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

第1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发展方式;全要素生产率

一、引言: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绩,年均增长率为近百分之十。就经济总量而言,我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我国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出来,比如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不高、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各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些现象归根到底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上来说是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同时我们要明确,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因此,如何恰当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

经济增长质量,说到底属于一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显然,不同的学者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总体上讲,学术界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探讨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从狭义角度来说,就是指经济增长速度效果和经济增长的效率,是一种优劣性问题,而实质上是一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问题。从广义角度来讲,各个学者尽管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看法有许多交叉的地方,但仍旧有不少分歧。如刘树成(2007)认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是指要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发展态势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结构的协调性,不断提高经济增长效益的和谐性。马建新、申世军(2007)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增长质量定义为一个经济体在经济效益、经济潜力和社会效益以及环境等各方面所表现出的与经济数量扩张路径的一致性、协调性。钞小静和惠康(2011)进一步将经济增长质量的外延概括为: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稳定性、经济增长的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等四个方面。

三、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测量经济增长质量,学术界一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法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一般来说,采用狭义经济增长质量定义的学者大多使用全要素生产率方法,而采用广义经济质量定义的研究者往往使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法。全要素生产率方法具体包括代数指数法、索洛剩余法、隐性变量法、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等五种方法。其中数据包络分析法具有不需要对生产函数结构作先验设定,不需要对参数进行估计等优点,在实际应用中较多采用。然而全要素生产率法在测量经济增长质量时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郑玉歆(2007)认为全要素生产率反映的是生产要素即期的经济结果,没有考虑要素的长期性,其测算难以避免投入和产出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并且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目前主要有熵值法、相对指数法、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四种方法。其中相对指数法没有考虑各分项指标之间也许存在着高度相关性,熵值法未能较好地反映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层次分析法主观性较强,它们均有各自内在的缺陷,而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两者都是依据数据本身的特点而非人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指标之间的高度相关性和设定权重的主观性(钞小静、任保平,2011)。

上文简要叙述了理论界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定义和测试方法,接下来对从不同角度实证分析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文献进行综述。

四、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质量:

江小涓(2002)认为外资既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也可以提升存量资产的质量,进而能够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而汪春、傅元海(2009)运用统计分析和协整分析都说明FDI 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并且通过实证分析表明FDI 主要是通过直接方式降低经济增长质量,此外,FDI 的正溢出效应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在统计上也不显著。

五、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质量:

刘亚建(2002)阐述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生产力因素, 认为科技竞争力对于经济增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幅度增加研究开发和教育投入,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刘海英等(2004)在借鉴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差距的经典理论基础上, 对人力资本均化指标进行了量化。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各地区人力资本平均程度的基尼系数与反映各地区平均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指标之间存在着统计上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进一步表明将受教育的机会更多地提供给具有更低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六、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质量:

从理论上来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都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资源利用效率的改进可以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保持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以显著地提高人民整体的福利水平,这也就自然而然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妙小静、任保平(2012)利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源环境代价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着统计上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杨斐、任保平(2011)利用改革开放后二十一年内的样本数据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为基础,从碳排放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是寻求减排与保持经济增长的平衡路径。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人均碳排放之间存在着三次曲线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倒U型关系。因此,他们认为,对于减排措施需要持谨慎的态度,只有通过充分验证,才能够实现在减排目标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

七、小结:

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大,这是可喜之事,因为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科学评价必须建立在怎样恰当地界定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内涵。当然,我们既不要盲目缩小经济增长质量的内涵和外延,更不能任意扩大其内涵和外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阴云仍未散去的国际大背景下,在我国经济增长率最近几个月跌破百分之八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发展战略思路要进一步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型, 战略目标要由低成本扩张型向高效率创新型发展转型。党提出的包容性增长模式不仅寻求的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平衡与稳定和经济增长结果的合理分享,更多地还包括了经济增长的成本代价这一因素。在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下,我们既要更加合理地利用外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要关注环境,关注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刘树成,论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研究,2007

[2]马建新、申世军,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的初步研究,财经问题研究,2007

[3]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经济研究,2011

[4]郑玉歆,全要素生产率再认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

[5]江小娟,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02

[6]汪春、傅元海,FDI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

[7]刘亚建,我国经济增长效率分析,思想战线,2002

[8]刘海英等,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管理世界,2004

[9]钞小静等,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

第2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目前使用的玉米精密播种机械不论是机械式还是气力式, 主要结构是播种单体, 一个播种单体由施肥开沟器、播种开沟器、排种器、覆土器、镇压轮及传动机构等组成。

常用的覆土器有覆土圆盘和覆土板两种。播种单体的工作过程是播种机前进, 施肥开沟器和播种开沟器开沟, 同时地轮转动, 通过传动系统带动排肥器排肥、排种轮排种, 覆土器和镇压器随即覆土和镇压。排种器是精密播种的关键部件,也是精密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机械式精密播种机主要采用勺轮式排种器和窝眼式排种器。窝眼式排种器由毛刷清种, 靠钢针挑落种子。排种器内有4 个排种轮, 中间两个分别为播大粒和小粒玉米的, 两边是播双行大豆的。不用更换排种轮就可精量播种玉米和大豆。缺点是清种毛刷容易磨损,要经常更换。勺轮式播种器工作时排种轮转动带动勺轮和导种轮转动,勺轮在充种区实现了充种,继续转动到清种区,这时在种子自重下,自行进行清种,勺内只剩一粒种子,当转到隔板的缺口时,种子自动落入导种轮的格内,进入护种区,当转到投种区时,种子靠自重落入种床。这种排种器优点是播种器内没有容易磨损的部件, 终身不用拆卸。

机械式精密播种机有为大型拖拉机配套的6 行以上的播种机, 有为小型拖拉机配套的两行播种机,也有为畜力配套的牵引式单行播种机。

机械式单体精密播种机是由一个播种单体组成,主要由机架、升起机构、可调整深浅的拨草杆、施肥开沟器、底肥箱、口肥和种子箱、排种器、播种开沟芯铧、播种深浅调节机构、行走轮、链传动机构、地轮、覆土圆盘、镇压轮等组成。这种单体播种机采用窝眼毛刷式排种器, 种子和口肥直接进入排种、排肥器内。这种播种机可实现分层施肥, 就是可深施底肥, 同时也可以施口肥, 口肥和播种使用同一开沟器, 底肥在种子下方5~8 厘米, 由于施肥开沟器与播种开沟器之间有一定距离, 口肥施下后有回土, 实现种肥隔离, 保证不烧苗。

这种播种机工作时由畜力牵引作业, 靠行走轮带动链轮驱动排种、排肥机构进行工作。适宜行距50~70 厘米, 工作速度每小时5~6 千米。适合垄上播种,也可平播作业。一次可完成清除杂物, 开沟、施肥、播种、覆土五项作业。主要适用于北方垄作地区小地块使用。

播种机在使用前要进行检查调整: 要根据当地农艺要求调节施肥开沟深度。

根据施肥量的要求调整底肥施肥量, 可通过改变槽轮长度来实现排肥量的大小, 拧动调整手柄, 顺时针转动, 槽轮长度缩短, 施肥量减少, 逆时针转动, 槽轮长度增长, 施肥量增加。采用同样的方法根据要求调整口肥施肥量的大小。

