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物流,需要淘汰落后的物流方式,结合物流新技术的运用,推动鲜活农产品经济增长。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搭建鲜活农产品电商平台,构建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物流服务的效率,促使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随着物流行业不断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越来越受到重视,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水平也有了提高。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服务质量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在采购、生产、加工、运输、存储等方面还需要改进。安徽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华东地区的农业大省,加强鲜活农产品的物流管理与运作对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鲜活农产品物流供给端是农民,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一)鲜活农产品物流时效性强
鲜活农产品物流和其他行业物流不同,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鲜活农产品的产品质量维持的实际时间较短,有的产品供应还有很明显的季节性。比如蔬菜、水果的采摘时间不同,上市销售的时间也就不同,如菠菜、白菜、苹果、桔子等。水产品的捕捞也有一定的季节性,鱼虾在离开水的环境下,存活的时间非常短。肉蛋奶等产品的生产、供应也有时限的要求。鲜活农产品在采摘、捕捞后,容易发生腐烂的现象,不容易保持新鲜,对物流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对包装、运输、仓储环节的技术条件有相应的要求,而物流活动经历的环节众多、流程较长,装卸搬运中难免发生震碰撞,所以货损在鲜活农产品物流中时有发生。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具有复杂性
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比较复杂。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地比较广泛,农产品的品质丰富,种类繁多。蔬菜的种类有根菜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等。水果有杨梅、樱桃、葡萄等。水产品有鱼类、虾类、贝类等。肉类常见的有牛肉、羊肉、猪肉、鸡肉等。鲜活农产品的形状、大小、质量、规格各有不同。产品的品种多样,生产的产地地域不同,对仓储、运输、销售环节就有很多的要求,需要相应的低温库、气调库、保鲜库、冷藏库等储存。从事农产品运输车辆的规格不一,运输的条件也不一样。配送环节,种类不同、气味各异的鲜活农产品不能交叉混放,对配送的次数和规划有较高要求。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渠道受到限制
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大部分农产品进行买卖的主要场所。批发市场为主导的流通渠道是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鲜活农产品销售环节中,渠道不多,途径过少。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运营模式单一,在经济新常态下,不能适应对农产品供给品质的要求。流通渠道的主体一般经营规格不大,经营范围相对分散,供应和需求的矛盾仍然存在。采购环节中,主要是个体户、中间商贩收购鲜活农产品,经营规模不大,管理不完善。销售环节中,主要场所还是农贸市场。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农村经营户,主要通过集市销售鲜活农产品。农民对新的销售不熟悉,产销不能对路。对于鲜活农产品物流渠道的建设来说,以目前的物流基础条件,农超对接依然存在大规模推广的难题。鲜活农产品的销售中,个体零售为主,外部的支持不足,合作组织没有做到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及指导农户搭建销售渠道。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民的需求。有时鲜活农产品由于销售渠道不畅还出现难卖的现象,市场上有时也会出现明显的季节性鲜活农产品短缺的现象。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冷链投入不足
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整个过程,对仓储、运输、包装的要求较高。就目前情况来看,鲜活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冷链物流的意识不强,鲜活农产品物流从采购到销售的整个流程还是在常温物流状态下流动。整个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冷链技术手段,低温、冷冻设备设施投入不足,鲜活农产品的损耗极大。鲜活农产品的供应者一般以农户居多,在采摘、捕捞之后很少能够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低温、冷冻储存,农产品保鲜不过关,在季节比较炎热的夏季,损失更大。运输中农户自己运输的比较多,对设备投入较少,使用冷藏车辆的不多,有的还用敞篷车运输,难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鲜活农产品的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在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不能对鲜活农产品物流进行高效的运作管理。物流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导致物流系统整体运营绩效不高。鲜活农产品物流包括鲜活农产品从采购到销售的全部过程,每一个物流环节都需要信息传递的有效、准确。物流信息传递必须在整个流通过程中保持通畅,贯穿全程。鲜活农产品有着自身的特点,品种众多,容易腐烂损伤,这就对物流管理运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在种植蔬菜、养殖牲畜的同时需要了解市场状况,获取市场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销售状况。在实际运营中,农户往往处于信息闭塞的状态,没有恰当的途径去获得市场的动态,对市场的变化也反应迟钝。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生产没有弹性,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供应和需求的关系处理不好,鲜活农产品的供应商承受市场压力比较大。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信息不能高效传递,物流各个环节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物流管理中不能及时有效的掌握信息,就会出现盲目生产、供过于求的问题;也可能出现供小于求,库存紧张,市场缺货,导致浪费和成本的增加。网络技术的逐步推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高度的物流信息共享,传统的信息传播途径已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广泛应用。目前鲜活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模式运用不广泛,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集中在大城市,许多地方对农产品物流信息的处理不够高效,没有集中的鲜活农产品物流调度中心,不能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是信息提供者,但其自身对电商交易模式了解不足,又没有相关的培训辅导,对电子交易方式比较陌生,不能很好地运用信息平台进行交易。目前提供专业鲜活农产品信息的网站不多、服务方式不灵活,提供的信息量有限。同时,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也存在差异,发达城市的信息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水平比较高,鲜活农产品物流现代化程度高,而农村地区信息化普及率低,鲜活农产品物流主要依靠传统的流通渠道。地区之间信息传递出现障碍,影响了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水平的不一致,也影响了区域间的物流信息共享,不利于物流的高效运作。鲜活农产品信息化水平不高,在鲜活农产品质量的跟踪和追溯上面就会出现问题。如,不能有效地建立农产品身份认证,不能很好地贯彻鲜活农产品准入制,难以对鲜活农产品采用溯源制,无法有效保障鲜活农产品的安全。
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改进安徽省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的措施
(一)采用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鲜活农产品品种丰富,产地和销售地域分布广泛,需要物流合理化运营。优化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体系,搭建物流公司和农产品供应商合作的桥梁,减少物流不合理的环节,加快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速度,有利于促进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多样,鲜活农产品流通的方式众多,但主要的形式还是依托区域配送中心、县级配送中心、批发市场,从产地批发市场流通到农贸市场和大小型超市。通过农企对接和农超对接的多种合作方式,促使批发市场、大型生超、物流企业共同建立供应链合作联盟。第三方物流是专业的物流组织形式,鲜活农产品可以通过第三方物流,从供应地快速运输到销售市场,供应市场消费。鲜活农产品的时效性强,容易腐烂,必须有专业的物流公司进行服务。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方式比较灵活,在农产品的存储、运输、加工中能够投入专业的物流技术保障鲜活农产的质量安全。鲜活农产品一般需要冷链物流的服务。对于农户来说,自己投入建设冷库和购买冷藏车辆的代价太高,而从事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都具备完善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可以解决这些难题。第三方物流企业还能够参加供应链联盟,共享物流联盟的资源,突破地域的限制,利用物流网络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在共同配送、集货运输上面,专业的物流公司可以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损耗,减少运输的成本,优化物流配置。
(二)加强冷链建设的投入
鲜活农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在存储和运输中容易发生损耗变质,在农产品生产后提供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增加鲜活农产品的价值。在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中,要推动建立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发展。冷链物流企业对设施设备的投入较高,在运营中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冷链物流环节的标准。物流企业需要全程监管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资源,建设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服务的形式从单一的冷藏服务向综合冷链物流发展,推动冷链物流体系的完善。扩大冷链物流应用范围,从水产品、肉制品向水果、蛋奶等多个品种发展。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的完善,促进冷链物流服务专业化,推动冷链物流专业化服务的发展,从供应商就开始采用冷链技术,推动实现冷链物流的高效配送服务。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配置先进的冷链物流设备,支持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车辆,推动鲜活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购置保鲜预冷的设备,高效地使用冷库。
