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气象统计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支线机场;气象数据库;交换;服务
1 概述
在中国民航过去十几年的快速增长过程中,支线机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支线机场成为了民航业的重点发展对象。由于发展速度过快,目前支线机场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航空气象服务水平相对较低,保障空中交通管制任务的压力较大,这无疑对飞行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因此民航总局提出明确要求,新建支线机场上必须提供基于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的气象服务。
2 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现状
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由民航气象中心、民航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站)三级气象服务机构承担,其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空管一体化改革后,民航新疆空管局下设阿克苏分局。新疆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设23个支线机场。气象部门设置为民航新疆地区气象中心(即乌鲁木齐气象中心)、阿克苏气象台以及23个支线机场航务部气象台。
目前在支线机场的体系结构中,在民航气象方面,各个站点之间已经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协调一致的分级式服务,且贯彻“民航气象中心-地区气象中心-机场气象台”这一运行主线,将各个站点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通过逐级的运行管理和业务指导,确立了业务产品、分级质量控制、系统状态实时化通报和航空气象用户的分级服务等机制,服务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 体系结构设计
支线机场的民航气象服务系统按照功能和层次划分可分为硬件平台系统和软件应用系统两大部分。首先,硬件平台系统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其运转情况决定整个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各局域网均由网络设备和主机设备构成,应用层面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存储和通信传输系统,同时与民航新疆地区空管气象中心新配置的对外接口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传输;其次,软件应用系统和气象业务直接相关,它包括通信系统、数据库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三个部分:(1)通信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ATM线路、PSTN线路实现各类型交换航空气象信息的及时交互,将这些信息及时传输至控制站点,经汇总、分析和处理后再将其传输至预先指定的目的地,以供各个分支站点查询。(2)数据库系统负责与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对接,存储和管理相关数据资料,主要实现州市机场内及上一级数据交换平台各类气象资料的入库、归档、数据维护、数据库和数据资料文件管理等方面的任务。(3)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功能是为民航专业气象预报人员提供全面、完整的专业气象数据和信息,从而为气象预报提供一个方便、稳定的数据支撑平台和产品展示平台。
4 子系统功能设计
在完成框架结构设计之后,需要对具体的功能该模块进行设计,本系统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通信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气象信息服务子系统三个主要模块,现分别介绍如下:
4.1 通信子系统
由于气象服务的特殊性,要求通信子系统能够实现全天候24小时的持续运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自适应和自学习能力,同时对安全稳定性和操作简单性也有明确的要求。结合国家民航总局《民用航空飞行气象情报与交换办法》中的具体条例,将通信系统运行的基本流程分为两条分支,分别为资料收集和处理,以及资料发送。具体的传输媒介采用专线网络来完成,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目前已覆盖新疆机场集团所属所有支线机场。
4.2 数据库子系统
数据库子系统负责对接民航气象数据库系统并管理所有的数据资料,主要实现支线机场和中国民用航空新疆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气象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各类气象资料的入库、归档、数据维护、数据库和数据资料文件管理等方面的任务。目前处理的资料有:飞行气象情报,常规天气图、剖面天气图及温度-压力对数图等图形产品资料,常规报文资料及要素场形式的资料,自动观测系统和气象雷达的探测资料,以及气象卫星云图产品。
在数据接口方面,数据库子系统采用统一规范的SOA接口方式,以便于其他的数据库系统实现方便的对接,同时也便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维护与管理。接口功能分为五种,分别为:报文检索接口SA、卫星云图检索接口SP、雷达图(雷达回波)检索接口FC、自动观测检索接口FT和天气图检索接口WA。
4.3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
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根据数据库中的各种信息和资料完成汇总分析并得出相关的天气预测结论,主要包括:预报员工作平台、观测员工作平台、管制员气象信息。
以上三种信息化服务系统在构建时均采用了流行的MVC模式,功能模块间可实现良好的弱耦合性,在有效减少了开发周期的同时,也确保了系统的逻辑清晰度,同时各个功能模块间的相互影响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满足了气象服务对系统的易用性、易维护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需求。
(1)预报员工作平台。该平台的基本目的是用功能更强大的、更加及时的多资料源系统,并保持向上兼容现有图形系统的文件和输出格式,提供更加灵活方便的人机交互的操作平台,以满足民航业务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快速增加,下辖的主要功能有气象报文检索功能、飞行文件提取功能、卫星云图检索功能、实况航危报填图功能等。(2)观测员工作平台。该平台同时具备对两路以上的RS232链路的支持,满足RS232接口O备对系统的连接,为观测工作平台获取提供外接设备的数据进行支持。观测员工作平台可分为如下的五个功能:自动观测显示功能、气象情报编发功能、自动信息采集功能、自动发报、观测报表等功能。(3)管制员气象信息检索平台。该平台主要功能有:气象情报检索功能、飞行文件提取功能、卫星云图检索功能、雷达图像检索功能、自动观测显示功能、天气图检索功能。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长期的工作经验,针对支线机场在气象业务方面的欠缺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并设计研发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目前已在新疆地区各支线机场投入使用,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气象资料的获取、传输和分析的效率,为新疆地区支线机场气象台等相有关人员做出科学有效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思路概述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就是通过有效使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上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和实践。
