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应用能力
数学课是高等院校中理工、经管类各专业学习的基础理论课,其开课目的在于培养各专业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质,也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近年来,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多彩纷呈,对数学基础课提出多元化、小型化、分散化的要求,同时要求精简学时提高效率。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自然也不例外。独立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这就对数学教师在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为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安全工程、物流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都开设了线性代数与概率论这门课程,学时安排48。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让学生在这48学时中把该学的知识掌握好,这是作为数学教师的我思考最多也是最难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是把两门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合而为一。不管是线性代数还是概率论(统计)都过于强调细节而将理工、经管等学科中所需要的丰富的数学内容排除在外。现有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教材偏重于“现成结论的应用”,而忽视了数学教育是引导学生实现数学再发现再创造的教育发展规律,“应用”这一块还应该在教学中强化。此外,由于没有数学实验缺乏实践的机会,使得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一些学生经常问老师数学有什么用,学生看不到应用就认为没有用,就没有了学习兴趣,这就影响到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这种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过于注重概念、定理的推导和证明,过于注重计算和解题的技巧,一味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导致学生觉得这门课程过于抽象无法理解,该学的学不到。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的学生本来抽象能力就不是很强,这样过于偏重证明和解题技巧的教学使他们非常难以接受。这完全不符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初衷。
原先的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都是两门单独的课程,各方面都不觉得有压力。但现在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只有48课时,“够用为度”不好把握。课时的严重压缩对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产生的教学压力非常大。
二、教学思考
根据上述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希望对做好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课程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一)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淡化理论,够用为度”为指导思想。传统的线性代数或者概率统计的教学过多地强调数学的严密性和理论的严谨性,教师花大量时间用于定理的证明、方法的推导或者解题技巧的讲解,只注重传授知识,往往缺乏对知识的学以致用。因此,教学效果一直不好,学生普遍感到学起来很吃力。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应用意识不强,只知道套公式套方法解书上的习题,这叫读死书。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在于它与其他学科的密切联系,没有了这种关系,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生不出有意义的问题和方法[1]。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不让学生了解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在本专业的应用,不提高学生用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显然不符合独立学院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应该重新调整、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淡化理论,突出基本,使学生学好该学的,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内容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强化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第一部分是线性代数。线性代数定理多、符号多、计算方法多且麻烦,且前后内容交错,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一学期下来学生都搞不清楚这些内容的联系,也不知道学了些什么、有什么用。其实在这四部分内容当中,行列式、矩阵、向量及向量组都是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基础。线性方程组才是线性代数这门课程的中心。因此,在线性代数这部分内容,首先确定以线性方程组为中心[2],在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中引入行列式和矩阵的概念,并以矩阵秩的概念给出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对任何一个线性方程组,在有解的情况下,我们都能利用初等变换求出它的全部解。那么在线性方程组有无穷多个解的情况下,解与解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能否利用有限个解表示这无穷多个解呢?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必须讨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的有关理论。由此可见,以线性方程组为主,可以将行列式、矩阵、向量组等概念联系起来。这层关系必须给学生指明。其次可讲一次线性方程组的应用专题,结合学生的专业性质,选取一些应用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线性代数的应用点,同时培养学生应用线性代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第二部分是概率论(统计)。概率论(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一门数学课程。理论严谨,应用广泛,是理工和经管类部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会下定决心学好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基本概念和方法外,还可融入很多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因为概率论(统计)的产生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1.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案例教学。
学生普遍感觉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教学枯燥乏味,缘由就是教学太过抽象,教学方法单一。可在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起来。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可引入线性方程组在各学科中的应用,如(工科专业)在物理电路中的应用、(经济管理专业)在经济平衡中的应用、在减肥食谱中的应用,等等。结合专业特点,讲讲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可以拉近课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原来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2.变填鸭式教学为互动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思考性和启发性都很强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自己分析、研究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3]。在线性方程组的应用专题或假设检验中,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对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作出假设,求解问题。
(三)编制课程学习指导书
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这门课程开课已久,但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的课程学习指导书倒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可编制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的学习指导书,在书中不仅要列出知识要点,而且要编制配套的例题和习题,辅导学生学好这门课。
三、结语
“要给学生一桶水,老师先要有十桶水”。如果要做好线性代数与概率论(统计)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就一定要多下苦功。教学相长,除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进外,教学还需要学生的主动配合。希望教师在实践中能多总结出一些教学经验,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探索[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84-86.
