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零售业市场现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零售业市场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零售业市场现状

第1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态;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产业集中度是衡量某一产业竞争性或垄断性最常用的指标,是决定市场结构的基本因素。本文从地区市场集中度和零售业态集中度两个角度重新对我国的零售产业的集中度进行了测量,试图对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做出总体上的分析,使人们对零售业市场集中度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零售业态和产业集中度

1、零售业态。作为连接厂商和消费者的重要纽带,零售业态是流通环节最重要的一环,是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经营形态。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零售业态可分为百货店、便利店、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式商店、专业店、专卖店和购物中心等8种形态。

2、产业集中度。产业组织SCP理论认为,市场结构决定市场行为,进而决定市场绩效,而决定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就是市场集中度。产业集中度也叫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从理论上讲,市场集中度越高,大企业支配市场的能力越强,产业利润率也就越高。

二、零售业产业集中度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从地区和业态两个方面分析我国零售业产业集中度。由于各零售形态间特点不同及相互影响,地区间零售业态的相互独立性,都会影响到我国零售行业产业集中度。

1、地区因素。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环境政策上的差异,使得各地区间零售产业集中度也不相同。比如,北京零售业集中度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由于发展落后,零售产业集中度较低。

2、企业因素。企业行为可能导致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企业兼并行为可能大幅度降低某一特定市场竞争程度,提高集中度。兼并有横向兼并、垂直兼并和混合兼并,在流通业中横向兼并明显提高流通集中度。连锁加盟不仅导致某一大型流通企业更大更强,而且使原本分散的便利店产生了聚集,提高了流通集中度。此外,还有技术进步,信息技术、管理手段和水平是影响集中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3、行业因素。首先是进出壁垒,零售连锁业是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对人力、物力、财力及技术性要求相对较低,资本流入的经济屏障较小。而我国连锁企业定位趋同,经营的产品差异性较小,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经营方式和风格,难以对新的进入者构成产品差异障碍和相对成本障碍;其次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导致了高效率,能够充分发挥集中采购,配送中心的作用,减少成本,扩大销售量,进而提高其产业集中度。

4、政策因素。政府的政策既会影响地区零售业产业集中度,同时也会影响业态间产业集中度。虽然政府在此间扮演的是引导角色,但仍会对产业集中度产生较大影响。

三、我国零售业现状

1、产业集中度测量方法。产业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竞争性和垄断性的最常用指标。它一般以产业内最大的若干家厂商的市场占全权产业市场份额的比重来衡量。可分为高度寡占型、低度寡占型、低集中度竞争型、分散竞争型、高度分散竞争性和极端分散型。通常用CRn来衡量,以该行业内销售额最大的前4家或8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之和占总行业销售总额的比例来计算,即CRn=行业前n位销售额/行业销售总额。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法,如果CR4≤30%或者CR4≤40%,属于竞争性行业;CR4>30%或者CR4>40%,则该行业为寡头性行业;65%~75%为极高寡头垄断性行业。对于零售业,则以全国连锁零售业内年度销售额最大的前4家或前8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之和占该年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来计算,即CRn=连锁百强前n位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在分析地区产业集中度中,按照不同的区域市场进行划分,分别计算10个区域市场各自的集中度,再以该区域市场占全国市场的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用公式表示为:CRm=∑(CRi/∑Xi),(i=1,2,…10),其中CRm表示按加权平均计算的产业集中度,CRi为第i地区的产业集中度,Xi表示i地区相关数据占全国的百分比。

2、我国零售业产业集中度现状。本文搜集了2006~2009年我国零售行业的CR值,行业集中度CR4值分别为2.87、3.44、4.15、5.01,行业集中度CR8分别为4.18、4.82、5.55、6.44;地区集中度CR4值分别为29.6、37.02、44.28、55.04,地区产业集中度增长率分别为23.01、25.12、26.09和19.65。通过分析2006~2009年的CR值发现,我国连锁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仍然较低,同时零售业的行业特征决定其较低的市场集中度,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零售产业集中度呈现低集中度寡占型特点。以国外指标衡量中国零售产业为低集中度,但是实际上由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农村流通集中度低,大城市流通集中度高。同时,中国零售集中度低、效益差。中国零售企业的商品周转率低,费用率高,资产负债率高,利润率低。同质化竞争,价格战迭起,中国零售业的经济绩效趋于下降。

但从长远看,我国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将呈现逐渐升高趋势。零售业市场集中度之所以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主要因为零规模经济及技术创新,而零售业规模经济性日益显著推动产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零售产业内部不断升温的联合兼并将直接推动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技术创新的应用提高了零售业规模经济壁垒,带动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趋于提高。

3、原因分析。第一,零售市场容量的急剧增长。由于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零售业来说,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大型零售企业在整个市场所占的份额便会降低,使市场集中度有下降的趋势;第二,零售企业的规模过小。与发达国家零售企业相比较,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组织规模仍然偏小,缺乏大型的零售企业。尽管我国大型零售企业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所扩大,但总体上仍然偏小,使零售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第三,行业本身特点所决定。零售行业本身是一个进出壁垒较低的行业。进入壁垒方面,零售业的经营是为了满足分散型的消费需求,从而决定了零售经营的分散性,造成其规模经济壁垒低。

