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常见的设计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见的设计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常见的设计方法

第1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方法;独立基础;悬挑梁

1 前言

建筑的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依存又彼此制约。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同时建筑设计也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但是结构设计决定建筑设计能否实现,因此,结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建筑结构设计可分为整体设计、部件设计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2 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就是进行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指正确的解决总体方案、材料使用和细部构造,以达到合理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的目的。概念设计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的复杂性,难以精确计算而提出来的一种从宏观上实现建筑结构合理抗震,避免无必要的繁琐计算,同时为抗震计算创造有利条件,使计算分析结果更能反映在地震时建筑结构反应的实际情况的设计方法。采用先进的计算理论,空间受力分析、非弹性变形分析、塑性内力分析、由加载到破坏的全过程受力分析、时程分析、最优化设计、方案优化等先进科学的设计方法、设计理论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通过概念设计尽可能的降低作用效应。因为降低作用效应,对增加结构安全性、降低造价、节约国家投资意义重大。使用具有高强、轻质、环保等特点的新型建材,建筑物的自重在结构计算中占很大的比重,使用轻质、高强的建材,将使建筑结构设计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整体设计包括结构体系的选择、柱网的布置、梁的布置、剪力墙的分布、基础的选型等。

整体设计一般分为主体和基础两部分进行。设计人员根据建筑物的性质、高度、重要程度、当地的抗震设防烈度、风力情况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建筑结构体系。是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框支结构、筒体,还是巨型框架等其它结构,选定结构体系后,就要具体决定柱、梁、墙(剪力墙)的分布和尺寸等。

在进行主体结构内力计算后,主体结构底截面的内力成了基础选型和计算的重要依据。内力计算一般尽量简化为平面体系来计算,但有时必须采用空间受力体系来计算。无论怎样,内力计算最终是对柱、梁、板、墙(剪力墙)和块体这五种部件的计算。也就是说,进行整体设计后,就要进行部件设计。

3 部件设计

梁和柱一般可以看作细长杆件,内力情况与计算体系相符合。单向板可简化为单位宽度的梁来计算,双向板的计算理论也较成熟,异型板的计算就较为复杂,应尽量避免。对于单片的剪力墙,一般把它视作薄壁柱来近似计算,有时要考虑翼缘的作用;对于筒体结构中的剪力墙则要用空间力学的方法来计算。块体不同于梁、柱、板、墙,它在空间三个方向的尺寸都比较大,难以视作细长杆件或简化为平面体系来计算。如单独基础,桩的承台,深梁都是块体,受力情况很复杂,难以精确分析,所以在计算中往往加大安全系数,以策安全。

4 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

建筑结构计算理论经历了经验估算、容许应力法、破损阶段计算、极限状态计算,到目前普遍采用的概率极限状态理论等阶段。

目前国内结构设计所用的设计方法是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作用效应S必须小于等于结构抗力R,结构要满足强度条件和位移条件。内力计算采用的力学模型一般是弹性模型,要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时,往往是把利用弹性模型计算所得的内力乘以一个调整系数。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更科学、更合理。作用效应S小于等于结构抗力R是结构计算的普遍适用公式。

5 建筑结构设计常见问题

设计人员对工作不重视。有些建筑结构的设计人员对结构设计的认识的重要程度不够,同时对规范的理解和学习不够深,对涉及的很多工程设计的内容考虑不全面,往往会漏掉很多方面。有的甚至不动脑筋就直接照搬其它工程的设计成果,对工程没有做足够的实地比较分析,认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少许偏差对工程质量无足轻重。有的对新规范[1]的学习不够,仍然套用旧规范,结构导致设计质量达不到要求。

建筑结构的设计不妥当。结构设计中的一般的问题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基础设计不当,它主要表现的有基础拉梁的设计和计算不尽合理,基础设计荷载取值不准确。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建筑结构设计中多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时,可不必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但这些建筑在基础设计时应考虑风荷载的影响。另一种情况是在设计独立基础时,对作用在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取值不当。基础拉梁的设计和计算不尽合理是基础设计不当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用总刚分析方法进行计算,有时虽然楼板厚度取零,也定义弹性节点。采用程序进行计算,常忽略建筑平面不规则的问题。在基础拉梁设计上,设计方案也受框架底层高和埋置深度的影响,往往使得在设计方案上对这些实际分析不透,造成设计方案选择不当。

桩间距过小。桩间距过小,不满足规范[2]对桩的最小中心距的规定。特别是试桩、锚桩之间的间距,往往被设计人员忽视,这可能会直接影响试桩结果的正确性。

桩身钢筋笼长度不足。对挤土灌注桩,桩身钢筋笼长度没有穿越软弱土层的层底深度,不能满足桩基规范[3]“对于沉管灌注桩,配筋长度不应小于软弱土层层底深度”的规定,这也是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承重砖基础采用多孔砖砌筑。根据多孔砖墙体结构构造,地面以下或室内防潮层以下的基础不得采用多孔砖砌筑。

建筑高度、高宽比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限值现行的规范、规程给出了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限值。某些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最大适用高度或高宽比超出规定限值,甚至个别建筑高度和高宽比均超出规定限值。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对于建筑高度、高宽比和体型复杂程度超过现行规范、规程的高层建筑,应按超限高层建筑进行设计。同时,另一点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建筑适用高度除与结构体系类型及抗震设防烈度有关外,还与场地类别与结构是否规则等因素有关,当位于Ⅳ类场地或结构平面与竖向布置不规则时,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6 结论

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全面的工作。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加深对当前建筑建筑结构设计的常用方法和设计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课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结构设计水平。论文分析总结了建筑结构设计的方法及常见问题,希望对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第2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长距离输水;配水池;减压水池;遥控浮球阀;溢流管;排气阀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长距离输水

1.1长距离输水的作用

伴随西部大开发,新疆开发的脚步越来越快,陆续发现的大煤气田数不胜数,然而新疆是干旱地区,各种工程的建设离不开水,煤气田大多远离水源地,仅靠汽车拉水不能解决问题,只有建设长距离输水管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1.2长距离输水的分类及一般流程

长距离输水一般可以分为:(1)全程重力导水,流程:取水首部—处理厂—分配水池—中间减压水池—输水管—用户。(2) 部分重力导水,部分压力扬水,流程:取水首部—处理厂—扬水泵站—配水池—中间减压水池—输水管—用户。(3)全程压力扬水, 流程为取水首部—处理厂—扬水泵站—输水管—用户,本文仅讨论全程重力导水设计、施工、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长距离重力输水设计、施工、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分析

