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地震应对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震应对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震应对措施

第1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产品创新  产业链  资讯系统

 

一、对中国it行业的影响

 

日本发生的大地震,正在对全球经济产生冲击,其中,半导体芯片、液晶面板等日本优势it产业,在这次地震中受损较为严重,加上电力供应、运输受到的影响,中国 it产业链都因为这次日本大地震而出现波动。地震以及由此造成的电力、交通不正常将在一定时间内影响日本相关电子产品的产能,进而对中国市场造成影响。例如,地震导致半导体生产设备需要重新校准、调整,产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需要一段时间。地震带来的交通问题将影响原料供应和产成品输出,将很有可能造成一些电子产品全球市场价格的波动。

 

二、我国it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it行业,制造、加工等低级业务占据主流,拥有核心技术产品的企业非常少,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缺乏竞争力,几乎全部依靠日本的企业,而这一现状使得我国it行业赚取的利润极低。

(二)我国it行业产业链定位错误,长时间依靠制造加工的微薄利润来维持企业的发展,而不去健全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丧失了定价权。

 

三、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解决我国it行业依靠加工制造赚取微薄利润的现状。我国it行业长期从事利润最低环节的工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it企业必须进行产品设计,拥有核心技术产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产品设计需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创造力,也就是对产品进行创新。产品创新的流程图如下:

从图中可以看出,产品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和改进创新两大类。自主创新是指提出全新的产品工作原理或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自主创新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尤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自主创新的风险也成倍增加。改进创新则指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对相应结构、参数进行改良设计,这种只对原有技术进行适当性改进也可以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企业进行这两种创新是相当复杂的,对资金的需求也是很大的,依靠企业自身难以完成,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措施:(1)自主创新。以企业自身力量为基础独立进行研究开发,实现新的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拥有原创性的核心技术对于增强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加入研究联合体。高新技术企业可出资建立研发联合体,利用行业技术优势降低企业研发的成本,其性质是风险投资。依靠雄厚的科研实力,可以在那些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高科技企业间建立研发联合体。(3)并购。为了保持由高新技术所产生的差异化的竞争优势,降低本企业研究与开发的成本,高新技术企业应多考虑兼并那些有很好产品创意的或高素质的技术开发设备的人员,但缺乏资金和管理经验的初创企业。(4)外包。当高新技术企业决定开发新产品时,无法保证一定能成功,而借助业务外包,企业可以把制造和研发的风险分散到一个或多个外包商身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5)建立技术联盟。与发达国家建立技术联盟,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转化为自己的技术优势。

   

其次要健全我国it行业的产业链各个环节,夺回我国it行业的定价权。以下是产业链价值与各环节的关系:

 

从上图看出产品的制造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最少的,二产业链的其他环节都可以为企业提供比制造更高的利润。健全产业链的具体措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资讯系统做整合。利用资讯系统把it行业的6+1系统建立起来就像,然后卖给it行业的龙头企业,由于它是龙头企业,它有所有的数据,会根据资讯系统的每一个环节的要求,按照标准化、规格化的要求将所有的数据全部输入零售、批发、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产品设计,同时还有制造,以标准化、规格化的方式输入的结果,可以迅速在三个月之内,建立起一条玩具的产业链。它是龙头企业,最后又负责维护这条产业链,这个不需要任何新的投资,你也不需要再建新工厂,一切都是旧的,只是加了一条商务系统,一个电子商务系统,你把整个玩具的产品全部聚在一起,这对我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it行业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只要直接上网,使用这个系统就可以了,过去企业进货可能两个礼拜的时间,要打电话,发传真,进货还要验货、卸货、等货,但是企业一旦透过这种电子商务系统整合之后,你发现过去你15天,今天只需要15分钟。这种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成本,成本的降低必然导致了企业利润的上升。

 

所以说中国it制造业最有效率的出路不是简单的搞产业升值,而是在大部分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无法升值的现实情况之下,通过资讯系统的建立,向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产业资本取回销售定价权的做法,来寻求出路。而这种取回定价权的做法,就是把你们产品所有整条产业链,包括产业设计、原料采购、销售等等产业链和你的制造,透过资讯系统进行高效的压缩大幅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而提高利润的结果才能够有效的拉动中国经济。

 

 

综上所述,我国it行业一要积极开展产品创新,二要控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只有通过这两个方面我国it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大幅提高企业的利润,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

 

 

参考文献:

[1]梅新育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03月13日01:53

[2]滕瑾  中华工商时报 2011年04月25日01:04

第2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在进行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地质风险,其中有多种类型,存在的危害程度比较大,如由于发生地震、地质灾害引发的风险;工程地质勘测风险;环境地质条件出现变化导致的风险;与文物保护单位之间发生冲突引发的风险等。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搜集齐全的资料。但必须要注意的是,材料收集工作的展开一定不可以局限在省城内,要扩大收集范围,比如到县级地质矿产等部门进行实地收集。另一方面,通常情况下,在研究程度较深的地区进行开展调查地面现状的工作,但同时不断增加在研究程度较低地区的地面现状调查的工作量。

2分析风险时使用的评价方法

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项目目标的损失量=风险量;将其同一般的工程项目风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地质风险存在明显的不同,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如较低的发生频率、较大的危害性。以风险因素发生的可能性为依据,对风险概率进行不同档次的分类:①当发生的概率在20%以上,可以称之为频繁;②当发生的概率介于1%~5%之间则可以称之为可能发生;③当发生的概率介于0.5%~1%之间,则可以称之为偶尔发生;④当发生的概率介于0.1%~1%之间,则可以称之为极少发生;⑤当发生的概率在0.1%以下,则可以称之为不可能发生。

