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新媒体运营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运营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运营计划

第1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多媒体信息技术;词汇教学;教学案例

一、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教学的新要求

学英语最难的是什么?无疑是背单词,这是学英语的一大难关。“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借助词汇进行的,人类的思想交流也是通过由词构成的句子来实现的。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

词汇教学是最基本的初中英语教学,记忆并熟练掌握运用大量词汇是检验和衡量英语学习效果的主要标志。根据2000年开始在全国各地中学实施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生毕业时应学习和掌握3000个左右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这样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较大提升。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却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牵制了英语各方面技能的提高。

这一情况既反映了英语词汇在英语学习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又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在新课改的带动下,多媒体信息技术已走进了我们的英语课堂,以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特别为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很好地解决了传统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孤立、单调、缺乏互动性的弊端,有利于优化词汇学习效果,促进传统词汇教学向全新、高效、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要攻克英语词汇教学这一难关,多媒体信息技术是最理想而有效的辅助工具。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案例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和教学原则,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以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多媒体辅助词汇教学的方法,大幅度提升了词汇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全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习效率

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率的研究发现:“学习同样的材料,如果单靠听觉学习,3小时后能记忆获知的70%,3天后将为10%;单靠视觉,3小时后记忆中留存72%,3天后降为20%;而如果听觉和视觉同时使用,则3小时后保存记忆85%,3天后留存记忆65%。”由此可见,记忆词汇要靠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等综合运用才能达到最高的记忆效率。光背不说、光背不写、光背而不用心看,这样都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而多媒体却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教师教授词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把词汇加上声音、图像、动画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培养学生运用音、形、义三个方面的综合,利用多种感官的协同来识记单词,自然能达到快速高效记忆词汇的效果。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中有关各学科的词汇时,我先在幻灯片中展现不同学科课堂的照片,并配上单词标准读音,使学生既听到单词的读音,又看到直观的画面,记忆起单词自然就更快更准,而且兴致也更高了。

2.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不便带入课堂的实物以图像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介绍词汇

通过展示实物来教单词一向是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广泛且有效的词汇教学法之一。但很多实物是不方便带入课堂的,而多媒体就以其便捷的独特优势,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在教授八年级上册中各种动物的词汇时,我将要学的各种动物的词汇都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出来,并让学生根据每幅图回答“What is this?/What are these?”学生通过直观地观看图片,既获取了词汇的知识信息,又深刻体会了词汇的意义,从而达到快速高效识记单词的目的。

3.利用多媒体技术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只有让学生本身对英语词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容易。学生兴趣的提高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学素材,多媒体以其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是营造一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耳目一新。“只要学生对这些鲜活的图画、照片等发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高效记忆外语单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在短期内记忆大量的外语单词。”一旦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学起词汇也就轻而易举了。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下册中有关天气的词汇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我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了天气变化的全过程。在课堂上我只要点击鼠标,风声四起、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等一系列情景就都“声像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都立刻被调动起来,对这些词汇自然印象深刻。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对词汇进行巩固、复习与检测

“学得快,忘得快”,这是所有外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通病,因此,和遗忘作斗争是词汇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反复重现学过的词汇才有利于巩固,词汇的记忆效率正取决于学生接触词汇的频率。有了多媒体的辅助,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利用课件,有计划地安排词汇的重现再认,及时巩固,最大限度地提高记忆效果,预防“今天记明天忘”的现象。例如,我常常将平时积累的大量图片逐一呈现,让学生根据图片说出相应的词汇,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5.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游戏和竞赛,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竞赛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在词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和竞赛活动,可以使机械枯燥的词汇教学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的学习过程,而传统的黑板是永远无法实现这种效果的。例如,在学习了八年级下册各种服装的词汇之后,我让学生做了个记忆游戏,我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在幻灯片中快速呈现了十几张服装图片并进行计时,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记下所看到的服装并说出相应的英文单词,同时回答跟图片内容有关的问题。结果学生们都表现得非常踊跃,在轻松有趣的游戏氛围中,就连一些原本较难掌握的词汇也变得容易多了,大家都很有成就感。

总之,在新课程下,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改革是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信息技术以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众多优势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这一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恰当、合理、有效地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若能如此,必能彻底改变目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学生怕、困难大、效果差的局面,大幅度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邓志伟.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电信运营商传媒人才现状

电信运营商无论是战略转型、自身发展、企业文化、内部稳定、外部环境,都需要培养一支懂传媒、又懂管理,学有专长、经验丰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以省级电信运营商为例,从事传媒和与传媒有关的人才:一是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形象宣传、自办报刊媒体采编人员,岗位设在综合部、公共关系部或宣传中心,职数6-10人;二是媒体广告、户外广告、业务展示、平面设计人员,岗位设在市场经营部门,职数2-5人;三是运营商各地热线、官方网站、官方微博等与互联网相关的编辑和设计人员,岗位设置在信息中心和互联网部门,职数在10-15人;四是从事黄页信息、户外广告等电信传媒体人员,职数在10-20人。

电信运营商传媒从业人员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中文、文秘、平面设计等相近专业毕业生,懂得媒体经营管理的人才凤毛麟角,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运营商的核心工作是什么?2011年初,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晓初提出,中国电信要做“智能管道的主导者、综合平台的提供者、应用和内容的参与者”。随着电信运营商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新形态传媒从业人员及复合型传媒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的电信传媒从业人员,大多出身于技术业务部门,不熟悉媒体运作规律,也缺乏现代传媒运营的思想,很难支撑起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发展的重任。

例如,一省级电信运营商在2012年高校毕业生中的招聘岗位为:现场维护、无线网优、IT运维与支撑、客户经理、财务管理,看不出对传媒人才的需求。据了解,在电信运营商中普遍认为电信传媒就是广告,少有的平面设计人员只能停留宣传单设计,促销现场布置,领导讲话PPT制作,竞赛活动团队展示牌设计等。

上世纪90年代初,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起步时也网络了一批传媒人才,但是,随着IT业的发展和互联网层出不穷的涌现,网络编辑职业引起业界和相关领域的密切关注,这批人才先后转到互联网公司。

电信运营商传媒人才需求

3G时代的到来,手机报、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纷纷问世。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一道新的风景线,多种宽带无线技术并存将是必由之路。无线通信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提供无处不在的最佳服务。无线终端成为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转型的平台。电信运营商要借助终端实现突围,必需从“传输”向“传媒”转型。从传输信号向传播信息迈进。

