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家庭道德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庭道德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庭道德的重要性

第1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教育行为由来已久,毫无疑问,教育行为的产生要优先于人才选拔标准。原始社会的教育行为对于人类知识的积累和认识的发展有很大帮助,知识与认识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统治阶级就会考虑,要组建什么样的社会秩序来维护统治;哪种类型的人才有利于组建这样的社会秩序,继而就会制定人才选拔制度。人才选拔制度与教育之间呈现着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自先秦的养士、选士制起,依次出现了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人才选拔制度。不同时代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一样,统治者会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制定人才标准。但是,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从个体自身来说,想要谋得更好的发展,就得向选拔人才的标准靠拢,做一个符合人才选拔标准的人,不管这个标准合理不合理;从学校来说,所教授的内容也会与硬性的、在实际上起作用的人才选拔标准密切联系。人才选拔标准从时序上看后于教育行为产生,但产生之后就会对教育有很大影响,反作用于教育。

那么,当前我们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众所周知,答案是智识。我国教育体系受前苏联影响较大,智力知识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最重要标准。我们国家最重要的选拔性质的考试—高考,考查内容全部是学科知识。虽然政治这门学科也涉及到道德,但考查的也只是作为纯粹道德知识的“关于道德的观念”,而“关于道德的观念,关于诚实、纯洁或仁慈的见解,在性质上是不能自动地使这些观念变为好的品性或好的行为的。”道德不仅是知识,还是情感、意志与行动。所以单单考查道德知识是不够的,不用说道德知识在所有学科知识当中所占的比重还很小,更不用说学生还不重视课时不多的德育课。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都有重知识、倾道德的倾向。受整个社会大氛围的影响,学生认识进入误区,认为知识是最重要的,只要成绩好,自己的行为道德与否都会得到老师、家长、社会的认可。学生会误认为一个人优秀与否,取决于他有无知识,道德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殊不知,知识只是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道德也是成为一个优秀人才的必要条件。智力知识这一选拔人才的标准,对世风日下、德育低效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道德教育与人才选拔标准的“各行其道”

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重视道德教化,虽然那种道德教化是为巩固封建制度服务的,需辩正看待,但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道德和道德教育是任何社会所不可缺少的。教育不仅要教会人做事,更要教会人做人。做人的核心就是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既然道德和道德教育如此重要,那么,就应该在人才选拔标准中有所体现。然而,当前的人才选拔标准很少有对道德的要求。正是因为很少有对道德的要求,才致使学校、家庭、社会不重视德育,学生自身也对道德教育不当回事、反应冷淡。学校德育课时少、内容在整个教授的内容中所占比重也很小,学生对德育课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把德育当成副课、睡觉课,德育与人才选拔标准本应紧密衔接但却“各行其道”、“各自为政”。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从学校、家庭、社会这些施教者来说,只会重视与选拔人才紧密联系的智育,不会太重视德育;从受教育者自身来说,即便学校、家庭、社会德育力度很大,受教育者也有可能不会重视,况且这三大教育力量也没有特别重视德育。有鉴于此,要在人才选拔标准中加入对道德的系统的、正式的考查。假如人才选拔标准里有对道德的硬性要求,那学生自身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我们的社会是极其重视道德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是我们一生的追求,知识不是一个完满的人应该有的全部,道德品质也很宝贵,而学校、家庭、社会也会在育德方面下功夫。

3解决途径:将德育与人才选拔标准联系起来

上文论证了人才选拔标准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就要考虑如何恰当地在人才选拔标准中加入对道德的要求。仅仅是口头提倡道德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是起不到理想作用的,应该上升到制度层面。高考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选拔性考试,在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将道德与高考分数联系起来,在高考分数中加入德行分。具体做法是,由教育行政部门给每一位高中生设立德育电子档案,记录高中三年道德考核情况。考虑到从小学就开始考核不容易操作,而且由于小学生道德品行很不稳定,道德认识水平还很低,很多不好的行为不是“明知故犯”,所以,不宜从小学阶段开始实施。这一办法可以在高中开始使用,而且德行考核也应区分于纪律考核,二者有交叉,但不等同。高中生如果违反了普遍的道德原则,例如“作弊、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有些违纪行为不属于违反道德原则)就要扣分,并录入档案。把违反普遍道德原则的行为进行量化,所扣除的分数在应届高考总分里面直接扣除,但只影响应届高考。当然,还存在一个社会考生怎样考核的问题,本文暂不讨论。

