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

第1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移动应急指挥 公共安全行业市场前景市场细分

Abstract: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ublic safety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safety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The face of the huge market prospects for enterprises to enter the field more and more,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hotter.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system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industry market prospects for public safety within the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the enterprises about to enter the industry, market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the reference, and to develop appropriate marketing strategies for its initial foundation.

Keywords: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the public safety industry, market outlook, market segmentation.

中图分类号:P62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所处行业政策

新世纪以来,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所处行业颁布了大量政策法规,国家及地方对该行业的重视和投入力度逐步增加。

1.《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2006年6月15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

《意见》同时要求“对公共安全、应急处置重大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政府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采取政府采购等办法,推动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成套设备及防护用品的研发和生产。”

2.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介绍》

2007年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介绍》中明确提到省级应急平台应首先满足本地区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平台以及省级有关部门应急平台、地市级和县级应急平台互联互通,重点实现监测监控、信息报告、综合研判、指挥调度、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和异地会商等主要功能。尤其通过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向国务院应急平台提供所需的相关数据、图像、语音和资料等。

3.《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009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交公路发[2009]第226号),要求“在充分整合现有交通通信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多网联动、快速响应、处理有效”的公路交通应急平台体系。”同时,该《预案》还指出“公路交通应急平台的基本构成包括:应急指挥场所、移动应急平台、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综合应用系统、信息接报与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

另外,交通运输部道路运输司在《“十二五”道路运输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提出“加大投入,提高应急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实施”的建设原则”,同时要求“各基础企业作为应急能力建设主体,要加大投入,每年在投资成本预算中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建设应急网络、购置应急设备、处置应急事件的支出,资金投入应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逐年增加,到2010年计划为每个市州至少配置一辆应急通信车”。

4.《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

2006年9月20日,卫生部下发《关于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全面推进卫生应急工作的通知》(卫应急发[2006]第390号),要求各级卫生部门“依据现场应急处置的需求和标准,重点分级装备省级、各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地市级现场应急指挥必备装备。完善国家级和省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调运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确保卫生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

5.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010年11月印发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规划(2011—2015)(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在各区县“配置移动指挥车、车载及单兵图像信息采集、传输装备。移动应急平台主要包括移动基础支撑系统、移动应用系统、移动数据库系统以及业务承载系统等。2011年,完成市本级和8个区域分中心的应急指挥车配备;2013年,80%的区县具备现场移动指挥系统;2015年,全市所有区县的基地平台与移动平台全部建成。”

6.其他部门和行业

除了上述部门外,环保、地震、监狱等部门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对移动应急指挥系统的需求也在不断快速增长,相关主管部门以“规划”或“意见”的形式出台了一批扶持政策。

二、移动应急指挥系统所处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的公共安全产业是从80年代开始起步的,比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大约晚20年。80年代初,公共安全作为一个行业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悄然兴起,尤其是处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依托本地先进的电子科技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公共安全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其它经济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公共安全行业发展初期,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特殊行业行为,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政府部门、金融、交通、海关、公安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电信、教育行业以及大型企业也逐渐成为公共安全产品应用的重要领域。

第2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如何管理好一个庞大的寄宿生群体,维护校园环境的稳定,营造生活区域的温馨,展示寄宿生的生活风采就成了农村校长的一个大课题。

本人任农村校长多年,近年来又到一所完中担任领导职务,学校寄宿生既有初中,又有高中――年龄递度大;既有偏远自然村,又有乡镇所在地的学生――地域差别大;同时,寄宿生达1079人,在我市农村乡镇中学中,我校寄宿生数量居于首位。

一、建设布局合理的生活区域

生活区域的规划建设是寄宿生管理的“硬件”模块,布局合理的生活区域能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和学生的生活质量。

1.生活区块的布局与规划有序

规划出学校的西北地块为学生生活区块,因地制宜,统筹布局,依次建设餐厅、宿舍A、宿舍B三幢建筑。餐厅为两层楼,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可以容纳1400个寄宿生同时用餐,两幢宿舍均为四层楼,总建筑面积2809平方米,可容纳1200个铺位,满足寄宿生住宿需要。充分考虑寄宿生的生活需求和生管教师的管理需求,男寄宿生住宿舍A幢,女生住宿舍住B幢。又因为学校为完全高中,考虑到初中学生晚上休息时间比高中学生早,将初中生安排到高楼层,高中生安排到低楼层。每层宿舍楼设有卫生间、洗澡间和盥洗室,顶楼配备空气能热水器。各宿舍添置了橱柜,装饰了窗帘,安装了防护网。在宿舍楼侧又另建冲水式公共厕所一座。

2.生活区块建设的环保与扩展合理

宿舍与餐厅均依山而建,建设完成后,对宿舍区进行集中绿化,种植桂花、紫薇、铁树、楠木、小径竹、迎春花等各种苗木,四时有绿色,四季有花香,使学生放松心情,感受自然胜境。整个校园,规划好绿点的分布,所有可能绿化的空地上都安排绿化,寄宿生在学习之余,漫步校园,鸟语花香,一步一景。

在餐厅前规划建设了塑胶跑道运动场,用于寄宿生的生活扩展区,有乒乓球、排球、篮球等体育场地,丰富寄宿生的课余生活,放松学生身心。同时,每天早上6点40分,塑胶跑道运动场为寄宿生晨集场地。

从宿舍楼到运动场建设林荫休闲带,条状绿化带,种些景观植物,同时,设置若干电话亭,以方便未配置手机学生的通讯。

总之,生活区的规划建设关注人文,关注生态,便于生活,便于管理。随着寄宿生管理“硬件”体系的健全,有效地解决了该校寄宿生住宿难、居住分散、管理难度大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该校寄宿生的生活条件,有力地推动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二、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寄宿生管理“硬件”体系属于低层次的生存层面的体系,寄宿生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更重要的“软件”建设体系。

1.四位一体,齐抓共管

管理组织的健全是寄宿生管理的基础,学校逐渐摸索出“四位一体,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

充分重视寄宿生管理工作,明确寄宿生的管理是学校重点工作之一,每学期初召开一次校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寄宿生管理中的新问题。形成了一套可操作、切实可行的制度和传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以生管老师为主体,政教处协助,值日领导下宿舍,班主任下宿舍,四股力量分工协作,齐心协力的管理模式。学校师资严重不足,从行政队伍中抽调了政教处主任一名、政教处副主任两名担任兼职生管老师,加上一名教师家属担任专职生管,1100多人的寄宿生群体管理工作由3位兼职生管加一个专职生管4个人担任,3位兼职生管老师同时还承担着学校较繁重的教学、行政和班主任工作。

虽然是简单的4人管理机构,但反而容易形成管理的合力,同时,加强自我管理,提升寄宿生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也是管理的重要途径。要提高生管的执行力,仅仅靠校行政的监督和生管教师的自我约束还是不行的,生管教师还在每一层楼培养两位宿管学生,选拔优秀的舍长,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每个学生思想动向,了解寝室的情况,培养他们的责任感,让宿管、舍长带动其他寄宿生主动地安排生活,追求和谐,追求一种不需要监督也能主动落实各项内务的状态。

2.制度健全,安全第一

完善管理制度,制订了《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宿舍财产管理制度》《食堂用餐管理制度》、《值日行政下宿舍监督制度》、《寄宿生请假制度》,比如寄宿生请假条需要生管、门卫、班级各一份,班主任与生管掌握寄宿生请假情况,门卫看到学生的请假后才予以学生出校,资料系统化后能让生管老师和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动向。

树立“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的思想,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消防设施,完善校园保卫工作人员职责,建立、健全和完善安全制度及各种相应的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加强对安全隐患的排查,利用各种讲座和黑板报宣传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防范寄宿生夜逃上网,点蜡烛、乱接电线拉灯熬夜读书等不安全因素。

