虽然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电商平台,但是这些电商平台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不是农村[1]。农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地,最需要得到电商平台的信息服务。这种发展状况,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二)综合性的农业信息网站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属于综合性的平台,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专业信息,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导致这些信息不能够凸显当地的农业发展特色。由于电商平台的农业服务信息具有综合性,所以不能够作为分析当地农业市场发展状况的分析数据,也不能成为预测未来市场发展状况的证据。一些有条件的农民都是网站查询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信息,但综合性的农业咨询平台不能够为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
二、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不足
(一)基础建设有待完善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各个行业在一定程度上都运用了网络信息发展带来的机遇,农产品也不另外。虽然农产品实现网络营销以来,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但是网络营销的基础建设有待完善。很多农业信息服务平台还处于初级服务水平,并且一个平台包含多方面的咨询信息,缺乏专业性的服务信息。除此之外,网络基础设施是最主要的问题。虽然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实现了宽带与无线网的覆盖,但是网络速度慢是农村地区时常出现的问题,电子设备经常出现卡顿的现象,影响着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正常运行。
(二)缺乏系统的物流配送体制
由于农产品不同于衣服、干货、书籍等物品,在运输的过程当中容易出现腐烂、损坏等现象,所以对物流配送具有较高的要求,并运输成本也远远高于其他物品。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基本上的农产品保质期时间比较短,容易变质,因此农产品运输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才能保证农产品的运输速度以及保鲜状况。第二,农产品跨区域运输需要较高的运输成本。目前我国物流运输费用都是按照物品重量来计算,而农产品的重量在同等情况下都高于其他物品。(三)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目前。我国农产品生产地区都比较分散,有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一些农产品,而有些地区适合种植另一些农产品。如我国南方地区适合种植水稻,脐橙、蜜桔,而北方地区适合种植小麦、苹果。然而,我国对于农产品的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同一地区的农产品生产地,不同的生产户在产品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不同的经营商,对于同一种农产品具有不同的包装,消费者在网上选购农产品时容易出现盲目的现象,进而使消费者对农产品网上销售产生不满。
三、农产品网络营销创新的对策
(一)规范农产品信息的
为了促进我国农产品网上售卖的发展,需要规范电商平台的农产品信息,使其的信息具有专业性、针对性,避免信息出现重叠的状况。根据地方具有的资源特色、农产品特色、生产条件优势等对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包装与宣传,并确定农产品生产的定位。在广大消费者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如赣南脐橙、南丰蜜桔、陕西红富士等农产品互联网营销方式的发展,对传统经营模式起着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创立农产品互联网追溯系统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户的经济收益,需创立农产品互联网追溯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物流运输的全程监督。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管是需求量较高的有机蔬菜,还是团购产品,都需要使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追溯,确保流通过程中的速度以及产品顺利交易。还可以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监督,促使消费者能够通过网络平台直接了解到农产品的质量与流通过程,进而增加该农产品的回头客。
(三)实施体验式营销方式
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农产品经营商就应该做好产品信息宣传的工作。只有在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购买的欲望。与此同时,农产品经营商还应实施体验式营销方式。如在农产品生产地创办农家乐项目,将农产品烹饪成美味佳肴供顾客免费体验。还可以在农家乐场地组织农产品采摘与种植体验活动,这些体验活动集娱乐性与知识性为一体。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所了解,从而对该农产品产生一定的信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农产品网上营销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物流运输条件、生产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农产品营销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应规范农产品服务信息的,促使生产户能够更有效地了解网络经营信息以及消费者了解到产品的生产信息;创立农产品互联网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实施体验式营销模式,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购买率,提高生产户的收入。
参考文献:
[1]张莉.互联网+农产品营销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论,2017,05:98-99.
[2]姜加晓,田登凤,丁雪莹,时海燕.“互联网+”模式下农产品营销创新模式探析——以烟台苹果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19:302-303.
一、浙江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概况
近年来,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日益激烈,浙江农产品出口越来越受到主要贸易伙伴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出口形势严峻,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据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统计,2011年,浙江有4批次出口蔬菜分别被美国和日本通报,其中因农残不合格(检出莠灭净0.02ppm)通报1批次;其次,有3批次出口食用菌被国外通报。其中因污秽或腐败被美国通报2批次,因检出二氧化硫0.032g/kg,超过日本标准,被日本通报1批次;再次,2011年浙江出口日本的绿茶也被检出三唑磷超标被国外通报1批次。
上述种种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与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高度集中有关。长期以来,浙江农产品出口主要以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浙江出口欧盟9.66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20.63%,出口美国8.90亿美元,占比19%,出口日本7.96亿美元,占比17%,三者合计56.63%,占据半壁江山。然而,这些发达国家(地区)凭借其在高科技、环境保护、管理检测等方面的优势,频频对市场准入设置极为严苛的技术标准、法规、卫生检验检疫、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浙江农产品出口深受其害。据统计,近年来,浙江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出口受阻产品从蔬菜、水果、茶叶、蜂蜜扩展到水产品和畜产品,其中对浙江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就是欧美日等国。其典型案例如下:
1. 2002年1月,欧盟以浙江舟山冻虾仁检测出氯霉素超标,以及多次检测出中国动物源性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为由,通过了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决议,对中国水产品实施进口禁运。
2. 冻虾仁事件后,日本随即开始对进口自中国的蜂蜜10%抽样检验氯霉素等抗生素残留,并于2003年将标准提高到5ppb的水平,随后,2006年5月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又将中国出口蜂蜜的氯霉素残留标准直线提升到0.5ppb的水平,这对浙江蜂蜜出口日本市场冲击巨大。
3. 中国禽流感疫情后,2004年1月,日本立即公布禁止进口中国家禽和禽肉产品,此后陆续有49个国家和地区全面禁止对中国的家禽和禽肉产品的进口, 包括浙江在内全国各省市当年的损失额高达3亿多美元。