为了避免腐败行为,不采取加分这一正强化手段,要采取扣分这一负强化手段;为了避免学校考虑到升学率,对不道德行为不进行扣分,监督职责主要应有地方教育局的督学负责。并可在各高中设置德行监督委员会。德行监督委员会委员由两名外校政教工作人员担任,监督委员会委员的人事关系依然在原学校,工资奖金也在原学校领取。为了避免出现两校互相包庇或互相报复的行为,不可以两所学校互相委派工作人员,应由当地教育局进行统一安排。教育局要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进行分配,如果随机分配中出现A校工作人员分配到B校、B校工作人员分配到A校的情况,即进行人为调整。各校的两名监督委员也不能来自同一学校。德行监督委员会委员可以一周在原单位工作三日,在委派学校工作两日,也可以在原单位工作两日,在委派学校工作三日,视具体情况而定。在考试这样的不道德行为有可能出现频繁的时期,德行监督委员最好一直在委派学校。

4总结

第2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1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

职业道德认知,既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情况.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认知情况是决定其职业道德水平的思想基础.只有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职业道德内容、重要性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大四阶段的工程实习和毕业后良好职业道德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调查中发现,虽然85%的大学生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帮助,但是其对职业道德的了解情况却不容乐观,对职业道德非常了解的学生仅占13%,了解的为26%,一般了解的为40%,不知道的为21%.因此,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就显得非常重要.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是指在一定的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爱与憎.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情感体验是形成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然而,在一些客观事实面前,他们既羡慕别人可以建造国家重点工程,但自己又不愿意到工作环境艰苦、远离城市的工作;既羡慕别人取得的巨大成绩,但自己又不愿意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既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嗤之以鼻,又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做到待人接物、诚实可靠,不采取欺诈手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对于职业道德的正确的情感体验,而将职业道德仅仅挂在嘴边.

3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意志就是指人们在履行职业道德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精神.有没有这种坚毅果敢的职业道德意志,是衡量每个从业人员道德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情况越严重,越困难,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面对建筑业可能远离城市、家人和网络的工作条件,心生畏惧;面对建筑业可能出现的消极和腐败现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道德意志不够坚定.

4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同学有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低.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卓越计划”开展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建筑企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才能培养出适合建筑市场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师.

1加强家校和校企沟通,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家庭、高校和建筑企业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连接家庭和建筑企业的中间环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加强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家庭和实习就业单位的联系.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实习单位的表现,及时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2加强与任课或实习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随着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单纯依靠辅导员或是专任老师都很难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因为,在专业技能培养、行业动态等方面,专业老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又存在着对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经验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有着很强的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对建筑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了解,造成对学生职业道德指导针对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只有加强沟通了解、取长补短,才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3通过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自觉履行职业道德的意识

社会学家研究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群体模仿和认同的特性,从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过程来看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大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围人的反馈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措施如下:(1)继续深入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大学生评选”作为展示在校大学生风采的标志性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由于这些榜样就在他们身边,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2)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现在,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师.因此,可以通过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成长之路.(3)邀请优秀校友来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软件硬件建设仍有不足之处.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难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弃.此时,可以邀请优秀的校友来校交流,通过他们的亲人经历,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热爱.(4)通过宣传海报、QQ群、微信、微博、校园网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宣传恪守职业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深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拓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职业道德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如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手工绘图大赛、力学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纸桥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校立学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创业创新计划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5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类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热情

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职业道德教育课或是两课课堂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实习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面对陌生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高校要结合新生特点,着重开展始业教育、适应与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活动.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尽快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目标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使他们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国,切实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则应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择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三结束语

第3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创造性;运用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内容丰富、源远流长,且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涌入我国,各种思潮相互碰撞,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一度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也出现了内容贫乏、说服力下降的困境。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为了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使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中得到创新造性运用。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丰富的内容。中国传统道德教育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个人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家庭生活的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十分重视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和行为规范的要求。我国古代很重视立志,并把立志当做个人进行修养的第一个环节。儒家先贤孔子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做到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就说明了立志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并且,孔子还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认为一个人在立定志向之后就要不断努力去达到自己的志向,不论面对多大的困难,遭遇了多么残酷的打击都不能丧失志向。接着,力行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一个人有了好的思想道德,如果不付诸实践,那么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孔子更是说过“听其言而观其行”,主张通过人们的道德实践来评判一个人道德的好坏。并且,宋明的理学家们还对知行问题进行了许多争论,更是表现了“行”也就是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也十分注重家庭伦理方面的道德要求。家庭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和才能够万事兴。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在家庭伦理方面是起始于“男女有别,授受不亲”的,因此,成年男女必须交往有度,言行有别,这是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基础。其次,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十分重视孝道,孟子曾经说过“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要求人们敬重父母、兄长。我们只有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家庭伦理方面的内容,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一直非常重视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道德教育一直非常注重整体利益、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强调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奉献精神。并且,“公私之辩”是我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就已经提出“夙夜在公”的道德要求,认为一心为公家办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礼记》则提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其后,我国的道德发展把“公义胜私欲”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主张人们克己奉公。宋代的范仲淹心怀天下,吟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困顿但依然“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高尚的境界,都显示了为国家、民族无私奉献的精神。面对当代的道德滑坡、私利横行,继承和发扬传统道德中为民族、国家和整体无私奉献的精神,尤为重要。