3.按宿舍编席就餐,用餐秩序井然

寄宿生吃饭问题是家长和寄宿生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初中生、高中生都是长身体、增知识的最重要时期,学校比较慎重和周到的解决学生吃饭问题。学校有比较标准和规范的锅炉蒸汽蒸饭间和学生餐厅,实行按宿舍定饭盘、按饭盘定桌子的编席就餐方式,每桌8人。每天每桌有一位学生值日,负责端饭盘,在下课时,生管老师在食堂监督学生端饭盘和排队买菜,形成自觉有序、安静、列队的用餐习惯。

实施营养早餐工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学校食品供应的安全。学生食堂坚持公益性、服务性原则,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预防饮食卫生安全事故,杜绝食源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学校食堂建立留样制度、食品采购索证制度和台帐登记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同时,建立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并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实行食品卫生事件责任追究制,并定期对食堂进行检查登记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按时体息,准点起床

生管老师每天晨集前会到楼道唤醒学生,晚上分时段监督学生休息,初中的楼道九点多便熄灯了,高中的则十点多,生管教师作好就寝前学生清点工作,做好登记并进行舍长签名制度。每周查铺2~3次,对学生冷、热、生病、学生缺席等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并登记上报,生管老师的严格管理会使学生形成文明守纪的良好风气。

5.周末分时段下课,保障乘车安全

为保证寄宿生周末乘车,星期五下午提前一节课上课,初中部上两节课,高中部上3节课,这样既分流学生流量,减轻运输压力,又可以使偏远的寄宿生提前些时间到家。每到星期五下午,学校值日领导、政教处、保卫科、各年段安排的护送教师到场维持寄宿生返家秩序,疏散学生,防止超载。同时,联系镇公交公司、派出所民警、交通协管员加强寄宿生周末返家乘车管理。

6.关注社会问题与个体差异

寄宿生中,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常常是“问题少年”、“问题少女”。或者由于爷爷奶奶的溺爱,或者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优越,这些寄宿生智力早熟、个性孤僻、敏感多疑,对他们教育不当容易出现后遗症。同时,寄宿生的贫富差距问题也日益突出。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贫困生却要节衣缩食,这对贫困生心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学业问题、友谊问题、师生关系问题都会困扰着寄宿生,因此,建立每周一次心理教师巡视制度,学生可以递纸条,可以面谈,可以约时间到心理咨询室与教师交流,利用心理室这个平台敞开心扉,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生管教师还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师生交流氛围,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促进了师生间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具有自尊自爱、健康向上、努力进取、性格开朗、自主自理、自我约束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

寄宿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宿舍中度过的,每一所寄宿制学校都有必要创造一个文明、整肃、清洁、雅静、安全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进而促进宿舍内务的管理并建立独特的宿舍文化。

组织宿管和舍长协助生管老师开展内务评比,并建立内务评比奖惩制度,对内务评比中较好的宿舍适当发放洗衣粉、洗发水、牙膏等日用品当做奖品,充分激励寄宿生积极整理内务,保持宿舍卫生。

宿舍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务整洁的层面,这仍然属于低水平浅层次,文化品味不高,宿舍建设更要以育人为本,把宿舍变成良好的养成环境,把宿舍变成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基地,把宿舍变成陶冶情操、促进交流、增长知识的场所。

全面开辟文化阵地,在宿舍走廊,楼梯走道,设立“知识窗”、“新闻版”、“艺术栏”,收集粘贴有关身心健康、天文地理、安全防范,国内外、校内外的重要新闻,学生的剪纸、美术、书法;给学生自己创意的平台,让一扇门、一扇窗、一片窗台承载启人深思的文化主题,窗户玻璃上或是传统剪纸或民族传统节日粘贴,窗台上可放置能绿化美化寝室环境的盆花、盆景或学生自制的工艺品等;宿舍可以取些有文化品味的名字,如“聚贤阁”、“天然居”、“艺苑”等文明高雅的名字,生管老师可以安排各宿舍舍长定期或不定期编出自己宿舍的报纸,如《八人行》、《风铃在响》、《小人物大事件》等。

第3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高等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和学校财产安全,根据消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适用本规定。

驻校内其他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按照本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学校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第四条 学校应当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五条 学校应当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强消防演练,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逃生技能。

第六条 学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应当依法履行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扑救初起火灾等维护消防安全的义务。

第七条 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管理职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开展消防安全工作,督促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并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公安机关依法履行对高等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责,加强消防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高等学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二章 消防安全责任

第八条 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贯彻落实消防法律、法规和规章,批准实施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二)批准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定期召开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会议;

(三)提供消防安全经费保障和组织保障;

(四)督促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和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及时处理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五)依法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

(六)与学校二级单位负责人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

(七)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

(八)促进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九条 分管学校消防安全的校领导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人,协助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组织制定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和协调校内各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二)组织制定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三)审核消防安全工作年度经费预算;

(四)组织实施消防安全检查和火灾隐患整改;

(五)督促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的维护、维修及检测,确保其完好有效,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六)组织管理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

(七)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消防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实施和演练;

(八)协助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做好其他消防安全工作。

其他校领导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对消防工作负有领导、监督、检查、教育和管理职责。

第十条 学校必须设立或者明确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的机构(以下简称学校消防机构),配备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拟订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年度经费预算,拟订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报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批准后实施;

(二)监督检查校内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三)监督检查消防设施、设备、器材的使用与管理、以及消防基础设施的运转,定期组织检验、检测和维修;

(四)确定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并监督指导其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五)监督检查有关单位做好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储存、使用和管理工作,审批校内各单位动用明火作业;

(六)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消防演练,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技能;

(七)定期对志愿消防队等消防组织进行消防知识和灭火技能培训;

(八)推进消防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做好技术防范人员上岗培训工作;

(九)受理驻校内其他单位在校内和学校、校内各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及装饰装修工程和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行政许可或者备案 手续的校内备案审查工作,督促其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申报,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进行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以及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十)建立健全学校消防工作档案及消防安全隐患台账;

(十一)按照工作要求上报有关信息数据;

(十二)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处理火灾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火灾事故处理及善后工作。

第十一条 学校二级单位和其他驻校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

(一)落实学校的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并落实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二)建立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考核、奖惩制度;

(三)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及演练;

(四)定期进行防火检查,做好检查记录,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五)按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器材并确保其完好有效;

(六)按规定设置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并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七)消防控制室配备消防值班人员,制定值班岗位职责,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八)新建、扩建、改建及装饰装修工程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九)按照规定的程序与措施处置火灾事故;

(十)学校规定的其他消防安全职责。

第十二条 校内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驻校内其他单位主要负责人是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三条 除本规定第十一条外,学生宿舍管理部门还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由学生参加的志愿消防组织,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二)加强学生宿舍用火、用电安全教育与检查;

(三)加强夜间防火巡查,发现火灾立即组织扑救和疏散学生。

第三章 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将下列单位(部位)列为学校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

(一)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教学楼、校医院、体育场(馆)、会堂(会议中心)、超市(市场)、宾馆(招待所)、托儿所、幼儿园以及其他文体活动、公共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校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传媒部门和驻校内邮政、通信、金融等单位;

(三)车库、油库、加油站等部位;

(四)图书馆、展览馆、档案馆、博物馆、文物古建筑;

(五)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系统;

(六)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物品的生产、充装、储存、供应、使用部门;

(七)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化教学中心和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或配备有先进精密仪器设备的部位,监控中心、消防控制中心;

(八)学校保密要害部门及部位;

(九)高层建筑及地下室、半地下室;

(十)建设工程的施工现场以及有人员居住的临时性建筑;

(十一)其他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部位)。

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的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消防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 在学校内举办文艺、体育、集会、招生和就业咨询等大型活动和展览,主办单位应当确定专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明确并落实消防安全职责和措施,保证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配置齐全、完好有效,保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消防车通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并经学校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

依法应当报请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每年组织检测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学校应当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

第十七条 学校进行新建、改建、扩建、装修、装饰等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消防法规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并依法办理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核、消防验收或者备案手续。学校各项工程及驻校内各单位在校内的各项工程消防设施的招标和验收,应当有学校消防机构参加。