4. 2005年,欧盟因从中国进口的水产品中检出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而对此类产品的药物残留实施新规,加强检测力度,实施禁运等,导致浙江水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5. 2006年,浙江由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直接损失为79.5亿美元,列全国第二。其中,农食产品行业的直接损失额达8.9亿美元,占该行业全国损失总额的10.42%。
6. 2007年6月,美国FD A宣布从中国进口的鳗鱼(占浙江水产品出口6%左右)等5种水产品必须提供证明产品安全性的第三方检测报告,否则,将被美国口岸自动扣留,并每批检测。于此同时,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REACH法案也对浙江林化产品出口造成巨大阻碍。
7. 2008年11月,美国FDA在全国范围内进口警告,称因三聚氰胺问题,决定自即日起对中国出口的乳制品、乳源配料和含乳食品等三大类产品实施口岸自动扣留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此项措施使浙江近1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影响。
8. 2009年4月,美国FSIS公布了一份对美出口肉、家禽或蛋制品的合格国家名单,中国未被列入蛋加工产品合格名录,导致浙江咸蛋、皮蛋、蛋粉产品出口严重受阻。
9. 2010年,浙江一批出口河蚬产品被日本检出呋喃唑酮代谢物而被通报,韩方因此也对浙江同类产品出口加强检验。
综上所述,入世十年来,浙江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冲击和阻碍。针对农产品贸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越来越繁杂,技术标准也过于严苛。特别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提高农产品进口标准和要求,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层出不穷,浙江农产品贸易企业疲于应付。究其原因,既有国际方面的外在因素,如,国际社会日益关注环保、食品安全与人身健康;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影响等,也有国内方面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如,浙江农产品生产技术、包装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不高(农残量超标造成禁止进口和退赔、索赔等案例时有发生);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以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农产品出口市场缺乏多元化,入世以来浙江农产品对日本、欧盟、美国三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额一直占浙江出口总额的60%左右,而这三大经济体恰是设立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最系统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市场结构过度集中造成农产品出口高风险;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体系落后,与国际标准、体系存在差距;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不够重视,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不健全;浙江应对国外农产品技术性易壁垒的体制和立法方面还不健全。上述种种都构成浙江农产品出口难以跨越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的主要原因,也对浙江农产品贸易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效应
(一)对浙江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由图1的统计数据可见,加入WTO以来,2002—2011年间,浙江农产品出口额占浙江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02年的11.31%下降到2011年的4.47%,这表明入世十年来,农产品贸易在浙江外贸发展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尽管浙江农副产品出口额十年间除了2009年,都呈正增长态势,但年增长率波动幅度较大,特别是2002年、2005年和2008年的增长率明显下滑,而这些年份恰是浙江农产品受阻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较为严重的时期。特别是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食品安全管制措施强化的双重影响,浙江农产品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14.4%)。由此可见,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浙江农产品出口的规模与增长速度。
(二)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
TC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是衡量一国或地区某产品出口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指标。TC值介于+1和-1之间,当TC值大于O,且越接近1时,表明该国(地区)该产品出口竞争力越强,反之当TC值小于0则该产品处于出口竞争劣势。根据公式TCi=(Xi-Mi)/(Xi+Mi)测算,近十年来浙江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几乎是一路下滑的走势,TC值从2002年的0.54,下滑到2006年的0.38,2009年TC值再降至0.29,而到2011年TC值则跌破了0.19。纵观入世十年来,浙江农产品出口TC指数的下行态势,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具有较直接和巨大的负面影响。2002-2011年间,各大贸易伙伴国(地区)不断对浙江农产品出口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前文典型案例可见一斑),且技术性措施和标准趋于复杂和苛刻,这也导致浙江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偏低,出口竞争优势趋弱。
(三)对浙江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影响
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各国和地区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技术性贸易壁垒趋向制度化、法律化,浙江农产品出口不断受到冲击。浙江对日本、美国、欧盟出口的农产品占浙江农产品出口总额相对较大,2002-2006年间,日本一直是浙江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但自从“肯定列表制度”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实施以来,2007年至今,欧盟已跃居浙江农产品出口第一大市场,日本则排名第三,而美国一直是浙江农产品出口第二大市场。虽然欧美日一直是浙江农产品出口前三大主要市场,但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从2002年占比高达68.86%,下降到2011年的56.30%,降幅达18.24%,这充分反映了这三个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浙江农产品出口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鉴于此,近年来,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不断增强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的意识,以改变这种过度依赖欧美日的出口格局,降低市场风险。2011年,除出口传统欧美日市场占比56.3%以外,出口韩国(同比增长20.37%)、东盟(同比增长17.21%)、非洲(如埃及、阿尔及利亚、南非)等新兴市场比重也不断上升,出口额亿美元以上的市场就有20个国家和地区。
(四)对浙江农产品出口成本的影响
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以来,先后对几十种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农药残留限量以及涉及的数百种农产品检测要求进行修订,以浙江出口日本猪肉为例,残留限量标准从原来的25项增至425项,若每种产品平均检测200项残留,每批的检测费用就需4万元。而2007年正式实施的“欧盟REACH”法案,将欧盟市场上约3万种化工产品和其下游的纺织、轻工、制药等500多万种制成品全部纳入注册、评估、许可3个管理监控系统,从而使中国出口欧盟产品的成本提高约5%,该法案也将使浙江农产品进入欧盟市场面临高昂的检测费用和注册、评估成本。而且,近年来,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对高碳排放农产品进口开征惩罚性“碳关税”,这势必增加浙江传统农产品出口的税收成本。可见,随着国外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和措施的不断增强,浙江农产品企业必须面对TBT信息搜集的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 改进生产技术的成本 、农产品认证、检测、滞留费用,甚至是争端的解决费用等一系列成本上涨压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浙江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浙江农产品出口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入世十年来,浙江农产品作为传统优势出口产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但由于贸易伙伴国长期以欧盟、美国、日本等为主,出口市场集中度高,加之外在因素和内在品质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浙江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这一方面影响到浙江农产品贸易规模的扩大,也对农产品成本比较优势、出口增长率和竞争力具有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优化、出口市场多元化以及对浙江农业技术标准法规的制定与修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也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个长期反复博弈的过程,既要有效克服农业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负面影响,又要发挥其促进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