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对人们的道德修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象时有发生,“道德滑坡”成为一个人们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临严峻挑战:思想政治课程对同学们的吸引力不大,教学的有效性逐渐下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造性运用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统道德教育资源的创造性运用。

首先,我们可以挖掘传统道德教育资源中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并在当今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加以运用。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孟子曾说过“以天下为己任”,表现了他心怀天下的国家意识;文天祥在被元军俘获后,高声吟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表达自己对国家的一片赤诚。的英雄林则徐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豪迈誓言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要挖掘历史中的爱国主义题材,同时探讨其时代价值,从而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接着,我们还可以把我国的传统终极关怀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我国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终极关怀理论丰富而完备。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把传统的终极关怀理论中的美好社会理想与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以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会期望相结合;把传统终极关怀理论中的崇高人生价值观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相联结,用适宜的传统文化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

此外,我国传统道德的主要纲领是“三纲五常”,我们可以将其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对于“三纲”,我们需要进行批判,而对于“四维”、“五常”,我们要进行批判继承,并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与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从而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鲜明的时代感,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结果。

第4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简·奥斯汀 小说《傲慢与偏见》 道德关怀 教养 礼仪

一、引言

著名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经这样评价简·奥斯汀:“在所有伟大的作家当中,简·奥斯汀是最难在伟大的那一瞬间捉住的。”[1]奥斯汀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崇高,她甚至被誉为可以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经久不衰的作家。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文坛盛行具有戏剧性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小说”,借此“浪漫主义”之风,文学作品的题材已经逐渐驶离现实生活。而此时奥斯汀的小说打破常规,展现了英国乡村贵族及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和田园风光,开启了朴实清新的现实主义之风。《傲慢与偏见》便是这样一部与社会现实紧紧契合的作品,它围绕浪博恩村中班纳特一家的生活展开,描写了形形的人物和生动的社交场合,拥有不同教养(manners)的人物之间的冲突,以及社会礼仪(propriety)规范对人物言行的约束。不仅如此,敏感的奥斯汀还捕捉到了当时处于转型期的英国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在描绘人物时加以适当的同情与讽刺,并寄予道德的关怀。因此,《傲慢与偏见》这部现实主义著作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教养与礼仪的重要性,传递了作者细致的观察与道德关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值得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二、《傲慢与偏见》的社会语境

简·奥斯汀的一生经历了英国的摄政时代(1795—1830),她生长于英国南部汉普郡斯蒂文顿镇的一个中产阶级牧师家庭,目睹了英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社交场合和各种细致琐碎的家长里短。这样的经历成为她进行创作的基本素材,题材虽小,却洞悉了英国社会独特的经济、阶级和人际关系。

当时,不论是贵族还是中产阶级都比任何时候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经济能力的重要性。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根深蒂固的长子继承制传统(primogeniture),即只有家中的长子才有权继承家族中所有的财产,而其他子女则分文不得。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分不到财产的子女不得不另谋生路,这样就产生两种后果:除了大儿子以外的男子必须自食其力养活未来的家庭,他们有的寻求赞助人谋求工作,如柯林斯先生,抑或是投身军旅生活,如韦翰先生;女性则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于女性角色在当时受到强烈的局限性,体面家庭的女子几乎不能通过工作来改变命运,她们因此转而寻求婚姻的庇护。这样的两种情境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奥斯汀所刻画的小儿子们,要么像柯林斯先生一样,以一种扭曲的姿态阿谀逢迎,循着上层社会的阶梯向上爬;要么像韦翰一样,用英俊的外表来掩藏自己的谎言,用坑蒙拐骗谋取钱财。金钱对无继承权的男性们的控制力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奥斯汀担心人们对金钱的盲目崇拜会战胜道德的良知,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奥斯汀塑造这样两种形象无疑是要告诫人们:切勿在对金钱的追求中迷失自我,而应当重塑理性与道德正确的方向。

与此同时,女性则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当时,女性的职业范围极其有限,多是女仆和女工这些被贵族和中产阶级女性认为不体面的下层妇女职业。虽然有少数女性像奥斯汀一样通过写作维持生计,但她们时时面临着来自出版商的压榨和男性社会的冷落,因此,写作对于大多数有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女性来说,更多的是自我满足和欣赏的需要,很难作为谋生的长久之计。她们被迫或自愿局限于家庭,想方设法通过一场有利可图的婚姻为未来寻求保障。

