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谦君一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千钧一发
记得有一次,我放假了,我在我奶奶家发生了一件令人恐惧的事情。
那天,奶奶叫我和我哥哥、妹妹去买一个碗。卖碗的地方要过马路所以我、哥哥、妹妹来到了马路旁,哥哥带着妹妹跑过马路,我不想他们把我丢下,于是,我大喊:“等等我,买东西的钱在我身上,没了我看你怎么办,哼!”“那你快点,再不快点我有不等你了,反正我也有钱。”“别,别,别,那我就来。”我边说边跑过马路。可是我一不小心踩到一个小石子摔了一跤,这时一个公共汽车向我驶来。我害怕极了!身子不由地向前爬。虽然,我知道走比爬快得多但是如果站起来就没有跑的时间了。所以,我以最快的速度向前爬。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车停下来了。车上的司机和我的哥哥跑过来问:“怎么样有没有受伤!”我哭着说:“都怪你要不是你不等我,我就不会这样了。”说完哥哥就到药店里买了几个创口贴给我。那时我紧张极了!过后我没有把这件事情高诉奶奶就怕奶奶唠叨。
真是吓死我了!真是有惊无险。
2010年7月27日晚,摄影记者周超在完成了采访“城管部门夜查渣土车”的任务后,如往常一样,习惯性地将相机挂在胸前回家。当晚22时45分许,周超走到离自己所住小区旁的中国工商银行自助银行门口,看到3个戴着墨镜的年轻男子将一女士围在自助取款机前的地上,一个按着她的脚,一个抓着她的双手,一个掐着她的脖子。
周超意识到遇到了抢劫,于是马上开启挂在胸前的相机,对着3人连续拍照,然后迅即拨通110报警。5分钟后两辆警车同时驶达现场,一辆警车送受伤女士去医院治疗,另一警车的两位巡警对案发过程进行了解,并勘查了现场。
整个拍摄过程全在一瞬间,周超孤身一人,却能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演绎出了一场举机拍照、争分夺秒、勇退歹徒的壮举。这不仅反映了他作为一位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表现了他敏捷应对危难的娴熟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人间伸张了正义。
新闻图片的新闻性、时效性,要求新闻摄影人必须具有敏锐的“鹰眼”,才会发现精彩瞬间;必须具有瞬间抓拍的硬功夫,才能捕捉到有新闻影响力的那“一刹那”。
22时45分51秒的这张图片,由于事发突然,作者应对几乎就在一瞬间,尽管画面曝光不太理想,然而其粗颗粒和曝光过度的影像,反而形成强烈的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这张图片拍到了劫匪从自助银行内惊慌失措、夺门而逃的情景。正如一位摄影家所言:“如果你在取景框里已经看见了这个事物的,这就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这是因为从按下快门到相机快门打开的过程中有一个‘时滞’现象。”由于作者把准了按快门的“提前量”,所以才能做到抢拍不失时机,使作品收到撼人心魄的功效。这幅照片在刊发时以二分之一版作主打,充满了凛然正气,并酣畅淋漓地显示出它的新闻价值。
该组照片以《视觉直播》的专栏形式刊发在《图说新闻》版上,同时又采取了以图为主,以文为辅的编排手段,收到了图文并茂的效果。
如先在图片上面采用一副盖文标题,主题《偶遇抢劫 本报记者举机拍照退匪》,14个字符中就有4组动词(偶遇、举机、拍照、退匪);副题《歹徒逃窜留下影像 警方调取相片侦查》,16个字符中也有4组动词(逃窜、留下、调取、侦查),用词准确、贴切,生动地再现出事件的动态变化,高度概括了事件的新闻内涵,令人过目难忘,仿佛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再在标题之下以《视觉直播》的专栏形式将5幅图片按时间先后及信息量大小分别排列,所占版面篇幅参差不一,错落有致,同时辅以简练、通俗的文字说明,给读者以极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如磁石一般引人先睹为快。
摘 要: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实现和谐社会、和谐黔江的基石,又是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指标和武陵山教育高地必备要素。本文结合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阐述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对策建议
黔江地处武陵山腹地,集老、少、边、穷于一体,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相对落后,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到影响黔江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具体表现及原因,并探究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消除黔江城乡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状,有步骤的实现黔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的真正公平。
一、改善办学条件
(一)通过校际之间的联合与沟通,发挥名校、强校、特色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校际差距,促进校际之间均衡发展。在一些办学联合体、办学集团、学区内部进行教师配置流动,教师根据组织需要在组织内不断流动。联合办学就是让一所优质学校联合一所或多所一般学校或者薄弱学校组成联合体进行办学,联合体内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统一配置,联合体在师资配置上必须保证优秀师资用于一般学校。联合体学校统筹教师待遇,统一行政管理,在联合体上实现一个领导班子,统一规划和实施教学活动,办学集团均采用此方式进行。
(二)通过“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形成城乡互助帮扶、共同发展的态势。
一是加强农村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利用 “班班通”、“城域网”等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够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所有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使全体教师能普遍接受旨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的继续教育。
二是加强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结合自身特点,在利用国家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同时要加强自己的资源库建设。在学区内优质课程信息资源共享、地方课程开发、民族特色课程开发等等,通过这些区域内义务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使区域内学校共享,达到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差距、城乡之间差距,促进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重视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学校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包括信息、技术课程授课教师、各科教师和信息技术维护人员的培养。加大农村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力度,通过 “比赛”、“观摩”等手段,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对农村学校教师资源进行倾斜式补偿,加大农村学校教师资源配置,尽资实现区域内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发展。