施工单位负责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并接受学校消防机构的监督、检查。竣工后,建筑工程的有关图纸、资料、文件等应当报学校档案机构和消防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 地下室、半地下室和用于生产、经营、储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物品场所的建筑不得用作学生宿舍。

生产、经营、储存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学生宿舍等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

学生宿舍、教室和礼堂等人员密集场所,禁止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在门窗、阳台等部位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第十九条 利用地下空间开设公共活动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第二十条 学校消防控制室应当配备专职值班人员,持证上岗。

消防控制室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一条 学校购买、储存、使用和销毁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管理、规范操作,并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和防范措施。

学校对管理和操作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当对动用明火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特殊原因确需进行电、气焊等明火作业的,动火单位和人员应当向学校消防机构申办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管人,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第二十三条 学校内出租房屋的,当事人应当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明确消防安全责任。出租方负责对出租房屋的消防安全管理。学校授权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管理由校内用人单位负责。

第二十四条 发生火灾时,学校应当及时报警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扑救初起火灾,及时疏散人员。

学校应当在火灾事故发生后两个小时内向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较大以上火灾同时报教育部。

火灾扑灭后,事故单位应当保护现场并接受事故调查,协助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调查火灾原因、统计火灾损失。未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同意,任何人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二十五条 学校及其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消防档案应当全面反映消防安全和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第四章 消防安全检查和整改

第二十六条 学校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及培训情况;

(二)消防安全制度及责任制落实情况;

(三)消防安全工作档案建立健全情况;

(四)单位防火检查及每日防火巡查落实及记录情况;

(五)火灾隐患和隐患整改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六)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完好有效情况;

(七)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制定和组织消防演练情况;

(八)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 学校消防安全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相关人员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发现火灾隐患应当及时填发《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

第二十八条 校内各单位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火灾隐患和隐患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消防设施、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及其完好、有效情况;

(六)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七)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八)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管理情况;

(九)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防火安全情况;

(十)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和设施、设备运行、记录情况;

(十一)防火巡查落实及记录情况;

(十二)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防火检查应当填写检查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部门负责人应当在检查记录上签名。

第二十九条 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进行每日防火巡查,并确定巡查的人员、内容、部位和频次。其他单位可以根据需要组织防火巡查。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校医院、学生宿舍、公共教室、实验室、文物古建筑等应当加强夜间防火巡查。

防火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消防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隐患,无法当场处置的,应当立即报告。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通知人员疏散、及时扑救。

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巡查人员及其主管人员应当在巡查记录上签名。

第三十条 对下列违反消防安全规定的行为,检查、巡查人员应当责成有关人员改正并督促落实:

(一)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的;

(四)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开启状态,防火卷帘下堆放物品影响使用的;

(八)违章进入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等场所的;

(九)违章使用明火作业或者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等违反禁令的;

(十)消防设施管理、值班人员和防火巡查人员脱岗的;

(十一)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十二)其他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学校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指出的各类火灾隐患,应当及时予以核查、消除。

对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学校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第三十二条 对不能及时消除的火灾隐患,隐患单位应当及时向学校及相关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工作主管领导报告,提出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

火灾隐患尚未消除的,隐患单位应当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对于随时可能引发火灾或者一旦发生火灾将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将危险部位停止使用或停业整改。

第三十三条 对于涉及城市规划布局等学校无力解决的重大火灾隐患,学校应当及时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四条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整改单位应当将整改情况记录报送相应的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人或者消防安全工作主管领导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

第五章 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

(二)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火灾预防知识和措施;

(三)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四)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互救技能;

(五)组织、引导在场人员疏散的方法。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采取下列措施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使其了解防火、灭火知识,掌握报警、扑救初起火灾和自救、逃生方法。

(一)开展学生自救、逃生等防火安全常识的模拟演练,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学生消防演练;

(二)根据消防安全教育的需要,将消防安全知识纳入教学和培训内容;

(三)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

(四)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

(五)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并在校园网络、广播、校内报刊开设消防安全教育栏目。

第三十七条 学校二级单位应当组织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对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

第三十八条 下列人员应当依法接受消防安全培训:

(一)学校及各二级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

(二)专职消防管理人员、学生宿舍管理人员;

(三)消防控制室的值班、操作人员;

(四)其他依照规定应当接受消防安全培训的人员。

前款规定中的第(三)项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第六章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和演练

第三十九条 学校、二级单位、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部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建立应急反应和处置机制,为火灾扑救和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人员、装备等保障。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组织机构:指挥协调组、灭火行动组、通讯联络组、疏散引导组、安全防护救护组;

(二)报警和接警处置程序;

(三)应急疏散的组织程序和措施;

(四)扑救初起火灾的程序和措施;

(五)通讯联络、安全防护救护的程序和措施。

(六)其他需要明确的内容。

第四十条 学校实验室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并将应急处置预案涉及到的生物、化学及易燃易爆物品的种类、性质、数量、危险性和应对措施及处置药品的名称、产地和储备等内容报学校消防机构备案。

第四十一条 校内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演练,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预案。

消防演练应当设置明显标识并事先告知演练范围内的人员,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第七章 消防经费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当将消防经费纳入学校年度经费预算,保证消防经费投入,保障消防工作的需要。

第四十三条 学校日常消防经费用于校内灭火器材的配置、维修、更新,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备用设施、材料,以及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等,保证学校消防工作正常开展。

第四十四条 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解决火灾隐患,维修、检测、改造消防专用给水管网、消防专用供水系统、灭火系统、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监控系统等消防设施。

第四十五条 消防经费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消防经费。

第八章 奖 惩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当将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校内评估考核内容,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七条 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擅自挪用、损坏、破坏消防器材、设施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

前款涉及民事损失、损害的,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学校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或者发生重特大火灾的,除依据消防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外,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取消其当年评优资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有关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依法予以处分。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当依据本规定,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消防安全管理办法。

高等学校以外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的消防安全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4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按照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近期我到京杭运河XXX船闸进行了调研。下面,结合本次调研的情况,对船闸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

一、船闸现状

XXX船闸位于XXX县XXX乡,是目前船舶由京杭运河进入XXX湖的唯一通道。船闸工程总预算X亿元,按照二级通航标准建造,设计年单项货物通过能力约X万吨,工程于X年获省发改委立项,X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X年X月公路桥提前建成通车;X年X月大堤交通桥建成通车;X年X月船闸交工验收。

XXX船闸永久占地X亩,主要包括:闸首、闸室、管理区、导航墙、靠船墩、远调站、引航道大堤、XXX公路桥、大堤交通桥、跨闸室人行桥等重要建筑以及闸阀门、启闭机、自控电气设备、自动监控设备、通信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消防、环保等重要设施。

京杭运河XXX船闸不仅是重要通航建筑物,还担负着排涝、泄洪重任,同时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东线一期XXX湖至XXX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程的一部分,有利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今后XXX船闸将发挥重大社会效益及航运效益,帮助XXX及周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存在问题

据统计,船闸管理范围南北长约X公里、东西长X多米,仅徒步巡查一圈就需要两个小时,所维护和保养的设备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管理的难度由此可见一斑。经过现场巡查,要实现船闸平稳高效、安全有序运行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管理制度还需完善。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可以督促领导以身作则,大胆管理,引导、纠正被管理者的行为,提高船闸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职工明晰工作流程,规范行为,减少、避免工作失误,保障船闸运行平稳有序。

2、日常巡查仍要加强。XXX船闸目前尚未正式运行,因此例行的巡逻检查就成为发现问题和隐患的重要手段,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带着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去巡查,杜绝“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散步式巡查。

3、维修养护有待规范。船闸建筑物及其设备的保养修理应做到经常养护、及时修理,养护包括清洁、作业在内的例行保养以及紧固、拆检、调试、更换、排障作业在内的定期保养,修理分为大修、岁修和抢修。