在当时,婚姻几乎不可以解除。英国议会法律规定,上层社会可以离婚,丈夫可以休不忠的妻子,而妻子无权提出与不忠或暴戾的丈夫离婚。然而,对于不能从事任何职业自谋生路的女子来说,“危险的婚姻也被视为比独身好”。从而,绝大多数女人选择了为生活、为钱、为财产而结婚。[2]实际的情形是,中产阶级未婚女子总是成为婚姻市场昂贵的滞销品。考虑金钱和门第,她们不会嫁给下层男子,而同阶层未婚男子面临着经济压力,除了长子,都得自谋生路,经过漫长个人奋斗获得稳定经济来源后,才娶妻生子,而这时往往年过而立。[3]

女性可以进入初级学校学习,但这种教育更多旨在培养多才多艺、蕙质兰心、温柔贤惠的女儿、妻子和母亲,而不是培养自食其力的工作者。女性的修养还来自阅读当时广泛使用的行为书籍(conduct books),这些书籍大多由神职人员编写,通过道德的教条约束并教导女性。这些书籍灌输诸如礼貌、良善、谦逊、忠诚等美德,帮助女性扮演其固定的社会角色。大学只对贵族和中产阶级的男性开放,女性只能通过家庭教师和私立学校获得有限的教育。[4]因此,有身份的女性仅靠自己很难维持生活,而美好的婚姻又可遇不可求,一些中产阶级妇女的婚姻因此被耽搁,而奥斯汀便是其中之一。奥斯汀对爱情和婚姻曾抱有轰轰烈烈的幻想,但深深体会到现实残酷的境况,她用冷静和清醒的笔触细细描绘着生活的平凡与琐碎。司各特曾经这样说:“又读了一遍,我读奥斯汀小姐的杰作《傲慢与偏见》至少已是第三遍,这位年轻女士有描写普通人物的情感,性格及错综复杂的生活的天赋,对我来说,她的天赋是我所知最出色的。我虽然能写出几个优美的句子,但却没有她那种细腻的风格——把普通的人和事描写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5]

第5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现在的社会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讲道德的事情,所以我们要通过对比中西方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学校在道德教育这方面仍存在哪些不足的地方,吸取经验,促进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能更全面的发展,使我们祖国接班人的素质得到不断地提高。

一、道德、道德教育的目的

众所周知,“道德”这一术语源于拉丁语。起初意味着传统的习惯之意。而“伦理”的源于希腊语,即风俗、习惯、传统型惯例。所谓“道德”可以界定为:“作为某社会对其社会成员或成员相互间的行为的一种约束,为公众所认可的规范的总体。它并不伴有诸如法律那样的外部强制力,而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说,构成社会的人们旨在制约行为的一般公认的规范总体,就是“道德”。然而,这不过是道德的一个侧面而已。就是说,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来看,道德是那个时代某集团所承认的行为准则的总体。

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旨在发展“善”,培养“好孩子”、“好公民”。不过,这种“好孩子”、“好公民”是从社会的角度提出来的主张。从个体角度看,尊重个人、实现人格才是它的目的。降生于世的人,为了生存就必须有基本的能力。但教育教育的目标终究是完美人格的实现。每个人必须对自身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正确的思考、判断并能付诸实践。

二、学校的道德教育

在现在的社会中,学校是影响儿童最深的一个地方之一,大部分儿童都是在学校学习到很多知识,并且为以后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儿童在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里的一切都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在人的一生中,不仅仅只有学习知识这一件事情,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则显得更重要。如果一个人只有知识,不讲道德,那将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认为,道德的教育才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灵魂。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就构成了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实际上,居有统摄状态的道德教育又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在此问题上还存有误区,很多人认为,只有安排了单独的时空,道德教育才会有了现实的抓手,这在实际的学校教育生活中就表现为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活动在时空设置上的冲突。其实,正如德罗布尼斯基所认为的那样,道德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侵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道德的表达方式也是多样的。因此,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的,而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也就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

1.西方学校的道德教育(以美国为例)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与美国国家的性质具有很大的关系。美国是一个年轻的、多民族的国家。美国的年轻,体现出它较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注重现实,具有进取奋进的特性。美国的多民族,反映出它的多元性文化共存,具有开放、包容、公平竞争的特点。因此,美国提倡的总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全体国民具有这种特性的美国精神。美国又是一个分权制的国家,各州掌管各自的教育事务。因此,很难整体性地描述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这是因为在美国根本就能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大纲或计划。然而,通过各州教育改革的文献和对道德教育的规定的及各州学校实施的道德教育方案,也可以大致勾画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转贴于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较注重爱国家、对国家忠诚的教育。美国并不在学校中大张旗鼓地向学生宣传要爱国、要对国家忠诚,而主要注重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意识和基本技能,塑造具有爱国精神或没有精神的一代人。通过学习没有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国家行政体制及功能、多元化、国家决策过程以及比较美国与其他类型国家的差别,是学生更好地了解美国的国情。注重通过国际理解、交流等国际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美国在国家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培养有责任心的公民这一目标,在美国的学校中倒是较为明确提出的,并通过专设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人都享有法律上规定的各种文件、义务和责任,懂得尊重他人、遵守各种法律规定、履行自己的承诺等,培养学生具有自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中国学校的道德教育