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从而提升院校教育的整体效益,是院校对用人的服务能力和综合影响力的体现。目前,任职教育规模都不是很大,整体效益也不够理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以部分替代教师的职能,使教师有精力培养更多的学生,较大程度地提高师生比,扩大学校的规模,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还有利于学校开展其他形式的教学服务活动与科研交流活动,从而使学校对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自身发展,取得更好的整体效益。另外,任职教育是当前提高人才素质的一个基本途径,未来的教育将更多地向学生的终身职业教育倾斜。由于大多数用人单位难以脱岗进行集中的学习培训,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其先进灵活、及时实用等的特性,区别不同的教育者,随时随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可有效地完善参加培训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提高其工作能力。此外,现代教育技术还会影响到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的调整与改革,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促使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估更加科学化,提高任职教育整体效益。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提高任职教育质量
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呈多样化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任职教育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是同一模式、同一要求的,而是根据任职需求和具体条件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应用层次,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目前,教育技术的应用大体上有以下五种模式:一是基于传统教学媒体(以视听设备为主)的“常规模式”;二是基于卫星通信技术的“远距离教学摸式”;三是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多媒体模式”;四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模式”;五是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模式”;其中常规模式不论是学历教育还是任职教育,在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技术的应用模式。在重视“常规模式”的同时,应加速发展“多媒体模式”、“网络模式”、“虚拟现实模式”,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在院校教育活动中,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对于基础理论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模式和网络模式,对于专业课教学还应适当引入虚拟现实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任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任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任职教育涉及大量科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要求给学习者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现代教育技术是表现它们非常理想的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深入挖掘教学潜力,改进教学方法,可以科学地缩短学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满足社会教育培训的需要。
三、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给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带来了深刻变革。基于此,以其在具体课程教学中应用为例,分析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岩土工程测试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迅速进入到教学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推动着教育教学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培养创新性人才等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针对大学实践强的学科,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育模式带来了深刻变革。本文以高校《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为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对大学课堂的影响,以及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对课堂的有利作用。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质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指导,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包括音像试听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对各种教学方式所需的教学资源与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的优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现代教育技术主要包括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及现代教育技术。
1.网络技术。网络技术可以把各地的教育信息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教学资源实现共享,教学交流方式多样化,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模式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教育的多样化、自主化、全民化、终身化、国际化成为可能。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处理中心和应用多种数字化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人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使得教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试听感官吸收信息,尤其是对一些在现实情况中无法展示的、不能体验的教学内容来说尤为重要。多媒体教学正成为大学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尤其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3.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的交叉,需要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研究理论。教育技术交叉学科的特性决定了其研究和实践主体的多元化,协作将成为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特色。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1《.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课程特点。岩土工程是利用土力学、岩体力学及工程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各类土建工程中涉及岩土体的利用、整治和改造问题而进行的系统工作。岩土工程测试是岩土工程中的测试手段,是岩土力学理论变成现实的必要条件,推进岩土工程理论的发展;保证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提高工程效益,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岩土工程测试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岩体力学试验、原位测试、原型试验和现场监测等,涉及学科多、工程领域广,因此具有课程内容极大丰富性、实践性极强、经验性强等特点。
2.现代教育技术的选择应用。《岩土工程测试与监测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建筑方向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一般设置32或48学时,但这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土力学、基础工程、岩体力学、工程地质学、地基处理、建筑抗震、钻探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建筑工程、边坡工程等。例如,在讲解边坡工程监测这一章时,按课程进度安排,一般为2~3个学时,如果按照板书教学,将很难完成教学内容,同时,本科生很少到过边坡工程现场,课堂上讲解的理论描述对学生来说近似“听天书”,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授课教师也很难把知识点讲清楚。最终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会相差甚远。因此,笔者在准备课程中,计划先对边坡工程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先让学生对边坡及相关结构物有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讲解边坡工程监测的相关的理论,最后进行监测案例讲解。鉴于需要讲解的内容较多,所以充分应用网络技术,将边坡基础理论及对应的经典图片、边坡工程检测相关规范、理论及案例综合在一起,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展出。根据三维滑坡示意图可以很清晰地讲解边坡要素,学生易于接受和记忆,同时配一些边坡现场的图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大量图片向学生展示边坡的治理工程。笔者在完成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完成理论教学和图片教学以及视频教学,同时通过网络通讯方式进行答疑。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学生反响较好,到课率达到95%。
四、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使教学信息处理数字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丰富了课堂内容和学习交流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水平、教学效率及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使得教师的角色变为指导者,多媒体变成认识工具,构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