2.1配水池进水控制方式的问题

配水池在长距离重力输水中可作为工程的起点,配水池位置一般荒凉,附近无电源无法采用电动水位控制阀,设计中习惯上采用远距离单浮球控制阀,该控制属于即时控制系统,灵敏度高,水位晃动都会造成浮球下降,信号管泄流,信号管压力下降,控制阀阀芯上移,主管进水,水池水位上升,浮球上升信号管泄流停止,压力上升, 控制阀阀芯闭合,此过程只在1~2秒内完成,造成控制阀阀芯仅开启5~20mm,就立刻落阀,长期短程动作,极易将水中颗粒物卡在阀芯下(图一),造成阀芯无法闭合,高压水流冲击下,将密封圈从密封板凹槽中冲出,损坏密封面(图二),引起水池溢流,淹毁农田道路,造成更大的损失。

2.2减压水池出水管及溢水管的问题

减压水池在长距离重力输水工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既能消除系统的静压也能消除系统的动压,低廉的造价是大多业主和工程师的最佳选择,在设计中减压水池一般采用《05S804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图集中200m3矩形水池,图集中的出口管弯进集水坑内设计,是按照水泵从吸水坑吸水,必要时可以排空全池积水而考虑, 长距离重力输水在减压水池后的管线坡度是下坡,这样在初始通水或间断通水时,水池出口到第一个排气阀之间管道内的空气就无法排除,当管道充满时,水压将空气反压回水池,从出水管口排出,造成水池反气,产生巨大的水波,破坏水池,施工完的管道只能在弯管上部割开一个直径200mm的圆孔做排气孔(图四)。减压水池附近一般难找到低洼空地,设计时往往取消溢水管和放空管的设计,一旦水池溢水将冲走水池顶板上的覆土,冲毁围墙,造成很大的破坏(图三)。

2.3非金属管道阀门的设置的问题

长距离重力输水工程穿越距离长,经历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不定,管道工作压差大,为了节约投资和综合建设费用,业主往往优先考虑非金属管材的使用,例如PSP管、钢丝骨架管、玻璃钢夹砂管等,设计时在各分段阀门、连通阀门处采用直接连接在非金属管道上,PSP管、钢丝骨架管采用热容量接,阀门安装方式为对夹蝶阀,玻璃钢夹砂管采用承插连接,由于非金属管的硬度和刚度较低,工艺的局限性造成承口制造时为锥形口,与铸铁管的承台式承口有很大差别,关闭阀门的盲板力加上水锤压力往往几十吨,将承插口的拉开,造成漏水事故(图五)。

3.针对上述长距离重力输水工程设计、施工、设计使用中常出现的问题讨论解决的方法。

3.1配水池进水控制方式的改进

因单浮球控制即时性,造成主管控制阀芯开启距离小易堵塞,酿成事故,设计时如果附近有电源,可采用双液位计自动控制电动阀来满足进水需要。没有电源的可以采用双杠杆浮球阀控制,尽量增加高低水位间的行程,加大启闭阀门的间隔,达到阀板最大行程,从而避免杂物堵塞阀门,减少清掏次数,延长阀门使用寿命。浮球建议选择内发泡不锈钢浮球,内发泡为闭孔结构,避免浮球锈透进水而导致的误操作。

3.2减压水池出水管及溢水管设置的改进

长距离重力输水工程系统中的减压水池位于上一段管道压力最大点,下一段管道压力最小点,出水管设计时必须考虑与水泵的吸水不同,严禁采用下弯管出水,在设计时应设计成直接从集水坑出水的方式,如果水质较差,避免堵塞下游浮球控制阀,可在集水坑上加装格栅拦除杂质,定期清理。出水管的坡度应根据整个系统的坡度确定,平坡敷设会造成局部水压线高于系统水压线,成为限制流量的节点。水池水位的确定应根据水压线的情况设置,一般在3m左右。

长距离重力输水工程水量一般一天达到2-3万方,水质差,浮球阀故障不断,常造成水池溢水,设计中往往因为就近没有排水点而取消溢水管的设计,或有些溢水管径设计太小,起不到溢流作用。水池进水管压力一般在0.6MPa,而溢流管为静压力排水,所以溢水管必须大于进水管2号以上,否则进水来不及排出已造成水池溢流了,冲毁围墙和冲走覆土。

3.3非金属管道阀门设置的改进

长距离重力输水工程中采用非金属管材造价约占整个工程的40%。采用金属管材造价约占整个工程的60%。所以大多数长导水采用非金属管材作为其主要部分,只在减压水池前后、接管点采用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中的阀门、盲板处因盲板力远大于承插口或非金属管材的承受能力,极易拉开造成跑水事故,维修时非常困难。设计时可以在阀门前后、盲板前采用金属管道焊接连接,并设计位于原状土内的固定拖拉墩,依靠土壤的摩擦力和原状土的抵抗力限制管道的位移,从而抵抗住阀门或盲板的位移。

4.结束语

实际长距离重力输水工程中出现的上述几个问题,在设计、施工、使用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改造消缺后,整个给水系统目前运行良好,无故障时间已超过2年,得到业主的好评。通过实践的检验为长距离重力输水设计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避免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参考文献:

〔1〕GB/T 21238-2007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第3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工程地质;市政建设;施工质量控制;表层排水法

中图分类号:U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13-0139-02

一、市政施工中的应力作用

地下的土岩体一直是处于上覆岩(土)层的静压力以及地下构造应力、地下水压的共同作用下,经过长时间的作用,达到暂时的平衡状态。在达到平衡状态的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人为挖、运、填等工序因素的影响使应力遭受破坏,岩土层发生塑性流动,应力的任何改变导致了岩土层的疏松、致密以及岩性的不稳、最终在岩土层中出现弯流、弯滑及地面沉降和裂缝等各种地质现象,而断裂作用则会导致岩层的破裂、破碎。这种断裂作用的结果,造成了小到节理大到断层的各种地质现象的产生,并一直存在于地体中,给施工建设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市政建设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市政建设中常见问题的类型及成因

