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运营安全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营安全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营安全分析

第1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分析

一、概述

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密集度也在不断的增大,这就给我国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人们就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交通建设中重要的内容来对其进行规划。但是,近年来我国地铁事故频繁的发生,这不仅给人们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为此,我们在城市地铁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就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以确保提高地铁运行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二、地铁运营系统安全风险因素

(一)车辆设备

地铁车辆内使用不恰当的装饰材料和座位材料在存在外界诱因的情况下会发生火灾,而这些材料会散发大量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伤害。列车的行车部件的老化,发生故障可能会导致列车脱轨危险。乘客在上车时机选择不当,列车车门在关闭时可能会夹伤乘客,而车辆与站台的缝隙也可能会导致伤亡事故。在列车运行过程中,钢轨断裂、道岔损伤则会导致严重的行车事故。

(二)车站等公共辅助设备

车站入口、疏散通道、疏散楼梯的设计不合理,或疏散通道、集散厅内堆放阻碍人流疏散的物品,则存在安全隐患,遇突发事件就可能造成人员的拥挤踩踏事件。乘客使用扶梯时可能造成碰撞、卷入等伤害。站厅和站台的地面防滑材料设置不佳则会导致人员摔倒。车站内电气设备故障,以及车站内建筑装饰材料选用不当,乘客携带危险物品,烟头乱扔处置不当,地铁站厅和通道违规设置的商业网点发生火灾易引发连锁火灾。

(三)地铁乘客

地铁乘客的不恰当行为可能会造成地铁线路的运营中断。由于地铁运营服务的主体是乘客,乘客在乘坐过程中对地铁车站内的操作不当或者在乘坐过程中不遵守城市地铁运营的有关法律规定,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

(四)地铁系统内人员

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地铁运营工作的每个环节,每项作业中,都是由人来参与,由人主导、操纵、监控各种先进的设备,完成运营工作的进行。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安全观念、劳动纪律等有着很高的要求。同时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如动作反应时间和疲劳强度都和列车的运输安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三、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员工专业素养

虽然在1969年我国就已经开通了北京地铁1号线的运行,但对于我国的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经验还是较为缺乏,相应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及风险管理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及安全意识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制定自身的工作,可定期的对工作人员展开课堂培训、故障判断、隐患辨别、应急预案演习等相关的培训,不断的加强工作人员的故障判断、处理能力及应急反应能力。

(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立相应的监督z查机制是保证地铁运营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日常运营管理中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定期的检查及不定期的抽查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定时的对地铁的安全性进行检查,不定期的对日常管理作业进行检查,确保相关管理人员认真的落实安全风险的预防、监测及处理等相关的工作,有效的消除风险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是确保运营安全的基础。结合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情况及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运营管理的规章制度,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总结事故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并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提高其的可行性。同时在工作中严格按照考核制度及奖惩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与奖励,在压力与动力并行的工作环境下,加强规章制度实施力度。

(四)现代化技术及管理

现代化管理及新技术的应用是实现地铁运营稳步发展的基础。应向国内外先进的地铁运营商学习,借鉴其先进的运营管理体系和技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国内外地铁运营公司最新管理办法及技术的发展动态,结合自身的运营模式进行不断的对其进行探索与完善。同时,将以往事后查处模式向事前预防模式转变,将传统的被动管理模式向主动管理模式转变,进而不断的规范运营管理机制,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使其更系统、更科学、更合理。

(五)掌握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根据一定方法评估其风险率、发生概率及后果程度等。风险评估一般采用风险矩阵图来评估风险源。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对查找出的风险源分别评估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严重程度。但在风险评估工作中,往往存在着一种风险源可能产生一种或几种事故(故障)的可能性;同时,这些可能产生的事故(故障)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危害。此时,就要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故障)的情况按照危害程度从大往小排列,分别进行研究和改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地铁运营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地铁运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安全风险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与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第2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关键词:地铁运营;安全事故

1.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总述

1.1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概念与分类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发生在地铁运营期间的危及人员和设备安全的事件。“安全”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不发生意外的安全和免遭破坏的安全。“事故”也包含两个方面:意外发生的事故和故意造成的事件。《上海市处置轨道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中将事故分为6类:1)重、特大火灾;2)爆炸;3)毒气;4)大客流爆满或者停电;5)车辆脱轨、道床伤亡等;6)其他突发事件。

1.2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框架

铁运营安全事故分析中,事故原因、事故的时间、空间特性和事故后果是主要分析因素,它们共同反映了事故的全貌,构成了事故的分析因素体系。

(1)原因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原因因素中,人员、设备、材料、管理和环境是最常见的分析因素,几乎涵盖了事故原因的各方面。

(2)时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时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等与时间相关的特征。从事故过程的角度,可分为非持续性事故和持续性事故。

(3)空间

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空间属性是事故的发生位置、影响路径、波及范围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特性密切相关的特征。发生位置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具体发生地点。影响路径是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直接影响在空间上的传导方向和线路,如火灾的蔓延路径、列车延误的传递路径。波及范围是受到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间接影响的空间范围,如事故中某车站关闭会造成附近区域地面公交的拥堵。

2.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分析

2.1常见和多发事故情况分析

(1)人员侵限事故

由人员侵入限界导致的伤亡事故是最为常见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占国内事故的六成以上。其次是设备故障导致的事故。

(2)车辆事故

经统计80%以上的重大和特大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车辆事故,而列车追尾是最为多见的事故类型,其次是出轨。事故的头号原因是司机或者调度人员的违规操作或者操作失误。同时,受经济状况影响,部分线路和列车的设备陈旧、缺少维护,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客观原因。

(3)常见事故原因

随着地铁系统设备安全性的不断提高,由设备故障所导致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经统计人为因素的原因占全部事故的直接原因的90%以上。由此可见,加强安全管理对于重大安全事故的预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国内近年来与地铁车站电梯有关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电梯成为了一个新的脆弱点。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地铁客流量的不断增大,不少设备不堪重负;但更为主要的原因是不少设备在设计上就存在先天不足,使用中又缺乏必要的养护和管理。

