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教育问题的日益凸显,教育建筑日渐成为了基础建设中的重点项目,而附带幼儿园的小区楼盘也成为了楼盘销售中的一个有力筹码。而以儿童为中心,人文因素与当代生态设计相结合,创新、大胆、形态各异的建筑极大的吸引了儿童、父母及媒体的关注,成为了楼盘销售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媒体的报道也进一步的激发了建筑师追求创新,同时开发商也能给设计师更大的创作空间,创作出更多创新的优秀作品。下面就浅析笔者在幼儿园设计中的几点思考。
1选址
地理位置的选择中,幼儿园通常建于居民区内,以满足该地区儿童托管和教育的需要。家与幼儿园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一个三岁孩子步行30分钟的距离,通常应是500到1000米。适合建立幼儿园的地点还应符合下列条件:
⑴安静地带,远离噪音、灰尘、烟雾、工业区以及主要交通干线;
⑵最好建立于绿化带区,最大限度的利用绿色空间;
⑶光照充足、避风的同时还需保持空气流通通畅;
⑷避免雾气和湿气,不能位于湿地或漫滩;若位于沟河附近,需要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
⑸不能建立在濒临灭绝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或植被保护区;
⑹确实考虑通讯和服务因素,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花销,也方便家长的接送;
⑺地势平坦或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南向缓坡;
幼儿园到相邻建筑物的距离应大于或等于两倍领近建筑物的高度,这样可以为幼儿园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空间,尤其是孩子的户外娱乐场地。既保证幼儿园的各项选址优势,也避免它在其他建筑面前显得“黯然失色”。尤其是户外娱乐场地,在昆明地区尤为重要。昆明属温和中区,春季温暖,干燥少雨,日温变化大。夏季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秋季温凉,雨水减少,天气干燥。冬季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的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11月~次年4月为干季。大部分时间适宜于儿童在室外玩耍。但雨季的连阴天若没有敞廊、中庭、大型雨篷这样连接室内外空间的设施,儿童有可能会连续几天不能到室外活动,这样是不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故在幼儿园选址的时候需要满足以上要求,同时在幼儿园整体的方案考虑时,怎样利用好户外娱乐场地,怎样做好室内外的连接空间,使孩子在雨天或烈日天也能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成为幼儿园方案设计的一个重点,也是创新型幼儿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国外的很多幼儿园设计实例中都考虑到了这个环节,并将室内外空间的衔接设计为整个项目的一个亮点。
2类型
幼儿园的类型多样,通常会参照当地的具体实情、传统建筑风格或甲方的要求。常见的幼儿园类型有以下几种:
⑴一个独立的建筑;
⑵附属于一个建筑物(例如小区会所)中;
⑶一个建筑物旁的延伸;
⑷一个建筑物的楼顶上独立的幼儿园方便管理和使用,多数的幼儿园属于这样的类型。附属于一个建筑物内及一个建筑物旁的延伸的幼儿园最近也比较常见,由于受到用地条件的限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样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户外活动场所。
3建筑材料
幼儿园的建设涉及不同材料的使用,如木材、砖块、混泥土和钢材,还有塑料和聚碳酸酯板等。现今越来越多的新建幼儿园选择木材,以符合环保要求,尤其是国外的新建幼儿园,常采用木材。以国内的现状,尤其是云南省内地区,多是采用框架填充墙结构,外墙一般刷涂料饰面,主要是在外立面上采用各种颜色的涂料来满足儿童对五彩斑斓世界探索的欲望。但不论用什么材料,国家都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应满足儿童的活动规律,不能存在安全隐患。建筑外表也应避免坚硬或粗糙,以防止儿童受到伤害。
4环境质量
现代建筑的趋势,除了解决技术问题,建筑设计本身还应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当代建筑师的历史使命。而一个幼儿园的建设可以具有多种形式的环保特色,让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⑴材料:尽可能的使用天然环保材料,比如木材等;
⑵植被:种植落叶乔木,夏季植被茂盛时可以过滤强光,冬天落叶后不遮挡阳光的照射;规范还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宜有集中绿化用地面积,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
⑶光照:良好的建筑朝向和安全玻璃大玻窗可以提供充足日光,减少人工照明从而节约能源;
⑷节能措施:云南大部分地区属温和地区,多为无采暖无空调的建筑,利用建筑自身的良好朝向,冬季尽可能多的日光照入建筑,夏季保持良好的通风,可保持室内较舒适的温度;适当的利用屋顶太阳能为建筑提供热水,同时教孩子们学会垃圾分类,向他们解释屋顶的太阳能板是用来做什么的等等都是不错的节能措施。
5.造型设计
幼儿园建筑造型是指构成幼儿园建筑的外部形态的美学形式,是被人直接感知的建筑环境和建筑空间。
幼儿建筑的造型设计应反映公共建筑造型的共同规律及幼儿建筑自身所特有的环境特征及空间特征。它们是通过各种与造型相关的要素,如体量的组合、虚实的排列、色彩的处理、光影的变化及材料、质地效果等来创造托、幼建筑所特有的心理感觉与个性特征。 一般来说,幼儿建筑具有以下造型特征:
⑴体量不大,尺度小巧;
⑵错落有致,虚实变幻;
⑶布局活泼,造型生动;
⑷新奇、童稚、直观、鲜明。
幼儿建筑的造型设计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一般有以下几种:
⑴主从式造型
幼儿建筑主体是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用房、供应用房是其配体。,而且儿童活动单元因其数量多且反映幼教建筑个性,常组合成富有韵律感的建筑群,形成托幼建筑的主体,起主导支配地位。音体活动室因其功能要求及体量较大,常独立设置,从而形成了儿童活动单元组群与音体活动室之间的主从关系。在建筑形体组合时应突出主体富有韵律感的形态,强调某一建筑符号的重复运用,强调形成整体组合群,并考虑活动单元群与其他体量之间的均衡。
⑵母题式造型
母题造型是运用同一要素做主题,在建筑造型上反复运用,并以统一中求变化的原则使“母题”产生一定的相异性,以达到托、幼建筑的活泼、生动之感。
托、幼建筑的儿童活动单元因其形状,大小,色、质等相同或类同,而且数量多,应强调并重复使用某种要素如体形、屋面、门窗等构成“母题”强烈的韵律感。
“母题”有多种形式,托、幼建筑的形体一般运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形、矩形、六边形、圆形及圆弧与直线相结合的复合形作为建筑外形的基本要素,托、幼建筑母题的内容还包括门、窗、屋面、墙面及某些装饰等均可作为托、幼建筑母题的基本要素。
⑶积木式造型
积木式造型常采用模拟手法表达“童话”意境,如有的似城堡、钟楼,有的似林中营寨,有的似大自然中的动物等,形象生动活泼,静中求动,多姿多彩,颇有童稚之气和新奇之感。6内部空间
幼儿园的室内空间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儿童生活区域、服务区域和供应区域。儿童区域包括活动室、寝室、乳儿室、配乳室、喂奶室、卫生间、衣帽储藏室、音体活动室等;服务区域包括医务保健室、隔离室、晨检室、保育员值宿室、教职工办公室、会议室、值班室及教职工厕所等;供应区域包括幼儿厨房、消毒室、烧水间、洗衣房及库房等。为了保证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我们需将儿童区域与供应区域(厨房)等隔开。 幼儿园的平面布局形式一般分为集中式、分散式及综合式三种。
⑴集中式。即将幼儿园建筑的三大组成部分: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及供应房组合在一起,根据各自的功能要求确定其相对位置,班组游戏场地及公共活动场地也相应集中设置。
集中式布局的优点是布置紧凑,联系方便,幼儿园各组成部分与儿童活动单元既有隔离又有较方便的联系,节约用地和管线设备。但其不能完全满足卫生、防疫要求,易交叉感染,需加以防范其采光、日照、通风等方面也不如分散式理想。
⑵分散式。即将幼儿园的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及供应用房分散布置,由于规模及用地条件不同,分散布局的程度也不同,一般将幼儿使用部分与成人使用部分分开设置在两栋楼内(将幼儿生活用房与服务用房及供应用房分开设置),场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分散。
分散式布局的优点是较好地满足了卫生、防疫要求。各儿童活动单元独立性强,干扰少;各儿童活动单元朝向、采光、通风都能较理想地得到解决;班游戏场地较独立,室内外空间结合较好。但其占地大,且各班联系不便;管道费,不利于集中采暖;厨房送饭菜不便等。
⑶综合式。即将幼儿园的生活用房、服务用房及供应用房分开为三条流线来组合。每个区域有独立的出入口,尤其是供应用房,设置门禁系统,儿童不能进入内部,供应用房有单独的后院,工作人员一般都在供应区域内活动,通过餐厅、中庭、廊道等区域将这三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综合式布局的特点就是将集中式及分散式的优点集中在一起,又有效的规避了两者的缺点,用地也少于分散式,为现在采用的较多的 一种布局方式。
7构造设计
⑴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宜为暖性、弹性地面。幼儿经常出入的通道应为防滑地面。卫生间应为易清洗、不渗水并防滑的地面。
⑵严寒、寒冷地区主体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应设挡风门斗,其双层门中心距离不应小于1.6m。幼儿园、经常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在距地0.60~1.20m高度内,不应装易碎玻璃。②在距地0.7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
③门的双面均宜平滑、无棱角。
④不应设置门坎和弹簧门。
⑤外门宜设纱门。
⑶外窗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活动室、音体活动室的窗台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距地面1.30m内不应设平开窗。楼层无室外阳台时应设护栏。
②所有外窗均应加设纱窗。活动室、寝室、音体活动室及隔离室的窗应有遮光设施。 ⑷阳台、屋顶平台的护栏净高不应小于1.20m,内侧不应设有支撑。护栏宜采用垂直线饰,其净空距离不应大于0.11m。
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方式能够让幼儿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游戏中收获知识,在玩中认识世界.游戏化的音乐教学能够在增长音乐知识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等.对幼儿的品德修养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实践中,一是要做到音乐教学内容的游戏化,二是要做到音乐教学形式和方法的游戏化,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教学游戏帮助孩子在欢乐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热爱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处在幼儿园这个时期孩子性格的一大特征是喜欢玩耍.因此,孩子在幼儿园每日课程的主要内容都是游戏,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了解世界.游戏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在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在帮助开发幼儿的智力与动作协调性的同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育,能让幼儿在玩中收获知识,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真正的通过游戏课堂去认识世界.在当今社会,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这种教学教法已经得到国内外教师及专家的一致认可.如何去调动孩子认识音乐、学习音乐知识的积极性,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教法,是激发孩子学习音乐主动性的极其有效的方式.