(一)适应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 提高农产品质量,培育核心竞争力。食品安全、人类健康和环保需求是当今低碳经济发展的主流,技术性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积极适应和面对,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深加工程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行业辐射作用的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出口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以质量标准为核心,品牌为引领,优化出口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绿色有机食品,改进农产品包装和标签,大力发展低碳现代农业,全面提升浙江农业综合素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突破TBT的限制。
2.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浙江应加强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全面加强农产品生产、出口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管与检测,建立、完善农产品安全生产监督体系。进一步规范农产品市场秩序,避免农产品出口企业低价低质无序竞争,以免因少数问题农产品出口受阻于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损害整个出口行业的产品信誉。因此,完善整个农产品质量及安全管理体系,即是从源头上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树立良好的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国际新形象。
(二)协调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 搜集目标市场TBT信息,积极应对。对于贸易伙伴国设置的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浙江既要努力适应、积极面对,同时也要主动协调,尽量降低不合理或过于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浙江农产品行业要密切关注目标市场的技术标准变化情况,及时跟踪、搜集各贸易伙伴国的TBT信息,在了解掌握目标市场特点、产品进口标准和要求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产品标准和检验检测水平,加强自身检测,同时可以与国外客户进行协调,共同商议对策以减少损失。
2. 完善农产品出口预警机制。浙江政府应加强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及时研究和国外农产品TBT的最新动态,加强与贸易伙伴国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对过分超前、不太合理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应积极组织对外谈判和协调,以改善浙江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维护农产品企业的公平贸易权益。
(三)制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 发挥行业组织作用,积极申述与应诉。浙江农产品出口近年来屡遭欧美日等主要贸易伙伴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各目标市场针对浙江农产品出口的技术标准和法规也日益增多与苛刻,因此,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维护企业利益,加强行业协作与自律,帮助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解决贸易争端方面的积极作用。鉴于此,浙江农产品贸易应充分利用现有机制和WTO规则,依靠政府、企业、行业组织三方联动,适时对带有歧视性、违反WTO的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争端进行有力申述和反击,从而消除进口国不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例如,2009年4月,中国正式将美“727条款”诉诸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并最终裁定不符合WTO规则而使中国禽肉恢复对美贸易。
2. 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浙江农产品贸易应针对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易遭受TBT的这一软肋,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出口市场布局。一方面,通过深层次开拓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尽快改变浙江农产品出口过度依赖欧美日的格局,同时,将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积极开拓中东、非洲、拉美、大洋洲等新兴市场,扩大东盟市场。另一方面,农产品出口企业可通过跨国投资经营、合资并购等途径,利用外商先进的技术、标准、品牌、营销渠道等,跨越繁杂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总之,通过实施出口市场和产品结构多元化战略,分散浙江农产品出口风险,逐步实现向优势低碳农产品出口的转化,可有效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参考文献:
[1] 刘朋飞.李海燕.技术壁垒对我国蜂蜜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11):99-104.
9月,淘宝汇吃“中国农产品争霸赛”活动上线,120多种全国名优特产齐聚一堂,进行了为期3天的推广。经过精心准备,湖北馆选送产品赤壁原生猕猴桃销售最终破5000单,成为销售冠军。作为今年我们单品打爆案例,这并不是第一次。从这个夏天开始,湖北馆依次实现了6月爆虾、7月爆桔、8月爆藕和本次9月爆桃,无不是场场爆棚,叫座又叫好。
在我国农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就猕猴桃而言,就有陕西周至、浙江江山等集中种植区。和这些地区相比,赤壁并没有绝对优势,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就是找到了农产品的差异化,具体可以从产品发掘、定价策略和用户体验几个方面去体现。
产品发掘:长在赤壁的新西兰奇异果
猕猴桃原本是湖北特产,在一百年前,由一位新西兰女校长带回国,才开始了奇异果的大放异彩。其实奇异果就是猕猴桃,这是新西兰为了区别于其他猕猴桃而进行的高端定位。湖北赤壁猕猴桃采用新西兰培育的品种和种植技术,所产猕猴桃口感上乘、品质优良,是极具推广潜力的产品。所以这是一次奇异果的“回归”,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这一事实,打造“不是所有的猕猴桃都叫奇异果”概念,为猕猴桃原产地正名,开始重塑赤壁猕猴桃的形象。
赤壁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它是1800多年前三国赤壁之战的所在地。对,就是这个赤壁,地貌环境复杂,过去人迹罕至,曹操当年才会从此隐秘南下。就是这个世外桃源,恰好位于北纬30°附近,因为阳光充足,水土肥沃,生态环境优越,成为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北纬30度概念,将很多竞争对手排除出去。
对于产品背景的介绍,我们只是希望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能获得另一份精神上的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诉求是多重的,我们在商品背景故事、企业实力、种植环境等多维度感受“真食”,让消费者选购时有一种全方位体验,这种体验我们称之为“五良佳品”,即良种、良田、良法、良品、良心。
定价策略:产品大卖的关键
大多数消费者希望购买的产品低价而优质,特别是首次面市的品牌。我们经过了细致的数据分析,基本思路如下:通过两个维度的分析,从综合搜索和销量搜索入手,对淘宝搜索中第一页的产品进行分析,大致得出产品市场竞争情况。从这45个坑位中我们需要得到如下参数,店铺的属性(B/C),地区分布,信用,邮费,价格,折扣,销量区间宝贝数,价格区间成交额,价格区间成交量。以猕猴桃为例,如下表:
价格区间成交额+价格区间成交量,即可得出商品控制的最佳价格区间,从而根据价格制定规格,销量区间得出商品前景。进而制定付邮费试吃的定价策略:顺丰首重22元的价格包邮出售。这是极具性价比和震撼力的,在同类产品中,完全无懈可击。正是如此,在活动页面中排位靠后的产品坑位,依然获得了高达17%的转化率,弥补了流量上的不足。如果不是“汇吃”限制销量,产品提前售罄,猕猴桃还将继续大卖。
或多或少,肯定有人疑惑,这么低的价格售卖是不是“赔本赚吆喝”?实际上,与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一直是我们的核心战略。顺丰速运的效率在全国领先,但价格始终是生鲜农产品的高门槛。在多年的合作中,我们就整合湖北馆1000多家网商与顺丰达成一致,在单量充足的情况下与顺丰签下了极具份量的优惠协议。再加上满2份减10元的促销政策,消费者被刺激消费,物流成本相对更加降低,使得800克鲜果22元顺丰包邮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用户体验:完善的服务才能持续
