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张洁作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角色的转变,心态的调整
从学校老师到村里扶贫队长是一个很大的角色转变,从进村第一天我就下定决心:“做一名有情怀的扶贫工作队队长。有方法、有力度、有情怀,我是农民的儿子,吃了很多苦,懂得贫困的可怕。一定为大河村乡亲带来政策,找出脱贫的办法。让乡亲认可你、感激你、怀念你!”,工作一段时间后,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懂农村、懂农业、爱农民。在村里是没有节假日的,5加2,白加黑是一种常态,融入村集体,适应新环境,有作为才有地位。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
二、壮大帮扶队伍、提高帮扶人员素质
建立了大河村帮扶人微信工作群,各种帮扶工作要求及时在群里进行通知,同时在群里普及一些扶贫知识,提高了帮扶人的帮扶能力。召开了一次帮扶人会议,村扶贫专干进行了业务培训,召开了帮扶单位负责人会议两次,对帮扶工作进行村级统筹安排。
帮扶人进村上户时要求各片长配合帮扶人上户,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我指导帮扶人填好帮扶手册,再上户进行帮扶。得到了帮扶人和贫困户的一致认可。建立了爱心帮扶群,发挥社会帮扶力量,努力增加帮扶资金的来源和扩大帮扶队伍。
从我进村以来,村里信息员发生了三次变动,历经四人,首先胡云霞同志调到镇扶贫办,朱竹燕同志被选举为村委继而担任村文书和扶贫专干,廖维同志分工变动,最后确定为檀革和同志,檀革和是个新手,而许多工作都是时间不等人,不会等待成为一个熟手之后才分配任务,我首先自己主动承担任务,将信息员的角色兼任下来,在实际工作中教檀革和同志做,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和越来越熟练,我就慢慢淡化我的角色,让他挑大梁,我把关。目前,檀革和已成为一名合格的信息员。村里还有一名年轻人,不怎么懂得使用电脑,我有时间就教他使用电脑,现在已会不少操作。
三、在家必上门、在外必联系,户遍访三次以上
按照“在家必上门、在外必联系”的原则。对全村206户贫困户进行了上户走访或者电话访谈,每户都联系了三次以上。走访了100多户非贫困户。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那些举家外出贫困户,由于以前村两委同志和帮扶责任人与其联系较少,造成贫困户对自己所能享受的扶贫政策不了解、不知道,对扶贫工作、扶贫成效不认可,对驻村工作队和帮扶人不满意。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耐心的向其解释,并且要求帮扶责任人必须与贫困户取得联系,可以通过电话、微信或者QQ进行联系,必须马上取得联系,与贫困户多交流,多培养感情,取得贫困户的理解和认可。走访非贫困户时,通过上户走访和开展周边调查,了解到其实际情况和具体诉求,对这些诉求,符合政策的,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回到村部与村两委商量,寻找解决办法。对于不合理的诉求,向其解释原因,通过讲政策、讲道理、讲良心,取得非贫困户的理解和支持,对那些极少数执迷不悟,甚至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坚决提出批评,并联合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有力的打击。通过走访,我对大河村的贫困现状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同时也帮助村两委同志有效的化解了一些矛盾和冲突,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同时也净化了社会风气。
四、四大攻势(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大帮扶):
今年以来,组织帮扶单位望江县长江河道采砂管理局一行及赛口中心卫生院、金堤中心学校、赛口镇政府等所有帮扶人先后到赛口镇大河村开展脱贫攻坚访贫问计专项行动,走访慰问贫困户、大排查、千名干部下基层等等。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及存在的困难,跟踪扶贫政策是否落实到位,了解群众满意度,辅助片干及时更新扶贫手册.随后,采砂局一行实地调研贫困户“一户一档”资料整理完善情况及扶贫产业发展现状,详细了解大河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当前存在困难和问题。同时结合县脱贫攻坚访贫问计专项行动“大走访、大调研、大查摆、大整改、大帮扶”的相关要求,就扶贫工作征求意见和建议。
五、一个专题,一大亮点,两场公益活动
根据县里统一部署,“千干下基层”大河村专班同志自8月29日正式驻村,到10月30日离开,历时2个月,我全程参与该项活动,白天陪同专班同志上户,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到村里召开两委会,协商解决,解决不了的上报到镇里、县里寻找解决办法,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大河村迪湖片在外做面点的企业家张成同志,是一位只有29岁的年轻人,但他捐资12万为家乡道路安装了65盏太阳能路灯,方便了家乡父老的夜间出行。是个社会扶贫的典型事例。我联系县电视台对这种情况做了专题报道,并推荐上报张成为“最美望江人”。
九九重阳节,和村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前往赛口敬老院看望老人,了解老人真实的生活状况,并送上慰问品,受到了老人的热烈欢迎。
大河村大河片黄斌和其父亲均患大病,还有三个孩子读书,我们和驻村工作队一起,积极奔走,帮其落实351医保政策,减轻家庭就医负担,与学校联系,通过学校老师发动班级群家长的积极性,在水滴筹平台为其捐款累计达到3万多元,同时游运秀同志和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储王宝同志一起发动各自亲友团捐献现金共计3200元,已于近期交到黄斌母亲手中。
六、一些具体数字
【关键词】乡愁;张晓风;细腻;文化乡愁;中国情结
