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理想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想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想教育培训

第1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继续教育;培训管理;项目化思考

教育与人们的思想联系密切,社会工作发生新的变化,教育也要随之变化,我们经历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点,中小学的教育更看重知识面的拓展,高中教育是文科和理科的专业化学习,大学后方向确定专业化内容也被确定了,并通过对该领域的深层次研究,让人们今后从事相关研究。继续教育是在大学生学习生涯结束后从事的专业化再教育工作,通过再教育丰富人们的工作内容定位,并针对某一问题做细致深入研究。

一、管理项目概述继续教育的实施特点

1.管理项目概述

管理项目与社会发展同步前行,且社会的发展很多项目在建设的前期、周期和后期都需要专门的人员以及团体做组织、沟通和协调,目的是保障活动的顺利开展。社会发展进程中,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也开始沿用管理项目的理念,改革管理内容,建立系统化的管理理念,成立专门管理部门。由此可见,管理工作已经充斥到整个市场内,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管理项目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为提升管理项目工作的新意,就应在管理中做好项目构思,进而提升管理项目的竞争能力。创新工作的开展不仅要以基础知识累计为前提,更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补充知识,继续学习深化现有的知识,更新原有旧知识系统,以期在研究学习中突破管理项目的困境。

2.继续教育实施特点

(1)满足新知识学习继续教育实施中,管理人员需要考虑培训内容的时代性,即要满足与时俱进的要求,培训内容最好集中新技术和新理念,目前很多高层次人才对于基础知识有牢固的掌握,因而成就的管理知识不适宜在继续教育活动中推行,若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不但会浪费时间,更容易局限人才思维能力。新知识培训时,需结合市场技术信息的更新换代要求,研讨部分领域的新课题,结合新知识内容,更新市场信息及时,并且对市场中的某一领域话题做研究和讨论,以学习者的基础技能为基础的吸收前提,转化研究方案,拓展现有知识。(2)适应短期高效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求被教育者了解行业内的各项细则,且要求其有较好的的接受能力,探究某一个领域专业知识的时候要先疏通这一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被疏通以后高端人才就能在此过程中做工作探索。其实实际工作中不需要太长时间开展再教育活动,只需要固定好科技的研究和考察方向即可,在探讨创新知识体系的同时,要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应用中适应培训要求。

二、继续教育培训管理的问题

1.监督不到位管理落后

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主要通过“窗口”面向社会,故为教育工作的阳光单位,故此在组织继续教育的时候要满足教育的高质量和严规范要求,让教育适应市场需求,且传授出的知识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但,目前部分教育机构没能重视继续教育,并将其视为教育活动的附属产品,不能将继续教育工作看成教育活动的首要任务,导致教育机构或者教育培训管理部门在工作过程中存在死角,不能时时监督管理工作的推行和实施。

2.教学方式单一

师资力量薄弱部分教育机构将教学关注点集中在正常教学任务拟定上,忽略继续教育在教学机构中的地位,导致从事继续教育的工作人员流动性大,得到的晋升机会也很少,所以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另外,部分教育机构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中,招收的教师标准和流程都不能保障公开和透明,这就导致参与培训的教师师资力量偏薄弱。甚至部分机构在继续教育过程中,还沿用传统的集中式教学模式,培训者被动的听教师传授知识,但是知识内容和新颖度没有变化,其实传统的灌输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教学规律,导致继续教育模式单一,内容枯燥,发展性差。

三、继续教育项目管理可行性措施

1.树立项目管理思想

管理的思想决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在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推行进程中,由于项目管理充当管理的基础也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故此,要精准的解读项目管理内涵后,结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特点和规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此继续教育的培训领导要树立项目化管理思想,研究项目管理中的内涵或者实施要素和实施方法,并将各类管理要素都集中的使用在继续教育的培训管理中,满足继续教育的项目化管理要求。

2.制定项目管理规划

继续教育培训是由多个培训项目共同开设起来的,为让项目管理规划周密性好,就要求各个部门集中人力、物力和设备优势开展资源的协调和优化,并进行动态化管理,让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管理中顺利推进下去。为让培训更为高效,分解结构的方式细化工作任务是比较可取的方法,任务分解后要根据逻辑关系制定管理规程。

3.确立项目管理激励制度

继续教育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有效调动项目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应设立项目鼓励政策,主要是鼓励那些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能够主动积极完成工作,恪守职责的工作人员,保障继续教育工作高效完成的前提下,更要给予部分奖励。

四、结语

继续教育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方向,借助于管理项目化的应用,建立系统化教育管理模式,满足行业发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让高端人才可以继续接受新的系统知识,更新原有知识系统,管理项目中的教育资金,创新培养人才,通过新知识、技术、手段的运用,丰富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把累积的知识全部转换为先进的工作技能,带动社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越,陈宇婷.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引用项目集管理的可行性分析[J].亚太教育,2014,(7):11-12.

第2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对于很多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更多关注主营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往往忽略教育培训信息化管理,觉得有个专人管理就够了。实践证明,教育培训管理对人依赖性较高,个人水平直接关系管理水平高低。但是对人的要求较高,不利于教育培训长期管理。教育培训管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时间积累逐步显现成效。搭借企业信息化平台,有效、完整保存了培训档案,规范了培训管理流程、标准,减少了对人的依赖,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对管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要求,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

 

培训项目管理的内容

 

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主要分为计划管理、项目实施、培训评价和档案管理四部分。

 

计划管理

 

为提高培训的效率、效益,需要加强教育培训项目计划管理。计划编制要基于企业近年来发展规划,基于企业主营业务,基于近、远期专业人才需求,同时兼顾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确保计划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合规性。具体流程为各业务部门通过企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提交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管理专责汇总并提出全年培训计划建议,经企业审批后,在系统中生成教育培训计划,并通过系统将计划下达到各部门。各部门按照下达的计划执行培训项目。企业领导不再单独审批培训项目,提高了培训实施审批效率。为保证培训计划满足公司实际需求,每年9月份可结合实际情况对培训计划进行调整。调整流程同生成计划流程。

 

项目实施

 

教育培训计划固化在系统中,培训实施部门只能在系统中培训计划范围内提交培训申请,有效杜绝了计划外培训项目及培训项目的随意性。教育培训专责根据培训计划,审核培训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地点、人数、经费等。审核通过后,培训实施部门组织开展培训,并在系统中分发培训通知。参加培训人员可以在线报名,报名结束后即可线下组织培训。

 

培训评价

 

为逐步提高培训质量,可以通过系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参加培训的效果,参加培训人员在系统中在线填写培训心得及对培训的建议。另一方面是培训组织情况,参加培训人员在线对课程安排、培训讲师、组织管理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综合考量培训项目效果。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持续改进完善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培训作用,使培训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档案管理

 

