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

第1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1实验室档案建设的内容

实验室档案是指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计算材料、报表、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文件与图片材料[2]。实验室档案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1.1实验室建设档案

实验室建设档案主要包括:上级部门批复的实验室专项资金建设文件;实验室基础设施图纸、房屋使用面积的大小、装修和验收情况说明等资料;实验室各种水电路的布线图;仪器设备的合格证、使用说明书等;仪器设备验收记录;大型仪器设备专用档案。

1.2实验室管理档案

实验室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验室建立、改建和撤销的文件[3];学校与各实验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与本实验中心的实验室建设规划;历年的实验室工作计划与年终工作总结;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室课外借用申请;历年的实验室信息统计资料;仪器设备的使用、维修、借用、资产转移等记录;低值设备和低值材料的进账与领用记录;实验室开放情况统计表等。

1.3实验教学档案

实验教学档案主要包括:自编实验教材及指导书;实验教学计划和大纲;实验室安排表、实验课表与学生分组情况;实验项目统计表,验证性、设计性实验比例表;各实验实际开出记录、开出成功率,实验室使用人时数统计等;学生实验报告及与实验教学考核的相关资料。

1.4实验室队伍管理档案

实验室队伍建设与管理档案主要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汇总表;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履历表;实验室岗位责任制、分工细则;实验室队伍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情况、培训总结等;晋级晋职、职称评聘资料记录[4];实验室人员值班安排、值班记录等;实验室会议资料。

1.5科研与社会服务档案

实验室科研档案包括:历年纵向、横向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的申报书、上级批准文件、合同等;科研任务书和成果鉴定材料;发明专利;实验研究论文与出版专著等。社会服务档案包括:实验室社会服务安排,仪器设备的社会服务统计、记录等。

2实验室档案管理模式实践

高校的实验室档案工作存在着种类多、内容杂、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建立实验室档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5]。在实验室档案管理中,将集成思想应用于实验室档案管理实践的全过程。通过集成管理,对档案管理要素、管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进行重构,使各个要素依据档案自身的内在规律,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6]。按照档案保存的形式来分,实验室档案可分为实物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

2.1实验室实物档案管理

实物档案包括纸质文件、图纸、磁带、光盘等,可以按照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管理,结合现代化的档案搜索方式,使使用者能及时找到所需信息。实验室实物档案主要包括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等过程中积累的各种直接的、有意义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纸质材料。按照档案编目(archivalcataloging)的基本原理,采用汉语拼音的方式,按实验室档案建设内容将实验室实物档案分为6大类,其中JS代表实验室建设、GL代表实验室管理、JX代表实验教学、DW代表实验室队伍管理、KY代表实验室科研、QT代表社会服务和其他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所有实验室档案材料按类进行归档,每类都有一个固定的位置,类下面根据需要建立二级类目,每件档案都有唯一的编号。使用档案管理软件进行目录管理,方便档案的查询和利用,也可编制案卷目录,方便人工查询。

2.2实验室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实验室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也逐渐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档案信息化可理解为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在档案工作领域的实际运用为基础,以档案信息的资源化为主导,以实现资源共享为目的推动档案工作发展的进步过程[7]。实验室电子档案包括两个部分:(1)可供全校查阅的档案信息化集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实验室档案的编目情况、实验室档案存储位置等,可供有需要的人员简单地查找相应档案所在位置并能迅速得到所需档案。(2)结合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编目、整理和保存的电子类档案。主要包括上级文件的电子公文、电子图纸、文档(电子版实验教材等)图片、视频、教学软件等内容,并把纸质文档中重要的内容进行扫描与电子化,保存在档案数据库中。(3)通过构建档案数据中心平台,结合档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教学资源库等信息化平台,将所有实验室的档案信息进行集成。实验室档案信息化集成的目的是将实验室档案作为一种社会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促进实验室档案的信息共享。

2.3档案业务指导

加强实验室档案的建设,提高实验室档案管理水平,需要训练有素的实验室人员来配合。在实验室日常管理和实验教学的开展中要注意不断积累、丰富实验室档案。要加强实验室人员档案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人员在档案管理方面的素质[8]。为提高实验室档案工作的有效性,校档案室联合实验室管理部门对全校的实验员进行档案知识的培训,并聘任实验员作为兼职实验室档案员。学校为实验室兼职档案员定期开设档案知识讲座与培训,讲解实验室档案的归档要求,并在实验室档案归档时帮助、检查、指导具体档案整理工作。近年来,各实验室对档案归档工作的越来越重视,加之在实验员中对档案基本知识的普及,各实验室档案的归档水平逐步提高,有效地保证了正常实验教学的进行,保证了实验室可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第2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 技术队伍 管理

实验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在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步骤被动地、单纯地模仿完成实验。这种封闭式的缺乏活力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开放实验室是最好的有效的途径。

开放实验的过程从始到终都是学生自主决策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实验室开放可能会遇到一系列问题,比如,管理的问题、指导教师技术能力问题、材料问题等等。针对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实验室开放的模式以及解决实验室开放存在问题的一些措施。

