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特殊教育教研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教研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教研总结

第1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同课异构;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

一、引言

随着《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等文件相继印发,特殊教育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儿童的教师,不单纯是学业教师同时也扮演着生活助理师、心理辅导师、康复训练师的职责,是学校、家长与学生的最重要的纽带。因此,如何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重要意义[1]。

二、特殊教育教师发展的制约瓶颈

目前特殊教育对象复杂化、多重化给特殊教育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单纯的学科知识已经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加上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在一开始由于没有准入制度的限制,大部分普校教师在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或者储备任何特教知识的情况下就可以转岗进入特校工作,他们面对一些情况复杂的孩子没有很好的处理应对方法和能力,而职后培训大部分也是理论讲授居多,没有开展针对性实践跟岗,难以实现一训一得,这给特殊教育教师的后续培养和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带来了很大问题。而“同课异构”作为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不仅贴近教师教学实际,有利于构筑校本研究模式,深化和拓展教研活动,而且它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倾向于一种力量的感召,能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2]。

三、特殊教育教师职后培训成长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对训前、训中、训后三个阶段进行“同课异构”课程设计实施,有效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成长(如表1所示)。

基于“同课异构”的培训课程实施后,通过进一步开展了训后跟踪调查和访谈了解特殊教育教师训后感受。在训后问卷调查中教师们对“同课异构”任务驱动的培训模式整体满意度达到85%(如图1所示)。

同时在基于“同课异构”的培训活动中,学员们认为,第一,“同课异构”材不同的处理,产生不同的效果,其中体现了执教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风格,可以充分实现资源互补。第二,通过“同课异构”活动,领略到了各所特殊学校的精英教师教学,同时从导师点评和学员互评中学到很多,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看到了“一个资深的教师都是从小事慢慢成长”,再回到学校重新上这节课时,就会有新的思路,就会有更大的进步和成长。第三,“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研交流活动,让学员能够真正实现认真去听、认真去想,认真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从而碰撞出新的教学理念,引发出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从课堂满意度调查结果和这些一线教师分享的心得中可以看出“同课异构”活动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和触动,有助于教师自我教学风格形成和思想智慧的启迪,能够促进特殊教育教师有效成长,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一是立足参训教师实际,分层分类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满足差异性教学需求。特殊教育儿童的类型多、程度重,学生差异大,课堂教学干扰性强,秩序容易失控,特殊教育教师除了掌握单纯学科知识外,还需要综合掌握运用心理调适、康复训练、评估诊断等多学科知识,但由于特殊教育教师群体小,特殊教育培训项目往往是不分学科的集中培训为主,这种传统的集中理论培训与集体跟班观摩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特殊教育教师现实需求。因此,立足目标需求,按照盲、聋、培智、其他类别等进行分层分类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很好帮助参训教师实现个性化教学培训,满足差异性需求,提高培训实效。

二是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促使同学科教學的参训教师实现“帮扶带”,互研教材,产生智慧碰撞。在培训过程中,按盲、聋、培智等三大类分组进行“同课异构”活动,期间既有一线特殊教育名师的跟岗实时指导,又有同学科教学的参训教师的互相切磋,很好实现新老教师“帮扶带”。在整个过程中高校教师全程理论指导,一线特殊教育名师全程答疑解惑,不断推进参训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研讨和相互点评,各参训教师对教学设计进一步完善后再进行组内“同课异构”展示[3]。教学研磨过程中参训教师为了避免“撞车”或者“照本宣科”,会更加深入研究学生与教材,采取“自行备课,组内研磨”的方式,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让参训教师在短时间内领略不同教师风采,看到各师各教,各显神通,产生智慧碰撞,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例如,有学员认为“通过同课异构能感受到其他老师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她对课堂的准确把握,领略到她对课件技术、网络视频和生活视频精妙运用,体会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从而更好有助于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是“同课异构”培训研习,打破常规“集体培训,个别展示,群众观摩”的弊端,实现人人参与互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同课异构”的培训设计,打破特殊教育教师常规培训中多学科混合培训、集体跟岗观摩,无法满足差异性需求的壁垒。通过针对性开展的同学科教学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能够突破特殊教育学校校内小群体交流,思维受限的弊端,提供了校校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参训教师跳出各自的舒适圈,接触和看到更多优秀名师的展示和指导。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既有一线名师“同课异构”示范展示,又有组内教师“同课异构”示范研磨和组间优秀教师代表“同课异构”展示,层层推进,互听互评,促进反思,另外还建构有“高校专家+基地名师”的双导师指导机制,让参训教师充分实现理论到实践的相互融合转化,达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提升课堂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第2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一、改善办学条件,力求在设施资源上求优

1.学生生活综合楼新建工程。2010年10月学生生活综合楼开工建设,2012年6月投入使用。学生生活综合楼新建工程标志着我校硬件设施建设步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操场回填硬化绿化工程。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操场低于四周环境一米多,直接影响污水的排放和校园整体的美观。为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2011年暑假学校对操场进行回填,2012年6月又对校园进行硬化、绿化、围墙新修及塑胶操场的改造工程,一个崭新漂亮干净整洁的校园现已展现在广大师生的面前。

3.水暖改造工程。学校及家属区的暖气是学校最头痛的一件事情,由于诸多原因暖气一直不太热,学生和家属叫苦连天。为彻底解决供热问题,2011年在市委政府、教育局、建设局、民政局、财政局以及瑞阳供热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终于解决了学校和家属的供热问题。另外,在改造暖气同时,市教育局和学校又合计投资7万多元改造了校园及家属区的上下水,极大地改善了师生的住宿、办公和学习条件。

4.内部设施进一步改善。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内部设施有了很大改观,教学楼全面粉刷,增添了理化实验仪器室,班班安装了多媒体,新购了学生高低床、食堂天然气灶具、学生餐桌餐柜、大型空气源热水器、舞台灯光音响及会议桌椅等设施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创新管理模式,力求在办学品位上求高

强化管理是实现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工作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是充分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一剂良药。因此,学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强化管理、科学管理、全面管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做到有情管理,无情考核。

1.严格教学常规。学校以建章立制为切入点,以量化考评为手段,不断加大常规管理力度,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考勤、教案、作业、教研教改、评教评学、教学成绩、业务考试等方面全方位考核、全过程管理,做到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晋级评模挂钩。

2.落实绩效工资。学校领导认真研读绩效工资改革的有关文件,严格按照市局的规定和要求,制定出台了《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方案(细则)》。考核方案公开透明、人人皆知,把教职工的德、能、勤、绩等方面全部纳入到绩效工资考核中,既坚持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于调动年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老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