一是增量流动补偿;把新招入的教师安排到农村或偏远地方工作,让新招聘的教师去到农村或偏远地区的学校任教,工作2-5年,面向农村教师举行县城学校缺编岗位招聘考试,择优录取,调入县城学校工作。对农村和偏远地区任教的老师,政府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通过发放补贴的形式,以保障农村和偏远地区教师能够安心工作。
二是逆向流动补偿;改变现有单向上位流动,改变教师只从条件差自学校流向条件好的学校;从村校流向城镇学校;从非重点学校流向重点学校。打破义务教育故有上位流动方式,采取下位流动,在城镇学校筛选一些业务能力强,思想过硬,心理素质好的教师骨干补偿到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中,并保持能够持续3-5年,其他关系保留在原学校不变,并给予适当补贴。
通过增量流动、逆向流动对农村教师和偏远学校教师进行倾斜式补偿、加大城乡教师合作交流、建立合理的教师组织内部流动机制等方面入手,制定有效的教师资源配置政策。
(三)重视农村生源流动
一是正视农村生源向城流动的必然性。基于城市化进程的长期性、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差异性,正视农村生源向城流动的必然性和长期性,尊重农村人口的教育选择的权力和自由。
二是广泛提高农村师资素质。基于目前农村教育条件落后、基础薄弱、优秀师资缺乏的事实,大幅提升在偏远、贫困、落后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工作教师的工资性、补收入及福利待遇,为农村地区培育出一支能留得住的优秀师资队伍。
三是在舟白、正阳增设新校。受东部沿海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生存成本过高等“推力”因素影响和惠农政策、鼓励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政策等“拉力”因素影响,目前已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潮,必须结合人口流动及转移的趋势,在舟白、正阳新城增设中小学,以满足农村人口的优质教育诉求。
(四)增加农村办学经费
一是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办学差别的重要举措,重点指向薄弱学校,以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加快薄弱学校建设,力争实现区域内学校均衡发展。
二是在区域内实施标准化建设的“隆起”策略改造薄弱学校,首先对没有达到标准的薄弱学校根据严重程度依次倾斜性投入,直至达到国家标准,遏制把新增资源投入优质。
三是科学调整农村学校布局,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客观原因之一就是农村学校的布局问题,农村学校布局点多、面广、规模参差不齐等特点,大大分散本来有限的教育资源,使办学很不经济,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农村寄宿制学校,被证明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措施。受地理环境影响,学校布局极不合理,造成了教育成本变大,对学校布局重新进行布局调整不可避免,这样既有利于教育资源有效利用,又有利于优质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更有利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做到科学合理,要充分了解当地人口变动情况,城镇化进程,当地人民群众的要求,要保证低年级学生就近入学,并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防止教育资源闲置和浪费。对布局调整必须以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寄宿制学校建立一般。根据区域内人口分布状况,尽量减少并合理分布教学点,把教育资源尽可能的集中到交通条件好,学生人口集中的地方。对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有统一标准,并不断向国家标准看齐。发展寄宿制学校一定要增加相应配套设施、管理人员、医务工作人员,要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一句话,城乡均衡发展离不开对农村学校的合理布局,更离不开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
黔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任重道远,只有通过找准差距、策略适宜、上下联动,黔江义务教育才能实现均衡发展,黔江义务教育才会迎来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但在外界某些因素作用下,可被快速激活使之明显表达,其表达产物在多种基因表达、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凋亡等过程中起重要
作用。本文综述了即刻早期基因c-jun及其产物c—jun蛋白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着重从脊髓损伤、颅脑枪弹创、电击伤等方面
阐述了其法医学应用。
【关键词】即刻早期基因;c-jun;法医学
【中图分类号】d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297(20__)01—0000—00
forensic apphcafion prospect of immediately early gene c-jun and its products3~iu yah jun, zha ng tian— .
wang ying-yuan.school offorensic medicine,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taiyuan 030001
【abstract】c-jun gene is a member of iegs(immediately early genes)jun.in the normal condition,it is in the low
expression stage and cannot be detected. but it can be activated by many factors strongly and rapidly, and its produ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on gene expression,cell proliferation,cell di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this paper explores on the
construction features and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c-jun gene and its products.we also explain its forensic application in
spinal injury,electric shock injury,and so on.