本教学内容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生态系统》(教材《生命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的第一单元。由于本校高二学生已经接受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能够熟练地操作电脑并掌握了概念图软件Mindmanager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将教学设计思路定位为“基于信息技术的分组自主学习”。依据课程标准针对核心问题“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学习设置在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设计一个微型生态系统,让其维持一定时间的运转)。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实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生物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还特别强调关注学生对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改进实验过程的体验,从而理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系统”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与成分,及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科学分析实验和预测结果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引导和组织学生使用Mindmanager工具软件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首先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生态瓶并分析维持其平衡的必要条件,认识到对于一个生态系统来说,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是缺一不可的。其次,通过了解美国生物圈II号失败的教训,认识到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地球,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循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功能”、“分析地球之外是否有适合于人类居住的生态系统”两部分,共设计了三个探究活动。我们采用概念图软件Mindmanager,将学习活动建构绘制成一个可扩展的动态结构支架,如图1所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按步骤展开概念图,可以获取学习资源,生成知识,解决问题。在每个活动中,都设计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逐层递进,从而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
图1 基于Mindmanager的教学活动框图
活动1:通过观察微型生态球和Flash课件,初步认识生态系统有哪些成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达成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重要作用”、达成能力目标“细心观察,发现问题”。
活动2:通过模仿设计生态瓶并思考如何让它维持的时间更长久,进一步深入认识生态系统的成分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这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达成知识目标“认识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达成能力目标“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改进实验”。
活动3:通过分析生物圈II号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遵循生态规律,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达成情感目标“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遵循生态平衡的客观规律”等。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的教学资源和材料主要包括: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的学案;Mindmanager学习概念图、Flash课件、PPT课件、数字图片,以及中国科普网络资源等。
学生活动:观察研讨
教师播放Flash课件,让学生观察风靡欧洲的生态球,如图2所示,激发学生思维:“为什么完全密闭的玻璃球中的小虾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图2 生态球
学生观察生态球由哪些材料做成,然后归类。
有了这些材料,生态球是如何运转的?(观看两个Flas,得出结论)
通过活动,学生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作用,明确生态球能够运转的原因。
学生活动:模仿实验
学生模仿生态球,自主尝试动手做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同时思考:“如何让它维持的时间更长久?”
学生交流分享,通过比较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推选出最佳组合方案。
师生共同总结,概括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学生活动:展示交流
学生代表作PPT展示:了解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能否生存,美国建造了完全封闭的“生物圈II号”实验基地,如图3所示。它是一个更大型的模拟生态系统,从成分上看,什么都不缺,但是最终这个计划失败了。
图3 生物圈II号
应用所学的生物原理思考和交流:你从“生物圈II号”的失败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总结经验教训:人类在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一处家园,地球不是实验室,我们输不起,只有善待和保护她才是我们真正的出路。
课堂实施效果
关键词:汽车电动; 技术分析; 助力; 转向系统
中图分类号:T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176-001
一、EPS系统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1.EPS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在不同车上的结构部件尽管不尽一样,但是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它一般是由转矩(转向)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电动机、电磁离合器以及减速机构成。
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当转向轴转动时,扭矩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转矩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送至电子控制单元ECU,ECU再根据扭矩信号、车速信号、轴重信号等进行计算,得出助力电动机的转向和助力电流的大小,完成转向助力控制。
2.EPS的关键部件
2.1扭矩传感器。精确、可靠、低成本的扭矩传感器是决定EPS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扭矩传感器主要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常用的接触式(主要是电位计式)传感器有摆臂式、双排行星齿轮式和扭杆式三种类型,而非接触式转矩传感器主要有光电式和磁电式两种。前者的成本低,但受温度与磨损影响,易发生漂移,使用寿命较低,需要对制造精度和扭杆刚度进行折中,难以实现绝对转角和角速度的测量。因此扭矩传感器类型的选取根据EPS的性能要求综合考虑。