(三)促进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共享
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传递的有效和及时对解决鲜活农产品供需矛盾,保障市场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从信息平台建设来说,企业必须推广鲜活农产品物流技术的运用,搭建信息齐全的农产品信息供需网站,及时更新批发市场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物流信息网络,提高鲜活农产品信息网络的综合服务水平。同时注重对农户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物流信息知识水平,及时提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户更好地使用信息网络。在农村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制定技术标准。管理部门要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章胜勇,时润哲,于爱芝.农业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优化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6,31(6):10-16.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Management course, and points out that by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team, strengthening practice teaching,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高职;教学;质量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teaching;qua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76-02
0 引言
《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农产品分类、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等一系列物流基础知识,熟悉现代农产品物流标准体系和农产品物流技术,为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输送农产品物流方面的操作型、管理型人才。
1 当前《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具有涉及基础面宽、政策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起步晚,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突出
问题。
1.1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和规范 针对该课程的许多实质性技术和最新技术,由于教师知识结构的局限,讲授得不够深入,如农产品的冷链运输仓储技术、加工保鲜技术、绿色包装技术、检验检疫技术等前沿性技术的讲授往往是纸上谈兵,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上而不能深入下去。此外,教学内容的不尽规范也影响了学生全面掌握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
1.2 综合性和前沿性教材严重缺乏 目前公开发行的教材有2007年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的由赵编的《农产品物流》,该书结合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从农产品对物流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了农产品物流的相关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为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该书关于农产品物流的一些前沿性技术介绍较少。总之,深入反映我国农产品物流管理实用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标志性教材严重
缺乏。
1.3 缺乏双师型教师队伍 经济管理类涉农专业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很低,在这种背景下,任课教师在知识更新、业务技能、综合素质方面的缺陷和差距相当明显,教师也难以适应当前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的要求。许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往往照本宣科,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显得死板而不活跃,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 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2.1 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从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出发,该课程教学内容应紧密围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一线高素质的农产品物流管理应用人才这条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能力素质的培养。首先,恰当取舍教学内容。可从物流实用技术、物流运作、物流管理等角度入手组织教学内容,随时更新充实农产品物流的前沿知识于课堂教学中。例如,针对农产品物流动态过程中生命、品质和地理位置的易变性所采用的农产品物流实时跟踪技术,鲜活农产品的绿色加工、绿色保鲜、绿色包装等绿色物流技术,不同国家转基因农产品物流的贸易政策等等。再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对于前后联系不够紧密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成若干个教学模块,如可划分成“农产品物流类别、农产品物流技术、农产品物流运作、农产品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政策”五个模块进行,使教学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理论内容,应与实际应用实例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
2.2 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该课程应紧跟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趋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可采取:
2.2.1 比较法教学。农产品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能,从而其加工、包装、装卸、运输、储存等物流操作手段也不尽相同。在讲授时,多采取比较法,可将不同种类农产品的物流特点系统地联系起来,如与粮食作物等农产品物流相比,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而需开展绿色物流。
2.2.2 多媒体教学。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可适时引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给枯燥的内容创设新颖有趣的情境。比如通过播放视频《蒙牛零距离》,可以将收奶、杀菌、包装、装箱码垛、出库等各个物流流程及先进的物流技术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除此之外,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设疑式、任务驱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 加强双师型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采取“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适应农产品物流管理课程教学需要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内培”即通过校企合作,把现有的任课教师送到农产品物流一线顶岗实践锻炼,或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并要求他们定期去企业“充电”,及时进行技术、观念的更新;“外引”即从企业直接引进具有现场实践操作经验的专家来充实教师队伍;“专兼结合”即长年或短期从企业中聘请现场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作为专业的兼职教师,保持学校合理的专兼教师比例,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从而形成数量足够,活力充足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2.4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实践实用型人才,将课堂知识实践化,考虑到资源的有限性,可以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冷藏保鲜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配送中心、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校外教学实训基地,让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有机会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或者观摩,提高实训过程的岗位针对性,加强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2.5 注重该课程教学的基础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 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固然重要,但与其配套的基础建设也不可缺少。诸如:与教学相关的教案、讲稿、教学日历要齐全并且应该是教师之间共同备课的结果;与实践相关的实纲、指导书等要规范,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与考试、章节复习相关的试题库要完整,内容要全面,难度要适中;与教材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要随农产品物流新的知识的增加而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这些基础性教学文件是指导我们进行教学实施的依据和纲领,既不可缺少也不可随便应付。另外不得不提的是学生素质教育,要想使我们培养的人才紧跟时代的步伐,尽快适应现代农产品物流管理发展的需要,使其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向学生灌输科学技术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不怕困难勇于吃苦的精神,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中,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
3 结语
总之,农产品物流管理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性的基础课程,要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和教学基础建设,提高理论教学质量和实训效果,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才能为我国物流业的振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批优秀的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玉海.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
[2]吕玉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22).