一、目前实验室开放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1.设备维护带来的困难

实验室开放以后,实验项目和内容增加了,实验时间延长了,方便了学生,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但设备的故障率也会随之上升[2]。每个人对设备的操作过程都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设备不同程度的损坏。另外,现代化的实验室,设备的科技含量很高,特别是一些大型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都配有相应的计算机软件,一旦软件损坏,会导致设备的瘫痪,无法继续运行。所以,实验室开放增加了设备维护的难度,也增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2.指导教师的素质和实验开放内容改革方面的问题

实验室开放以后,对实验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开放后,学生可自选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多变,学生随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实验指导人员对整个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另外,实验室开放以后,实验项目需要革新,需要开发和设计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要改革,需要引进新的先进的实验技术,这些都要求实验技术人员不仅要具有要有广博的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不断追踪相关科学的新进展,学习新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并及时把新知识融入实验教学中。

二、解决途径

1.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结构合理、作风好、能力强的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科研改革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影响到育人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实验技术人员自身素质建设。

首先,实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实验技术人员每做一项实验必须掌握好实验目的、原理,熟练实验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并及时进行实验总结。通过多实践多体会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逐渐成为一个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的实验技术人员。

其次,实验技术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实验技术人员应平时多看业务书籍、书刊、文献,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丰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多参加相关科研工作,做到科研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将教研室开展的科研方法、手段等用于教学,充实实验内容,提高实验质量,并可将教科书中未提及的知识贯穿于教学工作中,将最新信息和方法、最新进展和成果应用于实践,弥补教学的不足。

再次,作为一名实验技术工作人员,应树立为教学、科研、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学辅助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任劳任怨的思想,做到态度和蔼、随叫随到。只有一切为教学着想,一切从教学出发,一切为教学服务,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

2.实验室的管理

实验室开放后给管理增加很大难度,既要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还要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对仪器设备建立完备的档案资料,确保仪器设备合理使用。凡贵重仪器和新进的仪器设备,要编写简洁的使用说明书及注意事项,以便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指导。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注意事项,能正确使用并可对仪器进行维修和保养,对一般仪器要勤检查、勤保养,以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要微机化和网络化,将各室储存的材料、试剂资料输入电脑并在各专业或全校范围内联网,实现管理现代化。消耗器材、试剂,由实验者事先填写申请单,申请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实验室主管人签字后,由实验保管人员及时予以提供。对于贵重试剂可由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负责人员应了解每个实验者所进行的课题,根据实需要,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定购,减少不必要浪费。使用程中应做到及时登记,使帐、卡、物相符。学生实验的耗材、试剂由任课教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一起管理,开课清点,课后查收。保证教学、科研的需求,为教学和科研的开展提供物质基础。

总之,加强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和优化实验室的管理,对解决实验室开放存在困难和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孙小权,邹丽英.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 (4): 107.

第3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过程化 包装工程 实验教学 综合实验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3-0225-01

包装工程专业自1984年创办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初步建立了自身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而包装实验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在教学上也长期采用“跟随式”即实验跟随理论课程走的传统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种种弊端,难以适用于新世纪包装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在将实验独立设课的同时,教学模式的改革也迫在眉睫。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提出一种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过程化”实验教学[1]。

1.基本思路

所谓“过程化”实验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传统的“跟随式”教学,在已经结束了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并完成了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设立一个综合性实验,该实验将本专业必须掌握的基础实验及专业实验融为一体并加以科学的归纳与整理。整个实验通过模拟一个实际产品的包装过程,让学生全面掌握如何对某个特定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完成从对被包装物性能和要求的分析到包装物的选材、设计以及包装工艺、包装储运直到废气物处理等全过程的包装技术和操作技术知识。

2.实施要素

“过程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除了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

(1)硬件建设方面:要求有完成实验教学所必需的场地、环境、设备仪器等硬件保障。

(2)教师方面:作为实施“过程化”模式的教师来说,应当具有包容心、忍耐力和上进心。

(3)学生方面:“过程化”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自制能力、理解能力及创新能力。

3.实验设置

以“陶瓷餐具的包装设计”为例说明:

3.1 内装物:以35头陶瓷餐具为例,包括10个碗、5个盘子、10个勺子、10双筷子。

3.2 性能分析:陶瓷制品的最大缺点是抗冲击强度低、易破碎。

3.3 选择包装材料:

以往此类包装均使用泡沫塑料作缓冲,但泡沫塑料使用后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从环保、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选取纸盒及瓦楞纸箱作为包装容器,纸浆模塑作为缓冲材料,透明硬质塑料薄膜等作为辅助材料[2]。

3.4 对包装材料进行检测:

缓冲防振是陶瓷餐具包装的首要工作,陶瓷产品的脆值在120g以上,取下限120g,整个包装约为14kg(每个外包装内有三个内包装),包装件底面积为55×37cm?,高42.5 cm,采用全面缓冲。先用聚苯乙烯进行计算,算出静应力为680Pa,查聚苯乙烯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计算出的缓冲衬垫厚度很小,说明陶瓷餐具对缓冲的要求不高,若用较厚的泡沫塑料进行缓冲比较浪费,用缓冲性稍差的纸浆模塑作缓冲包装是可行的[3]。