作者:刘永莉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路面与岩土系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时推进我国教育深化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意义通过对我国当前高等师范院校普遮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实施途径.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和国际教育界的基本共识,而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技术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全面提高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未来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基地”,在师范生中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对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如何结合师范院校普遍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来加强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教育技术能力培养途径,是当前各高等师范院校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学》(或电化教育学)公共课,在师范生中进行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相关技能的培养,成为师范学生系统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思想理念的主要途径.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同时也落实了部分高校信息技术培训和普及问题,提高了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师范生的创新精神和媒体操作技能.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开设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1因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所需的硬件条件不足,媒体设备数量有限,部分课程内容只限于观摩、介绍,不能够满足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践的需要.媒体设备更新滞后,导致教师和书本上提到的先进媒体或一些新功能新配置只能以展示图片或功能介绍的形式从表面和形式上让学生去了解,无法实现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培养能力的真正目的.
1.2大部分师范院校以选修的形式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有的学校甚至不根据文科和理科甚至专业来分班教学,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基础参差不齐,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较大,而不能够根据学生们的特点和学科应用需要来进行针对性的深人学习和指导,制约了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1.3各学校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和媒体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培养标准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课程内容相差较大,有的学校侧重计算机常用软件知识的培养,有的学校侧重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有的学校仅侧重媒体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师范生对教育技术这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误区.
1.4当前师范院校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来实施,导致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存在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相分离、割裂的现象阎.同时,学校整体也存在着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传统教学环境之间割裂并存的现象,不利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促进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实施途径
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当今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促进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武器.可见,把握好师范院校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成功教学的意义重大.在深人分析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师范院校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促进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2.1正确定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多.当前一些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师为了迎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将教育技术理论相关的教学内容缩小,加大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一些媒体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力度,使得许多学生误以为教育技术主要涉及媒体应用的实践技巧,轻视媒体运用背后的支撑理念,忽视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正确把握.从而制约了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平衡发展.
那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到底应该如何培养呢?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间,该标准的建立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也为高等院校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培养的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_该标准分别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个方面详细说明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和要求,笔者认为,在当前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我们应围绕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等三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并全面渗透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三方面的指标,使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呈现出既分离又融合的形式,从而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
2.2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架构是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之前,通常要求学生已修完教育学、心理学和计算机基础等三门先导课程.在此基础上,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应重点围绕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教育技术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等三大模块来教学其中教育技术理论教学应围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创新思维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三个重要理论来开展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再贯穿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所涉及到的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来进行讲授这样,既能满足少学时内包容重要的理论知识讲授需要的同时,又能突出教育技术学科区别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科理论特色;教育技术基本技能教学主要包括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使用方法,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制作等技能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通常以实践操作为主,强调现有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重组和合理配置使用,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反思能力,正确理解技术和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的重点是在前两大模块知识的学习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结合各种优秀的整合案例和学生的学科特点和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提高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贯穿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反思
目前,高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普遍存在着以传统教学方式来讲授和介绍新型教学模式的现象,这给学生灌输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们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所提到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具体应用和实施只能单纯建立在理论推导和凭空想象上,甚至部分学生开始对教师所讲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手段的可操作性和具体实施策略提出了质疑,导致学生在这些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手段的具体应用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模糊的认识甚至误区.比如,教师课堂中讲授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主题式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等很多不同的最新学习模式,但是在真正的课堂中却很少用到它,这样学生只能从表面上去理解这些新的学习模式的含义,而无法真正理解其运用背后的深远意义和具体实施步骤和策略.因此,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中,首先要改变的是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以真正的行动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所在,为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反思中理解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内涵和深远意义创造有利的条件.