中国由于古时所处的自然地理位置,东朝大海,西面是茫茫的沙漠隔壁,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我们的祖先只能在内部大路上拓展生活,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模式养出了炎黄子孙对于“家”的概念的深度认识。人们在努力的把家、把家乡归结为一个单位。为国为家已经成为了我国从古代传到当代知识分子身上一个普遍的理念。那么,对于家乡的思念,恋家情结,对祖国的思念就成了中国文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
由于近代历史上的各种原因,台湾在我们的历史上成为一个特殊的例子。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和大陆分隔开来使得去了台湾的大陆人一辈子都没能回到大陆。乡愁自然就成为了台湾文学很鲜明的一个文学特色了。台湾这些作家大部分都是从大陆迁过去的,而由于当时的政策形势,只能够对着大陆遥望而无法踏上他们日夜思念的故土,所以,乡愁文学很自然的就在台湾文学中发展起来了。把对故土的思念寄托在文字上。
张晓风的乡愁简直是浓的化不开,在她的眼里,“中国”是一个世界上最好听的名字,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中国人朴实厚道,中国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张晓风的文字里你无处不见她对中国深沉的爱,对故土无止境的思念。祖国大陆的一切她眼中都可以化作一切可以寄托思念的东西。
一、文学经典透思乡
张晓风毕业于中文系,而且还在大学里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她对故土思念至极,对于中华文化自然是有一种深沉的热爱,她的这份热爱,使得她比在大陆的人更能够深刻的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内涵。张晓风对于古诗词的化用简直是信手拈来,甚至是在古代汉语中不好学的音韵学她都有所研究,若不是出于热爱,哪里会有如此深厚的研究。
她的文章中,语句美的如同袅袅青烟,不敢触碰,害怕由于自己的一时鲁莽而破坏了青烟带给人的轻妙、若有若无的美感。其实在这些美感背后所能看到的全部都是张晓风对于祖国的深沉的爱和思念。
张晓风对于中国文化,以及在美学中的中国充满了一种诗意的向往的人文精神,中国文化经典是处处可以成诗的。在她的《地泉一》和《地泉二》中处处提到的都是诗。在《尔雅》中,作者读尔雅时似乎是穿越到两千年之前,似乎当时的天地山川、花鸟鱼虫、日月星辰以及民风民情、古音古律和汉字都在书中被作者尽收眼底,这样的一览无余过后,独自品味剩下的独独是那一份那时的简单壮丽、洁白无瑕。就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和中华文明成长着,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
透过张横渠讲学的虎皮讲座,透过赵之谦那个全是鹤的梦,透过《尔雅》这样一本难以读懂的古书,我们可以看到,真正让张晓风放不下的是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对故土的热爱。纵观古人的种种事迹,张晓风或是浅笑案前,或是沉沉低叹,都是将自己思乡爱国的情感寄托于这样的文化点评上,这样,她的乡愁得到了一定的释放和慰藉。那也是她对于精神家园的一种归属感的表现。
二、儿子对母亲
张晓风很喜欢将自己对家乡对祖国大陆的那份感情化成是典故来向读者娓娓道来。在中国文学中,我国文人喜欢将祖国称作是自己的母亲。T.S艾略特说过“一个人的归宿是他自己的村庄。”而对于在台湾岛上的大陆游子来说,他们最终的归属感都是在大陆。所以乡愁文学在台湾文学中就显得特别的突出。
在《许士林的独白》中,张晓风以第一人称许士林的叙事视角来进行叙述,讲述了自己对娘亲,就是那个被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的思念。在张晓风这个“许士林”的眼中,他的娘亲“血是温的,泪是烫的,我知道你的名字是‘母亲’”。①P84在他的眼中,母亲是井旁汲水的女子,是临水浣衣的女子,是窗下绣花的女子,是灯下纳鞋的老妇人。在这个“许士林”的眼中,娘的形象早已经化作世间千千万万的中国女子的形象存在在他的身边,所以是“娘,我每日不见你,却又每日见你”。但是在白娘子和许士林之间横亘着一座雷峰塔。塔顶是荒凉日光。没有“娘”的日子,春光和秋月都无奈逝去。似乎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同“娘”而一起关到了塔底。
张晓风八岁的时候就随着父母迁居台湾,对于故乡只是存在在模糊的回忆之中。这不正是符合了许士林幼年别母的情节么?与母亲分别的孩子,思念母亲自然是生命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张晓风笔下,许士林眼中的娘是美丽的,是痴情的,是善感的。法海的一个钵怎能罩得住母子情深?同样的,大陆和台湾岛之间的这湾水也阻隔不断身在台湾的大陆游子对大陆的怀乡之情。“而即使身体,娘,他们也只能镇住少部分的你,而大部分的你却在我身上活着,是你的傲气塑成我的骨,是你的柔情流成我的血……娘……你仍在西湖,在千山万水间自在的观风望月并且读圣贤书,想天下事,与万千世人摩肩接踵”①p88。作者借许士林之口来说,虽然远离家乡,但是身在外的中国游子身上始终有着炎黄子孙的气节和风貌,每个人都是一个中国的活体,虽然祖国母亲动弹不得,但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祖国母亲的眼,替她去看清世界的每一个地方走她没有走过的路,无论走到什么地方,我们都能感到的是“母亲”那关切的目光和无私的爱。终究有一天,雷峰塔会倒掉化成飞散的泥土,台湾最终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
三、浓重的中国情结
在《乡愁石》中写到在“鹅库玛”度假的时候,站在海岸边,距离上海只有四百五十海里。但是却觉得比银河还要宽。站在异国寂凉的海岸眺望祖国大陆,心情可想而知。只能站在异国他乡摇摇眺望着自己的祖国,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乡愁!海边的七颗小石子看起来不如海边的贝壳漂亮美丽,但却让张晓风爱的如此深切,只因为他们躺在海滩上接受着来自中国海的浪头,来自上海的潮汐的雕琢,寄托着张晓风深深的爱国思乡的情感。张晓风同这七颗小石子的命运多少有些相同,都生活在岛上,都曾日夜凝望着一个方向。这七个小石子除了叫“乡愁石”还能有什么名字呢?