电信运营商拥有户外、语音、平面、网络等传媒资源,加上与广电合作的IPTV,以及由3G技术催生的手机等数码终端多媒体,电信传媒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下的最有发展潜力的传播平台。但是,仅仅在形式上集结所有媒体还不足以成就“集大成者”的伟业,电信传媒在实现自身技术、客户数据、媒体经营上整合与集成后,需要大量传媒采编人才加入,从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吸引受众,改变公众传媒资讯消费习惯,引领电信传媒做大做强。

电信传媒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正朝气勃发,对业内高端人才和专业人才的需求都呈不断上升的势头。电信运营商应该有计划地引进具有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出版、编辑、版权、影视制片、影视媒体技术、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美术、动画、计算机等专业背景的高端创意人才和策划人才。

电信媒体多而不精,特点不够鲜明,在主流广告圈和客户圈中还没有形成品牌影响力,不利于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最佳的媒体服务。一个强势的媒体其本身也是一个强势品牌,在品牌名称、形象的打造上,电信传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传媒运营水平决定电信传媒的成败,这也是目前摆在各地运营商面前的最大问题,引进传媒经营人才刻不容缓。

电信运营商正处于发展战略机遇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用户通过网络传播提出利益诉求,公众对运营商的误解,竞争对手的口碑抵毁等,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危机和舆论压力,因此需要与媒体保持良好关系的公共关系人才。

电信传媒人才培养的途径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拥有高素质的人才,企业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电信运营商要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新媒体急需的传媒人才,营造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氛围,从人才的成长:选拔、培养、考核等方面创建传媒人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他们开发新媒体业务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企业转型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电信运营商正在成为一个综合先进技术、新潮思想、快捷信息的创新行业。因而对传媒人才的要求也与以前有很大变化,需要影视策划、影视后期、动画制作、频道运营、媒体管理、市场推广、整合营销等具有市场前瞻性、跨行业、综合性人才。

电信运营商现有人才队伍中从事动漫设计、广告设计、网络编辑等人才几乎没有专业培训的机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妨试行与高校传媒院系、传媒机构合作,加强对这类人才的业务培训。

成熟的传媒人才需要3年左右的培养周期,要想培养优秀的传媒人才队伍,仅仅依靠积累工作经验是不够的,要让从业人员多参与企业公关活动、产品开发、产品运营等策划工作,尽量多接触不同行业,积累自己的职业经验。

电信运营商在新媒体产业方面的人才、经验、技术、运营积累及储备都相当有限。应适时转变观念,从信息服务商的角度进行人力资源配置,在每年高校毕业生招聘中,考虑有计划地接受传媒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重视引进对新媒体人才需求设置的传媒人才。国内211高校基于大众传媒人才需求设置印刷出版、新闻传播、播音主持等传媒专业毕业生,择业心理倾向于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传统媒体。近几年大学二级学院或职业技术学院,针对互联网、电信增值、手机等新媒体发展设置的动漫、动画、游戏、影视等传媒专业,其毕业生有较强的市场针对性,电信运营商可予以关注。

第3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在IPTV发展中,创新内容的产出、优质的画面与其自有的互动方式相结合,吸引着观众从传统渠道以及网络视频向这一方式发展,电信运营商的优质渠道在此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而广电系统为主的内容优势同样不容忽视,当其结合其他优秀内容制造商,实现强强联合之后,再辅以电信运营商合作后提供的渠道,则对于IPTV乃至三网融合的最终实现,都将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拓展渠道为基础

在国家一级层面上,对于三网融合的发展从政策上给予了大量支持。今年8月14号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在试点基础上于2013年下半年逐步向全国推广,鼓励发展交互式网络电视和IPTV等融合性业务。10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随即的《信息化发展规划》,再次指出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从密集的政策看,IPTV产业正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全国IPTV用户数已经达到2600万户,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可以看到广电系统在IPTV发展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前不久,在河南召开的第三届IPTV峰会上,包括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与电信运营商及众多技术厂商在内的三网精英都表示要抓住文化产业及三网融合战略发展机遇,加大投入,加快推动我国IPTV技术的创新发展。在这次三网融合、三家齐聚的峰会上,由中国网络电视台控股,并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共同出资组建的爱上传媒首次亮相,并成为大会的承办方。作为唯一主体,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与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广电播出机构合作,按照全国IPTV集成播控总分平台的两级架构与电信运营商合作对接,借助中国网络电视台、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IPTV业务领域的综合优势,与各地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加快推动我国IPTV产业的发展。推动IPTV集成海量高清内容与多种融合业务,推动产业链各方在网络、平台、业务与终端各环节的创新,共同打造下一代IPTV,成为智能家庭的娱乐与信息化服务中心,成为广电系统这员小将的主要任务。

2013年是IPTV产业链全新规划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一年,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也在2013年得以全面体现。众多技术厂商都表示将助力爱上传媒完善全国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的建设,完善总平台与各地分平台、电信IPTV传输系统的对接,及联合运营的系统建设,促进全国IPTV业务的互联互通与规模化运营。目前,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都已经与爱上电视传媒开展深入的合作。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姜正新日前谈到,爱上电视传媒作为集成播控总平台的运营者将为宽带用户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与体验,也将驱动IPTV用户市场更快速的发展。

让内容更精彩

我们不说内容为王,但内容却是王所以为王的根本。

作为业内唯一的全娱乐内容运营服务商,近年来华谊兄弟实现了影视内容、游戏、艺人经纪、时尚等跨平台资源及资本整合。随着新媒体产业链成熟,上游内容生产方加快向“多屏+平台+产品”的战略转移。2012年华谊成立新媒体公司,明确定位于创新平台的内容整合及运营、营销服务。随着此次合作,双方将全面开展传统影视版权联合运营,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策划并推出“IPTV明星主页产品”,整合传统影视数据与IPTV新媒体数据,联手开发基于大数据下用户管理的“粉丝养成计划”。

华谊新媒体李志阳总经理认为:“通过合作华谊将进一步实现多屏内容聚合的目标,同时,可充分利用IPTV总平台成熟的商业模式及优质黏性用户群,实现娱乐航母内容增值的边际效应。”

近年来华谊兄弟实现了影视内容、游戏、艺人经纪、时尚等跨平台资源及资本整合。2012年华谊成立新媒体公司,明确定位于创新平台的内容整合及运营、营销服务。华谊新媒体与爱上电视传媒有限公司签署内容合作及明星粉丝养成计划项目,双方将全面开展传统影视版权联合运营,并以此为基础,共同策划并推出“IPTV明星主页产品”,整合传统影视数据与IPTV新媒体数据,联手开发基于大数据下用户管理的“粉丝养成计划”。华谊认为,IPTV的平台及媒体属性将有望产生新的视频传播及价值变现模式,上游内容提供方应加快向“多屏+平台+产品”的战略转移,尽快建立自有品牌产品线。