1.地面沉陷。(1)地面沉陷产生的自然原因主要有:1)现代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德洲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2)三角洲平原,如珠江三角洲平原,杭州萧山、嘉兴、江苏无锡、苏州的地面沉陷均发生在这种地质环境中;3)断陷盆地,它分为近海(又称滨海)平原(如宁波)和湖冲平原(如西安市、大同市等)。(2)引起地面沉陷发生的人为原因还有:1)抽汲地下水引起的;2)采掘固体矿产引起的;3)开采石油、天然气引起的等。

2.裂缝。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一种地质现象。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裂缝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1)地震引起的裂缝;(2)基底断裂活动引起的裂缝;(3)松散土体潜蚀引起的裂缝;(4)黄土湿陷引起的裂缝;(5)胀缩引起的裂缝;(6)地面沉陷引起的裂缝;(7)滑坡引起的裂缝;(8)爆破引起的裂缝。

(二)市政建设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

1.垫层法。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遇到由于地震、基底断裂活动、地面沉陷、滑坡、爆破而引起的裂缝或土体开裂可用垫层法。设置垫层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材料,常用的材料有砂或砂砾及灰土,也可用土工格栅、片石挤淤、砂砾垫层综合使用处理。但要求在使用中软基的沉降值不影响设计预期目的。

2.换填法。在市政道路施工中遇到松散土体潜蚀裂缝层及软弱层较浅、且易于挖除不适宜材料时,一般采取挖除换填法,包括受压沉降较大,甚至出现变形的软基和泥沼地带。处理这种地基,开挖前要做好排水防护工作,将开挖出的不适宜材料运走或做处理,然后按要求分层回填,回填材料可视具体情况用砂、砂砾灰土或其它适宜材料。

3.排挤法。当市政道路经过水溏及蓄水较深淤泥地段

时,常遇到含水量高、淤泥压缩性大、淤泥质粘土软基以及水下软基等,对这类软基可采用排挤法来处理。排挤法又可分为:抛石排挤法和爆破排挤法两种。

4.表层排水法。对土质层较好但因含水量过大的黄土湿陷及三角洲平原软土地基,在填土之前,地表面先开挖沟槽,排除地表水,再降低地基表层部分的含水率,以保障施工机械通行。为了发挥开挖出的沟槽在施工中达到盲沟的效果,应回填透水性好的砂砾或碎石。

5.添加剂法。对于因气候干、湿变化,而产生胀缩变形的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时,应掺入添加剂,改善地基的压缩性能和强度特性,达到提高填土稳定及固结的效果。添加材料通常使用的是生石灰、熟石灰和水泥等。石灰类添加材料通过现场拌和或厂拌,除使土壤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产生团粒效果外,对被固结的土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化学性固结,使淤泥软土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进土体稳定。

三、对市政工程施工的几点建议

工程施工开始阶段,应对区域的地质调查做到精细、全面,对于地质构造的分布、地面沉陷、各种断裂或裂缝等的连通性则要做到精细、全面的调查。区内的水文地质、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地质条件以及隔水层、导水层与工作层的关系的调查做到不出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支护、防护措施。对于边坡、井巷周围岩石的稳定性,地应力的检测做到随时观察,不留死角。

施工人员应该加深对各种灾害发生前的现象的了解,及时预报工程地质灾害的预测。

四、结语

在市政工程中,地质体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因此加强对地下构造状况的研究,在工程施工中引进先进科技对解决上述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未来地质工程领域将重点发展堆填与开挖地质作用研究、从事复杂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地质勘查、地下工程、软基处理和深基坑支护、国防建设及海港码头建设、特种矿产的开采与利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非开挖技术、矿山(田)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城市工程地质、新能源的勘察与开发、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原生地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减少甚至杜绝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是一项关系诸多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应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谢仁海.构造地质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53.

[2]李智毅.工程地质学概论[M].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7.

[3]黄润秋,等.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R].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20(1).

[4]王哲,易发成.我国地质灾害区划及其研究现状[J].中国矿业,2006,15(10).

第4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现今城市中心区的发展,标志性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仿佛成为一个城市和众多业主的首选,在享受其高容积率、高功率等优越性的同时,人们也在努力寻找最佳途径来解决其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主要表现为造成交通压力陡增、给周边道路带来压迫感、使人们产生不安定情绪,从而破坏了原有城市的和谐秩序。此时,广场凭借其开放性、包容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出现在高层建筑与城市之间,使得三者达成共存互利的协议。这种特殊的广场形式多建于高层建筑周边,并与城市道路接壤,称之为高层建筑楼前广场。

然而,现状却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区,楼前广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变成开发商追求最大商业利益的牺牲品,因此在有效行政干预的基础上,找出现有矛盾的根源,优化楼前广场设计,建造符合各方需求的广场空间,具有必要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2承载――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作为特定环境下的广场空间,不单涵括普通广场的基本功能,而且还应作为一把铰链将高层建筑与城市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高层建筑的存在不再脱离城市生活的运行轨道。因此,根据楼前广场的尺度、多样化、复合化、社会化等特性,设计方法的研究应该注意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

2.1尺度界定

楼前广场的规模有大有小,它的空间尺度界定是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通常包括人与建筑、空间的关系,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建筑与空间的关系等等。最为直观的标准是广场空间内间距和高差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所产生的影响。由于在平日生活当中,人们总是需要一种内聚的、安定而亲切的环境,所以历史上很多城市广场空间的D(建筑高度)和H(建筑间距)的比值大约为1~3之间。卡米洛・希泰(Cami Sitte)在总结欧洲广场设计的手法中提出广场宽度的最小尺寸等于建筑高度,最大尺寸不超过建筑高度的两倍,可以把这一论断运用到楼前广场与高层裙楼之间的关系处理。

2.2空间多样化

楼前广场空间多样化体现在协调高层建筑与城市肌理之间的关系,减小其巨大体量对临街面带来的冲击,为人们创造出高效、实用且宜人的公共空间。日本学者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设计》一书中提出20~25m的模数,他认为“建筑外部空间,实际走走看就很清楚,每20~25m,或是有重复的节奏感,或是材质有变化,或是地面高差有变化,那么即使在大空间里也可以打破其单调,若单调的墙面延续很长,街道就容易形成十分非人性的”。

