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经营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国家经济安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基金项目: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GJ111-012)。
作者简介:张薇(1979-),女,江苏徐州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研究;翟秀文(1956-),女,河北饶阳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郭萍(1964-),女,湖北浠水人,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3-0028-03 收稿日期:2007-06-23
在传统观念中,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总是居国家安全的首要地位或核心地位。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逐渐取代军事安全、政治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中最重要的部分。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分别从发达国家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以及我国国内矛盾三个方面研究了我国经济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经济技术优势的压力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发达国家积极推行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服务于其资本的全球扩张,攫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剩余,巩固和提高其优势竞争地位。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经济技术优势、创新优势和国际规则优势,将发展中国家置于国际分工梯度的中低层次,而将自己放置在国际分工梯度的高阶梯位置,以此形成能使国际分工利益更多地向发达国家倾斜的国际分工格局。这样的国际分工格局对我国极其不利,它不仅使我国获利较少,而且严重削弱了我国抵挡发达国家传递经济危机、维护自身经济安全的能力。
1.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跨国并购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尤其是近几年来,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使资本的全球扩张进一步加强,企业兼并活动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在各跨国企业扩大占有其他国家市场、资源和技术时,往往使被收购企业所在国受到很大冲击,甚至威胁到他国的经济安全。
近年来,一些大跨国公司看好我国经济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容量,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优势,在我国某些行业和经济领域形成了较强的控制能力,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他们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廉价并购,用控股的方式吃掉在中国市场上已经站稳脚跟并且拥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中国名牌企业,强力抢夺中国市场,垄断程度相当惊人。例如,AT&T通过与上海合资,成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产品占市场份额的1/4;摩托罗拉无线通讯器材产品占据中国市场的大部分;瑞士的迅达和德国的奥的新基本上垄断了中国电梯市场。这不仅使他们获得了巨额垄断利润,而且使中国企业的民族品牌难以立足,直接抑制了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
某些行业跨国公司的垄断有可能获取关系国计民生的不宜对外披露的信息,增加了国家的潜在风险。例如IBM目前同时垄断我国银行业大型机市场和大型机服务市场。作为中国关键经济领域之一的银行业,仅由一家外国公司提供关键产品,几乎仅由一家外国公司提供关键产品的服务,这在全世界恐怕也是罕见的。当国家间战略出现冲突时,IBM必定服从美国国家战略,从而造成我国金融运行较高的安全隐患。又如,长期以来,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几乎垄断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全部审计业务,而这些企业有的往往是我国的关键行业,如能源、金融等。通过审计业务,外国机构可以获取到关键行业大量的重要信息,如我国能源规划的战略布置、国有银行不宜被人知晓的资金用途等等。现在这些国家重要经济信息已处于开放状态,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威胁(汤世生等,2005)。
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当中国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外资,真诚欢迎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时,西方国家对待中国资本的态度却变得日益狭隘。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遭遇美国国会调查;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受挫;海尔竞购美国第二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失败。看来,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地球村”的一员,但当中国人也想加入全球化的并购行列时,却遭到当头棒喝。可见,国家利益仍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2.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也对中国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是由于外国资本或技术的输入而强盛起来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商投资在我国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FDI数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仅“八五”期间,FDI就已占改革开放以来FDI的85%以上。其次,投资形式发生了变化,从新建转向并购,从参股外销转向控股控市,从资金输入转向品牌输入,从合资合作转向独资经营等。三是投资目的发生变化。上个世纪80年代,外资主要是利用我国优惠政策降低生产成本,近年欧美日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主要目的已转向占领我国市场。目前,我国的部分国内市场已经被外资企业控制,轻工行业如洗涤用品、饮料等,外商投资企业在产量、销量上占了35%~50%;程控交换机外商占70%的市场;家电、轿车等外商投资企业占据一半以上。
外资企业的市场侵占必然会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负面影响。随着外国资本的进入,其设立的外商企业不可避免地会与我国企业争夺产品市场。而我国的产业发展阶段低,企业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价格等方面缺乏与外资企业竞争的能力,这必将导致我国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逐渐萎缩,直至被赶出市场。因此,过度的外资介入极有可能使我国的产业因受到外资控制而影响经济安全。
3.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积累金融风险。无论是1994年底至1995年初的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1997年下半年的东亚金融危机,都表明金融危机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随着网络交易的发展,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具突然性和传染性。而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完善和金融监管能力不强,使金融全球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凸显出来。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加入WTO以后,中国更是加快了金融市场的开放步伐。在国际金融市场日趋动荡的时刻,为兑现“人世”承诺,具有特殊脆弱性的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着极为严峻的考验。
(1)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危机爆发频繁,使我国现行金融监管面临挑战。加入WTO后,我国原来由金融监管部门对国内金融实现直接调控的监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金融全球化的需要,而此时由于金融体系不健全,我国防范金融危机
不是依靠完善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监管体系,而是依靠不开放国际收支中的资本账户的方式。金融体系是国民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领域一旦发生危机,不但影响经济全局,而且影响政局稳定。
(2)资本的非法流动严重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金融全球化使全球范围内的资本流速大大加快,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资本的非法流动。对于通过各种渠道涌入的外资,中央银行难以识别哪些是贸易资本,哪些是投机资本,而投机资本具有极强的破坏性。这些非法流动资本在全球金融市场兴风作浪,追逐超额利润,对我国金融安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利用我国监管漏洞进行违规操作,甚至内外勾结,致使一些非法资金进入我国,扰乱了我国金融市场,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3)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金融机构的竞争压力巨大。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金融机构的并购越来越多,一些实力强大、业务全面的“金融航母”不断出现。而我国的国有银行虽然分支机构众多,但在资本充足率、服务质量、创新能力、技术条件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银行。并且,我国金融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股票、证券市场运行不规范,投融资体制不健全,金融犯罪日益严重等等问题,都为我国经济安全埋下了隐患。在此情况下,中国金融机构能否承受得住强大的外资金融机构的冲击,令人担忧。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之间竞争的加剧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近年来,不仅欧美贸易强国频繁设置贸易障碍和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反倾销,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以保护市场和保护就业为借口,利用贸易救助措施,对我国出口商品设置障碍。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调查已占涉及中国此类调查总数的60%,我国国际经济摩擦的主体已从发达国家逐渐转变为发展中国家。
