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

第1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技术素养;设计;动手能力

众所周知,通用技术是2004年国家在普通高中增设的一门技术课程。众所周知,开设这门课程的宗旨是希望增强学生的技术素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新课程标准里面规定高一高二都开设通用技术课,每周保证至少一个课时。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也在慢慢地发生变化,通用技术课时或多或少地被压缩,教材里面的很多内容无法在有限的课时里突显出来,相反还必须进行适当的删减。面对这种情况,通用技术教师在开展通用技术教学上将面临极大地变革和挑战。现在很多学校只有高一开设通用技术课,有些学校是一周一节课,有些是两周才一节课。面对如此紧张的课时,只能对通用技术的常规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

一、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

(一)加强对通用技术的认知

尽管通用技术已经开设了近十年,但绝大部分高一学生还是第一次听说通用技术这门课程。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通用技术。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在普通高中开始通用技术?通用技术有哪些重要性?通用技术包含哪些内容?如何学习通用技术?对以上知识的学习不难发现通用技术所涉及的领域非常的广泛,而且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明白什么是通用技术之后接下来就是要对其进行升华,即要对技术进行认知。对技术的认知简单点说就是培养技术素养,而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那么如何来理解技术素养呢?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技术素养个体在技术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然而现阶段的中学普遍缺乏这种能力和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因此首先让学生明确技术知识包括技术本身内在的知识和关于技术的知识两方面。其中技术本身内在的知识包括工具使用、材料加工、产品设计、制作工艺、制作过程、产品检测等;关于技术的知识包括技术的概念、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技术的创新等方面知识。技术知识是技术素养的基础,课程中技术知识是学生通过学习比较而获得的,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的知识。加强对技术的认知简单总结就是:了解技术的概念和日常术语;能够从技术和设计的角度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了解技术的发展以及最新的技术成果。

(二)重点突出设计

技术和设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加强对通用技术的认知可以看成是将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是兴趣吸引过来,那么对设计相关知识的学习才是通用技术的重点。因为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是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模块的始终。比如《技术与设计1》,从第二章开始都是围绕设计来展开的,《技术与设计2》的四章分别是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和控制与设计,每一章都离不开设计。围绕这一主线,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设计的过程,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的优化及改进等进行重点教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教材中有关设计的知识外,还可以给学生尽可能多地观看设计性的图片和与设计相关的视频。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设计,还可以很好的启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三)设计图样的绘制

设计图样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为交流媒介的它在设计思想逐步展开和确定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规范与应用范围。学生有了详细的设计图后,他们的制作思路才会清晰,目的才会非常的明确,制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

对于一般的中学生来说主要经历草图的绘制和详细的设计图。而绝大部分学生的绘图主要是进行草图的绘制。草图也叫方案草图或设计速写,它能迅速捕捉和记录设计者转瞬即逝的创造灵感,表达设计创意,确定设计的主体构思。详细的设计图就是在草图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深化、补充和完善而得到的。它主要包括立体图形(正等轴测图)、平面图形(三视图)和加工制作切割图等。而这些图形的准确绘制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必须要进过学习后才能准确的掌握绘制方法。

二、提高中学生动手能力

(一)明确制作项目

由于课时的压缩,通用技术教学内容就没法按照通用技术教学大纲上的要求去进行。通过第一学期对通用技术以及对设计相关知识的整体了解和有针对性的重点学习后,第二学期将通用技术后面的章节全部集中到一块来进行学习。即两人或者三人一组独立设计制作出一个完整的作品。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并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还是对设计相关知识消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性,尤其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因此,下学期通用技术课的第一个需要落实的内容就是“每个学生要明确自己做什么类型的作品”。有人曾建议让所有的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做相同的作品,这样老师可以很好的规划通用技术课的内容,可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如何去制作。让学生去进行制作比赛,最后看哪些小组做的比较好,哪些小组有待进一步加强,根据这些信息从而判断学生的动手能力。后来经过仔细的思考后,个人觉得这种方式会束缚部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评价也并不是很科学。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也是多元化的,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是不完全相同的。动手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通用技术本身也是多方面的,各个选修模块无法在课堂上对所有学生进行学。那么,学生在明确制作项目时,尽可能地让他们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要做的作品。根据我的教学经历发现,有的学生想做各国标志性建筑的模型,有的想做家居室内设计,有的学生还有自己的一些创意(将一个鞋盒设计成一个防风的垃圾铲,有的想做一些简单的电子产品,比如小型验钞器),有的想做一些布艺类的作品等等。总而言之,学生做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作品。

(二)完善制作计划

学生完成分组并明确自己的制作项目后紧接着就是要做出详细的计划,这其中包括他们需要用到什么材料,需要多少材料;需要用到哪几种工具,需要用到哪些连接方式,小组内的分工情况如何,大概需要用多少时间,在整个制作过程中自己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等。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只有把准备工作做充分了,才能在以后的制作过程中不浪费课堂上的制作时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画出设计图,并作出相关的说明,让老师知道每个小组的大致思路。针对以上的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填写一个计划表格来完成制作计划。

完成计划表不仅仅能使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制作效率,同时也是老师提前了解学生制作情况的有效途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的计划表弄清楚每个小组选做的作品内容,也可以通过这个表格判断哪些小组在哪些方面是准备比较充分的,哪些方面是准备不足的,老师可以“对症下药”,对学生的计划作出补充,或者是在制作过程中给予每个小组充分的有目的地帮助。比如他们有用到木板和锯子时,有很多问题是他们不曾经历的。比如在选择木板的时候尽量不要选择太厚的木板,否则会消耗大量切割木板的时间。木板太薄,那么将面临一些连接方面的问题(不能直接用钉子或螺丝去连接)。还有一些锯子的使用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要向学生补充说明的,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

(三)加工制作

学生在完成作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绝大部分都是在加工制作过程中,而且每个组所遇到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这些问题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切割方面的问题,包括什么样的材料应该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切割,每种工具该如何正确使用,切割每种材料时应该注意哪些技巧等;一个是连接方面的问题,包括什么结构应该用什么样的连接方式,什么样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样的连接方式,不同材料之间应该用什么样的连接方式,每种连接方式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或者是掌握哪些技巧等。在制作的时候就需要老师逐一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亲自向每个小组示范每种工具的正确使用以及其它与制作相关的技巧。这需要教师在加工制作这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有几个通用技术教师的话,几个教师可以同时对学生的制作进行指导。

(四)总结评价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制作后呈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小作品。那么教师在最后两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所做的作品进行全面的评价。

在最后两节课时首先让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这学期的作品进行简单的总结。包括以下内容:介绍小组成员,作品类型,所用的材料,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等内容。每个小组所做的作品不一样,用到的材料不一样,用到的连接方式也有差异,所遇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因此通过这样的总结,小组与小组之间可以进行最后的交流,共同学习。