3分析、评价与应对相关的地质风险

3.1地震风险的分析、评价与应对

在我国,50年超越概率10%的基本地震烈度值是常规电力工程抗震设计采用的设防标准,对地震风险进行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如电力工程的全寿命设计周期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一般情况下,将30年或50年定为常规电力工程的全寿命设计周期,由此计算可能发生地震风险的概率介于6.3%~10.5%之间。严重性和灾难性是地震风险的两大特点,对地震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其风险指数为四级~五级,因此,又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通常情况下,回避与控制方法是最常用的地震风险应对措施。回避的应对措施适用于抗震危险地段和活动断裂带,设计结构时,抗震验算要严格根据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为了进一步地加固可以再配置钢筋和一些其他的抗震措施。通常100年是核电工程全寿命设计周期,具体来说是地震的重现期大约是10000年。然而,在核电工程全寿命设计周期内,地震风险发生的概率大约为1%。若核电地震发生,那么就会出现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该风险经过综合评价,风险指数为五级,因此,一定要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加以防范。

3.2关于工程地质勘测风险的综合分析、评价与积极应对

在技术层面,工程地质勘测存在风险,开展工程地质勘测工作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工作原理和方法。通常此工作都需要对单个钻孔进行仔细地勘测,利用自然沉积规律原理和勘测出来的地质信息,利用人工的方式展现工程地质剖面,然后把地下空间地质体的特征通过各个剖面呈现出来,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具有风险性。现阶段,由于科技发展还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这种勘测方法引发的风险还不能被消除。如果地层比较稳定,且连续性比较好,此种勘测方法还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勘测结果。但如果地层沉积不稳定或容易出现变化,那么此种方法勘测出来的结果就会失真。比如在岩溶地区,由于该种地质条件下地层没有规律可循,利用上述勘测方法不能准确地将地下空间的地质特征呈现出来,存在很大的工程地质勘测风险。以国内工程相关统计为依据分析,若1%~5%是工程地质勘测风险发生的概率,那么此刻定义为偶尔发生,相应的风险损失的程度和风险等级分别定为严重~非常严重和三级~四级。为了避免发生风险,必须根据相关的规程规范采取有效措施对勘测工作进行精心组织、严把质量关,控制风险发生的概率。

3.3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析、评价与应对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是我们所了解的地质灾害,而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风险发生的概率息息相关。如果工程的地理位置是山区,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性导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通常,风险的损失与风险等级可以分别被定性为严重~非常严重和四级~五级。恶劣天气条件通常会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相关的洪水或暴雨等气象条件分析,总结危险发生的概率;若在平原地区,其发生的概率可以定为极少发生,风险损失和风险等级可以分别定性为严重~非常严重和三级~四级,然而风险等级主要是三级。此时回避或控制方法是最常用的应对措施,对工程进行选址时,一定要想方设法避开地质灾害严重发育地段,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加以防范。

3.4文物、矿藏的保护风险的分析、评价与应对

如果工程建设出现将矿藏压覆的情况,那么就会出现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矛盾,引发文物、矿藏的保护风险,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性,此类风险又存在较大的区别。如果某地区存在丰富的地下矿产和文物,那么此类风险就会极易发生,即通常该风险发生的概率为10%~30%,可以理解为频繁发生,风险的损失被定性为严重,同时风险等级被定为三级~四级。应对措施通常采取回避或自担风险。如果国家允许压覆,那么采取的措施可以使风险自担,可以根据被压覆的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采取经济赔偿的手段解决。

4结语

第3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应急避险技能;强化教育

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人身事故伤害、校园暴力事件等,应急避险技能教育已经得到国家、社会、学校的广泛关注。将应急避险技能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并不断强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面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进行有效的自救和互救行为,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1 应急避险技能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1 概念

人的一生中会处于多种不同的环境,既包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也包括地震、火灾、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环境,当然也有车祸、食物中毒等人为灾害环境。为了生存,人们要具备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而体育教学成为传授、学习、培养这种能力的最佳选择。强化体育教学中应急避险技能教育,不仅能够系统的向学生传授正确有效的应急避险知识和技能,同时通过考试要求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传授内容,在紧急的情况中使应急避险技能充分发挥作用。

应急避险技能是指人体在遇到紧急情况或环境突然发生恶劣变化时,能够根据自身已积累的应急避险相关知识和技能训练,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自救,使灾害对自身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事发突然并且能够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的事件,称之为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又可以被分为公众类突发事件和职业类突发事件:公众类突发事件是指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职业类突发事件是指从事某一类职业的人可能容易遇到的突发事件。强化体育教学中应急避险技能教育主要是针对公众类突发事件。根据以上情况,应急避险技能可以分为公共类应急避险技能和个体类应急避险技能:公共类应急避险技能是指应对公众类突发事件的技术和能力;个体类应急避险技能是指应对职业类突发事件的技术和能力。

1.2 构成要素

应急避险技能的构成要素包括:1)应急知识,即遇到突发事件时所具备的知识,既包括对突发事件的了解,也包括基本的应对措施和方法。例如,当地震发生时,要具备对地震特征及自身所处环境的了解,根据应急知识的积累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自救或是救助他人。2)身体素质,即身体的健康,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往往会使人体处于较为危险的环境状况,实施自救或互救行动会极大地消耗人体的能量,这就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基础。3)运动能力,即走、跑、跳等的能力。如前文所说,突发事件会极大地消耗人体的能量,同时需要不断的进行挖、爬、跑、负重前进等能力,所以具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对于应对突发事件至关重要。4)应急技能,即面对突发事件时进行有效自救或互救的技术和能力。5)心理素质,简而言之就是面对突发事件时要尽量保持冷静,勇敢的战胜困难。

2 强化体育教学中应急避险技能教育的必要性

2.1 现实需要

现代社会,灾害频发,尤其是不可预防和抗拒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2005年6月,黑龙江省宁安市发生洪灾,死亡106人,其中学生102人;2008年1月10日,我国发生特大冰雪灾害,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损失严重;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八万七千五百余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2008年6月中旬以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部分地区遭受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因灾死亡164人,失踪68人,紧急转移安置187.3万人,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73.9亿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等等,这些例子还有很多。

