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建筑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应该是共存的。由于建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现代的建筑离不开文化艺术,同时技术也是确保建筑能够如期保质完成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具体的项目工程中,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并且缺一不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如果只注重技术,建筑只是一堆没有灵魂的积木,而如果只注重艺术形式,那建筑无疑只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实用价值。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应该加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从而才能够使建筑既满足质量和性能要求,还具有独特的文化气息。
2建筑技术美的基本要素
每一个建筑物都有其特有的艺术特征。首先他是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建筑中的斗拱、柱子、房梁等在内的建筑构件均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许多外漏构件既是景观重点,也是美学处理上的难点。所以建筑物应协调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把握人们对于建筑物的审美方向和标准,创造出大众认可的建筑物。建筑艺术美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
2.1空间建筑主要通过创造各种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在建筑作品中,空间位置的转换是最迷人、最激动人心的。巧妙地利用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艺术的表现力。比如住宅中不同房间之间的空间比例关系,公共建筑中的广场上各种所得分配等。
2.2比例巧妙地处理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建筑中长宽高的比例,凹与凸的比例,虚与实的比例等,可以改善人们的视觉形象。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2.3均衡主要指建筑物在构图上的对称,包括建筑物上下、左右、前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最常见的均衡方式是在中轴线的左右实现对称。如北京故宫,埃菲尔铁塔,普通建筑中的大部分教学楼和办公楼,另外还有部分民居等。其中北京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太和殿,以此为中由南向北伸展。
2.4形体主要是指建筑物的总体轮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突出建筑独特的个性色彩和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其中”色彩“能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印象。
2.5与自然达成一种和谐之美建筑之美最重要的是美在自然。有的建筑设计只顾个体,不考虑群体。单独看起来不错,然而和其他建筑放在一起“王顾左右而言他”,则往往成为遗憾的作品。例如现在在北京城中的许多重要的街道中地很多建筑,单独看起来很不错,然而放在周围环境中则显得很不协调。建筑设计不仅要与周围的其他建筑物相协调,而且还要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在这一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应属别墅了,一座成功的别墅住宅首先要与周围的山水等构成和谐的统一。只有这样才做到了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和文脉的完整性。
3技术的进步主要来源于艺术的挑战
建筑与艺术有着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但在建筑早期,比如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人们建造房屋只是为了避寒和躲避野兽的侵袭,当时并没有考虑到什么建筑的艺术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认识到了艺术对建筑的重要性,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是建筑美。我认为艺术美主要决定了建筑的外在美。“美”是建筑创作的最终要求。因为“美”不但主宰着建筑本身的面貌,而且更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市容。他可以表现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文化水平,他可以表现出这个国家和这座城市的强大生命力,给市民和观光者以丰富的艺术享受和心灵上的快慰。
4结束语
建筑是人工创造的空间,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总称。它的构成基本要素是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建筑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根据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基地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施工、材料设备、建筑经济及建筑艺术等问题,着重解决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各个细部的构造方式等等,创造出既符合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建筑设计是建筑得以实现的手段。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是组成城市的基本细胞,精致而富有特色的建筑最能展示城市的艺术性。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成为建筑设计的主题,建筑形象只是外皮,但它是决定城市面貌的重要因素,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中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许多建筑师正在研究建筑的基本组成元素,然后在某种法则的指导下,进行建筑设计和重组,从而展现崭新的单体建筑和群体建筑形式。建筑的设计手法现在基本有3种:模仿、再生、创新。建筑的外皮现也成为单独研究的一个课题,其保温、承重、生态、维护等诸多功能被分层研究,再进行组合,从而形成有独特内涵的外皮或立面形式。这种解构主义的创作手法立意于建筑的本原,先思而后建,能创作出理性而非感性的建筑来,比施工图设计的建筑形式更利于城市整体的艺术环境。
所以城市设计不是机械的重复,也不是随意拿来,而是要根据地域环境、风土人情和城市的发展综合考虑。现代城市设计是一门正逐渐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正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关联的适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的区别是城市设计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的问题。同时城市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设计的内容也能够细微到桌椅、灯具甚至标志物。而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主要解决城市的面和点的问题。城市设计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即使具体到任何细小局部时,设计师依然将每个细部作为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进行设计。而建筑设计只是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它主要强调建筑本身和其周围环境问题却很少关心他的邻居,缺乏对城市空间的整体认识和把握。在城市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本身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与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计者不仅不需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这就要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协调的问题
一、绿色低碳理念分析