1.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贸易额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反倾销税具有高额性和歧视性。例如,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反倾销税率高于100%,阿根廷、墨西哥和秘鲁的最高反倾销税在300%以上。并且,发展中国家的各种税率均高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摩擦的急剧增加,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利用反倾销税的高额性和歧视性,频频对我国出口商品实施反倾销,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提高,竞争力下降,进而导致我国的商品出口急剧下降。如2004年,印度商工部对原产于中国的窄织布做出反倾销初裁,倾销幅度为355%。即便中国企业没有倾销行为,从立案到反倾销调查,再到初裁、终裁,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企业的市场拓展进程(魏浩等,2005)。
2.打击我国相关出口地区和企业的发展
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两类产品一般不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对我国经济的主要贡献是吸纳大量就业。因此,我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摩擦急剧增加,将导致我国就业问题日益严峻。此外,由于我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类似,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存在于各自国家的市场,也会出现在发达国家市场。可以说,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范围在日益扩大。
3.容易引发国际经济摩擦连锁反应
反倾销调查具有两种效应:一是地区连锁效应,即某国对我国某一产品实行反倾销后,会引发其他国家对我国同一产品的反倾销;二是产品连锁效应,即某国对我国某一产品实行反倾销后,会引发对我国其他相关产品的反倾销。连锁反应的结果就是在我国国际经济摩擦案件急剧增加的同时,其他国家对我国经济摩擦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呈现多元化的格局。我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表明,从1979年原欧共体对原产于中国的糠醛发起对我国的第一例出口产品反倾销以来,至2004年底,世界各国对我国共4000多种产品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涉及五矿、化工、机电、轻工和纺织等多个行业,涉及产品品种繁多。
三、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国内经济矛盾加剧对我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加入WTO以后,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对国际资本、技术、资源和市场的依存性也逐步提高。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社会主义大国,西方世界既看好其市场,希望中国成为全球化的参与者,又担心中国的发展对其构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之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安全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使我国经济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增强
目前,我国经济开放程度已经超过美国和日本,外贸依存度高达70%以上,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原材料大量依靠进口;二是制成品大量依靠出口。目前全球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供应市场受众多因素的影响,时常发生价格波动,而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国内生产成本和生产自主性。另外,尽管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是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但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存在,有时还相当严重。目前,中国产品出口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新老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在世贸组织成立以来的10年里,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成员方针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占总数的1/7左右。随着我国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这类摩擦恐怕会有增无减,使得我国在国际交往中更加被动。
2.人才的竞争与流失使我国经济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引来了各国对稀有资源或战略资源的争夺。在这场资源争夺战中,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应该说是最致命的。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制约因素。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正遭遇一场不平等的竞争。来自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其优厚的薪资待遇、优越的科研条件、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了大量人才。他们对高新技术的优秀人才进行掠夺式吸纳,而这些人才无疑是我国人力资源中较为优秀的群体。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人力资源流失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对我国的影响也是长远的。
3.重要资源的匮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我国经济安全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问题也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2006年,我国GDP总量只占全球5.5%,但能源消耗量占全球16%。这种靠过度消耗取得的发展是我国资源难以承受的。
首先,我国石油资源缺乏。据统计,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由1995年的6.6%上升为2006年的4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石油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这就容易受国际石油市场波动及国际局势的影响。其次,水资源短缺。这是个全球性问题,有“19世纪争煤,20世纪争油,21世纪争水”之说。我国属于水资源紧缺且水资源污染严重的国家。我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和淡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除此之外,许多其他资源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有学者预测,我国到2010年,在45种主要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铀、铝、铁、铜、金、银、铂族金属、镍、金刚石、硫、硼、耐火粘土、磷和石棉等20种矿产都不能保证满足需求。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D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2)08-0171-02
煤炭是目前我国的主要能源,在所有能源中占75%以上。在已发生的重大事故中,有许多危害因素产生,如:煤尘、瓦斯、火灾、冲击地压、水灾等等,其中瓦斯和煤尘爆炸占死亡人数最多。在近几年的煤矿事故中可以看出,死亡百人以上的俩者占了绝大多数。在这些事故中,绝大部分是由于通风不到位或者管理不到位,再加上电器失爆或机械摩擦产生的电火花,从而引起煤尘爆炸。因此,对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具有现实意义。矿井通风的目的是稀释和排除矿井中瓦斯和粉尘等有害物质,将新鲜空气通到各个工作面尽头,给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1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人为的因素
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有人的参与,其中机械设备的使用、安装、维护,都是人在发挥作用,特别是在煤矿这个特殊环境,人的作用更明显,井下危害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安全观念、加强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培训。因此人的因素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包括安全意识、员工培训等方面。
1.1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安全,包括自己安全和他人安全,生产必须以安全为前提。
