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传统新闻学范文

传统新闻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新闻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传统新闻学

第1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你们好!

这是我第二次给你们写信了,不知道上一封信你们收到没有。记得上次写信的时间是去年的五月十七日,时隔一年后,又逢五月,我准备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与你们说说心里话。

首先我要问问你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尽管我看不见你们,但我感觉你们现在过得肯定很好。不是么?在全国人民的关心和帮助下,你们正在逐步过上往日的幸福、快乐的生活。大家都会相信汶川还会变成往日宁静的县城的,让我们共同期待那一天。

我还想说一说去年五月十二日发生的那场可怕的地震。我相信你们会终生难忘那个不平凡的日子,那个不平凡的护士节……

公元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十四时二十八分零六秒,平静的汶川县城突然颤动起来,那时,你们或许还在学校里吸收着知识的甘露;或许还在家中午睡;或许在院子里玩……总之,这场地震来的真是太突然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准备便被压在了厚厚的预制板下,那时,你们在废墟下十分慌张,于是,你们就用像唱歌、互相鼓励等方式来壮胆。最终,你们靠自己的毅力所幸活了下来。但是,你们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汶川县城;失去了爱你们的亲人;离开了亲爱的同学们;告别了可敬的老师……那时候,你们悲痛不已,感到没有活的希望。这场地震无疑对于你们来说是一场灾难,使你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你们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你们这个年龄的负担。全国人民为你们感到同情。

然而,事实出乎我的意料,你们非但没有继续痛苦下去,还乐观的去面对事实,并且克服了困难。这或许就是你们这一点感动了全国人民:人死了就不能再复活了;但家园毁了还可以再建,人活着就要好好活着,还要接着走完今后的路。

我曾经在一份杂志上看见过这样一段话:“九零后的少年儿童就像生长在蜜罐里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娇生惯养,没有经历过多少风雨,从来就没有吃过苦,遇到困难就知难而退,生活不能自理,以后肯定干不出什么大事。”我现在认为,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这只能代表极少数人,并不能代表全部。是的,这是错误的,而且大错特错。谁说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儿童无能?谁说我们不能自理?谁说我们知难而退?不!我们也是祖国的下一代,我们也能撑起半边天!

写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忽然停笔不写了,因为我无法用言语能描述你们的事迹。真的,我现在就是翻遍词典也找不出一个词来,我觉得,单单只用“英雄少年”这个词是否过于简单?

因为篇幅有限,也就只能写到这里了。我还有一肚子的话想与你们说,下次吧,有机会我还会继续给你们写信的。

我将要把这封信交给天空中的北斗星,让点点星光代表我对你们的爱,相约在今年的五月十二日夜晚,在汶川的老县城上空,北斗星会把这封信读给你们听的。

最后,请记住,一个远在山西省的四川籍十三岁男孩一直爱着你们,直到永远,永远……

第2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1   书,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而韵香;

  书,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而隽永;

  书,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而温婉;

  书,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而光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使我们使我们增长见识,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书可以提高我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书使我们变得有修养。书使我们。总之,书的作用数不胜数,样样都使我们使我们受益匪浅。

  中华文化传承千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屹立于世界的魂与根。这几天,我观看了节目——《国学小名士》,原本我以为只是单纯的比赛,但令我吃惊的是这单纯的背后竟蕴藏着国学经典的结晶碎片和那种美德的传承,并以一句句深刻的名言警句和国学名句激励着我们前进还让我们学以致用。

  比赛的第一个环节在五秒内答不上来就会淘汰并以名次来加分。第一轮环节中的关键词是花,并用古代诗词说出来,他们对古代国学诗词说的是头头是道,还能通过的这件事物绘声绘色的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感触,并且他们仿佛心中就藏着一本厚厚的书一种默默帮助他们的神灵,真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呀!第一个关节结束了,第一名竟然是那个让人觉得不可能的人,就像同学口中所说的:机会不辜负有准备的人。

  第二轮比赛又开始了,这是一场知识与智慧之间的较量,李白,李清照和白居易都来到了现场,并且根据10分,20分,30分来辨别难度,答对了便得分,而打错了则扣掉相应的分数,第一位选择了最高分30分,他目前是最低分25分,如果答错,结果不堪设想,成败在此一举。是他的勇气和信念支持着他,接着一位位选手开始依次答题,但是只有一个人答对了,成了最高分——60分……

  经过几次较量,让我们看到好像能得冠军的人可能到关键时刻就会掉链子,我们看似不能得冠军的人却一直奋勇向前,虽然本次失败了,但是通过他们的精神和决心,那种执着追求的精神会让他们成为明天的——冠军!

  古人的诗句也使我深受启发,像“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像这样的的句子还有很多很多,如从“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中我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我懂得了友情的分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明白了趁我还年少的时候要多努力学习,将来,当我们回首往事之时,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书是火花,能点燃心中之火 ;

  书是雨滴,能滋润荒凉之漠 ;

  书是信仰,能领导教徒之心 ;

  书是阳光,能照亮人生之路!