2.4景观照明设计

有点、线、面组成的景观系统是构成楼前广场生态系统的重要元素,这其中包括凉亭、座椅、雕塑等景观节点,绿化隔离带、欧式柱廊等景观带和水体、彩色铺地等景观面。当他们有序而合理地分布于楼前广场的时候,起到了处处有景和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景观节点设计要考虑自身大小与广场规模的比例,不宜过大而不能突出其重要性,也不宜过小而显得拥挤。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威廉斯广场上的一群奔腾咆哮的野马群雕像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根据广场比例将马的雕塑放大半倍,经过多次试放才确定了位置,然后用喷泉模拟马踩踏水面时水花四溅的景象,使人们仿佛回到了得州早期开拓时的大草原上。

楼前广场中的照明设计是利用艺术的处理手法使景观元素呈现出特殊的面貌,以达到装饰和强化环境景观的作用。在楼前广场中,对高层建筑物照明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感是重点。整体性一般是通过光的亮度变化、色彩变化来展示建筑物的特点。其设计依据是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结构特点、风格、表面装饰材料等因素,除了单纯考虑建筑物本身因素外,还应该考虑周围其他构筑物、植物、水体等因素,以达到整体效果的完善;而层次感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光线的虚实、明暗、轻重、大面积给光和轮廓勾画等手法来表现主景和配景之间的关系,需要针对被照物的造型、结构进行具体地分析。同时,对建筑物以外的元素如水体、植物、雕塑和景观艺术品的照明设计作为存托主体形象的配景,其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2.5人性化设计

楼前广场应该是一个受人们喜爱而使用率较高的公共空间,克莱尔・库珀等人在《人性场所》一书中提出:“根据对现代广场用途的调查研究,坐、站、走动以及用餐、读书、观看和倾听等活动的组合,占到所有利用方式的90%以上。”[2]因此人性化的设计是考察楼前广场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其主要方面包括楼前广场微气候、休息设施、公共活动等方面。楼前广场微气候的设计应该考虑当地的气候特性,根据当地太阳和季风的规律确定构筑物、植物、水体等元素的位置、形态等,以便在炎热的夏天有适度的遮荫、在寒冷的冬天有足够的日照;另一方面由于临近高层建筑,受到其向下反折风的影响,有可能增强的风力对人们的步行或休闲活动造成的影响较大,因此调节容易受影响区域建筑的尺寸和形状是最有效的措施。楼前广场中的休息设施也不只是座椅的摆放那么简单,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各式各样的座椅形式,并通过对楼前广场的使用率和使用人群的研究调查来确定座椅的数量、朝向和材质等,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各种舒适的休闲场地。

3后续――使用状况评价

现在对某个项目的建筑设计应该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因此在设计工程完毕之后,设计过程并未完成,设计人员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作品进行系统评价和研究,称之为使用状况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POE)。普里瑟曾指出:“使用状况评价是一种利用系统、严格的方法对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建筑(户外空间)进行评价的过程。POE的重点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通过深入分析以往设计决策的影响及建筑的运作情况来为将来的建筑设计提供坚实的基础。”[2]不同于国外的大多数POE研究是由政府资助,国内的这类工作需要设计者亲力亲为,其意义在于能深刻地了解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丰富设计成果;从各种收集到的信息中提出完善和改进建议;还可以作为项目间歇的提高。常用方法包括观察、询问、问卷调研等。

4结语

随着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及城市需求增大,楼前广场起初由经常被忽视的附属物,在设计当中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的地方,设计者没有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实际上,楼前广场是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重要过渡。一个经过设计者全面分析、合理选择设计手法的楼前广场,不仅能使周边建筑更加有效有序地运作,还能协调城市空间关系、增添城市亮点,使建筑和城市融为一体、共同进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克利夫・芒福汀.街道与广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 王柯,夏健等.城市广场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5] 戴志中,刘晋川等.城市中介空间.东南大学出版社.

[6] 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第5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软弱地基,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软弱地基形成的原因

软弱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冲填土或者其它高压缩性土层形成的地基,这些地基基本上很少受到地质变动或者地形的影响,也从没有受到过地震、荷载等物理作用的影响,更没有受到土颗粒间化学作用的影响。软弱地基是一种不良的地基,其稳定性非常的差、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容易出现液化,沉降量也很大。因此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地基的变形和稳定等问题。在软弱地基上建设的工程,由于其地基强度不够和变形,往往不能满足工程的质 量,所以要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下降。

2 工程常见地基概况发电厂工程由于其施工建构筑物的特殊性,上部建筑及设备管道安装连接较多,对地基有着特殊的要求。一般来说,承载能力比较强,压缩性比较小的地基,就有条件做建筑物的天然地基基础;而对于不良地基或者软弱地基则刚好相反,它们主要由一些压缩性大,承载能力较弱的的土层构成,如杂填土.软土.松散砂土等,对于此类地基基岩层或者土层的抗压强度低,分布不均匀或岩石地基中有软弱破碎带分布,当外载荷较大时,不均匀沉陷值超过容许值,地基基础易产生局部或整体破坏,使稳定性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工程地基上建筑失稳,于是不能满足上层结构及建筑与设备管道安装连接稳定的要求。

3软弱地基的工程特征及主要处理方法3.1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这类土的工程特性为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渗透性差、抗剪强度低等不利的工程性质,如何去保证在软弱地区修建的建筑物稳定性和正常使用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大的技术课题。

3.2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软弱地基基础处理方法有很多,但无论什么方法都要根据建设区的相关地质环境的背景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技术措施,从而准确地选择最适合的地基处理方法。目前,我们经常运用的针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3.2.1排水固结预压法。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其包括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多种方法;排水固结预压法是利用地基排水固结的特性,通过施加顶压荷载,并增设各种排水条件(砂井和排水垫层等排水体),以加速饱和软粘土固结发展的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根据固结理论,粘性土固结所需时间与徘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因此,为了加速土层的固结,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土层的排水途径,缩短排水距离;包括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多种方法。

3.2.2换填垫层法。该方法是用物理力学性质较好的岩土材料置换天然地基中的部分或全部软土层,并分层夯实成低压缩性的地基持力层,地基持力层有利于防止地基的冻胀,有利于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也有利于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地基的沉降量。