3.5 内包装设计:

缓冲材料选定后,将碗、盘、勺、筷子等间隔嵌入衬垫中,以确保餐具之间不发生碰撞,再装入内包装纸盒,纸盒的正面用透明硬质塑料薄膜作“可视”窗口,具有陈列和展示功能,使得顾客能够直接看到内装物,增加其购买欲。最后对内包装盒进行装潢设计。

3.6 外包装设计:

由于瓦楞纸箱具有很好的强度、刚度,价格低廉且自身具备一定的缓冲防振性能,因此选用瓦楞纸箱作为外包装容器。根据内包装的尺寸、数量及排布方式,计算瓦楞纸箱的各项尺寸,并在表面标注产品信息及运输包装标志。

3.7 包装件强度校核:

设计完成后,还必须对包装件的堆码强度和抗压强度进行校核。本例中,外包装纸箱的抗压强度约为5650N,大于纸箱的堆玛强度2197N(设计时按包装件堆码9层进行计算),校核通过,说明包装设计安全可靠。

4.先进性分析

“过程化”实验教学模式与传统实验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4.1 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热情[4]

“过程化”实验教学以“问题”、“现象”、“方法”为基本要素,以假设、实证、类比为基本研究方法,给了学生较大程度的自由思考、自行设计、自主实验的时间与空间。

4.2 加强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过程化”的综合实验,一方面让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够学到各种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接受近似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的设计训练,使学生一出校门便能尽快胜任实际工作;另一方面,在实验过程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学习、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锻炼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3 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

“过程化”实验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目前尚无成熟的资料可供借鉴。因此教师必须查阅大量资料,搞清有关实验问题的来龙去脉,寻求解释疑难现象的理论依据,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做出论证并尝试实践。

5.可行性分析

“过程化”实验教学模式具有综合性、实用性的特点。在具体应用时,本着“以实验教学改革为龙头,单独设课与考核,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实验室管理改革和实验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学校给予充分的人力、物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完善包装实验室,同时与相关企业挂钩,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这样“过程化”实验教学基本可顺利实施[5]。

6.结论:

“过程化”实验教学模式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完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换一个思路考虑如何让学生了解、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加以融会贯通的方法。利用“过程化”实验教学,将教学、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揉到一起,结合实际工作状况,设计综合实验项目,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而且有助于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总之“过程化”实验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实验教学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行性,具有实际应用与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小珠,向红.中山包装学院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2年第5期.22-24.

[2] 朱岩岳.关于在设计教育中实施过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新包装,2002年第3期.35-37.

[3] 彭国勋,王德忠.对面向21世纪的包装工程教育的思考[J].包装世界,2000年第5期.13-14.

[4] 刘宝顺.包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教文摘,2003年第4期.86-87.

[5] 张书宾.多头陶瓷餐具的绿色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3年第2期.55-56.

基金项目

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JGY05)

作者简介

第4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1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指对工程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的诸如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并将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的合格情况而进行的活动。工程质量检测就是经过“测、比、判”活动,从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处理,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情况作出安排。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计划的会审,是否保证了工程的质量。

(2)原材料、外购材料、半成品及工程实体的质量检验,提供正确的检测数据,做出评价结论,并参与工程质量事件的分析处理。

(3)工程所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进行检测。技术审定和推广工作。

(4)通过科学检测判断工程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并提出改进意见。

2必须明确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质量管理工作科学化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监督水平必不可少的条件,尤其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必须首要完善检测手段,保证其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科学性是检测工作的基础,离开它就谈不上对工程质量评价和负责,也难以保证所建设的水利工程的正常运用与运行安全。若以检测工作赖以生存的地位来估价,公正性是检测工作的准绳和法规,否则就会失去法律效力。准确性则是科学性与公正性的先决条件,是检测工作客观评价与社会信誉的前提。促进水利工程质量不断提高,多创优质工程,采用科学而可靠的检测数据来说话,防止单纯凭主观经验来判断的做法,检测工作也就成为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只有搞好检测工作才可能及时掌握质量的动态和规律,以便控制质量的波动范围来保证质量的稳定。

在水利建设中强调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强化质量管理,其中质量检测工作又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重要职责,它借助于测试手段对材料,构件及单元工程,按规范标准与要求进行检测,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断。因此,检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质量形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单元工程检验和竣工检验活动严把质量关,具有预防把关和签别双重性质的职能。

3必须着力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极为重视关系国计民生。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水平对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显得尤关重要。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水平,应着眼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重点考虑三个因素。

3.1检测机构合法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前提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机构必须受控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在国家法定机构授权下行使职能,这类检测机构才具备合法性。目前,中国统一开放的检测市场已开始形成。有必要对检测机构的认可活动加以规范,使其在为社会提供质量检测时必须具有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于1994年10月正式成立的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是唯一的权威和法定的实验室认可机构,也是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的正式成员。它制定的《实验室认可准则》即CNACL201-99,等同于国际公认的ISO/IEC导则25——《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资格的通用要求》,今天已成为检证实验室技术能力,指导实验室规范运行的准则。