关键词:加工企业;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成本管理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7月22日
一、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的涵义、功能
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是指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将生产基地、经销公司等上下游各经营主体链接起来,形成一个供求链条。它涵盖了生产、供应、加工、销售直到最终用户消费者的全过程。其功能主要有: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降低总库存和运营成本;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顺畅资金流通以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等。
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系统是由各种实体和信息构成的网络。网络上流动着农产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供应链始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商,止于农产品加工制成品的最终用户消费者。资金流和物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者的有机结合保证着顺畅的流通。物流决定资金流,制约其规模和速度;而资金流反作用于物流。
二、我国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实际,目前“农户-协会-公司-零售商-消费者”供应链的模式,是目前生产加工企业主导型农产品供应链的主要物流模式。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模糊,导致物流成本的低估。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散到许多成本项目中,很难看清农产品物流耗费的实际情况。在核算时,仅运输、仓储的费用列入农产品物流成本,把农产品物流成本和流通成本混淆。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物流费用,常常与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未被列入物流成本。其结果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的低估和模糊,不利于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控制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二)农产品物流运输成本偏高。农产品运输在整个物流中占重要的地位,其成本要占到物流总成本的35%~50%。在实际运输过程中常常出现迂回运输、重复运输、返程或启程空驶和运力选择不当等不合理运输。同时,对运输路线、运输方式、运输工具以及时间的选择上没有很好地进行优化处理,运输中间环节太多,使得运输费用加大,在增加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农产品的损耗。
(三)农产品仓储和保鲜成本高。农产品与工业品不同,是具有生命的动物性和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包装难、装卸难、仓储难。农产品物流对仓储和保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国现在农产品仓储设施落后和保鲜技术的落后,不能满足时效性农产品新鲜储存的要求,果蔬等损耗率大。此外,由于市场信息缺乏,农产品呆滞库存、过量到货库存、提前到货库存等库存成本偏高。
(四)信息技术落后。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管理基本还是以仓储、运输为重点,对商品配送和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改造以及物流技术的引进等物流信息的搜集、处理及还远远不够。企业电子化水平低,信息加工和处理手段落后,竞争力不强。这是导致农产品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五)农产品物流管理成本高。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管理水平低下,管理者的文化水平低,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差;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管理的效率低,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落后。农产品物流管理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无疑会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行质量,增加物流成本。
三、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策略
(一)增强物流成本管理意识。首先,要树立物流总成本观念。即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成本,要整合各项物流活动以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对企业来讲,不能只片面追求本企业物流的效率化,而应该考虑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的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通过发挥物流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通过发挥物流功能要素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总成本,即把运输、装卸、包装、储存、配送、流通、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的目标协同起来。例如,运输成本可能不是最小的,或者库存成本不是最小的,但是把运输和储存合起来的协同成本一定是最小的;其次,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方式的理解和配合是保证物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广大员工增强物流成本管理的共识,仅有制度和条文,执行起来也难以奏效。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二)建立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如将因收购农产品而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仓储费、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等,作为存货的实际成本核算,最后作为销售成本的一部分冲减销售收入,得出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总利润,而物流利润就掩藏在企业总利润这一“冰山”之下,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明确,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农产品物流企业物流成本的核算体系。
(三)整合物流资源,促进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农产品物流服务企业的内部联合与合作可以大大降低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即对内通过集成物流商实行集成物流,对外侧与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对农产品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其体思路是:
1、进行农产品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加快组建综合性的农产品三方物流企业,实现对不同物流功能,不同区域的专业物流商的集成。这些第三方农产品物流企业可以是资产性的物流企业,也可以是非资产性的物流企业。通过这些企业对不同物流功能活动和不同区域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商的集成,变单一物流功能企业为综合性物流功能服务企业。
2、进行农产品产、供、销资源整合,加快建立农户、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批发商、零售商的合作关系,促进基于加工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的广泛运行。通过这些资源的整合可以变“多站式”农产品物流为“一站式”农产品物流。
主要参考文献:
[1]毛艳飞.论我国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途径[J].现代商贸工业,2007.9.
关键词:风险等级;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管理
1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等级分类
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存在着自身的特征,且随着农产品物流金融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层次分析法中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指标层次总排序的结果,即根据层次总排序综合权重系数的结果,可以进行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等级的分类,从而为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防范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农产品物流金融要素评价过程中,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分布状态得到了有效反映。在国内外物流金融风险等级分类研究中,通常根据风险大小的相对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类,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级风险管理。
2基于风险等级的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基于农产品金融物流风险等级的分类,借鉴于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调查性认识,可以归纳出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依次如下。首先,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应重点加强对一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即加强对质押物合法性风险和仓单管理不善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质押物合法性风险包括了质押合同的风险、质押证件的风险、质押物产权的风险、质押物价值的风险、质押物保管的风险和质押物处置风险等。质押物合法性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法律意识淡薄、诚信不足、外部监管不力等原因。一些农业企业将来源不明、产权模糊或根本不存在的农产品作为质押物,甚至偷梁换柱、伪造仓单,将他人的物品作为质押物,往往为物流金融业务带来严重的后果。对质押物合法性风险的控制不仅依赖于外部法律环境建设,也要大力实施诚信宣传,同时对质押物的来源渠道进行严格审查。仓单管理不善是引发农产品物流金融风险的常见事件,导致产权纠纷,多方利益受损,甚至引起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中断。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很不成熟,缺乏统一的、有效的规范性操作,随意性很大,甚至带有人为扭曲的色彩。仓单管理的完善和加强主要依赖于物流企业自身管理的优化和改进,与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物流企业应尽快制定翔实可靠的仓单管理程序,督促各方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办理仓单交接手续,才能逐步降低仓单管理不善风险。其次,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应加强对法律法规缺失风险、质押物品种选择风险、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企业诚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我国目前尚不存在针对于农产品物流金融的专门性法律法规,这是阻碍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美、英、德等西方国家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处理中,都可以寻找到针对性很强的法规条例,极大地减少了农产品物流金融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局面下,应根据自身的风险状况,率先制定一些地方性的法规条例,以确保区域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顺利实施。此外,由于农产品物流金融比其他物流金融而言又存在着明显的特征,因而需要对相关法规条例进行细化。农产品质押物品种繁多,且质押物的特性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为质押物价值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于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物流企业而言,对质押物选择的倾向也不同。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希望选择质量较好且稳定、市场需求量较大、市场价格波动较小的农产品作为质押物,而农业企业希望选择质量较差、质量季节性变化明显、价格波动较大的农产品作为质押物。因此,在质押物的选择上,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需要加强对质押物选择的监督。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主要源于对市场价格预测的偏差或失误。