1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相关概念解读
1.1游戏
游戏是人类和一些高级动物共享的行为方式,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游戏也越发的丰富多彩,它的文明性、文化性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游戏在辞海中有着这样的定义:以直接获得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在当今的社会活动中,现代文化的发展日益加快,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活动方式越来越多样,游戏方式也就越复杂,需要更多技术上的支持,因此,对人的素质要求就越高.成年人与幼儿都会进行游戏,但是幼儿通过游戏学习的方式不同于成人的游戏.成年人所进行的游戏,是规则的游戏,是制式化的游戏.幼儿则不同,幼儿游戏是非制式化的游戏,就是说任何事情都可以成为使幼儿快乐的游戏.
1.2幼儿园音乐教学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孩子们感受美的情趣,让他们能够对音乐产生兴趣,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让他们在听听、讲讲、动动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他们的耳朵和身体参与活动,理解音乐作品.
1.3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
游戏可以带给幼儿快乐,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欢乐中获得满足感.在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时,必须适合幼儿的年龄段,从幼儿角度设计游戏环节.通过游戏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自助学习,进而提高孩子参与音乐活动以及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的能力.因此,如何有效的进行游戏化音乐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使用各种游戏化教学的手段、方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刺激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幼儿认知欣喜、审美感动等能力.例如,模仿动作游戏中,和着音乐跟着节拍,带领孩子们一起跟着音乐律动,将会提升孩子们感受节拍的能力;竞争游戏中如“丢手绢”中,边歌唱边行走,通过游戏强调歌唱与行走的关系,音乐与节奏的关系,能够充分让孩子们了解音乐要素;表演游戏如“猫捉老鼠”音乐表演中,孩子们伴随音乐模仿猫与老鼠的动作与行为,能够让幼儿深刻体会节奏、快慢、强弱等音乐要素并灵活运用.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方法众多,如何将这些“游戏形式”转变成能让幼儿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的学习方式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关键所在.
2当前幼儿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学游戏化可以较好的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又能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收获快乐.但是,当前很多幼儿园在音乐教学游戏化的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关注游戏化的外在形式
在当今的幼儿音乐教学中,有很多音乐活动贴着“游戏”的标签,却无法达到教育的效果.有很多游戏化音乐教育的活动的开展仅仅满足了教师的需要,让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却无法真正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手段,而许多孩子对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活动不感兴趣,音乐教学游戏化的效果便大打折扣.还有很多音乐教学活动虽然具有多样化的玩法以及丰富的游戏内容,但是幼儿仅仅体验了参与的快乐,在游戏中玩的非常尽兴.但是无法通过此类游戏收获到知识,无法通过这些去认识世界、感受音乐.
2.2音乐教育内容的成人化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需要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吸引着幼儿的积极参与,充满兴趣,在音乐创造活动中释放个性,在亲自参与中得到音乐能力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往往只会单纯的强调知识,仍以传统的方式传授、训练技能,歌曲的选择也是年代久远,孩子们不熟知的,乐理课开设的内容过分强调谱面上的音乐知识.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从自身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内容及游戏方式,完全忽略了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及知识水平,所设计的音乐游戏与这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不相符.还有一些教师所选择的音乐结构、节奏过于成人化,导致幼儿在教师所设计的音乐活动中不能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感受,只是一味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无法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是音乐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进行音乐活动设计时,应重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参与,体验音乐带来的美,鼓励幼儿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3教学形式单一
许多游戏化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幼儿的互动往往较为单一.教师始终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自己预设的安排进行教学,带领学生进行音乐活动.现在常常出现的现象是教师说幼儿听,教师带领幼儿去做的状态.习惯于从教师自身的想法去进行教学,通过一些动作指令,让学生进行游戏.虽然可以达到学习的效果,但是却没有表现出音乐教育的游戏性.要改善这一现状,需改变功利的教育观念、刻板的教育目标,音乐内容上避免“小学化”,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乐,教学形式变得综合化、多样化.增强幼儿园对音乐游戏化教学的相关问题研讨和理论学习,明确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对教师的教育理念、音乐素养、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化的介入,进行音乐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快乐成长.
3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方法及案例
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方式就是游戏.在游戏化的音乐教学中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音乐,一个是游戏.在进行音乐游戏时必须要有一个音乐主题,这个主题的旋律可以是柔美的,可以是欢快的.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不同、速度的变换,同时能够随着音乐的变化做出反应.幼儿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旋律、速度、节奏、节拍等音乐的基本要素,也就达到了音乐课的目标.游戏性指的是音乐游戏的材料要生动、内容要幽默、动作要夸张,游戏的设计有变化、有新意,能够引发孩子的兴趣.幼儿在这个时期特点是好动,因此音乐游戏的玩法要多种多样,使幼儿在丰富的音乐游戏中不断收获.
3.1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游戏化
1.多样的音乐活动内容
在倡导游戏化音乐教学的背景下,可以大体将音乐教学活动分为歌唱教学、打击乐教学活动以及音乐欣赏活动三种.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都应该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音乐教学与游戏不应该成为分开的两个独立的个体,游戏应成为所有的音乐教学基础,而音乐教学则成为游戏中的一个过程.
(1)歌唱教学
幼儿园开展歌唱教学活动是通过歌唱的方式启发幼儿对音乐的美感,培养幼儿的歌唱能力,同时还可以拓宽幼儿的语言能力,最终丰富幼儿的感受与认知.
(2)打击乐器演奏活动
打击乐器的教学可以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理解音乐的节拍、节奏,通过使用打击乐器演奏体会到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强弱力度.在幼儿配合着音乐敲打这些打击乐器的同时,能够分辨出这些打击乐器的音色差别.在进行一学期这样的打击乐游戏以后,幼儿会对声音的力度的强弱、声音的高低等音乐要素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也对这些音乐要素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音乐欣赏活动
听力技能的培养可以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去户外寻找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是鸟叫,可以是风的声音,可以是树摇摆的声音,可以是动物的鸣叫声……让孩子们在各种环境中发现声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录制一些场景中的声音让孩子们辨别,不仅能锻炼孩子们听觉,认识声音的表现力,还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对声音的良好认知.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不仅仅只有这三种音乐教学活动.幼儿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更多合适的方法去组织学生游戏学习.可以借助生活中的道具:例如玩具、家具、图书、画册等生活道具,进行情景的刻画及音乐剧的表演.还可以通过音乐与其他艺术结合的方式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欣赏、教学.