2.2电动机。电动机根据ECU的指令输出适宜的转矩,一般采用无刷永磁电动机,无刷永磁电机具有无激磁损耗、效率较高、体积较小等特点。电机是EPS的关键部件之一,对EPS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2.3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是保证电动助力只在预定的范围内起作用。当车速、电流超过限定的最大值或转向系统发生故障时,离合器便自动切断电动机的电源,恢复手动控制转向。
2.4减速机构。减速机构用来增大电动机传递给转向器的转矩。它主要有两种形式:双行星齿轮减速机构和蜗轮蜗杆减速机构。由于减速机构对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降低噪声,提高效率和左右转向操作的对称性方面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二、EPS的电流控制
EPS的上层控制器用来确定电动机的目标电流。根据EPAS的特点,上层控制策略分为助力控制、阻尼控制和回正控制。
EPS的电流控制方式控制过程为:控制器根据转向盘转矩传感器的输出Th和车速传感器的输出V由助力特性确定电动机的目标电流Imo,然后电流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流Im,使电动机输出目标助力矩。因此EPS的控制要解决两个问题:(1)确定助力特性;(2)跟踪该助力特性。整个控制器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控制器用来根据基本助力特性及其补偿调节,进行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决策,下层控制器通过控制电动机电枢两端的电压,跟踪目标电流。
1.助力控制
助力控制是在转向过程(转向角增大)中为减轻转向盘的操纵力,通过减速机构把电机转矩作用到机械转向系(转向轴、齿轮、齿条)上的一种基本控制模式。步骤如下:
(1)输入由车速传感器测得的车速信号;(2)输人由转向盘转矩传感器测得的转向盘力矩大小和方向;(3)根据车速和转向盘力矩,由助力特性得到电动机目标电流;(4)通过电动机电流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输出力矩。
2.回正控制
当汽车以一定速度行驶时,由于转向轮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存在,使得转向轮具有自动回正的作用。随着车速的提高,回正转矩增大,而轮胎与地面的侧向附着系数却减小,二者综合作用,使得回正性能提高。在转向盘回正过程中,有两种情况需要考虑:(1)回正力矩过大,引起转向盘位置超调;(2)回正力矩过小,转向盘不能回到中间位置。对前一种情况,可以利用电动机的阻尼来防止出现超调。后一种情况需要对助力进行补偿,以增加回正能力。
根据转向盘转矩和转动的方向,可以判断转向盘是否处于回正状态。回正控制的内容有:低速行驶转向回正过程中,EPS系统H桥实行断路控制,保持机械系统原有的回正特性;高速行驶转向回正时,为防止回正超调,采用阻尼控制。
3.阻尼控制
阻尼控制是针对汽车高速直线行驶稳定性和快速转向收敛性提出的。汽车高速直线行驶时,如果转向过于灵敏、“轻便”,驾驶员就会有通常说的“飘”的感觉,这给驾驶带来很大的危险。为提高高速行驶时驾驶的稳定性,提出在死区范围内进行阻尼控制,适当加重转向盘的阻力,最终体现在高速行驶时手感的‘稳重”。
三、EPS的特点
与传统液压动力转向(HPS)相比,EPS具有以下特点:
(1)EPS能在各种行驶工况下提供最佳力,减小路面不平度所引起的对转向系的扰动,改善了汽车的转向特性。(2)EPS只在转向时电动机才提供助力,相比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可节约燃油3%~5%,因而燃油经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3)EPS取消了油泵、皮带、密封件、液压软管、液压油及密封件等,其零件比传统液压动力转向系大大减少,因而质量更轻,结构更紧凑,在安装位置选择方面也更为方便,并且可以降低噪声。(4)HPS的参数一经确定,转向系统的性能也随之确定,很难改正,而EPS可以通过改变和设置不同的程序,改变转向特性,装配自动化程度更高,能与不同的车型匹配,缩短生产和开发时间,提高了效率。
四、EPS的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电力系统;燃料电池;太阳能
前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但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对电能质量、发电是否环保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集中式发电由于发电方式灵活度不足,使其无法兼顾每个用户的需求,同时无法可靠地根据电力负荷峰谷的变化进行调整,导致供电不平衡,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供电情况非常不理想,再加上集中式供电系统本身存在耦合性的缺点,使其一旦局部出现故障就会波及整个供电网络,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弥补这些缺点,分布式发电技术应运而生,其具有发电方式灵活、投资少、环境友好、安全性好等优势,常用来作为集中式发电的有力补充,近年来得到飞速的发展,对电力系统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1、分布式发电概述
1.1分布式发电的概念及其特点
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是相对于集中式供电而言的,发电设施不是集中在大型发电站内,而是按照用电需求,将分布式发电电源直接安装在配电网或用户所在区域,其发电容量一般较小,约在几千瓦到几十兆瓦之间,仅供特定用户或一定区域用户的用电需求或者用于集中式发电电网的补充,因此可充分根据用户的用电特点进行灵活设计,使发电更加可靠和高效。分布式发电按照运行模式可以划分为孤网模式和并网模式两种,其中孤网模式就是分布式发电自治系统,不与其他电网相连,因此发电方式更加灵活,可充分根据自身需要调整,而并网模式是将其与现有电力系统并联运行,主要用来调节电网用电高峰负荷,从而达到稳定电网的目的。
1.2几种典型的分布式发电技术
1.2.1燃料电池发电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其原理是富氢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工作原理与普通蓄电池类似,但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其主要结构由阴极、阳极、电解质组成,通过在电极与电解质的界面电化学反应将电子转变为离子,阴阳两极通过得失电子而产生电流,燃料电池的发电需要不断向电池内添加燃料和催化剂,从而达到持续发电的目的。
1.2.2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技术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如单晶硅、多晶硅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于整个发电过程不需要消耗燃料,对地域要求也不严格,维护简单,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是一种前景十分看好的发电技术,白天通过光伏电池不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用户用电需要,并同时将盈余的电能储存起来,用于夜晚供电。但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也有其缺点,即受日照强度等因素影响较大,并且由于当前光伏电池材料转化率还不够高,使得这种发电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1.2.3风力发电技术
风力发电技术是将风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风力发电不消耗资源,发电成本低,环境效益显著,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种新型发电技术。风力发电包括离网型和并网型两种,由于风力发电受到自然风力影响较大,很难做到等功率发电,因此并网型风力发电是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并网型风力发电站通常由多台大容量风力发电机组组成风电场,其发电机组由风力机和发电机构成,通过风力驱动桨叶转动产生动力,然后通过转换将动力势能转化为电能。风力发电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由于一般发电机高度距离地面较高,因此维护较为困难。