4、人员素质需要提高。这里的人员不仅包括船闸区管理人员,而且包括船员。要加强船闸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从业人员责任意识和能力水平。同时,今后应加强对过往船员的宣传教育,让船员熟悉过闸流程、注意事项,提高他们的安全和环保意识。

5、应急能力仍需提升。建立完善船闸应对突发事件的工作体系,编制应急预案,建立应急队伍,配备一定的应急救援设备,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从根本上提升应急救援水平。

三、采取措施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全体人员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去面对、以攻坚克难的毅力去克服,通过座谈研讨和沟通交流,拟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确保以人为本。制度是指导行为的标准性文件,需要将各个部位、各个岗位所涉及的工作任务仔细梳理出来,对每个任务进行全过程分解,建立组织机构,健全运行体系,制定操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在拟定船闸制度的时候综合考虑人性需求,利用制度上的措施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制度本身具有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否则制度就仅仅成为摆设和累赘,不仅严肃性会丧失,制度的执行也会大打折扣。

2、加强设备巡查,完善工作台账。抓好设备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工作人员每天都要按照工作分工和职责对全所机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要定期对配电设备、液压系统等重要设备开展专项检查,对机电设备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及时修正更新。要确保巡查工作细致到位,应明确重点部位、重要设备的责任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认真检查不走过场,完善日常使用、隐患整改等台账,确保巡查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能及时整改。

3、加强维护保养,注重人才培养。“预防为主、勤查勤养、随坏随修”以及“定级、定期”是养护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把设备定级保养作为机电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做到机电维修保养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考核。要注重冬季枯水期、夏季汛期、高温、冰冻等特殊时段的维修保养工作,发现问题尽快给予修复,不能及时修复的,平时加强观察,保证机电设备安全运转。船闸养护工作涉及土建、机械、电气、计算机网络等多个方面,如果什么都依靠专业团队来解决,势必会增加管理成本,因此必须注重船闸自身的人才培养,打造“一专多能”复合人才,以满足船闸日常维护工作的需要。

4、加强人员培训,改进方式方法。加强现场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让他们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熟悉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可以邀请船闸管理方面的专家集中授课,也可以在工作场所张贴操作规范营造氛围;可以组织岗位比武激发学习热情,也可以组织观看警示教育宣传片发挥震慑作用。要建立定期考核制度,号召工作人员积极进取、主动学习,力争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5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一、20__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征地拆迁及“五杆”搬迁工作顺利进行

1、连接线应拆房屋401户,已拆399户,未拆两户分别位于九真镇和小板镇,目前暂不影响项目施工工作。学院路应拆迁房屋55户,目前已拆迁33户。

2、学院路、环北路征地面积勘测统计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等待相应镇(办)村确认后完成征地工作。

3、武荆连接线“五杆” 搬迁工作已完成。学院路“五杆两管”迁移工作待市政府于近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后,督促其权属部门于年底前完成搬迁。

在今年的协调工作中,发生了九真镇区二十余户居民要求降路而集体上访的事件,对此我处根据实际情况,委托相应施工单位对九真街道部分重新进行了变更设计,同时对当地居民宣传了有关政策,讲解了按照现有施工方案施工后的预期效果,绝大多数居民表示理解和接受,保证了镇区街道施工的顺利开展。

(二)各个重点项目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

1、武荆连接线

武荆连接线一期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剩余防护、修整等零星作业;二期路面合同段已完成全部碴石垫层77000方;完成下基层438448平方米,占总数的73.6%;完成上基层427256平方米,占总数的72.5%;完成底基层117381平方米,占总数的94.7%;完成透层、粘层419492平方米,占总数的71.6%;完成沥青下面层247340平方米,占总数的41.5%。

20__年完成货币工程量(含其它费)7293万元,占年度计划10965万元的66.5%。累计完成货币投资25205.1万元(包括前期征地拆迁费及其它费用),占总数的76.4%。

2、健康大道

健康大道第一合同段(汉北路-西湖路段)已完成基层及行车道水泥混凝土面层,完成人行道约50%。本年累计完成货币投资424.85万元,占20__年计划完成货币工程量619.1万元的68.6%。

3、学院路

学院路本年完成软基处理1方,占总数的13.7%;雨污管完成560米,占总数的7.2%;路基填方完成3500方,占总数的3.8%。

本年完成投资128.1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28.1万元,占年度计划700万的18.3%;合同总数3650.7万元的3.5%。

4、荷沙线三镇改造工程

荷沙线三镇改造工程目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已完成驻地建设,正在进行拌合站安设、场地清理等初期准备工作。

5、环北路

目前已完成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等工作。

各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总监办及管理处坚持每日巡查工地,对发现的质量及安全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措施,防范于未然,将质量及安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我处还定期组织召开例会,对工程中的各项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指导施工单位顺利开展工作,不定期召开专项会议,聘请专家进行论证,以科学的数据及理论指导施工。

(三)安全生产继续保持高压平稳态势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努力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我处长期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事来抓,纳入了目标管理体系。每个项目开工前,都与涉建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合同》,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办法,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完善了应急管理体系,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同时主动加强与市局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各类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部署安全工作,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使各涉建单位负责人牢固树立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

2、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我处结合安全专项整治等中心工作,以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职工安全生产技能为重点,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开展群众性的安全文化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气氛。11月1—日是全国安全生产宣传周,我处组织各涉建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宣传活动,如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平台网上信息、悬挂安全生产条幅、制作展牌等多种方式的安全宣传,力诫形式,效果良好。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警防范和处置事故灾难的能力。突出预防为主,着力做好事故超前防范的各项工作,这是我处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方针。一年来,我处在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加强各类事故以及可能危及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预警、预防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建立应急值班制度,提高突发事故处置能力。安全生产周活动期间,我处组织湾坝沥青及稳定土拌合站30余人,在拌合站现场举办了为期半天的防火专项培训和演练。使一线职工增加了知识,提高了防范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加大安全整治力度。

平时我处和总监办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检查,主要针对以下方面:一是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二是检查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三是检查对重大隐患落实整改情况;四是检大危险源监控措施落实及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对于排查出来的问题实行专人专班督办和“销号”制度,做到计划、组织、责任、资金、整改期限“五落实”。

(四)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人性化

1、积极筹措资金,确保资金正常运行。根据武荆连接线工程建设进度,

财务人员认真组织工程计量资料,及时上报省局及市城司,共申请拨付工程资金8043万元,到位5143万元,其中省公路局4230万元,市城司1183万元,另从市城司借款441.8万元偿还贷款利息。环北路项目、学院路项目及荷沙线项目共筹集前期资金万元。及时申报资料与资金组织,保证了资金的正常运行。2、热忱服务基层,及时结算工程资金。由于工程计量程序规范,待工程计量资料完成时,资金拨付已严重滞后于工程进度,各合同段资金周转困难。财务人员急项目所急,在各项手续完备的情况下及时办理各项手续,20__年所支付工程资金4439万元均做到当天办理,当天到账。学院路、荷沙线项目各合同单位在办理银行开户等业务时,财务人员积极协助,及时与银行沟通,使各合同单位银行账户快速开通。

3、积极筹措建设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一是经请示市政府同意,从市财政暂借万元,用于缓解目前武荆连接线资金紧张的局面,待湖北武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款到位后归还。二是请示市政府并与市财政联系,争取到500万元资金,用于支付环北路部分征地拆迁补偿款。

4、认真履行职责,促进财务规范管理。财务部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不断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进一步促进财务的规范管理。如在对路面合同段的财务检查中发现该合同段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账务处理有明显的错误,我们及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并在整改后进行了复查,促其会计工作规范化。又如管理处建设项目较多,账套的建立必须严谨、规范,为做到正确无误,财务人员加强对公路建设财务法规有学习和理解,到市交通局财务科等处多方学习,并结合我处实际制定了合规、易操作的账务处理规定。