培训资料的归档是培训知识的积累和传播的基础。传播课件是知识的传播,也是网络大学课程材料的积累。为确保培训资料及时归档,系统应设置报销时间,培训结束后10日内进行报销,报销时必须上传培训资料。可以在系统上设定报销时必须上传培训课件、签到表、费用明细等信息,教育培训专责审核后方可报销,报销的同时也归档了培训资料,有效避免培训结束后迟迟不报销、不归档的现象。

 

企业信息化平台的作用

 

搭借企业信息化平台,建立教育培训信息系统,明确了培训工作流程,树立了培训工作界面和职责,有效规范了教育培训工作,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益。

 

提供决策依据

 

日积月累,企业教育培训信息系统会积累大量数据,通过系统统计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出哪些培训是大家需要的,哪些培训受欢迎,哪些培训效果好,从而为编制教育培训计划提供参考依据,使培训更接地气,更好地满足大家需求。

 

网络大学的应用

 

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业务量的增加,员工虽然有培训需求,但碍于工作繁忙,无暇参加脱产培训。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大学应运而生。员工可以通过网络在线培训、考试,有效解决了工学矛盾,培训贯穿于员工工作、生活中。员工结合自身需求、喜好、时间开展培训。以前无法参加本专业以外的培训,现在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均可学习。培训逐渐由要我培训转变为我要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员工培训的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使企业文化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前景展望

 

全球互联网、“互联网+”的提出,为互联网发展指明了方向,教育培训工作搭借互联网这列快车,扩展了培训的方式、方法,从而不再局限于教室、讲师和时间。通过互联网,手机可以传播海量信息,培训也可以变得无处不在、随心所欲,大大提高了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在无声无息中增强了员工的综合素质。

第3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1 需求分析,目标确定

本培训课程的培训目标为:培训后,项目经理能在合同规定时间(合理)内,交付完全达到合同条款并且客户签署验收合同的项目,能够上线使用。

培训对象:网站开发门户类项目项目经理经理。

关于培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项目经理的培训如果使用课外读书方式在快节奏的工作中很难保证。据我在此公司两个月的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项目经理都会存在加班现象,甚至加班时间可以到周末。一旦所属项目在本周之内上线,那么项目经理和后端程序员就必须全程监控项目的上线使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修改,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加班。一位项目经理很可能负责3-5个项目的跟进,当然,其中或许只有一个项目在制作中,其他项目则可能停留在试用期阶段,一旦项目在试用期出现使用问题,项目经理就要协调更改。如上所述,项目经理的个人休息时间将会非常有限,很难用强制措施对其进行读书的要求,提升其个人素质。而我将这次培训设置为为期一周的课程,课程每天进行三小时,总学时为15个小时,项目经理可以在等待程序员和设计人员的工作的空闲时间进行课程培训。

项目经理是作为承上启下的作用的中坚力量,项目经理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是全部工程的总负责人,具体组织和领导项目的动态管理以及各个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组合,确保在低于公司预算情况下圆满完成本项目,达到验收合格水平。

2 学习者和环境分析

[信息类型\&数据来源\&学习者特征\&1.入门技能\&调查和访谈:

人事经理,某项目经理(对人事部门的询问和面试时的从旁观摩)\&应用环境:学习者已经具备了撰写项目进度计划表和详细了解开发时长的能力

学习环境:学习者有极强的小组协作和沟通能力。\&2.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访谈:

项目经理\&应用环境:学习者面对实际项目时,缺少案例经验,缺少应急策略,缺少应对方案

学习环境:学习者具备应急时沉着的心理素质,具备有余地的说话艺术\&3.对内容的态度和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对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增长典型案例经验的课程内容有较大兴趣,对于小组和课堂的模拟教学已经习惯\&4.学习动机(ARCS)\&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对提升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增长典型案例经验的课程内容需求很强烈,\&5.学业能力水平\&调查和访谈:

人事职员,项目经理\&受教育水平:学习者大部分为高校或高职的毕业生,有基本的知识储备和学习素质

能力水平:项目经理的交际能力经过招聘的面试可以保证一致性\&6.学习偏好\&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喜欢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进行团队间的沟通交流,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是他们的目标,也是能够被录用的前提。\&7.对培训机构的态度\&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学习者对于外聘的培训教师有质疑,对于能否获得实用技能持怀疑态度。

对于这种培训的结果并不是都十分看好,有人认为会浪费时间和精力\&8.群体特征

a.异质程度

b.规模

c.整体印象\&调查和访谈:

项目经理\&异质程度:学习者的学历大致相同,学校水平和学习力有一定差异,来自不同的省市,文化差异会较大

规模:培训规模保持在10人左右,因为学习者仍然肩负一定工作任务,仍然有2/3的员工是在岗状态,否则会引起工作人员不足的情况\&]

3 编写绩效目标

3.1 利害关系人分析

本部分不赘述全部绩效目标的编写。

a) 能够画出利害关系者与企业影响关系表。

3.2 项目成本管理

A. 项目成本管理

学生能够画出如下的按类别的成本管理,所属子项可以给出,学生能够从给出的子项列表中选择出来分别放入类别中。

B. 项目生命周期

a) 学生能够指出项目生命周期分为哪三个阶段,并能说出每个阶段成本的具体内容

b) 指出在生命周期中成本控制的核心阶段是哪里?每个阶段可以控制的部分有哪些?

c) 能够画出如下表所示的阶段成本表格

[成本\&项目决策成本\&人员工资成本\&现场支持服务成本\&项目投标费用\&差旅成本\&通讯服务成本\&\&软硬件成本\&差旅成本\&]

d) 根据详细的阶段成本明细表会用挣值法计算出各个阶段的计划成本,能够在项目的进行,因为项目某一方的需求变化引起成本变动时不断地修改计算计划成本

e) 到最后项目结项是,能够计算出挣值=计划值-实际值,通过挣值法对成本进行管理

4 开发教学策略

对于利害关系人分析的开发策略,步骤如下:

4.1 计划教学前、评测和增强活动

4.2计划内容呈现和学生参与

2. 对于支持性利害关系人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模拟练习\&由学生扮演不同的项目利害关系人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示。例如,某个项目的发起方频繁地提出了修改意见,对项目的正常进行造成了很大的阻力,这时,项目经理的扮演者要针对这一个利害关系人进行策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协商和对策。在进行完相应的对策提出后,其他学生对扮演者的对策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在进行完成多个案例的扮演后,学生自行总结案例中的收获。

4.3 为各节课安排活动

基于教学策略的课时分配

1)内容引入,案例展示,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习者能够在案例视频中意识到,利害关系人的分析和对利害关系人使用不同的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的成功完成。

