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会计毕业实习目的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毕业实习目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毕业实习目的

第1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会计实践性教学是指通过会计模拟实验或到单位实习等手段,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教学形式。目标是使学生体验会计工作环境,从中得到技能的培养和对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能动性,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会计实践性教学包括课内实验教学、模拟综合实训、校外专业实习、撰写论文等,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会计系的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作者认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可从以下几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着手。

一、课内实验教学

课内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教师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并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课内实验教学是实践和理论联系最紧的交汇点,这一环节是实践教学的开始,也是实践教学的关键一环。

在课内实验阶段应大力提倡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围绕某教学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并通过课堂讨论等学生主动参与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实际动手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案例教学又能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发散式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案例教学应融入各专业课的学习中,一般在会计实务操作的有关理论、程序内容结束,都应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财务案例。例如在成本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可结合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穿插企业的案例,使学生理解方法的实际运用,并了解企业的成本管理状况。

二、模拟综合实训

会计模拟综合实训是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下,运用会计实务的操作方法对虚拟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将教与学、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学生不但能获得对会计学的感性认识,还能从中掌握会计人员进行实际操作的技巧。模拟综合实训是建立在掌握基本理论方法之上的技能训练,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的,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模拟综合实训包括会计综合业务实训、会计软件应用实训、成本会计业务训练、公司理财技能训练、管理会计业务训练、审计业务训练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起提示作用,向学生介绍模拟实习的目的、要求和任务,解说实习的操作过程。

为了较好的开展会计模拟综合实训,应该在校内建立会计的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的硬件构建要尽量做到仿真,包括实验室的布局、实验数据贴近实际。应建立以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为基础的核算体系,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审计等实务流程。同时软件建设要尽量做到突出会计流程中各岗位操作要领与技巧,而不是企业财务软件的流程演示。使学生在模拟实验过程中,如同置身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达到巩固理论知识,锻炼实战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校外专业实习

校外专业实习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企业单位参加会计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专业实习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税收等诸方面的业务,实习目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锻炼和培养。具体做法是由学校统一制订实纲和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持学校介绍信联系实习单位,完成大纲要求的实习任务,回校后提交有关实习材料及实习报告,由学校组织统一考核确定成绩。为了保证校外专业实习的质量,高校应挖掘潜力,广泛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企业相关人员担任实习导师,全程督导学生的实习过程,保障实习效果。

我校会计系安排了三次校外专业实习,分别在第一、二、三学年后的小学期进行,由于不同阶段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程度不同,对各阶段的实习要求也不一样。例如第一阶段学生刚初步接触了基础会计学知识,因此这一阶段的实习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实习单位组织形式、经营特点、生产规模等内容的基础上,侧重了解会计主体各个职能部门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第二阶段的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相关会计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了解会计理论与方法在实际工作单位的应用,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第三阶段的实习是在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要求学生通过实习对所学的专业课程有一个完整的实践认识,在实践中锻炼会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业务素质,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实践基础。

四、撰写论文

第2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会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应用型人才为主,但从近年会计专业就业市场看,用人单位需要的是理论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上岗适应能力快的毕业生,但实际上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把握水平差,尤其是对会计实务的动手能力较弱,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切实加强会计实践教学是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首要任务。

一、目前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理论及动手能力,各有关院校都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但是目前仍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目前虽然一些高校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但由于种种原因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理论与实践仍然存在相脱节的现象。如校内会计模拟实验虽然采取模拟仿真的形式,但由于存在实验材料的单一、实验方式的单调等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能持久,实验效果差。校外实习虽可以弥补校内模拟实验的不足,但由于实习单位接纳的学生数有限,校外实习安排较困难。即使已经进入实习单位,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少,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校分别设置了会计手工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在教学环节中,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却相互脱节。手工实验结果不能通过计算机得到进一步验证,二者的有机关联及相互印证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三)实验教学师资力量较弱

目前高校的会计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而且大多数高校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或形成制度,在时间上、组织上和经费上都没有相应的安排和保证,不可避免地出现教师脱离实践的现象。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会计实践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少,实验课时明显不足,实践环节系统性较差,缺乏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以校内外科研环节为高度,以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形式为手段,形成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体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下图:

(一)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组成。实验环节一般结合会计学专业课程教学进行,可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或于课程结束后进行。