3.量化班级考核。为使学校管理进一步化整为零,分级管理,学校修改和完善了《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和《养成教育考核方案》,对班级从常规工作、班风建设、体育卫生、宿舍管理、养成教育、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等诸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做到日日有记载、月月有总结,并把考核结果同班主任的绩效、评模、晋级紧密结合起来。现在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都有了明显改观,为学生将来全面融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4.细化安全管理。安全工作做到知责在心,履责在行,问责在严。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做到安全工作无死角,24小时内均有校领导、生活老师值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学生的行为始终处于学校与教师的有效监控之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活动对全体师生员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三、提升服务内涵,力求在教学质量上求实

教育科研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为教师的成长增添了有力的双翼,给教师带来自信和勇气,带来力量和智慧。为此,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引导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发展教育生产力,努力提高特教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1.制定特教课程计划。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2010年9月,学校制定出台并开始使用《晋中市特殊教育学校课程计划》,填补了国家没有特教学校课程标准的空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特殊教育的前列。

2.全面推进五步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线,是学校永恒的追求,作为特教学校,更要立足学生实际,在充分考察、研究和借鉴普校课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问题导学、学生自学、交流展示、点拨解惑、当堂训练为教学环节的五步教学模式。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教师们由最初的徘徊观望到逐步接受和主动参与,对五步课堂教学模式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有了深入的理解,使得五步教学模式在学校教学工作已全面展开,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有效开展特教教研活动。学校坚持不懈地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业务考试四种模式进行创新性教研教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3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1987年,占地面积9532m2,建筑面积7226m2。校园环境优美,各类教学、生活功能区布局合理,从一所单一的听障教育学校发展为集听障、智障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历经30年风雨,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变得日益醒目,为每一个残障孩子的梦想奠定基础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学校用行动诠释了“爱心办教育,以德育新人”的要求,成为全省特殊教育的先行者和排头兵,见证了张掖市特殊教育的发展历程。

真爱与尊重

以爱为源,去润泽特殊的生命

爱是教育的灵魂,对特殊教育而言,更需要润物细无声的爱。走进校园,一块“感恩”石矗立于校园一侧,“爱心创造奇迹”的标语醒目地悬挂在综合楼。不论是楼梯设计、卫生间设施、还是电梯的使用,无一不体现着对孩子们特殊需要的尊重与关爱。

每一个残障孩子都有着不一样的经历,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家庭,为了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个家长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有的家庭因此而陷入贫困,有的家庭甚至走上了破裂……但我们深信――“有爱无碍”,有无数人愿意与他们携手同行。为解决孩子们的家庭经济困难,将全校孩子纳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几任校长奔走呼号,竭尽全力,最终,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孩子们享受到了各类政府资助及救助项目,真正实现了上学零收费,极大地减轻了残障家庭的生活困难。同时,机关团体、民营企业、个人等来自社会各界对孩子们的关爱也从未停止过。每年助残日、六一儿童节,来自不同单位的个人为孩子们捐赠校服、生活日用品、学习用品、书籍……涓涓爱心汇集成河,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温暖。学校党支部、妇女小组发起“爱心妈妈”帮扶结对活动,许多单亲家庭的孩子有了第二个妈妈,这些妈妈时常他们添置换季的衣物,双休日带他们回家吃一顿可口的家常饭,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家的温暖。

特殊需要,享适合的教育服务

特殊教育的对象包含三残儿童及其他有特珠需要的适龄儿童少年。2000年,学校领导赴北京一聋、三聋参观学习,看到了发达地区运用“双早”原则(早发现、早干预),及时为3~7岁听障儿童配戴适合的助听器,同时进行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解决听障儿童的听力和语言难问题,让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自2001年起,学校在无师资、无场地的情况下,在全省特校中第一个开设了语训班,招收河西三地市3~7岁聋儿进行学前语言康复训练。2007年,学校被中残联确定为甘肃省定点语言训练康复机构,同年建成的听力检测室完全满足了各类听障儿童及成人的听力检测服务。2009年,学校购进最先进的启喑博士和启智博士工作台,有效地提高了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的康复效果。学校开办语训班15年来,先后共招收学前听障儿童120多名,有部分学生经过训练进入普校随班就读,另有部分重度听障学生接受了很好的学前康复训练,为进入九年义务听障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5年的听障学前教育,为120多个家庭解决了听障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困难,让听障儿童开口说话不再成为梦想,也使每一个特教人深深感受到了尊重的教育才是最高理想的教育。

2009年起,全国听障学龄儿童普遍锐减。智力障碍儿童的义务教育没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作为聋校,在全省率先开办了培智班,学校向聋教育和培智教育并行的综合特校发展。聋教育与培智教育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师资力量、学生管理方面,学校都经历了艰难的转型。但是特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时刻铭记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为学生明天着想,为学生家长分忧,为社会和谐添彩”。特殊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学校就必需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这样的办学方向引领下,学校克服了资金、师资困难,想方设法为培智教育建设各类功能室。至目前,学校建成感统训练室、物理治疗室、多感官训练室、情景模拟场景教室、奥尔夫音乐教室、生活适应操作室、心理咨询室、个训室等功能教室,为各类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运动、生活适应各方面能力的教育提供了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2001年,针对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的现实需求,学校设立了职业高中班,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提升了学校办学的影响力,聋部职业高中班烹饪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达100%,很好地解决了残障学生的就业问题,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快乐与教育

体艺加特长,在快乐中度过童年

一所特殊教育学校,要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来培养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教育目标究竟有哪些不同?这个问题拷问着每一个张掖特教人。没有升学压力的特校,要全面落实属于特殊孩子的素质教育,这个答案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同。在这个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实施体艺“2+1”项目,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定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运动会上,师生共同参与的趣味活动,“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理念已演化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快乐游戏,师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味着运动的快乐。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各班根据学生的不同身体状况确定自选项目,虽然孩子们不能像健全孩子一样以整齐的步伐和矫健的身姿展示自己,但老师们耐心细致地示范和教导,让他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快乐。同时,学校还定期开展各类技能展示活动、讲故事比赛、手抄报评比等。每学期举办一次师生书画、手工等作品展,为师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舞台。

多年来,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队先后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残疾人文艺调演并获奖,多次作为张掖市残疾人代表队参加省级残疾人文艺调演取得优异成绩,学校多名学生被选送参加国家级残疾人文艺汇演,有2名学生被选送参加了第13届残奥会开幕式表演。同时,有多名学生多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多名学生的书法作品、手工作品、中国画等多次参加省市各类竞赛获得优异成绩。学校先后被授予 “全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张掖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张掖市阳光体育示范校”、“甘肃省快乐校园”等荣誉称号。