四、我国零售业发展对策

1、企业方面。第一,整合资源,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在进行规模扩张的过程中,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手段就是进行企业兼并,同时兼并联合是本土零售企业应对国外竞争的必然选择。通过兼并,其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的资产重组,扩大零售企业规模。要在短时间内打造国内零售企业航母,唯有实施资本运作,跨地区兼并重组,打造全国性的大公司,帮助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占据市场份额的同时直接推动产业市场集中度的提高;第二,连锁经营,实现规模优势。通过走连锁之路,企业既可以扩大规模,同时又可节约成本,实现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化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它克服了资本生产经营的大规模要求与现代消费分散化的矛盾,既不违背零售业的传统特点,又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产生规模效应;第三,加强技术与管理创新,提高产业集中度。我国零售企业经营缺乏特色,技术含量低并一味地追求规模,缺乏企业经营特色和品牌意识,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因此,通过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也是提高零售行业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方法,技术进步使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能够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商业流通技术和信息技术,从而降低经营成本。所以,技术进步使零售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更为显著,从而提高了零售业的规模经济壁垒,并进一步提高市场集中度。

2、政府方面。政府应当鼓励企业联合,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零售行业的发展,规范企业行为,促使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在行业政策方面,应该侧重于鼓励企业兼并和联合,鼓励零售企业“强强联合”,设计适度壁垒高度,促使零售业市场集中度向有效市场集中度发展,做好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等方面的工作。因此,政府在这方面还需要做很多,才能保证零售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促进我国零售行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祝合良.现代商业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4.

[2]陈阿兴,陈捷.我国零售产业集中度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4.6.

第2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外资 零售业 发展 影响

一、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

(一)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 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

2002年以前投资区域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2002年后投资区域转向中西部和二级城市。随着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程度日趋深入,跨国大公司已经开始实施战略扩张,外资零售商业有从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从省会城市向市场相对空白的二级城市城市扩张的趋势。

2. 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规模

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我国零售业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巨头就没有停止过在中国进行规模扩张的脚步。2006年,即在我国内地市场全部对外资商业开放之后的差不多一年间,商务部批准设立的外资商业零售企业就有1027家。而外商零售业在华独资的趋势也正在加剧。2005年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商零售企业独资的达到625家,占新批外资企业的比例高达61%左右②。

(二)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1)向多行业发展。

随着我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零售业大举进入中国。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发展将从零售领域向批发领域、生产领域、服务行业不断发展。

(2)采用各种手段,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随着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不断加速,中国零售业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外资零售业开始了在中国市场上的扩张之路。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各外资零售集团纷纷将关注的重点投向中西部地区,在进一步增加在中西部地区开店数量的同时,将其出口采购基地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四、外资零售业对中国零售业的影响

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 是我国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结果。在WTO规则要求下,对我国零售企业而言,既面临真正的威胁,又面临难得的商业机会。

(一)发展的机遇

1. 外资零售商带来了国际上先进的现代化营销方式,比如自有品牌管理、洋快餐的店面管理、各种业态的经营方式等等。沃尔玛的“天天平价”、“一站式购物”等理念得到了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2. 外资零售业的进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技术外溢”,比如企业供应链管理、超市中的防损技术、信息技术的导入、先进的营销方式等等。

(二)冲击和震撼

我国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外资零售业将角逐中国市场,对中国尚未成熟和壮大起来的零售业造成强大的冲击波。第一,由于现在进入我国的外资零售业规模庞大,进货批量大,且本着低价采购、低价销售的经营原则,从而使外资零售业的成本很低。但是我国的零售企业作为买方处于市场优势地位,供货商不得不以多种优惠让利的方式来维持和巩固与零售企业的供销关系。其中最常见的便是由零售商以代销形式销货,由供货商承担所有的市场风险。为转移这种风险,供货商便直接将其转移到商品的价格中,这是导致我国零售业的商品售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西方发达国家的零售跨国集团在全球建立了广泛的市场营销网络,因而可以自如地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商品、信息、人才的布局与运作。如美国沃尔玛除了在全世界拥有近4000多家连锁店外,还设有41个配送中心。而中国 700家连锁公司中有规模、有效率的配送中心寥寥无几。即使是开了120家连锁网点的上海联华超市公司也才拥有了4800多平方米的配送中心。多数企业的集中配送仅达到30%①。所以外资零售业在物流配送这方面的优势对我国零售业形成的挑战是致命的。

五、中国零售业的应对策略

尽管国际零售集团发动猛烈攻势使中国商业面临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但国内零售企业不能因此悲观,要利用本土优势,尽快提高我国零售业的整体素质。

(一)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完善的企业供应价值链。

未来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建立完善的企业供应价值链其实是进行更有效的信息沟通。建立完善的企业供应价值链,降低了成本,就等同于增加了利润。我国的零售企业要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获得更低的价位,同时为大批量的采购提供便利。

(二)加强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有条件的零售连锁企业可以自建配送中心,在建库初期,可先将原有的设施和装备进行改造,为连锁店进行配送,等企业走上轨道以后,再注入资金,建成规范化配送中心。资金不足的可以改造批发企业发展配送,可在原有仓储运输设施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再增加一些先进的配送设施,拓宽业务范围,满足多种要求,从单一的储运向全方位、多功能,集物流、信息流为一体的配送中心转变,以适应连锁企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

(三)加快跨区域的优势企业并购,联大做大民族零售业核心企业。

欧洲贸易学院主任哈利尔博士表示: “零售业的全球化领先于其他许多行业,大规模零售企业的影响力也日益显著,所以中国的零售商应该组织起来。”为了应对日后实力对比悬殊的竞争,中国的零售企业正在越来越频繁地进行合并与重组,从而在不同城市或区域形成一个个规模相对大的零售企业集团,发挥品牌优势、管理优势、采购优势,促进联合采购、社会化配送,取得规模效益,树造民族品牌的核心企业、核心市场和核心竞争力。

注释:

①资料来源:中国投资指南网2006年2月14日.