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常见的现象,不可避免,因此,在贷款额度核算和质押物价值核算时,需要将质押物价格波动的因素也考虑进来。在现实的业务操作中,银行机构和物流企业对作为质押物的农产品的特性并不熟悉,对市场价格信息掌握得较少,甚至对价格波动并未进行预测,只以历史数据为参考,再加上质押物选择不当的影响,必然经常导致质押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目前,银行和物流企业应尽快建立起质押物价格评定和预测制度,完全可以将这种风险降低到低层次风险。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应重视对三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即重视对物流企业组织结构设置风险、物流企业员工素质不足风险、商品监管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在新的物流形式下,一些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僵化的弊端开始显现出来。许多物流企业并没有设置专项负责农产品物流金融的部门,导致管理失误频发,管理成本增大。同时,专业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也很少针对物流金融的需求设立专项的职能部门,仍旧采用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可见,为了适应和促进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物流企业应逐步实行组织结构的变革。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的不足不仅是阻碍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不利因素之一,也是阻碍物流行业成长的突出性因素。我国物流企业普遍不重视员工业务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滞后,导致员工无法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业务胜任力逐渐下降。农产品物流金融是一种新颖的物流业务,许多员工对这一业务缺乏深刻的认识,在操作中把握不住要领,达不到物流金融业务的基本要求。可见,物流企业员工专业技能的提高是降低员工素质风险的必由之路。商品监管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对农业企业所提供的质押品的监管的偏差或失误。质押品的存在是农产品物流金融赖以存在的前提,而对质押品的监管是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顺利实现的条件。由于经验的匮乏、制度的缺失和重视程度的不足,物流企业在质押品监管中经常产生不良现象,如质押品选择不当、仓单提取程序错乱、质押品变质毁损等。因此,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应尽快制定严格的质押品监管章程与制度,确保质押品的顺利流转和交接。最后,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除了有针对性地对一级风险、二级风险和三级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外,也要关注对四级风险和五级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防止在高级风险下降的同时,发生低级风险上升的现象。同时,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各方,应时刻加强对低级风险的监测,防止低级风险的突发性爆发。
3基于风险等级的农产品物流金融参与主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从银行的视角来看,由于物流金融业务的开展伴随着农业企业生产的全部活动过程,可能面临着来自采购、生产、运输、销售、售后服务、货款回收等方面的风险;同时,也存在着政治、经济、自然等风险;此外,还有信息系统风险、物流企业监管风险等。因此,银行机构需要对农业物流金融项目进行全封闭管理,或进行专人管理,实施成本费用独立核算、销独立做账、效益利润单独反映的业务方式,大力探索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的金融技巧。从农业物流企业的视角来看,由于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监管直接影响到物流金融贷款项目的安全回收,因此,物流企业应加强对融资农业企业的信用调查,选择信誉好、实力强的农业企业,避免与不良信誉的农业企业合作,合理地评估农业企业的动产质押,准确把握客户的履约能力,才能合理确定担保款项。同时,应充分掌握农业企业农产品生产和库存的状况,了解采购、销售、运输等实际信息,以及质押物的市场变现能力,优先选择市场需求大、储运方便、变现迅速的优质农产品作为质押物。从农业企业的视角来看,由于农产品的市场供需和市场价格经常产生波动,导致质押物存在市场运营风险,因此,农业企业在质押物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市场价格稳定、需求量大、变现及时、储存方便的农产品,时刻关注农产品的市场信息,根据信息及时采购和销售,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合理控制现金流量,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企业信誉,缩短金融机构对质押物的评估时间,减少现场管理费用,降低融资成本。
4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改进策略分析
在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的运作成效,应改进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高仓单管理的安全性,并培育农业企业的诚信度。农业企业诚信意识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重视程度不够,不采取循序渐进的培育措施,必将长久地阻碍农产品物流金融的发展。银行机构在进行信贷业务服务中,应对农业客户进行诚信宣传,以及采取一些其他的诚信促进措施。仓单管理水平主要受制于物流企业的管理思想、理念和方法,因此,物流企业应将仓单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来对待,制定专项仓单业务规章并进行严格监督。其次,重视质押物的合理选择和物流企业员工素质的开发。在现有的业务运作中,农产品质押物的选择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仅关注了质押物的季节性,没有考虑市场需求、价格波动、政策影响等因素,导致质押物价值往往低于信贷额度,诱发了农业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和倾向。物流企业在招募员工时,综合素质一般并不低,但是,由于不注重员工的培育和学习,缺乏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导致员工业务能力无法跟上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金融感到陌生,致使在许多业务环节上产生漏洞。最后,探索物流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路径,并及时出台一些对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这两个要素是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潜在风险,尽管在现有的业务中尚未体现,但随着农产品物流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这些潜在的风险迟早会发生或爆发。
参考文献
[1]庞燕,易君丽.农产品物流金融发展的风险防范研究[J].物流技术,2012,31(15):7-9.
1.1物流管理内容复杂
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包括采购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废弃物流等多项内容,从作为原材料的农产品的集中收购开始,经过了储存、包装、运输、加工、再运输与成品管理等多个环节,与其他企业相对单一的加工物流或者销售物流相比,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内容更多,管理模式更为复杂。
1.2物流管理难度较大
农工商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从物流产品的特性来讲,存在着更大的难度。一体化企业的物流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农产品及加工后的产品等,生产资料包括农药、化肥等,但是对于主要的物流产品—农产品来说,其物流管理存在着多种困难。农产品从物流角度和其他商品相比,具有规格不定,保鲜、存储要求高,季节性生产,生产比较分散,附加值较低,数量多等特点。农产品的这些特点对于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合理包装、科学存储、快速流通、计划库存,又要降低物流成本。
1.3营销物流涉及部门较多,物流过程较长
一体化企业的经营范围贯穿农产品的上下游,牵涉到企业采购、仓库、运输、销售、包装等各个部门,在物资移动的过程中,多个部门如何分工配合和明确责任是营销物流管理的一个难题,多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工作协调是这个环节营销物流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另外一方面跨环节的经营模式也让一体化企业的产品物流过程较长,形成了企业内部较长的供应链。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因为物资的移动在企业内部不同环节进行,企业内部信息顺畅沟通交流存在着天然优势。
1.4营销物流管理具有季节性特点
农产品的生产具有季节性,所以一体化企业的物流在收获季节比较繁忙,但产品上市之前,容易处于闲置状态。对于拥有自营物流的一体化企业而言,投入了巨大人力、财力的物流设施不能满负荷运转,既浪费了企业资源,而且这些费用分摊到企业的各项开支上,增加了费用,变相抬高了物流成本。
2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运行分析
农工商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是采购管理+加工管理+销售管理的运行方法,下面就从这三个环节对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运行进行分析:
2.1采购环节的物流管理
一体化企业一般采取企业+农户的运行模式,企业通过订单约定,对农户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在这个环节,企业一般对农户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并不对农户的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进行统一采购,所以,产前的生产资料物流活动很少,基本上不存在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行为。产品收获后,企业开始对农户的农产品进行收购,为企业的加工环节采购原材料。首先,农产品多种多样,形状规格各不相同,对于物流包装的要求也各有特色;另外农产品的数量较多,需要很大的储存场地,储存过程中也要注意腐烂、虫蛀等各种损耗。另外,农产品集中上市,给物流运输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因为季节而导致的不均衡性是一体化企业物流管理中比较明显的特点;最后,一体化企业的加工厂一般都分散在各地,这些集中起来的农产品需要通过计划调度运送到各地。从包装储藏到计划配送,加上季节性带来的运输压力,这些工作是一体化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比较复杂和困难的部分。
2.2加工环节的物流管理
集中回来的农产品原料进入加工厂后,一方面要在生产的各工艺流程之间进行物资移动,即所谓的生产物流;另一方面对于原材料的保管和进行计划库存也是加工厂的物流管理内容。由于加工厂加工品类各不相同,相应对于物流要求也存在差异,包装、运输和库存都需要酌情处理,这是营销物流管理在加工环节的一个关键点。加工后的成品运输也是农产品在加工环节中一个重要的物流程序。
2.3销售环节的物流管理
农产品从集中收购到加工环节再走向销售这个终端环节,经过了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这些复杂的过程都是以产品的营销作为导向而进行。很多一体化企业的销售终端多样化,商场超市、批发市场、直营店都是其销售终端。不同的终端对于物流配送的要求不同,批发市场量大,但是储存场地不大;超市要求货源充足又不愿意多储备货品;直营店分散、销量少,存货多会增加店面的成本,存货少又影响店面的销售。终端的这些销售需求和库存特点要求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要有弹性,以便灵活营销。
2.4三个环节的信息交流
从这三个环节中可以看到,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主要就是对于物资从上游到下游的移动进行管理。由于各个环节基本都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各个环节只对自己环节的物流信息负责,环节之间物流信息沟通不够,所以关于物资移动的信息在管理中显示不够全面、系统、透明,这对企业系统化地配置物流能力和提高物流效率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总之,与国际上较为发达的农产品物流管理相比,我国的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呈现出设施不齐全、物流主体相对分散、物流技术不先进、信息沟通不畅等问题,这是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的压力。
3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
要进一步提升农工商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不仅需要政府政策的倾斜和支持,更需要企业从农产品物流的供应、运输、储存、信息交流、操作等方面着手,创新企业的营销物流模式。
3.1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专业化
对于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来说,因其物流流程更复杂、过程更长、牵涉部门更多、需要协调管理的事项较多,这就要求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更加专业化,一方面聘用专业的物流人才,采取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物流发展向现代物流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完善和提高物流设施,目前国内的多数物流企业都是自营物流,但是企业的自营物流一般仅限于物流运输功能,对于产品的包装、库存管理还存在着不足,这就需要营销物流管理健全物流设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3.2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系统化