同时国内最大的民营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也表示,光线传媒看好IPTV作为融合性电视终端的开阔前景,并将大力与平台方共同拓展家庭用户市场,丰富客厅娱乐。光线传媒拥有优质的娱乐资讯、综艺和生活类节目制作能力。近年来,光线传媒转型电影、电视剧市场,平均每年投资制作超过20部影视剧,2012年凭借娱乐巨作《泰》一跃成为国内影视制作金牌公司。光线传媒加入IPTV,双方将集中各自优势资源,就栏目互动及电影电视剧首发,开展与IPTV总平台的内容深度合作。据光线传媒透露,计划用两年时间拍摄3D版《少林寺》,IPTV用户将可在家中观看高清、3D各类大片。

硬件生产为后盾

目前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已与各地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分平台代表发言认为爱上电视传媒的成立,将有利于全国范围内业务的互联互通与规模化运营,有利于IPTV业务的融合与创新,带动我国IPTV市场进入新阶段。而IPTV使用中,硬件保障可以成为坚强后盾。国内外众多的IPTV领域技术厂商及专家都在此市场上有所建树,他们为受众带了最新的IPTV技术及应用,涉及播出控制、内容管理、信号编码、网络优化、安全监测等各方面。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是较早从事IPTV开发应用的厂商,近几年大力在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研发投入,目前已经建设了IPTV集成播控总平台以及北京、湖南、云南、四川等十多个IPTV分平台。UT公司认为目前已进入IPTV+时代,应该构建可管可控、灵活运营的融合播控平台和CDN,面向多终端提供精细化服务。

而硬件厂商中,华为曾相继中标广东电信、上海电信、辽宁联通等IPTV项目,拥有20多个省级运营商节点。在华为看来,其“聚焦、开放、融合”的IPTV战略逐渐清晰,基于IPTV,依托开放的技术架构,进行广泛业界合作,提供创新融合视讯解决方案。

第4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时光倒回一年前,我们看到的是:楼宇展架媒体易取传媒获得IDG第二笔融资,融资金额达1300万美元,并已有第三笔融资计划,计划2009年第二季度在美国上市。

然而,当风投们捂紧了口袋,繁荣的市场便也一去不复返。

2008年10月底,炎黄健康传媒内部上演了“先有公司顾问炒掉CEO的短信,后有CEO解除公司顾问的声明”的戏码,公司管理层与投资方的过招被炎黄健康传媒的内部员工视做“地震”。

“地震”只是双方的互相角力。实际上,收不抵资已是渠道媒体发展经营中的最大阻碍。

前面提到的易取传媒、炎黄健康传媒只是2007―2008年众多“复制分众”公司中的冰山一角。在分众传媒2005年7月美国成功上市后,江南春的财富样本吸引了一大批媒体。包括电梯液晶媒体商华语传媒、厕所液晶渠道的亮角落传媒等都获得了融资,它们的共同点是讲同一个故事――“我们就是下一个分众,下一个江南春。”

这个行业的增长是建立在对平台抢单的情况下,疯狂略地之后就会遇到瓶颈。因为这类媒体只能提供平台,却不能提供内容。

对于一个媒体,内容是它所必须具备的属性之一。内容可以留住用户,当媒体的用户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谈及媒体的价值。内容上的缺失,使得渠道媒体一直备受诟病,但他们往往不以为然,反而认为“做内容比较麻烦,不如广告来得直接”。

同样无法解决的问题还有广告到达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渠道类媒体在受众群体细分上有一定优势,但对广告主而言,更关注的是在投放基础上有多少到达率,这些对于渠道媒体来说是没办法监测的。

在渠道媒体市场,悬而未决的事情似乎有很多,以至于现在来看,多少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比如他们从未认识到改变广告主的投放习惯需要时间和难度,总让追求速度和广度的口号凌驾于现实之上。

现在,分众有可能会摇身一变成为各大广告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它们现在正在努力向创意转型。

对于眼下最真实的经营状况,广告主更倾向于这类媒体的精准性特征。尽管预算在减少,但是机会还是有。越是经济不景气,广告主越需要投放能够刺激销售的广告,而不是品牌的广告。

经济危机逼迫广告主的投放更快地向营销效果转移,在媒体选择上,类分众媒体尽管打着精准营销的招牌,但到底有多少触及率,近年来却也始终无法给出答案,其广告效果自然也难以衡量。

客观来看,无论是早先的分众、聚众,还是中期的框架、玺诚,抑或是后期的易取、百泰,他们其实是在迎合媒体发展细分化、个性化的趋势,把品牌覆盖到各个时间段的各个空间,作为传统媒体的有益补充,他们发展实在是理直气壮;但尴尬的恰是之前过多的宣传造势,把自己推上难以转身的境地。

从眼下并不乐观的大环境来看,加速了媒体运营向理性化、正常化发展的进程。2006~2007年高速的发展导致投资过热、媒体运营过热,而危机的出现使得这些问题更剧烈的爆发了,比如过度细分导致资源的浪费与不合理。广告主寻求媒体资源更丰富的运营商进行合作,对广告主是一种节省;反之,对媒体商而言也是降低了成本和运营费用。

第5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3G多云转晴

在技术、业务等方面,国内运营商对待3G的态度越来越积极

毫无疑问,3G依然是2005年当之无愧的热点。从运营商的问卷调查 反馈来看,3G以及3G应用成为所有行业热点当中人气最旺的话题。虽然围绕3G的多个重大悬疑仍旧还在,比如3G牌照在中国的发放时间和发放方式都还未见踪影,但是,这项曾经引来无数争议的重大革命性技术身上的束缚已经逐渐散去。

2005年1月12日,信息产业部部长王旭东一改在中国3G问题上的暧昧态度。他正面表态,信息产业部将会适时提出中国发展3G的决策建议。王旭东的这一积极表态也极大地刺激了运营商对3G的热情。

中国电信总工程师韦乐平说,在经过过去几年的炒作之后,3G正在从过去的炒作阶段进入到现实的布局阶段。而在国外,连印度的运营商都已经拿到3G牌照开始做3G的运营,但没有3G运营经验,却始终是一直吵嚷着要走出国门的中国运营商的一个致命伤。

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包括中国电信在内,中国运营商的老板都开始纷纷拿出自己早已经准备好的3G方略。