根据墒情调整播种深度。摇动转轮, 转轮带动尺条上下运动, 实现播种深度的调整。播种株距要根据品种要求按照播种机的使用说明书选择链轮。

精密播种玉米, 对玉米粒的大小有严格的要求,所以每次换种后, 要进行调整。窝眼式排种器上有两个玉米播排种轮, 可根据玉米籽粒的大小进行选择。如果你购买的播种机采用的是勺轮式排种器, 当玉米种子粒较大或较小时, 也需要调整。

这种播种器在出厂时是按中等籽粒安装的, 调整时松开螺丝, 拆开壳体, 串动隔板, 使隔板上的小缺口重新对正定位螺钉,顺时针转动,适合较小粒种子,逆时针转动,适合较大粒种子。调整两个覆土圆盘的宽度, 改变覆土宽度和厚度。

一切调整好后即可播种作业。在进行大面积播种前, 一定要坚持试播20 米, 检测确认符合当地的农艺要求后, 再进行大面积播种。作业中要经常检查链条的张紧程度, 以保证播种施肥的精确性。每作业一个工作日, 要清理排种器, 以免杂物堵塞, 影响播种精度。

排种器是精密播种的关键部件, 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检查状态是否完好, 播种器内的毛刷如发现磨损,要立即更换, 否则会影响精密播种质量, 方法是卸下链轮, 卸下左端护链盒、卸下右端盖。取出清种毛刷轮组, 更换毛刷, 然后再依次装好。

二行、六行等多行播种机主要是为拖拉机配套的。是由两个或多个播种单体组成的。

这种两行精密播种机是目前我国生产厂家最多、农民使用最广的一种机型。主要配套动力为小四轮拖拉机。工作速度每小时5~6 公里。这种播种机与单行播种机不同的是增加了液压悬挂机构。种子通过塑料管输送到排种器, 种管插到后边为播种玉米, 种管插到前面为播种大豆双行。种箱和肥箱为一体。地轮传递动力带动施肥播种机构。底肥和口肥靠一个开沟器完成, 中间有一定距离, 靠回土把底肥和口肥分成上下层。两行以上的播种机要调整行距, 松开固定卡子, 根据当地行距要求左右串动播种单体。

这种播种机的播种深浅是依靠上下串动开沟器来实现。两行以上的播种机要调整拖拉机的悬挂机构, 调整上拉杆, 可使播种机保持前后水平, 调整左右吊杆可使播种机保持左右水平。调整左右拉链, 可使机组保持稳定, 避免左右摆动。施肥深度、施肥量、播种株距等要和单体播种机一样进行一一调整。一切调整好后也要进行试播。

两行以上的播种机是由拖拉机悬挂作业, 所以在地头转弯掉头时, 要先升起机具再转弯, 拖拉机摆正后, 要先倒车, 落下机具再工作, 避免地头漏播。在路面行走时, 须将播种机提升到离地面一定高度, 防止工作部件与地面碰撞。

气力式精密播种机能实现玉米更精确的播种。有气吸式和气吹式两种, 一般八行以上的高速精密播种机采用气吹式, 适合大面积作业。目前使用较多的为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六行、八行主要配套动力为37 千瓦以上的大型拖拉机, 四行气力式精密播种机主要配套动力为15~37 千瓦的中型拖拉机, 两行气力式精密播种机主要配套动力为小四轮拖拉机。气吸式精密播种机的关键部件是风机和排种器,排种器采用垂直双圆盘式。

当播种机工作时, 靠拖拉机动力带动风机产生风力, 排种盘的一侧形成吸力, 当排种盘的吸种孔转入气吸道时, 小孔一侧为负压, 而另一侧则刚处于种子的充种区, 种子在压力差作用下被吸附在排种盘孔上, 随排种盘一起转动。当种子转到气吸道末端时, 负压结束, 种子靠自重落入开沟器开出的种床内。因在播种过程中, 种子不被摩擦, 不会出现碎种现象, 即使播催过芽的种子, 也不会伤种。这种两行气吸式精密播种机主要由风机、机架、地轮总成、传动机构和两个播种单体组成。播种适宜速度为6~8 千米/小时。适宜垄距为60~70 厘米。能一次完成深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可精播单行玉米和双行大豆。

两行气吸式精密播种机在购买后或第二年使用,都要进行部件的安装。卸下拖拉机的前配重铁, 安装风机支架。卸下原拖拉机带轮, 安装播种用的带轮。先安装发动机到拖拉机底盘的三角胶带, 再安装发动机到风机的三角胶带, 并摇动转盘将三角带张紧。播种机通过三点与拖拉机悬挂机构连接。并调整好上下拉杆。

目前国内生产的为40 千瓦以上拖拉机配套的六行精密播种机, 一般为多用途、全悬挂式。工作速度为8 千米/小时, 生产率为1.5~2 公顷/小时。适合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大部份旱作地区的较大地块播种作业。

气力式播种机结构较为复杂, 必须掌握使用技术要点。首先检查一遍紧固螺栓、螺母有无松动现象, 与配套拖拉机联接部分是否安全可靠。要检查排种粒数, 松开刮种器固定柄螺母, 开动风机, 转动地轮, 使其下种, 观察在排种盘上每孔只吸附一粒种子, 然后锁固螺母。每行均应进行调整。播种前, 要和其它播种机一样, 对播种、施肥开沟器、施肥量、链轮张紧程度等进行一一调整。要对各部位加注油。一切正常后, 方可进行试播种。在起动风机之前,用手转动万向联轴节, 确认风机无卡死等异常现象后方可起动。播种前应先将机具用液压起离地, 转动风机, 然后转动地轮, 排种器吸上种子后方可正常播种。播种机进行试播后, 检查播种的行距、株距、重播率、漏播率、种子埋入深度及施肥状况等, 各项性能指标全部符合播种作业质量要求后, 方可投入正常播种作业。

第3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车门;抗凹刚度;下垂刚度;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轻量化

中图分类号:U463.83文献标文献标识码:A文献标DOI:10.3969/j.issn.2095-1469.2015.02.08

Abstract:To realize the lightweight car door of a truck obtained by using a reverse design method, an approximate neural network model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radial basis functions, taking as input the thickness of key components acquired by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and taking as output the stiffnes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door. On the basis of the approximate model and ASA algorithm, a lightweight door was achieved by regarding thickness of the components as design variables, satisfying the dent resistance stiffness and sagging stiffness as constraint conditions and setting target on the minimum weight. It was possible to reduce 0.81kg without decreasing the dent resistance stiffness and sagging stiffne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BF neural network shortened the time of the lightweight design.