所谓的绿色低碳就是指在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内,通过各种绿色技术的使用,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的节约资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即利用最小的生态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建筑价值。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对空间的使用效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绿色低碳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一)整体的和谐性。建筑物虽然是人工建造的物体,但是也是生态环境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存在会对其他物体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与其他物体之间产生彼此的制约。因此,绿色低碳需要将建筑物完全的融入到环境当中,从而实现建筑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这也是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绿色低碳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运用本土化的资源与文化,不仅有效的节约了建筑的成本,降低碳排放量,同时也实现了建筑物与环境的有机统一。(二)宜居性。建筑物的本质功能在于其使用功能,即适合居住、办公以及从事相关活动的基本功能,这也是建筑物价值的最根本体现,同时也是绿色低碳理念的最根本出发点。绿色低碳理念必须要保证建筑的宜居性,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解决好居住过程当中对于光照、空气、水分以及采暖等的基本需求,使其适合人类的居住。(三)利用的充分性。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阶段我国的整个建筑产业的能耗都相对较高,许多资源的利用率都相对较低,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使得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与绿色低碳的基本理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绿色低碳建筑设计理念要求,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使用最优秀的方案,提高资源与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达到节水、节电以及减少采暖的基本目的,从而实现节能减排,这也是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同时绿色低碳理念还还要求需要对建筑能耗的各个不同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使用遮阳技术降低夏天室内温度,利用温室效应提高冬天的室内温度,从而降低空调的使用。
二、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绿色低碳理念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与研究,在下文当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绿色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必要的分析与研究。(一)合理的规划布局。在上文当中笔者已经论述了,现阶段建筑物本身就属于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使得建筑可以完美的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当中。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第一,在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一种整体观念,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周边的人文与生态环境,同时还需要考虑温度、地形地貌等影响因素。第二,将相关的要素有机的融合到一起,从而提升建筑的整体效果,让建筑有机的融合到周边的基本要素当中。第三,充分考虑采光以及通风,对于建筑物的采光与通风来说,除了本身的限制之外,外部环境对于通风与采光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布局之前就必须要充分考虑通风与采光要求。(二)充分降低能耗,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效率。在目前的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的一个最根本需求在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能耗,从而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降低能耗。在某种程度上维护结构的热传导性能基本就决定了建筑物整体能耗的高低,如果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存在着较大的缺陷,则其建筑屋内的温度就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中:第一,加强外墙的保温设计,外墙是建筑的外部维护结构,是建筑物进行热量交换的重要区域,外墙保温效果可以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的保温效果。第二,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门窗是单元户型进行热量交流的重要途经,因此,必须要加强门窗的保温设计。第三,加强可持续能源的使用力度,可持续能源使用是绿色节能设计的核心要点,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根本途经。具体来说就是太阳能、风能的利用。(三)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建筑物在使用的过程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资源,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从建筑的全寿命角度出发,加强资源的循环使用,避免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避免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达到绿色环保的根本目的,例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增加废水回收与过滤系统,对生活废水进行回收再处理,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中也尽量的选择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例如优先使用钢结构建筑。
三、结语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将绿色低碳理念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基于此种情况,在本文当中笔者论述了建筑设计当中绿色低碳理念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对建筑设计人员有所启发。
作者:刘怡涵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勇,彭子茂.绿色理念下BIM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践分析——以某综合建筑一期工程设计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7(05):9-10.
[2]罗松.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特征及其在建筑设计中的实际应用[J].江西建材,2016(19):51.
[3]林晓晖.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浅析马杭州排涝站的建筑景观及环境设计[J].福建建筑,2016(04):36-39.