3.2.3预压法。预压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排水固结法,也可以称作自然沉降法。这种方法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比如堆载预压法,超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真空与堆载联合作用法,降低地下水位法和电渗法等许多方法。预压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和冲填土等饱和粘性土地基。排水固结法和振密.挤密法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外界的压力作用,达到内部的改变。预压法是通过外界压力,使软粘土地基土体中孔隙水排出,使孔隙减小,密集度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3.2.4深层搅拌法。该方法通过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的固化剂,运用深层搅拌机械对各种材料进行搅拌,使得固化物和软土搅拌均匀,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这样就能够使得软土强度大大高于天然强度,其压缩性、渗水性比天然软土大大降低。该方法适合于各种成因的软土层,尤其是对于厚度较大的饱和软黏土。

3.2.5挤密法。该方法是通过望土中打入桩管成孔,并把填入孔中的砾石等材料捣实。此种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含砂粒、瓦屑的杂填土等较多的松散土地基,对于粘性大的饱和软土地基不太合适。

3.2.6高压喷射注浆法。该方法是使用较大的压力,把水泥浆液从管路中喷射而出,该方法能够通过切割破坏土体,并能和土拌和均匀,并产生部分的置换作用,通过自然凝固后成为拌和桩体,并与地基形成良好的复合地基。

3.2.7加筋法。该方法是运用强度较大的条带、纤维等土工聚合物埋入土层中,它有利于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降低或者消除地基的沉降量,提高建筑物的稳定能力。对于强度较大的土工合成材料,使得地基能够承受更大的抗拉力,减少地基的断裂的可能,使得地基的整体性和刚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改善地基土体的应力场和应变场。该方法适合于各种软土地基和各种高填土等。

3.2.8灌浆法。该方法通过运用钻机成孔,根据需要灌浆的合适的深度,把注浆管慢慢放入孔中,并使得钻孔的周围和顶部用东西封死,然后开始启动压力泵,往孔隙和岩石的间隙中注入搅拌均匀的水泥浆。

3.2.9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称动力固结法,利用起吊设备,将10~25吨的重锤提升至10~25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法;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现有经验表明:在100~200吨米夯实能量下,一般可获得3~6米的有效夯实深度。这是在重锤夯实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其加固机理又与它不一样,这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

4 建筑结构设计中采用的措施

在对各种软弱地基处理的同时,可以通过对建筑物设计进行有效的处理,来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这样即能节约工程建设的成本,又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不改变建筑物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设计要尽量简单,对于复杂的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建筑物进行适当的划分,从而形成各个较好的单元,对于建筑物的差异大的情况,可以把建筑物的距离离开一定的距离。如果拉开一定距离的两个单元需要进行连接时,可以采用自由沉降连接,或者运用其它措施进行处理。通过增强建筑物刚度和强度,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调整能力。在开挖基槽时,如果发现有淤泥或淤泥质土时,不要扰动其原状结构。在建筑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的情况,优先先盖建筑物的重点部分,通过对各部分进行有效的调整,降低建筑物的沉降差异。

4.1增强结构整体刚度。建筑物常因功能的需要,使本身具有一定的刚度,一般工业及民用建筑刚度比较大的有两种,一种为绝对刚性,如钢筋混凝土筒仓,烟囱等;另一种为相对刚性,如多层砖石房屋,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它具有一定的刚度,可是它的强度较低,不能与它的刚度协调一致,其抗拉能力尤弱,因此碰到软土地基时应适当增加其关键部位的抗拉强度,这样有利于利用建筑物的刚度来调整建筑物部分不均匀沉降。此外在建筑物的相应部位可设置沉降缝以减少不均匀沉降。

4.2注意相连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建筑物荷载不仅使本建筑物下的土层产生压缩变形,在它以外一定范围内的土层,由于受到基础压力扩散的影响也将产生压缩变形,这种变形随着距离增加值逐渐减小,由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高,当两建筑物之间距离较近时,这类附加不均匀压缩变形甚大,常造成邻近建筑物的倾斜或损坏,若被影响建筑物的刚度强度较差时,危害主要表现为产生裂缝;当刚度强度较好时则表现为建筑物的倾斜。

4.3减轻建筑物的自重。减轻自重可减少建筑物的总沉降量,从而有利于对不均匀沉降的控制。也可在预先估计沉降量大的部分减轻自重,用以直接调整不均匀沉降。由于一般砖石结构民用建筑墙身重量所占比例很大,故若能用轻质材料和改变结构体系来减轻这部分的重量,对控制沉降会有明显效果。另一个减轻自重的途径是采用架空地面来代替填土,一般此部分约占地基容许承载力地10~40%,因此这部分若应用得当会有很好效果,此时基础形式可做空心基础,薄壳基础,沉井等,有时也可做成地下室,在大量减轻自重的同时,还会增加一定的使用价值。

第6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污水处理是将生产生活所造成的废水进行处理然后再排放到自然界中,如果污水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轻者造成地下水不可食用,重者会造成生态破坏,甚至毁灭地球。于是,污水处理便成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必要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污水处理设备在工作中的密封问题。

机械密封是指将具有相对运动的能动环与静环之间相互贴合,使两者的接触面形成一层极其薄的流体膜并使机体与转轴之间达到密封效果的装置。其工作特点是密封效果好,工作稳定,摩擦功耗小并且能够在酸碱性腐蚀溶液,高压,高温下正常工作,因此在污水处理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据统计,在实际工作中机械密封出现的直接的或导致间接的故障占各类总故障的30%-50%。正确处理这些故障显得至关重要。

1.机械密封的常见故障与因素

1.1常见的故障

机械密封中常见的故障有:设备机体与静环底座压合处出现泄漏、两密封端面之间泄漏,随着机组运转,增压后的大量污水或相关药剂呈圆周放射状喷溅、机械密封动环轴套与轴颈配合处泄漏。

1.2分析故障的主要因素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未知颗粒,这些颗粒如果残留在密封流体膜中会使其产生空隙,导致密封不严,由于污水具有腐蚀性,会导致密封效果受到长期腐蚀。其中最常见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2.1污水固态颗粒超标

设备在处理污水时,首先将污水的酸碱性调成中性溶液,对于酸性溶液都是向里面投入生石灰,生石灰遇水会产生碱性物质与那些酸根反应使其形成钙的酸化物,大部分钙的酸化物都是固体颗粒,经沉淀之后再将污水引入到污水处理设备,这很难保证沉淀过后的污水中没有任何颗粒,那些残留的小颗粒会悬浮在污水之中在污水引入到处理设备之时随同污水进入到设备之中,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会吸附在设备上,从而对密封效果产生影响。