2.情节化音乐教学内容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如果直接对幼儿讲授音乐是知识与技能,幼儿对于音乐的接受程度或许不高.因此,音乐教师便需要把音乐知识进行情节化和游戏化的加工,然后再进行音乐知识、技能的教育.例如,再给孩子欣赏儿童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时,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有关动画及相关材料,在孩子们观看后带领孩子们扮演歌词中的警察和小孩.角色扮演的教育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找到乐趣,并在过程中学到知识.
3.2幼儿园音乐教学形式与方法的游戏化
1.使用打击乐器等音乐器材
打击乐器在幼儿园应用广泛,是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打击乐器的使用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节奏感,培养幼儿对各种乐器的音乐要素的认识能力,初步发展幼儿对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幼儿园可以使用的一般的打击乐器主要分为三类———属于高音乐器的金属乐器、属于中音乐器的木制乐器以及属于低音乐器的散响乐器等.包括声音高亢的小铃、大镲等;声音清脆的木鱼、响板等;也有可以演奏持续音符的沙球、串铃等.幼儿园还可以采用音条琴等奥尔夫乐器进行音乐教学.例如幼儿歌曲《喜洋洋》,教师可以设计为一个运用打击乐器的音乐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在前一节课设计韵律活动欣赏《喜洋洋》,感受乐曲的旋律与节奏.在初步感知了乐曲的节奏之后,教师可以给出图谱,让孩子们了解演奏方案.让孩子们观察相应乐器的图谱,发给他们本节课可以使用的乐器如:木鱼、串铃、铃鼓、双响筒等乐器,练习节奏型XXXX|XXXX|XX|和|X--|X--|XXXX|XXXX|.在初步掌握相应的节奏型之后,可以把小朋友们进行分组,在每个小组中选出节奏感比较优秀的孩子作为小组长根据图谱进行排练.共同合作之后,交换乐器演奏.
2.加入特殊符号
巧用特殊符号,可以使音乐更加形象.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人类的思想的艺术,相对于具象的来说,音乐的表达更为抽象.这个时期幼儿园的孩子对于艺术很难理解,我们便可以采用“符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们思考、模仿,符号可以代替音符、歌词这些谱面上的东西来告诉孩子们这段音乐可以去做什么,这段音乐表达的是什么情绪.例如,幼儿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可以设计为一个使用打击乐器的音乐教学内容.在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是,让孩子们自己设计每一段音乐想做什么动作,是激烈的拍腿,还是缓慢的律动,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动作画出他们喜欢图案来表示.根据这样的图示,在进行打击乐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根据图示做出相应的动作或者是敲击相应的乐器.
3.进行模仿小游戏
歌唱教学可以设计角色扮演的小游戏,教师可以跟随音乐给孩子们讲故事,小朋友们听完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面喜欢的角色.再通过角色扮演去理解歌词讲述的什么,通过角色扮演理解音乐的情绪变化.例如,在教师带领学生欣赏《谁饿了》这首儿童歌曲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首歌的歌词,歌词中描写到小狗、大灰狼以及其他的一些小动物的行为、动作.这段歌词容易使幼儿产生兴趣,可以设计为音乐游戏带领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的过程中配合着手臂、身体律动等一些动作.例如,在歌曲的第二段中,孩子们可以扮演许多小狗走出来的场景,并随着音乐自由边沿.在小狗出来以后,再选一个孩子模仿小狼的动作,唱着歌做饿了状寻找食物.小狼出来时,其他的小动物均蹲在草地上防止不让小狼发现.当小狼找不到食物难过的走回树林里时,小动物们终于松了一口气,欢快的玩耍.这个时候音乐是欢快的,伴随着欢乐的音乐,孩子们快乐的玩耍.在一轮表演结束后,可多次欣赏,交换角色扮演.幼儿歌唱教学游戏方式诸多,教师需根据歌曲进行适合幼儿的游戏创编,从游戏中让孩子感受音符、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音乐要素.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音乐理论,理解音乐情感.通过音乐教学游戏帮助孩子在欢乐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
作者:王玥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白玮.游戏取向的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研究[D].星海音乐学院,2013.
〔3〕翁丹枫.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研究[J].幼儿教育,2015(11).
一、积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二、为幼儿提供充分探索、操作的机会。
三、启发幼儿与学习伙伴互动。
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转换自己的角色。
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李忠忱学具教学法是构成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发展的一个桥梁,是实现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与教师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它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有机融合,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中教师与幼儿常见的相互作用有三种:
一、教师直接作用于幼儿,对其施加影响。教师传递知识、示范技能及行为来影响幼儿,而幼儿只接受那些适合自己的东西,按照自己的方式加以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结构的一部分,从而实现自身富有特色的发展。
二、教师间接作用于幼儿。教师为幼儿创造教育环境,把教育目标融汇到为幼儿准备的环境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环境中的物、与环境中的人交往等得以实现。
三、幼儿直接作用影响教师。每个幼儿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教师的行为、情感,对教师所提供的适合自己的东西给予积极地配合和响应,而对不协调的东西则以“不专心”、“不听讲”等无声的行为来暗示。教师若能敏感地捕捉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育环境、以不同的方式、态度、行为去和不同的幼儿互动,与幼儿结成和谐、动态、多样化的互动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师幼互动过程的顺利完成。
由此可见,学具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那么,如何开展此项工作呢?
一、积极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
平等、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是教师与幼儿高质量相互作用的前提条件。从表面上看,教师与幼儿是教育与被教育、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但从本质上讲,教师与幼儿都是独立的人,都有人格尊严,都有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都有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的权利。教师只有以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并为幼儿提供安全和谐的环境,从幼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才能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并给予尊重。
我园自开展“李忠忱学具教学法实验”后,教师们主动放下架子到幼儿中间去,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轿市场以微笑、点头、抚摸、搂抱幼儿,蹲下与孩子交谈,看着孩子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等方式来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爱护和肯定,让幼儿感到温暖、安全,消除其紧张情绪。在学具操作活动中,对于操作快又准确的孩子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而对于动手慢的孩子教师要运用语言艺术来鼓励、支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取得成功。
其次,教师注重与幼儿进行语言沟通。教师主动和幼儿谈话、聊天,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多说,让幼儿产生“老师喜欢我”和“老师喜欢听我说话”的喜悦感和自信心。教师不仅与聪明爱说话的幼儿聊天,更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敢说话的孩子。所以在操作学具时,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会非常高。另外在学具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来了一系列的游戏,教师以朋友、合作伙伴的身份积极参与其中,利用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机智地引导游戏的进程,不失时机地给他们一些启示、劝告和建议,同时不抑制幼儿的独创精神,让幼儿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得充分发展。
二、为幼儿提供充分探索操作的机会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教具和辅助材料,增加操作学具的趣味性,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和情况,引导、鼓励幼儿动手操作、探索、发展,使其获得在教师讲授时不易掌握的知识和大量的直接经验,并充分体验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和成功等。如在游戏“动物分类”活动中,把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教师给每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选出兽类动物,有的选出禽类动物,有的选出好几种。然后让孩子们互相参观。这时候我们发现孩子们都在得意的向别人展示、介绍自己的成果。在操作活动中,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功感在不断的提高。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维始终是积极的,在观察、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其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启发幼儿与学习伙伴互动
教师创造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促进幼儿间的相互作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礼貌待人、合作分享的习惯,学会解决冲突的办法、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情感等,这不是教师直接教育所能实现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间的相互作用能提高其智力操作水平,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根据模仿理论,在社会性相互作用中,幼儿从相互模仿,特别是针对能力强的幼儿的模仿中获益;二是根据认识冲突理论,幼儿间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其不同意见、不同方法的相互作用 所激起的“认知冲突”,可使幼儿思维活跃,认知能力提高。因此,我们说一个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其效果比不上几个幼儿共同尝试。所以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与学习伙伴相互作用。例如:在培养大班幼儿动手操作活动时,教师以“我是灵巧设计师”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分成几组,以为灾区人民建房子为主线,看看哪组搭得又多又快又好。孩子们在游戏中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大大发挥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用插接棒拼搭各种物体(房子、花园、篱笆、大树、电灯、花草、椅子、床等等) ,本组内部和组与组之间形成了看谁搭得又多又快又好的竞争意识,同伴间还出现了“你再想想办法,想想还能怎么搭”的话语。在操作中,幼儿交往的双方的心智发展水平相近、身份、地位平等,这样使操作中的气氛更为民主活跃,更多地采取协商讨论的方式,双方在交流中构成平行横向交往关系。在幼儿之间,相互作用中,教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准确掌握来自幼儿“学”的信息,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策略,调整教育环境及教育行为,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使他们主动自觉、生动活泼的学习发展。