(五)效能建设常抓不懈

结合市委市政府及市交通运输局“两整”活动动员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我处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了效能建设管理。

1、修编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进一步细化管理。我处对编制的《规章制度、部门及岗位工作职责汇编》进行了修编,特别是对其中的《劳动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会议制度》、《文书处理制度》重新进行了修改,针对市政府的“六条禁令”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2、认真执行政务值守值班制度,编制应急预案。我处政务值守确保做到以下五点。一是坚守岗位。坚持以值班值守为政务快捷反应的基础,严格执行全天候值班制度。二是有情必报。发现紧急重大情况,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市交通局及有关部门报告。三是及时上报。突发事件和紧急重大情况,事发后或知晓后在规定时间内报市交通局值班室。四是规范运作。制订规范的值班值守、政令转送反馈、信息报送方式,高效快捷地协调办理上级指示、命令、重要部署,处置突发事件、紧急重大情况。五是安全保密。严格执行保密制度,确保信息传递安全。

3、严格办文办会,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认真精细办文。我处对拟发文、收文处理及公文归档和借阅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对文书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处理,提高公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对局党委有关决策、通知、指示限时处理落实,特别是对局下发督办件处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全程跟踪,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音。二是规范严格办会。严把四关:严把议题审议关、严把会议材料质量关、严把会场布置关、严把会前准备关。狠抓会前准备、会中服务、会后落实三个环节。

4、严格车辆管理,紧缩车辆使用开支。一是使用管理。用车本着“公务优先、长途优先、急事优先、要事优先、统筹安排、相对固定、适当调剂”的原则用车,驾驶员不得将公车作为自己的代步工具,所有车辆晚间和节假日停入指定地点,办公室统一保管车辆钥匙。二是安全及形象管理。非指定驾驶人员不得驾驶车辆;驾驶员要保证车辆的清洁卫生保持车内整洁;严禁将车辆停在娱乐和休闲场所门前。三是车辆维修管理。我处对车辆的维修按“车辆负责人提出申请-填写车辆维修申报审批表-列出维修项目清单概算-办公室审核-分管领导批准”程序执行,对于车辆维修费用办公室每月做好统计,每季度公示一次。

四是油料管理。车辆用油实行一车一卡,由办公室集中采购,一般情况下不报销零星加油费。用油办公室每月做好统计,每季度公示一次。五是费用管理。对于驾驶员和车辆责任人违章罚款视其情节予以处理,对于酒后驾车和闯红灯自行承担损失。5、严格公务招待管理,确保年度目标实现。我处公务招待本着“热情节俭、是客是待、对口陪餐、集中管理” 的原则,按照提出申请—分管领导批准—办公室安排的程序执行,上班时间中午严禁饮酒,同时从紧把握客餐接待范围,禁止超标准接待,确保市局下达的年度目标的实现。

(六)廉政建设警钟长鸣

1、制定风险排查方案,前移腐败防范关口。根据市交通运输局要求,结合我处实际,我处制定了《车辆维修和使用》、《房屋及地上附着物拆迁工作》、《征地补偿工作》、《计量与支付》等流程图,细化了环节,具体化了步骤,同时还针对各部室及个人列出了排查表,前移了腐败防范关口。

2、实行廉政合同管理制。每个项目开工之前,我处就与各涉建单位签订了廉政建设合同,将廉政工作的细节写入,让各涉建单位负责人的主要人员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

3、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两整”动员大会精神。针对两次活动精神,为了切实把握活动的核心与实质,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结合我处实际,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党员干部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按照“两整”活动实施方案对照检查自身,促进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20__年工作计划

(一)征地拆迁及“五杆”搬迁工作

1、完成学院路、环北路征地工作,同时督促权属单位完成学院路“五杆两管”迁移工作。

2、配合小板、马湾、干一三个乡镇,及时解决三镇改造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20__年年底完成环北路拆迁安置小区建设和绿化工作,20__年4月底前完成拆迁工作。

(二)项目施工计划

1、武荆高速公路天门连接线

二期路面计划本年底前完成陆羽大桥以北段全部工程量,春节前基本完工,明年4月份完成全部工程量。

交通工程标线及交安等计划二期完工前20天内进场,30天内完成全部工程量。

2、健康大道

计划在本年未完成全部工程量。

3、环北路

在保证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计划本年内完成招标等初期工作,明年4月份施工单位进场,明年底完成60%工程量。

4、学院路

由于协调问题,学院路进展较慢,春节前计划完成排水工程40%,路基30%,明年底完成全部工程量。

5、荷沙线东端改造工程

目前仅三镇维修改造工程开工,计划年底前完成大部分软基处理,春节期间确保行车顺畅,明年5月底完成全部工程量。

(三)筹资目标

1、在市财政已安排的2500万元国债资金的基础上,争取对学院路投资1000万元。

2、在市财政已安排的500万元资金的基础上,再请示市政府,协商市财政局安排500万元,协商市国土资源局在迁村腾地中解决700万元用于该项目征地拆迁。

第6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各级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对本单位违反工作纪律的现象要敢抓敢管。要带好班子,管好队伍,切实抓好自身作风建设。主要领导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严重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局机关将加大对执行工作纪律的监督检查,对督查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如实记录在案,并予通报,严重违纪的要予以纪律处分。

一、加强效能建设

1、严格考勤请假制度。所有工作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机关作息制度,坚决杜绝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岗现象。上班时间,工作人员要精神饱满,严肃认真,积极履行职责,禁止随意串岗,聚众聊天。人员外出要向上一级领导请假,并按规定向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请假手续。外出人员应提前设置好个人去向牌,如因特殊情况无法自行设置须告知科室人员。

2、坚持值班制度,应急值班室每日安排值班,做好交接班工作及值班来电投诉接待。节假日有一名处级领导带班,安排24小时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严明会议纪律。实行会议签到制度,特殊情况不能参会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不得缺席、迟到、中途退场,不准随意安排他人代会。开会时,通信工具一律关静音或设置振动,保持会场安静。

4、加强公车管理。严格按照我局“乘(用)车须知”要求,不准公车私用或用公车执行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任务,因工作需要必须用车时,应由局办公室统一调配。用车外出不得借机逗留,影响调配。

5、严格执行“禁酒令”。要加强“禁酒令”的宣传教育,主要领导要带头执行“禁酒令”,除招商引资和外事接待等重要特殊公务活动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工作日午间饮酒,确保“禁酒令”落到实处。

6、严格通信工具管理和使用。严格执行通信工具相关管理规定。党政主要领导及各科室、单位负责人通信工具要保持24小时开机,确保上下联络畅通。

7、规范物品管理及公务招待,厉行节约。完善财物管理制度,将节约增效贯穿于机关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身边的小处着手,杜绝长流水、长明灯,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推行双面印,做到节电、节水、省纸,特别是下班后要注意关好空调、电脑等电器设备,关好门窗;严格控制业务招待范围、招待规格。配合区政府、区财政部门推行公务卡结算,以实际行动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8、严格重大事件报告制度。各科室、单位要切实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逐级负责。凡重大事件、突发事件,要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对贻误时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9、规范服务管理,提高办事效率。认真做好区委、区政府各项督办工作,做到保质、保量完成,真实、如期上报,打造效能型机关。各科室、单位要自觉保持办公室整洁有序,各项职责及须对外公开的办事指南等应上墙公开。工作人员应带牌上岗,做到举止文明,仪表端庄,对前来办事的人员,应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和答复工作,排忧解难,真诚服务,自觉接受行风监督员监督,建设服务型机关。

二、加强网络管理

1、各科室网络计算机设置及规定

(1)综合科:上网计算机保留1台(接政府网)。上网计算机硬盘内无任何公文及相关工作的数据,只用于如:接收邮件、网上、市长专线答复、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等。