2.4加强软硬件建设,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当前,不少师范院校仍然存在设备更新滞后,设备数量不足,不能够满足学生们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情况.学校在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学生的硬件教学条件的同时还要提倡现有设备的优化配置和合理重组,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可以借助免费网络资源(如,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和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网站资源、教育技术通讯、中小学学科资源网站)和网络平台(如,博克、免费论坛、moodel)等来建立学习资源库.该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现代教育技术与专业学科整合综合实践教学模块来逐步完善.通过一轮又一轮班级学生们的作品来不断扩充优秀案例和学习资源,并进行适当的填补和更新,进行合理的知识管理,逐渐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协作交流活动来完善软件资源的建设.学生们不仅是学习者还作为学习的主人来承担部分学习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任务.这样的学习不仅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扩展提供帮助,还能从整体上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2.5通过学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营造全校范围内推动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氛围
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形成一种教育信息生态_阎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不能够仅仅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实现.能力的发展还需要实践和体验,文化氛围中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种实践和体验需要建立在学校范围内的教育信息生态的基础之上.这种学校范围内的教育信息生态应满足:一是建立优秀的教师队伍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师范生在教育技术条件下进行体验式学习,培养他们应用教育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专业课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二是借助校园网和网络平台等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网络学习共同体,把优秀的资源和课件、案例等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重组,为学生提供个别化学习和协作交流扩展知识的平台;三是在整个学校管理体制上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渗透,鼓励各种学校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打破现代教育技术环境和传统教学环境之间割裂并存的现象,成为整个师范院校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最终实现学校信息生态中教育技术的消融.
高职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改变了传统知识的传输形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首先,高职院校可以利用远程教育系统,制作实践教学课件来开设需要付费的课程,可以有效的利用资源,让远距离教学变为可能,同时还能够筹措经费。其次,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联合的方式来筹集资金,让企业看到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的能力,愿意提供资金给学校购买相关的设备,并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企业也可以从培训的学生中选出适合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从而实现双赢。如此以来,学校通过自身投资,并向社会筹措资金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学校教学的顺利发展,也能缓解学校投入新技术的资金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建设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加大改革力度,促进“双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步伐。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双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促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更好运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就明确表示,要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促进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丰富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断提升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要实行专兼职结合,到企事业单位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让他们将自身的工作经验传递到学校中来,适应学校培育具有实践能力学生的需要。最后,为了实现教师一专多能的目的,应当让专业课教师和基础课教师实现良性过度,不强调二者之间的界限。通过《意见》我们可以得知,高职院校培育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势在必行,也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尽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在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应用起来,但绝大部分教师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教育技术的应用上都难以完全适应。甚至有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实现教学。事实上,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就必须先具备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关注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动态,并将其运用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来,而不是仅仅学习一些多媒体教学技巧或者计算机应用技巧就可以达到的。因此,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时,要先让教师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尽管将多媒体等教学技术运用到了课堂中来,但是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教师教学的内容,教师的作用和地位不会因为运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而替代,反而显得更为关键,特别是教师选择哪种媒体进行教学,采用何种模式和方法,都更值得深思和探讨。其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必须明白培训的目标是什么,培训的侧重点在哪里。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因此在培训时应当注重教师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两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对教师进行综合素养的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合理、科学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创新。
三、高职实践教学中全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关键词]体育师范生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 公共课教学体系 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063-04
教育技术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即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依据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和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和设计,以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目的。我国师范生逐步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国内绝大部分体育师范专业也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目前传统的课程内容对培养体育师范生的教育技能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试图对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进行重建,以促进体育师范生的专业化发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04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称“能力标准”),这个标准从制度上保证了广大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技术专业技能。有些研究者从“能力标准”出发,从理论素养、情意素养和情感素养三个方面对师范生应该具备的教育技能提出了要求。为了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各师范院校逐步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体育师范生也不例外。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体育师范生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着如下共性问题:
1 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与体育教学脱节。综合性师范院校和部分体育院校对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内容与其他普通师范生开设的内容基本相同,与体育教学有一定的脱节,缺乏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不能和体育课程结合起来的话,对体育师范生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从我们与学生对该课程的意见与建议访谈中得到了证实。
2 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与实训环节比较少。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主要是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能,提高准教师的授课水平,不仅教授学生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教学技能和媒体技能。但是我们发现: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实践环节比较少,老师讲授的比较多,学生动手的比较少。教学评价对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不少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考核形式以单一的闭卷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动手技能的评价。这样一来,在这唯一的教育技能培养的课程中却很难真正提高体育师范生教育技能,致使其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都比较薄弱。
(二)研究意义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新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培养体育师范生较强的教育技能,即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教育技术知识与技能和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简单地说就是要让体育师范生能够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方法和理念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之中,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
本研究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具有体育特色的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体系,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运用教育技术实施教学的能力、媒体制作能力,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授课能力,增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构建体育师范生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
要以“能力标准”为基点,结合体育教育的实际需求,借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内容设计,本着“重视实践教学、重视技能培养”的原则设计开发具有体育特色的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教学体系。
(一)突出体育特色
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教学目标看,体育教学主要是动作技能和态度观念领域的学习,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意识,增强学生运动项目技能和技巧。从教学环境看,体育课程一般在室外进行得比较多,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环境与其他课程教学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课程内容设计上必须与体育相结合,只有突出体育特色的教学体系才能得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喜爱。
(二)重视技能与实践
对体育师范生来说,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技能,并且把技能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才是他们最需要的。同时,体育师范生特征之一就是爱动,他们希望每节课都有相关的任务,只有动手操作的内容他们才会有兴趣。为此,在做课程内容设计时,要增加技能训练与实践环节的比例,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
(三)以混合式学习为理论基础
所谓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c-Learning)的优势和网络学习(c-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它包含了内容上的混合和形式上的混合,主要包括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学习的混合、各种不同信息传输媒体的混合、自定步调与实时协作学习的混合等。
三、体育师范生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教学体系的建构
(一)凸显体育特色的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教学内容结构
为了提高体育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效果,重构体育师范生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内容至关重要。我们依据“能力标准”,借鉴相关师范生课程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体育师范生现代体育教育技术的教学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二)体育师范生现代体育教育技术课程知识结构
依据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教学内容结构,我们编制了体育师范生现代体育教育技术课程知识结构(如表1所示)。该课程知识结构从知识模块、知识内容和学习目标三个维度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准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以促进信息技术与体育学科的有效整合,切实提高体育则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三)体育师范生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实践教学结构
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师范生来说,技能培养至关重要。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体育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实践环节与实训环节匮乏,因此要增加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实践教学比例。实践环节必须严格设置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之余,进行具体实践操作,在操作中掌握教育技术技能,尤其注重学生教学设计能力、课件制作能力、课堂授课能力、媒体选择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控制在3:7左右较为合适,只有注重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依据现代体育教育技术教学内容结构我们编制了实践教学结构,如表2所示。
(四)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在整个课程教学之中,混合式学习是多种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单一的相加,是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理论和学习媒体进行科学的融合(如图2所示)。根据授课内容要让学生将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环境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学习形式可以是课堂教学、实践操作教学、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在学习策略上可以采用反复强化、认知理解、主动建构等。
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的应用。在每节课开始时用多媒体元素创建一个学习情景,可以是图片、视频或动画,也可以是一个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游戏。采用情景创设的策略能引起体育师范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在技能课程学习中,采用大量的案例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能让学生在实际案例和完成任务当中习得技能。在态度意识目标学习过程中,由老师事先设置好的开放式话题引入课堂,进行分组讨论和汇总,实现课堂的师生与生生互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
(五)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构建体育师范生教育技能的多元评价体系。在现代体育教育技术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大量的课件开发、技能训练等过程巩固学习成果。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应改变原有单一的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评价内容可以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形式上可针对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设计成果等具体内容分别进行笔试、上机考试、成果展示评比,评价主体可以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式(如图3所示)。
(六)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现代体育教育技术在线学习平台设计