2)前测:对利害关系人部分目标进行前测;对利害关系人部分进行讲授;后测:做相应的测试试卷。

3)用系统的案例进行利害关系人分析综合运用。

4)进行案例的角色扮演和讨论,得出给定案例的分析结果和决策方法,并轮流给出意见。

5)教师做出案例分析总结,汇报。

5 总结

第4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学经验 教师培训 教学激励

0 引言

据初步了解,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35岁以下的教师有200人以上,占教师总数的五分之二以上,他们已经逐渐成为教学与改革的中坚力量,他们代表着该院高职教育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学历层次高,精力旺盛,具有搞好教学工作的热情和愿望,但实际的情况是,很多青年教师刚刚毕业,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由于入职时间尚短,因此只能提供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有抛砖引玉的效果。

1 抓好新教师的入职培训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缺乏教学经验。为了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促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入职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对教育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多种途径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引导青年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加强工作责任心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重点指导。根据教师的日常工作表现,对其进行严格的考核。

2 制定个人规划,确定发展方向

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的三、五年内的职业成就对他今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说会决定他以后的发展状态和水平。所以,青年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准确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朝着目标踏踏实实地努力,一步一步地前进,并为之付出努力。青年教师刚进入角色不久,需要一个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这对于学校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这方面。青年教师自身也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并在日常教学岗位上加以落实。有了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青年教师可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

3 青年教师要练就好授课能力这个立足的根本

虽然高职院校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仍然是要保证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接受的。青年教师要刻苦钻研、潜心琢磨如何上好第一节课、以后的每一节课,多听课,不但要多听老教师、名教师的课,从中汲取宝贵的授课经验,也要听青年教师、新教师的课。

4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要向“双师型”发展

4.1 加强青年教师的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青年教师应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等,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安心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的思想观念。积极推行和实施“五个一”工程,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五个一”的成长要求。可以在新入职教师的见习期间并不承担教学任务,全程参与本学期老教师的日常授课工作,包括日常授课,作业批改,答疑解惑,试卷编写等。切实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了解和学习有关日常教学的规章制度,通过向师傅们学习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做到每节课必听。实践证明全程参与老教师的授课环节,能够迅速地提高新入职教师的授课水平。系部和教研室定期到年轻教师班中听课,听课时,听后就评,评课时,指出优点,点明不足,让新进教师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4.2 组织精品课教师培训,“定期知识分享”的培养。组织精品课负责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精品课的业务能力培训,开拓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眼界,学习和实施精品课程建设的方法等。每学期组织青年教师进行1-2次理论学习。学习各个学科《新课程标准》、《课堂评价标准》及国内外最新教育教学动态。实践证明这种措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使得组内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做到“六会”,即教育教学理论会运用,教育教学专题会研究,教育教学经验会总结,教育教学模式会提炼,教育教学观摩会评价,教育教学风格会创造。

4.3 加强教科研培训。在科研培训方面可以采用“先承接再提高”的培养模式,针对青年教师职称低不易获得项目的现状,可以加强政策方面的倾斜,一部分项目在立项后的实施阶段,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并可规定部分项目必须有青年教师参与完成,并承担相应责任,而在署名方面可以适当考虑或者不署名,仅仅作为积累经验的途径。

4.4 提高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建立“师德承诺制”,落实师德考核办法,建立起了保障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的长效机制。青年教师刚刚走出校园,走上讲坛不久,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应该不存在问题,但是作一名好学生和作一名好老师之间的跨越还是很大的。高职院校的老师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明显。并不是说知识掌握的好教学效果就一定好,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式的教育模式不能够全盘照搬,老师应该从专业的角度找到课程当中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学生学不好,责任不一定在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老师不仅仅应该从知识方面进行传授讲解,更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突出技能的掌握,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通过加大实验以及综练的比重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会上刘琦老师也提到了许多教师不愿意带综练,学院可以考虑通过一些政策倾斜改善这一现象。

4.5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中班主任工作的培训。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从而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针对该院现状,兼职班主任实施起来还存在一定难度,由于专职班主任的存在,使得兼职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及沟通及时方面的短板明显,很多系部不愿意使用兼职班主任,虽然学院一再出台相关文件,但是在执行方面建议学院做好落实工作

4.6 建立青年教师教学激励机制,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鼓励青年教师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认真钻研业务,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探索、大胆创新,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院在教师职称评聘方面应改变论资排辈现状,建立教师职称全员公开竟聘的制度,为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创造条件;设立青年教师教学奖励基金,鼓励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学院积极开展讲课、说课比赛,对教学优秀,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学院可以考虑给予奖励和表彰,并通过多种形式让青年教师上汇报课。学校将给青年教师提供各种锻炼的机会,积极推选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学比赛。

4.7 实施和完善教研室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制。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自主备课;同时也倡导课程组内的讨论和辩论,强调集体的互。定期以教研室和课程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开展说课、听课、评课,并通过调查、座谈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评课。此外,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分别从院领导、教研室、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评,实行同行听课制度,学院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同行听课不少于2次。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又能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上课效果欠佳的青年教师,采取试讲、同行点评,再上课的方式,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8 积极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两种方式,依托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合作项目、友好访问等几形式,与国内外多所院校开展学术交流,为发展青年教师的研究视野,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奠定了基础。

5 结束语

总体来讲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的总体目标:一年入门,二年过关达标,三年成熟,五年成为教育教学骨干。通过这种有计划的培训,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也不断提升他们的实际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当前很多高校在教师的培养方面不够重视,而青年教师一般在学校任课较多,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成立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显得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张宝梅.初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原因分析及其解决办法[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第5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 继续教育培训;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需求现状;问卷调查;横断面研究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9)011-0763-04

doi:10.3969/j.issn.1000-6729.2009.11.002

Chinese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Demands on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and Related Factors

CHEN MinYan1,CHEN Hong1@,QIAN MingYi2

1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chenhg@swu.省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 demands and its related factors in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in China.Methods:The sample of 1391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s was collected from 29 provinces by convenient sampling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practitioners had the highest demands for practice(4.2±1.0)and skill training(4.1±1.0).Their training demands could be summarized as three factors: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knowledge,practice and skill.The ones who had lower educational level,less work experience,or more knowledge training had more demands for these three kinds of training.For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training,junior colleges had more demands than doctors [(14.9±3.9)vs.(13.1±3.9),P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practitioner;continuing education training;demand status;survey;crosssectional study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培训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特点是从业者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培训[1]。经过20多年的不断尝试和探索,现在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培训机构水平、培训质量和数量参差不齐,培训时间短、培训标准不具体等问题较突出。国内许多学者指出,培训不足是心理健康专业工作发展的一大缺陷[2],而英美等国家的培训却相对规范和成熟。美国对职业心理学家的培训包括学历教育、专业实践、继续教育培训几个方面。对于继续教育培训,美国大多数州强制要求职业心理学家每年要参加20小时或更多的学分培训,在职人员如果想进入职业心理学的专业领域必须接受正规的学历教育或培训,如硕士或博士教育(全职或半职),或参加某心理治疗学派的系统培训(非短期培训,通常要连续几年的培训,全职或半职)从而获得其资格认证,再从事相关的心理服务[3]。英国的所有培训课程标准都必须包含九大要素,即:入业政策、理论、技能、个性发展、职业发展、咨询实践、督导、测查、评估[4]。我国目前虽然有统一的培训教材,如以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为例,包含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等多科知识,但基本上属于心理学入门知识,与专业化、技能化训练相距甚远[5]。