张晓风曾经说到“如果有人分析‘我’,其实也只有两种东西: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基督教’。”张晓风早就将“中国”、“爱国”等元素写进自己的血液里,写进生命里。读过张晓风的散文,不禁要思考,那些离开故土的人们从古典文化到乡音乡景都在不停的展现着故乡,展现着祖国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天天就立足于祖国大地,是否认认真真的研究过我们的故乡,是否真真切切的读懂了“中国”二字?
张晓风爱中国,她希望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能凝聚在一起,再造我们国家历史上的辉煌和成就。她说“我渴望赢回的是故园的形象,是散在全世界有待像拼图一般聚拢来的中国。”在张晓风眼里,中国是她的唯一,她爱的,不仅仅是苦难中的中国,还是梦中的中国,有关于中国的一切都被张晓风深深的爱着。张晓风用自己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婉向世人缓缓的诉说着自己的怀乡爱国的感情。张晓风常常将这种情感诉诸笔端,她以饱满的感情,把笔端伸进整个中华民族的肌肤纹理。她的爱国之情是由爱家逐步扩大到爱家乡,最后大到爱国爱民族,爱这个民族的一切。所以,张晓风那浓浓的乡愁把读者都融化了进去。让人感动,让人落泪!
产龄:10岁
产品来源:文化小学
职务:清扫卫生——卫生委员
。她正在做卷,生产妈妈突然袭击,一看,把“168”写成“188”;把除号看成加号,导致差相差悬殊197,期中产品考试因为马虎,就得了不应该得的分数,被生产妈妈骂了一顿。后来,她再也不敢粗心了,每次产品考试差不多都是100 !
关键词:听觉障碍;操作界面;无障碍
0引言
无障碍设计作为一个针对所有人的通用设计,在当今社会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涵义。它不仅仅是城市道路和建筑中的盲道、音响交通讯号和坡道,也不仅仅是公众传媒上的字幕和手语,它更重要的涵义是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资源的机会。
在有障碍人群中,听觉障碍人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产品设计中更要充分考虑听觉障碍人群的特殊性,针对其自身的特殊性,消除听觉障碍人群在使用中的困难和不便之处,体现设计的人文关怀。
1听觉障碍人群的特点
听力障碍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听神经等和其各级听中枢发生病变,听功能出现障碍,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在生理方面,听力障碍人群不像盲人,肢体残疾人那么直观,他们表面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在心理方面,听力障碍人群有其特殊的地方,他们心理紧张,情绪容易激动,敏感,自尊心很强,情绪反应强。
经过研究,听力残障人群的视觉搜索能力更强,在相同呈现项目数下,听力残障人的反应时间比正常人的反应时间更短,视觉搜索能力比正常人的视觉搜索能力和视觉记忆力更强,虽然听觉障碍者在听觉方面存在缺陷,但是他们在视觉注意,视觉表象,运动表象和视觉记忆的能力都高于正常人。
因此,我们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听力残障人群的特点,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对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消除听力残障人群与产品交互过程中的障碍,方便听力残障人群的使用。
2无障碍操作界面设计的简述
2.1无障碍操作界面设计的内容
“有障碍者”包括了残疾人、老年人、婴幼儿、孕妇、推婴儿车的母亲、伤病患者甚至携带重物者等。他们不得不长期困在家中,成为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给家庭和国家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帮助、扶持残障群体克服障碍,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来,是国家与社会的责任。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社会补偿、扶助和未雨绸缪的举措,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设计的目的来看,产品操作界面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有效地获取产品的使用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从工业设计的立场看,功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将是一致的目标。产品功能分析与无障碍交互设计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消除有障碍人群在产品的操作和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一切障碍,使其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独立的正常的操作和使用产品,并且能够准确地接受品所提示的信息。
2.2无障碍操作界面设计的意义
无障碍操作界面设计是基于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提出的随着老年人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人数的增加,无障碍设计则更具有意义。无障碍设计中从有障碍人群的角度进行设计,综合考虑有障碍人群的各方面特点,包括其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因素,通过在设计上的优化和改良,使产品满足于弱势群体的特殊要求,使其能够像常人一样进行操作和使用。无障碍设计提高了弱势群体的自理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弱势群体及其家庭成员的负担,满足了其健康和发展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性的关爱,同时也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3听觉障碍人群在人机交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研究