②公丕国.浅谈我国零售业连锁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5,(12):28-29.

参考文献:

[1]李敏.我国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及趋势[M].出处:国家统计局贸经司.

[2]龙永图.入世与服务业市场开放[M].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

第3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 外资 保障措施

零售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改革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平均递增15.3%,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国零售企业在获得快速发展,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开始呈现,但中国零售业还不成熟,消费者向零售业贡献了过多的利润,该行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对此外资零售企业早已虎视眈眈,仅2002年1月到9月,我国新批外商投资零售业店铺就达387家,因此加入WTO后,他们在与我国零售企业进行残酷竞争,这同时也说明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

价格竞争短兵相接

外国零售集团在世界各地有数千家甚至上万家连锁商店,如全球零售第一的沃尔玛至1999年底在全球拥有3601家连锁店,他利用庞大的规模优势直接同供应商总部议价,以低于原有销售价或使供应商以正常对外售价另返回某种特殊利润方式进货。由于信誉好、周转快、厂家风险小,不少供应商愿意以特低价向其供货。相反国内的不少零售企业,由于本来经营规模就小、资金缺乏、管理不力、资金利用率低等造成流动资金有限,因而普遍套用厂商铺底资金,其结果只有一个进货价高,这使得商品价格难以具有优势。毕竟在我国消费者收入有限的今天,价格将是零售企业竞争的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

技术竞争硝烟弥漫

外商零售企业依托计算机管理系统和先进的通讯技术,能对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随时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畅销品和滞销品,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和促销方案。沃尔玛积极利用EDI与供应商建立全自动的订货系统,至1990年已与其5000余家供应商实现了电子数据交换。相比之下,内资企业计算机网络落后且大都处于封闭运行状态,运用的范围相当有限,不少企业虽已建立POS系统但很少用于信息的收集与应用上,甚至还有部分零售企业尚未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

人才竞争日益凸现

当今市场诸方面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较量,没有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高素质队伍,企业要谋求发展是句空话,外资零售企业为减少成本和配合其他营销方面的需要,往往实施人才当地化策略。那么外资零售业良好的培训机制、优厚的报酬和科学的人才管理方式,肯定会导致大批内资零售业的优秀管理和专业人才流失。

市场份额坚冰打破,盈利空间江河日下

国际零售巨头进军我国市场,打破了内资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当前既无规模优势又无资本实力的内资商业带来极大冲击。1996年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零售额约30亿元占同期我国 零售总额的0.16%到了2000年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零售总额已达526亿元占同期我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54%。在上海门店数仅占8.7%的大型洋超市的销售额已占全市超市销售额的25%。可见,外资零售瓜分我国市场份额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际零售巨头可能会通过与内资企业合资,分割我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利润或者另寻店址建起大商圈的仓储式超市,来争夺有限的客流和购买力,从而导致部分利润外流,内资获得的绝对利润额减少。另外,外国零售企业的大量涌入使得价格大战已不可避免,中国零售业利润率会进一步下滑到微利甚至零利时代。如上海九百实现的净利润由2000年的5174万元每股收益0.218元下降为2001年的-9831万元每股收益-0.245元。

部分零售企业灰飞烟灭

外资零售集团的进入对国内零售业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必将使体制落后、机制不灵活、经营效益差的企业陷入困境,促使一些零售企业加快关门倒闭或资产重组的步伐。

中国零售企业的现状

探讨完外资进入后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看看我国零售企业的现状。在结构-行为-绩效的框架中,市场绩效通常表现为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的结果。根据该框架对中国零售业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零售业存在下面一些普遍问题:

整体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 零售企业整体规模小、集约化进程与发展方式转变不快、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零售业大公司大集团发展不足。2001年沃尔玛的销售额为2198.12亿美元,同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的第一名上海联华的销售额仅仅约为17亿美元,不及沃尔玛的1%。2001年,我国零售企业百强零售额总计约为230亿美元,仅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6%,而美国前100强零售企业却能占美国全部市场的34%。

行业集中度不高

由于现有零售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替代服务的大量涌现以及潜在进入者的严重威胁,市场竞争主体仍以大量规模相近的中小零售商为主。中国的零售企业要在挑战中胜出,必须正视自己的差距和规模实力,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在采购管理、配送、信息和整体营销技术上,全面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效需求不足 购买力分流,减缓了批发零售贸易业的发展速度。由于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新旧体制的更替使部分居民对未来消费产生了多收少支的心理,此外居民在教育、旅游、文化、娱乐、金融投资等方面支出大量增加,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性消费。

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不规范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还处于不完全发育阶段,中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并不是完全遵循成熟市场经济下的业态发展规律进行的,零售新业态的出现不象西方国家那样,由于技术革新带来费用结构的竞争优势,而仅仅是追求销售方式的花样翻新。

