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观舞记导学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观舞记导学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D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凋亡时,其形态学的变化. 方法: 选用不同浓度的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与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共同孵育不同时间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 经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的不同浓度作用24~96 h后,观察发现: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出现体积缩小,荧光染色增强,胞核或胞质中可见致密浓染的颗粒状黄绿色荧光染色. 细胞染色质固缩,积聚在核膜边缘呈新月状,内质网疏松并与胞膜融合形成空泡,并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 结论: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在体外具有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凋亡的作用.

【关键词】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细胞凋亡;结肠肿瘤;SW1116细胞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SW1116 induced by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METHODS: Inverted phase contrast microscopy,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i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SW1116 induced b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at different times (2496 h). RESULTS: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tic cells were exhibited, including shrinkage of cell, condensation of chromatin, breakage of nuclear and formation of apoptotic bodies, and the number of apoptotic cells ascend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and with the time going by. CONCLUSION: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can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human colon cancer cell line SW1116.

【Keywords】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apoptosis; colonic neoplasms SW1116 cells

0 引言

甲壳素是1811年法国学者Braconno发现,1823年由Odier从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TTIN. 化学名称:聚N乙酰葡萄糖胺,D氨基葡萄糖是甲壳素(chitosan)脱除乙酰基后降解而形成的单糖,甲壳素因为含有羟基,可通过酰化、羧基化、氰化等反应形成不同结构和不同性能的衍生物.常见的有磺化甲壳素、N羟乙壳聚糖、O羧甲基壳聚糖等. 本实验我们利用D氨基葡萄糖的最新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1]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凋亡形态学进行了研究,以探讨该D氨基葡萄糖的衍生物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凋亡的作用,以期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理论途经.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结肠癌SW1116细胞购自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由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提供. 四甲基唑氮蓝(MTT)、RPMI1640为Sigma公司产品,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为Olympus产品,透射电镜为JEM100CX型产品. 2.5 g/L胰蛋白酶、0.1 g/L丫啶橙、100 mL/L小牛血清为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将传代的人结肠癌SW1116细胞置于37℃含50 mL/L CO2 温箱内,在含100 mL/L小牛血清、10 g/L双抗的RPMI1640全培养液中培养,48 h换液一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1.2.2 MTT法将贴壁细胞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后计数,调整浓度为5×108/L,接种于96孔板,试验时分成0.02,0.04,0.06 mmol/L 3个不同药物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5个孔,分别于加药后24, 48, 72和96 h测定各孔的A值. 测定前每孔加5 g/L的MTT 10 μL,温育4 h后弃上清,加100 mmol/L DMSO 150 uL/孔,溶解,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下测定,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1-实验组A值/对照组A值)×100%.

1.2.2.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将不同浓度的D葡萄糖衍生物作用不同时间的SW1116细胞置于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状况及形态学变化,同时注意观察其凋亡过程.

1.2.2.2 荧光染色细胞片的制备及观察取对数生长期SW1116细胞,制成细胞爬片,经0.04 mol/L 的D葡萄糖衍生物处理72 h后,甲醇冰醋酸固定20 min,加入0.1 g /L丫啶橙10 μL染色30 min,清水冲洗后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1.2.3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片的制备及观察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贴壁生长至培养瓶1/2,弃旧培养液,加入0.04 mol/L的D葡萄糖衍生物作用72 h后,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置离心管中,24 170 g离心20 min后弃上清,收集细胞及空白对照组细胞,PBS洗涤两次,离心后弃上清,先加入30 mL/L戊二醛固定,后锇酸固定50 min,脱水、包埋、聚合、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凋亡细胞超微结构形态特征.

2 结果

2.1 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对照组SW1116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细胞轮廓清晰,形态规整,呈梭形或条索状,生长旺盛,几乎无脱落;试验组SW1116细胞生长受到抑制,表现为细胞贴壁能力减弱,由贴壁生长而逐渐脱落,悬浮于培养液中,细胞体积缩小,变圆;出现核固缩,核颜色加深,且有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药物剂量越大,一定时间范围内作用时间越长,其生长受抑制就越明显(图1A,B).

2.2 荧光显微镜观察对照组SW1116细胞呈黄色或黄绿色,胞核饱满,胞质表现为橘黄色荧光. 试验组细胞则出现细胞体积明显缩小,荧光染色增强,胞核或胞质中可见致密浓染的块状或颗粒状黄绿色荧光染色,有的可呈现新月形(图1C,D).

2.3 透射电镜观察透射电镜下见对照组SW1116细胞的细胞膜完整,细胞核和细胞器等微结构清晰. 试验组细胞胞质出现明显浓缩,其内微绒毛减少,基质逐渐消失,内质网结构疏松并与细胞膜融合,出现空泡;胞核内的染色质固缩并凝集成块,聚集在核膜周边,出现环状或新月状(图2)

3 讨论

甲壳素不仅参与人体肝肾解毒,发挥抗炎、刺激蛋白多糖的合成,强化免疫和调节生理机能外,且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其部分衍生物对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诱导分化作用[2]. Wu等[3]利用该衍生物通过体外实验已证实,该衍生物能够明显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生长,同时能诱导其发生凋亡,并且呈一定的浓度、时间相关性.

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处理体外培养的SW1116细胞,MTT法研究显示该衍生物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SW1116细胞有明显增殖抑制作用,并随着时间和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也随着增加,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时间、浓度相关性,其中以0.04 mol/L的浓度作用72 h后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出现的凋亡细胞最多;形态学研究时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改变:细胞固缩,染色质凝集,细胞核碎裂,呈新月状或颗粒状以及凋亡小体形成;以上研究表明了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能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发生凋亡.

最新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主要由诱导基因、抑制基因和双向控制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4]. 因此要诱导人结肠癌细胞的凋亡就离不开促细胞凋亡基因如Caspase3和抑制细胞凋亡基因如bcl2,bclx等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已有不少研究表明[5]以上基因均参与了结肠癌细胞的促凋亡及抑制凋亡的过程,而本研究只是从形态学的角度证实了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具有诱导人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的相关机制、促凋亡基因和抑制凋亡基因如何发挥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乔岩,王爱勤,王哲,等.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的合成[J]. 化学试剂, 2004,26(2):107-108.

[2]王哲,乔岩,黄高升,等. 氨基葡萄糖及其衍生物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样分化[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3,19(3):290-293.

[3]Wu J, Kou W, Gao MT ,et al. Effects of {2[(3carboxy1oxoprogy1) amino]2deoxyDGlucose}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 [J] Acta Pharmacol Sin, 2005,26(5):635-640.