个人品德是个人在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完善、自觉的和稳定的倾向。个人品德与政治观点等不同,在不同背景的人群中容易产生共同的理解,不易产生明显的分歧。这部分内容即古人“修身”的内容。学校道德教育中的个人品德教育,应进行现代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教育;进行中华传统美德和文明社会应具备的品德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正直、善良,诚实,宽容。这些品质为人们所公认,并容易在行为中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仅仅把这方面的品质看成是对他人生活的适应,而不是主体人生活的需要,那么这种道德就必然是表面的,注重法律的。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刻苦勤奋,珍惜时间,有责任感,坚持不懈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责任感、有毅力、自制力这方面的品质虽然被教育者认为是重要的,但学生却并不容易意识到,同时也是最难具备的。这类品德更多地突出了道德行为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能力,其特点是不易通过短时间的道德行为表现出来,甚至没有特定的道德行为作为其载体。这方面的品德体现出学生对于其个人行为和个人欲望的控制能力,是内在的。

家庭,是学生的安身立命之地;家庭,也是学生的真情爱意之田。社会在进步,人心更重要;家庭在变革,美德值万金。家庭美德教育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珍爱家庭、孝敬父母、勤劳俭朴及文明礼貌的教育。人的生活从家庭开始。教育学生爱自己的家,爱自己的家人,尊敬、关心父母,听从他们的教导和指点。无论大中小学生都要参加家务劳动,培养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学生有条件的可以勤工俭学,以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教育学生在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不追求奢侈享受。虽然有的学生家庭生活条件较好或很好,但还是提倡勤俭朴素,在生活上不要攀比,不要追求高消费;在生活上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这样家庭才能安宁幸福。

参考文献

第6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水平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Univers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WANG Chaozheng

(School of Marxism of Wuhan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2)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morality, not only relates to its own development, more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o, must identify the moral status quo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moral level and practical abi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 moral standards; countermeasures

1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现状

1.1 德育方式不当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是尤其重要的,其中所运用的方式也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水平和大学生的道德水平。采用适当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而如果没有利用好适当的方式就会影响大学生的德育水平,不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高校德育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新时期“四有”青年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中,要使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要让其道德水平符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在当代高校德育建设中,教育内容的老化和教育方式的单一,使得高校德育建设面临重大考验。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大部分仅仅停留在课堂讲述,课外实践活动微乎其微,没有真正带领学生走向实践,在实践中让大学生认识到道德的力量和作用。仅仅只有刻板的教育,缺乏对学生的关怀,缺少人文情感的熏陶感染,过度重视成绩,忽视了对其精神世界的改造。这都是在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1.2 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脱节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大学生自身已经处在成年人的状态,拥有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他们具备高素质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有着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他们清晰地明白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在努力遵守这些道德要求,可是可以明显看出有部分大学生,虽然明确知道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但并没有真正遵守,存在着思想和实践上的重大矛盾。每当出现社会事件的时候,大学生们往往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进行是非的评判,也可以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要求,当他们认可这种社会道德规范时,便会自觉地运用这些规范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来,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并不是不了解这些道德规范,反而可以利用这些道德标准去要求和谴责不公平的社会行为。但当涉及到大学生自身利益的事件的时候,有部分大学生不能按照正常的社会道德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时就会产生他们的认知和实践的矛盾,在这种矛盾中,人总是会做出趋利避害的选择,于是有部分大学生在面临自己的利益问题的时候,就会选择忽视道德规范,甚至会为了自己的私利做出违道德要求的行为,这也正是大学生中所存在的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上的脱节的体现。

1.3 较强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反映,特别是自己对自身的精神世界和体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是人们认识自己和认识自己与世界关系的统一。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会慢慢变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大多数的大学生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环境里,家长的宠爱会使他们慢慢变得自我起来,不再顾及他人的感受,有时候会慢慢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主要表现为自私,任性,霸道等行为。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也对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冲击,特别是对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向往和追求外国的生活方式,于是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产生,他们往往会忽视集体利益,在他们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冲突时,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漠视,甚至不惜损害集体的利益,来顾及到自己的个人私利。有些大学生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观念影响,甚至利用他人的关系,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谋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2 大学生道德现状的原因

2.1 社会的不良因素

由于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观念的影响不容小视,大学生尚未真正进入到社会活动中,“三观”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认知的不足,导致他们对于社会观念的波动也产生了偏差的理解。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的看法,不公平的现象的理解都存在迷茫,觉得自身受到的教育与社会活动的实践有鲜明的反差,很可能对所受到的道德教育产生怀疑。