(2)安全科:上网计算机保留1台(接政府网)。上网计算机硬盘内无任何公文及相关工作的数据,只用于如:查阅相关法律法规、招投标网上监管等。

(3)管理科:上网计算机保留1台(接政府网)。上网计算机硬盘内无任何公文及相关工作的数据,只用于如:网上查阅企业资质情况、施工许可证网上申报等。

(4)我局副处级以上领导按区政府规定可接政府网。但其计算机只用于领导上网查阅相关材料,无任何公文及相关工作的数据。

(5)通过政府办信息中心申请,各单位各设一个邮箱,请自行保管好。

2、网络计算机规定: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关于规范文件、资料报送途径的紧急通知》(国保14号)、《信息上网审批制度》及《区建设局保密承诺书》。

(2)计算机必须设置密码,各科室、单位负责保管并做好相关保密工作。

(3)计算机严禁用于工作以外的其他事项,如: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看电影、打游戏(包括本地计算机上的游戏)、下载、安装未经许可的应用软件及与工作内容无关的程序文件、浏览下载不健康的信息等。

(4)严禁在外网上处理办公事务,严防泄密事件发生。

(5)严禁使用电子邮件、QQ、无线蓝牙等不安全途径传输内部文件、资料及密件。

(6)各科室、单位如需信息至政府网,请填写信息上网审批单。分管领导及科室负责人请把好审批关。

(7)在网络计算机上下载工作所需材料时,须用U盘把材料拷贝到自己计算机上修改或打印。

(8)严禁不经请示科室领导而私自把计算机借给外来人员使用。

3、除以上规定的上网计算机外,其它用于电子传输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严禁与因特网连接。未经局长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拓补结构,如发现不经领导批示而私自接网络的计算机,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7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把卫生城市创建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投资环境,树立仙桃新形象的大事,持之以恒抓紧抓好。

市委、市政府把卫生城市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心工程来抓,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解决创建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街道办、工业园、市直各相关部门把创建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卫生城市创建。

根据省卫生城市标准的要求,我市按部门职责将各项创建工作任务分解到各相关单位。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谁主管,谁负责”和“纠建并举、综合管理”的原则,明确了各类责任主体在创建工作中的管理责任。我市还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各相关单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分析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工作建议,并及时加以研究解决。

创建卫生城市,硬件条件是基础,加大投入是保障。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城市设施条件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2006年以来,我市致力于打造武汉城市圈西翼中心城市,加快推进南城新区建设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目前,南城新区主干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一个平方公里的城市新区初现雏形。市域基本建成“三横五纵”公路主网架,二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公里;日供水能力达到万吨,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以上;市区建成面积达到平方公里、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水平已达%;中心城区绿化率达到%。大力解决市民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近年来,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道路不畅、环境不好等突出问题,不断加大基础投入。先后投入多亿元,对中心城区内的个村居进行改造,共拆迁房屋处、万平方米,新建住宅面积万平方米;投资亿多元,改造背街小巷条;投资亿多元,全面改造中心城区住宅小区的环卫、安防等设施;投资亿元新建城东、城南污水处理厂;投资万元新建座污水提升泵站;投资余万元,改造农贸市场座;投资万元新建座压缩式密封垃圾中转站;此外,市区新增个垃圾箱,配套完善了公厕、垃圾站点及给排水等市政设施。今年,我市把投资亿元、日处理垃圾吨、填埋年限18年的垃圾填埋场项目纳入了全市重点工程项目范畴,目前该项目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之中。实行环卫规范化管理。道路保洁方面,对城区条主次干道保洁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推行道路两旁“墙到墙”管理,实现了无缝隙覆盖。目前,中心城区共有保洁人员人,清扫保洁面积约万平方米,日清扫垃圾约吨,城区所有垃圾基本能够做到日产日清。在垃圾清运方面,将原有的敞开式垃圾站改建为密封式地下垃圾中转站,垃圾清运车全部采用多功能密封垃圾压缩车清运,实现了垃圾密闭收集、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公厕管理方面。对中心城区现有的座一类公厕、座二类公厕,均按照“六无六净”标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在城中村卫生方面,实行统一聘用保洁人员、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监督考核、统一垃圾清运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基本实现了城村一体化。

专项整治,优化环境。深入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春季爱国卫生月活动为载体,动员全民参与,集中治理环境脏乱差。对城市出入口、城中村、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建筑工地、平房区及“五小”行业等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实施联合执法,专项治理,有效地改善了卫生现状。今年以来,以省级卫生城市复查和“两灭”复查为契机,再次掀起了新一轮卫生创建。先后组织了市容联合执法及城中村、农贸市场、“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环境卫生得到了切实改善。认真开展食品卫生安全整治。重点部署了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早点店、夜市以及餐饮业、学校食堂的整顿与规范,解决了项老大难问题。农村食品批发市场秩序得到规范,多家商户办理了证照,完善了索证索票、进销台帐、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食品商场、超市、大型集贸市场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及信息公示,正确引导消费;超市、集贸市场食品统一制作了卫生防护罩;早点店、夜市摊点形成了集群,强化了管理;餐饮店、学校食堂%实行了量化分级管理。与此同时,全市先后组织开展各种不同类型的专项整治活动多次,出动执法人员万多人次,检查各类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万多户次,取消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户余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起,移送司法机关查处起,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优化了创建环境。全方位开展“四害”杀灭活动。市爱卫会每年制定下发除“四害”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部署和指导各级各部门开展工作。在今年城区两灭活动中,累计投放克包装灭鼠商品毒饵、克包装灭蟑商品毒饵各包,通过开展集中的化学杀灭工作,有效控制了城区老鼠、蟑螂密度。

按照《湖北省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我市健全制度,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各级政府议事日程,各项工作及指标基本达标。

我市把健康教育工作作为爱国卫生、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和提高市民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健康教育所人员、设备、经费和任务落实,市、街道、社区(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健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医院开展无烟单位创建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晓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镇卫生院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健康教育服务规范要求,开展健康教育服务,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城区公共场所和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达%。

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有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市容环境整洁,街道路面平整,普遍硬化,单位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落实;主城区无卫生死角,无违章饲养畜禽;城市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达.%。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场建设、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标准要求。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分别为%和%。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有活禽、水产销售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清洁,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绿地率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河道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大力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速度的基础上,促进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六项主要指标全部达标,其中:全年空气API指数≤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比例,近五年分别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5年均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近5年分别为.分贝、.分贝、.分贝、.分贝、.分贝;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近5年均为%;建成区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近5年分别为.%、.%、.%、.%、%;近3年内未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和《湖北省艾滋病防治办法》,卫生监督机构单独设置,设备、编制、经费满足工作需要,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场所监管工作有计划、有检查;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各类公共场所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市政供水、自备供水管理规范,检测资料齐全,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水污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成员单位包括食品药品监督、农业、质监、工商、卫生、商务、教育、市场管理等个部门,各部门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连续3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2008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证照齐全,卫生管理制度健全,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生产经营活动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合理,卫生设施齐全,环境卫生整洁。餐饮业、集体食堂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标率达%,大中型餐饮业普遍实行责任监督岗管理。饮食摊点集中设置,统一管理。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全市实现生猪定点屠宰,无注水肉和病毒肉上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设有专门现场检测机构,适时开展监管和检测工作。主要集贸市场卫生管理符合《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要求。

认真贯彻《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将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市疾控中心经费列入财政全额拨款预算,按要求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要求,全市近两年无甲、乙类传染病重大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在%以内,市人民医院设立公共卫生科和感控科,其他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达%。临床用血%来自无偿献血,%来源于自愿无偿献血。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统一由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医疗机构审批和日常监管资料齐全。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和非法医疗广告得到有效治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良好。

第8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一、昆明市建设生态交通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交通道路建设仍需改善