一、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都是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城市功能从最初的只用于交换和防御,发展到越来越多地注重文化的要求,人们希望不只是居者有其屋,而且还希望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在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程度达到最优化,城市设计由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园林城市和城市设计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十九世纪英国的霍华德曾经提出过田园城市的理论,应该说这个理论是城市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而这个理论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则是以园林绿化为有机联系的城市构造原则。这个理论对以后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理论和实务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其精神实质表现的是一种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城市的概念说到底是一种城市形态标准,这种形态应该说反映了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园林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形态,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其概念:园林城市就是以一定量的绿化作为基本的有机纽带,艺术化地组织和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使城市形体环境有最佳的美学和生态学效果。
城市设计理论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当城市规划学从空间地域规划发展到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的综合性规划学科后,就出现了一方面建筑作力于微观自我表现,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忙于跨学科宏观扩展的局面。两极化的倾向忽视了人的情感,割裂丁建筑与建筑的关系,冷淡了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设计理论应运而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盲区——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建立了非常重要的学科。城市设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与其他边缘学科一样,其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比较常见的说法是:城市设计就是以城市建筑外部公共空间环境为对象,以人为主体,以整体效应为原则,以建立城市良好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为目的,融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的中观设计。城市规划出于理性,城市设计则侧重于感性;建筑设计是对个体的操作,城市设计是对群体的组织。
由此看出,园林城市与城市设计都是针对城市形态进行的描述和操作,二者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二、构造园林城市是城市设计应该追求的根本目标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之所以这样理解,主要有三条理由:
第一,从城市发展的趋势看,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自然因素很多,但是根本的可以营造的因素主要是园林绿化,并以此来艺术化地构造城市空间的各个基本要素,所以园林城市是人们的理想目标。城市设计就是力图使城市这个人工环境更多地引入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从而“建立良好的视觉效果和提高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第二,从园林城市的含义看,园林城市的“园林”绝不仅是指城市的园林绿化部分,同时也应该包括城市环境空间构成的各个基本要素。这里的园林应该是一个大概念,就像造园时运用亭、台、楼;阁、径、石、池、溪构景那样,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道路等各种环境因素都进行艺术化的组织。比如借景、框景等手段,从古典园林中走上街头,运用于整个城市,则扩大了园林的外延,这不能不说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的。
第三,从城市设计的规律看,它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这些物质形态一般的综合地、艺术化地运用,是经过人类文明升华了的自然,也就是说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来改善环境。就像营造园林那样,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无疑是园林城市所具有的根本属性。由此可以看出园林城市对于城市设计的根本意义。
三、城市设计要以绿化为纽带组织环境空间的基本要素
视觉环境的优化是城市设计的首要任务。应该说,视觉环境对于人类所产生的心理的影响与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生理的影响同样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事实说明,城市的视觉环境越来越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人们长期生活在城市的“水泥森林”、“钢铁积木”等环境中,极易产生压抑、忧郁、恐慌、不安等心理疾患,这些问题只靠消除污染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而园林绿化的生命系统特性在改善现代城市景观环境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绿色应该是现代城市的基调,是现代“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也必然应该是城市设计运用的主要手段。而且园林绿化的材料的“软”性与生命性,恰恰可以抵消建筑的“硬”质与无生命性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不适,或者说可以形成一种对比,将这种对比进行艺术化的结构,就能形成优美的视觉旋律。所以也可以说园林绿化是城市有机体中的重要的“生命场”,发挥着整体环境协调作用,是用具有生命的色彩材料在“城市画卷”上来描绘最美好的景观,理所当然的是“城市画卷”上的“主色调”。绘画是平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面造型艺术,实际上城市设计也是一种造型艺术,是城市这个大空间的造型艺术,而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是要有神韵。中国画论对于传神多有论述,西方绘画也讲究“肌理”、“调子”。如果说中国画构图“六法”中的“气韵生动”是平面艺术构图的重要原则,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园林绿化则是城市立体画卷的生动“气韵”,那么以此为纽带组织城市环境空间则必然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关键词】: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基本要素、基本特点、概念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的需要也越来越高,高层建筑也迅速发展起来。科学技术的快速提高、轻质高强材料不断出现、计算机广泛使用,都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从一八八五年在美国修建的首幢高层建筑开始,陆续有高层建筑被建成,全世界共有五十幢以上的高层在二百米以上,美国的高层建筑占世界的多数。其中一九七二年建成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共有一百一十层。而在我们国家,超过百米高层建筑,大多坐落在广州、上海、深圳、北京等大都市。其中上海的高层建设是最多的,一九九八年金茂大厦修建成功,共有八十八层,在世界上位居第三名。
在我们国家,以前的规范中有相关规定,只要是超过八层的建筑都被归入高层建筑中,但是现在二十层建筑的才俗称小高层。而在新规范中是这样划分的,高层建筑是在十层或超过十层的,超过二十八米高度的住宅建筑以及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其他民用建筑;建筑高度高于一百米的时候,就属于超高层建筑了。我们国家房屋只要在六层或超过六层的就配置电梯,而对于十层以上的建筑,防火规范相关要求更加严格。所以,在我们国家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把十层及超过十层的建筑归类为高层建筑,包括高度超过二十四米的公共建筑也属于高层建筑。
目前这个阶段,我们国家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越来越快、城市规模增大速度迅速增长、人口越来越多,城市住房所需建设用地越来越紧张,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在日益提高,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当然,也有很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摆在面前,在对高层建筑的结构与设计方面需要不断的创新。