3.2检测方法科学有效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关键

质量检测使用的技术规程规范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按过期的规程规范进行检测的结果是无效的,这一点也应引起足够的注意。例如,从2000年起,各实验室进行土工检测时应依据新的标准,即《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或《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相应的旧规程已失效。

3.3仪器设备符合标准是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基础

质量检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国家法定计量机构校准和检定,并在其划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依据《计量法》而建立的中国量值传递体系,体现了量值的统一和量值的溯源,它是实验室规范的基础,也是导则25的实质所在。其突出特点是,从计量溯源性的角度,保证测试领域的测量结果基本上与计量溯源体系得以衔接。以导则25为准则构成的我国量值传递体系,基本保证了全国量值的统一,满足了质量检测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4必须科学实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一项科学、严密、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有规范的程序和严谨的态度。在质量检测的实践中,应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严密的规章制度、科学认真的态度是搞好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保证。工程质量检测项目,需要专业试验室组织优秀检测人员并设专门的质量负责人,才能使质量检测工作的权威性得到有力的保证。

(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国家标准和部颁规程规范、技术质量标准、批准的设计文件是检测工作的依据。有了这些规范、规程、标准和文件,才能使检测工作的实施、数据分析和结论有据可依。另外,在检测前或检测过程中,收集被检工程的相关资料对检测的数据分析和结论是有用的和必要的。

(3)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和先进的检测设备是保证检测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检测人员应具有丰富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经验,最好还直接参加过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方面的工作,才能保证检测过程中的质量。在检测设备上,所有仪器设备都必须经过有关部门的计量认证,这些先进的仪器才能够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5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合作的发展,特别在知识领域,合作发展已经成为知识人文科学发展的主题。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由于受到升学考试的影响,教育在发展中出现了各种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注入式教育是最为典型的,其在实践中体现出较强的统一性而忽视了差异性,重视教学大纲的标准性而忽视实践的独立性。

二、合作学习的定义及相关理论

1.合作学习的定义

国外相关学者对合作学习的定义是一种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且能够依据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及其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而我国在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相关学者也提出一些比较准确的自我认识,其中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提出的“合作学习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并达成学习目标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是国内较为典型的合作学习定义。合作学习的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于:一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二是合作学习必须包含课堂讲授的内容;

2.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教学策略在实际工作中有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主要的要素经过相关的理论提炼主要有积极互助、互相促进、个人责任、社交技能以及小组测评。积极互助讲究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具有学会的责任以及确保其他队员学会的责任,简而言之是荣辱与共;互相促进则关注与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和交流,对彼此进行质疑并互相探讨共同进步;个人责任则讲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三、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构思

1.教师在组合小组上必须讲究科学性

组合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整体统筹的过程。首先应当确定好小组的规模,以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实施条件,小组的规模最好为5个人左右;其次,确定好合作学习的小组长,小组长是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并且学习能力较强;再次,合理分配好角色。组内角色是合作的关键,学生之间合理的分工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最后必须制定好相应的小组规则,小组规则是用于小组的学习管理和技能管理。

2.讲究合作学习的形式多样化

合作学习在实际中必须丰富其表现方式才能得以实践。具体可以通过课堂学习、实验合作、社会实践以及课外合作。课堂合作讲究在课堂上通过合作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并且解决老师提出的相应问题。主要形式是教师提出问题并指导合作的方法,小组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并设计自己的方案,最后小组讨论形成小组方案,再进行各小组间的相互提问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作为依赖实验的化学教学,实验室合作是化学合作学习的关键之一。在实验前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实验的设计与学习,这种方式使得学生思维更为活跃,实验知识掌握更为深刻;社会实践则注重于对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通过合作学习达到资源的互补和信息的共通,在调研和分析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得到更大范围的发挥;课外的合作学习则要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课外的化学实验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增加学习的乐趣以及提高学习的热情。

3.合作技能的提高

要在实质上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必须提高参与主体的技能,也就是在实践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一是提高管理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控制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向,这点上必须关注对组长的技能培训以点带面;二是规范讨论的行为,特别在实验室的合作学习,必须遵守实验室的规定,并且学习与实验相关的内容杜绝开小差;四是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在于语言合作、环境合作以及情感合作,这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通过角色的设计以及轮流转变可以使得每个学生的认识层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作为当前高中化学教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在实践中能够强化学生的合作协同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以及促进教育素质化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研究,浅析了合作学习的相关定义和理论,并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实践提出一些构思。

作者:姜军 单位:吉林省梨树一中

参考文献:

[1]林苑.探索合作教学理论,反思小组合作学习[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6).

[2]边飞燕.化学课堂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育,2006,(05).

[3]蒋士会.试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J].教育科学研究,2003,(10).