面对频发的灾害,强化体育教学中应急避险技能教育迫在眉睫,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学生们都进行过有效的应急避险技能教育,掌握了相关灾害的必要知识以及基本的应对技能,那么在上述灾害发生时相信能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现有的应急避险技能教育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有关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相关安全管理办法,但是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局限于形式,往往只是在所谓的“安全日”或者“纪念日”进行一些相关活动,难以使学生真正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不能够起到有效、长远的作用。

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应急避险技能教育的学习内容和课程,但是大多局限于简单的课堂传授。如果想要真正的掌握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关键在于有效的训练。只有在模拟的实战状况中,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应急避险的知识和技能,实现教育目的。

3 强化体育教学中应急避险技能教育的可行性

体育教学与应急避险技能教育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二者都是通过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不仅能够增强体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实现教学目的。所以,强化体育教学中应急避险技能教育具有强大的优势。

首先,体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体育教学中会涉及到跑、跳、攀爬、游泳、负重训练等内容,而在应急避险技能教育中同样会涉及到这些内容。二者的区别就是进行这些活动的环境不同,前者是在体育场馆中,而后者是在突发事件发生的自然环境中。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训练能够帮助学生熟悉、了解、适应技能,以便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熟练的运用。其次,体育教学的形式更加灵活,可以将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训练相结合。例如,进行某项应急避险技能的教育时,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对某一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和应对措施有初步的了解,再将学生带出教室,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践训练,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在日后的突发环境中真正发挥作用。再次,体育教师的素质更适合进行应急避险技能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教师相比,体育教师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传授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因为体育教学就是遵循这样的教学步骤。而且对于实践训练,体育教师也具有更好的指导经验和能力,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面对学生实践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体育教学是伴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必修课程,能够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进行适合的应急避险技能教育,而且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参考文献:

[1] 邓若锋. 从关注生命到生命体验——从汶川大地震来反思学校体育教学[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7):41-43.

[2] 王强,闵彬彬.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

[3] 靳春菊. 学校体育应加强对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培养[J]. 体育教学,2009(9).

[4] 但艳芳. 体育教育:生命教育的本源回归[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 (1):79-81.

作者简介:

蔡继云 河北联合大学 讲师

第4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设计过程;问题;措施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现如今采用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已经无法满足建筑结构的多元化需求,钢结构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结构之一,不仅能够弥补传统混凝土结构的种种弊端,还具有结构构件较轻、施工周期较短、布置灵活方便等优势,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下面具体就钢结构设计方面的常见问题及其应对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案例: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一期2×600MW机组脱硝改造工程。

此钢支架是为支撑脱硝反应器的。脱硝反应器本体加催化剂总重1000吨左右。为了和电厂锅炉烟道配合,反应器本体放在高度38.6米。支架总高度52.6米。在17米高度支撑通往除尘器的烟道。此种荷载大、高度高的支架如果不合理设置垂直支撑和水平支撑,梁、柱会很大而且整体稳定性也会有问题,用钢量更是大。还有在材料选择中也须根据荷载和高度、风载及地震烈度做合理选择。支撑因为受稳定性控制,选Q235的材料合理。梁、柱由于荷载大高度高,如果用Q235材料钢材用量很大,反而会增加自重。这样会引起一系列恶性循环。比如会增加土建费用、增加制作成本和安装成本、增加起吊重量、构件大增加安装难度等等。但是如果选择过于高强的钢材也会存在不合理因素。比如构件断面小了虽然满足强度要求了但又不满足规范长细比要求,影响结构稳定性,所以要加大截面。这样材料的高强性能得不到充分利用也是一种设计不合理的表现。

1.钢结构设计过程

1)判别是否适合钢结构。在做设计时要结合钢结构的特点以及工程造价,看项目工程是否适合钢结构。钢结构通常用于高层、大跨度、体型复杂、荷载或吊车起重量大、有较大振动、高温车间、密封性要求高、要求能活动或经常装拆的结构。

2)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钢结构通常有框架、平面(桁)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型式。结构选型时,针对不同建筑的特点,选择合理经济的结构方式。结构的布置要根据体系特征、荷载分布情况及性质等综合考虑。一般的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的影响范围,使其以最直接的线路传递到基础。

3)截面的选择。结构布置完成后,需对构件截面作初步估算。主要是梁柱和支撑等的断面形状与尺寸的假设预定。钢梁可选择槽钢、轧制或焊接H型钢截面等。

4)结构分析。结构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简单结构通过手算进行分析;典型结构可查力学手册之类的工具书直接获得内力和变形;复杂结构才需要建模运行程序并做详细的结构分析。

5)构件设计。材料是构件设计的基础,材料的选择对于构件设计非常重要。比较常用的是Q235和Q345,通常主结构使用单一钢种以便于工程管理,经济考虑,也可以选择不同强度钢材的组合截面,当强度起控制作用时,可选择Q345,刚度控制时,宜使用Q235。

6)节点设计。节点设计师钢结构设计的重点,在结构分析前,就应该对节点的形式有充分思考与确定,按传力的特性不同,节点分刚接,铰接和半刚接。

7)防锈蚀与防火。钢结构因其自身的特点对锈蚀和高温(火焰)具有敏感性,因此对于周围环境存在这两种情况的时候,必须做好钢结构的防锈蚀与防火。

8)图纸编制。①图纸的编制是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在设计图中,对于设计依据、荷载资料、技术数据、材料选用及材质要求、设计要求等均应表示清楚,以利于施工详图的顺利编制,并能正确体现设计的意图。②施工详图。深度须能满足车间直接制造加工,不完全相同的另构件单元须单独绘制表达,并应附有详的材料表。

2.盲目照搬国外钢结构设计方案

许多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虽然多采用的是国外优秀设计方案,但由于钢结构设计人员在制定结构设计方案时不够科学,用钢量过大,因而导致钢材用量过大,脱离了实际钢结构工程的成本控制目标和建设实际,没有做到与实际工程项目的积极适应。此外,对于国外设计师而言,由于其对我国的地震及风荷载等许多实际情况并未深入了解,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设计过程中的许多方面不合理。