  书是知识的海洋,是力量的源泉;

  书是智慧的翅膀,是打开智慧的钥匙;

  书是生活的方向盘,是我们永远的导师!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吧!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2

  今天,看到着名画家华君武的一幅《假文盲》的漫画,使我感触很深。来源:作文网这幅漫画,及其有力地批击了社会上那些文化水平高,道德水平低的人群,尖锐地讽刺了有些人的极端利己的主义思想。

  一天傍晚,在马路边上,一个抱着婴儿的妇女,拿着几袋东西站在上面。寒风凛冽,天色阴沉,车站上的“母子上车处”显得十分显眼。母亲望了一下,咦?母子上车处里,怎么会有四个大男人在这呢?难道他们不识字吗?可是看他们绅士道衣冠楚楚的衣着打扮,怎么也不像一个文盲呀!

  母亲瞧了瞧他们,排最前头的那位大爷,胖墩墩的,穿着笔挺的大衣。他眯缝着双眼微微一抬,又耷拉下眼皮,没有丝毫反应。再看看第二个人,戴顶军帽,穿着军大衣,双手兜里,平视前方,旁若无人。第三位,矮矮的个子,戴着一顶十分时髦的帽子,闭着双眼,嘴角向下撇,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再瞅瞅最后一个人,简直无法形容。大个子,大皮衣,再加上一个大口罩,真是滑稽可笑。

  母亲提着嗓门儿,大声说:“难道你们不识字吗?这里是母子上车处呀!”可是,他们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时候,车来了。那几个男人一窝蜂地冲到车上。母亲看了看车里挤得满满的人群,又看了看怀里冷得发抖的孩子,年轻的母亲只好无奈地站在旁边,等待着下一班车的来临。

  英国的弗·培根先生讲过:“如果有一个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最有利于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公民。图中的那几个男人真的不识字吗?他们装聋作哑,面对寒风中的母子熟视无睹,毫无怜悯之心,真是让人痛心啊!为什么会有如此现象呢?这些人明明认识字,为什么要装成文盲呢?难道他们早已把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遗忘了吗?

  我要在这儿呼吁:让这样的”假文盲“消失吧,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3

  在我家楼里住着一位张爷爷,他那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传统美德事件,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几年前,我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楼里又脏又臭,小山似的垃圾堆就堆在楼门口,夏天的时候回引来许多的蚊苍,自从张爷爷看了小山似的垃圾堆不见了,而且他还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打扫楼道,还在楼门口对面的花坛里种上了一些美丽的花朵,这样不仅使小区增添了光彩,也美化了环境。像这样的张爷爷为人民服务的小事真是数不胜数。

  记得,有一次,放暑假的时候,当我翻开作业本正要写作业时,可我怎么也找不到我那新买的自动笔,我翻遍了抽屉怎么也找不到了。妈妈说:“你想一想,是不是刚才收拾抽屉时,把笔和废纸一起扔了,你赶快到一楼旁边的垃圾堆看看。”于是我找了一根棍,急忙跑到一楼垃圾堆里翻来翻去,正巧张爷爷看见了,问我:“你在找什么?”我也没回头说:“笔。”于是张爷爷马上把我手上的棍夺过来,翻了几下,也没找到,只见张爷爷在垃圾堆旁左翻右翻,也没找到,我说:“张爷爷,别找了,不要了。”“别着急,马上就找到了。”垃圾堆里很脏,我直往后退,可见张爷爷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似的,在那儿找了一会,终于帮我找到了,我对张爷爷说:“谢谢张爷爷!”张爷爷张着又黑又臭的手笑着说”“不用谢,快回去写作业吧!”

第3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赣州市文清实验学校六(一)班 彭诗?

灾区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是来自赣州的一位学生。地震发生后至今已经很久了,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关爱的包围下,你们生活的好吗?你们一定很快乐,因为在那里有许多关心和爱护你们的人,在这样好的环境下,我相信你们不仅没有耽误学习,而且还交到了许多朋友。我在电视里看见你们失去亲人是那样的痛苦,和其他小朋友们在一起做游戏是那样快乐,而是用微笑面对现实。

你们一定还在认真的学习,以前,你们天不亮就开始向学校出发,一里路,两里路……虽然求学之路是这样艰难,但是你们为了投入知识的海洋而坚持奋进,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持之以恒。可是地震却给了你们一次沉重的打击,它夺走了你们往日读书的教室,留下的只是一片废墟。可是你们的求学之路并没有因此而中断,祖国给你们搭起了一座座可移动的学校,重新让你们回到了知识的海洋。在那零时搭建的教室内,你们对学习的渴望和期盼感动着我。我看见,你们在零时搭建的学校内认认真真地读书,虽然你们的教室并没有我们的宽敞,你们却比我们的教室明亮的许多,因为那是你们散发出的光芒,那种锲而不舍,渴求上进的光芒,是你们从内心深处散发出一种对学习的渴望。你们这样用功读书,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救援人员们刨出泥土的时,我看见,一位死死握住钢笔不放的大哥哥,他一定是在精心地做自己的作业,当地震来临时,他可能想带着自己心爱的作业本逃出去的,可是,他没能逃过震魔的手掌。

我想,一定还有身受重伤的孩子,虽然你们的身体受到了折磨,但是你们一定会坚持下去,不会因为身残而痛苦。还有许许多多关心你们的人,你们一定会坚持下去,完成你们未完成的学业,实现你们未实现的梦想,探索你们没有触碰过的世界。祖国母亲没有放弃你们,我们仍然是一家人。

灾区的同学们,有时候,你们不免得会想起失去的亲人,想起来肯定会伤心,但是你们是坚强的,更会踏踏实实的走好生活的每一步,学习的每一步,因为你们的亲人在天国里会祝福着你们,他们一定会为你们而感到骄傲,为有你们这一群坚强的孩子而感到幸福,加油!我们一起努力吧,努力走好生活的每一步!