1. 课程实验

会计学专业主要课程有《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和《审计学》等课程。每门课程都可以在教学中或教学后进行相关课程的实验,通过实验能够将每门课程理论知识应用于实务中,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基本动手能力的目的。

课程实验的实施可采取单项实验或整体实验两种形式。单项实验一般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的章节为实验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验。整体实验一般在课程结束后,以课程系统理论知识为实验单位进行较综合的实验,以强化对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在一门课程中可分别采取两种单独的实验方式,也可采取两种实验方式结合的形式。

比如在《初级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等单项实验,又可以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一整套关于企业账务处理流程的整体实验,让学生完成从建新账开始,到处理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会计业务。

又如在《成本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各种费用分配表的编制、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产品成本计算表的编制等单项实验,又可于课程结束后设计一套运用所学的成本计算方法,完成从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到产品成本计算的整体实验。

2. 课程设计

在《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管理会计学》等课程结束后可进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强调“知识点”的巩固和训练,强调“知识线”的贯通,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培养学生独立、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通过《财务管理学》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财务管理的知识要点,把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企业实务结合起来,强化理解理论知识,熟悉各种理财技巧和方法,对财务管理问题形成系统的认识。

3. 综合实验

综合实验一般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综合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针对企业全面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实验资料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实验;第三部分,根据前两部分实验资料进行审计实验。因此,综合试验的内容可涵盖《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多门会计专业课程。

综合实验可采取个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方式。个人实验要求每个学生各自单独完成全部模拟实验内容;分组实验是在实验时将学生分组,在每组中按照会计各岗位的分工情况,进行分岗位操作。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可根据实际灵活选择。

(二)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要求必须在校外进行,通过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验环节的不足,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进行真实的会计业务处理、财务管理和审计。实习环节主要分为认识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并结合实验环节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安排具体的实习时间。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认识或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式。

认识实习是在学生学完了《初级会计学》之后进行的,主要是了解企业的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主要方式是:首先参观企业生产工艺过程,请财务主管介绍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其次要求学生必须到企业动手实践。认识实习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规模;企业主要生产何种产品,主要生产过程怎样;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如何;企业采用何种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等。通过实习,使学生熟悉会计科目、记账凭证、账簿的使用方法,了解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和基本会计报表,为今后学习《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课程打下基础。

业务实习在学生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进行。学生在学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之后,基本已掌握了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实习,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会计程序、会计方法、会计准则,掌握各类型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方法。通常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各类型企业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中型工业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等内容,了解物资流转及资金周转情况,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财务核算特点,会计电算化应用情况。通过业务实习,学生应会设账、建账;会对大中型企业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会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基本报表;能够根据报表和相关数据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等。

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之前进行,往往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和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有目的的实习。可以分散方式将学生安排到企业、事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进行会计实习,主要实习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及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毕业实习的目的其一是结合毕业论文选题在实习中收集相关资料,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其二是学生可以根据将来的就业方向有选择的进行实习,既深入实习了某一领域也为将来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如果将来要到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那么毕业实习就可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如果就业单位已经确定,就可以到就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为毕业后即能上岗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可以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及审计工作的意义,进一步深化专业理论知识,熟悉现行会计、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科研环节

科研环节是对会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深化,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提升。通常可以通过诸如毕业论文写作、开展社会调研或实践、参加科研活动等方式进行。

毕业论文写作是考察会计专业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学专业各课程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就是理解课程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008年5月总书记在北京大学的重要讲话中,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向人民群众学习,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切实提高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今后走上社会、成就事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会计专业学生应进行必要的社会调研和实践。社会调研和实践活动能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了解专业动态,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增强对社会的认识能力。通过开展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素质和能力。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参加诸如“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的全国性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通过科研环节,学生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领域做更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新体系下会计实践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教学体系设计的目的,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注意将会计手工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紧密结合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必须改变会计手工实验和电算化实验相脱节的现象,使两者融为一体。具体做法有先后实验和平行实验两种。先后实验是首先做手工实验,然后再做电算化实验,即在手工实验核算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电算化实验。实验材料从原始凭证的输入、记账凭证的编制到登记账簿和生成会计报表都采用相同数据。平行实验是在手工实验的同时同步进行电算化实验。在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紧密结合下,学生不仅掌握了手工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同时熟悉了会计电算化软件操作的处理方法,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

(二)必须建立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会计实验教学对指导教师要求比较高,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必须加强会计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会计实验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解决实验师资问题,学校可以选择那些具备理论与实践素质要求的教师担任实验指导教师。同时,为实验教师创造有利条件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去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其实践工作经验。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有丰富经验的高级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等给教师做培训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三)必须注意将校外实习和科研环节落到实处

为了保证实习环节和科研环节的实践效果,必须建立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或实践教学单位,包括各类型企业、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彻底解决学生实习安排难的问题,使学生校外实习收到良好的效果。做好校外实习和科研环节的过程监控和实践成果的评定,使校外实践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玉荣. 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研究[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6).