Key words:truck door; dent resistance stiffness; sinkage stiffness;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lightweight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逆向工程发挥着重要作用。逆向工程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设计过程中样件制作和试验耗费时间过长的问题[1]。但是,仅仅通过逆向设计得到的产品往往不能满足实际的设计要求,需要在其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性能分析和优化设计,以完善设计方案。本文研究的车门由逆向工程设计得到,共包含27个钣金件,各钣金件的厚度值基本与标杆车相同。本文力图通过分析各钣金件厚度对车门性能的影响情况,重新合理地布置各钣金件的厚度分配,最终实现车门的轻量化设计。

常用的车门钣金件厚度的优化方法主要包括灵敏度优化和最优化方法。灵敏度优化主要是辨识输入变量对输出响应的影响程度,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合理地调整零部件的厚度,改善车门性能,实现车门轻量化[2]。但是,灵敏度优化得到的方案往往只是一个改善的解,而不是一个全局最优解。最优化方法则是采用优化算法,在设计变量的可行性设计空间中搜寻最优解,优化方案较灵敏度优化方案往往更好。但是,优化工作如果使用优化算法直接驱动仿真程序进行寻优,通常需要较长的仿真优化时间,对于复杂的模型往往不太现实[3]。

为了克服最优化方法的这一缺点,本文引入基于RBF的神经网络近似模型来代替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进行优化分析,这种方法在以往的车门轻量化研究中应用较少。首先,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分析得到了各钣金件厚度对车门性能的影响,筛选出对于优化工作较为重要的板件厚度值,作为优化工作的对象,缩减优化规模。其次,在设计空间内,通过DOE采样,建立了可信度较高的基于RBF的神经网络近似模型,以近似模型代替高强度的仿真计算,在其基础上进行车门轻量化设计,大大缩短了优化设计工作的时间。本文车门轻量化设计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1 车门性能分析

根据企业的车门系统设计技术规范,为了保证车门性能的要求,分别设计了车门的抗凹工况、下垂工况的刚度试验与有限元仿真分析,分析车门初始方案的性能。

1.1 车门抗凹工况

1.1.1 抗凹刚度试验

为了分析逆向设计得到的车门初始方案的性能,同时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搭建了车门抗凹刚度试验台,如图2所示。试验中,在门锁和车门铰链安装位置处,将车门固定在试验台上。沿车门窗折边下沿斜线,绘制10 cm间隔网格线,作为车门外表面备选测点(图2)。通过观察,根据经验及通过手压法辨识出8个变形较大的位置点,作为试验时的测点。在每个测点处,分别逐级施加载荷,载荷的最大值根据实际测量过程的加载变形状况调整,通过DH3816应变测试系统采集该测点处水平方向位移数据,每个测点进行3次试验,取3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见表1。

1.1.2 抗凹刚度仿真分析

将车门的CAD几何模型导入到Hypermesh中,通过模型简化后,建立了车门的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有限元模型单元总数为15 227,车门总质量为23.68 kg。

在抗凹工况仿真中,有限元模型的约束方式与试验条件相同,分别约束车门铰链安装位置和门锁处6个方向的自由度。在对应的8个测点处分别施加相应的载荷(取抗凹试验时相应加载点载荷的最大值),测量加载点水平方向的最大位移,计算得到8个点的抗凹刚度。抗凹刚度的计算如式(1)所示。

式中,Ki为第i个测点的抗凹刚度,N/mm;Fi为第i个点的加载载荷,N;yi为第i个点的最大变形量,mm;

表1给出了试验分析和仿真分析中,各测点的最大加载载荷、最大变形量、抗凹刚度的对比。

1.2 车门下垂工况

1.2.1 下垂刚度试验

试验中,在车门铰链安装位置处,将车门通过铰链固定在下垂刚度试验台上,车门开度为0,如图4所示。在门锁位置,逐级施加载荷,载荷的最大值根据实际测量过程的加载变形状况调整,通过DH3816应变测试系统采集车门下边缘处垂向位移数据,进行3次试验,取3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最后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见表2。

1.2.2 下垂刚度仿真分析

在下垂刚度仿真中,有限元模型的约束方式与试验条件相同,约束车门铰链安装位置6个方向的自由度,在门锁处施加垂向载荷,载荷大小为966 N(取下垂试验时门锁加载载荷的最大值)。测量车门下边缘处10个点的Z向位移,取10个测点位移的最大值作为下垂工况车门的变形量,用于计算车门下垂刚度。下垂刚度的计算如式(2)所示。表2给出了下垂工况仿真与试验的数据对比。

式中,KZ为车门的下垂刚度,N/mm;FZ为下垂工况的垂向载荷,N;Zi为车门下沿第i点的变形量,mm。

由表1分析可知,仿真计算得到的车门抗凹刚度性能与试验情况基本一致。由表2分析可知,仿真计算得到的车门下垂刚度与试验存在稍许的误差,这是由下垂试验与仿真中测点选择不完全一致引起的。试验过程中,测点选择下沿某点,但是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该点会产生相对滑动;仿真过程中,考虑到试验测点位置的滑动,下垂位移选取的是下沿8个测点位移的最大值,计算得到的刚度值会小于试验值,但刚度值更可信。这表明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可信度较高,能够用于后期的优化工作。

2 关键参数辨识

本文研究的车门是由逆向设计得到的,车门各钣金件的初始厚度值基本与标杆车相同。为了探究车门各零部件厚度对车门性能的影响,辨识关键因子,缩减优化设计的规模,为后期的结构改型提供依据,首先安排了试验设计探究各零部件厚度对车门性能的影响情况。

通过优化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以所有的零部件板厚作为输入变量,以车门的抗凹刚度、下垂刚度以及质量作为响应。通过仿真计算,得到100组样本点,通过贡献率分析,得到了各零部件板厚对于车门性能的影响情况[4],如图5所示(以板厚对8号测点抗凹刚度的影响情况)。

由图5可知,车门外板对8号测点的抗凹刚度性能的影响最为重要。某些零部件板厚对抗凹刚度的贡献率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综合考虑27个零部件厚度对车门下垂刚度、抗凹刚度以及质量的影响,最终选择其中的22个零部件厚度作为下一步优化分析工作的设计变量。

3 RBF神经网络

近似模型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逼近一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的方法。基于近似模型进行优化设计工作的优势在于:减少耗时的仿真程序的调用,提高优化效率,通常可将实际求解时间缩短几个数量级;建立经验公式,获得输入、输出变量之间的量化关系;降低仿真分析的噪声,更快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常用的近似模型主要包括响应面法、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克里格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5]。其中,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强的逼近复杂非线性函数的能力,且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即使样本中含有“噪声”输入,也不影响模型的整体性能。

3.1 RBF神经网络模型

1943年,McCulloch和Pitts建立了第1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6]。1947年,Weissinger第1次将径向基函数应用到求解羽翼周围的流场问题[7]。1988年,Broomhead和Lowe将径向基函数模型技术命名为“神经网络”,随后神经网络近似模型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个方面[8]。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Kansa对于径向基函数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与应用[9]。

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中,假设为一组已知的输入向量(即分析任务中定义的设计变量),为对应的已知的输出值(即分析任务中目标性能值)。用于近似估计未知点的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差值模型表述为式(3)所示:

式中,为神经网络近似模型建立过程中根据样本点数据求解得到的径向基函数差值模型系数。通过求解式(4)和式(5)定义的N+1个线性方程,即可求得N+1个未知的系数 。