应对措施:应当对我国的地震及风荷载等各方面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和掌握,在进行钢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以我国具体情况为依据,对设计进行不断完善,优化抗震设计,确保维持原建筑地质风貌的同时,减少钢材料的使用量,从而实现成本的大幅降低。

3.设计过程中未对施工荷载及可行性进行充分考虑

对于许多钢结构设计人员而言,由于其多数终日埋首于办公室中,并未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参与钢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因此导致许多设计人员并不了解钢结构的具体施工过程,对现场施工荷载等考虑得不全面甚至遗漏,而导致设计数据不准确甚至是错误,与实际需要相差较大,埋下了结构上的安全隐患,同时设计出来的施工图可行性也较差,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导致施工造价的大幅度提高。

应对措施:对于设计相关人员而言,应深入到钢结构具体施工过程中,这样才能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了然于胸,设计过程中也才能够有效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确保结构构件的可靠性及施工的可行性。

4.设计过于保守或超前

由于我国钢结构设计的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因此钢结构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仍然存在很多亟待改善的环节。很多钢结构设计人员由于缺乏设计经验,因而导致设计过程中不恰当地进行设计标准的提高,或任意进行所设计安全等级的降低,导致在钢结构设计时或太过保守,或过于超前。这些都不利于钢结构的设计以及结构的整体可靠性。

应对措施:必须注意定期进行相关设计技术水平的培训,及时掌握新规范、新标准和新的结构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尤其是对复杂钢结构的设计,必须深刻理解规范规程中的设计参数及其安全等级要求,以便从根本上确保结构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5.钢结构设计深度远远不够

许多单位的钢结构的设计者水平相对较低,所承接项目的设计人员多数是刚毕业缺乏实践经验的新手,因此导致设计过程中一味照搬程序,忽视了关键节点的设计和校核,所设计的构件布置图往往仅为一些单一的线条图,忽视了十分重要的“节点设计”,只简单地采用一律全焊接节点,对于节点形式及构造是否合理、应力计算是否符合要求欠缺考虑,甚至掌握不清,造成安全隐患。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因而导致给加工厂的施工图设计要求不够明确,最终往往会导致较为严重的质量事故发生。

应对措施:严格规范钢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程序及计算内容,提高所设计项目施工图应具备足够的计算深度要求,细化关键节点设计,对于设计深度不够的不予审核发图,落实各部门的设计职责及设计人的责任制,从源头上狠抓设计深度的要求。

6.项目层层转包导致钢结构质量的大幅下降

由于钢结构的设计项目经过了层层的转包,各设计院设计任务繁重,钢结构部分,不仅设计困难,但且费时费力,收费却较低,因此很多设计人员不愿进行此方面设计任务的承接。有些人员对于钢结构设计而言经验相对较少,且设计市场较为混乱,因此会转包给市场其他无资质设计部门,因此导致不少因钢结构设计质量不足而出现的多起倒塌事故的发生。

应对措施:相关部门应对钢结构设计项目给予足够的重视,应对市场进行进一步的规范,严格资质的管理工作,杜绝钢结构设计项目的层层转包,同时,应加大钢结构的设计投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从而确保钢结构的设计质量。

第5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病险水库;地质病害;应对措施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尤其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修建了大批水库,为促进我国的水利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长期的运行中,这些原先修建的水库都逐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害险情,不但影响了水库的正常运行,也给水库下游的居民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其中,有很多水库的病害都是因为工程地质的原因而引起的,因此加强对病险水库的地质病害分析,并积极探讨其应对措施就显得很有必要且迫在眉睫。

1.病险水库的常见地质病害

在对多个病险水库的工程地质病害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这些水库的建设施工过程中,都没有对当地的水文地质进行严格仔细的勘查,并积极做好相应的加固防护措施,这才使得这些水库在长期的运行中逐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质病害。具体来讲,在这些病险水库的地质病害中,最常见的就是坝基渗漏、坝基稳定较差、边坡失稳以及坝体填筑质量较差等四个方面。

1.1坝基渗漏

坝基渗漏几乎是每个病险水库都存在的主要病害现象,也是最难治理的一种水库地质病害。其一般都表现为覆盖层渗漏、裂隙性岩体渗漏、断层破碎带渗漏和岩溶渗漏等几种渗漏形式。其中,覆盖层渗漏主要是指在砂砾石层在长期的水流冲击下,砾石逐渐被冲击成小石块,使得覆盖层的渗透系数降低,渗漏现象变得更加严重。虽然在水库大坝的下游坡脚处设置一定的排水棱体或减压井,也不能防治渗漏现象。当渗流条件进一步恶化时,还可能导致坝基发生变形现象,影响力极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覆盖层渗漏是因为大坝两岸位于残破积砾质土层上,在心墙的修建施工中没有做好清理基础的工作,使得一部分心墙建立在砾质土层上,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引起水库大坝坝基的渗漏;裂隙性岩体渗漏则主要是发生在坝基种类为砂岩、板岩或者片麻岩的水库大坝中,多为分散性渗漏;断层破碎带渗漏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坝基渗漏现象,一般为集中渗漏;岩溶渗漏也是一种渗漏量较大的渗漏现象,其主要是沿着岩溶管道进行渗漏,虽然不会给水库大坝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却极大的降低了水库的运行效益。

1.2坝基稳定性较差

在山区中建立的土石坝水库一般不会因存在地质问题而导致坝基稳定差的现象,但在平原地区的土石坝水库则很有可能因为坝基中的高压缩性土被外力作用发生压缩而导致坝基稳定性较差。另外,一些病险水库则是因为在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抗震因素而引起的,抗震设计标准较低,使得大坝坝基会因为地震而塌陷,给下游居民带来严重威胁。还有一种影响坝基稳定性的因素是湿陷性变形而引起的。即在施工中坝基存在湿陷性土层但却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使得水库在运行中因湿陷性土层塌陷而造成坝基失稳。