在煤矿生产劳动活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同样的环境下,操作同样的设备、工具,或干同样的工种,有的员工就很少出事故或基本上不出事故,而有的员工却老出事故。所以,事故产生的原因,一般来说人的安全行为占主导因素。在生产活动中人是主动能动者,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生产需要,是事故产生的关键。人的安全行为归根到底又来自于人的安全意识,因为每一个人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来自不同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在实际工作中会受到来自家庭、生活、人际交往方面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工作中带着情绪工作会给安全生产带来重大威胁。例如: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或着被什么事情时,思想负担加大、精神压力也随之增加,若此时得不到及时解决,一旦在工作中再碰上个烦心事,此时会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下去对人的心理健康也会产生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工作,思想会跑题、工作走神,很容易引发事故,如果再加上煤矿这种恶略的工作环境更容易引发事故。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一份子,我们始终要抱有一种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安全生产过程中,把好安全这根线,做到先安全后生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尊重客观事实,是我们每个人必须要做到的,凡事违反规律或偷工减料的必然会付出沉重代价。历史和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安全平稳的时候,越是生产完成顺利的时候,越要高度戒备,保持警惕,增强安全忧患意识。忧患促人警醒,催人奋进。因此,增强安全忧患意识有利于提高煤矿安全责任感、使命感。保持忧患意识,是每个企业员工都必须做到的。
1.2员工培训
煤矿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可以直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培训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培训能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加强对职工的安全培训,对提高企业安全度和安全生产必不可少。
2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物质的因素
物是过程控制管理的依据。因此对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物质的因素的分析,尤其在在煤矿井下,安装监控检测设备对机械设备和人员进行实时监控,特别是对井下机电设备安装“三大保护”装置,保证人员安全生产,从而在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保护人生安全。
2.1过量能量
过量能量是指由于提升运输机械、采掘机械、通风、排水设施、起吊设备等机械设备的挤压、拖拽、打击、物体坠落、机车脱轨、翻车及通风事故等而造成的现象。
由于井下巷道的局限性,给井下机械设备的运输、安装的都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在运输过程当中容易发生碰撞、挤压、摩擦等现象,撞坏巷道壁、产生电火花,遇上煤尘、瓦斯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极易发生事故,给企业和个人以及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又如:在机电硐室中机器设备长时间运转会产生热量,那就要进行降温措施,井下环境一般都比较潮湿,需要专人进行看护和维修,若员工安全思想弱化,不及时维修和检查,长时间下去极易出现问题,变压器发热再遇到井下的瓦斯,达到瓦斯爆炸条件,一旦发生就能给煤矿带来事故。
2.2危险物质
煤矿井下存在各种危险物质,现举出对煤矿影响最大的瓦斯来进行分析。瓦斯爆炸的三个条件是: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瓦斯爆炸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定浓度的甲烷和空气中的氧气在一定温度作用下产生的激烈氧化反应。因此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高温火源和瓦斯浓度加以控制是重中之重,其中影响瓦斯浓度的因素,又包括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煤的自身特性,煤层透气性好,瓦斯压力大,可以释放存在煤层中的瓦斯,在地质构造带附近瓦斯涌出量往往增加或者减少。如封闭型的地质构造往往容易积存瓦斯,开放性的地址往往容易释放瓦斯。所以研究煤层瓦斯爆炸条件,分析影响因素,从最根本上防止瓦斯事故发生。在煤矿治理瓦斯方面,首先,如开采解放层、建立瓦斯泵站、建立抽放钻场、掘进抽放瓦斯巷等等,对防止瓦斯的根本措施,其次,加强通风管理,建立健全可靠的通风系统,保证整个煤矿和各个工作满面都有足够的风量。最后,煤矿要建立监控检测系统,各个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安装瓦斯探头,将探头数据实时上传,并同时安排瓦检员测量,做到人际联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瓦斯,防止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
3矿井通风安全控制中环境的因素
3.1科技环境因素
3.1.1技术装备
矿井必须配备有足够数量的风表、干湿温度计、空盒气压计、U型倾斜压差计、皮托管及矿井通风多参数检测仪等通风检测仪器仪表。其数量应能满足矿井通风日常管理、瓦斯等级鉴定、反风演习工作的需要,并按矿井需要测风和测定通风阻力以及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
3.1.2科学理论的研究
煤和瓦斯突出迄今仍是世界上煤矿矿井中最严重的灾害,而我国又居世界首位。煤和瓦斯突出的发生理论一直是煤炭科学研究的重点,也是迄今未得到解决的科学难题之一。
人类对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已经近200年了,对突出机理的假说不下40种,尽管各有差别,但归纳起来有六类,主要的仍然是三大类:瓦斯主导学说、地压主导学说、综合作用假说。本文介绍有代表性的几种假说。其一,瓦斯主导学说,该类学说认为,瓦斯是突出的主要原因和能源,而地压和煤的物理力学性能则是为突出创造了有力条件。该类学说主要包括以下假说:“瓦斯包”说、突出波说、瓦斯膨胀说、瓦斯水化物说。其二,地应力为主导作用的假说,包括岩石变形潜能说、集中应力说、应力叠加说。其三,能量假说。其四,应力分布不均匀假说。其五,化学本质假说。包括爆炸说和重碳说。其六,综合假说,此假说种类很多,有代表性的是前苏联霍多特等人于1976年最先提出的。其要点是:除了地层重力,高压瓦斯外,在煤层中不存在任何其他能源。上面介绍的突出机理不难看出,瓦斯是突出的主要因素,没有瓦斯就谈不上瓦斯突出。没有瓦斯的动力现象称之为冲击地压;没有动力效应的瓦斯急剧涌出称之为瓦斯喷出。因此可以说:治理瓦斯突出的方向是消除高压瓦斯的存在。所以我国治理瓦斯的行政强制手段是“四位一体”防突。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要求:国有煤矿中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要严格按照《煤矿瓦斯抽采基本指标》的要求,制定和落实瓦斯先抽后采的措施,推进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加大瓦斯抽采力度,真正做到“多措并举、应抽尽抽、抽采平衡”,实现抽、掘、采关系平衡,确保不抽不采,达不到瓦斯抽采指标要求的不采。发现达不到抽采指标要求的采掘工作面,要立即停止生产,限期达标,逾期仍不达标的,必须按瓦斯抽采达标煤量核减煤炭产量计划;对小煤矿中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和应进行瓦斯抽采的高瓦斯矿井,必须制定并落实瓦斯抽采规划,建立瓦斯抽采系统,逾期未安装或不投入使用的,一律停止生产。这将对以后煤矿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3.2管理环境因素
①管理方式。通风安全管理是一种跨门类、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漏都有可能引发事故,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
②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数量配备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建立动态的考核和选拔机制,加强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只有合格负责任的管理人员,才有合格的安全管理,把最恰当的人用到最恰当的岗位,搞好安全管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③资料分析。煤矿井下生产情况复杂多变, 时时刻刻存在危险,因此必须建立资料库,对瓦斯、煤尘、火灾等建立档案,经常测量数据。 煤矿瓦斯、煤尘是矿井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对其进行资料收集、分析制度对安全生产有至关的重要作用。
3.3社会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煤炭开采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沉陷(井工开采)、土地挖损(露天开采)、煤矸石堆存占地三个方面。水资源压力加大。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发展方向呈反向发展,因此,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必然加剧工业用水,水资源有限,开采越多的煤炭资源,就需要更多的水资源,对水资源也是一种浪费。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尽管煤炭资源相对丰富,但按人均占有量计算,我国仍然是能源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对于提高能源保障和改善环境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结语
安全与生产、效益是密不可分的。安全是企业生产的前提,生产是效益的保障。实践证明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保证生产,再多的经济效益,也抵不上一次安全事故。
1 引言
云计算是当前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是产业界、学术界、政府等各界均十分关注的焦点。在云计算环境中, 用户不再拥有基础设施的硬件资源,软件都运行在云中,业务数据也存储在云中,因此云计算安全关系到云计算这种革命性的计算模式是否能够被业界接受。本文将对云计算所面临的诸多安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 云计算引入新的安全问题
云计算的新特征带来了诸多新的安全问题:
①数据位置不清晰造成数据保护和隔离问题: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不再是存放在某个确定的物理节点上,而是由服务商动态提供存储空间,这些空间有可能是现实的,也可能是虚拟的;可能分布在不同国家及区域。传统上通过物理和逻辑划分安全域实现数据的隔离和保护,在云中无法实现。保护数据是安全的核心目标,数据位置的不确定性势必给整个安全防护体系带来重大影响。
②分布式网络存储状态下的用户隐私保护: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虚拟性与匿名性等特点,无疑为隐私保护带来了挑战。传统模式下,用户可以对私有数据进行有效的隔离和控制,而在云计算环境下,数据的存储安全完全由云计算提供商负责,数据安全不再依靠机器或网络的物理边界得以保障,使得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更加突出。
③虚拟平台安全与云计算服务可信:云中大量采用虚拟技术,虚拟平台的安全无疑关系到云体系架构的安全。随着功能与性能上的不断提升,虚拟化平台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庞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目前,虚拟平台的安全漏洞不断涌现,如果黑客利用漏洞获得虚拟平台管理软件的控制权,将会直接威胁到云安全的根基。