第2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案导学 自主

一、课堂的“放”与“收”

“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一堂课关键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改之初,我在观念改变的同时,也由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一下由“一言堂”变为了“群乱言”,这下子学生可真是有机会发展个性了:你说,他说,大家说,说的是眉飞色舞,很多是一点不着边际。此时此刻,课堂秩序乱了,学生思维乱了。于是,有时我也会喝斥他们:坐下,坐下来举手!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热情马上就会减退,积极性也不高。于是我困惑了,“学案导学”的课堂是“放”还是“收”呢?

后来,笔者阅读了大量理论文章,其中一句话很有启发意义:“课堂上,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个性的张扬、思维的活跃、深刻的思考、智慧的启迪。”是啊,我们何必在意学生是不是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只要他们积极参与,思维运转,个性张扬,这不是更重要吗?

但是活跃的课堂表象下,作为教师,理应关注更深层次问题:学生是不是真正为了参与活动;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在参与;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诚然,学生应该做课堂的主人,可是这并不等于能抹杀老师的存在。教学是师生互动活动,互动意味着人人参与,参与的基础是平等对话,而教师要做好“平等中的首席”。教师的生活阅历。对教材的把握,以及知识的底蕴都要远远的高于学生。所以教师该“干涉”的时候要干涉,该纠正的时候要纠正,该限制的时候要限制。好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和谐统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 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合作的有效与有序

合作学习是“以学定教,学案导学”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都设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遗憾的是,有的教师刚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个别学生还不明就里,导致看似“热热闹闹”,结果“蜻蜓点水”;有的合作学习过多过频,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交流与反馈,导致教学目标无法完成;有的教师急于求成,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让合作学习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怎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教师一定要奏好三步曲:前奏,让学生明白合作的要求,知道该干什么和怎么干,必要时可以把要求明示在黑板或屏幕上;序曲,引导合作交流前,教师必须留有“空白”,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这样小组合作才顺畅高效,能激发学生认知,提高合作实效;进行曲,交流评价,组内分工,全班汇报,奏好集体进行去。同时,作为任课教师要持之以恒、有条不紊地培养并锻炼学生的合作技能。

例如,笔者在教学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重点探讨了“11减几”的算法多样性之后,学生就能创造性的利用迁移和类推的方法自主探究其他的退位减法的算法,有的孩子能找到近十种算法。而在教学表内乘法(一)中的“2、3、4的乘法口诀”时,完全是由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口诀,这样孩子们记得牢,用得好,算得准确。通过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结合。学生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实现了“再发现”、“再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学会了知识,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以学定教,学案导学”注重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尽量多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有些教师则理解片面,陷入了误区,把“少说话”作为关键指标,上课时不敢多说话,随便叫学生看书,没指导,没要求,没检查,没反馈,致使教学任务达成度不高,也达不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这是典型的“放羊式”“自流式”教学,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实质上不是真正的自主。

第3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问题引领;教学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一、个性教学法的提出

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前的历史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教师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而学生则昏昏欲睡,课堂沉闷;学生课堂效率不高、学习兴趣不浓、两极分化严重、学生注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变通等问题。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在历史课上有写外语单词的、做数学题的、抄语文笔记的等等。其原因在于课堂上教师满堂灌、讲得多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不敢大胆发言,不会积极思考,没有积极参与课堂,能进行积极学习的学生也只是单纯的依据导学案进行被动的学习,学生不会生成问题,探究能力薄弱。我提出了“问题引领,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法,向课堂的有限时间要效率,最终实现我们的“自主优质高效”课堂。

二、个性教学法的内涵及步骤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问题引领,自主合作”高效课堂教学法,就是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的环环相扣、逐层递进的问题设计,意在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价值,达到导学目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疑答惑,通过对问题的探讨、交流展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学会自学,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思考。

(1)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历史课导入课的方式很多有故事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悬念导入法、图片文字导入法、时事政治导入法等灵活多变的导入法。虽然形式各异,但这所有的导入都离不开设计巧妙的问题来导入新课,目的都是为了使历史教学由抽象到具体。问题导入法是一门技巧,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学生听得懂、感兴趣,这是非常重要的。开好头,能够起着辐射整堂课的作用。例如,我在讲《三国鼎立》时这样设计的:白脸的曹操在戏曲中被人称为奸雄,但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三国时期揭开曹操的神秘面纱吧!短短的一个小问题,立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同学都拭目以待。

(2)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为了确保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让学生学透、学精。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中自主学习的设计要问题化、层次化,不但要辐射本课内容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能够提高学生技能的问题。

(3)合作探究、解决疑点。自主探究,放手质疑。“只要教师给学生探索的权利和机会,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索中显示自己的才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信赖自己的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自学的基础,由各组组长组织进行交流,使基础性的知识进一步夯实,把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点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在合作学习中,当同学提出问题时,其他同学都要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不同的见解。每个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都要发言,去谈观点,而且还要对上一个发言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就这样形成了你争我辩的局面,问题逐渐在争辩中变得明朗,形成了正确的答案。由于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学所得,无论对错,此时我们就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营造一个互帮互助、互相交流、合作交流的平台。使学生形成一种向别人求教是光彩的,能帮助别人的更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挥。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推选组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形成我们小组的疑惑。

(4)成果展示,班内交流。“学贵有疑”,教师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对于小组的疑惑,在班内提出来,由其他小组讨论,发表不同的见解,负责讲解的小组几乎要人人发言,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从不同角度层面让同学理解,其他组的同学允许站起来质疑、纠正或补充提问。这样在全班形成了集体讨论、辩论的方式,在老师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答案。

如我在讲中国历史第一册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时,我把1―3组分为一个组,为正方;4―6组为反方,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搜集材料,为自己的论点找证据。然后推选出一名同学为主持人,模仿大学生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辩论,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进行,在抢答自由辩论的环节,更加表现出极高的热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协作能力。

(5)训练提升,生成问题。这一部分的练习应该精选,题目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体现这一课的重难点,最好还能够联系实际。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6)绘制知识树,形成知识网络。每学完一节新授课、一个单元,让学生在感悟学习方法、知识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及时将所学内容按自己的理解,合理归纳整理成相应的知识树,并在学生之间进行相互交流;让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上黑板展示,形成我的收获,我们的收获,教师给予及时相应的评价。绘制知识树,梳理知识结构,在每堂课学习的最后,进行补充完善,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形成我的收获。让学生通过身边的历史,联系乡土教材,拓展知识,进行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三、个性教学法的效果

第4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一、习惯养成,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评价是保障习惯养成效果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反馈、诊断、改进和激励的功能。学生对于教师的一些言语激励、物质奖励,短期效果好,但不宜持久。因缺乏规范和有效的记录,教师难以对学生形成整体和深刻的认识;“道德积分”等德育量化评价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体现过程性、积累性的操作理念,但学生的品德行为、态度习惯等指标是无法量化评定的。现实生活中学校发现学生特别喜欢集卡,如集三国人物等,学生有时为了玩卡,上课不认真,下课津津乐道,故学校设计了“囿山小学五大好习惯卡”让学生去集,主要是由班主任、年级值周教师、学校值周校长对优胜学生或者班级进行奖励。这些小小的奖卡可以为班级加分,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份荣誉,也可以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