根据听觉障碍人群在胜利及其心里方面存在的特殊性,从人、产品及环境三方面,分析其在与产品的人机交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研究,消除听觉障碍人群在使用过程中的困难,达到无障碍操作的目的。
3.1从人的角度
无论是先天或后天的残疾者,其内心深处都有某种自卑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一般表现为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体有缺陷,或想象得那么严重,一些残疾者甚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给别人带来帮助。听觉障碍人群由于其在听觉方面的缺陷,对产品所提供的声音方面的信息提供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在听觉残障人的家中,无灯光显示的门按钮,来访人在门外干着急,室内的人毫无所知,这个门就成了“障碍”。
同时,要注意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反应和心理需求。例如,一款供听觉障碍者使用的助听器,助听器的使用方式和造型模仿耳机的设计,使用的时候看起来就像在听音乐一样,这样既保证了产品功能方面的需求,同时产品也没有凸显出是专门为残疾人应用的产品。
3.2从产品的角度
产品设计不完善的地方,必然会给听觉障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带来很多不便之处。对于主要靠视觉接受产传达的听觉残障人群来说,视觉信息的提示非常重要。目前市场上供其使用的产品,在产品信息的传达方面,存在信息量过繁多,提示信息的主次不分明,而且信息提示设计得过于平淡,对于长期用眼的听觉障碍人群来说,会引起使用者的视觉疲劳。针对信息的提示方面不足,应当满足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信息的简化,在保证其信息准确度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其复杂性,避免多余信息干扰视觉感知。
其次是将信息分级、分组、分区,将复杂的事物分解成较为简单的部分,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和理解复杂的信息如可以将功能相关的部分构成“功能组”,然后分区布局。例如键盘,其操作键众多,极容易造成认知障碍,通常将字母键、数字键、方向键等分别分组,按区域布置,便于识认及操作。同时,还要结合色彩及形态、标注等方式,对于重要的使用频率高的部分应该不知在使用者视野和操作的最佳位置。
对于信息平淡,容易引起疲劳这一方面,应当采用多种信息提示的方式,我们可以增加动态的、发光的信息提示,除了视觉信息提示以外,对于听觉残障人群来说,还可以通过触觉时期感受到产品对其提示的信息。
另外,产品的信息提示可以用产品的语义表达来指示操作方式,用形状、色彩、材料、尺寸、方向、位置的组合来表示不同的操作,使产品提示的信息易于理解,做到不言自明。
3.3从环境的角度
产品的使用环境是影响产品与使用者关系的外界因素,使用环境不适合时人们对产品的认知程度会大大降低。
对于听觉障碍人群来说,给予其对产品认知方面的特殊性,我们要更加注意产品的信息提示与周围环境的配合。首先要考虑到光环境中的强光、眩光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弱光环境下的视觉接收能力。
另外,还可以从产品设计的角度加以改善,使触觉、视觉信息共同发生作用。比如用形态的凸起或凹陷作为暗示,用表面肌理的粗细对比进行区分,用形状的不同表示产品不同的操作方向,这一点类似于前面提到的针对于视觉障碍者的设计对策。对视觉的干扰,常常把机壳设计成亚光甚至带压花纹理的材质,最大程度地吸收光线。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操作产品的过程中,面对来自于听力障碍人群对于产品信息的认知障碍,设计师要采取相应的设计策略,实现使用者和产品之间的认知无障碍,使我们进行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提升产品价值、进入无障碍社会的关键。究其根本,无障碍设计是以使用者为中心,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 吴丹.通用设计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4.
[2] 王,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 罗仕鉴,朱上上,孙守迁.人机界面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织金县阿弓镇化董村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
大山连绵起伏,道路崎岖蜿蜒。经过3个小时的车程,我到达了阿弓镇化董村,来的路上我已经听说化董村是一个纯正的少数民族聚集地,他们说:“啊点勒苗子生活习惯怪得很,怕你克噢不习惯哦!但是喜欢搞烧酒,只要你和他们喝酒,尊重他们,工作还是很好开展勒!”
化董村,苗语意为美丽而古老的部落。化董村是国家一级贫困村,是纯正的长角发苗聚集地。坐落于阿弓镇西面,平均海拔1800m,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2公里。东面濒临本镇大桥村,南与本镇依聋村毗邻,西面连鸡场乡白泥塘村,北连鸡场乡旧官寨村。土地面积3.9平方公里,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经济社会发展落后。
走进化董村
当我到达大桥村时,我询问化董村坐落的位置时,得到的回复是这样的:“你看到那边哪个山没得?化董就在那个山窝窝里面。”听到后我就开始想象“山窝窝”会不会就是我在网上查阅到的那个样子。百姓每天穿着他们独特的少数民族服装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孩童们就骑着自己家的牛在山上学习,戏耍。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第二天,我便开始进村了解。“山窝窝”虽然看着不远,但是还是经过了左拐右拐的山路后,耗时63分钟抵达了化董村小学,同样也是村委会。五个村民组,三个村寨组成了化董村,一路上我看到了穿着统一的妇女,但并没有看到那个看似复杂的长角发,也同样没有看到草房或木头房。深呼吸一口气后,觉得空气是那么的清新,那么提神,夹杂着牛屎的味道是那么的让人难以忘怀,这就是农村的味道,最新鲜的空气。