④云计算条件下病毒、木马及僵尸网络的防护:病毒与木马的防护始终是网络安全的重要内容,在云中,病毒与木马除了传统的传播及破坏方式外,一旦其利用漏洞掌握了云的控制权,其复制、传播和破坏能力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病毒所能及。
3 云计算中确保信息安全的具体方法
尽管云计算存在安全问题,但它仍然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机遇。
在云计算方式下,数据是集中存储的,这样至少给数据安全带来了两个好处:降低了数据被盗、被破坏和外泄的可能。这也是云计算服务商讨论最多的一个优点。在云计算出现之前,数据很容易被泄露,如便携式笔记本电脑的失窃、计算机维修时的数据被盗。而随着云计算的推广应用,用户可以将自己的数据存储在“云”中,只要用户能够接入Internet,就能根据需要随时进行访问,根本就用不着自己随身携带,也用不着自己去维护或维修。
能够更容易地对数据进行安全监测。数据集中存储在一个或若干个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管理者可以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负责资源的分配、负载的均衡、软件的部署、安全的控制,并能更可靠地进行数据安全的实时监测以及数据的及时备份和恢复。
3.1 云计算用户的安全办法
3.1.1 听取专家建议,选用相对可靠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用户在享受云计算服务之前,要清楚地了解使用云服务的风险所在。一般地,专家推荐使用那些规模大、商业信誉良好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Gartner咨询公司副总裁DavidCearley表示,“使用云计算的局限是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的敏感问题,企业必须对云计算发挥作用的时间和地点所产生的风险加以衡量”。企业通过减少对某些数据的控制,来节约经济成本,意味着可能要把企业信息、客户信息等敏感的商业数据存放到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手中,对于信息管理者而言,他们必须对这种交易是否值得做出选择。
3.1.2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幸运的是,一点点常识和一些简单的正确电脑操作练习可以将这类安全性失误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将你的机密资料放在云端上,如果你真的放了,例如利用网上银行时,避免在网络咖啡厅、学校或图书馆内的公用电脑上进行,也别太随便给出自己真正的联络资料,避免每个账号都使用同一个密码,就算只更改一个字母也好。云计算下增强安全意识,清楚地认识到风险,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确保安全。
3.2 用户认证与授权
在一个典型的组织中,应用在组织的外围部署了信任边界,信任边界主要是静态的,并由IT部门监测和控制。在传统模型中,信任边界包括网络、系统和应用程序,这些托管在IT部门管理的私有数据中心中,并且通过VPN、IDS、IPS等进行网络安全控制。而在云计算中,组织的信任边界将变成动态的,并且超出IT的控制,而组织的网络、系统和应用的边界将进入服务提供商的域中。
用户认证与授权旨在授权合法用户进入系统和访问数据,同时保护这些资产免受非授权用户的访问。传统的认证技术有安全口令 S/K、令牌口令、数字签名、单点登录认证、资源认证等,可使用Ker
beros、DCE和Secureshell等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安全技术。云计算的用户认证与授权措施需要具备如下的能力。
4 结语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广泛应用,云计算将会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虽然有几个标准组织在研究云计算安全,但是目前业界对云计算安全的解决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解决方法。 不少公司推出云计算安全的产品,但是创新力度明显不够, 而且通常只能解决一小方面的问题。云计算安全的研究目前大多数是存在于企业, 要解决云计算安全的诸多问题,少不了学术界的参与,未来需要企业和学术界共同解决云计算的安全问题,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方法 回顾以往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的缺陷,分析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归类划分饮食障碍类型,制定当前饮食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加以实施并持续改进。结果 实施两年来,没有发生一例饮食安全意外。结论 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是有效杜绝发生饮食安全意外的方法。
【关键词】 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
精神病人饮食安全是精神科护理的重点。由于精神症状和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饮食障碍,会引发饮食安全意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如何依法管理是当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1]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病人会出现暴饮暴食、拒食、吞食;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吞咽困难、噎食,使病人的安全受到威胁,因此精神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应贯穿于医疗护理全过程,并列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2]我病区通过实施饮食安全管理工作模式,保证了精神病人的饮食安全,现将实施体会报告如下。
1 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分析
1.1 集体进餐时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
集体进餐时兴奋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突然冲动伤人的情况发生率较高,若不加限制,几乎每天都可以发生。我病区有66张床,日平均防冲动49人次,即75%的病人有随时发生冲动的可能。
1. 2 电休克治疗前后进食、进水的危险
电休克治疗前病人进食、进水会导致治疗中发生窒息死亡,治疗后病人尚未完全清醒而仓促进食灰导致噎食。我病区 2年共有58例病人接受电休克治疗,总计624人次,其中8人次发生夜间偷食零食而中断治疗,即因此情况发生窒息的危险是1.55%。
1. 3 强迫鼻饲时,因病人不配合而易发生意外
病人受精神症状支配,持续拒食,在强迫鼻饲时有可能误插入气管而发生意外,两年来我病区共收治病人1580例,其中因拒食而鼻饲的158例,占住院人数10%。
1. 4 精神衰退病人有噎食、窒息、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由于精神病人衰退存在不同程度自我管理缺陷,有随时噎食、窒息的危险。比如:吞食食物、甚至不加咀嚼的吞食骨肉鱼刺等。由于食欲亢进、不知饥饱,有胃部急性扩张的危险。
1. 5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有导致病人噎食、晕倒的危险
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导致病人出现吞咽困难而发生噎食,741例中26例发生了明显的吞咽困难(3.5%)。90%接受氯丙嗪或氯氮平治疗的病人,会因无力、厌食、摄入不足,有发生低血压突然晕倒的危险 。
1. 6 精神病合并糖尿病有发生高血糖后低血糖的危险
大部分精神病人缺乏主诉,病人有可能因为过量进食或进食不足发生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危险;同时血糖不稳有可引起精神症状波动,如不能及时正确判断与救治,甚至加用镇静药会导致病人昏迷甚至死亡。2011年1~12月共收治965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诊断的13例(1.35%)。
2 护理对策
2. 1 饮食障碍分型
根据影响精神病人饮食安全因素的具体情况,结合我院制定的精神病人饮食护理常规,提出精神科病人饮食障碍类型:环境干扰型;电休克治疗型;拒食型;暴饮暴食型(吞咽咀嚼障碍型;吞食鱼肉骨刺型;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
2. 2 针对不同类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针对不同的类型,在护理中采用专人和集体看护,专人喂饭与鼻饲进食方式。我病区共有17名护士,包括护士长在内。护士长、主班护士及临床班护士随时评估每位病人的饮食障碍类型、饮食种类、护理方式并做好交班记录。对安静合作无精神障碍的病人,采取集体看护的方法,由巡回班护士来完成。集体进餐后安排个别进餐:对环境干扰型的病人,采取单独进食的方法,由工疗护士、主班护士、临床班护士看护。对电休克治疗型的病人,待其意识完全清醒后,采用集体进餐、专人看护的方法。对拒食喂饭型的病人,在集体进餐时,专人喂饭。对拒食鼻饲型的病人,根据医嘱,由3人完成鼻饲操作:即主班听诊、治疗班操作、临床班保护协助。禁止留置鼻饲管,必要时请主管医生参与指导。对暴饮暴食型病人,集体进餐时应限制饭量。对吞咽咀嚼障碍型病人,集体进餐时给予流食、半流或软食。对吞食鱼肉骨刺型病人,给予脱骨去刺的普食并集体看护。对合并糖尿病自我管理缺陷型病人,给予糖尿病饮食,集体进餐,专人看护。
2. 3 持续质量控制的措施
护士长每天早、午交班时听取各班护士对病人饮食管理汇总情况,控制当天饮食障碍病人护理质量,提出改进方法,主班负责在护理管理连续交班本上记录,内容包括姓名、影响饮食安全因素,饮食障碍类型,护士长不在时由主班负责。护士长每周四与主管医生共同讨论病人饮食安全问题,每周五早晨交班时向病房全体医生、护士宣布病人饮食安全措施。对特殊病人及时处理,随时质量控制,连续交班。
2 .4 效果
实施精神病病人饮食安全管理工作两年来,没有一例因管理不当而引发的安全意外。
3 体会
3. 1 告知病人和家属饮食安全危险因素可避免纠纷
当病人被确定存在饮食安全危险因素时,护士与病人及家属及时进行有效沟通,使期了解存在的影响饮食安全因素和如何配合治疗护理。当病人需要被强迫进食时,应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在争取配合的情况下有些病人可自行进食而免去鼻饲的痛苦。护士不把鼻饲作为惩罚病人的手段,鼓励病人自主进食。比如:集体进餐时病人自由排队,自由选择座位,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饮食种类。在体现以人为本,维护病人尊严的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病人不理解而造成纠纷[3]。
3.2 认真、准确、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精神科护理记录具有专科的特点,当护士遵医嘱为病人鼻饲时,护士应明确记录鼻饲的原因、鼻饲的内容、鼻饲的量及效果。重点记录约束病人的原因、时间、部位、有无肢体的损伤。
环环相扣,注重细节是环节管理的原则。在医疗护理服务中,饮食安全管理的任何环节问题都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精神科饮食安全管理是对病人实施的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左月燃.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认识与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47.