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贯穿整个经营环节,牵涉到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一个部门的活动都可能会影响到物流的通畅性,所以对于一体化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要站在全局的高度,采用系统化操作,使各个部门在营销导向下,部门分工清晰,统一在物流营销管理的系统中,避免企业各个部门为了达成部门目标,各自为战,忽略了企业物流的通畅进行,导致企业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加等后果,损害企业发展的大局。系统化的营销物流管理将会使企业的经营环节紧密衔接,企业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的合力效应。
3.3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信息化
一体化企业因为经营环节较多,产供销齐全,部门间的信息传递较多,利用传统的方式传递多头信息,存在着信息速度较慢、信息分散、信息不及时、传递对象有限等缺陷。一体化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要快速前行,对于物资的移动信息管理有较强的需求。一个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完整显示农产品从供应到运输、储藏、包装、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产品供应信息在平台上从上游到下游完整显示,为企业销售提供全面的信息,以便销售人员灵活使用;另外销售终端的反馈信息可从下游到上游,使各个环节清楚了解顾客的需求,各个部门可以及时针对自己部门的问题进行改善。这种信息的双向透明流动,使一体化企业可以更科学地进行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及研发改进,能够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物流效率,并使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更加规范科学。
3.4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简单化
一体化企业复杂的营销物流特点要求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流程设计要趋于简单化,才能在实践中便于操作。一方面可以使非物流专业部门的人员清晰理解并能准确执行,另一方面营销物流管理的工作才能容易沟通和得到支持。过于复杂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不容易让人理解和配合,也不容易操作,这是营销物流管理模式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5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要有整体意识
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不仅仅是针对企业物流部门所进行的工作,而是要着眼于企业未来的竞争力,这是企业所有部门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营销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设计要有整体意识,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营销物流进行把握,这是工作事务权衡轻重时所依靠的原则。另外各个部门也要有整体意识,不能为了部门利益而影响企业营销物流的顺畅进行。
3.6一体化企业营销物流管理模式创新要逐步推行
对于整个企业的营销物流管理模式有了清晰的思路后,也要认识到推行这样的模式存在很多的困难,包括增加设施、对人员进行模式的普及强化、打破原有的工作思路等,这些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能够解决的,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可以在采购环节或者加工环节、销售环节进行某一环节上的实验性推行,一方面可以发现设定模式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改进;另一方面逐个环节的推行,也可以使创新工作的力度和难度减小使工作更富有成效。
4结语
物流课程群课程建设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思路,其基本思想是内容联系紧密、内在逻辑性强、属于同一培养能力范畴的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就行建设,打破课程内容的归属性,从培养目标层次把握课程内容的分配与实施。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够按照整个学科的教学要求及专业特点,建设成一整套界定明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系列课程。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对物流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逐渐白热化,高等院校在专业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中,课程群建设逐渐成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条件,也是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一、建设农产品物流课程群的意义
1.响应社会发展对物流人才提出的要求。山东省是农业生产和出口大省,同时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出口大港,因此,农产品物流和港口物流业将成为未来几年山东省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农产品物流和国际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既懂基层管理又懂一线操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大。青岛农业大学是山东半岛地区兼具地理区位和农业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应及时通过教学改革,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的要求。
2.突出办学特色,提升农业院校竞争力。高校规模化扩张造成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青岛市5大本科院校和十几所高职院校均设有物流管理专业,各校专业一致,培养方案趋同,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同化,导致学校招生和学生就业竞争白热化。作为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方面,应突出学特色,与其他院校形成差异化,提升学校竞争力。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组建课程群有利于教师对课程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课程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课程群教学团队将围绕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整合资源,建设农产品物流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优化课程资源配置,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建设,积累建设成果,为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长期保障。
4.培养专业技能,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课程群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程变革提升学生的知识面、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已开设的《物流管理》《仓储管理》《农产品物流》《国际物流实务》及拟开设的《冷链物流》共5门课。群内课程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是专业基础课,《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是针对农产品物流开设的专业课,《国际物流实务》是针对港口物流和国际物流开设的专业课,以适应半岛地区物流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学生农产品物流专业技能和国际物流专业人才创造条件,提升我校学生竞争力
二、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性。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培养通晓现代物流技术、国际物流运作以及农产品物流的基本操作规程,知识面宽,物流技术应用能力强,能够适应沿海经济发展对物流管理人才特殊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10门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过于宽泛,农产品物流和国际物流的专业特色不够突出,农业院校的学科优势不能凸显。
2.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统一性。目前以单门专业课程授课为主,缺乏系统性课程整合。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的课程体系,导致课程评估局限于对单元学科的价值判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专业课程之间在内容上不存在“系统性”和“连贯性”,缺乏有机统一,使物流管理培养计划难以达到整体优化与协调,易造成不必要的课程重复建设、衔接不畅、教学资源浪费等。
三、农产品物流课程群建设的思路和要求
1.建设目标。课程群建设应从专业建设的高度,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强能力、求创新”的教育理念,以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的课程改革思路,大胆重组课程,科学处理课程之间的关系,全方位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该课程群中各门课程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农产品物流课程群的构建:
(1)课程体系体系改革。“农产品物流课程群”所包含的课程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农产品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以“基础性、综合性、时新性、开放性、整体优化”为准则,分析课程的性质、相互关系以及课程间内容的衔接,构建结构合理、层次清晰、相互配合、相互渗透、课程间相互连接的课程体系。包括《物流管理》《仓储管理》《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实务》共5门课程,其中《物流管理》《仓储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实务》是专业课,形成打造学科优势、培养专长技能的一个有机课程体系。
(2)课程群理论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农产品物流课程群构建过程中,须对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在课程组织上,对整个课群进行整体规划,突出每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强调课程的关联性,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重复。因此,需要统一编写课程群内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处理好各门课程之间内容的关系,使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知识系统化。
(3)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为了实现课程群的教学团队之间共享课程群的知识,仅采用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是不够的,可以借助学校程群网络教学平台,为群内课程提供多个教学资源的交流、协作、资源互补及信息的共享。包含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录像、例题及其习题解答、实验指导书、实验数据处理等、网上答疑等。
四、结束语
课程群建设是当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通过课程群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优化课程内容,将实践教学与课程群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青岛农业大学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应以物流管理学科群的整合和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在课程群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使之成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玉昌.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韶关学院报(自然科学版),2009,(3):138.
[2]陆为群.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110.
[3]廖旭晖,戴建国.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课程群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104-105.