四、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转换自己的角色
在操作活动中,教师不是固守在一个角色上,而是不失时机的通过一系列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幼儿的指导,既保证教师“教”的效果,也保证幼儿学的主动性。如大班幼儿,用学具棒拼搭“美丽的春天”,开始教师是扮演“春姑娘”跟着音乐,配以优美的舞姿,引领着孩子们飘进教室,这时他是游戏的参与者,接着放“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光碟,教师配有解说,充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丽。充分调动他们想拼搭美的春天的愿望。幼儿操作时,教师又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教师马上转为指导者的角色,及时满足幼儿需要。当幼儿接受了教师的指导,继续操作时,教师有转变为观察者,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去操作。孩子们搭建出的春天特别美丽,每个人又用一句话来形容春天,句子也很丰富。这种没有压力,没有限制的操作方法,使孩子们满足于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乐,无负担的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使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五、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由于先天素质、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具活动中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而是从观察研究幼儿入手,根据他们的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或者允许能力不同的幼儿在不同的时间完成同一目标。学具活动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认识事物的方法,对刺激物的反映情况等,针对他们的认知及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提供不同的教具,进行个别指导,如对冲动型的幼儿,教师尽量让他用活动方式认识事物,在活动中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对安静型的幼儿教师让他多观察,在观察中发展他的动手能力。这样在学具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特点取长补短、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获得最大发展。
参考文献:
1、意大利 蒙台梭利《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一、花园――户外环境是实施美育的有效平台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教室、走廊、宣传栏等,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幼儿园更应如此。
(一)以自然之美“感人”
2005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提出了“大自然缺失症”的概念,在《失去山林的孩子:拯救大自然缺失症儿童》一书中他指出,当代幼儿缺少与大自然亲近的机会,而沉迷于电子产品。“大自然缺失症”会引起儿童肥胖、注意力紊乱、孤独、抑郁、愤怒、感统失调等诸多问题。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儿童在“水泥森林”的包围下失去了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作为“家园”中地位仅次于家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珍贵自然环境和户外活动机会以滋养他们的心灵。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主要以自然种植园、沙水区、草坪等方式存在。例如几江幼儿园的自然种植区,种植丰富的常绿或落叶以及草本、藤本、木本植物,四季花卉和果木。在划时,对树干的粗细,树叶的形状、色彩、大小、厚薄都进行了充分地考虑和布置,“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青”,让孩子在错落有致、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中获得多重感官刺激。幼儿可以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感受四季的气候变化。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游戏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自然,让孩子们脱了鞋子光脚踩在草地、鹅卵石上,感受青草和石头的区别;如让孩子闭上眼睛躺在树底下倾听,感受自然界的每一种声音;用布蒙住孩子的眼睛,让他们用手触摸园子里的各种生物;利用户外的涂鸦墙和移动画板用写生的方式记录落叶树木一年四季的变化。除了观察感知四季花木的变迁,探索草丛的奥秘,在种植园里,幼儿全程参与水稻、油菜、中草药播种、拔草、施肥、收割过程,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万物有灵的思想,在劳动中感受自然之美。
(二)以景观之美“育人”
在“与美感人”的同时,可以让景观自己说话,从而达到“以景育人”的目的。几江幼儿园以打造“园中园”为理念,追求“三步一景,五步成诗,十步入画”的境界,采撷传统园林中的元素结合童趣,用屏风、亭台、树屋,建构了一个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园中园”。 如同“ 虎丘花雨亭联”中说的,“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坐在石头上观鱼、喂鱼,在亭子里玩角色游戏,在花丛中追逐蝴蝶,“园中园”的孩子与景观融为一体,孩子本身也成了园中风景。
二、乐园――户外环境带来快乐的游戏体验
户外环境是满足幼儿游戏天性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将户外场地进行合理规划,让场地无声地对幼儿发出游戏邀请,从而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粗大动作,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固定游戏器械区
投掷器、攀爬架、独木桥、跷跷板、悬吊绳、大型玩具等游戏器材,不管在哪里都能牢牢吸引幼儿的目光,带来快乐的游戏体验。根据各年龄阶段幼儿锻炼需求的不同,几江幼儿园的固定游戏器械区里在难易程度、活动量大小上呈阶梯式设计,在游戏中循序渐进地发展幼儿的钻爬、攀登、旋转、支撑、悬吊等基本动作。例如竹子做的长平衡木,有高、中、低,宽、窄多种规格,满足三个年龄段孩子的不同需求。
(二)可移动游戏器械区
在几江幼儿园,可移动运动器械区主要指的民间游戏器械。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幼儿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珍贵民族文化教育资源。几江幼儿园有专门的户外民间游戏材料宫。民间游戏材料主要由教师和孩子共同制作,每种材料有多种玩法,适合多个年龄段,材料之间能自由组合,具有灵活使用的多功能性。如竹圈既可以让小班幼儿练习钻爬,又可以让中班幼儿练习套圈,还能给大班的孩子玩跳圈。这些可以随意组合的非结构性材料,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游戏体验,对培养幼儿综合运动能力和运动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自然游戏区
在生态自然的环境中,幼儿游戏的趣味性主要体现在场地特征的多样性和活动的灵活性上,草地、鹅卵石小路、沟渠、小桥、帐篷、树屋都可以让孩子自由地奔跑、追逐、捉迷藏、跨越沟渠、绕开障碍物……既有开阔的场地又有私密空间,满足幼儿自主、自由、自发的游戏所需。
三、学园――户外环境发展幼儿认知结构
皮亚杰认为:“客体的、物理现实的经验,显然是认知结构发展的基本要素。”更有研究表明,物理环境的排列以及它所提供的信息和刺激的多样性对感官知觉和认知发展都有影响。对幼儿来说,创设合理的户外环境充满了挑战性,能不断地给他们带来惊奇、疑问、尝试和发现,从而发展其认知结构。几江幼儿园创设了触摸墙、沙水区、数学小路、音乐小路、涂鸦墙等以满足幼儿在科学、艺术领域的认知结构发展所需。
例如触摸墙是用鞋垫、放大镜、珠子、算盘、锣等废旧材料设计的,能让幼儿用眼、耳鼻、手等多种感官通过看、听、触摸、敲打等方式感知各种材料的特点;数学小路是用碎石子在地面上铺成了各种几何图形,孩子们可以在图形上跳跃,也可以在用木板拼摆造型,感知几何图形的有趣;在音乐表现方面,几江幼儿园用风铃、铝板琴、锅碗瓢盆等材料打造了一个音乐长廊,可以徒手拍打,也可以用器械演奏,在音乐长廊中,真正做到了“玩音乐”。而沙水区是户外最受孩子欢迎的地方之一,在沙池里做城堡,在水池里搭坝子,或者打通水池和沙池的壁垒,开沟修渠,把水池里的水灌到沙池里。也有孩子干脆跳进水里嬉戏一番,互相泼水。户外环境更是“学习故事”的重要发生地,在自由自发自主的环境中,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大班的孩子们发现水池的金鱼死了,难过的同时,自己去发现金鱼是怎么死的,我们应该如何养金鱼,金鱼死了又该怎么办?科学探索的同时,寻找生命的意义。大黄桷树上,有孩子发现了像蘑菇一样的神秘植物,大家都不认识怎么办?自己查阅书籍,在家长的帮助下使用电脑,花了好久的之间,终于有孩子找到了,那是树舌灵芝!
关键词 微格教学 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 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teaching 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ized Face-To-Face Class
HENG Ruoyu
(Sichua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73)
Abstract The microteaching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 in radio and Television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specialized courses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eory" of face-to-face teaching. First in learning phase combination of the micro-standard teaching theory knowledge with th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theory knowledge,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lan writing choose kindergarten teaching activities for content, formulate specific the behavior of the target, idea and detailed teaching process, and carry on effective reflection; In the training phase, pay attention to role play view demonstration the guidance of the modify feedback link, through the micro-standard teaching practice,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in teaching practice earnestly, achieves good education effect.