生鲜农产品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前端的营销、流量不言而喻,农产品电商后端的服务角色更要扮演好。
我们在产品的包装上选择了与佳沛同款的吸塑盒,它适合机械化自动包装,重量轻、运输方便、密封性能好,从而有效保护产品,更符合环保绿色包装的要求,也省去不少物流测试。被包装产品透明可见,外形美观,便于销售。同时我们加装气泡袋,基本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在产品发货后,在第一时间用短信通知消费者,让其随时掌握动态。
猕猴桃成熟后极易腐烂,所以我们在发货上尽量选择稍硬的果实,消费者可自主掌握食用时间。同时提供详尽食用说明手册,教消费者如何自然催熟猕猴桃。我们还提供了一体化的两用食用工具、垃圾袋、湿纸巾等赠品。
关键词: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长远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24
党的“十”牢记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再次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上了政治高度。近20年来,农村和乡(镇)的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现代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中小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从事农产品的加工、存储、运输、销售,是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是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关键一环。当前,农产品加工企业面临融资难、现金流紧缺、农产品占用资金量大、资金回收风险大、利润低等财务风险,研究该问题,对找出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普适性财务风险管理办法,促进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
1财务风险概念
财物风险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财务风险指企业因对外举债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各种可能性,认为企业财务风险是由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引发的,主要是债务比例不合理,负债规模与风险大小成正比。广义的财务风险认为企业只要有资金的流通运动就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不仅在企业筹融资过程中可能发生,在企业的投资、收益分配活动也可能发生。
2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原因
2.1自然生产风险大
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农、林、牧、渔产品以及初级加工品为主要原料加工生产,其生产经营严重依赖农产品,而农产品必然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加工企业的采购数量、采购成本、储存成本、采购的农产品质量,从而影响加工企业的利润和财务状况。同时,加工企业回收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产品生产地域性特征明显,以及物流成本变化大等因素影响。
2.2农产品生产和采购的季节性
农产品由于其生产的季节性,导致加工企业采购和生产的季节性突出。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来说可能出现收获季节,有大量农产品原材料而企业无充足资金采购,未收获季节企业有资金而农户无原材料出售,进一步造成原材料的短缺而抬高收购成本,或收获季节大量收购导致农产品原材料成本和人工加工成本、储存成本大幅增加影响其正常经营活动。
2.3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盈利能力指企业获取利润能力。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对外筹融资能力以及债务清偿能力也越强,财务风险越低。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资金规模小,农产品原料占有资金多,农产品利润率低、企业恶性竞争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盈利能力较弱,财物风险较高。一般以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来衡量企业盈利能力,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指标值一般为10%~20%,大多企业的盈利能力很低,这就制约了其进一步扩大规模和可持续发展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少数企业的盈利能力较高,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很快引来跟风进入者,大幅拉低盈利水平。不少企业在某些年份的盈利水平为负值,甚至出现倒闭情况。
2.4偿还债务能力差
部分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因为巨额债务到期而无法偿还而出现财务危机,因此其偿还债务能力强弱便是衡量该企业财务风险程度的标尺。企业偿债的能力越强,其经济实力、财务状况也越好,企业经济实力、财务状况越好,其抵御财务风险能力也越强,反之则越弱。绝大多数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中流动现金与债务比率低于200%,说明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短期偿还债务能力都较差。在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企业近三年未能从银行贷取大笔贷款,因为其资产和信用状况银行不认可。
3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
3.1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强化企业经营能力
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规模过小,资本积累慢,只有经过强化经营能力,把自身企业经营好,才能抵御因农产品行业本身的原因造成的风险,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财务人员和经营者投资决策的重大失误,以防止财务危机的爆发或使损失降到最低。
3.2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理性对外投资
农产品加工行业本身盈利水平低,扩大规模慢,因此适当的融资或对外投资对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快速扩大规模,迅速成长具有战略意义。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通过多家企业相互联保,在农产品收购季节共同向银行贷款,以缓解短期内收购原料的资金压力。企业在筹集资金过程中要充分认识自身投资周期长、产品附加值较低、投资回收不确定性大等特点,建立多元化筹融资渠道,例如农户参与或接受农户入股,向银行贷款、向上下游企业投资、融资。同时,注重投资、融资的期限配置,结合自身现金流状况和盈利状况合理配置长、短期投资、融资比例,考虑资金筹集的数量、时间、成本,合理化解财务风险。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结合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指出其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原因,提出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经营能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理性对外投资等措施,希望借助以上措施帮助中小农产品加工企业合理化解除财务风险,助其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业供应链融资 核心企业;农户 “成本-收益” 财务指标
农业供应链融资是由供应链融资衍生而来,它是基于农户与核心企业之间真实的交易关系,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作为担保,为上下游农户提供融资渠道的一种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农产品本身的季节性与易变质性等特征,融通仓模式并不常见于农业供应链融资中。因此,对于农产品产业链融资,应收账款模式是最佳选择。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农户以核心企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贴现从而获得经营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农户被占用的资本得以释放并能够投入到农产品的再生产中,其不仅加速了农户的资金周转效率,也保证了整个产业链的顺畅运行。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效益分析
本文以会理县四大农业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的“红”(石榴)作为研究切入点,选取目前会理县较具有代表性的石榴生产加工企业―A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民族地区县域农产品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给融资方及核心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1.1“农户+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在石榴供应链中,A石榴生产加工企业为核心企业,自身资质较好,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易于从金融机构获得授信,而农户作为融资方,利用产业链链条上核心企业的信用评级与关联责任,将与其签订的订单合同而产生的应收账款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从而快速的收回资金用于循环采购原材料,保证整条供应链的顺利运行。这种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不仅有效的解决了农户外部融资难的问题,同时也帮助生产加工企业避免了因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的原材料采购来源及数量上的巨大波动,稳定了原材料的供应。