每个小组代表都进行总结后,教师再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考核。教师首先要制定出作品评价表。包括学生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做的是否细致和全面,比如计划表的填写,重点考察设计图是否详细;其次是看学生的工具选择是否恰当,材料切割是否整齐,考察学生对工具的使用情况;第三是要考察学生在做连接的时候,连接方式是否选取恰当,是否连接到位;第四要看作品的完整情况以及整外观设计;最后将校科技节的参与情况、获奖情况以及其他科技实践活动也纳入通用技术课的最终评价。最后这一项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学校每年都有科技节,而且科技节都是学生制作各种各样作品进行比赛。具体评价表如下,评价表中黑体字部分的内容是学生填写。

姓名 班级 总成绩

合作成员

上学期理论课成绩 平均成绩

下学期制作课成绩

作品名称

设计图 10分 有(5分)或无 是否详细(5分)

外观设计 20分

材料切割

(包括工具选择是否恰当,材料切割是否整齐) 20分

(列举三种主要材料) 材料 工具 是否整齐 得分

连接方式

(包括胶水、钉子、螺丝和合页的使用) 20分

(列举两个主要连接方式) 连接方式 连接效果 得分

作品完整情况 20分 是否完整(15分) 优秀作品(5分)

科技节参与情况(选填参与比赛项目或工作人员) 10分(比赛获前8名另加5分) 参与比赛项目(10分) 获奖情况(加5分)

职务(工作人员,10分)

其它科技实践活动的参与和 5分

第2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又有一说孔明锁相传由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孔明锁类玩具比较多,形状和内部的构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难装。拼装时需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其内部结构。在我们通用技术课堂上,学生通过这款六根孔明锁的设计与制作,探究各不相同的形状和内部构造,既有利于开发大脑,又能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大大丰富了通用技术课堂的学习内容。

通用技术课程重在实践操作,主要要求学生在做中学,近年来我们姜堰中学学生设计的孔明锁大致为下列这款,这是六支装孔明锁,由六块木块组装而成,形状略复杂,如下图示:

这款六根孔明锁制作采用木工工艺,可让学生掌握木工工具使用的方法。

1.制作材料:方木条16×16×500 mm一根。

2.制作工具:钳工台钳、钢锯,锉刀,凿子或者刻刀,钢板尺,直角尺、铅笔,橡皮,砂纸等

3.制作过程:下料―划线―锯割―锯槽―凿槽―锉削―打磨―修平―拼装。

我们以5号工件为例说明制作步骤:

1.将16×16×500mm长的木条截成16×16×80 mm长的木条六根。注意:木条上有结疤时尽量让过去不要让它出现在锯口处。

2.锯割截断后清理断面棱边的毛刺。

3.分别画出沿木条长棱和短棱方向的中心线,四个面都要画出。

4.以两条中心线为基准按照各构件图上的尺寸画线。

5.将加工过程需要去掉部分用铅笔打上“×”标记,如下图所示:

在制作孔明锁过程中,应做到以下方面:

1.孔明锁六根坯件应大小相同,表面光滑。

2.六根构件榫结构应尺寸精确。

3.修平拼装时应吻合,松紧合适。

作为高一年级学生必修课程,我们姜堰中学通用技术课程在制作孔明锁时采用从刨毛坯木条开始,制作这款六根孔明锁,由于孔明锁制作的难度不大,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这个项目来进一步体验结构设计制作的过程。从完成结果看,有的作品比较完善,结构比较吻合,外观还做了美化,可见其用心;有的作品没能很好贯彻结构设计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总之,大家都能从制作中有所收获,发现一些问题,享受到团队合作的乐趣。

第3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 通用技术 课程标准研究 教材内容分析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通用技术作为教育部基础改革的新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是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它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其基本理念和要求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科学,技术,社会的视野;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通过认真研讨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教材《技术与设计1.2》后以为:通用技术课程虽然教学内容丰富繁杂,涉及的学科涵盖科学课程、管理学课程,工程技术学课程,劳动技术课程、历史学课程,美术课程、创造发明活动等等众多门类,但所涉及的这些学科内容却都较为浅显,按教育部的教学定位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因此在实践中一定要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难度,要理解课程的标准和要求,吃透教材精髓,决不能因为课程内容里的具有,而将通用技术课又上成了或劳动技术课程、科学课程、美术课程或创造发明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能体现通用技术作为课改课程的技术通识教育特点(见表1,2,3,4)。所以必须以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为纲,纲举目张才能上好通用技术课。要开设好通用技术课程,我们认为要做好以下的工作。

(1)选调合适的从教老师,多途径地提高从教老师的专业素养。著名教育家艾利奥特说过:”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由于过去国家的师资培训教育是没有通用技术专业的,因此选派的从教老师都算是改行的,这就需要从教的老师有较高的政治和道德觉悟,能愉快地服从工作安排,安心从事新课程的教学工作,而且被选调的老师还应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再学习能力,能较快地具备胜任教学的知识结构,领会和熟悉教材。要让从教老师都意识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学记》)。主动加强自修学习,积极参加各级通用技术学会的培训和学科活动,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尽快达到教学要求。

(2)从教老师要钻研课程标准,熟悉教材和通用技术知识系统。组织教研组教师分析比较通用技术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区别,全方位地理解通用技术课程,掌握好教学的深度与难度。通过这样的研究与比较,以取得对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教学内容上的共识。

(3)教学过程中集思广益。以课题组全体教师集体备课为主线,领会学科内容的精髓,统一把握好教学内容在深度广度等方面的尺度,让每位老师在集体智慧的氛围中精心备课,以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目标。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是必须的,也是卓有成效的。可以使学校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得以迅速而有效地展开。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有个教学案例,能体现通用技术的课程特点,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这是在完成必修内容《技术与设计1》课程教学后的一个教学考查性练习,类似于“工程技术类专业学校”的一个课程设计。

教学实施中,我们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作业的要求是:(1)有产品的图纸或产品说明书(图纸大小比例不限);(2)有产品的模型或原型(产品的种类不限,产品模型的大小不限,产品制作材料不限)。

这个学生实作练习的综合性很强,要完成好这个作业,就必须基本掌握好教材中有关“技术设计与制作”的重点,如第二章设计的基础,第三章怎样进行设计,第四章设计的实现——制作(工艺)。这就要求学生能融会贯通的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通用技术学科知识的能力链。

我们选择这个练习的本意旨在通过学生的实践情况来检验我们对学科精神的理解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从学生完成的习作情况看,各方面都较为理想。

(1)学生画的图纸(或产品说明书)尽管有一些不规范(这与课标定的时间有关系,仅3个课时),但作为一种技术交流语言,基本能表达出设计意图,能交流理解,符合课标的要求;

(2)产品的类型,模型的大小,材质不限等条件,给了学生一个很大的发散思维空间,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摆脱了原劳动技术课程里的模型制作中全班做同一个产品的束缚或羁绊,体现了与劳动技术课程有联系而又高于劳动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特点;

(3)由于模型制作的诸多方面是学生的自主选择,在模型的种类,大小,式样,材质等方面都体现了学生的喜好,倾注了学生的心血,体现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这正符合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基本理念。由于学生作品的多样性,作品各有千秋与个性,学生间的自觉交流很广泛,不经意中训练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互相学习的品质,可谓一举多得。

通用技术课程在我国开设仅有几年时间,尚属婴儿期。而资料显示:类似于我国通用技术的课程内容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里存续已久,美国的通用技术走进学生课堂已70余年;俄罗斯(包括前苏联)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就从小学到高一开设有通用技术的课程,德国通用技术课的课时,超过了物理、文学等课程;在香港,通用技术进入中学生毕业考试已十几年;在日本和英国,相似于“通用技术”的技术课程几乎贯穿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个过程。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的通用技术教育还真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 夏国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开设现状及教育资源开发初探[EB/OL]2008.10.