个别化教育,帮助孩子找准方向

个别化教育是特殊教育的灵魂,“没有个别化教育,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特殊教育”。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为每个孩子制定适切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始终是每一位教师为之努力的方向。学校始终以个别化教育计划制定、实施、评价为主线,努力为每一位孩子找准适合的目标、方法,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找准进步的方向。

个别化教育,是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进行班级授课,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很大的考量。学校着力引导教师认真研究学生、教材、教法这“三大元素”,提倡并牢固树立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学以研究学生为切入点,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思想;践行赏识教育,落实启发式教育,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多一把尺子量学生;用多种方法教育学生,始终把学情的研磨做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每一份教案都以详尽的学情分析为依据,以学定教,找准每个孩子发展的方向和突破点,为他们量身选择做最合适的教育方式,为每位学生制定一份适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一份适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是所有课任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家校配合教育的结晶,是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结晶。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始终以快乐教育为根本策略,充分尊重残障学生的生理现状和心理特点,在快乐的游戏中提高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学校引进并完善了IEP个别化教育系统,建立了具有教学课件、教案、音频、视频、案例、课堂设计等丰富内容的教学资源平台,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实现对教师上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课堂表现等的单画面电影模式或多画面资源模式的同步录制,在枯燥的个训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配合,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堂是真正属于学生的课堂,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和发展的目标,每一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肯定,他们在“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目标引导下,为自己的梦想奠基。

融合的模式

融合模式,把课堂搬到了社会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阵地。打造高效课堂是近年来许多学校教科研重点研究的问题。但是,在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里,有这样一个现象:每周都有不同的班级要填写外出上课申请表,老师们把孩子带出校门,走向超市、医院、菜市场,他们把课堂搬到了社会,在真实的社会大环境中进行最有效的教学,让孩子们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会购物、学会看病、学会乘车、学会处理突发事件。通过多次实践,老师和家长们达到了共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残障孩子最需要的高效课堂。

同时,学校先后选派多名教师赴上海、宁波、香港等地,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融合教育为总目标,努力提高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的实践能力,加大社会实践的教学比重。为此,学校成立以骨干教师为牵头人的“教师发展共同体”,编写符合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资源库,使社会大课堂教学更加科学、系统。

社会的大课堂带给孩子们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也使老师们从学校走向家庭。暑假的“大家访”活动,每位老师都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感受这些不幸家庭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的需求,和他们共同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许多老师用“震撼人心”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回归主流,为特殊教育找到终点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的重要通道。“教育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期望远远高过其他领域。”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更突显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多年来积极探索融合教育的教学模式,以回归主流社会为最终目标,找到了一条适合的融合教育模式。近年来,面对残障学生中智力障碍儿童激增的现状,学校立足智障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为导向,以发展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为核心,依据国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在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的基础上,选用多样化教材,将生活适应、劳动技术、综合活动、社会实践作为主要科目,整合各学科教育目标,构建了适合学校特点的校本教材体系,为智障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校把课程建设视为发展的生命线。鲜明的提出了“学校的一草一木、一切活动、设施、要求都是课程资源”的观点,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创新。根据智障学生的生理特点,推行 “2+x”教学和管理模式,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特殊教育支持体系,在融合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做到了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智力障碍儿童教育方式目标社会化的教育效果,为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科学的管理

以人为本,管理文化以德为先

走进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使你感受到的是浓郁的文化氛围――种类齐全又先进的各类功能教室;全方位为学生的各类残障提供科学的评估和康复训练的设施;排布在花草丛中的生物园、地理园;以最醒目的色彩和最直观的形体,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整洁素雅的文化长廊里,张贴着孩子们的书法、绘画、手工作品……在这里,孩子们感受到的是知识的力量、学习的快乐和家的温馨。

在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是老师的影子,学生形象就是老师形象的折射。因此,学校特别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导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大局意识、诚信意识、进取意识、奉献意识。鼓励教师争做教书育人的楷模,用真诚关爱每个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引领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中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始终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残障儿童认知能力差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探索出了“主题班会讲解,活动实践体验,搜集材料深化,班级板报提高”的品德教育模式,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通过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养。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体会和感知中华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特色班级”、“文明寝室”、“星级学生”评选活动,引导从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依据学生兴趣和特点成立的各种体育、艺术兴趣小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的情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成长,让回归主流的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学校秉承“尊重差异、开发潜能、面向全体、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实现“自律、自信、自强”的德育目标。民主管理的模式唤起学生自尊,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培养做人的尊严感、道德感、责任感。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从细处着手,从常规抓起,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鲜活的血液;以习惯养成提高道德素养的培育创新了德育工作方式,学校独具特色的管理文化,形成了对内激励师生奋进,对外展示学校形象、办学经验和教育成果的效果,在社会上影响日益彰显。

严格落实,管理品质决定效率

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管理的贯彻落实,是学校发展的坚实保障。近年来,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以“ 管理科学,特色鲜明,提升内涵,争创一流”为办学目标,全体教职工时刻铭记“尽全心,负全责,出全力”的工作作风,管理人员时刻铭记“沟通是基础,服务是根本,激励是重点,引领是关键”的管理要决,创造性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品质。

学校实施“统一领导――逐级配合――相互配合”的管理机制,实现“学校宏观决策指导,处室、年级微观管理”的扁平化分级管理模式。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学校积极探索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坚持发挥教职工大会做为最高权力机构的重大作用,先后制定了《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为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近两年来,学校对原有制度进行认真整理,对不适应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结合当前工作的发展形势,重新制定了《议事制度》《教师外出培训制度》《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评先选优管理办法》《财务制度》《绩效工资发放实施方案》等制度,涉及到人事、财务、职称评聘、师德师风等各方面,本着适用、可行的原则,共建立健全了4大项、64小项的工作制度,公示了学校13项重要工作的流程图,使学校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与民主治校相结合,凡属重大事项,必须经过会议决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学校严格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并且成立了教师发展评价小组、常规考核小组、财务运行监督小组,成员由教职工组成,对教师考核评价、奖惩、经费开支等事项进行民主管理和监督,确保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切实保障教职工切身利益。