3.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致因分析

地铁安全运营的状态被视为地铁系统的一种稳定且平衡的状态,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由干扰因素的作用和地铁系统对干扰的抵御能力不足导致的系统失稳和平衡被破坏的结果。

3.1干扰的影响分析

通过进一步对各类型事故中的干扰因素及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发现干扰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对系统存在如下影响特点:

(1)干扰是事故发生的前提,但不一定只能在事故前出现。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对爆炸式恐怖袭击、人员卧轨自杀等安全事故的防范是最困难的,其原因是此类事故从干扰出现到事故发生的时间间隔极短,甚至是同时的。

(2)干扰对系统的影响存在一个累积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系统充分暴露在干扰的作用下的过程。只有当干扰对系统的影响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导致事故发生。

3.2暴露的影响分析

干扰存在的条件下,干扰因素必须通过一定接触途径与系统发生相互作用,才能实质性影响到系统的安全状态,进而导致事故发生。这种干扰与系统相接触的途径和环境被称之为运营安全事故的暴露条件或作用场景,简称暴露。

通过对搜集到事故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由于地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以及运营环境的开放性,地铁系统对各种干扰几乎都是易感的,但对不同特性的干扰和在不同的环境下,干扰攻击和系统易感的程度不同。暴露特性分析中的许多内容与干扰和脆弱性特性分析的内容存在交叉,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

(1)在相同的干扰强度和系统脆弱性状况下,当脆弱点直接暴露于干扰的作用下时,暴露的程度最高,系统产生的敏感反应也最强烈。例如,恐怖袭击、乘客卧轨自杀等事故中,干扰因素都是直接作用于系统的脆弱点。

(2)某些特定环境下,虽然干扰的强度不高,但是系统对干扰极为易感,进而产生强烈的敏感反应。例如,在客流高峰期、故障运营期等特殊的运营状态下,由于系统的不稳健,一个轻微的扰动都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事故。

(3)在事故起因和和系统状况相同的条件下,事故发生的背景不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明显不同。例如,在客流较大、车站安检力量不足的情况下,乘客携带危险品进站乘车的可能性较高,由此造成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可能性也较高;形式相同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在客流高峰时段和客流稀少的时段所造成的后果存在显著差异,其重要原因就是两者的暴露条件不同。

3.3脆弱性的影响分析

从脆弱性作用过程的角度,完整的地铁运营安全事故的过程包含两个方面:

(1)干扰对系统的影响过程,即易感过程;

(2)事故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即易损过程。

两者之间可能是平行或者搭接的关系。系统脆弱性在不同关系下的这两个过程中分别体现出不同的特性。易感过程中,系统对干扰的敏感程度和系统对干扰的承受能力决定了事故发生与否,即集中体现出脆弱性的易感特性。易损过程中,系统的耐受能力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即集中体现出脆弱性的易损特性。脆弱点通过脆弱性关联作用,受到了来自脆弱源的干扰,使系统安全状况进一步恶化,并最终导致系统失稳。

因此安全防护和应急的能力的差异是造成相同事故起因,不同事故后果的关键原因。首先,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的性能对事故预防和应对至关重要。但随着各城市地铁对于安全投入力度的加大,相关安全设计和设施基本都能满足要求。因此,决定系统承受能力的关键在于安全保障的“软”能力,而决定这种能力的关键是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不同系统在非正常状态下的协同能力,即界面间的耦合性。以车站火灾为例,事故发生后,车站、调度、消防、公安、急救等部门均需要迅速启动应急程序,信号、供电、供水、通风空调等系统也需要立即切换到事故运行状态。在各部门能力和各系统性能一定的情况下,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状况最为关键。然而,由脆弱性分析可知,相互之间的界面耦合也是最为脆弱的。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得到:铁运营安全事故是干扰、暴露和脆弱性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超过了系统的抵御能力的结果。干扰和暴露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系统的脆弱性状况是事故发生与否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决定因素。

参考文献

第3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一、电力系统运行安全问题因素分析

(一)个人因素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

随着电力系统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电力系统的不断要求,电力系统逐渐得到了完善,其规模得到了扩大,很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都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运用。虽然先进资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电力系统的性能,但是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以下主要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人员的误操作以及运行安全意识的薄弱将会给系统的运行埋下隐患,从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个人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主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1.人员的误操作。相关系统工作人员对系统安全运行的意识过于薄弱,或者不按正常的流程进行操作,都会导致系统的误操作。另外还可能由于工作的繁琐,任务的繁重引起对调度命令接收不及时的现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不通畅或者轮班接岗交接工作的不明确也会对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影响。人员的不负责,仅凭个人经验进行系统的操作也会造成命令传授的失败。

2.错误送电。没有按严格的管理规章去执行或者工作的流程、范围不明将会导致错误送电现象的发生。很多项目工程团队在进行工作总结时没有做好工程的汇报工作,以及终结工作的立即运行和未授权专线操作也是造成安全运行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内部、外部因素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

在安全运行系统内部,其运行性能会在不同程度受到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的因素是指运行内部的故障方面。随着电力项目工程系统规模的逐渐加大,涉及的设备数量和种类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这些先进技术设备的运用为电力系统的安全操作带来了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果设备和安全系统得不到及时的防护,非常容易发生系统的故障问题,这也加大了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例如,保护、控制系统的故障问题,通讯、信息系统的故障问题。另外由于电力系统范围分布较为广泛,这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如暴风、雨、雷等自然天气及水、火灾等自然灾害。

二、电力调度相应的应用及防范措施

(一)对危险点的大力排查

电力调度作为电力工程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其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对外供电和电网的运行安全以及运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主要管理方法。由于人为、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综合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存在着风险。所以追其根本,做好电力调度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高效可靠的调度管理,对系统的运行进行保障。电力调度的具体应用包括三个方面,以下对排查工作进行分析。

对危险点的排查是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前提。在电力调度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危险点的排查力度。具体的细节如下,首先应该定期举行调度安全日和调度会议等相关活动,然后根据活动的具体实施对调度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每个安全点实行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具体地对各种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的不规范操作进行排查。通过对以上排查方式的具体实行,对危险点进行定期的检测,从而对人为因素引起的安全问题进行有效控制。