1.怀化市农副产品商贸物流项目的新发展
列入52013年怀化市重点建设项目责任表6的商贸物流项目共计30个,总投资206亿元。30个项目中,怀化国际生态农产品博览中心暨现代商贸物流园等23个项目为2012年续建重点项目,怀化市农资物流中心等7个项目为今年新增项目。其中佳惠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一期1万吨冷库、3万平方米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竣工投入营运;怀化市现代农机物流中心主体建筑已完工,计划8月建成开业;怀化市农资物流中心也正在积极挂牌、报批阶段。
2.怀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一体化的限制因素
(1)农产品加工部门的分散性怀化市的竹木、粮食、蔬果、禽畜等农产品加工业必需的生产原料多分散在各个县市及下属区域的农户手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购生产原料、销售产成品,面向的对象也是农户或小微经营组织,采取的方式也就自然较为分散;由于采购地区的经济欠发达,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网点有限,参与度也较低,所以难以形成集中统一的物流系统,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需求也很难得到满足。采购、销售方式的分散性带来了许多制约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如生产要素供应不稳定,生产周期长,设施利用率低;农产品销售信息与配送的时间差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流通渠道不畅,物流成本高且效率低。这些不利因素既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更是我国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急需要攻克的难点。而突破这一/瓶颈0的关键就在于重新整合现在这种分散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建立起一套全新的采购、储存和销售的物流一体化模式。(2)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一体化的物流供应链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农产品加工原料供应商、农产品加工生产商与批发零售商的关系尤为重要。如,湖南省政府大力推进的/湘品出湘0工程中,湘商购就是集合了/实体销售、电子商务、物流配送0三位一体的购销平台。从生产的供应到销售的供应,/供应)生产)批发零售)消费0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供应链,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完整的物流供应链为其提供流通保障。然而在供应与生产环节上,上游分散的农村原料资源缺乏物流上的统一整合链接,使其能更为集中、多元的直接供应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而在批发零售与消费环节上,湘商购这一购销平台的市场一旦打开,其物流配送不可能凭空而出,必然需要各区域的物流配套建设在物流供应链上能与其形成一个对接力量,保证期畅通高效的物流配送能力。怀化市基于其丰富的/湘0字号农副产品,成为这一大的物流供应链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如何将新建设起来的各大物流中心充分利用起来,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仓储更为高效地集中到信息技术更发达的物流中心来,成为新阶段怀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升级的新任务。(3)城乡物流配置脱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经济处于特殊的初级阶段,发展偏向主要是东部优先、城市优先,导致农村经济特别是中西部的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极大地阻碍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完善,而这其中处于服务地位的农产品物流就更是如此。虽然依赖于怀化市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第三方物流在近年有较快的发展,但是却仅限于经济较发达的城区,在农产品加工业广大的原料供应地)))农村,却缺乏足够的服务网点及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具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产品。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一体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确定责任主体,改善宏观调控
怀化市农产品物流一体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明确政府管理职责。目前,怀化市的农业产品物流管理工作,发改委、经委以及商务、交通、农业等部门均有涉及,这种多头领导的情况下,不同主体自成体系,责任明确程度低。这无疑更易加大物流成本,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整体上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工作的推进。所以,应当通过确立责任主体,改善宏观调控,构建怀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体物流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加强怀化地区农产品物流一体化在组织上的管理效力。物流一体化是一套综合的管理体系,怀化市的主要运输方式以及各县域间运输的规划协调、仓储、配送等都是物流一体化管理及其政策设计所需涵盖的内容,每一个环节活动的精心设计才可能使得农产品物流得到有效整合。另外,就怀化市的建设现代商贸物流中心这一发展战略,在政府管理机构当中增设专门负责物流产业发展的部门也显得尤为必要。同时,根据地方特色,针对农产品加工业这一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立一个具全面、系统、统一化和一体化管理思想的专门性物流机构,引导各企、各部门的协调合作,亦能促进怀化市农产品物流乃至整个物流产业的集中管理、规模发展。与此同时,相关政策及具体细则的出台,农业物流组织行为的规范也不可忽视。怀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体物流规划方案和实施办法的研究制定,也是物流一体化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也是农产品物流宏观调控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一方面,国外也有许多先进的发展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日本,就拿国土交通省来说,制定货物流通基本政策规划并推进其顺利实施、环境负荷问题考量、安全强化等等提高物流业效率的宏观调控工作都由它下属的物流主管机构负责。另外,日本的相关法律体系也较为完善,有专门的5仓库业法6、5集散中心法6和5民活法6共同为其物流业的运作提供规范依据。而具体的监管部门则是国土交通省下的综合政策局货物流通设施部门和复合货物流通部门,这两个部门依据上述法律对仓储业的日常运营、运输车辆及货物的集散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监督把关。这样法律、机构双管齐下,有效整合与控制物流业的业务活动[1]。以上类似的做法能为建设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机构提供参考依据,协助包括农产品加工业在内的工业企业物流一体化的发展。
2.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内部一体化的构建
具体来说,地方政府首先要应当引导、敦促农产品加工企业特别是内部组织较为简陋的中小微企业,尽快完善物流部的组织设定,并参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产品加工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半成品及成品仓储、加工物料管理、装配、分销等所有环节的物流活动,对其进行全面的负责与管理。用整合企业所有与物流相关的生产活动替代传统单一的物流管理方式,强调整体物流系统的优化,而不是特定流通环节的单一优化,这一创新型发展已经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未来的战略性问题[2]。就农产品加工企业内部而言,物流部门应当加强与生产部门、营销部门及其他管理部门的联系配合,强调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求将各部门的工作目标能统一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总目标的实现上来。实物配送、生产支持和采购业务的计划、分配以及控制过程都是物流系统管理中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这其中物资管理、产品分销等活动的纳入,是对传统物流管理的有效补充,是实现采购、生产、分销三个完整划一的物流环节的体现。除了农产品加工原料采购及产成品分销等传统物流管理的基本职能,物流一体化管理还参与生产计划、销售预测、在制品物资管理和顾客服务等原来只由市场营销部门和生产部门负责的职能。
3.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外部一体化的构建
外部一体化即供应链的一体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与上游原料供应企业形成供应链的有效对接,也可以联合下游的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商,形成产、供、销物流一体化[3]。既是与全省农副产品/走出去0规划的物流对接的迫切需要,更能为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中提供更高效的物流动力。总之,农产品加工业在供销的各环节中必须在各企业物流活动的分散状态中找到联系合作的方式,在上下游(原料提供与成品消费)间找到供应链联盟的有效对接点。所以从上可知,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并不是要另起炉灶,摒弃掉原有的物流系统,而是要充分利用、全面整合系统中已有的物流资源,在不断的改造、补充和升级中,完善起一个全新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和物流产业自身进步的物流一体化体系。因此,怀化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一体化体系的构建,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职能,一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协调达到整合现有资源,促使农产品物流企业成为怀化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型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以先进的物流一体化的思想为指导,在现有农产品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巩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信息平台的共享功能,增加物流一体化实体建设所需的合作机会。在这其中,就拉通信息网络这一方面来说,在怀化地区内,以怀化市为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了联通湘鄂渝黔贵五省的开放型运输主网络,在这些网络途经的县市内应加强相应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息化中心建设,逐渐形成全区域内物流信息的整合及一体化管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完善各县域间及其与怀化市高速公路的联通,另外加快农村的水泥(沥青)路面建设步伐,尽快实现村与村、县与县之间公路的优化升级,并在这其中丰富物流信息化仓储的网点,为怀化市农产品的运输外销交流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机遇。
4.物流园区及农产品展销中心的构建
为方便怀化地区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整合,可以首先从物流入手,在怀化市建立起一个以集中区域内各县市所有农副产品的大型信息化物流仓储库为中心的物流园区,并以此为依托,就进建立一个农产品展销中心。农产品以物流仓储及周边旅游业为依托用展销的方式进行宣传与销售,成本不高,但却能为怀化地区的农产品及旅游业创造出巨大的增值效应。同时根据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合,处于前段的供货流程更易于利用先进的技术来管控,信息化的高效也能在展销现场透明、公开的电子交易及POS收付中得以体现;而后端的物流机制与其实时联通,即时进行分拨配送作业至最终的消费市场,管理程序简洁快速。农产品展销中心将是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群体充分整合的载体,各种增值服务功能与效应的发生地。农产品本身的价值、流程价值及市场价值都将集成在展销中心的综合效应当中。