近几年昆明市的城市道路建设得到了大大的改善,许多地方道路得到改建、扩张、修复,断头路的现象得到整治。但是我们仍不可避免的看到昆明的城市交通道路还是存在的许多问题,许多地段城市交通道路还有不小的压力,交通堵塞现象严重;断头路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治,以前的断头路现象还没有彻底解决,又出现了新的断头路问题;更重要的是道路绿化问题,有些地带由于道路的修建问题,没有考虑绿化问题,使得车辆一过就出现尘土飞扬等情况,不利于行人的出行健康,同时也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2014年昆明市机动车数量接近200万辆,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它们所带来的尾气排放也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危害,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是目前影响昆明市的PM2.5主要因素之一。另外由于昆明市机动车能源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汽油、柴油为主,油电混合动力的使用比重较小,而天然气、乙醇汽油、太阳能、氢动力、生物燃料等其它新能源、清洁能源的使用情况也不是很乐观。而对于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必然会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三)公交车乘坐人数下降

昆明市的城市公共交通仍主要以公交汽车为主体,但是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公交车的乘坐人数确在减少。近几年昆明市仍不断投入对公交汽车行业的建设,但是在路线增加,班次增加的同时,公交车的乘坐量仍没有有所提高。根据了解,昆明公交集团2010年的日均客流量约235.4万人次;2011年约219.4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16万人次;2012年约213.2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6.2万人次;到了2013年的日均客运量约207.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了5.68万人次,可以看出从2010年昆明的公交乘车人数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四)交通管理中的生态保护力度不够

目前昆明市对于交通管理仍以经济考核为主,对交通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力度进行了弱化。在设计过程中,项目方普遍存在生态设计意识不强的现象,没有从长远出发。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对原材料的循环利用程度不高,如对道路的修整、旧路面再生利用;道路两旁照明节能灯具的安装等情况。在运营过程中,更是存在许多损害生态环境的现象,比如中心城区道路扬尘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有些道路两旁的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对污染物的回收处理力度不够;有些道路、普通干线铁路两侧的洁化、美化、绿化水平有待提高;机场附近的噪声污染和车辆超限超载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都需要我们加以关注和改善。

二、昆明市建设生态交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生态文明意识淡薄

建设生态交通,不仅仅是只注重交通设施的发展,更应该将它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考虑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但是现在,虽然我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道路、公路两旁的绿化设施和污染治理加以关注,但是对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很薄弱,对生态交通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在交通的发展中仍一直强调优先提高供给能力、保障经济建设等要求,对资源、环境也是发展的重要要素的认识不深,同时忽视了公众出行需求的多样化和公平性。而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对于生态文明的意识更是薄弱,对于生态交通的了解也不够充足,不利于生态交通的顺利发展。

(二)发展缺乏总体的设计和管理

交通建设离不开总体的设计和规划,生态交通的建设更是如此,首先目前一些关于生态交通建设的规划容易出现太过超前或不合理的现象,使一些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困难,出现中途停工等现象。其次生态交通的建设涉及到交通、铁路、环保、水利等多个部门,容易出现区域和部门利益多元化,使得资源不能得到合理运用,相关各方在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的协调落实困难。第三设计规范的约束行,造成公路、铁路设施用地的刚性化,多种交通工具设计规范的差异化,造成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设施建设的难以推进。

(三)对机动车的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已成为危害城市空气质量,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对机动车的管理力度应该继续加强,使耗能重、污染大的不符合环保理念的车辆退出市场,控制机动车的出行数量等。从长远来看,对于机动车的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同时它也需要我们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进行生态交通的建设。

(四)公交系统有待完善

近几年昆明市的公交体系虽已经具备一线城市的公交供应水准,但是乘车人数确在下降,在这一方面有其他的公共交通工具分流的原因,但是公交车自身速度慢,时间长、换乘不便等不足也是一方面原因。其次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有些区域居民步行到公交站距离仍很远;部分新建住宅区居民出行仍存在时间、方向上的问题;高峰时段局部地区部分线路车厢满载率偏高,车厢拥挤现象时有发生。虽然目前对公交系统加以完善,但总体效率依然不高,仍需我们加以努力。

(五)建设生态交通体制机制

建设生态交通离不开制度上的创新。一方面关于生态交通方面的规章制度建设较为滞后。目前我们还没有统一规范生态交通的建设标准,缺乏系统完善的统计监测体系支撑和法规政策保障。另一方面有关生态交通的市场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新环保清洁能源与传统能源、传统车辆装备与新环保清洁能源车辆装备、新材料与传统材料间的价格关系还没有理顺;交通施工、运营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较小,导致无法形成生态交通良性运作的市场机制;此外企业更新清洁能源车船装备和应用先进运营模式的积极性不强。

三、昆明市建设生态交通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生态保护的意识

生态交通的建设是为了实现交通和生态、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们在进行生态交通的建设时,不能只是片面的认识到生态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更要深入到精神层面,深刻意识到这一问题。同时也要加紧对公众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生态交通建设的必要性,认识到生态保护的必要性。在这一方面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活动让人们更能切身体会。另一方面可以以公益广告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以建立网络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加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加强对生态交通过程的控制

(1)加强设计管理。设计和规划是生态交通建设的源头,昆明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管理。第一要做好总体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做好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项目选址和布局,做好环保设施的规划方案、应急预案等,避免项目施工出现中断或停工的现象。第二做好各部门的规划,使各部门分工明确,合理配置资源,明确各方在建设中对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第三严格项目设计用地审查,大力推广节地设计方案,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做好总体的规划,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2)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在生态交通的建设中昆明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土壤、水、大气和声环境保护。第一严格废弃物料等建筑垃圾的收集、运输、消纳和处理过程,加强对可耕种土壤的利用、土场绿化复垦和边坡植物防护,第二要注意施工中产生的废水等生活垃圾的回收处理,避免或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第二减少和预防施工中的出现地面扬尘和粉尘污染,要注意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禁止晚上施工。(3)加强对运营过程的管理。在运营过程中,昆明要加强管理,美化生态环境。第一加强危化品运输车船的GPS监控、电子路单管理、视频监管,做好污染防治和应急处置预案,防范交通事故引发环境污染事件。第二做好道路的洒水除尘工作,加大对生活垃圾、污染物回收处理的力度,加强机场附近的噪音隔声治理。第三要做好对路边环境的整治,扩大沿线绿化面积,提升沿线景观环境,建设生态旅游城市。

(三)加强对机动车的管理

首先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对车辆排放进行严格管理。在这方面昆明可以制定合理的节能减碳标准,通过提高排放控制标准,使耗能重、污染大的不符合环保理念的车辆退出市场。其次倡导人们购买新能源型汽车,通过实施对购买新能源型汽车的个人给予补贴等政策,鼓励人们购买购买新能源型汽车,有利于城市空气环境的保护。第三控制私家车的出行,大力倡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选择电动车、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机动车的数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为昆明生态交通的建设作出贡献。

(四)对公交系统加以完善

目前昆明对城市公交体系应该加以完善。首先可以设置公交运行的专线通道,在公交线路密集、客运量较大的道路并且路幅较宽、道路条件较好的多车道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车道;而道路条件较差,但公交线路和客运量较大的道路,可将它设为公交车专用街,以保证公交车畅通,缩短行车时间。第二延长公交车服务时间,目前昆明市有的地段运行时间段还很少,以至于起早和赶晚的就无法乘用公交车。第三降低公共交通收费价格,以价格优势使更多的人们选择公交车的出行方式。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高的现阶段,公交车所拥有的耗能低、运量大的特点正好可以很好的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为昆明生态交通的建设提供大力支持。

第9篇:网约车应急管理制度范文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节能减排、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一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进展顺利。全面落实减排目标责任,将污染减排指标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结构减排力度,关停小石子加工厂70余家,淘汰小淀粉加工企业10家,关停小石灰窑10家,取缔小防水卷材业户57家。加快推进项目减排,完成热电企业18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再提高改造工程,济钢烧结机脱硫工程进入调试阶段,庚辰钢铁脱硫设施建成并实现连续稳定运行;光大水务(**)一厂、二厂升级改扩建及家重点企业污水处理回用等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西区、高新区中心区、济阳污水处理厂、章丘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并实现稳定运行。**年二氧化硫、COD排放总量分别为8.81万吨和5.33万吨,比上年度分别削减2.33%和3.62%。二是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大气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扬尘防治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工作,强化火电、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污染治理。认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实施小清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市区河道截污整治工程。加强环境监管监测,完善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企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热源等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三是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扎实推进。以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为重点,扎实开展全市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章丘生态市、商河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列入生态省建设责任书,历城区艾家村被授予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村。