二、体艺课程,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1.巧借课间活动,丰富体育课程。巧借课间活动贯彻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终身锻炼的情感。学校每日大课间活动体现全员性、趣味性、实效性。学校集体活动有自编校操――动感篮球操,它集哑铃健身和齐喊口号于一体,欢快、有力;校园舞《找朋友》,师生同做,动作轻松,快乐和谐。各班活动各具特色,有跑步、体操、舞蹈等,重在培养本班级学生兴趣特长。

2.开展系列活动,凸显办学特色。体艺系列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载体,学校将“崇德、尚实、强体”的体艺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价值取向。近三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体艺活动,如每学年上学期有“绿谷之春”系列艺术比赛,体操系列比赛;下学期有“绿谷之秋”系列书画比赛,体育系列擂台比赛。同时,注重书法、围棋、篮球等特色品牌项目的打造,使之成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优势项目。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在区域内的优势不断凸显,体艺人才不断涌现,体艺教育成绩不断提高。

三、学为中心,建构课堂教学新常态

1.自研自探环节。这一环节要体现“自主学习”的内涵,学生根据教师课前编制的导学案自学教材。为防止这一环节的“伪化”、“泛化”现象,要求教师的指导,能通过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跳出教材”,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想法、疑问、矛盾、困惑走向教师。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广泛巡视学生自学情况,走过场。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自学习惯,或不善于自学,或自觉性不高,教师不能放任,可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可以给后进生以眼神、悄声细语等形式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同时此环节,教师要加强调查了解,最大限度地掌握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整理归类,摸清学情。课堂执行中既要落实知识的建构,更要关注过程方法,以促进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内化。

2.合学展学环节。合学展学环节是生生、师生、组生、组组多边互动的过程,既是自学成果的展示交流,又是对学习内容深入理解和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将自学过程中收获的信息传递出来、外显出来,问题呈现出来、暴露出来,使得当堂知识得到梳理、整理、丰富、矫正。合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适时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展学时,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展示氛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质疑、敢于挑战。不唯书、不唯师,只求真,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的展示氛围。引导学生对展示者要以尊重的姿态,欣赏的眼光对待,取得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乐于对他人的表现给予赞美、补充或指正。

3.质疑评价环节。质疑评价环节主要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正确评判能力。这是互动质疑、竞评互享的集中体现,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迸击,才智的展现。每组展示完毕后,观展者如有疑问要主动、及时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一步质疑对抗。质疑对抗要针对问题,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做到有抢有让,彰显个性,语言规范、简明扼要。并对其展示的成效都要给予星级评定,评定的形式有:组际互评、导生主评、评价组主评等。评价时不做重复、无意义评价,要积极发现优点,中肯指出不足。在此过程中,教师或表扬激励,或组织讨论、或点拨引导,学生或认同性吸收,或选择性完善,或辩论批驳,课堂因此有了拓展和升华,就有了深度和精彩。

第5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课案;高效课堂;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94

中国的教育已经延续了几千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教育的方式未曾发生多少变化,即大多是采用教师教、学生学这种的方式,这种填鸭式教学在高中教学中尤为普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担负着家长的希望,因而误以为分数就是命根、分数就是希望、分数就是衡量一个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尺度、分数就是评判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难道分数真的可以说明一切吗?填鸭式的教学就一定可以拿高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经济、网络都在飞速发展。高中生的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为今后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因此高中的学了需要用高分这块敲门砖来敲开心里理想大学的大门,更需要拥有合理的学习方法、创新的意识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样,学生进入社会才能生存,才有竞争力。那么,如何才能既拿高分,又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呢?笔者认为就是把教师让学、求学、逼学变成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而这种转变的关键就在于课堂,针对以往“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沉闷的旧式课堂,如何让课堂变得“有效”、“高效”是每一个教育者的梦想,这也是本文探索的方向。

一、高效课堂的理解

高效课堂是一种以模式为驱动,以导学案为统领,以小组建设为保障,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发展学生为目的的教育思想体系。其实,通俗一点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可以促进师生、生生多维互动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下课铃响后,学生依然意犹未尽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

二、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有效形式在课堂教学模式中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让教师变成课堂的主导和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如下:

1. 分组形式上的操作

(1)人数控制:小组的分配很有学问,小组数太多教师不易管理和考核,每组人数过多又导致组内距离感大,组内讨论不充分。因此,每班组好是6至8人一个小组。

(2)小组成员的分配:每个小组都要按成绩高低合理搭配小组成员,一般分为A层、B层和C层,这样可以防止成绩优异的学生扎堆,成绩稍差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3)小组成员任命:每个小组可以找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在学生中有声望的人担任组长,负责组内的所有事务,再把其余的组员依据特长和要求任命为生活和学习的专项负责人,这样一方面可协助和分担组长的工作,减轻组长的负担。另一方面人人均有职位又可对其约束,激发每个人的学习兴趣。

其实分组合作学习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小组就可以了,而是在课上和课下要以小组为单位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让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2. “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阵地,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杜绝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还学生一个快乐、生动、高效的课堂,我们做过很多努力。在借鉴外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推出“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课案导学”是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找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教师的点拨使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具体。

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课案主要有“三案”,即“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分别针对课前、课中、课后,且难度是针对本校学生所设计的。“三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1)预习案:预习案一般是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查阅教材、其他文本资料或网络等各种途径完成预习案的内容,如在完成过程中,发现不理解的知识可做好记录,以便课堂上有重点地对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在设计预习案时要有梯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尽可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出最大化。预习案的采用对学生是一个自主学习、高效预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学习的持久性和连贯性的培养也有很大帮助。同时,教师通过对预习案的批改可对学生的预习环节起到监督和检查的作用,在课堂上利用有重点的引导和点拨,这样就从“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2)探究案: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围绕探究案学习教材,针对探究案的问题在小组内部展开交流、讨论,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这样的过程既是解决自学时的不解和困惑,也是发现新问题、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过去,我们总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保持安静,而教师在讲堂上“充分”地讲授,这样只能造成教师很“高效”,眉飞色舞,学生却在下面机械地抄板书,懒于动脑,甚至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是无效甚至是负效的,会导致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求知的热情。