【key words】immediately early genes,c-jun,forensic medicine
即刻早期基因(immediately early genes,iegs)
属于一类快速激活基因,通常短暂存在,且参与细胞
内信号级联放大过程。[1】iegs包括fos、jun、和krox
等家族,可编码分泌型蛋白、化学诱导剂、胞质内酶、
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及诱导转录因子(itfs)。嘲其
中iun家族尤其是c—ihb基因已证明与多种疾病和
损伤因子相关,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在
法医学方面的应用刚处于起步阶段。对此,本文在简
述c— un及c-jun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就其
法医学应用进行阐述,旨在为脊髓损伤、颅脑枪弹
创、电击伤等损伤及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一
、关于e-]un及e-jun蛋白
(一)c-jun及c_jun蛋白的结构
1987年y makic等发现一种与某些脊椎动物
具有同源性的鸟类肉瘤病毒17的癌蛋白,并将其命
名为iun(日本语中数字17音译为iu—nana)。[3]目前
为止所知的iun基因家族包括c_jun、junb、jund 3
种基因,这3种基因结构相似,其中c-jun与病毒癌
基因v-jun有高度同源性,两种基因表达产物的氨基
酸序列相似性超过80%。c-jan基因位于人类1号
染色体p32—33,基因长3.5kb,无内含子。c-jun启动
子复合体(见图1)由dna结合单位nf-jun(nuclear
factor-jun,核因子jun与nf—kb有同源性)、sp1结
合位点、ccaat一盒子以及junl、jun2组成。 junl、
iun2两个位点通过与激活蛋白因子ap一1(activator
protein一1)结合对转录进行调节,iun2位点独自进行
诱导转录也可与iunl位点联合作用。[51 nf-jun位点
是一个位于c—iun启动子内部的长约1lbp序列,受
nf-jlib转录因子调控,当受到nf—kb刺激时nf—
jlln转录因子由细胞核内转移至细胞质,与此同时
sp1位点被sp1转录因子绑定,而ccaat一盒子被
转录因子ccaat一结合转录因子(ctf)识别。c-jun
基因的表达方式与c-f0s基因类似,半衰期持续
20min一25min。但c-jun的启动子能够与其自身产物
结合并长时间被激活。同
nf un spl ctf junl tata tata
— - 142 —-118 -94 -75 -60 -46
图1 c-jun启动子组成示意图
[作者简介]刘雁军(1982一),男,汉族,山西晋城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法医病理学研究。e-mail:1yj820925@163.corn
[通讯作者]王英元(1958一),男,汉族,博士,教授。e—mail:wyy580218@163.com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厅事业发展专项基金(20__58)
· 80 ·
iun基因家族编码3种蛋白c-jun蛋白、junb蛋
白、jund蛋白,其中c—iun的mrna长3.2kb,编码
的白c-jun的分子质量为55kda,由334个氨
基酸组成。c-jun蛋白可与iunb蛋白、jund蛋白形
成同源二聚体,亦可与c—los、atf一2形成异源二聚
体,这些由c—iun蛋白及c—f0s基因家族产物所形成
的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即为转录因子ap一1。ap一1可
调节下游基因的表达,对细胞的结构、功能产生长期
影响,从而被称为核内“第三信使”。c—iun和c—fos蛋
白是组成ap一1的两个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分子结
构极为相似,都含有一个高度保守的亮氨酸拉链结
构域、一个碱性氨基酸区和一个反式激活结构域
(tad),前者是组成ap一1分子的二元聚合所必需,
而二元聚合是ap一1发挥生物活性的前提,碱性氨
基酸区介导ap一1与靶基因启动子上的特异序列相
连接,tad是一个铺展的酸性氨基酸区,为诱导转录
所必需。[7,81
(二)c-jun的激活及功能
c-jun基因可被多种因素激活使之表达.如血
清、表皮生长因子(egf)、佛波脂(tpa)、激活的巴
豆油脂、电离辐射、药物因子、应激、血管紧张素ⅱ
[91等。即刻早期基因c—los、c-jun对各种刺激做出应
答反应的程序可能是:刺激一激活受体一激活第二
信使一(第二信使进入胞核)诱导c—fos、c-jun基因
转录mrna-+mrna在胞浆中翻译合成fos 、jun蛋
白一fos、jun蛋白经过广泛的修饰加工(主要是磷酸
化修饰)后,进入细胞核内,形成异源二聚体fos:jun
复合物或同源二聚体如jun:jun--~ 聚体复合物与
靶基因ap一1位点结合一进一步激活靶基因的表达
而最终对刺激做出反应。c—iun基因功能的实现是通
过其产物c_jun蛋白来实现的。由各种iun蛋白及
即刻早期基因其他家族的产物构成的jun,ap一1复
合物(jun蛋白与哺乳动物转录因子ap一1结构功
能相似,故又以jun/ap一1表示),此复合物被认为是
在转录水平上不同信号传递的“中转站”,它与目的
基因基序结合,激活目的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完成
细胞信号的转导,[10~12]参与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
化、凋亡。[151
二、c—iun及c—iun蛋白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一)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脊髓损伤是法医学实践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关