中国联通在CDMA 1X网络建成之后,现在正在全力利用自己在网络带宽方面的优势集中发展面向3G的增值业务,2005年初中国联通正式推出了面向3G的增值业务门户“UNI”,随后又推出了针对青年的客户品牌“UP”新势力。而在上海、深圳等城市,中国联通的移动流媒体、定位服务等业务也在积极运作。

作为目前运营商当中的绝对老大,中国移动在3G技术方面的态度非常值得玩味。在王建宙主政中国移动之后,2005年3月,他明确对外表达了中国移动的3G策略。虽然因为3G牌照没有发放,中国移动并没有公布其具体的资本开支计划,但是,中国移动希望采用WCDMA标准上马3G,而且直接投入最先进的3G技术的态度已经相当明确。

王晓初来到中国电信之后,最让人们激动的事情,就是明确了中国电信在3G方面的努力方向。不久前,王晓初对外表示希望能与中国网通一起购买中国联通两张移动网络当中的一张。在其他运营商当中,中国网通、铁通等运营商也在积极地做3G业务和技术方面的试验。

另外一个受人关注的热点是,中国本地的3G标准―TD-SCDMA技术在吸引了几大跨国公司的参与之后,在芯片、终端以及网络设备方面正在逐渐成熟,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业务运营试验,市场预测其在2005年6月将会实现商业化量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年的3G带来积极影响。

因为信息产业部高层以及运营商的积极态度,整个中国3G产业正在由炒作的热潮转变为实际的前期市场运作。在上海、广东、北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运营商的3G实验网络都已经开始运营。而一些瞄准3G技术的内容提供商和SP则已经开始有针对性地加强自己在3G业务方面的尝试。

对于设备商来说,来自行业决策层以及运营商方面对3G态度的积极好转,都意味着设备网络大采购有可能马上就要到来,对于那些苦熬了几年的设备公司来说,心情似乎可以稍微的放松一下了。

小灵通不那么灵了

在3G终于显现出持久的竞争力的时候,小灵通设备公司的脸上却是一股子说不出的苦涩

从对运营商的问卷调查当中,《互联网周刊》清楚地看到了运营商对小灵通的冷落,虽然现在小灵通业务依然在为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创造现金流,但是这并没有换来运营商在小灵通网络上的大规模投入,关键是对于这项技术的前景,运营商们普遍地表现出悲观的态度。

坦白地说,为消费者和固网运营商带来极大利益的小灵通似乎一直都没有被人完全认可过,“过渡性技术”、“政策监管产生的怪物”等帽子,一直都沉重地戴在小灵通的头上。即使在小灵通的身份由非法而变为合法,被监管部门完全认可,小灵通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一项行将就木的技术。

从2004年以来,小灵通的问题并没有随着其身份的完全被认可以及用户群体的迅速增长而变得简单化,而是越来越模糊。一方面,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用户群体一直飞速增长,中国电信一家2004年新增用户1660万户,增长了64.8%,总数达到了4220万户。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客户也在2004年上升了103%,增长到1507.3万户。

接近六千万客户群的小灵通因为与移动运营商移动网络的短信互发以及其他增值业务的实现而价值大增。因此,运营商对小灵通依旧相当看重,特别是当下。今年世界电信日期间,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都围绕着小灵通的增值以及机卡分离业务做足了功夫。

但是,现实的运营商已经在迫不及待地准备3G时代的事情了。2005年3月,中国电信(0728.HK)董事长王晓初就已经明确表示,在2005年预算的558亿元人民币资本开支当中,小灵通投资所占比重会由去年的27%降至15%。节省的资金会用于投资宽带、数据及第二个IP骨干网络。而虽然去年一年在小灵通业务的推动下,中国网通的利润大幅度增长,但是中国网通为今后小灵通业务的预算资本并不太多,2005年及2006年的预算资本开支则分别为35~40亿元和20~25亿元。

这样的市场状况直接影响到了以小灵通为重要利润来源的UT斯达康公司的业绩表现,自2004年年末以来,这家以小灵通起家创造了增长神话的公司成为了负面新闻的多发地带,诉讼、裁员以及业绩的大幅度下滑等阴影遮盖了昔日的光环。

虽然之前UT斯达康也已经通过海外市场进入手机行业,在CDMA、3G、宽带业务方面,UT斯达康也已经早有准备,但是,运营商订单的减少还是让UT斯达康很受伤。在惨重的利润下滑面前,UT斯达康总裁吴鹰不得不承认自己当初也“没有想到小灵通业务会掉的这么快”。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于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来说,小灵通已经没有价值了。在3G牌照到手之前,甚至在3G业务开始运营产生利润之前,小灵通仍旧具有相当大的价值,特别是时下基于小灵通网络的电信增值业务也还只是刚刚开始,这两家运营商还要从这项业务当中收入大量的真金白银,还要从小灵通业务上积累3G业务运营的经验。只不过重现小灵通大规模网络建设时代的辉煌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

宽带应用将大行其道

运营商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从两千多万的宽带用户手中收取接入费用,宽带应用有可能为固网运营商带来梦寐以求的高增长

2005年的热点依然还是宽带。从运营商的问卷反馈当中,我们也能很清楚地看到,对比单纯的宽带接入,运营商开始更加在意挖掘宽带应用的富矿。当初运营商发展内容业务是为了吸引用户更多地使用自己的宽带接入服务,而现在发展宽带内容业务对于两家固网运营商来说都意义非常。

中国电信(0728.HK)和中国网通(0906.HK)两家上市公司的宽带用户分别达到了1380万户和621.8万户,均有较大的增长。但是,如何提高宽带用户的ARPU值依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2004年,中国电信宽带业务的ARPU值为106元,中国网通宽带业务ARPU值为76元,其中贡献最大的还是接入业务,在内容应用方面则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可挖。

2004年,中国网通已经将自己的宽带业务作为自己的战略重点来发展,而事实上也正是在宽带业务和小灵通业务的支撑下,中国网通在2004年才有了较大的利润增长。2004年,中国网通通过成立宽带联盟的方式聚合了一批内容提供商,共同推进宽带内容应用,其高层非常明确地指出,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宽带互联网的时代了。除了各通信公司的内容热线平台外,中国网通还在2004年成立天天在线发展宽带内容应用业务。