第4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感悟;拓展;展示

中图分类号:G71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008-01

在普通高中设立通用技术课程,既是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中的技术教育、深入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增强学生对技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作用的认识。那么如何构建优质的通用技术课堂,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深刻领悟技术对日常生活,乃至对整个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呢?

一、研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方向

课程标准对课程的性质、课程的价值、课程的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的评价等方面都做了具体详实的说明,以及课程开设的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方面从宏观的角度高屋建瓴的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诠释,为我们能精准把握课程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提供了风向标。

二、在培训中学习,在感悟中大胆实践

通用技术课程自开设以来,多次邀请课程开发组专家以及发达省市教师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培训。培训中在认真听取了专家组老师对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方式方法的介绍,以及发达省市的教师介绍了他们的一些效果非常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多次现场观摩了技术课课堂教学,亲眼目睹了他们取得的教学成果,感觉有种“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的感受,对自己从思想上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并从中也感悟出了课程教学努力的方向以及自己今后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将体会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大胆应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种进步得益于培训,更得益于培训中的感悟。

三、设置问题情境,精心选择案例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所学的知识都来自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于生活。教学中通过选取一些有趣的、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从新闻上看到有关3D打印机的报道、有关玻璃概念手机的报道、有关会飞的汽车的报道,这些实例作为技术的未来的素材将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赵本山小品中听到他描述“俺们村比较穷的顺口溜: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治安基本靠狗,取暖基本靠抖,耕地基本靠牛,照明基本靠油……”作为技术价值内容的素材通过前后对比使学生能充分体会到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杂志上看得有关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不道德的行为报道,如“大米使我们认识了石蜡,火腿使我们认识了瘦肉精,辣椒使我们认识了苏丹红,火锅使我们认识了地沟油,蜜枣使我们认识了硫磺,奶粉使我们认识了三聚氰胺”作为设计的一般原则中道德原则的素材,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到技术的两面性,真正领会到合理利用技术的重要性;从网络视频中获得如“网络欺诈的前世今生视频”介绍有关网络在当今信息化飞速发展中的一些弊端;同时让学生亲自去实践“鸡蛋承重试验”了解壳体结构的优点;结合具体问题情境,选取一些恰当有趣的图片素材,从一些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获得一些切合生活实际且非常生动有趣的素材,从而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学生真正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通用技术课课堂。总之,只要你善于去发现、善于去捕捉、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打造一堂优质的通用技术课堂将显得轻而易举。

四 、建立课堂评价机制,注重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

《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一方面要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基本目标,同时要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对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的领悟与运用,注重学生对技术的人文因素的感悟与理解,注重学生技术学习中的探究、试验与创造,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应对未来挑战、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建立建全与课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有效的拓展技术课课堂教学空间,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将不断丰富和优化技术课教学内容。

教学中通过展示一些作品和自己亲自动手去实践演示,从而激起学生动手实践的好奇心和欲望。同时制作《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制作作品评选登记表》,对第二课堂进行了规范。制定《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生设计制作作品评分表》建立了学生作品评价机制,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制作的作品进行评价,大大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了小组合作制机制,以小组为单位,对整个作品制作时间、尺寸、流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并对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进行筛选和奖励,同时组织学生动手技能大赛,如各类DV大赛、网站设计等。学生根据每次比赛的主题进行选题,然后自己进行创作和设计,以“赛”促“教”,注重学生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让学生从体验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将优秀的作品摆在通用技术的展示柜里,让学生成为学弟们的楷模,可以大大的激发他们的创作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程教学结构,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也是一门集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借鉴其他学科已有的经验,并不断地探索。在通用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把激发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的兴趣作为评判一堂优质课的标准,努力使通用技术课程为学生所喜欢,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获得更多的学科知识和生活常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第5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课程资源拓展;研究模式;三链结构

新课改实施后,通用技术课在浙江省开设已七个年头,但由于教学资源匮乏,又没有比较好的经验可借鉴,再加上很多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因此,我发现在通用技术课上很多学生都比较被动,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对教师所讲知识也一知半解。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作为一线教师,我觉得应该注重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实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通用技术的课堂效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通用技术课在资源拓展及教学模式上的一些粗浅看法,特别是对“三链结构”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一、我省通用技术教育的现状

浙江省2007年开始在高中阶段开设通用技术这门课,并列入会考;2008年高考制度改革,通用技术又被纳入专科高考科目。面对这门新兴科目,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

1、在新课程的高考方案中,通用技术是为“高职高专”的学生设置的。许多学生从“面子”角度考虑,主观上抵触通用技术课。

2、通用技术课的教学设施与日常教学经费至今没有可靠来源,通用技术课的师资问题更为严重。目前,在我国的师范院校还没有这个专业设置。

3、作为一门特殊的、新兴的学科,通用技术教学没有可借鉴的先前经验,也没有现行模式可供借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尚待开发和规范。

4、实验室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就比较少。

种种原因显示,通用技术课的教学需要改革,要适合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并结合合适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提高学校开设通用技术课与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积极性。

二、“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模式的资源拓展与研究

(一)、“三链结构”通用技术教育课程资源的拓展

高中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真正落实“以校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通用技术教学资源拓展之路。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加以实施:

1、针对性策略

资源的拓展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学通用技术教学的实际及其学生的差异性,针对“校情”、“学情”有效地拓展资源。

首先应从宏观上把握“校情”,以此作为资源拓展的立足点之一,使通用技术教学在有的放矢的资源拓展中与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其次,要创设通用技术教学的特色就必须引入那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强化学生的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有效资源,为学生开设适合其个性发展实际和有本校特色的通用技术课。

2、开放性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资源拓展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资源拓展中来,成为资源拓展的有心人和受益者。

另一方面,必须在内容上坚持开放性,资源的拓展要向科学的前沿开放,向生活中的科学开放。

如在《发现问题》一节的课堂教学中,我在上课之前,就发给学生一人一张纸,要求学生展开想象,从身边、教室、学校及家庭中发现哪些地方存在问题并列写在纸上,时间为3分钟。从学生上交的情况看,问题很多,有课桌椅、眼镜、黑板、教学楼走廊、学校操场、家里水龙头等等问题。这样一来,我就利用这些素材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教学。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教学活动,劲头很足。在临下课时,我叫了几个所提问题有代表性的同学讲述自己所发现的问题该怎样解决。如对课桌椅高低统一固定的问题,他说:课桌椅高低统一,对矮个子和高个子的同学来说使用不合理,使用时间长了,矮个子同学会引起近视眼,高个子同学可能会引起脊柱弯曲变成驼背。解决方法就是制作成能够调节高低的课桌椅以适合不同身高同学的使用。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探索欲望。