对于预习案的学习成果和探究案的问题讨论结果,学生要进行板书展示。在展示过程中,一方面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学会了本堂课的知识,也可对学生答题的规范性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又可暴露出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难点问题,教师可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梳理、归类、整理,为点拨精讲、解难释疑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教师找几个小组的学生进行即时性点评,找出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点评,不仅使学生知道错误在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也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点评过程中,如有学生有疑问会即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可进一步质疑和对抗。这样下来,学生参与性提高了,课上也不再犯困了,当堂消化新知识,课后负担也轻了。但是,在我们开始实施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原因是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一般都比较腼腆,有的甚至很胆小。当着全班学生和教师的面说话非常紧张,满脸通红,语无伦次。为此,一方面教师要降低要求,充分鼓励和积极示范,另一方面同学们也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给予鼓励的掌声,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慢慢地学生们敢说了,会说了,有的点评还相当精彩。这种巨大的进步有教师的功劳,更应感谢学生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看着学生每天都有进步我们感到很欣慰。

最后,学生自主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这样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总结能力。而后,教师对重点和难点问题适当加宽加深,且即时对小组探究情况及学生预习和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和评价,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训练案:学生在解决疑难问题后,教师应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完成训练案的内容,课后收上来批改后返还给学生,而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辅导。这样,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也可以发现还有哪些知识没有学会、学透、学好。课后,学生也可针对知识的漏洞进行补救,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懂,把知识的掌握和分数的提高加以融合,成为分数和能力并存的佼佼者。

三、高效课堂下的物理课

物理是高中生公认的最难的学科之一。怎样把物理学好、把物理成绩提上来一直都是学生、家长最头疼的难题。身为物理教师,笔者也在找寻一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可以脱离苦海,较为轻松地把物理学好,甚至变成众多学科中的强项。在我校实行“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后,笔者深刻地感觉到在物理课堂上,教师教的轻松了,学生学的快乐了,成绩也稳步提升了。笔者总结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预习案省时

预习案是教师深刻钻研教材后编写出来的,我们编写的预习案要紧扣教材,把知识全面、准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地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把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清楚,不仅可以改善学生预习时无从下手的情况,还可以提高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达到高效的目的。

2. 探究案深入

在物理课堂上,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A层相互讨论后教会B层,B层深刻理解后再教会C层,这样层层深入,不仅可使A、B层得到充分的锻炼,也可使C层参与进来,不至于掉队。讨论完后再由教师指定的小组代表展示和点评,最后教师加以点拨、扩展和总结,使学生再一次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物理公式、物理概念及其相关解题步骤深入体会。

3. 训练案检验

第6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一、活动教学的理论指导

活动教学法,即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方法。

体验学习理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在做中学”的教育思想。他认为,行动是获取真知的惟一途径,只有当学生主动从事活动,积极去“做”,才能注意周围世界,探索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才能去思维。人们最不容易忘的知识就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

智力活动内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将观察、操作和语言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外部操作活动,促进内部心理活动,才能有效实现智力活动的内化。对于刚从小学走上初中的学生,他们的直接经验少,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要通过活动将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观察转化为抽象概念。另外,西南大学苏迎春教授也通过调查统计分析得出,学生参与活动的教学效率最高。

二、活动教学的形式设计

地理课堂活动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亲身体验参与,从而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地理课堂的常见活动有游戏、演示实验、角色扮演、模型制作、知识竞赛、课文朗诵、辩论活动、视听欣赏活动、拼图等。

1.设计活动,激发兴趣

针对初一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特点,可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地理的乐趣,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例1: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P35活动,要求学生在图上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

活动形式:学生快速抢答、拼图游戏。

活动过程:第一环节:按照6人一小组进行组内比赛。由组长根据空白的世界轮廓图轮流提问大洲和大洋位置及名称(教师可做提问方式的示范),组员抢答,答对一个问题加一分,时间5分钟。第二环节:将全班按照座位分成3个大组进行快速抢答,每个大组派代表抢答,看哪个小组回答得又快又多又准,坚持到最后的小组全体成员加1分,时间2分钟。第三环节:每大组派代表在电脑上进行拼图游戏活动,顺利完成活动,加1分,时间2分钟。第四环节:引导学生创作七大洲、四大洋的记忆口诀,时间3分钟。

总结反思:“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轮廓记忆,采用游戏活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地理学科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2.实践操作,在动中学

学生自己进行活动操作,既增强体验性,又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例2:“地球的运动”一课中P15的“活动1”,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活动形式:操作体验、板图展示、角色扮演。

活动过程:第一步,采用flas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让学生观察“地球公转运动的旋转中心和方向是什么”,思考“地球公转运动可能产生怎样的地理现象”。第二步,教师结合地球仪进一步讲解示范,同时请一位学生扮演“太阳”角色,提醒全体学生仔细观察“地球的公转运动有何特点”。第三步,请2位学生参与示范,一个扮演太阳,一个操作地球仪,其他学生观察点评。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常弄错地轴的空间指向。可以多请几组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直到所有学生发现错误的根源,教师再总结演示一遍。第四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地球公转演示图”,让学生结合教材P13图1.18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总结反思:这种让学生示范的活动式教学,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动”起来,得到一种真实的体验,使教学更加有效。

3.模型展示,体验参与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融入,给地理课堂注入了新的思维和血液。在利用高科技的同时,地理课堂活动式教学的开展,还可有效利用实物模型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画面和实物感官的刺激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习中,增强体验感,从中收获知识。

例3:“地形图的判读”一课,教材“活动”建议让学生参照图1.37和1.38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在模型中找到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山谷,并对照图1.37观察其等高线特征。而对于本堂课的活动设计,笔者结合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实际情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活动形式:体验参与、板图展示。

活动过程:第一步,展示预先搜集的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山体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弄清楚“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的含义。给予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到不会陌生。第二步,实物模型展示“肉松蛋糕”。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实物模型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实物模型在上课前应该藏好,到该用的时候再拿出来,更能达到刺激感官的效果,学习欲望也更强烈。第三步,教师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法,充分扮演好“导”的角色。把蛋糕置于手掌平放,假设手掌是海平面,蛋糕是某一山体。观察整个实物模型的形状、正面、侧面和底部。教师手持实物模型引导:“假如在侧面垂直咬一口,黑板上的等高线应该怎样变形?”请一位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画出变形后的山体部位是陡崖。当黑板上的等高线地形图效果出来后,引导学生总结等高线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教材P25图1.36掌握几个山体部位。flas展示等高线地形的三维立体图。完成P26活动1,引导学生比较得出陡坡和缓坡的等高线疏密差异。第四步,让全体学生以“手背”为实物模型,在教师的示范引导下,完成形象直观的等高线地形图(图1)。

另外,在讲授“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时,可准备一条长绳,请12位学生体验参与“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体会气温年变化。

总结反思:体验参与的活动式教学,需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开展,针对初中生的心理和学校教学条件,笔者准备的实物模型,能够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活动体验。

4.“看听说唱演”,活跃课堂

对于11~13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同时还比较喜欢表现自己。抓住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可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精选一些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且有效的资料进行播放展示,如图片、视频、动画、flash等。