[2] 杨火青.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实验体系初探[J]. 中国农业会计, 2007,(7).

[3] 田巧娣. 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财会月刊(综合),2007,(5).

[4] 胡克琼,杨侃. 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财会月刊(综合),2007,(10).

第3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一、实习的多元结构

这里所说的结构,是指构成实习整体的各个部分及其结合方式。究其内容,主要是由实纲、内容、形式和效果诸要素组成。其中大纲是统领,纲举目张。根据大纲,待定内容,决定形式。首先,根据财会专业特点认真地确定专业实纲和课程实纲,明确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专业实纲是对本专业学生通过实习,应达到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的总体要求。围绕这一总体要求,考虑应当安排哪些实习项目,这些项目由哪门课程承担,安排在哪一学期为好,具体达到什么要求。对这些问题,都应由简单到复杂,层次分明、合理衔接、讲求科学,选取最佳的配比关系。课程实纲是专业实纲的具体化和必要补充。在总体大纲的要求下,结合本课程特点,制定各自的实习目的要求。在这两个大纲的指导下,选择实习内容。

二、实习的形式

1.重点性实习

对主干课程的实习要单独进行,以保证重点,突破难点,克服实习对理论教学的片面依附关系,在教学地位和实习时间上对重点内容予以保证。

2.设计性实习

所谓设计性实习,就是只提出实习的目的要求,告知经济业务内容和提供的条件,要求学生设计出满足一定要求的方案。

这种实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工作的机会,并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3.模拟性实习

模拟实习是以不同专业会计为模式对其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处理和换算。把某一企业的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先准备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学生分别模拟会计、出纳等财会人员,用正式的入、出库单,会计凭证、账页、报表,按经济业务内容,处理日常会计工作。

通过模拟实习,加强了专业技能的各项基本功的综合训练,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缩短了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的距离,为毕业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上岗实习

上岗实习也就是综合性实习,是对上面几种实习的综合化和系统化,也是对理论教学和教学实习在实践中的验证、巩固和提高。

在某一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定时间到有关单位跟现在职财会人员顶岗实习,直接联系实际,接触社会。毕业实习更是一次大规模的综合性实习,一般安排在毕业考试后,因为这时文化课、专业课均已结束,学生们有一种急于到实践中去消化理解专业知识的欲望,产生一种自发的要求实习感。

实习开始前,召集学生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实习的意义、目的要求、实习纪律,并发实习鉴定表,实习成绩记入学生毕业成绩中。实习单位与我们配合默契,对学生认真、负责,安排井然有序:先跟仓库保管员记账管账,再依次跟材料会计、成本会计……直至会计报表的编制,财务分析等。学生经过系列学习及实际动手后,一般都能独立处理会计核算工作。

第4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 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2] 李瑞生. 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2,(2):56.

第5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会计;模拟;实习

会计是企业管理和计算财务的工作,会计模拟实习是为满足会计专业开设模拟实习课和进行直观教学的需要,建立模拟实习室,作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基地。按照模拟实习教学要求,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人员与岗位责任制》内容进行科学分工。

一、会计模拟实习的意义和作用

1、会计模拟实习的意义。

会计模拟实习在会计教学中,为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处理实际业务能力,在学校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把工业企业财会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中,学生运用会计凭证、表格、账薄和运算工具,通过写、算、做三项基本功的独立操作,以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巩固学习内容,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为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胜任工作任务奠定基础。在会计模拟实习中,经济业务虽然是假的,但是在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学生的模拟操作与实际财务人员操作一样的。