在美国,心理服务是分层次分级别的,如康复中心的工作人员可能仅需接受最基本的培训,更多临床心理学的申请者对从事临床工作更感兴趣[6]。我国的心理健康从业者需要什么样的继续教育培训?不同背景的从业者对培训内容的需求是否不同?这种不同是否导致其培训模式不同?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从业者的培训需求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合适的培训模式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在全国29个省份进行调查,每个省份选择2个城市,其中1个为省会城市,每个城市选取40~50人。由于随机抽样存在实际困难,请当地同行专家尽量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方便取样。(1)教育取向从业者,选自1~2所大学、中学(重点、非重点)心理咨询机构;(2)临床取向从业者,选自1~2所省级综合医院和精神科专门医院;(3)社会取向从业者,选自私人开业和企业自办机构。每个机构中抽取负责人1人,全职或兼职心理咨询专业人员2~3人。总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91份,男性519人,女性864人,8人性别资料缺失;年龄20~74岁平均(36±9)岁;临床取向者381人(综合医院292人,精神科医院89人),教育取向者746人(大学540人,中小学206人),社会取向者264人。

1.2工具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自编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情况调查表》(以下简称调查表),主要涉及心理咨询/治疗的管理与培训方面的内容,共有93个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其中培训方面包括培训动机、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类型、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需求、培训模式等。本研究选取其中的培训需求量表,该量表共11个题项,参考英国培训课程标准的9大要素[4]并增加“行业伦理规范”[3]和“自我体验”[7]2个题项。采用1~5点计分,得分越高,表明越需要该种培训。对该量表中培训内容进行因素分析,KMO值为0.878,Bartlett检验显著性小于0.001。进行主成分分析和Varimax旋转,得到3个维度,累计解释总方差71.4%。第一个因素命名为督导评估(包括督导、评估、测查和自我体验4个题项);第二个因素命名为相关知识(含相关政策、理论、行业伦理规范、职业发展和心理发展5个题项);第三个因素命名为实践技能(含技能和咨询/治疗实践2个题项)。该量表的α系数为0.899。

本研究还选取调查表中其他可能影响培训需求的条目,包括人口学变量、受教育程度、所从事的专业工作、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工作的年限、每周进行心理咨询/治疗工作的小时数、是否担任督导、从事心理咨询/治疗工作为专职/兼职、已参加培训的次数、已参加培训的内容等等。

1.3 统计方法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检验。

2 结 果

2.1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培训需求量表评分情况

让受试对培训需求量表中所列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进行1~5点评分。结果表明从业者在咨询/治疗实践和技能上的培训需求最高,对行业伦理规范和相关政策需求最低(表1)。

2.2继续教育培训需求的相关因素

2.2.1人口学因素

以性别(0=男性,1=女性)、年龄、受教育程度(1=博士,2=硕士,3=本科,4=大专,5=高中,6=其他)为自变量,3种培训分别从因变量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低,3种培训需求越高;年龄越小,督导评估和实践技能培训需求越高;女性(14.8±3.7)对督导评估的培训需求高于男性(14.3±3.4)(表2)。

2.2.2 专业工作情况

临床、教育、社会3种取向从业者的培训需求比较。结果表明:3种取向从业者在督导评估上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18,P=0.022)。LSD多重比较表明:社会取向者对督导评估的培训需求高于临床和教育取向[(15.2±3.6)vs.(14.4±3.6),(14.4±3.6)]。

采用逐步回归法考察工作年限和每周工作时间对3类培训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时间越短,培训需求越高(R2=0.005~0.017,均P

考察是否为专职、是否担任督导对培训需求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兼职者(N=774)对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需求高于专职者(N=570)[(16.7±4.5)vs.(16.1±4.3),(8.4±1.6)vs.(8.1±1.8);均P

2.2.3已参加培训情况

以已参加培训次数(分别用0~11表示0~10次以上)、培训类型为自变量对3类培训需求做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加培训次数越少,对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需求越高;参加相关知识培训越多,对3类培训需求越高;参加实践技能培训越少,越需要相关知识培训,但越少需要实践技能培训(表3)。

3 讨 论

本研究首次系统考察国内心理健康从业者继续教育的培训需求,发现目前从业者最需要实践技能培训。受教育程度越低、工作时间越短、参加知识培训越多者对3类培训需求越高;年龄小、女性、社会取向、非督导从业者对督导评估培训需求高;年龄小、兼职、非督导、参加培训次数少、技能培训多、督导评估培训少者对实践技能培训需求高;兼职、参加培训次数少、技能培训少者对相关知识培训需求高。

心理健康从业人员最需要实践和技能培训。该结果首先可能反映从业人员在上岗前接受这类培训较少。这与国外情况有所不同。比如,澳大利亚对临床心理学从业人员的培训遵从“4+2”模式,“2”表示在已注册心理学家督导下的2年工作经验[8]。美国临床心理学博士专业培训期间,大约需完成600小时~1000小时的实践课程[9]。英国对高级从业人员的培训课时一般为450小时,其中200课时为咨询技能培训[4]。其次,对实践培训的高需求可能反映从业者的压力情况。从业者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感到怀疑是主要的职业压力来源[10],我国的心理健康从业者也存在同样问题[11]。最后,接受较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从业者,更需要实践技能培训,可能是因为该类从业者专业功底越扎实,越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这提示,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不仅应该在上岗前接受大量高质量的实践和技能培训,在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中也需重点加强这方面的内容。

本调查结果发现,不同背景的从业人员存在不同培训需求。女性、社会取向及未担任督导的从业者更需要督导评估培训,可能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女性更顺从,或女性更易于表达求助的意图,而男性更不愿意示弱。此外,目前专业领域女性多于男性(专业人员),因此可能影响总体研究结果的应答倾向。社会取向的从业者对督导评估培训需求较高,提示该种取向从业者专业功底可能相对最薄,可能与美国的一般心理服务人员情况较相近[6],但由于国情所限,他们往往从事着超出专业能力的工作,因此急需督导评估类培训。美国的心理服务是分层次分级别的[6],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国内心理健康从业者的培训需求也存在层次性。因此,针对不同背景的从业者实行分层培训,可能有益于我国心理健康行业的有序培训。

在本调查中,从业者参加知识培训越多,越需要各种培训,这表明知识培训对促进重视培训有积极作用。提示,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或对低标准进入者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可能对促进行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致谢: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同行们!

参考文献

[1]李波,贾晓明,安芹.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培训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14-516.

[2]赵旭东,丛中,张道龙.关于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职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3):221-225.

[3]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Guidelines and principles for accreditation of programs in professional psychology[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6.