1.3边坡失稳

边坡失稳也是水库地质病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水库的修建中,通常会在坝体的两岸修建一定的边坡,但若在施工中没有正确合理的处理好这些边坡,就会使水库坝体边坡在洪水的冲击下逐渐失稳,严重影响到水库的正常泄洪。

1.4坝体填筑质量较差

在很多水库的大坝修建中,都是采用土石坝这种经济实用的坝体形式,但在土石坝的填筑材料选择中,若所选填筑材料存在问题,就不能保证坝体的填筑质量,自然也无法保证水库后期的运行质量。另外,若在坝体填筑施工中存在施工质量问题,也会使坝体的填筑质量较差。所表现出的险情主要有:浸润线及出逸点高;下游坡散浸、渗水;坝顶或坝坡裂缝、变形甚至滑动等。

2.病险水库地质病害的应对措施

针对大型水库涵盖水利枢纽应进行详尽的工程地质勘察,据此作出应对措施。而小型水库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类比采用其他的工程措施。以下笔者就以小型水库为例,重点介绍小型病险水库加固常用的黏土冲抓防渗墙、射水造墙、高喷灌浆防渗墙、帷幕灌浆等加固措施。

2.1射水法造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技术

射水法是近10年来才发展的一种工法,用于中小型水库主、副坝的坝身、坝基防渗。射水法造地下连续塑性混凝土垂直防渗墙原理是利用泥浆水高速射流的冲击力破坏砂、土层结构,水砂土混合将泥砂带出地面,同时,利用卷扬机操纵成型器上下反复冲击,形成断面为矩形的槽孔,并实行泥浆固壁,在己建槽孔直接浇筑塑混凝土,采用常规的水下混凝土导管浇筑法,建成塑性混凝土单板墙。

2.2高压喷浆成墙防渗工程

高压喷浆成墙防渗工程,是以高压喷射流直接冲击破坏土体,浆液与土以置换凝结为固体的高压喷射注浆法来建造防渗墙。最大墙深40m,该法在堤防工程中己广泛应用,在水库加固中主要用于涵闸基础防渗处理,在冲抓套井和冲击成槽防渗墙等因塌方和坝体石块多难以成槽时改用高喷防渗,虽价较高,但该法适用范围广,故经常采用。高喷灌浆是利用射流作用的切割搅动堤基以改变其结构与组成,同时灌入水泥浆或混合浆形成凝结体的一种防渗加固堤坝的方法。高喷分旋喷、定喷、摆喷3种,其中旋喷形成圆柱形防渗墙,常用于处理建筑物基础。摆喷形成哑铃状防渗墙,对坝体填料适应性较强,定喷形成薄壁墙,仅用于粉土和砂土堤坝。

2.3冲抓钻套井回填黏土心墙

要求加固工程附近有较好的黏性土,工程开工前应对料场进行查勘,并取样做击实试验和土料抗渗性能试验,满足设计要求后(土料压实度

2.4帷幕灌浆

在闸坝的岩石或砂砾石地基中采用灌浆建造防渗帷幕的工程。帷幕顶部与混凝土闸底板或坝体连接,底部深入相对不透水岩层一定深度,以阻止或减少地基中地下水的渗透;与位于其下游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还可降低渗透水流对闸坝的扬压力。

3.结语

总之,在当前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对病险水库的地质病害防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小型水库来讲,其在修建时大都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水文地质考查并作出相应处理措施,因而出现的地质病害程度更严重。在实际的除险加固施工中,需要按照实际的水库病情现状进行合理设计,选择最佳应对措施方案,保证水库除险加固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边坡失稳风险;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风险应对

1 引言

边坡失稳风险危害巨大,特别是对工程的稳定以及交通运输、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威胁[1]。我国近年来工程建设发展势头迅猛,但是由于建设单位良莠不齐,建设中或后期运营中常常发生失稳事故,边坡稳定性问题成为我国近年来热点、难点问题之一。利用科学的方法对边坡失稳风险进行评价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可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及高校对岩土工程风险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边坡失稳风险涉猎甚少。本文结合重庆市某铁路边坡工程实践,利用层次分析法(AHP)[2]对边坡失稳风险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应对措施,有效的保证了该工程的顺利完工。

2 边坡失稳风险管理

根据铁路隧道风险管理相关规范及经验可知,边坡工程失稳风险管理流程应包括风险计划、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阶段[3]。首先,风险计划阶段包括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和确定管理目标、准则两部分工作,是实行风险管理工作的前提。其次,风险评估阶段的工作包括:建立风险评价体系、确定体系相对权重、指标一致性检验、评价主要风险源;最后,风险控制阶段是对风险进行处置、监控的过程,需根据风险接收准则对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使失稳风险始终处于可接受程度。

3 工程概况

重庆某铁路边坡工程位于重庆某新建铁路DK15+350段,边坡标高945~1005m,呈鼻梁状凸形坡地貌。边坡平面形态呈上窄下宽的长条状,纵长115m,前缘横宽82m,后缘横宽10m,边坡分布面积4.9×,软弱面最大埋深10~15m,体积4.0×,路基边坡坡高大于4m。该边坡土体结构松散,粘结力小,透水能力强,岩相复杂而多变,该处地表水及山坡上方地下水补给较丰富。由于该边坡土质主要由泥岩、砂岩块、碎石、角砾、砂及粉质粘土等不同时期、不同成因的堆积物质交错重叠而成,且这些物质在很短距离内先后出现并相互交错,从而导致剖面上不同土层间渗水性、富水性差异,造成可能滑动面复杂,失稳风险较大。

4 风险评价

4.1 建立边坡失稳风险指标体系

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就是建立可靠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应具有系统、科学、客观与可操作等特点。通过对同类工程事故的大量统计与分析,并对已有成果进行广泛调研,建立了以边坡失稳为目标风险的评价体系(表1)。