1.2.2联轴器位置不合要求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技术问题,设备安装人员在安装设备时,没有将电动机与设备主轴之间的联轴器安装在一个平衡线上,这不仅是因为人员的技术问题,还可能是设备零件在生产时出现纰漏,检验时没有注意到这些纰漏所引起的。

另外一部分是因为设备长期运转使电动机与主轴之间的联轴器因为工作时间过久,机械震荡时所引起的松动,导致电动机与设备主轴之间的联轴器不在一个平行线上。这两种情况属于最常见因素。

1.2.3橡胶密封失效

机械密封所用的辅助密封材料通常是聚四氟乙烯O形圈,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腐蚀性溶液,会使橡胶圈出现膨胀变形,腐蚀,氧化等问题,是橡胶圈沾黏在金属上,弹性性能受到损害,强度降低。因为腐蚀沾粘导致轴颈的矩形槽中O形截面变成矩形截面,面积减少,从而形成泄露。还有部分原因是使用过程中由于强烈震荡使橡胶挤压变形导致面积减少。

1.2.4轴承自身出现问题

由于长期浸在污水之中,轴承会出现表面点蚀,出现凹槽,使轴承连接出现漏点,对那些较细的轴会因为凹槽会导致弯曲变形甚至是折断,从而出现泄漏。

1.2.5机械密封弹簧或波纹管失效

众所周知,大部分污水处理设备的工作环境都是十分恶劣的,由于污水中存在固体颗粒或者污泥,圆柱形的机械密封螺旋压缩弹簧被污泥阻塞或其它固态杂物卡住而失去对补偿环的轴向推力。

在经过污水腐蚀过后,弹簧会出现直径变细,从而强度降低,会使补偿环的轴向推力不足,严重会使弹簧出现断裂,使补偿环与其脱离。如果采用金属波纹管一般会在波谷处出现裂纹甚至出现断裂。而有些机械密封设备补偿环弹簧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轴卡环,由于污水的强腐蚀性,导致轴卡环出现腐蚀,弹簧处于自由状态,失去对补偿环的轴向推力,从而导致机械密封失效。

2.机械密封失效的处理方法

机械密封失效有多种形式,究其原因不过几点,一是污水中固体颗粒超标,二是设备安装时出现问题,三是使用过程中缺乏定期检查修复,四是污水在进入设备时酸碱性调和不足,腐蚀性较强。这对这些原因,我提出以下处理方法:

2.1对将要进入设备的污水做合理处理

针对污水中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污水进入设备之前先对污水进行人工处理,首先对污水的酸碱性进行调和,将酸性污水经氧化钙处理,碱性污水用酸性溶液中和,在经过过滤,将固体颗粒过滤出来。对过滤后的污水经离心沉淀,祛除那些小颗粒物,防止在进入管道时堵塞管道。然后再进行其他方式处理。

2.2安装设备时注意事项

在安装污水处理设备是,应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安装,尤其在安装关键部位时,如安装联轴器时,先要对零件进行检验,是否完全吻合,然后先根据电动机位置确定设备主轴位置,再利用联轴器将其连接在同一直线上,再如安装机械密封弹簧和波形管时,需注意弹簧的位置,使补偿环能够准确的进行工作,对波形管安装时,要注意波形管的波峰与波谷的咬合程度。另外对设备的零件要做统一的检验,不要使用不合格的产品。在做机械密封时,先对设备进行清理,以防设备在安装时有杂物依附在上面,影响密封效果。

2.3污水设备在使用时时常进行清理和维护

设备的清理和维护是维持污水处理设备寿命所必须的步骤。大多数公司只知道置办污水处理设备,使用不久时间之后却发现污水处理设备出现了污水泄漏,其部分原因就是商家不知道对污水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所造成的。在使用污水处理设备的同时,按照处理污水的程度制定合理的定期维护时间,在维护过程中对设备进行清理,检验,对那些残留的杂质进行清理,如有发现譬如轴承、弹簧、轴卡簧出现损坏一定要进行更换和维修,这样才能确保不会出现污水泄漏。

3.污水处理设备在维护时的注意事项

污水处理设备的维护是避免出现污水泄漏所必须的方法,然而在维护设备的同时应注意到很多事项,这里便着重提出。

在维护时,首先对机械密封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是否有密封出现损伤,如若有出现的应立即进行重新密封。然后再检查是否有零件出现损伤,或者失效,针对损伤程度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换,对于那些失效的零件进行更换。在拆卸设备时要注意设备的联合方式,按照顺序进行拆卸,不要为了修复某方面为强行拆取这个部位,这样会对其他部位造成损伤。

在维修期之间频繁发生污水泄漏,应注意缩短维护时间间隔。如果污水处理设备的某部位经常发生泄漏,应注意此处的密封效果是否符合要求,机械零件是否满足工作条件,针对阶段性污水泄漏的地方,要加强该部位的密封强度。

第7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解决涉法案件越级上访的问题是基层检察院面临的严峻课题和政治任务,对于控申部门来讲,更是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充分认识把握涉法案件的发生特点及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从建立长效的解决涉法访案件的科学工作机制入手,把解决涉法上访案件工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轨道。

一、建立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堵住越级涉法上访案件的发生源头

虽然当前群众的涉法上访数量不断增加,越级别上访案件日益增多,但是如果能及时掌握上访信息动态,做到事前预防,把握工作主动权,就能超前做好罢访息诉工作,及时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事态升级,社会负面影响就会减少到最小。基层检察院的控申部门必须认识到,涉法上访问题的产生都有其诱导因素和发生、发展的过程,及时发现苗头和动向,超前预防,及早排查,尽早处理,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涉法访案件发生。为此,基层检察院的控申部门,要把建立预防控制工作机制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把预防排查和事前控制作为解决涉法访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及时做好罢访息诉工作预案,把握规律,依法解决,有效控制涉法访数量增多和越级上访级别趋高的发展趋势。建立控制预防工作机制要在三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结合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加强社情民意的调查研究。涉法访案件增多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增多,而多数当事人不懂法,找不到合法的解决问题渠道。因此,控申部门要结合法制宣传活动开展好法律咨询工作,根据群众反应的难点、热点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准确、真实地了解民意和反馈群众的呼声与愿望,为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二是结合缠诉缠访的接待工作,做好隐患的排查摸底。做好缠诉缠访的接待工作是防止越级上访案件发生的首要工作。首先通过接访做到心中有数,做好接待记录,建立缠诉缠访档案,在接访中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其次要健全定期通报制度。对排查出的隐患及不稳定因素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和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并同时做好稳控工作。三是制定周密的接访工作预案,突出抓好重点部门的稳控工作。第一,结合排查掌握的隐患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包案责任制,切实作到矛盾及时化解,问题超前解决,确保不发生越级上访案件;第二,变接访为下访.突出抓好重点部门的稳控工作。为控制涉法访数量不断增加、越级别上访日益趋高的严峻形势,检察机关要落实首办责任制和领导接访、下访、巡访等制度,加大处理涉检工作力度,切实把涉检上访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主动与“关、停、并、转”的企业、发案单位、矛盾较多的单位和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工作联系点,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下访,争取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依法及时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要关注民生的热点问题,对涉及民生问题的案件,对内设立“绿色通道”,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办结;对外密切协同公安、法院,探索建立快速办理联动机制。