祝地震灾区的同学们:天天快乐,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4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你们好!

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对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致以沉重的悼念。

一年前,也就是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一带发生了罕见的里氏8.0级大地震。14时28分,一种山崩地裂的声音打破了沉静多年的大地。昨日美丽的家园,就在这短短的3分钟间被夷为平地。是这一天,让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

我知道,你们失去了家园,失去了学校,有的可能失去了亲人、老师、同学。但越是这样,你们就越得坚强!天灾打不垮我们,因为此时此刻13亿人民心手合一,铸造了一股无比坚定的意志力。

天灾无情人有情,虽然我不能到现场去慰问你我们,虽然相隔遥远,但我们的心永远连在一起,我们的情永远也割不断。同学们,请不要哭泣!你们失去了家人,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你们失去了家园,我们一起重建;你们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克服……天黑过后便是黎明;乌云散去便是晴天;大雨过后便见彩虹……虽然我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灾难,没有经历过生与死的较量,但是从你们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你们求生的欲望是多么强烈,可以看出你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多么强烈!是你们,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宝贵,让我懂得了活着是多么美好!

一切都会过去的!振作起来,我们祖国人民永远支持你们,我们是你们的坚强后盾。你们痛,我们有同样的痛,你们的忧伤让我们来扛!你们应该乐观看世界!

同学们,涓涓细流终汇成大海,拳拳爱心终融化坚冰。坚强一点,我们不可以改变命运,但我们可以不向命运低头;我们不可以阻止天灾降临,但我们可以不向天灾屈服……心连心,手牵手,让我们用爱心一起架起一座爱的桥梁吧!能力有限,爱心无限。我们的心永远与你们的心连在一起!

为了救援灾区人民,政府、国家和国外调集了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食品运往重灾区,使失去家园和家人的人们不再伤心、孤独。在大地震的救援中,更是有许多少年英雄:“敬礼男孩”郎铮,“可乐男孩”薛枭……无不值得我们学习、敬佩。

在这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你们生活的怎样?走出心理的阴影了吗?

通过看电视,我看到灾区已搭起了一座座蓝色的活动板房,临时的学校也已建了起来,人民的生活又有了保障。你们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笑容。你们现在学习一定比以前更加刻苦勤奋了吧,因为你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懂得了生命的宝贵,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你们一定会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更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我们将要在不久的将来挑起祖国的重担,祖国的美好明天在我们身上,灾区的明天会更好!

第5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这种传统的强调体育知识,忽视学生实际素质技能的体育教学方式,极大的限制了中学生的人际交往、独立活动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导致许多中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比较低,最终对学生学习的效率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其次,教学过程单调乏味。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借助相应的教学环境来发挥体育课堂教学优势,以多样、灵活、实用的体育教学手段让所有存在个体差异的中学生都可以通过相关手段实现其学习目标。要较好的保证中学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就要尽可能的避免盲目扩大以及过度强求遵守纪律、听从指挥以及步调一致现象的出现,以免出现体育教学目的错位的情况。而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普遍选择按部就班、机械的操练模式,使得中学体育教学的时效性大大降低,教学形式也较为单调、呆板、机械及乏味,大大降低了中学体育教学的质量及效率。再次,体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竞技体育过度强调体育活动对人体具有的各种改造作用,且强调身体活动各项能力的超越,这与人类自然生长规律及实际状况背道而驰,偏离了强身健体的实际目的。此外,竞技体育中技术要求较高、规则较为严密运动项目尽管增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严肃性,但是却不符合中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乏味、枯燥等感受,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

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特征

2.1教学方法出现较大转变。

新课标重点强调运动兴趣的培养、激发,终身体育运动意识的培养,这说明不管是体育教学内容,还是体育教学方法,中学体育教学都以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及体育素质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因为只有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给予重点关注及培养,学生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教学课堂当中,从而达到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2.2教学主体发生转变。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动性作用,强调体育教学课程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及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只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潜能给予重点关注,才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采取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

2.3指导思想更加具体化。

学校体育是体育教育最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是保证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因此,在实际的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有效的贯彻落实相关体育指导思想,并坚持健康为主的指导原则。尽管体育指导思想并未专门针对学校的体育教学,但健康为主的指导体育思想却是面向全部学校教育而提出的。体育教师只有转变过去唯体质论的落后思想,才能逐步向现今科学的健康唯上论靠拢,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作用。

3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比较分析

3.1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及信息化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强。

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适当、合理的室内体育教学课程是必须的,但是在上课时,体育老师要比室外体育更加用心,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中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对于已经习惯室外体育的学生来说,突然进行室内体育教育,必定会出现坐不住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借助教室中的多媒体来播放一些精彩、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赛事视频,并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趣闻、体育资讯进行交流,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但在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之中,室内体育的课程虽然比较多,但是教师却并未对室内体育的相关课堂计划进行积极、有效的改进及执行,从而使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呈现出死板、单调及不懂变通的现象。而在新课标之下,中学体育教学的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氛围更加和谐,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3.2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中学体育授课模式。