(二)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进展顺利。严格执行取水许可证制度,建立取水单位一户一档管理制度,核发新版取水许可证195家。加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保证了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全民节水意识明显提高,节水技术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年万元GDP耗水量减少到58.10立方米。

(三)土地矿山管理更加规范。一是耕地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的责任落实和动态监控,层层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加强耕地占补平衡和土地复垦工作,全年共验收部、省、市、县四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80个,总规模9万亩,新增耕地2.9万亩。二是土地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共上报国务院农转用和土地征收7746亩,上报省政府21224亩(其中单独选址项目用地1921亩),共落实征地方案实施征地23527亩。优先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民生项目、产业政策鼓励项目和全运会项目用地需求。严格执行国家、省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有关规定,加大项目投资强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土地供应管理进一步加强。科学制定供地计划,建立协调决策机制,加快土地招拍挂供应进度,全年全市供应土地18568亩,其中出让供地15591亩,收缴土地出让金165亿元,实现土地纯收益64.5亿元。修订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办法,创新了“二次公告”运作模式,加快土地熟化基础工作,市本级收购各类土地266宗,面积3650亩。四是矿山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完成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采矿权审批制度,设定禁采区、限采区和可采区,加强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加强矿山企业整合,全面推行采矿权有偿出让制度。加大破损山体治理力度,列入重点治理任务的58座破损山体已基本完成。

(四)防震减灾能力不断强化。加快推进地震台站建设,**市地震监测中心暨历城综合地震台项目开工,济阳、长清地震台站建设进度加快。全面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积极推进地震安全农居工程建设。加快编制地震小区划。积极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震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成立市、县两级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加快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落实地震应急措施。加大防震减灾宣传力度,积极推动“五进”活动的开展。

(五)基础测绘工作有序推进。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全市基础测绘“**”规划,测绘完成孙村东、腊山南、旅游路和东南外环路1:500比例尺地形图70平方公里,修测西部片区1:2000地形图290平方公里,实现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内1:500地形图全覆盖。

二、**年工作思路和目标

**年是实施“**”规划关键的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市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一年。综合考虑**年我市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工作面临的有利调整键和不利因素,初步确定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加强土地管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抓好治污减排、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年主要预期目标:

1、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计划控制在8.67万吨之内,比**年削减1.59%,提前达到“**”确定目标;COD排放总量计划控制在5.07万吨之内,削减4.88%。

2、环境质量目标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地下水水质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三类标准。

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的比例达到85%以上。

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低于70分贝(A);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低于60分贝(A)。

3、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万元GDP水耗下降到55.20立方米。

4、土地利用目标:耕地占补基本平衡,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较大提高。耕地保有量达到36.13万公顷。

三、**年工作重点

(一)环境保护

1、认真实施“三大减排体系”方案,努力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目标。一是继续实施产业结构减排方案。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关停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设备,实现结构减排。二是加快实施工程治理减排方案。完成水质净化三厂等工程,完善城市河道截污整治配套管网,提高污水处理和再利用能力。完成**东新热电等5家企业热电机组脱硫工程和济钢等3家企业锅炉烟气脱硫工程建设。三是大力实施监督管理减排。加强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完善自动监测网络,强化重点污染源监督管理,确保各类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率达到98%以上。

2、实施“四大工程”,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实施以节水保泉、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碧水工程”。加强水源地保护区监督管理,强化饮用水源水质的污染监控,确保饮水安全。结合《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实施,加快实施小清河综合整治、市区河道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二是实施以清洁能源行动、全面治理各类污染源、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蓝天保护工程”。推广清洁燃烧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完成年度重点大气污染源限期治理工作,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与监督管理,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三是实施以控制扰民噪声源和创建噪声达标区、安静居住小区为重点的“安静工程”。依法强化监督管理,继续开展环境噪声达标区创建工作。四是实施以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重点的“固废治理工程”。尽快开工建设第二生活垃圾处理厂,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处理,加强废矿物油、废显影液等重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督管理,筹建废物综合利用中心和危险废物交换中心。

3、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以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加快生态示范区建设,组织环境优美乡镇达标单位做好验收准备工作。协调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行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做好“两区一园”创建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环境管理。开展全市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研究,加快推进小清河源头湿地生态保护区建设。

(二)水资源管理

1、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坚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规划,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制度。全面开展水质监测工作,制定水质监测计划和制度,严格水质监测管理,提升监测水平。完善全市地下水位自动监测系统,提升监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坚决有序地关停泉域内的自备井。

2、加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力度。坚持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相结合,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措施,结合退耕还林和封禁保护,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对重点水土流失区和生态脆弱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加快退耕还林、禁牧还草、荒山绿化,促进生态修复。对土质较少的荒坡、山场,植树成活困难的区域及便于植被恢复的山坡地,实行严格的封禁措施,依靠自然生态的修复功能恢复林草植被。

3、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一是加快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开工建设东湖水库等骨干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二是搞好东联供水工程配套,加速东部工矿企业供水置换步伐;三是提高水源涵养补给功能。配合“南控”战略实施,建设南部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抓好泉域补给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工程建设,实施玉符河回灌保泉生态工程,有效补给地下水。

4、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坚持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与改善生活条件同步推进,加快实施邢家渡、胡家岸等引黄灌区续建与节水改造,大力推广先进节水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加强城市节水管理,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用水指标控制制度。

(三)土地矿产管理

1、强化土地调控管理,积极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严格土地规划计划管理,强化对农用地转用的控制和引导。严把用地审批关,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继续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征地统一补偿、农民集中安置、土地集约利用、区域持续发展的补偿安置综合机制,切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根本利益。高标准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开展好县、乡级规划修编工作。按照国务院要求,积极开展好第二次土地调查。调整住房用地供应结构,加大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量。

2、严格耕地保护,加强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和土地管理问责制。大力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严格执行基本农田质量保护、用途管制、监督检查和占用审批等制度,确保全市基本农田总量不减、质量不降、用途不变。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政策,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力度,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

3、深化土地市场建设,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继续深化土地市场制度建设,全面引导各行各业依法规范合理用地。完善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具体操作办法,规范工业用地供地行为。围绕重点片区综合改造,加大城区土地前期熟化、收购储备、策划运作、市场配置的工作力度。加大对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的处置力度,切实盘活存量土地,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项目产出率标准,健全工作机制,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4、完成矿业秩序整顿规范,建立矿政管理新机制。按照国家和省要求,全面完成矿业秩序整顿规范的各项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和省政府的检查验收。对矿业权按照风险程度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积极推进矿业权招拍挂出让,逐步完善科学合理、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继续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矿种和重点矿区的整合,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利用水平。认真开展新一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审批工作。认真落实地质环境保护责任,积极推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和治理保证金制度,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的多元化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范和治理,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预警体系,确保全市地质安全。

(四)防震减灾

加快推进地震监测台网站建设,完成历城综合地震台、长清地震台、济阳地震台等重点建设项目。加快**市地震监测中心建设,完成前兆监测台站的数字化改造。完善市、县、乡(镇、办)群测群防工作体系,推进“三网一员”建设。深入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保证全市重大建设项目检查率达到100%。加快推广应用地震小区划项目,完成2-3个县(市)区的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积极推动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进一步增强地震防御能力。不断健全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体系。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继续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全力做好防震减灾立法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前期研究,编制《**市防震减灾条例》(草案)。继续加大防震减灾宣传,深入开展防震减灾宣传“五进”活动。积极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制定示范标准。推进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规范化、制度化,计划新建示范学校11所。逐步开展地震安全示范企业、安全示范村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