函数;为待测点与样本点的欧几里得距离;

c为样条形状参数,c的取值直接影响到近似模型的可信度,通常0.2

3.2 车门性能的神经网络模型

在近似模型的建立过程中,样本点往往是通过试验设计采样的方法获得的。试验设计采样方法包括正交试验、部分因子试验、拉丁超立方试验、优化拉丁超立方试验等。其中,优化拉丁超立方设计可以使样本点尽量均匀地分布在设计空间,具有非常好的空间填充性和均衡性。

本文近似模型的输入为参数辨识分析中得到的22个关键零厚度,输出为车门的目标性能,包括下垂刚度和8个测点的抗凹刚度。采用优化拉丁超立方抽样技术,共安排400次仿真试验,在OptiStruct中计算得到400组样本点。

在Isight中建立了基于径向基函数的神经网络近似模型,以8号点抗凹刚度性能的近似模型为例,如图6所示,x坐标为上横梁内板的厚度值,y坐标为门锁挂钩板的厚度值,z坐标为8号点的抗凹刚度。

3.3 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验证

近似模型可以代替耗时的仿真程序,提高优化效率。但是,近似模型只有在保证具有足够高的预测精度和可信度的前提下,才可以代替实际的仿真程序。在进行近似模型精度分析时,往往是将样本点的输出与近似模型计算得到的输出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平均误差、最大误差等。

为了验证所建立的车门性能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选取了所有400个样本点作为误差分析点,将目标性能的实际值与近似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计算得到各性能指标近似模型的平均误差均小于0.045,可信度较高。以减重质量近似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对比为例,如图7所示。

图7中,横坐标为减重质量的近似模型预测值,纵坐标为相同板厚设计方案下减重质量的真实值。由图可知,近似模型的预测值基本等于实际值,近似模型可信度较高。综上所述,该近似模型可以有效地代替仿真计算。

4 基于近似模型的车门轻量化

4.1 优化问题定义

优化是在约束条件下寻找最优解,典型的优化问题数学模型可以定义为

目标函数:。

约束条件: 。

设计变量: 。

根据实际经验,在板件厚度的优化过程中,当板件的初始厚度小于1.5 mm时,板件厚度增厚与减薄的最大尺寸分别不超过0.2 mm和0.1 mm。当板件的初始厚度大于1.5 mm时,板件厚度增厚与减薄的最大尺寸分别不超过0.2 mm。22个设计变量的初始值及取值范围见表3。

在车门轻量化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车门的性能不能违反设计要求。因此,车门优化设计方案的下垂刚度与8个测点处的抗凹刚度不能小于初始刚度。约束条件的具体设置见表4。

4.2 车门轻量化实例

以车门板件的厚度为设计变量,以车门性能为约束条件,以车门减重质量最大为目标,用精确度较高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代替耗时的仿真计算,进行车门轻量化设计。优化算法选择的是模拟退火算法,其思想是由Metropolis提出的[11]。在优化设计中,最大迭代次数为50 000次,每5步检查一次收敛性,温度参数下降的相对比率为1,温度损失函数下降的相对比率为1,损失函数淬火相对速率为1。

经优化迭代,对比优化方案,最终选择第45 294次优化方案。设计变量的初始值、优化值对比如表5所示。

为了验证近似模型优化方案的精确度,将最终的设计变量厚度值代入有限元模型中,通过仿真计算得到车门的各项性能值。将近似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见表6。

通过仿真验证,基于近似模型计算得到的优化方案性能较为可信。将优化方案性能与初始方案性能对比分析可知,优化方案的性能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由表5和表6可知,通过合理地重新布置车门各板件厚度,在保证车身各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实现减重0.813 kg。因此,通过合理地重新分配车门各钣金件的厚度值,能够使各钣金件发挥最大作用,实现车门性能的提高与轻量化设计。

4.3 优化工作时间统计

基于RBF神经网络近似模型的车门轻量化设计耗时量与优化算法直接驱动仿真程序计算的耗时量对比见表7。由表7可知,基于近似模型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缩短优化设计所需要的时间,加快产品的研发进程。

5 结论

(1)基于近似模型进行车门的轻量化设计工作,可以有效地减少求解计算时间,节省的时间达到了几个数量级。

(2)基于RBF的神经网络近似模型具有很强的逼近复杂函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容错能力,能够有效地减少样本“噪声”的影响,具有很高的可信度。

(3)在车门的逆向设计产品过程中,通过合理地优化设计,探究各零部件厚度对于车门性能的影响,重新合理地分配各零部件的厚度,能够使车门具有更好的性能指标,同时也可以实现车门的轻量化设计。本文基于实际的试验工况,仅考虑了抗凹刚度与下垂刚度仿真进行车门轻量化设计。同时,如若增加车门的模态工况、疲劳耐久性分析、NVH分析等,对于车门性能开发更加有利。

参考文献(References):

陆佳平,薛克敏,汪昌盛. 逆向工程在汽车覆盖件设计中的应用[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29(3):278-280.

第4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温湿度 含水率 化验周期

一、化验检验程序

按规定要求存放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接受油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化验检验成功后,集中处理化验残余油,将油样瓶按照顺序依次放好。

检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化学检验操作规程》及相应仪器使用说明,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时间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与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检测过程中,要按规定尽量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从记录、计算、操作、试剂、方法、样品等环节中找出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要认真准确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化学检验原始记录本记录,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写上“作废”字样。

化验室的记录包括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原始记录要保存完整,报告单要留存电子档。

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化验员本人填写,确认无误后,再填写检验报告单,送交负责人进行审核。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质量记录和文件管理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原始记录保存3年。

二、油井产量测量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油田管理和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相继出现了许多可以对油井油、气、水产量进行综合测量的计量装置。

1.三相分离计量

三相分离计量是把油、气、水分离后分别计量,分离后原油含水较低(一般在30%以下),原油测量误差降低,不受油井含水率的影响。但是,要想把特高含水原油分离成低含水原油并进行计量,工艺技术十分复杂,而且数量很大的游离水经常携带一部分原油,造成很大误差,且所需的设备仪表多、投资大、管理操作难度大、维修费用高。

2.两相分离计量

两相分离计量是将油井采出液分离成液体和气体,然后对其分别进行计量。两相分离计量设备主要由两相分离器、气体流量计、液体流量计、含水分析仪等组成,气体流量计和液体流量计计量油井的产气量和产液量,含水分析仪测量分离出液体的含水率,由此计算出油井的油、气、水产量。

另一种形式的计量设备由两相分离器、质量流量计和气体流量计组成。质量流量计测量分离出的液量,并计算出其中的含水率,从而测量出油井的油、气、水产量。这种计算装置投资较少、操作简便,在我国油田中获得了较多的应用。

3.不分离计量

不分离计量是不分离油井采出液,将文丘里管、密度计或不同的流量传感器结合起来计量气体和液体的流量,液体部分用双γ射线密度计、电容、微波水含量监控仪来确定油和水的含量,从而计算出油、气、水各自的产量。