(二)对危险点的预控

调度管理在对危险点的预控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对危险点进行有效排除的前提下,需要对危险点问题进行预防。做好预防工作,首先第一步是危险点的分类,具体可以根据检测过程中的请票、操作过程中的指令票拟定、交接班的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并且根据以上分类对各分类下的危险点进行调度管理,防止误操作现象的产生。例如,可以在交接班的过程中针对设备遗留的问题、电末线路的恢复问题、检修执行中的请票问题进行危险点控制,从而使电力系统有序安全地运行。另外针对指令票的拟定环节,在正式拟定之前,对检修部门的具体要求进行查看,并且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核实。拟定时,针对关键字内容对相关联的危险点进行控制。例如,在进行负荷的转移工作时,要避免设备过载。

(三)确保电力调度的正确操作

电力调度的错误操作会使设备和电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和浪费,这也会直接对客户和整个社会造成影响,严重的时候将会危害到相关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电力调度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杜绝误调度、误操作现象,这也是电力项目安全运行的首要条件。根据调查和实例的分析,确保电力调度的正确操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对参加电力调度的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意识的培训。工作团队活动日要按时进行开展,从而对相关员工进行思想及职业道德的再教育。通过优秀示范岗位及团队的建立,加大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感。第二,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保证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有序地进行,就需要严格地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电力系统工作人员需要根据规则严格地进行工作的操作,避免一切违章的行为,严格地进行把关,从而进一步地确保电力调度的正确操作。

三、电力调度对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意义

根据对目前的电力需求进行分析,整个社会已经离不开电力的供给,电量需求也逐渐高涨,很多地区不得不采取拉闸的方式进行限电。由于需求量的增加,相应的工作任务也在增加,这也加大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因此电力调度作为系统运行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对系统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电力调控可以对系统运行的主要环节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逐渐实现了互联,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资源的配置,提高了电力项目工程的效率,但是互联也导致了大范围停电的现象,不良的影响后果也进一步扩大。电力调度可以有效地对运行中的隐患进行防治和杜绝,把事故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科技的大发展时代下,电力资源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为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电力调度的参与已经必不可少。

四、结语

第4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关键词 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01-0163-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及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应电力生产企业对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则直接关系到我国能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能否正常运行。因而相应的电力企业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电力设备的管理工作,针对影响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因素进行解决,从而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

1 影响电力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相关因素

1.1 没有充分落实安全职责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区的电力企业很多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职责进行了明确划分,可是部分单位在设备的安全运行责任方面并没有落实到位,仅仅是一种纸上谈兵。负责生产的管理者整天忙于事务方面的工作,对相应的状况并没有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所以不太了解本单位电力设备在安全运行方面的问题,即便了解一些主要问题,也没有采取科学的整改措施;对那些事故通报的内容不能详细掌握,语言比较模糊,不能清楚的介绍相应安全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不能明确划分相应责任人的责任,无法有效吸取相应教训;还有部分单位仅仅通报上级转发的一些事故,不能进行认真的分析,更提不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相关的专业人员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状况不能达到心中有数,对于必要的规程制度更是只知道皮毛,没有熟练的掌握,从而无法对基层班组工作进行具体有效的指导。

1.2 普遍存在违章作业现象

所谓的违章作业也就是电力设备安全运行工作当中常常会发生的、人们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通常包含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等。对于一些临时性的工作,尤其是相应的配电修理工作极容易出现无证作业。例如某名配电修理工作人员,如果没有特殊工作上岗证就进行有关工作,很容易造成触电死亡安全事故。还有一些必须进行停电的作业,在没有进行相应的停电、验电和挂地线的状况下就开始工作,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比如一些伤亡事故,主要原因为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的时候,因为没有对相应的台变进行停电、验电,或者没有挂地线造成的。

1.3 电力安全设备的质量较差

目前,很多使用当中的安全设备的质量状况都不容乐观,特别是偏远地区基层农村的供电所,或者供电线路检修部门的登高作业工具及小型的起重器材等等,安全施工设备都无法保证较高的质量合格率。另外,相应的管理部门及人员在安全设备进行定期检测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报废管理更是流于形式。一些已经明显受到损伤的设备依然进行超期服役,从而为电力安全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1.4 不重视安全管理工作

我国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非常重视对大型作业的管理,却忽视了对日常工作的管理。最近发生的安全事故,很多都是进行分散的、小型作业的时候产生的。此外,相应设备的试验报告、检修记录、设备档案记录方面也不够准确、及时和规范,工作人员没有进行认真管理。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为,一些领导干部过于强调经济建设,重点抓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并没有充分认识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没有意识到运用规章制度进行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利用事前控制有效预防安全事故。

1.5 不注重日常维护

很多电力生产企业都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追求的是结果,因而对电力设备的日常维修不能有效落实。只是在相应的设备出现问题之后,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维修,从而造成很多电力设备损伤现象严重,无法达到相应的使用年限,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设备成本。

1.6 不可避免的外力作用

很多电力设备都是在室外的,因而会受到种种外力因素的影响,如雷电、暴雨、大风、碰撞等等,都会造成相应设备的损坏,从而无法正常安全运行。

2 保证电力设备安全运行的措施

2.1 牢固树立安全管理意识

电力生产企业从上到下必须人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电力生产企业的领导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管理重于泰山”的意识,起到带头模范作用,遵守相应电力设备进行安全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有效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网络。另外,还要定期对企业员工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安全教育工作,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及相互保护的意识。

2.2 积极增强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

根据电力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对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管理,做到与时俱进及不断创新,从而有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首先,必须进行理论创新,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同市场运作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其次,一定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所谓的制度创新主要指可以让创新者获取较大利益的一种变革,是在相应的经营管理、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发明的结果;最后,必须进行管理上的创新,重点为不断深化企业内部的改革,对企业的员工进行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培训、管理知识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适应电力企业进行不断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最后,必须进行科技创新,积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建设企业信息化,从而在进行安全管理工作中积极发挥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优点,通过相应的网络结构和多媒体监控系统,有效降低电力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频率。

2.3 认真落实安全规章制度

有效落实相应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就是对现场的管理,管理人员必须严格要求一线工作人员,从而逐步形成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操作的习惯,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进行安全作业的