1.2基于“成本-收益”角度的效益分析
农产品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运用,妥善的解决了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应收账款资金占用问题,尤其是农户的资金缺口问题,保证了供应链的稳定顺畅运行。通过衡量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前后A公司的成本及收益的变动情况,可以更清楚这种融资模式的经济效益不仅针对农户,也能提高核心企业的收益。
1.2.1核心企业A “成本-收益”模型
假设A核心企业在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之前,在外部市场上通过招标等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为;采用供应链融资之后,在原材料采购市场上由于原材料采购的稳定性而获得的收益为,
对于核心企业A来说,采用应收账款融资后的收益大于未采纳之前的收益,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其一,石榴作为会理县的一大特色,果农较多,产品差异性较小,果农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低,核心企业可以利用此项条件与一个或几个果农建立稳定的采购关系,通过大量购入降低单位采购成本,最大限度的发挥生产加工企业的规模效应;其二,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企业需要时刻关注产品的质量,所以企业通常会派驻专业人员常年在石榴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若果农供应商选择较多,则会增加企业的管理监控难度,同时企业需要与每个农户签订采购合同,这也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管理和采购效率。所以,供应链融资模式的应用使得企业能够选择稳定的果农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采购协议,由农户自行组织生产与销售,核心企业无需参与采购环节便可以获取稳定的产品供应。在某些核心企业需求量过大的情况下,其可以引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由其专门进行物资监管与配送。通过以上分析,很显然
1.2.2农户“成本-收益”模型
从石榴种植农户甲的角度来看,农户甲由于其资质较差,信用等级较低,除了政府给予的特殊补贴及贴息贷款外,想要直接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贷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倘若农户甲能够获得银行授信融资,设甲寻求资金的成本为,在申请贷款中用于担保的抵押物的机会成本为,资金的使用成本即银行的利息费用为,所以在不使用供应链融资的情况下,农户甲的融资成本可表示为;相较而言,使用应收账款融资后,由于农户甲与核心企业A处于同一供应链中,其通过订单质押从银行获取贷款只需要支付一定的利息支出,无需提供抵押物,也无需寻求资金的提供方,所以此时农户甲的融资成本可表示为。
2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综合效益
通过成本-收益视角与财务视角的效益分析可知,农户甲通过核心企业A的支持盘活了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核心企业A通过参与应收账款融资获得了稳定的供货渠道,可以说,采用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可带来多方共赢的局面。具体说来,对于核心企业A而言,由于银行、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上游融资方的配合使得企业的生产周期缩短,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对于农户甲而言,其可以在保证农产品顺利销售的情况下获得稳定的经营资金,同时大幅削减融资成本;对于银行而言,其可以降低信贷风险,加强银企合作,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因此,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引入农产品产供销链条中具有正的效益,核心企业A的采购和融资管理在民族地区县域发展中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3.结语
综合说来,将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引入农产品产供销链条可为农户和核心企业双方带来长期增值效应,其不仅为农户解决融资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核心企业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政府及当地金融机构应正确引导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双方合作的稳定进行,提高农户与核心企业参与农业供应链融资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贺群等.农户参与农业供应链内部融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省阜宁县生猪供应链农户的调查.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06).
[关键词]农产品;网络营销;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81-0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左右,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缩短城乡差别的“三农”问题是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核心问题,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明确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但目前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完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越发凸显出来,成为影响农民增收,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相当多的人为农产品没有销路犯愁。
农产品网络营销是通过互联网在线活动建立和维持客户关系,以协调满足农户与消费者之间交换农产品和服务的目标,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新鲜的果蔬和肉蛋类产品,达到提高农产品品牌形象、改善顾客服务并最终扩大农产品销量目的的一种农产品营销方式。农产品网络营销对解决我国农民“销售难”的问题有重大战略意义。
1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农业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已引入现代化的市场营销思路和技术,抢占市场,建立起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中心的农产品网络销售信息体系,开办了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网站、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系统、设立农产品物流中心。但是,实施农产品的网络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国现行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建设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思想观念问题
从农民自身来看,大多数农民对网络营销根本不了解,甚至还没听说过,更别谈认识网络营销的重要性。许多农民辛辛苦苦耕种出农产品,被动地等待着“收菜车”的到来。接触过网络的人,在目睹网络商店亏损、频繁倒闭的现象后,失去了进行网络营销的动力。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很多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一时难以转变。在农产品选购过程中,消费者通过眼观、手摸、甚至亲口品尝等多种感觉来作出判断与选择,尤其一些鲜活农产品的新鲜程度,人们还是相信“面对面”的判断。所以,他们宁可多花钱、多跑路、多费时间,也要“眼见为实”,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网络营销活动的发展。
1.2 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的信息网络建设虽然有所发展,但仍很薄弱,表现在农村网络接入相对分散,硬件设施不完善,配置相对落后;对于收集、处理、传播信息必需的软硬件设施在大部分农村还没有,有网络的地方由于信号差、网速慢等原因,削弱了农民对网络的信任;电脑及网络成本较高,大部分农户不愿意多增加这一部分支出;各省市的涉农网站信息资源相对分散,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跟不上农民对信息的需求。种种原因造成我国目前出现了明显的城乡之间信息不平等和较大的数字鸿沟。
目前,虽然经济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较理想,但欠发达地区则较差,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满足市民的基本需要,而广大的农村地区则还不具备上网的基本条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约束限制了农民成为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体。