油气水不分离计量技术在占地面积等方面有 很大的优越性。但是油井采出液中的油、气、水等组分一般不是均匀混合的,他们以不同的速度流动,还可能相互作用形成蜡和氢氧化物,并且引起难以预料的复杂流态。因此,开发具有广泛适用范围的流量计具有很大的难度,虽然国内外已经有多种实现油气水不分离计量的方案,但是成功投入使用的还很少。

三、加强油井计量工作

通过油井计量管理管理实践,要认真总结,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计量技术、方法和制度。

积极探索适合本单位的油井计量技术和手段。目前,公司油井计量主要采取容积法即人工检尺为主要手段。国内有不少类型的油井计量技术设备,但各有优缺点,都有一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特别是对计量介质如原油粘度、使用地气候条件等比较敏感。要积极研究,结合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适于本单位的油井计量技术工艺和设备。

认真思考本单位油井计量工作制度。根据各单位实际情况,如单井产液量、含水率、采油工照井数及生产组织方式等,结合公司油井计量管理办法,认真思考适合本单位的油井计量工作制度如检尺频次、取样时间和化验周期等。

规范基层生产组织方式。有些采油厂目前没有班组,区队直接管理油井,有些区队管辖油井数量过多,难以实施精细管理。对此,相关采油厂要加快组建班组,同时要加强区队的生产统计、信息化及化验室等建设,真正把计量工作落到实处。

大胆改革用工制度,不断充实生产一线人员。东部油田采油工照井数过多,这是多方因素造成的结果。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改革用工制度,充实生产一线。另一方面在条件许可时适当招聘一些中专、大专学生,作为业务骨干充实到生产一线。

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值班房。东部采油厂井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差,井场值班房少。在目前情况下,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二是要合理布局,以现有的值班房为圆心,存放计量化验器具和报表,合理划定管理辐射半径,最终将生产井都覆盖在有效的管理范围,充分利用现有值班房。

全面推行有序泵油,科学安排油井计量和油井运行方式。有些采油厂采用间歇抽油,有些油井抽油时间与采油工检尺时间相矛盾。各采油厂要积极探索,按照油井计量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生产实际,合理规范抽油时间和计量检尺时间。同时,大力推行有序泵油,科学组织好油井计量和泵油工作,建立采油工和泵油工相互制衡机制,明确采油工和泵油工计量职责。

参考文献

[1] 贺永军. 量油分离器常数校验方法的改进[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1(01).

第5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面板数据是指一部分个体(个人、家庭、企业或国家等)在一段时期内某变量的观测值构成的多维数据集合,可以通过在一段时期内对一些个体进行跟踪调查来获得。从横截面看,面板数据是由若干个体在某一时点构成的截面观测值;从个体看,每个个体都是一个时间序列。[1]由于面板数据提供了时间序列和横截面的综合信息,不仅增加了统计量的自由度,获得统计检验功效,提高了变量检验的精度,而且有利于构建并检验更为复杂的经济行为模型。近年来,面板数据模型一段时期内广泛应用到国家、产业和家庭的宏微观经济行为分析中。但是,具有较长时间序列的宏观面板数据出现了数据的非平稳性问题:一是回归系数从同质向异质系数变化;二是数据序列的不稳定性,回归偏误和协整;三是协整方程存在着结构突变。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通常都具有非平稳特征。由于经济变量的非平稳过程累计了随机趋势(或时间趋势),使得经济变量没有长期均值,而它的未来值(或当期值)取决于历史性,任何外部冲击都将产生持久的影响。如果采用传统的差分序列回归方法进行处理,又可能会导致经济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对此,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的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为研究非平稳序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2]计量经济学家开始将描述样本数据特征作为建模的主要准则。协整关系是指由若干个服从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变量组成的系统是稳定的线性组合。一般地,只要若干个服从单位根I(d)的变量的某一线性组合能使d减小,则称这一组合为协整关系。[3]由于宏观经济年度数据的时间序列跨度较短,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协整检验的功效较低,在研究购买力平价(PPP)、[4]货币需求[5]和汇率[6]等问题时,为了提高协整检验功效,通过合并相似国家的数据(国外文献常采用欧盟和OECD国家的历史数据),增加数据的截面变化以提高单位根检验或协整检验的功效,由此出现了面板协整模型。

    二、面板协整检验的最近理论进展

    面板协整模型不仅面临着个体的残差序列相关和截面空间相关等截面相关性问题,造成面板单位根检验水平失真,而且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外部冲击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势必造成宏观经济变量时间序列的结构性变化,进而改变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即产生结构突变问题,导致面板协整检验功效的降低,甚至无法通过协整检验。最近10多年来,有关结构突变和截面相关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研究成为国际上计量经济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

    (一)结构突变的面板协整检验方法

    在国外有关结构突变的时间序列分析的研究文献中,主要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针对不同时期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段建模。其中,邹至庄教授1960年提出的Chow检验方法,用于判断结构在预先给定的时点是否发生了变化。[7]这种方法的特点在于把时间序列数据分成两部分,其分界点就是检验是否已发生结构变化的检验时点。在此基础上,利用F检验来检验由前一部分n个数据求得的参数与由后一部分m个数据求得的参数是否相等,由此判断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此方法在虚拟变量(dummyvariables)出现之前被人们广为使用。二是采取贝叶斯方法的途径,建立特定的统计量和分布函数。在基于频率统计的OLS估计、ML估计和GMM估计中,模型检验过分依赖于相关统计量渐近分布的样本信息,而几乎不考虑研究者对所研究问题的先验信息。尤其在小样本情况下,使得统计推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充分。贝叶斯推断方法通过构造似然函数,同时利用了先验信息和样本信息,可以得到突变点的概率密度,采用吉布斯抽样完成结构突变点的数目和位置的判断。由于贝叶斯推断考虑了已有的先验信息,一些文献将其应用在时间序列结构的突变点识别和预测中。例如,2008年,Maheu和Gordon运用贝叶斯推断进行结构突变点的预测;[8]2011年,Meligkotsidou等(2011)运用贝叶斯推断研究了带有结构突变的单位根过程;[9]国内学者王维国等基于贝叶斯推断构造似然函数分析了上证指数的突变点。[10]如果经济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中不考虑结构突变问题,将使得许多存在协整关系的经济变量无法通过协整检验。1989年,Perron发现大部分经济变量的时间序列是结构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提出了带有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11]

    在此基础上,后续研究文献围绕着外生性结构突变点和内生性结构突变点、单一突变点和多重突变点等问题分别展开研究。[12]例如,李子奈等运用联合估计诊断模型分析了我国36个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结构变化;[13]白仲林根据Banerjee模型和内生突变点选择原理构造了带有结构突变的面板单位根联合检验。[14]1992年,Hansen在Phillips和Hansen(1990)有关协整回归模型中工具变量的统计推断基础上,[15]提出了协整向量的结构突变检验并构造了相应的检验统计量。[16]1996年,在Engle和Granger提出的标准

第6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耕地面积 经济发展 计量分析

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否存在必然的联系。如果二者之间存在正或负的相关关系,那么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相关程度或相关弹性又如何,是否存在协整性?这些问题的研究关系到我国耕地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研究,有助于对推动耕地保护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研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协调规划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因果关系、协整性检验以得出结论。

数据源的加工处理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际上反映各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常用总量指标,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和水平。