专业的力量

创新教研,教学研究更具魅力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关键。赢得教师,就赢得教育!张掖市特殊学校自建校以来,不断加强学校软实力建设,打造了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发展为根本,尽最大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让教师将教研重心置于具体的学科教学情境中,聚焦课改,聚焦课堂,确立了“立足本校,学科引领,以研促教” 的教研思路,推进学校学科研究发展,实现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开展的校本研修,形成了“学校――学科组――教师发展共同体――个人”的层级式校本教研平台,尊重不同年龄段老师对专业成长的需求,制定了《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梯次成长管理办法》,让不同的教师选择从合格教师到优秀教师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制定了《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规程》《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教科研管理办法》等制度,从备课、上课、作业、考试、评价、课题管理等方面细化管理,采用多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勤于反思,确定微小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教研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设立“教师论坛”和骨干教师“传帮带”等形式,搭建教师互助学习平台,让老师们在交流中学习提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此类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和凝聚力,让教科研真正做到了服务于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学校还积极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将校本课程纳入到正式的课程教学计划,采取开放、多元的授课方式,让个别化教育落到实处。

拓宽服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不仅承担着全市三残儿童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还加挂“张掖市特殊教育中心”牌子,负责指导全市特殊教育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师资培训、特殊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立、残疾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工作。据2016年4月调查,全市共有残疾少年儿童1044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入学149人,随班就读853人。为更多的随班就读孩子提供服务,是张掖市特殊教育学校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六县区教育局相继建立了随班就读工作指导站,逐步形成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乡镇学区中心校――随班就读学校组成的四级管理网络和市特教中心(特教学校)――县区特教指导站――乡镇中心校资源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支持网络。张掖市特殊教育中心根据《张掖市随班就读支持保障系统试点建设任务书》,相继出台了《张掖市随班就读工作职责》《张掖市随班就读工作档案目录》《张掖市残疾少年儿童筛查制度》等6项制度,各县(区)教育局出台制度明确规定,各学校不能拒绝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各学校也无条件接收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实现了残疾少年儿童就近入学“零拒绝”,确保了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进得来、留得住”。2016年,市特殊教育中心将全市随班就读学生纳入《IEP个别化教育系统》,通过教学支持网络全面实施个别化教育,确保每一位随班就读学生都能接受适宜的学习内容。

第4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随班的特殊性不能成为不能接受的条件,但是他们毕竟和一般的学生在学习上有距离,那么,该怎么照顾好随班就读的学生呢?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一)一、指导思想:

教育要面向全体,每一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班就读生虽然在智力水平等各方面都与普通学生有差异,他们也是班级的一分子,所以决不能放弃,应在各个方面都让他们有所提高。所以应该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随班就读生区别对待,才能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工作措施:

(一)组织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改变那种残疾儿童归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观念,单纯依靠特殊教育学校无法解决广大弱智儿童的学习问题,要树立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普教、特教一体化的教育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让弱智儿童享受保证质量的教育。

(二)分块落实,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随班就读儿童的基础素质,补偿随班就读儿童的心理缺陷和不足,就要注意培养和形成随班就读儿童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为他们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1、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提出具体要求。使每一名学生在培养、教育和能力的发展上都能较好地达到他在该时期内所达到的最佳标准水平,从根本上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普通教学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结构,个别辅导等。把两类学生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使普通学生的学习得以提高,就读学生的学习也得到发展,缺陷得到矫正和补偿。

2、探讨对随班就读生的教学方法

(1)每两月举行一次教研活动,学习有关文章和文件精神,交流对随班生的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介绍“随班就读”的经验,借鉴一些教学方法,进行实践。

(3)尽量给他们分层次留作业,留有针对性的作业。既不能因为作业太难而勉强拔高,达不到效果。也不能因为知识不掌握而放弃对他们的作业要求,老师能够面批,及时加以鼓励。

3、在心理上多与他们交流,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尽量使他们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是一样的。

自己并不比别人差,有上进心和上进的愿望。

4、对随班就读学生实行普通学生和随班就读学生双重学籍管理的办法。

定期制订随班就读学生的教学教育个别计划。

5、每学期至少与家长联系一次,互相了解“随班就读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更好地进行教育和矫治。

6、作好毕业生的登记,交接工作,让他顺利进入中学学习。

7、所有的资料在学期结束装订成册,留作档案。

(三)适应需要,探索科学的管理机制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使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正常儿童教育上,对弱智儿童不管不问,这必然影响一体化教育的发展进程。因此,探索一种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吸引一些有教育能力的教师参与随班就读工作,是特殊学生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保证。

三、每月工作安排:

九月份:

1、传达学习普陀区随班就读工作计划,布置近期随班就读工作。

2、制定随班就读学生语文学习目标。

(三、四年级各1名学生)

3、下发随班就读学生工作手册,指导填写。

十月份:

1、各学科教师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

十一月份:

1、随班就读任课老师会议、交流随班就读学生个案,开展个案研讨活动。

2、开展随堂听课活动。

十二月份:

1、召开随班就读任课老师会议:

(1)学习《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中有关文章。

(2)任课教师交流随班就读个别辅导情况,互相交流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2、准备随班就读学生期终考卷。

一月份:

1、写随班就读学生学籍卡。

2、小结一学期随班就读工作。

3、随班就读学生期终考试,试卷分析工作。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二)一、指导思想:

树爱心,转观念,积极探索特教与普教一体化的教育形式,推进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改革,全面提高特殊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我校共有6名特殊学生,其中六年级2名,五年级3名,四年级1名。这些学生都是很特殊的孩子,除了智力有残缺之外,还患有多动症。所以,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很难静下心听课,几乎无法完成相关的练习,也无法独立完成试卷。

三、工作目标:

1.优化随班就读学生的育人环境,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健康发展;

2.形成有利于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良好的学校育人机制;

3.建立灵活、高效的特殊学生课外辅导保障机制。

四、具体做法:

(一)更新观念,统一思想,优化育人环境。

为随班就读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搞好随班就读工作的第一关,是学校经常性的工作。随班就读工作与普通教育相互支持、相互渗透、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为此,我校进一步健全组织,成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具体负责,制订随班就读教育工作计划、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打消了部分教师头脑中存在的搞随班就读怕影响普通教育、降低教学质量的错误认识,形成人人关心、爱护、支持随班就读班工作的氛围。选拔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热心特教工作、师德良好的教师担任有随班就读生班级教学,行政会上专门讨论有关特殊教育事项,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抓好日常管理工作,并落实到具体学校工作计划中,有计划、有措施、有督促、有检查、有反馈、有评价。