2、分布式发电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分布式发电的主要运行方式是与既有电网联合运行,因此肯定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电力系统电压的影响
当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配电系统由先前的辐射状结构转变为多电源结构,导致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均会发生变化,进而使配电网稳态电压发生变化,使得原有的电压调节方案不再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评估新系统的电压特点,重新制定调压方案,防止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对用户造成不良影响。具体来说,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由于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配电网馈线上的电压分布产生变化,变化情况与分布式电源接入位置和电源本身容量大小有关;第二,在稳态情况下,由于分布式电压的输出使得沿着馈线的各负荷节点处电压会升高。
2.2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分布式发电会用到很多电力电子转换器,从而增加很多非线性负载,因此易使电网产生电流、电压波形的畸变等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分布式发电接入配电网后如果分布式电源本身功率较大,就会在电源启动后使电网内电压出现短时间的剧烈变化,即电压的闪变,从而给整个系统的电能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第二,转换器的使用会给系统带来谐波污染,而转换器数量越多则谐波的幅度受到的影响越大,从而降低电能的质量。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分布式发电对电能的质量也有正面的影响,尤其是在电网关联负载较大时,分布式发电可以降低电网的负荷,并降低系统的故障率,提高电网稳定性。
2.3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的配电系统在接入分布式发电之前都呈现放射状,运行较简单,而且对过电流保护比较容易,而当接入分布式发电后就会改变电网网络结构,使潮流从简单的单向流入负荷变成多个方向,因此对原有继电保护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有:第一,如果分布式发电产生故障电流,就可能减小流过馈电继电器的电流而使继电保护失效;第二,由于分布式电源分布不规则,使得如果有馈线发生故障却导致相邻无故障的馈线出现误动作跳闸的现象;第三,分布式发电接入会改变原配电网的故障水平,因此若要消除由此带来的问题就要对断路器等保护装置进行升级。
2.4分布式发电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分布式发电的发展使得发电方式向着多样化发展,因此有利于电力市场的良性竞争,用户可根据自身对电能的需求(如电能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最佳的供电方式,同时用户可通过自主发电、蓄电等方式降低用电成本,同时更加方便电力企业制定灵活的电力销售机制,有利于电力市场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布式发电是一种较新型且发展较快的发电技术,其在很多方面都会对电力系统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当尽量规避分布式发电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充分发挥其正面作用,为降低电网负荷、改善电能质量、降低发电成本以及环保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但是在世界市场上我国对于铜价却没有定价权,铜是极其重要的工业原材料,若要是我国经济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熟悉对铜各方面的经营与管理。铜期货价格是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关注,铜期货价格对我国经济周期影响深远。
关键词 铜 期货价格 经济周期 相关性
本文通过对金属铜期货价格的介绍,对经济周期的介绍,在联系两者的相关性来阐述金属铜其货价格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一、金属铜期货价格
铜期货是以铜为标的物的期货品种,交易代码--CU。铜是我国历经风雨仍然保持一定规模的唯一品种。SHFE与现货及LME三者的价格趋于一致。国内铜期货交易不曾发生重大的风险,履约率为100%,铜期货价格已成为我国行业的权威报价,日益受到企业与投资者的重视。因而,铜期货交易的合约已成为可靠的投资与套期保值工具。
(一)影响铜期货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关系:消费量、生产量、库存量、进出口量。
2、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铜是重要工业原材料,其需求量和经济形势相关。
3、国家进出口政策与关税:长期以来我国铜资源不足却是用铜大国,因此进出口政策一直采用“宽进严出”,铜和铜制品平均进口税率为2%,近两年来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逐渐降低铜出口关税,铜基本上自由进出口,从而使我国内与国际的铜价互相影响。
4、国际上与铜相关市场价格:如LME、COMEX价格的影响。 5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变化。
6、铜的生产成本。
7、有关商品的价格波动
(二)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
铜是极其重要的工业原料,其需求量和经济形势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经济上升时,铜的需求量增加就带动铜价上升;经济萧条时,铜的需求量下降就导致铜价下跌。
分析宏观经济市场时,其中两个指标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工业生产增长率,另一个是经济增长率,也可以说是GDP 的增长率。
(三)相关商品对铜价产生的影响
原油与铜都是国际性的重要工业原料,它们的需求是否旺盛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好坏。所以从长期看,油价、铜价的高低与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息息相关。正因为原油与铜都和宏观经济相关,因而就出现了铜价和油价一定程度上的正相关性,不过这只是趋势上的正相关。从短期看,原油价格和铜价格的正相关性并不明显。
二、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或景气循环, 它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经济扩张和经济紧缩的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周期性现象。它是国民的总产出、总收入与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是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与紧缩交替或周期性的波动变化。过去被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被叫做做衰退、谷底、扩张、顶峰四个阶段。
(二)经济周期的成因
1、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革命、战争、金矿以及发现新资源、科学突破或者技术创新等等。
2、内因论
内因论认为, 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内部的因素:成本、收入、投资在市场机制下的必然现象。
3、综合论