Key words microteachi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pre-school educatio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微格教学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爱伦及伊芙提出并创制,将之应用于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他们将微格教学定义为:“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 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这种方法主要通过营造微型课堂,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上一节课或者练习一种技能,再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时至今日,微格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演练的重要方法,已被广泛推广于世界各国。而在我国,微格教学也是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的重要教学方法。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为幼儿园在职教师,教授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并能够有效提升其工作能力的实践性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目的。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课程论”课程的面授课中,笔者尝试采用了微格教学的方法,结合电大面授课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对微格教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实施方法进行了改编,探索了微格教学应用于电大学前教育专业面授课的路径。
1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理论学习
在理论学习中应将微格教学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理论结合。前期的理论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微格教学和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原理,微格教学虽然仅要求学生做很短时间的教学实践练习,但其中涉及了教案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等相关知识,基本涵盖了课堂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内容,对学生的要求是较高的。因此,相对传统教学仅讲授课程内容,教师应注重在所讲课程内容中找到能够契合微格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为学生后期的微格教学演练做好准备,如笔者在幼儿园课程论的讲授中,就将微格教学的教学目标拟定、教学过程、活动评价等理论知识融入到了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活动设计、方法和评价的相关内容中。
2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案的编写
2.1 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
微格教学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即编写适宜于微格教学演练的教案,由于微格教学的时间较短,因此教案的编写应尽量结合课程内容针对一个具体的问题。在幼儿园课程论这门课程中,涉及到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形式,如主题活动、区角活动、集中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的时间在15~20分钟,且在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符合微格教学强调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因此笔者将集中教学活动作为微格教学的主要形式,并要求学生就幼儿园课程涉及的五大领域(科学、社会、艺术、语言、健康)中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选题。
2.2 拟定教学目标
如前所述,以幼儿园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微格教学目标的拟定,应符合微格教学教学的特点和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特点,具体而言,不仅要切合集中教学活动的要求,还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得具体细致,以便随时检查这些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笔者认为幼儿园课程的微格教学目标制定,首先应满足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对幼儿的认知发展、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三方面的要求,其次应符合集中教学活动目标制定应具体细致的要求,即应制定具体、客观、可操作的行为目标。所谓行为目标,是指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课程目标,指向实施课程后在儿童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譬如以认识不同国家为主题的微格教学集中教学活动,把目标定为“让幼儿了解不同国家的名称”和“让幼儿说出三个不同国家的名称”,后者即为行为目标,较之前者更具体,也更易于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3 构想教学过程
微格教学过程的拟定是教案编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后期的微格教学实践演练提供脚本,笔者认为教案中构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具体详尽的,如何进行导入、需要用到的教具,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等应体现在构想的教学过程中。此外,从幼儿园课程对教师要求的角度来看,由于幼儿园课程面向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其年龄发展特点决定了课堂可能会存在较多的不可控因素,因此,教案的设计者应仔细设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的引导策略、提出的问题及幼儿可能的回应,教学过程的设计越详尽,在教学实践演练中出错的几率越小,同时,详尽教学过程构想,也有助于设计者观照之前学到的幼儿园课程中教学设计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巩固所学经验。
2.4 进行初步反思
这里的初步反思是指在微格教学的教案设计完成后,设计者应回归设计的教案内容,对目标的制定、教具的采用、选取的教学方法、提问引导的方式、可能出现的状况等等进行回顾,反思是否存在不足,如何进行调整,通过反思进一步完善教案。
3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实践演练
3.1 角色扮演
在学生编写好了教案,并进行了充分准备之后,就可以开始微格教学的实践演练了。实践演练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即是角色扮演。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角色扮演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分组,根据学生提交的教案将学生按照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分为五个小组,将同一领域的学生分为一组更便于学生在微格教学中相互取长补短、对比评价。其次,是进行模拟教学,同一组的学生在进行模拟教学时,由主讲的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幼儿的角色。在开始讲授之前,扮演教师的学生应讲明本次微格教学有一个简单的说明,阐明自己的设计意图,扮演幼儿的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微格课堂中,与教师的扮演者进行互动,力求营造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整个微格教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扮演教师的学生进行录像摄制,完整记录学生的教学过程。整个微格教学的过程应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3.2 课后评议
课后评议的价值在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集思广益,指出微格模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帮助学生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更好地反省。教学课后评议可分为同学评议和教师评议两个部分。完成模拟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之前的分组进入同学评议阶段。同学评议可在小组每一位学生模拟教学之后进行,也可在整个小组完成模拟教学后进行。在评议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师之前摄制的教学录像,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参与评议,评议的内容应结合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完成情况,扮演教师者的教姿教态,教学氛围的营造,语言表达的提问的方式和技巧,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的应对等。在教师评议阶段,教师不仅需要在分析和把握学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学生微格教学演练的问题所在,还应该找出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解决学生在微格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整个评议过程中,教师都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3 观摩示范
在幼儿园课程的微格教学中,除了强调通过师生评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教学技能,也强调要给学生提供教学示范,教学示范可以是正面的示范,也可以是反面的示范,但一般以正面的教学示范为主,通过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一次好的幼儿集中教学是怎样的,并以此反思自己的微格教学演练过程。教学示范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以微格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示范,另外一种是通过播放优秀的幼儿教师集中活动视频为学生提供借鉴。就幼儿园课程中集中教学活动的教学示范而言,笔者认为更宜于采用后者,因为优秀幼儿园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更能够给予学生更直观更富实践性的启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往往经验不足,在观摩示范的时候可能会不知道重点看什么,视频中哪些内容值得借鉴。因此,在提供示范的同时,教师应就范例中学生借鉴的重点和涉及到相关教学技能运用的内容进行点评。此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就示范的内容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比示范的内容,反思自己的演练可能存在的不足,通过讨论交流巩固学生的经验。
3.4 修改反馈
在就学生的微格教学演练进行了充分讨论、评价,且观摩了优秀示范案例并进行点评之后,学生对如何上好幼儿园的集中教学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和经验,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演练和讨论中存在的教学问题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之前的集中教学活动教案进行修改,修改的依据可来自教师的点评、同学的意见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三个方面,教案修改完成后,如时间允许,可就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演练。通过及时修改和反馈,让学生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教学技能。
4 幼儿园课程微格教学的应用效果分析
4.1 增强了课程的实践适宜性
幼儿园课程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之所以能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于它能够有效地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要让学生学以致用,需要将幼儿园课程论中涉及的课程理论、教学与设计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微格教学为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提供了一条实现的路径,在微格教学开展过程中,学生参与编写教案、进行微格教学演练,均涉及到了幼儿园课程中目标编制、内容选择、组织实施、课程评价四大基本要素,通过微格教学实践,学生更切实地理解和运用了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知识,增强了课程的实践适宜性。
4.2 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微格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教师重在前期是指导和后期的点评,而微格演练的讲台是属于学生的,无论是前期准备阶段的教案编写,还是微格演练的过程及后期的反思,均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自己设计教案,自己讲课,通过同学间讨论进行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方式不同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倾听,而是让学生在自己操作演练中不断地学习,将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转换为教学中的直接经验,这种类似于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较为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4.3 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微格教学指向的是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从这个角度来讲,开展幼儿园课程的微格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教学技能,也能够让教师汲取有益的经验,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在微格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组织、示范、研讨和点评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教学经验、教学风格和自身素质的不同,在微格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和各种难以预计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知识要有完整而熟练的把握,要能够准确地抓住这些问题,并给出恰当的建议或解决方法,这对于教师而言,既是挑战也是完善自身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5 结语
微格教学是培养师范类学生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应用于师范类院校,也广泛应用于教师在职培训。对于广播电视大学学前专业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已有教学经验的在职幼儿教师,还是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通过微格教学演练,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实践教学能力。通过笔者将之与幼儿园课程集中教学的相关内容结合,经过理论学习、教案编写、实践演练等环节,学生的教学技能得到了提升,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因此微格教学是非常适宜应用于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笔者也将在教学中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微格教学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王振海,等.微格教学法在教学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0(3).
[3] 陈传锋,等微格教学的教学设计模式[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9).
[4] 冯海英,等.微格教学在师范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9).