于这方面的鉴定在法医检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broude/ 川等发现,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轴索可以再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l4卷(第1期)
生且同时伴有c—iun基因表达上调。另有研究表明,
在低位胸髓侧索损伤之后,在同侧大直径轴突伸向
损伤区的clarke’s核神经元中出现c—iun短暂上调,
同时被激活,结构磷酸化,且于7天达高峰。[151而颈髓
损伤可诱导某些脑于神经元上调c-jun的表达,如
成年sd大鼠颈3(c3)半切损伤后4周,红核和前庭
联合体c—iun表达持续升高。 以上研究表明无论
是中枢神经还是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阶段均有
c-jun基因的表达升高。随后有学者提出在脊髓损伤
中c—iun基因在3小时为最大表达,到6小时则检测
不到基因的表达。ll7l再者由于c-jun基因在局部损
伤脊髓的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所以c—iun基因
及其产物c—iun蛋白在损伤局部高表达,这样对e—
iun蛋白的检测可以进行脊髓损伤早期定位。另外脊
髓损伤中e-jun及其产物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相关
性,对伤后存活时间的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在颅脑枪弹创鉴定中的应用
枪弹创案件是影响社会治安的重要因素,且死
亡率高。一个案件中常有多人伤亡。此类案件是法医
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对此研究主要集中在
形成机理、形态特征等方面。封亚平等【 81以德国小口
径步枪子弹致犬颅脑贯通伤(pci)模型为对象,采用
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伤后30 rain、2 h、6 h弹道挫
伤区、震荡区及脑干神经元中c~iun蛋白的表达,结
果对照组脑皮质神经元中c—iun蛋白极弱表达,弹
道挫伤区、震荡区及脑于神经元中c—iun蛋白表达
于伤后30rain开始增加,2 h达到高峰,6 h逐渐下
降,且震荡区内c—iun蛋白的表达高于挫伤区。但另
有学者发现颅脑枪弹创中挫伤区内c-jun蛋白的表
达高于震荡区,且损伤的轻重和伤后脑水肿的发生、
发展与c—iun蛋白表达上调的时空规律呈正相关,
即脑组织损伤轻,c—iun蛋白表达就弱,反之亦然。看
来在c—iun高表达部位的问题上仍存有争议,其原
因和机理尚处于探索阶段,但可以通过检测弹道挫
伤区、弹道震荡区的c-jun蛋白来推测损伤时间,为
枪弹创的鉴定提供了帮助,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
(三)在电击伤鉴定中的应用
电击死鉴定的蛋白水平研究非常少(更不要说
基因水平),有学者研究发现正常大鼠上丘的fos、
iun基因表达很低,而电刺激可使f0s表达增加10
倍,iun的表达增加l8倍。fos、jun样蛋白在上丘各
层的分布基本相似,均以表层分布最为密集,中间层
次之,深层最少。阳性神经元计数结果表明,iun在上
丘各层次及各断面的表达高出los约1倍。同样是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1期)
legs家族成员的fos基因已经有报道可用于对生前
电击死与死后电击的鉴定。[191虽然目前c—iun基因
产物用于电击死的鉴定还未见报导,但根据现阶段
对iun及fos基因表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随着对
iun基因及其产物的深人研究,iun基因及其产物的
检测必然对电击死的鉴定有所帮助。
(四)在皮肤创伤鉴定中的应用
锐器创在日常的刑事案件中极为常见.死亡现
场锐器创也极为普遍,尤其是皮肤的锐器创更为常
见。而目前对于皮肤创伤的研究仅局限于形态学(创
缘、创壁、创角、是否有组织问桥等),很少在蛋白水
平上进行研究并应用于法医学鉴定。samantha yb
等[201提出锐器创本身(无论是直接的机械性拉伸还
是经旁分泌途径分泌生长因子)可以刺激转录因子
的激活。而ap一1家族成员,尤其c—f0s、c—iun是已
经广泛的被研究并与创伤相关的转录因子。人们还
发现在鼠胚胎发生期组织特异性的从表皮细胞中剔
除c—iun基因导致眼睑融合作用丧失,这揭示了c—
iun在成人皮肤的伤口愈合及肿瘤发生过程中起了
重要作用。[211这就提示,无论在皮肤创伤还是在愈合
的过程中,c—ilib基因及其产物均有表达,虽然其产
物随时间的降解规律还不太清楚,但随着对其研究
的进一步开展.必将在某种程度上为伤后存活时间
甚至是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断提供一定帮助。
(五)在中毒鉴定中的应用
由图2可见.环境中各种毒物(toxin)及致癌物
刺激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s,mapks)转录因子ap一1(主要成分为
jun:jun、iun:f0s)作为一种环境生物感受器(environ.
mental biosensor)受外界各种各样的刺激.进而调节
基因表达。iun蛋白、fos蛋白通过与不同的启动子区
域的不同基因序列的结合,在上皮损伤、修复及细胞
分化中起重要作用。[221由于iun基因具有快速激活
的特性,其产物可迅速表达.所以在排除其他明显损
伤因素的基础上,可将其应用于怀疑中毒的早期基
toxins
量
m apks
《eri(.,in 馨i etc.)