[关键词]火灾;安全疏散;火灾产物;建筑结构;疏散通道
中图分类号:TF7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340-01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型建筑物、新型装饰材料不断涌现,所产生的火灾安全隐患也不断增加。对于这些大型建筑物,其中存在的大量流动人群和处于变动中的可燃物使得火灾危险性分析更加困难、火灾危险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人员疏散更加困难。
一、人员安全疏散准则
人员疏散和火灾发展可认为同时沿着一条时间线不可逆地进行,火灾过程大体分为起火、火灾增大、充分发展、火势减弱、熄灭等阶段。人员疏散一般要经历察觉到火灾、行动准备、疏散行动、疏散到安全场所等阶段。在此过程中,探测到室内发生火灾并给出报警的时刻和火灾状态对人构成危险的时刻具有重要意义。保证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是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必须小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1、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
必需安全疏散时间RSET是指从起火时刻起到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的时间。紧急情况下的RSET包括火灾探测时间talarm、预动作时间tpre和人员疏散运动时间tmove,其中预动作时间又包括认识时间treg和反应时间tresp两部分。
RSET=talarm+tpre+tmove= talarm+(treg+tresp)+tmove
2、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
可用安全疏散时间ASET是指从起火时刻到火灾对人员安全构成危险状态的时间,主要取决于建筑结构及其材料、控火或灭火设备等方面,与火灾的蔓延以及烟气的流动密切相关。
火场上,火势发展大体经历四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和熄灭阶段。火灾初起阶段,可燃物质燃烧面积不大,火焰温度不高,辐射热不强,火势发展比较缓慢。这个阶段是灭火的最好时机,如发现及时、方法得当就能很快把火扑灭。
轰燃出现在发展阶段,其时间通常在5~8min范围之内,室内人员因火烟伤害获救的极限时间为6.8~16.2min,因此建筑内全部人员的安全疏散必须在轰燃之前为宜,通常取5~7min,即人员到达安全出口的时间不得超过此范围的允许疏散时间。
3、安全疏散标准
当建筑物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大于必需安全疏散时间时,则认为建筑物中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即:ASET>RSET
二、人员特性对疏散的影响
人员特性包括一般人员特性和反应特性,其中一般人员特性主要是人员的性别、年龄、亲属关系、占用特点等,反应特性则主要体现人员对火灾等紧急情况的敏感性、反应力等。
1、影响人员疏散的一般人员特性
影响人员疏散的一般人员特性包括人员的年龄、性别、身体健康状况等个人因素。
人员的年龄差异是影响安全疏散时的步行速度和对火灾反应灵敏性等的主要因素。一般意义上,青壮年人员的步行速度比老年人和儿童快,其对于火灾线索反应的灵敏性相对要强。
2、疏散人员的反应特性
疏散人员对于火灾做出的运动特点与正常时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非适应、恐慌行为、再进入行为、灭火行为、穿过烟气行为等。
(1)非适应
在火灾事故中非适应的典型模式包括忽视适应,或忽视有利于其他人的疏散行为,或忽视对火灾产生的热、烟、火焰的传播与阻挡。非适应包括不关门而离开着火房间,从而导致火灾穿过建筑结构而蔓延,使其他人处于生命危险的简单行为反应。
(2)恐慌行为
火灾通常会使人陷入惊慌失措之中,呈现出一种非常行为状态,其显著特征就是恐慌。在丧失判断力的情况下,人们会盲目跟从,导致人群性恐慌,从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3)再进入行为
在安全离开火灾建筑时,总有部分人员的下一个运动是转回去和再进入。其原因主要有灭火、抢救个人财产、检查火势和帮助他人。
(4)灭火行为
建筑物内人员的灭火行为反应最普遍出现在涉及个人感情或经济场所。这种行为也有可能是训练和培训的结果,或是因为专人被指派担当灭火任务的结果。
(5)穿过烟气行为
穿过烟气的行为有时是与灭火行为和向他人通知火灾的行为有关,通常是很多火灾中疏散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影响一个人做出穿过烟气的决心的主要变数是重新找到出口的位置,估计所需疏散距离的能力;第二个变数是烟气严重程度的觉察、烟气密度、烟气所携带的热量的高低程度。
三、火灾产物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火灾发展过程中将释放大量的热能、热辐射、烟气,当建筑物中的人看到平常适应的环境由于火灾而变得面目全非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恐惧心理。火灾产物中的温度、烟气层以及有毒气体会对火场中人员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疏散路线的选择和疏散准备时间,最终影响疏散效率。
(1)温度对人员疏散的影响
火灾中产生的高温,生理上会使火场中的人员感到浑身燥热,头昏脑涨,身体虚脱,在心理上又会使火场中的人员感到十分紧张、慌乱、惊恐和不安,从而迫使人们采取措施躲避高温的侵袭,如果在火场中无路可疏散时,一般会选择退到温度较低的某个角落内暂避高温。因此,在火场中最后搜索到的被围困人员,多是在墙角处、厕所内、床底下等部位。
(2)烟气
火灾烟气可定义为燃料分解或燃烧时产生的固体颗粒、液滴和气相产物。一般来说,火灾中对人员生命安全构成真正威胁的是烟气,据统计,火灾中85%以上的死亡是由于吸入了烟尘及有毒气体昏迷后致死。
火场中强烈的浓烟,最先使人们难以忍受,呼吸困难,睁不开眼睛,生理上受到伤害,由轻微中毒到深度中毒,意识能力降低,最后失去知觉以致死亡。在火场中,如果人员能忍受烟雾冲出走廊,可能就会安全疏散,而返回房间内往往无路可逃,最终或者是从窗口跳出去,或者是窒息死亡在房间内。
(3)有毒气体
现代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使用了大量的高分子聚合物,它们在火灾条件下释放的有毒有害组分要比传统的建筑材料(如天然木材)高得多,对人员的生命安全威胁更大。火灾烟气中有毒气体对于受困人员的毒害作用主要表现在火场中人员神经系统受到麻痹而失去理智。近而延缓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导致吸入有毒气体而死亡。
四、建筑结构对安全疏散的影响
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结构,尤其是建筑中的疏散通道、楼梯和疏散出口与人员能否安全迅速地撤离密切相关。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行血液净化患者,共计12 467例次,分析血液净化护理安全管理因素。结果:本组发生176例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41%。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肌肉痛性痉挛等并发症75例,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9例,穿刺内瘘血肿、出血34例,治疗告知未及时记录16例,穿刺针管因素12例。分析原因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违反操作流程、环境安全意外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血液净化室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加强环节管理,加强专科知识及心理素质培训,保证血液净化治疗安全进行。
关键词 血液净化 护理安全 护理措施 安全隐患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anagement factors affecting blood purification nursing safety
Yang Zem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Chaozhou City,Guangdong 52101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factors affecting blood purification nursing safety and countermeasures.Methods:12467 cases with blood purification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We analyzed the nursing safety management factors in blood purification.Results:In this group,there were 176 cases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The occurence rate was 1.41%.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75 cases,including hypotension,disequilibrium syndrome,muscle cramps and so on. 39 cases ad anxiety,depression and other negative emotions.34 cases had hemorrhage and hematoma puncture fistula.Treatment of that had not been recorded in 16 cases.12 cases had puncture needle factors.The reason was related to many factors,including not strong responsibility heart of nurses,patient safety management not in place,the violation of operating process,environment and safety accident and so on.Conclusion:Blood purification room shoul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core system and process,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training,to ensure the safety of blood purification therapy.
Key words Blood purification;Nursing safety;Nursing measures;Hidden danger
护理安全是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出现法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允许范围外的机体结构、功能、心理上的缺陷、障碍或死亡[1],是反映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基础。本文对影响血液净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行血液净化患者,共计12 467例次,其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76例次,入选患者符合我国医药卫生相关法规、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范》[2]、《护理工作管理规范》及科室制定的相关操作流程、工作职责要求。其中男108例,女68例,年龄18~83岁,平均(45.6±4.9)岁,慢性肾功能衰竭(CRF)109例,药物或毒物中毒35例,癌症术后2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0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1例。
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患者血液净化治疗资料,对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进行调查分析。内容包括:发生的时间、过程、护士采取措施、可能原因及护士一般资料,根据事情严重、危急程度,组织全科护士,有必要时请相关科室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进行讨论分析,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
统计方法: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P
结 果
血液净化室12 467例次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资料,共发生176例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41%。在本组资料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并发症,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肌肉痛性痉挛,其次为患者出现不良情绪。176例次不良事件构成比,见表1。
讨 论
近年来,护理安全问题等方面的纠纷日益增多,护理工作中的差错成为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监控体系[3],预防护理事故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是护理工作的方向。在本组资料中,共统计176例不良事件,分析其原因与护士责任心不强、患者安全管理不到位、违反操作流程、环境安全意外等多种因素有关,现将其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如下。
安全因素:①护士因素:血液净化室的低年资护士较多,存在经验不足、技术操作熟练程度低,缺乏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4]。随着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护理技术复杂程度增高,增加了护理人员工作的压力。加大了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的风险。在操作中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5]。②制度因素: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够,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都是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因素[6]。③患者因素:透析过程中存在透析并发症等不安全因素,如低血压、失衡综合征、肌肉痛性痉挛。绝大多数患者因长期透析,对疾病治疗缺乏信心,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个性改变等反常行为,部分患者甚至可出现自杀倾向等情绪。④环境因素:血液净化过程中存在透析设备管道连接不紧密、穿刺针脱落、漏血等问题。
对策:①设备管理:根据血液净化中心的基本标准和中心布局,做好水、电防护工作,定期检修与保养。②医护人员管理:重视护士的法制教育,继续教育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教育,通过规范化培训,让护士认识到违法行为的后果,维护患者和自身的利益[7],针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特点进行特征管理,组织学习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等操作规范,执行医嘱制度、急救药品及物品管理制度,突发事故处理流程及应急方案,透析器复用规范等,护士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工作制度。透析并发症复杂多样,要求透析护士保持高度注意力,敏捷的反应能力,每0.5~1小时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和缓解各种并发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③患者管理:透析期间控制患者水、钠摄入,体重增长≤5%,少食高磷、高钾食物,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1.2 g/kg[8],指导患者每天记录体重及尿量,对动静脉瘘患者每天对内瘘进行触诊,对烦躁不安患者、意识模糊患者使用护栏,对水肿患者加强翻身。保证患者有足够的透析时间及营养摄入,做好血液透析前、中、后心理护理工作,保证患者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与治疗。
血液净化室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及操作流程,加强环节管理,加强专科知识及心理素质培训,保证血液净化治疗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徐延琴,韩超,薛照辉.血液净化操作状况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人民军医,2012,51(6):348.