2005年初,中国网通重新整合了自己旗下的宽带资源,统一到CNC MAX的品牌下面。而根据中国网通市场经营部总经理左风介绍,中国网通还将会逐渐推出一个规模庞大的宽带城市计划,以进一步开发利用自己手中的宽带资源。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其换岗之初便非常明确地提出要做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在他看来,对于现在的中国电信来说,除了申请移动牌照、争取全业务运营之外,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关系依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而中国电信需要做的就是使信息产业为文化产业服务,延伸宽带产业价值链。而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电信已经推出了互联星空的宽带内容平台,尝试介入宽带内容产品的运营、分发领域。

作为固网运营商来说,纯粹的固网业务在移动和VoIP等新技术的冲击下不断遭受蚕食之苦,不要说是业务增长,即使是要保持现状也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前景广阔的内容运营则让它们和它们的投资人看到与高增长结缘的希望,在此以前,移动平台与内容文化产业的结合已经让它们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视频内容一直被认为是内容应用的一个重点,而现在电信网与数字电视的结合正在逐渐成为一个大的发展潮流。当手机的平台逐渐被人们所利用的时候,宽带平台的价值也正在被运营商和内容产品提供商所充分认识。

从2004年以来IPTV就持续高温,这也吸引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注意。王晓初就明确地告诉各地电信公司要密切地注意IPTV技术、产业进展。在2004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以及各地的分公司都在尝试做IPTV业务方面的尝试。广东、上海、北京等地运营商也已经推出了类似的服务,而由于广电部门的牌照限制,现在的运营商做IPTV项目多数是通过与上海文广以及央视网络等公司开展合作的方式进行的。但是不管怎样,只要能通过自己的收费平台控制内容产品的消费过程,运营商就有可能从这一过程当中实现自己的利益。

流媒体,3G急先锋

能够充分展示3G优势的流媒体业务,被认为是“3G时代最热门的应用”

在《互联网周刊》此次“中国电信供应商100佳”活动的问卷调查中,流媒体在“3G时代最热门应用”和“运营商重点投入项目”两项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多数电信人士的选择,这也说明流媒体的热点效应已经为业内人士所接受。3G网络最吸引用户的一点是提供高速无线数据服务,而能够充分展示3G带宽优势,表现形式丰富,应用广泛的增值应用―流媒体业务,俨然充当了开启3G大门的急先锋。

移动运营商首先在流媒体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2005年伊始,中国移动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结缘流媒体―双方协定共同推出“手机电视”流媒体业务。此前,上海文广刚刚夺得国内首张经营“手机电视”的牌照。双方已经准备好在移动梦网平台上合作推出“手机电视”业务频道,用户可以通过在线收看和下载两种方式,在手机上直接收看SMG旗下东方龙移动信息公司集成的电视节目。双方还根据手机电视业务特点和受众特性联合推出“手机短剧”,内容包括只在手机上播放的手机短剧以及电视播出与手机播出深度结合的系列手机情景剧。

在此之前中国移动与MTV在3G上的合作也是以流媒体业务为突破口。基于现有技术所达到的速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如手机电视、手机电影等全新的无线多媒体娱乐业务的需要。

中国联通在流媒体上的表现也颇为抢眼,其基于CDMA 1X网络的流媒体技术平台已经涵盖了移动电视电话会议、远程医疗、在线游戏等服务内容。半年前中国联通联手西伯尔科技共同推出的流媒体手机及随后开拍的国内首部“手机电视剧”,更是为联通挣足了眼球。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流媒体上的投入也毫不含糊。中国电信已计划2005年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网络电视业务。负责此项业务的“互联星空”事业部总监刘志勇表示,流媒体视频业务将是2005年重点推广的内容,中国电信计划2005年在大部分城市开通网络电视。 据介绍,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上海等地开通了网络电视业务,更多地区则在积极测试当中,用户主要通过互联星空的平台使用该业务,主要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央电视台的央视网络电视、中视北方以及上海文广集团(SMG)旗下的东方宽频,这些合作者为该项业务提供数十万小时的电视资料和每天新增的电视节目。

中国网通启动网络电视的步伐更是早于中国电信,早在2004年5月底,网通旗下的天天在线就拿到了国内的第一个经营网络视频播放的业务许可证。目前,网通与IDG(国际数据集团)、中视网络和北京电台合作,拿下了多个网络电视台的生意,并把2005年定为进入网络电视年。“中国网通集团正在构建基于北方十省的网络电视技术支撑平台,并计划成熟一省,开通一省。”中国网通天天在线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技术的发展也为流媒体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美国Real Networks公司和微软公司作为全球流媒体的两大门派代表,过去几年来一直在流媒体技术标准上打得焦头烂额,同时也迅速推动了流媒体技术的完善,而随着MPEG-4等挑战者的进入,这一市场的竞争将逐步升级。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接受这一时代召唤,IPTV、数字化广播等新媒体之战已经提前打响。宽带网络和流媒体技术的互动性以及未来可见的发展,让网络运营商看到了发展视频服务的机会与美好前景,并趁机表达了从广电行业市场分一杯羹的期望,而广电企业则希望通过流媒体市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市场的价值,启动收费电视、互动电视市场。

增值业务持续升温

在运营商即将投入的重点业务中,增值业务位居首位

在运营商的心目当中,增值业务地位已经不容撼动,在小灵通增值平台价值显现、3G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增值业务未来的发展给市场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互联网周刊》围绕2005年中国电信市场热点所做的调查显示,在2005年最热门的应用中,增值业务仅次于处在爆炸期的宽带业务,与势头正猛的流媒体持平,而在运营商即将投入的重点业务中,对增值业务的选择更是高居首位。

业内普遍认为,3G时代电信运营的一个最重要的亮点会体现在增值业务的发展上。而视频内容等其他的增值业务内容也一直吊足了整个业界的胃口。2005年,随着3G牌照的即将到来,运营商纷纷在增值业务方面开展3G练兵。

中国联通迫切希望能够借助自己在网络带宽方面的优势一举树立自己在增值业务方面的地位,从而为未来的3G业务奠定基础。2005年1月,中国联通推出了自己新的增值平台“UNI”,并将其明确定位为面向3G的门户媒体。5月,中国联通同腾讯、TOM等20家SP成立UNI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希望通过这些SP的参与共同培育市场。

第6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三星手机已经成功地告诉我们,对电信终端厂商而言,奥运合作伙伴的称号带来的是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和占有,是一种对市场坚冰和僵局的打破;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市场占有的变更没有那么迅速,合作伙伴带来的究竟是什么,投入之后我们有可能得到什么?