[4]石国兴.英国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发展及其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2),304-311.

[5]刘宣文,何伟强.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原理与技术述评[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2),451-455.

[6]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2):144-147.

[7]孟莉.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2):117-121.

[8]赵艳丽,陈红,刘艳梅,等.澳大利亚临床心理学的培训和管理[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224-226.

[9]Hall JE,Hurley G..North American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training,licensing,and credentialing[M]∥Weiner B,Stricker G,Widiger TA.eds.Handbook of Psychology.V.8:Clinical Psychology.Hoboken:John Wiley & Sons Inc,2003:471-496.

[10]Hannigan B,Edward D,Burnard P.Stress and stress management in clinical psychology:Findings from asystematic review[J].J Ment Health,2004,13(3):235-245.

第6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关联;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8-0113-05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08.023

一、引言

“企业为了解决员工由于缺少相应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而引发的绩效问题,往往需要通过培训这一干预手段提高员工绩效”。如何避免工作差错或者由于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而导致机会流失,是专家学者们所要考虑的问题。绩效导向教学是企业培训的指引,绩效导向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具体性和实用性,即缩小初学者与绩效模范之间的绩效差距,帮助企业降低培训成本,给组织和个人都带来价值提升。绩效导向教学的工作原理是建立关联,促进知识迁移,其宗旨是保证学习者所学内容能够被“学以致用”。

二、相关基础理论

1.绩效

本文中所讨论的“绩效”(Performance)是指行为的结果,而并不仅仅单指行为或者结果。它是指行为者实施了某些活动,由于这些活动的影响致使行为者的生产环境或过程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化从而造就行为的结果。美国教育技术先驱吉尔伯特(T.F.Gillbert,1974)在论述绩效概念时,将企业组织有价值的“成就、业绩”相提并论。我国的汉语与英文的绩效表达概念基本相同,都是指成绩,成就和业绩。绩效概念包括两个部分:行为与价值,但行为并不与价值等同。绩效的衡量不能通过工作量来表现,而是通过业绩来衡量工作行为。价值作为绩效概念内涵之一,工作行为就要取得组织系统所期望的、符合组织发展总体目标的成效。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企业组织就是一个系统,系统有若干职能部门构成,“过程”就是贯穿与各个部门之间的作业流程,作业流程又是由若干工作岗位组成。从系统层次看,绩效分为组织层次(关系)的绩效、过程层次的绩效与工作岗位层次(个人)的绩效。只有这些层次的绩效相一致,才能产生“合力”促进整体效应。

2.绩效导向

绩效导向是指从绩效的角度考察项目运行,将绩效意识贯穿到培训活动始终,注重培训对实际效果和工作绩效的改进,加大对培训效度的检验。培训管理中的绩效导向有双重涵义:(1)对培训活动本身的绩效评价,关注培训过程的成本、实践、效果等方面的控制。(2)对培训效果的后期绩效检验,检查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增加员工的知识积累,提高员工的相应能力,调整员工的组织行为,改善员工的工作绩效。

3.成人学习理论

成年人的学习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人的学习是一种相互协作的活动,通过协作激发他们的兴趣,开发智力,增强人的能力。协作的基础是成年人的经验,尤其是他们在社会交往方面的经验。协作及经验的充分共享成为他们共同解决问题的宝贵资源。美国心理学家戴维·库伯(David Kol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体验的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四个步骤: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的理解、应用实践”。体验式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开始,先行而后知。成人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体验的方式,是在探索和解决工作、生活中难题的同时获得新知识,掌握相关技能,转变思想观念的过程,帮助提高人的能力与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特点

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是在成人学习理论与绩效理论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以工作场所中的真实事件与程序作为教学材料,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帮助,提高学习者绩效水平。因此,绩效导向培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明确的目的

绩效导向的目标必须具有目的性、针对性、具体性与适用性,因此也被称为“目标导向”。通过培训能够在工作场所改进员工的实践行为以提高绩效,缩小学习者与模范之间的绩效差距,获得企业和个人的价值提升。明确的目标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绩效,使企业目标与绩效产生直接关联,帮助知识迁移,减少干扰信息,优化企业与个人的收益。

2.优秀的典范

为人员提供绩效模范或案例。与传统教学相比,绩效导向的培训较少邀请本领域的理论专家做职业或专业指导,由于培训具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培训通常会为学习者提供绩效模范或案例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在实践与过程中教学

绩效既是“产品”也是“产出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绩效导向的培训改变了知识单向传授的模式,将培训与绩效紧密联系,注重所学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需求之间关联的建立,使学习者走出教室,在工作中边做边学,这种“做中学”的成人学习方式更加适用于企业培训,帮助员工提高知识迁移速度,达到目标绩效水平。

4.教师到教练的转变

培训者不再是知识讲授者,他将转变为教练的角色。在个别化的训练(为个别的学习者传授特定的知识或技能)中,教练对所要传授的具体事件进行示范,并对学习者的练习或实践行为进行总结,为提高绩效水平提供支持。

5.学习者主动参与

绩效导向的培训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使学习者从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培训者需要考虑的是学习者的动机原因与对策。人的动机与人的期望、经验、认识相关联,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虽然会有外部因素对其产生影响与干扰,但是仍然具有它稳定可预测的方面。在绩效导向培训中要为学习者提供适当的外部环境,排除外部环境干扰,阐明绩效目标的价值,营造舒心的工作氛围。当这些与学习者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被明确解决时,学习者将会积极地参与到培训中来,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应用,执行任务,进行实践,接受指导。

6.灵活的时间安排

绩效导向的培训不必严格按照预定的课程日期或时间进行。时问的灵活性能够确保在培训后即时进行上岗实践。传统的企业培训虽然也具有特定的专业性,但是在企业中不同的工种,培训的内容仍然显得较多,时间被浪费且让学习者很难找到哪些内容与自己真正相关联。绩效导向的培训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关联,在实践中学习,减少学习者离岗时间,将培训内容迅速应用于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达到目标绩效水平。

7.绩效评估

传统培训在评价教学时通常考虑的是此次教学讲授了多少内容,讲授的质量如何,学习者获得了多少知识。由此可见,虽然对于传统培训的评价可以量化,但是评价的结果并不容易真实且直接地反映此次培训与其效果的相关度。绩效导向培训在评价中通常考虑的是绩效水平与企业目标的相关性,学习条件与绩效条件的相关性,绩效究竟被改进了多少等。可以看出绩效导向的培训是以目标为导向考核整个教学过程的,其评价的结果通常能够真实且直接地反映培训后的绩效水平。

四、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人为本

这里的“人”主要是指“员工”。以人为本就是在设计培训时以“提高员工绩效为根本”,将员工作为培训设计的中心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原则,“社会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发展是通过社会建构而起的。这种社会性的建构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从事持续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与其他人讨论过程中帮助学习者学到新东西,扩大其认知结构,完成新知识的建构”。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不同,以“员工”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将员工作为学习者设计培训过程时,关注的焦点不在于教室中的学生学到了什么,而在于身处企业中的员工是否提高了绩效为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根据绩效反馈信息完成对工作知识的建构,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绩效目标。