混合式学习成败的关键就是它的支持环境是否科学合理,为此,要以学习活动为核心,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成果和师生交流等功能集成为一体,构建一个功能齐全的在线学习平台(如图4所示)。
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在线学习、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向老师请教答疑、获得学习资源、下载和提交作业、展示学习成果等;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管理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接收学生作业等。
参考文献:
[1]杨九民等,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09,(1)
[2]程士钧,现代体育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5
[3]李广宁,中美高校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课程特征比较[J],江南大学学报,2009,(4)
[4]黄波,刘冬梅,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体育学刊,2010,(6)
[5]张桂兰,李艳翎,体育教育专业理沦学科与技术学科课程设置改革的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9,(5)
[6]罗滨,朱云东,王卫娜,《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9,(6)
[7]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5)
[8]刘珍,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专业和领域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视听教育运动”。从1963年到1994年,美国教育技术界对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定义;而我国学者在多年的研究和实践中也对教育技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李克栋教授在1997年3月提出:“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是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以现代教育技术和学习理论为基础,研究的是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其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和相关高新技术创立新的教学模式,其最终目的在于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课程教学活动的支持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教育技术主要从硬件和技术、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资源、文化和思维等四个方面提供支持。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对硬件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在设置标准的多媒体教室、演播室,通过计算机网络及传输系统的设计、运用和维护,为教学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对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的支持
即对教学中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的研究。教育技术的应用为创造个别化学习和组织学习的教学提供方便,为师生交互、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在完成以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起着很大作用。
3.对教学资源方面的支持
在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的研究中,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视听资料,为网上教学和远程教育提供更好的条件,为教育教学创造新的资源,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好的应用。
4.对文化和思维方面的支持
视听文化主要是指超媒体和超链接组织知识的方式,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研究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已无法满足于技术的简单应用,教育技术所支持的学习环境将真正体现出开放、共享、交互、协作等特点,更注重学习内部的情感等因素,也更注重社会交互在学习中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方法,从文化和思维及知识组织方式的角度支持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使教学资源的应用过程得到最优化,从而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播的过程,它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学生、教学评价等五个部分,教师是知识的主动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合理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应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学媒体,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系统化的设计。
目前,基础课程教学基本上包括黑板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两种。相对而言,多媒体教学由于采用了光、电、图、文等技术,使教学内容直观易懂、生动活泼,可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但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太短,学生的思维容易被打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容易产生疲劳等,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教师的表现力和对学生的感染力也会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注视屏幕而大大降低,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不管是使用黑板还是使用多媒体,基础课程教学都可归纳为“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由教师组织、监控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其缺点在基础课程教学中尤为突出。
大学专业课程(包括基础课程在内)教学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上课信息量大,这就难以兼顾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师生面对面的方式,使很多学生不愿发表个人意见,造成教与学交流不足,教学效果反馈不及时。另外,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基础教学内容与时展相比相对落后,知识信息量相对不足,而同一课件、同一教材也难以适应不同接受程度、不同学习兴趣的学生,造成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下降。
目前倡导的网络教育就是将教学内容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处理、制作并进行远程传输和学习的过程,对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完善作用。
网络教学包括资源库内容的建设、资源库管理平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包括课程教学介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修改、图片及影像资料的收集、思考题与讨论题的布置、有关课程内容的网上文献资料、相关基础教学网站链接和课程发展信息等相关内容。教学资源库建成后,教师就可将课件放到网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减轻学生上课记笔记的压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更专注于教师的讲解与分析,课下可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复习。
依托学校的网络教学资源建立的师生互动交流模式,以课件和教材作为学习的基础,在网络交流、网络文献资料和教学内容信息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加大课程难度,满足不同学习层次、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与教师讨论问题,又可以使教师及时收到教学反馈,为师生充分交流提供平台,有效地弥补目前教学中教与学交流太少的不足。
三、现代教育技术对基础课程教学的促进作用
基础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未来的发展密不可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基础课程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已成为教学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各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优化了教学过程、改善了教学效果,计算机多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探索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可以说,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使教学手段逐渐多样、教学内容更加广泛。目前的基础课程教学融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了新的视听语言,为教育教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基础课程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极大地拓展了专业知识的空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前进,也带动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最明显的是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愈来愈大,已成为现代技术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开展教学,避免了像以前那样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很大的工作量,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层次、多角度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使教学更富有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理想的学习环境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中形成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画面和视听效果,强化学生的感知力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依据学科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相关信息,不断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使学生真正成为符合时展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5-8447-02