1.3 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
调查表明,有标准规格、易配送、为消费者所熟知的产品,绿色、无公害、有机产品在网络进行宣传和销售的效果会更好,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农户农业生产规模小,大部分农户生产“各自为政”,各户之间提供的产品差异较大,根本谈不上“标准化”,许多农民自身缺乏对标准化的科学认识,甚至认为种“萝卜白菜”还需标准化?对标准化的认识不够。在销售过程中,如果因为产品的个头、色泽等原因销售不出去时,许多农民被动地选择留下产品自己食用或者转送的方式,没有意识到标准会给他们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这些问题导致对农业的规范化管理不能实现,标准化生产无法实施。
1.4 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和营销人才缺乏
在网络营销活动中,虽然充分强调工具的作用,但归根结底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人。因为工具的制造发明、工具的应用、效果的实现都是靠人来完成的,所以人在网络营销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农户利用信息的能力不高,缺乏信息化建设的专门人才。而且由于许多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许多人根本不懂网络,懂网络的人对其应用也十分有限,真正懂信息、懂科技,有开发能力,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知识,并熟知网络营销知识的有能力的人才很缺乏。许多掌握了现代信息知识和营销技巧的大学生在毕业后,很少有人愿意回乡发展。此外也缺少对农户关于信息和营销知识的培训。
1.5 农产品在物流配送上存在难题
农产品物流对农产品质量保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产品的包装、运输、储存要求很高。农产品网络营销对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农产品生产非常分散,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组织较多,导致组织规模较小,不利于农产品的迅速集中;二是农产品大部分是生鲜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鲜期短,在运输、储存、销售中会发生腐烂、发霉和病虫害,极易造成损失,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
2 完善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对策
2.1 向国民灌输网络营销理念,提高全民信息化意识
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较晚,且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如前所述就农户和消费者自身对农产品网络营销存在很多误区和偏见。政府需要强化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舆论宣传,使农业企业和农产品销售者及消费者真正理解网络营销的内涵和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的重大意义,消除公众对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神秘感和陌生感。同时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国民在参与网络营销活动中权益不受损害,保障安全性。社会应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改变过去“眼见为实”等传统购物方式和习惯,使广大消费者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从心理上接受农产品网络营销这一现代营销方式。
2.2 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网络营销体系
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开展网络营销的先决条件和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政府需加大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力度,促进农村网络建设和网络质量提高,及时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同时,政府要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流向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其他的农产品营销的相关群体,如农户、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也应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置一些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所必需的设备,解决网络普及中的信息不平等和数字鸿沟问题。
2.3 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在国内外贸易中,商品的检验鉴定、谈判成交和货物交接等都以标准为依据。为此,应参照国际和国家质量标准,尽快制定和完善自己的主要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并以此加强质量监控,严格把关,为农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提供保障。使农业生产全过程纳入标准生产和管理,实施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产品绿色认证、有机认证、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认证等认证形式的发展,以保障农产品网络营销的发展。
2.4 开展有效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与农业信息化培训
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是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重要基础。针对当今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缺失的情况,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加强人员培训,应选拔既精通现代信息技术,又熟悉现代农业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业务能力培训,造就一批高水平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发挥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帮助农户的模范带头作用,并形成制度,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各级政府应留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建立农村技术培训班、农民夜校等多种农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农民进行相关技术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农民知识水平,培养大量从事农产品网络营销的技术人才。此外,要设法鼓励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大学生回乡发展。
2.5 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农产品网络营销呼唤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如何在农产品消费者下订单后快速安全地将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是农产品网络营销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建立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流通中心,强化物流技术建设。同时,针对农产品自身易腐、易烂特点,在物流系统设计中要重视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建设,要考虑农产品物流的合理化和最优化问题。使用保鲜新技术,对农产品妥善储运,确保农产品新鲜上市。在此,我们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3 结 论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具有新特点,农业面临新机遇。面对新技术与新手段层出不穷的网络环境,简单模仿与因循守旧必将失败,那么农业生产者如何顺势而动,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话题。作为农业生产者需要从思想上、具体行动中全新认识网络营销,研究科学模式,提高农业营销效率,以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参考文献:
[1]李玉清,方成民.网络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黎东升,查金祥.当前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系统架构研究[J].中国农村问题,2006(3):23-26.
农产品市场营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展、延伸,在营销发展的新思路、新趋势中出现了策划营销。它是在一般市场营销基础上的一门更高层次的艺术,其实际操作性更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好的农产品营销策划更成为企业创名牌,迎战市场的决胜利器。策划书是农产品营销策划的反映。在此谈一谈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的编制的问题。如何撰写农产品营销策划书呢?