2、会计模拟实习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会计专业是培养具备“四有”“三热爱”的品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能较熟练的掌握会计核算技能及有一定分析能力的会计人员。因此,培养学生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不断提高会计核算技能是会计重要部分。由于平时教学只在课堂内进行,毕业实习处于教学过程的终级阶段,学生是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再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因而不利于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及掌握。有了会计模拟实习,从学习《基础会计》课起,就可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对账和结账等项目的技能训练,就可以配合专业会计课的教学,进行各种专业会计核算的模拟实习。通过长时期、系统的模拟实习,可以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技能过硬的会计人员。

(2)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会计模拟实习是运用直观性的原则,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模拟实习教材展示大量的直观材料,让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扩大视野,开拓思路以作为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以往课堂教学只讲理论知识,由于语言文字唤起学生表象的完整性的鲜明性远远不如刺激作用感官所产生的知识那样鲜明具体,所以在会计模拟实习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独立完成,这就给学生创造了一种思维活跃的气氛和环境。学生置身于实际经济处理过程工作,使学习的会计理论知识得到实践检验,从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于是学生在模拟实习中就会有成就感,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与探索精神。

(3)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缩短“适应期”,早日适应工作

会计专业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过去主要是下厂实习,而且是在毕业前夕到工业企业去实习,一般称为“毕业实习”。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走出校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救灾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毕业实习存在难以克服的实际困难:工厂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分工很细,各种会计业务交错进行,学生三五人一组分散到各个实习单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经营活动的会计核算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基本处于“见习”状态。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与实习脱节的做法效果不好,延缓了会计人才的培养进程。而会计模拟实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大胆的操作,学生学到的知识可以分步和系统的得到验证,可以在统一的模拟实习资料下“同步进行”,学生获得知识的机会是均等的。通过学生在校期间,长时间、多次地进行模拟实习,毕业时,已基本掌握从事会计核算工作的技能,这就大大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4)有利于学生了解会计工作与银行、企业各业务部门的工作联系。

在会计模拟实习室。相应设立了模拟工商银行分理处,把银行部分职能,如结算,出纳引进教学中,将银行正常工作与企业会计工作联系起来。同时,在模拟实习室里还设置了与会计工作相联系的有关职能部门,学生在模拟实习室中还可以充当模拟业务员,模拟实习业务员涉及的经济业务为。这样把有关职能部门的正常业务工作与会计工作有机地结和起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丰富广泛。

二、会计模拟实习基本内容

1、模拟实习室的岗位设置

会计工作内容多样,工作繁重。在会计机构里,大量而又复杂的工作是若干个会计人员在进行科学的分工、分岗、协调配和情况下才能圆满完成的。会计岗位是按照核算和管理的内容及工作性质来划分的。

2、准备实习资料

(1)准备各种空白会计凭证、账薄的报表。

(2)准备各种印章及办公用具。

(3)按模拟实习内容准备模拟实习资料。

3、模拟实习阶段

会计模拟实习,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习和操作模拟实习资料,第二阶段,在模拟实习室,按模拟实习操作步骤、凭证传递程序等进行模拟实习。

第一阶段,由教师讲明实习要求和实习根据,并准备好实习资料与工具,在教室或模拟实习室进行验证性实习,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地按实习内容进行操作。第二阶段,必需在模拟实习室,按不同岗位责任制要求,按操作步骤及凭证传递程序进行。

第6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1.改革教材体系。目前,商业会计教材的体系是按会计业务发生的程序设计的。基本上是流水式的叙述,缺乏教材的立体设计。没有体现商业会计各环节核算业务的相对独立性,不利于展开分块教学,无法突出各核算环节的中心业务技术。我们认为,教材体系应按商业会计的岗位分工(即出纳员、记帐员、会计员)组织,按岗位分工建立教学单元,各单元既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又保持连续性。在业务技术的基础内容上,充实岗位责任制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员职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2.增加辅助教材。把商业会计制度和一些新补充的核算资料和有关规定及有关的财经文件,随时编印造册,作为辅助教材发给学员。

(二)教师要定点、定期实践

提高教师素质,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商业会计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参加商业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的实际工作。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得以与实践相结合,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得到升华,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至少有1、2天在点上上班工作。参加本点月末、季末的会计核算工作和年度的会计决算工作。列席参加企业点的年度财务计划的编制工作。每隔三年左右,商业会计教师(可轮流抽调)脱离教学一次,到企业正式接受具体的财会工作。工作时间为一个学期或一年均可。到期后回校继续教学。