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班组管理,因而相应的领导一定要重视对班组的管理,抓实抓细。很多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现场的工作人员缺乏较强的责任心,一时的疏忽大意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部分工作人员贪图省事,就怀有侥幸的心理,有的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从而为自身及家庭造成了灾难或者不幸,并为企业及国家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认真总结那些重复性及多发性事故的根源,然后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制定合理的规定及制度,重点整治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管理制度的时候,一定要详尽简明,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让所有的员工都可以熟练掌握从事工作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

2.4 提高安全设备质量管理水平

1)应认真执行安全设备报废制度,对于那些已经到期的设备,或者已经损坏的、在定期试用检查中不合格的设备强制性报废、破坏到不能再次试用。严格禁止通过任何方式把已经报废的电力设备转让给其他的个人或者企业使用。2)认真落实外包施工队资质审查的制度。相应的监理单位及发包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对安全监督权利的行使。最后,科学制定并有效落实电力安全设备检修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对于使用当中的电力安全设备,详细规定修试记录、所需材料、验收记录等等,从而实现有据可查,将责任有效落实到相应的个人。

3 结论

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确保我国经济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运行,相应的电力管理及生产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力度,科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有效执行,从而不断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勇.对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探讨[J].广东科技,2008,12.

第5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关键词:固定成本 变动成本 工作量 盈亏平衡分析 管理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油田上产的进行,油田对特车公司的运输工作量需求不断攀升,一方面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收入,另一方面公司在安全上压力增大,如发生安全事故,随之带来变动成本会不断增加,如何在安全与效益之间做取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

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盈亏平衡点(BEP)分析项目成本与收益平衡关系的一种方法。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投资、成本、销售量、产品价格、项目寿命期等)的变化会影响投资方案的经济效果,当这些因素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影响方案的取舍。盈亏平衡分析的目的就是找出这种临界值,即盈亏平衡点(BEP),判断投资方案对不确定因素变化的承受能力,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盈亏平衡点分析

1.盈亏平衡点

2.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可以用来判断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找出提高效益的决策。从平衡点代数式x=a / (p-b)中,可以看出,盈亏平衡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a与运输价格p和单位变动成本b之差,一个企业,a越大,盈亏平衡点越高,而p-b越大,盈亏平衡点越低。要获得较低的盈亏平衡点,要求企业具有较小的固定成本,而运输价格与单位变动成本的差值应尽量大才行,在不考虑单价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高低,就可以决定盈亏平衡点的高低。根据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高低,可以将企业的经营安全性分为四种情况:

低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这时盈亏平衡点很低,很容易达到盈亏平衡,而且达到盈亏平衡后,利润很高,在盈利的情况下即使减少运输量也不易出现亏损,经营风险很小,这是一种理想的经营状况,可以称为安全型。

低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我们可以通过图1的利润比较图进行比较说明来理解。

假设成本线1属于第一种低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的情况,其中的Q1为收入线S和成本线1的盈亏平衡点,当实际工作量比盈亏平衡点Q1工作量大x时,此时的利润为AC,而在低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的情况下,利润情况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难看出,利润DE比利润AC要小的多。这种情况下,盈亏平衡点升高,达到盈亏平衡比较难,而且即使达到盈亏平衡,工作量的增加对利润的增减反应不灵敏,这类可以称为警戒型,也可以称为“慢性赤字型”。

高固定成本,低变动成本,这种情况盈亏平衡点虽然不易达到,但是一旦达到,只要工作量一旦上去,利润就会急剧增长,这一点与安全型相似,从盈亏平衡点的高度看,这种情况又与警戒型相似,所以具有成长特性。成长型,它是一种积极的经营状况,这类称为成长型。

高固定成本,高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很高,很难达到,只要收入下降一点点,就会导致亏损;而且工作量的增加对利润的增减反应不灵敏,即便是收入增加一些,也增加不了多少利润。因为它的盈亏平衡点太高了,因此企业要尽一切可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三、变动成本与运输安全的关系

安全是公司生产和发展的前提,事故发生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处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济效益。首先,发生事故影响公司车辆完好率、工作率;其次,发生事故后需维修车辆,导致工作率降低,影响公司收入;最后,赔偿事故损失,这都是纯利润,需要公司完成一定价值工作量的收入才能产生出来。

以上发生事故用于事故赔偿、车辆维修、车辆损工所增加的费用都是变动成本,所以说严格的安全管理是确保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杜绝事故的发生,减少变动成本,提升公司效益。

四、怎样做好安全

1.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辩证关系

1.1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安全生产是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经济效益是安全生产的必然结果。只有做好安全工作,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1.2安全是潜在的效益。安全具有正负效益的两重性,既安全生产是潜在的正效益,不安全(或发生事故)就是潜在的负效益。潜在的正效益来自于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反之都是潜在的负效益。我们要从安全与效益潜在的两重性中,进一步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把它看成公司整体效益的一部分。

2.通过做好安全工作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2.1要强化责任,坚持用心抓安全。我们始终强调,抓安全重在落实责任。只有大家都认清责任、承担责任、履行责任,安全生产才能得到保障。用心抓安全,就是要真正把安全放在心里、抓在手上,平时多研究、多思考、多督促,加强日常管理,注重工作细节,防范安全隐患,从一点一滴抓起。

2.2要严抓严管,始终保持工作力度。抓安全环保,是硬碰硬的事,来不得半点虚假,不可能一劳永逸。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管理要求不严造成的,今后要突出严抓严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要看到,安全环保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会经常出现波动和反复。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往往比较紧张;形势好的时候,往往产生松懈情绪。这反映了事物的两面性,也是发展变化的趋势,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严格加强管理。

2.3下大力气补强有感领导和风险识别两个薄弱环节

一是强化“有感领导”,增强领导干部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执行力,通过强化领导干部就会更加重视岗位人员的变更,重视危险作业的防范控制,重视风险评估和需求培训等各项工作,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安全管理的其他领域和各个环节,进一步推动本单位安全工作实现整体转变。

二是强化风险识别。很多安全事故都可以表明,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风险识别的不足,一方面对风险的识别不够重视,另一方面自身缺乏风险识别的能力。当作业条件、现场发生了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进行风险识别是思想问题,能不能识别则是能力问题,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增强风险识别的意识,同时加强自身安全理论知识的学习。

综上所述,安全是效益的基础,效益是安全的具体表现,只要有了安全,公司的效益才能得到保证,不安全的环境谈不上效益,没有以安全为前提的效益只是暂时的、片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雨前,《盈亏平衡点分析法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北京印刷学院学报,1995.