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本文选取1982-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数据,由于各年的GDP 数值是用当年价格计算的,因此为了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统一换算成以1978年不变价计算的各年国内生产总值,换算公式为:

GDPt(1978不变价)=GDPt(t=1978)GDPIt(1978=100)/100 (1)

其中,GDPt(1978不变价)表示第t年换算后以1978年价格表示的GDP;GDPt(t=1978)表示1978年的现价GDP;GDPIt(1978=100)表示以1978年为基期的GDP指数(《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检验

为了更好地分析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利用上述方法计算的时间序列数据来分析GDP 与耕地面积(L)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序列是非平稳的,要对数据进行线性趋势转化和差分处理,在差分前常先对观测值取对数,以消除时间序列中的异方差。得到的新序列记为LNGDP、LNL。借助计量分析软件EVIEWS5得出变量LNGDP与LNL之间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相反的发展趋势,走势基本上呈线性关系,可以说明耕地面积(L)与GDP之间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

耕地面积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

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变量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具体检验理论是:首先估计当期的Yt值被其自滞后期所能解释的程度,然后验证通过引入序列Xt的滞后期是否可以提高Yt的被解释程度,如果是,则称序列Xt是Yt的格兰杰原因(Granger Cause),此时Xt的滞后期系数具有统计显著性。比如检验Xt,Yt两个时间序列的因果关系,就要构造双变量的格兰杰检验模型:

Yt=α+α1Yt-1+…+αkYt-k+β1Xt-1+…+βkXt-k+ut (2)

Xt=b+γ1Xt-1+…+γkXt-k+θ1Yt-1+…+θkYt-k+vt (3)

其中,ut、vt为白噪声序列,即均值为零,方差为常数;k是最大滞后阶数,其值的选择要尽量使DW值接近2。

直接利用EVIEWS5软件对LNGDP和LNL两个序列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可见,第一个检验的相伴概率只有0.13972,表明至少在86%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经济增长是耕地面积的格兰杰原因。对于耕地面积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73,表明耕地面积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概率较大,不能拒绝原假设,即接收原假设。

综上检验结果,经济增长与耕地面积之间不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只是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即耕地面积减少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反之经济增长却推动了耕地面积的减少。

耕地面积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检验

根据经济计量学理论,要判断一组时间序列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首先必须保证时间序列是平稳的。

(一)平稳性检验

本文主要利用单位根检验,即DF检验和ADF检验进行判断。DF检验的模型为:

Yt=ρYt-1+ut或Yt=(β-1)Yt-1+ut (4)

DF检验只适用于存在一阶自回归,即AR(1)序列,当DW值很低,即被检验序列不是一个AR(1)序列时,应该采用增项DF检验,即ADF检验,回归模型为:

Yt=α+ρYt-1+γ1Yt-1+γ2Yt-2+…+γmYt-m+ut (5)

其检验方法与判断规则和DF检验相同。由于实际的时间序列通常不会是一个简单的AR(1)过程,所以ADF检验是最常用的单位根检验方法。

本文用DF和ADF方法对经济增长序列和耕地面积序列进行检验。

图2表明LNGDP总体来看呈不断上扬的发展趋势,可以认定该序列为非平稳序列;由图3可以看出,其一阶差分序列的走势基本上符合白噪声序列的特征,有可能是一个平稳的序列。本文对LNGDP和LNL序列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来判断其平稳性。利用EVIEWS5.0软件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对于给定的α=0.05,由于ADF=

-0.234611>临界值,而且ρ=0.9044不小于0,同时DW=1.95,接近于2,所以接受原假设,即LNGDP时间序列是非平稳序列。本文进一步对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第7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监测技术;技术发展;质量控制;工作质量

1.环境监测技术以及发展方向

1.1环境监测概念与流程

环境监测就是对某些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进行直接测量,以此来确定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预测变化趋势。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对环境的质量进行了解,为环境管理、污染消除、环境保护等提供直接而科学的依据。环境监控的过程通常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环境进行现场踏勘,制定监测计划、合理布置采样点、收集样本和运输,样本试验与检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步骤,并得出一组相对客观的监测数据。

1.2环境监测的现实意义

环境监测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检测,对比环境的质量标准来确定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情况;根据监测结果污染物的组成和含量等确定污染源头,指导完成环境监察、控制等;收集并保存数据形成历史数据,为研究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提供依据,并帮助制定管理目标和预测环境质量等;指导保护人群健康,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并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法规和服务计划等。同时在出现紧急环境事故时提供应急监测并监控污染物扩散,帮助控制紧急事态;为环境执法提供仲裁标准,解决当事方的纠纷。

1.3环境监测技术和发展方向

环境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了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这三个基本技术措施,其中采样与测试技术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测试技术更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基础,测试技术就是对环境污染物中的组分进行试验测试,研究历史时期和空间内的环境质量的性质、组成、结构等。而目前主要的监测技术包括了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环境监测、生物监测、放射性监测等。其中大气与水环境监测最为普遍。如:大气监测,就是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集与分析,确定其含量,目前检测已知的大气污染物有近百种,多为分子与粒子。分子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等;此外还包括对悬浮颗粒和可吸入粒子等。同时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还需要将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学参数纳入到监测过程中,这样才能完整的反应污染状况。水质监测中,主要检测的对象就是被污染的天然水,如江河湖水、地下水等,以及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情况。主要监测的内容分为水质污染指标,即速度、浊度、悬浮物等;还有就是有毒物质的监控,铅、汞、镍等。除了以上监测对象外,其也需要关注水体流速与流量等水文数据。

总结环境监测技术其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以人工采样和试验分析、数据统计为核心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监测发展方向;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性发展的高效监测技术;从小区域任务型监测到大范围动态与趋势监控;从单纯的地面技术向卫星技术发展;监测设备向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型发展,并突出其性能的多样性。另外,生物与生态监控技术发展较快,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都是利用生物作为反应环境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一种较为直接的监测方式。生物监测包括对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检测来反应该区域的环境污染情况,这样的技术措施可以更加直观而准确的监测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并以此判断环境质量。如利用对特定污染物敏感的生物在环境中受到损害的程度进行空气质量判断。

2.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

2.1样本采集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中现场采样是第一步,对其进行质控应从采样方案开始,应经过现场勘查,审核采样位置和采样的时间段,按照环境要素制定采样的方案和技术细则;采样的过程中需要对设备进行校准,然后进行正确操作,保证设备运转正常;按照标准时间操作保证吸附效果和采样数量;采样装置的位置与高度应按照采样对象设定,避开直接污染源的干扰;采样管或者膜应保证安装正确。完成采样后应做好记录并保存好样本。

2.2样本的运输与保存

样本在没有测试前需要经过运输与保存,其质量控制要点为:采样完成后在样本进行试验前,样本的试管不能倾倒,采样管之间必须把持隔离状态,防止样本溢流。使用前滤膜则需要存放在密封性较好的袋子内保存,使用的时候必须用清洁后的镊子取出,控制其在使用前被污染,使用后也需要进行封闭保存。如果样本不能及时的进行分析,则必须考到样本的稳定性,采样适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容器进行保存。