以奥运支点激市场之活力

在产品同质化、替代性不断增强的市场环境中,品牌成为影响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北美和欧洲,电信行业的竞争程度使得运营商对品牌的关注大于国内运营商。近几年,随着国内电信业的重组,电信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形成,运营商对品牌建设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从总体上来说,建设的体系性和主动性还不是非常清晰,尤其是相对于一些国际化的快速消费品公司而言。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成功举办后肯整合对大众的反映和兴趣做了研究论是:“人们对奥运会有很大热情,认可了奥运这个品牌的永恒价值。”经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投入1亿美元,品牌知名度提高1%,而赞助奥运,投入1亿美元,知名度可提高3%。

成为奥运合作伙伴,为电信运营商提供了进一步审视考验品牌属性、提升品牌扩张能力、提高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机会。曾有广告专业人士疾呼:“让品牌随奥运一起运动吧。”

运营商品牌的“奥运运动”将为通信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在这场“运动”中,企业标志和北京奥运会的组合标志得到尽可能多频次、多层面传播,将是最基础、最直效的。以此为起点,要取得立体化的效果,仅仅以传播为手段是不够的,品牌的战略、业务的发展、媒介的传播需要紧密结合、互动、促进,整合营销传播需要得到全面应用。

一个企业从来没有和体育结合过,而且将来也不会跟体育结合,仅仅因为是一次奥运会的赞助商就成为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目前还没有看到过这样成功的范例。因此,电信运营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业务、服务以及目标消费群体与奥运的关联性,然后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案来执行。

在品牌战略上,对企业品牌内涵与运动关联的同质挖掘需要持续性,计划性,国际重要体育赛事的赞助应该是长期的、全球的概念;在业务营销上,营销时机的把握将使运营商获得撬动市场的轻巧支点,充分利用排他性,抓住奥运“由头”,借助奥运事件,策划奥运关联性产品、活动,整合解决方案,强化产品奥运品质、应用创新品质;在媒介传播上,整合传播资源,把握传播节奏和力度,实现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的有效组合,实现对受众的多媒介覆盖,同时,用好合作伙伴权益,与北京奥运会的推广媒介有机组合。

运营商在制订整合营销传播计划时,需要将日常营销和奥运主题营销做到有机结合,以形成更强的传播声势,节约成本;需要利用营销的排他性,增强与各种客户的关系,拓展市场;需要通过合作伙伴称号,扩大老客户的奥运荣誉感,增大竞争对手获得这些客户的成本,进一步稳定市场占有率;需要通过合作伙伴俱乐部提供的对话机会和渠道,使多方商务合作成为可能。另外从时间上,整合营销传播计划需要持续到北京奥运会结束后一到两年,以强化记忆,巩固市场。

抓住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的契机,通过策划和实施完整的整合营销方案,运营商将激发市场活力,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奥运支点成战略之高远

在信息化迅速推进的时代,市场范围迅猛扩展,信息无国界的特性不断扩张,对于提供信息传递承载平台的电信运营商而言,跨国运营实施国际化战略已经成为共识。

奥运合作伙伴是一个“走出去”的机会,也是国际化战略落地的突破口之一。不管是“中国网宽天下”还是“移动通信专家”的品牌口号,在北京奥运会的光环下将获得进一步的全球认知、认同、认可。电信行业的基础设施性使电信运营商的品牌认同更多地体现在本土范围内,获得国际认同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但是,对奥运品质的全球认同,提供了一个全球沟通的平台,借北京奥运会的全球推广之力,获得一种同质关联认同,电信运营商的知名度和信任度将会得到同步提升,奥运会所要求的万无一失对信任度的提升有决定性帮助,因为应用于奥运的技术前提条件就是成熟、稳定、可靠、先进。

奥运合作伙伴更是一个走进国际主流通信市场、拥有“话语权”的机会。“走出去”只是国际化战略的第一步,要真正能够进入国外通信市场运营还需要“走进去”,奥运赛会期间以及筹备中,通信运营商的实力展示将提供很好的契机。抓住机遇,得到认可,将获得“走进去”的通行证;丧失机遇,造成偏见,“走进去”将增加壁垒。

举例来说,奥运会是运动员竞技的平台,也是媒体比拼的平台,预计将有一万七千多名媒体记者参加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其规模超过前两届的雅典奥运会和悉尼奥运会。要及时、准确、安全地传递信息,媒体需要电信运营商提供的载体。奥运会筹备时期的媒体大会以及赛时的新闻中心,都将汇聚全球知名媒体,通信服务都将影响媒体评价,媒体的力量在现代信息社会不可忽视,对信息传播的选择权和把关权以及其“议程设置”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受众认知。同时,媒体的通信需求基本涵盖了话音。数据以及图像等主要业务。

在这点上,雅典奥运会上OTE的教训以及悉尼奥运会Telstra的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种种原因造成雅典奥运会期间,通信服务故障率极高,而维修时间又很长,作为用户,NBC评论:“与其依赖OTE的服务和故障管理,还不如从AT&下聘请25个员工临时代管网络来得可靠。“一旦媒体用户认为通信运营商不能专业地解决问题,就可能把抱怨传播给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受众。而Telstra的成功通信保障,则得到了媒体的一致评价:“澳大利亚电讯千年网,成功地实现了奥运从传统时代向新通信时代的转变。”

成企业战略之高远,找准重要事件作为切入点,把奥运营销的“支点”安置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方格中,使其和企业战略核心“同频共振”,才能促进实现企业的战略意图。同时,只有融合了公司战略所要求的方向开展奥运营销活动,才可以体现奥运营销的真正价值。

以奥运支点谋管理之突破

雅典奥运会时,有些外国媒体在离开雅典的时候都没有收到账单,而且最后收到的账单很多都出现了错误,有时候甚至一张账单发了两次,这些错误的账单总额达5万欧元;有的广播公司提前半年就向OTE预定

了服务.但是直到预定开通日期的一周前,才得到OTE要求提供信用证明的通知……这些充分暴露了OTE计费系统的能力不足以承担高流量的服务,业务流程管理存在疏漏等等。这些问题都使OTE“最先进的设施沟通最盛大的庆典”的市场推广大打折扣。

因此,奥运营销是一种市场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奥运营销不断增强企业的品牌力和营销力,它不只是市场部门的事,而是和企业的文化力、产品力、研发力、信息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危机管理能力等紧密相连的,不能游离于企业管理系统之外,而应相互协作、相互融和、共同提升。

成为奥运合作伙伴,运营商的高标准承诺无疑将成为电信运营商提升管理的机会,以此为突破口,运营商将使奥运效应内部化、扩大化。中国网通承诺提出了“客户通信需求满足率100%,业务开通及时率100%,网络可用率100%”,“三个百分之百”需要完善科学的管理支撑,这一目标将拉动网通在未来几年时间里客户管理、业务管理、网络管理能力的提升。