[2] 庞宝珍,李林雪.透析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7:317.
[3] 吕菲,钟惠如.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应对策略[J].上海护理,2011,10(1):36-38.
[4] 徐辉.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59-260.
[5] 苏春晓.浅析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8):429-430.
[6] 韦丽玲,蒋碧玲,莫国华.血液净化中心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干预对策[J].全科护理,2012,7(31):2879-2881.
【关键词】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二次风;低负荷;安全性;经济性
1.前言
目前,由于电网峰谷差很大,各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深度也越来越大,对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主要取决于锅炉机组的低负荷稳定燃烧能力。对于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煤粉炉来说,由于三次风煤粉燃烧放热的原因,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炉膛的断面热负荷,直接影响着锅炉的低负荷稳定燃烧能力,同时对单元机组的经济性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来分析,讨论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煤粉炉在低负荷阶段的影响。
2.系统简介
太原大唐第二热电厂1、2号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300MW亚临界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负压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一次风热风送粉,现已有4套制粉系统。制粉系统停运时,输粉机调节各粉仓和粉位。磨煤机采用钢球磨,设计煤种为较难燃和难磨的低挥发分的贫煤。锅炉燃烧系统共有4层一次风喷口,9层二次风喷口,2层三次风喷口。锅炉设计时采用了较小的煤粉细度,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二次风带粉偏大的问题。因此,制粉系统运行方式(运行套数和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进入炉膛的二次风的带粉量的多少和三次风的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给粉机的转速和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也直接影响着锅炉低负荷阶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安全性影响
3.1 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在机组减负荷时.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主汽压力降低,水冷壁的温度随之降低,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时的散热量较高负荷时增加,不利于锅炉机组的着火和安全稳定燃烧。同时,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对于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煤粉炉来说,若制粉系统套数较多,进入炉膛的三次风带粉量较严重,由于三次风煤粉的燃烧发热,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运行给粉机的转速当然进一步降低.炉膛断面热负荷和容积热负荷降低,炉膛温度下降,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三次风带粉导致给粉机转速降低十分明显。运行给粉机转速的降低,使一次风管中的风粉混合物浓度降低,减少了进入炉膛燃烧器区域的给粉量,直接降低了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促使整个炉膛温度水平的降低。
热力学温度和煤粉浓度的降低.均使燃烧反应速度减慢.均不利于燃烧的稳定、快速、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制粉系统运行套数较多,各制粉系统给煤机的给煤量不可能太大.为控制磨煤机口温度,就不可避免的要开大冷风门,使系统漏风量增加,若此时磨煤机入口再循环风门开度较小,将会造成进入炉膛的三次风量和二次风带粉量大幅增加。由于上述分析的原因,除进一步降低炉膛断面热负荷外,大量的低温三次风进人炉膛上部,由于低温三次风的吸热.又会促使炉膛整体温度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三次风和处于上层的制粉系统均在运行时.由于上层三次风距运行燃烧器距离较远,温度较低.将会造成三次风的着火不稳定,容易引起三次风时而着火,时而灭火,进而引起炉膛压力的波动。当三次风突然熄火时(如给煤机断煤等原因),将引起炉膛压力突然大幅降低,使整个火焰中心突然上移,容易引起燃烧器脱火的现象发生。而此时,运行三次风突然熄火,锅炉热负荷下降,主汽压降低,为保证机组负荷的稳定,在机组处于机炉协调方式或锅炉处于汽压自动方式时.调节系统就会自动增加运行给粉机转速和总风量,造成炉膛温度的急剧下降,容易引起锅炉灭火。
3.2 对煤粉着火的影响
炉膛内煤粉气流的燃烧过程分为吸热、着火、燃烧、燃尽等阶段。将煤粉气流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为煤粉气流的着火热。当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时,运行中的给粉机转速下降,输粉量减少。一次风管中风粉混合物浓度降低,这相当于增加单位质量煤粉的一次风量,单位质量的煤粉着火热增加,着火点后移。根据现代燃烧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不同的煤质和煤种.煤粉气流着火均存在着最佳着火煤粉浓度。而且,挥发分越低的煤质.其煤粉气流着火的最佳煤粉浓度越高。当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时,一次风浓度降低较多,偏离最佳着火煤粉浓度越来越远,着火难度增加。
由于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炉膛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和温度水平降低越多。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低引起高温烟气对一次风煤粉气流的辐射和对流换热减弱,对煤粉气流的加热能力降低,这均不利于一次风煤粉的着火,造成锅炉低负荷阶段一次风煤粉着火稳定性降低。
3.3 对火检强度的影响
在锅炉低负荷阶段,由于主汽压下降,给水温度降低.以及一次风下部无热源等原因,一次风火焰的散热量增加,稳定性降低。若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制粉系统运行套数较多,由于燃烧器区域断面热负荷的下降和炉膛温度的降低,一次风着火距离就会更远.且着火很不稳定,火焰根部的闪烁频率及火焰强度显著下降,火嘴的火检强度在临界值附近摆动。根据给粉机控制逻辑.当火检强度低于临界值,在10秒内不能达到火检门槛值以内时,对应的给粉机就因失去火检而跳闸.从而引起更大的扰动。由此可知。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不合理,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对锅炉的安会、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4.经济性影响
当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时,锅炉的过剩空气系数降低。锅炉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磨煤机冷风门的开大,又使系统的漏风率增加。由于制粉系统的通风量增加.单位煤粉的能耗大幅度增加而效率却大幅度下降,而且因通风量增加、煤粉变粗、锅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换热增大。同时.制粉系统运行套数的增加,又造成单元机组的厂用电率明显增加。
5.较合理的制粉系统运行方式
在锅炉低负荷阶段,随着制粉系统运行套数的减少.炉膛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明显增加(给粉机转速增加明显)。根据三次风布置的特点,在锅炉低负荷阶段,为保证二次风着火的稳定和减少给煤机断煤等因素对炉膛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在输粉绞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留2套制粉系统为宜,磨煤机入口冷风门全关,磨煤机出口温度靠调节给煤量、磨煤机入口再循环风门及热风门控制,以减少系统漏风,降低单位煤粉能耗。而且.磨煤机入口再循环风门应尽可能的保持较大开度,以减少进入炉膛上部的三次风量和带粉量。进一步提高运行给粉机转速,提高断而热负荷。在输粉绞龙故障的情况下,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同时运行的制粉系统亦不应超过2套,可采用轮换启停各制粉系统,加大给煤量以迅速提高粉仓粉位;尽可能提高炉膛的断面热负荷,努力营造有利于煤粉气流着火和炉膛燃烧稳定的环境.以确保在低负荷阶段锅炉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关键词:新时期;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安全性;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02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计算机作为新时期信息的主要载体和工具,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以及人民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
1.1 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否受欢迎主要以用户的数量为参考标准。新时期下,计算机用户数量以及高端用户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1]。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计算机的普及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倡导计算机普及教育,大多数城市已从小学生群体开始抓计算机教育。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小学教育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教育的普及扩大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辐射范围。2、现今,电子产品处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电子产品种类多、数量大、更新速度快,商家通常采用降价的方式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进而抢夺电子市场。其中,相较其他电子产品,电脑的降价空间最大。此外,电脑品牌多、优惠多,成为老百姓必备的家电之一,从而促进了电脑的普及。3、当前的信息化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方便、快捷、实用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满足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总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其备受广大用户青睐。