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尽管教师将体育形容的淋漓尽致,但是学生仍然难以亲身感受体育的魅力。在新课标下,要求教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互动,认真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计划,以便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堂,而这正是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所不具备的。

3.3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比传统中学体育教学更为活泼灵动。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呆板、灵动性较差,难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体育的欲望,导致许多学生不愿真正参与到体育课堂当中,从而难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的目的。但新课标下中学体育教学不严格按照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脱离了传统中学体育教学的死板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这时教师在加以相应的辅导、训练就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结束语

第6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传播媒介对于文学而言,是文本生产、传播、接受流程中必需的工具和载体,德国美学家韦尔施就认为:“有了传媒的表征,日常世界便愈益根据传媒的法则来框架自身。比如,它就正在适应快速切割、图像化和高节奏系列化的需要。这导致了传媒和日常逻辑的混合,至少是在那些唯有通过其传媒表征才被认知的现实之中。”①新兴技术媒介打破了以往文学纸媒精英的一元传播,影视媒介、数字化媒介的出现和普及让文学的传播更加多元化。新媒介的兴起不仅带来了写作工具和传播技术的进步,也导致了传统的文学场域发生了某种分化和裂变,促成了文学生态和文化身份一定程度上的转型。文学已经搭载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始与传统的印刷纸质文学分庭抗礼,并且大有拓展空间挤压纸质文学的势头。在新媒介语境中,媒介的中介性和工具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文学生产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和接受方式,自然也在影响着文学的生产机制。新媒体文学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文学场,在生产者、消费者、产品、传播中介、权力结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与以往主要依托纸质媒介的精英文学生产场和大众文学生产场大相径庭。新媒体文学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媒场域对于文学生产的限制,以往那种“霸占”文学生产与传播流通要道的情况正在被消解。文学与传播媒介之间相互作用正在构成新的生产关系场。文学力图借助新的媒介和新的传播模式来重新搭建自己的话语平台;而新兴媒介也正在逐渐交织成为一张庞大的网络,把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严密地罩在其中,传统文学不得不面临着新的电子艺术形式的挑战。毋庸置疑,文学传媒要素对于文学传播的每个具体阶段的影响力以及对于整个文学活动的意义是重大的。在迫使传统文学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传播媒介的变化也对文学的传播力起到了积极的提升作用。媒介日新月异的变化让文学通过纸媒、电子媒介等渠道在全世界更广阔的空间传播并发挥影响,使中国文学在走向世界、影响人类的欲望驱动下,开始参与到全球化的语境中来。不论是中国传统的经典作品,还是当下民间意识形态的个人化写作,都在新媒体时代借助媒体以及新的推介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由于作为载体的媒介出现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以往的传播空间被打破和拓展,全新的、多元化的、更丰富和立体的文学格局正在被构建。新媒体突破了传播的空间限制,开启了互动的领域,促使文学样式或写作样式更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介与推介活动直接与读者市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学不可避免地进入流通市场。由于以资本为纽带引进新的主体参与到文学生产的过程中,文学的生产活动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遵从市场规律的调节,为推介文学作品而采取的经营理念和手段也相应地给文学带来新的变化。因此,新媒介对艺术受众群体的进一步开拓,使包括传统文学在内的各种文学样式出现了新的景观,新媒体已经不单单是文学传播的新载体,同时也成为转变文学身份、文学生态与文学生产模式的重要工具。新媒介的互动功能和市场的选择功能,使文学接受者能够以文化市场主体的身份广泛参与到文学的场域中,拥有更多消费选择和发表评论的权力,文艺民主在市场的公平竞争中有了更多保障。同时,新媒介也严重地影响到了文学本身的构成,文学与媒介的关系已经完全打破了先前的主从关系,媒介已经影响到了文学的创作者、阅读者,甚至是文学评论者的思维与意识。新媒介通过其价值评估标准要求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必须符合媒介的传播特性和市场调节的法则,在为文学提供新的动力源的同时,也导致了作品类型化和模式化的趋势。新媒介在刺激起更多的文学消费欲望之余,不断地与文化市场合谋,以文学印刷文本为基点,覆盖到影视、游戏、广告等领域,正在逐渐培育着具有文学性质的生态链条或者说是产业链条。在混乱与生机并存的当前文学生态中,传统文学不仅要在夹缝中生存和发展,还应该积极地去适应新媒介的发展状态,改善和重塑文学生态,改变传播技术上处于劣势的现状,在新的文学生态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抓住蕴藏着文学发展的新契机,与大众文学、市场文学相互竞争、取长补短、相互渗透、竞相发展。

数字化新媒介的广泛应用,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等方面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说,从外部生存背景上,数字媒介不仅对文学这种艺术样式,就是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的渗透都已经是全方位的。然而,这不能成为导致文学存在方式大范围转向“数字化生存”的理由,不能使文学在技术与商业的双重压制下丧失自身文学性的原因。传统文学承载着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重任,媒介的技术性虽然改变了文学的阅读、写作和传播方式,但是文学所包含的人类对世界的审美判断与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承担的引领人类精神超越纯粹感性并向诗意升华的责任,不能因为传播媒介与传播态势的变化而逐渐趋于沦丧。虽然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写作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写作和传播更加便捷,文学创作几乎彻底趋向了大众,平民化与自由化的话语形式开始让读者习以为常。然而,文学主体过分泛化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削弱文学话语由于缺乏艺术体验和艺术思维而具备的文学性,可以说,这种“价值理性和意志自由的反面”从根本上说就是人被工具异化,是人在数字化面前的主体性的缺失,是“数字的知识化对意志自由的限制”②,这已经引起了有识之士的警惕。