例4:七年级下册P6“亚洲的自然环境”中插入歌曲《亚洲雄风》的部分歌词,课上播放《亚洲雄风》的音乐视频并邀请学生一起大声唱出来,学生对亚洲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对地理课堂更加好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比让他们简单地看或听更有趣、有效。

例5:讲授八年级上册P15“民族”一节时,播放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和歌曲《爱我中华》,带领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可以请班上擅长舞蹈的学生示范表演少数民族舞蹈,如新疆舞、傣族舞等。

总结反思:“看、听、说、唱、演”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不只是单方面的独角戏,通过此类型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还可以充分绽放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活动教学的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理念的倡导下,各个学校都在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活动式教学模式。如杜郎口教学模式、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等。而笔者通过教学尝试发现,“有效”的教学其实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活动式教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的形式多样且灵活。

1.提高引导艺术,让学习有趣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发挥好“导”的艺术,才能让学生对教学充满好奇、感兴趣。可使用一些调动式语言,如“咱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大家猜一猜”、“我们试一试”、“比一比,谁最快”等。调动语言最好以第一人称为主,因为学生刚进入初中,初次接触地理学科。若能使其对地理感兴趣,学生便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中。

2.增强预设能力,重因材施教

第7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一所清新雅致的校园,孩子们面孔天真,园丁们笑容灿烂。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位默默的耕耘者,她就是国内“雅行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王淑芳校长。

雅行教育推出之初,中央文明办曾三次到广小调研,并将“雅行教育”作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创新案例,向全国推广。之后几年间,先后有来自新加坡、丹麦、台湾、福建、甘肃、广东、辽宁、河北以及湖北省内近百所学校的学者和老师造访广小,目前,全国有上千所学校正在大力推行“雅行教育”。一股雅行旋风正在神州大地悄然刮起。

雅行教育到底有什么魔力,得到如此尊崇?

修身养性, 催生雅行教育理念

和当前大多数城市公办中小学差不多,广埠屯小学物质条件一般。学生也和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一样,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文化……

与此同时,在今天这个急剧变革转型的社会,一些基于人性本能的传统价值观念被动摇乃至发生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广小的孩子自不例外。对此,教育该如何正本清源?王淑芳校长陷入思考。

思考的结果是,她开始推行雅行教育。

谈及这一选择,王淑芳校长说,现代学者有一个研究,从儿童脑神经的生长规律来看,零岁到六岁是一个由稀疏到丰富的过程,由六岁到十七岁是由丰富到稀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哪些东西被保留了下来?――只有那些养成习惯、得到强化、经过了练习的东西。这个过程借用农作物“间苗”的概念,被称为“社会间苗理论”。所以,小学阶段是道德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如果从小就能做到行起于正,达于雅,将会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在王淑芳校长看来,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融合了中西教育理念的“雅行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引导人、影响人、渗透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对此,王校长深有感触地说:“缺乏理念的行动是一种盲动。雅行教育理念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思想理论的论证过程,其中包括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教育使命及教育功能的思考与求证。”

王淑芳校长对雅行教育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思考:“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内在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而外显的文雅风范;“行”,是知行统一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的一种较稳定的行为习惯。基于这种认识的雅行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养慧中而秀外的东方小雅士。

这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需要具体考虑“能行”(实践能力)、“礼行”(文明素养)、“善行”(公民责任)三个问题。其核心要素是博学、智识、雅行、善为、才艺。王校长说:“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坚守一个信念――雅行教育最能体现对人生命的关怀;安于一方静土――守住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天,就能享受到做平常事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让雅行改善人心,王校长引导教师从育心开始,让心有归宿,正确、适当,尚志、知耻,自我修炼、善养浩然之气,以成为一个心灵和谐的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从而构建一种向上的潜在规则,把握奉献的取向文化。

王校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学校共同愿景与教师个人愿景紧密结合了起来: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把学园建成家园,让学生、老师、学校同步发展;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让广小每一个人成为现代东方雅士;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的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花园――学园――家园的建设目标;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科研结合起来,力争以科研促质量、引资源促发展;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的各类评分结合起来,纳入教师评估水平系数之中,使之科学、系统,有助于教师发展。

把“雅行理念”渗透于学校、社会乃至周边环境,让家长、居民、学生都理解支持“雅行”。

如此,形成一个巨大的“雅行”引力磁场,激励教师努力前行,催发学生文明涵养,改变周边居民仪容,乃至促进社会风化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雅行教育理念的内涵日益丰富、完善,外延得以延伸与拓展,雅行教育逐步演变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一个良性运作的教育体系,成为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完整实现每个人自我潜能的教育。

必作于细,折射雅行教育进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文雅举止尤应如此。因此王淑芳校长常说:“文雅的举止源自日常行为的规范。”为此,她指导老师总结提炼“雅行规范12个学会”,其中的“必作于细”被广小喻为“雅行教育”的基本行为方式。学校教师以其实际行动对“必作于细”作出了精准的解读。

如虞珊老师班的《班级日志》内容特别丰富,当天值班的学生认真地注意班级的各种细节,并一一记录在日志上;桂婷老师不放过学生身上的任何“小事”“细事”,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施蓓老师通过“家校E”“QQ空间网络平台”,撰写自己的教育日志,并公布当天班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们大方、自信,在全国省市区竞赛活动中表现出无限精彩。

王校长还常带领大家积极参与“听常态,找特色”教学活动,让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细节,促进教师提升课堂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王校长倡议下,学校把善于反思与提炼的教师组成团队,组建了“语文三人行、数学同心圆、et英语学科研究”工作室,从“细”做起,坚持“五个一”,即抓一个项目、做一次展示、带一支团队、建一个博客、出一定成果,收效良好――多位老师被评为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教师”、百名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18名教师新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多次代表区教育局参加各类基本技能竞赛及文艺汇演并获奖。

在王校长眼里,师生在实践岗位中“必作于细”乃雅行育人模式之精髓。

为了必作于细,王校长提出“以人为本,以校为家”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管理由“紧控”型的任务量化管理走向“松控”、“自控”化的弹性管理、自我管理,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亲情、充满活力的大家庭。

她鼓励竞争,但很少用下岗来刺激老师,因为她深知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她常提到这么一句话:提高自己,办好学校,保住岗位。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大庆精神体系中“不让一个同志掉队”这句话成了大家工作的出发点,他们竭心尽力,帮助每个老师进步,不让任何同事因为竞争失利而丧失前进的勇气。

她坚持亲情管理,亲情感召,合作共进,着力创建广埠屯小学特有的教育精神体系,使之更有感召力,更有战斗力。她倡导随时、及时的沟通,把深入一线作为校长每天的职责,每学期听评课达50节以上,因此,她理解教师们的心态变化,从不以我曾是老师而想当然。她要求让每一个管理者都这样做,把了解放在理解之前,决定放在沟通之后。