用心去了解
走访调查是驻村工作的基础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也是最好的锻炼和提升。
化董村共248户,968人,留在家中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妇女,而且每家每户都有2—4个孩子,负担很重,但是感觉他们的压力却很少,老人年纪很大了,但有些还能挑、背、犁,他们不是不愿意坐着享福,而是不愿坐着饿死。房屋修建密集也算化董村的一大特色,环境卫生意识差是普遍现象,基础设施落后,缺水制约发展。
化董村还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种植业主要以马铃薯和玉米为主,2013年也有帮扶组织百姓种植中药材“续断”目前效果还不错,养殖业主要就是农户自己散养牛羊,并形成规模养殖。走访过程中,很多百姓都表示希望能够得到在养殖方面的帮扶,他们都认为自己有养殖方面的技术,但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对于种植业,百姓不是很感兴趣,原因是他们前几年进行过规模的韩国辣椒种植,但最后效果不是很好,导致了百姓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他们就认为自己的土地只适合种土豆和玉米,其他的都不适合,认为只要把土豆和玉米种好了,自己就可以有吃有穿啦!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了解到通村路,窜户路以基本完工,通组路还需项目支持,天晴还能勉强的穿行在组与组之间,但是一下雨就不敢动啦!对于河沟组,三根木头的支撑的危桥,成为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没有桥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无法正常的开展下去,此外,河沟组半山处的村民用水难及化董组村民用水难问题都需要得到帮扶单位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后,走完全部的村民组后,我发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除了学校旁有个破烂的旧公厕外,就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厕所,经过询问后,我才了解到化董村是一个有钱修房子,没地修厕所的村寨,漫山遍野的“黄金”,是他们“战”后留下的印记,山多树多的优势被他们充分利用!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我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百姓解决他们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发展就可以建立在这良好的基础上。
凝心搞帮扶
脱贫致富是每一位百姓的梦想,现实环境,经济实力,发展决心等扼杀大多数化董村百姓的梦。失败让他们损失了全家人的生活费,更丧失了脱贫的斗志,不切实际的奢求,让他们对政府失去了信心,国家给予的帮助,被他们看成了理所应当。
“重拾斗志,找回信心,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的肩上。“多帮一”的帮扶机制就是需要我们充分利用好各自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共促小康。为此,我们驻村队员在驻村工作会议上交流了自己前些日子走访调查所了解到的情况,拟定了帮扶计划和发展思路及方向。
种植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继续试探性的摸索,打造养殖业产业链主要在于百姓,只有鼓励他们通过走专业合作社的道路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利用惠农、强农、富农的政策来帮他们协调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因素,修桥,补路,建厕所是我们今年的首要任务,利用少数民族气息浓郁的资源打造乡村旅游这是化董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聚能抓落实
“五月间的水马上就要来了,河沟组的危桥再不修,过段时间就不能正常通行了,百姓的正常生活将被打乱”,这是我想我局领导汇报该情况的话语。得到领导的支持后,我立即通知村主任,让他按我们商议的方案组织村民施工,经过十三天的起早贪黑,汇集所有河沟组村民正能量的“小康桥”终于竣工了,该桥不仅稳固了桥墩桥柱,而且还拓宽了桥面,让这个“新生儿”略显“高、上、大”。该项目最终由毕节市第二纪工委协调毕节市交通局给予项目支持,并支付修桥的材料费。“五月一号以前,你必须把这个蓄水池的水抽送到学校背后的蓄水池内”,这是我局领导检查去年遗留的项目时对我说的话语,当时听到这句话后自己还是倍感压力,但我同样也觉得这个是光荣的任务。之后在村支两委及财政局的支持下,完成了接电线,补水管,修电机房,安装抽水设备等一系列事项,最终成功抽水到达指定位置。从而完善了饮水工程。
“金书记,河沟组半山处的村民用水有点困难,镇里面能不能支持我们几百米6分管,用来引水?”这是我向阿弓镇金迪书记申请水管时说的话。经过向书记详细的介绍完半山处村民的情况后,镇政府提供了900米6分管,在村支两委的协助及半山村民的努力下,牵电线,埋水管,历时两天,最终从河沟旁一处水源引水至半山的蓄水池,再由蓄水池分流到每家每户,从而解决了村民用水难的问题。
汇聚能量抓落实,目前化董村少数民族文化陈列室也已经开始动工,由织金县财政局帮助申请的“小康寨”建设项目及“乡村旅游项目”也在一步一步的落实。
共筑梦
帮扶工作到现在已近4个多月啦!各项工作也在有序的进行,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仍需继续努力,共同助推化董村实现同步小康。
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目前为出版社编写摄影丛书,刚完成《艺术人像摄影》,正着手《旅行摄影》等其它题材的写作。
中国人像创作"机制"有问题,没有"群众基础"。表现在:被摄对象没有"群众",中国人对自己的形像太敏感;作品传播没有"群众",艺术人像通过什么渠道与大众见面?作品评论没有"群众",全社会最陌生的照片就是艺术人像;人像生产没有"群众",艺术人像创作最需要班子合作,中国摄影师不习惯这种方式。这就是目前艺术人像创作的客观现实,关于主观方面,好象摄影师都已经很努力了。