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明确市场营销主体结构,规范经营行为

在各种业态综合发展中,选择一种主导业态实现同业差异,异业互补。不应再一哄而上,市场主体应在自己的经营领域内应保持较强的稳定性,依法经营。要取得最大利润,应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着手,而不是经营中投机取巧。当然,这还需要在商业领域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备,以避免了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发生纠纷,来保证经营主体的公平竞争。

应用多样化的营销方式和业态形式

现有的营销方式主要有连锁经营销售、特许销售、厂家直销传销、电视直销、网上销售等。在市场经济动作中,商业业态形式丰富多彩。仅就连锁店的类型来说就有百货商店、大型综合商场、大型超级市场、联合型超市、折扣超市、仓储式销售店、专用商品超级市场及专门店、便利店、快餐店、咖啡店等类型。

准确定位市场,发挥各自优势

不同的市场营销主体都应确定了自己在整个市场中的定位,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也不盲目跟进扩张。营销主体切实考虑自身的条件及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几乎处于饱和状态的市场中拓宽自有市场。

选择合理的营销场所布局及环境

营销主体应注重针对交通条件和人口密集来选择经营方式,安排营销场所。大商店超级市场大都开在调整公路旁并建有大面积的停车场所,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专业商店、专卖店、折扣店等是人们的主要购物方式,而作为补充的便民店则侧重于随时随地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服务。

广泛使用零售商业技术,推动商业技术的高速发展 许多零售企业大量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为企业降低成本,在超市销售电脑化现场监控,大多商店与银行合作,信用卡广泛使用。

周到服务,利用关系营销

与顾客建立情感联系可以促进销售,增强竞争能力。在大百货公司,制定许多规章制度,有意见簿之类登记顾客需要并尽力满足,商店定期拜访一些顾客,送些公司的礼品征求其意见。日本商业企业善于利用关系情感进行营销。

组建大型连锁集团,积极对外扩张

单体店形成连锁集团以集中购买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不仅可以降低商品成本,而且可以设立配货中心和批发机构,为集团内企业提供方便迅速的服务,以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有效率的商品流通。以前由于受体制影响,我国绝大多数零售企业无权开展跨国经营,现在已经加入了WTO,外国零售市场也在对我国开放,有实力的公司将依法获得中国经营权。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宽,我国产品相对低的成本优势以及经营经验的进一步积累,我国零售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中国特色的商品和商业文化走向世界。

积极培育零售业内所需的各类人才

当今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的较量,没有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高素质队伍,企业要谋求发展将是句空话。面对外资企业的汹汹来势,内资企业必定要抓紧培育各类人才,积极应对他们的挑战。

参考资料:

1. 卢辞,城市零售业态的问题及对策,商业经济研究,1999年第7期

2. 周宇峰,加入WTO中国零售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商业研究,2003年6期

第4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 零售业 经济衰退 对策

21世纪初,亚洲,尤其是经济飞速发展的中国已成为全球零售巨头利润的主要来源。在零售业严冬的当下,国际零售巨头们在中国如何动作,给中国零售业可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而中国零售业将如何应对等等问题已是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课题。

一、国际零售服务贸易与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1、国际零售业服务贸易的总体现状

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经济的全球化使各国市场呈现多样化、国际化,消费者不仅只满足于本国的商品及服务供给,而且对具有异国文化的商业服务也产生广泛需求,这为各国零售业的国际化提供了市场条件。

二是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零售业由于西方国家经济增长缓慢、消费不振、市场增长空间有限,制约了国内零售商业的扩张。另外,零售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实现了组织化和规模化,而市场饱和以及过度竞争导致国内经营成本上升,商业利润不断下降。于是各国大型零售商纷纷冲破本国市场局限,进军海外市场,在国外开店,在全球采购商品,并将全球化发展定为其发展目标。

三是国际零售服务贸易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在国际服务贸易格局中,发达国家在进出口方面都占绝对的优势。跨国销售额,包括沃尔玛、家乐福、阿赫德、麦德龙等在内的世界超级零售企业,每年都以百亿美元计算。从进入国家和地区的数量来看,世界约20多家零售业巨头开展跨国经营,其店铺分布于欧、亚、中南美和北美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

2、我国零售业的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零售市场体系已初步建立,并正在向现代零售市场体系的方向发展和完善,零售市场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持续提高,市场供应商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市场经营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零售市场总体规模迅速扩大。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6%,2007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居民消费多元化和层级性的发展,促使我国零售业业态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零售市场上的零售业态,几乎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零售业态,以连锁经营形式发展的现代零售业态己成为我国零售业发展的主流。

连锁化、集团化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重组、并购等改革步伐加快。大型零售企业规模持续快速扩大,渐成零售市场主体。2006年,中国零售企业百强商品销售总额为874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1.4%。

我国现行的国内零售市场开放政策,总体上非常接近加入WTO所作的承诺,在开放地域上已经超出了中国的承诺,突出表现为以沃尔玛、家乐福的大卖场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场快速增长。到2008年底,沃尔玛在我国开设了104家分店,家乐福开店达120家。目前,中国已成为家乐福在法国之外最重要的海外市场。