一、憧憬办一所幼儿园
从孩童时代起,憧憬和向往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一直是她的梦想。但是,高考时她却与师范院校失之交臂,去学习电算化会计,当了会计。人虽在商海搏击,但当一名教师的梦想始终扎根在她的心里。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某幼儿园看到有一个孩子把尿尿在裤子上,被当班的老师骂得孩子头都不敢抬起来。她突然意识到:公立幼儿园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私立幼儿园在必备办园的条件上又也无法满足办学需要。于是,办一所优质的民办幼儿园、当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她的心里扎根。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通过走访调查,通过政策导向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向亲戚朋友借和向银行抵压贷款,一所占地3亩、建筑面积达1250平方米、投资150余万元的标准化的民办幼儿园在师宗县丹凤镇法雨村诞生了。
教师的基本知识不具备――学,凭借她专科的功底,重新报考了云南省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了专科学本科,并取得了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管理经验不足――学,她报名参加了云南省教育厅举办的园长资格培训班,并取得了园长任职资格证。她不断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和理顺各种关系,虚心请教,幼儿园一步一个脚印,向着自己理想的目标迈进。
如今的天史幼儿园已有在园幼儿183人,实行小班额管理,确保每个孩子都得到最细致入微的关心和照顾。教育局多年年检,法雨天史幼儿园都被评定为优秀,已成为师宗县农村幼儿园的示范幼儿园,举办者陈燕飞多次受师宗县人民政府和教育局表彰奖励。陈燕飞的教师梦也在这里实现。
二、准确定位
俗话说:“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的幼儿园”。法雨天史幼儿园之所以在短短的几年内取得这些成绩,就是在于幼儿园的创办者陈燕飞定位准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起点高。她以“高标准的设施设备、领先的教育理念、专业的师资团队、高质量的保教水平、细致全面的家长工作、多种渠道的招生宣传”助跑幼儿园。
2.目标明。她们幼儿园的办园宗旨“奠基国家基石,振兴中华民族未来”;办园目标是“管理科学化、设施现代化、师资科研化、保教优质化、办园特色化”; 教育理念是“先成人,后成才,想成才,先成人”,核心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儿童,为孩子的一生成长奠基。
3.思路清。高端前沿的幼教理念与专家团队;高标准的幼教目标;高规格的园舍;高起点的软件;高要求的教师准入;高频率的岗位和园本培训;高比例的保教人员配置;高灵活的用人与奖罚制度;高绩效的考核与分配方式;高和谐的团队;高认同的单位文化;高质量的教育产品。
4.特色显。强化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保教队伍、管理队伍、专家队伍三位一体,教育实体、网络教育、教育产品三位一体,提升规范管理常态化、课程设置特色化、教学内容童趣化、教学形式游戏化。
三、做园长的基本要素
陈燕飞认为,一个成功的园长不仅仅是自己能干,是带着一批有理想的人去到他们想去的地方而共同努力;园长作为一所幼儿园的“大家长”,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智慧的人;每当幼儿园发生大小事情,园长的智慧就体现在需要解决问题的那一刻。智慧中包含着自信、沉稳、细心、胆识、大度、诚信、担当等,这是她做好工作的基础。
1.自信。体现在与他人在一起时是否能影响对方。主要体现在:形象,着装、仪表、妆容等体现自己的形象,每一分钟都可能影响到另外一个人,尤其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首先要看起来像个成功者,才会有人愿意来追随自己;眼神,眼神是自己内在自信的折射;语言,给人赞美、给人力量、给人信心、给人智慧、给人方向;经验,外显为处治事务的经验和能力。
2.沉稳。要做到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但不要先讲;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重要的决定尽量跟别人商量,最好隔一天再;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走路也是。
3.细心。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常思考它们的因果关系;对做不到位的执行问题,要发掘它们的根本症结;对习以为常的做事方法,要有改进或优化的建议;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有条不紊和井然有序的习惯;经常去找几个别人看不出来的毛病或弊端;自己要随时随地对有所不足的地方补位。
4.胆识。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不要常常反悔,轻易已经决定的事;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5.大度。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在金钱上要大方,学习三施(财施、法施、无畏施);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任何成果和成就都应和别人分享;必须有人牺牲或奉献的时候,自己走在前面。
6.诚信。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说,说了就努力做到;虚的口号或标语不要常挂嘴上;针对别人提出的“不诚信”问题,拿出改善的方法;停止一切“不道德”的手段;不能耍小聪明。
7.担当。检讨任何过失的时候,先从自身或自己人开始反省;事项结束后,先审查过错,再列述功劳;认错从上级开始,表功从下级启动;着手一个计划,先将权责界定清楚,而且分配得当;对“怕事”的人或组织要挑明了说;因为勇于承担责任所造成的损失,自己应该主动承担。
四、带好一支教师团队
一所学校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抓好教职工队伍建设。如何带出一支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师资队伍,这是对园长陈燕飞的考验。
通过深思熟虑,她采取了以下方法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1.教师资格准入。新招聘的教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文凭和教师资格证,支持、鼓励教师在职进修提高,让“教师飞翔”。
2.园本培训与送培结合。时常开展“幼师、最美人民教师”主题活动,增强教职工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长期聘请有丰富保教经验的幼儿教师或幼儿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每年2次来幼儿园进行教科研和保教工作的指导,积极承办市、县的观摩教学活动,使教师不出园门也能学到好的教学经验;每学期都分批次让教师到知名幼儿园学习参观他们的环境创设及活动课堂;实施好青蓝工程,让新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傅,同时让新老教师结合起来,建立“手拉手,心连心”新老教师“一对一帮扶”活动;坚持园长与教职工的谈话制度,相互了解、彼此支持;相互听课评课、保教技能竞赛、校本培训、教师全员参加市、县、镇组织的培训等,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3.教师科研。她们一个年龄班组制定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逐步提高教师们的科研能力,人人争做研究型的教师;每月针对某一科目,由每个班级分别选派一名教师,参加全园精品课公开选拔赛,调动了广大教师上优质课的积极性。全面实施潜课程、微型课程、领域课程、生活课程等四类贯穿言语、认知、运动、艺术、社会、操作等六大领域的课程体系,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舞蹈、绘画、手工等技能,充分开发孩子的智力,拓展孩子的潜能,有效推动孩子们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4.教师集体宣誓。各行各业,都有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作为教师,更应该拥有崇高的职业操守。让老师们在家长代表、在亲人的见证下,无比庄严、无比虔诚地宣誓,让她们用职业道德捍卫幼师的神圣和尊严。
5.开展感恩系列活动。一是园领导时常深入教职工家庭,对家属走访慰问;二是每年的重阳节,在园内开展“传递孝心”的孝文化节活动,让幼儿、当地居民和教职工实地感受孝心传递的重要性,对教职工的父母长辈、当地70岁以上的老人付诸孝心行动和孝敬节日礼物;家长评价教师、孩了们给老师戴花环等,增强了教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6.园长致辞和赠送礼物。园长致辞主要是鼓励教师通过工作岗位的磨练,让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里体现,让教师们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园长亲自为教职工们致敬、送上礼物以表对一直在一线上奋战的姐妹们表示致敬。
五、传统活动结硕果
一、挖掘日常生活中美的元素
桌布的图案、童趣化的镜子等都成为日常生活中美的元素。可以通过细节的改变,激发幼儿主动改变身边事物的欲望,让幼儿在普通生活中培养艺术情趣。
1 多元互动,区域材料中凸显艺术元素
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丰富自己的经验,因此,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关键和灵魂。将艺术元素渗透到材料中,使材料体现出多元互动的特征,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感受力。
2 由活动室向盥洗室、睡眠室拓展延伸
在环境创设中,盥洗室、睡眠室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实际上,它们都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欢停留的地方。这些场所中富有新意的布置与设计,能巧妙地向幼儿传递出艺术的信息。
造型与色彩是美术的两种基本语言,也是欣赏的最基本要素。睡眠室中,从室内整体色彩的运用到屋顶的灯饰都力图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在保证幼儿睡眠质量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欣赏的元素。墙裙、窗帘、枕套等的色彩运用简洁明快、协调统一;星形、花瓣形、月亮形等不同形状的灯具,让幼儿领略到生活中同一物品的造型变化。
盥洗室中,除了童趣盎然、整洁明快的大环境,细节中也巧妙地将艺术的语汇渗透其中。形状各异的镜子,层次交错的绿色植物,造型别致、颜色迥异的水龙头,旋转、推拉、按压等不同的出水方式,让孩子在体验造型与色彩形式美的同时,也积累起更多艺术化的生活经验。
二、营造蕴含艺术美的活动环境
“生活即环境,环境即艺术”,可以把生活中的色彩、线条、材料、肌理等有机组织起来,在幼儿生活的各处,于细节中融入艺术的元素,使幼儿时刻浸润在具有形式美的环境氛围中,获得直观的审美体验。
1 由室内向户外的拓展延伸
幼儿在园生活包括了入园、盥洗、进餐、饮水、如厕、睡眠、加餐、离园八个主要环节。将不同形式的审美元素融入到这些环节中,让幼儿随时接受“美”的视觉刺激,这种实效性是单纯的“欣赏课”所不能替代的。
以入园、离园环节为例,楼道、门厅是幼儿入园、离园的必经之路。为了让幼儿在这种每日的“重复”中欣赏到美,我们在低矮的墙面上创设了“立体旋转名画拼图区”,幼儿每每经过都可以触动旋转拼图,欣赏变化中的大师作品。这种视觉和触觉相结合的体验方式最大程度地满足了幼儿审美体验的需要。
户外是幼儿最天然的学习场所。在户外儿童生态乐园——桐心园中,依次坐落着木工房、石头屋、道具坊、泥巴棚等,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表达,用木块、刨花、石头、陶土等多种自然材料进行独特的艺术创造。嬉水池周围的鹅卵石被幼儿绘成了青蛙、鲸鱼,废旧的地砖被幼儿用来制作成了石板画,粗大的水泥管穿上了艳丽的服装,废弃的水缸也绘制成了别致的景观。幼儿在这个清新、自然的环境中嬉戏、玩耍,美化自己的生活,感受自然美和艺术美。
2 融合专业,创设儿童美术创意室
儿童美术创意室呈现出互动性、多元化的艺术氛围,使幼儿时刻感受到视觉的满足。创意室的活动既有别于以教师预设为主、具有高结构性的集体美术活动,又不同于空间相对狭小、材料相对单一的班级美术区域活动。在创意室的绘画区、泥工区、综合材料制作区,幼儿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获得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决定与创作。
一、艺术教育为主导部分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是能发挥美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孩子充分参与的,以孩子为主导的艺术感受过程是才能够使孩子在小小的心灵下种下美得种子,并让这颗种子发芽并在未来的人生里成长为参天大树。
时间,空间,材料和鼓励是幼儿艺术体验的基本要素。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孩子去实施和创造是在国际幼儿园艺术教育中优先考虑的事情。在瑞吉欧体系下的国际幼儿园都有一个称之为“工作坊”的空间,在一些幼儿园也称“艺术家工作室”。工作坊主要有以下功能,第一,作为孩子们的艺术教室,这个空间让孩子接触不同的材料并熟练各种不同的技巧,就像陶土,绘画,环保材料组合装置等具有一定象征性的符号。其次,这个空间能够让家长了解了孩子艺术活动,并使其在家庭内部借鉴方式以实现孩子的持续性艺术发展需求的目的。第三,工作坊往往也承担了孩子成品展示的功能。“工作坊”中放置安全,丰富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材料越丰富,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及创造力。这些材料有环保回收材料,比如瓶盖,旧衣服,软木塞,安全的五金器具,卫生纸芯,纸箱子。也可以是食物原料如面团,棉花糖,蔬菜,意大利面,当然也包括传统的艺术绘画材料及工具。以棉花糖为例,传统的做法是将棉花糖黏在纸上做出各种造型,但在一些艺术老师眼里,形状大小一致,但颜色不一致的棉花糖很像一个个分子,连接棉花糖分子的是长度一样的牙签,孩子们不需要高超的配色技巧和造型手段,只需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分子”与“分子链”组合到一起做成复杂的或简单的“分子链结构”。面包也经常会做出象征性的形象,当孩子们拿到一块柔软的生面,很快便意识到其可塑性,触发了他们动手制作的灵感。
图1:在工作坊里,老师讲述故事,孩子用自己得画笔画出自己想象的场景
工作坊的管理者是一名驻校艺术教师,她/他的主要工作室管理工作坊以及组织孩子的艺术活动并评价其过程以及安排成品的展示。瑞吉欧的孩子能够有目的的完成艺术工作,驻校艺术教师阅读他们的作品,并通过反复阅读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当然,她/他不是唯一的阅读孩子作品的成人,园长,行政人员以及班级的主班教师都会参与到作品阅读中,并小心的储藏和展示这些作品,让幼儿知道成人对他们作品的重视程度,进一步鼓励幼儿更投入的艺术创造。
图2:室外艺术教育探索