1.2 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地运用,其主要体现在云计算、大数据、O2O模式、平台整合等四个方面。
1)云计算
新时期下,云计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较以往的信息技术,云计算减少了用户终端的承载负荷,提高了用户终端的使用效率。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其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云计算,是分布式处理、并行处理、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是计算机的巨大革新,其赋予了计算能力使用价值,用户通过购买(支付价值)来获取去使用其的权利。当然,云计算有别于商品,其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2)大数据
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高科技时代下的产物。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加强了收集、处理用户信息的能力。大数据可以将用户的体验细节完整的保存下来,其主要包括用户使用时间、地点、做了哪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相关科研单位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探究用户的使用心理、习惯等,在研发层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3)O2O模式
O2O是Online To Offline的简称,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2]。O2O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三赢”:对本地商家来说,O2O模式要求消费者网站支付,支付信息会成为商家了解消费者购物信息的渠道,方便商家对消费者购买数据的搜集,进而达成精准营销的目的,更好地维护并拓展客户。此外,O2O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商家对店铺位置的依赖,减少了租金方面的支出。对消费者而言,O2O提供丰富、全面、及时的商家折扣信息,能够快捷筛选并订购适宜的商品或服务,且价格实惠。对服务提供商来说,O2O模式可带来大规模高黏度的消费者,进而能争取到更多的商家资源,掌握庞大的消费者数据资源,且本地化程度较高的垂直网站借助O2O模式还能为商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
4)平台整合
移动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移动终端平台的面世,引发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平台的整合。整合平台后用户可以体验到“一平台操作,多平台分享”的乐趣,进而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2 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性
2.1 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隐患
1)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隐患
安全漏洞是指受限制的计算机、组件、应用程序或其他联机资源的无意中留下的不受保护的入口点。电脑上存在很多的软件、操作系统,其中绝大多数都对网络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使用不当,极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网络系统瘫痪,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3]。例如:代码注入,会话固定:这是一种会话攻击,通过该漏洞攻击者可以劫持一个有效的用户会话;路径访问:该漏洞旨在访问储存在网页文件外的文件或者目录;弱密码:字符少、数字长度短以及缺少特殊符号;硬编码加密密钥:提供一种虚假的安全感。
2)硬件设施配置不科学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硬件是某些物理装置的总称,其主要包括电子、机械、光电元件等。硬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有机整体的形式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正常运转提供必要的服务。对于硬件设施的配置,要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才能避免显卡、中央处理器等出现安全隐患。提高配套硬件的使用、安全性能,确保用户的资料、信息等得到保护。
3)人为方面的安全隐患
人为因素是指人的行为或使命对一特定系统的正确功能或成功性能的不良影响。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中,人为方面的安全隐患主要有:人为使系统出现故障或发生机能不良事件;人为地泄露用户信息资料等。例如:日常生活中,笔者会经常收到一些陌生的短信,电话等,而且还遇到QQ、文件方案被盗等事情。这都是信息缺乏安全保护的表现。
2.2 新时期下提高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安全性的策略
1)增强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指的是一个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合而成、在内部网和外部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是一个位于计算机和它所连接的网络之间的软件或硬件。防火墙具备只有符合安全策略的数据流才能通过防火墙,非常强的抗攻击免疫力,细致的防护能力,阻断能力等特性,其能够有效地保护计算机。但是,防火墙的保护功能受限制,其对内部攻击、有毒文件输送等毫无抵御作用。
2)加强病毒防范技术
计算机病毒同人体内的携带的病毒不同,其是一种指令、程序代码,给计算机的运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病毒异常独特,其主要有传播性、感染性、表现性等特性。由于计算机病毒的特性,一旦遭受计算机病毒,将会对电脑系统造成不可预计的破坏,且不容易清除。因此,加强病毒防范技术极其必要。深入了解、研究计算机病毒,并对症下药,从根本上阻断、消除计算机病毒的入侵,从而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3)设立身份验证技术
为确保用户的资料、信息等隐私的安全性,计算机可采取验证身份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有效地身份验证技术,对改善用户资料丢失,被盗用、篡改的现状颇有裨益。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主要包括身份证、面部特征、手掌特征、虹膜扫描识别或指纹识等方式。通过验证用户身份,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4)签订安全协议
安全协议,旨在确保网络用户的使用安全,其主要通过密码学来完成协议签订。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保护网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安全协议的存在,对加强用户的思想道德建设十分有益。
3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
1)巨型化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具有极高的运算速度、大容量的存储空间、更加强大和完善的功能,将来主要用于航空航天、军事、气象、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学科领域。
2)微型化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微型化成为市场走向。第一块微处理器芯片的产生标志着计算机开始迈入微型化时代。计算机芯片集成度的高低关系着计算机的功能、微型化进程,其越高,表明计算的使用性能越强大。芯片的微型化,推动了计算机的微型化,拓宽了计算机的应用范围。
3)网络化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深入发展,其不断满足政府、学校、企业、科研等领域对电子信息技术的各种需求。同时,网络概念亦被广大网络用户熟知。计算机网络将不同地理位置上具有独立功能的不同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互连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共享资源、交换信息、协同工作[5]。计算机网络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此外,计算机网络发展水平对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智能化
智能化,即使计算机如人类一样开展智力活动,主要包括学习、感知、判断、推理等。智能化形势下,计算机可以通过语言与人类自然交流,实现了人机的良性互动。此外,其可以利用已有的和不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能解决复杂问题,具有汇集记忆、检索有关知识的能力。
4 结束语
新时期下,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其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高效改革、发展,而且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优化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体系,对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希冀,通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未来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能够取得更骄人的成绩,进而为广大计算机用户创造优越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海英.新时期计算机技术的改革与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171.
[2] 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80-82.
[3] 姚新迎.新时期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J].硅谷,2013(22):166.