3、多样化策略

我们应采取多种途径如参观、实践、访问、制作等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获取更广泛的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与企业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走出去”积极投身于技术实践。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学有所成、术有专攻的校友来校作讲座或学术报告,在“请进来”中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技术课的内驱力。

近年来,各级青少年电子制作比赛日显兴旺,相对而言,中学的学生因其悟性强、能力水平高、综合素质好,在竞赛方面也有其优势所在,通过参加一定级别的学科竞赛不仅会让学生学有所乐,更会让学生学有所得,竞赛所要求的素质与能力促使着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学习新知识、采集新信息,获取新资源,而那种在激烈竞赛中比速度、比技能、比创新的体验,以及从中所接受的勇于面对失败、正确对待挫折的教育会使学生体会到通用技术也能在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中助一臂之力。从我校近几年所参加的全国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取得的成绩来看,学生的确受益匪浅。

除此之外,谋求专家指导、学校的支持、社区的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拓展途径。

4、校本化策略

“以校为本”理念落到实处的措施之一就是要开发出符合本校发展实际,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差异性需要的校本课程。

在课堂的教学行为上,呈现开放态势,尽可能地留出空间让给学生,如《常见的技术图样》一节,我在教学中没有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知识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加以点拨和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后,自己得出结果。另外,要多引导学生“质疑”,像“如果汽车的喇叭声换成闪灯会出现什么后果?”“假设你询问的内容涉及到对方的隐私,应怎么办?”“技术语言还可以怎么分类?”对这些问题,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由,让学生在预留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独立探究或相互讨论和交流,为学生学习提供选择余地,并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生活化策略

在资源拓展中必须引导学生走向真实的生活,在关注生活、了解生活、学习生活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在真实的生活中选择资源、开发资源、探究资源。

在《技术的一般过程》这一节教学过程中,我具体安排了两个课时。上第一节课时对设计的一般过程的各个环节做理论的阐述,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设计的一般过程。第二课时,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内容:1、同桌两人为小组单位;2、制作什么作品自定;3、材料自定,木头、塑料、毛竹、硬纸板等均可;4、制作工具及辅助材料自备,并把其带到学校来。这些材料、工具均能现成找到。在第二节时,学生根据设计的一般过程进行具体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讲解,结果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好自己设计的作品。作品可谓五花八门,种类繁多:有书架、小凳、相框、衣架、卡通挂件等等。结构有固定的、折叠的、散件组装等,作品形式有大有小,不拘一格。我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自我介绍作品的性能、特点及应用,然后我作简要的点评。在第四章至第七章的学习中,教材的主线是台灯的设计制作过程,书中介绍的非常详细。我没有要求学生跟着课本制作台灯,而是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每位同学确定一个产品进行设计和制作,在学习中就自己定下来的产品设计作为主线,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产品的设计中,这样边学边做,边做边学直到设计完成为止。在学生完成产品设计制作后,同样要求其对作品作终结性评价。并通过试验写出试验报告上交。

采用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有机的结合,让学生真正达到“学中做,做中学”,体现了本课程生活化的特色。

(二)“三链结构”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与实施

作为一名执教《通用技术》课的普通教师,在经历了课程改革学习的头脑风暴,深刻体会到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那么教师应如何走进新课程呢,今天,我在这里主要是谈谈“三链结构”教学模式。

所谓“三链结构”就是三个方面的链接。第一,家庭、学校、社区的链接;第二,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的链接;第三,演示、实践、探究三种基本课型的链接。第一、第二方面的链接,重点解决普通高中技术课教育缺场地、缺教师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技术观念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个方面的链接,意在创新通用技术教育模式,探索在通用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

具体实施如下:

1、家庭、学校、社区的链接

家庭、学校、社区的结合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合作:(1)学生家长与学校的合作。(2)本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3)学校与社会实践场地的合作。

2、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的链接

一般地说,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育的师资是很缺乏的。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采取了专职教师、兼职教师、班主任相结合的办法。比如可以聘请职业技术学校的专职教师为我校的兼职技术课教师,聘请本校所有的班主任教师为技术课教育管理员。

3、演示、实践、探究三种基本课型的链接

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构建了三种基本课型。

一是演示讲授型:课堂讲授、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演示为主。二是实践操作型:教师示范操作与学生模仿操作结合。三是探究型:探索,发现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三种基本课型的教学模式图示如下:

(1)示范。教师的课堂讲授应根据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找到通用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使他们认识到通用技术知识是其他各科知识的综合与应用,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2)实践。学校通过与家庭、企事业单位合建实践基地,与职业中学建立合建实践基地开拓了实践空间;利用合作单位的设施,弥补我校通用技术教学设施的不足。

(3)探究。在实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技术性、实用性、科学性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作深层次的探究,萌生改进的意识。

三种基本课型的结合表现为:

其一,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操作实践结合,力避空洞的理论知识讲授。

其二,学生操作与教师示范结合。可以是学生试操作――教师示范,也可以是教师示范――学生试操作或学生示范――学生操作。正确的示范能够有效地规范操作过程。

其三,探究贯穿于操作过程中。操作的过程就是认识正确与错误的过程。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应贯穿一种思想――要学会发现更好的方法或途径。

在示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他们运用联想法、挖掘潜力法、移植法、偶然发现法、逆向思维法、缺点列举法、分析归纳法等探究性学习方法,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办法或新想法、建议,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总结

巴班斯基认为: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最优化有两个基本标准:其一是效果与质量标准,指在具体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其二是时间标准,即教师必须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去完成教学的要求。为此教师要统观全局,不断的寻找教育资源的拓展,并根据各方面的特点,不断探讨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定向控制,从而提高教学过程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吴晋林,2009,(11)

[2]论通用技术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冯穗文,2008

[3]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特点分析,中小学电教(下半月),傅华平,2009,(01)

[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谈通用技术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教育创新袁飞向

第6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 3D建模打印;通用技术;创客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27-02

1 什么是3D建模

3D打印、3D建模是目前一个热门话题。关于3D的概念,一般这样解释:D是英文单词dimension的缩写,是维度的意思,3D就是三维。人们都知道并理解二维的概念,三维就是在二维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维度形成立体空间。通常人们可以理解为三维就是三个坐标轴,X轴、Y轴、Z轴。X轴表示左右空间,Y轴表示上下空间,Z轴表示前后空间。三维物体,简单通俗地讲就是具有长、宽、高三个维度的物体。3D打印就是利用打印机打印出三维物体,3D建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三维制作软件在虚拟三维空间中构建出具有三维数据的模型。