经济周期的形成是许多因素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众多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的交互影响;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众多因素之间产生不同的组合和作用,故而经济周期具体的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具体的进程对成因也有重要影响。按照对经济周期生成的主次作用,经济周期成因被分为基础因素和影响因素。
基础因素:指对经济周期生成产生根本作用的原因。如“按资分配”、 “货币职能进化”、 “市场机制”、“私有制”、“人类自身特性”等。
影响因素:指对经济周期生成有影响作用的原因。如各种天灾人祸、科技进步等等。
成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周期成因的交互影响中,融合了人们心理活动(如理念、信心、欲望等)的巨大影响,心理活动在基础因素与影响因素中,常常互为因果的发生作用……
成因的组合作用:经济周期成因交互影响生成的组合作用。
周期成因和周期进程循环影响:经济周期的成因在不同社会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且产生不同的组合和作用,因而每次经济周期的具体进程多有不同。经济周期具体的进程对经济周期的成因亦有重要影响。
三、金属铜期货价格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
近几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不同交易场所对铜证券价格相关性、影响中国铜期货因素、铜证券的价格等方面做了不少理论与实证研究。伦铜与沪铜作为国际两个主要期铜交易的市场,它们之间相关的关系日渐重要。证券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铜证券市场是经济周期是外因影响。以具体价格为基础,以公司盈余来研究基于铜价市场风险度量和随机控制,是经济周期的内因影响。经济周期的形成反过来对铜期货价格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于是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循环影响。铜期货价格受供求关系、国内与国际的经济形势和税收政策、生产成本等的影响;经济周期的成因有外因与内因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的影响。于是,铜期货价格既是影响经济周期的内因,也是影响经济周期的外因。经济周期对铜期货价格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形成相关性。
结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消费国,必须熟练的运用铜期货价格与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最合理、最优化的利用铜资源,更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特征;应用;发展前景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应用后,其利用各种检测装置来远程监控、控制和协调电力系统的元器件和系统的运行,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而且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电力系统运行的效率,确保了运行的降低,这对电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电力系统自动化要求
电力系统自动化需要实时搜集和监测电力系统局部或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参数,同时还要确保电力系统元器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安全性,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元器件的真实调控。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还要实现对电力系统各部分和各层次之间的协调,为电力系统经济、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保证。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实现后,能够将人员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工作人员劳动强度降低,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及时排除系统故障,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机率,有利于延长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避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2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特征
2.1 网规模的扩大化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提高了现代供电系统能力的同时,也为社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以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为主,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了电网规模的扩大化。
2.2 远距离供电
当前电力系统分布领域不断扩大,在一些环境较差地区进行供电电线施工具有较大的难度,应用自动化技术有效的解决了远距离供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为远距离供电和输电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建立合理数量的供电线路,并采用柔性供电技术来有效的提高供电质量。
3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应用
3.1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不仅能够对电能进行配置和输出,而且能够监视和控制电能传送过程,并对相关的参数数据进行有效调控。通过应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对变电站一系列电力设施和设备的有效监控,提高了电力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电能的质量。变电站自动化实现后,能够有效的取代人工,全面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强化对变电站的监控能力,确保变电站生产和运行的安全。而且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应用后,电磁式设备的使用率会大幅度减少,计算机相关配置得以广泛应用,加快了设备网络化和集成化的实现,促进了数字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光纤和计算机电缆开始作为电力信号传输介质取代传统的电缆。
3.2 发电厂自动化技术
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对发电量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发电厂发电能力的全面提高。发电厂中通过应用自动化技术后,有效的提高了发电厂运行维护能力,同时强化了成本管理,在提升电厂运行安全的同时,也使电厂经济效益得以大幅度提升。而且电厂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电厂与变电站之间的联系得以进一步增强,电厂运行过程中,利用自动化程序则可以将数据直接、准确的传输给变电站,从而实现了数据配置和配额,增强了客户与电厂之间联系的紧密性,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全面提升电厂的综合运行能力,加快推进电厂人机一体化的实现。
3.3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