(三)教学方法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加实践指导课

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商业会计课个性较强、特点突出。其凭证、帐薄、报表等各自的业务规范性强且相互的联系性密切。经济活动的发生既有企业内部的又涉及企业外部与其他各企业单位之间的。因此单凭教师在黑板上解题式的讲解是极为不够的,应有模拟商业会计业务教室。将一些必要的立体型交叉型较强的核算业务的教学在模拟教室里进行。

(四)改变实习方式

1.改集中一次实习为交叉三次实习。按财会岗位分工的组织教学法,在各岗位核算的教学任务结束时,便组织学员进行实习。这样实习内容集中、重点突出。实习期20、30天为宜。在安排实习时最好跨月,让学员实习到跨期核算业务的处理。交叉实习的方法将涉及到整个教学安排,需对整个教学计划做通盘的考虑和安排。

2.建立固定的实习点。实习点应相对固定。学校和实习点要加强联系,并尽可能为实习点提供帮助,对固定点的实习指导老师要定期培训,使他们明确实习生的实习内容、目的、要求和学员实习应达到的水平,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指导能力。对被固定的实习指导老师按指导质量给予一定的酬金。

3.定岗定向实习。企业可根据需要提出招用(聘用)的会计(或出纳员、记帐员)人数。与学校协商后,一部分学员定岗定向安排实习,实习人数可比实际需要的多一些,供企业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员的表现和能力挑选录用。

第7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 学生实操 技能培养

中职学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着重应突出技能教育,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对会计实务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今的企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就此,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大多采取以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多环节多层次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操训练?本文就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实操技能培养作以浅析:

1.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设置是培养学生实操技能的核心关键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会计实践教学的设置应从会计工作涉及的部门可分为会计核算实训,纳税申报实训,银行结算业务实训;还可从会计工作的岗位可分为出纳岗位实操训练,会计岗位实操训练,仓管岗位实操训练;也可从会计工作的技能要求可分为珠算技能训练,点钞技能训练,凭证翻打技能训练,基本账务核算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技能训练?更可从会计实践教学的环节可分为感知教学,仿真教学,会计技能考证,模拟实习,顶岗实习五个阶段?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将各种技能训练和岗位实操穿插在阶段课程实训?模拟实习?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和顶岗实习过程中,关键核心是培养学生的会计实务操作技巧与能力?

2.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成就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技能有效的最佳途径

2.1 技能训练?技能训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而形成熟练?准确?规范的操作行为,养成专业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比如:会计专业的珠算?点钞?凭证翻打?数码字书写等的实践技能性都很强,应充分利用早读?晚修?自习时间长期定时练习,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可经常组织一些会计技能比赛,通过比赛选出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或鼓励,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2 阶段课程实训?阶段课程实训是以技能训练为主要目的,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以加深学生对会计专业基本知识的理解?主要包括《基础会计》?《工业会计》和《商业会计》课程实训?

2.2.1 《基础会计》课程实训?《基础会计》授课结束后对《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内容是以企业最基本的经济业务,涉及的凭证是最为常见的,目的是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强化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

2.2.2 《工业会计》课程实训?根据《工业会计》各章内容的侧重点和特征,抓住各自的特点,对技能进行专门的具体化训练,采取分步实训的方式?例如《工业会计》“货币资金”一章讲完,可以组织进行出纳岗位实训,“存货” 一章讲完可以组织进行仓管岗位实训,还可进行成本核算等分步实训?

2.2.3 《商业会计》课程实训?《商业会计》课程实训主要是组织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等分步实训?

此阶段是通过较集中的训练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目标,同时促进知识技能向能力转移和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

2.3 会计模拟实习?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校内设置的模拟实验室中选取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实际经济事项作为模拟实验对象,通过模拟其生产经营过程的经济业务,让学生进行会计实务处理,从而掌握会计理论和熟悉会计操作技能?这种模拟,学生可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计算成本,编制会计报表,编写财务报告,进行财务分析,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一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的内在认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

2.4 毕业前的综合实习? 中职毕业前的综合实习是很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师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引导毕业前的学生综合实习,重点是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毕业实习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程知识,同时与实践密切联系,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最终形成会计专业的上岗能力?毕业前的会计专业综合实习包括会计核算实训,纳税申报实训,银行结算业务实训?