2.3试验检测的质量控制

相对于环境监测而言,检测的实验项目较多,尤其是大型的监测,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更是复杂,因此质控必须从实验室内部进行控制。实验室内部质控:这个过程是一个全过程全体人员的控制,涉及到人员工作质量,其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检测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而工作质量往往体现在试验流程中,包括了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两个层面,通常可以利用分析和应用质量控制图或者相应的规范来控制分析质量。

如果项目需要同时启动多个实验室,则必须针对不同条件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即使是同一个试验在不同的实验室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些误差汇总起来将影响试验的结果。因此如启用多个实验室,则必须将其环境与设备进行精确的统一,即测定标准和样本、测定加标样本、测定空白平行等都需要统一到一个标准上,以此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

2.4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是试验完成后形成检测结果的重要一步,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和具有说服力,应建立一个数据质量管理的制度,严格执行多级审核的程序,从分析、复查、审核等过程入手,针对性的采用三级责任审批制度,对每个环节都必须进行质量验收与审核验收,提高数据的质量。如发现可疑数据或者疑问等可以直接上溯到责任人,并按照相关规定对数据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保证有疑问的数据不进入到结果或者报告中。

3.结束语

纵观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其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工作质量与相关质量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工作质量是保证监测质量的基础,工作质量的优劣可以利用试验结果来评价,如果报告质量不佳则可认为监测工作的质量管理不善。如:数据质量的指标是可以利用数据基本特征和性能进行描述的,而工作质量的核心是强调人员的工作质量,其标准可以是误差率、仪器的完好率、工作态度等来描述,如果数据的合格率提高且设备完好率也提高,而监测试验中的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良好,工作结果可以通过质量审核与检查,其监测实验的过程顺利却有序,则工作质量也就处在较高的水平,其产生的报告结论也当然准确。因此,在抓监测质控就必须注重工作质量的提高。 [科]

【参考文献】

第8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关键词:环境问题;监测技术;监测过程;质量控制

前言

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一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其代表值进行测定,以确定环境质量水平,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环境监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监测对象已经扩展到各类生态环境,给监测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借助环境监测技术对监测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要选择,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1 环境监测程序、特点和分类

1.1 环境监测程序

环境监测是参照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一地区的污染分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监督管理,收集本底数据,评价环境质量,其监测程序为:实地调研优化布点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综合评价提出方案评审确认上报材料,整个监测过程应以环保体系技术规范及相关规定为指导,保证最终获取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提交报告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1]。环境监测的对象是环境样品,目前主要采用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来检测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及结构,前者以理化方法为基础,对环境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如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有机物进行测定;后者主要包括重量法和容量法,如采用容量分析法对水中酸碱度进行测定。

1.2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分类

就环境监测的对象而言,主要包括气体、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客体,采用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理化方法来对其进行监测和综合分析,以此来准确阐述样品数据的内涵,同时为进一步揭示环境质量的演变规律,需要对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对象及其相关项进行长期监测,由此可见,环境监测具有综合性、连续性和追踪性等特点[2]。环境监测的介质对象较为广泛,可以按照监测目的、专业部门、区域等对其进行分类,为突出环境监测的系统性,通常会将监测内容分为常规监测、应急监测和科研监测三种类型,其中常规监测是指对指定项目进行长时间的追踪监测,并对污染状况及质量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服务于环境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应急监测和科研监测均有其特定的目的,前者是对污染事故进行仲裁监测、咨询服务以及考核验证,后者服务于更高层次的科学研究,反过来能够指导环境监测工作的持续开展[3]。

2 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1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环境监测技术可分为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综合应用这三种技术对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固体废弃物、放射性物质、噪声等进行监测和分析,其中采样技术是对各种环境物质进行采样,对样品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期间需对环境状况进行一段时间的实时监控,为环境质量测试提供有效的样本数据;测试技术是环境监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任务是测试环境样本,对污染物质成分和特性进行鉴定和分析,确保数据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处理技术是环境监测的最后环节,其任务是对监测数据进行总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监测结果的最终确定奠定基础[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同时新监测技术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已经得以广泛推广,由于环境监测越来越重视监测技术的自动化以及分析方法的标准化,ICP-MS、GC-MS、GC-AAS等联合仪的应用和大范围监测网络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发展方向。

2.2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人工采样、理化分析和数据统计等常规分析方法开始朝着以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为表现特征的环境监测方向发展;二是环境监测的技术密集型特点表现得更为突出;三是地面监测与遥感监测的全方位环境监测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环境监测的范围得到极大扩展,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也得到提高;四是依托科技创新的监测仪器正朝着多功能、高质量、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仪器性能的综合性也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开始朝着物理、化学、生物、光学等技术综合应用的尖端领域发展。以生物监测技术为例,这是一种将动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各种反映信息作为环境质量评估依据的监测方法,通过观察生物在污染环境中的表现症状和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对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的测定来对污染状况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4]。

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包括采样的质量控制、样品运送和保存的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数据处理的质量控制,这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尤为必要。

3.1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首先要加强环境样本取样和管理的质量控制,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我国环境污染的整体状况来看,工业废物和农业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是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在采样过程中,应以国家制定的环境指标为基础,结合环境污染状况,科学布置监测点,合理安排采样频次和时间,正确应用采样技术及相关仪器,充分考虑到采样相关注意事项,如采样器摆放位置是否合乎要求、采样管安装是否正确、吸附剂是否有效等,样品采集完成后应立即送达实验室,期间要加强对样品保存和运送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送至实验室的样品不被污染,保持原有的稳定性。

3.2 实验室监测的质量控制

对于小型监测而言,实验室质量控制集中体现在内部管理上,内部质量控制是测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人员自我控制的过程,监测质量体现在监测全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中,而每一个参与人员的工作质量将会对监测结果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分析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大型监测而言,除了要做好内部质量控制外,实验室质量控制还涉及到多个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由于不同实验室选用的分析方法及技术手段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应提供统一侧样品,采用空白平行等方法加以确证[5]。

3.3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确立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依托于相应的管理体系,并需要借助具体的技术文件和质量管理手段加以完善,在监测过程中,首先要对监测环境和条件进行分析,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监测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定位,确保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有序开展;其次是依据现行的技术规范对管理内容进行严格审查,对各项监测制度进行强化,解决监测质量控制不平衡的问题,形成全面、科学、系统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质量控制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为解决现实及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国内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正在持续升高,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环境监测技术,备受重视,对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晓敏,叶凤琴,冯军奇.关于环境监测技术与质量控制之初探[J].环境与生活,2014,16(7):78-79.

[2]刘艳.环境监测工作中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探析[J].石河子科技,2011,11(4):10-12.

[3]邵天艳.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J].环境与生活,2014,22(6):118-120.