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是由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相关打印设备等组成的。它主要对电力系统专门利用的互联网连接到下一调度设备中,来调整和控制一定范围的发电厂与变电站的终端设备。在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中,电力配置和输送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类别的参数和电力数据会被有效地进行监测,并由其进行数据采集,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对全部电网的供电和配送电能额度等情况给予一个综合性、全面性和动态性的评估,有利于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能。此外,地区级别的电网调度规模较小,使用功能也较少,一般只是对其范围以及有关的配电网展开监控;而国家级的电网调度具有更大的设备配备规模和容量,有关的应用软件相对来说也具有更加丰富的使用功能。
4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初具规模,成为电力系统中的主要技术。而且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将呈现出电子、智能化和集成化的特点,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4.1 电子化
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其必然摆脱机器,利用电子化的器材来取代机械化的器材。电子化器材体积较小,设计简化,而且易于维修,有效的避免了机械器材的诸多弊端。电子化器材十分微小,操作更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可视性。
4.2 智能化
智能化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即完全利用机器来代替工作人员来进行工作,使工作人员的双手充分的解放出来,使工作人员有了更多的学习和思考时间。智能化的核心是智能化机器的研发和制造,因此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在当前电力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电力行业的人才也会重新进行洗牌。
4.3 集成化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复杂及繁琐的机器将被小的手持及可空戴设备所取代。技术和设备更具集成化特点。
5 结束语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作为一项全新的技术领域,通过改造传统技术并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有效的推进了电力系统总体技术的进步。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已初具规模,但由于当前用电需求量不断增加,再加之前部分环境条件复杂地区用电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提升和完善,广泛的应用自动化和程序化操作,并加快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升电能的质量,为电力系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白艳伟,薛辰斌,赵晓强,等.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2:277-278.
[2]吴永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与发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6).
关键词:医院统计;影响因素;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统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院要实现现代化管理,离不开统计信息的应用,必须加强医院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能动作用,为医院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推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统计管理水平,确保统计质量,这是医疗工作者必须考虑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医院统计工作的现状
就目前医院的统计工作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就医院的管理人员来看,对统计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把统计工作的主体仅仅看作是计算机室和病案室,由于统计部门无法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很多领导对此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统计部门产生的数据没有权威性,统计工作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统计人员自身素质普遍不高
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医疗统计人员统计知识有限,在统计分析中,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字罗列,不能把数字变化和业务情况联系起来,无法做出高水平的分析;另一方面,统计人员业务工作实践能力薄弱,对医院各科业务不够熟悉,不能直接取得统计数据,在进行统计分析时,无法与业务实际情况相结合。
3.统计手段较为滞后
就目前医院的统计管理工作来看,仅仅局限于单机运行统计软件,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医院管理需求,统计手段的滞后已不能适用集医院业务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后勤管理为一体的综合医院管理。
二、影响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中统计质量的因素
在医院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因素影响着统计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因素
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改变了以往医院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使医院管理趋向于集中化、细化管理。医院信息系统具有较广的覆盖面,涉及到医务统计、综合查询子系统的数据信息等等,任意一个站点的数据不准确或是录入错误,将会对整个医院的统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这就需要对医院人员有较高的要求,这是保证统计质量的关键所在。
2.环节因素
随着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医疗过程所涉及到的统计信息,如患者门诊诊疗全过程,是由信息发生地产生和完成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挂号、就诊、检查、治疗、取药,都与统计质量密切相关。各个环节的质量如何对于统计信息的准确与否有重要的影响。
3.应用因素
医院统计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统计信息运用于医院管理,为医疗工作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统计信息的准确与否以及信息分析技术的应用都与统计质量息息相关。
三、提高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中统计质量的策略
1.建立以人员为主的统计管理模式