第6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网络学习方式;内涵;特征;要素构成

人类的学习活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学习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而直接影响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方式。有学者认为“学习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里我们深入探讨网络学习方式的内涵、特征及要素构成对我们正确认识网络学习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一、网络学习方式的内涵

传统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概念的定义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结果论、过程论和活动论。然而学习活动的多层次性、多侧面性、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心理机制等决定了我们必须对学习活动进行系统的分析。随着网络学习环境由学习终端时代、微机时代向多媒体和网络时展,网络学习已经绝不只是所谓的“机器学习”。一方面网络学习是一种基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工具性学习,具有较强的工具特性;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学习的本质内涵的改变,它又表现出非工具性的一面,即追求自身的学习特性和文化内涵,而这一发展趋势正是网络学习成为未来的人的新型学习方式的特征体现。

学习方式不同于具体的学习方法。现代汉语词典把方法解释为“关于解放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学习方法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一切为达到学习目的、掌握学习内容而采取的手段、方式、途径,以及学习所应遵循的一些操作性原则。”而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行为、态度、意识、习惯品质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为上位的东西。“研究者往往把学习方式作为一个组合概念,看做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方式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学习习惯品质。”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品质,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有人认为“生产方式是由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的,学习方式同样要由学习能力发展的水平决定。”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同样,学习工具――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成了制约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麦克卢汉《理解媒体》一文对传播媒介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电子传播时期。麦克卢汉认为文字印刷延伸了人的视觉功能,而电子传播不仅延伸了人的视觉而且延伸了人的听觉功能。当今时代人类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使延伸人的多种感官功能的愿望成为可能。学习工具――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的革新促进了学习能力的发展。“信息技术将成为人类学习方式演变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的革命引发了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革命。

文字印刷、教室、黑板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主要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因此,传统的学习方式以教师、教

材、课堂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是问题的设计者和解答者,教师主宰着学生的学习,学生被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学习。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由于学习活动的物质载体和物质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网络学习方式中,学习者可以利用新的学习工具――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成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建设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研究者。令人担忧的是,在目前网络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把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与网络学习方式等同起来,其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的概念是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概念中移植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仅仅只是对传统教学过程的一种“网上搬家式”的外部描述,或者说是对学习计划和范型的组织形式。

网络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也不同于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为学习者自己决定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自我评估,以及通过信息的不断反馈,为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提供了便利。网络学习与传统的学习不同,网络学习者的学习不是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而是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网络学习方式有着不同于网络教学或学习模式的内涵,网络学习方式不只是对网络学习计划和范型的组织形式。网络学习方式意味着学生应该具备在网络学习环境下应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以及心理认同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因此,我们在这里把网络学习方式定义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网络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活动形式和心理倾向的总称。从外在的形式来看,网络学习方式表现在网络学习者借助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媒体――网络来进行学习;从内在的实质来看,网络学习方式体现了网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倾向性。

二、网络学习方式的特征

(一)外部行为与内部心理活动的统一

网络学习方式不能仅仅被看成是传统学习方式的一个补充或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手段。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人认为网络学习方式是未来学习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学习方式必将影响人的生存方式。网络学习方式不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问题,而更是一种心理、行为习惯、人文素质层面上的问题。因此,网络学习方式是网络学习者外在的学习行为与内在的心理活动的统一。一方面,网络学习者通过不同于传统课堂的空间――网络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学校的学习情景和心理感受。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了网络学习方式的两大重要特性。工具性突出网络对学习的技术支持;人文性强调的是人性化的熏陶感染。学习者利用网络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与此同时,网络学习必须走综合化发展之路,让网络学习与社会生活结合,让网络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其价值,让网络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充分体现网络学习方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三)传统校园环境与网络资源的统一

网络以其丰富的、可共享的资源优越于它以前的一切媒介而成为新一代教育和学习的有利工具,网络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它能使学习者共享丰富的学习资源。网络给学生提供了其他媒介所不能提供的、能追求大范围的、各种各样的学习选择的真正机会。从学习场所和学习氛围上来看,传统学校教育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局限于狭隘的学校环境中。而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中心,学习者在虚拟现实中自由翱翔,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逐步形成了共同的心理认同和网络文化氛围,从而实现了传统校园环境与网络资源的统一。

(四)自主性与协作性的统一

自主性与协作性的统一是网络学习方式的内在属性。网络学习方式是一种个性化、协作化、开放化的自我建构性的学习方式。一方面,网络学习者与网络教师的分离状态决定了其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充分的交流与协作以及开放化的网络学习环境为学习者自我建构提供了可能。其次,网络学习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适应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因此,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具有多种途径:利用资源的学习,即利用网络化资源进行情境性探究学习;自主发现的学习,借助资源,依赖自主发现、探索性的学习;协商合作的学习,利用网络通信,形成网上社群,进行合作式、讨论式学习;实践创造的学习,使用信息工具,创新性、实践性地解决学习问题。

(五)深度与广度的统一

在传统学校教育中,由于印刷媒体占主导地位,学习者是一个“视觉学习者”(《学习的革命》一文中把学习者分为三种类型:触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文字使视觉功能得以强化和延伸,而“作为视觉功能的强化和延伸,拼音字母在任何有文字的社会中,都要削弱其他官能(声觉、触觉和味觉)的作用。”而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不仅仅使学习者成为一个视觉学习者,更要使其成为一个多觉学习者。多种信息与符号的刺激使网络学习者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建立在多层次、多角度之上。“网络的出现是‘多维实在’的一种更加充分的‘显展’。”网络为学习者进行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学习提供了可能。