以蒙台梭利理论基础为主的国际幼儿园则是在教室设置专门的艺术区角,蒙氏认为教育应该从两方面出发,一是培养孩子对美的喜好情感,二是培养幼儿对丑的厌恶情感。蒙氏幼儿园在教室环境布置上强调美的原则,并设计了音感钟五线谱等教具。蒙氏幼儿园的艺术活动主要围绕音乐和艺术开展,艺术区角的布置围绕着听觉联系,听辨音乐,节奏感培养,认识五线谱,色彩,黏贴与建构,泥塑,剪纸与编织期各领域设计。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在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通过与环境的互动和对材料的操作来实现对美的情感培养。
二、主题教学活动下的美学教育
在以瑞吉欧为理念的国际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帮助幼儿获得直接的、完整的经验。为了孩子将主题讨论的更为深入,通常一个主题会持续一个月的时间。社会认知,自然科学认知,语言发展,数学能力,体能游戏,音乐及艺术创造的教学活动全部关联这个选定主题,环境创设,教室布置,包括外出观摩体验活动都是围绕该主题,主题活动具有开放性或探索性的特点。在以主题活动为主要教学模式的国际幼儿园,教师将音乐,艺术,数字认知等融入到一个有机整体活动当中。比如,世界知名故事的主题下,孩子们自己制作简单道具,及服装,尝试着去表演这个故事,其中穿插音乐表现,最后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展现了什么样的美德。
图3:孩子们在演绎圣马丁救济穷人的故事
在每个主题结束之后,孩子会得到一个档案袋,这也就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档案袋评估法。档案袋里有孩子根据这个主题完成的艺术作品,还有对主题讨论的过程的记录,有时候也会有照片。这种高效简单的评估方式不仅能够反应孩子的发展,也能够看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从美学发展的角度,孩子在回顾自己的作品变化中,感知美的不同层次,感受同一个主题下不同形式的美。
三、多元文化的滋养下的节庆文化
20世纪20年代,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就已经提出,并在美国这样的多族裔国家得教育中开始出现。在国际幼儿园,学生国籍构成较为复杂,70%的家庭有在两个以上国家生活的经历。在国际幼儿园,将多元文化教育中的美W教育引入课堂并非简单讲解或观摩某些文化中的艺术作品,而是将多元文化艺术内容深入到幼儿活动与实践中,并成为整个幼儿园的有机部分。这一点在节庆文化中有非常突出的表现。节庆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以德国的狂欢节为例,这一天孩子们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穿上这些角色的特定服装进行装扮,例如超级英雄、可爱的动物、公主王子等其他任何他们想扮演的角色。儿童从2岁就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取向,尤其对服饰美感有了一定视觉感知。这个节日不仅让孩子度过充满幻想和奇趣的一天,也在不经意间满足了孩子对服饰审美的需求。使孩子们在节庆中用自己的眼睛和感受体会一些美的东西,并得到了亲身的体验。德国另一个有特色的节日是圣马丁灯节,在每年十一月上旬,孩子们邀请自己的父母到幼儿园一起制作灯笼,形式没有规定,无论是中式灯笼,还是德式的马灯,亦或是环保材料制作的灯笼,对于孩子们来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制作形式是由自己决定并亲手完成,而在户外一边唱歌一边游灯的形式带给了所有非德裔孩子的新的文化美学体验。
图4:孩子提着自己制作的灯笼参加游灯活动
从德育角度来说,孩子们认识了圣马丁,了解到他是一位帮助穷人的游侠。这种仪式性的跨文化体验给孩子们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上述两个节日在北京金翼德懿幼儿园以及好思之家幼儿园这两个以德国教育理念为主的国际幼儿园是能够充分体验感受的。
四、自然中发现美
丰富的外出郊游活动成为生态式审美教育的实现途径。大自然是幼儿美育的宝库。陈鹤琴认为“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在金翼德懿国际幼儿园,每月至少有一次郊游。孩子在七彩蝶园看到蝴蝶飞舞,想象自己是一只蝴蝶在空中自由舞动,审美的想象力渗透到审美的感知中,使审美感知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金翼德懿幼儿园大班每年一次的毕业外宿让孩子们脱离父母的陪伴,和同学们及老师在大自然中独立捡柴生火,搭帐篷,干农活,盖由树枝做成的房子。孩子们感受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的美,他们还要学着跟自然相处,他们学会了尊重大自然,增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激发了他们的审美创造力。
图5:参观七彩蝶园
总的来说,国际幼儿园理念更为开放,教师背景多元化富有创造性,所有的课程设计及活动都是以孩子为主导,基于这些方面,使得国际幼儿园的美育具备上述特点。我相信随着北上广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此类幼儿园会蓬勃发展,给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带来新的生机。当然,也让幼儿美育这个课题走向更宽泛的领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幼儿游戏
随着人们的健康理念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1]。在教育领域,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普遍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较为丰富的形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但对于幼儿的健康,人们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的现象甚为常见。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亦起步较晚,在早期的教育实践中,健康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幼儿身体方面的发展规律和评价方法,心理健康并未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且最初的大多数研究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区分开来。幼儿园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缺乏重视,大多数幼儿园没有专门针对幼儿心理成长的计划和措施。尽管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大健康观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涵在日益充实,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幼儿园教育[2]48。同时,有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迅速增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在不断完善,实践在不断丰富。优化学前教育的心理环境、幼儿爱的能力的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是目前较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纲要的颁布对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幼儿园日渐增多。在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幼儿园中已经开始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尝试,积累了初步经验。这为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决定了其开展途径是多元化的,开设专门课程和在生活及游戏中渗透都是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人格完善的重要方式。
(一)通过课程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以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培养人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处于幼儿园学习阶段的幼儿,根据其身心发展需要和社会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情境,选择适合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学习内容,对幼儿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获得有益发展的全部活动[3]57。幼儿园课程有四个关键点:尊重、适合、快乐,发展。以上四点均涉及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尊重与适合强调幼儿园课程要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在尊重与适合的基础上强调快乐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实施中的特殊性,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幼儿心理主题活动课程为主,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辅。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指导要点等都进行了总体说明。根据纲要的表述,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五大主题。一是激发幼儿求知欲、好奇心,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三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四是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幼儿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基本能力[4]。教师在确定心理健康课程主题时,一方面应依据纲要的要求,另一方面应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考虑本班幼儿的具体需要和特点,创设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例如主题课《愉快来园》紧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问题,旨在协助幼儿学会识别和宣泄情绪,同时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我能行》通过鼓励幼儿承担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效能感;《我帮你》意在引导幼儿乐于关心帮助他人,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以上主题的设计兼顾了纲要要求和幼儿需求,借用陈鹤琴先生的话,即课程设计“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
2.在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在《纲要》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目标都涉及到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就体现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五大领域渗透与融合[5]。其次,心理健康的特点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心理健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建立和培养是以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全面发展为基石的。因此,在幼儿园所有的课程中几乎都能挖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只要学校和教师重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愿意利用已有的丰富资源,幼儿完全可以在已有的课程上得到心灵的养分。
(二)以园长为核心的个别心理辅导
园长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既有权威性又有亲切感,这使得园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教师和家长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对于幼儿园中个别让普通老师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园长的亲自辅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园长应遵循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其一是保密原则。首先向幼儿声明自己与幼儿的谈话不会告诉他人,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愿意与园长沟通。其二是非指示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并非像成人一贯认为的那样缺乏自主自控,他们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园长须花时间去不断启发和诱导幼儿,促使其思考,让其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去认识、克服自己面临的困难。其三是疏导+教育的原则。“问题幼儿”因其行为往往不被接受,在生活中更多地受到成人的负面评价,更易产生自卑、退缩等心理,同时对成人的指责与约束尤为反感。园长辅导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宣泄自己压抑情绪的机会,让幼儿得到疏导,释放压力。在此基础上找到恰当时机提示和点拨幼儿,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四是系统原则。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园长应了解幼儿班级老师、幼儿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否失当,主动联系老师和家长,促成家长教养方式的改善。幼儿心理问题并非一次辅导就能完全解决,它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提升过程。因此,对幼儿的表现可进行跟踪访谈,巩固辅导效果[6]216。