[2] 张艺林,蒋永明,《工业企业安全管理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第6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关键词】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二次风;低负荷;安全性;经济性

1.前言

目前,由于电网峰谷差很大,各火电机组参与调峰的深度也越来越大,对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则主要取决于锅炉机组的低负荷稳定燃烧能力。对于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煤粉炉来说,由于三次风煤粉燃烧放热的原因,制粉系统的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炉膛的断面热负荷,直接影响着锅炉的低负荷稳定燃烧能力,同时对单元机组的经济性也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从安全性和经济性两方面来分析,讨论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煤粉炉在低负荷阶段的影响。

2.系统简介

太原大唐第二热电厂1、2号炉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300MW亚临界中间再热自然循环汽包炉,采用负压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一次风热风送粉,现已有4套制粉系统。制粉系统停运时,输粉机调节各粉仓和粉位。磨煤机采用钢球磨,设计煤种为较难燃和难磨的低挥发分的贫煤。锅炉燃烧系统共有4层一次风喷口,9层二次风喷口,2层三次风喷口。锅炉设计时采用了较小的煤粉细度,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二次风带粉偏大的问题。因此,制粉系统运行方式(运行套数和不同的组合方式),决定了进入炉膛的二次风的带粉量的多少和三次风的运行方式.直接影响着给粉机的转速和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也直接影响着锅炉低负荷阶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3.安全性影响

3.1 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在机组减负荷时.随着锅炉负荷的降低,主汽压力降低,水冷壁的温度随之降低,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时的散热量较高负荷时增加,不利于锅炉机组的着火和安全稳定燃烧。同时,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对于中间储仓式热风送粉煤粉炉来说,若制粉系统套数较多,进入炉膛的三次风带粉量较严重,由于三次风煤粉的燃烧发热,在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运行给粉机的转速当然进一步降低.炉膛断面热负荷和容积热负荷降低,炉膛温度下降,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三次风带粉导致给粉机转速降低十分明显。运行给粉机转速的降低,使一次风管中的风粉混合物浓度降低,减少了进入炉膛燃烧器区域的给粉量,直接降低了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促使整个炉膛温度水平的降低。

热力学温度和煤粉浓度的降低.均使燃烧反应速度减慢.均不利于燃烧的稳定、快速、顺利进行。同时,由于制粉系统运行套数较多,各制粉系统给煤机的给煤量不可能太大.为控制磨煤机口温度,就不可避免的要开大冷风门,使系统漏风量增加,若此时磨煤机入口再循环风门开度较小,将会造成进入炉膛的三次风量和二次风带粉量大幅增加。由于上述分析的原因,除进一步降低炉膛断面热负荷外,大量的低温三次风进人炉膛上部,由于低温三次风的吸热.又会促使炉膛整体温度大幅度降低,特别是三次风和处于上层的制粉系统均在运行时.由于上层三次风距运行燃烧器距离较远,温度较低.将会造成三次风的着火不稳定,容易引起三次风时而着火,时而灭火,进而引起炉膛压力的波动。当三次风突然熄火时(如给煤机断煤等原因),将引起炉膛压力突然大幅降低,使整个火焰中心突然上移,容易引起燃烧器脱火的现象发生。而此时,运行三次风突然熄火,锅炉热负荷下降,主汽压降低,为保证机组负荷的稳定,在机组处于机炉协调方式或锅炉处于汽压自动方式时.调节系统就会自动增加运行给粉机转速和总风量,造成炉膛温度的急剧下降,容易引起锅炉灭火。

3.2 对煤粉着火的影响

炉膛内煤粉气流的燃烧过程分为吸热、着火、燃烧、燃尽等阶段。将煤粉气流加热到着火温度所需的热量为煤粉气流的着火热。当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时,运行中的给粉机转速下降,输粉量减少。一次风管中风粉混合物浓度降低,这相当于增加单位质量煤粉的一次风量,单位质量的煤粉着火热增加,着火点后移。根据现代燃烧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不同的煤质和煤种.煤粉气流着火均存在着最佳着火煤粉浓度。而且,挥发分越低的煤质.其煤粉气流着火的最佳煤粉浓度越高。当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时,一次风浓度降低较多,偏离最佳着火煤粉浓度越来越远,着火难度增加。

由于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炉膛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和温度水平降低越多。高温烟气的温度降低引起高温烟气对一次风煤粉气流的辐射和对流换热减弱,对煤粉气流的加热能力降低,这均不利于一次风煤粉的着火,造成锅炉低负荷阶段一次风煤粉着火稳定性降低。

3.3 对火检强度的影响

在锅炉低负荷阶段,由于主汽压下降,给水温度降低.以及一次风下部无热源等原因,一次风火焰的散热量增加,稳定性降低。若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制粉系统运行套数较多,由于燃烧器区域断面热负荷的下降和炉膛温度的降低,一次风着火距离就会更远.且着火很不稳定,火焰根部的闪烁频率及火焰强度显著下降,火嘴的火检强度在临界值附近摆动。根据给粉机控制逻辑.当火检强度低于临界值,在10秒内不能达到火检门槛值以内时,对应的给粉机就因失去火检而跳闸.从而引起更大的扰动。由此可知。制粉系统运行方式不合理,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对锅炉的安会、稳定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

4.经济性影响

当制粉系统运行套数增加时,锅炉的过剩空气系数降低。锅炉的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加;磨煤机冷风门的开大,又使系统的漏风率增加。由于制粉系统的通风量增加.单位煤粉的能耗大幅度增加而效率却大幅度下降,而且因通风量增加、煤粉变粗、锅炉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换热增大。同时.制粉系统运行套数的增加,又造成单元机组的厂用电率明显增加。