几年的雅行教育实践,使学校的雅行文化由“面”到“体”,在雅行教育共同愿景感召下形成学校凝聚力,在雅行教育共同愿景下形成组织力,在雅行教育的文化基质中健全教师幸福的心智结构。――这也成了广小人幸福完整的雅行人生的“主干”。

逐本溯源,丰富雅行教育内涵

王淑芳校长认为,雅行教育进课堂,首先要有课程。在“雅行课程”学习中,师生共享生命成长是雅行文化的重要策略。为此,她精心组织教师开发了具有人文内涵的“形体、情感、交际”三大雅行课程,教育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唱歌、会跳舞、会交际、会吟诗……

在广埠屯小学,学生最兴奋的课程莫过于每天下午的“走班教学”了。这一天,孩子们早早地收拾好书包,选择到自己选修课程所在的教室去上课。热爱书画的去书法班,喜欢跳舞的去宫廷礼仪班或舞蹈班,热衷主持的有“小小奥斯卡”班,喜欢戏曲的去“梅花朵朵”班,好动的孩子还可以选择去“黄埔军校”班……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令自己思想沸腾的课程。

谈及此,翁端莹老师就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我要让孩子进广小,这里能学到很多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这些课程,即来自王校长策划和组织实施的“5+2+X”雅行教育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从基础生根、能力生成、个性升华三大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引领学生的成长。其“脚步的诗歌、美妙的声音、微笑的礼仪、探寻的快乐”四大板块,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让经典文化伴随学生终生,让秀外慧中的良好气质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由于这一教材和课程是随着“具体的儿童”而来,淡化了学科性,体现了人文性,因此,在实施的时候,既尊重学生的兴趣,又尊重教师的选择。

尽管有了很好的课程体系,但王淑芳仍认为,要有序,不能急,要符合科学规律、认知规律,先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此,他们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模式,在课堂流程上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最终目标是使教室变为学室,教授变为对话,教案变为学案,教法变为学法。对以教师“一言堂”为主的课堂,她直接判定为“不雅之举”。

王淑芳认为,雅行课堂还必须体现紧张高效,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无论什么都有时间限制,体现当堂高效率。为此,他们总结出一个雅行课堂的“非常6+1”标准,即“自主、合作、探究,知识、智慧、能力”加“乐学”。

雅行课堂使雅行教育成为“有根之木”,并蓬勃盛长。

2008年,广小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雅行教育的实践研究”获武汉市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省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市区组织的多次“校长论坛”上,王淑芳校长发表的雅行教育主题演说,皆获一致好评;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王淑芳校长的发言给与会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而她在武汉市“雅行教育”推进会上的发言,更赢得阵阵掌声。

2009年5月,武汉出版社推出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雅行走天下”系列读本,一套4本,雅致精美,它即出自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的普通教师之手。学校提出的教师“雅教8条”、“12项修炼”成就教师的雅行教育观,触发了教师的创造激情。

如有一次侯毅老师将语文课本中《和氏璧》《渑池会》《将相和》三篇课文一同串讲,并用一副地图和黑白围棋子标出战国时期的形势图,请同学们排兵布阵研究攻打策略,学习效果出奇地好。

老师们的探索和研究使雅行课堂充满了灵气与活力。目前,洪山区开展了学区联片教科研制度,广埠屯小学是“片长学校”,负责引领组织该片区学校的教科研学习和交流。大家同上一节课,开展各种主题共研活动,雅行课堂在其中备受推崇。

有效的实践,使学校对雅行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几年来,王淑芳校长撰写的多篇雅行教育论文在各级刊物登载,近三十篇论文获奖,主持的多个课题结题并获得奖项。科研和实践的双重推进,使雅行教育的内涵渐次丰富。

雅行之场,彰显雅行文化魅力

雅行教育推出多年后,王校长一直思考:雅行教育该如何进一步深化?对此,她认为,雅行教育发端于德育,但不会仅止于德育,在雅行教育实践中孕育并丰富雅行文化,应该是广小发展战略布局中的新谋划。

近年来,以“课堂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等为内容的雅行文化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雅行文化的内涵。但王校长更强调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开放的大家庭,让其中的每一分子都一起追求发展,一起营造和谐。

在旁人眼中,醉心于雅行教育事业的她,正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做着“雅行”的榜样。她既是宽容厚道的领导,又是和蔼可亲的姐妹。

胡萍老师的拉丁舞在武汉小有名气,学校为她特设了形体老师岗位,负责1~4年级的形体课。胡老师每天带着学生们像骄傲的天鹅,优雅地在校园中穿行,引人羡慕。

徐玲老师年纪较大,但班级管理经验十分丰富,学校经常让年轻教师和她配班。她总能在半年之内就让年轻教师进入理想工作状态,自己也因此获得了“黄金搭档专业户”的美誉。

副校长韩瑾和工会主席张绍玉经常一起管理放学路队、开展各种工会活动,常常获得“最佳执勤奖”,号称管理层面的“黄金搭档”。

……

活跃的思维、自信的神情、自律的言行、自尊的人格、合作的氛围,成为了广小的特征。

王淑芳校长亲自设计了“五横四纵”的校园文化框架,发动教师从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精选了包括诗词文学经典、书画名家名作、古代建筑奇迹等典型文化成果,制作成50块挂图,在教学楼的五层走道上创造性地推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大体划分为五个阶段,逐一做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使之成为传播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师生的建议下,经过酝酿尝试,从学生中公开招聘品德好、表达好、普通话好的“文化小导游”,“百灵鸟学生导游团”由此应运而生。社团的孩子们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担任校园小导游,义务为师生讲解悬挂于教室走廊的文化挂图。讲解中,小导游们不断丰富导游词,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校“十一个学会”(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吃饭等)要求、学生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展示自己的良好仪表、儒雅言行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指导学生们的一言一行。

在文化小导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广大师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记得牢”的切身文化体验,校园文化变得更加鲜活,更凸现出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王淑芳还提出了“雅行小家政”的概念。“雅行小家政”的实施,拓展了雅行教育渠道,营造了家校良好合作氛围。她把培养学生“和谐的生活素质”作为雅行教育目标之一,以开放的心态,在学校开发家政课程,在家庭实施家政岗位,让家长培训家政技能。以“小家政”为活动载体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动发展的新模式。

学校举措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家长宋良宇说:“现在我们家孩子的任务就是在吃饭前擦净桌子、放好凳子、摆好筷子。以后还要适当增加家务,让这个小小男子汉从小承担责任与义务,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张军说:“学校要求孩子学会制作一些简单饭菜的技能后,孩子能自己做吃的了,有时我们还能享受一顿孩子制作的早餐呢。”

家长吴敏荔说:“以前做饭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厨房忙。现在孩子主动和我一起择菜,摆碗筷,有时还叫上他爸爸,一家人忙活着,我觉得很幸福,要感谢学校的这个‘小家政’活动。”

雅行小家政不仅指导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能,增强了生活的自信和生活的适应能力,还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参与家务劳动,像一根针一样穿起了家庭所有成员,给家庭带来了一种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后,亲身体验到家务的繁重与琐碎,切身体会到父母终日辛劳的不易,对父母的抱怨、抵触少了,对父母的信赖增加了。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懂得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为了推进雅行教育,王淑芳还热心于雅行教育向社区的辐射。她多次参加洪山区“雅行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面向广大家长和学生做讲座。她精心准备的生动案例,让“雅行”的理念走入更多人心中。

第8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尊敬的,老师们:大家好!