2 3D建模打印应具备的条件

需具备适合的3D打印机 3D打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在近几年,发展势头有质的飞跃,3D打印产品逐渐被人们熟悉。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可联合的各种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其实3D打印机和普通打印机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区别点在于普通打印机打印的是二维平面,3D打印机打印的是三维物体。3D打印机只是通过电脑程序控制,把相应的打印材料逐层叠加起来,最终把电脑上的数字三维模型打印成实物物体,所使用的材料是金属、陶瓷、塑料等。

对于中学来说,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能买到工业级别的3D打印机那就再好不过了。一般而言,普通的桌面3D打印机即可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比如,桌面3D打印机Makerbot Replicator、REPGO、Creatbot科瑞特等。这些3D打印机使用的材料是PLA或者ABS。耗材易得,价格实惠,而且桌面3D打印机易学易上手。

通用技术教师需具备3D基础建模能力 光有3D打印机还远远不够,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下载别人的3D建模模型为己用。更需要通用技术教师具备建模能力,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将自己的创意建模,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学习使用三维软件并非难事,网络上有大量的教学视频以及有相应的论坛、QQ群和微信群,通用技术教师只要利用好业余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即可具备一定的3D基础建模能力。3Ds MAX2014、SketchUp2014、Autodesk 123D Design等三维设计软件都比较适合教师自学,其中3Ds MAX2014软件对电脑硬件有一定的要求,其他两款软件对硬件要求不高,容易上手。通用技术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学习习惯去选择相应的软件学习。

配备一定数量的电脑 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是教师使用,只需要一台打印机配置一台电脑即可。如果是想形成规模,或者是开设3D基础建模课程的话,就需根据实际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电脑和打印机,初期班级人数不宜多,控制在20人以内。3D基础建模课程理想状态配置包括5台左右的3D打印机、相应的电脑和教室,最好拥有一间专门3D基础建模教室。3D打印机均放置在这间教室里,同时教室周围配置3D打印作品展示橱窗。对于电脑配置要求,笔者认为,有资金投入的话,电脑配置越高越好。如果资金投入有限,近3年的电脑配置版本也可使用。电脑数量跟学生数量一致,达到人手一台。

3 3D建模打印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价值和意义

亲近现代科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表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同样要与时俱进,既要体现基础性,也要选择具有时代气息,适合社会发展、体现未来科技走向的资源。3D建模打印符合这一要求。中学生对未来的科技都有一定的探索欲望,在通用技术课堂中,引入3D建模打印技术,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中展示自己建模并3D打印的作品,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现代科技就在眼前、就在身边,也可以更多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加强辅导交流 相信很多通用技术教师跟笔者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有时会把自己的创意设想提出来跟教师一起探讨,但是学生的设想有的停留在脑袋里、有的停留在图纸上,没有实物。教师仅靠自己的个人经验无法答复,有了3D打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设想,将其建模出来,再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构想,再与学生一起探讨方案是否可行,笔者认为,这样的深层次交流,对彼此都更有促进,都有提升。

丰富通用技术选修课程 通用技术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可以根据各校的能力有选择地开设。只要具备笔者前面提及的3D建模打印所具备的条件,3D基础建模课程完全可以在中学开设,同时3D基础建模完全可以与创客活咏行整合,将想法落地。

为校创客社团添砖加瓦 “创客”本意是指勇于创新,努力将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的人。如今大部分学校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都成立了创客社团。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的创客社团是以Arduino开源资源为核心,进行一系列的创客活动,3D建模打印技术让创客们的想象能即刻变成现实,为促进创客的快速发展增添力量。

4 3D建模打印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自制教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自制教具是教学设施的重要部分之一,在自制教具方面,师生们经常有好的创意、好的想法,但苦于一些硬件设备的缺乏,导致无法或难以制作出来,或者要花费很长时间,得不偿失。通过3D桌面打印技术,可以很好克服自制教具的困难,以前是想得到而做不出,现在是想到就能做到,极大方便了师生。

比如通用技术“简单的结构设计”内容的学习,要想让学生理解构件的横截面与结构强度的关系,光靠书本上的几幅图或者靠教师口头直接传授,学生只能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达不到深层次的理解,课堂效率不高,更谈不上在结构产品制作上的应用。这时教师可以借助3D技术,打印出相应的3D产品,在课堂上现场演示,或者课前摄录成微课视频,让隐性的知识转变为可感知的具体实物,不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为下一步的项目制作奠定理论基础。

再如在讲解“技术试验”章节时,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三种长度一样、厚度一样、截面周长一样,仅仅是截面的形状不一样的产品(正方体、圆柱体、三棱柱),然后再打印一个支架,这样就可以给同学们现场演示什么样的截面载重能力比较出色,一目了然。而且3D打印可以批量打印出产品,满足日常教学需要。

优化项目制作方案,提升项目制作质量 在通用技术教学过程中,项目制作是不可缺少的。在设计方案环节,出现多方案是常有的事。怎样在多方案中进行抉择?传统的方法是先花费一定的时间做出模型,再进行技术试验,再比较,这样的方法费时费力。现在有了3D打印技术,可以短时间之内通过将方案进行3D数字建模,然后再进行技术试验,可以高效率地进行方案的遴选。这个过程由师生共同进行,教师利用自身掌握的3D建模技术协助学生完成数字建模,然后再打印出来,由学生自己进行技术试验,得出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找出最佳方案进行制作,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制作的质量。

辅助科技创新制作 以往在作品制作活动过程中,曾遇到这样的问题:有时需要一个小零件、小部件,走遍市场、网络都难以寻到踪迹。怎么办?放弃很是不舍,不放弃又难以完成,去外面定制,费用昂贵。利用3D打印技术,可以自己参与建模打印使用到作品制作中。如果教师觉得自己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建模,可以在创客社团中挑选出对3D感兴趣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3D建模软件的学习和培训,培养3D建模群体,共同参与建模。比如,笔者以前在制作科技小车时,发现没有十分适合放置板子的地盘,自己手工制作,时间不够,通过3D技术应用,利用游标卡尺测量好数据即可进行3D建模,有效缩短了制作进程,提高了作品制作效率。

3D建模打印不仅可以在通用技术课堂教学、创客社团、科技创新等领域发挥作用,还可以促进通用技术教室文化建设。传统的通用技术教室,通过3D建模打印,教师可以把日常新颖有创意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获奖作品打印出来,一一展示在教室橱窗里,还可以自行建模打印一些日常用品,比如花瓶、茶几、古式窗几、凉亭建筑、肥皂盒、手机支架、水杯、铅笔笔帽、桥梁模型等,摆放在教室橱窗里。学生一走进通用技术教室,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创新设计,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无形之中激起了学生制作的兴趣,丰富了通用技术教学内容,促进了通用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布兰思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和学校(扩展版)[M].程可拉,等,g.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钟启泉.现代教学论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

[3]佟柠.课程基地助力核心素养培育: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6(7):32-35.