5.较合理的制粉系统运行方式

在锅炉低负荷阶段,随着制粉系统运行套数的减少.炉膛燃烧器区域的断面热负荷明显增加(给粉机转速增加明显)。根据三次风布置的特点,在锅炉低负荷阶段,为保证二次风着火的稳定和减少给煤机断煤等因素对炉膛燃烧稳定性的影响,在输粉绞龙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保留2套制粉系统为宜,磨煤机入口冷风门全关,磨煤机出口温度靠调节给煤量、磨煤机入口再循环风门及热风门控制,以减少系统漏风,降低单位煤粉能耗。而且.磨煤机入口再循环风门应尽可能的保持较大开度,以减少进入炉膛上部的三次风量和带粉量。进一步提高运行给粉机转速,提高断而热负荷。在输粉绞龙故障的情况下,在锅炉低负荷阶段.同时运行的制粉系统亦不应超过2套,可采用轮换启停各制粉系统,加大给煤量以迅速提高粉仓粉位;尽可能提高炉膛的断面热负荷,努力营造有利于煤粉气流着火和炉膛燃烧稳定的环境.以确保在低负荷阶段锅炉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第7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关键词:电能质量;发电厂;安全运行;影响因素;解决方法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1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09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电力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对于电能的要求越来越大。为了能够向人们提供足够的电能,电厂对电力系统做了较大的调整,虽然这能够向各城镇输送大量的电能,但是这却会对电厂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例如,电除尘的整流变将会导致6千伏系统的电流以及电压产生畸变,这将使整个电压系统受到谐波污染,使电压做出保护动作导致城市电路瘫痪。除此之外,大型的电机及变压器都将使电路系统受到高次谐波,这对电厂的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转造成巨大的威胁,由此可见,研究电能质量对发电厂安全运行而言是十分有必要的。

1 电能质量影响发电厂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

1.1 电压偏差对发电厂安全运行的威胁

电力设备只有在额定电压下才能正常工作,电力设备在运作过程中才能真正达到它的运行指标,如果电力设备在现实工作中使用的电压与额定电压相差甚远的话,这不仅将影响到电力设备的正常工作指标,而且还将大大地缩短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电压与额定电压相差越大,对电力设备造成的影响也将越大。电压偏差指的是实际运行电压与额定电压的差值与额定电压之间的比值,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电力设备的工作电压无法达到它的额定电压,但由于这二者之间相差不大,因此这对电力设备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中对电压允许的状况有着较详细的要求。在220千伏或220千伏以上的电网中,电压的正、负之间的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允许超过额定电压的10%;在6千伏左右的电网中,实际运行电压与额定电压之间的偏差允许范围在±7%之间;而在400伏的电网中,实际运行电压与额定电压之间的允许偏差范围±10%之间。电厂的电压正偏差在220千伏,电压负偏差在6千伏与400伏之间。因此,电厂在运作过程中应注意电压的大小,避免因电压超过规定的偏移范围而引起电力设备故障。当电厂的电压过高时,将会大大地降低降压变压器输出功率,导致整个电力系统无法正常运转。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电压过高的状况的话,发电机将会因触动保护装置而停止工作,这将导致供电区域无法获得电能。同时电压过高还将导致变压器的电流大幅度地增大,从而增加电力设备的损害,使电力设备出现不正常的发热,这将导致电力设备中的线路出现烧毁的现象,使整个电路出现瘫痪的现象。除电压过高之外,电压过低也将会对电厂的安全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电压过低将增大电动机的电流量,导致电动机的定子绕组因过热而出现老化的现象,这对电机的运转是很不利的,因此电厂在运行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电压的变化。

1.2 谐波对发电厂安全运行的威胁

随着我国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厂的电力系统开始大量使用非线性负载,虽然这能够使我国电厂更好地产生电能,但是随着大量非线性负载的增加,电厂的电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将受到谐波的危害。谐波是由于施加在电力设备中的电压与产生的电流之间未形成线性关系而导致的。

电厂中的谐波主要分为铁磁饱和型以及电子开关型。铁磁饱和型主要指电子设备中的铁芯设备的铁磁饱和性呈现非线性关系,例如变压器。而电子开关型指的是交流电与直流电换流的设备在工作期间产生谐波,较为典型的是电除尘的整流变。谐波的出现将增加电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损耗,对于电动机及变压器这类铁磁饱和型的设备而言,谐波不仅将增加设备的损耗而且还会带来过多的热量,当机器的热量超过设备的正常承受热量的范围时,将会导致电力设备出现老化的现象,甚至会使电力设备因热量过高而出现跳闸,导致城市的电路陷入瘫痪。除此之外,谐波还将导致电动机与变压器因震动而使设备零件出现松动的现象,这对电厂的安全运行将造成巨大的影响,还将影响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对于电子开关型的设备而言,例如,电感与电容将因谐波而出现谐振的现象,这将触动设备的保护装置,导致电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1.3 频率偏差对发电厂安全运行的威胁

电源与负电荷之间由于功率不同将会导致电子设备出现频率偏差,如果电力设备的工作频率与额定频率相差太多的话,这将大大地提高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几率。为此,我国在《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中对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做了严格的规范。对于一般电力系统的频率偏差的允许值是0.2赫兹,当频率偏差超过(50±0.2)赫兹时,电力设备将因频率异常而出现故障。在电厂运行过程中,发电机的频率将会因为大量负电荷的存在而迅速上升,这将导致电厂的辅机因工作频率以及电压的急剧升高而出现跳闸的现象,使系统与发电机出现解列,导致电厂无法正常运转。除此之外,频率偏差过大还将会导致汽轮机叶片出现剧烈震动,而长时间的震动将导致叶片断裂,使电力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2 促进电厂安全运行的相应解决措施

2.1 调整电压偏差

电压偏差对发电厂正常运行将造成巨大的影响,为了避免电压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发电厂可通过调整励磁系统的励磁电流来调整发电机的电压。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提前运行励磁系统或者滞后励磁系统的运行,使发电机能够始终输出有功电流,保证电力设备能够正常运行。电厂能够手动调整励磁系统的励磁电流,也可自动调整励磁电流,目前,电厂中通常使用AVR自动电压调整装置来调整电压大小。在电厂运行中,应密切注意电压的变化情况,当电压下降到厂用电压的5%时,电厂应立刻提高电压,如果电压长时间低于厂用电压的95%时,一些大型的设备将会停止工作。除了调整励磁电流之外,还可通过调整变压器的分接头来调整设备的电压。