bi0豫m f
图2 mapks对环境中毒物的反应
因检验。
三、小结
即刻早期基因被认为是急性活动依赖性事件与
基因长期表达之间联系的纽带。其中c—iun基因在
多种细胞中均有较低水平的表达,并参与细胞的生
长、分化、信息传递等生理功能。有关这方面的研究
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的热点之一,且逐渐为临床多种
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途径。但其还并未广泛应用于法
医学,相信随着对c-jun基因的深人研究,必将对法
医学的科研及实践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soloaga a,thomson s,wiggin g r,et a1.msk2 and msk1 medi—
ate the mitogen-and stress 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histone h3
and hmg一14[j].embo,20__,22(11):2788-2797
[2] herdegen t,ka}l j d.inducible and constitutive transcription fac—
tots in the mammalian nervous system: c 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by jun,fos and krox, and creb/atf proteins[j].brain res
brain res rev,1998,28(3):370-490
【3] mal(i y,bos t j,davis c,et a1.avian sarcoma virus 17 carries the
jan oncogene[j],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7,84:2848-2852
[4] judy chia ghee sng,hideo taniura,yikio yoneda.a tale of early
response genes[j].biol pharm bull,20__,27(5):605-612
【5】 angel p,hattori k,smeal t,et a1. the jun proto—oncogene is
positively autoregulated by its product,jun/ap一1[j]_cell,1988,55:
875~885
[6] hagmeyer b m,konig h,heer i,et a1.adenovirus e1a negatively
and positively modulates transcription of ap一1 dependent genes
by dimmer-specific regulation of the dna binding an d transacti—
vation activities of jun[j].embo,1993,12:3559~3572
[7] morgan j i,gurran t.proto2oncogene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pilepsy[j].trends pharmacol sci,1991,12(9):343-349
[8] angel p,karin m.ti1e role of j an,fos and the ap一1 complex
in cell-prolife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j].biochim biophys acta,
1991,1072(2,3):129-157
[9] allen j,naftilan ,gretchen k,et a1.induction of the proto—oncogene
c-jun by angiotensinⅱ [jj.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
1990,10(10):5536~5540
【lo] g1ass ps,g1en jb,kenny gn ,et a1.nomenclature for comput—
er-assisted infusion devices[j1,anesthesiology,1997,86(6) :
1430~1431
[11] kouzarides t,zife.ti1erole oftheleucine zipperinthefos-jan
interaction[j].nature,1988,336(6200):646~651
【1 2】shokei kim,hiroshi 1wao.stress and vascular responses: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and avtivator protein一1 as promising
therapeutic targets of vascular remodeling [jj. j pharmacol sci,
20__,91:177~181
[13] broude e,mcatee m ,kelley ms,et a1.fetal spinalcord trans—
plants and exogenous neurotrophic support enhance c--jun expres—
sion in mature axotomized neuron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exp
neurol,1999,155(1):65~78
[14] broude e,mcatee m ,kelley ms,et a1.c-jun expression in adult
rat dorsal root gan0ion neurons:differentialresponse after central
or peripheral axotomy[j].exp neurol,1997,148(1):367-377
- s2 ·
[15] schmitt ab,breuer s,v0eu m,et a1.gap2 43(8250)and c—
jan are up-regulated in axotomized neurons of clarke’s nucleu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therat[j].neurobiol dis,1999,6(2):
122—130
[16] houle jd,sehramm p,herdegen t.trophic factor modulation of
c-jan expression in supr-aspinal neurons after chronic spinal
cord injury[j].exp neurol,1998,154(2):602~61 1
[17] hayashi m,ueyama t,nemoto k,et a1.sequential mrna e】【·
pression for immediate early genes, cytokines,and neurotrophins
in spinal cord injury[j].j neurotrauma,20__,17(3):203~218
[18] 封亚平,章翔,柏秀松,等.fos蛋白和jun蛋自在犬颅脑枪弹伤
局部脑组织的表达f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__,2(2):
· 法医学理论与实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__年第14卷(第1期)
l38~141
[19] 王晔,廖志钢,王世春,等.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0s表达研究
[j].法医学杂志,20__,21(3):171~173,176
[20] samantha yb,timothy erp.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ation in response
to cutaneous injury:role of ap-1 in reepithelializati0n .
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20__,10(10):1—5
[21] grose r.epithelial migration:open your eyes to c-jun[j].curt bi一
0l,20o3,13(17):678~680
【22】 sekhar p m red@,brooke t mossman.role and regulation of
activator protein一1 in toxicam-in duced responses of the lung田.
朱教授说的“教育是穷人除了造反以外翻身的唯一出路”,可见教育的重要性。要确保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应扶持困难群体,向农村倾斜,教育是为全体公民服务的。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那么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呢?
一、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目前城乡教育还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体现在校舍、教学设施的配备上;其次体现在师资力量上,很多优秀的教师都聚集到城市中,而农村出现了教师短缺的现状;再体现在生源的“匮乏”上。由于办学条件差,教师短缺,出现了择校的现象,导致农村学校学生少,市内学校班严重超额现象。
2.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资,改建校舍,配备教育教学资源;同时,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留住教师的心,学校师资均衡了,就减小了学生择校的可能,学生也就均衡了。
二、要缩小地域及群体之间的差距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封建意识,因此,国家要通过法律手段,促进各少数民族之间享受均衡的义务教育。
三、要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阜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校)3362所,在校生167.751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55所,在校生13.9462万人:初中427所,在校生41.1399万人;小学2331所,在校生85.2094万人:幼儿园398所,在园幼儿14.4846万人:特教学校6所,在校生187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2所,在校生8.5509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83所,在校生4.2333万人。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不含高校)共有专任教师7.0094万人。其中,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5993万人,职称教师占84.96%:小学(含幼儿园)专任教师4.0945万人,职称教师占90.94%;特殊教育专任教师12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874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专任教师162人。全市中小学教师中,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80%,普通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17%,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9.92%。
阜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是在2007年正式启动的。这一年全市全面完成了“普九”任务,实现“两基”达标,这一年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正式实施,这一年安徽省教育厅正式提出了加快皖北教育崛起的口号,可以说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正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阜阳是安徽中部地区―个人口达千万的大市。长期以来,阜阳经济发展水平处在全省“锅底”,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以2006年为例,阜阳市2006年的财政收入仅30多亿,人均收入约3000元人民币。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2,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764所,占全市学校总数的88%。由于经济底子薄,历史欠账太多,教育发展一直困难重重:一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优质教育资源尤其短缺,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二是教育负债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三是贫困及弱势群体人数较多,贫困人口520多万,占阜阳市总人口的近60%。在外务工人员达200多万,“留守儿童”甚多,三残儿童6万多人;四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差距大。这使得阜阳教育发展的条件和形势与中部其他地区相比更为艰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度相对更大一些。