[4]崔允t.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第7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字:通用技术实践启发创造

通用技术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在普通高中开设的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学科。它即不同于有些文科学科,重在对知识的记忆上,也不同于职业高中的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比如:在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中,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与技术和设计有关的知识概念,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成了教学生记住这些概念。技术设计是技术的基础内容,是技术发展的关键。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生活的经历少,活动的圈子小,对当前科技发展的先进成果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去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成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动脑的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能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去年,我们学校增设了通用技术这门课,在开设的一年里遇到很多问题,通过第一轮的教学,我体会到我们技术教师的教学方式应适应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大胆地变更自已的教学方法,去尝试用不同的手段让学生掌握要点。通用技术课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它的教育价值正在日益凸现。

通用技术课程的设计,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信息素养包括技术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规则,形成社会责任感等,这些素养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尤其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在通用技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出发,从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启发他们创作的灵感。例如:相框的制作这个内容中,在教学之前,我把家里各种各样的相框带到班级教学,在教学前先让学生们去发现各个相框的特点,并讲出它们适应于什么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体验先去发现问题,从而去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有利于下一步的开展,这时我再拿出我自己动手制作的相框,这是一个悬挂式的,材料很简单,只是用一些硬质纸和一些回行别针制作而成的,挂在墙上,解决了桌面空间不够的问题,学生从这个小过程中得到很多的启发,并激发他们的动手兴趣,下课后还争着来看我做的相框,促进学生们的学习乐趣。又如:硬塑料的切割是个难题,因为用普通的刀切割硬塑料十分困难,就算切割好了也要花上一段是时间.对于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制作能发热的刀就能快捷地切割出硬塑料,于是,有人设计制作出了“电热快切刀”。此作品在切割硬塑胶时,能达到易而准且快的目的。然而此作品除了在建筑上能用来切割硬塑胶之外,还能用在普通家庭的厨房里,因为在家庭里,总有些肉类放进了冰箱冻得硬绑绑的,这时可以用本作品来为肉类解冻了。同学们在制作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头脑和能力解决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小问题,充分体会到了创造带来的巨大快乐。另外还有学生发明创造了“盲人安全电子眼”,“盲人遇水报警拐杖”,“全方位多角度万能垃圾铲”,“无尘自动擦黑板机”。这些东西看似简单,但都较好的体现了“技术的价值”这一内容,同时对中学生都是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东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而且老师本身所体现的技术素养和探究精神也会成为激励学生的动力。

技术社会对人的生存有着双面的影响。每个生存于技术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他用什么样的技术去适应这个社会并赢得他生存所不能缺少的有限资源。一个人如果不掌握一门有效的技术,就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处境,好像他人都拥有绿洲而自己却被围困于一片沙漠之中,无助与激愤的情绪是难以挥之即去的。技术还有先进与落后、一般与专门、简单与复杂的区别,简单的、一般的和落后的技术并不能使人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技术手段的进步、新的发明的不断出现,迫使人们不断地学习,否则,落后的局面不仅会造成物质利益的损失,还会带来心理上的伤害。现实不仅迫使人们要掌握技术,而且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这里讲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它不仅包括商业过程中的技术创新,还包括非商业过程的其他形式的技术创新,譬如一种绘画的新技法的运用或者一项体育竞技的新动作的尝试等等,像这次的奥运会的开幕式就大胆地尝试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全世界为之惊叹。

第8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 高中;通用技术课程;通用技术教学设备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33-03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而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是通用技术课程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保障。在市教委统一领导下,重庆市教育技装中心高度重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建设,按照《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及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42号)和市教委《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试行意见》(渝教基〔2010〕57号)文件要求,从2010年以来配合市教委基教处、市教科院积极参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和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指导、服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标准制定与相关管理工作实践,就重庆市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回顾,并对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1 重庆市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现状

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完善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形式主要是设计学习和操作学习,涉及到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必修模块教学中两大部分组成。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与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本,配备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木工、金工等工具与设备,以使全体学生都能亲身体验技术设计的实践过程,完成原型或模型的制作,在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技术设计的教学内容,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强化手脑并用,提高技术素养,培养实践能力。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的工作指导、管理、服务工作,重庆市教育技装中心高度重视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建设,并纳入了中心重要工作。组建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项目工作组,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还根据工作需要,聘请了市内外通用技术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指导组,指导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工作。不定期地研究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采取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分期分批推进了全市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建设工作。

制定标准,抓建设规划 为配合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确保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与市教委《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试行意见》文件拟定工作,并于2010年10月20日以(渝教基〔2010〕57号)下发;还制定印发了《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要求各学校按照市级配备标准,在教学用房紧张时优先配置金工、木工、机加工的综合实验室,对现有劳技教室加以改造、调整。同时提出凡进入学校的通用技术专用设备都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经过国家检测机构质量检测合格。

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 还协助区县制定“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规划”,督促区县加大投入,确保通用技术教学设备的配备。到目前为止,全市40个区县(含万盛经开区、北部新区)已经建有通用技术专用学校达到225所,建有通用技术专用教室675间,累计配备通用技术设备经费达到1890多万元,占全市265所高完中学校的85%。

召开现场会,以点带面 按照市教委《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标准》(渝教基〔2010〕57号)文件精神,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采取以点带面、分区域推进的办法,在基教处的指导下,2010年11月首次在渝北中学召开“重庆市重点中学功能室建设、管理、应用现场会”,与会代表参观了新建的8间通用技术专用教室;2011年3月在永川萱花中学召开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渝西区)现场会,极大地推动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2012—2013年还组织渝涪片区、渝西片区召开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研讨会,深入到大足、荣昌、壁山、永川等,对普通高中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给予具体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制定配套文件,强化专用教室建设规范 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的规范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关于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渝教技装〔2011〕7号),加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工作的具体指导;要求学校必须高度重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安全防范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加强管理,建立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管理使用规章制度和各种设备的操作规范,加强对学生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

为了加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市技装中心制定《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技术规范(试行)》(渝教技装〔2011〕24号)文件,规定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对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固定设施”“布置要求”和“专用教室设备”等7个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定。此文件提供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必修模块)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招标采购、建设和质量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

加强企业监管,评审企业的资质和产品 为了确保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符合国家要求,保证建设质量,为区县和学校把好关,重庆市技装中心按照市教委要求,组织全国有关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小组,对自愿参与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全国生产企业进行了认真的评估和审核,先后两次对符合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企业进行推荐,推荐了第一批19家企业、第二批9家企业。同时对参与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企业和厂商进行监督、管理、指导和不定期的评审。区县和学校对企业的选择应严格按照《采购法》实行公开招投标。

审定区县建设方案,确保教学设备质量 要求各区县应将所辖普通高中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技术方案,必须严格按照《重庆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在招标采购前报市技装中心进行技术审核,市技装中心组织有关专家对所报方案的区县进行审定,下发评审意见书,要求区县按照审定方案和采购规定要求实施采购。同时,还要求各区县技装中心加强项目建设过程的技术把关和质量监管,对已完成的区县还参与了区县组织项目验收工作。