2.2 减少谐波产生的相应措施

为了避免谐波对电力设备造成影响,电厂可通过二次谐波制动的方式来防止变压器因受到谐波电流的影响而出现保护动作。同时,电厂应在6千伏电源处安装谐波监视装置,通过对谐波的观察来发现谐波的运行规律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而可通过调整电力设备的运行方式来减少谐波的产生。除此之外,电厂还应定期检查电机端部的线棒的频率,使电机端部的频率始终在标准范围之内,这将大大地减少谐波的产生。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厂通过使用变频器控制的高压电机来避免谐波对电机造成的影响。电厂还可使用空间矢量控制法来避免谐波对电机的影响,这种空间电压矢量控制法是通过使用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机的理想圆磁通来控制逆变器,这将大大地降低电机在转动时产生的脉动,最终达到消除谐波的作用。

2.3 调整频率偏差

为了避免频率偏差对电力设备造成影响,我国大部分电厂都安装了一次调频装置来调整电力设备的工作频率,这种调频装置主要是通过调整机组负荷,使机组负荷的频率能够与电网频率保持一致,使机组的输出容量能够满足电网的输出要求。除此之外,发电厂还应在发电机中安装低频累加保护装置,避免发电机的汽轮机叶片因发生谐振而出现断裂。

这是由于发电机的叶轮机叶片的材料产生的疲劳是一个不可逆积累的过程,如果发电机在低频的条件下工作时间过长的话,汽轮机叶片将因持续疲劳而出现断裂,因此电厂应规定发电机在某个频率下的工作时间,当达到规定时间后,电厂应及时更换发电机,避免发电机出现故障而导致电力设备无法工作。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有了巨大的提高,人们对于电能的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电能质量不仅影响用户的用电质量,对于电厂的安全运行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使电厂能够安全运行,电厂的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电能质量的监督,使电能质量能够达到电厂正常运行的要求,当发现电能质量存在问题时,电厂的工作人员应立刻检查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我国的电厂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提高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洁.电能质量及其检测分析方法[J].工业,2016,(3).

第8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网络化,接触网,安全可靠性,措施

 

0 引言

近年来,南京市轨道交通迅速发展,2010年5月28日,南京地铁二号线和一号线南延线开通运营,新增运营里程约55.67km 。南京地铁也由单线运营模式正式步入网络化运营时代。所谓轨道交通的网络化是指将原来的独立的线路运输状态,或者落后的单一线路的简单运输状态,通过建设更多的相互联动的轨道交通线路,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联网和四通八达的立体运输状态,成为具有高效能传输、高资源共享、高技术支持的新地铁运营状态。

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后,由于其运行线路的复杂,运营规模的加大,使得地铁运营的安全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组成部分中,接触网系统是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设备大部分是露天布置,零部件长期处于大张力、频繁震动的工作状态,并且还要承受频繁的抬升摩擦和不可预测物的脱落侵入,在这样苛刻的运行条件下,接触网系统又由于各方条件所限,不可能做到热备用,接触网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对地铁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这里,讨论网络化运营时代如何保证接触网的安全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1 保证接触网安全可靠的措施

结合南京地铁接触网的做法措施,浅谈下网络化运营接触网应采取的几个方面的措施.

1.1 设备维修方面,推广和实行状态修

地铁网络化运营后,接触网设备数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并进一步复杂化,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好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设备的维修方式大致经历了事后维修(事故修)、定期预防维修(定期修)以及状态检测预知维修(状态修)3个阶段。其中状态修因为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节省维修费用,保证设备安全,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工作量,从而受到高度重视并将其最为维修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谓状态修,就是在设备工作寿命期内,对运行设备按规定的状态值来监测其运行状态,只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值在规定的状态值内,就不检修;当设备的运行状态值超出规定的状态值时,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规定的工艺标准进行检修,使其恢复到规定的状态值内继续运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状态修与原周期修相比具有不失修、不提前修、避免重复检修等优点。

为了使接触网设备能够满足需要,状态修针对接触网的各种设备制定出具体的标准,可用3个具体的指标来衡量。

标准运行状态值: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值一般是根据设计规定的技术条件及规程规定的标准值来确定。

安全运行状态值:设备在该值内运行是绝对安全的。该值一般根据技术条件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来确定。

状态限界值:该值为一临界值,当设备运行状态超过安全运行状态值,但仍在状态限界值内运行时,其出故障的概率应小于事先规定的值。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该值一般由运行实践来确定。例如南京地铁一号线柔性接触网设计曲线拉出值为250mm,允许误差±30mm。其中250mm 为标准运行状态值,允许误差±30mm为安全运行状态值,最大不超过300mm就是状态限界值。

图1 接触网状态修区域示意图

区域表示属于设备量值正常范围; 区域表示超出安全运行值时,按照超限恢复时间规定组织检修,使其恢复到规定的安全运行值内,并尽可能接近标准值继续运行;图案范围外区域表示超出规定限界值时,立即组织检修,使其恢复到规定的安全运行值内,并尽可能接近标准值继续运行。

1.2 故障抢修方面,建立模型加强演练

根据国内外一些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维修经验,结合南京地铁这几年接触网的检修总结,一般认为接触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典型故障,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常见故障,总结归类后,建立故障模型。

图2 接触网典型故障组织结构图

弓网故障:主要是指受电弓和接触网不能正常接触而导致的故障,如打弓,钻弓,剐弓等。主要是因为接触网随外界环境气温、风速、线路条件等的影响,不稳定特性显著,导致接触网技术参数发生变化。针对这类故障,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对接触网关键部位如定位装置,线岔,锚段关节措施,补偿装置等技术参数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措施,即可有效减少弓网故障的发生。

电气联接方面故障:主要是指接触网一些线索的烧伤,如吊弦、吊索、电连接等烧伤,接触网带电部分对接地体放电,以及一些绝缘设备绝缘性能的破坏,如绝缘子闪络放电,击穿等导致的电气联接方面的故障。针对这类故障,平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检查线索的状况,特别是雷雨季节着重检查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的动作情况,若发现异常,立即检修。