二、传统文学与商业力量的博弈

在新的文学生态系统中,以往以权威面孔出现的作家、编辑的地位日渐式微,数字化的表意系统也让文学文本的符号面临随时被增改、删除的可能,文学的神圣性、严肃性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大众似乎可以不受多少约束就可以进入文学的领地狂欢,以往的文学秩序在变化中不得不面临重组。新媒介的发展毫不留情地改变了传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方式,文学的传播模式也开始依托纸质文本、影像文本、网络文本为媒介进行多元传播,虽然文学的诗意和隽永遭到新媒介无情的吞噬,但是不可否认,不同形态的媒体在文学传播中已经构成了共生互动的格局。与此同时,媒介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文学作品、文学期刊等文学传媒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新媒介由于具备快捷、经济、方便等技术优势,已经迅速并广泛渗透到公众的社会生活领域,并快速牢固地占据文艺市场的份额。由于伴随着电子书写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文学已经出现了产业化的趋势,这让文学的生产方式以及读者的阅读体验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观。“商业力量通过对文学价值评价尺度的改造,确立了一套从文学消费的终端———读者入手,完全以商业收益为终极标准的文学评价体系。通过这套评价体系,网络商业文学形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文学生产网络。在此系统中,文学产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形成了完整的生产———销售———消费的产业链条,并且,最终由市场反应亦即消费端形成了一只看不见的手,反过来决定生产环节的各产业要素。”③文学作品的文本风貌和结构形态在文学产业化的趋势中,必将出现写作的异化状态,而这种状态只能使创作主体丧失支配话语的权力,逐渐沦为罗列话语符号和关注所谓“排行榜”的“文奴”。传统文学表意的习惯模式基本是先验地预设了文学内容之于物质现实的依存性,作品一般以表现人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艺术审美关系为主旨,并且用独具魅力的文学语言去表征,以彰显对人生的终极追问、对彼岸的关注和对真、善、美向往的本性,这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法被取代的。#p#分页标题#e#

文学产业化的出现对文学外部环境的重塑以及对文学内部规律的渗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社会整体性的审美趣味和阅读兴趣势必会与产业的谋利性不断进行着博弈,这已成为一种无法避免的现实。然而,这种趋势对传统文学空间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将挤压传统文学原本并不宽敞的生存空间,使之相对狭小,并逐渐消解文学的尊宠地位;而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困境,传统文学可以通过对现代传媒的渗透,利用媒体的便利来扩展文学自己的生存空间,从而激活作家的创作欲望与创造精神。面对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想象性和易变性的新媒介,传统文学以往牢固的中心地位被边缘化了,以至于出现“文学终结”、“艺术死亡”的哀叹。在这种情况下,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的成功运作为传统文学带来了希望和生机。《大秦帝国》没有服膺于文学产业化的商业逻辑,而是打破了传统的文学文本从形式到内容与商业诉求并不相符的规律,主动利用纸质出版与网络、影视等媒介以及新的营销手段,将一部多达六部十一卷五百多万字的长篇历史文学巨著打造成了畅销类的文学作品,销售已逾十万套,一百一十多万册,改变了以往只有商业化的写作才能成为市场销售宠儿的惯例,成为一个传统文学经受市场考验的成功案例。《大秦帝国》的传播模式让我们重新审视,媒介的技术因素并非与文学完全对立,影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的崛起为文学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把握和利用好新媒介的传播智慧与传播平台既可以扩大传统文学的影响力,也可以为文学的生存创造出新的空间。在泛娱乐化的时代,新媒介的发展可以说一定程度上给传统文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力量,在扩大文学传播范围的同时,深化了文学的某些内涵并提升了其人文底蕴,更好地致力于人类价值理性的建构。

三、传统文学在新媒介语境下的传播策略

“产业化的生产方式使文学艺术超越了个人心灵的想象和独语状态,走向生活化和社会化。它在写作方式、传播方式、发表方式和接受方式等方面,都深刻地改变了传统文学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突破以往的对文学的认识论框架,把对文学的观照从静态的认知拓展为人类的共同体的一种活动。”④在产业化的趋势中,传统意义上要求文学秉承人文性的精神原点和自觉履行文学的价值承诺之间的矛盾似乎不再那么尖锐了;甚至以往文学媒介的权威性、人文性、一元性、不可变更性等特点也日渐丧失。文学产业化的生产传播模式、商业化的评价体系、细化分类的消费目标群体,文学的空间呈现出向普通大众延伸的普泛态势,这些不仅给我们提供了当代媒介的新景观,而且还使我们对传统文学与新媒介的理解和思考变得更加全面深入。事实上,无论是传统的纸媒还是数字媒介,对于文学而言,它们已经不单单是一种纯粹的载体工具,它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内在参与了文学文本审美特质的建构,媒介的力量已经不容忽视。诸如《大秦帝国》等文学作品的传播、推介和营销模式让我们看到:利用新媒介资源策划新闻事件引发媒体聚焦,并契合市场规律运作以牵动读者视线,完全可以让传统的、主流的、严肃的、高雅的文学作品占领读者市场,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未来应该是不同媒介传播模式并存的时代,以往一元化的文学传播观念需要被打破,伴随着新媒介的发展,要逐步培养和建构起新的文学传播生态观念,让传统文学与新媒体文学、市场文学能够相互慰藉、相互补充、相生共荣,为文学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当前的文学舞台可谓是形态各异、鱼龙混杂,文学的发展仍然需要从传统的精英文学中汲取营养,因为“文学的建设最终作用于人的精神,作为物质世界不可缺少的补充,文学营造起超越现实的理想世界。文学不可琢磨的功效在于人的灵魂,它可以忽视一切,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他始终坚持使人提高和上升,文学不应认同于浑浑噩噩的人生而降低乃至泯灭自己”⑤。文学在坚守人文审美的价值承诺的同时,对于新媒介不能一味地批判,更不能无谓地逃避,要以此为契机,懂得运用媒介,不断发展与拓宽文学发展的新空间,让主流的、厚重的、高雅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媒介和营销战略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在调整与转型中吸纳新媒介文学的传播经验,在丰富和改变自身中重塑文学的新境界。