三、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构成

要素是构成事物的相互关联的基本元素,基本要素具有独特性和稳定性的特征。因此,相对于事物的系统构成来说是,基本要素有不可或缺性。要素不是孤立的元素,要素与要素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要素在自身的内在联系中成为系统,系统又在自身的外在联系中成为要素”,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性存在就决定了事物的基本特征。

一般观点认为,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包括教育内容和手段)”。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是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的一种新型学习形式,网络学习是基于连通世界的互联网的学习,它不以地理位置上定点的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网络课堂是全天候,而不是传统课堂的定时开放和定时关闭;网络学习的内容主要体现为流动的、基于文本的多媒体材料,而传统学校教育内容基本上是静止的文字材料;网络学习资源中有从不关闭的、随用随取的全球数字图书馆和实验室等,而传统学校图书馆和实验室等却有不便于使用的诸多限制。因此,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既包含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又包含其特定要素。一方面,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的选择要体现基本要素的独特性、稳定性等特性;另一方面,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构成及其相互关联性要凸现出网络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在这里,我们认为网络学习者、网络导师、网络和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因为没有学习者、没有网络导师、没有网络或者没有网络课程,将不存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1.网络学习者。从广义上讲,任何人不论年龄、性别、社会地位、工作与否、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可以参加网络学习。所以网络学习者与传统学生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对网络学习者各方面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网络学习产生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人的各种需要。网络学习者的学习是意义的主动建构,不是知识的被动容纳。网络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网络其巨大的功能之一是提供给每一个用户既可以接收信息、也可以信息的权利和便利。正是拥有了这种权利和便利,网络学习者不仅仅是信息的受众,还是信息的创造者。

2.网络导师。网络导师不仅仅只是充当一位教师的角色,即网络课程的开发、设计和评价者以及网络课程的传送者,而且是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协作者。网络导师不再像传统教师那样通过面对面课堂教学中的命令控制学生,而是靠知识来“赚取”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的“命令”。所以,网络学习对导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网络学习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网络学习方式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的、自我建构的知识和能力的生成方式;另一方面,网络学习者是受教育者,依赖于导师的指导,网络学习者的这种自我建构因为网络导师的指导、帮助、协作评价而顺利完成。

3.网络。网络要素从广义上讲包括能支持学生学习的一切人际环境、信息通信技术环境等,在这里“网络”特指基于多媒体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因此,网络特别是因特网内含着电脑的存在、网络学习的基本技术支持以及学习空间的存在。因为,网络是电脑的网络,网络的存在已经为网络学习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和学习空间。网络学习的所谓“学习空间”已经嵌入了网络之中。而且,网络学习的“学习空间”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空间。这就证明了网络是网络学习方式的基本要素。也恰恰是网络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之一。

4.网络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和学习支助服务是网络学习的两大支柱,而网络课程是网络学习资源的核心部分。网络学习依托于网络课程实现,网络课程一般包括四个成分:学习目标、网络课程内容、指导性策略和网络课程评价。网络课程设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网络课程的交互性,即网络课程要利于和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专家或学者之间、学生与课程之间、学生与其他网络资源之间、学生与电脑之间的交互。作为网络课程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了,它既包含基于网络的学习内容,并且这一内容随着交互在不断增值。

参考文献:

[1]肖川.学习方式就是人的生存方式[J].中小学管理,2002,(8).

[2]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EB/OL]..

[3]孔企平. 论学习方式的转变[J]. 全球教育展望,2001,(8).

[4]桑新民.信息技术时代:人类学习方式变革的里程碑[J].上海高教研究,1998,(12).

[5][新西兰]戈登•德莱顿,[美]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第7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教学方法 组合形式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是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研究这一课题,对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方法组合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它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学方法是随着教学活动而产生的,它是动态的、发展的,随着生产、科技、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学实践的丰富而不断变革、推陈出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不仅仅在于教学方法本身的推陈出新,更多的在于教学方法之间的合理组合与运用。

首先,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学方法的组合。任何教学方法的使用都要受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素质、学生特点、教学环境、时间和设备条件的制约。由于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与运用。

其次,教学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互补性要求教学方法的组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局限性,一种教学方法对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是最佳的,而对完成另一种教学任务则可能有缺陷或不足,甚至是最差的。正如有学者所言:一种方法的优点可能恰恰是另一种方法的不足,而一种方法的不足也很有可能是另一种方法的优点。因此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是实现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师生在教学中可以也应该自主选择不同的教和学的方法,努力创造新的教和学的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教学时必须注意方法选择。

1.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进行选择。

教学方法的选用是为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无疑是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教材各章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任务各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这些变化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如果教学目的、任务是学习新知识,则宜选择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谈话法等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如新知识为感性知识,则宜以直观教学法为主;如新知识为理性知识,则宜以逻辑思维方法为主。

2.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来实现的,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重点,可以说教材内容是教学方法的直接制约因素。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即使是同一学科,也是由不同的内容构成的知识体系,不同的内容具有不同的内在逻辑和特点,因此教学方法的选用要符合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心理学、教育学揭示了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宜采用讲述法、谈话法、直观效法。同时,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有个体差异,班风、学风等学习环境也会有所差别,这些也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的。