傅百林:
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刚刚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打算向广告、时装进军。
人像摄影过份注重包装、画面处理有太多怪妆、怪服饰,现在的潮流是注重形,缺少对内在挖掘。但中国的人像前景很广阔,他们有机会收集外界资料,不像以前的井底之蛙了。
潘杰:
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专心于拍摄时装。
目前艺术人像创作大多数在追求形式的变化,对艺术境界要求不够,这其中的原因是摄影师功力和眼界问题。大家都是商业行为,缺少艺术上追求突破,又缺少提高和变化,从目前国内状况看,人像摄影前景很好,可以达到从未达到的顶端,如果大家能从内在挖掘自身的潜力,成就会更大一些,国外大师的作品总是从内在刻画人物,能表现出人物生活经历的变化。国内摄影师在这方面很欠缺,原因是没有对人进行关注和研究。
房翔:
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正在发展佳丽和巴黎春天中国加盟培训事业。
人像创作始终围绕的主题就是"人"。以前在形式上或技术手法上的变化,已不能引起我的创作欲望,而"人性"的主题拍摄及我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人性"是我最近这一阶段要去表达的,最近拍摄的一组"亚当夏娃"就是在人体创作上去拍摄男人和女人在"人性"中的不同状态、对生存的不同要求及共同对生命的渴望。我想国内人像摄影者已经不光把创作定位在商业需求上,更多的新生代摄影师、新锐摄影师会尝试拍摄突破旧的形式,表现不同"人性"主题的作品。目前国内很多的优秀摄影师都被迫陷入了商业运作中,很多有优秀才能的摄影师都在这个瓶颈上很难突破。生存的问题永远是一个艺术创作者最困扰的问题。
姚远:
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由于忙着安置自己的新家,所以近期没有拍新作品。
中国的艺术人像环境宽松,摄影题材与空间很大,接受新鲜事的机会多,有一批摄影师创作出较好的作品,让我耳目一新,但有些作品浮于表面,形式感强,缺少思想深度,过于唯美。我们需要提高自身修养,尽量吸收东西方文化带给我们深层东西,不要只求冷面感觉和单纯夸张,要综合各种艺术要素,去发掘更深层的灵魂美。我们应向艺术多元化发展,各种艺术风格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因为现在艺术带给我们文化大融合、古与今、东方与西方文化冲揞形成多层面艺术感知力。
于仲安:
第一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最近在出版"新视觉人像作品"专集。
现在的艺术人像摄影风格多样,出现了一大批追求个性和时尚的作品和人才,主流人像摄影创作将会有一个新的热潮,另类人像摄影作为强力风格,也会与之共存。
这中间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在很多摄影作品中,化妆造型的作用,大大高过摄影的功力,因此,很难说摄影师有多大的创造性。第二,有很多追风现象,刚出现几幅好的作品就会有人学,摄影师缺乏连续的创作能力。
向诚:
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正准备两本书的出版,《影楼实距技巧》、《向诚人像摄影作品》。
现代艺术人像的创作在逐步走向成熟,出现了一些从形式到内容达到完美统一个性特征鲜明、整体感强,具有较强的视觉张力的作品。但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很多优秀的摄影师不能静下心来搞创作,艺术人像创作出现了一些只注意形式不注重内涵的现象,作品缺乏浓度。摄影师心态浮躁,艺术修养差异,技术、技巧不够成熟。
许峰:
第二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专心经营自己的小影楼。
在新千年里,太想看好的作品,富有震撼力、想象力的作品。能让摄影界为之激动的作品本身,就应该有激情在里面,这样才能发挥模特的潜力和突破自己。现今的人像作品,有很多还是走不出模仿的路子,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所顾忌的"克隆"。艺术人像并不是追赶时髦,她所反应的是一个时代的气息,是一种感性自我,感悟人生的小舞台。
戴兵:
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
人像摄影创作进入较冷静的时期,许多摄影师走过一段辉煌以后,开始冷静地看待自己,前一段大量使用的反转负冲和大量夸张的色彩与造型语言、肢体语言已不再是创作的主流。摄影家们更多地运用摄影自身的语汇来表达个人的艺术追求,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气氛渐趋浓厚。
张兆增:
第三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提名
当前艺术人像摄影现状可称为繁荣期。各种手法,不同流派各领,科技进步、社会文明,造就了无数的摄影艺术家和摄影大师。但美中不足的是抄袭、模仿严重,不论是画意、另类、前卫,总之国内、国外佳作一出现,就有一群模仿秀,看一眼今天的作品,再翻一下国内外佳作,雷同、相似太多。
关键词:张洁 小说 女性形象
在20世纪末的女性作家中,张洁是一个具有个性和深度的作家。自登上文坛以来,她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研究者的浓厚兴趣,更因其思想探索的尖锐性引起了各方强烈而持久的争论。她的小说创作也由于显示了一种强烈的主体精神而别具一格。凭借着艺术想象实现着个人理念中的希翼与追求,体会着经验的或超经验的感觉由此来完成自己对人生对社会的诗性传达。在凸现对女性命运关怀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恨”满腔的张洁。她的《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祖母绿》《无字》等,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既有对今日女情观的期望,又有对未来婚姻的畅想,既有对至今仍阻碍妇女解放的社会因素的犀利批判,又有对妇女本身品格气质的期望,因此她的女性系列篇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新时期妇女解放的宣言与沉思录,这也决定了张洁的作品既对外在世界的反映有一定的广度,同时对人物心灵的内在世界揭示有深度。