二、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
首先,是关于设计地基基础的埋置深度。对高层建筑的地基进行基础设计时,要对它的埋深有一定的保证,埋置深度从室外地坪算到基础底面。现在很多高层建筑都是与地下车库连接在一起的,基础埋深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当高层建筑与裙房的地下室用沉降缝脱开时,应采取措施,解决侧向稳定的问题。高层建筑地下室顶板应该按嵌固层的要求进行设计。总之,地下车库应该有充分侧向刚度,作为高层建筑的侧限。 其次,关注结构的整体设计。很多工程师通常都会按传统的平面框架进行设计,配筋不能达到构造要求。没有对水平荷载作用做过多的分析考虑,在实际设计中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所以,为了不让以上的问题出现,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纵向框架与横向框架之间的同等效应,两者的重要性是相同的。
三、新时期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要点
第一、起决定因素的就是水平荷载。首先,由于结构自身重量与楼面使用荷载在构件中所受到的轴力,仅与楼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而水平荷载对结构产生的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竖构件中引起的轴力,是与楼房高度的两次方成正比。其次,对一定高度楼房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结构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第二、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高层建筑中竖向荷载数值很大,能够在柱中引起较大的轴向变形,从而会对梁弯矩产生影响,造成梁正、负弯矩值变化,还会对预制构件的下料长度产生影响,要求根据轴向变形值,对下料长度进行调整;另外应考虑对构件剪力和侧移产生影响,否则会得出偏于不安全的结果。
第三、侧移成为控制指标与较低楼房不同,结构侧移已成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关键因素。随着楼房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因而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移应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第四、结构延性是重要设计指标。相对于较低楼房而言,高层结构更柔一些,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第五、关注结构的扭转位移比和周期比。扭转位移比和周期比反映了结构的二个不同方面。扭转位移比反映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的偏离程度;而周期比反映了结构抗扭刚度与抗侧刚度的相对关系。控制周期比,实际就是控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过弱;扭转位移比满足要求,并不表示周期比一定满足要求。
第六、重视楼层抗侧刚度的计算。对底部大空间为一层的转换结构,可采用等效剪切刚度计算;对底部大空间大于二层的转换结构,应采用等效剪弯刚度计算较合理。
第七、楼板刚度的考虑。对凹凸不规则或楼板不连续的情况,宜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来模拟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的变化,楼板对结构整体的贡献可采用将楼面刚度乘以增大系数的方法予以考虑。
四、概念设计在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快速发展,计算方法在不断提升,在结构工程中计算机得到很大的应用,结构设计人员完全依靠设计软件的现象越来越多,导致在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陷入计算方面的误区,对高质量的工程设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工程理论的层面上,没有积累过多的经验。所以,一般情况下都应采用概念进行设计思想的整理,并且对结构工程的创造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给结构的设计发展带来很大的利处。
概念设计也是一种设计的思路,并且是一种定性设计。通常情况下不会经过数值的计算,特别是在部分不易做出准确分析的问题中、或者是在规范中不容易规定的问题中,通常会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的原则进行设计,对概念设计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现行的结构设计理念并不完善,存在一定漏洞。例如设计混凝土结构时,按弹性计算内力与按弹塑性设计截面互不协调,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标准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使这种差距得到减小,实现结构构件的完美设计,就需要对概念设计与结构进行提高并使之得以满足。所以,结构工程师需要不断提高结构概念的培养,对工作性能的理解才会更加全面,工作效率才会更好。其二就是在建筑方案的设计时期,尚不能完全借助于计算机来进行的,结构工程师要运用所掌握的结构概念,一定要选择合理结构方案。所以,就对工程师提出一个要求,就是要加强自己的结构概念的学习,深入了解这一概念的真正含义,把各类结构的性能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够灵活的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在对高层进行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概念的设计更应重视。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性、地震时的不确定性,而人们对地震的认识不够清晰、也不够全面,导致设计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比较有一定的差距,有的作用效应没有办法计算。在实际设计中,首先必须分析计算。因为分析计算是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但是,光靠分析计算要满足结构的安全性及可靠性还是远远不够的,离预期的设计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还得回归到概念设计上来,从某些方面来讲,分析计算远不如概念设计的重要。
五、结束语
高层建筑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要想满足高层建筑的形式及材料,就要不断的分析。为了把高层建筑做到更好,充分体现出它的魅力,把新的结构形式体现出来,就是把力学模型做到更加合理,这是结构工程师努力的方向与目标。现在,高层建筑结构力学分析还较落后,不能完全满足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需求。所以,只有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力学分析不断改进、提高,才能对高层建筑结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工程师要遵守相关的规范,以理论知识为指导,把握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要素,使建筑结构设计得到及时优化。只有这样,我们国家的高层建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龙辉;有关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四川建材.2009年01期
[2]吴晓琳;浅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特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年11期
[3]张卓;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要点;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4期
[4] 范. 高层建筑结构[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5] 方鄂华钱稼茹叶列平.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6] 傅学怡. 实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7] 张雨,张立东.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3) .
[8] 刘晓峰. 高层民用建筑结构设计[J]科技信息, 2011,(20) .
[9] 黄振宇. 高层建筑结构竖向布置的探讨[J]科技资讯, 2008,(11) .