就目前医院的统计工作来看,主要是设置专门的统计科室或是建立以业务科室为主的统计管理模式。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下,无论是独立统计科室的宏观统计还是以业务科室为主的业务统计都无法全面反映医疗工作的细节,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求。为此,在现代化的医院统计管理工作中应建立新的管理模式,即以人员为主的统计管理模式。这一统计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信息公开化,便于患者了解有关的详细情况,消除患者与医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人员为主的统计管理模式,更贴近于基层,同时有专业知识的介入,这样以来使统计工作更加准确、全面,有助于提高统计质量。
2.加强网上数据监控
一是建立系统检测制度。就医院信息系统来说可分为五大类,分别为:临床系统、药品系统、经济系统、辅诊系统以及统计查询系统,一般来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为:医疗管理层、环节管理层以及数据监控层。根据这三个方面按职责分工应分别设置前台、后台数据检控员,实施数据监控管理。前台数据检控员主要负责前台的数据监控,每月对统计数据进行综合评估,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后台数据检测员主要分管各大系统的后台信息,做到定期查对信息,追踪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的实现前台数据、后台数据准确、全面反映医疗活动的目的。
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实施责任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是确保网上统计数据准确的有效手段之一。医院应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对那些网上数据准确及时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对那些造成网上统计数据错误的科室或个人进行严厉处罚。
3.建立科学分析体系,利用统计分析技术深层次提高统计质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必须从传统的统计资料工作模式中解方出来,把医疗质量统计、经济效益统计以及社会效益统计结合起来分析,真正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资料综合利用,充分发挥统计信息的能动作用。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现代化的统计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分析体系,将统计工作纳入办公自动化网络中,通过软件汇报、网络输出等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此外,利用统计分析技术对不同时期的统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与同级医院进行横向对比以及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医疗工作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可以深层次的提高统计质量,更好地为医院的现代化管理服务。
四、进一步提高医院统计工作的思考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医院统计工作如何得以生存和发展,这是每一位医务统计工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为加强医院的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性,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
1.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统计工作
医院领导重视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关键。统计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广泛性,统计部门是医院信息流通的媒介,要做好统计工作,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及时全面,仅仅依靠统计部门是难以实现的,还需要医院各个部分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统计部门的许多信息资料都是由相关部门提供的。为此,医院的领导层必须对统计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将统计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
2.强化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专业水平
统计工作具体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医院应培养一批既具备良好的统计学知识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的统计人才,并使统计人员掌握科学的统计技术和方法,在信息系统的分析与统计方面有一定的造诣,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统计工作者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吸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对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新方向要有及时的了解,通过参加有关学术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统计工作人员应充分利用所掌握的资料,发挥统计在反映医院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方面的作用。
3.统计工作应向综合管理方面发展
所谓综合统计管理就是将统计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中去,充分发挥统计在医院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提供有力保障。要做好综合管理统计工作,应根据现有的统计资料,针对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积极参与领导决策。
五、结语
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对医院统计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做好医院统计工作,就必须结合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从医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统计管理工作中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医院的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从而推动整个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1]曾凡,董国奇.医院信息系统与医院统计质量[J].医院管理杂志,2002(3).
[2]郭雪清,黄正东.抓好医疗信息标准化建设提高医院统计质量[J].中国医院统计,2004(2).
[3]公玮.医院统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财经界,2012(2).
关键词 燃气轮机;冷却系统;经济型;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TK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188-01
实践经验表明,随着用电高峰的到来或者环境气温的升高,燃气轮机内部温度会上升,进而影响整体的机组输出能力。根据业内已有研究,我们发现了“一对一”的温度影响燃气轮机的规律,即外部环境的温度每升高百分之一,则燃气轮机的输出动力下降的极限也是百分之一,二者负相关的关系显而易见。当前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加装进气冷却系统。研究进气冷却系统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对于指导今后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1 燃气轮机基本概况与加装气冷却系统的必要性