二、阜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探索
1.明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
为探索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阜阳市以摸清家底、破解难题开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总体框架,那就是,以抢抓机遇、加快崛起为契机,以区域规划和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均衡教师资源为重点,以规范办学行为为保障,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明确了指导思想:以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名学生为宗旨;以“区域均衡、城乡共进、分类指导、积极推进”为原则,以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为重点,科学规划,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制定相关措施,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监测机制,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2.成功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步走”战略
首先,实现校内教育均衡。2007年以来,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推动中小学均衡发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要求学校均衡各班师资与生源质量,消除校内歧视,同时还要求教师要不断统筹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类学生之间关系,完善补差、促中、提优策略;要求学校要不断实现各个年级之间优化整合,保证学校全面协调健康发展。校内均衡这一目标我们在前两年已经实现。
其次,实现区域教育均衡。教育局要求各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认真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划片入学原则,组织新生入学,一律不准组织任何形式的选拔性入学考试。同时在同一区域内,采取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帮扶、互融、捆绑、定点支教、委托管理、办分校等形式,均衡配置师资力量,推进以强带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战略,全市一大批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再次,促进城乡教育均衡。阜阳是农业大市,城乡教育差距较大,为此,我们科学地制定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制定全市薄弱学校建设规划和目标,制定城乡对口支援工作目标、政策措施,探索强校带弱校的帮扶机制,大力推进1所城镇优质学校帮扶1所或多所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机制,逐步推进优质教育集团化战略,通过分步推进,农村薄弱中小学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3.从低端抓起,有效统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对关系
(1)坚持均衡与崛起并举。充分利用安徽省加快皖北发展的机遇,借势推动阜阳义务教育的快速崛起。为了让弱势学校快速崛起,我们从低端抓起,重点从教育投入、资源配置、布局调整等方面着手,以学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以教育装备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重点,新增和改造校舍200万m2,使弱势学校迅速崛起有了强大保障。为了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加大了对学困生、贫困生、留守儿童、三残生和农民工子女的帮扶助学工作力度,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
(2)坚持均衡与质量并举。真正的均衡是在保证教学质量基础上的均衡,真正的质量也必须是相对均衡条件下的质量。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加快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化;进一步深化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重视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体系等等,这些重要举措,都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放在首位。既坚持促进均衡,又实现了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3)坚持均衡与特色并举。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注重内涵,努力办出特色。要求各级教育部门不仅要关注学校办学条件相对均衡问题,更要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建设现代学校文化,促进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为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条件。我们还针对我市贫困及弱势群体人数较多的实际,扎实做好贫困及弱势群体的教育工作,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我市太和县胡总中心校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科学调整学校布局的中小学管理模式;阜阳铁路学校积极探索幸福课堂模式,努力实现学生心态、能力、知识以及身体的均衡发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崛起、质量和特色三者密不可分,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着力点,也是义务教育高质量、高水平均衡发展的三个有力支撑。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1.彻底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校、重点班
由于措施得力,至2009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已彻底消除大班额,降低择校热、减轻学生负担,学校管理更加规范,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素质教育得到真正落实,学校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升。长期困扰我们的难点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终于在我们的努力下得到了解决,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教育均衡发展带来了“特色教育”与“教育特色”
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全市涌现了一批富有特色教育内涵的学校,形成了部分教育特色: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得到关爱;对义务教育阶段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及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实行“两免一补;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流动情况进行及时科学监测和预测等等。
3.形成了教育崛起的新模式
论文关键词:浅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认识
《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教育管理论文,义务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龙源期刊。本世纪初,我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教育管理论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管理论文,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龙源期刊。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是这样认识的。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义龙源期刊。无论是从教育系统内部,还是从教育系统外部教育管理论文,乃至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促进和保障义务教
育的均衡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管理论文,把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和改造城镇薄弱学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教育管理论文,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龙源期刊。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艰巨性。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教育管理论文,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龙源期刊。当前教育管理论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管理论文,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三、《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措施
1、要求各地尽快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的“最低保障线”,凡是低于标准的学校都纳入限期改造计划教育管理论文,保证辖区内薄弱学校逐年减少,逐步使当地所有学校都达到基本要求龙源期刊。2、加强县级政府对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教育管理论文,通过建立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等项制度,加大城乡教育对口支援力度教育管理论文,强化对农村教师的培训。3、是逐步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和教学指导体系,保证所有学校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课程教育管理论文,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龙源期刊。4、落实各项政策,对弱势群体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
四、努力缩小、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龙源期刊。