【关键词】建筑设计 方法 探究
一、 建筑设计的定义
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先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协作的共同依据。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 。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二、设计问题构成及设计原则
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时面临的主要矛盾有: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需要和可能之间的矛盾;投资使用者、施工制作、城市规划和设计之间,以及它们彼此之间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中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局部之间、局部和整体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建筑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寻找解决以上各种矛盾的最佳方案。通过长期的实践,设计者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等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的表达出来,不断地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提出各种方案进行比较。从整体到细节,对待每个问题,设计者都要设想好几个解决方案,进行一连串的反复推敲和比较,使设计方案臻于完善。
建筑师需要有预见性,要预见到拟建建筑物存在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为使设计顺利进行,取得良好成果,在众多矛盾中,常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的。
三、建筑设计的具体方法
建筑设计方法的产生在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生活与思想的总结。运用它能使我们科学严谨的对待建筑设计。建筑设计的最基本的过程是一个“由简至繁,由繁至简”的推敲过程。我们可以拿极少主义的建筑设计例子来看,“极少”并不是不经过设计,而是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对繁琐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取舍。下面笔者就建筑设计的六种方法逐一进行分析:
1平面功能(流线)法
建筑平面设计是解决绝大部分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建筑物的功能分析时就会对所构想的建筑设计进行具体的分析。虽然建筑是一个三维向量的产物,不应该也不可能单一谈论一个局部,但是对于建筑的今后使用,平面分析还是有必要单独提出和研究的。平面处理的好坏直接作用于建筑的使用功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通过使用流线的分析,设计出合理的建筑功能来。比如我们对公共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常常要从使用人员的使用流线之间的关系、密集人群的安全设计、个体私密性等问题进行平面功能的组合;应该提供一个开放、安全、稳定、有亲和力的公共空间。而这些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建筑师在分析平面功能关系时必须全面考虑。平面功能(流线)法是目前建筑设计人员大量采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主要概念是,先分析用地关系,通过了解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从功能出发进行平面功能的合理组合,同时考虑建筑的空间设计等环节。
2构图法
现代建筑的基本体量、空间或其它要素,都可以归纳为简单的几何形体,如矩形、正方形等。建筑设计通过构图要素来分析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从中分析出形体之间的比例、尺度、对比、主从、韵律、均衡、重点等形式美的规律。使用构图法进行建筑设计的一个前提是:建筑师是怎样对其所设计的建筑进行定位的。关于探讨几何关系与构图也并不是到现在才有的,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研究几何关系就已经相当深入了。构图法的一个典型实例是巴西国会大厦。
3结构法
结构法亦称为结构主义的建筑设计方法,其主旨是通过建筑的结构形式来表达建筑设计。结构与建筑空间是密不可分的,可以通过结构设计的表达来演绎建筑物的性质,现代建筑大师也曾经把建筑结构要素当作装饰要素来处理。但那些结构要素本身依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构外露,就像要告诉人们建筑内容是如此的丰富,以至于人们看到此类建筑有时甚至会有点不知所措。
4符号象征法
我们把特定的或约定成俗的符号,使用在建筑表面或建筑内部的特定装饰部位;或者,用这些符号来演绎建筑平面以及空间体量。比如国内经常能看到运用传统大屋顶这一特定符号来说明历史文脉的呼应和延续。虽然部分建筑设计生硬的照搬这一特定的符号并不一定能很好的体现建筑文化的传承,但是纵观国内外的很多建筑作品,符号象征法在建筑设计中还是不断的采用。该方法大量运用在一些对建筑形象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设计中,如企业可能试图通过建筑设计与企业符号的结合来展示企业的形象等。
5建筑沿革法
建筑沿革法,就是要对以往的建筑设计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提炼自然法则、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情趣以及人们的思想,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从而进行建筑设计,力求通过建筑设计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行为习惯。
6综合法
我们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并不是只针对一个简单建筑而言。大量的群体建筑的建筑设计中,将不同的个体建筑分析为不同的几何形体作为总体的设计方向和研究。使之对于每个单体建筑之间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清晰地、明辨的。我们运用这种手法设计出了大型的、综合的建筑和城市来。这种方法是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