燃气轮机是一种将化学能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一般而言都有连续的气体作为载质起到带动轮叶进而有效运行。燃气轮机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工业产品,拥有一套严密而复杂的动力机械体系。21世纪的工业工程领域与燃料科学领域,燃气轮机这一领域的结晶。但是燃气轮机的使用也有其局限性,即经典的“一对一”温度影响规律,引入进气冷却系统的引入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燃气轮机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实际工业环境。
2 余热利用的进气冷却系统基本认识
当前最为人们广为使用的是余热利用的轮机进气冷却系统,这一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主要由制冷机、表冷器、冷却塔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制冷机借由驱动热源、凝结水与外部交换热量,表冷器借由冷却后的空气 冷却前的空气与外部交换热量,制冷机与表冷器之间借由冷却水交换热量。一般而言,锅炉产生的余热蒸汽或者高温烟气被作为驱动热源,导入制冷机中,进而产生温度很低的液态水,低温液态水作为主要媒介在表冷器的作用下对燃气轮机起到冷却作用。冷却目标温度被设定的越低,则要求更大的表冷器换热面积与更大的制冷量,相应也要追加更多的冷却水与更多的动力支持,表冷器压损比例也会随之
增大。
3 进气冷却系统温度降低与经济性关系的数学模型
为提高本文可读性,在不影响事实表述的前提下,本文数学模型的建立将用文字加以描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在参考文献相关书籍中查阅对应数学公式。
1)进气冷却系统制冷量的确定。进气冷却系统制冷量数学模型的确定需要分两种情况,该数学模型中使用了湿空气的焓数这一概念。湿空气焓数(h)是一动态变化的物理量,其计算需要空气干球温度和空气含湿量。
情况一,当目标冷却温度比露点的温度高时,所需制冷量(Q)等于干空气质量流量(D)与湿空气焓变化量的乘积,即Q= D * Δh;情况二,当目标冷却温度比露点的温度低,所需制冷量计算较为复杂。首先计算冷却后凝结水焓与空气含湿量的乘积,我们记为θ;随后湿空气焓变化量减去θ,记为β;最后,干空气质量流量与β相乘即可,即Q = D *(Δh - θ)= D * β。
2)燃气轮机机组输出变化关系。给燃气轮机加装进气冷却装置后,轮机机组的输出会呈现出如下四大变化:①燃气轮机空气载质的温度显著降低,轮机的输出比率增大;②进气压里损失比增大,轮机的输出比率降低;③随着制冷量的不断提高,制冷系统的整体功耗也不短加大;④轮机部分动力作为制冷动力被使用,导致系统输出能力下降。因而其数学表达式较为繁琐,最终输出变化的确定可以有计算机获得。
3)投资收益的变化关系。我们提取冷却温度作为研究元素,讨论制冷量与投资规模的关系。我们设定这样一种数学关系,假定常数与常数 b是和系统相关的常数,可以经由经验获得,那么即系统的初投资额(I)就等于制冷量(Q)与常数乘积再加上常数b,即I= * Q + b。仅仅考虑制冷量与投资规模的关系远远不够,还要考虑净收益与轮机输出收益、燃料额定成本亏损、系统日常维护亏损的关系。假定 A为电力价格与机组输出变化量的乘积,B为制冷量与燃料价格的乘积,那么净收益(S)等于A与B的差值再与年运行小时数(H)相乘,最后减去日常维护亏损(M),即S=(A-B)* H - M。我们将系统的初投资额与净收益相比,即可得到投资回报周期(T),即T=I/S。
4 结束语
加装进气冷却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随着用电高峰的到来或者环境气温的升高,致使燃气轮机效率降低的问题。当我们的冷却目标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时,绝大部分制冷量将被耗损,拉低投资的收益比率。只有科学的利用数学模型,才能够将生产中的变量数据化、可视化,才能经有一定的运算可以实现科学方略的推导,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作策略,才能可以很好的实现冷却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进而有力的指导了实际生产,实现了对于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与正确处理。
参考文献
[1]薛进,张明智,张晓美,等.LNG冷能在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中的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0(10).
[2]朱斌帅,张.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J].热力发电,2014(03).
[3]张晟怡,张中林.燃气轮机进气冷却技术分析[J].能源研究与利用,2014(01).
【关键词】固井 封固系统 初始作用力 影响 分析
在固井作业完成之后,直至固井封固系统形成,这一时间段内,可以将作用于固井封固系统当中的外力、以及由固井封固系统内部相关部件所联动产生的作用力统称为固井封固系统所对应的初始作用力。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证实:固井封固系统所表现出的初始作用力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固井封固系统界面胶结性能的发挥以及封固有效性的实现水平,值得特别重视。为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固井封固系统所涉及到的初始作用力,及其对固井封固系统相关运行性能的影响关系,希望能够为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固井封固系统初始作用力分析
在水泥浆表现为流体状态的情况下,套管内所分布的流体为顶替液流体。实践数据证实:在此种状态作用之下,固井封固系统套管部件内压与外压之间的差值在2MPa~3MPa单位范围之内。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所钻开井眼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可简化为如下图(见图1)所示状态。在该示意图当中,水泥浆分别作用于套管以及地层,该作用力为静液柱压力。与此同时,套管内部所流动的顶替液流体也会相对于套管自身施加一定的静液柱压力。在此过程当中,静液柱压力的取之情况与水泥浆在环空状态下的返升高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图1 水泥浆流体状态下初始作用力示意图
在水泥浆表现为塑性状态的情况下,水泥浆内部会自动形成一定的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的产生与形成可使得水泥浆在胶凝强度方面有所提升。不仅如此,胶凝强度的提高使得上文中所提到的:水泥浆分别作用于套管以及地层的静液柱压力,该作用力将逐步降低。通常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水泥浆失重”。也正是在这一过程当中,水泥浆开始自流体状态发展变化成为塑性状态。在此过程当中,所钻开井眼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作用情况可简化为如下图(见图2)所示。在该示意图当中,一界面位置的套管不但受到了剩余静液柱压力的影响。同时,水泥浆网络结构所传递的地层孔隙压力也属于一界面所需要承担的初始作用力。同样的,对于二界面位置而言,地层在受到剩余静液柱压力影响的同时,水泥浆柱通过网络结构传递方式所施加的反作用固―固作用力也需要由二界面位置承担。图2 水泥浆塑性状态下初始作用力示意图
在水泥浆表现为凝固状态的情况下,借助于水泥环传递而施加于套管部件之上的地层孔隙压力达到了max数值状态。结合对钻开井眼各部分关系的分析,可将钻开井眼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简化为如下图(见图3)所示。在该示意图当中,对于一界面位置而言,水泥环可相对于套管施加一定程度上的初始作用力,而在二界面位置当中,水泥环则可相对于地层表面施加一定程度上的反作用力。上述两类初始作用力均属于固―固作用力。与此同时,形成于一界面位置当中的初始作用力数值略低于形成于二界面位置当中的初始作用力数值。图3 水泥浆凝固状态下初始作用力示意图2 固井封固系统初始作用力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