表1边坡失稳风险指标体系

逻辑层A 因素层B 相对权重 整体权重 排序

地质

地貌

(0.320) 围岩特性 0.543 0.174 2

节理裂隙 0.067 0.021 10

地下水 0.214 0.068 4

边坡高度 0.034 0.011 12

坡度 0.142 0.045 6

自然

环境

(0.122) 降水量 0.555 0.068 5

河流 0.109 0.013 11

山洪爆发 0.229 0.028 9

泥石流 0.072 0.009 13

地震 0.035 0.004 14

其他

因素

(0.558) 工程施工质量 0.654 0.365 1

周边附加荷载 0.077 0.043 7

周边施工影响 0.192 0.107 3

植被覆盖率 0.077 0.043 8

4.2 构造判断矩阵

针对建立的指标体系,组织熟悉该工程的专家、学者、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等组成评审团,利用专家调查法或头脑风暴法对指标体系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出一系列判断矩阵。例如对逻辑层的地质地貌、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建立的判断矩阵A为:

同理,可得到因素层风险因素各自的判断矩阵B1、B2、B3。

4.3 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

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并归一化可得到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计算特征向量的方法包括特征根计算法、方根法、最小平方权法、和法等,本文均采用方根法来计算各个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计算公式如式1。

(1)

以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计算为例,先计算出各个权重值:

, , 。

即可得到相对权重向量 。同理可得因素层的相对权重向量WB1、WB2、WB3。最终权重计算结果及整体排序见表1。

4.4 一致性检验

在构建两两比较矩阵时,由于是利用专家经验来进行两两比较,因而不可能完全精确的识别各因素之间的相对关系,只能进行大概的估计,故构造出的判断矩阵必须进行相容性和误差分析,即一致性检验。

首先计算相容性指标 ,其中最大特征值 ,( 为矩阵 的第i个分量)。

再计算一致性比率 ,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是根据足够多个随机发生的样本矩阵计算的一致性指标的平均值,其值如表2所示。

表2平均一致性指标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R.I. 0 0 0.58 0.90 1.12 1.24

矩阵如具有比较满意的一致性则需一致性指标C.R.

5 风险控制措施

从表1可以看出,可能引发边坡失稳风险的主要因素(前5位)顺次是:边坡工程施工质量、边坡地段地层岩性、周边近接施工的影响、地下水的影响、降雨的影响。针对以上风险源,主要采取的具体风险应对措施为:

(1)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一丝不苟做好施工中每一环节工作,建设各方协同配合监督施工全过程。

(2)刷坡。由于该路段表层土体结构松散,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出岩性对边坡失稳的影响极大,故应采用刷破的方法清除坡面危岩、严重风化破碎表层及不稳定部分,清除影响边坡及边沟的坡脚坍塌堆积物、风化剥落碎屑物等,其目的在于调整边坡表层土质结构, 增强边坡自稳能力。

(3)截排水。边坡修建地区降雨量大,不远处又有河流影响,且评价结果显示出水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大,故应采取合理的截排水措施。工程中在边坡顶设截水沟,底宽0.6米,深0.4米。坡面每隔1~2米上下左右交错设置0.1×0.15米矩形泄水孔。最下一排泄水孔高出路肩0.3米,路基两侧设矩形侧沟,底宽0.6米,深1.0米,两侧留1.0米宽侧沟平台。侧沟外侧沿线路纵向设φ100mm塑料盲沟管,每隔10米设一根长1米的φ100mm塑料盲沟管插入侧沟泄水孔向沟内排水。

另外,还应制定较为可靠的边坡防护措施,工程中为了防止后期边坡开挖后表层加速风化,产生剥落、零星坠石等现象,采用水泥砂浆封面、护面,部分段落施作支护墙,既可防护坡面,又能起支撑作用。由于重庆地区夏季多雨,易爆发山洪,施工最好安排在旱季进行,以保障施工进度和质量。

6 结论

第7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会谈结束后,王儒林书记就松原地震的灾后恢复、长吉图开发开放、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改革与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相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全力抗震救灾,强对灾害预警

记 者:王书记,全国人民都在牵挂着松原地震灾区。请问,松原的灾情现状、灾后安置进展如何?

王儒林:近一个多月来,松原地区接连发生了多次较为强烈的地震灾害,给当地民众的人身安全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影响。省委、省政府对松原发生的地震灾害一直高度重视。反复要求各方面相关领导、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松原市委、市政府,震区当地县委、县政府各级干部及时开展现场救灾指挥,做好灾后安置工作。

我们正在妥善安排好灾区群众的生活,特别要保证棉帐篷、食品、饮用水、取暖设备等救灾物资及时充足供应。尽最大努力让灾区群众有温暖住处、有热饭、有热水,有病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地方政府也在尽快解决好灾区粮食收储、房屋维修、恢复重建等各方面问题,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井然、社会稳定。

记 者:松原地震的情况较为特殊,近几十天里,大小余震接连不断。这不仅给当地群众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也给灾后安置工作造成了不良影响。请问,针对这个情况,省委、省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

王儒林:从地震灾区目前情况来看,地震序列呈现出复杂性和危险性,近来仅监测到的5级以上较强地震就多达5次以上。未来全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省地震局集中力量,深入实际进行现场研究,力求能够科学有效、准确及时地捕捉到信息、作出预报。并且请国内最好的地震专家来我省参加专题研判会商,力求在现有科技条件下,把研判预报做到更好,进一步加强对地震灾害的分析研判和预测预警。

我们的救灾工作原则是,切实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完善严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保证各项预案、措施落到实处。要全力做好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工作。要继续排查核清人员、房屋、财产等各方面损失情况,对灾区房屋逐户进行安全鉴定,防止发生次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妥善安排与抗震相关的各项工作,对全省各项安全生产要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特别是城市危房、重点设施和重点部位,要逐一排查隐患,制定完善的应对措施。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要继续密切关注震情灾情,及时、客观、准确地向社会信息。要积极宣传各有关方面的抗震救灾工作,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宣传普及抗震自救防灾相关科学知识。

全面加快长吉图区域的开发开放

记 者:前不久,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在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立珲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您认为此举对长吉图区域开发具有怎样的意义?