第7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任时光匆匆流去,岁月侵染几层烟火,我心依缱绻几分墨香,于一盏茶的间隙,手捧一书,在光阴的罅隙捡拾几片落红,问一场繁华落寞后的归宿是否是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然却寻遍千般皆不是,微觉情深为心困。

偶然熏得花香为风起,时而深的智慧为博知。若不是世间种种缘分结识于相逢的路途,就不会有共赏烟霞、同度良宵的机会。也许,昨天的我依然在探问温煦的阳光今日打在谁的脸上;也许,今天的自己依旧在为昨日的琐事耿耿于怀;也许,此刻的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往日的无奈和彷徨……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一次受益或许不是终生的却是深刻的。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我常常思考,这一生的多数所得所习,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的,若不然,每一个个体普世的道理怎会有共性了?与此同时,我也发觉差异化在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是必然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而言与人、与自然。

为人之道,不容小觑。人活一辈子,寻求的最终意义纵然无法摸清,却也基本知晓为人之道的重要性。论语里曾说君子是为人的一个方向标。但是世间百态千变万化,众生百相迥然不同。如何让众生心境的参差不齐修得齐头并进,共度幸福人生了。我想那必然是修心、知性、感念、物化、行知方可蓦然回首探寻人生幸福的真谛。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之道无时无刻不行在心中,用在其中。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虽说奇妙,却也生发着几分感恩,几分欣喜。自从偶得传统文化之道的洗涤,心境渐觉清净,内心诸多喜怒哀乐也知是身心无所依傍,内景无所展望所致。故而知晓其本源,方觉刹那间心蓦地清明,原来智慧均在古圣贤为人之道的言论里。说起为人之道,从字体而言,是可以比拟为两个相投的个体相互携手才能描绘"人"字的立。而在与人之道时,知其最重要的是为德之心,人之伦常、人之关联皆是人之本性所发。而这其中的各所及之道理都源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我们祖先长期积累的经典。学习这些道理后便觉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卷帙浩繁的书籍里传递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若春风拂过大地,润泽着万物回春的向荣,似夏荷沁带着几分清雅,酥醉着行人驻足流连,传统文化的精髓何止这般的迷人和令人沉醉在其中了。想到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不由得觉得为人当因入万物的智慧之中。当将其自己植入一片静谧的天空下是否会陶醉着眼前的风景,是否会想那自然的和谐是如何运行的如此完美了?豁然开朗便知,在传统文化的天道之理里早已将任何自然之循环之道融入在其中。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不学不知道。若此刻净出尘世,不求闻讯世间种种,我想那必是清修者寻到万物皆空之想,万物皆因一场繁华而落幕。而这起源于人与自然的一种自生自导的果。众生都是修心之人方可名万物皆有最好的归宿,然众生却不得其扼要之精。故而觉传统之精华不慎重要,故而丢弃学习的能动意识。自从学习天道之本后,我时常省内而看外。尘世非渡空境,而知世道之理,万物运行之本,非为道呼所名,而晓其义。人与自然万物若行之合一,当会皆大欢喜。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甚至在基本的规律面前不合乎自然的法,那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大受惠的是人和万物的共生体,而不是人本身孤立的个体。顺乎自然之道,我发觉认识是在失去时变的宝贵。如我们真的在抓住时就明理之源,自然会在发生前仅仅握住,那时就已然与不和规律的线相交,也渐渐更加和谐自然。至于人与万物皆因一场相遇而关联,何苦破坏彼此对于个体本有的认识。我想自然的事物本身不再重要,若不然,惊讶怎会出于不自然的感觉了。人与自然,难分离,人与万物皆由自然道法运行。素来平添几度离合,不因四季的更替,不因人的改变,这既是自然,也是人与自然可以共存的最基本的法。