根据教育局的工作安排,我把自己一年来履行职责情况和个人道德建设、党风廉政建设情况以及下步工作思路向大家作简要的汇报,恳请大家提出批评意见。

第一方面,一年来的工作:

一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1、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方面。

为保证教学质量,落实教学目标的完成,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实施“四模块”教学。本学年开始,我校设立了“开放课堂”,每天都有课堂面对全校开放,以供老师们互相听课交流。并且在“人人讲公开课”活动中,采取了“同课异构”方式,并及时进行评课交流,对教师的听课、备课组的评课记录都纳入常规检查的范畴。 对导学案全批全改,并纳入了对教学常规的检查。本学期我校加大了对集体备课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将领导班子成员分配到各备课组,根据学校统一安排的集体备课时间,校领导亲自参与,由教导处检查落实情况。

对于教学常规的检查,力求做到精细化、常规化、精细化,由教导处牵头,制订了详细的检查管理制度,由教研员、备课组长及教师代表组成的常规检查小组,每周进行常规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认真落实县“研课标、说教材”活动要求,订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个人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研讨,以及每周五人人参与的全校“研课标、说教材”评比活动,并推选出了优秀教师代表参加上级组织的“研课标、说教材”优质课评比。

2.学校管理方面

可以说,我们的管理到目前为止,仍然处在传统的粗放的状态之中。这表现在我们缺乏一个共同的发展愿景,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没有一个清晰的大家认可的办学目标,这个目标实际上应该大家来制定,不应该是校长或几个人翻翻书或突发奇想造出来的,那是糊弄人的。(我们的办学目标就是我想了一下午想出来的,“在市县内具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现代初级中学”什么意思?老师们可能想也没想过,也不明白,我们要有什么影响?我们能有什么特色?这个问题没有经过大家的讨论,所以不会有人关心。)常规管理不精细,工作缺乏目标性、性和落实不到位,还停留在人治的层面上。大家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还比较低,民主管理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平时,大家很少提意见,可能还是对学校干部或者对我的不信任,但是,有的老师一旦提了建议,我还是比较认真的。我们才开始月考的时候,有一位老师告诉我,老师们很辛苦,能不能发点补助,这个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我想告诉大家,这个人是魏文老师。前一段时间,我在七年级的一个办公室,一个老师提出来,能不能配个打印机,这个建议也很快就实现了,每个级部都配备了打印机,大家打印些资料方便多了,这个建议,好像是祥惠老师提的。在这里,我对这两位老师提出表扬,当然还有的老师经常跟我交流班级管理工作,对学校的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另外,我很感激对学校或者对我个人提出批评的同事,尖锐的意见可以触发我对学校管理的反思,是有利于我们建立一种基于信任之上的合作关系的。回顾学校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东平街道中学多校合一,又处在城乡结合部,是一个思想多元化的学校。我们既有农村学校的质朴善良的一面,也深受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的影响。这就形成了我们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应该说,我们的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在内,我们还处于一个相对低层次的水平上。其实,一所学校管理质量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师生的日常行为上、话语上,表现在精神气质上。举例说,有的学生随手扔垃圾,满口脏话,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并没有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我们的眼睛还只是盯着学生的分数,我们的德育工作方法陈旧,还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当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都是被功利绑架的受害者,都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教育者,这是社会和教育体制造成的,是谁也无法改变的现实。

但是,我一直有信心,我们从能改变的地方做起,从能改变的人做起。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在常规管理方面做得很不够,制度建设也相对落后,缺乏发展性的,激励性的制度。如果一定要点,我只能说,在学习名校经验,根据专家学者建议的基础上,我们坚定了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子,成立了读书会、班主任联盟、课改中心三个组织,给大家一个交流、思维碰撞的平台。通过教育网和全国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进行思想和工作生活的交流,《师之趣》这份校报,自创刊以来,大家的支持下,走到了现在,并得到了省教育专家的好评。请大家不要小看这份报纸,这是我们的群体文化正在发生改变的象征。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没有采取一刀切的硬性规定,但是,尽管这样,有不少老师自己在默默地探索和实践着。在临朐的会议上,我看到了整个县区域推动的不是一个教学模式,而是帮助老师们提炼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法,今后,我们也会在这一方面给有思想的老师提供有力的支持。

3.队伍建设方面

我们严格落实《东平县中小学副校级以下干部管理有关规定(试行)》的文件精神,干部上课、兼课、听评课等均按规定执行。

在学校干部队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方面,我们一直没有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制度,这也是我们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这一点我负有主要责任,今后,我们在管理体制和后备干部的选用上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下学期,将会有一些干部被派往外地学校挂职锻炼。

班主任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也是比较薄弱的。班主任工作非常繁重,责任重大,是学校里最累最烦心的一个差事。一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努力,提高了一点待遇,但总体看来,班主任的待遇还是偏低,与付出的心血不成正比。有些地方的学校将班主任的工作量加入考核,但是,在我们学校,好像目前阻力比较大。关于这一点,上级教育部门也看到了,也正在制定一些有利于班主任老师的政策,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些政策。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努力,提高班主任老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下学期我们会制定一些强有力的措施,给班主任老师以更好的的权益保障。

这一年来,我们有很多老师到外地参加省市组织的培训和研讨会,个人业务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特别是我们加入1751改革创新工程以来,陆续的有很多老师到外地名校观摩学习。下学期,会有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外出参加培训,与专家、名师面对面。同时,我们还会认真的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给有思想有追求的老师提供成长所需的最大支持。

4.硬件建设方面

在去年顺利实施班班通工程和“人手一机”工程的同时,今年,我们又经过经费统筹,政府采购,购置了70想电脑,目前我们的微机室配备是全县最好的,能满足两个班最大班额同时上机,暑期,在大家远程研修前还将给微机室安装空调。下一步,学生桌凳和大家的办公桌椅也将逐步实施。假期我们还计划要做的事有购置新锅炉,对北教学楼一楼进行装修。配合宿舍楼建设实施校内下水道工程。如果大家有亲戚或朋友愿意做善事支持教育的话,也可以向我们学校捐资助学,我们将立碑颂德。

5、安全稳定方面

我们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对学生安全工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加强了安全教育。一年来,没有发生一件学生安全事故。近期,我们又协调公安部门在学校门口定期和不定期的执勤,保证师生的安全。

6.道德建设方面

一年来,随着交流范围的扩大和交流层次的提高,我对于教育问题的反思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但是,在不断“取法乎上”的同时,内心的焦虑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我知道自己做不一辈子校长,或许明天就有更适合的人选,但是,干一天,就得凭着自己的良知和责任做事。何局长在会上说过,你再能,不干,等于零。所以我相信那句话:态度比能力更重要!