1、城乡老师之间的差距。教育部部长周济说:经过60年的努力教育管理论文,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支有1600万人的教师队伍龙源期刊。现在城乡之间教育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硬件差距也有教育管理论文,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差距就是教师队伍的质量。
2、这几年来教育管理论文,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但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龙源期刊。我们正在继续努力教育管理论文,一个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
周济还说:在很多措施当中,最根本的一条教育管理论文, 已经实施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龙源期刊。第一,要求义务教育的老师教育管理论文,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老师的工资收入要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收入。当然,绩效工资制度不仅仅是收入的提高教育管理论文,同时也是一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我们进行绩效考核教育管理论文,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龙源期刊。这项措施是根本性的,当然还有一系列的措施。我们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吸引社会上优秀的人才当老师教育管理论文,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到基层长期从教教育管理论文,终身从教龙源期刊。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去从教教育管理论文,同时我们还动员了大批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援,还有师范生到农村实习支教教育管理论文,这样我们就组织了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从事教学工作。下一步要把它制度化,要让老师都能够到农村接受锻炼,同时为农村输送更多的高质量的老师。
3、大力加强农村教师的培训。我们农村现在有几百万老师,我们要大力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培训力度,使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大大改进我们自身的质量,能够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使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单位:南乐县福堪乡六合中心小学 教师;蔡合才
一、苏北农村中学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差距的实质在于城乡义务教育对公共资源占有的不平等,即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的实质是资源的困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经费分配精英化。我国公共教育经费虽有逐步增加,但是分配倾向于精英式教育。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提供的资料表明,2001年,全国高校在校生719万人,中学生7836万人(其中中学6431万人,高中1405万人),分别占受教育人口的2.8%和30%,预算内教育经费比例则分别为24.5%、35.9%。投入中学的有限资金又大多流向重点院校、示范校及高中学校,农村中学无力顾及,这是导致农村中学招生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重点学校、示范性学校的品牌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教育投资的加大,加上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人们更加注重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于是造成了品牌性学校就能门庭若市,而农村中学则门可罗雀。虽然对名校实行了招生名额限制,但是名校办民校的模式,不仅抢夺了农村的生源,更重要的是使得农村中学优质的人力教育资源纷纷转移进城。继重点学校政策之后,评比各级示范性学校的政策相继出台,虽然能促使当地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这又是精英教育的另一种表现,它同样是制造和加剧对农村中学从投入、师资到生源进行盘剥的政策。久而久之,农村中学在其侵吞下,遭到了重创,滑向薄弱已势不可挡。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三)生源流动无序化。《义务教育法》规定中学学生实行“就近人学、划片招生”的政策,但教育行政部门允许各种名校(他们大多挂有民办学校牌子)招收相当数量的择校生,这些学校按学生学业成绩收取择校费,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声誉,对农村中学的生源进行了层层筛选,囊括了农村优质的中学生源,使得农村生源质量急速下降,教学效果无法兑现对学校的声誉造成重创,长此以往,农村中学的生存将岌岌可危。
(四)校内管理功利化。为了生存,为了向学区家长、政府、社会有个交待,农村中学会集中“优势兵力”,重点培养尖子生。他们为了赢得部分家长的认同,在应试指挥棒下,为考取几个重点高中而放弃面向全体学生,形成恶性循环。加上农村中学的一些人事制度改革,不是根据教育、学校实际,有些是政府为了减少财政支出,有些是校长出于管理的需要,在教师头上高悬着“分流”、“待岗”、“轮岗”等利剑,没有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五)师资流动城市化。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资金的投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对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要求也不断提高。苏北农村中学并校政策使得教师不得不重新考虑自身的去向,一些富有经验的教师都去了县城的学校。县城中学每年补充师资的途径主要从农村中学选拔优秀的教师,这对农村中学的生存无疑是雪上加霜。加上乡镇财政困难、学校经费紧缺,一些政策性的福利待遇得不到落实,加上生源不足,社会声誉降低,对农村中学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是一个重创。教师也不得不考虑自身处境,而无心专一于教学。
二、农村中学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源投入。考虑到现实政策的惯性与体制路径的依赖,从现实角度看,很难从限制重点学校、示范学校政策出发实现均衡发展。但是,政府完全可以实施将人、财、物等资源按照“按需分配”原则向农村学校倾斜的政策,促进农村教学条件的改善,加快发展。
(二)重点扶持。教育行政部门应不但加大对农村中学硬件投资,更要对教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教师轮岗制,按“就近入学”的原则加大对农村中学发展的扶持力度。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让名校中的民校完全独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办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校校互动,从而减少和控制中学生源的无序流动,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教育相对均衡的发展。
(三)强化内部管理。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SatoMamabu)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术讲座,谈及薄弱中学发展时说到:“学校改革、发展所需要的,不是来自外部的舆论和行政措施,而是学校每一个成员所共享的显示学校和课堂未来图景的改革构想”。也就是说薄弱中学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学校内部管理。
农村中学发展的突破口在于改革。改革必须从改变教学结构、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师工作方式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改变教师“各自为政”的局面。中学实行的是科任制,中学课程较多,涉及教师较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各自为政”。因此,必须改革这种制约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进行基于师生全员的结构性改革,构筑师生、学生共同体,实施全方位的合作教育。
第二要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解放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提问,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生命活动、自主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更多时间是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导和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材施教。真正把课堂教学从个人主义学习转换为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的共同体,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只有真正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的现代化教育目标,才能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才能使学生安于学习,教师安于授业,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县域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7.088
Problems of Current Counties’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Strategic Thinking
GAO Chuanping
(Hubei Academy of Educational 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he county. In this paper, the status quo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some counties of the province, found that the prevalence of inequality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relatively low level equilibrium, education funding is uneven, the gap between some of the major issues remaining intercollegiate. Also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local government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chools and teachers should join forces to carry out their duties, increas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rational planning the layout of the school, efforts to improve school condition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school management, improve education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y of compulsory army, promote equity in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 words County Compulsory Education; balanced development;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自教育部明确提出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师待遇也逐步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域、城乡、学校之间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还难以真正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发展均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缩小差距,力促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1 当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