恰逢春雨润无声,一场雨落添新颜。沉寂许久方可知,有些相逢是缘。来到学校的时日,一直对传统的文化存于心,却不想那久之未曾滋润的心,适逢甘露降入心底。那份小小的感动是有的,那份战战兢兢的心情是迫切的。学校的几次学习使我原本的初心有了种新的回归。回想当时初中的日子,那时的感觉意犹未尽。现今虽然少有触及,却也明这些道理对人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轻轻地我走了,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那手,却带不走那份感动。如果说一次远行意味着下一次新的征程的结束,我愿将那份心底最虔诚的感动影响着更多的人,将心底最美的风景分享给和我下一次一路同行的人。前方之行,无所顾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我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这一路不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落寞。这一路有你们,这一次不说道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来一切都是如春花般绚烂,似夏荷般淡雅,犹秋叶般静美,当雪梅般凌然。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这一路走来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觉得学弟学妹们——你们的努力更加让基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感动,影响到更多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继续前行,继续带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践行,去影响更多的来者。

风轻轻掠过我的耳畔,我打开掩合的书,慢条斯理地行动起来。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彷佛在我心里来回的传递一个信念,那就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第8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1   感恩,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份,让我现在有机会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感恩学校的领导,给了我这一次学习《弟子规》的机会。

  我是一名老师,一名数学老师,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但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东西,总觉得有点不对劲。看到今天社会中的许多不良现象,看到孩子们的浮华,孩子们的躁动,看到孩子们的不礼貌行为,我心里非常不安,着急,总感觉现在社会的风气每况愈下,但总找不到原因,找不到答案,总是很困惑。总觉得这是社会问题,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甚至还会想,我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这种极不负责任的想法都会出现,通过四天《弟子规》的学习,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是啊!孩子是无辜的,没人教过他们啊!实际上是我们没做好,是我们没教他们,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懂,通过学习我们懂了。的确,我们中国有五千年历史,我们有几千年的文化,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把它丢了呢?为什么不把它传承下去呢?是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得把它传承下去。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作为老师,身为父亲,我更有责任,所以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我该做什么。

  我要从我做起、从我的家庭做起、从我的学校做起。让《弟子规》走进我的家庭;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我身边的人;我相信我的孩子,我的学生,甚至会有千千万万的人加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中华文化的行列。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2

  人的一生金钱虽重要,但人的美好品质、美德,自然也不能少。如果你失去了今天,明天还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凭着你的努力可以去再挣;如果你失去了文明美德,那你就很难挽回,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公共文明是社会意识的一种体现,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上。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须先从自身做起。所以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欲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人的文明美德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靠后天不断完善。从小父母就让我们养成好的习惯,见到认识的人要有礼貌,不乱扔垃圾,不做不道德的事。到了小学,老师也让我们这样做,学校还开展关于这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增长这方面的知识。在我的身边也会发生人与人之间的美德。

  那年夏天,我上完课外班在公交车站等公交车,太阳透过衣服照在了我的身上,这时的我嘴里虽然吃着又甜又冰的冷饮,但额头上的皮肤里还是不断流出细小的汗珠。“天真热!”过了一会儿,难等的公交车终于来了,我随着人群拥拥挤挤的上了车,一眼扫过,发现车上已经没有座位了,诶……那我就站着吧,辛苦你了—腿!我站在了一位看起来年过花甲的老人身边。仔细观察了那位老人,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有一双小而有神的眼睛。我站在那老人面前一直关注着她,当我正在发呆时,一个急刹车让我整个上身和冰棒一同扑在了老人的身体上。

  车子停稳后我愣住了半天都没有起来,我以为那位老人会把我骂一顿,可那位老人没有。老人轻轻扶起我,把脏了的食物扔进了旁边的垃圾桶,拿起一张餐巾纸擦了擦我嘴角边留下的一小块冰淇淋并且对我笑了笑。我看着老人的眼睛,那眼神里流露出母爱、温暖。“您不怪我吗?”我用低沉的声音说着。“这又不是你故意的,要找麻烦也是找司机才对呀。”听了老人说这句话我的心里热乎乎的,对老人笑了笑。到了一站后我怀着复杂的心情下了车,脑海里回想起当时的画面,觉得老师常说的美德就在我的身边。

  香在燃烧,美德在传送,让身边的美德变得更多吧!

  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心得3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不可放弃的重要精神!

  拥有诚信,那么别人自然而然会尊重你,而相反的,如果不尊重这一美德,抛弃了诚信,那么将会被世界所遗弃!

  在我的记忆深处,有着这样一件讲诚信的事例。

  这是在一个暑假里发生的事情,那天的阳光比往日都要明媚,都要温馨和温暖。从一个平凡的老爷爷身上学会了诚信应该是怎样的。一天中午,我们正坐在大门口,一个老爷爷来卖香,只见他穿着一件破旧的白衬衫,背驼驼的,红红的眼睛好像总有流不完的泪,手里挽着一个大提筐,奶奶向他买了7把香,他说一元一把,应该是7元钱,奶奶奶给他10元钱,他找不开,奶奶也没有零钱,就说:“算了吧,今天你就不用找了,反正我们都认识,你下次再找给我吧。”老爷爷说:“那我到下一个村子回来找你吧。”奶奶说:“也行。”他就挽着那个大提筐走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那老爷爷又来了,送给奶奶3元钱,他说他到下一个村子后又走了好几个村子,弯了很多路,香都要卖完了,也快到家了,才想起还有三元钱没给奶奶,就又走到奶奶家来。奶奶说:“你这老头子,不就这几块钱吗?你下次来时再给不就行了吗?”让我出乎意料的是,他说:“不,我已说好到下一村子后还钱给你的,我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这句话,深深地印入我脑海中,此时我看他,腰还是弯弯的,但走起路来一步一个脚印,是那么的踏实。