二、当前我国零售服务的SWOT分析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更多的国外资本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中国零售领域是必然趋势。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中国零售业既面临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也面临着外部的机遇和挑战。

1、内部优势

(1)改革开放和引进外资以来,我国零售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零售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新的经营理念、营销方式、管理手段和技术在零售业率先使用,引发了国内以流通社会化、现代化,与国际市场接轨为主要内容的流通革命;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与外商零售业相比较,中国零售业的最大优势就是熟悉本国国情的本土化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优势;门店地理位置优势;与供应商长期关系优势;区域销售规模优势。从总体实力上看,目前没有哪家国内零售企业能与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零售巨头抗衡,但其在区域上的优势只是相对的。

2、内部劣势

(1)企业规模零、散、小,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尽管我国流通企业已经具备较大规模,但放在全球背景下看,仍属中小企业。零售企业的核心是员工的服务,但我国的许多零售企业只注重员工形象,而忽视员工的素质。

(2)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方式单一。我国零售企业在管理上大多数是粗放式管理,离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和特色化还有很大的差距,表现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色。在经营方式上,零售企业大多采用招商、联营、代销甚至出租柜台,这种经营方式常常导致企业的管理与经营脱离,企业不仅无法提供有特色的优质服务,也无法形成企业的经营战略。

3、外部面临的机遇

(1)国内零售市场容量扩大。2008年1—8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84万亿元,同比增长21.9%,这显示出我国消费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我国零售市场业已经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之一。

(2)政策扶持。中国政府已经将过去的管理职能转变为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大型流通企业。力争培育出拥有自主品牌、自主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可以和外国零售企业相抗衡,初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3)享受加入WTO带来的权利,可以进入更大的国际市场舞台。

4、外部面临的挑战

我国零售企业外部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跨国零售商的冲击,因为我国零售业与其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模上的差距。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普遍规模大,如沃尔玛公司2007年在华销售额高达213亿元,家乐福为296亿元。我国本土零售企业普遍存在着规模相对较小、网点分布不合理、定位趋同化的缺陷,在总体经营规模上与跨国集团有较大差距。

(2)业态形式上的差距。目前,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市场所涉及的业态包括百货店、超市、大型综合超市等现代零售业业态。虽然目前外资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只占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左右,但在竞争激烈的高端大卖场,外资所占的份额已经达到80%以上,拥有绝对优势。

第5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物流服务化;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一、零售业物流概论

1.解剖零售业物流的含义

让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零售业物流:

(1)零售业物流为顾客提供方便,把货物在一定时间内送到顾客的手里;让顾客满意。

(2)零售业物流的功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运输、装卸、保管、包装等活动,而是拓展到信息处理,价值增值等服务功能。

2.零售业物流的个性

零售业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与人的关系非常密切,具体表现为:

(1)为物流活动创造升值空间。零售业的各项活动中,物流活动不仅能够支持零售终端的销售顺利实现,而且还能创造出新增的价值。

(2)解决物流活动的繁琐性。现代零售业的经营网点多,商业范围广,商品种类繁多。

(3)信息技术为物流活动创造可依赖的平台,零售业物流活动的依赖性取决于现代管理工具手段的支持。

3.物流活动对零售业的作用

(1)物流活动可以降低零售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零售企业通过对采购、运输、储存、配送等环节的集中管理,解决各环节之间的矛盾,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一体化物流,缩短与供应商及顾客间的交易时间,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物流活动可以合理预测商品销量,满足顾客需求

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促使零售业库存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加强商品的预算意义重大。

(3)电子商务为零售业物流的发展提供有力武器

进入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发展时代,网络越来越被人推崇,借助电子商务这一平台,人们越来越享受生活、享受消费。电子商务物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供的“门到门”服务更加人性化,网络覆盖面广阔,更能够体现零售业物流的全面发展。零售企业必须抓住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建立完善的配送网络系统,才能抓住市场创造价值。

二、了解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具体情况和分析

1.我国零售业物流现状存在的问题叙述

进入信息时代,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多样可变性,使得零售商倍感市场压力重重。传统的物流体系越来越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企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开创新型物流系统迫在眉睫。

2.我国零售业物流存在的主要缺陷分析

(1)物流服务不到位

我国零售业的物流服务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我国零售业物流人才和物流知识缺乏是最主要之一,成为了国内物流业人才供需不足的趋势。

②国内零售企业未能充分的利用现代高科技,目前国内的物流企业,虽然运用了一些现代化的科技,但还是未能完全运用,部分还是由人工来完成。

③受到传统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零售业物流管理的软条件极不完善,物流市场被部门、地区、行业等行政壁垒分割着,行业垄断现象严重。

(2)信息技术不成熟

由于购买力的提高和货物配载能力的扩大,迫使零售业物流要求要有较高的技术文化水平,然而在当前我国这一技术发展不成熟,出现的问题由以下几个方面:

①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就零售业物流中的配送系统来看,配送体系不完善,漏洞多,所需成本高。

②物流信息化的运用方式不强。物流信息化所需要软硬件设施调理不清晰、构复杂化,这对使用者来说无疑造成困扰。

三、影响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的不利原因分析

我国零售业物流的发展道路,并不是笔直的,其中带来的负面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物流环境