2.强调培训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绩效目标

企业部门或个人的子目标也被称为绩效或工作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一定标准完成某一任务具体的、指标性的描述。绩效改进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确保具体的目标能够支持组织大目标的实现,与大目标吻合。在分析阶段,培训者要在确切了解当前状况的基础上,对照绩效目标,测量目标与实际绩效之间存在的差距,剖析差距产生的原因。在设计培训的过程中,要根据细化后的具体绩效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采用合适的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培训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策略帮助培训过程的完成。在评估时,要体现绩效目标,以绩效目标为导向为学习者与培训教师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提高绩效水平并修改与完善培训设计。

3.强调组织文化对绩效产生的重要作用

组织文化又称企业文化,主要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是指企业有关的行为规范、群体意识与价值观念,体现着个人风格,组织信仰与追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物质文化是组织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有形部分,如设备、工具、材料、技术等,是组织文化表现的载体。行为文化是组织员工在生产经营与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以动态的形式体现了组织精神面貌与人际关系,是组织精神和价值观的折射。制度文化是组织的规章制度、经营方式和管理体制构成的外显文化,通过它将其他三种文化相互贯穿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组织文化对绩效的影响巨大,其中蕴含着基本的哲学与精神,这些内在的动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等更为重要。因此,在设计培训过程中要运用系统整体观来认识组织文化在培训中对员工的影响,在展开绩效分析后,用缜密的诊断方法,将文化作为改进绩效的主要驱动力,以此来设计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

4.强调动机对绩效提高的关键作用

据斯皮策(Spitzer)调查显示“50%的美国工人在工作中只愿意付出最少的努力,即只要不被解雇即可,84%的工人承认,他们完全可以更加努力的工作”。动机形成的原因即包括内部的不为某种利益驱动的,也含有外部的为达到某种奖赏或鼓励的,要在激发员工内部动机的同时调动外部动机的积极性。人的动机既是一种特性,也是一种状态。特性与能力相同是一种稳定的心理需求,状态由情景引发受外界影响,合适的环境可以对其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我们期望产生变化和维持一定的水平。在培训设计中,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使培训内容具体化,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沟通渠道,给予他们适当的挑战目标激起工作动机,提倡互相帮助,培训者要及时给予学习者“建设性的反馈”。由于学习者都会重复被奖励的行为,要多采用奖励的方式来强化学习行为,忽略错误,采用鼓励性评价帮助学习者树立信心,不怕犯错,大胆实践。

5.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原因通常是员工的知识、技术等无法完成新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新员工在岗前虽然已经具有了与岗位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它们往往来自于学校教学或校外培训机构。虽然对于专业技能知识与一般原理具有较为深厚的功底,但缺少实践的机会,难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员工的原有知识与工作需求中所要拥有的知识关联性不强。因此,在企业的培训中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这种注重实践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更加符合成年人的学习习惯,学习者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实践获取的新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在企业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参与和合作,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的内涵和实质。

五、基于“关联”的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过程模式

在企业培训的教学设计中始终遵循着系统化的方法,梅格(R.EMager)等教育技术专家将一般系统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研究应用,在任务分析、行为目标与标准参照评价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了用于“解决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与军事训练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被称为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ISD)”。绩效导向教学设计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各个部分之间关联的建立,尤其是教学策略与预期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教学的内容与策略针对的是明确的目标任务,是为了学习输出具体的知识或技能,因此教学的知识由那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活动组成。

1.设计思路

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及组织绩效促进企业不断快速的发展。根据员工的学习特点,培训设计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的成人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遵循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教学设计原则,充分考虑教学系统与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进行教学系统过程模式设计研究。在基于关联的绩效导向企业培训教学设计中根据培训内容与学生特点,借鉴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型,在图1中概括性地呈现了企业培训教学设计的八个阶段,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的、情景创设、教学资源设计与提供、自主学习策略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与学习效果评价。图2是对教学设计过程模型进行的细化,主要体现了绩效导向教学的工作原理——关联建立的具体过程与内容。

2.明确目标

(1)目标与任务。绩效导向的培训要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此,培训应该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与绩效问题密切相关的信息作为教学输入,这主要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绩效差距、绩效成果及绩效标准。

(2)培训输入。首先要分析组织需求与绩效要求,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现状、方向、实施策略以及他们与绩效需求之间的差距。在进行绩效需求分析时,要使绩效需求具体化,明确输入产品成果是什么,符合怎样的标准,需要哪些绩效支持。在组织需求分析与绩效需求分析后,找出其中的差距,并进行原因分析。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缺少环境支持,包括组织环境、工作环境。组织没有为工作者提供足够的数据与信息,缺少获取工作者反馈的途径,使企业与员工沟通不畅。工作环境中的资源与工具不能满足员工的工作与学习需求。工作制度能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体现绩效员工价值、提高报酬等。第二,缺少的行为,主要是指员工的技能与知识、个人能力、动机与期望等。考察员工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期望达到的标准之间的差距,找出差距原因,对改进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使用数据来论证这个分析。帮助绩效目标的确立,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学习者排除干扰信息,提高学习积极性,快速地掌握目标知识、技能与态度。

(3)工作场所中的支持。教学资源的设计与提供,要能满足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要求。企业要在工作环境中提供与绩效目标知识技能应用的相关资源材料作为绩效支持。在员工培训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个或一类的工作项目,企业要为培训过程提供相关的支持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企业、学习者以及培训者在培训的前、中、后期要共同合作。

(4)教学中的反馈。这一反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从培训者或其他同事那里得到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通常是在他们的协作学习过程中传递,有一定的指导性与支持性,不带有任何的奖励或惩罚性质。这些反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学习者纠正错误,强化正确知识、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只有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的人员,才能参与到培训中来,以确保培训与绩效目标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过程,建立绩效导向培训方案,解决培训课程时间、方式、媒体、途径、提供哪些数据资源与支持工具,工作中遇到问题如何获得帮助等问题。

3.设计教学

(1)教学过程。绩效导向的企业培训实施与评价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指导性观察、指导性实践与水平证实。从图3可以看出,指导性观察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习者弄清三个问题:为什么(why),是什么(what)和怎样做(How)。即:为什么要学习当前所示范的工作技能?它对企业与个人的重要性何在?该工作具体完成了那些任务?如何完成这些任务?学习者通过培训者提供的相关实例或演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以激发学习者积极主动的探求问题而非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灌输。当学习者感觉到将要学习的知识与他们的工作需求与自我发展密切关联时,能够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者内部追求领会与掌握的学习欲望。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工作的任务复杂度逐渐提高,这使得绩效的标准也在不断提升,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加大任务难度,迫使学习者寻找更高效的工作方法。