现代教育技术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自我的不断创新推动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也同时面临着面向现代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合理调整。职业教育是注重学生的技能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本领,以及作为一个合格职业人的综合素质,其优势是可以让学员在毕业后就可以到企业工作。做为职业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问题在于如何科学地有效地按照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培养出符合行业、企业及市场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以此大力推进泰州职业教育的发展。
1 现代教育技术的“四模二型”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有以下4种模式: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2)多媒体自主化学习模式;3)计算机虚拟教学模式;4)远程教学模式。
这四种教学模式归为两大类型:演示型和交互型。演示型便于课堂教学,更多地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共性,有利于开展合作性学习;交互型更多地面向学生个体,给不同认知型的学生分别准备相应的认知材料,设置不同的认知路径,便于在计算机室或课外选择性地使用。
2 现代教育技术的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从教学内容上看,现代教育技术将音、图、多媒体等融于一体,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异常丰富和充实,信息表现得形象生动且更具吸引力。而传统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和生活联系不够紧密,表现形式单一,难以上学生有感官认识。
2)从教学模式上看,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大的教学体系,因为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可以让师生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既能够充分发挥个体的特点进行自主学习,又能让学生成为一个团队的一分子,充分和其他同学进行相互协作,共同编辑学习的信息。而传统教学模式局限于教师一对多的讲授,不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3)从教学规律上看,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表现形式方面展现也出了多样化、网络化的特点,而传统教学规律则更多的体现出知识结构线性,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认知规律。
4)从教学手段上看,现代教育技术更多采用的是以电子白板为中心,电子教室为辅助教学软件的一体化的富媒体教学系统。而传统教学手段多数为一支粉笔一节课的单一教学手段。
3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地位
职业教育是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与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地位平行的四大教育板块之一。它肩负着为社会培养转型升级所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及管理等各方面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当前国家、省、市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解决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每年一度的信息化教学大赛由国家教育部主办,得到了社会各届人世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模具的制造工艺,如果用传统教学方法来讲解,那学生听课的兴趣和教学的效果显然会达不到要求,只有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通过信息化教学软件的使用才能解决当下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实体设备不足,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为国家现代化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发展输送了一大批实用型、技术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职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①重视教育硬件建设,忽视教学软件建设;
②信息化水平总体较低,教学辅教而不辅学;
③设备配置率低,使用效率低。
因此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既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一种必然选择。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②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是创新教学模式的内在;
③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技能性人才的根本要求。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相比,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传统的平面课堂转变为富媒体化的立体课堂,教师同时也进行着角色的转变,即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协作者和促进者,变信息的提供者为信息的引导者。学生在文体课堂中与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互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效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全面推进远程职业教育,完善了终身教学体系
远程教育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作为一种手段可以丰富职业教育,但不会取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强调教学过程的技能训练,要体现做中学、学中做,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设备不足的情况下要能够模拟实习场所、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远程教育可以着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
4 现代教育技术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1)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材和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惟一途径,网络特别是移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由单一的课堂教学向多方位多途径方向发展。
2)促进了职业学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过程的培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不仅仅让学生掌握将来就业需要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生涯才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3)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环境的转变
为了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职业教育中,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软硬件的建设。如今的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现代化的验收也促使各职业学校自我进行了转变,更多的教室配备了电子白板,投影仪,音箱,多媒体计算机等,使得教学环境变得更立体、更符合时代的气息,更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5 结束语
职业教育要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贯彻以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培养职业学校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发现可以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的问题,使职业教育更适应社会转型升级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桑新民.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创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3(9).
[2] 何济玲,江玲,陈仕品.面向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J]. 现代教育技术,2011(3).