1.理想真爱的执着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她真爱理想的宣言之作。小说中,女主人公钟雨以一位“隐忍的热恋者”形象出现,钟雨爱情的叙述由笔记本中的文字与女儿的回忆共同构成。为了看一眼他乘的那辆小车,她煞费苦心地计算过他上下班可能经过那条马路的时间,每当他在台上做报告,她做在台下,泪水会不由地充满她的眼眶。对于她和他之间的交往,作者在钟雨的日记中,看到这样一段描写:我们曾淡淡地微笑着,象两个没有什么深交的人,为的是尽力掩饰我们心里那镂骨铭心的爱情。那是一个没有一点诗意的初春的夜晚,依然刮着冷峭的风。我们默默地走着,彼此离得很远。你因为长年害着气管炎,微微地喘息着。我心疼你,想要走得慢一点,可不知为什么却不能,我们走得飞快,好象有什么重要事在等着我们去做,我们非得赶快走完这段路不可。我们多么珍惜一年中唯一的一次‘散步’,可我们分明害怕,怕我们把持不住自己,会说出那可怕的,折磨了我们许多年的那三个字:‘我爱你’。除了我们自己,大概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活着的人会相信我们连手也没有握过一次!更不要说到其它”。
钟雨这一女性形象同五四时期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区别。五四女性为追求身心的自由结合,往往把肉体结合的自由和精神个性自由看成一回事,在她们看来,只要能够同情人相会就感到幸福,而钟雨则是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她所追求的是超世俗的精神之爱,表达了她认为爱情是心灵的呼唤,精神的感应。这种柏拉图式的爱情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的特征,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钟雨在精神上得到了爱情,但她的一生是痛苦的,在与心爱之人面对面是要保持精神和行动的不协调,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最终也只是违心地说:“是一个朋友”。所以说,《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为爱建造的一座圣庙,但是这种宗教殉道者般的精神恋爱一放到尘世间来,它便显得太圣洁太难以企及,因此显出了它的“痛苦理想主义”的色彩。
2.寻求方舟的庇护
单纯的爱情并不能满足女性全部生活的需要,张洁在经过女性“寻找爱情”后,从爱情、婚姻这一起点跨出了新的一步,切入女性自身价值探求的剖面,将自我价值的实现放在首位。“女人,女人,这依旧懦弱的姐妹,要争取妇女的解放,绝不仅仅是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它要靠妇女自强不息,靠对自身存在价值的认识和实现”。这一宣言似乎是张洁有意对前一时期女性定位的矫正。
《方舟》中三位女人公梁倩、荆华,柳泉在追求独立人格、个人事业和理想之中付出了许多艰辛,招来许多冷眼,正如文章开头的一句话:“因为你是女人,你将格外地不幸!”而《方舟》中三女性则是被男性离弃、侮辱、非议的离婚女人。如果她们默默地承担这一切,那么她们也可能家庭幸福,但她们清楚地看到要实现真正解放,实现自身价值,不但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要求独立,而且还应该包括妇女本人以及社会对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认识。然而女性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是痛苦的,她们不仅仅负起生活的全部重担,而且还要竭尽全力去得到社会的认同。柳泉等人受到魏经理等男性的纠缠,居委会贾主任的窥视,现实中“她们的生活永远是一个坎子没完,另一个坎子已经等在那里”。《方舟》中的三位主人公面前放着爱情和事业两个矛盾,到底是要爱情呢?还是事业呢?“也许这是一个永远不可调和的矛盾,你要事业,你就得失去做女人的乐趣,你要享受做女人的乐趣,你就别要事业。”张洁正是清楚地看到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状态,认识到了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精神觉醒,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独立人格的尊重,女性的真正解放只能落入现实的窘境,而只能感叹:“做一个女人,真难。”
3.利用“性”去报复男人的另类女性
90年代初,张洁经历了“寻找理想男性”,执着追求美好爱情和不相信爱情、男性两个阶段,此时期的文学作品无疑是将男性作为批判的重点。男性的形象由理想变丑陋,爱情不再美好和崇高,两性关系变得格外紧张。如果说,张洁在前两个阶段的“女性文学”创作把叙写女性的状况,思考男女平等的真谛并争取妇女解放为重心,而此时张洁以女性姿态的写作却是着力对男性的诋毁。
在《红蘑菇》中,因为家庭违背了“男性中心”的位置和妻子在家中的决定性地位,吉尔冬便产生了自卑和屈辱感,在依赖妻子生活的同时却总在伺机报复从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于是从《红蘑菇》开始,张洁便转变了早期的姿态,反戈一击变为对男性的猛烈抨击,吉尔冬这样一种能力缺失,心灵荒芜的男性形象成为了张洁揭示男权社会丑陋的代表。《红蘑菇》里张洁一反以往清丽的笔调,使用了大量的火药味极浓的词语来形容他们的感情。诸如“仇恨”、“留有后手”、“歹毒的想法”、“胡搅蛮缠”,吉尔冬在此是一个高级的流氓无赖,而家庭也就成为一个战场。梦白不再像钟雨、曾令儿进行虚幻的恋爱,不再像荆华、梁倩、柳泉期待一个爱自己的男人过幸福的生活,她选择了一个有四个孩子的鳏夫吉尔冬,只为找一个般配体面的丈夫,在婚姻中,她们相互折磨对方,对对方有千百个不满意,但是他们还是选择保持婚姻。在张洁看来,吉尔冬不值得爱,梦白没有爱的对象,不得不去爱他,从而形成了一种现代情感的尴尬。
4.女性情感的母性回归
张洁的集大成之作《无字》是她创作的另一转折。它讲述是女人的历史,展现的是女性情感世界中的完整历程。小说描述了四个完全不同的女性,她们象征了女性从沉默的奴隶到寻求自我解放,树立独立人格的过程。外祖母墨荷是一个完全的旧式女人,她承受着无爱的婚姻,无怨地成为家庭的奴隶,丈夫的奴隶。墨荷认为婚姻只是个技术性的问题,与恩爱无关,她唯一能做的是为自己制造一点欢爱想象着一个根本无从想象的男人。繁重的家务,低下的身份,准确地投篮成为婚姻的一切。墨荷终于孤独地死去了,只为唯一存活的女儿叶莲子留下一滴无声的泪。