成为奥运合作伙伴,电信运营商还获得了强化内部激励机制的机会。奥运会是人类的光荣和梦想,能够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紧紧相连,这种荣誉是激发员工归属感的好时机。尤其是,不同于快速消费品,通信对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仅是锦上添花,更重要的是不可或缺,这将让员工感到自己的行业和自己的企业是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工作地方,珍惜、荣誉、归属感将让运营商感受到团队力量带来的种种效益。

第7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关键字] IMS(IP多媒体子系统) IP技术 发展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应用的发展,电信业务需求正在向固定移动融合、语音与互联网应用相结合的综合信息服务转变,传统运营商面临移动运营商与互联网应用提供商的激烈竞争,IMS(IP多媒体子系统)作为下一代网络控制技术的核心正引起业界广泛的关注。

一、通信行业IMS现状:

综上所述,从通信行业整体运行环境分析全业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全球IMS市场发展趋势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0个IMS商用和试商用网络,规模商用已逐渐形成。国外主流运营商初期部署IMS主要用于固网改造、VOIP和融合业务提供,建设IMS的最终目标均为固定和移动融合的统一核心网。

三、国内IMS市场形势分析

中国电信:在全国13个省市IMS试点已经完成;2011年4月南方10省市IMS集采开标,重点是固网网改;2011年9月份计划剩余省份的IMS集采。广东电信(彩色e家)和福建电信(固网网改)IMS已经商用。

中国联通:IMS总体策略不明确,北京开试验局,8个省份通过业软以语音网关名义销售布点。但集团暂无IMS集采计划,采取跟随策略。

中国移动:2008年下半年开始IMS试点,2009年16省开通试验局;2010年4月,移动IMS集采开标,31省同时开工建设,份额占比63.4%。16省CORE,19省SBC,一级ENUM全部;当前已有8省份实现规模商用,友商未实现真正商用。

中国广电:7省份部署IMS总部不牵头,每个地市就是一个运营商;三网融合试点,仅需要基本语音和视频业务。

目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占据了绝大多数企业和家庭固话市场,虽然固定用户装机量持续下滑,但是固定宽带业务是移动宽带业务无法取代的(大带宽、速率稳定等优势);广电系统已经获得三网融合的试点许可,与其他电信运营商相比,广电系统具备家庭覆盖方面的绝对优势(城市有线电视的业务普及率超过90%)。同时,广电系统在内容提供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势,广电系统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有线电视提供商向电信业务提供商的转型,可以预见到的是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也是中国移动面临转型的关键阶段。总而言之,国内IMS业务部署呈现群雄并起,形势紧迫的态势。

四、什么是IMS业务

IMS : 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 ),是在3GPP R5阶段提出的一个新的域,它基于IP承载,叠加在PS(分组域)之上,为用户提供文本、语音、视频、图片等不同的IP多媒体信息。其中,IP =基于IP传输+基于IP会话控制+基于IP业务实现,Multimedia =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的组合+在多种接入基础之上具有不同能力的终端组合,Subsystem =依赖于现有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发展的系统+最大程度重用现有网络系统+无线网络把PS/GPRS网络作为承载网络+固定网络把基于固定接入IP系统作为承载网络。简言之:IMS在IP网络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分层、开放、融合的核心网控制架构,是一个可运营、可管理、可计费的系统。技术特点如下:

1、采用端到端的全IP网络架构

终端与设备标识IP化:终端采用SIP URI进行标识,同时每一个终端在网络中注册时均对应一个IP地址;设备采用URI格式(CSCF.省略)进行标识,URI在网络中对应一个设备的IP地址;寻址机制IP化:采用基于DNS的IP寻址路由机制:设备之间的路由基于终端和设备的URI,通过DNS将URI翻译为IP地址,实现消息的路由;接口协议IP化:所有接口采用基于IP的信令和媒体控制协议,SIP:会话的路由和接续,Diameter:认证与鉴权、Qos交互和计费,H.248:媒体网关资源控制,RTP:媒体面协议,传输各类媒体流;网络承载IP化:IMS所有核心网元与设备均承载在IP网络上 ,用户通过IP的方式接入IMS网络,并使用业务。

2、支持多种接入方式与固定移动融合

IP化+SIP+协议转换,实现IMS支持固定和移动多种接入方式:IMS端到端IP网络架构,能够支持任何基于IP的接入方式;SIP已成为IP终端(IAD/AG/IP PBX/SIP GW/SIP电话)普遍支持的协议;不支持SIP协议的终端(POTS/TDM PBX)可通过协议转换设备接入IMS网络 。

3、业务与控制分离,支持灵活的业务提供和快速部署

IMS打破竖井式业务部署模式,实现业务与控制完全分离;IMS在业务与控制分离的基础上,实现业务逻辑的解耦和灵活组合。

4、归属地服务

区别于软交换拜访地控制,IMS呼叫控制和业务处理都由归属网络完成,主要原因是:多媒体时代不同于GSM窄带通信,业务特性和个性化需求丰富,很难保证拜访地和归属地业务实现完全一致;易于实现特色业务扩展,促进归属运营商积极提供吸引客户的特色服务。

五、IMS架构将为我们带来什么

1、基本发展趋势:

2、IMS业务发展优势:

a、将路由和业务分离:

IMS继承了软交换分离控制和承载的优势,可以分布式组网,并可独立演进;

IMS进一步将业务和路由(控制层)进行了分离;满足了运营商不断增加和不断更新的业务需要。

b、接入无关性:

IMS基于全网IP实现了接入的无关性;

IMS核心网采用完全基于IP的SIP信令;

IMS接入网采用IP技术,实现了底层接入的无关性。

c、融合性、开放性

向下黏合各种异构网络、向上业务平全对外开放。

5.无漫游限制,所有业务都在归属网,漫游到哪里不会损失业务

首次实现了用户体验的移动性

1)用户通过不同终端和接入网络享受一致的业务体验;

2)用户在任何地方甚至出差到国外也享受在签约地一致的业务体验。

为什么原来移动网无法实现

1)2G网络都是在漫游地触发业务;

2)用户体验受限于漫游地网络能力;

3)IMS采用了IP承载和SIP信令,漫游地只需提供接入,无需业务触发。

总之,IMS给运营商带来了在互联网时代的“控制”平台,通过移动固定融合和Internet接入方式的引入,给IMS网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六、总结

未来,IMS开放式的架构将成为运营商开展业务的根基。运营商可以将IMS业务能力与IP互联网应用相结合,如将IMS的语音和即时消息等通信能力与SNS网站及网络游戏结合,将IMS与IPTV相结合,利用IMS的开放性提供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更加丰富灵活的业务。同时,运营商也可以将IMS的业务能力给多个业务系统调用,如将IMS网络的通信录的业务能力给移动手机终端、PC软终端共用,为用户提供统一的业务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光磊《IMS业务国内迈入新阶段 创新意识待强化》通信世界周刊 2011.6.