7.廉洁自律方面

学校领导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情集体决策,提前通气,集体决议,形不成共识不决策,形不成决议不执行,一旦形成决议坚决执行,保证了学校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在人事安排、评优评先等关系民生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我们特别慎重,按政策、按规定、按民意去办理,保证了学校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遵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办事,不做假帐,不设小金库,不乱收费。学校严格执行基建、维修、物资采购、物资管理的有关规定,按照程序操作。采购零星办公用品,比质比价比服务。 积极推进校务公开,让管理在阳光下运行。

第二方面:向大家汇报一下下学年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1、尽快完善学校中长期办学规划,明确办学思路和具体目标,建立一套自我评估机制,建立学校章程,使学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加强干部队伍、班主任建设建设。让品质优秀、工作主动、有创新意识、具备管理能力的人走上重要的管理岗位。

3、努力建立健全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实施低重心管理,加强级部管理。逐步引入“质量保障体系”。

4、继续创新机制,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明确省市县各级人才培养对象。

第9篇:观舞记导学案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育;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09-02

摈弃应试教育的口号喊了很多年,但是,至今仍有很多人还在坚持围着分数而教学,坚持着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应试教育背离教育的本义,教育目标错位,教育方法粗暴,教育后果严重,在有些地方却始终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摒弃。

为什么素质教育在历经了二十几年还是没有全面开展,而应试教育却仍在有些地方大行其道?这不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是教育管理中急功近利的、简单粗暴的评价标准导致的教育乱象所致。

每一个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有良知的老师心里都清楚,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并没有完全跳出应试的旋涡,甚至有的学校还在行素质教育之名,干应试教育之实。为了升学率,一些学校在教育方法上的选择、教育评价标准的确立仍然服从于考试需要。为了追逐考试分数,有些学校以分班、补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教师在自觉地、辛苦地上课、考试,学生在被迫地、痛苦地被学习、被应试,使得素质教育不能有效开展,成为一句空喊的口号。

据了解,为了追求升学率,一些学校在新学期对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班,按照千奇百怪的测试成绩从高到低将学生分到“英才班”、“实验班”、“直通车班”(通称小班)直至“平行班”(通称大班)。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就被打上了等级烙印。学生进了小班就意味着站在了“近水楼台”的起跑线上,获得更多更优的学习资源,而未能进入小班的学生只能灰溜溜地挤在“二等仓”、“三等仓”的大班中。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周考、月考、期考中,学校教务处、年级部又会按照前一次每个学生考试的成绩将他们安排到不同层次的考场,有“精品”考场,有“烂桃子”考场(某些老师对后进生恨铁不成钢的戏称)。在“烂桃子”考场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有打呼噜的,有打闹的,有打坐的。本来一个“差生”也许只有一种坏习惯,分类考试过后就可能染上几种坏习惯,更痛心的是有的学生当初品行很不错,只是考试成绩差了些,由于长期处在“差生”群体中,久而久之,也就由青苹果变成“烂桃子”了。请问,谁该为此类“差生”负责,难道仅仅是“差生”自己吗?

在一些学校,应试教学还在占据着一定地位,例如设立“教改班”,其实就是“尖子班”,“导学案”其实就是习题集,“堂堂清”其实就是“满堂练”。平等的学生被划分出不同的等级,完整的学科体系被切割成生硬的训练题,丰富的学习内容被速冻成“考点”魔块。在我们这里,曾经流行一种叫作“课堂测试”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要求对督导的每一节课都进行当堂考试,根据学生考试分数认定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导致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大大压缩教学容量,减化教学环节,强化概念记忆,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因为当堂试卷很难考查)。之所以出现如此状况,是因为领导定的调子就是教什么,考什么;教多少,考多少。这样,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出现了生机的课堂又回到“教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老路上去了。如此折腾,素质教育要到何年何月才能真正实现?

再说素质教育的实践者教师,应该都明白素质教育是培养人才、振兴中华的必然选择,但是在考试评价体制的束缚下却趋之若鹜地以应试为宗旨实行教学,教学的追求就是要在考试分数上压倒左右,因为只要所教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夺得高分,教师就被认定为水平高超的人、师德高尚的人、绩效高档的人。为此,老师都乐意上课教重点、书上画重点、不考的不讲、不考的不练。以练代学,以考代教。为了自己的尊严、荣誉和绩效,抢课、拖课、占课,各种违规教学行为屡禁不止,过关题、提高题、拔尖题铺天盖地。甚至为了本班学生考试均分胜过其他班级的学生,不惜动员后进生谎称病假回避考试,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背离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这种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学,怎么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呢?

应试教育下的评价思维束缚着广大教师的手脚,也加重着老师的负担。学校管理体制上的“一言堂”导致广大教师的民主诉求长期得不到表达和实现,逐渐形成职业倦怠心理。一些老师无法克制因学生考试成绩差而带来的纠结心情,有时就会出现加重学生课后作业负担的行为,以此释放心理压力,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说到底还是分数惹的祸。

应试教育横行校园,学生一进入初中就被灌输了“不一样”的学习意识,科目多了、任务重了、竞争强了。“有经验”的班主任总是在开学第一天就给学生约法三章,停止上校外兴趣班,禁止与外班级学生交往,家长随找随到。“有办法”的老师在开学第一堂课就来一场“摸底考试”,然后排名,圈定哪些学生是重点“苗子”,哪些学生属于“不可教”之类。不出一年,“差生”就被制造和巩固下来。

、教育部曾经决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9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要求各地结合新学年开学、新生入学教育、庆祝教师节、“公民道德宣传日”和迎接国庆等活动,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但是有一些学校根本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至于报纸、电视上出现的活动精彩画面,有些不过是为了宣传的需要策划出来的。

在初中生活中,优生与差生只有一个区别,就是考试分数的高低,其他几乎没有差别。学校体育运动会800米以上的田径项目几乎没有人主动报名参加,能够跑完1500米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我见过一所初级中学的学生艺术节上,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少年风”节目,平日里没有机会展示的“差生”们模仿着从电视上抄袭来的现代舞,或是学着某歌星的腔调怒吼着“这样的日子怎么活”。“优生”从来是不上舞台的,“优生”的角色锁定在考场上,他们为了不辜负这角色,课间不出教室,回家不出户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把试题做。看来,怎样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横在素质教育道路上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