当前,在县域义务教育中城区学校相对占据了具有较大数量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学校则恰恰相反。其次,教育资源在农村、城镇以及城市三类学校的内部也具有较大的分布差异,比如在计算机台数方面,县镇学校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具有较大的差距,塑胶化运动场地和“班班通”设备城市学校明显优于农村学校等。再次,农村学校不合理的学科结构和教师年龄老化现象相对突出,农村学校音体美和信息技术教师相对缺乏。
1.2 教育均衡程度较低
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设置了一个门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一个门槛,即基本办学标准评估。两项内容,包括对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差距的评估和对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一个参考,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部分县市区虽然达到了教育部的这一要求,但是由于教育资源分布差异性,加之教育投入缺乏以及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等原因,导致个别县市区义务教育均衡程度较低,只是基本符合国家和省定的评估标准,均衡发展程度较低,而有些县市区已经在逐步走向优质均衡。
1.3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某些县市区,由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财力不足,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只能基本达标,受教育经费不足的制约,部分县市区在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教学用计算机数、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等各个方面的差异系数偏大,教师待遇偏低等。还有个别县市区为了区域经济发展,将主要投入放在经济建设,而对教育的投入不足,甚至“三个增长”未能达标,以致尚未通过均衡发展的评估验收经费投入不足,使得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
1.4 校际之间差距尚存
城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差距依然存在,特别是一些偏远学校和规模较小学校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还是师资力量等方面差距都相对明显。一些教育资源集中的学校涌入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导致出现超大规模学校和超大班额。特别是曾经那些所谓的“重点学校”、“示范学校”,加剧了中小学教育的失衡与竞争,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不平等,甚至制造出了一些所谓的“薄弱学校”,严重损害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2 解决当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对策措施
2.1 提高认识,确立义务教育均衡观
保证教育公平实现的基础就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主要包括公平的起点,公平的过程以及公平的结果。笔者认为,首先必须要保证具有公平的起点才能够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第一,国家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必须要能够将公正以及公平的原则充分的体现出来,就是说必须要保证我国的每一个公民都具备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第二,政府和社会必须要将相当的教育条件和资源提供给每一个公民,从我国相继颁布的各种法律来讲已经基本上使得公民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从制度层面得到保证,然而由于教育政策在历史上的倾斜以及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现在重点校与非重点校之间以及城乡之间存在着严重不平衡的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弱势群体往往都是城市非重点校和农村学校。因此必须提高认识,促进教育公平,树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观。
2.2 加大投入,努力缩小校际差距
在“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省级政府应加大市级政府的投资责任,改变县级政府投资负担比例不合理的状况。可设定义务教育最低财政标准,对低于最低财政标准的县,则由上级财政通过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给予财政支持。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专款专用,使教育事权与财权的统一,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根据城乡间教育物价的差异、经济发展的差异,加大向农村学校教育投入倾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经费标准。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应该以学校的实际需要为根据,对学校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进行适时的补充,只有经费得以充分保障,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分配,才可逐步缩小县域、城乡、学校间的差距。在教育投入上,县级政府必须严格履行应尽的职责,严格落实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2.3 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在农村、城镇以及城市三类学校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规模差异,规模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包括不均匀的教育资源分布之外,同时还有非常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不合理的学校布点。所以地方政府必须要经过科学的论证,从而对学校的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除了要涉及到教学点以及农村中小学的布局问题之外,学校的布局还应该包括城市学校的科学布局问题。学校布局规划实质上属于教育资源的再分配问题,因此政府需要以农村以及城市人口的变化趋势和情况为根据,积极地采用裁撤、新建以及合并等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证城乡儿童可以平等的享受到各种教育条件和教育资源。尤其是在规划农村学校的布局的时候必须要对学龄儿童的交通便利以及年龄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现实情况为根据,致力于城市学校新建、扩建步伐的不断加快,这样才可消除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现象。
2.4 统筹师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配齐配足各学科专任教师。要对教师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一方面一些较小规模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难以根据课程设置的需要将全部的学科门类的专任教师配备好,此时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就可以进行有效的协调和安排,有计划地培养全科型专业教师。通过实施这一政策能够使学科结构不均衡的突出问题在我国较小规模以及边远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另一方面积极培养音体美、信息技术教师,缓解学科结构问题。二是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在确保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建立农村贫困地区学校特殊岗位津贴制度,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应届大学生。三是加强教师交流和培训。在城区建立教师定期流动的“活水”机制,改变人事管理制度,变“学校用人”为“政府用人”,在统一工资标准前提下依法由政府对教师实行合理调配;其次在农村地区,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培训,逐步缩小与城市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
2.5 强化督导,定期开展均衡监测
各地要根据教育部和省定标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督导评估,严把质量关,抓问题,补短板,同时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督导监测体系,在督导监测工作中,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撰写报告、结果应用”几个主要环节,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监测的工作机制。要对均衡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向社会督导和监测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把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教育经费的投入作为督导评估政府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还可充分发挥责任督学的作用,定期深入学校进行业务指导和工作督导,为学校的发展问诊把脉。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为此,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力度,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差距扩大的势头,义务教育政策凸显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优先向农村地区、弱势群体倾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当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是相对的,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最终趋势必然是由目前的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林丹.本体论域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2013(5).
[2] 罗洁.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政策选择与实践探索[J].中小学管理,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