零部件损坏、老化、变形等引起的故障:这类故障主要指接触网设备零部件如:定位器,定位管,设备线夹,甚至是一些小的螺丝等细小零部件损坏,破旧引起的故障。针对这类故障,平时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细心做好检修工作,若发现异常,立即检修。

根据上述三种常见的故障模型,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抢险预案,并定期组织事故抢修演练,以便在真正遇到模型中的故障时,能加快抢修速度,提高抢修效率。目前,南京地铁已经制定了《接触网故障应急预案》、《接触网悬挂异物处理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对地铁行车的影响。

1.3 设备管理方面,结合实际创建特色

地铁网络化运营后,接触网设备管理工作也将面临着新的考验。一般来说,设备维修管理主要包括维修模式、策略选择和维修计划,这对安全、质量、运营成本的影响举足轻重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目前,常见的维修模式主要有:BM(事后维修)、CM(能力管理)、PM(预防性维修)、TPM(全面生产管理)、TQM(全面质量管理系统)、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等等,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的设备实际状况、资源配备情况,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将直接决定工作绩效与维护成本。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结合地铁设备系统多、技术专业分布广等特点,采用了全效率和全员参加的生产维护(TPM)的方式强化设备的基础保养,改善现场管理,以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RCM)模式,来分析设备状态和故障,从而力争实现设备效能提高,维修费用降低的目标。南京地铁接触网结合TPM和RCM的管理要求,以“8S”为切入点,查找问题、持续改善,并结合整理、整顿措施,清扫、清理维修场地,使得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有效降低了接触网故障发生率。而且近年来,南京地铁接触网未发生影响行车和运营的大事故。

1.4 人才培养方面,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在众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中接触网工种是一种特殊的工种,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而一个企业的员工队伍素质是制约技术运用、作业水平、接触网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南京地铁目前招聘的接触网新员工大多数是专业相近,实际并没有从事接触网工作经验的人员。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迫切需要这些新员工尽快掌握技能,立足本职岗位。为了尽快让新员工适应新角色,南京地铁接触网在运营分公司的统一指挥部署下,以“师带徒”、“无比五看技能比赛”和各种培训活动为载体,充分利用小行基地练兵线,促使新员工不断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目前,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作业锻炼,南京地铁接触网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年轻优秀的接触网技术和生产骨干,而他们也将成为地铁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2 结束语

目前,南京地铁已正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接触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设备之一,其安全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地铁的运行状态。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总结,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手段,全面提高检修维护水平,为接触网的安全运行夯实基础,为地铁的安全顺利运营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齐书志.北京地铁网络化条件下的安全运营风险与防控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3(2)

[2]张韬.接触网状态修工作的思考[J]. 铁道机车车辆.2004.4(2)

[3]田力.RCM和TPM——企业资产管理的理论基础[J].电力信息化.2004.2(11)

第9篇:运营安全分析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安防系统思科

一、网络安全

1、网络安全的概念。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中的各个部件、软件以及数据的安全,它是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存储、传输和使用的过程实现,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物理安全,即保障网络设备的安全,使其能够正常稳定地提供网络服务;二是逻辑安全,即保证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信息的安全性。2、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网络安全在现实生活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人为的和自然的因素,包括系统配置不当,计算机病毒木马,软件漏洞等,均会对网络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

二、网络安全防护

网络安全防护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该技术致力于解决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

针对网络上各种安全问题和隐患,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可以采用如下技术进行网络安全防护。

1、防火墙技术。防火墙是一种由软件和硬件结合构成的将内部网络与公用网络分隔开的隔离系统,用来在两个网络之间进行接入控制,从而可以防止非法用户访问和修改内部网络的数据,可以有效的将网络分隔开,确保内部网络安全。

2、数据加密技术。为了提高网络中传输的数据和信息的安全性,可以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重要的数据进行加密,防止机密信息被窃取泄露,其中常采用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对信息进行加密算法,从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加密保护。

3、入侵检测技术。通过入侵检测技术,可以对网络系统中的几个节点进行检测,通过分析采集的数据信息,判断网络中是否有不安全操作行为及是否遭到攻击。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的监测不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它能实时地对网络进行检测从而及时采取防护手段保护网络安全。

4、网络扫描技术。通过网络扫描技术,可以对复杂网络进行扫描从而发现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并及时对发现的漏洞进行相应的处理,采取必要的措施。网络扫描技术可以强化网络系统,是一种主动的防御策略,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强化来防止网络安全受到侵害。

5、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VPN)是一种在一定网络协议基础上,公网中逻辑上独立的专用网,通过虚拟专用网,用户可以通过公网中的虚拟专线实现数据的传输,从而保障了传输数据的安全性。

6、病毒防护技术。随着网络的发展,病毒的传播也变得更加迅速,对网络和计算机具有巨大危害。

三、思科网络安防系统

思科作为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作为一个在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领域的佼佼者,十分重视网络安全及防护,其用户遍及世界各地各大企业,领域涉及各个行业,可见其网络安防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思科的网络安全设计架构。安全域要在五个层次上隔离,即物理上隔离、逻辑上隔离、策略上隔离、应用上隔离、准入上隔离。而对网络安全域的划分需要对网络系统中各个设备进行集成化、模块化并实现阶梯式安全。

2、思科自防御网络。思科自防御网络是针对网络中的攻击和威胁进行识别、主动防御和应对的新型网络战略,通过三个阶段实现对网络的安全防护。(1)集成化的安全系统。(2)协作化的安全系统。(3)智能化的自适应安全系统。

3、思科SMB级安全网络平台。采用了思科自防御网络安全的组件,思科的SMB级安全网络平台还具备成本较低的优势,非常适合一些中小企业使用,这一经济有效的方案保证了连通性、简洁性、安全性以及可扩展性,能够帮助企业优化其运营,提升企业竞争力。

四、结语

计算机和网络的扩大与普及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网络中影响网络安全和稳定的因素也必将随之不断增加,人们越来越开始重视网络中数据信息的安全可靠性,因此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显现。

参考文献

[1]戴红,王海泉,黄坚.计算机网络安全,200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