王儒林:建立珲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这将助推长吉图区域开发,强化图们江区域国际科技合作,带动吉林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扩大我国与俄、韩等国技术交流与合作,搭建珲春示范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多方交流平台起到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将为建立起具有长吉图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提供重要的支持。

记 者:谈到科技创新,吉林省是如何搭建科技创新体系的呢?

王儒林:吉林省将逐步建立起具有长吉图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起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重点、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加速技术转移和要素流动为重点,市场化、网络化、专精化兼备的中介服务体系;以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加强区域协作为重点的区域创新体系。集聚各类创新要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产业和企业。

记 者:“长吉图”开发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四年了。这一战略的实施对吉林省的全面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王儒林:“长吉图”战略实施以来,我们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要求,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和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培育形成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主要针对我省的“国字号”战略,是吉林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机遇,也是吉林进入改革开放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无论从国家安全、地缘政治考量,还是从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实现全面振兴出发,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都有着十分重大的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是把长吉图产业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发展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业层次,增强我省产业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区域的核心竞争力。要着力做大做强支柱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促进产业集聚。二是在推动城镇化发展上实现更大突破,深入研究窗口、前沿、腹地联动的措施办法,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格局。三是在加快通道建设上实现更大突破,努力把长吉图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物流通道枢纽。四是在加强区域合作上实现更大突破,推动区域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五是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更大突破,把“先行先试”这个最大政策用好、用足、用活,积极推进长吉图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全省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才是吉林的根本出路

记 者: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的变化有目共睹,但老工业基地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吉林省将如何围绕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各项改革?

王儒林:当前,吉林正处在振兴发展的爬坡期、结构调整的攻坚期、社会建设的转型期、积蓄后劲的关键期,无论是调结构、扩总量,还是转方式、促发展,最现实的选择、最强大的动力、最有力的保障、最根本的出路就是改革。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初步梳理出85个问题。

具体工作中,要统筹考虑,全面推动,着手突出抓好三个方面工作:对中央有明确部署、实践当中条件成熟的,抓紧制定出台吉林省负面清单管理意见、清理规范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意见等16个方面改革的相关政策意见,全力抓好落实;对开展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开展地方与科研单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等12个方面事项,要在一些地方先抓试点,在积累总结经验基础上,再向面上逐步推广;对中央已明确提出方向的要积极探索。我们还要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把各项改革举措研究好、谋划好、落实好。

记 者:刚刚结束的吉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五大发展”,请您谈谈这“五大发展”的提出缘由和内在关系。

王儒林:对于吉林省来说,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就是毫不动摇地推动发展。但这个发展不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注重质量效益、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为此,我们明确提出,要着力推动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的新突破。这“五大发展”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科学发展在吉林的具体体现,是“既长骨头又长肉”的发展。

改善民生是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

记 者:您多次强调“我们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请您谈谈吉林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认识和做法。

王儒林: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落实到工作的每个环节,无论面临什么困难、无论需要付出多大努力,都要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围绕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我们重点谋划了富民工程、就业创业工程、“暖房子”工程、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城市畅通工程、大气污染治理工程、住房保障工程、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工程、城乡教育普惠工程、特困群体救助工程、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传染病防治工程、城乡居民文化工程、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十五大民生工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记 者:目前看,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作为农业大省,吉林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将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

王儒林:“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吉林的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传统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及各种利益关系进行重大调整。一要明确“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二要完善“两项权利”,即完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权利、完善和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三要积极构建“三个市场”,即规范运行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市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四要积极推动“四个集中”,即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空心村屯向规划新村集中、农村剩余人口向城镇集中,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五要积极建设“五个体系”,即城乡一体基础设施体系、城乡均衡发展教育体系、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8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比较重要,能够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明确企业所处在的位置,通过分析所在的环境(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来制定应对的策略,把握企业的走向,决策更加科学,从而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发展。在决策过程中,同样要根据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环境,对出现的风险及时识别和应对。

油服公司作为服务商,为油公司即作业方提供油田服务,处于作业施工第一线。作为石油勘探前期的排头兵,遇到的风险较早。因此更加需要建立风险防范和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并积极主动的对经营中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在实际操作中找到适合自己公司的风险应对模式,从而降低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减少风险对于成本的影响,并获取利润和生存发展的空间。

我们在实际的风险分析中,可以应用战略管理中的SLEPT模型,即社会、法律、经济、政治和技术这几类主要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模型给我们指引了分析的方向和思路。

二、具体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因素

(一)政治环境

厄瓜多尔党派较多,2017年2月份,将举行总统选举,反对党同样参选,不同政党政见不同,经济政策也会有变更,国家政策变动预期和政治稳定性将影响公司的经营。一些拉美国家实行过能源国有化政策,而厄瓜多尔也曾经修改石油法,将石油资源的超额利润税99%收归政府,这些变动极大影响了投资,带来不确定性。

(二)法律环境

厄瓜多尔税法、劳工法等法律政策变动每年都比较频繁,有的具有突然性。例如:2015年3月起实施特别关?政策,按照清关进口的原料和设备种类不同,征收5-45%的附加关税。

2016年4月底,政府以759号法令颁布了税法变更:增值税由12%增加到14%;2016年单独额外征收的3%利润税,及0.5%的外国股东权益税,以上增大了油服公司的作业成本。另外,对“中厄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的协定”(2015年1月1日起执行)其中适用的金额和免税条件增加了限制。

(三)债务资信问题

厄瓜多尔石油公司(PETROAMAZONAS EP)作为国有企业,投资预算均来自政府预算拨款。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长期处于低位,以石油经济为支柱产业的厄瓜多尔,财政收入减少,而其油质密度大含硫高,价格更低。长期处于亏本产油的状态下,政府的财政缺口日益加大。2016年4月份,厄瓜多尔西部7.8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毁损和经济损失。支持西部灾区灾后重建,国家预算更加不足。