加强教师培训,注重其技能提高 目前,全市已有85%的高完中学校配备了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要发挥通用技术教学设备的使用效益,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为了促进高中课改,加强全市通用技术课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通用技术设施设备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促进重庆市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通用技术教师实际操作能力,提升教师实用技能素质。市技装中心在市教委基教处指导下,市教科院配合下,从2013年开始,分片区开展通用技术专职教师实用技能培训。到目前为止,先后于2013年4月19日—23日在荣昌中学、7月2日—5日在重庆市实验中学举办了渝西片区和主城片区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到250人,每次培训以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实用技能为核心,采取学术讲座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邀请全国知名专家讲座,市内专家在专用教室具体实际操作讲解。在培训期间教师现场进行作品制作和教案设计,并由市教科院通用技术有关专家进行点评,达到明显的效果,学员收获大,反映好。

坚持目标考核,确保通用技术教学全面推进 为了确保全市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和教学的全面推进,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专用教室建设工作纳入对学校的年度技装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一。从2011年起把各区县和委直属中学完成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的情况纳入对区县和委直属中学年度目标考评中,要求全市教育技装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好通用技术教学设备的配备,向抓实验室建设那样,抓好本区县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配备与管理,以确保重庆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

2 专用教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设备和工具的配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存在问题 一些工具和设备易损坏,如学生椅经常被学生坐坏;刨子、木工锯、木工铅笔等木工工具质量差,不实用;锯条上的锯钮较松,夹不住锯条;锯条刚性不够,操作时极易导致锯歪,学生使用起来甚至有安全隐患。一些工具装备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如木工锯、槽勒子的配备大部分学校只有一把,车床、锯床等小型设备数量太少,不能满足学生使用需求。一些学校的车床没有刀,钻床没有钻头,而学校又没有经费,致使这些设备只能闲置而无法有效使用。有些设备使用率低,如激光雕刻机;配备的“技术设计2”专用教室内学生实验桌没有电脑和网络线接口,几乎是在当普通教室使用;配备的一些视频资源和软件针对性不强等。

通用技术教学设备所需的耗材没有经费保障 虽然全市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设备已基本建设到位,但很多学校将配备的耗材一次性用完,由于没有经费,无法购置消耗材料,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中使用的耗材短缺,没有常年专项经费保障。一些有责任心的教师找来一些废旧的纸板,课上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比较低的手工作品。这大大地影响了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通用技术教师的操作技能参差不齐,管理有待提高 一些通用技术教师对现有的设备和工具不会正确使用或使用不得要领,不敢进行相关的操作,因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关的技术操作,从而导致一些设备的使用率极低,这些情况也影响了通用技术教学的正常开展。

由于通用技术教师又都是超课时满负荷工作,同时还要承担课题研究、选修课教学等工作,已经没有足够精力对实验室进行常规管理和维护。外加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通用技术实验员,任课教师只能临时分担实验员的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是职责不清,管理也不到位。专用教室卫生、使用记录、设备维护修缮、工具整理、账目管理等都无法跟上教学和检查的要求。由于有些电器设备和电工工具不能及时得到维护与修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用电等安全隐患。

大班额教学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重庆市大多数高中学校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不足96平方米,许多班学生超过了54人,在并不宽敞的专用技术教室里操作工具是非常危险的;任课教师在一节课里需东奔西走,要在拥挤的学生中间来回穿梭,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但大班中学生多,教学场地小,任课教师根本照顾不过来,所以学生操作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对实施工作中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和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建设工作,除了继续抓好日常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外,在总结实施过程基础上,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应制定通用技术教学中涉及耗材与设备维修经费保障机制 通用技术是一门以技术实践为教学基础的课程,若师生所用耗材短缺,将使现有设备不能正常投入使用。而这一问题如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则将直接决定通用技术课程能否正常开设和课程开设质量如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与财政部门沟通并研究,建立健全每年的通用技术专用教室设备维护和耗材使用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相关的督导措施,监督学校专款专用。

继续抓好通用技术学科教师队伍技能培训 要加强好通用技术教师(含通用技术实验员)配备和教师培训指导工作,对教师进行有关设备和工具正确使用和保养的专业技能培训;将通用技术教师技能培训工作纳入全员教师培训计划加以实施。

加强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教学设备自动化管理 各学校应聘任通用技术实验员,按照对实验室管理规范要求那样,统一使用好《重庆市中小学教学设备管理平台》,做好仪器设备的整理、登记和耗材使用情况的记录等专用教室自动化管理,加强好设备调试、使用中安全维护工作,以保证通用技术课程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

第9篇:通用技术作品设计要求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实施;设计;技术试验;技术文化

在现阶段通用技术课程的师资、设备设施、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困难的条件下,有效的教学实施就显得尤为迫切。本文试就通用技术的教学实施进行几点思考,以期对我国技术课程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精心设计,将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设计过程融为一体

对于技术而言,设计是技术的灵魂。在通用技术课程中,设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模块的始终。围绕这一主线,教师应有意识地将设计的流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条件限制、设计的优化及改进等融会贯通在各个模块的教学内容中。普通的技术设计活动要经历产生需求──发现问题──构思方案──表达交流──制作──优化评价等几个环节。在技术学习活动中,学生要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从两个过程的阶段和时序来看,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和技术的设计过程天然就是统一的。可以说,技术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技术探究和设计的欲望,从而实现教师教学、学生技术学习和技术设计过程的有机整合。

(一)整体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组成,这是和传统的以各学科知识体系作为课程结构的一个最大区别。同样,和传统的以知识的逻辑顺序为编排思路的学科课程不同的是,通用技术课程以技术内容或专题编排,涵盖了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电子控制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服装及其设计、家政与生活技术、建筑及其设计、汽车驾驶与保养九个模块的专题,这九个模块几乎涉及了高中所有的学习领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面对的不是一个个呈线性逻辑结构的系列的知识点,而是覆盖了人类广泛的生产和生活领域的一个个技术的设计或制作。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教师在整体把握各模块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单元、每一节的教学进行系统的设计,分析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背景,设置学习任务,综合处理教师、学生、教材和资源这四个要素,合理配置教学时间,恰当选择教学形式。比如“流程与设计”单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校条件确定学时数,每一学时的大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演示的试验有哪些,学生应做的试验和设计有哪些,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给他们哪些方面的引导,建议学生阅读的资料和建议利用的制作资源有哪些,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评价和激励措施有哪些等等。又比如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将整个模块分成技术的产生与设计、设计的形成、设计的交流与评价等三个大的单元,每个单元下又包含若干小主题,可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活动整合来进行。

为了完成模块内容中的某一教学任务,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和学的方法和手段,这些方法和手段因内容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而异。倡导教师根据模块中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特点,多样化地选择教学方法,陈述性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展现、演示等方法,对于程序性知识,可采用任务驱动、问题解决、讨论和自主型教学方法等多种形式。

(二)设置问题情境,密切技术和生活的联系

技术的性质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而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起源于在满足需求和愿望的过程中人类所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技术来加以解决。发现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的立足点,也是学生进行技术学习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地设置,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知识背景,创设生动有趣、直观鲜明的问题情境,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诱发、驱动并支撑学生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与调控。