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积极促进连零售企业的发展。在我国零售业物流发展历程中,受到诸多的限制与约束,其中包括地区、行业、部门、利益等分割。无论是对门店的设计,还是物流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分割,这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国外零售业在我国盘踞市场份额大部分被占据,迫使我国零售业发展受到挤压。如何去打破诸多的分割和封锁,做到利益平衡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2.物流人才

吸取国外经验,让我们感受到人才是企业的不竭源泉。在我国零售业物流中物流人才的渴求更是迫切,企业需要人才,更需要高精尖的人才;然而就目前来看还不具备这样的物流人员,在企业当中多数是技术与实际、书本不结合,计算机应用不娴熟,所以如何前培养物流人才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考虑,着手做到后备军的供给,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物流观念

第6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理性、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具体国情、经济发达国家及实行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零售业对外开放后的现状、目前跨国零售巨头在本土和本土外市场扩张的发展过程,我认为并坚定地相信,我国的零售业绝不会由外资来主导。具体分析外资控制我国商品零售业的不可能性,有以下因素可以作为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零售业市场不可能达到起主导作用地位这一观点的支持依据。

一、取消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并不等于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发展可以不受任何限制,规模可以无限扩大。其发展必须遵循我国的零售产业发展政策,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其门店的设立必须符合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的商业网点规划,其零售业态的扩张也必须适应我国零售业态发展的总体结构。

二、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最高的市场竞争形式,是不完全的市场竞争。因此,国家将会本着这一原则去制定鼓励企业竞争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也就是说,无论外资零售企业还是内资零售企业,不管你采取何种市场扩张手段,收购或是自设新门店,其规模都不能超过国家法律认为其形成垄断的程度,对于垄断规模界限的界定,国家会充分考虑几个大型零售企业勾接操纵、垄断市场的可能性。

三、虽然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但至2003年底,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只在3.5%左右。200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亿元 ,按每年增长9%计算,至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198387亿元,

第7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零售市场业态格局规模格局政策选择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3.郭冬乐.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商业经济文荟,2002(6)

第8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零售市场业态格局规模格局政策选择

加入WTO以后,我国经济的改革及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中央及地方政府也扩大了招商引资规模。外资的引入,加剧了零售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在加速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同时,对我国目前的零售业态格局产生了较大影响,增加了零售业未来发展局面的不确定性。当前,在外资零售业的影响下,超市(含便利店)、专业(卖)店、购物中心等新业态相互角逐,并不断蚕食着传统百货业的原有领地,其中超市(含便利店)发展最为迅猛;整体而言,我国零售企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商业战略重组和整合虽如火如荼,一些大型商业企业集团相继出现,原有市场格局亦渐趋紧凑,但从规模角度看与国外零售巨头仍不可同日而语,而且集中度仍然较低。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格局与规模格局

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现状

本文就百货商店、连锁超级市场、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便利店和购物中心这六类主要零售业态的竞争格局的现状作出分析。

百货商店指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商品部门设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的零售业态。目前,中国百货商场的发展呈现出规模大型化、组织集团化、经营多元化和向新业态延伸的特点。从市场形式看,百货商场表现为如下现状:

经济效益日益下滑。虽然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百货零售企业的毛利率确呈下降态势,企业的效益增长远低于销售额的增长。同业过度扩张竞争。从2005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多数城市的百货零售企业建设速度远远超过了居民实际购买力增长水平。市场缺乏特点,消费需求明显断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普及型、温饱型需求已基本饱和,而新的高水平的购买能力尚未形成,加之居民购买力多渠道大量分流,商品消费需求在近几年内将会逐渐减弱。因此,消费品市场难以出现热点商品。

连锁超级市场超市是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生鲜商品、食品等大众化实用品、向顾客提供日常必需品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在百货商场扩张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连锁超市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具备竞争力的大型连锁超市将成为下一轮发展热点:

中国连锁超市已成为商业领域最具活力的业态。尤其是近几年来,大中型连锁超市销售规模逐年递增,销售增长明显高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和传统百货商店的增长。

竞争激烈,连锁超市进入整合时期。同国外的连锁超市公司相比,中国的连锁超市规模明显偏小。目前连锁超市公司扩大规模的主要方式是对国有网点进行连锁化改造和通过租赁、购买、新建网点等方式扩张,这些都属于单一资本的扩张,要想扩大企业规模,建造内资连锁超市的“航空母舰”,只有进一步转变观念,通过联合、兼并、收购和加盟等多种形式,突破行业界限、地区界限,才能真正形成经营规模大、竞争实力强的大型连锁超市公司。

外资进入速度加快。国外著名的超市集团公司看好了中国商业领域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中国,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如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已经逐步在我国形成了一定的网络规模,而且拟定了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的计划。

仓储式商场指在大型综合超市经营的商品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并实行储销一体,以提供有限服务和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采取自选方式销售的零售业态。

由于国外大型著名仓储式商场纷纷进驻我国市场,不仅对国内仓储式商场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加剧了仓储商场之间的竞争,我国仓储式商场逐步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内部经营管理的规范运作使之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新经营理念的引入,使我国仓储式商场的优势较为明显:仓储式商场一般都实行私人商场,即PB(PRIVATEBRAND)战略。零售企业自己筹划开发并贴有本公司特定商标的商品。仓储式商场定位于中低档次。中国目前仍有60%—70%消费者消费水平较低,因而仓储式商场的定位仍适应当前消费状况,再加上商场推出一系列便民服务,因而颇受欢迎。自主的购物形式。消费者购买的自主心理日益增强,对营业员的依赖性减弱,而仓储式商场已适应了这种心理。仓储式商场实行会员制,把一些收入较高、消费量较大但同时对让利销售比较敏感的消费者吸收为自己的会员,并对其大量消费进行奖励,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实行会员制也便于商家进行市场分析,确定消费趋向,以便制定出各种营销策略。经营管理机构精简、高效。