为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服务的油服公司,其应收款项的回收更加困难。回收期的延长使公司的流动资金和经营受到影响。

三、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需要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予以重视,细化应对措施。

(1)对于政治环境和国家政策的变动,需要积极关注新闻媒体、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消息等,分析对公司经营可能的影响。对于法律政策变动,需要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等咨询机构保持沟通,及时掌握信息,了解变动后的规定和程序。

第9篇:地震应对措施范文

[关键词]滑坡;陆路运输;防护

[中图分类号]U416.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9-0029-03

近年来,关于泥石流、地震、海啸的话题多了起来。有人说地球愤怒了,还有人说大自然在惩罚人类,更有甚者说是人类末日到来的预兆,而笔者认为这是自然规律作用的结果,有果必有因。除了上述列举的自然灾害外,还有一种也不能不重视,那就是滑坡。何谓滑坡呢?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滑坡与泥石流的区别在于破坏性强度,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它饱含泥沙、石块甚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滑坡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滑坡对乡村最主要的危害是摧毁农田、房舍、伤害人畜、毁坏森林、道路以及农业机械设施和水利水电设施等,有时甚至给乡村造成毁灭性灾害。位于城镇的滑坡常常砸埋房屋,伤亡人畜,毁坏田地,摧毁工厂、学校、机关单位等,并毁坏各种设施,造成停电、停水、停工,有时甚至毁灭整个城镇。发生在工矿区的滑坡,可摧毁矿山设施,伤亡职工,毁坏厂房,使矿山停工停产,常常造成重大损失。滑坡对陆路运输线的负面影响特别大,如在公路线和铁路线上出现的滑落泥沙和石块,阻碍了正常的交通运输,容易滋生陆路运输交通事故。所以,研究滑坡对陆路运输线的影响及防护策略,有利于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使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

1 滑坡的产生及其对陆路运输线的影响

按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和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划分为覆盖层滑坡,包括黏性土滑坡、黄土滑坡、碎石滑坡、风化壳滑坡;基岩滑坡,包括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特殊滑坡,包括融冻滑坡、陷落滑坡等。

1.1 滑坡的主要组成要素

滑坡体,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滑坡壁,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滑动面,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滑动带,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滑坡床,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滑坡舌,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滑坡台阶,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落台阶;滑坡周界,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滑坡鼓丘,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滑坡裂缝,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

以上滑坡诸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具有。

1.2 滑坡的产生条件

(1)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2)地质条件与地貌条件。①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来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黏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②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③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小于45°,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④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侵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3)地壳运动的内外力条件。降雨(尤其是连续降雨)、地震等对滑坡的影响很大。在现今地壳运动的地区多是滑坡多发区,主要的诱发因素还有融雪、海啸、风暴潮、冻融、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

(4)人类活动条件。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

1.3 滑坡对陆路运输线的影响

(1)阻碍了正常的交通运输。在经济社会,正常的交通运输是生命线,一旦运输线受阻,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2)容易滋生陆路运输交通事故。由于滑坡造成的运输交通事故很多,如2001年9月23日因山体滑坡四川都江堰发生特大交通事故,2006年7月5日210国道陕西省清涧段先后发生山体滑坡和交通肇事,2008年8月16日安徽省六安市山体滑坡半年无人清理最终导致交通事故,2010年5月23日K859次旅客列车行至江西省境内沪昆铁路线遭遇泥石流发生19人死亡的脱线事故等,所以滑坡严重影响着陆路运输线的畅通无阻,必须准确认识,采取应对措施加以解决。

2 陆路运输线上避免出现滑坡的策略

考虑地质因素、地形因素、自然规律、人类活动和预防意识。

2.1 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

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因素等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的地区,坡度大于25°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如中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生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

2.2 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1)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有:①水平钻孔疏干;②垂直孔排水;③竖井抽水;④隧洞疏干;⑤支撑盲沟。

(2)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①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②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2.3 应对措施

当遇滑坡发生时,至少应当做到如下几点。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都是很危险的。当遇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如1983年3月7日发生在甘肃省东乡县的著名的高速黄土滑坡――洒勒山滑坡中的幸存者就是在滑坡发生时,紧抱住滑坡体上的一棵大树而获救。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如群测群防站或县、市、地区及省政府,均设有“国土资源局”。该机构应责无旁贷地担当此项责任,并立即组织有关政府、单位、部队、专家及当地群众参加抢险救灾活动。

(3)政府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或计划),迅速组织群众撤离危险区及可能的影响区。并通知邻近的河谷、山沟中的人们做好撤离准备,密切注视灾情的漫延和转化。如滑坡常在暴雨、洪水中转化为泥石流灾害(即次生灾害)。注意因滑坡可能危害到的某些生命线工程(如水库、干线铁路、干线公路、发电厂、通信设备、干线渠道等)所引发的次生灾害或第三次灾害的发生,如火灾、洪水等。注意调查滑坡是否有间歇性活动特点,尽可能确定其再次活动的可能性和时间。如果必要的话(需经有关专家或科技人员论证),应迅速设立观测点(站)或观测网,密切注视其变化动态,“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4)防治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①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A.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或将滑坡区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B.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区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C.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②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A.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B.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长廊、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③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5)勘察工作人员的准确认识和制定应对措施。此外,勘察工作人员对辖区地质环境(即岩层倾向与库岸坡倾向一致)准确认识、对坡体和水库蓄水等的作用和影响准确认识、对连续急降雨可能诱发滑坡灾害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措施等。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总之,认清自然规律,提高预防意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驱弊为利,滑坡灾害是可以避免的,一个健康有序的陆路运输线是可能的。

参考文献:

[1]林民勇,谷鸿飞.大嶂山北坡滑坡成因初探[J].冶金地质动态,1999(1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