二、建立部门沟通工作机制,形成解决涉法访案件的运行网络

检察机关是接待和处理涉法访案件的重要职能部门,但它的职责和行使职权范围不是孤立的,它需要与各部门的有效、迅速的信息沟通和协调解决。这是因为涉法访案件的有些当事人,对案件管辖范围不清楚,从而使一些案件集中到检察机关进行控告申诉,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酿成越级上访案件发生。为此,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强化法律意识、公平意识和大局意识,充分提高解决涉法访案件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地和纪检、、司法等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网络。

一是建立完善部门之间的控申案件移交制度。在加强对上访人员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正面引导。 引导上访人员按照管辖范围到有关部门去依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健全案件移交制度。各部门要严格按制度办事,对不属本部门管辖的案件要认真接待,并积极与有管辖权的机关协调,做好案情的快速沟通。二是建立完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制度。各部门要改变“各自为战”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各部门要将各自接待的信息利用最快捷的方式进行沟通,以便各部门及时掌握上访动态,并及时根据工作预案提前采取措施,进而避免越级上访案件发生。三是建立完善涉法访案件联席办公制度。公、检、法现场联席办公制度,是近年解决越级上访案件的新途径,对于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疑难复杂的上访问题,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要加大探索、实践力度,完善操作运行程序,提高工作实效。通过定期召开公检法联席办公的方法,由各涉案的司法机关共同向涉法上访人讲明法律规定和各机关的案件管辖范围,使当事人解除疑虑,进而增强工作透明度,使上访人反映的问题在相应的司法机关得到依法快速解决。

三、建立科学接访工作机制,提高遏制涉法访案件的工作实效

目前,涉法访案件有四种趋势。一是过激上访不断增多;二是群体上访增多;三是选择政治敏感时期上访增多;四是一些上访人的问题虽经检察机关认真处理,由于不能接受处理结果,仍不息诉,从而导致反复越级上访。对于这些异常访、超常访和群体访,必须把握其发生、发展规律,积极主动应对,建立起一套科学接访的解决运行工作机制,依法受理,妥善解决,才能提高遏制涉法上访案件的工作实效。

一是树立文明窗口形象,提高接信接访水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直接面向社会、面向群众的“窗口”,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人民群众了解检察机关很大部分是通过控申这个“窗口”,尤其是“民情在线”网络系统的开通,更加贴近了与群众的沟通与联系。作为法制建设的重要成果和法治文明的基本标志,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不仅是全体公民的热切期盼,而且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整个司法制度的本质要求,担负法律监督使命的检察机关对此更是责无旁贷,作为检察机关“窗口”单位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更是要首当其冲。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紧紧围绕“文明接待室”建设,着力提高接访水平,进一步提升文明窗口形象。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检察长接待日制度”,突出抓好“首办责任制”的落实。全面提升接访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法律政策水平,力争把问题和矛盾解决在第一次和第一时间内,坚决防止因为接访处理不当而酿成上访案件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接待制度建设,加大督办、催办的工作力度,依法办案,以案件质量和效率取信于民,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基层。

二是采取超常规措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基层院对于异常访、超常访和群体访,要有周密的工作预案和快速的反映能力。首先要严格实行首访责任制。在检察机关出现的异常访、超常访和群体访等过激上访行为,控申接待部门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人员到现场接访和处置,并将情况迅速报告主管检察长。在重要的敏感时期,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安排警力和车辆待命,保证随时处理突发事件。其次是要各尽其责、整体配合。基层院的控申部门是处理异常访、超常访和群体访的主要职能部门和责任部门,必须做好接待和处置工作。涉及其他部门的上访案件,控申部门有权通知有关业务部门派人做好接待和处置工作。遇到紧急情况,需抽调其他部门人员处置事件时,有关科室必须做到听从指挥、随叫随到、并尽职尽责做好工作。

第8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词:发电厂;电气设备;检修方案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181

1 引言

发电厂供电控制系统的环节多,控制过程复杂,因此电气设备检修方案在电气维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确保电厂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发挥着重大作用。由于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不平衡,导致各电厂在电气设备检修方面能力参差不齐,部分电厂难以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造成重大的社会问题。

2 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电气设备检修方案对于完善电气设备的检修,确保电气设备的稳定,电厂发电系统的正常运行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技术和设备水平的提高,现行的电气设备检修方案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要求,一些问题也得以凸显。

2.1 临时性检修较多

由于电厂供电系统环节多,设备广,在设备的型号和种类上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实现设备的运行上,经常出现个另类的问题。同时由于各类设备使用和控制的环境的复杂,经常处于高温高压下进行,导致设备在日常磨损、消耗等方面极易出现问题,导致设备故障甚至损坏消耗。同时由于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导致临时性问题、故障较多,导致临时检修多,进而影响整个电气系统的运行。

2.2 检修人员素质不足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设备的投入使用,各类电子元件、传感设备、继电装置等都采用了新科技、新技术,对检修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由于检修人员素质较差,对新技术、设备的性能、结构、原理等方面的学习都存在困难,导致都传统检修控制人员,在应对传统设备的检修方面能发挥作用,但面临着新技术,检修人员能力不足的已凸显。同时,对于新进的维修人员,在电厂的检修经验不足、实际操作能力有限等原因,也未能够达到现有设备检修的要求。因此造成了在进行方案制定和方案落实过程的不完善。此外,在设备检修方面,由于人员技术的缺失,造成维修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维护、检修制度,缺乏量化标准核对,导致设备的维护频率和维护过程全凭维修人员“经验”决定,导致维修方案的不合理,维修效果差,甚至由于错误的维修方案选择和落实导致部分设备存在盲目检修和检修异常,造成设备的报废等,既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又影响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2.3 检修方案缺乏系统性、检修成本高