4.根据教师本身的素质特征进行选择。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者,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如果语言表达能力强,富于感染力,则可多用讲解法、讲述法、讲读法、谈话法;如果擅长画图、摄影并拥有丰富图片、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教学资源,则直观教学法可以让你大显身手:如果是电脑课件制作高手,采用多媒体教学则是你的最佳选择。

5.根据学校的教学设备条件进行选择。

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好,幻灯机、影碟机、电影机、教学模型、标本、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各种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可以充分利用,尽情发挥;有的学校办学条件差,没有如此齐全的教学设施、设备,教学方法就会受到很多制约,只能根据已有的设备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三、现代教学方法组合形式

现代教学方法的组合形式是根据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使用条件等教学方法的自身特性出发进行的教学方法组合。

第8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以广东省为例,自2004年进入首批全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试验省份以来,部分高中学校由省、市出资配套建设了高中物理数字化信息系统实验室并配备了DIS相关硬件和软件。高中物理DIS实验室建设,适应了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服务于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立足于学生探究能力和实验兴趣地培养。

那么,高中物理DIS实验室实际应用状况如何,这批设备有没有很好地用来服务于物理教学,有没有发挥到资金配置的真正功能,这批数字化实验室今后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如何深入发展并且其发展趋势如何,如何更好的引领高中物理DIS实验教学,这些问题都亟待学者和一线人员去研究。笔者在广东省抽样选取了广州、深圳、东莞等11个市的42所建立了物理DIS实验室的高中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教师有效调查问卷96份,学生有效调查问卷382份。

1调查结果

1.1教师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共设置了20个问题,调查对象是与DIS实验相关的高中物理教师。问题中除了基本信息以外,主要涉及到物理DIS实验室的利用率、教师的DIS实验技能、DIS实施的困难等3个方面的问题。

1.1.1物理DIS实验室的利用率

物理DIS实验室的利用率是反应高中物理DIS实验室应用状况的最基本要素。本项调查设计了两个问题:“近年来你所教的班级平均每学期使用DIS进行物理实验的次数”、“近年来你们学校的物理DIS实验室使用频率如何”,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统计情况如图1、2所示。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中,如图1所示,有52%的被调查者反映他们近年来在物理课堂上没有开设DIS实验;如图2所示,41%的被调查者反映他们学校近年来基本上不怎么使用DIS实验室了。

1.1.2教师的DIS实验技能

物理教师的DIS实验技能,决定了教师开设DIS实验的积极性、实验效果以及实验创新等因素。本项通过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的DIS实验技能,只能从侧面了解该技能的整体状况,并未涉及到与技能有关的操作问题。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虽然此项调查是在建立了DIS实验室的学校中进行的,但是还有将近10%的被调查者并不了解DIS的相关情况,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没有接受过DIS实验的操作培训,能够较熟练和熟练掌握DIS实验技能的不到40%,有7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学校在开设此类实验方面并没有创新突破。

1.1.3DIS实施困难

DIS实验室的应用,作为物理教学的新型数字化信息系统,不同于传统教学,在硬件和软件等方面都会给教学带来一定冲击和新的要求,在实施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本项调查从硬件设施、支持者、高考关系以及主要障碍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见表2。

问卷中对于推广物理DIS实验的障碍的问题是多选题,被调查者认为影响DIS的障碍有多方面的,其中,认为对高考没有帮助是主要的,选该项的比例达到74%。另外一个问题“DIS实验对高考有没有帮助”中,86%的被调查者认为对高考没有帮助。这两个问题的统计比例与问题“DIS实验推广谁的支持最重要”的结果比较一致,超过一半的被调查教师认为,高考政策中是否要求设置DIS试题,是影响此类实验能否推广的最重要因素。

1.2学生问卷调查

学生作为此类实验室建设的受益者,他们对DIS实验的看法,既能反映当前的教学现状,也能透视未来DIS实验室应用努力的方向。学生问卷调查共设置了14个问题,除了有关基本信息问题之外,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DIS实验应用效果的看法以及对DIS实验的认可程度。

1.2.1DIS实验应用效果

学生的实验技能能够比较好地反映DIS实验的应用效果,鉴于目前在高考和水平测试等考试中没有将DIS实验真正纳入到试题中,因此,对这类实验的应用效果的了解,通过学生的看法,可以从侧面得到反馈。调查结果见表3。

表3中几个问题的统计包括了部分高年级的被调查者在内。表中数据反映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自己学校的DIS实验室并不熟悉,能够知道3个以上DIS实验器材的只有57%的比例,而45%的学生对这类实验操作是不太熟悉的。

1.2.2对DIS实验的认可

从学生对于“DIS实验对学习是否有帮助”以及“DIS实验如何应用”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对于该类实验的认可程度。统计结果如图3、4所示。

此外,对于DIS实验的功能作用的认识,学生的看法与前面统计的教师的看法基本一致。对于“DIS实验可以提高哪些能力”多选题,学生的回答普遍倾向于图象运用能力和合作能力,比例分别为46%和50%,也明显高于动手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被调查的学生还认为“DIS实验最大的优点”是“提高实验兴趣”,选择的比例也达到32%。高于“图象直观”30%的比例和“能够提高探究能力”28%的比例。