【关键词】复杂环境;深大基坑;安全;施工技术;数值分析
前言
鉴于基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开挖深度越来越大、施工面临环境越来越苛刻,深大基坑工程的施工势必会带来更多更复杂的城市地质灾害问题。正确地预测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合理的施工方法是保障基坑安全及环境保护的前提[1]。目前软土地区基坑施工及环境保护研究较成熟[2-4],但针对深圳地区复杂地层条件下的基坑施工及其对周围环境影响的研究仍然不足。
1 工程概况
深圳福田综合枢纽地铁车站位于整个综合枢纽工程西北位置,是地铁2、3和11号线的换乘体,车站周边环境复杂,车站范围内管线较多,车站北侧高交会馆旧址规划为深圳福田CBD金融聚集区,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其他金融业相关的高级写字楼,目前深交所基坑已施工完毕。车站南侧为中心区布局最为密集、开发强度最高的高级办公商务区。车站位置及周边环境见图1。地铁3号线车站为地下三层侧式站台车站,车站全长200.2m,标准段宽24.8m,车站外包总高22.42m,车站基坑开挖深度约25.77m~26.97m。地铁2、11号线车站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车站全长548.82m,2、11号线车站标准段宽43.4m,车站标准段基坑开挖深约18.71m~20.11m,与3号线换乘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25.37m,与广深港换乘段基坑开挖深度约为30.52m。
基坑围护结构形式为地下连续墙或钻孔桩及旋喷桩止水+立柱桩+内支撑的结构形式,11号线东端80m范围以及3号线南北两端第一道支撑为钢管支撑,其余部位第一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撑,2、3、11号线竖向其他道支撑均为钢管支撑,基坑内设置立柱桩+格构柱,格构柱上设置联系梁横担钢管支撑,形成整体受力体系。
2 施工技术
2.1 地下连续墙安全施工措施
本工程福田站2、11号线与3号线换乘段连续墙深30.5m,与广深港换乘段连续墙深达35m,厚1200mm,对地下连续墙的技术要求较高。11号线东端头围护结构地下连续墙厚1000mm,深28m,施工中就如何防止槽壁坍塌、保证槽壁垂直度、锁口管顶拔等,均有较高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技术措施。
(1)泥浆控制
本工程砂质粉土及淤泥质粉质粘土层中局部存在粘质粉土夹层,在动水情况下易产生流变现象,该类土层在地下墙成槽过程中较易坍塌,采取以下措施:
① 调整泥浆指标
泥浆采用优质膨润土,并掺加了适量的加重剂重晶石粉和防漏剂纸浆,使泥浆的护壁性能更好。
② 泥浆施工工艺和设备改进
由于穿越含砂率较高的砂质粉土、大量泥沙颗粒、水泥成分和有害离子会不断混入,使得泥浆粘度、比重大幅增加,使泥浆受到污染而变质。因此,泥浆使用一个循环之后,要对泥浆进行分离净化,可提高化学指标仍然满足护壁需要的泥浆使用率。
(2)施作深导墙
本工程车站中部有人行隧道横穿通过,施工过程中采取先破除人行隧道至底部,然后从原状土上施工深导墙,这样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过程中槽体的稳定,减少塌方的发生。
(3)锁口管起拔措施
由于地下连续墙深度达到35m,锁口管自重、混凝土的握裹力和土体的摩擦力,常规的引拔机将难以达到顶板施工要求。为此采取以下有针对性的施工措施:①使用具有更高引拔能力的顶拔机;②增强顶拔基础强度;③准确掌握混凝土初凝时间。
(4)地下墙接缝防渗措施
本工程地质条件相对复杂,多层土体容易产生流砂现象。为此对于地墙前后幅搭接时间超过7天的,或出现有坍塌的地下墙接缝,以及转角部位地下墙接缝处在基坑外侧采取高压旋喷桩加固防渗。
2.2 深基坑土方开挖安全施工技术
福田站作为典型的长条形地铁车站,其基坑长达548m。对于如此狭长的基坑,如何确保基坑开挖的快速、安全进行,是本工程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本工程考虑一、二层土方大面积开挖,以降低基坑整体层高;其下各层土方逐段放坡开挖,增加平台宽度,从而降低纵坡总体坡度,确保纵坡稳定。
2.3 深圳证交易所基坑安全保障措施
3号线北段东邻在建深圳证交易所基坑,其基坑边距离本工程围护结构外侧只有5m,由于深交所基坑已开挖到底,且已进入结构施工阶段,而本工程基坑深度比之较深,考虑保证基坑开挖时基坑的稳定性,开挖前,在本工程基坑东侧邻近深交所单排桩范围施作一排人工挖孔桩,原设计东侧为地下连续墙,考虑浇注混凝土时混凝土的侧压力较大,对深交所基坑稳定性造成影响,故将此处地下连续墙变更为钻孔桩+旋喷桩止水,减少因混凝土侧压力对深交所基坑稳定性造成影响,围护结构施工完成后,桩顶冠梁与深交所围护桩冠梁之间用钢筋混凝土板连接成整体,形成三排桩钢架整体受力形式,然西、北两侧围护结构形式采用连续墙或钻孔桩+锚索的支护形式,保证基坑开挖时基坑的稳定性。
2.4 支撑体系稳定性控制措施
3号线北段施工场地较狭窄,支撑架设时,南北向60m基坑长度范围内无吊装机械操作位置,3号线及广深港与2、11号线节点范围,由于基坑跨度为43.4~48.2m,不能满足一般起重吊装设备的吊装要求,考虑满足支撑架设需求,在3号线北段以及3号线与2、11号线节点至广深港与2、11号线节点范围段各设置一台龙门吊,使用龙门吊进行钢管支撑的架设。其余部位采用汽车吊配合支撑架设施工。按照设计要求,11号线东端80m范围第一道支撑为钢管支撑,其余2、11号线第一道支撑均为钢筋混凝土支撑,为确保基坑开挖的稳定性,待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撑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支撑以下土方。
施工中采取措施对钢支撑系统实施控制:1)设置稳定可靠的支撑桩。2)控制活络端头伸出长度。3)采用悬挂式楼梯与地下墙直接连接以防止对支撑造成超载。
2.5 加强施工监测
本基坑工程开挖深度较大,土质条件相对较差,施工中,对地下围护结构体的水平位移与沉降、基坑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及周围建、构筑物变形等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分析,并反馈到施工中,调整施工参数,确保基坑的位移及周边环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
3 施工环境效应分析
对施工逐级开挖、支撑的装拆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环境效应。
3.1 数值模型
选取开挖深度最深的广深港节点即2、11号线50~57轴段的纵剖面建模并进行开挖模拟。图2为所建几何模型。分析对象的底部设在地面以下50m处。模型范围取为宽80m、深50m的长方形土体。
开挖宽度为48m,深度31m。开挖两边由35m深的地下连续墙支撑,墙间每隔5m设一水平支撑。开挖分七步进行。开挖土层大致分为6层,从上至下分别为人工填土层4m,砂土层4m,粉质粘土层5m,砾质粘土层7m,全风化岩石层7m,最下面是强风化岩石层。开挖土层参数详见表1。
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图3为变形云图。基坑外土体距离连续墙越近,位移越大,即受开挖影响越大。图4为总应力云图。围护结构周边土体最大应力区域与之形成了一个约15°的夹角,这是土体侧压力与重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3.3 施工效果分析
距基坑围护结构8m地表测点A的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变化曲线如图5和图6所示,实测数据与数值计算数据整体走向及最终稳定数值大致相符。随着基坑土体的不断向下开挖,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不断增大,基坑开挖到基底时,地面沉降和水平位移分别达最大值21mm和19.5mm,均少于设计警戒值的30mm和25mm,因此按本工程基坑开挖是安全可行的。
4 结语
繁华市中心施工深大基坑,环境条件复杂,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分布密集,变形要求控制高,施工风险大。本文根据深圳福田综合枢纽地铁车站基坑周边环境特点、工程地质特点和工程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施工安全关键措施,并辅以开挖过程环境效益的数值分析,确保了基坑施工主体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可供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卫东, 刘国彬. 基坑工程手册[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高华东, 霍达, 陶连金. 北京光彩大厦深基坑开挖现场监测与理论分析[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 1(3): 423-427.
[3]李青林,刘军,贺美德. 地铁车站基坑变形规律及施工控制方法[J]. 市政技术, 2005, 23(4): 215-217.
[4]孙凯, 许振刚, 刘庭金等. 深基坑的施工监测及其数值模拟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4(2): 293-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