  通过这些事请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件事来,也是今年署假,当我们要去北京在无锡火车站买票时,一个自称是旅行社的青年来卖票,他衣着时尚,讲起话来很牛气,他把票卖给我们,少找一元五角钱,我爸爸说少找了钱,他不耐烦地说:“哎呀,不就一元五角吗,就这么一点,你还跟我烦。”就走了,我当时想,那就这么一点,你怎么也不找呢?他成默了一会,把钱找给了我们。

  从例子中,我们应该都明白了诚实守信的道理,就好像那一段名言:

  诚信是道路,随着开拓者的脚步延伸;

  诚信是智慧,随着博学者的求索积累;

  诚信是成功,随着奋进者的拼搏悄悄临近;

第9篇:传统新闻学范文

关键词:童心教学;童心备课;童心上课;童心变课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239-02

“孩子王”这个称呼是褒还是贬?尚难定论,但它至少说明教师与孩子们是联系在一起。善于保持一颗童心,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老师对学生产生真挚情感的心理基础——也正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把童心视为“师爱之源”。为什么要把童心运用于初中教学阶段?首先,初中是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获得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是他们主体精神的本质特征,也是他们是自由的、快乐的、童心的自然表现;教师就要以充满“童心”的思维去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的学生态度。其次,初中学生正处在由依赖性向独立性,由幼稚性向成熟性发展的阶段。身心的这种特点使他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活泼走向稳重,课堂上积极主动参与讨论的热情减退了,常常是等着老师来提问。学困生怕答错了;优生怕同学说自己“出风头”等。这样,课堂气氛随学生年龄的增大而逐渐从活跃走向沉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但是,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正处于发展阶段,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情绪的易于波动,导致他们的态度较少定式,易受客观环境影响。其关键就在于我们教师能否以自己的“光环效应”和积极的教学行为去积极地感染和引导他们。如何将童心成功的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童心备课

多数时候,对课堂的解读身份似乎只有教师一种,这样就势必导致我们片面地重视与追求教师教的精彩,希望课堂教学能波澜不惊,峰回路转。可毕竟学生的年龄、生活阅历及角色、价值观念与我们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解读与我们的猜想相去甚远。因而,作为教师,为了最大限度的让每个学生从教材中吸取养分,很有必要与学生换位思考,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解读,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备课,这应是我们备课的第一步。慢慢成为一种自觉,成为一种习惯。老师要“下水”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学内容的深浅,和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以确定疑点、难点、趣点分别是什么,从而调整教学设计,以便切中学生的实际。当我们带着童心视角,以学生的角度走进文本,走进课堂,在教学中会发现我们设计是从学生自身出发,为学生量身打造的,和学生们是如此地和谐、融洽。随着中学生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其兴趣广度大为增加。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因文而异,设计出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艺术板书来,以适合初中生求异求新的心理特点。如《变色龙》中根据狗的主人变化而变化的奥楚蔑洛夫形象,我运用简笔画“哭脸、笑脸”板书就可直观、形象把其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欺上瞒下、见风使舵的可憎者形象。

二、以童心上课

当我们通过童心的视角来上课,就会通过自己的机智、幽默、博学、让一堂枯燥的课堂“活”起来,能使学生“动”起来。在老师有效地引领下,学生们通过激烈的讨论、睿智的思辨、快乐的游戏、生动有趣的角色扮演,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愉快的一堂课。一天,正在上课,突然,一只耗子从幻灯桌下探头探脑,见我们没什么反应,它胆子大了起来,不仅大大方方地从桌底下钻了出来,还顺着墙根的暖气管道往上爬,后来顺着学生的课桌腿往课桌上爬。我没作声,学生也屏住呼吸。可后来又有一只老鼠肆无忌惮地钻了出来,还东张西望,进入这么多人的教室如入无人之境。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一时童心大发,大喊一声:“消灭四害,除掉老鼠”。课堂上马上沸腾起来了,同学们有的挥扫把、有的提板凳、有的拿鞋子,满教室追着老鼠跑,好不热闹。一只老鼠被追到教室门口,从门缝里逃走了;另一只在我和同学们的围堵之下,无路可逃,败于我们手下,教室里一片欢呼雀跃声。也许有人会说,你这老师是怎么当的,把个课堂都折腾成什么样了?还别说,就因为像个小孩子似的,课堂反而更生动,更贴近生活了。因为群情激奋难以自抑,我们临时把语文课变成了写作课,题目就是《灭鼠记》,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传神,还真出了不少佳作,连平常头疼写作、没话写的同学都觉得这篇文章特好写。

三、以童心变课

孩子们正处在心理急剧变化时期,喜欢追求新、奇、特,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变着花样给孩子们丰盛的“午餐”,让他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新鲜,且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为了锻炼学生的“读”水平,可以采用很多变化方式,如:“分角色读”、“诵读接龙”、“男生女生对抗读”、“组组对抗读”、“抢读”、“话剧读”等,多种方式的读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活跃学生思维,也会加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又如为了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可以运用“课前五分钟演讲”、“模拟法庭辩论赛”、“口头说话作文”、“模拟情景作文”等多种形式进行。总而言之,运用过程一定要灵活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