学习者在指导下对特定的工作技能或程序进行实践,完成真实而具体的任务、生产出与工作场所要求相一致的产品。在实践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与绩效要求相互作用与影响。指导者应该尊重学习者个人的已有经验及态度,并将已有经验与未来预期的绩效目标相关联。创造条件将培训环境、活动与真实的工作任务相关联,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员工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态度。

在实践中进行培训,学习者要通过不同的形式的考核与评价。帮助其获得反馈信息,进行自我改进,逐步提升工作水平,增强个体信心。培训者要通过反馈信息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矛盾以及当前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水平证实并不是整个培训活动的最后阶段,而是始终贯穿与整个培训活动之中,通过绩效反馈,不断调整着培训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步骤与内容,不断调整与修改着绩效标准。

(2)培训输出。培训的结果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绩效成果,这些成果应该具体、真实、有价值,符合绩效标准。例如,能够回答客户向员工提出的某一问题,完成一份报表、生产一个产品或零件等,生成一份真实而有形的工作或一个产品,且这一产品能够有相应的标准进行测量,以体现与绩效目标的相关性。产品的输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是有学习者个人独立完成,培训者要考虑学习者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及资源工具的支持,为学习者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资源,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绩效评估与反馈

企业培训中的绩效评估主要通过考核与评价的方式,通过评价检查表来检测每一步的教学设计是否到位,通过考核评价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接受度与应用程度(也就是绩效改进方案的效度)来体现学习者绩效水平的提升,衡量员工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质量。绩效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中,应该在工作环境中定期地,系统地为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使他们了解当前的绩效表现,修正自己的行为。培训者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结合管理部门的意见调整与改进教学。绩效反馈中的形成性反馈出现时机应该在工作前进行,这样员工就能在工作中运用形成性反馈,因为在工作后立即进行形成性反馈指出错误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总结性反馈具有两个特征,必须与具体的行为相联系,必须增加或减少行为在此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总结性反馈时应符合员工和绩效需求,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提供激励型反馈。要注意对反馈时机的把握,在工作结束后不久且经常性的进行反馈激励优秀的工作。总结性反馈必须有所重点,要针对具体的行为而进行。

第7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职工培训;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各行各业都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电力企业也不例外。而就电力企业的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而言,仍旧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客观问题,只有将问题的根源及时寻找出来,并且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能将电力职工的整体素质与水平有效提升,从而促使我国的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一、我国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一)培训规划不够健全和完善。虽然绝大多数的电力企业管理者能够对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然而在实际的培训活动中,由于严重缺乏长期性、系统性的教育培训计划,最终导致整个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阶段性以及短期性的特征。而随着我国电力生产工作情况的不断变化,其企业管理者常常会手足无措,因而他们往往会将职工教育培训的重点工作不断加以改变,缺乏一定的计划性与合理性。

(二)必要的培训需求分析十分缺乏。就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活动而言,往往是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而不够重视企业个人的实际需求以及工作需要,进而导致整个电力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缺乏合理性与可行性。有一部分电力企业虽然经常为员工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活动,但是对员工的实际需要并不了解。最终导致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三)培训定位不准确,缺乏实用性。电力企业之所以要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全体职工的综合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有效提高。电力企业在实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该对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四)培训内容的随意性比较大。现阶段,我国很多电力企业所开展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其主要内容以及培训形式都仅局限于培训电力法规以及电力知识等方面,最终导致教育培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产实践相脱节。与此同时,参加教育培训的职工也会对培训活动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导致教育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

(五)培训方法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电力企业在实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时,应该合理地选择培训方法,有机地结合培训目标、培训经费及培训时间等因素。而现阶段我国电力企业所开展的培训工作,片面强调对职工知识以及技能的培训,而不重视对学员创新能力的开发。电力企业在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时,应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培训方法,例如:讨论式、角色扮演以及讲演式等培训方法。

二、强化培训以彰显重要性的几点对策分析

(一)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科学行性。电力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电力生产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发展目标出发,并且将公司年度生产经营工作计划与人员现状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现阶段我国电力公司以及各个部门所制定的培训计划,存在着严重的不实际及不新颖等问题,使得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实际培训工作严重缺乏指导性。因此,电力企业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应该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准确的把握,并且能够力求创新,大大提高培训的效率。

(二)准确把握发展教育培训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地克服时间因素以及空间因素的限制与约束,进而使得人们的“随时随地充电”愿望得以满足。如果电力企业在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时,不能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势必会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三)充分调动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师资力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工作能否成功。所以,电力企业要想促使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成功,就要逐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使得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能够得以有效提升,通过招聘高素质、业务能力高的人才的方式,培养出一批批业务骨干。与此同时,还应将这些业务骨干聘用为兼职教师,通过讲课与指导的方式,将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业务水平显著提高。除此之外,电力企业还应该采取适当的培训奖励措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员工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因势利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电力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学习内容的引导,对不同岗位、不同职工、不同阶段应开展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准确的把握。第一,要始终坚持因岗而异、系统优化及按需施教等原则,将企业经营层的经济知识与经营战略进一步强化。第二,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育培训与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恰当的激励政策,使得全体员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将全体员工适应岗位的能力显著提高,最终促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电力企业而言,逐步加强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尤为重要,不但能够将其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及业务水平显著提高,同时还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与财富。因此,电力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加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培训效果更加理想,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电力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春,杨立.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浅析[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4):60-62.

第8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职工; 教育培训;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6(2012)08-176-002

众所皆知,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企业人力资源的造就与开发,而教育培训又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时代,人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培训来提升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世界上很多大公司的成功经验表明,不花时间和金钱去做有效培训,企业很难实现发展目标;教育培训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发动机”;培训费用的投入,不是泼出去的水,而是存下来的一份对未来的期望,一份未来的效益。

一、现代企业加强职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企业职工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具有良好素质的企业职工,都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都具有开拓奉献和优良精湛的业务能力,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和热情,创造出了丰硕的业绩。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培训的职工,有知识,有技术,更需要理想和纪律,包括气质和人格完善的成份。职工素质的高低,关系到企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进步。

1.提升企业职工素质是企业职工本身的需要

一是维护职工权益的需要。加强对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全体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最终促使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断做好、做强、做大,提高企业职工的生活水平,就是对职工权益的最大维护。

二是调动职工参加现代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需要。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是对企业职工进行知识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最主要方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和创造力,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重要一环,这对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把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上来,最大限度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是提高企业职工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目前我们企业相当一部分职工的素质已无法适应日益严峻的竞争要求,也给当前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对于在职职工来说,加强教育培训,特别是后续教育,是学习知识、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广大职工必须将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发展和充实自己的机会,去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多方面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的环境,迎接全球化的挑战,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