一、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编制的原则。
为了提高农产品策划书撰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应首先把握其编制的几个主要原则;
(一)、逻辑思维原则。策划的目的在于解决企业营销中的问题,按照逻辑性思维的构思来编制策划书。首先是设定情况,交代策划背景,分析农产品市场现状,再把策划中心目的全盘托出;其次进行具体策划内容详细阐述;三是明确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简洁朴实原则。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企业营销中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可行性的相应对策,针对性强,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
(三)、可操作原则。编制的策划书是要用于指导营销活动,其指导性涉及营销活动中的每个人的工作及各环节关系的处理。因此其可操作性非常重要。不能操作的方案创意再好也无任何价值。不易于操作也必然要耗费大量人、财、物,管理复杂、显效低。
(四)、创意新颖原则。要求策划的“点子”(创意)新、内容新、表现手法也要新,给人以全新的感受。新颖的创意是策划书的核心内容。
二、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的基本内容。
策划书按道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格式,它依据产品或营销活动的不同要求,在策划的内容与编制格式上也有变化。但是,从农产品营销策划活动一般规律来看,其中有些要素是共同的。
因此,我们可以共同探讨农产品营销策划书的一些基本内容及编制格式。封面>策划书的封面可提供以下信息:①策划书的名称;②被策划的客户;③策划机构或策划人的名称;④策划完成日期及本策划适用时间段。因为农产品营销策划具有一定时间性,不同时间段上市场的状况不同,营销执行效果也不一样。
策划书的正文部分主要包括:
(一)、农产品营销策划目的
要对本农产品营销策划所要达到的目标、宗旨树立明确的观点(如: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产品知名度;树立规模、优质、专业、服务的良好形象),作为执行本策划的动力或强调其执行的意义所在,以要求全员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共同努力保证策划高质量地完成。
企业营销上存在的问题纷繁多样,但概而言之,也无非六个方面:
>企业开张伊始,尚无一套系统营销方略,因而需要根据市场特点策划出一套农产品行销计划。
>企业发展壮大,原有的营销方案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因而需要重新设计新的农产品营销方案。
>企业改革经营方向,需要相应地调整行销策略。
>企业原营销方案严重失误,不能再作为企业的行销计划。
>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原经销方案已不适应变化后的市场。
>企业在总的营销方案下,需在不同的时段,根据市场的特征和行情变化,设计新的阶段性方案。
如:首先强调“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不仅仅是公司的一个普通产品的市场营销”,然后说明农产品营销成败对公司长远、近期利益对长城系列的影响的重要性,要求公司各级人员及各环节部门达成共识,完成好任务,这一部分使得整个方案的目标方向非常明确、突出。
(二)、分析当前的农产品营销环境状况
对同类产品市场状况,竞争状况及宏观环境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它是为指订相应的营销策略,采取正确的营销手段提供依据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这一部分需要策划者对市场比较了解,这部分主要分析:
1、当前市场状况及市场前景分析:
①产品的市场性、现实市场及潜在市场状况。
②市场成长状况,产品目前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上。对于不同市场阶段上的产品公司营销侧重点如何,相应营销策略效果怎样,需求变化对产品市场的影响。
③消费者的接受性,这一内容需要策划者凭借已掌握的资料分析产品市场发展前景。
2、对产品市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主要是对影响产品的不可控因素进行分析:如宏观环境、政治环境、居民经济条件,如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结构的变化、消费心理等,对一些受科技发展影响较大的产品(如:计算机、家用电器等产品)的营销策划中还需要考虑技术发展趋势方向的影响。
(三)、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
农产品营销方案,是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策略的运用,因此分析市场机会,就成了农产品营销策划的关键。只是找准了市场机会,策划就成功了一半。
1、针对产品目前农产品营销现状进行问题分析。一般营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表现为多方面:
>企业知名度不高,形象不佳影响产品销售。
>农产品质量不过关,功能不全,被消费者冷落。
>农产品包装太差,提不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农产品价格定位不当。
>销售渠道不畅,或渠道选择有误,使销售受阻。
>促销方式不务,消费者不了解企业产品。
>服务质量太差,令消费者不满。
>售后保证缺乏,消费者购后顾虑多等都可以是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2、针对产品特点分析优、劣势。从问题中找劣势予以克服,从优势中找机会,发掘其市场潜力。分析各目标市场或消费群特点进行市场细分,对不同的消费需求尽量予以满足,抓住主要消费群作为营销重点,找出与竞争对手差距,把握利用好市场机会。
(四)、农产品营销目标
营销目标是在前面目的任务基础上公司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即农产品营销策划方案执行期间,经济效益目标达到:总销售量为万件,预计毛利万元,市场占有率实现。通过市场分析,找出市场机会,提炼自身优势,确定销售目标。例如确定的目标市场:以行业销售为主(利润和稳定市场)、渠道销售为辅(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行业主要主要系指工矿,交通,建筑,消防,制造,工厂等有一定采购规模的目标客户;渠道销售主要系指区县级的加盟或者商。
(五)、农产品营销战略(具体行销方案)
1、农产品营销宗旨:
一般企业可以注重这样几方面:
>以强有力的广告宣传攻势顺利拓展市场,为产品准确定位,突出产品特色,采取差异化营销策略。
>以农产品主要消费群体为产品的营销重点。
>建立起点广面宽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宽销售区域等。
2、农产品策略:通过前面产品市场机会与问题分析,提出合理的产品策略建议,形成有效的4p组合,达到最佳效果。
1)农产品定位。产品市场定位的关键主要在顾客心目中寻找一个空位,使产品迅速启动市场。
2)农产品质量功能方案。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市场生命。企业对产品应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农产品品牌。要形成一定知名度、美誉度,树立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品牌,必须有强烈的创牌意识。
4)农产品包装。包装作为产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需要能迎合消费者使其满意的包装策略。
5)农产品服务。策划中要注意产品服务方式、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提高。
3、价格策略。这里只强调几个普遍性原则:
>拉大批零差价,调动批发商、中间商积极性。
>给予适当数量折扣,鼓励多购。
>以成本为基础,以同类产品价格为参考。使产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若企业以农产品价格为营销优势的则更应注重价格策略的制订。
4、销售渠道。农产品目前销售渠道状况如何对销售渠道的拓展有何计划,采取一些实惠政策鼓励中间商、商的销售积极性或制定适当的奖励政策
5、广告宣传。
1)原则:
①服从公司整体营销宣传策略,树立产品形象,同时注重树立公司形象。
②长期化:广告宣传商品个性不宜变来变去,变多功能了,消费者会不认识商品,反而使老主顾也觉得陌生,所以,在一定时段上应推出一致的广告宣传。
③广泛化:选择广告宣传媒体多样式化的同时,注重抓宣传效果好的方式。
④不定期的配合阶段性的促销活动,掌握适当时机,及时、灵活的进行,如重大节假日,公司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
2)实施步骤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①策划期内前期推出产品形象广告。
②销后适时推出诚征商广告。
③节假日、重大活动前推出促销广告。
④把握时机进行公关活动,接触消费者。
⑤积极利用新闻媒介,善于创造利用新闻事件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
6、农产品营销具体行动方案
根据策划期内各时间段特点,推出各项具体行动方案。行动方案要细致、周密,操作性强又不乏灵活性。还要考虑费用支出,一切量力而行,尽量以较低费用取得良好效果为原则。尤其应该注意季节性产品淡、旺季营销侧重点,抓住旺季营销优势。
(六)、农产品策划方案各项费用预算
这一部分记载的是整个营销方案推进过程中的费用投入,包括农产品营销过程中的总费用、阶段费用、项目费用等,其原则是以较少投入获得最优效果。
(七)、销售增长预测与效益分析
该部分对营销行动方案投入实施后的效益分析,包括农产品营销后未来1-5年的销售增长、利润与收益分析、现金流分析、投资回报率等。
关键词:农产品;品牌营销;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实现了产量稳定增长,但产量稳定增长的背后是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及由此导致的土壤退化、水体污染等不良后果。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安全,在生产中应当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绿色、安全、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在这过程中品牌营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能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能推动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加速发展,能有效的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产品品牌营销文献综述