四、国内建筑设计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谈建筑设计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应该考虑些什么?我们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国家,建筑设计是不能没有文化和历史的。然而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这一工作上还远远不够。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国际级的建筑大师。“这是为什么?”我们不禁要问!建筑是要靠对人们的热爱和对建筑创作充满激情的建筑师来完成的。我们的邻国印度也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他们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师。查尔斯.柯里亚作为一个建筑师,在近40年的建筑实践中,他注重将建筑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并致力于解决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而带来的人民生活问题,并设计了著名的干城章嘉公寓。该公寓是为低收入群体做的居住建筑,在建筑设计中更多的是考虑人性的意义。建筑师不能是仅仅为少数有钱人工作来满足他们的奢望。更重要的是能够为经济条件较差的民众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建筑对人应该是平等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民族建筑师。当我们走在上海这一中国目前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街道上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到高楼林立,我们更应该看到广大市民的居住和生活状况,虽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然而看到依然还有一根根简易晾衣杆从破旧民居的窗台伸出来的时候,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大家都会有一种内疚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方法;研究
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可拓理论,主要是基于物元理论、可拓集合与逻辑而成的统一知识体系,从定量、定性角度出发,对事物可变规律进行研究,为人们认知、分析以及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实践中可以看到,在建筑设计创新评价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采用多元数据量化决策可拓优度评价方法,可对建筑创新性进行有效的评价。
一、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所研究的建筑设计创新可拓理论的基本逻辑单元是物元,将质、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物元,是以特征、事物、事物之于特征的量值作为基本要素,然后将其组成一个三元组,记为:R=(N,c,v)。在本文研究过程中,采用物元分析法建筑创新程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建筑创新性特征集。比如,可利用物元形式将国内两座高层建筑进行如下表示:
根据该建筑作品的创新性特征集,构建一个二级指标体系。其中,第一级指标,即为上式中的建筑形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功能创新;第二级指标,则是第一级指标子系统。对于形式创新系统而言,主要包括该建筑结构的形状、肌理以及色彩和相关的抽象元素创新;对于创新技术系统而言,主要包括建材、结构施工以及建筑施工所要到的机械设备和经济性等内容。值得强调的是:建筑本身也具有其他创新属性,而且还涉及到很多意识形态方面的价值;在此过程中,应当建立与特征集一致的衡量条件集,并且设Ⅰ、Ⅱ...Ⅴ五个等级,从高至低依次递进,依次来表示建筑特征素衡量条件,实践中其取值区间一般在[0,10]。对于Ⅰ等级区间而言,取值范围为[0,2],并且将“Ⅰ”的计算值设定成1,评语为非常好;Ⅱ等级区间,取值范围为( 2,4],并且将“Ⅱ”的计算值设定成3,评语为“好”;对于Ⅲ等级区间而言,取值范围为( 4,6],计算值设定成5,评语为“一般”;对于Ⅳ等级而言,其取值范围为( 6,8],计算值设定成7,评语为“差”;Ⅴ等级区间,取值范围为( 8,10],计算值设定成9,评语为“非常差”。
二、明确评价权系数
实践中,由于建筑作品的功能类型不同,因此建筑创新评价重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有些侧重于形式和功能创新,有些则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或者同时侧重上述三项中的两项。基于对上述两座建筑结构分析,二者均属于综合性的大型办公楼,针对该类型建筑创新特点,确定每一等级的权系数;同时,还要利用具有信任度的德尔菲法对权系数进行构造。该种方式尤其自身的特点,即采用组织专家小组的形式,集中专家意见,最终确定每一个指标的权,然后对其进行不断的反馈、修改,最后得到满意的结果。 基于以下公式,请专家们独立给出权系数。设 权系数是 ,则有以下公式:
同时以上公式,计算出回收结果,然后对各因素权系数均值、标准差等进行计算。 三、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计算
通过建立建筑创新性特征集指标体系、评价系数以及衡量条件集,结合相关要素制作调查问卷。在待评建筑创新优度值计算过程中,可采用如下具体步骤:第一,计算各因素量值平均数;第二,各因素量值关联度确定;第三,根据优度对待评建筑创新优度值进行计算。
1、将调查结果中的相关因素量值采用重心法对矩阵几何平均数进行计算,矩阵量值计算公式为:
上式中的 ,并且将其作为统计表中选项统计结果,选择这一评语项人数; 为Ⅰ至Ⅴ指标对应计算值,通过计算得到各因素量值矩阵平均数,并以此作为每一个因素计算量值。
2、通过简单关联函数的应用,对待评建筑创新因素量值关联度进行确定,计算公式为:K(x)=(10-x)/10;上式中的x代表各因素计算量值,K(x)计算所得值为各因素量值关联度;通过以上计算,利用优度计算公式对待评建筑创新优度值进行计算:
( )
通过上式计算C(Nj)为建筑创新优度值,其中α代表因素权系数。同时,对调查统计数据计算,可以得到A建筑的创新优度值:C(A)=0.688;B建筑的创新优度值:C(B)=0.649。由于C(A)>C(B),则说明A建筑的创新可拓优度比B建筑的创新可拓优度要大一些。对衡量条件取值区间进行计算,可得到每一个衡量条件所对应的C值范围,其中“Ⅰ”对应的取值范围在0.8至1之间;Ⅱ等级的取值范围在0.6至0.8之间;Ⅲ等级的取值范围在0.4至0.6之间;Ⅳ等级的取值范围在0.2至0.4之间;Ⅴ等级的取值范围在0.2至0之间。通过这一计算和分类,A建筑与B建筑的创新可拓优度,均为“Ⅱ”等级,即创新可拓性好。基于对调查数据分析研究,评价者对功能创新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而这主要是与调查对象选定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评价者对上述两座建筑的功能熟悉度不够。在对A建筑进行调查时,比较重视形式创新作,而将技术创新置于次要地位,所以A建筑的形式创新是其最主要的创新性表现;而在对B建筑进行调查时,更多关注的是其技术和形式创新,二者表现出均衡性特点,所以说B建筑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其综合创新方面,而A建筑却没有达到这一高度。
结语:总而言之,建筑设计创新可拓优度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基于调查、定量与定性分析,这是一种综合性评价方法;实践中,将可拓学理论所包含的优度评价方法,有效地应用在建筑设计创新评价过程中,是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就建筑创新特征因素的综合性而言,在各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权系数科学合理性基础上,本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仍需总结经验,对其进行深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帆.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4(10).