5.坚持物流的信息一体化建设
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销售配送过程中,是否能第一时间反应即时的库存、仓储变化成了农产品物流效率的重要条件之一。而这一条件的满足就依赖于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在物流一体化中的应用,它是提高物流信息传递效率的关键,也是物流一体化的信息基础,是农业现代化、物流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怀化也已经有很多企业做出了探索性的开拓,如大三通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市公路运输管理处、怀化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怀化市林业局、怀化市商务局和湖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指导与帮助,针对怀化及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地区交通与物流业、商贸、农贸及农村信息化的现状与特征,引进当前国内云计算和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先进技术与经验,分步实施建设以怀化为物流中心城市,面向武陵山区及周边的大西南智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由于农业经济本身就具有盲目性与滞后性特点,加上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普遍偏低,所以更应该通过提高涉农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从而在生产过程中,让农民、生产工人、管理者都能切实掌握互联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企业投入的信息建设提高当地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设施与人才的双重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加工企业及相关产业间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另外,农产品物流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机制,在不同的环节对信息也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为了准确定位农产品信息采集与咨询的服务内容,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应该针对不同的环节构建相应特色功能的平台。(见图1)
6.物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
资金周转慢、库存积压大、退货率高、经济效益低下,是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产业重组,实现物流规模化经营,成了解决上述问题、突破物流产业现代化障碍的唯一途径。同时,以创新为驱动,深化体制改革,引进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改造、培育起新型的一体化农产品物流系统,这其中既包括企业内部的自营物流,又能与第三方物流建立起普遍广泛的联盟合作,发展起真正规模化、专业化、开放化的多元物流新模式。除了模式上多元,还有物流服务产品的多元。/一县一特色0是怀化市典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具有这个特点,如新晃县的/老蔡牛肉0、沅陵县的/碣滩茶0、芷江县的/和翔鸭业0、溆浦县的/雪峰片片桔0等等。这些产品多具有/以农为本0的产品特征,那么如何结合本地区域环境的实际需求,为农民及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为其量身打造的相关信息与服务,就成了物流服务产品的又一创新点[5]。服务产品的多元化也必将成为农产品物流在未来发展中的新动力。
7.重视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冷链物流 SWOT分析法 物流管理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a)-0130-02
怀化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气候适宜,农作物种类多、产量大。近年来,由于技术和政策的支持,怀化的农业、林业、畜牧业获得飞速发展,农产品产量逐年快速提高,不仅保障当地人的消费需求,还将大量农产品运销到外地丰富农产品市场。而在现代农业物流中,具有现代化理念的冷链物流是保障农产品快速、安全、高效流通的关键。为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民增收,怀化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业,促进农业发展。顺应新形势发展要求,2009年,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在各界的支持下应运而生。经过7年的发展,西南物流中心不断壮大,在宏观经济新常态下,西南物流中心既享有多重优势,同时又面临各种挑战。科学客观地分析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具有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威胁,为西南物流中心发展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具有现实意义。
1 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对企业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即企业内部所有的优势以及所有的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企业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
SWOT分析法能够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竞争情况,因此,在现代企业发展战略分析中很流行,在冷链物流业也广泛采用该分析法分析物流企业的发展前景。陈鸿雁以淄博市为例,采用SWOT分析了物流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策略[1]。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物流发展,并提出建立中小型物流企业区域联盟等的发展战略[2]。同晓文、袁小娟两人基于SWOT共同探究了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问题[3]。王静分别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了中小型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状况,并具体分析了企业发展战略选择[4]。
该文采用SWOT方法,分析了怀化市西南物流中心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发展机遇和外部威胁,并根据SWOT矩阵提出发展策略。
2 西南物流中心SWOT分析
2.1 优势
2.1.1 区位优势突出
怀化历来有“铁路带来的城市”之称,交通便利,怀化境内邵怀高速、渝怀铁路、黔铁路、焦柳铁路,现在还建设了高铁站,货物运输能力大大提高。怀化位于武陵山区西北,气候湿热,农产品资源丰富,怀化植被树木种类多,而有药用植物则达1 909种,且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中药材资源的就有175种,茯苓、天麻等产量甚至居全国第一;此外怀化市水果种植面积56.9千公顷,年产水果59万吨;水果、蔬菜、中药材、茶叶、棉花、食用菌等大宗农产品基地12个14万亩,产值可达15亿元。
2.1.2 企业基础条件优越
西南物流中心占地面积大,分类齐全,园区规划总占地662亩,分3期开发建设,计划总投资12.5亿元。园区设四大板块交易中心,分别为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10万吨冷链中心、城市共同配送及生鲜加工配送中心、检疫检测及电子交易中心,为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运输提供了广泛的平台,服务覆盖面广。西南物流中心起步高,西南物流中心项目是2009年经湖南省发改委批准的现代物流园,由湖南佳惠百货旗下的湖南惠农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开发建设与经营,得到政府支持,为其发展提供动力,且由有丰富农产品物流经验的知名企业建设管理,管理经验丰富。
2.2 劣势
(1)湖南以及怀化市对于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投入,无论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是比较欠缺的,直接影响到怀化市冷链物流的发展。(2)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现代农业意识,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产业特色不明显,影响到武陵山区农产品物流的整体流量社会条件机遇。(3)怀化市主要为丘陵地形,市内多山丘,公路修建难度大,特别是乡村地区,很多地方均是山路,道路狭窄、崎岖,里程又长,使农产品运输时效性差,产品损耗大。
2.3 机遇
2015年1~12月,怀化市GDP为1 273.25亿元,26 144.76元,位于全省第12位。2016年1~6月,怀化市GDP增长8%,全省排名由2015年第12位上升到第3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1%,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农产品流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此外,2015年怀化政府颁布的《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怀化城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一环三片多层次”总体布局,建立服务于武陵山协作区的年交易额千亿级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
2.4 威胁
(1)怀化市临近的贵州、广西都出台了很多针对物流发展的政策,为农产品的冷链物流发展提供政策支持,这给怀化市的物流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2)来自替代品的威胁,水果、蔬菜很多可以采用大棚种植,可以不分季节气候地进行生产,而且不限制地点。(3)全球化的趋势下,国外进口农产品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这给国内本土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并且,农产品具有易腐烂变质的特性,对保险要求高,因此,农产品物流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化程度,但是西南物流在专业化程度上不够,导致竞争力缺失。
2.5 SWOT矩阵形成
SWOT矩阵形成见表1。
3 发展对策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西南物流中心优势、劣势均有,机遇和威胁并存。因此,发展中需要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1)应用先进冷冻、冷藏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冷链物流业。在物流中心采用先进的冷冻冷藏技术,提高农产品保鲜度;采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对农产品从源头处销售进行全程监控、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
(2)用专业物流人才充实企业,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因此,要使西南物流中心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补充优秀人才,可以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使员工成为专业物流人才;不断引进优秀物流人才,提高物流中心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陈雁鸿.基于SWOT分析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优化――以淄博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3(3):164-167.