(二)加强管理,规范随班就读工作。我校本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抓住三个环节。第一,严格执行随班生的申报、审批、撤销等规定程序。第二,结合随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随班生个别化辅导计划。第三,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采取以集体教学为主、个别教学为辅的原则,在集体教学过程中穿插个别辅导,体现个性差异教学。第四,在座位安排上、教学程序上、课堂提问中、练习过程中对随班生给予适当照顾。第五,教师在备课、学生作业批改与布置方面都从随班生的实际出发,提出针对性要求。备课中要有对随班生的具体问题和辅导方法,批改作业要求面批。平时,注重材料积累,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发挥资源,普特渗透,共同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如: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随班就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在党、政、团、少先队组织中开展“一帮一”活动,为随班就读学生配备好小先生、好伙伴,让他们在学校大家庭中健康成长。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活动,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比赛活动。

随班就读工作计划范文(三)一、落实市区关于随班就读教育的法律法规、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开展随班就读工作。将随班就读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之中。组织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整合学校各方面力量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二、建立由分管校长、教育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老师等人员组成的随班就读工作小组。建立健全有关随班就读工作的规章制度,对随班就读工作实施规范管理。

三、按规定认真做好随班就读对象的确定工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置。做好随班就读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

四、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课程,安排学习内容和施教方式。保证每个学生的个别教育。

五、研究与制定适合随班就读学生特点的、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多元评价内容,对学生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研组对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进行校本研究,开展有关随班就读工作的课题研究。

七、开展随班就读教师培养工作,采用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特殊教育专业化水平,增强教师进行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随班就读骨干教师队伍。

八、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创造条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随班就读教师工作职责

一、开展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科研。对随班就读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随班就读工作的科学性。

三、开展对随班就读学生发展过程的评价。加强对随班就读学生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办法。

四、加强学习,提高特教专业化水平。应积极参加各种特教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参加市、区县组织的各种教研、交流活动,提高开展特殊教育工作的专业技能。

第5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使人民群众对特殊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免除残疾学生入学的一切费用,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

一、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发展回顾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是郑州市管城区唯一一所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全区智力障碍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截至2010年年底,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万元,拥有教学计算机11台,馆藏书刊2300册。现有6个教学班,66名学生。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有专职教师16名,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占70%,其中本科毕业11人,两名教师被评为管城区十佳青年教师。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注重民主、和谐、制度化的人本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校内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先后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特奥运动会,第十二届上海世界特奥会,共获得12枚金牌、15枚银牌和9枚铜牌,学校也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

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制约因素

1.硬件设施还需改善。

2.由于学生的特殊性,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严重不足。

3.教师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没有为学校进一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尤其是教师结构不能适应特教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艺术类教师缺少,尤其缺少美术、语训、康复等专业学科老师。

4.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5.特殊教育家校联系不多,尚未形成良好格局,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方向

特殊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加快特教事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出发点,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为社会进步和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功能,提升特殊教育的品牌内涵。

1.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政策的宣传力度

特殊教育学校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宣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的各级政府、社会、残疾儿童家庭对发展特殊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营造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形成领导关心重视、社会热情支持、学校积极接纳、家长主动送学生就读,残疾孩子愿意上学的局面。

2.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专业器材

按照《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配全相应的教学仪器。补充、更新图书和音像资料。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布局校园环境,营造校园特色文化。添置认知能力、多感官综合训练室等专业康复训练器械。对多功能活动室进行内部装修,作为大型活动、集会的重要场所。

3.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逐步建立适度竞争、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注重过程管理,效能优先、奖励先进,进一步调动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师徒共进”核心作用,做实师徒传承工作,在学科教学、班队工作等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分层次开展校本教研,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培养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积极研究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打造特教名师,带动全体教师加速实现专业化成长。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给足精神空间,让他们体验民主管理,追求教育理想,启迪智慧,享受教育幸福。将教师引向读书、引向思考,让思想行动起来,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给每名教师定位,形成“金字塔”型的教师梯队,建立“造塔”机制。将个人规划与学校发展相连,让每名教师都有奋斗目标,都有光环与台阶,充满自信与追求。

以学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中心,建立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研制度。把握新课程方案内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论坛等。加强学习培训,建立以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制度,开展网络研修。持续打造更高层次的有效的特教课堂,积累课例、案例,将个人的实践与反思作为教育教学行动研究的着眼点,提升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与教学对口(或相关)的各种学历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

4.加强康复训练,探索医教结合之路

做好教育教学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工作,配足配齐各教室、功能室所需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生实际及学校情况因地制宜添加康复设备,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医教结合队伍。建立康复档案,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康复信息,为总结康复经验、寻找更佳的康复途径奠定基础。在与专业康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整合多方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康复技术并开展自主科研,为教师搭建国内国际的学术及经验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让更多的智障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提升残障儿童的生命质量。

5.开发生活实践课程,不断提升特教课堂的有效性

以生活自理、自食其力为取向,适当渗透职业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内容,在原有“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科课程内容。针对本学科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注重实用与创新,运用集体智慧,形成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加强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探寻残障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主动寻求医务人员的专业支持,发挥学校康复器材的作用,努力将特殊教育学校的知识教育、人格教育与康复教育有机统一,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6.继续发展以特奥运动为特色项目的体育卫生工作

继续开展特奥运动,普及特奥理念,创造更多的机会参加特奥比赛。救失长善、开发潜能,培育好运动员苗子,组织好训练和完成比赛任务,为省、市特奥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让更多的残疾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参与特奥运动,受益于特奥运动。

7.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团队工作特色品牌效应

第6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 残疾儿童少年 随班就读 解决问题途径

随班就读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不仅符合我国国情,促进了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是符合国际社会普遍认可和推崇的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理论,是解决我国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好形式、好方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与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发展相比,随班就读还相对滞后,尤其在西部落后地区发展步履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难度大等。为推动随班就读工作应重视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重视提高随班就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随班就读学生数在中小学学生数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有专家统计,甘肃省适龄入学残疾少年儿童数占适龄少年儿童总数的2.66%,因此部分县区教育局领导、学校校长对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工作很不重视,拒适龄入学残疾少年儿童于学校校门之外,这是极其错误的。殊不知这个很小的比例对残疾少年儿童及其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接受教育直接关系着残疾孩子一生的生活质量与幸福,关系着残疾孩子家庭的解放与希望,关系着与残疾孩子相关的许多亲属的幸福与安宁,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二、重视随班就读教育工作

残疾儿童少年虽然身体残疾,但并不代表不能接受教育,也并不代表他就是废物。实践中我们发现每个残疾孩子都有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潜能,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有的甚至在某方面能够超长发展。只要按照特殊教育要求,把残疾孩子安置在学校里、班级中,积极帮助他参与学习、活动,他就一定会有进步。如果再创造条件加强其自身需要的、适合的个别化教学、辅导与康复训练,那么他一定会有较大的进步。