在讲述“系统与设计”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调查本校供水、供电、供气的不合理环节,并应用系统优化的思想加以改进;又有教师为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校要举办运动会,请同学们为运动会设计竞赛日程表。再如在学生学习了开环控制后,一位教师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习题是这样表述的:

为学校新建的教学楼设计并制作一个走廊灯自动开关装置。已知的材料有:传感器,一套开关电路。设计要求:当人脚踏上门口的垫子时,灯会打开;在短暂的延时之后,灯自动熄灭。

教师设计这道练习,不是让学生通过书面陈述的方式设计一个开关电路,而是给定真实的材料和物品,通过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动开关的廊灯,考查学生对开环控制系统的理解和运用,并限定设计要求,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活动进行调控和比较、优化。

总之,在实施教学时,通过引领学生经历不断的发现问题──应用技术──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学会带着问题来,又带着问题走;理解技术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到生活的技术本质。

(三)精心选择案例,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

技术实践源于生活,但不是所有的技术活动都能够在生产、生活实践的真实场景里呈现。在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选择技术实践、技术设计的案例或设计匠心独运的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设计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掌握技术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如整体性、反馈、系统、控制的思想和方法等。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的“结构与设计”专题教学中,可事先让学生调查,观察身边各种各样的结构,来了解结构的主要类型;可以綦江县彩虹桥坍塌的事故作为案例导入影响结构的各种因素,学生通过对技术事故的沉痛反思,深切体会影响结构稳定的因素和进行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又例如“系统与设计”的专题教学,因为系统的概念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述系统的概念、特征、要素等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和体会。在讲到系统的特性时,教师教学时便先列举出一些格言或俗语,引导学生理解系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性特征。在讲系统的思想

转贴于 方法时,教师不是先讲什么是系统,然后讲什么是系统方法,再讲系统方法的重要意义。而是先让学生阅读两个案例,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从中得到系统方法的一些主要特征:系统强调整体最优,强调各要素之间的组织、管理、配合和协调。它处理问题的思路首先着眼于系统的整体,从整体出发去研究部分,再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反复考虑。 教师教学时还可精心设计调查、探究、分析与讨论、设计与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技术,体验技术设计与实践的过程,引发学生对技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对技术进行深入探究的内在冲动,并通过设计与制作来解决生活中的技术问题。

二、创造条件,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

试验,顾名思义,是不断地试错和验证。它是技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把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物化为技术成果的基本途径。科学实验目的在于甄别真伪,技术试验目的则在于选择和优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试验是师生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材料、工具和设备等物质手段,在给定的条件下,主动控制或干涉研究对象,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创新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试验过程中目的的确定、任务的安排、方法的使用、仪器的选配和校准、数据的观察和处理等方面的指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建设一个够用、能用、好用的试验室是进行技术试验的基础。但由于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对它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的建设和配备还不完善,各地基本上没有配备通用技术试验室,目前使用的教材中也没有给学校提供一个试验配备标准或试验资源包。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的教师要因地制宜,变废为宝,创造条件,建设通用技术课程试验室。比如有一位教师在通用技术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建立家庭小试验室,引导学生注意平时收集各种废弃物品,代替教材中要求的试验材料进行试验。教师还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学习仪器小设计、小制作和进行技术小试验活动,在学期末,让学生自选优秀的作品拿到学校参加展评,并要求学生就每件作品写出论文报告或设计说明。这样,在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素养,将学生的学习、技术的试验、模型(产品)的制作与评价融为了一体。

学校在规划和购置技术课程教学基本设备工具与教学材料时,应注意遵循“合理投入、充分利用、避免浪费、量力而行”的原则,提倡自己动手、因地制宜、利用本土资源和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或废弃物等,制作可替代的简易仪器、教学设备、教具、学具等。即使在经济发达或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应充分利用低成本、高效益并有利于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的物质资源,注意所用材料要对环境无污染,对学生身体无毒无害并安全可靠。

提倡以学区为单位建立通用技术试验基地,提倡与职业学校、技术学校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三、寓文于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技术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任何时代的技术产品都印记着鲜明的技术文化,任何技术的设计创新与应用,都要植根于广泛而深厚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课程中的技术文化,不是外在于技术之外的内容、形式和特征,而是渗透、融合在技术及其产品之中。在通用技术课程九个模块所涉及的技术中,都能挖掘出有关技术文化的内容,都蕴涵着让学生能看到或感受到的不同特征、不同形态的技术文化。例如九个模块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具所用的“技术产品”,或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制作出的“技术作品”,在材料、结构、造型、制作、外观等方面,也肯定会呈现不同的式样和特征,体现不同的个性和风格。这些不同式样和特征的“技术产品”或“技术作品”,就一定携带着不同的技术文化。通用技术的教学,一方面要能使学生掌握技术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学会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图样表达设计思想,但另一方面更要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优秀技术文化的鉴赏者和创生者。

在“技术与设计1”模块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懂得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在学习“设计的交流”时,应当让学生知道技术图样、图表、技术符号、技术框图等,都是携带着一定技术特征和信息,传递与交流技术文化的象征符号。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与优化、设计产品模型与原型的制作、制作成功后“产品”外观的润色与修饰、设计方案的权衡及制作“产品”的评价等部分,都应渗透能使学生体验并感悟的技术文化的教育内容。

在“技术与设计2”模块教学中,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典型结构设计、系统设计或控制设计,以及体现“技术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的典型“技术产品”,既能帮助学生理解通用技术中技术文化的多样性、时代性,又能使学生感悟技术文化所蕴涵着的艺术感与人文精神;同时,这些典型设计和典型“技术产品”中所包含的设计师及制造者对真、善、美的追求意念、对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他们的科学观、道德观、价值观,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发挥技术文化所具有的将科学与人文结合的作用。

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技术设计与技术文化密不可分”的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建筑及其设计”模块的教学中,可带领学生参观或考察一些当地典型的古建筑、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或让学生收集、展示一些世界各地知名建筑的图片,概括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的现代建筑风格与特点;同时还可以开展活动,让学生感受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化对不同的建筑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批判和评价的能力。又如在“服装及其设计”模块教学中,开展“把文化穿在身上”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搜集中外不同时代的典型的服装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服装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让学生自己设计我国不同民族的服装,体会服装与民族文化的关系,还可请学生分析“旗袍”“中山装”“牛仔服”等典型服装及其产生的原因、社会背景及影响,比较有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服装文化,增强对不同民族、地域文化的包容和吸纳能力,提高着装和服装设计的文化品位与人文素养。在“家政与生活技术”模块中,引导学生通过对中外传统的家政理念的学习与比较,理解中西方传统文化异同,认识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话与交流越来越频繁,我国传统的、优秀的家政理念和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起,正在向世人展现着它的魅力,同时也被其他民族吸收、转化。同样,我们对外来的、优秀的家政理念及文化也应秉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要善于吸纳别的民族的优秀文化。最后让学生深刻体会,民族的才是国际的,任何一种生活方式和理念都必须扎根在民族的、现实的土壤上,只有这样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技术课程标准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顾建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