[2] 宣江平.基于SWOT分析的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战略研究[J].科技信息,2009(30):504-505.
关键词: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such as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n discusses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foreign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development advantage and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cold chain logistics practic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cold chain logistics.
Key words: cold chain logistics; cold chai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development trend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们对商品的消费从以往的只注重商品数量逐步过度到关注商品的质量,进而关注生产商品的整个产业链是否环保等方面来,由于冷链物流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品质、降低损耗等方面的优越性,冷链物流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自2009年国家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农产品冷链物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们逐步认识到冷链物流的重要性。2010年6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作为国家层面的第一个专业物流规划,标志着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内涵
1.1 冷链物流概念
冷链的起源要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冷冻机的发明,随着电冰箱的出现,各种保鲜和冷冻农产品开始进入市场,进入消费者的家庭[1]。
我国关于冷链的定义:为保持新鲜食品及冷冻食品等的品质,使其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配有专门设备的物流网络。首先冷链是一条供应链,它涉及各个不同的节点和不同的主体,既有供应的源点也有消费的终点,即是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其次冷链对温度有控制,要适于物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最后冷链既包括硬件也包括软件,硬件即是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设施和设备,软件即在整个冷链过程中涉及到的冷链物流操作流程和规范、冷链物流标准、冷链物流技术和对整个冷链过程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的人。
1.2 冷链物流的适用对象
冷链是以保证冷藏冷冻或有温度控制的物品品质为目的,以保持物品所需的生理温度为核心要求的供应链系统,通过对温度进行控制,以保证物品的品质、营养、安全性等要求。目前,冷链物流的使用商品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初级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二是加工后的食品,如速冻食品、肉、水产等包装熟食及冰激凌和奶制品等;三是特殊商品,如药品、血液、疫苗以及部分工业用品[1]。从中可知,冷链物流的使用对象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
1.3 农产品冷链物流概念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2]。农产品冷链物流即将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服务对象所进行的冷链物流活动。由于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绝大部分都是农产品,因此,没有特殊说明的冷链物流即指农产品冷链物流。
2 国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构建和管理,现已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运输过程中全部使用冷藏车或冷藏集装箱,并配以EDI系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采用铁路、公路、水路等多式联运,建立了包括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在内的新鲜物品的冷链,使新鲜物品的冷藏运输率及全程冷链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2.1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过多年发展,已建起了公路、水路、铁路、民航协调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实现了较好的衔接和配合,已形成了与加拿大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冷链物流网络,并且冷链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2.2 美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美国是最早提出物流管理的国家之一。美国拥有一个庞大、通畅、复合、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非常发达,公路、铁路、水运四通八达,高速公路遍布城乡,公路网络连通度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运用冷链技术设备,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的损耗率。
2.3 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日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各个环节的技术装备都相当完善。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枢纽都对物流设施进行了合理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网、新干线铁路运输网、沿海港湾设施、航空枢纽港、流通聚集地在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
3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冷链运输率和全程冷链率都较低、冷链物流技术较落后、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能耗大。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肉类农产品冷链流通率仅为15%,果蔬产品和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为5%和2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3]。
3.1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
冷链物流设施设备落后是我国冷链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冷链物流设施主要表现在冷藏运输和冷库两个方面。我国冷链运输主要集中在公路和铁路运输方面,水路、航空所占比重较少。而我国的公路、铁路冷链物流设施都比较短缺,部分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衡,亟待更新改造。我国的铁路冷藏车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占公路货运汽车总量的0.3%,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冷库总容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冷库结构布局不合理,重视城市经营式冷库,轻视产地加工冷库建设;重视大型冷库,轻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重视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建设,轻视中西部地区冷库建设,导致冷库总规模和结构分布都不能满足需求。
3.2 冷链物流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不高
冷链物流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冷链物流技术落后、冷链物流设备简陋会直接影响冷链物流整体水平的提高。由于冷链设备和冷链技术前期投入较大、回收期较长、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多数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动力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上来,导致我国冷链流通率和全程冷链率一直在低位运行,极大地影响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发展。
3.3 专业的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由于农产品涉及种类庞杂,不同种类的农产品的性质不同,对温度和时间性的要求不同,且物流运作模式也大相径庭,况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不大,因此专业的提供某一种或几种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的企业数量严重匮乏。现有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实力弱、经营规模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
3.4 冷链物流信息化、标准化程度较低
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运作难度大,对信息化的要求较高,而我国目前普通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绝大部分都是从普通物流转过来的,不仅不熟悉产品的特性,而且对冷链物流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缺乏基本的了解,极大地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发展。
3.5 冷链物流管理和服务人才匮乏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最严重的短板就是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要求更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在物流人才培养中,对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开设冷链物流管理或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导致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极其缺乏,能够胜任现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的复合型人才较少。由于冷链物流的复杂性,懂冷链技术和管理、冷藏物流操作的专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严重制约着冷链物流的发展。
4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冷链体系,但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冷链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在逐年提高,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居民对农产品的多样化、新鲜度和营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上升,这就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1 农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向好
随着我国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鼓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如表1所示。未来国家会继续出台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细化政策,这一系列物流政策的密集出台将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在经济繁荣的情况下,消费者才会对易腐产品产生大量需求,因此经济环境对冷链物流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平均GDP增长率近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为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一定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冷链物流的发展与一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1.27%,与发达国家通常城镇化率达到80%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依然偏低。未来随着我国城镇体系的逐步完善,城镇化水平将逐年提高,而城镇化水平与冷链需求之间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城镇化水平越高,居民对冷链的需求也越大。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对冷链物流的需求量是农村居民的4.5倍,随着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城镇居民对冷链易腐食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长。
4.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加快步伐
物流是一个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顺利开展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作支撑,《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到要“重点加强批发市场等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大中城市周边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将逐步提高。
4.3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逐步完善
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建设不仅影响着冷链物流企业的运作效率,更关系到冷链物流服务对象的流通效率,尤其是会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极大地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朝着标准化、合理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重点制定和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建立以HACCP 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2009年11月“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链物流分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国冷链物流标准化工作迈上了法制化建设轨道。未来,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将稳步推进。
4.4 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信息是冷链物流的“灵魂”,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可追溯体系和服务质量就不可能改善[2]。《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技术、移动物流信息技术、电子标签等技术,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目前,我国已规划建立一批冷链物流示范工程,使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RFID、GIS等技术,以实现冷链运输监控数据透明化,以此来保证冷链过程的安全性。未来,随着RFID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将逐步提高。
4.5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将发展壮大
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是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重要力量,通过将冷链物流业务外包,企业可集中精力发展主营业务、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整个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的服务质量,由此可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重要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未来国家会出台一些鼓励冷链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并做大做强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培育力度。
4.6 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加速
农产品冷链物流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做好人才培养才能为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引导和推动高等学校设置冷链物流相关学科专业、开设相关课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职业教育,并建立交叉研究机构鼓励扶持行业协会、企业及有关高校结合国内外实践开展冷链物流职业技术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多层次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未来,我国将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尽快培养一批熟悉农产品冷链物流各个环节业务运作,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R].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