三、克服畏难情绪,做好学生筛查鉴定工作

进行随班就读首先要进行学生的确认,随班就读学生的确认要进行残疾儿童少年的筛查鉴定。现实中有的残疾类别程度好鉴定,家长认可,比如肢体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但有的不好鉴定,比如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在一般的市县也无单位鉴定,特别是轻度的,介于正常与残疾之间的难以界定,家长也不愿意承认。可是在普通学校,轻度残疾学生,特别是轻度智力残疾学生占随班就读学生的多数,这些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学习、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都差,按正常学生一样要求显然是不行的,不加强其自身需要的适合的个别化辅导与训练显然也是不行的。为了这些孩子,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积极做好筛查检测工作,努力为学校管理部署随班就读工作提供依据,为教师、家长进行教育教学提供依据。

四、建立健全随班就读管理与业务工作机构

随班就读是一个系统工作,牵扯着社会、学校、家庭,关系着领导、教师、家长、孩子,影响着管理、教学、学习,没有人负责,没有人管理是不行的。本市已初步形成的由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乡镇学区中心校——随班就读学校的随班就读管理网络和由市特教中心(特教学校)——县区特教指导站——乡镇中心校资源教师——随班就读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教研支持网络是随班就读管理与业务工作的有效机制,值得借鉴。

五、重视随班就读制度建设

随班就读工作难,难在残疾学生绝对数相对少,在普通学校难以成班,难在学生管理、教育、评价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的方法,难在教师的流动性大,受过培训的老师不一定有学生可教,教学的老师不一定受过培训,因此,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办法,没有一套有效的制度是难以持之以恒坚持到底的,所以要不断总结经验,形成工作制度,确保随班就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

六、重视随班就读教师的培训

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最终要靠教师教育和管理。随班就读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随班就读的教师。没有受过专业培训、了解掌握特教理论和科学方法的优秀教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合适的教育,随班就读往往就流于形式,变成了随班就座或随班混读。随班就读师资培训是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基础,是做好随班就读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高度重视随班就读教师培训工作。

由于随班就读教师难以固定,每位教师都有可能遇到随班就读学生并进行随班就读工作,因此随班就读教师培训,不仅要加强挡任随班就读工作教师的培训,而且要重视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

七、重视实施个别化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照顾差异。残疾学生正是这差异中的差异,每一个残疾孩子都因其不同的病因、不同的家庭而与众不同,其思想、行为习惯、知识结构等都独一无二,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像对普通学生那样管理、教育显然是行不通的,特别是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的学生,更加需要教师特别的付出。特殊教育研究成果证明,对随班就读学生实施个别化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实施个别化教育。

八、重视随班就读档案建设与管理

第7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研组; 校本教研;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2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093-01

校本教研是立足于学校,以增强教育教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的研究与改革活动。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收效最为直接、最为显著的教研层面。它是以教师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者,以课堂为主阵地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活动。校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开展研究,把自己的实践行为看作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实质是教师反思性的实践;同时教师反思性的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研组是教师最基层、最日常、最具研讨性的学习型组织,是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校本研究,培养研究型教师的教学业务组织,是把先进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师自觉行为的智慧型集体,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重视并不断强化教研组工作,对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名学科、名教师,构建学习型校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教研组工作形式化、单一化 ,竞争机制不合理 ,工作反馈机制不够健全,教研工作缺失校本关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教研活动流于形式,根本无法体现出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所以教研组建设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搞好教研组工作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的保证。所以,为了有利于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必须要加强教研组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下面就我校在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工作中,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1 教研组的内涵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基础

课题研究是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途径,只有让课题研究扎根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课题研究也才更具有生命力,校本教研才能落到实处。学校教务处就充分利用学校教研组的活动时间,指导教师从身边的教学中确定课题,以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将校本教研活动提升为教育科研活动,把行动研究作为开展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小切口的进行课堂教学的应用性研究,让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得以体现。如政治教研组由于多数教师都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他们就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出发,选定《“‘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转化教育的案例研究”》、《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作为本组的课题研究,以便更好地做好班主任工作。初中数学组选定《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题学习实践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与思考》、初中语文组选定《写字教育如何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文化素养》、高中中数学组选定《试卷评讲课教学设计最优化探讨》、高中语文组的《高中生硬笔书法训练》、物理组选定《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及自制教具》、化学组选定《化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信息组选定《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校本研究》、艺术组选定《艺术欣赏中的情景创设》、历史组选定《高中历史问题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这样就形成全员参与、全程反思,教师广泛开展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感悟与反思活动,逐步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机制,实施教学、科研一体化战略。目前,学校各学科教研组教师参与应用性教学课题研究热情高涨,在研课题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二个——《普通中学校本教研管理的研究》、《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策略研究》;区级课题研究四个——《单亲家庭中学生特殊教育研究》,《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研究》、《高中生物学科课堂有效训练研究》、《普通中学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研究》。已结题的重庆市教育规划办实验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参加课题成果评选活动中获得市级三等奖、区级一等奖;区级课题《中学生自主学习智能化练习及题库的开发与应用》、《开放阅读空间 优化语文教学》结题并获区级优秀课题成果奖三等奖。这些直接针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真正使课题研究活动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正使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转化为教育科研活动,这样不但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更有利于促进教师加速从“经验型”向“科研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化。

2 教研组的制度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地,学校要注重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建设网络和相关制度,构建促进教学、教研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促使以学科教研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我校根据上级相关部门的文件精神,形成了与自己学校实际相适宜的一系列教研组活动制度。如《沙河中学校本教研管理条例》、《沙河中学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制度》、《沙河中学校本研究课题申报评审制度》、《沙河中学校本教研课题结题评审制度》、《沙河中学课题管理手册》、《沙河中学教研组长职责》、《沙河中学先进教研组评选细则》、《沙河中学先进教研组长评选细则》、《沙河中学先进教研个人评选细则》、《沙河中学科研教研奖励细则》、《沙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奖励制度》、《沙河中学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等,并相应建立了领导干部深入教研活动的听评课制度、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考核制度。通过制度建设,大大提高了学科教研组的管理职能和效果,形成更为开放、有效的学科教研机制。从制度上保障了教研组活动的正常有效地开展。