[2]王科奇; 邹广天.论可拓建筑设计创新的基核――创新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4(04)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注重建筑功能实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建筑的外在美。这就给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将本文命名为《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首先,探讨了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其次分析了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存在的问题;再次提出了有关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相关策略;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交流,不断提高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效果。
关键词: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基本原则;策略
Abstrac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in building practical while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y. This will give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er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Based on this, the author in this paper will be named "modern elevation of building decoration design", first of all, discussed modern building facade decoration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econdly analyzes modern elevation of building decoration design problems; Again, put forward the modern architecture decoration design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of the facade; The last of the full text of a simple conclusion. With partners to exchang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building elevation of modern decoration design effect.
Keywords: modern architecture; Facade adornment design; Basic principles;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师,立面装饰设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外观美,进而影响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美。基于此,笔者结合实际,谈谈现代建筑立面设计。
一、探讨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是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遵循紧时展的基本原则,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从时代的时尚元素中寻找装饰设计灵感,并超越这些时尚元素的同时确保装饰设计的内在本质;二是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遵循因地制度的基本原则,只有结合建筑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自然资源、风光气候、人文地理和风俗习惯等进行设计,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魅力和自然的和谐美;三是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遵循大众化的基本原则,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不能是设计者个性化产物,更不能是实验型的产物,而是基于充分体现人们的生活经验与审美习惯的大众化装饰,实现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雅俗共赏;四是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遵循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即结合建筑的实际经济合理化的设计,既不能用于代表财富的象征,而盲目的采用豪华的装饰材料,忽略了建筑的艺术美,更不能随意降低设计标准,与周围的环境和实际的需求不符。
二、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仿和抄袭现象严重,每一座城市都具有自身的文化特色,其中建筑立面装饰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当前很多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大都没有注重地域文化的发掘,而是盲目的进行模仿和抄袭,难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二是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与建筑性质定位不相符,并没有根据建筑类型的不同而做出针对性的设计,难以体现建筑的特色;三是设计常与环境相脱离,很多建筑设计人员为充分体现建筑的豪气和地位,并没有考虑周边的环境因素,而是过分的注重体现建筑设计的个性,使之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反而失去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有的根本特色;四是设计缺乏人文理念,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但很多设计人员并没有充分考虑人文因素,难以突出建筑的大众美,失去应有的美感,也就难以全面满足多数人们的视角感官。
三、有关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相关策略
在充分遵循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方能做好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那么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该如何进行呢?现代建筑的立面装饰因派别、类型、民族、欣赏层次的不同,注重的是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即可以是百花齐放,也可以是千姿百态,但不能是“红杏一枝出墙来”,而且不管如何变换,都不能离开一个中心主题,那就是必须根据美学规律去设计和创造,也就是将对比、韵律、均衡、和谐等美的原则进行综合整体的利用,以整体效果为起点,注重细部处理,切实做好各部位的设计,确保设计始终处于充分体现整体造型和装饰之间的美感。笔者结合实际,谈谈有关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相关策略。
(一)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之形式美设计策略
现代建筑立面形式美的装饰设计,首先应是一种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和视觉需求的艺术,以其丰富的艺术美调节人体的精神与视觉的感受,并在此基础之上应用韵律、重复、增强对比、渐进和协调等设计方法。
1、韵律设计方法
听力意识能借助韵律实现谐和,例如诗歌中的韵律是由节奏和韵脚而构成的,乐曲的韵律则是由节拍和主音和形成的基本要素,将这些基本要素组成短句与主题,并在名句和主旋律中重复,从而形成强烈的韵律感。建筑视觉艺术的韵律正是由此感受而来,也就是常说的审美通感,因而建筑的韵律是才去相同或相似的构建根据多种规律的排列而体现出来的,使得建筑立面获得统一,以达到装饰并美化的目的。
2.重复设计方法
经过建筑符号学家的分析,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建筑作品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构筑物,主要是因为建筑有大量重复的信息重复的作用在人的感官之上,并将其传递给所有接触它的人。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中的重复通常并包含线、方向、大小、形状、质感和色调等的重复。因而作为建筑设计师,可以讲某一基本图形在现代建筑立面的不同位置重复的出现,以重复的信息刺激人的感官系统,使之难以忽略和忘怀,从而留下深刻的感受和印象。当然,重复也是构建建筑韵律感的基本前提,构图的重复能提高建筑构图韵律感和节奏感,建筑的立面装饰是丰富或是单调,通常都能借助创造韵律而实现。
3、增强对比设计方法
对比主要强调的是物与物之间的差异,通过对比的烘托和陪衬实现变化。现代建筑的立面装饰设计,通过采取对比的设计方法,能达到易识别和观赏性较强的目的,当然对比还可以采取多角度、多方的进行,比如直与弯、方与圆、正与反、大与小、虚与实、色彩与质感等多方面的对比。
4、渐进和调和的设计方法
所谓调和,主要是将差异缩小,并利用构图要素的协调性和联系性,从而得到由和谐而带来的美感。而渐进则是调和的主要手段之一,因而我们可以根据物体质感、形状、色调的不同而渐进,达到调和物与物之间的视觉效果。
(二)意境美的设计方法
结合当前大众情感归属、审美和舒适的心理要求,按照影响建筑立面装饰设计的环境、经济、技术、文化等因素,笔者作出以下简单分析。
一是立自然之意。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节节攀升,建筑越建越高开放空间和户外活动场地日益减少,致使人们想往身居市井而能享自然之野趣。于是,在现代建筑立面装饰中水、山石等自然元素的融入为人们亲近自然、与自然形成对话提供了机会。