2.4.1 会计核算实训?大多采用分岗运作方式,要求对实习学生分组,在每一组内按照岗位的分工,进行分岗操作?每组为5人?一人为出纳,主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帐的登记;一人负责业务发生时原始凭证的填制;两人为会计,分别负责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和负责登记明细帐;另一位为会计主管,审核各类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并登记总帐?编制会计报表?为使学生分别了解不同职位的作用,在实习期间可轮流换岗?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一方面能明确各项会计岗位的基本职责,掌握各类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过程以及原始单据和其他会计凭证在各个岗位之间的传递程序;另一方面也能了解财会部门与企业内部及外部有关经济业务往来的关系,掌握相关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方法?

2.4.2 纳税申报实训?纳税申报实训包括国税和地税两部分?

国税部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系统的使用;学会开发票,抄税及发票的核销和领购;熟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抵扣流程;熟练运用增值税纳税申报系统制作各种纳税申报表,熟练进行网上申报?

地税部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的综合纳税申报表及个人所得税申报明细表的填制?就目前有好多市地税局都开通了纳税申报系统,实行网上申报,学校可采取专门邀请税务局的业务人员来给学生讲解?示范,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纳税申报的操作?

2.4.3 银行结算业务实训?银行结算业务即转账结算业务,简称结算,也叫支付结算,是以信用收付代替现金收付的业务?支付结算是单位?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使用票据?信用卡和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及资金清算的行为?目前的结算办法主要有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和异地托收承付?为此,银行结算业务实训主要是让学生练习正确填写票据和结算凭证,熟练掌握国内票据结算业务?国内支付结算业务的操作流程?

2.5 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提升阶段,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会计专业知识,找出自己与实际工作的差距?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走出校门前的两个月,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进行?亦可与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和记帐公司的合作让学生得到有效锻炼?在顶岗实习中,要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虚心求教学习?任课教师要认真负责,与用人单位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当然,学生实习的基本步骤包括:①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概况;②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介绍实习岗位工作内容及要求;③参阅企业有关介绍资料和会计核算资料; ④ 对岗位工作事项的观察和实践;⑤ 学生完成实习后的报告,实习单位要鉴定, 社会实践才就此结束?

总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育务必要抓住实践性教学这个核心,才能培养出满足生产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全面扎实过硬知识水平的?动手能力强的?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实用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第8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关键词:创业教育;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7-0252-03

在进行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相辅相成地推进会计学专业创业实践教育。各类院校可通过在大学中设立创业基金、与公司合作创建创业基地、开展创业计划大赛、组建创业团队、开办创业企业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学生的创业理念、创业知识与创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一、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指围绕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业制作、社会实践等)进行合理配置而建立起来的功能最优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严格贯彻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建立的,它以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当中,并构建具有创新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具有指导能力的实践教师、建立能承载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等。

二、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

会计学专业的创业教育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并以此为基本目标,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之中。其中,创业意识是创业素质结构中的基础因素;创业品质是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应具有的对心理和行为起调节作用的个性特征;创业知识是创业主体在创业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基本工具和手段;创业能力是创业主体顺利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所应具备的一个关键要素。这四个方面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体系如图1所示。

三、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一)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中所包含的会计实验课,要按照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统一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自主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开放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等教学。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实行自主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真实型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对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实行开放型实验、竞争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教学,进一步深化他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向他们传授创业知识;对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实行应用型实验、科研型实验和效益型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学生通过三年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具备了创业的意识和品质,形成了创业能力。

(二)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习教学模式

实习作为一种实践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按照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在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实习创业模式,即校内实习创业模式和校外实习创业模式。

1.校内实习创业模式

校内实习创业模式主要是模拟创业实习。模拟创业实习是依据模拟创业实习的目标,确定模拟方案,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学校模拟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习系统或模拟的创业公司,设计模拟创业方案,进行模拟创业。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的创业业务操作过程,即从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规划的制订、创业资金的筹集到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企业的运作与管理、市场营销等都是由学生亲自安排与操作。在模拟创业的过程中,实习学生要进行模拟创业演示和讲解;在模拟创业结束时,实习学生要提交模拟创业实习报告。通过模拟创业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校内模拟实习创业,学校应结合会计学专业的特点建立会计学专业校内实习基地。

(1) 经管实践中心

以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训练和基本技能的锻炼为主的经管实践中心,是紧跟现代科技、生产、服务和管理发展前沿的实习训练场所,它能实现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经管实践中心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工程,既有硬件建设,又有软件建设,涉及面较广。因此,要按照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办学思想、生产实际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遵循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全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效果的原则,统筹兼顾,合理规划经管实践中心的建设。