第9篇: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范文

摘要对乡土树种香抛进行经济价值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的阐述,结合建德市香抛品种特色,指出选育和推广香抛良种对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香抛;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良种推广;浙江建德

香抛为芸香科(Rutaceae)柑桔属柚类(Citrus grandis)的一种,柚在我国已有2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植地甚广,多为实生繁殖,种质资源丰富,故变种亦多。柚中文旦柚、沙田柚、坪山柚、四季抛、大红抛等,均为中国名优品种[1]。香抛在建德市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全市13个乡镇均有种植,主要在房前屋院栽植,多为实生繁育,树体高大,变异性强,果实有扁圆形、椭圆形、葫芦形、梨形等,单果重0.5~2.5 kg,一般多在0.75~1.50 kg之间,其中不乏品质优良的珍品。如建德市下涯黄饶、南峰等地的红抛,不仅适应性强,耐寒耐旱,而且树形优美,果实饱满圆润,品质上乘,既是传统的经济树种,也是优良的庭院绿化树种。

1经济价值

1.1营养价值

香抛成熟时呈柠檬黄色,果实清香、酸甜、凉润,营养丰富,多食不上火,是人们喜食的名贵水果之一[2]。香抛果实富含糖类、VB、VC、VP、胡萝卜素、钾、磷、枸橼酸等;抛皮主要成分有柚皮甙、新橙皮甙等;种子含有脂肪油、黄柏酮、黄柏内酯等。果实营养丰富,每100 g可食部分含水分84.8 g、蛋白质0.7 g、脂肪0.6 g、碳水化合物12.2 g、热量57 kJ、粗纤维0.8 g、钙41 mg、磷43 mg、铁0.9 mg、胡萝卜素0.12 mg、硫酸素0.07 mg、核黄素0.02 mg、尼克酸0.5 mg、抗坏血酸41 mg。

1.2药用价值

香抛果肉性寒,味甘、酸,有止咳平喘、清热化痰、健脾消食、解酒除烦的医疗作用;抛皮性温,味苦、辛,有理气化痰、健脾消食、散寒燥湿的作用;种子含黄柏酮、黄柏内酯、去乙酰闹米林等,另含脂肪油、无机盐、蛋白质、粗纤维等,功效与橘核相似,主治疝气;香抛树叶含挥发油,具有消炎、镇痛、利湿等功效。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香抛果肉中含有非常丰富的VC以及类胰岛素等成分,故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美肤养容等功效;香抛果实中含有高血压患者必需的天然微量元素钾,几乎不含钠,因此是患有心脑血管病及肾脏病患者最佳的食疗水果;香抛果实中的果胶不仅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而且可以减少动脉壁的损坏程度;香抛还有增强体质的功效,可帮助身体更容易吸收钙及铁质。所含的天然叶酸,对孕妇有预防贫血症状发生和促进胎儿发育的功效;新鲜的香抛肉中含有作用类似于胰岛素的成分铬,能降低血糖。

1.3生态价值

香抛为常绿乔木,树形高大、挺拔、姿态优美,主干通直,常年翠绿,花大,白色,有芳香,是理想的公园、庭院绿化美化的优质树种。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抛作为园林绿化树种的需求越来越大,价格也不断走高,目前,市场上树形美观的香抛大树已越来越稀少,价格也上涨到每株近万元甚至几万元。

2生物学特性

2.1生长特点

香抛树为常绿乔木,树高6~8 m,树冠呈半圆形,冠幅可达6~8 m。香抛的叶似柑、橘,但叶柄具有宽翅,叶下表面和幼枝有短茸毛。果实大,果形为球形或近于梨形,呈柠檬黄色;果肉白或红色,隔分成瓣,瓣间易分离,味酸甜可口。在众多的秋令水果中,香抛果形较大,一般单果重都在1 kg以上。果实成熟期因分布地区不同多集中在9月下旬至11月中旬,建德市的香抛成熟期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香抛皮厚耐藏,一般可存放3个月以上而不失香味,故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

香抛树一般3月露芽抽梢,至4月中下旬春梢停止生长,幼树每年抽梢3~4次,成年树每年抽梢1~2次。成年树枝条3月下旬现蕾,4月底至5月初开花,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第1次生理落果期,幼果脱落占总脱落量的60%以上;6月底至7月初为第2次生理落果期。果实6月初开始形成瓤囊,6月中旬形成种核,7月中下旬进入稳果期,果实渐渐增大,10月中旬至11月上中旬果实成熟。香抛自花授粉能结实,常成为无核果。异花授粉坐果率更高,其种子饱满,果实大,有核。

2.2适宜气候条件

柚类适宜在年均气温16 ℃以上的地区生长。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3 ℃以下低温若持续时间长,则可能引起落叶,影响翌年产量。建德市栽植的香抛主要以庭院四旁绿化为主,经过长期驯化适应,耐低温能力强,在绝对低温-9 ℃条件下,树体可正常生长。

香抛对土壤适应性强,在山地、平地和海涂均可栽培,但要选择不同的砧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土壤。传统柚类栽培,多选房前屋院栽培,肥水充足,生长结果良好。香抛忌在风口建园,因风吹常使枝叶摩擦诱发溃疡病,风害造成落花落果,影响坐果。

3良种选育

香抛在建德市分布甚广,多为四旁和庭院栽培,早期以实生繁殖为主,变异性强。通过对建德市下涯、杨村桥、三都、乾潭等地乡村的农户庭院。香抛分布状况调查,掌握香抛种质资源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目标分为果用、绿化用、盆栽用3种类型[3]。

通过品评香抛树种,选出适应当地栽培、性状表现良好、抗性强的品种,以促进公有制香抛品种在当地的种植。

4示范推广

香抛是建德市栽培历史悠久的四旁经济林,农民普遍接受和喜爱,推广香抛良种工作具有广泛的基础和实际的意义。示范推广工作可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4.1果用名优丰产园

以早实丰产为主攻方向,推广果实甜度高、口感好、结果早、丰产、适合大面积栽培的品种[4]。优质香抛果大、肉多、风味酸甜可口,耐贮藏,特别是其没有柚类文旦的裂果现象,更适宜优质丰产[5]。推广本地优质香抛品种,建立优良品种繁育基地,做好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计划用3~5年的时间,培育良种嫁接苗1万株。建立标准化基地,集约经营,经济效益可观,可发展使之成为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

4.2绿化品种精品园

以培育四旁绿化、庭院美化和经济创收相结合的园林大苗为目标,选择高大挺拔、树姿优美、常年翠绿芳香、果实美观、风味好的品种,兼顾绿化美化和经济效益,建立绿化品种精品园。以促进香抛作为园林绿化树种在我国城市化中的应用。

4.3美化居室盆栽树

以盆栽、盆景的形式装点现代家庭,满足人们的更高生活需求。香抛树有很强的抗逆能力,对浮尘、毒气等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能净化空气,改善环境,适宜室内摆设。通过选优和科学繁育,实行矮化、弱化树势,提高坐果,适作一种独特的盆栽[6]。加之香抛亦是柚子的一种,柚子外形浑圆,象征团圆之意,被人们认为有吉祥的含义。逢年过节时吃柚子象征着金玉满堂,人们对其易接受、认可度高。所以,开发推广香抛盆栽,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5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 黎章矩,高林,王白坡,等.浙江省名特优经济树种栽培技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3] 沈兆敏,柴寿昌.中国现代柑橘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4] 邓毓华.果树栽培与果品贮藏加工手册[M].南昌:江西科学出版社,199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