二是立文化之意。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每个区域和地方都有丰富多彩民俗文化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这些都成为建筑物立面装饰“意”表达很好的背景题材,建筑立面装饰文化之意的融入,使之成为大众情感归宿的一个载体。而意境美的表达语言。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从某个角度来说,如同写文章,表达语言丰富有助于取得更好的表现效果。
四、结语
总之,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是一项极为系统、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以上仅是笔者的浅显之见,还望同行多多指教。因而作为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人员,应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同时注重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始终坚持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好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舒舒.浅论现代建筑立面装饰设计[J].艺术教育,2011,(01
一、地域建筑文化
“文化”一词至今未有确切的定义;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地域建筑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与其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社会环境形成特定关系,并体现地域基本特征的建筑。地域建筑文化正是这种地域生活方式和文化在建筑中的反映,它具有时空性和地域特征,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其各具特色的地区文化,它们根植于当地人民的生活之中,数不尽也道不完,正是它们孕育了本地区的建筑文化与特有的“场所精神”②。
二、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
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每当人们置身于历史街区或传统村落时,总会觉得非常亲切和温暖,被那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景所打动,这种强烈的场所感正是由生活在特定的地域街区、建筑和广场中的人群,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长期积累发展而来,并形成特定的地域建筑文化环境。它不仅是社会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种反映,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是人们认同和依恋的生活场所。经济全球化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了建筑文化的全球化,对地域建筑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使得民族和地域文化失去了归属感和凝聚力,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发展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如何辨证地对待“地域性”与“现代”的问题,如何传承和发展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使其得以再生,已成为促进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1.地域建筑的适应性传统地域性建筑历经几千年的沉积,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失其魅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其对于地域的适应性。建筑师在进行地域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对传统地域建筑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了解其存在的独特价值。(1)对地域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由于建筑所处的地域的不同,其地形、地貌等自然生态条件也不同,这就要求建筑必须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2)对地域经济技术的适应性地域建筑总是适应当地的经济条件的,并采用与地域相适应的建造技术及地方性建筑材料,形成一套比较生态的建筑技术。(3)对地域文化的适应性建筑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现象和产物,是不同地域社会、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要素的综合体,理应具有鲜明的时空和地域特征,这是不同地域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必然反映③。因此,地域建筑必须适应特定地域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和等,才能形成有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
2.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策略新形势下,地域建筑文化的再生,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简单模仿与复制,还包括保护、传承与创新等多个层面。面对新的创作环境和要求,建筑师不能一味地接受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技术,要理性地学习各个国家优秀的建筑文化,同时注意挖掘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优秀地域建筑文化,将它们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既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也要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增强人们对地域文化特色的认同,创新地域建筑文化特色。设计者在创作建筑设计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地域建筑的再生。(1)传统地域建筑造型的模仿传统地域建筑都有一些代表当地建筑文化的显著的外观造型特征和当地特有的建筑细部构件,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应将这些重要的地域建筑造型和细部构件在现代建筑中重现,再现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使现代建筑造型具有传统地域建筑的风格和空间形式。例如,传统建筑坡屋顶、青砖灰瓦等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这在各地古建筑保护中是常用的手法。(2)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再现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历史、哲学等这些人类文化的具体精神形式均统归于符号的范畴④。建筑作为文化的物质载体,正是通过符号来表达地域文化的。设计者对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进行提取、总结,将其具化为一种可识别的图形符号,进而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象征符号,并作为传承地域文化的载体,结合新的建筑技术与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加以运用,使这些融入了地域建筑符号的新式建筑成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3)传统地域建筑符号的抽象变异传统地域建筑空间及其特征构件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蕴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建筑空间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一些建筑构件也已经不具有当初的功能,新型建筑材料及建造技术的出现,加速了传统建造技术的更新。因此,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创作时必须要认真研究传统地域建筑符号,对其进行抽象变异,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对地域建筑进行再设计,创作的新建筑不仅具有现代化的特点,而且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色。(4)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现代更新设计者在创作现代建筑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地域传统建筑的外观符号元素,还要了解这些符号与地域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内在联系。传统建筑材料及技术许多都是低级的,现代社会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短缺,能使用的原材料太少,且价格昂贵。因此,采用现代材料与技术来再现传统地域建筑文化符号,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要求,还能创新建筑空间与造型。除此以外,设计者还要注意节能环保材料的运用,不但要再现传统建筑意境,还应满足生活、工作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