3 教研组的特色建设,是提升校本教研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质量,决定于其活动开展的内容。如果活动内容一般化,久而久之就会流于形式,无法保证活动质量。学校应加强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使各学科教研组的活动内容体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指导思想,体现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更有针对性、层次性、实效性。为此,教务处要求教研组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坚持 “四个必须”的指导思想,即: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专题;必须以科研带动教研;必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必须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如初中语文组在教研活动中极为重视自己教研组的专题研究计划、主题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完善,在完成课题《写字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艺术审美情趣和综合文化素养》的研究过程中,经常招集教研组成员和课题研究人员结合日常出现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到课题结题时,研究的对象初一初二的娃娃大面积提高了书写水平及审美情趣,效果明显。重视教研组内老中青的传帮带和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在开展 “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专题研究时,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谭晓琴老师给大家上示范课,听课教师受益匪浅;重视教研组内青年教师的培养,凡是本组里经验丰富、获得高级职称的老教师们都积极主动与年轻教师结对子,教研组长谭崇元老师就主动接纳刚参加工作的王莹玺、邬德慧二位老师为徒,直接指导他们的教育教学,促进了年轻教师的成长。所以,刚出大学校门的王莹玺承担的片区“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公开课教学,在李河中学执教的《老王》一课,深受片区全体与会领导教师的好评;重视搭建校本教研的交流平台,初中语文组不但采取了“走出去”,还采取了“请进来”的办法,邀请丁阳中学的余宏老师前来献课,给本组教师提供与之进行切磋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示范作用。就这样通过开展名师引领,理论学习,同伴互助,课堂观摩,比武交流,课题带动,总结反思等活动,把教学、科研、培训三者融为一体,切实保证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努力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目前我校初中语文组的教师深受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该组也被评为区级先进教研组。

总之,加强教研组的建设,落实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深化学科教研组活动的各层面要求,有利于提升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有利于学校内涵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借助重庆市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抓住我校创建市级重点学校的时机,进一步推进优秀教研组的建设,以创建人文校园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使教研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走进实际教学生活、走进教师的关注视野、贴近教师提高的需求领域。通过创设浓厚的教研学术氛围,为教研活动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科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汲取教学精华、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组织,以打造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桂林《创新教研组管理机制,提高校本教研实效性》

[2] 张云洁《以合作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3] 黎炳学 《校本教研要在实效性上做文章》

[4] 朱宁波 张萍 《校本教研中的教师同伴互助》教育科学,2005,(5).

[5] 严冰 《关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云南教育2009年02期

[6] 钟炜《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优化校本教研活动》2011年04月

[7] 牟映雪 《教研组协作文化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教材?教法,2006,

第8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大家上午好!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教育局党委工作会议确定的“创先争优活动”、“效能提升年活动”、“行风评议”三大主题活动,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充分展示我校教师争先创优、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弘扬当代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情操,增强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微山特校迎“七一”“创先争优”主题师德演讲比赛。希望通过这次演讲比赛,充分展现微山特校教师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敬业奉献,严谨博学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向全社会展示人民教师良好形象,用教师自己的行为和作为来营造全社会良好的尊师重教氛围,并以此向党的89岁生日献一份厚礼。

一、希望选手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好的水平,展现出自己的最佳风采!

二、介绍到场嘉宾和评委

⑴介绍到场嘉宾

今天我们还有幸邀请到微山县教育局温局长、微山县教研室沈主任。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感谢他们对这次比赛的支持和指导。

⑵介绍评委老师

为了确保本次比赛的公平、公正,今天我们还邀请了七位资深教师担任今天比赛的评委,他们是:实验学校的蔡蕾老师、张连莲老师、肖维老师、何方老师、孙苑老师

他们都都曾经获得国家省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各个都是我们教学的精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对他们的支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

三、宣布本次活动议程

本次活动有四项议程:

第一项议程:由王校长做活动致词。(接下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有请王校长致辞。)

第二项议程:宣布迎“七一”“创先争优”主题师德演讲比赛活动正式开始。

(下面我宣布微山特校迎“七一”“创先争优”师德演讲比赛正式开始。请张鹏老师上台主持。)

第三项议程:公布决赛成绩并颁奖。

第四项议程:请刘校长就本次活动总结讲话。

四、宣布比赛成绩,颁奖、合影

(1)公布决赛成绩并颁奖

经过评委和计分员紧张工作和统计核实之后,现在决赛结果已经揭晓。

下面我宣布获得三等奖的选手名单,他们是:、、、、,请选手们上台领奖。

下面我宣布获得二等奖的选手名单,他们是:、、、,请选手们上台领奖。

下面我宣布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名单,他们是:、,请选手们上台颁奖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她们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我相信,通过这次比赛,老师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张奖状,更是对特教工作的一次深刻感悟。让我们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祝贺她们!)

结束语,合影留念

通过选手们对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件件具体事件的描述,我们再一次体验到了做一名好教师的尊严感和成功感。

老师们: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是无尚光荣、无尚崇高、无私奉献的职业。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他们甘于清贫,辛勤耕耘,乐于奉献,无偿地为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着无私的服务,为提高残疾人群的整体素质贡献着青春年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以先进为榜样,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增强前进的动力,牢记特殊教育教职工誓词,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主义人道精神。关爱残疾学生,尊重和维护残疾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为我县的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微山特校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迎“七一”“创先争优”师德演讲比赛活动到此结束。

第9篇:特殊教育教研总结范文

关键词:视障生;钢琴教学;盲谱

此文为北京联合大学2015年度校级教研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视障生钢琴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J2015Q032对于健全人而言,视力获取的信息量最大且速度最快、整体性强,而且还有检验其他感觉所获得的信息的功能,视力是人感知外部世界的最主要的能力。但是,大约全世界万分之五的人视力显著的差,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造成本质的困难。钢琴演奏对于健全人而言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过钢琴的人都知道,钢琴不仅需要的是手、眼、脑的结合,而练习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可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情。毅力、耐心、加上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本文作者所教授的对象是特殊教育学院的视障生,由于有着先天和后天的视力缺陷,所以,学生们的钢琴学习也必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殊性。与普通钢琴教学相比,视障钢琴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性是由视障学生视觉障碍、灵敏的触觉、很强的听觉注意力和心理方面的特点决定的。在钢琴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发挥视障学生的触觉和听觉方面的优势,来弥补视觉方面的缺陷,又要注意视障学生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培养优秀的品格,形成健康的心理。特殊教育中视障生钢琴的教学有着其与一般钢琴教学的不同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语言方面