关键词 高职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87-03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基层和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主要特点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特点。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实际的,是要适应具体职业的。那么对于高职学院中的师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而言,目的是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能力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与教辅人员。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该专业开设了许多门课程,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是该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院校中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对于该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有的学生从入校学习该专业,一直到毕业,竟然不知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是干什么的,能干什么。部分学生也不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所以,上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对于该专业学生而言,非常的重要。同样,作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责任也很重大。由于本课程是理论授课,相对比较枯燥,内容比较抽象。而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对于学科性理论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对于该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
1 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
在教学内容上,改变以前完全依照教材的授课方式。要以社会的需要、学生群体的需要作为教学的基础,体现教与学、学与用的结合,可以依照教学大纲,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的需求、专业的发展,灵活地安排教学的内容。对教材的内容,可以大胆进行删减。同时结合多本教参,结合网络资源,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前沿的发展,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重要的知识。以此设计出合理的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内涵,了解该专业的发展动态;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真正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 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
在教学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为以培养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中,结合具体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情境教学,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讲到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中的建构主义理论的时候,就通过一张“鱼牛”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讲解故事,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知识的建构,讲解的故事都不同。最后由教师揭示图片所包含的故事,然后由此解释建构主义的真正涵义。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真正理解了知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问题探究的能力。
在讲述教学媒体的功能时,可以采用两种上课方式:一种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结合,讲解教学媒体;另外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即粉笔+黑板的方式进行讲解。在这种创设的情境中,可以让学生对两种教学方式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最终让学生理解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同时,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深刻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尽量营造生动、活泼、互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逐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科学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伴随着这一学习过程,学生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得到发展提高。
3 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采用教师讲授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还重点采用任务驱动法、提问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模拟练习法等。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但让学生获得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性的职业能力。
3.1 使用任务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课堂上一些重点、难点的内容,并不是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以任务的方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下进行探讨,进行思索,利用各种各样的资源去寻求答案。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下次课堂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解答,也可鼓励学生自由回答。等学生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说明,对重点部分进行强调。
如讲授“教学媒体”一章内容的时候,其中有对于“交互式电子白板”这个新型教学媒体的认识。由于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同时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学校也无法提供具体的媒体让学生去认识、操作,单凭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真正认识该媒体。所以在教学中,提前把该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各种资源来探讨该媒体的特点与功能。在后面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到讲台讲授自己的认识与理解。很多学生讲解得很详细,图文并茂,有的还通过视频进行讲解,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了该教学媒体的相关内容。通过该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并且提高了教学能力,为毕业之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了基础。
3.2 经常采用提问法,吸引学生注意力
因为针对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该课程是理论知识传授,比较枯燥、抽象,所以课堂会相对较沉闷,学生兴趣不足,很多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地保持集中。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经常采用提问法。提问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精心设计,尽量不要提问书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理解、发挥、建构、创新的教学内容作为问题,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的思考中。对于一些可以探讨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鼓励小组代表主动进行回答,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师生也可以继续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获得知识,获得学习的乐趣。通过经常的提问,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使用提问法的过程中,师生可以对问题进行探讨。让学生自由、自主发挥,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尝试角色扮演法,提高学生教学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专业,大多数学生走出校门后会走上教学岗位。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教学方法运用的能力,要强调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让学生毕业后可以很快适应教学岗位,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将教材上一些比较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分配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教学设计,然后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扮演教师进行知识讲解,教师和其他学生扮演学生。当学生讲解完后,师生可以进行探讨,对于分别扮演的角色进行分析。除了对于所讲知识的探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教学能力的探讨,包括语言表达的能力、讲解的能力、提问的能力、教学理论运用的能力、教学媒体使用的能力,等等。首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再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指出优点与不足,尽量以鼓励为主。
在整个学期的授课中,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种学习活动中,要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通过这种角色扮演,让学生直接参与到真正的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师生关系上进行改革
在师生关系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学生问题探究的引导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促进者。教师积极引导,以创造学习环境条件为主。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在课堂上尽量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经常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下,教师可以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除了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通过QQ、E-mail以及微博、微信等各种方式进行交流讨论,师生可以成为朋友。结合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与理解学生,创设自由的、宽松的、快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启发学生的经验和创造潜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尽量不去批评学生,以积极鼓励为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5 教学评价上进行改革
改变以往的仅以考试成绩来进行考核的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综合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即学生的成绩评定采用平时表现(包括平时作业、课堂出勤和实践情况)和期末考试结合的方法。课程的评价以学生学好为准,以学生能力明显提高为准。不仅要评价学生是否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等都是评价的内容。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作用,要求学习者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心得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分享。学习者首先可以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同时可以使教学者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使学习者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
不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让学生对教师做出评价,让学生指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不足,让学生对教师提出建议,以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师不仅要对学习者进行教学评价,还要积极进行自我评价,要对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不断反思,努力成为终身学习的优秀教师。
6 总结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对于高职院校中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当遵循高职教育理念,进行课程的开发与改革。以学习者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不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更要对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使学生不但拥有学科知识体系,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更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岗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聂俊龙.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2]王知非.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何克抗,郑永柏,等.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