(2) 校内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校内创业教育实践基地是充分利用与会计学专业建设相配套的学校实习基地,使教学、实习与创业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校内实践平台。它可以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形式,也可以是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形式。其中,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企业或科技公司,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和服务等,既实现了高校教育、科研和开发的同步进行,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创业指导中心是学校促进校企文化结合,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机构,负责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和信息,普及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知识,开展创业指导和专题讲座,推广成功创业者的经验,负责创业社团的管理工作等。

2.校外实习创业模式

校外实习创业模式主要是到创业公司实习,这里的创业公司主要是指与学校进行联合办学的高新企业。指导教师依据创业实习的目的,选择恰当的实习公司,对实习学生进行动员和布置,带领实习学生进驻公司进行实习。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做好与公司和学生的沟通工作,做好对学生的组织和辅导工作,并对学生进行控制和考核。学生在公司接受创业教育,参与公司相关的实际运营活动,在实习结束时要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和心得。公司要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形成的实习成果,由指导教师和公司共同享有。

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实现了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真正结合。会计学专业开展校外创业教育实践,主要是通过与充满活力的高新企业及社会各界充分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引入学校,将学生送进企业,使学生有机会进入创业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亲身经历和体验创业的真实过程。这有助于为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积累经验和增长才干。学校也应当定期将企业的主管请进来,为学生做有关创业教育的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交流,建立起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互帮互教的亲密关系。

学校还可以建立创业者联盟,让准备创业的学生和已经创业或成功创业的人士一起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创业者联盟这个平台可以让准创业者学习、积累经验,可以检验他们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可以丰富他们的创业实践内容,可以放大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的功能。

(三)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毕业设计是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毕业设计创业模式主要包括自主选题方式、成果形式多样化、指导模式多样化、过程控制以及成绩评定五个方面。首先,学生根据教师的课题、就业岗位或创业计划自主选题;设计过程中,采用教师指导、硕博协助指导等多种指导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采用制定阶段性计划、进行中期答辩等措施控制毕业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的成果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创业公司+创业计划书、管理实践+研究报告等形式;最后要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成绩评定注重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将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

(三) 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对第一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有机延伸,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会计学专业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是会计专业课内教学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发展,主要注重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最能体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性质,最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实现学生的创业活动面向现实需求创造了条件。基于创业教育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体系如图2所示。

四、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管理

首先,将教务、团委、学工系列中涉及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人员统一在一起,组成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做好对实习相关工作人员的评价工作。例如:学生辅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等工作业绩的考核、培训及工资待遇等要实行统一的标准。

其次,要加大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之间的联系,杜绝各自为政的局面出现;将所组织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纳入到实践教学内容的统一管理当中,实行统一考核。例如:在组织相关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系统性、计划性的原则,做到能够从宏观上把握实践教学的效果。

总之,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阶段,转型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形成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科学的解决好大学生创业问题,特别是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创业。在会计学专业的创业教育中,构建会计学专业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的会计学专业人才,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创业型经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会计学专业教育所面临的紧迫而重大的一个任务。我们需要认真研究并不断探索,在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创业教育并举,才能使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完成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创新理念—实践锻炼自我—实现就业创业—立身服务社会的求学过程,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特色、有实力、高质量、受欢迎的会计人才,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孔庆书,唐文,等.以创业教育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6,(2).

[2] 陈坚民.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打造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

[3] 李红霞,李立明,等.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

[4] 张林,张莉.完善成本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9,(5).

[5] 张林,陈欣.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2011,(11).

Study o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accounting specialty

ZHANG Lin,TANG Xian-jie,LI Yan

(Accounting college,Harbin commerce university,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advancing by leaps. In such circumstances, all kinds of College accounting education how to adapt to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 needed high-quality training suitable for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ial, highly skilled accounting personnel,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to be solved. Practice teaching a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accounting education, training students in the professional, Enterprise, an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so on. Fro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xperiment design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ternships, graduate, start with the main link, discussion on entrepreneurship-oriented practical teaching of accounting major.