专业店指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专业店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发展迅速,总量大幅度增加;专业细分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专业店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一些大城市发展异常迅猛,逐渐成为与综合百货商场、超市并驾齐驱的一种商业业态。这些专业店以相对价格较低、专业服务、连锁经营等优势,迅速分割了原有大型百货商店的市场份额,但其发展同样面临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经营规模限制等问题。

便利店指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便利店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需要,是我国零售业态中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估计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更快。

购物中心近几年,购物中心在全国大城市处于兴建中,建筑面积5—20万平方米不等,全国正在兴建的约有200处左右,基本上是以娱乐、餐饮、服务、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购物场所。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业态,电视购物、邮购等作为新兴的商贸形式,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

零售企业规模格局

我国目前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表现为:首先,企业规模化趋势逐渐明显,产业集中程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零售企业间并购进程加快,集团规模增大,出现了一批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零售业向超大型零售企业的发展开始加速。其次,外商企业占有相当优势,增长也十分迅速。2004年我国零售业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数264家,分店2200多个,比上一年增长了89%;2004年零售企业前30名中国内企业销售额增幅为17.8%,而外商企业为21.6%,销售额占零售企业30强销售总额比例为20.8%,优势较为明显。通过对上述零售企业规模竞争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基于物流、营销以及客服等方面的规模经济对处于流通末端的零售业来说至关重要。作为零售市场自身结构优化的趋势,零售企业必然走向大规模与集团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再者连锁经营方式的大规模引入及广泛流行,也是零售企业规模化发展的一个诱因。

长期以来小、散、乱、差的竞争格局导致零售市场中的过度竞争和无序竞争,严重影响了零售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无益于企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也无益于整个零售行业的发展,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走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我国零售业目前无论是规模还是集中程度与合理的市场结构都相差悬殊,因此作为一种趋势,零售企业的规模仍将继续增大,零售市场的集中度必将进一步提高。

外资的大量涌入,高投入、掠夺性布局及其迅速壮大,显示出了对零售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威胁,也在客观上刺激和加速了我国零售企业的规模化整合及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唯有自我发展壮大,方可应对外资在各方面的大冲击,保护本国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从现状来看,外资掠夺性战略布局阶段初步完成,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增店扩容时期,尤其是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限制进一步放宽后,外商投资将会更加自由,领域也将更加深入,这些因素决定着外商规模必将随之增大,市场份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在近5—10年内,外商投资的商业企业在规模上将会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增长水平上。

我国零售市场业态与规模格局的政策选择

业态政策选择

通过对我国零售业主要业态现状的研究,我国零售市场要想成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应对措施:

改革以百货为主的原有传统业态,对不适合当前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进行现代化改造。当前百货店在满足消费者需求上已明显落后于其它业态,因此应对百货店在数量上加以控制,在其功能上加以改革。

大力发展适合当前市场环境及消费需求的业态形式,如超市、专业店和购物中心等,制定相关政策,降低区域性政策壁垒,加速连锁经营的拓展,使其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状况进行创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业态,例如在大中城市的居民区附近,发展小规模超市与杂货店相结合并带有一定便民服务项目的类似便利店性质的业态;在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小型折扣商店等。

规模政策选择

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的企业重组政府应在适度规模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采取税收、金融等支持手段,积极推进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促进零售企业间的资产重组,打破体制的限制,通过政府制定和实施零售企业联合政策,通过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零售企业大集团,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相兼容的有效竞争;制定有关政策,打破地区封锁,大力推进连锁经营组织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促进企业间的跨地区重组,例如建立统一法规,解决企业跨地区跨省市开店在工商登记、税务交纳等营业正常开放环节等方面的问题。

先本土化再国际化本土化和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本土化,国际化就无从谈起,成功的本土化是国际化的前提,本土化竞争程度和竞争优势决定着国际化进程和竞争实力;反之,如果没有国际化理念和标准管理下的产品或服务作支撑,本土化也就失去了根本。对于我国零售业跨地区的重组和整合应首先侧重于本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竞争力,培养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的能力,为进军国际市场积蓄力量。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必然是以大企业集团为主导、中小商业企业为主体的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塔形结构。中小企业通过细分市场及合理定位,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基础上有利于填补相对于大企业存在的需求空白,对于满足多样化需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由于中小企业的存在,中小商业企业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可以吸收大量的劳动力就业,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福利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对中小企业采取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扶持发展零售市场中由于规模原因和地位原因而处于劣势的、对维持行业竞争又十分必要的中小企业。在大力推进中小连锁企业整合、提升竞争力的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维护公平竞争的正常秩序,使中小企业免受大企业集团的恶意侵害,为其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2004[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流通创新理论与对策研究”课题组.业态变迁学说及其促进我国流通创新的政策建议[J].财贸经济,2003(1)