2实施建议

从前面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到,教师以对高考是否有帮助作为开发利用DIS实验室的主要导向。然而,宏观引导问题不是某个学校和物理教师能够克服和回避的,已经成为DIS实验室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以上调查结果还表明,DIS实验室的深入应用还要受到物理教师的技能和策略等师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两个建议。

2.1创设DIS实验技能交流的平台

DIS实验室是在教育改革中建立起来的新设施,其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也是全新的。而且,不同地区和学校之间在应用DIS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教师以及学生的技能交流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师方面,学校和物理科组应当定期就DIS教学实施与实验改进进行校本教研,区县教研室可以在教研活动中增加DIS观摩研讨,或者进行专题研讨,市级或省级教育有关部门则可以开展教师的DIS教学录像交流展示,DIS实验教学论文专项交流等。在学生方面,学校加强对学生利用DIS实验室进行课外兴趣探究的指导,形成学生探究的成果,教育部门则可以搜集展示学生DIS实验创新的成果。这样,从微观到宏观就能形成一系列交流的平台,各学校师生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广东省物理教师DIS实验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9篇:实验室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教学质量

高等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才是强校是关键因素。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业务精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具有创新活力的实验技术队伍,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学校内涵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实验室在现代化大学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实验室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过分。一流规模、一流水平的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重要标志。实验室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而且影响高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及影响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只有从事实验教学和管理的人员全身心投入这项工作,日积月累,才能见到成效。

1、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归档制度,这项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综合管理材料和教学过程中各种指令文件,如管理体制、建设规划、批准文件、年度工作安排、各项规章制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验指导书、实验室工作日志、实验教案,实验报告等。只有通过实验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才能使实验中心的管理秩序化,从而保证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2、优化实验室管理结构。以前学校实验室规模不大,采取的是各个系部实验室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局而实验教学管理摸式,这样难以使有限的实验资源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并且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把单一功能的实验室改造成为多种学科服务的基地,使单一的实验室变为一个多功能的实验室,只要时间不冲突,可以为多门实验教学服务,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科学管理和维护仪器设备。学校应根据实验室的情况,仪器设备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大型仪器建立完备的仪器档案资料,确保仪器设备合理使用。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都应编写简要的使用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以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有一个规范的操作指示,并且所有的说明和注意事项都要挂在仪器旁边或挂在墙上。另外,学校设备管理实验中心应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实验仪器的基本操作及日常保养技能,以提高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对于学生实验室还要建立损坏赔偿制度,使学生重视仪器设备的保护,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

5、建立健全科学的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是高校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管理易耗品,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完善实验室现代化的建设。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不断深人,教学、科研设备逐年增加,仪器设备的使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使得低值易耗品的数量和品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低值易耗品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格杂、价格多变,在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有很大的伸缩性,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动态,通过有计划的综合考虑,力争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保障供应、节省开支、提高效益的目的。目前许多高校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不够重视,由于传统原因,过去对实验室中属于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管理较为严格,一般都建有完善的账目和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对低值易耗品却缺乏规范的账目和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建立实验室低值易耗品分类账,内容包括日期、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单价、领用人、备注等。实验员在领用前要以实验项目为准,认真填写当天的实验日志,掌握低值易耗品的使用动态,将领用的耗材作为本实验室低值品分类账账面的支方依据。最后每学期输入电脑,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形成低值易耗品的技术档案后保存。

二、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素质,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长期以来,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普遍状况不佳,存在问题主要有:整体素质较差,高端人才匮乏,职业信心不足,队伍人心不稳,长期不受重视,建设严重滞后。实验室不仅是学生接触实践、认识世界的场所,更应成为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的基地。因此,实验技术人员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双重任务,其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其个人素质、道德水平、敬业精神、治学态度、文明举止等对学生影响很大,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必须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有一定钻研精神的实验教学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队伍作保证。

1、没有一流的实验技术队伍,就不能有一流的实验室管理水平,也不可能培养出流的人才和出一流的实验成果。增加高学历人员进入实验室,充实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提高实验人员整体素质。首先建立科学健全实验技术人员量化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岗位责任制,把各种职责任务明确分解到各实验技术人员,各司其责,并与报酬挂钩,充分调动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其次实验技术人员队伍是实验教学的基本要素,实验技术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影响到育人的效果,因此实验技术人员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对于教学科研融为一体的实验室来说,除正常的教学上作之外,还要兼顾很多的科研项目,而对这样的情况,实验技术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做好一切辅助上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一切从教学出发,一切为教学着想,才能真正完成好实验教学任务。

2、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教师还应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改变灌输式、模式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利用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目前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分制全面实施,对学生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团队精神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实验室工作的重要任务。面对这种新形势,作为高校三大基础之一的实验室,必须在了解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及早进行规划和建设,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对于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要点知识,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应尽量采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不断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结束语

提高实验室的教学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随着实验室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实验室管理还会面临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勇于探索创新,使实验室的教学管理进一步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各个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不断完善,找到一套适合高校改革和发展的管理体制,同时提高我国高校科研实力与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