1.嗓音语言。视障生是主要依靠声音来学习的,因此,在对声音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一般来说,声音甜美的老师会很受学生的欢迎,就像我们在判断一个人美丑一样,音质比较甜美的教师也会特别受视障生的喜欢,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有一副优美的嗓音就会得到了得天独厚的第一好印象,在教学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但是,由于视障生的视觉障碍,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通过教师和同学的语言描述,来构建事物和现象的表象的。因此,对于教师的语言组织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视障生的钢琴教师,要注意的是教学语言的更通俗,对教学过程的描绘要细致,并且,描述过程中语言要简练,并且,语言要有一定的章法,避免由于教学语言的繁杂导致视障生思维的混乱。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首先是靠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如果教师的语言精练、逻辑性强,学生的脑力劳动效率就会成倍提高”语言的选择。视障生由于先天性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的选择也有要求。一般来说,“瞎”这个字不要出现,我们在和朋友们开玩笑的时候的一句话有时候就会伤害到学生。就像黑人和黑人互相可以说nigger但是,如果有白人这样称呼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有敌意一样。视障生互相进行自嘲的语言中出现这个字,没有问题,但是,一旦听到健全人,尤其是健全的陌生人语言中有这样的词语出现,视障生难免会觉得不自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正确的使用这些词语,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2.肢体语言。在普通学生的钢琴教学中,我们可以用模仿教学(教师做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来模仿演奏;或者通过观察影音资料或者音乐会中大师的演奏来学习模仿)而对视障生的钢琴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就受到了限制。因此,在教学中详尽和耐心的语言非常关键。但是,实际的弹奏的指导仅仅用语言也是不够用的,运用肢体语言来具体教授更是必要的。具体的教学过程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却要重复多次,反复修正的。这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考验,对教师的耐心也是极富挑战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于视障生的视力弱势的特点,仅仅一个手型为例:教师要先做好手型,然后,在语言的描述和引导下,学生体会并且模仿,语言的指引不能完全掌握的情况下,教学生来触摸教师做好的手型。学生会对触摸到的手型进行模仿,而教师在示范、观察、检查的过程中,反复对学生手型进行辅导教学。而学生的理解程度各有不同,对语言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集体的教学中问题出现的同时,要时刻准备更多种的教学方式,而肢体语言的注释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一种。

二、教学形式方面

由于班上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班上我选择的是三种教学方式:一对一、助理教学、集体课1.一对一。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是大部分钢琴教学所选用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对视障生的钢琴教学中也是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具有,针对性强、及时、更直接的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更有效率,也会及时得到沟通和反馈,是教师及时掌握学生最简便的途径。在钢琴的教学中,一对一的教学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很多,学生反映的问题也相对来说比较大量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可以更为集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可以对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挖掘,对其所有的音乐潜能进行挖掘,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指导的作用,也为学生自身的艺术特点发挥提供了很大空间。2.助理教学。由于班上的学生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于钢琴演奏的学习可以理解的很快,本教学方式有别于高校以往的小组课(“小组课”是高师钢琴教学的另一种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钢琴程度的高低进行分组,人数为3—5人,最多不超过6人)的教学的地方,就是:选择一个有一定基础的、理解能力较强的视障学生做助理,可以很好的与更多学生沟通以及可以节省教师本人反复教学时间。并且,用学习快的学生的带动和引领,可以促进整个班级的集体进步,形成班级互相帮助、互相进步的局面。同时,视障生之间的更为好沟通理解的特点,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一个方法。3.集体课。对于同样的程度并且可以弹奏同一级别曲目的同学组成一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对钢琴演奏的讲解和对曲目的解释的时候,可以一起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也在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辅导和纠正。而同学们则在集体的演奏和学习中互相聆听,互相学习,能够从别人的演奏中获得知识和感悟;在互相观摩中有目的地倾听,有利于学生在比较中找出差距、吸收别人的长处,避免重复性的错误。在小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提示学生运用最佳的方法来进行演奏,从而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音乐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及在自己的理解能力下进行判断等,发展学生的音乐理解以及内心听觉的能力。在整个视障生钢琴教学过程中,这三种教学形式贯穿其中,教师可以灵活掌握,并且,有针对性的使用。例如:对一些程度比较高、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一对一的教授。初级的学生,尤其同一级别的,弹奏同样曲目或者类似曲目的学生,我们可以用集体授课的方式。而对于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使用助理教学的形式,选几个弹奏比较不错,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帮助他们去理解曲目,和演奏过程中对演奏技巧的实际操作。

三、乐谱教学方面

在作曲家本我-他我的自我对话中,乐谱文本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中介物。实际上,除了通过乐谱文本进行自我对话之外,作曲家更期望的是通过乐谱文本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在这个意义上,乐谱文本是作曲家同时为自己和他人而建构的,乐谱文本中的音乐表述就不仅仅是作曲家个人的,而且是能够引起他人心灵共鸣和参与对话的一种表述。在音乐文本的创作中,乐谱文本并非音乐文本的最终实现形式,只有把非音响符号的乐谱文本转化为音响符号文本,音乐文本才算最终完成。因此钢琴演奏中的识谱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学生识谱的能力,以及对乐谱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了演奏者对音乐的表述。然而,钢琴教师在教授视障生钢琴课的过程中,由于盲文乐谱的缺乏,使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钢琴教育产生阻力,目前,在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盲文乐谱,中国盲文出版社迄今为止,一共发行的盲文乐谱刊物一共十几本,在这十几本乐谱中钢琴谱有5本。因此,在视障生的钢琴教学中,涉及到没有盲谱的乐曲(大部分乐谱没有盲谱),教师只有借助录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左手右手分手录音,分手录音的同时加上对指法标注的语言说明,加上对情绪和触键的语言讲解。学生在课后练习过程中,凭借听觉分手练习,然后按照节奏进行合手。所以,在录音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仔细认真及时的解释乐谱细到(连线、跳音、重音、情绪、渐强渐弱、指法、踏板的踩踏起止等)这种现状使得视障生钢琴学习和发展受到了阻碍,使视障生的钢琴教学进程变得单一和局限。因此,希望可以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多翻译一些盲文乐谱,为视障钢琴音乐爱好者能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的空间。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中视障生的钢琴教学是一门意义非常的教学工作,兼具专业性与特殊性融艺术与技术于一身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针对特殊人群的特点,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学质量,探索出适用于视障生钢琴教育发展的教学方法,为特殊教育的音乐教育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作者:闫征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孙英,常婧.谈视障钢琴教学对象及教学的特殊性[J].艺术教育,2010,05:78-79.

[2]黄汉华.乐谱文本在音乐符号行为链条中的中介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129-137.

[3]王晶.视障大学生学校支持的需求与满意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