Key word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joring in accounting; practice teaching责任编辑 李 可]

收稿日期:2012-05-03

第9篇:会计毕业实习目的范文

【摘要】建立全局性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将会有效规范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质量。全局性考核,是指将学生在校期间各种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看作一个整体,将实践教学涉及所有人员作为考核对象,对各次会计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而及时的考核,并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全面规范会计实践教学活动。

教学质量是高校立校之本。随着各高校对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视,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层出不穷,如何提高会计实践教学质量成为各高校普遍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会计实践教学考核现状

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课程案例教学、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假期校外实习、毕业校外实习。笔者从各种会计实践教学形式的考核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核的单一性。一是考核对象单一,会计实践教学考核的对象往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至于其他参与者比如指导教师、后勤教辅人员等的考核则很少,虽然各高校也有评教等检查教学质量的措施,但多流于形式;二是考核形式单一,对学生的考核,多以实践最终结果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由于并无详细记录,仅能依靠指导教师的主观判断,所以一般所占比重不大,对于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考核,则没有将之纳入会计实践教学整体来考虑,往往是考核工作量而已。

(二)考核的滞后性。会计实践教学是个连续的过程,涉及的部门及人员较多,因此多以事后即实践教学结束后回收的实践报告为考核依据。会计实践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考核的滞后,无法形成实践教学的及时反馈和互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指导教师及后勤教辅人员的事后考核,也不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偏离实践计划的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有66.0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能力弱,不能很快满足会计岗位的需求。据分析目前会计实践教学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各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各个环节的不规范。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建立全局性的会计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将会有效规范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提高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建立全局性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

建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全局性考核体系,应该遵循“全局性”原则。全局性考核指的是将学生在校期间所有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将实践教学涉及所有人员作为考核对象,对各次会计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连续而及时的考核,并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规范会计实践教学。依照这个原则,高校会计实践教学全局性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是:

(一)专业教学计划的考核

专业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总的结构,是学校培养专门人才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制定会计类专业教学计划过程中,应着重考核教学计划是否包含科学合理并与市场相结合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考虑会计实践教学形式及其可行性、各形式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具体实践教学形式时间安排合理性、培养学生能力的市场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如果发现教学计划中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脱离了实际,应及时反馈并由制定者进行修订。

(二)具体实践教学形式的考核

1. 课程案例教学的考核。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达到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传统课堂讲授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往往以已知程度为准,所以多以提问、测验和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由于案例教学法注重能力的培养大于对知识的输灌,因此,应改变以卷面成绩为主要甚至惟一标准的考核方式,改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实践能力的高低,作为对学生成绩的评定标准,以实际表现能力为主,将理论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评价更加真实有效。在对教师的考核中,也应该改变过去以学生的期末卷面成绩的优良率、及格率等指标,作为评判教学质量主要依据的做法,改以学生综合成绩、学生评教结论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2. 模拟实习的考核。会计模拟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进一步掌握会计技能和方法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分为单项模拟实习、阶段模拟实习、毕业综合模拟实习等形式,一般按会计理论教学的进度安排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作为一项校内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具有参与人员多、利用资源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在考核中,应对模拟实习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束阶段进行分阶段连续性的考核。

(1)准备阶段的考核。为使模拟实习能顺利有序地进行,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开始规范好各项准备工作。首先,一个会计理论知识扎实和会计实践经验丰富的模拟实习指导小组,是模拟实习成功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可以通过考核教师的科研论文方向和数量质量、教授何种课程、参加过何种实践及时间等指标,选派高质量的模拟实习指导小组。其次,会计模拟实习计划,作为具体某次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导性程序文件,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因此,对模拟实习计划应该着重考核该计划是否考虑了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学校学期时间安排、实践用资源等因素,特别是资源配备的时间要求、实践时间地点安排、实践进程控制表等指标是否具有可行性。最后,会计实践教学资源配备为模拟实习的规范、合理、有序提供了物质保证,因此,需要考核资源配备的时间是否按计划执行、配备资源是否与计划要求一致等指标。

(2)实施阶段的考核。会计模拟实习实施阶段最重要的是严格执行既定的实践计划,因此,对模拟实习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考核,是模拟实习按既定计划执行的关键。在模拟实习的实施阶段,通过使用计划阶段制定的会计实践进程控制表,重点考核学生是否按照会计制度、准备规范的要求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按照模拟实习计划的进度完成各项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作为结束阶段学生实习成绩评定的依据。同时,应该及时考核指导小组成员是否履行职责,是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