电气系统检修方案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检修不足,由于电厂电气系统控制和运行环境经常处在高温、高压、高磁场环境下作业,这使得各类的控制、传感设备、机电设备、继电设备以及控制网络在运行上极易收到环境的影响,引发故障。由于维护不足,维护质量较差,导致各电气设备故障频繁发生,进而导致电厂供电系统故障,影响电厂电力系统运行,并造成重大的电厂的经济效益损失和社会影响。另一方面,过度检修现象较多,由于技术人员对设备和系统的管理能力、经验的缺失,对设备实际运转情况的认识不足,导致在维护过程中,对重点设备采取了重点关照、重点监护,定期检修的方案,导致在检修过程中,对运行较好的设备投入了过多的人力、物力,造成了电力设备的过度维护,是企业在电气设备维护方面存在过多的投入,导致检修工作的不经济性。同时对重点设备的过度关照和人力物力的投入,导致对其他设备管理不足,造成其他设备的维护不足,在整体上导致维护缺乏系统性、经济性。

3 优化方案与创新对策

3.1 加强人才管理,提升维修人员素质

通过改善福利、提高待遇、建立企业文化等各类手段,加强各类人才引进,改善电厂现有缺乏相应技术人才的现状,提高对新型设备、新技术的使用和维护效果。建立奖惩激励、淘汰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进行奖励,对有过失的进行惩罚,同时在维修队伍中进行竞争,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学习,做到不达标不上岗,最终调职。通过各类手段提高员工的竞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使得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

3.2 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维修制度,确保维修的科学性

根据电厂电气系统设备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维护制度,改善以往维护不足和过度维护造成的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设备的报废。通过确立设备的大、中、小修计划,科学控制检修周期,对各设备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加强设备检点工作,经常性的巡检、点检,以频繁的点检工作来提高对设备的监护程度,以实现检修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更加有效。建立设备运行、维护台帐,对设备的运行状况、维护工作的时间、内容和重点进行统计等级,一方面,对维护工作的成本进行核算,通过精细化控制,提高维修效果,降低维修成本;另一方面,通过记录和统计数据分析,实现对设备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提高维护和管理水平,确保维护方案的科学性。

3.3 完善电气控制系统,降低供电系统故障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利用系统网络设备,通过合理的布设和选型,降低复杂的作业环境对设备的影响,降低环境导致的设备故障。同时构建综合电气控制系统,通过各环节的监控、传输、分析和处理,以达到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降低系统故障辐射范围的目的,以局部维护停工代替整体停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提高企业效益、保障社会供应。

4 结论

发电厂是国家电网的前端,是电力供应的根本,采取有效的电气设备检修方案保障电厂电气设备的运行稳定,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实践中、发展中只有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电气设备检修方案,才能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第9篇:常见的设计方法范文

关键字:工程施工、工程测量、错误、应对措施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ing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basic work,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occupies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of any errors may result in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viation is too big, and cause engineering rework even scrapped, the construction unit to bring a huge loss, this paper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ommon error in the measurement and the measures we should take a brief analysis.

Key word: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rvey, mistake, the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1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建设工程施工中工程测量常见的错误及产生的原因

1、测量人员流动性大。工程测量人员生活在施工生产一线,野外作业时间长、工作量大、风险责任大、条件艰苦,有条件的一般干一段时间就会调离或者转行,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测量工作出现断档。

2、作业人员素质及能力参差不齐。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专职的测量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基本上是由施工员或者质检员来兼职的,由于身兼多职,就导致这些人员不能够专心的来完成测量工作,更有的单位由于利益驱使,主要就聘用刚从学校毕业的新人,这些人员无独立工作的经验,缺乏专业师傅指导,对仪器性能一知半解,根本无法担当施工测量工作,更不用说保证质量了。

3、测量仪器操作不当,日常管理部到位。测量仪器一般来说都是精密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操作,由于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够或者水平有限,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操作,导致测量仪器灵敏度降低、轴线误差过大。测量仪器使用、保养、检校不能按规程规定进行,往往是出现明显的误差才采取处理措施。

4、质量监督与控制不到位,没有完善的测量复核机制。对于工程测量的控制,一般主要是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共同参与,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只有施工单位自己控制,而监理单位一般都没有专业人员、没有仪器,就更谈不上监控了,只是履行相关手续就完事,施工单位的控制也是测量人员自己控制自己,并无其他专业人员来对测量数据及成果进行复核。

二、建设工程施工测量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1、测量仪器必须按照规程规定定期检校标定。

2、仪器架设时对准、整平要严格控制,仪器高度要适合观测者身高,角架要踩牢,确保稳定。

3、强光下使用仪器要撑遮阳伞,防止气泡不稳定,大风降雨天气严禁使用仪器,防止仪器倾倒和电子元件受潮短路。

4、经纬仪后视边应选择在长边,水准仪前后视距离尽量相等,以消除仪器误差和其它自然条件因素影响。

三、建设工程测量质量管理的方法

1、促进建设工程施工测量水平的提高,完善测量复核机制。在对施工测量控制中,要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施工测量放样,施工单位要专业人员对其测量数据及成果进行复核。

2、加强工程施工测量各项管理制度的控制和实施。对各个工程测量环节都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具体实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管理制度来执行,如:仪器的配置、调拨、使用、保养、检校,测量成果的交接、复核、施工过程检查等。建立明确的奖惩制度,切实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调动工作积极性。

3、加大测量仪器的投入力度。现在对建设工程施工测量的技术、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工作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工程施工测量中要想提高测量成果精度、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企业管理者有超前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及时淘汰老旧仪器,引进实用的新仪器,以适应快速、高效、优质的工程施工需要。

四、结束语

在现代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与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息息相关,在建设工程测量中常见的错误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测量人员技能训练是提高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在工程测量中必须明确测量工作的任务和作用,并切实提高测量人员认真、负责、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

参考文献:

耿义军.浅析工程测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中国科技博览,2009(9).

罗烈响.工程测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应对措施[J].管理观察,200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