[2]高娟《IMS架构创造美好未来》通信世界周刊,2011.7.

[3]尼凌飞《IMS网络技术介绍》中国通信网,2011.10.

[4]移动集团公司《全业务基础知识介绍》移动内刊杂志,2011.10.

第8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在ABACE开幕的当日,李家祥局长不期而至,引发了媒体兴奋的神经,局长的亲自莅临无形中提升了展会的级别,也扩大了展会的影响。

总体来说,这是一届成功的展会。据举办方展后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的展会规模明显超越去年,无论是参展机型、参展商数量,还是参展人数,均超往届。与去年一样,制造商们依然热情如火,为了满足中国客户需求,他们都把最大最酷的机型拉来展示,运营商们也纷纷打造新概念以“唤醒”潜在消费者,继金鹿推出“分时共享计划”后,汉华航空也推出了“零利润托管计划”。

然而,热闹归热闹,展会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由于缺少中国本土制造商的参与,缺少中国本土产品的参与,缺少中国空域管制者的参与,会展难免失掉了一些本土气息。此外,与上次航展相比,本次航展在组织管理方面,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天的会期很快就过去了,正当所有媒体都在酝酿展后的报道时,一场天灾不期而至,四川雅安7.0级大地震让国人再次陷入悲痛,也再一次将专业媒体的关注焦点拉回到航空应急救援。5年过去了,汶川地震的教训似乎并没有转化为我们前进的动力,中国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呼声虽高,但收效甚微。透过此次雅安地震,我们看到的是:我国的航空应急救援能力依然薄弱,民间的通用航空力量发展依然没得到足够重视。

第9篇:新媒体运营计划范文

新的传播技术在改变观众收视习惯及需求的基础上,把广播电视业带入了一个更加复杂多变、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全新的媒介市场生态里。面对这种新的生态,广播电视业管理者需思考的第二问题是:短期或长期,局部或整体的发展战略是什么?“谋定而后动”,有战略、有计划,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主动。从目前来看,广播电视业需要在改造传统的传播、生产和运营“三大平台”基础上构建集内容、平台和应用一体的“一家企业+众多联盟+创新”的垂直化“大中心”平台。如乐视公司基于电视的整个生态链,从影视制作到影视的传输,再到影视的播放,打造了一整条生态产业链。这三个改造是:改造传统的传播平台,构建“四跨”传播平台。当前,广播电视业市场已呈现出生产的多元化(各种新型媒体不断涌现)和消费的碎片化(受众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在这样的媒介市场环境中,以“单一性”为特征的传统的单一媒介、单一功能的产品线,“单打独斗”式生存策略已不再适合当前市场生态。因而广播电视业若要赢得竞争的比较优势,就要融入新媒体,从新媒介生态角度打造以用户为核心的跨媒体、跨区域、跨行业、跨资本高渗透率的新传播平台,构建“产品超市”,让受众“按需选择”。

从而在提升受众接触、获取、参与、互动信息的便利性基础上,提升广播电视受众的粘性。改造传统的生产平台,构建“四全”生产平台。第一,构建“全媒体”内容策划、协作、创作平台,从用户等“多元中心”角度规划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协作。如构建基于自身资源基础、基于其他媒体和基于用户生产角度的策划、协作、创作平台。第二,构建“全媒体”内容管理、集成平台。以现有广播电视生产数字化、规范化的流程再造为基础,引进新的传播技术,使采编流程管理实现稿件从节目策划、生产、传播等全过程生产数字化管理,真正实现采、编、排、发流程的高度衔接,最终在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内容的数字化集成与管理。第三,构建“全媒体”内容动态传播平台。构建新一代动态、管理与搜索引擎,使内容得以快速生成全媒体形态。如生成基于传统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多种形态产品,实现多种媒体形式同步出版。第四,构建“全媒体”互动平台。现在媒体市场竞争元素向提升服务转型,通过互动平台,可以让用户积极参与到全媒体内容生产中来,既可以与用户随时随地进行互动交流,又可以降低内容生产成本(如优酷公司“用户创造内容”模式),提升内容与用户粘性和影响力。

改造运营平台,构建媒体运营“四化”平台:1.营销全媒体化。将线上线下营销手段相结合,实现营销全媒体化;2.产品全媒体化,即构建产品数字化、系列化。可以实现传统电视、网媒、手机等多媒体形式的“按需”“按时”传播;3.服务全媒体化。将现有的服务方式与新的媒介形态下在线交互式客户服务结合,构建服务全程化、全媒体化,尤其是要构建网上支付手段(互联网与手机支付),实现产品全媒体化、支付手段便捷化、多媒体化等;4.运营全媒体化。充分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信息、资金和物流的全媒体承载和支持系统。如基于这个平台上构建“平台+应用”一体化的、集内容生产者、内容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等多方合作的、新的运营及营销方式。

二、赢利模式

对于广播电视经营者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赢利模式问题,如果没有好的收益,所有良好的想法都是不可持续的。因而,广播电视管理者需要问的第三个问题是:赢利模式是什么?如果不能赢利,就会失去持续发展下去的动力。如乐视公司,围绕“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生态展开,构建不依赖硬件收入,依赖“硬件收入+内容收入+应用分成+终端广告”四重盈利模式。综合国内外媒介经营情况,在新的媒介生态下,广播电视管理者需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资本的力量不可忽视。现代媒介的发展对资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广播电视业需要构筑多元化资本来源渠道,其好处在于既能为广播电视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又能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降低经营风险。目前,全国众多广播电视台开辟了发行企业债券、引进境内外战略投资、上市等多种融资渠道,为企业广播电视发展注入了活力和动力。二是免费不可怕,构建“稀缺性”才重要。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认为,不要被“免费”吓倒,拥有“稀缺性”就拥有了破解免费魔咒的武器。免费可以成为噱头,占领用户,拥有用户的注意力才重要。拥有了用户的注意力,就可以把它和平台对接,与商业模式对接,就可以转变为赢利。三是开放、合作、共赢才有未来。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