(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的一日基本活动,其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游戏是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或者重复任意感兴趣的单一动作,不但可以使身体保持良好的舒适状态,而且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游戏是幼儿认知活动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操作问题,对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探究,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新体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模仿和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这都能够使其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最后,游戏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需要,游戏是幼儿与人交往的主要媒介。在游戏中,幼儿体验最初的人际关系,体验爱与关怀,体验自尊与自信,获得尊重与认可[7]36。综上所述,游戏使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儿童心理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显现,同时,儿童的心理特点又影响其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与启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情境体验式教育方法更符合其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利用园中的真实情境或创设某些虚拟情境,引导幼儿在其中自主活动,使幼儿的认知和情绪得到发展,行为得到改进[8]。
(五)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组优秀的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还会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建立幼儿心理档案组,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迹可寻[9]。例如,一位一线教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组。她在美工区投放了纸质材料、彩色铅笔、剪刀、黑色水彩笔,并告诉幼儿,不开心时,就把自己最想做的事用笔“画”出来,再根据心情变化涂上颜色。最后,教师把“心情”一页页装订起来。这样就成了一本彩色心情书,教师根据书中的内容分析、总结不同幼儿调整心情的方法,有的放矢地提供相应帮助,最终达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实施上缺乏系统性
(1)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心理健康仍然缺乏重视,没有设置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偶或从某一心理健康主题出发整理出来零星内容以供一时之需的情况较多[10]。与之相对应的,大多数幼儿园管理者对这一领域内容认识模糊,无法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给予指导和支持。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的指标是多元的,其基本要素包括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但目前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其评价指标单一,大多以同行评价为主。同时,教师或高层管理者在课程评价中,往往紧扣课程认知目标的实现与否。如果课程知识目标实现了,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反之亦然。评价幼儿的发展,不应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兴趣、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的建构情况[11]。
2.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活动实施的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目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力仍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相关专业技能的缺乏,对幼儿的各种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现象认识模糊[12]。一方面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把幼儿的心理问题归为成长的必然,未及时干预,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另一方面存在矫枉过正现象,把成长过程中的一般问题扩大化,过度关注反而造成了不良后果。此外,教师的干预能力不足,无法真正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这使得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教育效果。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同步
家庭和幼儿园协同配合才能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但当前常见的现象是幼儿园采取各种方法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而家庭却在制造幼儿的心理问题。比如,幼儿园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很多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忽略幼儿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养成,造成了孩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导致人格上出现重大缺陷。另外,还有一种普遍现象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在幼儿园发展出来的各种技能和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在家庭中无法延续和巩固,这使得幼儿园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二)对策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性的工作,家庭、社区、教师、幼儿都是这个系统必不可缺的要素。幼儿园必须有机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才能发挥教育合力,幼儿园健康教育才会具有持续性和养成性。
1.幼儿园管理层面
(1)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
幼儿园应在课程规划层面遵循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原则。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仍在逐渐探索中总结和进步。面对这样的现状,幼儿园管理者一方面应该紧扣《纲要》中的核心目标,另一方面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研讨,围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13]。
(2)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需的资源课程
资源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课程的成效也受制于课程资源。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浸入式特点,大多数内容需要在情境、故事中开展,因此对设备、场地等的要求较高,幼儿园需要提供充足丰富的资源,才能保障课程顺利实施[14]。
2.教师层面
(1)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教师“走出去”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把专家“请进来”开展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同时充实丰富幼儿园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资料,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2)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园老师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其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也有直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积极乐观、豁达开放、敬业负责、仁爱友善等心理品质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健康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树立起大健康观,在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积极维护心理健康,由此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提升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能力的信念、判断及自我把握与感受[8]。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两个途径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作用。一是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作用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二是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作用。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3.家园合作层面
(1)幼儿园和家庭保持同步
教育幼儿园教育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健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社区的作用不容小觑。幼儿园应积极鼓励家庭与园所保持同步教育,只有教育目标明确、一致,幼儿才会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进而形成健全人格[9]。
(2)通过家园联系册掌握幼儿心理状况
家园联系册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家园练习册,家长反映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这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教师也通过家园联系册反映幼儿在园表现。通过家园双方的及时反馈,及时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并及时干预。
(3)幼儿园指导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家长对健康的理解普遍存在片面性,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多错误教育理念和方法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应当承担起向幼儿家长普及正确心理健康知识和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责任。比如,让家长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幼儿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策略,协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使幼儿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再如,很多家长能认识到网络游戏对幼儿视力的伤害,却意识不到网络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其消极影响。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讲座和宣传片,让家长在这一方面找到解决方法。
三、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人的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而幼儿的身心都处速发展的时期,急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养分,教育者只有提供适宜的环境、科学的引导才能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之,唯此,方能培养出人格健全、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
[参考文献]
[1]林宏.关于儿童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评论,1996,6(3):7-8.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8.
[3]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7-59.
[4]黄芳.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5]周卫萍.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以苏州市五所幼儿园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陈文华.幼儿园课程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6-217.
[7]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6-37.
[8]连洁荣.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的心理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2(8):43-45.
[9]许海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0]张辉娟.试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9):95-96.
[11]朱家雄.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2]刘媛媛.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的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2-115.
[13]游丹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