而且,中国目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要求的道德规范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腐蚀,传统思想观念也不断被现有的社会事件所冲击,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尚不完善,还有待民众的接受和实践。在整个社会都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人们的精神世界不能跟上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民众的思想道德观念也都有着功利化的色彩。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是当他们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状,对于负面新闻的报道,身边成年人的不良道德行为,以及社会不公平的现状等等,这些都导致大学生开始慢慢变得迷茫和浮躁起来,开始关注物质利益,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自己的道德观念的建设和实践,忽视了自身的精神世界的完善,因此造成了现如今大学生道德水平堪忧的状况。

2.2 学校和家庭因素影响

在思想教育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主要作用,但是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的不重视,追求学术的功利化,忽视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 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文化知识,轻视道德教育,学校的德育管理的作用逐渐弱化,道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不足,养成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往往流于形式。学校忽视了学生品德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不重视职业道德修养,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教师的业务水平不够,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能够及时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解决学生的思想偏差,不能够及时纠正,自身未能以身作则,没有很好地关心尊重学生,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这不仅使得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反而增加了学生的迷茫和困惑,这些都导致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的下降。

学校只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轻视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没有认识到道德对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性,仅保留课堂讲授灌输思想道德教育理论,刻板的教育形式并不能真正地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没有实践的实际操作的道德教育中,就无法引导和纠正其思想观念存在的缺陷和偏差。

在家庭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父母自己的言行方式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目前中国社会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导致父母过分宠爱孩子,这有时候会变为溺爱,造成子女的独立性很差,形成唯我独尊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部分父母也只要求子女的成绩,没有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子女需要的道德规范的认知,也没有及时梳理和引导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的这种过分溺爱,会让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私自利的思想。同时,大部分父母一心只关注孩子在学业上的发展,期望他们能够有优异的成绩,但这样往往就忽略了在思想道德和社会规范方面对孩子的教育,这些都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道德意识的淡漠。

3 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对策

3.1 丰富校园文化,改革教育手段

高校在建设自身环境的同时,需要重视大学生课余时间活动的开展,利用丰富的校内活动和校外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满足学生的精神世界的需要,把课堂上的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身边生活,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和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不仅仅是高校独特的文化环境,还是独有的教育学生的手段,这种教育手段是利用无形的文化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改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的有效手段和最佳的解决方式。高校的校园文化无形中感染学生的行为,学生可以实现道德的自我认知,自我约束,起到良好的规范行为的作用。重视高校的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大学生达到知和行的统一,陶冶他们的情操,促进和谐发展,是大学生实践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的重要方式,也是促使大学生自身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3.2 加强大学生道德实践

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的重要手段就是道德实践,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活力无限,他们具有新鲜感,乐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而真正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是需要在社会实践中慢慢体验和感悟的,在社会实践中树立道德的认知,体验道德的力量,巩固道德的信念。只有在道德实践过程中,才能让大学生认同道德规范本身,重视道德理想观念,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对道德的理解和完善,服从道德约束,才能支配自己在社会上的道德行为。将普遍的道德思想理念深入自己的思想认识中,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完善自我品格修养,积极履行道德义务,达到完善道德意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健.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对策.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9.

第7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低下的原因

(一)社会方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多项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一些复杂元素的掺入,社会形态也逐渐变得复杂化,社会结构复杂、社会人口复杂、社会意识复杂,总之与传统社会观念中的许多元素呈现相悖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大部分人不能坚守传统价值的真理,对社会上一些事物的评价不能?x用正确的评价标准,一些利益熏心、利益至上、道德至后的现象接踵式的到来,比如说现今社会上较严重的诚信问题,人与人之间几乎完全没有诚信可言,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等许多的不良现象无一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学校氛围中,也出现了与社会上如出一辙的不良恶习和不良现象,有些十分恶劣的学生甚至完全丧失了道德底线,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便也是难上加难。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初期,学校对开展此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各项课堂的讲授中仍然是单纯的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并且有些教育人员认为,职业道德是学生在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后应具备的品质,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变会自然形成,没有必要进行专项的教育。有了这种不正确的认识后,便使得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束之高阁”了。学校在后来开设了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但是教学工作进行的不够深入,不论是从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模式上,都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导致学校在校期间没有养成很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三)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有些家庭固执的认为,家庭有抚养孩子的责任,而对孩子的教育应主要依靠学校,是校方的全部责任,所以部分家庭在孩子踏入校园后便不再关心其素质方面的问题,只是一味的索要成绩。还有一部分家庭,一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是看重,但是总体来说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很大的不理性,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已经是一件难以改正的事实,父母大多怕孩子在社会上吃苦,所以剥夺其早期到社会上历练的权利。一些家长对职业道德根本没有正确或是全面的认识,所以哪怕是对孩子灌输这方面的思想,也不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四)学生认知方面的原因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经受不住社会上的一些诱惑因素,很容易跟风、拉帮结派,给了不良道德素质在学生群体中快速传播的缝隙。另外,从学生对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来看的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校期间的根本任务是学生专业课,才是叩响企业招聘大门的法宝,关于职业道德具体是什么,企业在职业道德上有没有具体要求等保持不闻、不屑的态度。所以,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便也无从谈起。