采访黄曼是在她的公司,黄曼有着高挑的身材、精致的面孔、陕西人特有的爽朗笑声。和荧屏中的苦情角色完全相左,她喜欢逗闷子、绘声绘色地讲笑话,笑到花枝乱颤,甚至不顾眼角会跑出细纹。黄曼自言生活中的自己更像喜剧演员,面对负面情绪独自消化,而把欢笑带给大家。
让角色先打动自己
出道以来,黄曼在《半路夫妻》《静海风云》《我的三个母亲》等诸多影视作品中均有出色表现。所出演的《我的三个母亲》中的张洁,更是打动了很多观众。
对于黄曼这样的年轻演员来说,将这样一位隐忍、坚强的母亲演绎得如此到位并不容易。黄曼说:“我觉得一个演员要想演好戏,打动观众,就必须先打动自己,要让自己相信你所饰演的角色就是你自己,她的遭遇就是你的遭遇,那你的表演就是真实的。在饰演张洁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常常读着剧本,眼泪就流了下来。”
“周围朋友都说我私底下是一个挺好玩的人,一演戏就老正经了。”黄曼表示,她现在最想演的是喜剧,让人笑比让人哭难,我还挺想挑战一下轻松愉悦的风格,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提升一下自己。
在《我的三个母亲》、《宣言》以及《智者无敌》中担纲主角之后,黄曼再次领衔新剧《遥远的幸福》。
谈到对幸福的理解,黄曼务实而满足,在她看来,幸福不是有多么大的房子,多么刻骨铭心的爱情,而是有一个温暖的小窝,有宠爱自己的人,有健康的父母。黄曼看来,电影里浪漫的幸福有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而抓住身边点滴温暖,让自己满足于其中就足够了。
独门减压秘笈 大叫大闹
演技派的黄曼特别敬业,喜欢自己跟自己较劲儿,拍戏时看到剧本太烂,就会加入自己的一些设计,把特别狗血的情节修改成合理可信的。黄曼说:“我觉得一个演员要想演好戏,打动观众,就必须先打动自己,要让自己相信你所饰演的角色就是你自己,她的遭遇就是你的遭遇,那你的表演就是真实的。在饰演张洁(《三个妈妈》中的角色)时,我常常读着剧本,眼泪就流了下来。”
黄曼说:“刚播完的《智者无敌》中的角色,要装疯卖傻,演《三个妈妈》时情绪大起大落。特别是拍《三个妈妈》时,拍戏强度太大,每天都要演到三更半夜,当时真是感觉张洁附体,而黄曼离自己越来越远,只有夜半精疲力竭之时才能变回自己。此时要想既不把坏情绪带给周围人,又能自己彻底消化掉,那么大笑大闹就是最好的释放。”所以黄曼在戏组总是特别闹腾,见谁跟谁贫,逗这个逗那个,还自称曼姨,完全不像淑女。原来这是黄曼的独家减压秘笈。
在剧组中黄曼除了各种找乐,还有各种找吃喝,找美容院进行护理,还有就是蹭吃蹭喝。她乐呵呵地说:“嘿嘿,虽然我自己不会煲什么高汤,但没规定不能蹭别人的啊?”
黄曼表示:“我现在最想演的是喜剧,让人笑比让人哭难,我还挺想挑战一下轻松愉悦的风格,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提升一下自己。”
“舞”出快乐
最近,黄曼特别迷肚皮舞,提起第一次跳肚皮舞的状况,就是一个字“”!那是不久前,黄曼偶然看到肚皮舞老师郭伟的舞姿,当时就被震住了!从没见过哪种舞蹈的舞者可以如此控制身体,那些波浪般绵延的起伏,那些震颤人心的抖动,长达几分钟不断电的超级电臀舞……几乎可以用“神技”来形容,让她大开眼界。
行动派的黄曼马上报班,仗着自小学习舞蹈的功底,她昂首阔步直接进了中级班,结果没跳一会儿感觉肠子都快拧起来了!更惨痛的经历是:平时以瘦为美的演员们一旦和丰腴肉感的肚皮舞舞娘站在一起,立刻显得又干又瘦,黯然失色。特别是那曾经引以为荣的平坦的肚子,跳起肚皮舞来却显得那么丑!虽然备受打击,但是黄曼还是迷上了肚皮舞这种性感柔美的舞蹈。她下定决心,一定要修炼成肚皮舞高手。
理财应注意规避风险
黄曼重视理财过程中的风险规避,理财方式就选择呢保守型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也会为自己和家人买些必要的商业保险。
女性细致敏感的特质,在黄曼的理财生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她说,理财无关乎男女,关键在于有没用心研究。黄曼理财的很多做法,体现了投资理财的基本观念,通过房产投资、钻石收藏、资本市场投资、以及企业经营等多领域多渠道的投资方式,分散了风险,规划了财富。
黄曼说,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是每个人都追求的,但需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消费要与劳动成正比。合理的吃穿住行安排,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相对来说,精神上的富足比金钱挥霍更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感。黄曼很少碰股票等高风险的投资品种。相比股票基金,黄曼更倾向于实物资产。她认为,房地产投资比起炒股风险要小。但她也提醒读者,买房子不是买衣服,不喜欢了就可以不穿,一定要谨慎,多打听多看,不能冲动。
罗振宇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罗辑思维》的口号是“有种、有趣、有料”,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倡导独立、理性的思考,凝聚爱智求真、积极上进、自由阳光、人格健全的年轻人。
《极端之美》
余秋雨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极端之美》为余秋雨最新作品,详细解说了“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之所以把普洱茶也列入其中,是一个提醒性的学术行为,借以申述一个重大趋势:从当前到未来,文化的重心正从“文本文化”转向“生态文化”。
《只有医生知道》
张 羽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
杨澜、梅婷、冯唐、马伊、孔二狗、刘春、李小萌、不加v等各界名仕赞誉鼎力推荐的百万畅销书《只有医生知道》,开创西医写作的新风格,寓知识于故事,使科普不再乏味。@协和张羽医生应广大读者要求,诚意奉上该系列第二本,生动讲述只有医生才知道的医学科普知识、求医问药之道。《只有医生知道》精彩讲故事,明白说科普,教大家识别市面上几种妇产科最常见的过度医疗陷阱。
《流浪的老狗》
张洁著 译林出版社
还记得《沉重的翅膀》中那个勇于创新的郑子云吗?
还记得《无字》中那个为爱而生的吴为吗?
也许你更应该记住的是《流浪的老狗》中那个随性洒脱的张洁!
《流浪的老狗》是张洁的一本旅游摄影随笔,其中既有各地的秀丽风光,也有当地的特色风物,更有作者的旅行日记和生活感受。图片优美,文笔流畅,给人美的阅览感受。
《彩排》
[新西兰]埃莉诺・卡顿著 译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