农产品品牌营销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随着商业、文化、社会的发展,消费者的品牌观念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国对品牌的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我国学术界对农产品品牌的内涵界定有着不同的观点。郑璐1认为“农产品品牌包括农业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两类,是农业生产者为满足消费者需要、培养消费者忠诚,用于农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而区别于其同类或相似的农产品或农业服务的名称、图案、象征或设计,是农产品或农业服务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影响力和声誉的象征。”此外,朱玉林等提出了农业区域品牌,刘丽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农产品区域品牌,郭红生提出了地域农产品品牌,刘世欣提出了区域特色产地品牌。无论基于何种视角下的研究都反应出了农产品品牌的区域性、价值性、公共性。徐国强2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农产品品牌内涵包括地域文化、区域优势资源、特色产品、农产品的质量、无公害、无污染、环境等。”对农产品品牌经营策略的相关研究很多。其中,魏娟认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是形成品牌的前提。黄金火等认为应从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加大农产品科技含量等方面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无论以何种方式实现农产品的品牌营销,整个营销过程都反映出了品牌营销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献综述
198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上最早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农业”一词。1991 年4 月,FAO在《丹博斯宣言》给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定义,并明确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三大目标3:①积极增加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供应,确保世界粮食安全;②促进农业综合发展,开展多种经营,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消除农村贫困状况;③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状况,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进一步生存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与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起步的相对较晚,1994 年,我国在《中国21 世纪议程———中国21 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定义。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有不同的理解。陈俊红4等提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农业资源利用的问题,更是一个同时涉及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持续发展过程,翟胜5等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食物安全的前提下保持农业生产率的稳定增长,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业收入持续增加,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当代和今后世代需求的一种可持续发展。针对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这一问题,周妙燕6等提出了延长产业链,提升品牌知名度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欧阳涛8等认为农业是由农业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科技等子系统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各子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农产品品牌营销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总结与分析不难发现,发展农产品品牌营销在经济、社会、生态三个层面上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详见表1:
农产品品牌营销的过程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求,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也正是实施品牌营销的意义及作用的体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不再简单的停留在数量上,还更加关注产品的质量及其附加值。企业、生产者为了获取竞争优势便会想方设法的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或者制造需求,规范生产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农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并在满足质量需求的基础上加入地域文化、产品特色、社会责任等个性化元素,从而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品牌。面对琳琅满目的农产品,品牌是帮助消费者识别商品挑选商品的有力武器。名牌商品能在同等质量下以相对较高的价格,或者同等价格下也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品牌营销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是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的。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随着农产品买方市场的形成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品牌营销受到了生产者、经营者的高度重视,截止2011年,累计核准注册农产品商标 110.83万件。中国当前的农业生产结构及农民的文化素质等原因致使农产品在发展品牌营销过程中受到种种阻碍。第一,农产品品牌意识淡薄,相当部分农户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在农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是为了销售产品而销售产品,争先降价,扰乱了市场秩序,忽略了品牌建设的长远利益;第二,我国农业的散户经营不具有规模性、生产管理中没有形成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不能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商品;第三,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有待提高,提高农业产量、产品质量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目前我国无论是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还是产后的科学技术投入力度都还有待提高,在销售过程中的相关质量检测技术也有待推广普及;第四,市场信息不对称,零散的农户因不能承担市场调研等费用,盲目生产导致市场上农产品出现“卖难、卖空”等现象。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推广。
三.农产品品牌营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力度
提高农产品品质,不仅是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基本保障因素,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技术的投入不但能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也能减少污染,避免资源的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带头加大科技创新与支持力度,努力构建一个从生产、加工到营销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品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
(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生产
农产品的规模化及产业化不仅是品牌营销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的农业生产大多数都是散户经营,不具规模性,抗风险力及市场竞争力低,并且生产者之间存在着博弈,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建设与推广。因此,对于具有集体化特征的农产品品牌的管理需要政府、龙头企业、生产者共同维护,积极推进农产品的规模化及产业化。产业化及生产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合理利用资源,同时也有利于产品质量标准化的管理及农产品品牌的管理与推广。
(三)加强标准化质量管理
品牌建设的核心基础是产品质量,但我国化肥、农药、激素等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对土壤、水、空气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着我国粮食的生产和安全,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农产品的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树立优势品牌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农户的农业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的绿色环保意识,按照质量标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规范使用农用化学品。
(四)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中国的农业以散户经营为主,散户农民没有可靠的市场需求信息,一般都是根据上一年的商品价格来决定当年的种植,上一年什么商品有利可图农民就会在下一年盲目的扩种,最终导致市场上该产品出现相对供过于求的现象,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样的,上一年的农产品出现了“卖难”现象的话,农民会认为下年继续种植该农作物还会出现“卖难”从而缩减规模甚至以其他农作物代替,便会出现供不应求。产品在市场上出现的这种“卖难、卖空”现象都不利于农产品品牌的推广,同时无论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没有使农户的收益最大化,因此政府应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产、供、销”为一体化信息机制。完善的信息机制能提供相对完整的市场信息,从而能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福全.浅析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义和方法[J].商业经济,2011,(20).
[2] 徐国强.农产品营销中的品牌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0).
[3] 钟荣炳.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2,16(2):22-25.
[4] 陈俊红,王爱玲.北京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