二、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在专业课堂教学中掺入职业道德教育

其实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的时间和很多的机会渗透职业道德的教育,比方说在理工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生产企业中生产车间内部的基本情况,在介绍某某企业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和操作人员在生产车间内应该具备什么品质的时候,除了要涉及专业技能上的基本品质外,还要向学生强调职业道德上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比如说告知学生,在进入企业上班后应该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学会做会议记录、善于做工作总结、不要形成迟到早退的恶习等等,经常性的灌输总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

(二)在社会实践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组织学生到合作办学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安排学生承担一定的岗位工作,使其体验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过渡;其次,开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将企业文化、专业特色融入多样化的学生社团活动中,优化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道德认知,增强职业道德观念;然后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邀请行业成功人士、道德模范开设专题讲座或专题报告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最后,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形成道德认识,增强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提高道德素质。

第8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儒家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4-105-03

一、灵魂的契合: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儒学取向的可能性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的提出与无产阶级政党的活动相联系。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却普遍存在于阶级社会的一切历史发展阶段之中。可以说,随着我国古代奴隶制社会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就开始出现,这也使得中国文化以注重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而彪炳于世。我国的儒家学者在天道观、人性论和政治伦理学的基础上对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建立起儒家德育的思想体系,即其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总的来说,儒家的道德教育遵循了孔子所提出的“以‘仁’作为社会道德的核心,以‘礼’作为社会道德的原则和总体框架”,以道德为核心内容,涵盖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和政治观教育等方面。它强调以人为中心,德育至上;强调个人的自我认知、自我反省和自我教化;强调通过多种途径如学校、家庭等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并且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这与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相契合的。

作为统治阶级进行思想政治统治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现实社会和历史上客观存在的现象,只不过表现形式和作用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后果为基础的。”这就是说,任何一种思想体系和社会意识,都是以先代的成果为基础,作为其产生、形成的前提。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存在连续性,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道德也必然存在着继承性。因此,对于儒家道德教育传统中的优秀思想和道德遗产,我们应该批判地继承,并且予以清理和总结,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规律,更好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开辟新的路径。

二、身教示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作用

儒家特别重视教育者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认为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孔子提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做到正己,然后才能正人。这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示范原则”的要求相吻合。这里的“示范”,正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以身作则”。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对教育对象进行启迪和示范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彻底说服人,不仅要依靠真理的力量,即宣传者、教育者所讲的东西必须合乎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社会进步的趋势;更要依靠教育者自身人格的力量——思想道德观念和规范的倡导者、宣传者、教育者必须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对于教育客体而言,教育者是道德的典范,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受教育者起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学习和继承儒家道德教育中的“身教示范”思想,身体力行,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带头实践自己所提倡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对自己要做到“学而不厌”,对教育客体要做到“诲人不倦”,以自己的负责精神、谦恭的态度和博学多知来教育人、感化人,促使其思想品德水平不断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亲其师而信其道”,以便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实现其“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历史使命。

三、致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道德品质的形成

道德品质,又称品德或德性,“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观念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儒家的德育思想系统地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人的道德培养过程,主张从发展过程中实施对人的教育,重视构成道德品质诸多因素的有机结合体的重要性。

1 儒家的“致道”思想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即人们对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道德的关系以及调节、处理这些关系的理论、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儒家认为对道德规范的认识是道德教育的前提和起点,因此,极为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就是“致道”,是获得完善品性的第一阶段,是个人自省、改过迁善和追求完满品性的有力保证。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也应当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通过学习来积累道德的感性经验。假若没有学习,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就没有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从而不能进行正确的道德选择。

2 在道德情感方面,儒家提倡必须使受教育者具有正确的爱憎情感。《论语·里仁》篇记载“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这就把是否具有“安仁乐道”的精神作为判断一个人最终是否能够“成人”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而言,道德情感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评价和调节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一旦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它就会成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来积极地影响和调节人们的道德行为,使行为者能做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3 在道德意志方面,儒家认为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至善的保证。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坚定的意志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因此,我们必须着重培养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排除障碍而进行行为抉择的力量和精神,以促使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形成和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

4 儒家认为,道德品质的培养只有通过切实的实践行为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只有依据一定道德生活中形成的道德意识去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日积月累地去践履社会道德的要求、完成道德义务,才能实现一种道德习惯。

四、儒家道德规范:发掘思想政治教育新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这一问题,儒家道德教育中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包括仁、义、忠、恕、孝等条目,具有可操作性,可以用于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使其内容充实和具体化,突出地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上。