3.郭冬乐.中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政策选择[J].商业经济文荟,2002(6)

第9篇:零售业市场现状范文

[关键词]零售业;数据挖掘;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354-01

数据挖掘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被各方关注的技术之一,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显著优势。我国零售业在近几年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对零售业中的量级较大的数据及信息需要专业化、科学化、有笑话的提取方法以供零售业行业的持续发展。

一、 零售业领域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概况

数据挖掘技术以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分析、模糊逻辑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为基础依托,结合不断的探索、实践、规律总结不断演化出来的具有高端应用价值的技术。

(一)零售业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历程

从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可以清晰看出人类对社会认知的转变历程。就数据挖掘技术而言,其核心技术在于数理统计理论,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敏感程度可以对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提升有所帮助。鉴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优点,零售业领域中复杂多样的数据属性,不断与该项技术融合,促进零售业领域企业的商业利益最大化。

在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的众多行业中,零售业可以说是最早将此项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技术应用于自身行业中的领军行业。从摸索阶段到现如今的已有基本规律的状态,数据挖掘技术的应有优势愈发凸显,零售业相关企业期待着更好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促进企业做出有利决策。比如在零售业领域中关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经典例子包括沃尔玛超市对啤酒和尿布在销售方面的规律的提炼,以及台风天气对巧克力等食品的更多需求的研究。

在零售业领域尝到数据挖掘技术的显著优势后,包括制造业、财务金融保险业、医疗企业等多个其余行业也纷纷开始效仿,鉴于数据挖掘技术鲜明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一些公司运用数据挖掘的成功案例,充分显示了这项技术的强大生命力。

(二)零售业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的意义

在零售业领域中,条形码管理、销售管理系统、客户资料管理系统等关于商品信息、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店铺信息、会员信息等海量数据,以零散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表面看,这些类别的数据之间毫无关联,但透过数据挖掘的眼光便可以清晰看出这些类别数据之间、同一类别数据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数据理论提出以来,零售业领域研究者们变采取研究手段探究领域内海量数据与商品销售、客户群体选择等众多零售商们头疼的问题之间的关系。实践证明,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零售商们解决上述看似无解决方法的疑难杂症。比如,购物篮分析可以探究商品搭配方式与用户诉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消费者对于商品摆放样式的好感度等。

从反方向看数据挖掘技术对于零售业领域的应用意义,对于零售业领域内的规律,人们仅凭经验、人工查找总结的方法将很难实现,缺乏有效数据挖掘手段的零售业领域的规律的探究的可能性非常小。而数据挖掘技术恰恰可以迎合人们这一需求,省去了人工查找的麻烦与困扰。特别是在销售相关数据越来越多的环境中,依靠人工积累的方法很难实现行业发展的突破,对于海量数据问题的解决,数据挖掘技术是非常好的选择。

可见,零售业领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不仅历史久远,并且成果显著。但人们不能将眼光仅仅停留在数据挖掘技术给零售业领域带来的已有成功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业内人士需要对于社会市场体系未来的发展要素予以准确把握,并将此作为零售业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研究的方向。本文的议题设置初衷也在于此。

二、零售业领域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范围

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整合已有成功经验后,可以发现,数据挖掘技术在零售业领域内的功能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数据挖掘技术以海量数据为基础的技术要求恰恰符合了零售业领域内超大数量级的数据现状。数据挖掘技术利用计算机设备的准确、快速的算法更新技术,实现了短时间内对零售业领域内的数据进行聚类、提炼规律性成果的可能。

其次,数据挖掘神经网络算法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零售业领域内数据挖掘的应用效率。这一新型算法的出现有效缓解了外部商业竞争对于零售业领域发展的影响。零售业领域内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有效的数据挖掘技术。

再次,数据挖掘技术令企业充分了解客户对于商品销售的喜好及兴趣,帮助企业有效、准确、及时了解并掌握市场的动态变化,可以做到及时针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企业的销售模式及销售方案。在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及时掌握中,零售业企业可以及时洞察市场上的新商机,谋求企业紧急效益。

三、零售业领域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一,零售业中数据挖掘技术在分析变量的选择上仍有不足。数据挖掘的技术关键在于聚类方式的确定,而就相对更加复杂的零售业领域内的有关数据信息而言,其在分析变量的确定方式上仍旧需要持续关注实践结果进行及时调整。选择合适的数据挖掘分析变量,可以明显提升数据挖掘技术在零售业领域中的应用效率。

第二,数据挖掘技术所依托的数据抽取方式需要结合用户需要进行及时调整。抽取数据的目的在于从众多杂乱数据中提炼有用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比如求和、平均值、方差、直方图、饼状图等方式都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尝试。

第三,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趋势需要有效预测。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中,也是有一些规律性的趋势可以预测的。在零售业领域中,数据趋势的预测工作十分重要。

四、结语

截至目前,真正适合零售业领域的数据挖掘模型还缺乏统一化,真正具有意义、有效性的数据模型的应用范围应该是在各个行业中都具有互通性的,即便行业在特点方面存在差异,但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数据挖掘技术需要往统一化中带有特色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要保障数据挖掘的基础数据模型可靠。数据模型包括的种类很多,比如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模型、采集模型、处理模型、其他模型等。但目前情况看,上述模型的可靠性均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因此,在零售业领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需要加大对模型可靠性的研究力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