2.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信任,帮助员工开发潜力,实现价值。要把这样的理念变成现实,需要长远规划,认真落实,而教育培训正是实现员工“生涯规划”的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培训像一扇窗口,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形象和风格,树立企业的品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成熟的企业教育培训有助于企业制度的落实与深入人心。在培训中,员工不断了解企业的价值观和使命,明晰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经营理念,在工作中自觉地以企业经营理念为指导,模范地遵守企业的各项制度,加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企业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是企业挖掘本身资源的手段

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员工的教育培训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企业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新员工在培训过程中迅速适应企业新环境,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操作技能;老员工可以利用培训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适应工作变化的需要。企业界人力资本在培训后能够增值,这主要反映在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上面,而员工素质的提高最终将会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培训是人力资产增值的重要途径,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容,也是组织效益提高的重要过程。通过培训,能够开发员工潜力,激发员工创新欲望。培训可以改善员工工作质量、降低工作损耗以及企业事故发生率。

二、现代企业职工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近几年才刚刚兴起,大多是模仿西方国家的模式,培训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1.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以经营效益为业绩考核核心的行业管理体制下,少数经营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是软任务,不会产生什么实际效益,不同程度地轻视或忽视职工教育培训,对上级或领导安排要求完成的培训任务,往往以工作忙为借口,不安排或敷衍应付,不能按时、保质、保量、有效地完成。还有的企业认为“教育培训只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培训会使员工跳槽,造成人才流失”、“培训是为人作嫁衣,赔了钱又折兵”等等,这些无疑会影响着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第9篇:理想教育培训范文

在对美国大型制造业公司的分析中,公司从培训中得到的回报率大约可达20%~30%。摩托罗拉公司向全体雇员提供每年至少40个小时的培训。调查表明:摩托罗拉公司每1美元培训费可以在3年以内实现40美元的生产效益。摩托罗拉公司认为,素质良好的公司雇员们已通过技术革新和节约操作为公司创造了40亿美元的财富。摩托罗拉公司的巨额培训收益说明了培训投资对企业的重要性。[1]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原因,社会上的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都非常重视员工培训,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员工职业培训市场,产生了各种专门为各类组织提供员工培训的盈利性机构。但是,由于目前国内教育培训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还不是很健全,各种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我国目前职业培训行业还处于一个比较混乱的局面。经过调研和长时间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高校作为职业教育资源的优质提供者,应该积极介入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员工职业教育培训。

二、高校介入职业教育培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教育培训行业中缺少高水平的培训机构,为高校的介入提供了现实必要性。目前我国各类组织尤其是企业,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很多企事业单位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培训体系,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和培训投入都是在培训前临时确定,缺少计划性和统一的标准。在培训的内容上,缺少必要的理论支撑,课程设置不成体系;在培训的形式上,以组织内的高层讲课和发放书籍材料自学为主,形式单一呆板,达不到较好的培训效果。相关调查表明:92%的民营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91%的企业每次培训的计划是临时制定的;50%的企业培训形式为高层讲课和发放书籍自学;77%的企业对于培训的效果得不到明确的反馈;43%的企业最终认为培训流于形式,效果不理想。[2]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培训行业的很多培训机构都是会议公司一类,完全以盈利为目的,他们的培训也都以参观考察和旅游为主,课程设置和内容都流于表面形式,缺少专业的师资队伍和科学严谨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所以,如果企事业单位将员工培训交于这些机构,培训的效果很难得到保障,而出于成本考虑,每个单位都设立一个员工培训机构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制约教育培训行业发展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建立一批课程门类齐全、理论体系完整、师资队伍过硬、专业服务一流的高水平培训机构。经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符合以上所列条件的教育服务性机构只有一种,那就是高校。

2.高等教育的职能和教育教学特点,为高校介入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现实可行性。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有三项基本职能: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高校是高等学校的简称,泛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是高等教育的场所和具体实施者,其具体定义为:高等学校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通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要培养对象,实施高等教育的全日制大学、独立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因为高校是高等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为了更好地完成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高校设立了非常全面的学科门类,各个专业都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全可以满足职业教育培训的需要。而在教育教学特点方面,高校的教育教学不同于中等教育,它把教育对象定位为成年人,同时以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专门人才为目标。因此高校的教育教学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专业性和灵活性。教师也不再被完全束缚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上,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另外,高校除有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外,还有每年三个月的寒暑假,这些都为高校在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前提下,组织优质教育资源从事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时间保障。职业教育培训的需要和高校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决定了高校成为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最理想的机构。也正因为如此,在国家的教育政策法规中,高校被明确赋予了开展职业教育的要求。根据《职业教育法》第十三条的规定:“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根据需要和条件由高等职业学校实施,或者由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其他学校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规划,可以实施同层次的职业学校教育。”虽然该法律明确指出是职业学校教育,但是这一规定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高校有实施职业教育的权利与义务,为高校实施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

三、高校职业教育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1.职业教育培训在高校中地位低,重视不够。在很多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虽然也一直在开展,但是受到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一些高校基本不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一些开展职业培训的学校,也基本上把它作为一种可有可无的增收项目,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很少,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和发展计划。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于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大学的主要职能是通过高水平科研,本科、研究生专门人才培养和进行校内外合作来实现,忽略了职业教育培训。

2.教育培训管理混乱,部门间缺少统一协调管理。虽然很多高校都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但是其中大部分管理都比较混乱。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教育培训都是由成人教育或者继续教育学院来开展的,同时各个学院也各自办班,进行短期的培训,即使有些高校统一管理,相关部门也缺少职权。所以,大多数高校的职业教育培训属于“各立山头,各自办学”,非常混乱,经常出现基本相同的培训项目在不同的学院同时开展和重复开展,教育和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也影响了高校的对外形象。

3.培训师资库不健全,课程设置缺少针对性,市场拓展能力弱。由于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多属于部属或者是省属,办学经费来源很有保障,因此对于作为增收项目的职业教育培训没有太高的热情,缺少对于职业教育培训市场进行拓展的积极性。

四、高校开展职业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1.高校应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高校从事职业教育培训不仅仅是高校服务社会职能的直接表现,而且对于提高科研水平和专业教学质量也有着重要作用。我国普通高校目前主要任务还是以为社会培养专门人才为主,职业教育培训是一种继续教育,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职能在时间上的延伸与拓展。同时通过职业教育培训,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及时有效地汇聚社会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信息,有利于学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改革,使其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企事业单位的要求,而且职业教育培训也可以让学校更加了解科技的前沿需求,使高校的科研更有针对性,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实现高校科技服务社会提供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增强综合竞争力,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

2.高校应设立统一的教育培训管理部门。高校的教学重心都在各个学院,职业教育培训由于具有短期性、应用性和与社会需求结合紧密性强的特征。如果各个学院各自组织培训,既浪费占用学历教育的资源,也不利于将教育培训做大做强,做出品牌。所以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教育培训管理部门,统一规划管理和组织全校的各种教育培训,而各个学院则负责按照管理部门的要求提供培训师资和设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