1 “内圣外王”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由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所构成:一是人生的社会价值,即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和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所做的贡献;二是人生的自我价值,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儒家所追求的价值观是实现“内圣外王”的道德品格,“内圣”指人的德性修养,“外王”则指其政治实践。认为人的一生都要自强不息,孜孜以求,奋发努力,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有功业并且对社会和他人有贡献的人。这与我们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所提出的“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这一观点是相一致的。因此,将“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以引导人们努力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还能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身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主动实现人生社会价值的同时来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

2 以“孝”为核心的家庭道德教育。家庭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和谐的家庭无论是对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是对社会的稳定及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家庭伦理关系中,儒家主张“孝”的伦理道德,提出“百善孝为先”的观点。而在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继承中华民族的孝亲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按其思想,子女首先要做到供养父母,继而要敬重父母并以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来对待父母;在此基础上,做子女的要做到“在立身行事上严格要求、谨慎持身、行为端正,品德高尚”。这些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的家庭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以“孝”为核心的家庭道德教育就成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3 以“爱人”为核心的社会道德。孔子的伦理思想的核心是“仁”,关于“仁”这个概念,最重要也最确切的解释就落到“爱人”这两个字上,它是人与人关系中所应当遵循的最高原则。要做到“爱人”,最主要的就是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把其他人当作与自己同样的人来看待,并且以自己的愿望和欲求去理解别人的愿望和欲求;要具有包容精神,能够尊重别人,推己及人。这些不仅是儒家在德育实践中所设计出来的重要德育内容,其对于我们当前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针对性很强的指导意义。

五、教化与修身相统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 在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上,注重学思并重与“内省”。所谓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指的是受教育者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等方式,主动接受科学理论、先进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规范,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方法”。儒家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与自律自教,认为个人进行修身,既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又要重视思考的过程,把二者结合起来以保证学有所得而非流于空想。同时强调自省、内省,时刻检查自己的不足,以不断完善自己。这些方法都可以运用于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来加强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之所以要运用自我教育法,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环境一样,仅仅是一种外因,而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地内化——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一才能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状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只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加强自我修养,进行自学、反省、反思、自制和自律等自我行为管理,才能使受教育者更主动、更自觉、更有效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形成合乎公众利益、社会普遍规范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第9篇:家庭道德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教育 社会化 情感 思想道德

每个人从出生他的本性都是善良的,但如果幼儿时期没有得到好的教育,他的善良本性也许就会丧失。所以说,幼儿的德育教育是一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培养我们幼儿良好的品质,爱国情感,不仅能让孩子的自身素质提高,对孩子的未来工作以及生活都是有着很好的作用。大方面讲,更能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对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也起着巨大的点击作用。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孩子虽小,但他们是具有可塑性的,在孩子0至6岁这一关键期,孩子是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家园共育成为我们教师与家长的不老话题,就要做到双方一致坚持不懈的教育方法。

一、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应从培养幼儿的社会化入手,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溶于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就是社会化。幼儿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学习待人接物处事的规范。生活中有正直善良、有欺诈虚伪、有真善美、有假丑恶,光怪陆离,五光十色的事物,孩子的一切犹如一张纯洁无暇的玉,需要教育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例,不失时机且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教育。幼儿从呱呱坠地起自身就处在社会中,模仿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手段,孩子通过生活中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因此,成人的教育在孩子社会化发展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成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教育跟不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往往会模仿反面的、丑恶的行为,容易误入歧途。其实从更广的的程度上讲,家长更是最基层的教育者。孩子的社会化培养关键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摇篮,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必须加强学习,重视自身道德修养,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家长和老师要共同担负起这一职责。

2、重视孩子良好品格行为的培养

知识需要道德的引导,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例如:在一次教学活动中,一位幼儿表现很好,老师奖励了他一个小礼物,可在后来的活动中这位幼儿表现得不好了,老师把小礼物收了回来,孩子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又哭又闹。这个事例中,孩子自尊心太强而内心脆弱、任性、固执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的孩子就是别人有什么我就要什么,老师让他分东西时,先选一个最大、最好的留给自己而把小的分给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孩子不具备分享行为,没有建立分享规则所至,另一方面是孩子的道德意识方面的残缺。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是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现在家庭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辈们把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孩子身上,很少需要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久而久之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关心和保护,养成了孩子只知享受,不懂得分享和付出,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心理。其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如:“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幼儿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具体表现在:小朋友摔倒了没人去扶他,玩具扔了一地没人主动去拣起来等现象。良好行为习惯、品格的形成应从小培养和纠正,使幼儿从小积累经验,养成一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

二、培养幼儿良好道德的途径和方法

根据孩子道德行为的表现和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促进幼儿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形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进行随机教育

幼儿一日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我们要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具体的行为中逐渐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幼儿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幼儿帮助别的幼儿穿衣服、系鞋带,游戏时把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机进行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亲眼目睹、亲耳倾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会使孩子终身难忘,受益匪浅。

2、家庭、幼儿园、社区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共同搞好幼儿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